TWI462771B - 處理裝置以及處理袋 - Google Patents

處理裝置以及處理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2771B
TWI462771B TW098125536A TW98125536A TWI462771B TW I462771 B TWI462771 B TW I462771B TW 098125536 A TW098125536 A TW 098125536A TW 98125536 A TW98125536 A TW 98125536A TW I462771 B TWI462771 B TW I4627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rocessing
main body
processing bag
bag m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5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0785A (en
Inventor
Yoshinobu Izawa
Original Assignee
Yoshinobu Izawa
Yamazaki Akehik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shinobu Izawa, Yamazaki Akehiko filed Critical Yoshinobu Izawa
Publication of TW201010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0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2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27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02F1/004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using large scale industrial sized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003Making of sedimentation devices, structural details thereof, e.g. prefabricate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1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using flocculat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2Settling tanks with single outlets for the separated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2Settling tanks with single outlets for the separated liquid
    • B01D21/08Settling tanks with single outlets for the separated liquid provided with flocculating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30Control equipment
    • B01D21/32Density control of clear liquid or sediment, e.g. optical control ; Control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30Control equipment
    • B01D21/34Controlling the feed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the liquid level ; Control of process parame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30Control equip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1Turbid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2Liquid leve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Photographic Developing Apparatuses (AREA)
  • Revetment (AREA)

Description

處理裝置以及處理袋
本發明是關於可減少動力可進行穩定處理的處理裝置及處理袋。
以往為了要進行水處理等的各種處理,需要設置龐大的處理設施以及相關的設施,需要廣大的設備用地。
本發明者之前提出了,關於水處理裝置,能大幅減少設置面積的劃時代性的技術(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技術,將水槽區劃為上下兩室部,在下室部進行水位調整用水的供給、排出,使分隔壁上下移動,在上室部內進行使處理對象水出入的處理。
該技術雖然是劃時代性的技術,可是在對於水位調整用水的供給、排出需要動力方面、要使分隔壁等的可動構件的耐久性更提升方面,仍有必須解決的課題。
而在專利文獻2,雖然揭示有非透水性且具有可撓性的處理袋,可是並沒有揭示要如何使用該處理袋。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49230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2625590號公報
本發明的課題是要提供一種處理裝置及使用於該裝置的處理袋,不只是能大幅減少設置面積,且能大幅減少動力費用,並且能更提升可動構件的耐久性。
而且本發明的課題是要提供一種處理裝置及使用於該裝置的處理袋,能夠適用於:水處理或反應、混合、加溫、保溫等的各種處理。
本發明的其他課題,可以從以下的記載了解。
上述課題,是藉由以下的各發明來解決。
第1發明,是一種處理裝置,處理袋具有:藉由不透水性且具有可撓性的薄片而形成為密閉狀的處理袋主體、以及對上述處理袋主體的內部進行處理對象液的供給的供給口與對外部進行處理液的排出的排出口;藉由將該處理袋浸漬於水槽內,該水槽儲存著隨時保持水位的漲水,來將上述水槽內區劃成:上述處理袋主體的內側空間與儲存上述漲水的外側空間。
第2發明,針對第1發明的處理裝置,具有漲水供給手段,該漲水供給手段,將相當於當把上述處理袋主體內的處理液從上述排出口排出時的液體減少部分的漲水,供給到上述水槽內。
第3發明,針對第1或2發明的處理裝置,在上述水槽內具有溢流口,該溢流口,將相當於當把處理對象液從上述供給口供給到上述處理袋主體內時的液體增加部分的漲水予以排出。
第4發明,針對第1、2或3發明的處理裝置,在上述處理袋的上述排出口連接著:將上述處理袋主體內的處理液予以排出的處理液排出管線。
第5發明,針對第1、2、3或4發明的處理裝置,上述處理水排出管線,是藉由排出泵浦的驅動或虹吸效果,來將上述處理袋主體內的處理液排出。
第6發明,針對第4發明的處理裝置,上述處理水排出管線,是連接於上述水槽的上述外側空間。
第7發明,是一種處理袋,該處理袋具有:藉由不透水性且具有可撓性的薄片而形成為密閉狀的處理袋主體、以及對上述處理袋主體的內部進行液體的供給的供給口與對外部進行液體的排出的排出口;用來浸漬於隨時保持水位的漲水。
第8發明,是針對第7發明的處理袋,具有:從在上述處理袋主體的上部處設置的非可撓性的支承部,朝向內部向下懸吊的攪拌機。
第9發明,是針對第7或8發明的處理袋,上述非可撓性的支承部的端部,位在:較上述攪拌機的攪拌翼的最大外徑更外側處。
第10發明,是針對第7、8或9發明的處理袋,具有檢測手段,該檢測手段用來檢測上述處理袋主體內已成為滿水狀態。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處理裝置及使用於該裝置的處理袋,不只是能大幅減少設置面積,且能大幅減少動力費用,並且能更提升可動構件的耐久性。
藉由本發明能提供一種處理裝置及使用於該裝置的處理袋,能夠適用於:水處理或反應、混合、加溫、保溫等的各種處理。
以下,使用圖面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來加以說明。
第1圖顯示水處理裝置的第一實施方式。
水處理裝置T1,是藉由:處理袋1、將該處理袋1收容於內部的水槽2、以及用來將漲水300供給到該水槽2內的漲水儲存槽3所構成。
處理袋1,是懸吊於水槽2內,水槽2內儲存有漲水300,處理袋1浸漬於漲水300中,讓處理袋主體10的全體位於較水面WL更下方。因此,水槽2的內部,區劃成:處理袋主體10的內側空間10b、與儲存著漲水300的外側空間2a。
這裡用第2圖針對處理袋1的一個例子加以說明。
處理袋1,是用來在處理袋主體10的內部進行各種液體的處理而作為膨脹、收縮的可動構件的袋狀容器。這裡所謂的本發明的處理,是進行:液體的混合、攪拌、凝結、反應、加熱、冷卻、保溫的至少任何一種處理。
本實施方式所示的處理袋1,在處理袋主體10具有:支承部11、液體的供給口12A、液體的排出口12B、及攪拌機13。也就是說,本實施方式所示的處理袋1,是舉例為攪拌機附有的處理袋,該攪拌機適合用於:在內部藉由凝結劑將生水進行凝結攪拌,然後升降分離,再將清澈的處理水取出的水處理。在該處理袋1,在供給口12A及排出口12B分別連接著供給管14A、排出管14B,分別藉由以沒有圖示的控制手段所開閉控制的開閉閥15A、15B而可進行開閉。
處理袋主體10,藉由不透水性且具有可撓性的薄片,形成為在上部具有開口10a的例如有底圓筒形狀等的袋狀。作為不透水性且具有可撓性的薄片,可以使用:例如使用氯乙烯、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氨酯等的軟質合成樹脂薄片或橡膠薄片等的其中一種的單層薄片、或者將兩種以上予以積疊的積疊薄片、或者將合成樹脂薄片或橡膠薄片與布予以積疊的複合薄片等。
支承部11是具有非可撓性的構造,最好是藉由不鏽鋼板、FRP板等的具有剛性的板材所構成。該支承部11,是安裝成將處理袋主體10的上部的開口10a封閉成水密狀。處理袋10的內部,藉由該支承部11將除了供給口12A、排出口12B以外的部分予以密閉。
攪拌機13,在支承部11的上面設置有馬達13a,貫穿支承部11在處理袋主體10的內部懸吊著藉由馬達13a所旋轉的攪拌翼13b。
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支承部11,所具有的大小程度為可開設液體的供給口12A及排出口12B。可是,支承部11,在處理袋主體10的上部,只要具有能夠支承攪拌機13的程度的大小即可。於是,供給口12A及排出口12B,直接開口於處理袋主體10即可。
在有攪拌機13的情況,支承部11的較佳方式,是讓支承部11的端部(外周端部),位在:較攪拌機13的攪拌翼13b的最大外徑更外側處。
藉此,處理袋主體10的上部,藉由支承部11在較攪拌翼13b的最大外徑更大的區域不會撓曲地被支承,所以即使使攪拌翼13b旋轉,也不用擔心使處理袋主體10受損。
支承部11的俯視觀察形狀並沒有特別限定,可以作成圓形、方形、其他形狀、六角形等的多角形狀等。並不限於平板形狀,也可作成朝上方成凸狀的彎曲形狀、傘型形狀等。
在處理袋1,具有檢測手段較佳,該檢測手段用來檢測處理袋主體10內已成為滿水狀態。
作為檢測手段,可以使用:用來檢測處理袋主體10內的壓力的壓力感應器。當液體供給到處理袋主體10內時,會逐漸膨脹而內部的壓力上升。壓力感應器,檢測到該處理袋主體10內的壓力而將其輸送到控制手段,當檢測出成為控制手段預先設定的預定壓力時,則藉由將開閉閥15A關閉,則可預先防止處理袋主體10的破裂、損傷。
作為檢測手段,也可直接檢測處理袋主體10本身的膨脹情形。作為這種檢測手段,例如在處理袋主體10的縱方向的周圍捲繞繩子或皮帶,而液體供給到處理袋主體10內產生膨脹,藉由使用拉伸感應器等的檢測感應器,來檢測朝縱方向伸展時的繩子或皮帶的拉伸情形,則可檢測出處理袋主體10內已成為滿水狀態。
在該情況,也與上述情形同樣地,根據檢測感應器的檢測值,藉由以控制手段來將開閉閥15A關閉,則可預先防止處理袋主體10的破裂、損傷。
捲繞於處理袋主體10的外周的繩子或皮帶,藉由朝橫方向捲繞於處理袋主體10,檢測出處理袋主體10的體部的橫方向的膨脹情形也可以。
並且為了防止處理袋主體10的過度膨漲,最好涵蓋處理袋主體10的縱方向及橫方向的相對向內壁面,架設固定適當支數的防止膨脹的帶子或繩子,來維持滿水狀態而膨脹的處理袋主體10的形狀較佳。
在第1圖,水槽2,例如藉由不鏽鋼、FRP等,形成為:具有較處理袋主體10的容積更大的內容積的箱狀、槽狀等。水槽2的上面部,除了用來懸吊處理袋1的支柱100以外是開放著。在水槽2的上部側面,對應於漲水300的水面WL的位置開設有溢流口21。
水處理裝置T1,是使處理袋1浸漬於該水槽2的漲水300中,所以即使是因為具有可撓性而很難自我立起的處理袋1也可設置,而不需要使處理袋1自我立起的框體或筐體等,不用取得設置空間,使用廉價且構造簡單的處理袋1,而具有可大幅降低設備成本的優點。
漲水儲存槽3是與水槽2並排設置。漲水儲存槽3的內部,藉由溢流管21A,而與水槽2的溢流口21連接。
處理袋1的排出管14B,從位於較漲水300的水面WL更下位置的水槽2側面突出到外部。該排出管14B的前端,與處理水流入管14C連接,該處理水流入管14C連結於水槽2的下部側面。於是,處理袋主體10的內側空間10b,藉由排出管14B及處理水流入管14C,與水槽2的外側空間2a連通。
在第1圖,14D是從排出管14B的前端分歧的污泥排出管,16A是將處理水流入管14C的流路予以開閉的開閉閥,16B是將污泥排出管14D的流路進行開閉的開閉閥,17是用來讀取流動於排出管14B內的液體的濁度的濁度感應器,18是排出泵浦。開閉閥16A、16B、排出泵浦18,都是藉由沒有圖示的控制手段所控制。濁度感應器17的檢測值,為了用來進行開閉閥15B、16的控制而輸送到控制手段。
在漲水儲存槽3設置有供給泵浦31。供給泵浦31,藉由漲水供給管32將內部的漲水供給到水槽2的外側空間2a。漲水供給管32具有開閉閥33。該供給泵浦31的驅動是藉由沒有圖示的控制手段所控制。
接著,針對使用該水處理裝置T1來進行生水的處理的方法,用第3圖~第6圖加以說明。
最初,成為將處理袋1的開閉閥15A開放,將開閉閥15B關閉的狀態,通過供給管14A將生水200供給到處理袋主體10內,以生水裝滿內部。水槽2內以漲水300裝滿。處理袋1浸漬於漲水300中,即使以生水裝滿處理袋主體10內,也不用擔心破壞平衡。
當將生水注入到處理袋主體10內時,為了防止處理袋主體10破裂,用來檢測上述處理袋主體10內已成為滿水狀態的檢測手段,檢測出處理袋主體10的滿水狀態,藉由控制手段將開閉閥15A進行關閉控制。而也可取代該檢測手段,在水槽2的內側面等設置:當處理袋主體10膨脹成為滿水狀態時會接觸而感測的檢測感應器,根據該檢測感應器的檢測訊號來將開閉閥15A進行關閉控制。
在以生水裝滿處理袋主體10內之後,將凝結劑混入到生水中,藉由驅動攪拌機13來使攪拌翼13b旋轉,來處理凝結劑,進行預定時間的凝結攪拌處理(第3圖)。凝結劑,通過供給管14A混入也可以,也可以在支承部11設置有凝結劑投入用的具有蓋子的開口,在投入凝結劑時把蓋子打開進行投入。
在攪拌處理後,使攪拌機13停止而成為靜止狀態,使處理袋主體10內的污泥201沉降,而與上面清澈的處理水202分離(第4圖)。
在沉降分離之後,將開閉閥15B、16A開放,驅動排出泵浦18,將處理袋主體10內的上面清澈的處理水202,從排出管14B排出到外部。藉此讓處理袋主體10漸漸萎縮(第5圖)。
處理水202,從排出管14B通過處理水流入管14C流入到水槽2內的外側空間2a,成為新的漲水300。也就是說,水槽2內的水,雖然將處理袋主體10內的處理水202排出而減少,而其排出的處理水202會就這樣回到水槽2內,只是移動於水槽2內的外側空間2a,所以水槽2內的漲水300的水位會隨時保持一定,水槽2本身的重量平衡不會變化。
排出泵浦18,由於只要使其從漲水300的水面WL以下的排出管14B移動到水槽2的外側空間2a,所以完全不需要很大的動力,只要以很小的動力即可完成,而能大幅減低動力成本。
當處理水202排出時,濁度感應器17會監測於排出管14B內流動的液體的濁度。當處理袋主體10內的處理水202排出完成時,污泥201混入而濁度會變化,所以藉由控制手段將開閉閥16A關閉,將開閉閥16B開啟,從污泥排出管14D將不需要的污泥排出到外部(第6圖)。於是,在水槽2內的外側空間2a可以儲存清澈的處理水202。流入到外側空間2a的處理水202,成為水槽2的漲水300。污泥排出管14D,從排出管14B分歧,所以污泥的排出也可以從排出口12B進行,即使在處理袋主體10不另外設置污泥排出用的開口也可以。
此時,由於將排出了污泥201的部分的漲水300不夠部分予以補足,所以從漲水儲存槽3經由漲水供給管32將漲水300供給到水槽2內。藉此讓水槽2內的水位保持為一定。
而接著要處理生水,再將開閉閥15A開放將生水200供給到處理袋主體10內,之前為收縮狀態的處理袋主體10漸漸膨脹。此時,所供給的生水200所造成的液體增加部分的水槽2內的漲水300,從溢流口21通過溢流管21A流出到漲水儲存槽3側。漲水儲存槽3內的剩餘的漲水300,從漲水排出口33供給到設置在外部的沒有圖示的處理水槽等。
當供給生水時,在處理袋主體10內,如果殘留有些許之前處理所沉降的污泥201的話,則可以減少凝結劑的投入量,而能夠達到減少運轉成本。
該水處理裝置T1,只將處理袋1浸漬於水槽2內,而能構成用來處理生水的處理室。因此,不需要為了形成處理室而在水槽2內藉由可撓性薄片等來建構分隔壁。於是,水槽2可以只使用為容器,而能夠建構出構造簡單且廉價的水處理裝置。
並且,由於不需要設置:用來將水槽2內的水位保持為一定的專用動力,所以能將構造簡化,也能夠減低該部分的動力成本。
進行處理的處理袋主體10,是浸漬於水槽2內的漲水300,所以不像習知的可撓性薄片的分隔壁這樣,具有在膨脹、收縮時應力集中的與水槽2的內壁的固定部位;而是在膨脹、收縮時,處理袋主體10全體能夠不規則且自由地膨脹、收縮。並且,漲水300的水壓是施加於處理袋主體10的全體,能夠避免磨耗、消耗、彎折、彎曲現象集中在處理袋主體10的特定部位,所以讓處理袋主體10的耐久性更提升,能延長使用壽命,可獲得優異的經濟性的效果。
在該水處理裝置T1,從排出管14B分歧的處理水流入管14C與污泥排出管14D,如第7圖所示,也可以在排出管14B的前端設置成T字型。排出管14B的前端,向下延伸到水槽2的底部附近,朝向水槽2讓處理水流入管14C分歧,朝向與水槽2不同的方向讓污泥排出管14D分歧。
在該型態,設置於排出管14的排出泵浦18,設置在:排出管14的下方的分歧部附近較佳。從排出口12B所排出的處理水202或污泥201的推擠壓力施加於排水泵浦18,所以能夠以很小的驅動力將處理水202或污泥201從處理袋主體10內排出。
第8圖是顯示水處理裝置的第二實施方式。與第1圖、第2圖相同的圖號是顯示相同構造所以省略其說明。
在該水處理裝置T2,在排出管14B的前端,與污泥排出管14D同樣地,處理水排出管14E朝下分歧。於是處理水202不會回到水槽2內。
該水處理裝置T2的優點,是能夠將處理水202及污泥201藉由虹吸效果容易地排出。因此,排出泵浦18則不是必需的元件。
在該水處理裝置T2,處理袋主體10內的處理水202不會回到水槽2內,所以為了將水槽2內的漲水300的水位維持為一定,當處理水202排出時,從漲水儲存槽3內,藉由供給泵浦31的驅動,經由漲水供給管32將漲水300供給到水槽2內。水槽2內的漲水300的水量,藉由沒有圖示的液面計所檢測,藉由控制手段來控制:供給泵浦31的驅動、以及設置於漲水供給管32的開閉閥33的開閉。因此,水槽2內的漲水300的水位會隨時保持為一定。
作為該情況的漲水300,除了處理水202以外的液體,例如可以使用:自來水、海水、河水、湖水等。
在該水處理裝置T2,也可藉由將漲水儲存槽3配置在較水槽2更上位置,則當將漲水300供給到水槽2內時,則可藉由自然流下的方式將漲水300從漲水儲存槽3供給到水槽2內。在該情況,漲水300從漲水儲存槽3對於水槽2的供給,可以只以在漲水儲存槽3與水槽2之間的漲水供給管處設置的開閉閥的開閉控制來進行,所以變得不需要設置用來對水槽2供給漲水的泵浦,則藉此可以減少動力成本及設備成本。
在漲水儲存槽3內不夠的漲水300,只要利用在水槽2內的處理袋1的處理的時機(靜止時),來補充自來水等即可。此時的水量,用較排出泵浦18的單位水量更少的單位水量即可,所以不需要使用大型的泵浦。於是,即使使用泵浦也可將動力成本控制得較低。
以上的第一、第二水處理裝置T1、T2,雖然是對於一個漲水儲存槽3配置一個水槽2,而也可相對於一個漲水儲存槽3配置複數個水槽2來進行處理。在該情況,以各水槽2內的處理袋1,錯開處理步驟的時機較佳。
第9圖是顯示水處理裝置的第三實施方式。與第1圖、第2圖相同圖號是表示相同構造所以省略說明。
該水處理裝置T3,在儲存著漲水300的一個水槽2內,以讓支承部11位於較水面WL更下方處的方式,懸吊浸漬著兩個處理袋1。這裡也將水槽2的內部區劃成:各處理袋主體10的內側空間10b、與儲存著漲水300的外側空間2a。
當使用該水處理裝置T3來進行生水處理時,在各處理袋1將處理步驟的時機錯開進行較佳。也就是說,例如圖中左側的處理袋1,是將生水200供給到處理袋主體10內的時機,則圖中右側的處理袋1,是將處理袋主體10內的處理水排出的時機,以這種方式來錯開處理步驟的時機較佳。藉此,讓水槽2內的漲水300的水量不會大幅變動,水槽2本身的重量平衡不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各處理袋主體10內的處理水,從較水面WL更下位置的水槽2的側面,藉由排出管14B排出到外部,供給到沒有圖示的處理水儲存槽等。而藉由第1圖所示的處理水流入管14C使其回到水槽2的外側空間2a也可以。
當將處理水供給到處理水儲存槽等的外部的槽體時,將供給目標的槽體配置在較水槽2內的漲水300的水面WL更下方位置處較佳。也就是說,當將生水200供給到其中一方的處理袋1的處理袋主體10內時,將另一方的處理袋1的開閉閥15B開放而將排出管14B的流路開放的話,藉由將排出管14B的最高點配置在較水槽2的水面WL更下位置處,則即使不需要用來排出的泵浦動力,處理袋主體10內的處理水202,也會藉由虹吸效果自然通過排出管14B而流出到水槽2外。
在該水處理裝置T3,是將兩個處理袋1浸漬於一個水槽2內,而也可以浸漬三個以上的處理袋1。在該情況,當然在各處理袋1將各個處理步驟的時機錯開較佳。
第10圖是顯示水處理裝置的第四實施方式。與第1圓、第2圓相同圖號是表示相同構造所以省略說明。
該水處理裝置T4,與第9圖所示的水處理裝置T3同樣地,在儲存有漲水300的一個水槽2內,懸吊浸漬著兩個處理袋1,而水槽2,藉由各處理袋1的支承部11封閉上部,從各處理袋1的設置部位的側方,朝向較各支承部11更上方立起,形成了:上面開放狀的立起壁部22。漲水300的水面WL及溢流口21,位在:較各支承部11更上方的立起壁部22的部分。
各處理袋1的排出管14B,從支承部11立起,在較漲水300的水面WL更下方的位置朝側方彎曲,與沒有圖示的處理水儲存槽等連結。而與第1圓同樣地,藉由處理水流入管14C回到水槽2內的外側空間2a也可以。
該水處理裝置T4,也可以使用三個以上的處理袋1,與上述水處理裝置T3同樣地處理生水200,可以將處理水202取出,除了可達到與水處理裝置T3同樣的效果之外,各處理袋1的支承部11上面是露出於水上而配置,其優點是容易對攪拌機13或各開閉閥15A、15B等進行維修。
第11圖是顯示水處理裝置的第五實施方式。與第1圖、第2圓相同圖號是表示相同構造所以省略說明。
該水處理裝置T5,是將第10圖所示的水處理裝置T4的水槽2,作為每個處理袋1獨立型態的水槽2A、2B,並且水處理裝置T4的立起壁部22的部分也作為獨立水槽2C,將這些部分藉由連結管23連結,使各水槽2A~2C內連通,個別儲存著漲水300的構造。
設置有處理袋1的水槽2A、2B,其上面部是藉由支承部11所封閉,漲水300的水面WL及溢流口21,在水槽2C,與水處理裝置T4同樣地位於較各支承部11更上方處。
各處理袋1的排出管14B,也從支承部11立起,在較漲水300的水面WL更下方的位置朝側方彎曲,與沒有圖示的處理水儲存槽等連結。而也可與第1圖同樣地,藉由處理水流入管14C供給到水槽2內的外側空間2a。
該水處理裝置T5,也可準備三個以上的設置有處理袋1的水槽,而以連結管23連結使用,可獲得與上述水處理裝置T4相同的效果。
以上說明的水處理裝置T1~T5,雖然使用第2圖所示的處理袋1,而處理袋只要是不透水性且具有可撓性,除了供給口與排出口以外是形成為密閉狀即可,並不限定於任何第2圖所示的處理袋1。例如,攪拌機13不設置在處理袋主體10,而是設置在水槽2的支柱100也可以。在該情況,沒有支承部11也可以。
本發明的處理裝置,如以上所說明,並不限於:將水進行凝結攪拌處理而分離成處理水與污泥的水處理裝置,除此之外,也可廣泛適用於:使用浸漬於水槽2內的漲水300中的處理袋,處理各種處理對象液,將處理後的處理液排出的用途。
本發明的處理裝置,由於是將處理袋全體浸漬於水槽2內的漲水300中,所以藉由將漲水300加熱或冷卻到適當的溫度,則可將處理袋內加熱、冷卻或保溫。例如當在處理袋內進行反應處理時,藉由將水槽2的外側空間2a內的漲水300加熱或冷卻到反應所需要的溫度,則能以最適當的溫度環境來進行反應處理。
水槽2內的漲水300是覆蓋處理袋全體,所以不會受到水槽2外的環境溫度所影響,能以最適當的條件有效率地進行加熱、冷卻或保溫處理。在該情況,當然在漲水儲存槽3內或其他適當的部位設置:用來將漲水300加熱或冷卻的加熱或冷卻手段。而藉由設置:能夠使漲水300循環於水槽2內與漲水儲存槽3內之間的循環手段,使水槽2內的處理袋的內部在長時間內能夠維持一定溫度較佳。
本發明的處理袋,也能夠單獨使用第2圖所示的處理袋1。例如,以讓安裝著攪拌機13的支承部11位在較水面更下方位置的方式,浸漬於:儲存於混凝土等的水槽、池子、容器等的漲水的水中,在水面上架設的支柱等處懸吊來使用。支柱也可設置成藉由沒有圖示的浮袋而漂浮於水上,也可將兩端部固定於水上的建築物或陸地上來設置於水面上。
本發明的處理袋,只要浸漬於隨時保持水位的漲水中即可,即使沒有第2圖所示的處理袋1的攪拌機13及支承部11也可以。
處理袋內的液體排出,除了藉由泵浦的動力來進行之外,也可利用處理袋主體10的可撓性,藉由從外部以適當的手段將壓縮力作用於該處理袋主體10,利用處理袋主體10收縮時的力量,來將內部的液體排出。
1...處理袋
10...處理袋主體
10b...內側空間
12A...供給口
12B...排出口
2、2A~2C...水槽
2a...外側空間
3...漲水儲存槽
200...生水
202...處理水
300...漲水
T1~T5...水處理裝置
WL...漲水的水面
第1圖是顯示水處理裝置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概略構造圖。
第2圖是顯示處理袋的概略構造圖。
第3圖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水處理裝置所進行的生水的處理方法的說明圖。
第4圖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水處理裝置所進行的生水的處理方法的說明圖。
第5圖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水處理裝置所進行的生水的處理方法的說明圖。
第6圖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水處理裝置所進行的生水的處理方法的說明圖。
第7圖是顯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水處理裝置的其他方式的概略構造圖。
第8圖是顯示水處理裝置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概略構造圖。
第9圓是顯示水處理裝置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概略構造圓。
第10圖是顯示水處理裝置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概略構造圖。
第11圖是顯示水處理裝置的第五實施方式的概略構造圓。
1...處理袋
2...水槽
2a...外側空間
3...漲水儲存槽
10...處理袋主體
10b...內側空間
14A...供給管
14B...排出管
14C...處理水流入管
14D...污泥排出管
15A...開閉閥
15B...開閉閥
16...開閉閥
17...濁度感應器
18...排出泵浦
21...溢流口
21A...溢流管
31...供給泵浦
32...漲水供給管
33...開閉閥
100...支柱
300...漲水
T1...水處理裝置
WL...漲水的水面

Claims (10)

  1. 一種處理裝置,其特徵為:處理袋具有:藉由不透水性且具有可撓性的薄片而形成的處理袋主體、以及對上述處理袋主體的內部進行處理對象液的供給的供給口與對外部進行處理液的排出的排出口;藉由將該處理袋浸漬於水槽內,該水槽儲存著隨時保持水位的漲水,來將上述水槽內區劃成:上述處理袋主體的內側空間、與儲存上述漲水的外側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處理裝置,其中具有漲水供給手段,該漲水供給手段,將相當於當把上述處理袋主體內的處理液從上述排出口排出時的液體減少部分的漲水,供給到上述水槽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處理裝置,其中在上述水槽內具有溢流口,該溢流口,將相當於當把處理對象液從上述供給口供給到上述處理袋主體內時的液體增加部分的漲水予以排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處理裝置,其中在上述處理袋的上述排出口連接著:將上述處理袋主體內的處理液予以排出的處理液排出管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處理裝置,其中上述處理液排出管線,是藉由排出泵浦的驅動或虹吸效果,來將上述處理袋主體內的處理液排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處理裝置,其中上述處理液排出管線,是連接於上述水槽的上述外側空間。
  7. 一種處理袋,其特徵為:具有:藉由不透水性且具有可撓性的薄片而形成的處理袋主體、以及對上述處理袋主體的內部進行液體的供給的供給口與對外部進行液體的排出的排出口;用來浸漬於隨時保持水位的漲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處理袋,其中具有:從在上述處理袋主體的上部處設置的非可撓性的支承部,朝向內部向下懸吊的攪拌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的處理袋,其中上述非可撓性的支承部的端部,位在:較上述攪拌機的攪拌翼的最大外徑更外側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的處理袋,其中具有檢測手段,該檢測手段用來檢測上述處理袋主體內已成為滿水狀態。
TW098125536A 2008-07-29 2009-07-29 處理裝置以及處理袋 TWI4627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5528 2008-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0785A TW201010785A (en) 2010-03-16
TWI462771B true TWI462771B (zh) 2014-12-01

Family

ID=41610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5536A TWI462771B (zh) 2008-07-29 2009-07-29 處理裝置以及處理袋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90484B2 (zh)
JP (2) JP5498942B2 (zh)
CN (2) CN102164646A (zh)
TW (1) TWI462771B (zh)
WO (1) WO20100137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24744A1 (en) * 2011-08-31 2014-08-14 Thomas A. DeBusk Method for water treatement and floc and sludge collection
JP5481500B2 (ja) * 2012-01-20 2014-04-23 達已 山下 簡易形濾過機
CN103182207B (zh) * 2012-11-08 2014-10-08 清华大学 一种采用软质弹性外壁的可膨胀式滤池
JP6218036B2 (ja) * 2014-04-21 2017-10-25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凝集反応槽
JP7306713B2 (ja) * 2020-07-28 2023-07-11 Office Susumunari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3509A (ja) * 1989-10-27 1991-06-19 Kazuji Fukunaga 凝集装置および凝集方法
US5626749A (en) * 1993-11-23 1997-05-06 Jouan (Societe Anonyme) Apparatus for centrifuging of a liquid packaged in flexible-walled bags connected to at least one filter
US5632906A (en) * 1992-06-30 1997-05-27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separated component in liquid from a flexible bag in a centrifugal container
CN1439607A (zh) * 2002-02-20 2003-09-03 伊泽义信 水处理设备和水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1371A (en) * 1961-12-08 1963-11-19 Glen C Bul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ditioning hollow articles against corrosion and storing fluent materials
JPS51105614A (zh) * 1975-01-27 1976-09-18 Hideyo Oka
JPS5822438B2 (ja) * 1975-06-27 1983-05-09 カブシキガイシヤ ナシヨナルマリンプラスチツク フジヨウスイソウノジドウスイイチヨウセイソウチ
JPS5538211A (en) * 1978-08-24 1980-03-1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Storage device of liquid
JPS5563892U (zh) * 1978-10-27 1980-05-01
JPS6215316Y2 (zh) * 1978-11-21 1987-04-18
JPS55179194U (zh) * 1979-06-12 1980-12-23
JPS57163674A (en) * 1981-03-31 1982-10-07 Nippon Kokan Kk Bellow type aerohydrous oil tank
JPS6111382A (ja) * 1984-06-22 1986-01-18 財団法人 電力中央研究所 石油貯蔵方法
JPS6133972A (ja) * 1984-07-13 1986-02-18 津村 俊弘 海中貯水槽
JPS61161111A (ja) * 1985-01-08 1986-07-21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沈降汚泥の排出方法とその装置
JPS61167412A (ja) * 1985-01-18 1986-07-29 Tsukishima Kikai Co Ltd 沈降汚泥の排出方法とその装置
JPH033518Y2 (zh) * 1985-11-01 1991-01-29
JPH0815921B2 (ja) * 1991-05-17 1996-02-21 日栄産資株式会社 汚水処理袋
JP2625590B2 (ja) 1991-06-07 1997-07-02 日栄産資株式会社 汚水処理袋
JPH0698918A (ja) * 1992-09-18 1994-04-12 Nakajima Tatemono Kk 源泉水などの入浴液の収容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入浴液の加温方法
CN2142036Y (zh) * 1992-10-16 1993-09-15 来宾煤矿 防污自动沉浮排水装置
JPH0974894A (ja) * 1995-09-13 1997-03-25 Tadashi Asai 水中貯蔵装置
JP3622364B2 (ja) * 1996-09-25 2005-02-23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液体貯蔵施設
US5948258A (en) * 1997-02-03 1999-09-07 Daugherty; Thomas C. Waste water sett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479436B2 (ja) * 1997-08-26 2003-12-15 ジプコム株式会社 濃厚次亜塩素酸水溶液の希釈装置
SE511421C2 (sv) * 1997-11-11 1999-09-27 Bertil Oestbo Säckinklädd komposteringsanordning med öppningsbara bottenluckor
JP2000095188A (ja) * 1998-09-24 2000-04-04 Sayama Tsushin:Kk 浮 輪
JP2001163393A (ja) * 1999-12-07 2001-06-19 Shimizu Corp 液体貯蔵施設
JP2001163394A (ja) * 1999-12-07 2001-06-19 Shimizu Corp 液体貯蔵施設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袋状タンク
JP2002001373A (ja) * 2000-06-14 2002-01-08 Koo Fumiko ゴム膜を利用した膨脹容器
JP3492300B2 (ja) 2000-08-21 2004-02-03 義信 伊澤 水処理用タンク及び水処理装置
JP3723439B2 (ja) * 2000-10-02 2005-12-07 義信 伊澤 水処理用装置
US20050102916A1 (en) * 2002-02-21 2005-05-19 Yoshinobu Izawa Fluid, powder or grain feed tank
JP4163146B2 (ja) * 2004-05-14 2008-10-08 株式会社Sawa Club 凝集処理法
JP2006144472A (ja) * 2004-11-24 2006-06-08 Minoru Fukaya 浄水貯留構造
US7799146B2 (en) * 2005-02-08 2010-09-21 Cavitus Pty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ltrasonic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WO2007060711A1 (ja) * 2005-11-22 2007-05-31 Yamazaki Akehiko 凝集処理法
CN2903192Y (zh) * 2006-05-15 2007-05-23 唐保枝 全密封浮盖水缸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3509A (ja) * 1989-10-27 1991-06-19 Kazuji Fukunaga 凝集装置および凝集方法
US5632906A (en) * 1992-06-30 1997-05-27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separated component in liquid from a flexible bag in a centrifugal container
US5626749A (en) * 1993-11-23 1997-05-06 Jouan (Societe Anonyme) Apparatus for centrifuging of a liquid packaged in flexible-walled bags connected to at least one filter
CN1439607A (zh) * 2002-02-20 2003-09-03 伊泽义信 水处理设备和水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4646A (zh) 2011-08-24
JP5705296B2 (ja) 2015-04-22
CN104147815B (zh) 2016-04-06
JP5498942B2 (ja) 2014-05-21
US9090484B2 (en) 2015-07-28
WO2010013742A1 (ja) 2010-02-04
JP2014076447A (ja) 2014-05-01
US20110203983A1 (en) 2011-08-25
CN104147815A (zh) 2014-11-19
JPWO2010013742A1 (ja) 2012-01-12
TW201010785A (en) 2010-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2771B (zh) 處理裝置以及處理袋
CA2514240C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dissolved amount of gas
RU2006114449A (ru) Проточный бак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воды
KR101047208B1 (ko) 부유식 상징수 배출장치
US8192616B2 (en) Pressurized wastewater effluent chlorination system
JPWO2016031900A1 (ja) バラスト水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JP4459860B2 (ja) 水中攪拌機
AU2011235370B2 (en) Method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apparatus for its realization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KR101618611B1 (ko) 수소 분리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밸러스트수 처리 시스템
JP2022024862A (ja) 処理装置及び処理袋
KR101390493B1 (ko) 평형수 처리용 선박
KR100811846B1 (ko) 공기실린더에 의해 제어되는 부상식 상징수 배출장치, 및이를 채용한 폐수처리장치
KR101868975B1 (ko) 하수처리장 처리수 자동배출장치
KR100592038B1 (ko) 고형물과 액상물질로 층분리된 오폐수로부터 액상물질을효과적으로 배출하기 위한 장치
KR20050107545A (ko) 생물학적 연속회분식반응조용 상징수 배출장치
JP2003328979A (ja) 液槽の水位制御方法及び液槽の水位制御装置
JP5566578B2 (ja) 製塩設備
KR200364622Y1 (ko) 생물학적 연속회분식반응조용 상징수 배출장치
JP2009125551A (ja) 風呂装置
KR20150120065A (ko) 스컴 제거 및 소화가스 생성량 증가용 내부순환 장치를 구비한 혐기소화 설비
KR101599943B1 (ko) 수소 분리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밸러스트수 처리 시스템
AU2002221328B2 (en) Controller
RU2157835C1 (ru) Аппарат для термостатирования суспензии
FR2967425A1 (fr) Regulateur d'amenee d'eau des marees
KR101824261B1 (ko) 압력 조절장치를 구비하는 선박의 발라스트수 처리장치용 자외선 리액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