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0384B - Oil separator - Google Patents

Oil separa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0384B
TWI460384B TW101107483A TW101107483A TWI460384B TW I460384 B TWI460384 B TW I460384B TW 101107483 A TW101107483 A TW 101107483A TW 101107483 A TW101107483 A TW 101107483A TW I460384 B TWI460384 B TW I4603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efrigerant gas
oil separator
pipe
pressure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7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3258A (en
Inventor
Toru Maruyam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243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3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0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03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2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for separating lubricants from the refriger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ressor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Description

油分離器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設置於壓縮機與製冷機之間並分離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之油分離器。
蓄冷器式製冷機有吉福德-麥克馬洪式製冷機(GM製冷機)、焦耳湯姆遜式+GM製冷機、克勞德循環製冷機、斯特林製冷機等各種種類,但通常情況下大多使用GM製冷機。GM製冷機與壓縮機連接,藉由在製冷機內將從壓縮機供給之高壓冷媒氣體從高壓絕熱膨脹至低壓來產生冷熱,並藉由將已產生之冷熱蓄冷在設置於蓄冷器之蓄冷材來獲得超低溫。
壓縮機係在壓縮機主體內對從GM製冷機返回之低壓冷媒氣體亦即返回氣體進行昇壓,並將其作為供給氣體再次供給至GM製冷機者。從GM製冷機返回之返回氣體在壓縮機主體內再次昇壓,在冷媒氣體熱交換部對已昇壓之冷媒氣體進行冷卻處理。
進行冷卻處理且從壓縮機供給之冷媒氣體被送至油分離器而進行油分離。在專利文獻1中示出這種油分離器的一例。而且,已分離油之冷媒氣體被送至吸附器之後,作為供給氣體供給至GM製冷機。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有直立式油分離器的例子。專利文獻1中所示之例子中,油分離器包含殼體和濾清元 件。殼體由上部法蘭、下部法蘭及圓筒部構成。濾清元件具有捕捉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之濾清構件、黏結在濾清構件的上部之上部蓋體、黏結在濾清構件的下部之下部蓋體及將冷媒氣體導入濾清構件內之導入管。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39222號公報
但是,如上述之設置於製冷機與壓縮機之間之油分離器存在如下問題。
從導入管導入之包含油之冷媒氣體的一部份在濾清元件的上部通過過濾用材料。但是,由於導出管在油分離器的上部開口,所以與經由濾清元件的下部而到達導出管之路徑相比,經由濾清元件的上部而到達導出管之路徑的路徑長度更短。因此,無法從在濾清元件的上部通過過濾用材料之冷媒氣體有效地分離油。
並且,當包含油之冷媒氣體在濾清元件的上部通過過濾用材料時,由於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未有效地液化,因此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會作為油霧通過過濾用材料。其結果,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有時作為液體從濾清元件的上部向外側滲出。其結果,無法從由導出管導出之冷媒氣體有效地分離油,使經由導出管從油分離器上昇之油量所謂 油上昇量變多。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的問題點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從由製冷機用壓縮機供給之冷媒氣體分離油之油分離器,其能夠使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有效地液化,並能夠有效地從冷媒氣體分離液化之油。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中係以採取下述手段為特徵者。
本發明的油分離器,其設置於冷媒氣體從壓縮機流向製冷機之冷媒氣體流道的中途,並分離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其中,具有:過濾部,包含從冷媒氣體過濾油之過濾材料、黏結在前述過濾材料的上部之上部蓋體及黏結在前述過濾材料的下部之下部蓋體,且藉由前述過濾材料、前述上部蓋體及前述下部蓋體劃分內部空間;主體容器,容納前述過濾部;導入管,用於將冷媒氣體導入前述內部空間;及導出管,用於從前述主體容器的上部導出藉由前述過濾部過濾油之冷媒氣體,前述導入管的下端在前述內部空間中的高於前述下部蓋體且低於前述上部蓋體與前述下部蓋體之間的大致中央之位置開口。
另外,本發明在上述油分離器中,從前述下端延長至前述下部蓋體而形成前述導入管的側周面之假想筒狀面的面積為前述導入管的剖面積以上。
另外,本發明在上述油分離器中,前述下部蓋體藉由 環氧類黏結劑或矽類黏結劑等具有密封性之黏結劑黏結在前述過濾材料的下部。
另外,本發明在上述油分離器中,前述過濾部包含設置於前述導入管的下端與前述下部蓋體之間且促進導入至前述內部空間之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液化之液化促進構件,前述導入管的下端在高於前述液化促進構件且低於前述上部蓋體與前述下部蓋體之間的大致中央之位置開口。
另外,本發明在上述油分離器中,前述液化促進構件由纖維狀物質組成。
藉由本發明,在從由製冷機用壓縮機供給之冷媒氣體分離油之油分離器中,能夠使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有效地液化,並能夠有效地從冷媒氣體分離液化之油。
以下,參考附圖對用於實施本發明的方式進行說明。
(第1實施方式)
參考第1圖,對具備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之蓄冷器式製冷機用壓縮機進行說明。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利用吉福德-麥克馬洪式製冷機(以下稱為“GM製冷機”)作為蓄冷器式製冷機之例子進行說明。
第1圖係本實施方式之蓄冷器式製冷機用壓縮機10 (以下稱為“壓縮機”)的結構圖。
壓縮機10由壓縮機主體11、熱交換器12、高壓側配管13、低壓側配管14、油分離器15、吸附器16、儲罐17及旁通機構18等構成。壓縮機10藉由供給配管22及返回配管23連接於GM製冷機30。壓縮機10係在壓縮機主體11內對從GM製冷機30透過返回配管23返回之低壓冷媒氣體(返回氣體)進行昇壓,並作為供給氣體透過供給配管22再次供給至GM製冷機30者。
從GM製冷機30返回之返回氣體透過返回配管23首先流入儲罐17。儲罐17係用於去除返回氣體所包含之脈動者。儲罐17具有比較大的容量,因此能夠藉由將返回氣體導入儲罐17內來去除脈動。
在儲罐17內去除脈動之返回氣體導出至低壓側配管14。低壓側配管14連接於壓縮機主體11,由此在儲罐17中去除脈動之返回氣體被供給至壓縮機主體11。
壓縮機主體11例如為捲動方式或迴轉式泵,係用於壓縮返回氣體並昇壓為高壓冷媒氣體(供給氣體)者。壓縮機主體11將已昇壓之供給氣體送出至高壓側配管13A(13)。供給氣體在壓縮機主體11內昇壓時,以稍微混入壓縮機主體11內的油之狀態送出至高壓側配管13A(13)。
另外,高壓側配管13相當於冷媒氣體從壓縮機10流向GM製冷機30之冷媒氣體流道。
另外,壓縮機主體11為利用油進行冷卻之結構。因 此,使油循環之油冷卻配管33為連接於構成熱交換器12之油熱交換部26之結構。並且,油冷卻配管33上設置有控制在內部流動之油流量之節流孔32。
熱交換器12以冷卻水在冷卻水配管25循環的方式構成。熱交換器12具有進行流過油冷卻配管33之油的冷卻處理之油熱交換部26及冷卻供給氣體之冷媒氣體熱交換部27。在油熱交換部26中流過油冷卻配管33內之油被熱交換而被冷卻,並且,在冷媒氣體熱交換部27中流過高壓側配管13A(13)內之供給氣體被熱交換而被冷卻。
在壓縮機主體11中昇壓並在冷媒氣體熱交換部27中冷卻之供給氣體透過高壓側配管13A(13)供給至油分離器15。在油分離器15中,從冷媒氣體分離供給氣體所包含之油,並且還去除油中所含之雜質或塵埃。另外,對於油分離器15的詳細結構,如後敘述。
在油分離器15進行了油去除之供給氣體透過高壓側配管13B(13)被送至吸附器16。吸附器16係用於去除供給氣體所包含之尤其是已氣化之油成份者。而且,若在吸附器16內去除已氣化之油成份,則供給氣體導出至供給配管22,由此供給至GM製冷機30。
旁通機構18由旁通配管19、高壓側壓力檢測裝置20及旁通閥21構成。旁通配管19是連通壓縮機10的供給氣體所流過之高壓側和返回氣體所流過之低壓側之配管。高壓側壓力檢測裝置20係檢測高壓側配管13B內的供給氣體的壓力者。旁通閥21是開閉旁通配管19之電動閥裝 置。另外,旁通閥21為常閉閥,但為藉由高壓側壓力檢測裝置20驅動控制之結構。
具體而言,當高壓側壓力檢測裝置20檢測出從油分離器15到達吸附器16之供給氣體的壓力(亦即,高壓側配管13B內的壓力)成為既定壓力以上時,旁通閥21成為被高壓側壓力檢測裝置20驅動而開閥之結構。由此,防止既定壓力以上的供給氣體供給至GM製冷機30。
回油配管24其高壓側連接於油分離器15,低壓側連接於低壓側配管14。並且,在回油配管24的中途設置有,去除在油分離器15中分離之油所含之塵埃之過濾器28及控制油的返回量之節流孔29。
接著,參考第1圖至第4圖,對本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15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15是將本發明之油分離器應用於直立式油分離器之例子。
第2圖係顯示本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15的結構之剖面圖。
另外,在第2圖中,用G表示冷媒氣體的流動,用O表示油的流動。
油分離器15由殼體35和濾清元件36構成。
另外,殼體35相當於本發明中的主體容器,濾清元件36相當於本發明中的過濾部。
殼體35由圓筒部35A、上部法蘭35B及下部法蘭35C構成。
圓筒部35A呈空心的筒形狀。圓筒部35A的軸沿上 下方向延長。亦即,圓筒部35A的軸大致垂直地延伸。下部法蘭35C藉由焊接固定於圓筒部35A的下端部,由此成為氣密地堵塞之結構。另外,上部法蘭35B藉由焊接固定於圓筒部35A的上端部,由此成為氣密地封蓋之結構。
上部法蘭35B上設置有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高壓氣體導出用管15B及回油用管15C。
另外,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相當於本發明中的導入管,高壓氣體導出用管15B相當於本發明中的導出管。
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貫穿上部法蘭35B而設置。貫穿上部法蘭35B之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在殼體35內從上部法蘭35B延伸至後述之濾清元件36的上部蓋體42,貫穿上部蓋體42而設置。並且,在上部法蘭35B的上方,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連接於第1圖所示之高壓側配管13A(13)。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向油分離器15內導入作為高壓氣體之冷媒氣體。
高壓氣體導出用管15B貫穿上部法蘭35B而設置。在殼體35內的上部亦即上部法蘭35B的下方的附近,貫穿上部法蘭35B之高壓氣體導出用管15B的下端作為高壓氣體導出口15E開口。並且,在上部法蘭35B的上方,高壓氣體導出用管15B連接於第1圖所示之高壓側配管13B(13)。高壓氣體導出用管15B從油分離器15內導出作為高壓氣體之冷媒氣體。
回油用管15C貫穿上部法蘭35B而設置。貫穿上部 法蘭35B之回油用管15C以在殼體35內從上部法蘭35B至下部法蘭35C的附近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回油用管15C的下端作為排出從冷媒氣體分離之油之排油口15F開口。並且,在上部法蘭35B的上方,回油用管15C連接於第1圖所示之回油配管24。回油用管15C從油分離器15內回收油。
濾清元件36由內筒構件37、濾清構件38、外筒構件39、上部蓋體42及下部蓋體43等構成。
內筒構件37是例如將由不銹鋼或碳鋼組成之沖孔板彎曲成圓筒形狀而成之構件。濾清構件38以圓筒形狀的內筒構件37為芯,以將過濾用材料圍繞內筒構件37捲繞成圓筒形狀的方式配置而設置。作為過濾用材料,例如能夠使用玻璃棉等。外筒構件39是將例如由不銹鋼或碳鋼組成之沖孔板彎曲成圓筒形狀而成之構件,設置成包圍濾清構件38的周圍。亦即,濾清構件38以水平剖面觀察時具有環形狀,藉由內筒構件37加強內周面,藉由外筒構件39加強外周面。
另外,濾清構件38相當於本發明中的過濾材料。
並且,本實施方式中,以使用沖孔金屬板作為內筒構件37及外筒構件39之結構為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金屬絲網、設有狹縫之板、將棒材排列成格子狀之構件等只要能夠不阻礙氣體的流動而支撐濾清構件38並分離油,則可以是任何構件。
上部蓋體42和下部蓋體43設置成從上下夾著內筒構 件37、濾清構件38及外筒構件39。上部蓋體42及下部蓋體43藉由黏結劑分別黏結在濾清構件38的上部及下部。
並且,內筒構件37、上部蓋體42及下部蓋體43將內筒構件37的內部亦即藉由上部蓋體42和下部蓋體43包圍上下之空間劃分為內部空間SI。並且,殼體35和濾清元件36將殼體35的內部亦即濾清元件36的外部空間劃分為外部空間SO。
如前述,在上部蓋體42中,貫穿上部法蘭35B之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貫穿上部蓋體42而設置。並且,貫穿上部蓋體42之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將內部空間SI從上部蓋體42朝向下部蓋體43向上下方向延伸,下端作為高壓氣體導入口15D開口。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係用於將冷媒氣體導入內部空間SI者。
經由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並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內部空間SI之冷媒氣體朝向水平剖面觀察濾清元件36時的徑向外方以放射狀依次流過內筒構件37、濾清構件38及外筒構件39。當冷媒氣體通過濾清元件36時,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被過濾而從冷媒氣體分離,已分離油之冷媒氣體導入外部空間SO。而且,導入外部空間SO之冷媒氣體從高壓氣體導出口15E經由高壓氣體導出用管15B導出。
第3圖係顯示測定改變從下部蓋體43至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的高度時的從高壓氣體導出用管15B 的油上昇量之結果之圖表。
如第2圖所示,將從下部蓋體43至上部蓋體42的高度設為H0。並且,將從下部蓋體43至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的高度、亦即從下部蓋體43至高壓氣體導入口15D的高度設為H。而且,第3圖所示之資料係例如藉由設置於高壓側配管13B(13)之捕油器測定改變高度H時的從高壓氣體導出用管15B的油上昇量者。
另外,在第3圖所示之圖表中,關於在橫軸示出之從下部蓋體43至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的高度,顯示為以高度H0對高度H進行規格化之高度H/H0。並且,在第3圖所示之圖表中,關於在縱軸示出之從高壓氣體導出用管15B的油上昇量,顯示為以高度為H0時的油上昇量對高度為H時的油上昇量進行規格化之上昇量。
如第3圖所示,隨著高度H/H0從1朝著0減少,油上昇量也減少。而且,在高度H/H0小於0.5左右之範圍內,油上昇量收斂在大致恆定值。因此,當滿足下述式(1)0<H<H0/2 (1)所示之關係時,可穩定地得到減少油上昇量之效果。亦即,當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在高於下部蓋體43且低於上部蓋體42與下部蓋體43之間的中央C之位置向內部空間SI內開口時,能夠有效地從冷媒氣體分離油。
當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在高於下部蓋體43且低於上部蓋體42與下部蓋體43之間的中央C之位置向內部空間SI內開口時,例如可如下考慮能夠有效地從冷媒氣體分離油之作用效果。
例如,由於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在相對較低之高度位置,因此可考慮為,能夠通過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之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噴霧於下部蓋體43來使油霧有效地液化。
並且,可考慮為,由於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之冷媒氣體在從高壓氣體導出口15E導出之前通過油分離器15內之距離變大,所以容易在中途分離已液化之油,並能夠有效地從冷媒氣體分離已液化之油。
並且,當滿足式(1)的關係時,通過在高於上部蓋體42與下部蓋體43之間的中央C之位置之濾清構件38之油霧的量變少。因此,即使在高於中央C之位置不具備濾清構件38亦能夠減少油上昇量。亦即,由於能夠縮短高於中央C之位置的濾清構件38,所以能夠縮短濾清構件38的總高,並能夠縮短油分離器15的總高。
第4圖係放大顯示本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15的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的周邊的剖面圖。第5圖係用於說明從下端延長至下部蓋體43而形成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側周面之假想筒狀面VC的圖。
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將從下端亦即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延長至下部蓋體43而形成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 的側周面之假想筒狀面設為VC。並且,將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直徑設為D,剖面積設為S0。這時,假想筒狀面VC的高度為H。而且,當假想筒狀面VC的面積S1(=π DH)小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剖面積S0(=π(D/2)2 )時,回繞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之冷媒氣體的流動G的流道剖面積變得小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內的流道剖面積。因此,有可能在回繞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時發生壓力損失,從油分離器15導出之作為高壓氣體之冷媒氣體的壓力下降,且製冷機30的製冷能力下降。
因此,假想筒狀面VC的面積S1為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剖面積S0以上為較佳。由此,回繞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之冷媒氣體的流動G的流道剖面積成為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內的流道剖面積以上。因此,在回繞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時不產生壓力損失,能夠防止從油分離器15導出之作為高壓氣體之冷媒氣體的壓力下降及製冷機30的製冷能力下降。
另外,如第4圖所示,下部蓋體43藉由環氧類黏結劑或矽類黏結劑等具有密封性之黏結劑E黏結在濾清構件38的下部為較佳。由此,能夠防止濾清構件38與下部蓋體43之間產生間隙。因此,能夠防止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內部空間SI之冷媒氣體以包含油的狀態經由間隙流向外部空間SO。並且,能夠防止已液化之油OL經由間隙流向外部空間SO。
(第2實施方式)
接著,參考第6圖,對第2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15a中,在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與下部蓋體43之間設置有液化促進構件51。
第6圖係顯示本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15a的結構之剖面圖。
關於本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15a中除液化促進構件51及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以外的部份,具有與第1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15相同的結構。因此,關於本實施的方式之油分離器15a省略除液化促進構件51及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以外的部份的說明。
液化促進構件51,係設置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與下部蓋體43之間,用於藉由噴霧從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導入內部空間SI內之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來促進油霧液化者。本實施方式之液化促進構件51具有當俯視觀察時具有圓形形狀之上板部51A和上端接合於上板部51A的中心並且下端接合於下部蓋體43之軸部51B,當側視觀察時具有T字形狀。並且,液化促進構件51藉由從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導入內部空間SI內之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噴霧於液化促進構件51的上板部51A的上面來促進油霧液化。
在本實施方式中,當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 在高於液化促進構件51的上端且低於上部蓋體42與下部蓋體43之間的中央C之位置向內部空間SI內開口時,能夠有效地從冷媒氣體分離油。這是因為,由於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之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噴霧於下部蓋體43,因此能夠使油霧有效地液化。並且,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之冷媒氣體因為在從高壓氣體導出口15E導出之前通過油分離器15a內之距離變大,因此易於在中途分離液化之油,能夠有效地從冷媒氣體中分離液化之油。
第7圖係放大顯示本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15a的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的周邊之剖面圖。第8圖係用於說明從下端延長至液化促進構件51的上端而形成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側周面之假想筒狀面VC的圖。
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將從下端亦即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延長至液化促進構件51而形成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側周面之假想筒狀面設為VC。並且,將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直徑設為D,剖面積設為S0。另外,將液化促進構件51的高度設為HP。這時,假想筒狀面VC的高度成為H-HP。而且,當假想筒狀面VC的面積S1(=π D(H-HP))小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剖面積S0(=π(D/2)2 )時,回繞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之冷媒氣體的流動G的流道剖面積變得小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內的流道剖面積。因此,有可能在回繞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時發生壓力損失,從油分 離器15a導出之作為高壓氣體之冷媒氣體的壓力下降,且製冷機30的製冷能力下降。
因此,假想筒狀面VC的面積S1為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剖面積S0以上為較佳。因此,回繞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之冷媒氣體的流動G的流道剖面積成為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內的流道剖面積以上。因此,當回繞於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時不產生壓力損失,能夠防止從油分離器15a導出之作為高壓氣體之冷媒氣體的壓力下降及製冷機30的製冷能力下降。
並且,如第7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下部蓋體43亦藉由環氧類黏結劑或矽類黏結劑等具有密封性之黏結劑E黏結在濾清構件38的下部為較佳。由此,能夠防止在濾清構件38與下部蓋體43之間產生間隙。因此,能夠防止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內部空間SI之冷媒氣體以包含油的狀態經由間隙流向外部空間SO。
另外,如第7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若導入內部空間SI之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噴霧於上板部51A而液化,則已液化之油OL蓄存在上板部51A的下面,所以上板部51A不會浸漬於油OL中。因此,能夠維持導入內部空間SI之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噴霧於上板部51A而液化之效果。
第9圖係顯示液化促進構件51的其他例子的結構之側視圖。
可以使用如第9圖(a)所示之具有圓柱形狀且在上 面部51C的周圍形成錐部51D之液化促進構件51a來代替第7圖所示之具有T字形狀之液化促進構件51。這時,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之冷媒氣體噴霧於液化促進構件51a的上面部51C或錐部51D。或者,也可以使用如第9圖(b)所示之具有圓錐形狀且形成圓錐面51E之液化促進構件51b。這時,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之冷媒氣體噴霧於液化促進構件51b的圓錐面51E。
(第2實施方式的第1變形例)
接著,參考第10圖,對第2實施方式的第1變形例之油分離器進行說明。在本變形例之油分離器中,在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與下部蓋體43之間設置有由纖維狀物質組成之液化促進構件51c。
第10圖係放大顯示本變形例之油分離器的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的周邊之剖面圖。
關於本變形例之油分離器中除液化促進構件51c以外的部份,具有與第2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15a相同的結構。因此,關於本變形例之油分離器省略除液化促進構件51c以外的部份的說明。
液化促進構件51c由纖維狀物質組成為較佳。由此,可藉由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內部空間SI之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噴霧於纖維狀物質來促進油霧液化。
另外,液化促進構件51c粗疏於濾清構件38,例如由鋼絲棉等纖維狀物質組成為較佳。由此,促進從高壓氣 體導入口15D導入內部空間SI之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液化,並且已液化之油OL未蓄存在液化促進構件51c中,而是朝向濾清構件38流動。因此,能夠有效地從冷媒氣體分離藉由濾清構件38液化之油。
並且,如第10圖所示在本變形例中,下部蓋體43亦藉由環氧類黏結劑或矽類黏結劑等具有密封性的黏結劑E黏結在濾清構件38的下部為較佳。由此能夠防止在濾清構件38與下部蓋體43之間產生間隙。因此,能夠防止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內部空間SI之冷媒氣體以包含油的狀態徑由間隙流向外部空間SO。
(第2實施方式的第2變形例)
接著,參考第11圖,對第2實施方式的第2變形例之油分離器進行說明。在本變形例之油分離器中,設置包含接受已液化之油之接受部且具有漏斗形狀的液化促進構件51d。
第11圖係放大顯示本變形例之油分離器的高壓氣體導入用管15A的下端的周邊之剖面圖。
關於本變形例之油分離器中除液化促進構件51d以外的部份,具有與第2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15a相同的結構。因此,關於本變形例之油分離器省略除液化促進構件51d以外的部份的說明。
液化促進構件51d具有接受部51F和排液管部51G,並具有漏斗形狀。接受部51F具有研鉢形狀,可藉由從高 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之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噴霧於接受部51F來促進油霧液化。並且,油霧已液化之油OL蓄存在接受部51F中。接受部51F在中心最下部與形成於排液管部51G內部之管路連通。形成於排液管部51G內部之管路貫穿下部蓋體43,透過形成於下部蓋體43下面的開口與外部空間SO連通。由此,藉由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內部空間SI之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噴霧於液化促進構件51d的接受部51F來促進油霧液化。並且,已液化之油OL從接受部51F經由形成於排液管部51G內部之管路流向外部空間SO。因此,由於濾清構件38能夠輔助過濾已液化之油OL之功能,所以能夠進一步有效地從冷媒氣體分離已液化之油。
並且,如第11圖所示,在本變形例中,下部蓋體43亦藉由環氧類黏結劑或矽類黏結劑等具有密封性之黏結劑E黏結在濾清構件38的下部為較佳。由此,能夠防止在濾清構件38與下部蓋體43之間產生間隙。因此,能夠防止從高壓氣體導入口15D導入內部空間SI之冷媒氣體以包含油的狀態經由間隙流向外部空間SO。
以上,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記述,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這種特定實施方式,在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內之本發明的宗旨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形或變更。
10‧‧‧壓縮機
11‧‧‧壓縮機主體
15、15a‧‧‧油分離器
15A‧‧‧高壓氣體導入用管
15B‧‧‧高壓氣體導出用管
15C‧‧‧回油用管
30‧‧‧GM製冷機
35‧‧‧殼體
35A‧‧‧圓筒部
35B‧‧‧上部法蘭
35C‧‧‧下部法蘭
36‧‧‧濾清元件
37‧‧‧內筒構件
38‧‧‧濾清構件
39‧‧‧外筒構件
42‧‧‧上部蓋體
43‧‧‧下部蓋體
C‧‧‧中央
SI‧‧‧內部空間
SO‧‧‧外部空間
VC‧‧‧假想筒狀面
第1圖係第1實施方式之蓄冷器式製冷機用壓縮機的 結構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的結構之剖面圖。
第3圖係顯示測定了改變從下部蓋體至高壓氣體導入用管的下端的高度時的從高壓氣體導出用管的油上昇量之結果之圖表。
第4圖係放大顯示第1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的高壓氣體導入用管的下端的周邊之剖面圖。
第5圖係用於說明從下端延長至下部蓋體而形成高壓氣體導入用管的側周面之假想筒狀面之圖。
第6圖係顯示第2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的結構之剖面圖。
第7圖係放大顯示第2實施方式之油分離器的高壓氣體導入用管的下端的周邊之剖面圖。
第8圖係用於說明從下端延長至液化促進構件的上端而形成高壓氣體導入用管的側周面之假想筒狀面之圖。
第9圖係顯示液化促進構件的其他例子的結構之側視圖。
第10圖係放大顯示第2實施方式的第1變形例之油分離器的高壓氣體導入用管的下端的周邊之剖面圖。
第11圖係放大顯示第2實施方式的第2變形例之油分離器的高壓氣體導入用管的下端的周邊之剖面圖。
15‧‧‧油分離器
15A‧‧‧高壓氣體導入用管
15B‧‧‧高壓氣體導出用管
15C‧‧‧回油用管
15D‧‧‧高壓氣體導入口
15E‧‧‧高壓氣體導出口
15F‧‧‧排油口
35‧‧‧殼體
35A‧‧‧圓筒部
35B‧‧‧上部法蘭
35C‧‧‧下部法蘭
36‧‧‧濾清元件
37‧‧‧內筒構件
38‧‧‧濾清構件
39‧‧‧外筒構件
42‧‧‧上部蓋體
43‧‧‧下部蓋體
C‧‧‧中央
O‧‧‧油的流動
G‧‧‧冷媒氣體的流動
H‧‧‧從下部蓋體43至高壓氣體導入口15D的高度
H0‧‧‧從下部蓋體43至上部蓋體42的高度
SI‧‧‧內部空間
SO‧‧‧外部空間

Claims (5)

  1. 一種油分離器,其設置於冷媒氣體從壓縮機流向製冷機之冷媒氣體流道的中途,並分離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其特徵為,具有:圓筒形狀的過濾部,包含從冷媒氣體過濾油之過濾材料、黏結在前述過濾材料的上部之上部蓋體及黏結在前述過濾材料的下部之下部蓋體,且藉由前述過濾材料、前述上部蓋體及前述下部蓋體劃分內部空間;主體容器,容納前述過濾部;導入管,貫穿前述上部蓋體而設置並且用於將冷媒氣體導入前述內部空間;及導出管,貫穿前述主體容器而設置並且用於從前述主體容器的上部導出藉由前述過濾部過濾油之冷媒氣體,前述導入管的下端在前述內部空間中的高於前述下部蓋體且低於前述上部蓋體與前述下部蓋體之間的大致中央之位置開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油分離器,其中,從前述下端延長至前述下部蓋體而形成前述導入管的側周面之假想筒狀面的面積為前述導入管的剖面積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油分離器,其中,前述下部蓋體藉由環氧類黏結劑或矽類黏結劑等具有密封性之黏結劑黏結在前述過濾材料的下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油分離器,其中,前述過濾部包含設置於前述導入管的下端與前述下部蓋體之間且促進導入至前述內部空間之冷媒氣體所包含之油霧液化之液化促進構件,前述導入管的下端在高於前述液化促進構件且低於前述上部蓋體與前述下部蓋體之間的大致中央之位置開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油分離器,其中,前述液化促進構件由纖維狀物質組成。
TW101107483A 2011-03-25 2012-03-06 Oil separator TWI4603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8866A JP5367750B2 (ja) 2011-03-25 2011-03-25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3258A TW201243258A (en) 2012-11-01
TWI460384B true TWI460384B (zh) 2014-11-11

Family

ID=46857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7483A TWI460384B (zh) 2011-03-25 2012-03-06 Oil separato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09117B2 (zh)
JP (1) JP5367750B2 (zh)
KR (1) KR101377118B1 (zh)
CN (1) CN102692107A (zh)
TW (1) TWI4603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512B (zh) * 2013-07-05 2015-11-25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油分离器的冷凝器
JP6143633B2 (ja) 2013-10-15 2017-06-0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圧縮機および圧縮機の油量管理システム
CN103925754A (zh) * 2014-04-30 2014-07-16 任少琳 新型油过滤器及其与出气管的连接工艺
CN106196773A (zh) * 2016-07-27 2016-12-07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6352621B (zh) * 2016-10-20 2019-03-12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WO2019010671A1 (en) * 2017-07-13 2019-01-17 Mann+Hummel Gmbh SEPARATION DEVICE AND OIL SEPARATION AIR FILTER ASSEMBLY COMPRISING SUCH A SEPA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SEPARATING FLUID FROM A GAS FLOW FROM A CONNECTING DEVICE
JP7292904B2 (ja) 2019-03-06 2023-06-1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ターエレメント、および極低温冷凍機用圧縮機
JP7482266B2 (ja) 2021-02-10 2024-05-13 アルバック・クライオ株式会社 圧縮機用油分離機、および、極低温冷凍機用圧縮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0593A (en) * 1991-02-05 1993-08-31 Moredock James G Apparatus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fluids
TW200912222A (en) * 2007-07-12 2009-03-16 Johnson Controls Tech Co Oil separ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62752U (zh) * 1973-10-03 1975-06-07
JPS5876068U (ja) * 1981-11-18 1983-05-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オイルセパレ−タ装置
JPS5920818U (ja) * 1982-07-30 1984-02-08 三井精機工業株式会社 圧縮機等のオイルセパレ−タ構造
US4516994A (en) * 1984-04-11 1985-05-14 Vilte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liquid droplets from gas
JPH0346829Y2 (zh) * 1984-12-20 1991-10-03
JPH05203293A (ja) 1992-01-30 1993-08-10 Hitachi Ltd 冷凍装置の油分離器
JPH06235571A (ja) * 1993-02-10 1994-08-23 Hitachi Ltd 冷凍装置の油分離器
CN2305627Y (zh) * 1997-07-24 1999-01-27 程学来 从制冷装置中分离油的装置
JP4063179B2 (ja) 2003-08-28 2008-03-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油分離器
JP2005098534A (ja) 2003-09-22 2005-04-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油分離器
JP2006029684A (ja) * 2004-07-15 2006-02-02 Sumitomo Heavy Ind Ltd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及び極低温装置
JP4398959B2 (ja) * 2006-08-02 2010-01-1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及び蓄冷器式冷凍機用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0593A (en) * 1991-02-05 1993-08-31 Moredock James G Apparatus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fluids
TW200912222A (en) * 2007-07-12 2009-03-16 Johnson Controls Tech Co Oil separ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09327A (ko) 2012-10-08
KR101377118B1 (ko) 2014-03-21
CN102692107A (zh) 2012-09-26
US8709117B2 (en) 2014-04-29
TW201243258A (en) 2012-11-01
US20120240537A1 (en) 2012-09-27
JP2012202635A (ja) 2012-10-22
JP5367750B2 (ja)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0384B (zh) Oil separator
CN102538324B (zh) 油分离器
JP5378050B2 (ja) 蓄冷器式冷凍機用圧縮機
JP4398959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及び蓄冷器式冷凍機用圧縮機
WO2021044613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2304149U (zh) 带双重过滤网的气液分离器
CN104964494B (zh) 一种制冷系统用油分离器
EP3705815B1 (en) Oil separator, filter element, and compressor for cryocooler
JP6144064B2 (ja) 極低温冷凍機システム及び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JP2007292340A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及び蓄冷器式冷凍機用圧縮機
JP5639875B2 (ja) 中間熱交換器
CN109073298A (zh) 制冷剂容器
JP2006029684A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及び極低温装置
JP2009133566A (ja) 気液分離器
KR100671848B1 (ko) 냉각장치용 오일분리기
JPH1114201A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
CN207197010U (zh)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KR100784610B1 (ko) 냉방장치의 내부열교환기 일체형 기액분리기
CN110005595A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05004106A (zh)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US11666839B2 (en) Oil filtration assembly,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KR101007480B1 (ko) 열교환 어큐물레이터
JPH04353359A (ja) 冷凍装置
KR200338071Y1 (ko) 냉각장치용 오일분리기
JP2012097957A (ja) 中間熱交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