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97010U -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 Google Patents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97010U
CN207197010U CN201720833684.2U CN201720833684U CN207197010U CN 207197010 U CN207197010 U CN 207197010U CN 201720833684 U CN201720833684 U CN 201720833684U CN 207197010 U CN207197010 U CN 207197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pack
refrigerant
housing
flash evaporation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336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丹艳
罗炽亮
王亚飞
李莹
吴宏择
张丙
王双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08336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97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97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97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闪发器及冷水机组,所述闪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冷媒入口、气态冷媒出口、液态冷媒出口和回油口;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成油腔,所述油腔与所述回油口连通。通过在壳体的容纳腔内设置第一过滤网围成油腔,从而使冷媒进入容纳腔后,可以通过第一过滤网过滤将冷媒中的制冷剂和润滑油分离,使闪发器同时具备油分离器的功能,两种设备合二为一,不仅简化了整机结构,还节省了安装空间,使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水机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在大型冷水机组的中,闪发器是其中必备的系统装置,起到给压缩机补气,同时降低液态冷媒温度的作用,在整个制冷循环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油分离器是用于将制冷压缩机排出的气态冷媒中的润滑油进行分离,以保证装置安全高效地运行,两者功能不同,各司其职。现有的闪发器和油分离器功能单一,造成整机结构复杂,设备占用空间大,安装和维护不便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闪发器及冷水机组,解决了现有的闪发器和油分离器功能单一,造成整机结构复杂,设备占用空间大,安装和维护不便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闪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冷媒入口、气态冷媒出口、液态冷媒出口和回油口;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成油腔,所述油腔与所述回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面密封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端的侧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冷媒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闪发器还包括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的部分侧沿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密封设置,其余侧沿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密封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将所述容纳腔分为气液分离腔、冷媒腔和所述油腔,所述气液分离腔与所述冷媒入口、所述气态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冷媒腔与所述液态冷媒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滤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滤孔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单独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所述油腔,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全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部分和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所述冷媒腔;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为允许润滑油通过且阻挡制冷剂,所述冷媒中的润滑油可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进入到所述油腔。
进一步地,所述闪发器还包括吸油装置,所述吸油装置设置在所述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单独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所述冷媒腔,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全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部分和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所述油腔;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为允许制冷剂通过且阻挡润滑油,所述冷媒中的制冷剂可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进入到所述冷媒腔。
进一步地所述闪发器还包括吸力装置,所述吸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媒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挡液板和气液分离组件,所述挡液板设置在所述冷媒入口的上方,所述气液分离组件设置在所述挡液板的上方,且所述挡液板与所述气液分离组件在所述气液分离腔内形成S形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冷水机组,包括上述的闪发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容纳腔内设置第一过滤网围成油腔,从而使冷媒进入容纳腔后,可以通过第一过滤网过滤将冷媒中的制冷剂和润滑油分离,使闪发器同时具备油分离器的功能,两种设备合二为一,不仅简化了整机结构,还节省了安装空间,使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闪发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闪发器结构示意图;
图例:1、壳体;11、冷媒入口;12、气态冷媒出口;13、液态冷媒出口;14、回油口;2、第一过滤网;3、第二过滤网;4、气液分离腔;5、冷媒腔;6、油腔;7、吸油装置;8、吸力装置;9、挡液板;10、气液分离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闪发器,包括壳体1和第一过滤网,所述壳体1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1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冷媒入口11、气态冷媒出口12、液态冷媒出口13和回油口14;所述第一过滤网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围成油腔6,所述油腔6与所述回油口14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媒经过节流元件后,通过冷媒入口11后,通过重力的作用沉淀,通过第一过滤网2过滤,冷媒中的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润滑油进入油腔6中,进入到油腔6的润滑油通过回油口14回到压缩机中,剩下的制冷剂通过液态冷媒出口13离开闪发器进入到蒸发器中。
通过在壳体1的容纳腔内设置第一过滤网2围成油腔6,从而使冷媒进入容纳腔后,可以通过第一过滤网2过滤将冷媒中的制冷剂和润滑油分离,使闪发器同时具备油分离器的功能,两种设备合二为一,不仅简化了整机结构,还节省了安装空间,使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纵截面为倒L形结构,下端与所述壳体1的底面密封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上端的侧沿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密封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冷媒入口11,通过将第一过滤网2与壳体1内壁密封配合,保证了过滤效果,防止液体制冷剂进入油腔6内,提高了分油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闪发器还包括第二过滤网3,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滤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滤孔直径,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部分侧沿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密封设置,其余侧沿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密封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3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将所述容纳腔分为气液分离腔4、冷媒腔5和所述油腔6,所述气液分离腔4与所述冷媒入口11、所述气态冷媒出口12连通,所述冷媒腔5与所述液态冷媒出口13连通。
通过将第一过滤网2设置在油腔6与气液分离腔4之间,使气液分离腔4中的液态冷媒通过第一过滤网2将制冷剂与润滑油分离,制冷剂进入冷媒腔5中,通过液态冷媒出口13进入蒸发器中,润滑油进入到油腔6中,通过回油口14回到压缩机中,从而使闪发器同时具备油分离器的功能,两种设备合二为一,不仅简化了整机结构,还节省了安装空间,使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另外,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使气液分离腔4位于冷媒腔5和油腔6的上方,使气态冷媒出口12与液态冷媒出口13相对位置增大,且由于气液分离腔4是设置在冷媒腔5与油腔6的上方,因此降低了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混合在一个出口的可能性,提高冷媒气液分离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2单独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形成所述油腔6,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全部、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部分和所述壳体1的内壁形成所述冷媒腔5;所述第一过滤网2设置为允许润滑油通过且阻挡制冷剂,所述冷媒中的润滑油可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2进入到所述油腔6。
通过将第一过滤网2设置在油腔6与气液分离腔4之间,使气液分离腔4中的液态冷媒中的部分润滑油直接通过第一过滤网2进入油腔6中,实现初步过滤,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滤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滤孔直径,余下的液态冷媒通过第二过滤网3滤除杂质后,进入冷媒腔5中,由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设置为允许润滑油通过且阻挡制冷剂,即第一过滤网2滤孔孔径介于润滑油分子与制冷剂分子之间,且润滑油分子小于制冷剂分子,通过设置在油腔6与冷媒腔5之间的第一过滤网2,冷媒腔5中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一过滤网2进入到油腔6中,而分子较大的制冷剂无法通过第一过滤网2,留在冷媒腔5中,从而实现制冷剂与润滑油的进一步分离,油腔6中的润滑油通过回油口14回到压缩机中,而冷媒腔5中的制冷剂,通过液态冷媒出口13进入蒸发器中,使闪发器同时具备油分离器的功能,两种设备合二为一,不仅简化了整机结构,还节省了安装空间,使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同时,通过第二过滤网3将冷媒中的杂质滤除,可有效防止系统管路堵塞,防止压缩机损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闪发器还包括吸油装置7,吸油装置7设置在油腔6内,用于控制油腔6内的压强小于冷媒腔5内的压强,通过在油腔6内设置吸油装置7,例如小型油泵,使油腔6与冷媒腔5间形成压差,冷媒腔5内的润滑油由于压差向油腔6中渗透,由于润滑油分子小于第一过滤网2的滤孔,润滑油可以穿过第一过滤网2进入油腔6中,而分子较大的制冷剂分子由于第一过滤网2的阻隔留在冷媒腔5中,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不设置吸油装置7同样可以通过扩散原来实现制冷剂与润滑油的分离,但是分离效率相对较低,通过设置吸油装置7可以增加制冷剂与润滑油的分离效率,两种设备合二为一,不仅简化了整机结构,还节省了安装空间,使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2单独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形成所述冷媒腔5,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全部、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部分和所述壳体1的内壁形成所述油腔6;所述第一过滤网2设置为允许制冷剂通过且阻挡润滑油,所述冷媒中的制冷剂可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2进入到所述冷媒腔5。
通过将第一过滤网2设置在油腔6与气液分离腔4之间,使气液分离腔4内的液态冷媒中的部分制冷剂直接通过第一过滤网2进入冷媒腔5中,实现初步过滤,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滤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滤孔直径,余下的液态冷媒通过第二过滤网3滤除杂质后,进入油腔6中,由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设置为允许制冷剂通过且阻挡润滑油,即第一过滤网2滤孔孔径介于润滑油分子与制冷剂分子之间,且制冷剂分子小于润滑油分子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油腔6与冷媒腔5之间的第一过滤网2,油腔6中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一过滤网2进入到冷媒腔5中,而分子较大的润滑油无法通过第一过滤网2,留在油腔6中,从而实现制冷剂与润滑油的进一步分离,冷媒腔5中的制冷剂,通过液态冷媒出口13进入蒸发器中,而油腔6中的润滑油通过回油口14回到压缩机中,使闪发器同时具备油分离器的功能,两种设备合二为一,不仅简化了整机结构,还节省了安装空间,使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同时,通过第二过滤网3将冷媒中的杂质滤除,可有效防止系统管路堵塞,防止压缩机损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闪发器还包括吸力装置8,吸力装置8设置在冷媒腔5内,用于控制冷媒腔5内的压强小于油腔6内的压强,通过在冷媒腔5内设置吸力装置8,例如小型泵,使冷媒腔5与油腔6间形成压差,油腔6内的液态冷媒由于压差向冷媒腔5中渗透,由于制冷剂分子小于第一过滤网2的滤孔,制冷剂可以穿过第一过滤网2进入冷媒腔5中,而分子较大的润滑油分子由于第一过滤网2的阻隔留在油腔6中。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不设置吸力装置8同样可以通过扩散原来实现制冷剂与润滑油的分离,但是分离效率相对较低,通过设置吸力装置8可以增加制冷剂与润滑油的分离效率,两种设备合二为一,不仅简化了整机结构,还节省了安装空间,使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腔4的内壁上设置有挡液板9和气液分离组件10,所述挡液板9设置在所述冷媒入口11的上方,所述气液分离组件10设置在所述挡液板9的上方,且所述挡液板9与所述气液分离组件10在所述气液分离腔4内形成S形通道。通过设置挡液板9和气液分离组件10,使气态冷媒到气态冷媒出口12的行程变长,再通过气液分离组件10的作用,有效防止液态冷媒从气态冷媒出口12排出,从冷凝器出来的气液两相制冷剂,经过节流元件后进入闪发器,在重力作用、挡液板和气液分离组件的相互作用下,气体冷媒从气态出口出去,进入压缩机,提高冷媒气液分离的效率。
另外,闪发器可以采用立式结构,使气态冷媒出口12与液态冷媒出口13相对位置增大,且由于气液分离腔4是设置在冷媒腔5与油腔6的上方,因此降低了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混合在一个出口的可能性,提高冷媒气液分离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冷水机组,包括上述闪发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1)

1.一种闪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1)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通的冷媒入口(11)、气态冷媒出口(12)、液态冷媒出口(13)和回油口(14);
第一过滤网(2),所述第一过滤网(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围成油腔(6),所述油腔(6)与所述回油口(1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的底面密封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上端的侧沿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密封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冷媒入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发器还包括第二过滤网(3),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部分侧沿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密封设置,其余侧沿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密封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3)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将所述容纳腔分为气液分离腔(4)、冷媒腔(5)和所述油腔(6),所述气液分离腔(4)与所述冷媒入口(11)、所述气态冷媒出口(12)连通,所述冷媒腔(5)与所述液态冷媒出口(1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滤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滤孔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网(2)单独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形成所述油腔(6),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全部、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部分和所述壳体(1)的内壁形成所述冷媒腔(5);
所述第一过滤网(2)设置为允许润滑油通过且阻挡制冷剂,所述冷媒中的润滑油可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2)进入到所述油腔(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闪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发器还包括吸油装置(7),所述吸油装置(7)设置在所述油腔(6)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网(2)单独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形成所述冷媒腔(5),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全部、所述第一过滤网(2)的部分和所述壳体(1)的内壁形成所述油腔(6);
所述第一过滤网(2)设置为允许制冷剂通过且阻挡润滑油,所述冷媒中的制冷剂可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2)进入到所述冷媒腔(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闪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发器还包括吸力装置(8),所述吸力装置(8)设置在所述冷媒腔(5)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腔(4)的内壁上设置有挡液板(9)和气液分离组件(10),所述挡液板(9)设置在所述冷媒入口(11)的上方,所述气液分离组件(10)设置在所述挡液板(9)的上方,且所述挡液板(9)与所述气液分离组件(10)在所述气液分离腔(4)内形成S形通道。
11.一种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闪发器。
CN201720833684.2U 2017-07-10 2017-07-10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Active CN207197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3684.2U CN207197010U (zh) 2017-07-10 2017-07-10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3684.2U CN207197010U (zh) 2017-07-10 2017-07-10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97010U true CN207197010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84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33684.2U Active CN207197010U (zh) 2017-07-10 2017-07-10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970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4582A (zh) * 2017-07-10 2017-1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4582A (zh) * 2017-07-10 2017-1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CN107314582B (zh) * 2017-07-10 2023-08-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0384B (zh) Oil separator
CN107192182A (zh) 油分离器、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7197010U (zh)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CN103105025B (zh) 一种用于螺杆式制冷机组的油气分离器
CN201731698U (zh) 气液分离器
CN102678572B (zh) 空调及其电机预冷的低背压压缩机
CN107314582A (zh) 闪发器及冷水机组
CN203980699U (zh) 空调系统
CN108993050A (zh) 过滤装置
CN106196733B (zh) 用于热泵的集成装置
CN105987545B (zh) 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01731696U (zh) 气液分离器
CN201377946Y (zh) 迷宫形离心式油气分离器
CN201731697U (zh) 气液分离器
CN103438627B (zh) 油气分离器
CN107356029B (zh) 冷凝器壳管和制冷设备
CN203980702U (zh) 空调系统
CN109073298A (zh) 制冷剂容器
CN203980734U (zh) 空调系统
KR20190038909A (ko) 어큐뮬레이터
CN207132604U (zh) 冷凝器壳管和制冷设备
CN209317360U (zh) 一种不锈钢耐高压过滤器
CN202420053U (zh) 过滤式油分离器
CN207865772U (zh) 油分离器和空调机组
CN207035595U (zh) 储液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3

Address after: 519070, 1st Floor, Building 7, No. 789 Jinji Road, Qianshan, Zhuhai,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Gree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70, Jinji Hill Road, front hill,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