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4106A -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 Google Patents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4106A
CN105004106A CN201410171415.5A CN201410171415A CN105004106A CN 105004106 A CN105004106 A CN 105004106A CN 201410171415 A CN201410171415 A CN 201410171415A CN 105004106 A CN105004106 A CN 105004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flash tank
shell
heat exchanger
cylindric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714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璐峰
罗荣君
夏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idea Genera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714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041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04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41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5Cost red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9Improving heat transf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所述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腔室导通的制冷剂气体接管和制冷剂液体接管;进水室和回水室,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分别设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进水室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导通;和闪蒸罐,所述闪蒸罐设在所述腔室内,所述闪蒸罐上设有与所述壳体外部导通的进液管和补气管。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闪蒸罐与壳管式换热器结构更加紧凑,而且闪蒸罐与壳管式换热器的管路连接也更加简单,降低了管路压损,提高了壳管式换热器的能效。

Description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制冷机组一般使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并在制冷系统中设置经济器,经济器一般有板换式换热器和闪蒸罐(又称闪发式经济器、闪蒸桶、闪蒸式省功器等)两种结构。
闪蒸罐是冷水机组常用的一种节能装置,设置在一级节流与二级节流装置之间,制冷剂液体经一级节流装置节流后进入闪蒸罐中蒸发吸热,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经补气管导出进行二次压缩,其余制冷剂液体温度降低并由出液管导出,经二级节流装置节流后进入蒸发器蒸发制冷。
而目前行业中冷水机组使用的闪蒸罐管路压损大,机组能效低,同时也使得机组体积庞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管路简单、管路压损小且结构紧凑的壳管式换热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壳管式换热器的冷水机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腔室导通的制冷剂气体接管和制冷剂液体接管;进水室和回水室,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分别设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进水室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导通;和闪蒸罐,所述闪蒸罐设在所述腔室内,所述闪蒸罐上设有与所述壳体外部导通的进液管和补气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通过将闪蒸罐内置在壳管式换热器的腔室内,替代了在壳管式换热器外置闪蒸罐的结构,闪蒸罐与壳管式换热器结构更加紧凑,而且闪蒸罐与壳管式换热器的管路连接也更加简单,降低了管路压损,提高了冷水机组的能效。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换热器筒体,所述换热器筒体形成为两端敞开的柱状结构;和两个管板,两个所述管板分别设在所述换热器筒体的两端以封闭所述换热器筒体,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管板与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导通,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分别与两个所述管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闪蒸罐内限定有蒸发间室,所述闪蒸罐内设有用于过滤液体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所述蒸发间室分隔成气流通道和液体通道,所述补气管与所述气流通道导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液体通道导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闪蒸罐包括:闪蒸罐筒体,所述闪蒸罐筒体形成为两端敞开的柱状结构;以及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设在所述闪蒸罐筒体的前端和后端以封闭所述闪蒸罐筒体,所述气流通道设在所述闪蒸罐的上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闪蒸罐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所述闪蒸罐的轴向延伸地设在所述蒸发间室内,所述过滤网设在所述隔板上以将所述气流通道和液体通道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形成为水平板,所述底板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闪蒸罐筒体的轴向长度;和端板,所述端板设在所述底板的后端,所述端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闪蒸罐筒体的内壁贴合,所述过滤网设在所述端板的前端且与所述闪蒸罐筒体的内壁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补气管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邻近后端的位置上,所述进液管设在所述液体通道内邻近后端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闪蒸罐还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在所述液体通道内邻近前端的位置上且位于所述闪蒸罐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闪蒸罐内还设有垂直于所述闪蒸罐的轴向的溢流板,所述溢流板设在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溢流板的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进液管的水平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液管伸入所述液体通道内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节流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节流孔包括沿所述进液管的周向延伸的多排,每排所述节流孔包括沿所述进液管的轴向延伸的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节流孔朝向所述闪蒸罐的底壁和后端盖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闪蒸罐的一端设有定位缺口。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冷水机组,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横剖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闪蒸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闪蒸罐的横剖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闪蒸罐的进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闪蒸罐的进液管的横剖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闪蒸罐的隔板的前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闪蒸罐的隔板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壳管式换热器100;
壳体110;换热器筒体111;管板112;腔室120;制冷剂气体接管130;制冷剂液体接管140;进水室150;进水管151;出水管152;回水室160;换热管170;紧固螺栓180;支撑板190;
闪蒸罐200;
进液管210;节流孔211;定位缺口212;封口板213;补气管220;蒸发间室230;气流通道231;液体通道232;过滤网240;闪蒸罐筒体250;前端盖251;后端盖252;隔板260;底板261;端板262;出液管270;溢流板2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100。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100包括:壳体110、进水室150、回水室160、换热管170和闪蒸罐200。其中,壳体110内限定有腔室120,壳体110上设有与腔室120导通的制冷剂气体接管130和制冷剂液体接管140。进水室150和回水室160分别设在壳体110的两端,进水室150设有进水管151和出水管152。换热管170设在壳体110内,换热管170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室150和回水室160导通。闪蒸罐200设在腔室120内,闪蒸罐200上设有与壳体110外部导通的进液管210和补气管220。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100,通过将闪蒸罐200内置在壳管式换热器100的腔室120内,替代了在壳管式换热器外置闪蒸罐的结构,闪蒸罐200与壳管式换热器100结构更加紧凑,而且闪蒸罐200与壳管式换热器100的管路连接也更加简单,降低了管路压损,提高了壳管式换热器100的能效。
相关技术中,闪蒸罐设置在壳管式换热器的外部,闪蒸罐为一个外置的独立部件,与制冷系统的其它各部件相互独立,外置的闪蒸罐与制冷系统管路相连时会导致冷水机组系统管路复杂,管路压损增大,使机组能效降低,同时也使得机组体积庞大。
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100,闪蒸罐200设在壳管式换热器100的腔室120内,闪蒸罐200与壳管式换热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闪蒸罐200与壳管式换热器100连接的管路更加简单,缩短了连接的管路,从而降低了管路压损,提高了壳管式换热器100的能效。
壳体110的具体结构没有限制,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10包括换热器筒体111和两个管板112。其中,换热器筒体111形成为两端敞开的柱状结构。两个管板112分别设在换热器筒体111的两端以封闭换热器筒体111,换热管170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管板112与进水室150和回水室160导通,进水室150和回水室160分别与两个管板112相连。
具体地,如图1所示,壳管式换热器100水平放置,也就是说壳管式换热器100大致为卧式摆放的方式。换热器筒体111形成为前后两端敞开的圆筒形,在换热器筒体111的前后两侧各设有进水室150和回水室160。进水室150与换热器筒体111之间设有一个管板112,相应地,回水室160与换热器筒体111之间设有另一个管板112。进水室150、回水室160都通过紧固螺栓180与两个管板112紧固连接。
腔室120内部设置有水平放置的换热管170,换热管170的前后两端与管板112胀接固定。换热管170形成的管束由支撑板190支撑,换热器筒体111的内部前侧设置有闪蒸罐200。换热器筒体111上部设置有制冷剂气体接管130,下部设置制冷剂液体接管140。在进水室150前侧设置有进水管151和出水管152。
进液管210与闪蒸罐200的下部导通,补气管220设置在闪蒸罐200的上部。制冷剂液体经过进液管210进入到闪蒸罐200内进行蒸发吸热,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经过补气管220导出到闪蒸罐200的外部。由于在制冷剂液体的蒸发过程中,雾状的液滴会随着制冷剂气体进入到补气管220,会降低闪蒸罐200的功效。
为解决此问题,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闪蒸罐200内限定有蒸发间室230,闪蒸罐200内设有用于过滤液体的过滤网240,过滤网240将蒸发间室230分隔成气流通道231和液体通道232,补气管220与气流通道231导通,进液管210与液体通道232导通。由此,通过过滤网240过滤制冷剂气体中含有的雾状液体,可以降低进入补气管220的制冷剂气体的雾状液滴的含量,提高闪蒸罐200的能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闪蒸罐200包括闪蒸罐筒体250、前端盖251和后端盖252。其中,闪蒸罐筒体250形成为两端敞开的柱状结构,前端盖251和后端盖252分别设在闪蒸罐筒体250的前端和后端以封闭闪蒸罐筒体250,气流通道231设在闪蒸罐200的上部。
具体地,如图3所示,闪蒸罐筒体250大致形成为前后两端敞开的圆筒形,前端盖251和后端盖252与闪蒸罐筒体250为密封连接。气流通道231设在闪蒸罐200的上部,相应地,液体通道232设在闪蒸罐200的下部。由此,在闪蒸罐200内的制冷剂液体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从液体通道232流向气流通道231,进而进入补气管220,也就是制冷剂气体从闪蒸罐200的下部流向上部直至补气管220。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闪蒸罐还200包括隔板260,隔板260沿闪蒸罐200的轴向延伸地设在蒸发间室230内,过滤网240设在隔板260上以将气流通道231和液体通道232间隔开。进一步地,隔板260包括底板261和端板262。其中,底板261形成为水平板,底板261的轴向长度小于闪蒸罐筒体250的轴向长度。端板262设在底板261的后端,端板262的上表面与闪蒸罐筒体250的内壁贴合,过滤网240设在端板262的前端且与闪蒸罐筒体250的内壁贴合。
具体地,闪蒸罐200的上部的内壁连接有形成有L形的隔板260,L形的隔板260与闪蒸罐筒体250的内壁相连。如图7和图8所示,底板261与端板262相连形成L形的隔板260,底板261水平连接在闪蒸罐筒体250的内壁上,端板262邻近前端盖251,隔板260的后端为气流通道231的入口。将过滤网240设在隔板260的后端,使其邻近后端盖252,从而过滤网240封闭了隔板260后端的气流通道231的入口。过滤网240与隔板260连接后可以将气流通道231和液体通道232间隔开,换言之,隔板260和过滤网240所限定的空间为气流通道231。由此,隔板260与过滤网240连接后,制冷剂气体只能通过过滤网240进入气流通道231,从而可使制冷剂气体中的雾状液滴含量更低。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所示,为使隔板260与闪蒸罐筒体250内壁配合更严密,端板262形成为弓形或半圆形的板体。隔板260与闪蒸罐200的连接方式没有限制,只要保证隔板260与闪蒸罐筒体250内壁的连接紧密即可,例如隔板260与闪蒸罐200的连接方式可为粘接等连接方式。可选的,隔板260与闪蒸罐筒体250的连接方式为满焊连接,可使隔板260与闪蒸罐筒体250内壁面配合后气密性更强。
底板261与端板262的制备方式没有限制,例如,底板261和端板262可以通过焊接、铆接、螺钉连接形成隔板260,或者可以对一个板体进行弯折形成为L形的隔板260。可选地,或者底板261与端板262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由此一体成型的底板261与端板262可以保证隔板260的结构稳定性,而且该结构的隔板260成型方便,降低了制备成本。
隔板260的具体结构没有特殊限制,只要隔板260和过滤网240连接或配合后能将气流通道231和液体通道232间隔开即可,例如,隔板260可以形成为U形、V形等板体,过滤网240与隔板260装配后使气流通道231和液体通道232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补气管220设在气流通道231内邻近后端的位置上,进液管210设在液体通道232内邻近后端的位置上。进一步地,闪蒸罐200还设有出液管270,出液管270设在液体通道232内邻近前端的位置上且位于闪蒸罐200的底部。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补气管220设在闪蒸罐筒体250的上部,并且邻近后端盖252。补气管220的一部分伸入到闪蒸罐筒体250内并与气流通道231导通。进液管210与出液管270设在闪蒸罐200筒体底部,并且进液管210邻近后端盖252,进液管210的一部分伸入到闪蒸罐筒体250内并与液体通道232导通。出液管270也设置在闪蒸罐筒体250的底部,出液管270邻近前端盖251,并且出液管270与液体通道232导通,并且出液管270的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进液管210的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制冷剂液体经进液管210进入到闪蒸罐筒体250内部,制冷剂液体从闪蒸罐筒体250的后侧流向前侧,并且制冷剂蒸发吸热。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从液体通道232经过设在闪蒸罐筒体250前侧的过滤网240,然后从气流通道231的前侧流向后侧进入补气管220。由此,制冷剂气体流经的路径较长,可以降低制冷剂气体中雾状液滴的含量,而且也可使制冷剂液体充分蒸发。
需要说明的是,补气管220、进液管210以及出液管270与换热器筒体111的连接方式没有特殊限制,只要满足连接稳固的条件即可。可选地,补气管220、进液管210以及出液管270与换热器筒体111焊接固定,由此可使补气管220、进液管210以及出液管270与换热器筒体111之间的连接牢固,而且气密性高。
在制冷剂从进液管210进入到闪蒸罐筒体250内时,一部分制冷剂液体蒸发成为制冷剂气体流向气流通道231,一部分制冷剂液体仍贮留在闪蒸罐筒体250的液体通道232内,具体地,这一部分制冷剂液体贮留在闪蒸罐筒体250的底部。为了使制冷剂液体能全部从闪蒸罐筒体250内流出,出液管270与闪蒸罐筒体250的底端的筒壁相连,出液管270邻近闪蒸罐筒体250的一部分管体形成为轴线弯曲的管,并且出液管270设在闪蒸罐筒体250最底端之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闪蒸罐200内还设有垂直于闪蒸罐的轴向的溢流板280,溢流板280设在进液管210和出液管270之间。进一步地,溢流板280的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进液管210的水平高度。
具体地,如图3所示,经由进液管210进入的制冷剂液体从闪蒸罐筒体250的后侧流向溢流板280,溢流板280会对制冷剂液体进行阻挡。随着制冷剂液体不断的从进液管210流入闪蒸罐筒体250内,溢流板280内会蓄积一定量的制冷剂液体。并且溢流板280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进液管210的水平高度,当制冷剂液体的液面高度高于进液管210的水平高度时,进入到闪蒸罐筒体250内的液体只在制冷剂液面下流动,这时溢流板280后侧的制冷剂液体的液面高度上升平稳。同时溢流板280后侧的液体漫过溢流板280流向溢流板280的前侧时,制冷剂液体的流动也会更平稳。
由此,在闪蒸罐200内部设置溢流板280,可以对制冷剂液体进行挡流和溢流的作用,避免制冷剂液体剧烈涌动使出液管270入口上部的液面波动,造成流向出液管270的制冷剂液体流量不稳定,而且溢流板280还能对制冷剂液体和制冷剂蒸发后的气体进行分离,防止向出液管270后的二次节流装置串气,提高壳管式换热器100的能效,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液管210伸入液体通道232内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节流孔211。具体地,节流孔211可对进入闪蒸罐200内的制冷剂进行节流。由此,在壳管式换热器100内的闪蒸罐200上集成了一级节流装置,也就是将制冷系统中的一级节流装置集成于闪蒸罐中,可使壳管式换热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简化了壳管式换热器100的管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节流孔211包括沿进液管210的周向延伸的多排,每排节流孔211包括沿进液管210的轴向延伸的多个。进一步地,节流孔211朝向闪蒸罐200的底壁和后端盖252设置。
具体地,如图3至图6所示,节流孔211集中在进液管210朝向闪蒸罐筒体250的后端盖252和底壁的1/4圆弧处,节流孔211为在进液管210上的径向通孔,图3和图6中的箭头表示制冷剂液体的流向。由此,经由进液管210进入的制冷剂液体的流向闪蒸罐筒体250的后端盖252和闪蒸罐筒体250的底部,防止对溢流板280后侧的制冷剂液体造成波动,而且可以避免进入到补气管220的制冷剂气体带有大量的制冷剂雾状液滴,也就是防止闪蒸罐200内补气带液。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液管210的端部设置有封口板213以密封进液管210的端部,从而使制冷剂液体全部从节流孔211进入闪蒸罐200内,提高节流孔211的节流作用。
由于进液管210的节流孔211需要朝向闪蒸罐200的后端盖252和底壁,当进液管210全部伸入到闪蒸罐200内部时,操作人员无法辨识节流孔211的具体方位.为解决此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液管210远离闪蒸罐200的一端设有定位缺口212。由此,操作人员可以借助定位缺口212的标识作用安装进液管210,以使进液管210内对准闪蒸罐200的后端盖252和底壁。
下面简具体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100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在壳管式换热器100中,制冷剂通过制冷剂气体接管130和制冷剂液体接管140进出壳管式换热器100壳程,与换热管170管程内的载冷剂或载热剂(一般为水)进行换热。在闪蒸罐200中,制冷剂经过带有节流孔211的进液管210节流后进入闪蒸罐筒体250下部的液体通道232,经溢流板280阻挡并溢流后,制冷剂在溢流板280后的液体通道232中形成平稳液面,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经过气流通道231入口端的过滤网240过滤掉制冷剂气体中含有的雾状液滴,之后流动到气流通道231尾端并由补气管220导出进行二次压缩,闪蒸罐200内其余的制冷剂液体温度降低并由出液管270导出进行二次节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水机组(未示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100。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100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水机组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壳管式换热器100的结构紧凑、管路压损低、能效高,进而优化了冷水机组的结构,提高了冷水机组的能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100和冷水机组的其它结构以及操作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并获得的,因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腔室导通的制冷剂气体接管和制冷剂液体接管;
进水室和回水室,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分别设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进水室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导通;和
闪蒸罐,所述闪蒸罐设在所述腔室内,所述闪蒸罐上设有与所述壳体外部导通的进液管和补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换热器筒体,所述换热器筒体形成为两端敞开的柱状结构;和
两个管板,两个所述管板分别设在所述换热器筒体的两端以封闭所述换热器筒体,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管板与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导通,所述进水室和回水室分别与两个所述管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内限定有蒸发间室,所述闪蒸罐内设有用于过滤液体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所述蒸发间室分隔成气流通道和液体通道,所述补气管与所述气流通道导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液体通道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包括:
闪蒸罐筒体,所述闪蒸罐筒体形成为两端敞开的柱状结构;以及
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设在所述闪蒸罐筒体的前端和后端以封闭所述闪蒸罐筒体,所述气流通道设在所述闪蒸罐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所述闪蒸罐的轴向延伸地设在所述蒸发间室内,所述过滤网设在所述隔板上以将所述气流通道和液体通道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形成为水平板,所述底板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闪蒸罐筒体的轴向长度;和
端板,所述端板设在所述底板的后端,所述端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闪蒸罐筒体的内壁贴合,所述过滤网设在所述端板的前端且与所述闪蒸罐筒体的内壁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管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邻近后端的位置上,所述进液管设在所述液体通道内邻近后端的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还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在所述液体通道内邻近前端的位置上且位于所述闪蒸罐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内还设有垂直于所述闪蒸罐的轴向的溢流板,所述溢流板设在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的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进液管的水平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伸入所述液体通道内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节流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包括沿所述进液管的周向延伸的多排,每排所述节流孔包括沿所述进液管的轴向延伸的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朝向所述闪蒸罐的底壁和后端盖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闪蒸罐的一端设有定位缺口。
15.一种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
CN201410171415.5A 2014-04-25 2014-04-25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Pending CN1050041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1415.5A CN105004106A (zh) 2014-04-25 2014-04-25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1415.5A CN105004106A (zh) 2014-04-25 2014-04-25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4106A true CN105004106A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76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1415.5A Pending CN105004106A (zh) 2014-04-25 2014-04-25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0410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4047A (zh) * 2017-05-19 2017-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4021698A1 (zh) * 2022-07-27 2024-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壳管式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92477A1 (en) * 2007-10-08 2009-04-09 Ching-Feng Hsu Economizer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r the like
CN201476629U (zh) * 2009-08-14 2010-05-19 江苏双良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闪蒸取热新型换热系统
JP2011064448A (ja) * 2009-08-21 2011-03-31 Daikin Industries Ltd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装置
CN201917189U (zh) * 2011-01-21 2011-08-03 内蒙古新亚化工有限公司 闪蒸干燥装置中的供热机构
CN202885366U (zh) * 2012-10-24 2013-04-17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闪发式经济器
KR20130097867A (ko) * 2012-02-27 2013-09-04 마에카와 매뉴팩쳐링 캄파니 리미티드 플래시 탱크, 플래시 탱크를 갖춘 냉동 장치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03363729A (zh) * 2012-03-31 2013-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壳管式冷凝器及具有该壳管式冷凝器的空调系统
CN203964469U (zh) * 2014-04-25 2014-11-26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92477A1 (en) * 2007-10-08 2009-04-09 Ching-Feng Hsu Economizer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r the like
CN201476629U (zh) * 2009-08-14 2010-05-19 江苏双良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闪蒸取热新型换热系统
JP2011064448A (ja) * 2009-08-21 2011-03-31 Daikin Industries Ltd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装置
CN201917189U (zh) * 2011-01-21 2011-08-03 内蒙古新亚化工有限公司 闪蒸干燥装置中的供热机构
KR20130097867A (ko) * 2012-02-27 2013-09-04 마에카와 매뉴팩쳐링 캄파니 리미티드 플래시 탱크, 플래시 탱크를 갖춘 냉동 장치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03363729A (zh) * 2012-03-31 2013-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壳管式冷凝器及具有该壳管式冷凝器的空调系统
CN202885366U (zh) * 2012-10-24 2013-04-17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闪发式经济器
CN203964469U (zh) * 2014-04-25 2014-11-26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4047A (zh) * 2017-05-19 2017-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4021698A1 (zh) * 2022-07-27 2024-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壳管式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24482U (zh) 制冷剂汽液分离及储液一体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空调系统
CN104019585B (zh) 满液式蒸发器及满液式空调机组
CN210802145U (zh) 一种压缩气体冷冻式干燥机高效换热除水的结构
EP2932162B1 (en) Low pressure chiller
US20110146332A1 (en) Accumulator of air conditioner
CN102242992B (zh) 制冷剂汽液分离及储液一体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空调系统
CN103799860A (zh) 饮水机及饮水机的制冷控制方法
CN201973964U (zh) 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立式蒸发器
CN104949406B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203949414U (zh) 满液式蒸发器及满液式空调机组
CA2666392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droplets from vaporized refrigerant
CN205227950U (zh) 一种油分离器以及包括该油分离器的冷凝器
CN105004106A (zh)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CN203964469U (zh) 壳管式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冷水机组
CN113819684A (zh) 经济器及包括该经济器的制冷系统
CN211147362U (zh) 一种压缩气体干燥机的换热除水结构
CN111609599A (zh) 一种兼储液和余热回收功能的液气分离装置
CN104567124A (zh) 冷凝装置
CN109682127B (zh) 一种高效节能多回路蒸发器
KR20150133565A (ko) 이코노마이저를 포함하는 응축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보 냉동기
JP2018080862A (ja) コンデンサ
CN202919930U (zh) 饮水机
CN114234490B (zh) 冷凝器及用于悬浮轴承的供气系统
CN202885366U (zh) 闪发式经济器
CN212227447U (zh) 一种兼储液和余热回收功能的液气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