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4969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4969B
TWI444969B TW098138240A TW98138240A TWI444969B TW I444969 B TWI444969 B TW I444969B TW 098138240 A TW098138240 A TW 098138240A TW 98138240 A TW98138240 A TW 98138240A TW I444969 B TWI444969 B TW I4449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ceiving
pixel
signal
pixel group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8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3972A (en
Inventor
Junichi Yamashita
Katsuhide Uchin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33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3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4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49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6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 H04N5/70Circuit details fo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1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used for counteracting undesired variations, e.g. feedback or autozero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09G2300/0861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with additional control of the display period without amending the charge stored in a pixel memory, e.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elect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52Improving the response spe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4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43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the effects of age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4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43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the effects of ageing
    • G09G2320/045Compensation of drift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 G09G2360/145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the light originating from the display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 G09G2360/145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the light originating from the display screen
    • G09G2360/147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the light originating from the display screen the originated light output being determined for each pixe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有關一顯示裝置及一顯示控制方法,且更特別是有關一使其可能在高速施行燒亮校正之顯示裝置。
近年來,包括當作發光元件之有機EL(電激發光)裝置的平面自發光面板(EL面板)之發展被主動地施行。該有機EL裝置係具有二極體特徵與利用一現象之裝置,其中一有機薄膜當電場施加至其上時發射光線。該有機EL裝置係一消耗低電力之自發光元件,因為該有機EL裝置在等於或低於10伏特(V)之施加電壓被驅動。該自發光元件獨自發射光線。因此,該有機EL裝置具有一特徵,即一照明構件係不需要的,且重量及厚度中之減少係輕易的。該有機EL裝置之反應速率在大約數微秒係非常高的。因此,該等EL面板具有一特徵,即於動圈像顯示期間不會發生餘像。
特別地是,在包括用於像素之有機EL裝置的平面自發光面板之中,一包括薄膜電晶體之主動式矩陣面板被主動地開發,該等電晶體被整合及形成於各像素中當作驅動元件。該主動式矩陣平面自發光面板被揭示於譬如日本專利第JP-A-2003-255856、JP-A-2003-271095、JP-A-2004-133240、JP-A-2004-029791、及JP-A-2004-093682號中。
該有機EL裝置亦具有一特徵,即該亮度效率隨著發光數量為及發光時間依比例地掉落。該有機EL裝置發光亮度係藉由現值及該亮度效率之乘積所代表。因此,該亮度效率中之掉落導致該發光亮度中之掉落。如在一螢幕上所顯示,一影像係罕有一致地顯示在個別之像素中。大致上,對於每一像素之發光數量係不同的。因此,甚至在相同的驅動條件之下,根據已往發光數量及發光時間中之差異值,該發光亮度之掉落程度係於該個別像素中不同的。其結果是,一使用者目視地認知一現象,其中與其他像素比較,在亮度效率具有非常高掉落程度的像素中,看起來發生燒亮(其後被稱為燒亮現象)。
因此,在已往安裝有該有機EL裝置的顯示裝置之中,對於具有亮度效率中之不同程度掉落的像素之均一化亮度效率(其後被稱為燒亮校正),一些顯示裝置施加校正。然而,當此燒亮校正被施行時,於一些案例中,一整個校正系統之處理時間係長的。
因此,使其可能在高速施行該燒亮校正係想要的。
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提供有一顯示裝置,包括:一面板,其中根據視頻信號發射光線之複數像素被區分成複數區域;一光接收感測器,其被配置在每一區域中,且根據光發射亮度輸出一光接收信號;及信號處理機構,用於對該光接收信號施加處理。該區域包括:第一像素群,其包括至少一像素;與第二像素群,其包括異於該第一像素群之複數像素。該信號處理機構當該第一像素群與該第二像素群被造成以預定光發射亮度發射光線時,將所獲得之光接收信號設定為一偏置值,且當該第二像素群被造成以該預定光發射亮度發射光線及改變時,將所獲得之光接收信號設定為一光接收值,並包括:算術機構,用於根據該偏置值及該光接收值之算術運算輸出一算術信號;轉換機構,用於根據該算術信號輸出數位資料;及校正機構,用於根據該數位資料校正該視頻信號,並將被校正之視頻信號供給至該第一像素群。
根據該具體實施例,該顯示裝置包括該面板,其中根據視頻信號發射光線之複數像素被區分成複數區域;及該光接收感測器,其被配置在每一區域中,且根據光發射亮度輸出一光接收信號。數位資料係根據該光接收信號輸出。處理係根據該數位資料施加至該光接收信號。該區域包括該第一像素群,其包括至少一像素;與第二像素群,其包括異於該第一像素群之複數像素。當該第一像素群與該第二像素群被造成以預定光發射亮度發射光線時,所獲得之數位資料被設定為一偏置資料。當該第二像素群之光發射亮度被維持及該第一像素群之之光發射亮度被改變時,所獲得之數位資料被獲得當作數位資料。該視頻信號係根據該偏置資料及該光接收資料之算術運算校正。該被校正之視頻信號係供給至該第一像素群。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提供有一顯示裝置,包括:一面板,其中根據對應於一視頻信號之信號電位發射光線的複數像素被區分成複數區域;一光接收感測器,其被配置在每一區域中,且根據光發射亮度輸出一光接收信號;轉換機構,用於根據該光接收信號輸出數位資料;及信號處理機構,用於根據該數位資料對該光接收信號施加處理。該區域包括:第一像素群,其包括至少一像素;及第二像素群,其包括異於該第一像素群之複數像素。該信號處理機構當第一信號電位被供給至該第一像素群與該第二像素群時,將所獲得之數位資料設定為一偏置資料,且當該第一信號電位被供給至該第二像素群與該第二信號電位被供給至該第一像素群時,將所獲得之數位資料設定為光接收資料,根據該偏置資料及該光接收資料間之差異值校正該視頻信號,並將被校正之視頻信號供給至該第一像素群。
根據該具體實施例,該顯示裝置包括該面板,其中根據對應於一視頻信號的信號電位發射光線之複數像素被區分成複數區域;及該光接收感測器,其被配置在每一區域中,且根據光發射亮度輸出一光接收信號。數位資料係根據該光接收信號輸出。處理係根據該數位資料施加至該光接收信號。該區域包括該第一像素群,其包括至少一像素;與該第二像素群,其包括異於該第一像素群之複數像素。當第一信號電位被供給至該第一像素群與該第二像素群時,將所獲得之數位資料設定為偏置資料。當該第一信號電位被供給至該第二像素群與第二信號電位被供給至該第一像素群時,將所獲得之數位資料設定為光接收資料。根據該偏置資料及該光接收資料間之差異值校正該視頻信號。該被校正之視頻信號係供給至該第一像素群。
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其係可能在高速施行燒亮校正。
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
[顯示裝置之組構]
圖1係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組構範例之方塊圖。
圖1所示顯示裝置1包括EL面板2、包括複數光接收感測器3之感測器群組4、及一控制單元5。該EL面板2被組構成一包括當作自發光元件之有機EL裝置的面板。該等光接收感測器3被組構成測量該EL面板2之發光亮度的感測器。該控制單元5基於由該複數光接收感測器3所獲得之EL面板2的發光亮度控制該EL面板2之顯示器。
[EL面板之組構]
圖2係該EL面板2的組構範例之方塊圖。
該EL面板2包括像素陣列單元102、水平選擇器(HSEL)103、寫入掃描器(WSCN)104、及電源掃描器(DSCN)105。於該像素陣列單元102中,NxM(N與M係彼此無關之一或多個整數值)個像素(像素電路)101-(1,1)至101-(N,M)係以矩陣形狀配置。該水平選擇器(HSEL)103、該寫入掃描器(WSCN)104、及該電源掃描器(DSCN)105操作當作驅動該像素陣列單元102之驅動單元。
該EL面板2亦包括M條掃描線WSL10-1至WSL10-M、M條電源線DSL10-1至DSL10-M、及N條視頻信號線DTL10-1至DTL10-N。
於以下之說明中,當其係不需要特別區別該等掃描線WSL10-1至WSL10-M時,該等掃描線WSL10-1至WSL10-M僅只被稱為掃描線WSL10。當其係不需要特別區別該等視頻信號線DTL10-1至DTL10-N時,該等視頻信號線DTL10-1至DTL10-N僅只被稱為視頻信號線DTL10。相同地,該等像素101-(1,1)至101-(N,M)與該等電源線DSL10-1至DSL10-M分別被稱為像素101及電源線DSL10。
在該等像素101-(1,1)至101-(N,M)之中,第一列中之像素101-(1,1)至101-(N,1)係藉由該掃描線WSL10-1連接至該寫入掃描器104,且藉由該電源線DSL10-1連接至該電源掃描器105。在該等像素101-(1,1)至101-(N,M)之中,第M列中之像素101-(1,M)至101-(N,M)係藉由該掃描線WSL10-M連接至該寫入掃描器104,且藉由該電源線DSL10-M連接至該電源掃描器105。在該等像素101-(1,1)至101-(N,M)之中,配置一列方向中之其他像素101係以相同之方式連接。
在該等像素101-(1,1)至101-(N,M)之中,第一行中之像素101-(1,1)至101-(1,M)係藉由該視頻信號線DTL10-1連接至該水平選擇器103。在該等像素101-(1,1)至101-(N,M)之中,第N行中之像素101-(N,1)至101-(N,M)係藉由該視頻信號線DTL10-N連接至該水平選擇器103。在該等像素101-(1,1)至101-(N,M)之中,配置一行方向中之其他像素101係以相同之方式連接。
該寫入掃描器104在一水平時期(1H)連續地供給控制信號至該等掃描線WSL10-1於WSL10-M,且線序地掃描列單元中之像素101。根據該線序掃描,該電源掃描器105將具有第一電位(稍後說明之Vcc)或第二電位(稍後說明之Vss)的電源電壓供給至該等電源線DSL10-1至DSL10-M。該水平選擇器103根據該線序掃描切換對應於一視頻信號之信號電位Vsig及每一水平時期(1H)內之參考電位Vofs,且將該信號電位Vsig及該參考電位Vofs供給至配置在一行形狀中之視頻信號線DTL10-1至DSL10-M。
[該等像素101之陣列組構]
圖3係藉由該EL面板2的像素101所發射之光線的色彩之陣列的概要圖。該像素陣列單元102之像素101係等同於所謂之次像素,其發射紅色(R)、綠色(G)、及藍色(B)之任何一種的光線。當作一顯示單元之像素包括用於紅色、綠色、及藍色的配置在該列方向(在該圖面中之由左至右方向)中之三像素101。
圖3係與圖2不同,其中該寫入掃描器104被配置在該像素陣列單元102左邊。該等掃描線WSL10及該等電源線 DSL10被由該等像素101之底側連接。連接至該水平選擇器103、該寫入掃描器104、及該電源掃描器105、及該等像素101之導線能根據需要被配置於適當位置中。
[該等像素101之詳細電路組構]
圖4係該EL面板2中所包括的NxM個像素101之中,該像素101之詳細電路組構的放大方塊圖。
連接至圖4中之像素101的該掃描線WSL10、該視頻信號線DTL10、及該電源線DSL10分別對應於用於圖2中之像素101-(n,m)(n=1,2,...,及N,且m=1,2,...,及M)掃描線WSL10-M、該等視頻信號線DTL10-N、及該等電源線DSL10-M。
圖4所示像素101包括一取樣電晶體31、一驅動電晶體32、一儲存電容器33、及一發光元件34。該取樣電晶體31之閘極係連接至該掃描線WSL10。該取樣電晶體31之汲極係連接至該視頻信號線DTL10,且其源極係連接至該驅動電晶體32之閘極g。
該驅動電晶體32的源極及汲極之一係連接至該發光元件34之陽極,且其另一個係連接至該電源線DSL10。該儲存電容器33係連接至該驅動電晶體32之閘極g及該發光元件34之陽極。該發光元件34之陰極係連接至一設定至該發光元件34之預定電位Vcat的導線35。該電位Vcat係一GND位準。因此,該導線35係一接地導線。
該取樣電晶體31及該驅動電晶體32兩者係N通道電晶體。因此,該取樣電晶體31及該驅動電晶體32可為由成本比低溫多晶矽較低之非晶形矽所形成。這使其可能進一步減少用於一像素電路之製造成本。當然該取樣電晶體31及該驅動電晶體32可為由低溫多晶矽或單晶矽所形成。
該發光元件34包括一有機EL元件。該有機EL元件係一具有二極體特徵之電流發光元件。因此,該發光元件34在對應於一供給至該處之電流的電流值Ids之階度施行光線發射。
在組構成如上面所說明之像素101中,該取樣電晶體31根據一來自該掃描線WSL10之控制信號被開啟(變得導電),且經由該視頻信號線DTL10對具有對應於一階度的信號電位Vsig之視頻信號取樣。該儲存電容器33累積及儲存由該水平選擇器103經由該視頻信號線DTL10所供給之電荷。該驅動電晶體32接收一來自被設定在該第一電位Vcc之電源線DSL10的電流之供給,且根據該儲存電容器33中所儲存之信號電位Vsig將一驅動電流Ids進給(供給)至該發光元件34。當該預定驅動電流Ids流動至該發光元件34時,該像素101發射光線。
該像素101具有一閾值校正功能。該閾值校正功能係一造成該儲存電容器33儲存等同於該驅動電晶體32之閾值電壓Vth的電壓之功能。藉由造成該像素101顯示該閾值校正功能,造成EL面板2的每一像素中之波動的驅動電晶體32之閾值電壓Vth的影響能被抵消。
除了該閾值校正功能以外,該像素101亦具有一移動率校正功能。該移動率校正功能係當該信號電位Vsig被儲存於該儲存電容器33中時,將用於該驅動電晶體32之移動率μ的校正施加至該信號電位Vsig之功能。
再者,該像素101具有一自我啟動功能。該自我啟動功能係一聯結閘極電位Vg與該驅動電晶體32的源極電位Vs中之波動的功能。藉由造成該像素101顯示該自我啟動功能,該閘極及該驅動電晶體32的源極間之電壓Vgs能被維持恆定的。
[該像素101之操作的說明]
圖5係一時序圖,用於該像素101之操作。
於圖5中,顯示該掃描線WSL10、該電源線DSL10、及該視頻信號線DTL10相對於該相同時間軸(該圖面中之橫側方向)中之電位變化,及該驅動電晶體32的閘極電位Vg及源極電位Vs中對應於該等電位變化之變化。
於圖5中,一直至時間t1 之時期係一發光時期T1 ,其中施行該前導水平時期(1H)中之光線發射。
由當該發光時期終止時之時間t1 至時間t4 之時期係一閾值校正準備時期T2 ,其中藉由初始化該驅動電晶體32之閘極電位Vg及源極電位Vs執行用於閾值電壓校正操作之準備。
於該閾值校正準備時期T2 中,在時間t1 ,該電源掃描器105由當作高電位之第一電位Vcc切換該電源線DSL10之電位至當作低電位之第二電位Vss。在時間t2 ,該水平選擇器103由該信號電位Vsig至該參考電位Vofs切換該視頻信號線DTL10之電位。在時間t3 ,該寫入掃描器104切換該掃描線WSL10之電位至該高電位,以開啟該取樣電晶體31。因此,該驅動電晶體32之閘極電位Vg被重新設定至該參考電位Vofs,且該源極電位Vs被重新設定至該視頻信號線DTL10之第二電位Vss。
由時間t4 至時間t5 之時期係一閾值校正時期T3 ,其中該閾值校正操作被執行。於該閾值校正時期T3 中,在時間t4 ,該電源掃描器105將該電源線DSL10之電位切換至該高電位Vcc。等同於該閾值電壓Vth之電壓係寫入連接於該驅動電晶體32的閘極及源極間之儲存電容器33。
於一由時間t5 至時間t7 之寫入及移動率校正準備時期T4 中,該掃描線WSL10之電位由該高電位一次切換至該低電位。在時間t6 ,於時間t7 之前,該水平選擇器113對應於一階度由該參考電位Vofs至該信號電位Vsig切換該視頻信號線DTL10之電位。
於由時間t7 至時間t8 之寫入及移動率校正時期T5 中,執行一視頻信號及移動率校正操作之寫入。於由時間t7 至時間t8 之時期中,該掃描線WSL10之電位被設定至該高電位。因此,對應於該視頻信號之信號電位Vsig被寫入該儲存電容器33中,同時被加至該閾值電壓Vth。用於移動率校正ΔVμ 之電壓係由該儲存電容器33中所儲存之電壓減去。
在時間t8 ,於該寫入及移動率校正時期T5 終止之後,該掃描線WSL10之電位被設定至該低電位。此後,於一發光時期T6 中,該發光元件34在對應於該信號電壓Vsig之發光亮度發射光線。該信號電壓Vsig係根據等同於該閾值電壓Vth之電壓及用於移動率校正ΔVμ 的電壓調整。因此,該發光元件34之發光亮度不被該驅動電晶體32的閾值電壓Vth及移動率μ中之波動所影響。
自我啟動操作係在該發光時期T6 之起初執行。雖然該驅動電晶體32之閘極至源極電壓Vgs=Vsig+Vth-ΔVμ 被維持恆定,該驅動電晶體32之閘極電位Vg及源極電位Vs上昇。
在時間t9 ,當在時間t8 之後的預定時間消逝時,該視頻信號線DTL10之電位係由該信號電位Vsig下降至該參考電位Vofs。於圖5中,由時間t2 至時間t9 之時期係等同於該水平時期(1H)。
如上面所說明,於該EL面板2之像素101中,其係可能造成該發光元件34發射光線,而不會被該驅動電晶體32的閾值電壓Vth及移動率μ中之波動所影響。
[該像素101之操作的另一範例之說明]
圖6係一時序圖,用於說明該像素101之操作的另一範例。
於圖5所示範例中,該閾值校正操作係在該1H時期中施行一次。然而。於一些案例中,該1H時期係短的,且其係難以在該1H時期內施行該閾值校正操作。於此一案例中,該閾值校正操作可遍及複數1H時期被施行複數次。
於圖6所示範例中,該閾值校正操作係在一連續3H時期中施行。換言之,於圖6所示範例中,該閾值校正時期T3被分成三時期。在其他方面,該像素101之操作係與圖5所示範例之操作相同。因此,該操作之說明被省略。
[燒亮校正控制之說明]
一有機EL裝置具有一特徵,即該發光亮度依發光數量及發光時間之比例而掉落。因此,當預定時間消逝時,甚至在相同的驅動條件之下,該像素101的亮度效率之掉落程度係根據對該點之發光數量及發光時間而不同的。因此,因為像素101之亮度效率的掉落中之波動所以有該像素101,其相較於其他像素101,亮度效率中之掉落程度係極端高的。其結果是,一使用者可目視認出燒亮看起來發生在此一像素101之現象(其後被稱為燒亮現象)。因此,該顯示裝置1對該亮度效率具有不同掉落程度之像素101施加校正,用以均一化亮度效率(其後被稱為燒亮校正)。
[用於執行該燒亮校正控制所需要之顯示裝置1的功能性組構範例]
圖7係用於執行該燒亮校正控制所需要之顯示裝置1的功能性組構範例之功能性方塊圖。
該光接收感測器3被配置在該光接收感測器3不會阻礙該EL面板2的顯示表面或一與該前表面相反的表面上之像素101發射光線(於以下之說明中,該前者被稱為前表面 ,且該後者被稱為後表面)的位置。該EL面板2被區分成複數區域,且一光接收感測器3被配置於每一區域中。一感測器群組4包括複數光接收感測器3,其係以一區域一光接收感測器3之比率均等地配置。譬如,於圖7所示範例中,該感測器群組4包括九個光接收感測器3。當然配置在該EL面板2中之光接收感測器3的數目不被限制於圖7所示之範例。
每一光接收感測器3由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接收光線,其中該光接收感測器3測量發光亮度。該光接收感測器3產生一對應於光線之光接收數量的類比光接收信號(電壓信號),且將該類比光接收信號供給至該控制單元5。當該等光接收感測器3被配置在該EL面板2之後表面上時,由該等像素101所發射之光線係在該EL面板2的前表面上之玻璃基板等上反射,且入射於該等光接收感測器3上。於此具體實施例中,該等光接收感測器3被配置在該EL面板2之後表面上。
於圖7所示之範例中,該控制單元5包括一放大單元51、一類比/數位轉換單元52、及一信號處理單元53。
該放大單元51放大由該等光接收感測器3所供給之類比光接收信號,且將該等被放大之類比光接收信號供給至該類比/數位轉換單元52。該類比/數位轉換單元52將由該放大單元51所供給之放大類比光接收信號轉換成數位資料,且將該數位資料供給至該信號處理單元53。
於該信號處理單元53之記憶體61中,有關該像素陣列單元102之像素101、亮度資料(於一裝運狀態中之亮度資料)的初始值被儲存當作初始資料。當有關應被注意當作處理之目標的像素101(其後被稱為所注意像素P)之數位資料被供給至該類比/數位轉換單元52,在一預定時期的消逝之後(在老化變質之後),該信號處理單元53基於該數位資料辨認所注意像素P的亮度資料。該信號處理單元53在該預定時期消逝之後計算有關所注意像素P相對於該初始資料(該初始亮度值)的亮度值之亮度掉落數量。該信號處理單元53基於該亮度掉落數量計算有關所注意像素P之用於校正該亮度掉落的校正資料。當該像素陣列單元102之像素101被依序地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時,此校正資料被計算用於每一像素101,且被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
計算該信號處理單元53中之校正資料的一區段可藉由譬如一信號處理IC、諸如FPGA(現場可程式閘陣列)或ASIC(專用積體電路)加以組構。
如上面所說明,當經過該預定時期,在一點用於該等像素101之校正資料被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有關該等像素101之初始資料亦被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此外,用於實現稍後說明的各種處理所需要之各種資訊亦被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
該信號處理單元53控制該水平選擇器103,以對於每一像素101供給對應於該視頻信號輸入之信號電位Vsig至該顯示裝置1。於供給該信號電位Vsig時,該信號處理單元53由該記憶體61讀取用於該等像素101之校正資料,且由於老化的變質校正,對於每一像素101以該亮度掉落決定該信號電位Vsig。
[已往之燒亮校正控制]
在發明內容段落中所說明之已往的燒亮校正控制之問題係在下面說明。
如上面所說明,於該燒亮校正控制中,所注意像素P的亮度資料被使用。所注意像素P的亮度資料係基於該數位資料所產生,該數位資料係由於放大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與將該類比/數位轉換施加至該被放大之類比信號的結果所獲得。
然而,如圖7所示,一光接收感測器3不被使用於一像素101,但一光接收感測器3被使用於包括該複數像素101之區域。因此,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每一像素101及該光接收感測器3間之距離變動。於此一案例中,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的輸出電壓係如圖8A及8B所示。
圖8A及8B係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距離及該光接收感測器3的輸出電壓間之關係的範例,於此案例中,其中該光接收感測器3被配置在一包括20x20個像素101的區域之中心。當作一前提,該20x20個像素101之發光亮度被保持相同的。於圖8A中,該橫坐標指示於該水平方向中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距離(該單位係像素之數目),且該縱坐標指示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輸出電壓(mV)。於圖8B中,該橫坐標指示於該直立方向中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距離(該單位係像素之數目),且該縱坐標指示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輸出電壓(mV)。
如圖8A及8B所示,縱使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的發光亮度被保持相同,當該等像素101及該光接收感測器3間之距離增加時,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的輸出電壓減少。當此一特徵被一般化時,該光接收感測器3具有圖9所示之特徵。
圖9係該光接收感測器3的輸出電壓及該光接收感測器3與該像素101間之距離之間的相依性關係之曲線圖。於圖9中,該縱坐標指示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輸出電壓,且該橫坐標指示於一預定方向中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距離(該單位係像素之數目)。
圖10係該光接收感測器3的光接收時間及光接收電流間之關係的曲線圖。於圖10中,該縱坐標指示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接收時間,且該橫坐標指示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電流(A)。
如圖9所示,以像素數目之觀點,當遠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為0之像素101(其後被稱為在該距離0之像素101)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時,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輸出電壓係V0 。在另一方面,以像素數目之觀點,當像素101離開該光接收感測器3為α(α係等於1或大於1之整數)(其後被稱為在距離α之像素101)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時,縱使所注意像素P的發光亮度係與在距離0之像素101者相同,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輸出電壓係Vα ,其係遠低於V0 。該光接收感測器3的輸出電壓中之減少意指該光接收感測器3的光接收電流中之減少。根據圖10,該光接收感測器3具有該光接收時間隨著該光接收電流減少而增加之特徵,亦即,一直至該輸出電壓被輸出而該反應時間增加之特徵。
然而,此一特徵在已往未被考慮。這是在發明內容段落中所說明之問題、亦即該整個校正系統之處理時間為長的問題之成因。這係參考圖11更詳細地說明。
圖11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已往之燒亮校正控制。
於圖11之A至G中,顯示包括5x5個像素101之區域。該光接收感測器3被配置在該區域之中心。
於圖11之A中,顯示用於該燒亮校正控制中之所注意像素P的設定順序。當一處理目標列係第i列(於圖11所示範例中,i係整數值1至5之任何一個)時,配置在該第i列中之五個像素101的每一個依序係由在該左端之像素101(於第一行中)至在該右端的像素101(於第五行中)依序地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當在該第i列之右端(於該第五行中)的像素101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時,該處理目標列過渡至該下一第i+1列。所注意像素P係與該第i列相同地依序設定。
在此案例中,於已往之燒亮校正控制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僅只使所注意像素P以事先決定之預定階度發射光線。特別地是,該信號處理單元53猝熄其他二十四個像素101。
如圖11之B中所示,首先,第一列被設定為該處理目標列,且第一行中之像素101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因此,僅只該第一列x該第一行中之所注意像素P以事先決定之預定階度發射光線。然後,該光接收感測器3輸出一對應於所注意像素P之光接收亮度的光接收信號(電壓信號)至該控制單元5。該控制單元5基於所注意像素P的光接收信號計算用於所注意像素P的校正資料,並使該記憶體61儲存該校正資料。
隨後,如圖11之C所示,該信號處理單元53於該第一列x該第一行中之已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的像素101之右側上設定該像素101,亦即將該第一列x該第二行中之像素101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因此,僅只該第一列x該第二行中之所注意像素P以事先決定之預定階度發射光線。然後,該光接收感測器3輸出一對應於所注意像素P之光接收亮度的光接收信號(電壓信號)至該控制單元5。該控制單元5基於所注意像素P的光接收信號計算用於所注意像素P的校正資料,並使該記憶體61儲存該校正資料。
此後,如圖11之D至G所示,所注意像素P係以上面所說明之順序依序地設定,且所注意像素P的光接收信號係由該光接收感測器3輸出。其結果是,基於所注意像素P的光接收信號計算用於所注意像素P的校正資料及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
注意圖11之B所示的所注意像素P及圖11之F所示的所注意像素P。於此案例中,圖11之B所示的所注意像素P及該光接收感測器3間之距離係長於圖11之F所示的所注意像素P及該光接收感測器3間之距離。因此,當所注意像素P係如圖11之B所示時,由當該光接收感測器3自所注意像素P接收光線直至該光接收感測器3輸出一光接收信號等之時間的反應時間比當所注意像素P係如圖11之F所示時為長。其結果是,由當用於圖11之B所示之所注意像素P的校正資料被產生直至該校正資料被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之時間的一系列處理時間比有關圖11之F所示的所注意像素P之一系列處理時間為長。
當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的像素101及該光接收感測器3間之距離增加時,由當用於該像素101之校正資料被產生直至該校正資料被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時之時間的處理時間之系列係較長。特別地是,因為位在離開該光接收感測器3遠距離之像素101係如圖11之B所示地呈現,該整個燒亮校正系統之反應時間增加。這樣一來,在發明內容段落中所說明之已往的燒亮校正控制之問題發生。
因此,為了解決此問題,亦即,為實現該燒亮校正系統的處理時間中之減少,本案發明人發明如下面所說明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本發明家發明一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用於在遠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處增加該光接收感測器3相對於該像素101之光接收強度,且施行燒亮校正。根據此具體實施例,此一方法在下文被稱為燒亮校正控制方法。
[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一範例]
圖12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一範例。
於圖12之A至H中,顯示一包括5x5個像素101之區域。該光接收感測器3被配置在此區域之中心。於圖12中,指示該像素101的方塊中之圖案的半色調點網格化圖案(一疏圖案)指示該像素101以固定之階度發射光線。在另一方面,一右影線圖案(一密圖案)指示該像素101被猝熄。
於該第一範例中,在使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發射光線之後,該信號處理單元53施行該燒亮校正控制。因此,有可能增加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強度,且減少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時間、亦即增加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反應速率。
於圖12之A中,顯示用於該第一範例中之所注意像素P的設定順序。所注意像素P的設定順序本身係與圖11之A中所示的所注意像素P之設定順序相同。
當作一初始狀態,如圖12之B所示,該信號處理單元53造成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以預定階度一致地發射光線。
此後,如圖12之C至H所示,逐一以上面所說明之順序,該信號處理單元53依序以上述之順序逐一地將該區域中所包括之二十五(5x5)個像素101設為所注意像素P。該信號處理單元53僅只依序地猝熄該等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之像素101。換言之,注意像素P以外之二十四個像素101將維持該預定階度發射該光線。
這樣一來,於圖12之B所示的初始狀態中,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以該預定階度一致地發射光線。其結果是,由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所發射之個別光線抵達該光接收感測器3。因此,於該初始狀態中,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輸出電壓(光接收信號之電壓)表示由這些二十五(=5x5)個像素101所抵達之所有該等光線的一整合數量(下文稱為所有像素光線整合數量)。如圖12之C至H所示,如果僅只所注意像素P被猝熄,則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輸出電壓(該光接收信號之電壓)係低於所有像素光線整合數量一等同於該所注意像素P之猝熄的數量(所注意像素P之發光亮度)。因此,當該光接收感測器3在該初始狀態的光接收信號及該光接收感測器3於只有所注意像素P被猝熄的一狀態(下文被稱為所注意像素猝熄狀態)的光接收信號間之差異值被計算時,獲得所注意像素P之發光亮度。
因此,於該第一範例中,由於放大該光接收感測器3於該初始狀態(圖12之B所示狀態)之光接收信號及使該光接收信號受到該類比/數位轉換所獲得之數位資料係預先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當作偏置資料。於此案例中,以類比信號之觀點,該偏置資料的一值係譬如圖13所示之一值(在類比/數位轉換之前的一狀態中)。
圖13係一曲線圖,用於在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一範例中,說明所注意像素的亮度值之計算方法。於圖13中,該縱坐標指示在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的放大之後的電壓,且該橫坐標指示於一預定方向中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距離(該單位係像素之數目)。由於在所注意像素猝熄狀態中放大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及使該光接收信號遭受該類比/數位轉換所獲得之數位資料被稱為光接收資料。於此案例中,如圖13所示,該光接收資料之類比信號同等值(在類比/數位轉換之前的一狀態中之值)係低於該偏置資料之值一等同於所注意像素P之猝熄的值(所注意像素P之發光亮度)。因此,該信號處理單元53能藉由自該偏置資料之值減去所注意像素P的光接收資料之值計算所注意像素P之亮度值。
於圖13中,當所注意像素P係較接近該光接收感測器3時,該光接收資料之值係較低的。這是因為如參考圖9所說明,縱使該等像素101之發光亮度本身係相同的,當所注意像素P係較接近該光接收感測器3時,藉由該光接收感測器3所感測之光接收數量係較大的。換言之,在該所有像素光線整合值中,當所注意像素P較接近該光接收感測器3時,基於所注意像素P之發光的光接收數量之比率係較高的。
應注意的是甚至當遠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像素101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時,接收資料之值保持等於或大於一固定值之值、亦即保持接近該偏置資料值之值。換言之,於所注意像素猝熄狀態中,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輸出電壓(該光接收信號之電壓)保持等於或大於一固定值之值,而不管該光接收感測器3及所注意像素P間之距離。這意指該光接收感測器3典型可在等於或高於固定速率之反應速率輸出一光接收信號,而不管該光接收感測器3及所注意像素P間之距離。因此,當該整個燒亮校正系統之處理時間在過去係廣泛地與作比較時,可實現該處理時間之減少。換言之,上面所說明之問題能被解決。
如上面所說明,所注意像素P之亮度值能被計算,只要僅只該亮度值及該偏置資料的值間之差異值能被測量即可。因此,相反於猝熄所注意像素P,所注意像素P可被造成以低於所注意像素P旁的該等像素101之發光亮度的階度發射光線。
[初始資料獲取處理,其應用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一範例]
圖14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一系列處理之範例,直至在藉由該顯示裝置1所執行之處理中獲取用於實現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一範例之初始資料(下文被稱為初始資料獲取處理)。
例如對該EL面板2之各個被區分的區域平行執行,圖14所示範例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換言之,對每一光接收感測器3平行執行圖14所示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
於步驟S1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產生參考圖13所說明之偏置資料,且使該記憶體61儲存該偏置資料。直至該偏置資料被產生及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之一系列處理在下文被稱為偏置值獲取處理。參考圖15說明該偏置值獲取處理的一詳細範例。
[偏置值獲取處理]
圖15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偏置值獲取處理的範例。
於步驟S21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使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以預定階度發射光線。
於步驟S22中,該光接收感測器3輸出一對應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整個像素101的光接收亮度之類比光接收信號(電壓信號)至該控制單元5的放大單元51。
於步驟S23中,該放大單元51以預定之放大倍率放大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並將該光接收信號供給至該類比/數位轉換單元52。
於步驟S24中,該類比/數位轉換單元52將該被放大之類比光接收信號轉換成偏置資料當作一數位信號,且將該偏置資料供給至該信號處理單元53。
於步驟S25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使該記憶體61儲存該偏置資料。
因此,該偏置值獲取處理終止。於此案例中,圖14的步驟S1中之處理終止,且該處理持續進行至步驟S2。
於步驟S2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將在該區域中所包括的像素101之中亮度資料未被取得的該像素101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所注意像素P之設定順序係如參考圖12之A所說明。
於步驟S3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猝熄所注意像素P。如圖12之C至H中所示,在該區域中所包括的像素101之中,僅只所注意像素P被猝熄。其他像素101維持發光。
於步驟S4中,該光接收感測器3輸出一對應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整個像素101但排除該等像素101之中的所注意像素P的光接收亮度之類比光線接收信號(電壓信號)至該控制單元5的放大單元51。
於步驟S5中,該放大單元51以一預定放大倍率放大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並將該光接收信號供給至該類比/數位轉換單元52。
於步驟S6中,該類比/數位轉換單元52將該被放大之類比光接收信號轉換成光接收資料當作一數位信號,並將該光接收信號供給至該信號處理單元53。
於步驟S7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計算該偏置資料之值及該光接收資料的值間之差異值,以藉此計算所注意像素P之亮度值(看圖13)。
於步驟S8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使該記憶體61儲存指示所注意像素P之亮度值的亮度資料當作初始資料。
於步驟S9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決定是否取得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之亮度資料。當於步驟S9中決定對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的亮度資料未被取得時,該處理係返回至步驟S2,且重複步驟S2至S9中之處理的迴圈處理。特別地是,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每一像素101被依序地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且此迴圈處理被反覆地執行,藉此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的初始資料被取得及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
因此,於步驟S9中決定對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取得該亮度資料。該初始資料獲取處理終止。
[校正資料獲取處理,其應用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一範例]
圖16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一處理之範例,其係當在施行圖14所示該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之後的一預定時期消逝時所執行,其係一系列處理,直至校正資料被取得(下文被稱為校正資料獲取處理)。如同圖14所示之初始資料處理,對該EL面板2之每一被區分的區域平行執行,該校正資料獲取處理。
步驟S41至S47中之處理係與上面所說明的圖14中所示步驟S1至S7中之處理相同。因此,該處理之說明被省略。所注意像素P之亮度值係在一與用於該初始資料獲取處理相同的條件之下藉由步驟S41至S47中之處理所取得。
應注意的是於該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中,圖15所示之偏置值獲取處理再次與該初始資料獲取處理分開地執行。特別地是,如參考圖12所說明,在使該區域中所包括的像素101一致地發射光線之後,僅只所注意像素P被猝熄,藉此取得所注意像素P之亮度值。
因為該等像素101變質,所以於圖14所示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及圖16所示之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中,以真正地藉由該等像素101所產生之亮度的階度之觀點,該偏置值獲取處理的步驟S21中之“預定階度”係不同的。然而,以給予該等像素101的目標階度之觀點,於圖14所示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及圖16所示之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中採用與該偏置值獲取處理的步驟S21中之“預定階度”相同之階度。
相同地,以真正地藉由所注意像素P所產生之亮度的階度之觀點,因為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之像素101變質,所以步驟S43中之“預定階度”係與圖14所示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的步驟S3中之“預定階度”不同。然而,以給予所注意像素P的目標階度之觀點,可採用圖14所示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的步驟S3中之“預定階度”與步驟S43中之“預定階度”相同的階度。
於步驟S48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由該記憶體61取得所注意像素P之初始資料的值(初始亮度值)。
於步驟S49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計算所注意像素P之亮度值相對於該初始亮度值的亮度掉落數量。
於步驟S50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基於所注意像素P之亮度掉落數量計算用於所注意像素P之校正資料,且使該記憶體61儲存該校正資料。
於步驟S51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決定是否對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取得校正資料。當其係於步驟S51中決定對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未取得校正資料時,該處理係返回步驟S42,且重複步驟S42至S51中之處理的迴圈處理。特別地是,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每一像素101被依序地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且此迴圈處理被反覆地執行,藉此用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的校正資料被取得及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
因此,在步驟S51中決定對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取得校正資料。該校正資料獲取處理終止。
如上面所說明,當圖16所示之校正資料獲取處理被執行時,當在圖14所示該初始資料獲取處理的執行之後的預定時間消逝時,有關該像素陣列單元102的像素101之校正資料被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此後,每一次執行該校正資料獲取處理時,該校正資料被更新及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
因此,在該信號處理單元53的控制之下,信號電位Vsig被供給至該像素陣列單元102的像素101當作該視頻信號之信號電位,由於老化變質之亮度掉落係藉由該校正資料所校正。特別地是,該信號處理單元53能控制該水平選擇器103,以供給被校正資料所加入有電位的該信號電位Vsig至該等像素101當作輸入至該顯示裝置1之視頻信號的信號電位。
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之校正資料可為用於以一預定比率乘以輸入至該顯示裝置1之視頻信號的信號電位之值,或可為用於偏置一預定電壓值之值。其亦可能儲存該校正資料當作一對應於輸入至該顯示裝置1之視頻信號的信號電位之校正表。換言之,該記憶體61中所儲存之校正資料的形式係未特別地限制。
[根據此具體實施例的燒亮校正控制之第二範例]
說明根據此具體實施例的燒亮校正控制之第二範例。
於參考圖12所說明之第一範例中,於該初始狀態(圖12之B中所示狀態)中,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的發光亮度(更精確地是,因為該等像素101之變質程度係不同的,所以為目標亮度值)被一致地設定至相同之階度。然而,於此案例中,如圖13所示,當接近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像素101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時,比較於該像素101,在遠處的光接收資料之值係低的。因此,當該接近之像素101被猝熄時,比較於當該遙遠之像素101被猝熄時,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反應時間、亦即直至輸出一光接收信號之時間係較長的。換言之,視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的像素101之配置位置而定,該光接收感測器32之反應時間變動。因此,於該初始狀態中、亦即於該偏置值獲取處理的步驟S21中之處理(看圖15)中,更遠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像素101被設定為較明亮,而非一致地設定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的發光亮度。特別地是,譬如,該發光亮度可被設定為圖17之B中所示者。
圖17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二範例。
於圖17之A至H中,包括5x5個像素101之區域被顯示。該光接收感測器3被配置在此區域之中心。於圖17中,在影線圖案之中,於指示該等像素101的方塊中之圖案中,疏圖案(於圖17中之最疏圖案)指示所注意像素P以固定之第一階度發射光線。在該等影線圖案之中,密圖案(比圖17中之最疏圖案密的圖案)指示所注意像素P以固定之第二階度發射光線。該第二階度係一比該第一階度較暗之階度。一點圖案指示所注意像素P被猝熄。應注意的是圖17中之第一階度及第二階度不須總是與其他圖面中之第一階度及第二階度相同。
於該第二範例中,如於該第一範例中,該燒亮校正控制係在使該區域中所包括的所有該等像素101發射光線之後施行。因此,於該第二範例中,如於該第一範例中,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強度能被增加,且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時間能被減少、亦即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反應速率能夠增加。
圖17之A指示用於該第二範例中之所注意像素P的設定順序。用於所注意像素P的設定順序本身係與圖12之A中所示第一範例相同。
當作一初始狀態,如圖17之B所示,該信號處理單元53使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每一該等像素101在一階度發射光線,其愈遠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愈亮(以階度之觀點較亮)。
當圖17之C至H與圖12之C至H相比時可看出,該第二範例中之隨後處理係與該第一範例中之處理相同。因此,於該第二範例中,如該第一範例中,配合圖14至16所示流程圖之處理可被直接地應用。
[根據此具體實施例的燒亮校正控制之第三範例]
說明根據此具體實施例的燒亮校正控制之第三範例。
如在該第一及第二範例中所說明,於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中,當作該初始狀態,該偏置資料係基於當使該區域中所包括的像素101發射光線時所獲得之光接收感測器3的光接收信號之值所產生。所注意像素P的亮度值係由該偏置資料之值與該光接收資料的值間之差異值所計算。該光接收資料係不限於該第一及第二範例。此一差異值僅只必需由該光接收資料所計算。於該第一及第二範例中,如圖13所示,採用具有一值之光接收資料,該值低於該偏置資料之值。在另一方面,於該第三範例中,具有高於該偏置資料之值的一值之光接收資料被採用。
圖18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三範例。
於圖18之A至H中,包括5x5個像素101之區域被顯示。該光接收感測器3被配置在此區域之中心。於圖18中,於表示該等像素101的方塊中之圖案中之影像圖案間的疏圖案表示所注意像素P以固定第一階度發射光線。在該等影線圖案間之密圖案表示所注意像素P以固定第二階度發射光線。該第二階度係一比該第一階度暗之階度。應注意的是圖18中之第一階度及第二階度不須總是與其他圖面中之第一階度及第二階度相同。
圖18之A顯示用於該第三範例中之所注意像素P的設定順序。用於所注意像素P的設定順序本身係與圖12之A中所示第一範例及圖17之A中所示第二範例相同。
當作一初始狀態,如圖18之B所示,該信號處理單元53使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以一預定階度一致地發射光線。與圖12之B中所示第一範例中之初始狀態中的階度比較,該第三範例中之像素101的一致階度係適當地為一暗階度。這是因為雖然於該第一範例中,所注意像素P被猝熄或所注意像素P被造成以比於該初始狀態中更暗之光線發光,而在第三範例中,所注意像素P被造成以比於初始狀態亮的光線發光。
特別地是,在該初始狀態之後,如圖18之C至H所示,該信號處理單元53以上面所說明之順序順序地設定該區域中所包括之二十五(5x5)個像素101當作所注意像素P。該信號處理單元53依序地使僅只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之像素101在一比該初始狀態中之預定階度更明亮的階度發射光線。換言之,除了所注意像素P外之二十四個像素101仍維持以該初始狀態中之預定階度發射光線。
當比較圖18之C至H與圖12或圖17之C至H時看出,該第三範例中之隨後處理係與該第一及第二範例中之處理相同。然而,於該第三範例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依序地僅只使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之像素101以一比該初始狀態中之預定階度更明亮的階度發射光線。
這樣一來,在圖18之B中所示初始狀態中,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在該預定階度一致地發射光線。因此,該光接收感測器3在該初始狀態中之輸出電壓(該光接收信號之電壓)表示所有像素光線整合數量。如圖18之C至H所示,當僅只所注意像素P被造成以一比該初始狀態中之預定階度更明亮的階度發射光線時,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輸出電壓(該光接收信號之電壓)係高於該所有像素光線整合數量所注意像素P之發光數量(所注意像素P之發光亮度)。因此,當計算於所注意像素發光狀態中之光接收感測器3的光接收信號與該光接收感測器3在該初始狀態中的光接收信號間之差異值時,獲得所注意像素P之發光亮度,在所注意像素發光狀態中,僅只所注意像素P被以一比該初始狀態中之預定階度更明亮的階度發射光線。
因此,於該第三範例中,放大該光接收感測器3於該初始狀態(圖18之B所示狀態)之光接收信號及使該光接收信號遭受該類比/數位轉換所獲得之數位資料係預先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當作偏置資料。於此案例中,以類比信號之觀點,該偏置資料的一值係譬如圖19所示之一值(在類比/數位轉換之前的一狀態中)。
圖19係一曲線圖,用於說明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三範例中所注意像素的亮度值之計算方法。於圖19中,該縱坐標指示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放大光接收信號的電壓,且該橫坐標指示於一預定方向中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距離(該單位係像素之數目)。
在所注意像素發光狀態中放大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及使該光接收信號遭受該類比/數位轉換所獲得之數位資料、亦即光接收資料的一類比信號同等值(在類比/數位轉換之前的一狀態中之值)係如圖19中所示。如圖19所示,該光接收資料之類比信號同等值係高於該偏置資料之值所注意像素P在一比該初始狀態中之預定階度更明亮的階度發光之數量(所注意像素P之發光亮度)。因此,該信號處理單元53能藉由自該光接收資料之值減去該偏置資料之值計算所注意像素P之亮度值。
於圖19中,當所注意像素P愈接近該光接收感測器3時,該光接收資料之值愈高。這是因為如參考圖9所說明,縱使該等像素101之發光亮度本身係相同的,當所注意像素P愈接近至該光接收感測器3時,藉由該光接收感測器3所感測之光接收數量愈大。
如於該第一範例中,應注意的是,於所注意像素發光狀態中,確保等於或大於一固定值之值當作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輸出電壓(該光接收信號之電壓),而無關於該光接收感測器3及所注意像素P間之距離,亦即於該第三範例中,確保等於或大於該偏置資料之值的至少一值。這意指該光接收感測器3典型可以等於或高於固定速率之反應速率輸出該光接收信號,而無關於該光接收感測器3及所注意像素P間之距離。因此,當該整個燒亮校正系統之處理時間係整體與已往作比較時,可實現處理時間之減少。換言之,於該第三範例中,如於該第一及第二範例中,上面所說明之問題能被解決。
[初始資料獲取處理,其應用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三範例]
圖20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之範例,而用於在藉由該顯示裝置1所執行之處理中,實現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三範例。
對該EL面板2之每一被區分的區域平行地執行圖20所示範例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換言之,用於每一光接收感測器3,圖20所示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被平行地執行。
當比較圖20及14時可輕易地看出,圖20所示範例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的一系列流程基本上與圖14所示範例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的系列流程相同。因此,於圖20所示範例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中,在下面說明僅只與圖14所示範例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不同的處理。
於該第一步驟S61中,該偏置值獲取處理係如於圖14所示步驟S1中之處理被執行。於步驟S61中之處理中,執行圖15所示偏置值獲取處理。然而,如上面所說明,圖15所示步驟S21中之處理中的“預定階度”係一階度,其在如圖20所示範例之步驟S61的偏置值獲取處理之案例中係比如圖14所示範例之步驟S1的偏置值獲取處理之案例為暗。
因此,反之用於“猝熄所注意像素”之處理採用圖14所示範例的步驟S3中之處理,用於“使所注意像素以一預定階度發射光線”之處理被採用圖20所示範例的步驟S63中之處理。於該偏置值獲取處理中,如圖20所示範例之步驟S61,步驟S63中之“預定階度”係一比圖15所示步驟S21中之“預定階度”更明亮的階度。
如圖14所示範例的步驟S7中之處理,採用用於“計算偏置資料之值及光接收資料的值間之差異值,以藉此計算所注意像素之亮度值(見圖13)”之處理。在另一方面,如圖20所示範例的步驟S67中之處理,採用用於“計算光接收資料之值及偏置資料的值間之差異值,以藉此計算所注意像素之亮度值(見圖19)”之處理。
[校正資料獲取處理,其應用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三範例]
圖21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一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之範例,其係當在施行圖20所示該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之後的一預定時期消逝時所執行。像圖20所示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對該EL面板2之每一被區分的區域平行地執行該校正資料獲取處理。
如比較圖21及16時可輕易地看出,圖21所示範例之校正資料獲取處理的一系列流程基本上係與圖16所示範例之校正資料獲取處理的系列流程相同。因此,於圖21所示範例之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中,說明與圖16所示範例之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不同的處理。
偏置值獲取處理係在該步驟S81中執行,如同於圖16所示步驟S41之處理。如同步驟S81中之處理,執行圖15所示之偏置值獲取處理。然而,如上面所說明,圖15所示步驟S21中之“預定階度”係一階度,其在如圖21所示範例之步驟S81的偏置值獲取處理之案例中係比如圖16所示範例之步驟S41的偏置值獲取處理之案例為暗。
換言之,於圖20所示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及圖21所示的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中,因為藉由該等像素101所實際地產生之亮度階度之觀點,該等像素101變質,所以該偏置值獲取處理的步驟S21中之“預定階度”係不同的。然而,以給予該等像素101的目標階度之觀點,於圖20所示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及圖21所示的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中採用相同之階度當作該偏置值獲取處理的步驟S21中之“預定階度”。
因此,反之用於“猝熄所注意像素”之處理被採用作為圖16所示範例的步驟S43中之處理,用於“造成所注意像素在一預定階度發射光線”之處理被採用作為圖21所示範例的步驟S83中之處理。
於該偏置值獲取處理中,如圖20所示範例之步驟S61,步驟S83中之“預定階度”係一比圖15所示步驟S21中之“預定階度”更明亮的階度。
換言之,步驟S83中之“預定階度”係一與圖20所示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的步驟S63中之“預定階度”不同的階度,因為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之像素101係變質。然而,以給予所注意像素P的目標階度之觀點,如步驟S83中之“預定階度”,採用與圖20所示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的步驟S63中之“預定階度”相同的階度。
如圖16所示範例的步驟S47中之處理,用於“計算偏置資料之值及光接收資料的值間之差異值,以藉此計算所注意像素之亮度值(看圖13)”之處理被採用。在另一方面,如圖21所示範例的步驟S87中之處理,用於“計算光接收資料之值及偏置資料的值間之差異值,以藉此計算所注意像素之亮度值(看圖19)”之處理被採用。
[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的第四範例]
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的第四範例被說明。
於參考圖18所說明之第三範例中,於該初始狀態(圖18之B所示狀態)中,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的發光亮度(更精確地是,既然該等像素101之變質程度係不同的,目標亮度值)被一致地設定至相同之階度。然而,於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中(排除稍後說明之第五範例),所注意像素之亮度值係由偏置資料之值及光接收資料的值間之差異值所計算。因此,該偏置資料之值不被限制於該第三範例。此一差異值僅只必需由該偏置資料之值所計算。於該第三範例中,於該初始狀態中在相同階度發射光線之像素101係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像素101。然而,於該初始狀態中在相同階度發射光線之像素101的數目係不限於該第三範例,且可為一任意數目,只要該等被決定之像素101發射光線。於該第四範例中,於一初始狀態中,該區域中所包括的像素101之中的一預定部份中,僅只該等像素101在相同之階度發射光線。特別地是,譬如,該第四範例之初始狀態係如圖22之B中所示。
圖22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四範例。
於圖22之A至H中,包括5x5個像素101之區域被顯示。該光接收感測器3被配置在此區域之中心。於圖22中,在影線圖案之中,於指示該等像素101的方塊中之圖案中,薄圖案(於圖22中之最薄圖案)指示所注意像素P在固定之第一階度發射光線。在該等影線圖案之中,密圖案(比圖22中之最疏圖案較密的圖案)指示所注意像素P在固定之第二階度發射光線。該第二階度係一比該第一階度較暗之階度。右側影線圖案(於圖22中之最厚圖案)指示所注意像素P被猝熄。應注意的是圖22中之第一階度及第二階度不須總是與其他圖面中之第一階度及第二階度相同。
於該第四範例中,在造成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的一部份發射光線之後,該信號處理單元53施行該燒亮校正控制。因此,於該第四範例中,如於該第一至第三範例中,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強度能被增加,且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時間能被增加,亦即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反應速率能被增加。
於圖22之A中,顯示用於該第四範例中之所注意像素P的設定順序。所注意像素P的設定順序本身係與圖18之A中所示第三範例中者等相同。
如一初始狀態,如圖22之B所示,該信號處理單元53造成當作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的一部份之每一像素101(於圖22之B所示範例中,配置較低三列中之像素101)在一固定階度發射光線。
如其當比較圖22之C至H與圖18之C至H時看出,該第四範例中之隨後處理係與該第三範例中之處理相同。因此,如該第三範例中,配合圖20、21及15所示流程圖之處理可被直接地應用至該第四範例。
[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的第五範例]
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的第五範例被說明。在根據上面所說明之此具體實施例的燒亮校正控制之第一至第四範例中,所注意像素的亮度值係由偏置資料之值與光接收資料的值所計算。該偏置資料之值係一對應於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的值,其當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的至少一部份被造成在該初始狀態中發射光線時所獲得。設定此一初始狀態之目的係增加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反應速率。為了獲得此目的,該偏置資料係需要的。然而,由用於所注意像素P之燒亮校正的準確性之觀點,如果該偏置資料係存在,該準確性因為該偏置資料而掉落。這是在下面參考圖23A及23B進一步說明。
圖23A及23B係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類比信號)的最大電壓及當該類比信號被數位化時所獲得之階度的數目間之關係的曲線圖。特別地是,圖23A係於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的第三範例之應用的案例中之曲線圖。圖23B係於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的第五範例之應用的案例中之曲線圖。於圖23A及23B中,該縱坐標指示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的類比信號之最大電壓,且該橫坐標指示於一預定方向中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距離(該單位係像素之數目)。
如圖23A所示,以像素的數目之觀點,其係假設當遠離該光接收感測器3為0之像素101被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時,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的輸出電壓VL係10。再者,其係假設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的電壓Voff於該初始狀態係1。換言之,對應於該電壓Voff的數位資料之值係偏置資料之值。因此,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類比信號)的電壓VL及電壓Voff間之差動電壓Vp=9,係一等同於所注意像素P之亮度值的類比電壓。其係假設一具有該電壓10之類比信號被轉換成8位元256階度之數位資料。在此案例中,具有被轉換成8位元230階度之數位資料的差動電壓Vp之類比信號係等同於所注意像素P之亮度資料。因此,於此案例中,用於所注意像素P的燒亮校正之準確性係230階度準確性(大約0.45%之準確性),其係低於256階度準確性(0.4%之校正準確性)。
因此,於該第五範例中,在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類比信號)的階段,等同於偏置之類比電壓的差值係由該類比電壓所計算。一具有該差動電壓之類比信號被適當地放大,且遭受該類比/數位轉換。譬如,在圖23A及23B所示範例中,一具有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類比信號)的電壓VL及電壓Voff間之差動電壓Vp=9的類比信號被產生。該類比信號被放大達10/9,且接著遭受該類比/數位轉換。然後,如圖23B所示,該類比信號被轉換成8位元256階度之數位資料。於該第五範例中,此數位資料被用作所注意像素P之亮度資料。其結果是,用於所注意像素P之燒亮校正的準確性可被設定至與256階度準確性一樣高之最大準確性、亦即0.4%之校正準確性。
[用於執行該燒亮校正控制之第五範例所需要的顯示裝置1之功能性組構範例]
圖24係該顯示裝置1之功能性組構範例的功能性方塊圖,該顯示裝置1為用於執行該燒亮校正控制之第五範例所需要者。於圖24中,對應於那些在圖7所示者之零組件被標以相同之參考數字。如適當地,該等零組件之說明被省略。
於圖24所示範例中,在圖7所示範例之組構中,該控制單元5另包括一類比差動電路81。
[該類比差動電路81之組構範例及操作範例]
圖25係該類比差動電路81之組構範例的概要圖。
該類比差動電路81包括當作切換元件(其後被稱為開關Tr1至Tr3)之三個電晶體Tr1至Tr3與二個電容器C1及C2。特別地是,該開關Tr1係連接於該類比差動電路81的一輸入端子IN及一輸出端子OUT之間。於該等開關Tr2及Tr3的一系列連接電路中,該開關Tr2側面上之端部係連接至該輸出端子OUT,且該開關Tr3側面上之端部被接地(GND)。於該電容器C1及該電容器C2的一系列連接電路中,該電容器C2側面上之端部係連接至該輸出端子OUT,且該電容器C1側面上之端部係連接至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元件LD的電位Vcc之線路。該開關Tr2及該電容器C2係在連接至該輸出端子OUT之端部(施加相同電壓Vb)的相反側面上之端部連接。其結果是,該相同電壓Vb係施加至該相反側面上之端部。該輸入端子IN係連接於該光接收元件LD與該光接收感測器3的電阻器R之間。
圖26、27及28係概要圖,用於說明具有此一組構的類比差動電路81之操作範例。
該整個燒亮校正控制之處理的流程基本上係與圖18所示第三範例中者相同。
首先,如一初始狀態,如圖18之B所示,該信號處理單元53造成該區域中所包括之像素101在一預定階度一致地發射光線。在此點,如圖26所示,該類比差動電路81開啟該等開關Tr1及Tr2及關閉該開關Tr3。於此案例中,基於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的電荷係經由該等開關Tr1及Tr2寫入該電容器C1。該電容器C1及該電容器C2間之電壓Vb係流動在光接收感測器3中之電流I1及阻抗R之乘積,亦即Vb=I1xR。於該初始狀態中,當I1xR被敘述為V1時,Vb係等於V1。此電壓V1係對應於偏置資料的一值之類比電壓值(其後被稱為偏置類比電壓值)。
在該初始狀態之後,於開始圖18的C所示之所注意像素P(該第一列x該第一行中之像素101)的發光之前,如圖27所示,該類比差動信號81保持該開關Tr1開啟,使該開關Tr2由開啟過渡至關閉,且保持該開關Tr3關閉。
此後,如圖18的C所示,該信號處理單元53僅只造成當作所注意像素P之像素101在一比該初始狀態中之預定階度更明亮的階度發射光線。於此案例中,基於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的電荷係經由該開關Tr1寫入該電容器C2。該電容器C2的輸出端子OUT側面上之電壓Va係流動在光接收感測器3中之電流I2及阻抗R之乘積,亦即Va=I2xR。當I2xR被代表為V2時,在此點,Va係等於V2。此電壓V2係該接收信號的一類比電壓值、亦即一對應於該光線接收資料之值的類比電壓。當其係假設該電容器C1及C2之電容為相等時,Vb=(V2-V1)/2。換言之,該電壓Vb係該光線接收資料的類比電壓值與該偏置類比電壓值間之類比差的電壓值(精確地係,該電壓值的一半大之電壓值)。
因此,如圖28所示,該類比差動電路81使該開關Tr1由開啟過渡至關閉,且使該開關Tr3由關閉過渡至開啟。然後,該電壓Vb係下降至該GND位準。因此,Va係等於(V2-V1)/2。因此,一具有此電壓(V2-V1)/2之信號、亦即該光線接收資料的類比電壓值與該偏置類比電壓值間之類比差(其後被稱為類比差動信號)的電壓Va=(V2-V1)/2,係由該類比差動電路81之輸出端子OUT輸出。
[初始資料獲取處理,其應用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五範例]
圖29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之範例,而用於在藉由該顯示裝置1所執行之處理中,實現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五範例。
用於該EL面板2之每一被區分的區域,圖29所示範例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譬如被平行地執行。換言之,用於每一光接收感測器3,圖29所示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被平行地執行。
如其係當比較圖29及20時所輕易地看出者,圖29所示範例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的一系列流程係類似於圖20所示範例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的各系列流程。因此,於圖29所示範例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中,僅只說明與圖20所示範例之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不同的處理。
於該第一步驟S101中,代替圖20所示步驟S61中之偏置值獲取處理,用於該類比差動電路81以保持一偏置值的一系列處理被執行。此處理在下文被稱為偏置值保持處理。
圖30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步驟S101中之偏置值保持處理的詳細範例。
如其係當比較圖30及15時所輕易地看出者,圖30所示範例的步驟S121及S122中之處理係與圖15所示偏置值獲取處理的步驟S21及S22中之處理相同。因此,該處理之說明被省略。
於步驟S123中,該類比差動電路81保持該偏置電壓值。如步驟S123中之處理,參考圖26及27所說明之處理被執行。當該偏置值保持處理終止時、亦即當圖29所示步驟S101中之處理終止時,該處理持續進行至步驟S102。
由步驟S102至S104之處理係與圖20所示步驟S62至S64中之處理相同。因此,該處理之說明被省略。
於步驟S105中,該類比差動電路81計算該類比光接收信號的電壓值及該偏置電壓值間之差異值,且輸出一類比差異值信號。
於步驟S106中,該放大單元51在一預定放大比率放大該類比差異值信號,並將該差異值信號供給至該類比/數位轉換單元52。
於步驟S107中,該類比/數位轉換單元52將該被放大之類比差異值信號轉換成亮度資料當作一數位信號(看圖23B),且將該亮度資料供給至該信號處理單元53。
於圖29所示範例中,在一類比信號階段的差異值處理係於步驟S105中之處理中施行。因此,在的數位資料之階段差異值處理係不需要的,像圖20所示範例的步驟S67中之處理。
於步驟S108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造成該記憶體61儲存該亮度資料當作初始資料。
於步驟S109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決定是否對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像素101取得亮度資料。當其係於步驟S109中決定對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的亮度資料未被取得時,該處理係返回至步驟S101,且重複步驟S101至S109中之處理的迴圈處理。特別地是,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每一像素101被連續地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且此迴圈處理被反覆地執行,藉此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的初始資料被取得及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
因此,其係於步驟S109中決定對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取得該亮度資料。該初始資料獲取處理終止。
[校正資料獲取處理,其應用根據此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五範例]
圖31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一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之範例,其係當在施行圖29所示該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之後的一預定時期消逝時所執行。像圖29所示之初始資料處理,用於該EL面板2之每一被區分的區域,該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亦被平行地執行。
步驟S141至S147中之處理係與上面所說明的圖29中所示步驟S101至S107中之處理相同。因此,該處理之說明被省略。步驟S148至S150中之處理係與圖16中所示步驟S48至S50中之處理相同。因此,該處理之說明被省略。
於步驟S151中,該信號處理單元53決定是否對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取得校正資料。當其係於步驟S151中決定對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未取得校正資料時,該處理係返回步驟S141,且重複步驟S141至S151中之處理的迴圈處理。特別地是,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每一像素101被連續地設定為所注意像素P,且此迴圈處理被反覆地執行,藉此用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的校正資料被取得及儲存於該記憶體61中。
因此,其係在步驟S151中決定對於該區域中所包括之所有該等像素101取得亮度資料。該校正資料獲取處理終止。
[此具體實施例之應用]
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係不限於上面所說明之具體實施例。各種改良係可能的,而未由本發明之精神脫離。
譬如,除了包括該有機EL(電激發光)裝置的自發光面板以外,上面所說明之像素101的圖案結構能被採用於其他自發光面板、諸如FED(場發射顯示器)。
如參考圖4所說明,該像素101包括該二電晶體(該取樣電晶體31與該驅動電晶體32)及該一電容器(該儲存電容器33)。然而,其他電路組構能被採用。
當作該像素101之其他電路組構,譬如除了包括二電晶體及一電容器(其後亦被稱為2Tr/1C像素電路)的組構以外,在下面所說明之電路組構能被採用。該電路組構係一包括五電晶體及一電容器(其後亦被稱為5Tr/1C像素電路)之組構,其中第一至第三電晶體被加入。於該5Tr/1C像素電路被採用之像素101中,經由該視頻信號線DTL10自該水平選擇器103供給至該取樣電晶體31之信號電位被固定至Vsig。其結果是,該取樣電晶體31如切換該信號電位Vsig之供給至該驅動電晶體32的函數般操作。經由該電源線DSL10供給至該驅動電晶體32之電位被固定至該第一電位Vcc。所增加之第一電晶體將該第一電位Vcc之供給切換至該驅動電晶體32。該第二電晶體將該第二電位Vss之供給切換至該驅動電晶體32。該第三電晶體將該參考電位Vof之供給切換至該驅動電晶體32。
當作該像素101之其他電路組構,該2Tr/1C像素電路及該5Tr/1C像素電路之中間電路組構亦可被採用。該等電路組構係一包括四電晶體及一電容器(4Tr/1C像素電路)之組構、與及一包括三電晶體及一電容器(3Tr/1C像素電路)的組構。當作該4Tr/1C像素電路及該3Tr/1C像素電路,譬如,一用於發送脈波之組構,具有Vsig及Vofs,由該水平選擇器103供給至該取樣電晶體31之信號電位可被採用。換言之,可採用該第三電晶體或該第二及第三電晶體兩者被省略之組構。
譬如,為著要補充一有機發光零組件之電容零組件之目的,輔助電容器可被加入該2Tr/1C像素電路、該3Tr/1C像素電路、該4Tr/1C像素電路、或該5Tr/1C像素電路中之發光元件34的陽極及陰極之間。
於此說明書中,該等流程圖中所敘述之步驟不只包括在根據所敘述順序的時間序列中所施行之處理,同時包括平行地或個別地執行之處理,雖然未總是在時間序列中施行。
本發明不只能被應用至圖1所示之顯示裝置1,同時可被應用至各種顯示裝置。應用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可被應用至一顯示器,其顯示輸入至各種電子設備或在各種電子設備中產生之視頻信號當作影像或視頻。各種電子設備之範例包括數位照相機及數位攝影機、筆記本個人電腦、行動電話、及電視接收器。此等應用該顯示裝置的電子設備之範例係在下面說明。
譬如,本發明可被應用至當作該等電子設備的一範例之電視接收器。該電視接收器包括一視頻顯示器螢幕,該螢幕包括一前面板及一濾光玻璃。該電視接收器係藉由使用根據該具體實施例用於該視頻顯示器螢幕之顯示裝置所製造。
譬如,本發明可被應用至當作該等電子設備的一範例之筆記本個人電腦。於該筆記本個人電腦中,一主要本體包括以輸入字母等操作之鍵盤。一用於該主要本體之本體蓋子包括一顯示影像之顯示器。該筆記本個人電腦係藉由使用根據該具體實施例用於該顯示器之顯示裝置所製造。
譬如,本發明可被應用至當作該等電子設備的一範例之手提式終端設備。該手提式終端設備包括上外殼及下外殼。當作該手提式終端設備之狀態,在此有該二外殼打開之狀態及該二外殼被關閉之狀態。除了該上外殼及該下外殼以外,該手提式終端設備包括耦接單元(鉸鏈單元)、顯示器、子顯示器、閃光燈、及照相機。該手提式終端設備係藉由使用根據該具體實施例用於該顯示器及該子顯示器之顯示裝置所製造。
譬如,本發明可被應用至當作該等電子設備的一範例之數位攝影機。該數位攝影機包括主要本體單元、在面朝該前面的側面上之主題攝影透鏡、用於攝影之開始/停止開關、及一監視器。該數位攝影機係藉由使用根據該具體實施例用於該監視器之顯示裝置所製造。
本申請案包含有關2008年11月17日在日本專利局提出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第JP 2008-293286號中所揭示之主題,其整個內容係以引用的方式倂入本文中。
那些熟諳此技藝者應了解可視設計需求及其他因素而定發生各種改良、組合、次組合、及修改,直至它們係在所附申請專利或其同等項之範圍內的程度。
1‧‧‧顯示裝置
2‧‧‧EL面板
3‧‧‧光接收感測器
4‧‧‧感測器群組
5‧‧‧控制單元
31‧‧‧取樣電晶體
32‧‧‧驅動電晶體
33‧‧‧儲存電容器
34‧‧‧發光元件
35‧‧‧導線
51‧‧‧放大單元
52‧‧‧類比/數位轉換單元
53‧‧‧信號處理單元
61‧‧‧記憶體
81‧‧‧類比差動電路
101‧‧‧像素
101-(1,1)‧‧‧像素
101-(1,M)‧‧‧像素
101-(N,1)‧‧‧像素
101-(n,m)‧‧‧像素
102‧‧‧像素陣列單元
103‧‧‧水平選擇器
104‧‧‧寫入掃描器
105‧‧‧電源掃描器
C1‧‧‧電容器
C2‧‧‧電容器
DSL10‧‧‧電源線
DSL10-1‧‧‧電源線
DSL10-M‧‧‧電源線
DTL10‧‧‧視頻信號線
DTL10-1‧‧‧視頻信號線
DTL10-N‧‧‧視頻信號線
g‧‧‧閘極
LD‧‧‧光接收元件
R‧‧‧電阻器
Tr1‧‧‧電晶體
Tr2‧‧‧電晶體
Tr3‧‧‧電晶體
WSL10‧‧‧掃描線
WSL10-1‧‧‧掃描線
WSL10-M‧‧‧掃描線
圖1係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組構範例之方塊圖。
圖2係圖1所示顯示裝置之EL面板的組構範例之方塊圖;圖3係藉由圖2所示EL面板中所包括之像素所發射的光線之色彩陣列的概要圖;圖4係圖2所示EL面板中所包括之像素的詳細電路組構之方塊圖;圖5係一時序圖,用於說明圖2所示EL面板中所包括之像素的操作之範例;圖6係一時序圖,用於說明圖2所示EL面板中所包括之像素的操作之另一範例;圖7係圖1所示顯示裝置之功能性組構範例的概要圖,且係用於執行燒亮校正控制所需要之顯示裝置的功能性方塊圖;圖8A及8B係離光接收感測器3之距離及該光接收感測器3的輸出電壓間之關係的範例之曲線圖;圖9係該光接收感測器3的輸出電壓及該光接收感測器3與像素101間之距離之間的相依性關係之曲線圖;圖10係該光接收感測器3的光接收時間及光接收電流間之關係的曲線圖;圖11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已往之燒亮校正控制;圖12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根據該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一範例;圖13係一曲線圖,用於在根據該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一範例中,說明所注意像素的亮度值之計算方法;圖14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之範例,而用於實現根據該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一範例;圖15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根據該具體實施例之偏置值獲取處理的範例;圖16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一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之範例,其係當在施行圖14所示該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之後的一預定時期消逝時所執行;圖17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根據該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二範例;圖18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根據該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三範例;圖19係一曲線圖,用於說明根據該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三範例中所注意像素的亮度值之計算方法;圖20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之範例,而用於實現根據該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三範例;圖21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一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之範例,其係當在施行圖20所示該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之後的一預定時期消逝時所執行;圖22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根據該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四範例;圖23A及23B係該光接收感測器3之光接收信號(類比信號)的最大電壓及當該類比信號被數位化時所獲得之階度的數目間之關係的曲線圖;圖24係顯示裝置1之功能性組構範例的功能性方塊圖,且為用於執行該燒亮校正控制之第五範例所需要者;圖25係一類比差動電路81之組構範例的概要圖;圖26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該類比差動電路81之操作範例;圖27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該類比差動電路81之操作範例;圖28係一概要圖,用於說明該類比差動電路81之操作範例;圖29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之範例,而用於實現根據該具體實施例之燒亮校正控制方法的第五範例;圖30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偏置值儲存處理之詳細範例;及圖31係一流程圖,用於說明一校正資料獲取處理之範例,其係當在施行圖29所示該初始資料獲取處理之後的一預定時期消逝時所執行。
2‧‧‧EL面板
3‧‧‧光接收感測器
4‧‧‧感測器群組
5‧‧‧控制單元
51‧‧‧放大單元
52‧‧‧類比/數位轉換單元
53‧‧‧信號處理單元
61‧‧‧記憶體
103‧‧‧水平選擇器

Claims (18)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面板,其中根據視頻信號發射光線之複數像素被區分成複數區域;一光接收感測器,其被配置在每一區域中,且根據光發射亮度輸出一光接收信號;及信號處理機構,用於對該光接收信號施加處理,其中該區域包括:第一像素群,包括至少一像素;與第二像素群,包括異於該第一像素群之複數像素,及該信號處理機構將當該第一像素群與該第二像素群被造成以預定光發射亮度發射光線時所獲得之光接收信號設定為一偏置值,且將當該第二像素群被造成以該預定光發射亮度發射光線及改變該第一像素群之光發射亮度時所獲得之光接收信號設定為一光接收值,並包括算術機構,用於根據該偏置值及該光接收值之算術運算輸出一算術信號;轉換機構,用於根據該算術信號輸出數位資料;及校正機構,用於根據該數位資料校正該視頻信號,並將被校正之視頻信號供給至該第一像素群,其中該光接收值係當維持該第二像素群之光發射亮度及增加該第一像素群之光發射亮度時所獲得之光接收信 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偏置值係當該第一像素群及該第二像素群被造成以一預定階度均勻地發射光線時所獲得之光接收信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像素群包括該區域中除第一像素群以外的所有像素。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像素群包括該區域中除第一像素群以外之像素的一部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接收值係當維持該第二像素群之光發射亮度及減少該第一像素群之光發射亮度時所獲得之光接收信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像素以自發光元件發射光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轉換機構係類比/數位轉換處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算術運算係用於計算一差值之處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接收感測器包括一光接收元件及一電阻器,該算術機構包括第一開關、第二開關、第三開關、第一電容器、及第二電容器,該第一開關被連接於該算術機構的一輸入端子及一輸出端子之間,該第二開關被連接於該輸出端子及該第三開關之間, 該第三開關被連接於該第二開關及第一電源線之間,該第一電容器被連接於該第二電容器及第二電源線之間,該第二電容器被連接於該第一電容器及該輸出端子之間,該第二開關及該第三開關間之一區段被連接於該第一電容器與該第二電容器之間,及該輸入端子被連接於該光接收感測器的該光接收元件及該電阻器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算術機構在該第一開關係導通、該第二開關係導通、及該第三開關係關斷之狀態中,造成該第一像素群及該第二像素群以預定光發射亮度發射光線;在該第一開關係導通、該第二開關係關斷、及該第三開關係關斷之狀態中,造成該第二像素群以該預定光發射亮度發射光線與改變該第一像素群之光發射亮度;及關斷該第一開關、關斷該第二開關、與導通該第三開關,並輸出該數位資料當作該算術信號。
  1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面板,其中根據視頻信號發射光線之複數像素被區分成複數區域;一光接收感測器,其被配置在每一區域中,且根據光發射亮度輸出一光接收信號;及信號處理機構,用於對該光接收信號施加處理,其中該區域包括: 第一像素群,包括至少一像素;與第二像素群,包括異於該第一像素群之複數像素,及該信號處理機構將當第一信號電位被供給至該第一像素群及該第二像素群時所獲得之光接收信號設定為一偏置值,且將當該第一信號電位被供給至該第二像素群與第二信號電位被供給至該第一像素群時所獲得之光接收信號設定為一光接收值,並包括算術機構,用於根據該偏置值及該光接收值之算術運算輸出一算術信號;轉換機構,用於根據該算術信號輸出數位資料;及校正機構,用於根據該數位資料校正該視頻信號,並將被校正之視頻信號供給至該第一像素群,其中該光接收值係當維持該第二像素群之光發射亮度及增加該第一像素群之光發射亮度時所獲得之光接收信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像素群包括於該區域中除第一像素群以外的所有像素。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像素群包括於該區域中除第一像素群以外之像素的一部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信號電位係高於該第一信號電位。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信號電位係低於該第一信號電位。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像素以自發光元件發射光線。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轉換機構係類比/數位轉換處理。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算術運算係用於計算一差值之處理。
TW098138240A 2008-11-17 2009-11-11 顯示裝置 TWI444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93286A JP5239773B2 (ja) 2008-11-17 2008-11-17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3972A TW201033972A (en) 2010-09-16
TWI444969B true TWI444969B (zh) 2014-07-11

Family

ID=42171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8240A TWI444969B (zh) 2008-11-17 2009-11-11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6304B2 (zh)
JP (1) JP5239773B2 (zh)
KR (1) KR101573941B1 (zh)
CN (1) CN101739941B (zh)
TW (1) TWI4449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8823B2 (ja) * 2008-11-17 2013-07-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I444958B (zh) 2011-09-29 2014-07-11 E Ink Holdings Inc 偵測電路
WO2013076781A1 (ja) * 2011-11-25 2013-05-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の輝度計測方法および輝度調整装置
JP6150658B2 (ja) * 2013-08-05 2017-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1261683A (zh) * 2020-01-22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7877B2 (ja) * 1997-09-29 2006-04-1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発光ダイオード画素構造およびその方法
US7088052B2 (en) * 2001-09-07 2006-08-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4151263B2 (ja) * 2001-12-05 2008-09-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3956347B2 (ja) 2002-02-26 2007-08-08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876294B2 (en) 2002-03-05 2011-01-25 Nec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3613253B2 (ja) 2002-03-14 2005-01-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流制御素子の駆動回路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195337B2 (ja) 2002-06-11 2008-12-10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パネルと駆動方法
JP2004093682A (ja) 2002-08-29 2004-03-25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El表示パネル、el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el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およびel表示装置
JP3832415B2 (ja) 2002-10-11 2006-10-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
US20040222954A1 (en) * 2003-04-07 2004-11-11 Lueder Ernst H.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display
JP2005092028A (ja) 2003-09-19 2005-04-07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駆動装置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その駆動制御方法
JP2005107059A (ja) * 2003-09-29 2005-04-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KR101080350B1 (ko) * 2004-04-07 2011-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4161373B2 (ja) 2004-08-17 2008-10-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0474388C (zh) * 2005-03-24 2009-04-01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
JP2007214053A (ja) * 2006-02-10 2007-08-23 Sharp Corp 光源モジュール、光源システ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079384B2 (ja) * 2006-05-15 2012-11-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446394B2 (en) * 2006-06-16 2013-05-21 Visam Development L.L.C. Pixel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driving pixels
JP2008176115A (ja) * 2007-01-19 2008-07-31 Sony Corp 表示装置、制御演算装置、表示駆動方法
JP5317419B2 (ja) 2007-03-07 2013-10-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08270091A (ja) 2007-04-24 2008-11-06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5228823B2 (ja) * 2008-11-17 2013-07-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86304B2 (en) 2021-04-20
US20100123837A1 (en) 2010-05-20
JP2010122277A (ja) 2010-06-03
KR101573941B1 (ko) 2015-12-02
CN101739941B (zh) 2012-12-05
CN101739941A (zh) 2010-06-16
JP5239773B2 (ja) 2013-07-17
TW201033972A (en) 2010-09-16
KR20100055347A (ko) 201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8887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產品
TWI471838B (zh) 顯示裝置,驅動顯示裝置之方法,及電子設備
US872384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product
US881055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product
TWI420465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US821279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product
JP4770906B2 (ja) 表示装置
JP2008139861A (ja) 有機発光素子を用いた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発光素子を用いた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09168927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TWI444969B (zh) 顯示裝置
CN101645233A (zh) 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US1189394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8191611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有機el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186193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8185670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有機el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820719B1 (ko) 결함 화소의 휘도특성을 보정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장치의구동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유기전계발광장치
KR101562033B1 (ko) 표시 장치
JP5403322B2 (ja) 表示装置
EP395832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8191610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有機el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200057525A (ko) 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JP2010096907A (ja) 表示装置
JP2008185671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有機el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