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9171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9171B
TWI439171B TW095144042A TW95144042A TWI439171B TW I439171 B TWI439171 B TW I439171B TW 095144042 A TW095144042 A TW 095144042A TW 95144042 A TW95144042 A TW 95144042A TW I439171 B TWI439171 B TW I4391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ing plate
light
transmissive substrate
linear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44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35701A (en
Inventor
Tetsuji Ishitani
Yuji Egi
Takeshi Nishi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Publication of TW200735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35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9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91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31Two-side emission, e.g. transparent OLEDs [T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用以增加對比度(contrast ratio)之顯示裝置的結構。
遠比習知之陰極射線管更薄且輕的顯示裝置,亦即,平面顯示器已被發展,具有液晶元件做為顯示元件之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自發光元件之顯示裝置、利用電子源之FED(場發射顯示器)、等等係彼此互相競爭做為平面顯示器,並且想要藉由添加高附加價值而消耗低的功率且具有與其他產品不同的對比度。
在一般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各基板係提供有一個偏光板(polarizing plate),藉以保持對比度。隨著對比度變高,能夠實施更清楚的黑色顯示,藉此,在觀看圖像於像家庭電影院之暗室中的情況下,能夠提供高的顯示品質。
舉例來說,提出一結構,其中,在第一偏光板係設置於基板之外側上,在液晶單元(cell)的觀視側上,且第二偏光板係設置於基板之相反於該觀視側的外側上,且來自設置於基板上之輔助光源的光係經由第二偏光板而被偏光而通過液晶單元的情況中,設置一第三偏光板,以便增加對比度(參考專利文獻1:PCT國際公告第00/34821號)。
做為像液晶顯示裝置般的平面顯示器,有具有電致發 光元件的顯示裝置,電致發光元件為自發光元件,且不需要例如背光之光照射機構,藉此,可嘗試使顯示裝置更薄。此外,具有電致發光元件之顯示裝置具有反應速度更高且對觀視角度的依賴性低於液晶顯示裝置之優點。
也提出一結構,其中,針對具有電致發光元件之顯示裝置,設置有偏光板或圓形偏光板(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2761453號案及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3174367號案)。
做為具有電致發光元件之顯示裝置的結構,提出一結構,其中,自置於透光性基板之間的發光元件所發射出之光能夠被觀察為陽極基板側上之光和陰極基板側上之光(日本公開專利申請第H10-255976號案)。
不僅液晶顯示裝置,而且具有電致發光元件之顯示裝置皆需要高的對比度。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其中一特徵為配置成彼此對向之透光性基板係各自提供有具有多個偏光板之圓形偏光板,該多個偏光板可以為具有層疊結構之偏光板。因為該圓形偏光板具有包含一偏光板和一位相差膜(retardation film)之結構,所以本發明之另一特徵為偏光板的一位相差膜和多個偏光板係依序配置於配置成彼此對向之個別的透光性基板之上。
對向之偏光板係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nicol)狀態或 平行尼寇狀態中,"正交尼寇狀態"係指偏光板之透射軸(transmission axes)係互相偏移90°的配置,"平行尼寇狀態"係指偏光板之透射軸係互相偏移0°的配置,一吸收軸(absorption axis)係設置成與偏光板之透射軸正交,且亦使用吸收軸而以相同的方式來定義"正交尼寇狀態"及"平行尼寇狀態",層疊之偏光板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
設置於其中一基板側上之偏光板和位相差膜係配置成互相偏移45°。明確地說,當偏光板之透射軸係在90°處,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處於45°或135°處。
本發明之其中一特徵為一顯示裝置,其包含一發光元件,該發光元件係設置在配置成彼此對向之第一透光性基板與第二透光性基板之間,且發射光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兩個方向上;一具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的第一圓形偏光板,該第一圓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及一具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的第二圓形偏光板,該第二圓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
本發明之其中一特徵為一顯示裝置,其包含一發光元件,該發光元件係設置在配置成彼此對向之第一透光性基板與第二透光性基板之間,且發射光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兩個方向上;一具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的第一圓形偏光板,該第一圓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及一具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 光板的第二圓形偏光板,該第二圓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其中,該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且該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和該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
本發明之其中一特徵為一顯示裝置,其包含一發光元件,該發光元件係設置在配置成彼此對向之第一透光性基板與第二透光性基板之間,且發射光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兩個方向上;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其係配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其係配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一第一位相差膜,係設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一線形偏光板之間;及一第二位相差膜,係設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線形偏光板之間,其中,該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和該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第一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相對於該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透射軸在45°處,且該第二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相對於該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透射軸在45°處。
本發明之其中一特徵為一顯示裝置,其包含一發光元 件,該發光元件係設置在配置成彼此對向之第一透光性基板與第二透光性基板之間,且發射光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兩個方向上;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其係配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一第二線形偏光板,其係配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一第一位相差膜,係設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一線形偏光板之間;及一第二位相差膜,係設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線形偏光板之間,其中,該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和該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第一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相對於該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透射軸在45°處,且該第二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相對於該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透射軸在45°處。
本發明之其中一特徵為一顯示裝置,其包含一發光元件,該發光元件係設置在配置成彼此對向之第一透光性基板與第二透光性基板之間,且發射光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兩個方向上;一具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的第一圓形偏光板,該第一圓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及一具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的第二圓形偏光板,該第二圓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其中,該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且該層 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和該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
本發明之其中一特徵為一顯示裝置,其包含一發光元件,該發光元件係設置在配置成彼此對向之第一透光性基板與第二透光性基板之間,且發射光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兩個方向上;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其係配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其係配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一第一位相差膜,係設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一線形偏光板之間;及一第二位相差膜,係設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線形偏光板之間,其中,該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和該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該第一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相對於該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透射軸在45°處,且該第二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相對於該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透射軸在45°處。
本發明之其中一特徵為一顯示裝置,其包含一發光元件,該發光元件係設置在配置成彼此對向之第一透光性基板與第二透光性基板之間,且發射光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兩個方向上;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其係配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一第二線形 偏光板,其係配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一第一位相差膜,係設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一線形偏光板之間;及一第二位相差膜,係設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線形偏光板之間,其中,該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和該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該第一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相對於該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透射軸在45°處,且該第二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相對於該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透射軸在45°處。
在本發明中,顯示元件為一發光元件,利用電致發光(電致發光元件)元件、利用電漿之元件、及利用場發射之元件係賦予為該發光元件,電致發光元件可被分成為有機EL元件和無機EL元件,視即將被施加之材料而定。具有如此之發光元件的顯示裝置也被稱為發光裝置。
藉由使用一設置有多個偏光板於其中之簡單的結構,能夠增加具有發光元件之顯示裝置對比度。
現在將參照圖式來詳細敘述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模式。但是,習於此技藝者將很容易了解到,在此所揭示之實施例模式和細節能夠以各種的方式來予以修正,而沒有違離本發明之目的及範疇。因此,應該注意到下面所提出之實施例模式的說明不應該被解釋做為限制本發明。除此 之外,在用來敘述該等實施例模式的所有圖形中,相同的參考數字表示具有相同功能之相同的部件或諸部件,且將不再重複其解釋。
實施例模式1
在此實施例模式中,將解釋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概念。在此實施例模式中,將使用電致發光元件做為發光元件而做出解釋。
如圖1所示,具有電致發光元件之一層100係置於配置成彼此對向的第一透光性基板101與第二透光性基板102之間,且來自於電致發光元件之光能夠被發射至該第一透光性基板101側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102側(由虛線箭頭所表示的方向)。做為透光性基板,舉例來說,能夠使用例如硼矽酸鋇(barium borosilicate)玻璃或硼矽酸鋁(alumino borosilicate)玻璃之玻璃基板、石英基板、等等。此外,能夠應用形成自具有可撓性(flexibility)之合成樹脂的基板,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醚碸(PES)或丙烯酸(壓克力)。
位相差膜和層疊之偏光板係設置在第一透光性基板101與第二透光性基板102的外側,亦即,並不和具有電致發光元件之層100相接觸的側邊。光係藉由偏光板而被線形地偏光,且藉由位相差膜而被圓形地偏光,也就是說,層疊之偏光板能夠被稱為層疊之線形偏光板,該等層 疊之偏光板係指兩個或多個偏光板被層疊之狀態。
位相差膜(A)113、第一偏光板(A)111及第二偏光板(A)112依序被設置於第一透光性基板101的外側上,位相差膜(在此情況中為λ/4板)及層疊之偏光板也被共同稱為具有層疊之偏光板(線形偏光板)的圓形偏光板。第一偏光板(A)111之透射軸(A)和第二偏光板(A)112之透射軸(A)係配置成互相平行,換言之,第一偏光板(A)111和第二偏光板(A)112,亦即,層疊之偏光板(A)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位相差膜(A)113之慢軸(A)係配置成偏離該第一偏光板(A)111之透射軸(A)和第二偏光板(A)112之透射軸(A)45°。
圖2A顯示透射軸(A)和慢軸(A)之角度偏移,慢軸(A)係在135°處且透射軸(A)係在90°處,其意指它們互相偏離45°。
位相差膜(B)123、第一偏光板(B)121及第二偏光板(B)122依序被設置於第二透光性基板102的外側上,位相差膜及層疊之偏光板也被共同稱為具有層疊之偏光板的圓形偏光板。第一偏光板(B)121之透射軸(B)和第二偏光板(B)122之透射軸(B)係配置成互相平行,換言之,第一偏光板(B)121和第二偏光板(B)122,亦即,層疊之偏光板(B)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位相差膜(B)123之慢軸(B)係配置成偏離該第一偏光板(B)121之透射軸(B)和第二偏光板(B)122 之透射軸(B)45°。
圖2B顯示透射軸(B)和慢軸(B)之角度偏移,慢軸(B)係在45°處且透射軸(B)係在0°處,其意指它們互相偏離45°。換言之,位相差膜(A)之慢軸係配置相對於層疊之偏光板(A)之透射軸在45°處,亦即,自層疊之偏光板(A)之透射軸偏移45°,且位相差膜(B)之慢軸係配置相對於層疊之偏光板(B)之透射軸在45°處,亦即,自層疊之偏光板(B)之透射軸偏移45°。
本發明之一特徵為提供給第一透光性基板101之層疊之偏光板(A)的透射軸(A)和提供給第二透光性基板102之層疊之偏光板(B)的透射軸(B)係互相正交。換言之,層疊之偏光板(A)與層疊之偏光板(B),亦即,對向之偏光板,係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
圖2C顯示一狀態,其中,各自以實線來予以表示之透射軸(A)和慢軸(A)與各自以虛線來予以表示之透射軸(B)和慢軸(B)互相重疊。圖2C顯示透射軸(A)和透射軸(B)係在正交尼寇狀態中,且慢軸(A)和慢軸(B)也是在正交尼寇狀態中。
這些偏光板能夠是形成自已知的材料,舉例來說,能夠使用一結構,其中,一黏著表面、TAC(三乙醯基纖維素)、PVA(聚乙烯醇)和碘的混合層、及TAC係從基板側依序被層疊,能夠使用PVA(聚乙烯醇)和碘的混合層來控制偏光度,偏光板從其形狀的觀點也被稱為偏光膜。
透射軸從偏光板的觀點來看存在於和吸收軸正交的方向上。因此,透射軸係互相平行的情況也能夠被稱為"平行尼寇狀態"。
快軸從位相差膜的觀點來看存在於和慢軸正交的方向上。因此,位相差膜及偏光板的排列配置不僅能夠使用慢軸而且也能夠使用快軸來予以決定。在此實施例模式中,透射軸和慢軸係配置成互相偏離45°;因此,換言之,透射軸和快軸係配置成互相偏離135°。
做為圓形偏光板,給予具有加寬頻帶之圓形偏光板。具有加寬頻帶之圓形偏光板為一目的,其中,s波和p波之位相差為90°的波長範圍係藉由層疊幾個位相差膜來予以加寬。又在此情況中,配置於第一透光性基板101之外側上之各位相差膜的慢軸和配置於第二透光性基板102之外側上之各位相差膜的慢軸可以以90°來予以配置,且對向之偏光板的透射軸可以被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
藉由層疊而使得層疊之偏光板的透射軸依此方式而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能夠減少吸收軸方向上的光漏洩,對向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藉由提供具有如此之偏光板的圓形偏光板,相較於其中偏光板之單一層係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之圓形偏光板,能夠進一步減少光漏洩。因此,能夠增加顯示裝置之對比度。
實施例模式2
在此實施例模式中,將解釋顯示裝置之概念,其中,透射軸(A)和透射軸(B)係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換言之,不像上面的實施例模式,對向之偏光板係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
如圖3所示,具有電致發光元件之一層100係置於第一透光性基板201與第二透光性基板202之間,來自於電致發光元件之光被發射至該第一透光性基板101側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102側。位相差膜(A)213、第一偏光板(A)211及第二偏光板(A)212依序被設置於第一透光性基板201的外側上,第一偏光板(A)211之透射軸(A)和第二偏光板(A)212之透射軸(A),亦即,層疊之偏光板(A)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位相差膜(A)213之慢軸(A)係配置成偏離該第一偏光板(A)211之透射軸(A)和第二偏光板(A)212之透射軸(A)45°。
圖4A顯示透射軸(A)和慢軸(A)之角度偏移,慢軸(A)係在45°處且透射軸(A)係在0°處,其意指它們互相偏離45°。
位相差膜(B)223、第一偏光板(B)221及第二偏光板(B)222依序被設置於第二透光性基板202的外側上,第一偏光板(B)221之透射軸(B)和第二偏光板(B)222之透射軸(B),亦即,層疊之偏光板(B)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位相差膜(B)223之慢軸(B)係配置成偏離該第一偏光板(B)221之透射軸 (B)和第二偏光板(B)222之透射軸(B)45°。
圖4B顯示透射軸(B)和慢軸(B)之角度偏移,慢軸(B)係在45°處且透射軸(B)係在0°處,其意指它們互相偏離45°。換言之,位相差膜(A)之慢軸係配置相對於第一偏光板之透射軸在45°處,亦即,自第一偏光板之透射軸偏移45°;位相差膜(B)之慢軸係配置相對於第二偏光板之透射軸在45°處,亦即,自第二偏光板之透射軸偏移45°;且層疊之偏光板(B)的透射軸係配置相對於層疊之偏光板(A)的透射軸係在0°處,亦即,自層疊之偏光板(A)的透射軸偏移0°。
不像上面的實施例模式,本發明之另一特徵為提供給第一透光性基板201之層疊之偏光板(A)的透射軸(A)和提供給第二透光性基板202之層疊之偏光板(B)的透射軸(B)係互相平行。換言之,層疊之偏光板(A)與層疊之偏光板(B),亦即,對向之偏光板,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
圖4C顯示一狀態,其中,透射軸(A)和慢軸(A)與透射軸(B)和慢軸(B)互相重疊。能夠看出該狀態係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
做為圓形偏光板,給予具有加寬頻帶之圓形偏光板。具有加寬頻帶之圓形偏光板為一目的,其中,s波和p波之位相差為90°的波長範圍係藉由層疊幾個位相差膜來予以加寬。又在此情況中,配置於第一透光性基板201之外側上之各位相差膜的慢軸和配置於第二透光性基板202之 外側上之各位相差膜的慢軸可以以被配置成互相平行,且對向之偏光板的透射軸可以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
藉由層疊而使得層疊之偏光板的透射軸依此方式而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能夠減少吸收軸方向上的光漏洩。此外,對向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藉由提供如此之圓形偏光板,相較於其中偏光板之單一層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之圓形偏光板,能夠進一步減少光漏洩。因此,能夠增加顯示裝置之對比度。
當使用具有加寬頻帶之圓形偏光板時,在某些情況中,即使偏光板之透射軸和位相差膜之慢軸的排列配置和實施例模式1及2的排列配置不同,也能夠實施黑色顯示。但是,也在此同時,如果即將被層疊之偏光板的透射軸係依照和實施例模式1及2相同的方式而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能夠增加顯示裝置之對比度。
實施例模式3
在此實施例模式中,將解釋使用具有層疊之偏光板的圓形偏光板和具有一偏光板之圓形偏光板的顯示裝置之概念。
如上述實施例模式1中所示,對向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如圖17所示,在第一透光性基板101側上,從基板側依序配置位相差膜(A)113、第一偏光板(A)111及第二偏光板(A)112,換言之,使用第 一透光性基板101側上之第一偏光板(A)111及第二偏光板(A)112而形成層疊之偏光板。另一方面,在第二透光性基板102側上,從基板側依序配置位相差膜(B)123及第一偏光板(B)121,換言之,使用第二透光性基板102側上之第一偏光板(B)121而形成具有單層結構之偏光板。除了上述之外的結構係和圖1相同;因此,省略其解釋。
替換地,如圖18所示,在第一透光性基板101側上,從基板側依序配置位相差膜(A)113及第一偏光板(A)111,換言之,使用第一透光性基板101側上之第一偏光板(A)111而形成具有單層結構之偏光板。另一方面,在第二透光性基板102側上,從基板側依序配置位相差膜(B)123、第一偏光板(B)121及第二偏光板(B)122,換言之,使用第二透光性基板102側上之第一偏光板(B)121及第二偏光板(B)122而形成層疊之偏光板。除了上述之外的結構係和圖1相同;因此,省略其解釋。
藉由設置具有層疊之偏光板的圓形偏光板的其中之一和依此方式將對向之偏光板的透射軸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也能夠減少吸收軸方向上的光漏洩。因此,能夠增加顯示裝置之對比度。
實施例模式4
在此實施例模式中,將解釋使用具有層疊之偏光板的 圓形偏光板和具有一偏光板之圓形偏光板的顯示裝置之概念。
如上述實施例模式2中所示,對向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交平行尼寇狀態中。如圖19所示,在第一透光性基板201側上,從基板側依序配置位相差膜(A)213、第一偏光板(A)211及第二偏光板(A)212,換言之,使用第一透光性基板201側上之第一偏光板(A)211及第二偏光板(A)212而形成層疊之偏光板。另一方面,在第二透光性基板202側上,從基板側依序配置位相差膜(B)223及第一偏光板(B)221,換言之,使用第二透光性基板202側上之第一偏光板(B)221而形成具有單層結構之偏光板。除了上述之外的結構係和圖3相同;因此,省略其解釋。
替換地,如圖20所示,在第一透光性基板201側上,從基板側依序配置位相差膜(A)213及第一偏光板(A)211,換言之,使用第一透光性基板201側上之第一偏光板(A)211而形成具有單層結構之偏光板。另一方面,在第二透光性基板202側上,從基板側依序配置位相差膜(B)223、第一偏光板(B)221及第二偏光板(B)222,換言之,使用第二透光性基板202側上之第一偏光板(B)221及第二偏光板(B)222而形成層疊之偏光板。除了上述之外的結構係和圖3相同;因此,省略其解釋。
藉由設置具有層疊之偏光板的圓形偏光板的其中之一 和依此方式將對向之偏光板的透射軸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也能夠減少吸收軸方向上的光漏洩。因此,能夠增加顯示裝置之對比度。
實施例模式5
在此實施例模式中,將參照圖5來例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剖面視圖。
一薄膜電晶體係經由一絕緣層而被形成於具有一絕緣表面的透光性基板201之上,該薄膜電晶體(也被稱為TFT)包含一被處理成預定形狀的半導體層;一覆蓋該半導體層之閘極絕緣層;一經由該閘極絕緣層而被設置於該半導體層之上的閘極電極;以及一連接至半導體膜中之雜質層的源極或汲極電極。使用於該半導體層之材料為具有矽之半導體材料,且其結晶狀態可為非結晶系、微結晶系、和結晶系的任何一者。無機材料係較佳使用於以閘極絕緣膜做為代表之絕緣層,且能夠使用氮化矽或氧化矽。閘極電極和源極或汲極電極可以係形成自導電材料,且包含鎢、鉭、鋁、鈦、銀、金、鉬、銅等等。顯示裝置能夠被粗略地分成像素部215和驅動器電路部218,設置於像素部215中之薄膜電晶體203係使用做為切換元件,且設置於驅動器電路部218中之薄膜電晶體204係使用做為CMOS電路。為了使用薄膜電晶體204做為CMOS電路,包含有P-通道TFT和N-通道TFT,薄膜電晶體203能夠藉由設置於驅動器電路部218中之CMOS電路來予以控 制。
具有疊層結構或單層結構之絕緣層被形成來覆蓋薄膜電晶體,絕緣層可以係形成自無機材料或有機材料,能夠使用氮化矽或氧化矽做為無機材料,能夠使用聚醯亞胺、丙烯酸、聚醯胺、聚醯亞胺醯胺、抗蝕劑、矽氧烷、聚矽氧烷(polysilazane)等等做為有機材料,矽氧烷係由藉由矽(Si)和氧(O)之鍵所形成之骨幹結構(skeleton structure)所組成,其中,包含含有至少氫之有機基團(例如,烷基或芳香族烴)做為取代基。或者,氟基可被使用做為取代基。又或者,氟基和含有至少氫之有機基團可被使用做為取代基。使用含有具有矽(Si)和氧(O)之鍵合的聚合物材料的液體材料做為起始材料來形成聚矽氧烷,如果使用無機材料來形成絕緣層,則變成沿著其下方之凹陷/凸起般的表面狀態。或者,如果使用有機材料來形成絕緣層,則其表面被平坦化。舉例來說,在需要絕緣層205具有平坦性的情況中,較佳使用有機材料來形成絕緣層205。應注意,即使使用無機材料,能夠藉由厚厚地形成該材料來取得平坦性。
藉由形成導電層於設置在絕緣層205等等中之開口中來製作源極或汲極電極,此時,能夠形成在絕緣層205之上用作配線的導電層。能夠使用閘極電極的導電層、絕緣層205、及源極或汲極電極的導電層來形成電容器元件214。
形成即將被連接至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第一電極 206,使用具有透光性性質的材料來形成第一電極206。做為具有透光性性質的材料,能夠給予氧化銦錫(ITO)、氧化鋅(ZnO)、氧化銦鋅(IZO)、添加鎵之氧化鋅(GZO)、等等。即使使用非透光性材料,例如稀土族金屬(諸如,Yb或Er)以及鹼金屬(諸如,Li或Cs)、鹼土金屬(諸如,Mg,Ca或Sr)、包含這些金屬之合金(Mg:Ag、Al:Li、Mg:In等等)、及這些金屬之化合物(氟化鈣或氮化鈣),第一電極206能夠藉由被形成非常地薄而具有透光性性質。因此,非透光性材料可被使用於第一電極206。
一絕緣層210被形成來覆蓋第一電極206的邊緣部分,能夠以和形成絕緣層205相同的方式來形成絕緣層210,一開口部被設置於絕緣層210中以覆蓋第一電極206的邊緣部分,開口部的邊緣表面可具有錐形(tapered)形狀,藉此,能夠防止即將形成於後之層的斷開(disconnection)。舉例來說,在使用非感光性樹脂或感光性樹脂做為絕緣層210的情況中,依據曝光條件,能夠使開口部的側面設置成錐形形狀。
之後,一電致發光層207係形成於絕緣層210的開口部中,電致發光層包含一具有各個功能的層,明確地說,一電洞注入層、一電洞傳輸層、一發光層、一電子傳輸層、及一電子注入層,各層的邊界不需要很清楚明確,而且可以有邊界的部分係混合的情況。
在下文中將例示形成發光層的特定材料,當想要獲得 紅色的發光時,4-二氰亞甲基-2-異丙基-6-[2-(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9-基)乙烯基]-4H-哌喃(簡稱:DCJTI)、4-二氰亞甲基-2-甲基-6-[2-(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9-基)乙烯基]-4H-哌喃(簡稱:DCJT)、4-二氰亞甲基-2-特丁基-6-[2-(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9-基)乙烯基]-4H-哌喃(簡稱:DCJTB)、periflanthene、2,5-二氰基-1,4-雙[2-(10-甲氧基-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9-基)乙烯基]苯、(乙醯丙酮)酸雙[2,3-雙(4-氟苯基)喹噁啉]銥(簡稱:Ir[Fdpq]2(acac))等等能夠被使用於發光層。但是,並未限定於這些材料,且能夠使用展現在發光光譜中具有峰值從600nm到700nm之發光的物質。
當想要獲得綠色的發光時,N,N’-二甲基喹丫酮(簡稱:DMQd),香豆素6、香豆素545T、三(8-喹啉)鋁(簡稱:Alq3)等等能夠被使用於發光層。但是,並未限定於這些材料,且能夠使用展現在發光光譜中具有峰值從500nm到600nm之發光的物質。
當想要獲得藍色的發光時,9,10-雙(2-萘基)-特丁基蒽(簡稱:t-BuDNA)、9,9’-二蒽基,9,10-二苯基蒽(簡稱:DPA)、9,10-雙(2-萘基)-蒽(簡稱:DNA)、雙(2-甲基-8-喹啉)-4-苯基苯酚-鎵(簡稱:BGaq)、雙(2-甲基-8-喹啉)-4-苯基苯酚-鋁(簡稱:BAlq)等等能夠被使用於發光層。但是,並未限定於這些材料,且能夠使用展現在發光光譜中具有峰值從400nm到500nm之發光的物質。
當想要獲得白色的發光時,能夠使用一結構,其中,TPD(芳香族二氨)、3-(4-特丁基苯基)-4-苯基-5-(4-聯苯基)-1,2,4-三唑(簡稱:TAZ)、三(8-喹啉)鋁(簡稱:Alq3),掺雜有紅色發光顏料之尼羅紅的Alq3,和Alq3係藉由蒸鍍法等等來予以層疊。
然後,形成第二電極208,能夠以和形成第一電極206相同的方式來形成第二電極208。具有第一電極206、電致發光層207、及第二電極208的發光元件209能夠被形成。
此時,因為第一電極206和第二電極208各自具有透光性,所以能夠自電致發光層207而在兩個方向上發射出光。如此之能夠發射光於兩個方向上的顯示裝置可被稱為雙面發射型顯示裝置。
透光性基板201和對向基板220係藉由一密封組件228而互相貼合。在此實施例模式中,密封組件228係設置於驅動器電路部218的部分之上;因此,能夠嘗試狹窄的框架(frame)。當然,密封組件228的配置並不限於那裡,密封組件228可以被設置在驅動器電路部218的外側。
由該配置所形成的空間係填充有例如氖的鈍氣且被密封、或者係填充有具有透光性及吸濕性之樹脂材料。因此,能夠防止濕氣或氧氣的侵入,其變成發光元件209之劣化的一個因素。此外,可提供一間隔器(spacer)來保持透光性基板201與對向基板220之間的距離,且該間隔 器可具有吸濕性,該間隔器具有球形或柱形的形狀。
對向基板220能夠設置有濾色器或黑色矩陣(black matrix),甚至在使用單色發光層(舉例來說,白色發光層)的情況中,藉由濾色器之全色顯示係可能的。此外,甚至在使用各R、G及B之發光層的情況中,即將被發射之光的波長能夠藉由設置濾色器來予以控制,藉此,能夠提供清楚的顯示。藉由黑色矩陣,能夠減小由於配線等等所導致之外部光的反射。
然後,位相差膜235、第一偏光板216、及第二偏光板217係設置於透光性基板201的外側上,且位相差膜225、第一偏光板226、及第二偏光板227係設置於對向基板220的外側上。換言之,具有層疊之偏光板的圓形偏光板係設置於透光性基板201的各個外側上、以及對向基板220的各個外側上。因此,能夠獲得到深黑色,且能夠增加對比度。
在此實施例模式中,顯示一模式,其中,驅動器電路部係以集成方式而被形成於透光性基板201之上。但是,形成自矽晶圓之IC電路可被使用於驅動器電路部。在此情況下,來自IC電路之圖像訊號等等係經由連接端子等等而被輸入至切換TFT 203。
使用主動矩陣型顯示裝置來解釋此實施例模式。但是,即使在被動型顯示裝置中,也能夠設置具有層疊之偏光板的圓形偏光板。因此,能夠增加對比度。
此實施例模式能夠自由地和上面的實施例模式相結 合。
實施例模式6
在此實施例模式中,將解釋具有本發明之像素部和驅動器電路的顯示裝置之結構。
圖6顯示掃描線驅動器電路723和訊號線驅動器電路722係設置於像素部700之周邊中之狀態的方塊圖。
像素部700具有多個像素,且像素係提供有一發光元件和一切換元件。
掃描線驅動器電路723具有一移位暫存器701、一位準偏移器704、及一緩衝器705,訊號係根據輸入至移位暫存器701之開始脈波(GSP)和時鐘脈波(GCK)而被產生,且經由位準偏移器704而被輸入至緩衝器705,訊號在緩衝器705中被放大,而後被輸入至像素部700。像素部700係設置有發光元件和選擇發光元件之切換元件,且來自緩衝器705之訊號被輸入至切換元件的閘極線。因此,預定像素之切換元件被選擇。
訊號線驅動器電路722包含一移位暫存器711、一第一鎖存電路712、一第二鎖存電路713、一位準偏移器714、及一緩衝器715,開始脈波(SSP)和時鐘脈波(SCK)被輸入至移位暫存器711,資料訊號(DATA)被輸入至第一鎖存電路712,且鎖存脈波(LAT)被輸入至第二鎖存電路713,DATA根據SSP和SCK而被輸入至第二鎖存電路713,用於一列之DATA被保持在第二鎖存電 路713中,而後通通一起被輸入至像素部700。
使用設置於同一基板之上的半導體元件,能夠形成訊號線驅動器電路722、掃描線驅動器電路723、和像素部700。舉例來說,使用提供給在上面實施例模式中所解釋之絕緣基板的薄膜電晶體,能夠形成訊號線驅動器電路722、掃描線驅動器電路723、和像素部700。
此實施例模式能夠自由地和上面的實施例模式相結合。
實施例模式7
在此實施例模式中,將參照圖7A到7C來解釋顯示裝置中所包含之像素的等效電路圖。
圖7A顯示像素之等效電路圖的例子,其包含訊號線6114、電源線6115、及掃描線6116,且在其交叉區域中,有發光元件6113、電晶體6110和6111、及電容器元件6112。圖像訊號(也被稱為視頻訊號)係藉由掃描線驅動器電路而被輸入至訊號線6114,依據輸入至掃描線6116之選擇訊號,電晶體6110能夠控制圖像訊號之電位到電晶體6111之閘極的供應。依據圖像訊號之電位,電晶體6111能夠控制電流到發光元件6113的供應。電容器元件6112能夠保持電晶體6111之閘極與源極間的電壓(被稱為閘極-源極電壓)。雖然電容器元件6112係顯示於圖7A中,但是,可不提供電容器元件6112於電晶體6111之閘極電容或其他寄生電容能夠供應的情況中。
圖7B為一像素之等效電路圖,而在該像素中,電晶體6118和掃描線6119係新近設置於圖7A所示之像素中。電晶體6118使其可能使電晶體6111之閘極與源極的電位彼此相等,使得能夠迫使達成沒有電流流動於發光元件6113中的狀態。因此,子框週期可以比一週期更短,而在該週期期間,圖像訊號被輸入至所有像素。
圖7C為一像素之等效電路圖,而在該像素中,電晶體6125和配線6126係新近設置於圖7B所示之像素中。藉由配線6126來固定電晶體6125之閘極的電位,電晶體6111和電晶體6125係串聯連接在電源線6115與發光元件6113之間。因此,供應至發光元件6113之電流的值能夠被電晶體6125所控制,且電流是否被供應至發光元件6113能夠藉由電晶體6111來予以控制。
在本發明之顯然裝置中所包含的像素電路並不限於此實施例模式中所示之組態。舉例來說,可使用具有電流鏡之像素電路,其具有實施類比層次顯示之組態。
此實施例模式能夠自由地和上面的實施例模式相結合。
實施例模式8
依據本發明之電子裝置包含:電視裝置(亦僅被稱為電視或電視接收器)、照相機(例如,數位照相機或數位視頻照相機)、蜂巢式電話裝置(亦僅被稱為蜂巢式電話手機或蜂巢式電話)、可攜式資訊終端機(例如, PDA)、可攜式遊戲機、電腦用監視器、電腦、聲音再生裝置(例如,汽車音響組合)、提供有記錄媒體之影像再生裝置(例如,家庭遊戲機)等等,其特定實例將參照圖8A到8來予以解釋。
圖8A所示之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包含一主體9201、一顯示部9202等等,本發明之顯示裝置能夠被應用於顯示部9202。因此,能夠提供具有高的對比度之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
圖8B所示之數位視頻照相機包含一顯示部9701、一顯示部9702等等,本發明之顯示裝置能夠被應用於顯示部9701。因此,能夠提供具有高的對比度之數位視頻照相機。
圖8C所示之蜂巢式電話手機包含一主體9101、一顯示部9102等等,本發明之顯示裝置能夠被應用於顯示部9102。因此,能夠提供具有高的對比度之蜂巢式電話手機。
圖8D所示之可攜式電視裝置包含一主體9301、一顯示部9302等等,本發明之顯示裝置能夠被應用於顯示部9302。因此,能夠提供具有高的對比度之可攜式電視裝置。此外,本發明之顯示裝置能夠被應用於各種類型的電視裝置,例如,結合於例如蜂巢式電話手機之可攜式終端機的小型電視裝置、係可攜之中型電視裝置、及大型電視裝置(例如,40吋或40吋以上)。
圖8E所示之可攜式電腦包含一主體9401、一顯示部 9402等等,本發明之顯示裝置能夠被應用於顯示部9402。因此,能夠提供具有高的對比度之可攜式電視裝置。
圖8F所示之電視裝置包含一主體9501、一顯示部9502等等,本發明之顯示裝置能夠被應用於顯示部9502。因此,能夠提供具有高的對比度之可攜式電視裝置。
如上所述,藉由使用本發明之顯示裝置,能夠提供具有高的對比度之電子裝置。
實施例1
在此實施例中,將解釋使用層疊之偏光板和位相差膜之光學計算的結果。注意,對比度被計算,而同時該對比度被界定為介於白色顯示之透射率(被稱為白色透射率)與黑色顯示之透射率(被稱為黑色透射率)間的比值(白色透射率/黑色透射率)。
假設圖9A及9B所示之光學系統為黑色顯示,此等光學系統為使得電致發光元件的發光層不被設置在λ/4板之間的光學系統,這是因為電致發光元件的黑色顯示係處於非發光狀態,且配置背光來代替外部光,這是因為假設在外部光下的顯示。如圖9A所示,λ/4板之慢軸係互相偏移90°,且對向之偏光板的透射軸被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而即將被層疊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如圖9B所示,λ/4板之慢軸係配置成互相平行, 且對向之偏光板的透射軸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而即將被層疊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在以此方式所配置的此種光學系統中,計算相對於背光之光度的透射率,改變即將被層疊之偏光板的數目,黑色透射率為此光學系統中之光學計算的結果。
假設圖10所示之光學系統為白色顯示,此光學系統為使用背光來代替電致發光元件之白色顯示的照射的光學系統。如圖10所示,λ/4板係配置於背光之上,且偏光板係配置於λ/4板之上,相反側上之λ/4板等等並未被配置。此時,偏光板之透射軸被配置成與λ/4板之慢軸偏離45°,即將被層疊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在以此方式所配置的此種光學系統中,計算相對於背光之光度的透射率,改變即將被層疊之偏光板的數目,圖10所示之白色透射率的光學系統被配置而使得偏光板之透射軸係配置成與λ/4板之慢軸偏離45°;因此,此白色透射率表示在圖9A所示之正交尼寇狀態和圖9B所示之平行尼寇狀態的兩個情況中之白色透射率。
使用液晶LCD MASTER用的光學計算模擬器(由SHINTECH,Inc所製造)來實施此實施例中之計算。在使用LCD MASTER來實施透射率相對於波長之光學計算方面,使用具有2×2矩陣之光學計算演算法來實施光學計算,其中,不考慮元素之間的多重交互作用(interaction),而同時從380nm到780nm,以10nm的間隔來設定光源波長。使用一位相差膜做為λ/4,該位相差膜之位相差 在380nm到780nm之波長的整個區域中為137.5nm,使用一偏光板做為該偏光板,而在該偏光板中,在波長550nm處,透射軸之n’及n”分別為n’=1.5且n”=3.22×e-5,且吸收軸之n’及n”分別為n’=1.5且n”=2.21×e-3,假設折射率n為n’+n”。使用D65光源做為背光,並且使用混合之圓形偏光做為偏光狀態。
圖11A到11C顯示當在對向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如圖9A所示)之情況中改變偏光板的數目時之對比度的計算結果,從圖9A所示之光學系統之黑色透射率的值及圖10所示之白色透射率的值獲得到對比度。在圖9A中,圖表之說明中的"BL\2×1"意謂配置有背光(BL),背光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為2,且觀視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為1。同樣地,例如"BL\1×1","BL\2×2","BL\1×2",或"BL\3×1"之說明係指背光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和觀視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
僅圖形之說明中的結尾之數字係應用於圖10所示之光學系統,換言之,圖形中之"BL\2×1"的結尾之數字意謂在圖10中,使用偏光板的數目為1之情況的計算結果。同樣地,"BL\1×1","BL\2×2","BL\1×2","BL\3×1"等等中的結尾之數字被應用於該處,這些係指偏光板的數目。
針對依此方式所配置的樣本,從介於白色透射率與黑色透射率之間的比值(白色透射率/黑色透射率)獲得到對比度。
圖11A顯示對比度隨著偏光板的數目一個一個地增加 而增加,圖11B顯示對比度在即使偏光板的數目僅增加一個的增加,比較各自具有相同之偏光板總數的結構,就像是"BL\1×2"和"BL\2×1"一樣。結果為在觀視側上具有較少偏光板之結構的白色透射率係高於在觀視側上具有較多偏光板之結構的白色透射率,而其黑色透射率相同。因此,當觀視側比背光側具有較少數目之偏光板時,對比度增加。圖11C顯示對比度增加於當在各自具有相同之偏光板總數的結構中,各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為2或多於2時,就像是"BL\2×2"和"BL\3×1"一樣。
圖12A到12C顯示當在對向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如圖9B所示)之情況中改變偏光板的數目時之對比度的計算結果。圖12A顯示對比度隨著各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一個一個地增加而增加,圖12B顯示對比度在即使各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僅增加一個的增加,比較各自具有相同之偏光板總數的結構,就像是"BL\1×2"和"BL\2×1"一樣。結果為在觀視側上具有較少偏光板之結構的白色透射率係高於在觀視側上具有較多偏光板之結構的白色透射率,而其黑色透射率相同。因此,當觀視側比背光側具有較少數目之偏光板時,對比度增加。圖12C顯示對比度增加於當在各自具有相同之偏光板總數的結構中,各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為2或多於2時,就像是"BL\2×2"和"BL\3×1"一樣。
從這些結果,其揭露了對比度隨著偏光板之數目的增加而增加,即使在對向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 態中或者在平行尼寇狀態中之情況中,其揭露了當偏光板的數目為奇數時,對比度增加於當觀視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小於背光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其揭露了對比度增加於當在各自具有相同之偏光板總數的結構中,各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為2或多於2時。
當圖11A到11C和圖12A到12C互相比較時,在對向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在寬廣的波長範圍中獲得到高的對比度。相反地,在對向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僅在波長為550nm的附近能夠獲得到高的對比度。
圖13顯示在"BL\1×1"的結構中之透射率的波長色散特性。在對向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之情況中,其揭露了在寬廣的波長範圍中透射率低。相反地,在對向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其揭露了僅在波長為550nm的附近透射率低。另一方面,不管對向之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或者在平行尼寇狀態中,白色透射率相同。因此,對向之偏光板之正交尼寇狀態與對向之偏光板之平行尼寇狀態之間,對比度不同。
藉由依此方式來配置偏光板之透射軸而被層疊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能夠降低光漏洩。此外,藉由設置具有對向之偏光板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或正交尼寇狀態中之圓形偏光板,相較於其中各自具有單層結構之偏光板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或正交尼寇狀態中之圓形偏光板,能夠降低光漏洩。因此,能夠增加顯示裝置之對比 度。注意,對向之偏光板係較佳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藉此,在寬頻帶中能夠獲得到高的對比度。
實施例2
在此實施例中,將解釋在兩個對向之圓形偏光板被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及在平行尼寇狀態中,黑色透射率之波長色散特性的實驗結果。針對各個樣本測量黑色光度和白色光度,並且計算白色光度與黑色光度之間的比值(白色光度/黑色光度)。雖然從(白色透射率/黑色透射率)獲得到實施例1中之對比度,但是因為黑色透射率係獲得自(黑色光度/參考之背光的光度)且白色透射率係獲得自(白色光度/參考之背光的光度),所以能夠從(白色透射率/黑色透射率)或(白色光度/黑色光度)兩者計算出對比度。
首先,兩個圓形偏光板WB-CP-W(由住友化學公司(Sumitomo Chemical Co.,Ltd.)所製造)係互相黏合而使得對向之偏光板的透射軸被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或在平行尼寇狀態中,如圖9A及9B所示,且藉由記錄分光光度計U-4000(由日立公司(Hitachi,Ltd.)所製造)來測量透射率的波長色散特性。在此,實施測量,而同時將各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設定為1。
圖14顯示該結果。類似於實施例1之結果,其揭露了透射率在正交尼寇狀態中比在平行尼寇狀態中低。特別是,在630nm到780nm的波長處,透射率的差異大。
對向之偏光板的透射軸被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且測量黑色光度和白色光度及計算對比度。圖15A顯示黑色光度用的光學系統,且圖15B顯示白色光度用的光學系統。在此,顯示在背光側上具有三個偏光板且在觀視側上具有三個偏光板的光學系統。使用WB-CP-W(由住友化學公司(Sumitomo Chemical Co.,Ltd.)所製造)做為圓形偏光板,且使用NPE-EG1425DU(由日東電工公司(NIPPO DENKO CORPORATION)所製造)做為層疊之偏光板。雖然層疊之偏光板係藉由將其黏貼於玻璃基板來使用,但是因為玻璃基板的透射率高,所以認為玻璃基板的出現並不會對此實驗之結果產生影響。實驗係實施於暗室如下:當即將被層疊之偏光板的數目改變時之光度係藉由顏色光度計BM5A來予以測量,且計算對比度。
圖16顯示對比度之計算結果。其揭露了對比度隨著各側上之偏光板的數目一個一個地增加而增加。但是,在"BL\3×3"和"BL\4×4"中幾乎獲得到相同的對比度。因此,能夠說是對比度係滿足於當在各側上設置3個偏光板時。
藉由以此方式配置而使得層疊之偏光板的透射軸被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能夠減少光漏洩。此外,藉由設置具有對向之偏光板係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之圓形偏光板,相較於其中各自具有單層結構之偏光板係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之圓形偏光板,能夠降低光漏洩。因此,能夠增加顯示裝置之對比度。注意,對向之偏光板係較佳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藉此,在寬頻帶中能 夠獲得到高的對比度,即將被層疊之偏光板的數目較佳為3。
本申請案係根據在2005年11月30日對日本專利局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序號第2005-345537號,其內容在此被併入當做參考資料。
100‧‧‧層
101‧‧‧第一透光性基板
102‧‧‧第二透光性基板
111‧‧‧第一偏光板(A)
112‧‧‧第二偏光板(A)
113‧‧‧位相差膜(A)
121‧‧‧第一偏光板(B)
122‧‧‧第二偏光板(B)
123‧‧‧位相差膜(B)
201‧‧‧第一透光性基板
202‧‧‧第二透光性基板
211‧‧‧第一偏光板(A)
212‧‧‧第二偏光板(A)
213‧‧‧位相差膜(A)
221‧‧‧第一偏光板(B)
222‧‧‧第二偏光板(B)
223‧‧‧位相差膜(B)
203‧‧‧薄膜電晶體
204‧‧‧薄膜電晶體
205‧‧‧絕緣層
206‧‧‧第一電極
207‧‧‧電致發光層
208‧‧‧第二電極
209‧‧‧發光元件
210‧‧‧絕緣層
214‧‧‧電容器元件
215‧‧‧像素部
216‧‧‧第一偏光板
217‧‧‧第二偏光板
218‧‧‧驅動器電路部
220‧‧‧對向基板
225‧‧‧位相差膜
226‧‧‧第一偏光板
227‧‧‧第二偏光板
228‧‧‧密封組件
235‧‧‧位相差膜
700‧‧‧像素部
701‧‧‧移位暫存器
704‧‧‧位準偏移器
705‧‧‧緩衝器
711‧‧‧移位暫存器
712‧‧‧第一鎖存電路
713‧‧‧第二鎖存電路
714‧‧‧位準偏移器
715‧‧‧緩衝器
722‧‧‧訊號線驅動器電路
723‧‧‧資料線驅動器電路
6110‧‧‧電晶體
6111‧‧‧電晶體
6112‧‧‧電容器元件
6113‧‧‧發光元件
6114‧‧‧訊號線
6115‧‧‧電源線
6116‧‧‧掃描線
6118‧‧‧電晶體
6119‧‧‧掃描線
6125‧‧‧電晶體
6126‧‧‧配線
9101‧‧‧主體
9102‧‧‧顯示部
9201‧‧‧主體
9202‧‧‧顯示部
9301‧‧‧主體
9302‧‧‧顯示部
9401‧‧‧主體
9402‧‧‧顯示部
9501‧‧‧主體
9502‧‧‧顯示部
9701‧‧‧主體
9702‧‧‧顯示部
在伴隨之圖形中: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視圖;圖2A到2C係各自顯示本發明之光軸(optical axis)的視圖;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視圖;圖4A到4C係各自顯示本發明之光軸的視圖;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視圖;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方塊圖;圖7A到7C係各自顯示包含於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中之像素電路的圖形;圖8A到8F係各自顯示本發明之電子裝置的視圖;圖9A及9B係各自顯示實施例1之黑色透射率(black transmittance)之測量系統的視圖;圖10係顯示實施例1之白色透射率(white transmittance)之測量系統的視圖;圖11A到11C係各自顯示實施例1之計算結果的圖表; 圖12A到12C係各自顯示實施例1之計算結果的圖表;圖13係顯示實施例1之計算結果的圖表;圖14係顯示實施例2之計算結果的圖表;圖15A及15B係各自顯示實施例2之測量系統的視圖;圖16係顯示實施例2之計算結果的視圖;圖17係顯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視圖;圖18係顯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視圖;圖19係顯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視圖;以及圖20係顯示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的視圖。
100‧‧‧層
101‧‧‧第一透光性基板
102‧‧‧第二透光性基板
111‧‧‧第一偏光板(A)
112‧‧‧第二偏光板(A)
113‧‧‧位相差膜(A)
121‧‧‧第一偏光板(B)
122‧‧‧第二偏光板(B)
123‧‧‧位相差膜(B)

Claims (15)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透光性基板;第二透光性基板,係對向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發光元件,係設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之間;具有包含第一偏光板和第二偏光板之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的第一圓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及具有包含第三偏光板和第四偏光板之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的第二圓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其中,該發光元件發射光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兩個方向上,並且其中,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和該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各者皆包括黏著表面與聚乙烯醇和碘的混合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發光元件包括電致發光元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另包括形成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之上的薄膜電晶體。
  4.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透光性基板;第二透光性基板,係對向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 發光元件,係設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之間;具有包含第一偏光板和第二偏光板之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的第一圓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及具有包含第三偏光板和第四偏光板之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的第二圓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其中,該發光元件發射光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兩個方向上,其中,該第一偏光板和該第二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nicol)狀態中,該第三偏光板和該第四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且其中,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和該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並且其中,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和該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各者皆包括黏著表面與聚乙烯醇和碘的混合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發光元件包括電致發光元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顯示裝置,另包括形成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之上的薄膜電晶體。
  7.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第一透光性基板;第二透光性基板,係對向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發光元件,係設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之間;包含第一偏光板和第二偏光板之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及包含第三偏光板和第四偏光板之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第一位相差膜,係設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間;及第二位相差膜,係設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與該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間,其中,該發光元件發射光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兩個方向上,其中,該第一偏光板和該第二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第三偏光板和該第四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其中,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和該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其中,該第一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相對於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透射軸在45°處,且該第二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相對於該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透射軸在45°處,並且 其中,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和該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各者皆包括黏著表面與聚乙烯醇和碘的混合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發光元件包括電致發光元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顯示裝置,另包括形成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之上的薄膜電晶體。
  10.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透光性基板;第二透光性基板,係對向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發光元件,係設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之間;具有包含第一偏光板和第二偏光板之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的第一圓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及具有包含第三偏光板和第四偏光板之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的第二圓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其中,該發光元件發射光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兩個方向上,其中,該第一偏光板和該第二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第三偏光板和該第四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其中,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和該 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並且其中,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和該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各者皆包括黏著表面與聚乙烯醇和碘的混合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發光元件包括電致發光元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顯示裝置,另包括形成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之上的薄膜電晶體。
  13.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透光性基板;第二透光性基板;發光元件,係設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之間;包含第一偏光板和第二偏光板之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及包含第三偏光板和第四偏光板之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係配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外側上,第一位相差膜,係設置在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間;及第二位相差膜,係設置在該第二透光性基板與該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間,其中,該發光元件發射光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與該第二透光性基板的兩個方向上, 其中,該第一偏光板和該第二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該第三偏光板和該第四偏光板的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平行尼寇狀態中,其中,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和該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等透射軸係配置成處於正交尼寇狀態中,其中,該第一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相對於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之該透射軸在45°處,且該第二位相差膜的慢軸係配置成相對於該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該透射軸在45°處,並且其中,該等層疊之第一線形偏光板和該等層疊之第二線形偏光板之各者皆包括黏著表面與聚乙烯醇和碘的混合層。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發光元件包括電致發光元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顯示裝置,另包括形成於該第一透光性基板之上的薄膜電晶體。
TW095144042A 2005-11-30 2006-11-28 顯示裝置 TWI4391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5537 2005-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35701A TW200735701A (en) 2007-09-16
TWI439171B true TWI439171B (zh) 2014-05-21

Family

ID=38092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44042A TWI439171B (zh) 2005-11-30 2006-11-28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04244B2 (zh)
TW (1) TWI439171B (zh)
WO (1) WO20070637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6776B2 (ja) * 2003-04-02 2010-08-1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884845B2 (en) * 2003-10-28 2014-11-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JP4485184B2 (ja) * 2003-12-15 2010-06-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398705B (zh) * 2005-11-04 2013-06-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顯示裝置
WO2007072766A1 (en) * 2005-12-22 2007-06-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04115A1 (en) * 2005-12-28 2007-07-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04114B1 (en) * 2005-12-28 2014-03-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26604B1 (en) * 2006-01-31 2015-12-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32915B1 (en) 2006-01-31 2012-04-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contrast
WO2007088954A1 (en) * 2006-02-02 2007-08-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16508A1 (en) * 2006-02-02 2007-08-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26606B1 (en) * 2006-02-24 2012-12-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26605A1 (en) * 2006-02-24 2007-08-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8169386B2 (en) * 2008-08-19 2012-05-01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1740646B1 (ko) * 2010-10-25 2017-05-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880184B1 (ko) * 2011-02-14 2018-07-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장치
CN102651455B (zh) * 2012-02-28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器件、amole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338250B1 (ko) * 2012-06-07 2013-12-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투과율 제어가 가능한 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8926A (en) * 1974-11-13 1978-01-17 Japan Suncrux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or displaying colored patterns
JPS5977401A (ja) * 1982-09-22 1984-05-02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偏光板
JPS62206524A (ja) 1986-03-07 1987-09-11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S6482014A (en) 1987-09-25 1989-03-28 Fujitsu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US4968120A (en) * 1988-10-28 1990-11-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Multi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P0379315B1 (en) * 1989-01-19 1994-05-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liquid crystal device
JPH03257429A (ja) 1990-03-07 1991-11-1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液晶カラー表示装置
JP2902456B2 (ja) 1990-08-09 1999-06-07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無機偏光薄膜
JPH0534731A (ja) 1991-08-02 1993-02-12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JP3174367B2 (ja) 1991-10-07 2001-06-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波長板及び円偏光板
JP2916331B2 (ja) * 1991-11-08 1999-07-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3315476B2 (ja) 1993-01-18 2002-08-19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補償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
JP2840512B2 (ja) 1993-01-22 1998-1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761453B2 (ja) 1993-11-17 1998-06-0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
US5657140A (en) 1993-12-15 1997-08-12 Ois Optical Imaging Systems, Inc. Normally white twisted nematic LCD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tarders
JPH07181476A (ja) 1993-12-24 1995-07-21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WO1997007653A1 (en) * 1995-08-11 1997-02-27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lamp using multilayer optical film
DE69627556T2 (de) * 1995-11-17 2004-01-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lüssigkristallanzeige vom hybriden Ausrichtungstyp
JPH10255976A (ja) 1997-03-11 1998-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75932B2 (ja) * 1998-05-26 2006-05-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0034822A1 (fr) 1998-12-09 2000-06-15 Citizen Watch Co., Ltd. Dispositif d'affichage a cristaux liquides
WO2000034821A1 (fr) * 1998-12-09 2000-06-15 Citizen Watch Co.,Ltd. Affichage a cristaux liquides
US6147734A (en) * 1998-12-17 2000-11-1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Bidirectional dichroic circular polarizer and reflection/transmission type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0180843A (ja) 1998-12-18 2000-06-30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49832A (ja) 1999-03-01 2000-09-14 Nitto Denko Corp 偏光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光学部材
JP3594868B2 (ja) * 1999-04-26 2004-12-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242320A (ja) 2000-03-01 2001-09-07 Nitto Denko Corp 偏光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015990B2 (en) 2000-04-24 2006-03-2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O-type and E-type polarizer
JP4011292B2 (ja) * 2001-01-15 2007-11-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JP3865593B2 (ja) 2001-02-27 2007-0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透過型表示装置
JP2002267842A (ja) 2001-03-12 2002-09-18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偏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72092B2 (ja) 2001-03-22 2006-05-10 株式会社東芝 カラー表示装置
JP2003058069A (ja) * 2001-08-21 2003-02-28 Sharp Corp 自発光型画像表示装置
US6897916B2 (en) * 2001-09-11 2005-05-2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optical elemen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3801890B2 (ja) 2001-09-14 2006-07-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I296727B (en) * 2001-09-19 2008-05-11 Nitto Denko Corp Polarizing pl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JP4011544B2 (ja) * 2001-09-28 2007-11-21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166455B2 (ja) * 2001-10-01 2008-10-1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発光装置
US6985291B2 (en) * 2001-10-01 2006-01-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Non-inverting transflective assembly
JP2003172819A (ja) * 2001-12-05 2003-06-20 Sumitomo Chem Co Ltd 偏光変換素子及び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215591A (ja) * 2002-01-25 2003-07-30 Alps Electric Co Ltd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3757272B2 (ja) * 2002-02-13 2006-03-22 国立大学法人富山大学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4145535B2 (ja) * 2002-03-08 2008-09-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リターデーション設定方法
JP3871590B2 (ja) 2002-03-20 2007-0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端末機器
JP4042516B2 (ja) * 2002-04-26 2008-02-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04014316A (ja) * 2002-06-07 2004-01-15 Rohm Co Ltd 両面表示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及び情報端末
JP2004095340A (ja) * 2002-08-30 2004-03-25 Seiko Instruments Inc 自発光型表示装置
US7324180B2 (en) * 2002-09-06 2008-01-2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aminated retardation optical element,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50062614A (ko) 2002-10-14 2005-06-23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편광 정렬기
AU2003280850A1 (en) * 2002-11-27 2004-06-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7265383B2 (en) * 2002-12-13 2007-09-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04212468A (ja) * 2002-12-27 2004-07-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補償素子及び単板式カラー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US7144608B2 (en) 2003-01-24 2006-12-0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Color correcting polarizer
EP1598796B1 (en) * 2003-02-28 2013-10-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and folding mobile terminal
JP4308553B2 (ja) 2003-03-07 2009-08-05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TWI363573B (en) * 2003-04-07 2012-05-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40201795A1 (en) * 2003-04-09 2004-10-14 Paukshto Michael V.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nternal polarizer
DE10317788A1 (de) * 2003-04-16 2004-12-02 Tesa Ag Wiederverwendbare, rückstands- und beschädigungsfrei wiederablösbare, elastische Klebefolie
JP4131838B2 (ja) 2003-05-16 2008-08-1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JP4098747B2 (ja) * 2003-05-28 2008-06-11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両面発光型表示装置
JP2004354818A (ja) 2003-05-30 2004-12-16 Optrex Corp 表示装置
US20040257497A1 (en) 2003-06-18 2004-12-23 Paukshto Michael V. Super-twist 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in crystal film polarizer
US7161185B2 (en) * 2003-06-27 2007-01-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7622863B2 (en) * 2003-06-30 2009-11-2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TWI253870B (en) * 2003-10-30 2006-04-21 Au Optronics Corp Activ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7688403B2 (en) * 2003-11-20 2010-03-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vertically alignment typ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485184B2 (ja) * 2003-12-15 2010-06-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057682B2 (en) 2003-12-24 2006-06-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neutral dark state
US7307679B2 (en) * 2004-01-16 2007-12-11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crystal display and polarizing plate
US7059718B2 (en) 2004-01-21 2006-06-13 Hidden Harbor Group L.L.C. Eyewear having a magnified wide field of view
KR100577799B1 (ko) 2004-02-16 2006-05-11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프린지 필드 구동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에서의 편광축 및 러빙축을 배열하는 방법
US7157156B2 (en) * 2004-03-19 2007-01-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stability
KR100685407B1 (ko) * 2004-10-18 2007-02-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레드, 그린, 블루, 시안, 마젠타 및 옐로우칼라조절층들을 갖는 풀칼라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JP4801363B2 (ja) 2005-03-25 2011-10-26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US7557989B2 (en) * 2005-06-03 2009-07-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I398705B (zh) 2005-11-04 2013-06-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顯示裝置
EP1793264A1 (en) 2005-12-05 2007-06-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07072766A1 (en) 2005-12-22 2007-06-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04115A1 (en) 2005-12-28 2007-07-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04114B1 (en) 2005-12-28 2014-03-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26604B1 (en) 2006-01-31 2015-12-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32915B1 (en) 2006-01-31 2012-04-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contrast
EP1816508A1 (en) 2006-02-02 2007-08-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O2007088954A1 (en) 2006-02-02 2007-08-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26605A1 (en) 2006-02-24 2007-08-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1826606B1 (en) 2006-02-24 2012-12-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04244B2 (en) 2010-09-28
TW200735701A (en) 2007-09-16
US20070120475A1 (en) 2007-05-31
WO2007063782A1 (en) 2007-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9171B (zh) 顯示裝置
US7808164B2 (en) Display device
TWI425280B (zh) 顯示裝置
KR101086799B1 (ko) 표시장치
US7875889B2 (en) Active matrix typ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80983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TWI391036B (zh) 顯示模組及使用顯示模組之電子裝置
US7064482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484258B (zh) 顯示裝置
US20030155860A1 (en) Active matrix typ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91673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940476B2 (en) Active matrix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873679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liquid crystal layer
JP4749004B2 (ja) 表示装置
CN112928139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168567A5 (zh)
KR20160001186A (ko) 양면 발광형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7180024A (ja) 表示装置
JP5201827B2 (ja) 発光装置
JP2005038838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50069386A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20190045896A (ko)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7233361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