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4897B - 顏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及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 - Google Patents

顏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及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4897B
TWI434897B TW097111264A TW97111264A TWI434897B TW I434897 B TWI434897 B TW I434897B TW 097111264 A TW097111264 A TW 097111264A TW 97111264 A TW97111264 A TW 97111264A TW I434897 B TWI434897 B TW I4348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ring
pigment
compound
carbon atom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1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04905A (en
Inventor
Taeko Nakashima
Kazuto Shimada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04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4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4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48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71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ehydrating agents; Dispersing agents; Dustfree compositions
    • C09B67/0084Dispersions of dyes
    • C09B67/0085Non common dispersing agents
    • C09B67/009Non common dispersing agents polymeric dispers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6Preparation of organic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33Blends of pigments; Mixtured crystals; Solid solu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6Preparation of organic pigments
    • C09B67/0069Non aqueous dispersions of pigments containing only a solvent and a dispers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00Use of substances as emulsifying, wetting, dispersing, or foam-producing ag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05Production of optical devices or components in so far 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thographic processes or materials used therefor
    • G03F7/0007Filters, e.g. additive colour filters; Components for display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3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rendered insoluble or differentially wettable
    • G03F7/038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rendered insoluble or differentially wettable with ethylenic or acetylenic bands in the side chains of the photopolym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3Absorbing filters containing organic substances, e.g. dyes, inks or pig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顏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及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用於構成例如彩色濾光片或色校正等之畫像材料、或例如印墨或塗佈材料等之光硬化性材料之顏料分散組成物;一種適用於形成例如使用於液晶顯示元件(LCD)或固態攝像元件(CCD(光電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等之彩色濾光片之著色區域之硬化性組成物;以及一種使用該硬化性組成物之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
傳統上,由於顏料可顯示鮮明色調及高著色力,因此已廣泛地使用於各種應用領域。一般而言,在此等顏料之中,在實務應用上具有重要性者多半是微細粒子者,因此,鮮明色調及高著色力係藉由防止顏料微粒之凝集及粒子之微細化來獲得。然而,顏料之進一步微細化會使得表面積增加,結果反而會促進微粒之凝集,因此許多此等顏料之分散液會顯現高黏度。基於此理由,若以工業級規模來調製此等顏料分散液時,則會發生例如顏料分散液從分散機移出變得困難、無法經由管路輸送、或顏料分散液在儲存期間凝膠化而變成無法使用。
因此,迄今為止,已知欲獲得具有特優的流動性、分散性等之顏料分散液或著色感光性組成物係使用各種分散劑。此等分散劑大概可分類成高分子型分散劑及低分子量 分散劑。
「高分子型分散劑」的實例係包括:聚丙烯酸鹽類、順丁烯二酸鈉-烯烴共聚合物、含末端羧基之聚酯類(參閱例如日本發明專利特公(JP-B)第54-34009號);以肆(2-羥基烷基)伸乙二胺作為起始材料所製得之具有酸基和/或鹼性基之聚酯類(參閱例如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2-245231號);巨單體(在末端具有烯鍵性不飽和基之寡聚物)、具有羥基之單體、包含含羧基之單體、及除了含羧基之單體以外之四種單體之共聚合物(參閱例如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8-259876號)等。
關於「低分子量分散劑」,習知的是脫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類、聚氧化乙烯烷基胺類、烷基二胺類、烷醇胺衍生物等(參閱例如美國發明專利(USP)第3536510號),以及具有顏料母核導入於其中之分散劑的實例(參閱例如日本發明專利特公(JP-B)第5-72943號、及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8-48890號)。
同時,含有顏料之著色感光性組成物係可用作為使用於固態攝像元件、液晶顯示等之彩色濾光片的材料,若在使用著色感光性組成物來製造彩色濾光片的情況,則係廣泛地採用在品質、製造穩定性等方面是特優的顏料分散法。
其中,若將採用顏料的彩色濾光片用作為液晶顯示用之彩色濾光片時,則所使用的著色劑(有機顏料等)之粒徑必須為更微細者(參閱例如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 第2000-321763號)。其係由於顏料所造成的光散射、雙折射等而導致偏光軸旋轉之因素所造成。若在顏料之微細化並不足夠的情況,則由於顏料而使得光散射、被吸收,使得透光率降低,因而對比將會降低,並且,導致以曝光加以圖案化時之硬化感度降低(參閱512-色顯示之10.4英寸TFT-LCD用之彩色濾光片:由植木(Ueki)、小關(Ozeki)、福永(Fukunaga)、山中(Yamanaka)等人所發表、第七次色彩光學會議、1990年)。基於此理由,對於含有經加以分散的顏料之著色感光性組成物,則必須將顏料加以分散成高度的微細化之狀態。
如上所述,當將顏料加以微細化時,由於顏料之表面積增加,因此若使用經微細化之顏料時,則會導致在硬化性組成物中分散顏料所需要之分散劑之添加量增加的傾向。另外,在彩色濾光片用途之硬化性組成物方面,則為改善色純度而要求在固體成份中所佔有之著色劑(有機顏料)之含率為更高者。然而,在硬化性組成物中,若使其含有高濃度分散劑或著色劑時,則將導致在硬化性組成物中所佔有的光聚合引發劑及光聚合性單體之含率相對地減少。因此,造成對於硬化性組成物在一方面以藉由縮短曝光時間、提高良率而要求在低能量下之硬化性,但是在另一方面又不易在曝光部獲得硬化性之問題。
此外,對於固態攝像元件用之彩色濾光片用途之硬化性組成物,也期望在低能量下之硬化。關於固態攝像元件用之彩色濾光片,為以高集光性及高光色分離性來改善畫 質,著色圖案之薄膜化已有進展,組成物中之顏料濃度則隨之而有提高之傾向。
並且,在顏料系彩色濾光片,由於起因於顏料係屬較粗的粒子而容易造成色不均勻性,因此,隨著該為減少色不均勻性的顏料微細化,在硬化性組成物中之顏料分散劑的含量則有增加之趨勢。因此,有不易獲得硬化性之問題存在。
為克服在所形成的著色圖案之色不均勻性等之問題,已有提案一種取代顏料而使用有機溶劑可溶性之染料作為著色劑之技術(參閱例如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2003-029018號)。但是在此等染料系之彩色濾光片,卻隨著染料濃度的增加而導致例如染料引起之聚合阻滯效應、或染料沉澱等之經時穩定性降低之問題也變得顯著。
如上所述,關於彩色濾光片用途之硬化性組成物,在液晶顯示用及固態攝像元件用之任一用途方面,使硬化性組成物硬化所需要的成份之光聚合引發劑及光聚合性單體之含量即將受限,加上因著色劑濃度增高而造成低感度、不能獲得足夠的硬化、且與基板之黏著性不足夠等之問題。
對於此等之問題,迄今為止則在探討對於主要為賦予薄膜形成性或顯影性所導入之樹脂賦予聚合性、提高感度之技術(參閱例如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2000-321763號和第2003-029018號,非發明專利文獻「彩色濾光片最新技術動向」、第85至87頁、資訊機構(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出版,及「最尖端LCD彩色濾光片之製程技術」、第129至150頁、CMC Publishing Co.,Ltd.出版(2006年))。
然而,即使根據如上所述之樹脂,也未能獲得可令人滿意的感光性。而且,目前例如在未曝光部產生的顯影殘渣、在曝光部之形狀形成性、隨著曝光部之顏料微粒擴散至顯影液中而使得色濃度降低(消色)等之問題依然如故並未獲得解決。
另外,由於曝光感度不足夠,使得例如在基板界面等使用硬化性組成物之膜的深部硬化不足夠,因此也有例如與基板之密著性不佳,且圖案形狀將呈倒向錐型等之問題。並且,在配置數色圖案之彩色濾光片等之用途方面,也並未解決當經形成第一色圖案後在塗佈用於形成第二色圖案的塗佈液時,第一色之顏料將會擴散至第二色之塗佈液中,使得色濃度降低(消色)等之問題。
有鑒於此,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可藉由抑制顏料之凝集而達成具有特優的顏料之微細分散性,也具有特優的儲存穩定性及高著色力之顏料分散組成物為其目的。
另外,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感光性高、具有特優的儲存穩定性、著色力、及支撐體黏著性,能抑制硬化部之色濃度降低(消色)、具有良好的顯影性且顯影殘渣少,可形成具有錐型或矩形狀截面之著色圖案之硬化性組成物為 其目的。
並且,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具有特優的支撐體黏著性、配置錐型或矩形狀截面之著色圖案之彩色濾光片,及具有特優的該彩色濾光片之生產性的彩色濾光片之製法為其目的。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觀點係提供一種至少包含(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B)顏料、及(C)溶劑之顏料分散組成物。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觀點係提供一種包含第一觀點之顏料分散組成物、及(D)光聚合引發劑之硬化性組成物。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觀點係提供一種在支撐體上具有由第二觀點之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的著色圖案之彩色濾光片。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觀點係提供一種彩色濾光片之製法,該方法係包括:使用至少包含(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B)顏料、及(C)溶劑之顏料分散組成物,以調製硬化性組成物之步驟;將該硬化性組成物塗佈在支撐體上,以形成由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的著色層之步驟;經由圖罩將該著色層實施全面圖案化曝光之步驟;及在曝光後將該著色層實施顯影,以形成著色圖案之步驟。
〔本發明之最佳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則就本發明之顏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以及使用該硬化性組成物之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詳加說明。除此之外,在下文中,「至」係代表以在其前及後所列出的數值分別為下限值及上限值。
本發明係根據下列假設使用(A)特定化合物作為顏料之分散劑之機制所達成者。然而,本發明之下列機制並未必已為明確,但可推定係如下所述者。
具體言之,當在分散顏料時添加入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特定樹脂,藉此可使得來自樹脂之側基的含氮雜環與顏料相互發生作用而使得顏料可有效率地加以分散。另外,若使用該顏料分散組成物作為硬化性組成物的情況時,則本發明之(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特定樹脂,則由於不飽和雙鍵而在曝光部會顯現極高的感度。因此,例如在薄膜與基板之界面附近等,藉由使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在基板上之膜的深部,也能獲得良好的硬化、特優的支撐體黏著性,且可抑制圖案形狀變成倒向錐型。
而且,在曝光部,由於(A)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特定樹脂係以包括顏料之狀態下使得不飽和雙鍵部份會由於交聯反應而硬化,可抑制顏料擴散至顯影液或塗佈液之中。同時,在未曝光部,由於(A)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特定樹脂係可抑制顏料之凝集,顯影液即可迅速地浸透。另外 ,由於(A)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係含有偶極矩大的含氮雜環,因此,與高極性的顯影液之親和性高,能促進顯影液的浸透,其結果,即可發揮未曝光部之特優的移除性。
〈顏料分散組成物〉 本發明之顏料分散組成物係至少包含(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B)顏料、及(C)溶劑,且視需要而定,也可使用其他之成份來構成。除此之外,在本發明中所謂的「含氮雜環」係意謂在環內具有氮原子者,且該環可為飽和或不飽和環、也可為單環或縮合環(fused ring),且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在下文中,則就用於構成本發明之顏料分散組成物的各成份詳加說明。
(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
本發明之顏料分散組成物係至少包含(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在下文中,也可稱為「特定樹脂」)。此「特定樹脂」較佳為包括:具有含有含氮雜環之側基的結構單元、及具有含有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結構單元等作為共聚合物成份。在下文中,各結構單元將分別加以說明。
如上所述之「特定樹脂」較佳為包含至少一種以如下所述之通式(1)所代表的結構單元作為具有含有含氮雜環之側基的結構單元(在下文中,也可稱為「含氮雜環結構 單元」),以作為共聚合物成份。
在通式(1)中,R1 及R2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有機基。R3 係代表氫原子、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烴基、-COOH、-CN、-CF3 、-CH2 OH、-CH2 COOH、-CH2 COORa 、或-COORb ,其中該Ra 及Rb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烴基。X係代表-O-、-CO-、-COO-、OCO-、-CONH-、-NHCO-、或伸苯基。R4 係代表二價有機基或單鍵。A係代表含氮雜環。
在通式(1)中,以R1 或R2 所代表的一價有機基可為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烴基,且彼等之中,較佳為甲基、乙基及苯基。
R3 較佳為氫原子、甲基、-COOH、-CN、-CF3 、-CH2 OH、-CH2 COOH、-CH2 COORa 、或-COORb ,且最佳為氫原子及甲基。
「以R4 所代表的二價有機基」較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雜環(詳細細節將揭述於後)、酯鍵、磺酸 酯鍵、磷酸酯鍵、胺基甲酸酯鍵、硫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尿素鍵及硫脲鍵等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部份結構之具有2至60個碳原子之伸烷基或伸芳基;更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胺基甲酸酯鍵、硫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尿素鍵及硫脲鍵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部份結構的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伸烷基;且甚至更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氧原子、氮原子、具有3至12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及尿素鍵的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烷基。
以R4 所代表的二價有機基,若可導入取代基時,則可進一步經取代。「可導入之取代基」的實例係包括: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烯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炔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醯氧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羰氧基、具有7至2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羰氧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胺甲醯氧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羧基醯胺基(carboxyamide group)、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磺醯胺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胺甲醯基、具有0至20個碳原子之胺磺醯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具有7至2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羰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羰基、具有 1至20個碳原子之N-醯基胺磺醯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N-胺磺醯基胺甲醯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磺醯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基磺醯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羰基胺基、具有7至2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羰基胺基、具有0至20個碳原子之胺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亞胺基、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銨基、雜環基、羥基、氫硫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亞磺醯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基亞磺醯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硫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基硫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脲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雜環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醯基、具有0至2個碳原子之胺磺醯基胺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矽烷基、異氰酸酯基、異氰化物基、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氰基、硝基、鎓基等。
在此等「可導入之取代基」之中,從原料之易獲得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烷基;而從感度及顯影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羥基和氫硫基。此外,從感度與顯影性之間之平衡的觀點來考慮,則最佳為羥基。
作為以R4 所代表的二價有機基之雜環係在環內具有雜原子(例如,氮原子、硫原子或氧原子),且該環可為飽和或不飽和環、可為單環或縮合環,且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
此等「雜環」的實例係包括:環氧乙烷、1,3-環氧丙 烷、四氫呋喃、二氫呋喃、四氫吡喃、二氫吡喃、氧雜環辛烷、二噁茂烷、二噁烷、三噁烷、四氫噻吩、二噻烷、硫雜環己烷、三噻烷、吡咯啶、吡咯啉、四氫吡啶、哌、單哌、哌啶、三氮、嗎啉、六亞甲基四胺、二氮雙環十一烯、十氫喹啉、二氮雜二環辛烷、γ-丁內酯、γ-硫代丁內酯、δ-戊內酯、四氫噻唑、硫代嗎啉、吡咯啶酮、δ-戊內醯胺、琥珀醯亞胺、戊二醯亞胺、咪唑啉酮、四氫嘧啶酮、脲唑、二氫尿嘧啶、巴比妥酸、吲哚、咔唑、咯啶(julolidine)、啡噁、啡噻、吲哚酮、啡啶酮、靛紅、鄰苯二甲醯亞胺、二亞胺基異吲哚啉、亞胺基異吲哚啉酮、二亞胺基苯并異吲哚啉、萘二甲醯亞胺、喹唑啉二酮、吡咯、卟啉、卟啉-金屬錯合物、酞青素、酞青素-金屬錯合物、萘酞青素、萘酞青素-金屬錯合物、呋喃、噻吩、吡唑、咪唑、三唑、四唑、異噁唑、噁唑、異噻唑、噻唑、噻二唑、噻三唑、亞胺基二苯乙烯、氮雜吲哚、苯并呋喃、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噻茚、吲唑、苯并咪唑、苯并三唑、氮雜苯并咪唑、苯甲醯亞胺酸、苯并異噁唑、苯并噁唑、苯并噻唑、苯并呋呫、苯并噻二唑、三唑-嘧啶、三唑-吡啶、嘌呤、黃嘌呤、吡啶、嗒、嘧啶、嘧啶酮、尿嘧啶、吡、喹啉、吖啶、啉(cinnoline)、苯并啉(benzocinnoline)、喹噁啉、喹唑啉、喹噁啉、啡、啡啉等,且此等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
以A所代表的含氮雜環,如前所述,係在環內具有氮 原子,且該環可為飽和或不飽和環、可為單環或縮合環,且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
「含氮雜環」之具體實例係包括:吡咯啶、吡咯啉、四氫吡啶、哌、單哌、哌啶、三氮、嗎啉、六亞甲基四胺、二氮雙環十一烯、十氫喹啉、二氮雜二環辛烷、吡咯啶酮、δ-戊內醯胺、琥珀醯亞胺、戊二醯亞胺、咪唑啉酮、四氫嘧啶酮、脲唑、二氫尿嘧啶、巴比妥酸、吲哚、咔唑、咯啶、啡噁、啡噻、吲哚酮、啡啶酮、靛紅、鄰苯二甲醯亞胺、二亞胺基異吲哚啉、亞胺基異吲哚啉酮、二亞胺基苯并異吲哚啉、萘二甲醯亞胺、喹唑啉二酮、吡咯、卟啉、卟啉-金屬錯合物、酞青素、酞青素-金屬錯合物、萘酞青素、萘酞青素-金屬錯合物、吡唑、咪唑、三唑、四唑、異噁唑、噁唑、異噻唑、噻唑、噻二唑、噻三唑、亞胺基二苯乙烯、氮雜吲哚、吲唑、苯并咪唑、苯并三唑、氮雜苯并咪唑、苯甲醯亞胺酸、苯并異噁唑、苯并噁唑、苯并噻唑、苯并呋呫、苯并噻二唑、三唑-嘧啶、三唑-吡啶、嘌呤、黃嘌呤、吡啶、嗒、嘧啶、嘧啶酮、尿嘧啶、吡、喹啉、吖啶、啉、苯并啉、喹噁啉、喹唑啉、喹噁啉、啡、啡啉、啶(萘嵌間二氮雜苯:perimidine)等,且此等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
更佳的實例係包括:吲哚、咔唑、啡噁、啡噻、吲哚酮、啡啶酮、靛紅、鄰苯二甲醯亞胺、二亞胺基異吲哚啉、亞胺基異吲哚啉酮、二亞胺基苯并異吲哚啉、萘二甲醯亞胺、喹唑啉二酮、吡咯、吡唑、咪唑、三唑、四唑 、異噁唑、噁唑、異噻唑、噻唑、噻二唑、噻三唑、亞胺基二苯乙烯、氮雜吲哚、吲唑、苯并咪唑、苯并三唑、氮雜苯并咪唑、苯甲醯亞胺酸、苯并異噁唑、苯并噁唑、苯并噻唑、苯并呋呫、苯并噻二唑、三唑-嘧啶、三唑-吡啶、嘌呤、黃嘌呤、吡啶、嗒、嘧啶、嘧啶酮、尿嘧啶、吡、喹啉、吖啶、啉、苯并啉、喹噁啉、喹唑啉、喹噁啉、啡、啡啉等。
以A所代表的含氮雜環可為經取代,且該取代基係包括在如前所述之關於R4 之可導入之取代基。
以Ra 或Rb 所代表的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烴基的實例係包括:甲基、乙基、丁基、丙基和己基;且彼等之中,較佳為甲基和乙基,且更佳為甲基。
以通式(1)所代表的結構單元較佳為以如下所述之通式(2)所代表的結構單元、或以如下所述之通式(3)所代表的結構單元。
在通式(2)中,R11 係代表氫原子、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R12 係代表伸烷基。X1 係代表-CO-、-C(=O)O-、-CONH-、-OC(=O)-、或伸苯基。 W係代表-O-、-S-、-C(=O)O-、-CONH-、-C(=O)S-、-NHCONH-、-NHC(=O)O-、-NHC(=O)S-、-OC(=O)-、-OCONH-、或-NHCO-。Y係代表-NR13 -、-O-、-S-、或-N=,且Y係經由其所鄰接的原子基團而連接到N原子以形成環狀結構。R13 係代表氫原子、烷基、或芳基。m和n係各自獨立地代表0或1。
在下文中,以通式(2)所代表的結構單元將詳細地加以說明。
在通式(2)中,R11 係代表氫原子、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以R11 所代表的烷基較佳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烷基,更佳為具有1至8個碳原子之烷基,且特佳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烷基。若以R11 所代表的烷基係經取代之烷基,則「可導入之取代基」的實例係包括:羥基、烷氧基、芳氧基、醯氧基、鹵素基等。
以R11 所代表的烷基之較佳的具體實例係包括:甲基、乙基、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三級-丁基、正-己基、環己基、2-羥基乙基、3-羥基丙基、2-羥基丙基、2-甲氧基乙基等。
R12 係代表伸烷基。
以R12 所代表的伸烷基較佳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伸烷基,更佳為具有1至8個碳原子之伸烷基,且特佳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伸烷基。
以R12 所代表的伸烷基,若可導入取代基時,則可為 經取代,且該取代基的實例係包括:羥基、烷氧基、芳氧基、醯氧基等。
以R12 所代表的伸烷基之較佳的具體實例係包括: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等。
X1 係代表-CO-、-C(=O)O-、-CONH-、-OC(=O)-、或伸苯基,且較佳為-C(=O)O-、或-CONH-。
Y係代表-NR13 -、-O-、-S-、或-N=,且Y係經由其所鄰接的原子基團而連接到N原子以形成環狀結構。在此,R13 係代表氫原子、烷基或芳基,且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
Y特佳為-S-、-NH-、或-N=。
藉由Y經由其所鄰接之原子基團而連接到N原子所形成的環狀結構係包括:「單環狀結構」,例如:咪唑環、嘧啶環、三唑環、四唑環、噻唑環和噁唑環;及「縮合環結構」,例如:苯并咪唑環、苯并噻唑環、苯并噁唑環、嘌呤環、喹唑啉環、或萘嵌間二氮雜苯環(perimidine ring);且從對於顏料之親和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該環狀結構較佳為縮合環結構。在此等縮合環結構之中,特佳為苯并咪唑環、苯并噻唑環及苯并噁唑環。
W係代表-O-、-S-、-C(=O)O-、-CONH-、-C(=O)S-、-NHCONH-、-NHC(=O)O-、-NHC(=O)S-、-OC(=O)-、-OCONH-、或-NHCO-。W特佳為-O-、-S-、-CONH-、- NHCONH-、或-NHC(=O)S-。
m和n係各自獨立地代表0或1,且特佳為若m和n兩者皆為1。
以通式(1)(M-1至M-18)所代表的結構單元之較佳的具體實例係如下所述者,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等。
在通式(3)中,R21 係代表氫原子或甲基,R22 係代表伸烷基,且Z係代表含氮雜環。
以R22 所代表的伸烷基,若可導入取代基時,則可為經取代,且該取代基的實例係包括:亞甲基、伸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六亞甲基、2-羥基伸丙基、亞甲氧基、伸乙氧基、亞甲氧基羰基、亞甲硫基等;且較佳為亞甲基、亞甲氧基、亞甲氧基羰基及亞甲硫基。
在如上所述之通式(3)中,Z係代表含氮雜環,且其具體實例係包括:具有吡啶環、吡環、嘧啶環、吡咯環、咪唑環、三唑環、四唑環、吲哚環、喹啉環、吖啶環、啡噻環、啡噁環、吖啶酮環、蒽醌環、苯并咪唑結構、苯并三唑結構、苯并噻唑結構、環狀醯胺結構、環狀尿素結構、及環狀醯亞胺結構之該等。
此等之中,以Z所代表的雜環結構較佳為以如下所述之通式(4)或(5)所代表的結構。
通式(4)
在如上所述之通式(4)中,X2 係選自由單鍵、伸烷基(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等。)、-O-、-S-、-NR-、及-C(=O)-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者。除此之外,在此,R係代表氫原子或烷基,且若R係代表烷基時,則該烷基的實例係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三級-丁基、正-己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正-十八烷基等。
此等之中,X2 較佳為單鍵、亞甲基、-O-、或-C(=O)-,且特佳為-C(=O)-。
在如上所述之通式(4)和通式(5)中,環A、環B及環C係各自獨立地代表芳香族環。該「芳香族環」的實例係包括:苯環、萘環、茚環、薁環、茀環、蒽環、吡啶環、吡環、嘧啶環、吡咯環、咪唑環、吲哚環、喹啉環、吖啶環、啡噻環、啡噁環、吖啶酮環及蒽醌環等。 該等之中,較佳為苯環、萘環、蒽環、吡啶環、啡噁環、吖啶環、啡噻環、啡噁環、吖啶酮環及蒽醌環;且特佳為苯環、萘環及吡啶環。
關於根據本發明之顏料分散劑,其以通式(3)所代表的結構單元之較佳的具體實例〔例示性單體(M-21)至(M-27)〕係如下所示者,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等。
根據本發明之具有含有含氮雜環之側基的結構單元較佳為M-2、M-4、M-11、M-13、M-14、M-21、M-24、M-25或M-26。
在特定樹脂中,具有含有含氮雜環之側基的結構單元之比率較佳為0.1至80質量%,更佳為1.0至70質量%,且最佳為2.0至60質量%.
如上所述之特定樹脂較佳為包含至少一種以如下所述之通式(6)至(8)所代表的結構單元作為具有含有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結構單元,以作為共聚合物成份。
在如上所述之通式(6)至(8)中,A1 、A2 和A3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CO-、-C(=O)O-、-CONH-、-OC(=O)-、或伸苯基。G1 、G2 和G3 係各自獨立地 代表二價有機基。X3 和Z1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氧原子、硫原子、或-N(R52 )-,同時R52 係代表可經取代之烷基。Y1 係代表氧原子、硫原子、可經取代之伸苯基、或-N(R53 )-,同時R53 係代表可經取代之烷基。m1 、m2 、m3 、n1 、n2 和n3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0或1。R31 至R50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
在如上所述之通式(6)中,R31 至R33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且較佳為氫原子及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基。該等之中,R31 及R32 特佳的是各自為氫原子,同時R33 特佳為氫原子或甲基。
R34 至R36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且R34 較佳為氫原子或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基。該等之中,特佳為氫原子、甲基和乙基。另外,R35 及R36 係可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烷氧基羰基、磺基、硝基、氰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芳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氧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芳氧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基磺醯基、或可進一步經取代之芳基磺醯基。該等之中,較佳為氫原子、烷氧基羰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基、及可進一步經取代之芳基。
在此,「可導入之取代基」的實例係包括: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異丙氧基羰基、甲基、乙基、苯基等。
A1 係代表-CO-、-C(=O)O-、-CONH-、-OC(=O)-、或伸苯基,且彼等之中,較佳為-C(=O)O-、-CONH-、及伸苯基。X3 係代表氧原子、硫原子 、或-N(R52 )-。在此,R52 可經取代之烷基。
G1 係代表二價有機基,從強度、顯影性等之性能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磺酸酯鍵、磷酸酯鍵、胺基甲酸酯鍵、硫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尿素鍵及硫脲鍵等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部份結構,且可為經取代者之具有2至60個碳原子之伸烷基。該二價有機基更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胺基甲酸酯鍵、硫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尿素鍵及硫脲鍵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部份結構的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伸烷基;且甚至更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具有3至12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及尿素鍵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部份結構的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烷基。
在此,關於G1 之取代基較佳為羥基。
在如上所述之通式(7)中,R37 至R39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且較佳為氫原子及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基。該等之中,R37 及R38 特佳的是各自為氫原子,同時R39 特佳為氫原子或甲基。
R40 至R42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具體實例係包括:氫原子、鹵素原子、二烷基胺基、烷氧基羰基、磺基、硝基、氰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基、可進 一步經取代之芳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氧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芳氧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基磺醯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芳基磺醯基等。該等之中,較佳為氫原子、烷氧基羰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基、及可進一步經取代之芳基。
在此,關於「可導入之取代基」係包括與對於通式(6)所列舉者相同之取代基。
A2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CO-、-C(=O)O-、-CONH-、-OC(=O)-、或伸苯基,且彼等之中,較佳為-C(=O)O-、-CONH-、及伸苯基。
G2 係代表二價有機基,從強度、顯影性等之性能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磺酸酯鍵、磷酸酯鍵、胺基甲酸酯鍵、硫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尿素鍵及硫脲鍵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部份結構,且可為經取代者之具有2至60個碳原子之伸烷基。該二價有機基更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胺基甲酸酯鍵、硫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尿素鍵及硫脲鍵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部份結構的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伸烷基;且甚至更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具有3至12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及尿素鍵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部份結構的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具有1至40個碳原子 之烷基。
在此,對於G2 之取代基較佳為羥基。
Y1 係代表氧原子、硫原子、-N(R53 )-、或可經取代之伸苯基。在此,R53 可為氫原子、可經取代之烷基等
在如上所述之通式(8)中,R43 至R45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且較佳為氫原子及可經取代之烷基。該等之中,R43 及R44 特佳的是各自為氫原子,同時R45 特佳為氫原子或甲基。
R46 至R50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且其實例係包括:氫原子、鹵素原子、二烷基胺基、烷氧基羰基、磺基、硝基、氰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芳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氧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芳氧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基磺醯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芳基磺醯基。該等之中,較佳為氫原子、烷氧基羰基、可進一步經取代之烷基、及可進一步經取代之芳基。關於「可導入之取代基」係包括與對於通式(6)所列舉者相同之取代基。
A3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CO-、-C(=O)O-、-CONH-、-OC(=O)-、或伸苯基,且彼等之中,較佳為-C(=O)O-、-CONH-、伸苯基。Z1 係代表氧原子、硫原子、或-N(R52 )-。關於R52 ,其係包括與對於通式(6)所列舉者相同之取代基。
G3 係代表二價有機基,從強度、顯影性等之性能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 原子、硫原子、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磺酸酯鍵、磷酸酯鍵、胺基甲酸酯鍵、硫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尿素鍵及硫脲鍵所組成的族群之任一部份結構,且可為經取代者之具有2至60個碳原子之伸烷基。該二價有機基更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胺基甲酸酯鍵、硫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尿素鍵及硫脲鍵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部份結構的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伸烷基;且甚至更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具有3至12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及尿素鍵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部份結構的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烷基。
在此,對於G3 之取代基較佳為羥基。
關於用於合成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樹脂之方法係包括:例如,(a)預先合成一種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羧基之側基的樹脂,然後將該樹脂之羧基與含縮水甘油基之不飽和化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或烯丙基縮水甘油基醚等〕、或與不飽和醇〔例如烯丙基醇、2-羥基丙烯酸酯或2-羥基甲基丙烯酸酯等〕進行反應之方法;(b)預先合成一種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羥基之側基的樹脂,然後將該樹脂之羥基與含自由異氰酸基之不飽 和化合物、不飽和酸酐或不飽和酸鹵化物進行反應之方法;(c)預先合成一種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環氧基之側基的樹脂,然後將該樹脂之環氧基與不飽和羧酸進行反應之方法;(d)預先合成一種具有含有當以鹼處理時會進行脫離反應(elimination reaction)而產生不飽和基之特定官能基及含氮雜環之側基的樹脂,然後將該樹脂以鹼處理以產生不飽和基作為代表性實例之方法。
該等之中,從合成之穩定性及泛用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根據(a)、(b)或(d)項之方法來實施合成,且其更佳為根據(d)項之方法來實施合成。
在此,在根據(d)項之方法來實施合成時的情況,關於所使用的經由脫離反應而變成具有含有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結構單元之單體,係也可使用具有與「已將酸添加至(甲基)丙烯醯基或苯乙烯基之烯鍵性不飽和鍵部份之結構」相同結構之單體,且彼等之中,較佳為具有如下所述之通式(9)至通式(12)之部份結構之單體。
在如上所述之通式(9)和通式(10)中,Ra 至Rd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
以Ra 至Rd 所代表的「一價取代基」係可為可取代在通式(9)和通式(10)中之苯環之基,且其係包括:例如,脂肪族基、芳香族基、雜環基、鹵素原子、羥基、硫醇基、氰基、硝基、(甲基)丙烯酸酯基、羧基、胺基、脂肪族胺基、芳香族胺基、雜環胺基、脂肪族氧基、芳香族氧基、雜環氧基、脂肪族硫基、芳香族硫基、雜環硫基、脂肪族磺醯胺基、芳香族磺醯胺基、雜環磺醯胺基、醯基 、醯氧基、醯基胺基、脂肪族氧基羰基、芳香族氧基羰基、雜環氧基羰基、脂肪族氧基羰基胺基、芳香族氧基羰基胺基、雜環氧基羰基胺基、脂肪族硫羰基胺基、芳香族硫羰基胺基、雜環硫羰基胺基、脂肪族胺基羰基胺基、芳香族胺基羰基胺基、雜環胺基羰基胺基、胺甲醯基、胺甲醯氧基、胺甲醯胺基、脂肪族磺醯基、芳香族磺醯基、雜環磺醯基、脂肪族氧基胺基、芳香族氧基胺基、雜環氧基胺基、矽烷基、脂肪族氧基矽烷基、矽烷氧基、脂肪族氧基羰氧基、芳香族氧基羰氧基、雜環氧基羰氧基、胺磺醯氧基、脂肪族磺醯氧基、芳香族磺醯氧基、苯胺基、脂肪族偶氮基、芳香族偶氮基、雜環偶氮基、脂肪族亞磺醯基、芳香族亞磺醯基、雜環亞磺醯基、脂肪族磺醯氧基、芳香族磺醯氧基、雜環磺醯氧基、胺磺醯基、磺基、膦醯基、膦酸基、或膦基胺基等。
該等之中,較佳的「一價取代基」係包括:脂肪族基、芳香族基、雜環基、鹵素原子、羥基、硫醇基、氰基、硝基、(甲基)丙烯醯基、羧基、胺基、脂肪族胺基、芳香族胺基、雜環胺基、脂肪族氧基、芳香族氧基、雜環氧基、脂肪族硫基、芳香族硫基、脂肪族磺醯胺基、芳香族磺醯胺基、醯基、脂肪族氧基羰基、脂肪族氧基羰基胺基、芳香族氧基羰基胺基、脂肪族硫羰基胺基、芳香族硫羰基胺基、脂肪族胺基羰基胺基、芳香族胺基羰基胺基、胺甲醯基、脂肪族磺醯基、芳香族磺醯基、矽烷基、脂肪族氧基矽烷基、矽烷氧基、脂肪族羰氧基、芳香族羰氧基、 雜環羰氧基、脂肪族氧基羰氧基、脂肪族磺醯氧基、胺磺醯基、磺基、膦醯基、或膦酸基。
特定言之,從感度及溶解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脂肪族基、芳香族基、雜環基、鹵素原子、羥基、硫醇基、(甲基)丙烯醯基、羧基、胺基、脂肪族胺基、芳香族胺基、脂肪族氧基、芳香族氧基、雜環氧基、脂肪族硫基、脂肪族磺醯胺基、脂肪族氧基羰基、脂肪族氧基羰基胺基、矽烷基、脂肪族氧基矽烷基、脂肪族羰氧基、脂肪族氧基羰氧基、脂肪族磺醯氧基、磺基或膦酸基。
「以Ra 至Rd 所代表的如前所述之脂肪族基」係意謂烷基、烯基或炔基。脂肪族基可為分枝狀、或可形成環。而且,脂肪族基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若脂肪族基係經取代,則脂肪族基可具有在如前所述之「一價取代基」之說明中所列舉之各種取代基;且若脂肪族基係具有兩個以上之取代基時,則該等取代基可為完全相同或各自不同。若脂肪族基係烷基時,則該烷基可為直鏈狀或分枝狀、或也可形成環。該等之中,較佳為具有1至21個碳原子之烷基,更佳為具有1至16個碳原子之烷基,且特佳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烷基。
「具有1至21個碳原子之烷基」之適當的實例係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正-十九烷基、正- 二十烷基、異-丙基、二級-丁基、異-丁基、三級-丁基、1-甲基丁基、1-乙基丙基、2-甲基丁基、異-戊基、新戊基、1,2-二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三級-戊基、1,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2-乙基-2-甲基丙基、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庚基、1-甲基庚基、2-乙基己基、1,5-二甲基己基、三級-辛基、分枝狀壬基、分枝狀癸基、分枝狀十一烷基、分枝狀十二烷基、分枝狀十三烷基、分枝狀十四烷基、分枝狀十五烷基、分枝狀十六烷基、分枝狀十七烷基、分枝狀十八烷基、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十九烷基、直鏈狀或分枝狀之二十烷基、環丙基、環丙基甲基、環丁基、環丁基甲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己基甲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己基丙基、環十二烷基、降冰片基、冰片基、順式-桃金娘烷基(cis-myrtanyl group)、異莰烯基、降金剛烷基、金剛烷基、金剛烷基甲基、1-(1-金剛烷基)乙基、3,5-二甲基金剛烷基、啶基(喹嚀環基;quinuclidinyl group)、環戊基乙基、及雙環辛基等。
在如上所述之基中,更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異-丙基、二級-丁基、異-丁基、三級-丁基、1-甲基丁基、1-乙基丙基、2-甲基丁基、異-戊基、新戊基、1,2-二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三級-戊基、1,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2-乙基-2-甲基 丙基、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庚基、1-甲基庚基、2-乙基己基、1,5-二甲基己基、三級-辛基、分枝狀壬基、分枝狀癸基、分枝狀十一烷基、分枝狀十二烷基、分枝狀十三烷基、分枝狀十四烷基、環丙基、環丙基甲基、環丁基、環丁基甲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己基甲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己基丙基、環十二烷基、降冰片基、冰片基、順式-myrtanyl基、異莰烯基、降金剛烷基、金剛烷基、金剛烷基甲基、1-(1-金剛烷基)乙基、3,5-二甲基金剛烷基、啶基(喹嚀環基;quinuclidinyl group)、環戊基乙基及雙環辛基; 且特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異-丙基、二級-丁基、異-丁基、三級-丁基、1-甲基丁基、1-乙基丙基、2-甲基丁基、異-戊基、新戊基、1,2-二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三級-戊基、1,3-二甲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2-乙基-2-甲基丙基、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庚基、1-甲基庚基、2-乙基己基、1,5-二甲基己基、三級-辛基、分枝狀壬基、分枝狀癸基、環丙基、環丙基甲基、環丁基、環丁基甲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己基甲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己基丙基、環十二烷基、降冰片基、冰片基、降金剛烷基、金剛烷基、金剛烷基甲基、1-(1-金剛烷基)乙基、3,5-二甲基金剛烷基、環戊基乙基及雙環辛基。
關於如上所提及之烷基中,特別是經氟取代之烷基是 適合使用,且該經氟取代之烷基係適合使用三氟甲基、三氟乙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九氟丁基、十三氟己基、十五氟庚基、十七氟辛基、十三氟辛基、十九氟壬基、十七氟癸基或全氟癸基。此等之中,更佳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九氟丁基、十三氟己基及十五氟庚基;且特佳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九氟丁基及十三氟己基。
若脂肪族基係烯基的情況,則該烯基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且較佳為具有2至21個碳原子之烯基;更佳為具有2至16個碳原子之烯基,且甚至更佳為具有2至10個碳原子之烯基。「具有2至21個碳原子之烯基」之適當的實例係包括:乙烯基、異丙烯基、2-丙烯基、2-甲基-丙烯基、1-甲基-1-丙烯基、1-丁烯基、3-丁烯基、1-甲基-1-丁烯基、1,1-二甲基-3-丁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1-乙基-1-戊烯基、1-己烯基、1-庚烯基、2,6-二甲基-5-庚烯基、9-癸烯基、1-環戊烯基、2-環戊烯基甲基、環己烯基、1-甲基-2-環己烯基、1,4-二氫-2-甲基苯基、辛烯基、香茅基、油基、香葉草基、菌綠烯基(法呢烯基)(farnesyl group)、2-(1-環己烯基)乙基等。
在如上所述之基中,更佳為乙烯基、異丙烯基、2-丙烯基、2-甲基-丙烯基、1-甲基-1-丙烯基、1-丁烯基、3-丁烯基、1-甲基-1-丁烯基、1,1-二甲基-3-丁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1-乙基-1-戊烯基、1-己烯基、1-庚烯基、1-環戊烯基、2-環戊烯基甲基、環己烯基、1-甲基-2-環己烯 基及1,4-二氫-2-甲基苯基;且特佳為乙烯基、異丙烯基、2-丙烯基、2-甲基-丙烯基、1-甲基-1-丙烯基、1-丁烯基、3-丁烯基、1-甲基-1-丁烯基、1,1-二甲基-3-丁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1-乙基-1-戊烯基、1-己烯基、1-環戊烯基、2-環戊烯基甲基、環己烯基、1-甲基-2-環己烯基及1,4-二氫-2-甲基苯基。
以Ra 至Rd 所代表的芳香族基係意謂芳基。芳基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且較佳為具有6至21個碳原子。該等之中,較佳為具有6至15個碳原子之芳基,且更佳為具有6至10個碳原子之芳基。
「具有6至21個碳原子之芳基」之適當的實例係包括:苯基、萘基、伸聯苯基、乙烷合萘基、茀基、蒽基、蒽醌基、芘基等。此等之中,更佳為苯基、萘基、伸聯苯基、乙烷合萘基、茀基及蒽基;且特佳為苯基、萘基、伸聯苯基和茀基。
「芳基」較佳為苯基或萘基,且特佳為苯基。
以Ra 至Rd 所代表的雜環係在其環內具有雜原子(例如,氮原子、硫原子、氧原子)者,且該環可為飽和或不飽和、可為單環或縮合環、或可為未經取代或經取代。在雜環中,碳原子之數目較佳為1至32,且更佳為2至16。例如,異三聚氰酸環、環氧基環、氧雜環丁烷環、呋喃環、四氫呋喃環、哌喃環、四氫吡喃環、二噁烷環、三噁烷、四氫噻吩環、噻吩環、二噻烷環、三噻烷環、吡咯啶環、哌啶環、哌環、三氮環、三氮環壬烷、嗎啉環、硫 代嗎啉環、吡咯環、吡唑環、咪唑環、三唑環、四唑環、噁唑環、異噁唑環、噻唑環、噻二唑環、吲哚環、咔唑環、苯并呋喃環、吡啶環、喹啉環、嘧啶環、嗒環、吡環、啡啉環、喹唑啉環、吖啶環、尿嘧啶環、內酯環等。
該等之中,較佳為異三聚氰酸環、環氧基環、呋喃環、四氫呋喃環、哌喃環、四氫吡喃環、四氫噻吩環、噻吩環、吡咯啶環、哌啶環、哌環、嗎啉環、硫代嗎啉環、吡咯環、吡唑環、咪唑環、三唑環、噁唑環、噻唑環、噻二唑環、吲哚環、咔唑環、苯并呋喃環、吡啶環、喹啉環、嘧啶環、嗒環、吡環、尿嘧啶環及內酯環;且特佳為異三聚氰酸環、環氧基環、四氫呋喃環、四氫吡喃環、四氫噻吩環、吡咯啶環、哌啶環、嗎啉環、吡咯環、吡唑環、咪唑環、三唑環、噁唑環、噻唑環、吡啶環、嘧啶環、嗒環、吡環及內酯環。
另外,在通式(9)和通式(11)中之Z2 、及在通式(10)和通式(12)中之Z3 係代表陰離子性脫離基(anionic leaving group)。
在通式(10)和通式(12)中,R61 至R63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有機基。其較佳的實例係與在如下所述之通式(13)和通式(14)中之R61 至R63 者相同。
另外,根據本發明,在具有經由脫離反應而可產生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結構的單體之中,最佳的單體之實例係包括:以如下所述之通式(13)、通式(14)或通式(15)所代表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在如上所述之通式(13)和通式(14)中,R61 至R63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R61 可為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烷基,且彼等之中,較佳為氫原子、甲基、甲基烷氧基及甲基酯基。
而且,R62 及R63 係可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鹵素原子、胺基、二烷基胺基、羧基、烷氧基羰基、磺基、硝基、氰基、可經取代之烷基、可經取代之芳基、可經取代之烷 氧基、可經取代之芳氧基、可經取代之烷基胺基、可經取代之芳基胺基、可經取代之烷基磺醯基、可經取代之芳基磺醯基等。該等之中,較佳為氫原子、羧基、烷氧基羰基、可經取代之烷基及可經取代之芳基。
在此,「可導入之取代基」的實例係包括: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異丙氧基羰基、甲基、乙基、苯基等。
在通式(13)中,R64 係代表氫原子、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烴基、-COOH、-CN、-CF3 、-CH2 OH、-CH2 COOH、-CH2 COOR’、或-COOR”。以R’或R”所代表的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烴基係可為甲基、乙基、丁基、丙基或己基,且彼等之中,較佳為甲基和乙基。該等之中,R’或R”較佳為氫原子、甲基、-COOH、-CN、-CF3 、-CH2 OH、或-CH2 COOH,且更佳為氫原子或甲基。
Q係代表氧原子、-NH-、或-NR01 -(在此,R01 係代表可經取代之烷基)。
A4 係代表具有原子價為n4 +1之連結基。雖然並無特殊的限制,但是A4 較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雜環、酯鍵、磺酸酯鍵、磷酸酯鍵、胺基甲酸酯鍵、硫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尿素鍵及硫脲鍵等所組成的族群中之原子或部份結構之具有2至60個碳原子之烷基、或芳基;更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胺基甲酸酯鍵、硫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尿素鍵及硫脲鍵等之原子或部 份結構的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烷基;且甚至更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具有3至12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胺基甲酸酯鍵及醯胺鍵等所組成的族群中之原子或部份結構的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烷基。
以A4 所代表的具有原子價為n4 +1之連結基,若可導入取代基時,則可進一步經取代。「可導入之取代基」的實例係包括: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烯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炔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醯氧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羰氧基、具有7至2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羰氧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胺甲醯氧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羧基醯胺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磺醯胺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胺甲醯基、具有0至20個碳原子之胺磺醯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具有7至2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羰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N-醯基胺磺醯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N-胺磺醯基胺甲醯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磺醯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基磺醯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羰基胺基、具有7至2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羰基胺基、具有0至20個碳原子之胺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亞胺基、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銨基、羥基、氫硫 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亞磺醯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基亞磺醯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硫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基硫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脲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雜環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醯基、具有0至2個碳原子之胺磺醯基胺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矽烷基、異氰酸酯基、異氰化物基、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氰基、硝基、鎓基、具有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基等。該等之中,從原料之易獲得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烷基;而從感度及顯影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羥基、氫硫基、及具有烯鍵性不飽和鍵之基。而且,從感度與顯影性之間之平衡的觀點來考慮,則最佳為羥基。n4 係代表從1至10之整數。
而且,X4 係代表-G1 -X5 -,其中該G1 係代表與A4 連結之二價有機基,X5 係代表氧原子、硫原子、或-NR03 -(在此,R03 係代表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烷基,且在此「可導入之取代基」係與在通式(13)中之以如前所述之「一價取代基」之說明項中所示的實例相同,且較佳的實例也是相同)。
除此之外,Z2 係代表陰離子性脫離基。
在通式(14)中,R65 及R66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有機基。
在此,以R65 及R66 所代表的一價有機基係可為具有1 至6個碳原子之烴基,且彼等之中,較佳為甲基、乙基及苯基。
在通式(14)中,R67 係具有與在如前所述之通式(13)中之R64 相同的定義,且較佳的實例也是相同。
A5 係代表-G2 -X6 -,其中該G2 係代表與G4 連結之二價有機基,X6 係代表氧原子、硫原子、或-NR03 -(在此,R03 係代表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烷基,且在此「可導入之取代基」係與在通式(13)中之以如前所述之「一價取代基」之說明項中所示的實例相同,且較佳的實例也是相同)。
A6 係代表氧原子、硫原子、或-NR04 -(在此,R04 係代表氫原子或可經取代之烷基,且在此「可導入之取代基」係與在以如前所述之「一價取代基」之說明項中所示的實例相同,且較佳的實例也是相同)。
除此之外,G4 係代表具有原子價為n5 +1之連結基。雖然並無特殊的限制,但是G4 較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雜環、酯鍵、磺酸酯鍵、磷酸酯鍵、胺基甲酸酯鍵、硫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尿素鍵及硫脲鍵等所組成的族群中之原子或部份結構之具有2至60個碳原子之烷基或芳基;更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胺基甲酸酯鍵、硫胺基甲酸酯鍵、醯胺鍵、尿素鍵及硫脲鍵等之原子或部份結構的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具有1至40個碳原子 之烷基;且甚至更佳為在其結構中可具有選自由氧原子、氮原子、具有3至12個碳原子之烴環結構、酯鍵、胺基甲酸酯鍵及醯胺鍵等所組成的族群中之原子或部份結構的直鏈狀或分枝狀之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烷基。
以G4 所代表的具有原子價為n5 +1之連結基,若可導入取代基時,則可進一步經取代。「可導入之取代基」的實例係包括: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烯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炔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醯氧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羰氧基、具有7至2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羰氧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胺甲醯氧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羧基醯胺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磺醯胺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胺甲醯基、具有0至20個碳原子之胺磺醯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具有7至2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羰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N-醯基胺磺醯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N-胺磺醯基胺甲醯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磺醯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基磺醯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羰基胺基、具有7至2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碳基胺基、具有0至20個碳原子之胺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亞胺基、具有3至20個碳原子之銨基、羥基、氫硫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亞磺醯基、具有6至20 個碳原子之芳基亞磺醯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硫基、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之芳基硫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脲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雜環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醯基、具有0至2個碳原子之胺磺醯基胺基、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矽烷基、異氰酸酯基、異氰化物基、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氰基、硝基、鎓基、具有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基等。該等之中,從原料之易獲得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之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烷基;而從感度及顯影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羥基、氫硫基及具有烯鍵性不飽和鍵之基。另外,從感度與顯影性之間之平衡的觀點來考慮,則最佳為羥基。n5 係代表從1至10之整數。
Z3 係代表陰離子性脫離基。
在通式(15)中,R68 至R72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然而至少彼等之一係以如下所述之通式(16)或通式(17)所代表之基。
在此,關於以R68 至R72 所代表的一價取代基係包括在通式(13)中之以如前所述之「一價取代基」之說明項中所示之取代基,且較佳的實例也是相同。
而且,R73 至R75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有機基。在此,以R73 至R75 所代表的一價有機基係可為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烴基;且彼等之中,較佳為甲基、乙基及苯基。
通式(16)
在通式(16)中,G5 係代表具有原子價為m4 +1之連結基,其實例係包括在通式(14)中之關於G4 所提及之連結基的實例,且其較佳的實例也與G4 相同。m4 係代表從1至10之整數。
另外,在通式(16)中之R61 至R63 、Z3 及A5 係具有與在如前所述之通式(14)中之R61 至R63 、Z3 、及A5 所定義者相同的意義。
在通式(17)中,G6 係代表具有原子價為m5 +1之連結基,其實例係包括在通式(13)中之關於A4 所提及之連結基的實例,且其較佳的實例也與A4 相同。m5 係代表從1至10之整數。
而且,在通式(17)中之R61 至R63 、Z2 及A4 係具有與在如前所述之通式(13)中之R61 至R63 、Z2 及A4 所定義者相同的意義。
在下文中,將展示以通式(13)、(M-31)至(M-42)所代表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之具體的實例,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等。
以通式(14)所代表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及以通式(15)〔i-1至i-60〕所代表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之具體的實例係如下所示者,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等。
根據本發明之具有含有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結構單元較佳為(M-31)、(M-37)、(M-38)、i-1、i-2 、i-6、i-10、i-15、i-31、i-33、i-48或i-49。
在特定樹脂中,具有含有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結構單元之比率較佳為1.0質量%至80質量%,更佳為5.0至70質量%,且最佳為10至60質量%.
特定樹脂也可具有共聚合於其中之其他單體。關於其他單體,其係適合使用如下所示之(1)至(11)之單體。
(1)「丙烯酸烷基酯類」,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苯甲酯、丙烯酸2-氯乙酯、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丙烯酸乙烯酯、丙烯酸2-苯基乙烯酯、丙烯酸1-丙烯酯、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2-烯丙氧基乙酯、及丙烯酸丙炔酯。
(2)「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類」,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2-氯乙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2-苯基乙烯酯、甲基丙烯酸1-丙烯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2-烯丙氧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丙炔酯。
(3)「丙烯醯胺類或甲基丙烯醯胺類」,例如: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丙烯醯胺、N-己基甲基丙烯醯胺、N-環己基丙烯醯胺、N-羥基乙基丙烯醯胺、N-苯基丙烯醯胺、N-硝基苯基丙烯醯胺、N-乙基-N-苯基丙烯醯胺、乙烯基丙烯醯胺、乙烯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烯丙基丙烯醯胺、N,N-二烯丙基甲基丙烯醯胺、烯丙基丙烯醯胺、及烯丙基甲基丙烯醯胺。
(4)「乙烯基醚類」,例如:乙基乙烯基醚、2-氯乙基乙烯基醚、羥基乙基乙烯基醚、丙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辛基乙烯基醚、及苯基乙烯基醚。
(5)「乙烯基酯類」,例如:酯酸乙烯酯、氯醋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及苯甲酸乙烯酯。
(6)「苯乙烯類」,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及對-乙醯氧基苯乙烯。
(7)「乙烯基酮類」,例如:甲基乙烯基酮、乙基乙烯基酮、丙基乙烯基酮、及苯基乙烯基酮。
(8)「烯烴類」,例如:乙烯、丙烯、異丁烯、丁二烯、及異戊二烯。
(9)N-乙烯基吡咯啶酮、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
(10)「不飽和醯亞胺類」,例如:順丁烯二醯亞胺、N-丙烯醯基丙烯醯胺、N-乙醯基甲基丙烯醯胺、N-丙醯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對-氯苯甲醯基)甲 基丙烯醯胺。
(11)具有雜原子鍵結在α-位置之甲基丙烯酸單體。例如,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2002-309057號、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2002-311569號等中所揭述之化合物。
另外,關於其他單體係包括:具有羧基之單體及具有羥基之單體。「具有羧基之單體」的實例係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伊康酸、巴豆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4-羧基苯乙烯等;且也可使用在側鏈具有羧基之酸性纖維素衍生物。除了此等以外,也可使用藉由將環狀酸酐添加至具有羥基之聚合物所形成的產物等。
關於「具有羥基之單體」,係可使用具有脂肪族羥基之丙烯酸酯類和甲基丙烯酸酯類,可使用例如: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丙酯、丙烯酸3-羥基丙酯、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及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及其伸乙氧基-改質產物、羥基苯乙烯等。
特定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從感度、顯影性及儲存穩定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從3,000至300,000,更佳為從4,000至100,000,甚至更佳為從5,000至50,000,且最佳為從6,000至25,000。
從感度及儲存穩定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該特定樹脂較佳為具有每1克之該樹脂之烯鍵性不飽和鍵當量(單位:莫耳/克)為0.00001莫耳/克以上,更佳為0.0001莫耳/克 以上、0.01莫耳/克以下,且最佳為0.001莫耳/克以上、0.008莫耳/克以下。
特定樹脂較佳為更進一步具有酸性基,且其酸值較佳為10至700毫克KOH/克,更佳為30至500毫克KOH/克,且最佳為50至300毫克KOH/克。在此情況下,較佳的「具有酸性基之單體」係包括:(甲基)丙烯酸、對-乙烯基苯甲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伊康酸、(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與琥珀酸酐之加成物、(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與鄰苯二甲酸酐之加成物等。
特定樹脂較佳為更進一步地具有分枝之接枝結構,且其較佳為使用聚合性寡聚物(巨單體)以形成該接枝結構。該「聚合性寡聚物」之較佳的實例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及聚(甲基)丙烯酸-異-丁酯,以及藉由將(甲基)丙烯醯基搭接在苯乙烯分子之單末端所製得之高分子。關於此等市售商品級可獲得之聚合性寡聚物,其係包括:單末端甲基丙烯醯基化之聚苯乙烯寡聚物(Mn=6,000,商標名:AS-6,東亞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Toagosei Co.,Ltd.)製造);單末端甲基丙烯醯基化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寡聚物(Mn=6,000,商標名:AA-6,東亞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單末端甲基丙烯醯基化之聚丙烯酸正-丁酯寡聚物(Mn=6,000,商標名:AB-6,東亞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及東亞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產品包括:UM-9001、XM-9053 、WM-9054、UC-3000、UC-3900、UC-3910、UC-3920、UF-5022(全部含有-COOH基),AA-714、AX-714、AY-707、AY-714、UH-2000、UH-2032、UH-2041、UH-2170、UHE-2012(全部含有-OH基)等。
具有以通式(13)至(15)所代表的結構單元之高分子化合物之特定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如下所述之高分子化合物(1)至(24)。其組成比係以質量%來表示。此外,MW係代表重量平均分子量。
α:單末端甲基丙烯醯基化之聚苯乙烯寡聚物AS-6(Mn=6,000,東亞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重覆結構。
β:單末端甲基丙烯醯基化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寡聚物AA-6(Mn=6,000,東亞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重覆結構。
χ:UM-9001(東亞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重覆結構。
δ:UC-3920(東亞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重覆結構。
根據本發明,在顏料分散組成物中之特定化合物的含量較佳為0.001至10倍,更佳為0.01至8倍,甚至更佳為0.1份至10倍,且最佳為0.3份至2倍,以顏料之重量為基準。若該含量係在如上所述之範圍內,則可將顏料更有效率地加以分散,以防止消色,且可有效地提高曝光感 度、支撐體黏著性及圖案形成性(錐型或矩形狀之截面形成性)。
(B)顏料
本發明之顏料分散組成物係含有至少一種顏料。從耐熱性、耐光性等之耐久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使用顏料作為著色劑。
關於可包含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中之顏料,其係可使用傳統習知的各種無機顏料及有機顏料,且較佳為具有高透光率者。
「無機顏料」的實例係包括:以金屬氧化物類、金屬錯合物鹽類等所代表的金屬化合物,且具體言之,可提及的是例如鐵、鈷、鋁、鎘、鉛、銅、鈦、鎂、鉻、鋅和銻等金屬之氧化物,及如前所述之金屬之錯合氧化物。
「有機顏料」的實例係包括: C.I.顏料黃11、24、31、53、83、93、99、108、109、110、138、139、147、150、151、154、155、167、180、185、199;C.I.顏料橙36、38、43、71;C.I.顏料紅81、105、122、149、150、155、171、175、176、177、209、220、224、242、254、255、264、270;C.I.顏料紫19、23、32、39;C.I.顏料藍1、2、15、15:1、15:3、15:6、16、22、60、66; C.I.顏料綠7、36、37;C.I.顏料棕25、28;C.I.顏料黑1、7;及碳黑等。
根據本發明,特佳為使用該等在顏料之結構式中具有鹼性之N原子者。此等具有鹼性之N原子之顏料可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中顯示優良分散性。至於其理由,雖然仍不十分清楚,然而可推測其可能係由於聚合成份與顏料之親和性良好的影響。
關於較適用於本發明之顏料係如下所示者,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等。
C.I.顏料黃11、24、108、109、110、138、139、150、151、154、167、180、185;C.I.顏料橙36、71;C.I.顏料紅122、150、171、175、177、209、224、242、254、255、264;C.I.顏料紫19、23、32;C.I.顏料藍15:1、15:3、15:6、16、22、60、66;C.I.顏料黑1。
此等有機顏料可單獨、或以各種組合來使用,以提高其色純度。例如,若使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以形成彩色濾光片之著色圖案,則較佳為使用組合之顏料,以提高著色圖案之色純度。
顏料之組合的具體實例係如下所示者。例如,關於紅 顏料,係可使用蒽醌系顏料、苝系顏料或二酮吡咯并吡咯系顏料單獨或彼等之至少一種與二重氮系黃顏料、異吲哚啉系黃顏料、喹鈦酮系黃顏料或苝系紅顏料之混合。例如,關於蒽醌系顏料,係可為C.I.顏料紅177;關於苝系顏料,係可為C.I.顏料紅155及C.I.顏料紅224;關於二酮吡咯并吡咯系顏料,係可為C.I.顏料紅254。從色再現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與C.I.顏料黃139之混合。紅顏料與黃顏料之重量比較佳為100/100至100/5。若將該比率設定為100:5以下,則其係可容易地抑制在400 nm至500 nm之透光率,因此可進一步地提高色純度。而且,若將該比率設定為100/100以下,則可抑制主波長偏移至短波長,可減少與NTSC(全美國電視系統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目標色相之差異。特定言之,如上所述之重量比之最適範圍為從100/50至100/10。除此之外,在紅顏料之組合的情況,則色度也可加以調整。
關於綠色顏料,係可將鹵化酞青素顏料單獨使用,或也可使用其與二重氮系黃顏料、喹酞酮系黃顏料、次甲基偶氮黃顏料或異吲哚啉系黃顏料之混合。例如,此等混合之較佳的實例係包括:C.I.顏料綠7、36或37與C.I.顏料黃83、C.I.顏料黃138、C.I.顏料黃139、C.I.顏料黃150、C.I.顏料黃180或C.I.顏料黃185之混合。綠色顏料與黃顏料之重量比較佳為100/150至100/5。如上所述之重量比特佳為在100/120至100/30之範圍。
關於藍色顏料,係可單獨使用鈦青素系顏料、或也可 使用其與二噁系紫顏料之混合。例如,較佳為C.I.顏料藍15:6與C.I.顏料紫23或37之混合。藍色顏料與紫顏料之重量比較佳為100/30至100/0,且更佳為100/10以上。
另外,若使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以形成彩色濾光片之黑色矩陣,則所使用的顏料為碳黑、鈦碳黑、氧化鐵及氧化鈦單獨或組合使用,且較佳為碳黑與鈦碳黑之組合。碳黑與鈦碳黑之重量比較佳為在100/60至100/0之範圍。
若彩色濾光片係使用顏料時,從色不均勻性或對比的觀點來考慮,則顏料之一次粒徑較佳為100 nm以下,而從分散穩定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5 nm以上。顏料之一次粒徑更佳為5至75 nm,更佳為5至55 nm,且特佳為5至35 nm。
顏料之一次粒徑係可藉由例如電子顯微鏡等之習知的方法測定。
此外,顏料較佳為選自蒽醌系顏料、次甲基偶氮系顏料、苯亞甲基系顏料、賽恩寧系顏料、二酮吡咯并吡咯系顏料、及酞青素系顏料等之顏料。
在顏料分散組成物中之顏料的含量,從確保高著色力的觀點來考慮,例如在製造彩色濾光片時從確保高色濃度及對比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30質量%以上,且更佳為在40至95質量%之範圍,以本發明之總固體分率為基準。
除此之外,在本發明之顏料分散組成物中,也可在不 至於損及本發明之功效範圍內併用染料。染料係並無特殊的限制,也可使用彩色濾光片用之傳統習知的染料。例如,可使用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64-90403號、第64-91102號、第1-94301號和第6-11614號;日本發明專利第2592207號;美國發明專利(USP)第4,808,501號、第5,667,920號和第5,059,500號;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5-333207號、第6-35183號、第6-51115號、第6-194828號、第8-211599號、第4-249549號、第10-123316號、第11-302283號、第7-286107號、第2001-4823號、第8-15522號、第8-29771號、第8-146215號、第11-343437號、第8-62416號、第2002-14220號、第2002-14221號、第2002-14222號、第2002-14223號、第8-302224號、第8-73758號、第8-179120號和第8-151531號等中所揭述之著色劑。
染料之化學結構係也可使用吡唑基偶氮系染料、苯胺基偶氮系染料、三苯基甲烷系染料、蒽醌系染料、蒽吡啶酮系染料、苯亞甲基系染料、氧雜菁系染料、吡唑三唑偶氮系染料、吡啶酮偶氮系染料、賽恩寧系染料(cyanine dyes)、啡噻系染料、吡咯并吡唑次甲基偶氮系染料、系染料、酞青素系染料、苯并哌喃系染料、靛藍系染料等。
(C)溶劑
本發明之顏料分散組成物係含有至少一種溶劑。若溶劑係與(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 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及(B)顏料一起使用時,則可調製得具有顏料充分地分散之顏料分散組成物。
所使用的溶劑若能滿足該組成物之各成份的溶解性、或硬化性組成物之塗佈性的條件時,則基本上並無特殊的限制,然而溶劑較佳為考慮安全性來加以選擇。
關於「溶劑」之具體實例,較佳為「酯類」,例如: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醋酸異丁酯、甲酸戊酯、醋酸異戊酯、丙酸丁酯、丁酸異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氧基醋酸甲酯、氧基醋酸乙酯、氧基醋酸丁酯、甲氧基醋酸甲酯、甲氧基醋酸乙酯、甲氧基醋酸丁酯、乙氧基醋酸甲酯、乙氧基醋酸乙酯、3-氧基丙酸甲酯、3-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2-氧基丙酸甲酯、2-氧基丙酸乙酯、2-氧基丙酸丙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乙氧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2-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丙酯、乙醯基醋酸甲酯、乙醯基醋酸乙酯、2-側氧基丁酸甲酯、及2-側氧基丁酸乙酯等;「醚類」,例如:二甘醇二甲基醚、四氫呋喃、乙二醇一甲基醚、乙二醇一乙基醚、酯酸甲基賽路蘇酯(醋酸乙二醇一甲基醚酯)、醋酸乙基賽路蘇酯(二甘醇一乙基醚醋酸酯)、二甘醇一甲基醚、二甘醇一乙基醚、二甘醇 一丁基醚、二甘醇一乙基醚醋酸酯、二甘醇一丁基醚酯酸酯、丙二醇甲基醚、丙二醇甲基醚醋酸酯、丙二醇乙基醚醋酸酯及丙二醇丙基醚醋酸酯等;「酮類」,例如,甲基乙基酮、環己酮、2-庚酮和3-庚酮等;以及「芳香族烴類」,例如:甲苯和二甲苯等。
此等之中,更佳為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醋酸乙基賽路蘇酯、乳酸乙酯、二甘醇二甲基醚、醋酸丁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2-庚酮、環己酮、二甘醇一乙基醚醋酸酯、二甘醇一丁基醚醋酸酯、丙二醇甲基醚、丙二醇一甲基醚醋酸酯(PGMEA)等。
在本發明之顏料分散組成物中,溶劑的含量較佳為10至98質量%,更佳為30至95質量%,且最佳為50至90質量%。若溶劑的含量係在如上所述之範圍內,則可均勻地實施顏料之分散,從在分散後之分散穩定性的觀點來考慮,則也是有利。
本發明之顏料分散組成物較佳為將(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B)顏料、及視需要之例如分散劑等其他成份與(C)溶劑經由混合/分散步驟加以混合,並使用各種混合機或分散機,將成份進行混合和分散所調製得。除此之外,該混合/分散步驟較佳為包括捏合分散,且接著實施微分散處理,然而,其係也可省略捏合分散步驟。
〈硬化性組成物〉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係由使用至少包含(A)在主 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B)顏料、與(C)溶劑、及(D)光聚合引發劑之顏料分散組成物所構成。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較佳為進一步使用(E)光聚合性化合物所構成,且視需要也可更進一步使用其他成份所構成。
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中,若硬化性組成物含有根據本發明之特定化合物時,則其係可如所預期地有效率地將顏料加以分散,且不論顏料之數量如何,皆可獲得優良的儲存穩定性。因此,可抑制顏料擴散入顯影液或塗佈液,且可防止消色。同時,可提高不飽和鍵之密度,且也可提高由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的薄膜中之雙鍵數量。而且,可大幅度地提高曝光感度,且顯影液在未硬化之未曝光部之浸透獲得改善,因此可提高顯影劑之可移除性。藉此,可獲得吾所欲之截面形狀(特定言之,錐型或矩形狀)之優良圖案,且也可獲得有利的支撐體黏著性。
在構成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的成份之中,關於(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B)顏料、及(C)溶劑等之詳細細節係與在如上所述之顏料分散組成物的情況相同,且較佳的具體實例也是相同。
在硬化性組成物中,(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的含量較佳為1至300質量%,更佳為3至100質量%,且甚至更佳為5至50質量%,以顏料為基準。若含量為在如上所述之範圍內時 ,則顏料可以優良的效率加以分散,且也可有效地改善防止消色、曝光感度、支撐體黏著性及圖案形成性(吾所欲之錐型或矩形狀截面形成性)。
在硬化性組成物中,顏料的含量較佳為20質量%以上,更佳為30至95質量%,且最佳為40至90質量%,以本發明之總固體分率為基準。若該顏料的含量為在如上所述之範圍內,則例如在製造彩色濾光片時,其係可有效地確保高著色力。
另外,溶劑在硬化性組成物中所佔有的比率較佳為20至90質量%,更佳為30至85質量%,且最佳為40至80質量%。若溶劑量為在如上所述之範圍內時,從塗佈性及儲存穩定性的觀點來考慮,則其係有利的。
在下文中,除了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之構成成份(A)至(C)以外之其他成份將分別詳細地加以說明。
(D)光聚合引發劑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係含有至少一種光聚合引發劑。光聚合引發劑係一種可藉由光而發生分解且引發和促進根據本發明之(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及如後所述之(E)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之化合物。該光聚合引發劑較佳為一種在300至500 nm之波長域具有吸收之化合物。
而且,光聚合引發劑係可單獨使用、或兩種以上之組合併用。
「光聚合引發劑」的實例係包括:有機鹵化化合物、 氧基二唑化合物、羰基化合物、縮酮化合物、苯偶姻化合物、吖啶化合物、有機過氧化化合物、偶氮化合物、香豆素化合物、疊氮化合物、二茂金屬化合物、六芳基聯二咪唑化合物、有機硼酸鹽化合物、二碸化合物、肟化合物、鎓鹽化合物、醯基膦化合物、烷基胺基化合物等。
在下文中,此等化合物將分別詳細地加以說明。
「有機鹵化化合物」之具體實例係包括:在若林(Wakabayashi)等人所發表之「Bull.Chem.Soc Japan」第42期第2,924頁(1969年);美國發明專利(USP)第3,905,815號;日本發明專利特公(JP-B)第46-4605號,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48-36281號、第55-32070號、第60-239736號、第61-169835號、第61-169837號、第62-58241號、第62-212401號、第63-70243號和第63-298339號;M.P.Hutt所發表之「雜環化學期刊」第1冊第3期(1970年)等中所揭述之化合物。特別是包括:經三鹵代甲基取代之噁唑化合物及s-三氮化合物。
適用之「s-三氮化合物」是其中至少一經單、二、或三鹵素取代之甲基係鍵結於s-三氮環之s-三氮衍生物;具體言之,其係包括:例如,2,4,6-參(一氯甲基)-s-三氮、2,4,6-參(二氯甲基)-s-三氮、2,4,6-參(三氯甲基)-s-三氮、2-甲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正-丙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 2-(α,α,β-三氯乙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對-甲氧基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3,4-環氧基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對-氯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1-(對-甲氧基苯基)-2,4-丁二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苯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對-甲氧基苯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對-異-丙氧基苯乙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對-甲苯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4-甲氧基萘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苯硫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苯甲基硫基-4,6-雙(三氯甲基)-s-三氮、2,4,6-參(二溴甲基)-s-三氮、2,4,6-參(三溴甲基)-s-三氮、2-甲基-4,6-雙(三溴甲基)-s-三氮、及2-甲氧基-4,6-雙(三溴甲基)-s-三氮等。
「氧基二唑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2-三氯甲基-5-苯乙烯基-1,3,4-噁二唑、2-三氯甲基-5-(氰苯乙烯基)-1,3,4-噁二唑、2-三氯甲基-5-(萘甲醯-1-基)-1,3,4-噁二唑、2-三氯甲基-5-(4-苯乙烯基)苯乙烯基-1,3,4-噁二唑等。
「羰基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二苯甲酮衍生物」,例如:二苯甲酮、米其勒酮、2-甲基二苯甲酮、3-甲基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2-氯苯甲酮、4-溴二苯甲酮、及2-羧基二苯甲酮;「苯乙酮衍生物」,例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α-羥基-2-甲基苯基丙酮、1-羥基-1-甲基乙基-(對-異丙基苯基)酮、1-羥基-1-(對-十二烷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基-1-丙酮、1,1,1-三氯甲基-(對-丁基苯基)酮、及2-苯甲基-2-二甲基胺基-4-嗎啉基丁醯苯;「氧硫衍生物」,例如:氧硫、2-乙基氧硫、2-異丙基氧硫、2-氯氧硫、2,4-二甲基氧硫、2,4-二乙基氧硫、及2,4-二異丙基氧硫;「苯甲酸酯衍生物」,例如:對-二甲基胺基苯甲酸乙酯及對-二乙基胺基苯甲酸乙酯等。
「縮酮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苯甲基甲基縮酮、苯甲基-β-甲氧基乙基乙基縮醛等。
「苯偶姻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間-苯偶姻異丙基醚、苯偶姻異丁基醚、苯偶姻甲基醚、鄰-苯甲醯基苯甲酸甲酯等。
「吖啶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9-苯基吖啶、1,7-雙(9-吖啶基)庚烷等。
「有機過氧化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過氧化三甲基環己酮、過氧化乙醯基丙酮、1,1-雙(三級-丁基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1,1-雙(三級-丁基過氧基)環己烷 、2,2-雙(三級-丁基過氧基)丁烷、三級-丁基氫過氧化物、氫過氧化異丙苯、氫過氧化二異丙基苯、2,5-二甲基己烷2,5-二氫過氧化物、1,1,3,3-四甲基丁基氫過氧化物、過氧化三級-丁基異丙苯、二異丙苯過氧化物、2,5-二甲基-2,5-雙(三級-丁基過氧基)己烷、2,5-噁烷醯基過氧化物、過氧化雙琥珀醯酸、苯甲醯基過氧化物、2,4-二氯苯甲醯基過氧化物、過氧基二碳酸二異丙酯、過氧基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過氧基二碳酸二-2-乙氧基乙酯、過氧基碳酸二甲氧基異丙酯、過氧基二碳酸雙(3-甲基-3-甲氧基丁基)酯、過氧基醋酸三級-丁酯、過氧基三甲基乙酸三級-丁酯、過氧基新癸酸三級-丁酯、過氧基辛酸三級-丁酯、過氧基月桂酸三級-丁酯、3,3’,4,4’-肆-(三級-丁基過氧基羰基)二苯甲酮、3,3’,4,4’-肆-(三級-己基過氧基羰基)二苯甲酮、3,3’,4,4’-肆-(對-異丙基異丙苯基過氧基羰基)二苯甲酮、羰基雙(過氧基二氫二鄰苯二甲酸三級-丁酯)、羰基雙(過氧基二氫二鄰苯二甲酸三級-己酯)等。
「偶氮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8-108621號中所揭述之偶氮化合物等。
「香豆素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3-甲基-5-胺基-((s-三氮-2-基)胺基)-3-苯基香豆素、3-氯-5-二乙基胺基-((s-三氮-2-基)胺基)-3-苯基香豆素、3-丁基-5-二甲基胺基-((s-三氮-2-基)胺基)-3-苯基香豆素等。
「疊氮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在美國發明專利( USP)第2848328號、第2852379號和第2940853號中所揭述之有機疊氮化合物、2,6-雙(4-疊氮基苯亞甲基)-4-乙基環己酮(BAC-E)等。
「二茂金屬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59-152396號、第61-151197號、第63-41484號、第2-249號、第2-4705號和第5-83588號中所揭述之各種二茂鈦化合物,例如,二-環戊二烯基-鈦-二-苯基、二-環戊二烯基-鈦-雙-2,6-二氟苯-1-基、二-環戊二烯基-鈦-雙-2,4-二-氟苯-1-基、二-環戊二烯基-鈦-雙-2,4,6-三氟苯-1-基、二-環戊二烯基-鈦-雙-2,3,5,6-四氟苯-1-基、二-環戊二烯基-鈦-雙-2,3,4,5,6-五氟苯-1-基、二-甲基環戊二烯基-鈦-雙-2,6-二氟苯-1-基、二-甲基環戊二烯基-鈦-雙-2,4,6-三氟苯-1-基、二-甲基環戊二烯基-鈦-雙-2,3,5,6-四氟苯-1-基、二-甲基環戊二烯基-鈦-雙-2,3,4,5,6-五氟苯-1-基及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1-304453號和第1-152109號公報中所揭述之鐵-芳烴錯合物等。
「六芳基聯二咪唑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在日本發明專利特公(JP-B)第6-29285號、美國發明專利(USP)第3,479,185號、第4,311,783號、第4,622,286號等中所揭述之所揭述之各種化合物。具體言之,其係包括:2,2’-雙(鄰-氯苯基)-4,4’,5,5’-四苯基聯二咪唑、 2,2’-雙(鄰-溴苯基)4,4’,5,5’-四苯基聯二咪唑、2,2’-雙(鄰、對-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聯二咪唑、2,2’-雙(鄰-氯苯基)-4,4’,5,5’-肆(間-甲氧基苯基)聯二咪唑、2,2’-雙(鄰、鄰’-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聯二咪唑、2,2’-雙(鄰-硝基苯基)-4,4’,5,5’-四苯基聯二咪唑、2,2’-雙(鄰-甲基苯基)-4,4’,5,5’-四苯基聯二咪唑、2,2’-雙(鄰-三氟苯基)-4,4’,5,5’-四苯基聯二咪唑等。
關於「有機硼酸鹽化合物」的具體實例係包括: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62-143044號、第62-150242號、第9-188685號、第9-188686號、第9-188710號、第2000-131837號和第2002-107916號、日本發明專利第2764769號、日本發明專利特願(Japanese Patent Application)第2000-310808號等,及Kunz,Martin所發表之「Rad Tech ‘98.Proceeding,第19至22頁、1998年4月,芝加哥」中所揭述之有機硼酸鹽類;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6-157623號、第6-175564號和第6-175561號中所揭述之有機硼-鋶錯合物或有機硼-氧鋶錯合物;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6-175554號和第6-175553號中所揭述之有機硼-碘鎓錯合物;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9-188710號中所揭述之有機硼-鏻錯合物;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6-348011號、第7-128785號、第7-140589號、第7-306527號和第7-292014號中所揭述之有機硼-過渡金屬配位錯合物等。
「二碸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61-166544號、日本發明專利特願第2001-132318號中所揭述之化合物等。
「肟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在J.C.S.Perkin II(1979)第1,653至1,660頁、J.C.S.Perkin II(1979)第156至162頁、光高分子科技期刊(Journal of Photo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02至232頁(1995年)、及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2000-66385號中所揭述之化合物;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2000-80068號及日本發明專利特表第第2004-534797號中所揭述之化合物等。
「鎓鹽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在S.I.Schlesinger所發表之「Photogr.Sci.Eng.」第18期第387頁(1974年)及T.S.Bal等人所發表之「Polymer」第21期第423頁(1980年)中所揭述之重氮鎓鹽類;在美國發明專利(USP)第4,069,055號、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4-365049號等中所揭述之銨鹽類;在美國發明專利(USP)第4,069,055號和第4,069,056號中所揭述之鏻鹽類;在歐洲發明專利(EP)第104,143號、美國發明專利(USP)第339,049號和第410,201號、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2-150848號和第2-296514號等中所揭述之碘鎓鹽類。
可適用於本發明之碘鎓鹽是二芳基碘鎓鹽,且從穩定性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經兩個以上之電子給予基例如 烷基、烷氧基或芳氧基等取代之二芳基碘鎓鹽。此外,關於其他之較佳的鋶鹽之形態,較佳為其中三芳基鋶鹽之一取代基係具有香豆素或蒽醌結構,且其在300 nm以上具有吸收之碘鎓鹽等。
關於適用於本發明之鋶鹽係包括:在歐洲發明專利(EP)第370,693號、第390,214號、第233,567號、第297,443號和第297,442號,美國發明專利(USP)第4,933,377號、第161,811號、第410,201號、第339,049號、第4,760,013號、第4,734,444號和第2,833,827號,德國發明專利第2,904,626號、第3,604,580號和第3,604,581號中所揭述之鋶鹽類。從穩定性及感度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經電子吸引性基取代之鋶鹽。電子吸引性基較佳為具有哈曼特值(Hammett’s value)為大於0之基。較佳的電子吸引性基係包括:鹵素原子、羧酸等。
此外,其他之較佳的鋶鹽係包括其中三芳基鋶鹽之一取代基係具有香豆素或蒽醌結構,且其在300 nm以上具有吸收之鋶鹽。另一較佳的鋶鹽係包括其中三芳基鋶鹽係以芳氧基或芳硫基加以取代,且其在300 nm以上具有吸收之鋶鹽。
此外,關於鎓鹽化合物,也可使用例如在J.V.Crivello等人所發表之「Macromolecules,第10冊第6期第1,307頁(1977年)」、J.V.Crivello等人所發表之「J.Polymer Sci.,Polymer Chem.Ed.,第17冊第1,047頁(1979年)」中所揭述之硒鎓鹽類(selenonium salts); 及在C.S.Wen等人所發表之「Tech,Proc.Conf.Rad.Curing ASIA,第478頁,東京(1988年10月)」中所揭述之鉮鹽類等之鎓鹽類等。
「醯基膦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Ciba Specialty Chemicals,Inc.)製造之Irgacure 819、Darocur 4265及Darocur TPO等。
「烷基胺基化合物」的實例係包括: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9-281698號之段落號碼〔0047〕、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6-19240號和第6-19249號等中所揭述之具有二烷基胺基苯基或烷基胺化合物之化合物。具體言之,具有二烷基胺基苯基之化合物係包括:例如,對-二甲基胺基苯甲酸乙酯之化合物,及二烷基胺基苯基甲醛,例如對-二乙基胺基苯甲醛或9-咯啶基甲醛(9-julolidyl carbaldehyde)。烷基胺化合物係包括:三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基胺等之化合物。
在本發明使用之(D)光聚合引發劑,從曝光感度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選自由三氮化合物、烷基胺基化合物、苯甲基二甲基縮酮化合物、α-羥基酮化合物、α-胺基酮化合物、醯基膦化合物、氧化膦化合物、二茂金屬化合物、肟化合物、聯二咪唑化合物、鎓化合物、苯并噻唑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苯乙酮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環戊二烯-苯-鐵錯合物及其鹽類、鹵代甲基噁二唑化合物類、及經3-芳基取代之香豆素化合物等所組成的族群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
更佳為選自由三氮化合物、烷基胺基化合物、α-胺基酮化合物、醯基膦化合物、氧化膦化合物、肟化合物、聯二咪唑化合物、鎓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及苯乙酮化合物所組成的族群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且甚至更佳為選自由三氮化合物、烷基胺基化合物、肟化合物及聯二咪唑化合物所組成的族群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
在硬化性組成物中,(D)光聚合引發劑的含量較佳為0.1至50質量%,更佳為0.5至30質量%,且特佳為1至20質量%,以本發明之總固體分率為基準。特定言之,若使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以形成彩色濾光片之著色圖案時,從感光性、支撐體黏著性及硬化度的觀點來考慮,則(D)光聚合引發劑的含量較佳為1至40質量%,更佳為2至30質量%,且甚至更佳為3至20質量%,以在硬化性組成物中所含有的總固體分率為基準。
(E)光聚合性化合物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較佳為含有具有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化合物作為光聚合性化合物。
可使用於本發明之「具有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化合物」係具有至少一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加成聚合性化合物,且係選自具有至少一個、較佳為兩個以上之末端烯鍵性不飽和鍵之化合物。此等化合物之族群係在該產業領域為眾所皆知者,且此等係可並無特殊的限制地使用於本發明中。關於此等化合物之詳細細節,除了分子量並無限制以外,則係與(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 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相同,且較佳的具體實例也是相同。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光聚合性化合物,當加以聚合時,其係可變成與(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產物完全相同,或可與樹脂產物不同。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光聚合性化合物係可以單獨使用、或兩種以上之組合來使用。
(E)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較佳為1至90質量%,更佳為5至80質量%,且甚至更佳為10%至70質量%,以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之總固體分率為基準。特別是若使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以形成彩色濾光片之著色圖案時,從進一步改善感光性、支撐體黏著性、及硬化度的觀點來考慮,則(E)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較佳為5至50質量%,更佳為7至40質量%,且甚至更佳為10至35質量%,以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之總固體分率為基準。
若使用(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樹脂)與除了該(A)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樹脂以外之(E)光聚合性化合物組合併用時,從感度及儲存穩定性的觀點來考慮,則含量比((A)/(E);質量比)較佳為100/1至1/100,更佳為50/1至1/50,且甚至更佳為10/1至1/10。
其次,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中,可進一步地使用之其他成份將加以說明。
(F)增感劑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係可為提高(D)光聚合引發劑之自由基產生效率及感光波長之長波長化之目的而含有(F)增感劑。可使用於本發明之增感劑較佳為一種可藉由電子轉移機制或能量轉移機制來加以增感如上所述之(D)光聚合引發劑者。
可使用於本發明之增感劑係屬於如下所列舉之化合物族群,且具有吸收波長為在300 nm至450 nm之波長域之化合物。
增感劑之較佳的實例係包括:屬於下列化合物族群,且具有吸收波長為在330 nm至450 nm之波長域者。
其係包括:例如,多核芳香族類(例如,菲、蒽、芘、苝、聯伸三苯、9,10-二烷氧基蒽);類(例如,螢光黃、曙紅、赤藻辛、玫瑰紅B、孟加拉玫瑰(Rose Bengal))、氧硫類(異丙基氧硫、二乙基氧硫、氯氧硫);賽恩寧類(cyanines)(例如,噻喹啉藍、噁喹啉藍);部花青素類(例如,部花青素、羰部花青素);酞青素類;噻類(例如,噻嚀、亞甲基藍、甲苯胺藍);吖啶類(例如,吖啶橙、氯黃素、吖啶黃素);蒽醌類(例如,蒽醌);方形鎓(squarylium)類(例如,方形鎓);吖啶橙;香豆素類(例如,7-二乙基胺基-4-甲基香豆素);酮香豆素、啡噻類、啡類、苯乙烯基苯、偶氮化合物、二甲基甲烷、三苯基甲烷、二苯乙烯基、咔唑類、卟啉、螺化合物、喹吖酮、靛藍、苯乙烯基、吡喃鎓化合物、甲撐吡咯化合物、吡唑三唑化合物、苯并 噻唑化合物、巴比妥酸衍生物、硫巴比妥酸衍生物、芳香族酮化合物例如苯乙酮、二苯甲酮、氧硫及米其勒酮;雜環化合物類例如N-芳基噁唑啶酮等。
另外,也可使用在歐洲發明專利(EP)第568,993號,美國發明專利(USP)第4,508,811號和第5,227,227號,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2001-125255號和第11-271969號等中所揭述之化合物。
更佳的增感劑的實例係包括:以如下所述之通式(i)至(iv)所代表的化合物。
在通式(i)中,A1 係代表硫原子或NR50 ,其中R50 係代表烷基或芳基;L2 係代表與鄰接的A1 及鄰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染料之鹼性核之非金屬原子基團;且R51 及R52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之非金屬原子基團,或R51 及R52 也可相互鍵結以形成染料之酸性核。W係代表氧原子或硫原子。
在通式(ii)中,Ar1 及Ar2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芳基, 且經由-L3 -之鍵結而相互連結。在此,L3 係代表-O-、或-S-。W係具有與通式(i)所定義者相同的意義。
在通式(iii)中,A2 係代表硫原子或NR59 ;L4 係代表與鄰接的A2 及鄰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著色劑之鹼性核之非金屬原子基團;R53 、R54 、R55 、R56 、R57 及R58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一價之非金屬原子基團;且R59 係代表烷基或芳基。
在通式(iv)中,A3 及A4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S-、或-NR62 -、或-NR63 -,其中R62 及R63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L5 及L6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與鄰接的A3 或A4 及鄰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染料之鹼性核之非金屬原子基團;且R60 及R61 係各自獨立地為一價之非金屬原子基團,或可相互鍵結而形成脂肪族性或芳香族性之環。
關於可包含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中之較佳的增感劑,除了如上所述之化合物以外,其係包括至少一選自化 合物以如下所述之通式(IV)至(VI)所代表的化合物。
在通式(IV)或通式(V)中,R1 及R2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一價取代基;R3 、R4 、R5 及R6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n係代表從0至5之整數,且n’係代表從0至5之整數,然而n和n’不能同時兩者皆為0。若n為2以上時,則所存在的數個R1 係可為完全相同或各自不同。若n’為2以上時,則所存在的數個R2 係可為完全相同或各自不同。
從感度、及若含有顏料時之著色性的觀點來考慮,以通式(IV)所代表的化合物較佳為以如下所述之通式(IV-1)所代表的化合物。
在通式(IV-1)中,R1 及R2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一價取代基。n係代表從0至5之整數,且n’係代表從1至5 之整數。若n為2以上,則所存在的數個R1 係可為完全相同或各自不同。若n’為2以上,則所存在的數個R2 係可為完全相同或各自不同。
在通式(IV-1)中,以R1 及R2 所代表的一價取代基係與在如前所述之通式(IV)中以R1 及R2 所代表的一價取代基所定義者相同的意義,且較佳的範圍也是相同。
以通式(IV)或通式(V)所代表的化合物較佳為一種具有在波長為365 nm之莫耳吸光係數(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ε為500 mol-1 .L.cm-1 以上之化合物,更佳為一種具有在波長為365 nm之ε為3000 mol-1 .L.cm-1 以上之化合物,且最佳為一種具有在波長為365 nm之ε為20,000 mol-1 .L.cm-1 以上之化合物。若在各波長之該莫耳吸光係數值ε為在如上所述之範圍內時,從光吸收效率的觀點來考慮,則感度之提高功效高,因此為較佳。
在此,莫耳吸光係數ε係藉由將染料溶液於1-甲氧基-2-丙醇中之濃度調整為0.01 g/l所調製得之試料,測定試料在365 nm之透射光譜,且從UV-visible吸收光譜測定試料之吸光度。測定裝置係使用Varian,Inc.製造之UV-Vis-MR Spectrophotometer Cary 5G型分光光度計。
以通式(IV)或通式(V)所代表的化合物之較佳的具體實例將例示如下所述者,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等。
除此之外,根據本發明,化學式也可藉由使用簡化結構式來加以說明,且特定言之,未明示元素或取代基之實 線等係代表烴基。而且,在如下所述之具體實例中,Me係代表甲基、Et係代表乙基、Bu係代表丁基、n-Bu係代表正-丁基、Ph係代表苯基。
在通式(VI)中,A係代表可經取代之芳香族環或雜環;X係代表氧原子、硫原子、或-N(R3 )-;且Y係代表氧原子、硫原子、或-N(R3 )-。R1 、R2 及R3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之非金屬原子基團,且A、R1 、R2 及R3 係可相互鍵結而形成脂肪族或芳香族環。
在通式(VI)中,R1 、R2 及R3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之非金屬原子基團。若R1 、R2 及R3 係代表一價之非金屬原子基團時,則該非金屬原子基團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香族雜環殘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硫基、羥基或鹵素原子。
在以通式(VI)所代表的化合物中,從提高光聚合引發劑之分解效率的觀點來考慮,則Y較佳為氧原子、或一N(R3 )一。R3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之非金屬原子基團。此外,Y最佳為-N(R3 )-。
在此,以通式(VI)、(VII)至(VII24)所代表的化合物之較佳的具體實例係如下所示者,但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等。此外,關於藉由連結酸性核與鹼性核之雙鍵 所產生的異構物仍並不明確,但是並不受限於任何一種異構物。
關於根據本發明之增感染料,其係也可進一步實施各種化學改質以改善硬化性組成物之性質。
例如,若增感染料與加成聚合性化合物結構(例如,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係藉由例如共價鍵結、離子鍵結或氫鍵鍵結等之方法加以鍵結時,藉此則可實現提高曝光膜之強度、或抑制增感染料從經曝光後之薄膜發生任何不必要的沉澱。
而且,藉由該增感染料與在如上所述之光聚合引發劑中具有自由基產生能之部份結構(例如,烷基鹵化物、鎓、過氧化物、聯二咪唑等之還原分解性部位、或硼酸酯、胺、三甲基矽烷基甲基、羧甲基、羰基、亞胺等之氧化裂解性部位)之鍵結,則可顯著地提高特別是在低濃度之引發劑系統之狀態下的感光性。
若將以如上所述之通式(IV)至(VI)所代表的化合物添加至硬化性組成物時,在硬化性組成物中之顏料的濃度是非常高、所形成的著色圖案(感光性層)之透光率是極低的情況,例如,當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係用於形成彩色濾光片之著色圖案時,更具體言之,當形成著色圖案時並未添加任何增感染料,感光性層在365 nm之透光率變成10%以下的情況時來添加,則可顯著地顯示其功效。特 定言之,在如上所述之通式(IV)至(VI)之中,最佳為以通式(VI)所代表的化合物,且具體言之,最佳為(VI56)至(VI122)之化合物。
增感劑係可以單獨使用、或兩種以上之組合來使用。
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中,(F)增感劑的含量較佳為0.1至20質量%,且更佳為0.5至15質量%,以硬化性組成物之總固體分率為基準,從對於深部之光吸收效率與引發分解效率,包括在使用硬化性組成物於形成彩色濾光片之著色圖案之情況的觀點來考慮。
(G)黏結劑高分子
為改善薄膜特性等之目的,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係可含有(G)黏結劑高分子。
關於黏結劑高分子,其係較佳為使用線狀有機高分子。關於此等「線狀有機高分子」係可使用任何習知的高分子。除此之外,例如,若將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應用在圖案曝光及曝光部之硬化後以水或鹼顯影移除未曝光部以形成圖案形成之用途時,則較佳為為了實現水顯影或弱鹼水溶液顯影而選擇對於水或弱鹼水溶液是可溶性或膨潤性之線狀有機高分子。線狀有機高分子係選用作為薄膜形成劑,且係根據顯影劑是水、弱鹼水溶液或有機溶劑等之種類來加以選擇使用。例如,若係使用水溶性有機高分子時,則可使用水顯影。此等線狀有機高分子可為在側鏈具有羧酸基之自由基聚合物,且其實例係包括: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59-44615號,日本發明專利特公(JP-B )第54-34327號、第58-12577號和第54-25957號,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54-92723號、第59-53836號和第59-71048號中所揭述之高分子。亦即,其係包括:一種藉由均相聚合或共聚合具有羧基之單體所製得之樹脂;一種藉由均相聚合或共聚合具有酸酐之單體,且將酸酐單元加以水解、半酯化或半醯胺化所製得之樹脂;一種藉由將環氧樹脂以不飽和一元羧酸及酸酐加以改質所製得之丙烯酸環氧酯樹脂等。「具有羧基之單體」的實例係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伊康酸、巴豆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4-羧基苯乙烯等,同時「具有酸酐之單體」的實例係包括:順丁烯二酸酐等。
而且,類似於此,也可使用在側鏈具有羧酸基之酸性纖維素衍生物。除此之外,也可使用藉由將環狀酸酐添加至具有羥基之高分子所製得之產物等。
如上所述,若在側鏈具有羧酸基之自由基聚合物是共聚合物的情況,則也可使用與如前所述之單體不同的其他單體作為將被共聚合之化合物。其他單體的實例係包括:如下所述之(1)至(12)之化合物。
(1)具有脂肪族羥基之丙烯酸酯類和甲基丙烯酸酯類,例如: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丙酯、丙烯酸3-羥基丙酯、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及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2)「丙烯酸烷基酯類」,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 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苯甲酯、丙烯酸2-氯乙酯、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丙烯酸乙烯酯、丙烯酸2-苯基乙烯酯、丙烯酸1-丙烯酯、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2-烯丙氧基乙酯及丙烯酸丙炔酯;(3)「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類」,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2-氯乙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2-苯基乙烯酯、甲基丙烯酸1-丙烯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2-烯丙氧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丙炔酯;(4)「丙烯醯胺類或甲基丙烯醯胺類」,例如: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丙烯醯胺、N-己基甲基丙烯醯胺、N-環己基丙烯醯胺、N-羥基乙基丙烯醯胺、N-苯基丙烯醯胺、N-硝基苯基丙烯醯胺、N-乙基-N-苯基丙烯醯胺、乙烯基丙烯醯胺、乙烯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烯丙基丙烯醯胺、N,N-二烯丙基甲基丙烯醯胺、烯丙 基丙烯醯胺及烯丙基甲基丙烯醯胺;(5)「乙烯基醚類」,例如:乙基乙烯基醚、2-氯乙基乙烯基醚、羥基乙基乙烯基醚、丙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辛基乙烯基醚及苯基乙烯基醚;(6)「乙烯基酯類」,例如:醋酸乙烯酯、氯醋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及苯甲酸乙烯酯;(7)「苯乙烯類」,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及對-乙醯氧基苯乙烯;(8)「乙烯基酮類」,例如:甲基乙烯基酮、乙基乙烯基酮、丙基乙烯基酮及苯基乙烯基酮;(9)「烯烴類」,例如:乙烯、丙烯、異丁烯、丁二烯及異戊二烯;(10)N-乙烯基吡咯啶酮、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11)「不飽和醯亞胺類」,例如:順丁烯二醯亞胺、N-丙烯醯基丙烯醯胺、N-乙醯基甲基丙烯醯胺、N-丙醯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對-氯苯甲醯基)甲基丙烯醯胺;以及(12)具有雜原子鍵結在α-位置之甲基丙烯酸單體。其係包括:例如,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願第2001-115595號、第2001-115598號等中所揭述之化合物。
在此等之中,在側鏈具有烯丙基或乙烯基酯基和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類,及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 A)第2000-187322號和第2002-62698號中所揭述之在側鏈具有雙鍵之鹼可溶性樹脂,或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2001-242612號中所揭述之在側鏈具有醯胺基之鹼可溶性樹脂是適合使用,由於彼等在薄膜強度、感度與顯影性之間具有特優的平衡。
另外,從低曝光適性的觀點來考慮,則在日本發明專利特公(JP-B)第7-12004號、第7-120041號、第7-120042號和第8-12424號,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63-287944號、第63-287947號和第1-271741號及日本發明專利特願第10-116232號等中所揭述之具有酸基之胺基甲酸酯系黏結劑高分子;或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2002-107918號中所揭述之在側鏈具有酸基與雙鍵之胺基甲酸酯系黏結劑高分子是有利的,因為該高分子係具有非常優異的強度。
另外,在歐洲發明專利(EP)第993966號和第1204000號、及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2001-318463號等中所揭述之具有酸基之經縮醛改質之聚乙烯醇系黏結劑高分子係在薄膜強度與顯影性之間具有特優的平衡,因此是可適用。
除了此等以外,聚乙烯基吡咯啶酮或聚環氧乙烷是可用作為水溶性線狀有機高分子。而且,醇可溶性尼龍或2,2-雙-(4-羥基苯基)-丙烷與表氯醇之聚醚也可用於提高硬化塗佈膜之強度。
(G)黏結劑高分子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在5,000 以上,且更佳為在10,000至300,000之範圍,同時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在1,000以上,且更佳為在2,000至250,000之範圍。多分散度(重量平均分子量/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在1以上,且更佳為在1.1至10之範圍。
此等樹脂可為無規聚合物、嵌段聚合物及接枝聚合物中之任何一種。
(G)黏結劑高分子係可藉由傳統習知的方法來合成。在合成時所使用的溶劑的實例係包括:四氫呋喃、二氯化乙烯、環己酮、甲基乙基酮、丙酮、甲醇、乙醇、乙二醇一甲基醚、乙二醇一乙基醚、醋酸2-甲氧基乙酯、二甘醇二甲基醚、1-甲氧基-2-丙醇、醋酸1-甲氧基-2-丙酯、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甲苯、醋酸乙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二甲基亞碸、1-甲基-2-吡咯啶酮、水等。此等溶劑係可以單獨使用、或兩種以上之組合來使用。
關於在合成可用於本發明之黏結劑高分子時所使用的自由基聚合引發劑係包括例如偶氮系引發劑或過氧化物引發劑等習知的化合物。
在使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以形成彩色濾光片之著色圖案的情況,從顏料分散液之經時穩定性與顯影性之間之平衡的觀點來考慮,則在硬化性組成物中之(G)黏結劑高分子的含量較佳為5至60質量%,更佳為7至50質量%,且最佳為10至40質量%,以硬化性組成物之總固體分率為基準。
(H)分散劑
從進一步改善(B)顏料之分散性的觀點來考慮,則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除了如上所述之成份以外,較佳為含有分散劑。
關於分散劑(顏料分散劑)係包括:高分子型分散劑〔例如,聚醯胺基胺及其鹽類、聚羧酸及其鹽類、高分子量不飽和酸酯類、改質聚胺基甲酸酯、改質聚酯類、改質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萘磺酸-甲醛縮合物〕;聚氧化乙烯烷基磷酸酯類、聚氧化乙烯烷基胺、烷醇胺、及顏料衍生物等。
高分子分散劑係可根據其結構而進一步加以分類成線狀高分子、末端改質型高分子、接枝型高分子及嵌段型高分子。
高分子分散劑係藉由吸附在顏料之表面以防止再凝集來發生作用。因此,其較佳的結構係包括具有對於顏料表面的錨固部位之末端改質型高分子、接枝型高分子、嵌段型高分子。在另一方面,顏料衍生物係藉由改質顏料表面而具有促進高分子分散劑之吸附的功效。
可使用於本發明之「顏料分散劑」的具體實例係包括:BYK Chemie公司(BYK Chemie Corp.)製造之「Disperbyk-101(聚醯胺基胺磷酸鹽)、107(羧酸酯)、110(含有酸基之共聚合物)、130(聚醯胺)、161、162、163、164、165、166、170(高分子量共聚合物)」、「BYK-P104、P105(高分子量不飽和聚羧酸)」、「 BYK2001」;EFKA Additives,Inc.製造之「EFKA4047、4050、4010、4165(聚胺基甲酸酯類)、EFKA 4330、4340(嵌段共聚合物)、4400、4402(改質聚丙烯酸酯)、5010(聚酯醯胺)、5765(高分子量聚羧酸鹽)、6220(脂肪酸聚酯)、6745(酞青素衍生物)、6750(偶氮顏料衍生物)」;味之素Fine-Techno股份有限公司(Ajinomoto Fine-Techno Co.,Inc.)製造之「Ajisper-PB821、PB822」;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Kyoeisha Chemical Co.,Ltd.)製造之「Flowlen TG-710(胺基甲酸酯寡聚物)」、「Polyflow No.50E、No.300(丙烯酸系共聚合物)」;楠本化成股份有限公司(Kusumoto Chemicals,Ltd.)製造之「Disparlon KS-860、873SN、874、#2150(脂肪族多元羧酸類)、#7004(聚醚酯)、DA-703-50、DA-705、DA-725」;花王公司(Kao Corp.)製造之「Demol RN、N(萘磺酸-甲醛聚縮合物)、MS、C、SN-B(芳香族磺酸-甲醛聚縮合物)」、「Homogenol L-18(高分子量聚羧酸)」、「EMULGEN 920、930、935、985(聚氧化乙烯壬基苯基醚)」、「ACETAMIN 86(硬脂基胺醋酸酯)」;Lubrizol股份有限公司(Lubrizol Corp.)製造之「Solsperse 5000(酞青素衍生物)、22000(偶氮顏料衍生物)、13240(聚酯胺)、3000、17000、27000(在末端部具有功能部位之高分子)、24000、28000、32000、38500(接枝型高分子)」;日光化學股份有限公司(Nikko Chemicals Co.,Ltd.)製造之「Nikkol T106 (聚氧化乙烯山梨糖醇酐一油酸酯)、MYS-IEX(聚氧化乙烯一硬脂酸酯)」等。
此等分散劑係可以單獨使用、或兩種以上之組合來使用。特定言之,根據本發明較佳為使用顏料衍生物與高分子型分散劑之組合。
根據本發明之(H)分散劑的含量較佳為1至100質量%,更佳為3至100質量%,且甚至更佳為5至80質量%,以顏料為基準。
具體言之,若使用高分子型分散劑時,則其使用量較佳為在5至100質量%之範圍,且更佳為在10至80質量%之範圍,以顏料為基準。而且,若使用顏料衍生物時,則其使用量較佳為在1至30質量%之範圍,更佳為在3至20質量%之範圍,且特佳為在5至15質量%之範圍,以顏料為基準。
根據本發明,在使用顏料與分散劑的情況,從硬化感度及色濃度的觀點來考慮,則顏料及分散劑之含量的總和較佳為35至90質量%,更佳為45至85質量%,且甚至更佳為50至80質量%,以構成硬化性組成物之總固體分率為基準。
(I)共增感劑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較佳為也可含有(1)共增感劑。根據本發明,共增感劑係具有更進一步地提高(F)增感劑(增感染料)或(D)光聚合引發劑對於活性輻射線之感度、或抑制由於氧對於聚合性化合物之聚合抑制等之功 效。
此等「共增感劑」之實例係包括:胺類,例如在M.R.Sander等人所發表之「Journal of Polymer Society」第10冊第3,173頁(1972年),日本發明專利特公(JP-B)第44-20189號,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51-82102號、第52-134692號、第59-138205號、第60-84305號、第62-18537號和第64-33104號,及Research Disclosure第33825號中所揭述之化合物。具體言之,其係包括:三乙醇胺、對-二甲基胺基苯甲酸乙酯、對-甲醯基二甲基苯胺、對-甲硫基二甲基苯胺等。
「共增感劑」之其他的實例係包括:硫醇類及硫化物類,例如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53-702號、日本發明專利特公(JP-B)第55-500806號及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5-142772號中所揭述之硫醇化合物類;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56-75643號中所揭述之二硫化物化合物類等。具體言之,其係包括:2-氫硫基苯并噻唑、2-氫硫基苯并噁唑、2-氫硫基苯并咪唑、2-氫硫基-4(3H)-喹唑啉、β-氫硫基萘等。
「共增感劑」之另外其他的實例係包括:胺基酸化合物(例如,N-苯基甘胺酸等)、在日本發明專利特公(JP-B)第48-42965號中所揭述之有機金屬化合物類(例如,醋酸三丁基錫等。);在日本發明專利特公(JP-B)第55-34414號中所揭述之氫給予體類;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開(JP-A)第6-308727號中所揭述之硫化合物類(例如,三 噻烷等。)等。
(I)共增感劑的含量,從藉由聚合成長速率與鏈轉移之間之平衡以提高硬化速度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在0.1至30質量%之範圍,更佳為在0.5至25質量%之範圍,且甚至更佳為在1.0至20質量%之範圍,以硬化性組成物之總固體分率的重量為基準。
(J)聚合抑制劑
根據本發明,在硬化性組成物之製造或儲存時,為防止在分子內具有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化合物,例如(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或(E)光聚合性化合物發生不必要的熱聚合,則較佳為添加入少量的熱聚合防止劑作為(J)聚合抑制劑。
「熱聚合防止劑」的實例係包括:氫醌、對-甲氧基苯酚、二-三級-丁基-對-甲酚、五倍子酚、三級-丁基兒茶酚、苯醌、4,4’-硫基雙(3-甲基-6-三級-丁基苯酚)、2,2’-亞甲基雙(4-甲基-6-三級-丁基苯酚)、N-亞硝基苯基羥基胺第一鈰鹽等。
(J)聚合抑制劑之添加量為約0.01至約5質量%,以硬化性組成物的重量為基準。
而且,視需要而定,也可為防止由於氧造成之聚合抑制而添加入例如蘿酸或蘿酸醯胺之高級脂肪酸衍生物等,且在塗佈後之乾燥過程使其不均勻地局限於感光層之表面。高級脂肪酸衍生物之添加量較佳為約0.5質量%至約10質量%,以硬化性組成物的重量為基準。
〔其他之成份〕
另外,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除了如上所述之填料、塑化劑、高分子化合物以外,也可添加入界面活性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抗凝集劑等以改良硬化膜之物性。
更具體言之,其係包括:「填料」,例如玻璃或氧化鋁;「塑化劑」,例如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鄰苯二甲酸雙十二烷酯、二辛酸三甘醇酯、鄰苯二甲酸二甲基乙二醇酯、磷酸三甲苯酚酯、己二酸二辛酯、癸二酸二丁酯、或三乙醯基甘油;「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乙二醇一烷基醚、或聚氟丙烯酸烷基酯;非離子性、陽離子性或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抗氧化劑」,例如2,2-硫雙(4-甲基-6-三級-丁基苯酚)、或2,6-二-三級-丁基苯酚;「紫外線吸收劑」,例如2-(3-三級-丁基-5-甲基-2-羥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或烷氧基二苯甲酮;及「抗凝集劑」,例如聚丙烯酸鈉。
而且,若將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塗佈在硬質材料例如基材之表面的情況下,則為提高對於硬質材料之表面的黏著性也可添加入添加劑(在下文中,稱為「基板黏著劑」)。
「基板黏著劑」係可使用任何習知的材料,然而其較佳為使用特別是矽烷系偶合劑、鈦酸酯系偶合劑或鋁系偶合劑。
「矽烷系偶合劑」的實例係包括:γ-(2-胺基乙基) 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2-胺基乙基)胺基丙基二甲氧基矽烷、β-(3,4-環氧基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異氰酸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異氰酸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β-(N-乙烯基苯甲基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氯化氫、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胺基矽烷、γ-氫硫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氫硫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六甲基二矽氮烷、γ-苯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參(β-甲氧基乙氧基)矽烷、十八烷基二甲基〔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氯化銨、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氫硫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甲基三氯矽烷、二甲基二氯矽烷、三甲基氯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雙(三甲氧基矽烷基)己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N-(3-丙烯醯氧基-2-羥基丙基)-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3-甲基丙烯醯氧基-2-羥基丙基)-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丙烯醯氧基甲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丙烯醯氧基甲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
該等之中,較佳為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氫硫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及苯基三甲氧基矽烷;且最佳為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鈦酸酯系偶合劑」的實例係包括:異丙基三異硬脂醯基鈦酸酯、異丙基十三烷基苯磺醯基鈦酸酯、異丙基參(焦磷酸二辛酯)鈦酸酯四異丙基雙(亞磷酸二辛酯)鈦酸酯、四辛基雙(亞磷酸二-十三烷酯)鈦酸酯、四(2,2-二烯丙氧基甲基)雙(二-十三烷基)亞磷酸酯鈦酸酯、雙(焦磷酸二辛酯)氧基醋酸酯鈦酸酯、雙(焦磷酸二辛酯)伸乙基鈦酸酯、異丙基三異硬脂醯基鈦酸酯、異丙基二甲基丙烯基異硬脂醯基鈦酸酯、異丙基異硬脂醯基二丙烯基鈦酸酯、異丙基三(磷酸二辛酯)鈦酸酯、異丙基三異丙苯基苯基鈦酸酯、異丙基三(N-醯胺基乙基.胺基乙基)鈦酸酯、二異丙苯基苯氧基醋酸酯鈦酸酯、二異硬脂醯基伸乙基鈦酸酯等。
「鋁系偶合劑」的實例係包括:二異丙酸乙醯基烷氧基鋁等。
基板黏著劑的含量,從防止硬化性組成物之任何殘留物殘留在未硬化區域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0.1至30質量%,更佳為0.5至20質量%,且特佳為1至10質量%,以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之總固體分率為基準。
另外,在將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塗佈以形成圖案之用途的情況,則在圖案曝光及曝光部之硬化後,藉由使用鹼或水顯影以移除未曝光部,為促進鹼溶解性及企圖進一步提高顯影性,則硬化性組成物可添加入有機羧酸,且較佳為具有分子量為1,000以下之低分子量有機羧酸。
其具體實例係包括:例如,「脂肪族一元羧酸類」,例如甲酸、醋酸、丙酸、丁酸、纈草酸、三甲基乙酸、己酸、二乙基醋酸、庚酸及辛酸;「脂肪族二元羧酸類」,例如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三烷二酸(巴西二酸)、甲基丙二酸、乙基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甲基琥珀酸、四甲基琥珀酸及檸康酸;「脂肪族三元羧酸類」,例如1,2,3-丙三甲酸、烏頭酸及降莰三酸;「芳香族一元羧酸類」,例如苯甲酸、鄰甲苯甲酸、枯茗酸、2,3-二甲基苯甲酸及3,5-二甲基苯甲酸;「芳香族多元羧酸類」,例如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1,2,4-苯三甲酸(偏苯三甲酸)(trimellitic acid)、1,3,5-苯三甲酸(均苯三甲酸)(trimesic acid)、1,2,3,5-苯四甲酸(偏苯四甲酸 )、及焦蜜石酸(均苯四甲酸);及其他羧酸類,例如苯基醋酸(phenylacetic acid)、氫阿托酸、氫桂皮酸、苦杏仁酸(苯乙醇酸)、苯基琥珀酸、阿托酸、桂皮酸、亞桂皮基醋酸、香豆酸及繖形酸。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較佳為藉由將(A)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B)顏料、及視需要而定之其他成份例如(H)分散劑與(C)溶劑加以混合,且可使用各種混合機、分散機將混合物歷經混合和分散之混合/分散步驟來調製。亦即,較佳為藉由預先實施混合/分散步驟以調製顏料分散液(本發明之顏料分散組成物),然後將此顏料分散液與其餘成份混合,以調製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
除此之外,該混合/分散步驟較佳為包括捏合/分散及接著進行之微分散處理,然而其係也可省略該捏合/分散。
〈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 其次,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將加以說明。
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之特徵為在支撐體上具有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的著色圖案。
在下文中,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將藉由其製法(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之製法)詳細地加以說明。
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之製法,其特徵為包括:在支撐體上塗佈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以形成該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的著色層之著色層形成步驟;經由圖罩將該著色層實施全面圖案化曝光之曝光步驟;及在曝光後將該著色層實 施顯影以形成著色圖案之顯影步驟。
在下文中,則就在本發明之製法中的各步驟加以說明。
〔著色層形成步驟〕
在著色層形成步驟中,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係塗佈在支撐體上,以形成由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的著色層。
可使用於本步驟之支撐體的實例係包括:使用於液晶顯示元件等之鈉鈣玻璃、硼矽酸鹽玻璃、石英玻璃及藉由將透明導電膜附著於其上所獲得之產物,或使用於攝像元件等之光電轉換元件基板例如矽基板等、或互補式金屬氧化半導體(CMOS)等。此等支撐體也可具有用於隔離各畫素之黑色條紋形成於其上的情況。
另外,此等支撐體視需要也可設置基底塗層以改善與著色層之黏著性、防止物質擴散、或表面平坦化。
關於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在支撐體上之塗佈方法,可適用例如狹縫式塗佈(slit coating)、噴墨法、旋轉塗佈、流延塗佈、輥式塗佈、網版印刷法等之各種塗佈方法。
在剛塗佈硬化性組成物所測得之膜厚,從膜厚均勻性及塗佈溶劑之易乾燥性的觀點來考慮,較佳為從0.1至10 μm,更佳為從0.2至5 μm,且甚至更佳為從0.2至3 μm。
塗佈在支撐體上之著色層(硬化性組成物層)之乾燥(預烘烤)係可使用熱板、烘箱等在50℃至140℃之溫度 實施歷時10至300秒鐘。
硬化性組成物在乾燥後所獲得之膜厚(在下文中,也可適當地稱為「乾燥膜厚」),若欲用作為LCD用之彩色濾光片時,從欲能對應於LCD之薄型化及確保色濃度的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為0.1μm以上、小於2.0μm,更佳為0.2μm以上、1.8μm以下,且特佳為0.3μm以上、1.75μm以下。
若用作為IS用之彩色濾光片時,從確保色濃度的觀點來考慮,及從減少斜向之光不能到達受光部而造成裝置之端與中央區之集光率差異變得顯著等之缺陷的觀點來考慮,則乾燥膜厚較佳為0.05μm以上、小於1.0μm,更佳為0.1μm以上、0.8μm以下,特佳為0.2μm以上、0.7μm以下。
〔曝光步驟〕
在曝光步驟中,在如上所述之著色層形成步驟中所形成的著色層(硬化性組成物層)係經由具有預定圖罩圖案之圖罩實施全面圖案化曝光。
在曝光時可使用的輻射線係特別適合使用g-射線、i-射線等之紫外輻射線。照射劑量較佳為從5至1,500 mJ/cm2 ,更佳為從10至1,000 mJ/cm2 ,且最佳為從10至500 m/cm2
若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係意圖使用於液晶顯示元件時,則照射劑量係在如上所述之範圍內,較佳為從5至200 mJ/cm2 ,更佳為從10至150 m/cm2 ,且最佳為從10至100 mJ/cm2 。而且,若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係意圖使用於固態攝像元件時,則照射劑量係在如上所述之範圍內,較佳為從30至1,500 mJ/cm2 ,更佳為從50至1,000 mJ/cm2 ,且最佳為從80至500 mJ/cm2
〔顯影步驟〕
其次,在進行鹼顯影處理(顯影步驟)時,從如前所述之曝光步驟之未曝光部係以顯影液加以洗提,使其僅殘留光硬化部份。
顯影溫度通常為20℃至30℃,且顯影時間為20至90秒鐘。
使用於顯影液之「鹼性劑」的實例係包括:「有機鹼性化合物」,例如氨水、乙基胺、二乙基胺、二甲基乙醇胺、氫氧化四甲基銨、氫氧化四乙基銨、膽鹼、吡咯、哌啶、及1,8-二氮雙環-〔5,4,0〕-7-十一烯;「無機鹼性化合物」,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氫鈉及碳酸氫鉀等。鹼水溶液係藉由此等鹼性劑之一以純水加以稀釋成濃度為0.001%至10質量%所調製得,且較佳為0.01%至1質量%,且較佳為係用作為顯影液。除此之外,若係使用從此等鹼水溶液所形成的顯影液時,則彩色濾光片在顯影後通常係以純水加以清洗(洗滌)。
其次,過量的顯影液係藉由清洗加以移除,且將彩色濾光片加以乾燥。
除此之外,在本發明之製法中,在實施如上所述之著色層形成步驟、曝光步驟及顯影步驟後,視需要也可包括 將藉由加熱(後烘烤)和/或曝光所形成的著色圖案加以硬化之硬化步驟。
後烘烤係在顯影後為使得硬化完成之加熱處理,且通常係藉由在100℃至240℃實施熱硬化處理。若基板是玻璃基板或矽基板時,則溫度即使是在如上所述之範圍內,但是較佳為在200℃至240℃。
此後烘烤處理係可以連續式或批式,使用例如熱板、對流式烘箱(熱風循環式乾燥機)或高頻加熱機等之加熱裝置以提供如上所述之條件。
一種具有吾所欲之色相之彩色濾光片係藉由以與吾所欲之色相數(三色或四色)完全相同的次數,重覆實施如上所述之著色層形成步驟、曝光步驟及顯影步驟(及視需要之硬化步驟)所製得。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之利用主要係以在彩色濾光片之畫素之用途來加以說明,然而毫無疑問該硬化性組成物也可應用在設置於彩色濾光片之畫素之間的黑色矩陣。除了將例如碳黑或鈦黑之黑色顏料作為著色劑添加至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以外,該黑色矩陣係可以與製造畫素相同的方式之方法,藉由實施圖案曝光、鹼顯影,然後後烘烤以促進薄膜之硬化來形成。
因為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係使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因此所形成的著色圖案係具有高度的支撐體黏著性,且因為其未硬化區域係可容易地藉由顯影液加以移除,因此彩色濾光片可達成具有優良支撐體黏著性及具有吾所欲 截面形狀之具有高解析度之著色圖案。因此,彩色濾光片係可適用於液晶顯示元件或例如CCD等之固態攝像元件。特定言之,彩色濾光片係可適用於特別是可具有1百萬畫素以上之非常高解析度之CCD元件或CMOS。
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也可用作為例如配置於用於構成CCD之各畫素之受光部與用於聚光之微透鏡之間的彩色濾光片。
《實施例》
在下文中,本發明將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加以說明,然而本發明並不受限於如下所述之實施例,除非彼等係超越本發明之精義範圍。除此之外,「份」係表示「質量份」,除非另外特別說明。
〔合成例1〕
1.單體1之合成 將9.51克之2-胺基嘧啶溶解於30克之吡啶中,且將溶液加熱至45℃。將17.1克之異氰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逐滴加入於其中,且將混合物在50℃加熱和攪拌歷時5小時。將此反應液傾注入200克之蒸餾水中,同時將系統加以攪拌,然後將所獲得之沉澱物藉由過濾加以分離且加以清洗,藉此可獲得23.8克之單體1。
2.聚合物1之合成 將30克之單體1、130克之甲基丙烯酸及380克之1-甲基-2-吡咯啶酮導入以氮氣吹淨之三頸燒瓶中,並將混合物以攪拌機(新東科學股份有限公司(Shinto Kagaku Co., Ltd.);Three-One Motor)加以攪拌,且加熱升溫至78℃,同時將氮氣通入燒瓶內。將3克之二甲基-2,2’-偶氮雙(丙酸2-甲酯)(V-601,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製造)添加入此系統中,並將混合物在78℃加熱和攪拌歷時2小時。在2小時之後,進一步再添加入3克之V-601,並將混合物加熱和攪拌歷時3小時。將系統之溫度升溫至90℃,且將系統再加以攪拌歷時1小時以完成反應。讓反應液靜置冷卻至室溫,並導入5公升之水中,以沉澱出固體。固體係藉由過濾收集,並加以乾燥,藉此可製得158克之高分子化合物。此高分子化合物之酸值係藉由使用鹼滴定法測定,結果為528毫克KOH/克(計算值:529毫克KOH/克)。因此,其係可確認:聚合係正常地進行。高分子化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6,700。
將50克之所獲得之高分子化合物溶解於150克之1-甲基-2-吡咯啶酮中,且將溶液加熱至90℃。然後,將220毫克之甲氧基苯酚及40克之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添加入其中。進一步再添加入1.0克之四甲基溴化銨,且將混合物在90℃加熱和攪拌歷時6小時。讓反應液靜置冷卻至室溫,並導入2公升之水中,以沉澱出固體。固體係藉由過濾收集,並加以乾燥,藉此可製得86克之高分子化合物。此高分子化合物(聚合物1)之酸值係藉由使用鹼滴定法測定,結果為117毫克KOH/克(計算值:119毫克KOH/克)。高分子化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2,600。聚合物 1之結構係如下所示。
〔合成例2〕
除了將在合成例1中之單體1之合成所使用的「9.51克之2-胺基嘧啶」變更為「13.3克之2-胺基苯并咪唑」以外,聚合物2係以與合成例1相同的方式所獲得。關於藉此所獲得之聚合物2,其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使用聚苯乙烯作為標準物質之凝膠透層析法(GPC)測定,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4,200。而且,此高分子化合物之酸值係藉由使用滴定法測定,結果酸值為118毫克KOH/克。聚合物2之結構係如下所示。
〔合成例3〕
1.單體3之合成 將13.3克之2-胺基苯并咪唑及13.8克之碳酸鉀溶解於30克之二甲基亞碸中,且將溶液加熱至45℃。將22.9克之氯甲基苯乙烯逐滴加入於其中,且將混合物在50℃加熱和攪拌歷時5小時。將此反應液傾注入200克之蒸餾水中,同時將系統加以攪拌,然後將所獲得之沉澱物藉由過濾加以分離且加以清洗,藉此可獲得25.6克之單體3。
2.聚合物3之合成 除了將合成例1之單體1變更為單體3以外,聚合物3係以與合成例1相同的方式所獲得。關於所獲得之聚合物3,其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使用聚苯乙烯作為標準物質之凝膠透層析法(GPC)測定,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2,000。而且,此高分子化合物之酸值係藉由使用滴定法測定,結果酸值為119毫克KOH/克。聚合物3之結構係 如下所示。
〔合成例4〕
1.單體4之合成 將9.76克之9-(10H)-吖啶酮及5.94克之三級-丁氧化鉀溶解於30克之二甲基亞碸中,且將溶液加熱至45℃。將15.26克之氯甲基苯乙烯逐滴加入於其中,且將混合物在50℃加熱和攪拌歷時5小時。將此反應液傾注入200克之蒸餾水中,同時將系統加以攪拌,然後將所獲得之沉澱物藉由過濾加以分離且加以清洗,藉此可獲得11.9克之單體4。
2.聚合物4之合成 10.0克之單體4、39.0克之在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A-6;東亞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12.0克之甲基丙烯酸、54.92克之如下所示之化合物(j-1)、及120克之1-甲基-2-吡咯啶酮導入以 氮氣吹淨之三頸燒瓶中,並將混合物以攪拌機(新東科學股份有限公司;Three-One Motor)加以攪拌,且加熱升溫至78℃,同時將氮氣通入燒瓶內。將3克之V-601(聚合引發劑;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添加入此系統,並將混合物在78℃加熱和攪拌歷時2小時。在2小時之後,進一步再添加入3克之V-601,並將混合物加熱和攪拌歷時3小時。然後,將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並導入3公升之水中,以沉澱出高分子化合物。將所沉澱出之高分子化合物藉由過濾加以收集,以水清洗且加以乾燥,藉此可製得113克之高分子化合物。
關於所獲得之高分子化合物,其酸值係藉由使用滴定法測定,結果為67.0毫克KOH/克(計算值:67.5毫克KOH/克)。因此,其係可確認:聚合係正常地進行。高分子化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使用聚苯乙烯作為標準物質之凝膠透層析法(GPC)測定,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6,100。
其次,將113克之所獲得之高分子化合物及1.0克之對-甲氧基苯酚導入1,000毫升之三頸燒瓶中,並將540克之1-甲基-2-吡咯啶酮添加入以溶解混合物。然後,將溶液 在添加入冰水之冰浴中冷卻。在此混合物之溫度達到5℃以下後,進一步使用滴液漏斗將100克之1,8-二氮雙環[5,4,0]-7-十一烯逐滴加入歷時1小時。在逐滴添加完成後,將冰浴取出,且將系統再加以攪拌歷時8小時。藉由添加入濃鹽酸,將所獲得之反應液加以調整為pH 7,然後導入7公升之水,以沉澱出高分子化合物。將所沉澱出之高分子化合物藉由過濾加以收集,以水清洗且加以乾燥,藉此可製得99克之樹脂化合物(聚合物4)。
將所獲得之樹脂化合物實施1 H-NMR測定,結果其係可確認:100%之衍生自化合物(j-1)之側鏈基係已轉換成甲基丙烯酸乙烯酯基(ethylene methacrylate group)。此外,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使用聚苯乙烯作為標準物質之凝膠透層析法(GPC)測定,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4,800。此樹脂化合物之酸值也係藉由使用滴定法測定,結果酸值為78.1毫克KOH/克(計算值:78.2毫克KOH/克)。聚合物4之結構係如下所示。
(質量%) β:單末端甲基丙烯醯基化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寡聚物AA-6(Mn=6,000,東亞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重覆結構。
〔合成例5〕
除了將在合成例4中之單體4之合成所使用的9.76克之9-(10H)-吖啶酮變更為7.8克之鄰苯二甲醯亞胺以外,聚合物5係以與合成例4相同的方式所獲得。對於聚合物5,其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使用聚苯乙烯作為標準物質之凝膠透層析法(GPC)測定,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3,900。此高分子化合物之酸值也係藉由使用滴定法測定,結果酸值為78.0毫克KOH/克。聚合物5之結構係如下所示。
β:單末端甲基丙烯醯基化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寡聚物AA-6(Mn=6,000,東亞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重覆結構。
〔合成例6〕
除了將在合成例4中之單體4之合成所使用的9.76克之9-(10H)-吖啶酮變更為9.52克之1,8-萘二甲醯亞胺以外,聚合物6係以與合成例4相同的方式所獲得。關於所獲得之聚合物6,其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使用聚苯乙烯作為標準物質之凝膠透層析法(GPC)測定,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200。此高分子化合物之酸值也係藉由使用滴定法測定,結果酸值為78.2毫克KOH/克。聚合物6之結構係如下所示。
β:單末端甲基丙烯醯基化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寡聚物AA-6(Mn=6,000,東亞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重覆結構。
〔合成例7〕(比較用高分子之合成)
將120克之丙二醇一甲基醚導入1,000毫升之三頸燒瓶,且在氮氣氣流下,將系統加熱至90℃。將74克之甲基丙烯酸苯甲酯、84克之甲基丙烯酸、及120克之含有 9.7克之V-601(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丙二醇一甲基醚溶液逐滴加入於其中歷時2小時。在逐滴添加完成後,將系統再加以攪拌歷時2小時。爾後,將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然後將8公升(L(公升);在下文中,相同)之水導入,以沉澱出高分子化合物。將所沉澱出之高分子化合物藉由過濾加以收集,以水清洗且加以乾燥,藉此可製得150克之高分子化合物。
關於所獲得之高分子化合物,其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使用聚苯乙烯作為標準物質之凝膠透層析法(GPC)測定,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2,000。此高分子化合物之酸值也係藉由使用滴定法測定,結果酸值為202毫克KOH/克(計算值:204毫克KOH/克)。因此,其係可確認:聚合係正常地進行。
爾後,將40克之所獲得之高分子化合物添加至1,000毫升之三頸燒瓶中,並將110毫克之對-甲氧基苯酚導入於其中。進一步再將60克之丙二醇一甲基醚添加入以溶解混合物。將820毫克之四甲基溴化銨也添加於其中,且將混合物加熱至80℃。然後,將10克之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添加入,並將系統加以攪拌歷時6小時。然後,其係藉由氣相層析法確認到源自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之波峰消失。將此反應液導入7公升之水中,以沉澱出高分子化合物(比較用高分子(X))。將所沉澱出之高分子化合物藉由過濾加以收集,以水清洗且加以乾燥,藉此可製得54克之比較用高分子(X)。
關於所獲得之高分子化合物(比較用高分子(X)),其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使用聚苯乙烯作為標準物質之凝膠透層析法(GPC)測定,結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7,800。此高分子化合物之酸值也係藉由使用滴定法測定,結果酸值為120毫克KOH/g。
比較用高分子(X)之結構係如下所示。
〔實施例1〕
-A1-1.顏料分散組成物之調製(組成物液體)- 如下所示之組成(1)之成份係藉由使用均質機在3,000 rpm之轉速下將混合物加以攪拌混合歷時3小時,以調製含有顏料之混合溶液。
其次,將如上所述所獲得之混合溶液進一步使用0.3-mmΦ氧化鋯珠粒之珠粒分散機Dispermat(GETZMANN GmbH製造)實施分散處理歷時6小時。爾後,使用配備有減壓儀器之高壓分散機NANO-3000-10(Nippon BEE Chemical Co.,Ltd.製造),在500 g/min之流速及2,000 kg/cm3 之壓力下,將混合溶液進一步實施分散處理。重覆進行此後者之分散處理10次,以獲得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P1)。
-A1-2.硬化性組成物(塗佈液)之調製- 使用如上所述所獲得之顏料分散液(P1),並將如下所示之組成之成份加以混合和攪拌,以調製硬化性組成物之溶液。
-A2.彩色濾光片之製造- 〔A2-1.硬化性組成物層之形成〕 如上所述所調製得之含有顏料之硬化性組成物係用作為光阻液,在具有尺寸為550 mm×650 mm之玻璃基板上且在下列條件下實施狹縫式塗佈,然後讓塗膜仍在其狀態下靜置10分鐘。實施真空乾燥及預烘烤(在100℃歷時80秒鐘),以形成一種硬化性組成物層(著色層)。
〔A2-2.曝光和顯影〕 爾後,將該硬化性組成物層使用2.5-kW之超高壓水銀燈及使用具有線寬為20μm之試驗用光罩實施全面圖案化曝光成圖案狀。在曝光後,以有機系顯影液(商標名:CD,富士照相軟片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Fuji Film Electronic Materials,Inc.)製造)之10%水溶液覆蓋全部層表面,且讓其靜置歷時60秒鐘以實施顯影處理。
〔A2-3.加熱處理〕 在靜置後,以噴淋狀噴灑純水以洗除顯影液,並將已施加過預烘烤及顯影處理之硬化性組成物層在220℃之烘箱中加熱歷時1小時(後烘烤)。藉此,可獲得在玻璃基板上形成藉由將硬化性組成物層硬化所構成的著色圖案之彩色濾光片。
-A3.性能評估- 對於如上所述所調製得之顏料分散液(P1)的儲存穩定性及微細分散性;如上所述所調製得之硬化性組成物之溶液(塗佈液)的儲存穩定性;以及使用該硬化性組成物在玻璃基板上所形成的硬化性組成物層之曝光感度、支撐體黏著性、顯影性及圖案之截面形狀加以評估如下所述。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1。
-顏料分散液之性能評估- 〔A3-1.顏料分散液之經時儲存穩定性〕 將如上所述所調製之顏料分散液(P1)儲存在室溫歷時一週後,液體之黏度係以E型黏度計(東京計器股份有 限公司(Tokyo Keiki Co.,Ltd.)製造)測定,且根據下列評估準則實施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1。
-評估準則- A:黏度上升為低於5%(相對於儲存前之黏度);B:觀測到黏度上升為5%以上、低於10%(相對於儲存前之黏度);C:觀測到黏度上升為10%以上(相對於儲存前之黏度)。
〔A3-2.顏料分散液之微細分散性〕 關於顏料分散液(P1)之顏料的平均粒徑係藉由動態光散射法(使用Microtrac Nanotrac UPA-EX150,日機裝股份有限公司(Nikkiso Co.,Ltd.)製造,並未進一步稀釋顏料分散液(P1)所測得)測定。顏料之平均粒徑較小係意謂微細分散性較高。
-評估準則- A:平均粒徑為小於70 nm;B:平均粒徑為70 nm以上、小於150 nm;C:平均粒徑為150 nm以上。
-硬化性組成物之性能評估- 〔A3-3.硬化性組成物之經時儲存穩定性〕 將如上所述所調製之硬化性組成物(塗佈液)儲存在室溫歷時一個月後,液體之黏度係以E型黏度計(東京計器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測定,且根據下列評估準則實施評估。
-評估準則- A:並未觀測到黏度上升;B:觀測到黏度上升為5%以上、低於10%(相對於儲存前之黏度);C:觀測到黏度上升為10%以上(相對於儲存前之黏度)。
〔A3-4.硬化性組成物層之曝光感度〕 將經塗佈後之硬化性組成物層以在10至100 mJ/cm2 之範圍的曝光量變更為各種曝光量來加以曝光,並將經後烘烤後之圖案線寬會成為20μm的曝光量視為曝光感度來進行評估。曝光感度係意謂其值愈小,則相對應於感度愈高。
〔A3-5.顯影性、支撐體黏著性及圖案之截面形狀〕 經後烘烤後之基板表面及圖案之截面形狀係藉由光學顯微鏡及SEM照片觀察來加以確認,並分別以如下所述之方式加以評估顯影性、圖案之截面形狀及支撐體黏著性。評估方法及評估準則之詳細細節係如下所述。
〈顯影性〉 在如上所述之(A2-2)曝光和顯影篇段中,觀察未受到光照射的區域(未曝光部)有無殘渣,且根據下列評估準則加以評估顯影性。
-評估準則- A:在未曝光部並未確認到殘渣;B:在未曝光部確認到少量殘渣,然而其係在實務應 用上是可可以忽視的程度;C:在未曝光部可確認到殘渣。
〈支撐體黏著性〉 支撐體黏著性之評估係藉由觀察圖案是否產生缺損,根據如下所述之評估準則來實施。
-評估準則- A:完全觀察不到圖案缺損;B:大部份觀察不到圖案缺損,然而可觀察到一部份缺損;C:觀察到顯著的圖案缺損。
(圖案之截面形狀) 觀察所形成的著色圖案之截面形狀且加以評估。最佳的圖案之截面形狀是正向錐型,而次佳的形狀是矩形狀。倒向錐型是不佳的。
〔實施例2至6〕
除了將實施例1之顏料分散劑(聚合物1)分別以在合成例2至6所獲得之高分子化合物(顏料分散劑)(聚合物2至聚合物6)加以取代以外,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1。
〔實施例7〕
除了將實施例1之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P1)以使用含有如下所示之組成(2)之綠色顏料之混合溶液所獲得之 顏料分散組成物(P2)加以取代以外,綠色顏料分散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相同的評估。結果展示於下表1。
〔實施例8至12〕
除了將實施例7之顏料分散劑(聚合物1)分別以在合成例2至6所獲得之高分子化合物(顏料分散劑)(聚合物2至聚合物6)加以取代以外,綠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7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7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1。
〔實施例13〕
除了將實施例1之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P1)以含有如下所示之組成(3)之藍色顏料之混合溶液所獲得之藍色顏料分散組成物(P3)加以取代以外,藍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1。
〔實施例14至18〕
除了將實施例13之顏料分散液(聚合物1)分別以在合成例2至6所獲得之高分子化合物(顏料分散劑)(聚合物2至聚合物6)加以取代以外,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3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3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1。
〔比較例1〕
除了將實施例1之聚合物1(顏料分散劑)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與甲基丙烯酸之共聚合物D-1(=85/15(質量比),重量平均分子量:15,000)加以取代以外,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1。
〔比較例2〕
除了將實施例1之聚合物1(顏料分散劑)以具有單末端甲基丙烯醯基之甲基丙烯酸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合物D-2(=15/85(質量比),重量平均分子量: 30,000)加以取代以外,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1。
〔比較例3〕
除了將實施例1之聚合物1(顏料分散劑)以比較用高分子(X)加以取代以外,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1。
〔比較例4至6〕
除了將實施例7之聚合物1(顏料分散劑)分別以如上所述之D-1、D-2及比較用高分子(X)加以取代以外,綠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7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7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1。
〔比較例7至9〕
除了將實施例13之聚合物1(顏料分散劑)分別以如上所述之D-1、D-2及比較用高分子(X)加以取代以外,藍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3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3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1。
從表1之結果可觀察到:使用含有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之顏料分散液所調製得各實施例之硬化性組成物係在溶液狀態具有特優的儲存穩定性。也可觀察到:若使用此硬化性組成物在支撐體上形成著色圖案時,與並未使用此等特定化合物之各比較例相比較,則其係可獲得具有高曝光感度及特優的顯影性,同時也可具有特優的支撐體黏著性及圖案之截面形狀之彩色濾光片。
〔實施例19〕
一B1.光阻液之調製- 將如下所示之組成之成份加以混合和溶解,以調製光阻液。
-B2.具有基底塗層之矽晶圓之製造- 將6-英寸矽晶圓在200℃之烘箱中實施加熱處理歷時30分鐘。其次,將光阻液塗佈在此矽晶圓上,以獲得乾燥膜厚為1.5μm,且將矽晶圓進一步在220℃之烘箱中加熱乾燥歷時1小時以形成基底塗層。藉此,可獲得具有基 底塗層之矽晶圓基板。
-B3.硬化性組成物(塗佈液)之調製- 使用在實施例1所獲得之顏料分散液(P1),並將如下所示之組成之成份加以混合和攪拌,以調製硬化性組成物之溶液。
-B4.從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的彩色濾光片之製造及評估- 〔B4-1.圖案之形成〕 將藉由如上所述所調製之硬化性組成物塗佈在如前所述之B2所獲得之具有基底塗層之矽晶圓的基底塗層上,以形成著色層(塗佈膜)。然後,將矽晶圓使用在100℃之熱板實施加熱處理(預烘烤)歷時120秒鐘,使得此塗佈膜之乾燥膜厚成為0.7μm。
其次,使用i-射線步進式曝光裝置FPA-3000i5+(佳能公司(Canon,Inc.)製造),並在波長為365 nm且以在 50至1,200 mJ/cm2 之範圍的各種曝光量透過具有1.5μm見方之島狀圖案遮罩之圖案化遮罩加以曝光。
爾後,將曝光後已形成塗佈膜於其上之矽晶圓基板載置在旋轉.噴淋式顯影機(DW-30型;Chemitronics Co.,Ltd.製造)之水平旋轉台上,並使用CD-2000(富士照相軟片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FUJIFILM Electronic Materials Co.,Ltd.)製造)在23℃實施浸置式顯影歷時60秒鐘,以在矽晶圓上形成著色圖案。
將已形成著色圖案於其上之矽晶圓以真空夾持方式固定在水平旋轉台上,並一面以旋轉裝置使該矽晶圓以50 rpm之旋轉數旋轉,一面從其旋轉中心的上方由噴嘴以噴淋狀供應純水來實施洗滌處理,其後則加以噴霧乾燥。
〔B4-2.感度之評估〕 爾後,使用測長SEM「S-9260A」(日立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製造)來測定著色圖案之尺寸。將能使圖案線寬成為1.5μm之曝光量視為曝光感度來加以評估。曝光感度係意謂其值愈小,則表示感度愈高。測定結果係如表2所示。
-B5.性能評估- 〔B5-1.支撐體黏著性、顯影性及圖案之截面形狀之評估〕 對於除了感度以外之評估,則將以如上所述所調製得之顏料分散液之儲存穩定性、微細分散性,及硬化性組成物之溶液(塗佈液)之儲存穩定性,以及經使用硬化性組成物在玻璃基板上所形成的硬化性組成物層之支撐體黏著 性、顯影性、及圖案之截面形狀,以與在如上所述之實施例1中之A3.性能評估(A3-1至A3-5)相同的方式加以評估。並且,也評估在下文中之色不均勻性。評估結果如表2所示。
除此之外,關於圖案之截面形狀,則較佳為矩形狀,倒向錐型是非吾所欲者。
〔B5-2.色不均勻性之評估〕 將亮度分佈係以下列方法加以分析,並根據從平均偏移±5%之畫素佔全畫素數之比率來評估色不均勻性。其評估準則如下所述。
首先,將硬化性組成物塗佈於以與如前所述之B2相同的方式所製得之附有基底塗層的玻璃板之基底塗層上,以形成著色層(塗佈膜)。然後,使用100℃之熱板實施加熱處理(預烘烤)歷時120秒鐘,使得此塗佈膜之乾燥膜厚成為0.7μm。然後,從藉由顯微鏡MX-50(OLYMPUS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Olympus Corporation)製造)所攝影得之影像來分析該已完成塗佈之玻璃板之亮度分佈。
-評估準則- A:從平均偏移±5%之畫素係佔全畫素數中之99%以上;B:從平均偏移±5%之畫素係佔全畫素數中之95%以上、小於99%;C:從平均偏移±5%之畫素係佔全畫素數中小於95% 。
〔實施例20至24〕
除了將實施例19之顏料分散劑(聚合物1)分別以在合成例2至6(聚合物2至聚合物6)所獲得之高分子化合物(顏料分散劑)加以取代以外,紅色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9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9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2。
〔實施例25〕
除了將實施例19之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P1)以綠色顏料分散組成物(P2)加以取代以外,紅色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9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9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2。
〔實施例26至30〕
除了將實施例25之顏料分散劑(聚合物1)分別以聚合物2至聚合物6(顏料分散劑)加以取代以外,綠色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25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25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2。
〔實施例31〕
除了將實施例19之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P1)以藍色顏料分散組成物(P3)加以取代以外,藍色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9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9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下表 2。
〔實施例32至36〕
除了將實施例31之顏料分散劑(聚合物1)分別以聚合物2至聚合物6(顏料分散劑)加以取代以外,藍色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31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31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2。
〔比較例10〕
除了將實施例19之聚合物1(顏料分散劑)以下列甲基丙烯酸甲酯與甲基丙烯酸之共聚合物D-1(=85/15(質量比),重量平均分子量:15,000)加以取代以外,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9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9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下表2。
〔比較例11〕
除了將實施例19之聚合物19(顏料分散劑)以具有末端甲基丙烯醯基之甲基丙烯酸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合物D-2(=15/85(質量比),重量平均分子量:30,000)加以取代以外,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9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9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下表2。
〔比較例12〕
除了將實施例19之聚合物1(顏料分散劑)以比較用 高分子(X)加以取代以外,紅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19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19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下表2。
〔比較例13至15〕
除了將實施例25之聚合物1(顏料分散劑)分別以如上所述之D-1、D-2及比較用高分子(X)加以取代以外,綠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25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25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2。
〔比較例16至18〕
除了將實施例31之聚合物1(顏料分散劑)分別以如上所述之D-1、D-2及比較用高分子(X)加以取代以外,綠色顏料分散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係以與實施例31相同的方式調製。也進一步製成彩色濾光片,且實施與實施例31相同的評估。結果係展示於表2。
從表2之結果可了解到:藉由使用含有在主鏈骨架具有含有含氮雜環及烯鍵性不飽和雙鍵之側基的樹脂之顏料分散液所調製得之各實施例之硬化性組成物(顏料系),且用於形成作為固態攝像元件用途之彩色濾光片時,則其係在溶液狀態具有特優的儲存穩定性。而且,也可了解到:若使用此硬化性組成物在支撐體上形成著色圖案時,並未使用特定化合物之各比較例相比較,則其係具有高曝光感度及特優的顯影性,且也具有特優的基板黏著性及圖案之截面形狀之彩色濾光片。
從此等結果可知道:實施例之硬化性組成物,即使在 製造用於固態攝像元件之用途的彩色濾光片時,係與在用於液晶顯示元件之用途的彩色濾光片時之情況相同,皆可達成特優的圖案形成性。
在日本發明專利特願第2007-092042號中之全部揭示內容在此併入本文作為參考。在本文中所揭述之全部文獻、發明專利申請案及技術性標準係併入本文作為參考,且與已經具體且個別加以說明之各文獻、發明專利申請案及技術標準視為相同重要的程度。

Claims (11)

  1. 一種顏料分散組成物,其係至少包含作為共聚合物成分之由下列通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或由下列通式(3)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以及由下列通式(6)所表示之結構單元的樹脂、顏料、及溶劑: 其中,在通式(2)中,R11 係代表氫原子、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R12 係代表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烷基;X1 係代表-CO-、-C(=O)O-、-CONH-、-OC(=O)-、或伸苯基;W係代表-O-、-S-、-C(=O)O-、-CONH-、-C(=O)S-、-NHCONH-、-NHC(=O)O-、-NHC(=O)S-、-OC(=O)-、-OCONH-、或-NHCO-;Y係代表-NR13 -、-O-、-S-、或-N=,且Y係經由其所鄰接的原子基團而連接到N原子以形成環狀結構;R13 係代表氫原子、烷基、或芳基;m和n係各自獨立地代表0或1;通式(3) 其中,在通式(3)中,R21 係代表氫原子或甲基,R22 係代表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烷基,且Z係代表含氮雜環; 其中,在如上所述之通式(6)中,A1 係代表-CO-、-C(=O)O-、-CONH-、-OC(=O)-、或伸苯基;G1 係代表二價有機基;X3 係代表氧原子、硫原子、或-N(R52 )-,R52 係代表可經取代之烷基;m1 和n1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0或1;R31 至R36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顏料分散組成物,其中由通式(2)或(3)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係由通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或由通式(3)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且其中Z表示由下列通式(4)或(5)所表示之結構: 其中,在通式(4)及(5)中,X2 係選自由單鍵、伸烷基、-O-、-S-、-NR-、及-C(=O)-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者;R係代表氫原子或烷基;環A、環B及環C係各自獨立地代表芳香族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顏料分散組成物,其中於顏料分散組成物中之顏料含量係40質量%至95質量%。
  4. 一種硬化性組成物,其係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顏料分散組成物、及光聚合引發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硬化性組成物,其係又包含光聚合性化合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光聚合引發劑係肟化合物。
  7. 一種彩色濾光片,其係在支撐體上具有由如申請專利範 圍第4項之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的著色圖案。
  8. 一種彩色濾光片,其係在支撐體上具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的著色圖案。
  9. 一種彩色濾光片之製法,其係包括下列步驟:使用至少包含作為共聚合物成份之由下列通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或由下列通式(3)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以及由下列通式(6)所表示之結構單元的樹脂、顏料、及溶劑之顏料分散組成物,以調製硬化性組成物之步驟;將硬化性組成物塗佈在支撐體上,以形成由硬化性組成物所形成的著色層之步驟;經由圖罩將該著色層實施全面圖案化曝光之步驟;以及在曝光後將該著色層實施顯影,以形成著色圖案之步驟: 其中,在通式(2)中,R11 係代表氫原子、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R12 係代表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烷 基;X1 係代表-CO-、-C(=O)O-、-CONH-、-OC(=O)-、或伸苯基;W係代表-O-、-S-、-C(=O)O-、-CONH-、-C(=O)S-、-NHCONH-、-NHC(=O)O-、-NHC(=O)S-、-OC(=O)-、-OCONH-、或-NHCO-;Y係代表-NR13 -、-O-、-S-、或-N=,且Y係經由其所鄰接的原子基團而連接到N原子以形成環狀結構;R13 係代表氫原子、烷基、或芳基;m和n係各自獨立地代表0或1; 其中,在通式(3)中,R21 係代表氫原子或甲基,R22 係代表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烷基,且Z係代表含氮雜環; 其中,在如上所述之通式(6)中,A1 係代表-CO-、-C(=O)O-、-CONH-、-OC(=O)-、 或伸苯基;G1 係代表二價有機基;X3 係代表氧原子、硫原子、或-N(R52 )-,R52 係代表可經取代之烷基;m1 和n1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0或1;R31 至R36 係各自獨立地代表氫原子或一價取代基。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彩色濾光片之製法,其中由通式(2)或(3)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係由通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或由通式(3)所表示之結構單元,且其中Z表示由下列通式(4)或(5)所表示之結構: 其中,在通式(4)及(5)中,X2 係選自由單鍵、伸烷基、-O-、-S-、-NR-、及-C(=O)-所組成的族群中之任一者;R係代表氫原子或烷基;環A、環B及環C係各自獨立地代表芳香族環。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彩色濾光片之製法,其中於顏料分散組成物中之顏料含量係40質量%至95質量%。
TW097111264A 2007-03-30 2008-03-28 顏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及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 TWI4348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92042A JP5339686B2 (ja) 2007-03-30 2007-03-30 顔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4905A TW200904905A (en) 2009-02-01
TWI434897B true TWI434897B (zh) 2014-04-21

Family

ID=39768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11264A TWI434897B (zh) 2007-03-30 2008-03-28 顏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及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551676B2 (zh)
EP (1) EP2137264B1 (zh)
JP (1) JP5339686B2 (zh)
KR (1) KR101482600B1 (zh)
CN (1) CN101652433B (zh)
TW (1) TWI434897B (zh)
WO (1) WO200812360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0005A (en) * 2007-07-26 2009-03-01 Fujifilm Corp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photosensitive resin transfer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hotospacer, and substrate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357077B2 (ja) * 2009-02-12 2013-12-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
KR101659382B1 (ko) * 2009-02-16 2016-09-23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안료 분산 조성물, 착색 경화성 조성물, 컬러필터,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고체 촬상 소자
JP4633845B2 (ja) 2009-02-25 2011-02-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顔料組成物、水系顔料分散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系インク
JP5021046B2 (ja) * 2009-02-26 2012-09-05 エルジー ケム. エルティーディ.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5340198B2 (ja) * 2009-02-26 2013-11-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分散組成物
JP2011099081A (ja) 2009-11-09 2011-05-19 Fujifilm Corp 水性インク組成物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448735B2 (ja) * 2009-11-16 2014-03-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水性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セッ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印画物
CN102199263B (zh) * 2011-04-12 2013-04-10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双疏性含氟可交联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2012255963A (ja) * 2011-06-10 2012-12-2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着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5941635B2 (ja) 2011-08-31 2016-06-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固体撮像素子
JP5757924B2 (ja) * 2011-08-31 2015-08-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固体撮像素子
KR101918661B1 (ko) 2012-05-14 2018-11-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컬러필터 제조용 포토레지스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필터의 제조 방법
KR101648607B1 (ko) * 2012-05-31 2016-08-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잉크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컬러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소자
US9298088B2 (en) * 2013-07-24 2016-03-29 Orthogonal, Inc. Fluorinated photopolymer with fluorinated sensitizer
JP6739334B2 (ja) * 2013-11-04 2020-08-12 ルブリゾル アドバンスド マテリアル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縮合芳香族イミドアンカー基を有するアクリル系分散剤
CN106662808A (zh) 2014-02-07 2017-05-10 正交公司 可交联的氟化光聚合物
JP6485369B2 (ja) * 2016-01-14 2019-03-20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アンカーコート剤
JP2016157127A (ja) * 2016-03-25 2016-09-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着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6906356B2 (ja) * 2016-06-21 2021-07-21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ナフタロシアニンを含む青色着色樹脂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固体撮像素子
WO2019208210A1 (ja) * 2018-04-26 2019-10-31 大塚化学株式会社 分散剤組成物、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CN109852202B (zh) * 2019-01-09 2021-05-14 山西大学 含有苯并杂环骨架的硫酯作为紫外光吸收剂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6510A (en) 1967-11-20 1970-10-27 Du Pont High solids tio2 slurry
US3778287A (en) 1970-12-22 1973-12-11 Ici Ltd Pigment dispersions
JPS61246261A (ja) 1985-04-25 1986-11-01 Toyo Ink Mfg Co Ltd 顔料分散剤
JPH02245231A (ja) 1989-03-20 1990-10-01 Kawamura Inst Of Chem Res 高分子分散剤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分散液
JP2764480B2 (ja) * 1991-05-17 1998-06-11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光重合組成物
JP3132314B2 (ja) 1994-06-03 2001-02-05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水性顔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EP0723167A3 (en) 1995-01-17 1997-04-02 Mitsubishi Chem Corp Light-curing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
JPH08259876A (ja) 1995-03-24 1996-10-08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カラ−フィルタ−用有機顔料分散液
DE69620723T2 (de) 1995-12-22 2002-12-05 Mitsubishi Chem Corp Fotopolymerisierbare Zusammensetzung für einen Farbfilter, Farbfilter und Flüssigkristallanzeigevorrichtung
US6306559B1 (en) 1999-01-26 2001-10-23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mprising a patterned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00321763A (ja) 1999-03-10 2000-11-24 Hitachi Chem Co Ltd 着色樹脂組成物、感光性着色樹脂組成物、着色画像形成用感光液、感光性エレメント、着色画像の製造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法
JP3654422B2 (ja) * 2000-01-31 2005-06-02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感光性組成物および感光性平版印刷版材料
JP4196548B2 (ja) 2001-07-17 2008-12-17 Jsr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US20060257759A1 (en) * 2002-11-29 2006-11-16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olored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 color filter,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4368134B2 (ja) * 2003-03-24 2009-11-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着色レジスト用顔料分散液、感光性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2005010763A (ja) * 2003-05-23 2005-01-1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着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2005240000A (ja) * 2003-06-23 2005-09-08 Nippon Shokubai Co Ltd 顔料分散組成物及び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2005070211A (ja) * 2003-08-21 2005-03-17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平版印刷版原版および平版印刷版の作製方法
US20060166114A1 (en) * 2004-06-21 2006-07-27 Chun-Hsien Lee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for black matrix
JP4472463B2 (ja) * 2004-08-26 2010-06-02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感光性平版印刷版
JP5066816B2 (ja) * 2005-07-08 2012-11-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219408B2 (ja) * 2006-06-02 2013-06-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顔料分散組成物、光硬化性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TWI435917B (zh) 2006-12-27 2014-05-01 Fujifilm Corp 顏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
JP5058620B2 (ja) * 2007-02-06 2012-10-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19959A1 (en) 2010-05-13
US8551676B2 (en) 2013-10-08
WO2008123601A3 (en) 2009-04-23
WO2008123601A2 (en) 2008-10-16
CN101652433B (zh) 2013-05-22
JP2008248120A (ja) 2008-10-16
KR20100015665A (ko) 2010-02-12
KR101482600B1 (ko) 2015-01-14
EP2137264A2 (en) 2009-12-30
JP5339686B2 (ja) 2013-11-13
TW200904905A (en) 2009-02-01
CN101652433A (zh) 2010-02-17
EP2137264B1 (en)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4897B (zh) 顏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及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
TWI435917B (zh) 顏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
TWI437281B (zh) 硬化性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
TWI459130B (zh) 用於固態影像擷取裝置之光硬化性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固態影像擷取裝置
TWI438568B (zh) 硬化性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
TWI442178B (zh) 硬化性組成物、使用該硬化性組成物之彩色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及固態攝影元件
WO2011040628A1 (en) Colorant multimer, colored curable composition, color filt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solid-state image sensor, image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el display with the color filter
TWI476512B (zh) 著色可硬化性組成物、彩色濾光器之彩色區域、彩色濾光器與彩色濾光器之製造方法以及固態影像拾取元件
TWI526504B (zh) 綠色硬化性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製法
JP2008274022A (ja) 顔料、顔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93355A (zh) 化合物、感光性组合物、固化性组合物、滤色器用固化性组合物、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308603A (ja) 顔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