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5591B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5591B
TWI415591B TW99144221A TW99144221A TWI415591B TW I415591 B TWI415591 B TW I415591B TW 99144221 A TW99144221 A TW 99144221A TW 99144221 A TW99144221 A TW 99144221A TW I415591 B TWI415591 B TW I4155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cover
vacuum cleaner
electric vacuum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44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43702A (en
Inventor
Ryuji Suzuki
Takuya Kawabe
Koichi Osada
Takashi Fukumur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143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3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5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5591B/zh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Description

電動吸塵器
本發明係關於具備電動送風機之電動吸塵器。
一般,電動吸塵器的電動送風機係在殼體內收納有馬達、和連結於此馬達的旋轉軸的風扇來構成的。在這種的電動送風機,安裝有具有較馬達的外徑更大的外徑的風扇,殼體係形成為用摨收納馬達之圓筒形狀的馬達殼體和用來收納風扇之較馬達殼體更大徑的圓筒形狀的風扇殼體呈一體。
又,配置於吸塵器本體內之電動送風機中,風扇側位於朝向連接有具吸口體的軟管之吸塵器本體的前側的位置,而馬達側位於朝向吸塵器本體的後側的位置。
在這種的電動吸塵器,當馬達起動而風扇旋轉時,風扇自形成於風扇殼體的前面之吸入口(所謂的眼珠部)將空氣吸入到風扇殼體內,自形成於馬達殼體的後部之排氣口,將空氣排出。藉此,電動吸塵器係經由吸口體及軟管,將空氣吸入至本體內,並且以預定的紙盒、旋風室將伴隨吸入的空氣之垃圾予以分離後,將空氣自電動送風機的殼體內,經由排氣口排出至電動吸塵器的本體外。
又,一般在預定的殼體內具備馬達之各種的產業機器,為了減低馬達的噪音、振動等,會有在殼體設置由發泡體所構成的蓋之情況。因此,在電動吸塵器的電動送風機,也期望在馬達殼體的周圍設置蓋。
又,近年的電動吸塵器,比起以往的電動吸塵器,謀求更進一步之馬達的高輸出化,馬達係可達到超過40000rPm之高速旋轉。又,電動吸塵器為了可充分這種馬達的成果,亦被要求將電動送風機的排氣抵抗抑制成低者。
以往,作為減低電動送風機的排氣抵抗之電動吸塵器,如前述,在馬達殼體的後部具備排氣口(以下,會有將此排氣口稱為「第1排氣口」之情況),並且在風扇殼體具備排氣口(以下,會有將此排氣口稱為「第2排氣口」之情況)者為眾所皆知(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且,更具體而言,在這些的電動吸塵器的電動送風機,第2排氣口係在風扇殼體的與形成有吸入口的前面相反側的後面,即,與自馬達殼體擴徑的風扇殼體連續之階差部分,沿著其周方向呈複數個被配置著。
若依據這種的電動送風機,從吸入口吸入到風扇殼體內之空氣係在馬達殼體內流動而自第1排氣口排出,並且亦從形成於風扇殼體之第2排氣口排出,因此,確保了2方向的空氣的排出路徑。因此,若依據具備這種的電動送風機之電動吸塵器,因可減少電動送風機之排氣抵抗,所以可提升吸入工作效率。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3-10509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2609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5-201157號公報
但,當在風扇殼體設有第2排氣口之電動送風機設置前述的蓋時,則會有產生下述問題之虞。圖8係顯示在以往的電動吸塵器的電動送風機安裝蓋的形態之斜視圖。
如圖8所示,安裝於以往的電動送風機20之蓋16係呈具有較馬達殼體22的外徑更大的內徑之圓筒形狀,在圖8中,如2點鎖線所示,配置成包圍馬達殼體22的外周面。
再者,圖8的上方以實線所示的蓋16,係顯示配置前的單體之狀態。
此蓋16係為了更確實地減低收納於馬達殼體22內之馬達(未圖示)的振動、噪音,而欲將蓋16配置成盡可能地密接於馬達殼體22的外周面,但,當使蓋16密接於該外周面時,會妨礙空氣自第1排氣口27的排出。即,電動吸塵器係電動送風機20的排氣抵抗增加,造成變得無法充分地發揮符合馬達的輸出之吸入工作效率。因此,當在蓋16的內周面與馬達殼體22的外周面保持距離之方式配置蓋16時,會有形成於風扇殼體21之第2排氣口28被堵塞之新的問題產生。即,電動吸塵器會因第2排氣口28被堵塞,造成電動送風機20的排氣抵抗增加,而吸入工作效率降低。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係在於針對在電動送風機的殼體安裝有蓋之電動吸塵器,提供能夠發揮優良之吸入工作效率的電動吸塵器。
用以解決前述課題之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係具備有電動送風機,該電動送風機具有:馬達;連結於前述馬達的旋轉軸,並具有較前述馬達的外徑更大的外徑之風扇;覆蓋前述馬達及前述風扇之殼體;及覆蓋與前述馬達的配置位置對應的前述殼體的部分的外周之蓋的雷動吸塵器,其特徵為,前述殼體係在與前述風扇的配置位置相對應的前述殼體的部分中,與形成有前述風扇的吸入口的前面相反側的後面具有貫通孔,以前述馬達的旋轉軸為中心,在對前述馬達的電刷的形成位置大致呈90度的位置,前述蓋的外周端的位置係比起前述貫通孔的內周端的位置設定成更靠近前述旋轉軸。
若依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可將謀求高輸出化之近年的電動送風機的成果充分地反映於吸引性能之電動吸塵器。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再者,以下的說明中之前後方向係以圖1所示的吸塵器本體201的前後方向作為基準。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10係具備有在內側收納著後述的電動送風機20(參照圖2)之吸塵器本體201,並且在此吸塵器本體201的前側依序連接有軟管202、手邊操作部203、延長管204、及吸口體205來構成的。
再者,圖1中,符號206係為設置於手邊操作部203,用來對電動送風機20(參照圖2)進行開、關之開關操作部。
吸塵器本體201係如圖2所示,在預定的外殼C內的前側區劃有集塵室12,並且在後側區劃有電動送風機室15。此集塵室12與電動送風機室15係經由過濾器部14加以連通著。
在集塵室12,收納有紙盒13。此紙盒13的開口係配置成位於連接有軟管202(參照圖1)之軟管接頭11側。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的電動吸塵器10,說明關於使用紙盒13之方式,但,本發明亦可為旋風方式者。順便一提,旋風方式的電動吸塵器係在對應於集塵室12之部分,形成有旋風室。
在電動送風機室15,收納有電動送風機20。此電動送風機20係配置成形成於其前側之後述的吸入口26朝向過濾器部14側(吸塵器本體201的前側),而後述的第1排氣口27朝向電動送風機室15的後端側,經由防振橡膠17懸掛於電動送風機室15內。
在此電動送風機20,如後述,安裝有蓋16(參照圖4),但,在圖2中,為了作圖上的方便,省略其記載。
電動送風機20係如圖3所示,送風機構23收納於風扇殼體21內,馬達30收納於馬達殼體22內來構成的。
送風機構23具備有:離心風扇24及擴散器25。
離心風扇24係以螺帽等的固緊具固定於後述的馬達30的旋轉軸35,藉由已經起動之馬達30,來旋轉於旋轉軸35的軸周圍。在本實施形態之離心風扇24的外徑係較馬達30的外徑更大。
擴散器25係以配置於離心風扇24的離心方向之擴散器葉片25a、和經由區隔板25b配置於此擴散器葉片25a的後方之回歸導引葉片25c所構成的。
馬達30係如圖3所示,具備固定子31、電機子32及電刷33所構成。
固定子31係具備有配置成包圍電機子32的周圍之固定子鐵心31a、和捲繞於此固定子鐵心31a之磁場捲線31b所構成的。
電機子32係配置成在固定子31的內側朝前後方向延伸,具備有:以軸承34支承其兩端之旋轉軸35;安裝於此旋轉軸35之電機子鐵心40;捲繞於此電機子鐵心40之電機子捲線36;及與電機子捲線36電性連接,並且安裝於旋轉軸35的後部之整流子37。
再者,固定子鐵心31a的內周面與電機子鐵心40的外周面係配置成具有預定的間隙。
電刷33係在本實施形態之馬達30,以夾持整流子37的方式設置有一對,這些電刷係被保持於安裝在後述的馬達殼體22的後部之電刷座38。又,電刷33係可對與旋轉軸35一同旋轉之整流子37滑接,並且與固定子31的磁場捲線31b電性連接。
在此馬達30,當對此馬達30的未圖示的端子間施加商用交流電壓時,電動機電流係經由磁場捲線31b流到電刷33。又,藉由電刷33與整流子37之滑接,使得電流流至電機子32的電機子捲線36。此時,藉由依據整流子37的整流作用分別在固定子31及電機子32所產生之磁通的相互作用,使得在固定子31的內側,電機子32以因應電動機電流的大小之預定的旋轉速度及轉矩進行旋轉。
風扇殼體21及馬達殼體22係形成為外徑相互不同的略圓筒形狀,風扇殼體21的外徑係較馬達殼體22的外徑更大。
在馬達殼體22,如圖3至圖5所示,形成有4個第1排氣口27(27a,27a,27b,27b)。此第1排氣口27係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的「形成於與前述馬達的配置位置相對應的前述殼體的部分的外周面之前述貫通孔」之該貫通孔。再者,在圖3至圖5,符號16為後述之蓋。
第1排氣口27a係如圖4及圖5所示,形成為在馬達殼體22的後部,與一對電刷座38,38相鄰接。具體而言,第1排氣口27a,27a係形成為自馬達殼體22的周面跨到後端面。
又,第1排氣口27b係如圖3所示,形成為在馬達殼體22的周面開口成矩形,並且如圖5所示,以與前述第1排氣口27a夾持電刷座38的方式形成於馬達殼體22的周面。
風扇殼體21係如圖3所示,在其前面形成有前述吸入口26。此吸入口26亦被稱為所謂的眼珠部。
又,在風扇殼體21,於與形成有吸入口26的前面相反側的後面,形成有作為圓弧狀的長孔之第2排氣口28。更詳細而言,此第2排氣口28係如圖4及圖5所示,形成於接續在自馬達殼體22擴徑之風扇殼體21的階差部分29。再者,第2排氣口28係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稱之「形成於與形成有風扇的吸入口之前面相反側的後面的貫通孔」的該「貫通孔」。
在本實施形態之第2排氣口28係如圖5所示,以沿著風扇殼體21的周方向延伸之細縫狀的長孔所形成,呈一對形成於對馬達30(參照圖3)的旋轉軸35的中心39相互呈點對稱之位置。又,第2排氣口28,28的位置係當自馬達30的旋轉軸35方向觀看時,成為對一對電刷座38,38的位置,位相偏移略90度之位置。
又,第2排氣口28,28係當自馬達30的旋轉35方向觀看時,形成於電刷33的形成位置以外的位置。換言之,從馬達30的旋轉軸35的觀看,第2排氣口28,28係形成為避開電刷座38的輪廓。
順便一提,第2排氣口28的形狀及數量未特別限制,其形狀可形成為圓形、橢圓形、多角形等,其數量可作成為3個以上。例如,在第2排氣口28為圓形之情況,在同一圓周上形成有複數個為佳。又,例如在形成有4個圓弧狀的長孔的第2排氣口28之情況,形成於同一圓周上為佳,並不形成於位相偏移略90度之位置為佳。其結果,由於在位相偏移略90度之位置形成有支承機構,故,可抑制第2排氣口28的變形,而能提升階差部分29的強度。
其次,說明關於蓋16。
蓋16係如圖4及圖5所示,配置成包圍馬達殼體22,即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稱之「與馬達的配置位置相對應的殼體部分」的周面之筒狀體,在以與馬達30的旋轉軸35(參照圖5)正交的斷面視角呈略橢圓形狀。
在本實施形態之蓋16係為將板狀(帶狀)的蓋16捲繞於馬達殼體22的周面,將其端緣彼此重疊並接合所形成者,底面為橢圓形狀的略圓筒來構成的。此蓋16,亦可非將板狀者予以重疊並接合,而是預先成形為筒狀者。
順便一提,安裝於馬達殼體22之電刷座38係如圖5所示,位於略橢圓形狀的蓋16的內側。換言之,蓋16的內周的長徑LD係形成為較電刷33(電刷座38)的外寬W更大。因此,在電刷座38的附近形成於馬達殼體22之第1排氣口27a,27b係與蓋16的內周面隔著預定預定的距離,被蓋所覆蓋。
又,蓋16係在配置於馬達殼體22之狀態下,如圖5所示,在以馬達30(參照圖3)的旋轉軸35為中心而與電刷33(電刷座38)的形成位置大致呈90度的位置(參照圖5中的P),蓋16的外周端的位置係比起第2排氣口28的內周端的位置設定成更靠近旋轉軸35(靠近內周)。即,在「略90度的位置P」,第2排氣口28的細縫寬度皆位於蓋16的外周端的外側。
又,在對電刷33(電刷座38)的形成位置呈「略90度的位置P」,蓋16的內周面係與馬達殼體22的外周面相接,故,在本實施形態之蓋16的內周的短徑SD係和以馬達30的旋轉軸35為中心,對電刷33(電刷座38)的形成位置呈「略90度的位置P」之馬達殼體22的外徑MD大致相等。順便一提,蓋16的內周的短徑SD係在「略90度的位置P」,在以蓋16的外周端的位置比起第2排氣口28的內周端的位置設定於更靠近旋轉軸35之位置為條件的情況下,亦可超過馬達殼體22的外徑MD。換言之,蓋16的厚度係較自馬達30的旋轉軸35的中心39到第2排氣口28的內周端為止的長度L1、與到馬達殼體22的外周面為止的長度L2之差量更薄。蓋16的厚度,亦可非均等,而是在與第2排氣口28相對應之部分薄,與電刷33(電刷座38)相對應之部分厚,呈不均等。
即,在本實施形態之蓋16係將在其外側之第2排氣口28的開口面積確保在預定的比例以上。作為此預定的比例,在對第2排氣口28的全開口面積之於蓋16的外側的第2排氣口28的開口面積之比例,期望為50%以上、100%以下。順便一提,藉由作成為100%,會使經由第2排氣口28之排氣量變得最多。
以上這樣的蓋16係以由連續氣泡之發泡體構成並具有預定的厚度之板狀的底座16a、和配置成被覆此底座16a的外周面之補強帶16b來構成的。
在本實施形態之發泡體係使用實施有難燃處理之胺甲酸乙酯泡棉。作為此發泡體,若為具有連續氣泡者則未特別限制,但期望為具有難燃性之彈性體。
補強帶16b的材質,若為具有預定的強度和可撓性者則未特別限制。其中,期望為由玻璃纖維所構成的織布或不織布。
其次,一邊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10的動作一邊說明其作用效果。
此電動吸塵器10中,藉由如圖3所示的電動送風機20的馬達30所旋轉之離心風扇24,使自吸入口26所吸入的空氣升壓後產生吸入氣流。然後,吸入氣流經由擴散器25自馬達殼體22內的風路,從第1排氣口27排氣,並且自風扇殼體21的第2排氣口28排氣。
另外,電動吸塵器10係藉由電動送風機20自吸入口26吸入空氣,來將伴同有塵埃之空氣,經由前述吸口體205(參照圖1)等,自軟管接頭11側吸引至集塵室12內。被吸引之伴同有塵埃之空氣會被導入到紙盒13內。然後,被紙盒13所過濾過的空氣,經由過濾器部14,自電動送風機20的吸入口26被吸入。此時,伴同被吸引於集塵室12內的空氣之塵埃的大部分會被紙盒13所除去,並且藉由空氣通過過濾器部14,亦將細微的塵埃除去。
又,若依據以上這樣的電動吸塵器10,電動送風機20自吸入口26所吸入的空氣係如前述,自第1排氣口27排出,並且自第2排氣口28亦被排出,因此,確保了2方向的空氣的排出路徑。因此,若依據具備這樣的電動送風機20之電動吸塵器10,能夠減少電動送風機20之排氣抵抗,故可使吸入工作效率提升。
又,若依據此電動吸塵器10,在對電刷33(電刷座38)的形成位置大致呈90度的位置P(參照圖5),蓋16的外周端的位置係比起第2排氣口28的內周端的位置,設定成更靠近旋轉軸35,因此,能夠在蓋16的外側,大幅地確保第2排氣口28的開口部。因此,若依據此電動吸塵器10,可防止來自於第2排氣口28之排氣被妨礙。其結果,可抑制電動送風機20之排氣抵抗,因此,可使電動吸塵器10的吸入工作效率提升。
又,若依據此電動吸塵器10,因蓋16的厚度係形成為較自馬達30的旋轉軸35的中心39到第2排氣口28的內周端為止的長度L1、和到馬達殼體22的外周面為止的長度L2之差量更薄,所以,能夠在蓋16的外側,更大幅地確保第2排氣口28的開口部。其結果,可使電動吸塵器10的吸入工作效率更進一步提升。
又,若依據此電動吸塵器10,藉由將蓋16的內周的長徑LD作成為較電刷33(電刷座38)的形成位置之馬達30的外寬W更大、且蓋16的內周的短徑SD作成為以馬達30的旋轉軸35為中心,與電刷33(電刷座38)的形成位置大致呈90度的位置P之馬達殼體22的外徑MD以上,能夠在蓋16的內側,確保大的空間。其結果,可以將來自於第1排氣口27之排氣抵抗抑制成低,因此,能夠更確實地提升電動吸塵器10的吸入工作效率。又,此時,因藉由來自於第1排氣口27之排氣變得圓滑,讓電刷33、整流子37等有效率地被冷卻,所以,這些電氣抵抗降低,亦能夠使電動吸塵器10的吸入工作效率提升。
又,若依據此電動吸塵器10,在蓋16的外側之第2排氣口28的開口面積的比例為50%以上,可將來自於第2排氣口28之排氣抵抗抑制成低,所以,可更確實地提升電動吸塵器10的吸入工作效率。
又,若依據此電動吸塵器10,因第2排氣口28以馬達30的旋轉軸35為中心,朝圓周方向延伸而形成,所以,離心風扇24所產生之吸入氣流可由效率地自第2排氣口28排出。其結果,可更確實地提升電動吸塵器10的吸入工作效率。
又,若依據此電動吸塵器10,因第2排氣口28以馬達30的旋轉軸35為中心,朝圓周方向形成有複數個,所以,離心風扇24所產生之吸入氣流可由效率地自第2排氣口28排出。其結果,可更確實地提升電動吸塵器10的吸入工作效率。
又,若依據此電動吸塵器10,第2排氣口28係自馬達30的旋轉軸35方向觀看時,形成於電刷33(電刷座38)的形成位置以外的位置,形成為避開電刷33(電刷座38)的輪廓,所以,自第2排氣口28所排出的氣流不會撞擊電刷座38,可被圓滑地排出。其結果,因可將來自於第2排氣口28之排氣抵抗抑制成低,所以能夠更確實地提升電動吸塵器10的吸入工作效率。
又,若依據此電動吸塵器10,因藉由包含胺甲酸乙酯泡棉之材料來構成蓋16,所以,能夠有效地減低馬達30的噪音及振動,並且藉由其通氣性,能夠將電動送風機20之排氣抵抗抑制成更低。
又,若依據這樣的電動吸塵器10,因蓋16覆蓋第1排氣口27,所以,例如即使當馬達30老舊,造成整流子37對電刷33滑接時,不小心產生火花,也能夠藉由蓋16,防止該火花從第1排氣口27朝周圍飛散。又,因蓋16是隔著預定的距離,覆蓋第1排氣口27,所以,能夠防止蓋16阻礙來自於第1排氣口27之排氣。
以上,說明了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不限於前述實施形態,能夠以其他的各種形態加以實施。再者,以下,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但對於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要素,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其次,所參照之圖6係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之電動送風機的第1變形例的模式側面圖,顯示將蓋部分地切開,再從對電刷座之形成位置大致呈90度的位置觀看電動送風機的之圖。圖7係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之電動送風機的第2變形例的斜視圖。
前述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10的電動送風機20係使用由底面為橢圓形狀的略圓筒體所構成的蓋作為蓋16,但,蓋16亦可為越靠近位於其前側之風扇殼體21越縮徑之形狀的筒狀體(略橢圓錐台)。順便一提,此蓋16,雖未圖示,圖6的後端緣係呈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橢圓形狀(參照圖5)。又,圖6的前端緣大致呈圓形狀,其內周長設定成與馬達殼體22的外周長大致相同。順便一提,蓋16的外側之第2排氣口28的開口面積的比例係呈100%。
再者,圖6中,符號38為電刷座,符號22係為馬達殼體,符號27b(27)為第1排氣口。亦可非如梯形這樣徑連續地變化者,而是如2段、3段這樣徑呈階段性變化之形狀。
若依據這種的第1變形例之電動吸塵器10,因蓋16越靠近風扇殼體21越縮徑,所以,比起在前述實施形態所具有圓筒形狀的蓋16者,能夠更大確保在蓋16的外側之第2排氣口28的開口比例。
如圖7所示,在第2變形例之電動送風機20,蓋16係與第2排氣口28相鄰接之部分被切削。圖7所示之蓋16的缺口部18係將蓋16切削而形成為可使第2排氣口28的開口部全部露出,但,本發明,亦可為以蓋16覆蓋第2排氣口28的開口部之一部分。即,蓋16係以前述50%以上的比例,使第2排氣口28的開口露出為佳。
缺口部18的形狀未特別限制,可舉出在平面視角,呈多角形、橢圓、圓形等者。又,缺口部18的數量未特別限制,亦可對1個第2排氣口28形成1個缺口部18,亦可對複數個第2排氣口28跨越的方式形成1個缺口部18。又,缺口部18的大小,無法依據缺口部18的形狀統一決定,在缺口部18為矩形之情況,缺口部18的高度H1係設定成為蓋16的高度H2的一半以下為佳。
又,在形成有缺口部18之此蓋16,若未形成有缺口部18的情況,封住第2排氣口28之比例,亦可為100%,亦可為超過0%而未滿100%之間。
再者,圖7中,符號16a為底座,符號16b為補強帶,符號21為風扇殼體,符號22為馬達殼體,符號27a(27)為第1排氣口,符號38為電刷座。
若依據這樣的第2變形例之電動送風機20,不受蓋16的厚度、及蓋16對第2排氣口28的配置位置所影響,可更大確保第2排氣口28的開口比例。
10...電動吸塵器
16...蓋
16a...底座
16b...補強帶
18...缺口部
20...電動送風機
21...風扇殼體
22...馬達殼體
23...送風機構
24...離心風扇
25...擴散器
26...吸入口
27...第1排氣口
27a...第1排氣口
27b...第1排氣口
28...第2排氣口
29...階差部分
30...馬達
31...固定子
33...電刷
34...軸承
35...旋轉軸
37...整流子
38...電刷座
C...外殼
MD...外徑
LD...長徑
SD...短徑
圖1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的外觀斜視圖。
圖2係圖1所示的電動吸塵器的吸塵器本體的縱斷面圖。
圖3係圖1所示的電動吸塵器的電動送風機的半縱斷面圖。
圖4係顯示將蓋安裝於圖1所示的電動吸塵器的電動送風機之樣子的斜視圖。
圖5係顯示自後側觀看圖4的電動送風機時的蓋的配置之電動送風機的背面圖。
圖6係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之電動送風機的第1變形例的模式側面圖。
圓7係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之電動送風機的第2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8係顯示在以往的電動送風機安裝有蓋之樣子的斜視圖。
16...蓋
20...電動送風機
21...風扇殼體
22...馬達殼體
27...第1排氣口
27a...第1排氣口
27b...第1排氣口
28...第2排氣口
29...階差部分
33...電刷
35...旋轉軸
37...整流子
38...電刷座
39...中心
W...外寬
L1、L2...長度
P...略90度的位置
MD...外徑
LD...長徑
SD...短徑

Claims (7)

  1. 一種電動吸塵器,係具備有電動送風機,該電動送風機具有:馬達;連結於前述馬達的旋轉軸並具有較前述馬達的外徑更大的外徑之風扇;用來覆蓋前述馬達及前述風扇之殼體;及覆蓋與前述馬達的配置位置相對應的前述殼體的部分的外周之蓋的電氣吸塵器,其特徵為:前述殼體係在與前述風扇的配置位置相對應之前述殼體的部分中,於與形成有前述風扇的吸入口之前面相反側的後面,具有貫通孔,在以前述馬達的旋轉軸為中心,對前述馬達的電刷的形成位置大致呈90度的位置,前述蓋的外周端的位置係比起前述貫通孔的內周端的位置,設定成更靠近前述旋轉軸,前述蓋的厚度係較自前述馬達的旋轉軸的中心到前述貫通孔的內周端為止的長度和自前述馬達的旋轉軸的中心到與前述馬達的配置位置相對應的前述殼體的部分的外周面為止之長度的差量更薄,前述蓋係大致呈橢圓形狀,前述蓋的內周的長徑係較保持前述電刷之電刷座之外寬更大,前述蓋的內周的短徑係為以前述馬達的旋轉軸為中心,對前述電刷的形成位置大致呈90度的位置之與前述馬達的配置位置相對應的前述殼體的部分的外徑以上,前述貫通孔係當從沿著前述馬達的旋轉軸之方向觀看時,於前述馬達的電刷的形成位置以外的位置,以前述馬 達的旋轉軸為中心,朝圓周方向延伸而形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當自沿著前述馬達的旋轉軸的方向觀看時,前述蓋封住前述貫通孔之面積係為前述貫通孔的總面積的大致50%以下,沿著前述馬達的旋轉軸的方向係為軸方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貫通孔係以前述馬達的旋轉軸為中心,朝圓周方向形成有複數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蓋係藉由包含胺甲酸乙酯泡棉之材料來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殼體係在與前述馬達的配置位置相對應的前述殼體的部分的外周面具有貫通孔,前述蓋係用來覆蓋形成於與前述馬達的配置位置相對應的前述殼體的部分的外周面之前述貫通孔的外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蓋係為用來覆蓋與前述馬達的配置位置相對應的前述殼體的部分的外周之筒狀體,越靠近前述貫通孔越縮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動吸塵器,其中,前述蓋係將與前述貫通孔相鄰接之部分加以切削。
TW99144221A 2010-02-05 2010-12-16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TWI4155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4240A JP5039799B2 (ja) 2010-02-05 2010-02-05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3702A TW201143702A (en) 2011-12-16
TWI415591B true TWI415591B (zh) 2013-11-21

Family

ID=44421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44221A TWI415591B (zh) 2010-02-05 2010-12-16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039799B2 (zh)
CN (1) CN102146937A (zh)
TW (1) TWI4155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85852A (ja) * 2011-10-21 2013-05-13 Hitachi Appliances Inc 電動送風機と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7153834B2 (ja) * 2018-03-08 2022-10-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温度調和ユニッ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31020Y1 (zh) * 1970-07-23 1974-08-22
JPS63159696A (ja) * 1986-12-20 1988-07-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用電動送風機
JPH06108995A (ja) * 1992-09-25 1994-04-19 Tok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送風機
JPH1026099A (ja) * 1996-07-09 1998-0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送風機
JP2008106645A (ja) * 2006-10-24 2008-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88000A (ja) * 1985-02-18 1986-08-21 Kubota Ltd 有機性汚泥の脱水処理方法
KR100629328B1 (ko) * 2004-02-03 2006-09-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청소기의 송풍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31020Y1 (zh) * 1970-07-23 1974-08-22
JPS63159696A (ja) * 1986-12-20 1988-07-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用電動送風機
JPH06108995A (ja) * 1992-09-25 1994-04-19 Tok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送風機
JPH1026099A (ja) * 1996-07-09 1998-0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送風機
JP2008106645A (ja) * 2006-10-24 2008-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39799B2 (ja) 2012-10-03
TW201143702A (en) 2011-12-16
JP2011163153A (ja) 2011-08-25
CN102146937A (zh) 201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20091B2 (ja) 掃除用電気器具
TWI415591B (zh)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JP2015012938A (ja)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具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2008212500A (ja) 電気掃除機
WO2018003051A1 (ja) 送風装置、及び掃除機
TW201334753A (zh) 電動送風機與具備該電動送風機的吸塵器
JP5368218B2 (ja) 電気掃除機
JP3532779B2 (ja) ファンモータ装置及び環流式電気掃除機
JP6710513B2 (ja)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4454815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11135736A (ja) 電動機、電動送風機及び電気掃除機
JP3597041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10046432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20193602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JP2015040541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2011196337A (ja) 電動送風機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WO2020241266A1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衣服
JP2010268981A (ja) 電気掃除機
JP5931455B2 (ja) 電気掃除機
JP6690603B2 (ja) 遠心送風機
JP4420759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3144353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0308605A (ja) 電気掃除機
JP4288980B2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WO2012056760A1 (ja) クリー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