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4912B -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 Google Patents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4912B
TWI414912B TW098126281A TW98126281A TWI414912B TW I414912 B TWI414912 B TW I414912B TW 098126281 A TW098126281 A TW 098126281A TW 98126281 A TW98126281 A TW 98126281A TW I414912 B TWI414912 B TW I4149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toner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shut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6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1480A (en
Inventor
Ichiro Kadota
Kunihiro Ohyama
Masayuki Yamane
Takeshi Uchitani
Nobuyuki Taguchi
Satoru Yoshida
Takuya Seshita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312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651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343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041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483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651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494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708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11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1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4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49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92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a slidable sealing member, e.g. shut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23Cartridges having 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Description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本發明概括而言相關於附著於例如影印機、印表機、傳真機、及具有以上功能的多功能周邊設備等影像形成設備的碳粉容器、及使用此碳粉容器的影像形成設備。
傳統上,在例如影印機等影像形成設備中,已曾使用可被可拆卸地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的具有圓柱形形狀的碳粉容器(碳粉瓶)(例如參見專利文件1)。
在專利文件1中,可拆卸地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碳粉容器(碳粉瓶)主要是由容器主體及帽蓋區段形成。螺旋形凸出部形成在容器主體的內圓周表面上,並且當容器主體旋轉時,容納在容器主體內的碳粉被運載至碳粉容器的開口部份。帽蓋區段連接於容器主體,且由影像形成設備主體支撐而不會由於容器主體的旋轉而旋轉。從容器主體的開口部份輸出的碳粉從帽蓋區段的碳粉輸出開口輸出。從碳粉輸出開口輸出的碳粉被供應至顯影裝置。
另外,用來打開或關閉碳粉輸出開口的快門構件形成於碳粉容器的帽蓋區段。快門構件是藉著與碳粉容器的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或從影像形成設備主體拆離接介(interfaced)而打開或關閉碳粉輸出開口。
[專利文件1]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第2004-287404號
在專利文件1的碳粉容器與不具有帽蓋區段的碳粉容器比較的情況中,當專利文件1的碳粉容器由新的碳粉容器取代或更換時,由碳粉所造成的污斑可被減少。亦即,因為碳粉出口是藉著與碳粉容器的附著或拆離操作接介而被打開或關閉,所以可防止使用者由於與碳粉出口直接接觸而被碳粉染污。另外,因為碳粉出口的方向是直接向下的方向,所以當碳粉已幾乎耗盡時(於碳粉結束時刻(toner end time)),存留在碳粉出口附近的碳粉量會很小,這是因為碳粉會由於其本身的重量而掉落。以此方式,當容器由新的容器取代或更換時,由碳粉出口附近的碳粉所造成的污斑可被減少。
然而,些微量的碳粉會黏著在環繞碳粉出口的部份上,並且當碳粉容器由新的碳粉容器取代或更換時,黏著的碳粉會掉落至影像形成設備主體內。特別是,在環繞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碳粉供應開口的部份處,由掉落的碳粉所造成的污斑向來非常顯著。因此,向來給予使用者不令人滿意的印象。
為解決上述問題,可構思的為形成一快門構件以藉著在碳粉容器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狀態中旋轉碳粉容器而打開或關閉碳粉出口,且形成一主體側快門以打開或關閉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碳粉供應開口。
然而,在此情況中,為了不對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產生碳粉供應錯誤,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主體側快門必須確實地與碳粉容器的快門構件的打開操作一起地被打開,並且碳粉容器的碳粉出口必須確實地連接於影像形成設備的碳粉供應開口。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碳粉容器及一種影像形成設備,其中不會發生從碳粉容器至影像形成設備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碳粉供應錯誤,並且當碳粉容器由新的碳粉容器取代或更換時,使用者幾乎完全不會看到從碳粉容器掉落至環繞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碳粉供應開口的部份的碳粉,且掉落的碳粉不會給予使用者不令人滿意的印象。
為達成一或多個這些及其他有利點,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碳粉容器,具有圓柱形形狀,此碳粉容器被可拆卸地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碳粉容器包含碳粉出口,其形成在碳粉容器的圓周表面處,用來排出容納在碳粉容器內的碳粉;快門構件,其形成在碳粉容器的圓周表面處,用來在碳粉容器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狀態中與碳粉容器的旋轉操作一起地打開或關閉碳粉出口;及引導構件,其形成在環繞碳粉出口的部份處而被配置成從碳粉容器的圓周表面凸出,用來引導快門構件於碳粉容器的圓周方向的打開或關閉操作。影像形成設備主體包含碳粉供應開口,其被配置成要被連接於碳粉出口;及主體側快門,用來打開或關閉碳粉供應開口。當碳粉容器的快門構件被打開時,引導構件的端面與快門構件的打開操作一起地推動主體側快門且碳粉出口被打開,並且碳粉出口被連接於碳粉供應開口。
[本發明的功效]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當快門構件打開碳粉出口時,引導構件的端面推動主體側快門,因而使碳粉供應開口被打開。在此情況下,碳粉供應開口連接於碳粉出口。因此,即使是碳粉黏著在碳粉供應開口的周圍部份上,快門構件也確實地與主體側快門接合,並且快門也確實地藉著與快門構件的打開操作接介而被打開。在此情況下,可避免碳粉出口與碳粉供應開口的不正常連接。另外,因為從碳粉容器掉落至環繞碳粉供應開口的部份的碳粉被主體側快門隱藏,所以當碳粉容器由新的碳粉容器取代或更換時,使用者幾乎完全看不到由掉落的碳粉所造成的污斑。因此,不會給予使用者令人不滿意的印象。
本發明的特徵及有利點會在連同所附的圖式一起閱讀以下的詳細敘述時顯明。
以下參考圖式詳細敘述本發明的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以下參考圖1至35詳細敘述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
首先,敘述影像形成設備的結構及操作。
圖1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影像形成設備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結構的一部份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在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上方部份處的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中,相應於黃(yellow)、紫紅(magenta)、青藍(cyan)、及黑(black)四色的四個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被可拆卸地附著於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
中間轉移單元15被設置在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的下方。中間轉移單元15包含中間轉移皮帶8。相應於黃、紫紅、青藍、及黑四色的影像形成區段6Y、6M、6C、及6K被定位成為面向中間轉移皮帶8。
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被設置在在相應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下方。容納在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內的碳粉藉著相應的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而被供應至影像形成區段6Y、6M、6C、及6K中的相應顯影裝置。
以下敘述未在以上敘述的圖1中的一些元件。
在以下的敘述中,因為用來處理相應的黃色、紫紅色、青藍色、及黑色的元件實質上彼此相同,所以在一些情況中,會敘述用於黃色的具有附加字尾Y的元件做為代表。
圖2為顯示圖1所示的包含影像形成區段6Y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結構的一部份的示意圖。
如圖2所示,相應於黃色的影像形成區段6Y包含光導鼓1Y、面向光導鼓1Y的充電區段4Y、顯影裝置5Y(顯影區段)、清潔區段2Y、及放電區段(未顯示)。影像形成處理過程(充電處理、曝光處理、顯影處理、轉移處理、及清潔處理)被實施在光導鼓1Y上,並且黃色影像形成在光導鼓1Y上。
影像形成區段6M、6C、及6K的每一個具有與影像形成區段6Y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並且形成相應顏色的影像。因此,以下主要敘述影像形成區段6Y而省略影像形成區段6M、6C、及6K的敘述。
在圖2中,光導鼓1Y藉著驅動馬達(未顯示)而順時針旋轉。然後,光導鼓1Y的表面被充電區段4Y均勻地充電(充電處理)。
光導鼓1Y的表面到達雷射射束L從曝光裝置7(見圖1)照射的位置,並且相應於黃色的靜電潛像藉著被雷射射束曝光而在該位置處形成(曝光處理)。
然後,上面已形成有靜電潛像的光導鼓1Y的表面到達面向顯影裝置5Y的位置,因而靜電潛像在該位置處被顯影,並且形成黃色碳粉影像(顯影處理)。
然後,上面已形成有碳粉影像的光導鼓1Y的表面到達面向中間轉移皮帶8及初次轉移偏壓滾子9Y的位置,並且光導鼓1Y上的碳粉影像在該位置處被轉移至中間轉移皮帶8上(初次轉移處理)。此時,未被轉移至中間轉移皮帶8上的小量碳粉存留在光導鼓1Y上。
然後,光導鼓1Y的表面到達面向清潔區段2Y的位置,並且存留在光導鼓1Y的表面上的碳粉被清潔刀片2a機械式地移除(清潔處理)。
最後,光導鼓1Y的表面到達面向放電區段的位置,並且存留在光導鼓1Y的表面上的電荷被放電。
藉著上述處理,完成在光導鼓1Y上的影像形成處理過程。
類似於在影像形成區段6Y中,上述的影像形成處理過程在影像形成區段6M、6C、及6K中被實施。亦即,相應於影像資訊的雷射射束L從被定位在影像形成區段6M、6C、及6K的下方的曝光裝置7照射在相應的光導鼓1M、1C、及1K上。明確地說,曝光裝置7使光源射出雷射射束L,並且在雷射射束L由旋轉的多面鏡(polygon mirror)掃瞄的同時,使雷射射束L經由多個光學元件而照射在相應的光導鼓1M、1C、及1K上。
在顯影處理之後,形成在相應光導鼓1Y、1M、1C、及1K上的碳粉影像藉著被疊加而轉移至中間轉移皮帶8上。以此方式,彩色影像形成在中間轉移皮帶8上。
回到圖1,中間轉移單元15包含中間轉移皮帶8、四個初次轉移偏壓滾子9Y、9M、9C、及9K、二次轉移支承滾子12、多個張力滾子(未顯示)、及中間轉移清潔區段(未顯示)。中間轉移皮帶8由多個滾子支撐,且藉著二次轉移支承滾子12而於箭頭方向無端地旋轉。
初次轉移輥隙(nip)是藉著將中間轉移皮帶8夾在四個初次轉移偏壓滾子9Y、9M、9C、及9K與四個光導鼓1Y、1M、1C、及1K之間而形成。極性相對於碳粉的極性而言顛倒的轉移偏壓電壓被施加於四個初次轉移偏壓滾子9Y、9M、9C、及9K。
中間轉移皮帶8藉著於箭頭方向被移動而依序地通過初次轉移偏壓滾子9Y、9M、9C、及9K的初次轉移輥隙。以此方式,相應的光導鼓1Y、1M、1C、及1K上的碳粉影像藉著被疊加而被初次地轉移至中間轉移皮帶8上。
上面已有藉著疊加而被轉移的碳粉影像的中間轉移皮帶8到達面向二次轉移滾子19的位置。二次轉移輥隙形成在中間轉移皮帶8被夾在二次轉移支承滾子12與二次轉移滾子19之間的位置處。屆時,形成在中間轉移皮帶8上的四色碳粉影像被轉移至被運載至二次轉移輥隙的位置的紀錄媒質P(例如紙張)上(二次轉移處理)。此時,未被轉移至記錄媒質P上的碳粉存留在中間轉移皮帶8上。
然後,中間轉移皮帶8到達面向中間轉移清潔區段的位置,並且存留在中間轉移皮帶8上的碳粉於該位置處被移除。
以此方式,完成在中間轉移皮帶8上實施的轉移處理。
記錄媒質P是從在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下方部份處的紙張進給區段26經由紙張進給滾子27、一對定位滾子28等而被運載至二次轉移輥隙的位置。
明確地說,多個記錄媒質P(許多張的紙)藉著被堆疊而被儲存在紙張進給區段26中。當紙張進給滾子27逆時針旋轉時,在頂部的紀錄媒質P被運載至在該對定位滾子28之間的位置。
被運載至該對定位滾子28的紀錄媒質P被暫時地停止在旋轉被停止的該對定位滾子28的滾子輥隙位置處。然後,該對定位滾子28藉著配合中間轉移皮帶8上的彩色影像的定時而再次旋轉,並且記錄媒質P被運載至二次轉移輥隙。以此方式,彩色影像被轉移至記錄媒質P上。
上面已有在二次轉移輥隙的位置處被轉移的彩色影像的紀錄媒質P被運載至定像區段20,並且記錄媒質P上的彩色影像藉著來自定像區段20的相應的定像皮帶及壓力施加滾子的熱及壓力而被定像。
上面已形成有彩色影像的記錄媒質P經由一對紙張輸出滾子29而被輸出至堆疊區段30。當多個記錄媒質P被輸出時,輸出的多個記錄媒質P被依序堆疊在堆疊區段30上。
藉著以上的處理,完成在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中的影像形成處理過程。
其次,回到圖2,以下詳細敘述在影像形成區段6Y中的顯影裝置5Y的結構及操作。
顯影裝置5Y包含面向光導鼓1Y的顯影滾子51Y、面向顯影滾子51Y的刮刀52Y、顯影劑容器53Y及54Y、在相應的顯影劑容器53Y及54Y中的兩個運載螺桿55Y、及用來偵測顯影劑G中的碳粉濃度的濃度偵測感測器56Y。
顯影滾子51Y包含被固定在顯影滾子51Y的內部的磁鐵(未顯示)、及繞磁鐵旋轉的套筒(未顯示)。由載體粒子(碳粉載體)及碳粉形成的顯影劑G(二組份顯影劑)被容納在顯影劑容器53Y及54Y內。顯影劑容器54Y經由形成在顯影劑容器54Y的上方側處的開口而連接於碳粉掉落路線(route)64Y。
其次敘述顯影裝置5Y的操作。
顯影滾子51Y的套筒於圖2中所示的箭頭方向旋轉。藉著由磁鐵所產生的磁場而在顯影滾子51Y上被運載的顯影劑G在套筒旋轉的同時在顯影滾子51Y上移動。
顯影裝置5Y中的顯影劑G的碳粉濃度被調整至在預定範圍內的值。明確地說,容納在碳粉容器32Y(見圖1)內的碳粉相應於顯影裝置5Y中的碳粉的消耗量經由碳粉供應裝置60Y(見圖1)而被供應至顯影劑容器54Y。下文會詳細敘述碳粉供應裝置60Y。
供應至顯影劑容器54Y的碳粉與顯影劑容器54Y內的顯影劑G混合,並且在顯影劑G被運載螺桿55Y攪拌的同時,顯影劑G在兩個顯影劑容器53Y及54Y中循環。顯影劑G於垂直於圖2的紙平面的方向移動。
顯影劑G中的碳粉藉著與載體粒子的摩擦充電而黏著於載體粒子,並且藉著形成在顯影滾子51Y上的磁力而與載體粒子一起在顯影滾子51Y上被運載。
在顯影滾子51Y上被運載的顯影劑G藉著於箭頭方向被運載而到達刮刀52Y。顯影滾子51Y上的顯影劑G的量藉著刮刀52Y而被調整至合適的值,並且量已被調整的顯影劑G被運載至面向光導鼓1Y的位置。此位置為顯影區域。顯影劑G中的碳粉藉著顯影區域中產生的電場而黏著於形成在光導鼓1Y上的靜電潛像上。存留在顯影滾子51Y上的顯影劑G藉著套筒的旋轉而到達顯影劑容器53Y的上方部份,並且存留的顯影劑G從顯影滾子51Y掉落。
其次,參考圖3至18,以下敘述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
圖3為圖1所示的包含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結構的一部份的立體圖。圖4為圖1所示的包含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結構的一部份的俯視圖。圖5為圖1所示的包含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結構的一部份的前視圖。
在圖3至5中,容納在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中的相應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內的碳粉根據相應碳粉的消耗量藉著相應的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而被適當地供應至相應的顯影裝置。
各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的結構實質上相同,並且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結構實質上相同。因此,以下敘述碳粉供應裝置60Y及碳粉容器32Y做為代表。
在圖3至5中,當碳粉容器32Y被安裝於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中時,碳粉容器32Y的快門構件與碳粉容器32Y的安裝同步移動,並且碳粉容器32Y的碳粉出口W(見圖12)被打開。另外,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快門89(主體側快門)(見圖18)被移動,並且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碳粉供應開口60Ya(見圖18)被打開。因此,碳粉出口W連接於碳粉供應開口60Ya。
以此方式,容納在碳粉容器32Y內的碳粉從碳粉出口W被排出且被儲存在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碳粉槽內。
圖12為顯示碳粉容器32Y連接於碳粉供應裝置60的狀態的示意圖。
在圖12中,碳粉容器32Y為幾近圓柱形的碳粉瓶,且包含在碳粉容器32Y的內部圓周表面上的螺旋形凸出部。在從外部觀看螺旋形凸出部時,可看見螺旋形凹槽。當碳粉容器32Y藉著驅動區段71而於箭頭方向旋轉時,螺旋形凸出部將碳粉從碳粉出口W排出。驅動區段71包含驅動馬達80、驅動耦接構件90、及齒輪91(見圖6)。
亦即,當碳粉容器32Y藉著驅動區段71而適當地旋轉時,碳粉被適當地供應至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碳粉槽61Y。當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使用壽命已過時,亦即當碳粉容器32Y內的幾乎所有碳粉已被消耗時,舊的碳粉容器被新的碳粉容器取代。
在圖12中,碳粉供應裝置60Y包含碳粉槽61Y、碳粉運載螺桿62Y、碳粉運載管63Y(見圖13)、碳粉掉落路線64Y(見圖13)、碳粉攪拌構件65Y、及碳粉結束感測器66Y(偵測單元)。碳粉運載螺桿62Y及碳粉運載管63Y形成碳粉運載區段(見圖13)。
圖6為圖1所示的包含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結構的一部份的側視圖。
在圖6中,驅動區段71(見圖12)包含驅動馬達80、驅動耦接構件90、及由齒輪81至84(見圖14)、齒輪91、及齒輪92所形成的齒輪系、驅動力傳輸軸81a、掉落部份快門86、支撐構件(未顯示)、天線基板120(見圖10)、碳粉接收區段85(見圖3)、及快門89(見圖18)。
在圖3至6中,用來與形成在碳粉容器32Y的底部處的接合區段32Y2b(見圖20)接合的驅動耦接構件90被定位在碳粉供應裝置60Y的背側處(在碳粉容器附著方向的背側處)。驅動馬達80的驅動力經由齒輪91(雙重齒輪(double gear))而傳輸至驅動耦接構件90,並且碳粉容器32Y的容器主體32Y2藉著驅動耦接構件90而於預定方向旋轉。
與齒輪91接合的齒輪92將驅動力經由驅動力傳輸軸81a而傳輸至被定位在碳粉供應裝置60Y的前側處的齒輪81。傳輸至齒輪81的驅動力經由由齒輪81至84所形成的齒輪系而使碳粉運載螺桿62Y及碳粉攪拌構件65Y旋 轉。下文會藉著參考圖12至18詳細敘述在碳粉運載螺桿62Y及碳粉攪拌構件65Y被定位的前側處的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結構。
圖7為包含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一部份的立體圖。
如圖7所示,當位在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前側處的主體蓋(未顯示)被打開時,會曝露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圖8為在主體蓋被打開時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一部份的前視圖。如圖8所示,當主體蓋被打開時,形成有四個插入開口109Y、109M、109C、及109K的內蓋109被曝露。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被插入相應的插入開口109Y、109M、109C、及109K內。亦即,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附著及拆卸操作是從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前側於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較長的長度方向(long length direction)被實施。
圖9為供相應的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插入的插入開口的前視圖。在圖8中,插入開口109Y、109M、109C、及109K的形狀均相同。但是,在圖9中,供相應的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插入的插入開口110Y、110M、110C、及110K的形狀彼此均不相同。
明確地說,如圖9所示,於插入開口110Y、110M、110C、及110K的每一個,形成有第一引導凹槽111,以供形成在相應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帽蓋區段處的相應的引導肋部32Y1f、32M1f、32C1f、及32K1f(見圖25至28)接合在第一引導凹槽111內。
另外,於插入開口110Y、110M、110C、及110K,形成有第二引導凹槽112Y、112M、112C、及112K,以供形成在相應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帽蓋區段處的相應的凸出構件32Y1d及32Y1e、32M1d及32M1e、32C1d及32C1e、以及32K1d及32K1e(見圖25至28)接合在第二引導凹槽112Y、112M、112C、及112K內。亦即,第二引導凹槽112Y、112M、112C、及112K的形狀彼此均不相同,以防止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被插入錯誤的位置。
當以通過第一引導凹槽111的中心的假想直立線Q為參考點時,第二引導凹槽112Y、112M、112C、及112K於相應的插入開口110Y、110M、110C、及110K被定位在相同側處(在圖9中係於右側處)。亦即,彼此均不相同的凸出構件32Y1d及32Y1e、32M1d及32M1e、32C1d及32C1e、以及32K1d及32K1e被定位在靠近相應的引導肋部32Y1f、32M1f、32C1f、及32K1f之處。
因為於相應的插入開口110Y、110M、110C、及110K的第二引導凹槽112Y、112M、112C、及112K被定位在圖9中的右側處,所以插入開口110Y、110M、110C、及110K中的相鄰兩個插入開口之間的距離可相當小。
在圖9中,於供相應的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插入的插入開口110Y、110M、110C、及110K的每一個,形成有具有凹槽形狀的止擋部份113。以代表性例子而言,碳粉容器32Y的快門構件32Y1a的止動部份32Y1a3(見圖40、42、及43)接合於止擋部份113內。
以此方式,當碳粉容器32Y被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或從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拆離時,可防止碳粉容器32Y於其較短的長度方向(short length direction)(圖9的紙面的橫向方向)的移動。特別是,當使用者在碳粉容器32Y已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狀態中藉著握持手柄部份32Y1b(見圖40及43)而旋轉帽蓋區段32Y1時,即使是使用者的旋轉力偏向一側,也因為碳粉容器32Y的止動部份32Y1a3已接合在碳粉供應裝置60Y的止擋部份113內,而可將碳粉容器32Y正常地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
圖10為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的立體圖。圖11A為附著有相應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的平面圖。圖11B為附著有相應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的的前視圖。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被可拆卸地附著於相應的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如圖10所示,天線基板120被定位在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的支撐部份115上。
明確地說,四個天線121Y、121M、121C、及121K被定位在天線基板120的表面上。此四個天線121Y、121M、121C、及121K與位在相應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圓周表面上的相應電子基板32Y1c、32M1c、32C1c、及32K1c(見圖25至28)通訊。天線基板120係在被定位在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的支撐部份115上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下方。
資訊在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電子基板32Y1c、32M1c、32C1c、及32K1c與被定位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天線基板120的天線121Y、121M、121C、及121K之間傳送及接收。要被彼此通訊的資訊為例如碳粉容器的製造序號(production serial number)、碳粉容器的回收號碼(recycled number)、碳粉種類、碳粉的製造批號(production lot number)、碳粉的製造日期、碳粉的製造商、碳粉容器內的碳粉量、碳粉顏色、及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使用歷史(usage history)。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因為電子基板32Y1c、32M1c、32C1c、及32K1c面向相應的天線121Y、121M、121C、及121K,所以電子基板32Y1c、32M1c、32C1c、及32K1c與相應的天線121Y、121M、121C、及121K之間的通訊以良好的情況被實施。另外,因為天線121Y、121M、121C、及121K被定位在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的支撐部份115的下方,所以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於較長的長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以此方式,要被用在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中的組件的成本及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製造成本可相當低,並且可增加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於辦公室內的安裝能力。
圖32為顯示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碳粉容器32Y的頭部部份的示意圖。如圖32所示,天線基板120(天線121Y)位在碳粉容器32Y的碳粉出口W的右側處。即使是碳粉從碳粉出口W滲漏,碳粉也會掉落至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左側。
明確地說,當容器主體32Y2的接合區段32Y2b(見圖20)處於接合區段32Y2b與驅動耦接構件90(見圖6)接合的位置處時,碳粉出口W藉由插入開口110Y(見圖9)而與天線基板120及面向天線基板120的電子基板32Y1c分開。因此,碳粉幾乎完全不會直接掉落在天線基板120上。因此,可防止由於碳粉掉落在電子基板32Y1c與天線121Y之間的位置處所造成的通訊靈敏度的降低。
因為碳粉容器32Y的電子基板32Y1c被定位成為面向天線基板120較佳,所以電子基板32Y1c相對於碳粉出口W的位置被定位在背側處。
亦即,電子基板32Y1c被定位在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碳粉供應開口60Ya的背側處。因此,當碳粉容器32Y被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或從碳粉供應裝置60Y拆離時,電子基板32Y1c會通過在碳粉供應開口60Ya上方的相鄰位置。因此,電子基板32Y1c有被小量的碳粉的粉煙(powder smoke)污染的危險。為解決此問題,快門89(主體側快門)將碳粉供應開口60Ya關閉。
參考圖12至18,以下詳細敘述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結構及操作。
圖13為碳粉供應裝置60Y的剖開側視圖。圖14為碳粉供應裝置60Y的外部側視圖。圖15為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立體圖。圖16為在碳粉供應開口60Ya被打開時的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立體圖。圖17為在碳粉供應開口60Ya被打開時的碳粉供應裝置60Y的另一立體圖。圖18為在快門89附著於碳粉供應開口60Ya的位置時的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立體圖。
在圖12至18中,碳粉供應裝置60Y包含碳粉槽61Y、碳粉運載螺桿62Y、碳粉運載管63Y、碳粉掉落路線64Y、碳粉攪拌構件65Y、碳粉結束感測器66Y(偵測單元)、由齒輪81至84所形成的齒輪系、碳粉接收區段85、及快門89(主體側快門)。快門89只顯示在圖18及34中,而在其他圖式中被省略。
碳粉槽61Y係在碳粉容器32Y的帽蓋區段32Y1的碳粉出口W的下方,並且儲存從碳粉容器32Y的碳粉出口W排出通過碳粉供應開口60Ya的碳粉。碳粉槽61Y的底部部份連接於碳粉運載區段(碳粉運載螺桿62Y及碳粉運載管63Y)的上游側。
碳粉結束感測器66Y是在碳粉槽61Y的壁面上於離開碳粉槽61Y的底部表面有一段預定高度的位置處。碳粉結束感測器66Y會在儲存於碳粉槽61Y中的碳粉量的值成為小於預定值時偵測到訊號。可使用壓電感測器成為碳粉結束感測器66Y。
在圖12中,當碳粉結束感測器66Y偵測到儲存於碳粉槽61Y中的碳粉量的值已經成為小於預定值的訊號時,此訊號被送至控制區段70。控制區段70控制驅動區段71(驅動馬達80、驅動耦接構件90、及齒輪91(見圖6)),以將碳粉容器32Y旋轉一段預定週期以將碳粉供應至碳粉槽61Y。當即使是驅動區段71重複旋轉碳粉容器32Y而碳粉結束感測器66Y仍然繼續偵測到訊號時,控制區段70判定沒有任何碳粉存留在碳粉容器32Y中。屆時,控制區段70會在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顯示區段(未顯示)上顯示指示要用新的碳粉容器來更換現有的碳粉容器32Y的訊息。
碳粉攪拌構件65Y(旋轉構件)係在靠近碳粉結束感測器66Y的碳粉槽61Y的內部中心位置處,用來防止儲存於碳粉槽61Y中的碳粉凝結。碳粉攪拌構件65Y包含撓性構件65Ya,並且於圖12所示的箭頭方向順時針旋轉,以攪拌碳粉槽61Y中的碳粉。另外,因為碳粉攪拌構件65Y的撓性構件65Ya的末梢以碳粉攪拌構件65Y的旋轉循環可滑動地接觸碳粉結束感測器66Y的偵測表面,所以可防止由於碳粉黏著在碳粉結束感測器66Y的偵測表面上所造成的偵測準確度的降低。
如圖14及15所示,具有45度的預扭角(twisting angle)的齒輪82(斜齒輪(bevel gear))附著於碳粉攪拌構件65Y的軸的一個端部,並且驅動力是經由與斜齒輪82嚙合的具有45度的預扭角的齒輪81(斜齒輪)而被傳輸至碳粉攪拌構件65Y。
在圖13中,碳粉運載螺桿62Y及碳粉運載管63Y於傾斜向上方向(箭頭方向)運載儲存於碳粉槽61Y中的碳粉。明確地說,碳粉運載螺桿62Y及碳粉運載管63Y將碳粉從碳粉槽61Y的底部部份(最下方部份)線性地運載至在顯影裝置5Y上方的位置(碳粉掉落路線64Y的碳粉掉落開口64Ya)。到達碳粉掉落開口64Ya的碳粉藉著碳粉本身的重量經由碳粉掉落路線64Y而被供應至顯影裝置5Y的顯影劑容器54Y(見圖2)。
碳粉運載螺桿62Y藉著於預定方向旋轉而運載碳粉,並且碳粉運載管63Y具有鄰近於碳粉運載螺桿62Y的內壁。如上所述,碳粉運載區段包含碳粉運載螺桿62Y及碳粉運載管63Y。
碳粉運載螺桿62Y為有螺旋體(helicoid)螺旋式地形成在軸上的螺桿構件,並且經由軸承(未顯示)而被可旋轉地支撐在碳粉運載管63Y中。如圖14及15所示,齒輪(歪齒輪(skew gear))84附著於碳粉運載螺桿62Y的一個端部,並且驅動力是經由附著於碳粉攪拌構件65Y的軸而與齒輪84嚙合的齒輪83(歪齒輪)而被傳輸至碳粉運載螺桿62Y。
碳粉運載管63Y的上游側連接於碳粉槽61Y,並且碳粉運載管63Y的下游側經由碳粉掉落開口64Ya而連接於碳粉掉落路線64Y(見圖13)。碳粉運載管63Y為由樹脂材料形成的管形構件。碳粉運載螺桿62Y(螺桿構件)經由軸承而被可旋轉地支撐在碳粉運載管63Y內。碳粉運載螺桿62Y的外部直徑與碳粉運載管63Y的內壁之間的間隙被決定為幾近0.1至0.2mm(毫米)。以此方式,碳粉藉著碳粉運載螺桿62Y及碳粉運載管63Y而抵抗重力於傾斜向上的方向被平順地運載。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儲存於碳粉槽61Y中的碳粉藉著碳粉運載螺桿62Y及碳粉運載管63Y而於傾斜向上的方向被運載,並且被運載的碳粉藉著碳粉本身的重量經由碳粉掉落路線64Y而被供應至顯影裝置5Y。以此方式,即使是碳粉運載螺桿62Y的旋轉在碳粉對顯影裝置5Y的供應停止時停止,存留在碳粉運載管63Y中的碳粉也幾乎完全不會經由碳粉掉落路線64Y而掉落至顯影裝置5Y內。
明確地說,存留在與碳粉掉落開口64Ya分開的位置處的碳粉沿著傾斜的碳粉運載管63Y朝向碳粉槽61Y滑動或是停留在該位置處。另外,存留在碳粉運載管63Y中靠近碳粉掉落開口64Ya的位置處的碳粉不會由於碳粉本身的重量而從碳粉掉落開口64Ya大幅地掉落,即使是設備承受大的陡震,並且碳粉沿著傾斜的碳粉運載管63Y朝向碳粉槽61Y滑動或是停留在該位置處。
因此,即使是碳粉運載螺桿62Y的旋轉及不旋轉被重複實施,也可以用高準確度來控制要被供應至顯影裝置5Y的碳粉量,亦即碳粉可被穩定地供應至顯影裝置5Y。因此,可防止顯影劑G中的碳粉濃度的變化。亦即,可防止輸出影像的影像密度(image density)高,可防止碳粉散佈,且可防止背景影像(background image)劣化。
另外,即使是碳粉運載螺桿62Y的旋轉及不旋轉被重複實施,存留於碳粉運載管63Y內的大量碳粉也不被供應至顯影裝置5Y。因此,存留在碳粉槽61Y內的碳粉量不會大幅改變。因此,可防止碳粉結束感測器66Y的錯誤偵測。
在圖13中,為確實獲得上述功效,碳粉運載螺桿62Y及碳粉運載管63Y相對於水平方向的傾斜角度α成為等於或大於5度較佳。然而,當傾斜角度α變得太大時,碳粉運載螺桿62Y及碳粉運載管63Y的碳粉運載能力降低,並且設備的高度變得太大。因此,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傾斜角度α被決定為幾近10度。
另外,如圖14、15、及17所示,掉落部份快門86附著於碳粉掉落路線64Y,並且掉落部份快門86在顯影裝置5Y被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或從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拆離時打開或關閉。明確地說,當顯影裝置5Y被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時,掉落部份快門86藉著被顯影裝置5Y推而抵抗彈簧87的力移動,以打開碳粉掉落路線64Y。當顯影裝置5Y從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拆離時,掉落部份快門86藉著彈簧87的力而移動,以關閉碳粉掉落路線64Y。以此方式,當顯影裝置5Y從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拆離時,碳粉不會從碳粉掉落路線64Y散佈在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中。
如圖16及17所示,由植髮密封件(hair implantation seal)67Y形成的密封構件、海綿密封件(sponge seal)68Y2、薄片形構件68Y3等被黏著在環繞碳粉槽61Y的碳粉供應開口60Ya的部份上。海綿密封件68Y2接觸碳粉容器32Y的碳粉出口W的凸緣W2(見圖23),並且獲得碳粉容器32Y與碳粉槽61Y之間的密封能力。薄片形構件68Y3是由低摩擦材料形成,其接觸被打開的快門構件32Y1a(見圖23),且防止碳粉停留在快門構件32Y1a與碳粉槽61Y之間。植髮密封件67Y係與碳粉容器32Y從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拆離的操作一起地將黏著在快門構件32Y1a的表面上的碳粉刮落。被植髮密封件67Y刮落的碳粉經由形成有圓形表面60Yc的開口85a而掉落至碳粉接收區段85內。
供應開口導件69Y位在將碳粉槽61Y的碳粉供應開口60Ya夾在中間的位置處。供應開口導件69Y引導碳粉出口W的凸緣W2(見圖23),並且防止碳粉出口W從碳粉供應開口60Ya於向上方向移動。
如圖18及34所示,用來打開或關閉連接於碳粉容器32Y的碳粉出口W(見圖23)的碳粉供應開口60Ya的快門89(主體側快門)被定位於碳粉供應裝置60Y(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內。快門89形成為具有曲線,以使得快門89配合碳粉容器32Y(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
另外,碳粉供應裝置60Y包含滑動表面(未顯示),而快門89在此滑動表面上於碳粉供應裝置60Y的圓周方向滑動。為充填滑動表面與快門89之間的間隙,可將密封構件黏著在滑動表面上。
快門89是藉著與快門構件32Y1a的打開或關閉操作一起地被帽蓋區段32Y1(引導構件32Y1g及接觸區段32Y1h)推動而打開或關閉碳粉供應開口60Ya。以此方式,碳粉容器32Y的碳粉出口W連接於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碳粉供應開口60Ya。下文會詳細敘述上述的元件。
如上所述,天線基板120(見圖10)被定位在陣列在碳粉容器儲存區段31的支撐部份115上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附著方向的背側(圖32的右側)處。因此,碳粉幾乎完全不會直接掉落在天線121Y上。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因為天線121Y在不接觸下與電子基板32Y1c通訊,所以可如以下所述的防止碳粉的粉煙掉落在天線121Y上。
如圖44所示,在碳粉供應裝置60Y中,當碳粉容器32Y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時,於天線121Y與電子基板32Y1c之間的位置處,有邊緣區段31Ya被定位成為覆蓋天線121Y。亦即,當碳粉容器32Y於虛線箭頭方向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時,邊緣區段31Ya位在天線121Y與電子基板32Y1c之間,並且通訊在天線121Y與電子基板32Y1c之間被實施。
邊緣區段(未顯示)被定位在天線基板120與相應的天線121M、121C、及121K之間。
因此,即使是重複碳粉容器32Y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的操作及碳粉容器32Y從碳粉供應裝置60Y拆離的操作,也可防止黏著在碳粉容器32Y上的碳粉掉落在天線121Y上。因此,可防止天線121Y與電子基板32Y1c之間的通訊失效。
如圖45所示,隔間區段31Yb被定位在要被連接於碳粉容器32Y(帽蓋區段32Y1)的碳粉出口W的碳粉供應開口60Ya與邊緣區段31Ya之間。隔間區段31Yb為壁構件,其於直立方向的高度大於碳粉供應開口60Ya及邊緣區段31Ya的高度。因此,可防止碳粉從碳粉供應開口60Ya流動至邊緣區段31Ya。
另外,如圖44所示,邊緣區段31Ya形成為曲線狀表面,以使得碳粉容器32Y(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配合此曲線狀表面。亦即,壁區段31Ya1在邊緣區段31Ya於較短的長度方向的兩端處形成為覆蓋碳粉容器32Y(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在圖44中,顯示壁區段31Ya1之一。以此方式,可防止碳粉飛揚至鄰近的天線。明確地說,當有壁區段31Ya1形成於邊緣區段31Ya時,可防止鄰近於天線121Y的天線121M由於碳粉從碳粉容器32Y飛揚而被污染。
另外,因為邊緣區段31Ya形成為曲線狀表面,所以碳粉容器32Y可藉著用邊緣區段31Ya來引導而平滑地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或從碳粉供應裝置60Y拆離。以此方式,可減小碳粉容器32Y在碳粉容器32Y的附著或拆卸操作時的振動,並且可防止黏著在碳粉容器32Y上的碳粉流動及掉落。
此實施例的發明人已曾進行實驗。在該實驗中,含有200g(克)的碳粉的碳粉容器32Y被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及從碳粉供應裝置60Y拆離30次,並且掉落及附著在天線121Y上的碳粉量被測量。黏著在天線121Y上的碳粉被收集在透明膠帶上,並且透明膠帶上的碳粉藉著使用ID測量儀器X-Rite而被光學性地測量。當由ID測量儀器所測得的ID值大時,表示黏著的碳粉量大。
在實驗結果中,當邊緣區段31Ya並非曲線狀表面時,ID值為0.09;當邊緣區段31Ya並非曲線狀表面且形成有隔間區段31Yb時,ID值為0.04;而當邊緣區段31Ya為曲線狀表面且未形成隔間區段31Yb時,ID值為0.06。另外,當未形成邊緣區段31Ya時,ID值為0.98。因此,當形成邊緣區段31Ya時,獲得優異的效果。
以下參考圖19至35詳細敘述碳粉容器32Y。
如圖19至21所示,碳粉容器32Y為圓柱形容器,並且包含帽蓋區段32Y1及容器主體32Y2。
容器主體32Y2包含開口區段,且此開口區段連接至帽蓋區段32Y1的內部。螺旋形凸出部32Y2a形成在容器主體32Y2的內壁上。容器主體32Y2藉著接收來自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驅動耦接構件90的驅動力而於預定方向旋轉,其中驅動耦接構件90係用來與形成在碳粉容器32Y的底部處的接合區段32Y2b接合。以此方式,碳粉容器32Y內的碳粉被朝向帽蓋區段32Y1運載。
從容器主體32Y2的開口區段排出的碳粉從形成在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處的碳粉出口W被輸出,並且經由碳粉供應開口60Ya被供應至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碳粉槽61Y(見圖32至34)。
如圖24所示,兩個刮板32Y30被定位在容器主體32Y2的開口區段處。刮板32Y30與容器主體32Y2一起旋轉,並且將靠近容器主體32Y2的開口區段的碳粉有效地移動至帽蓋區段32Y1之側。
在圖20中,用來與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驅動耦接構件90的爪件接合的兩個接合區段32Y2b以容器主體32Y2的旋轉中心軸線為參考點被定位成為具有180度的分佈角度。
藉著將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驅動耦接構件90的爪件形成為三個或多於三個,碳粉容器32Y的接合區段32Y2b的數目可為三個或多於三個,其中分佈角度是以容器主體32Y2的旋轉中心軸線為參考點而被決定成為適當的角度。在此情況中,當碳粉容器32Y旋轉時,轉矩的變化可被減小。但是,接合區段32Y2b在碳粉容器32Y被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時與爪件發生干擾的可能性可能會增加。因此,接合區段32Y2b及爪件的數目必須在考慮碳粉從碳粉容器32Y輸出的能力及碳粉容器32Y對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附著能力之下被決定,其中碳粉輸出能力是由轉矩變化決定,而附著能力是由接合區段32Y2b與爪件之間的干擾決定。
當碳粉容器32Y被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時,帽蓋區段32Y1被固定於碳粉供應裝置60Y。亦即,在將碳粉容器32Y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之後,帽蓋區段32Y1不旋轉,而只有由帽蓋區段32Y1可旋轉地支撐的容器主體32Y2被旋轉。
帽蓋區段32Y1與容器主體32Y2之間的密封能力是藉著黏著在手柄主體32Y20上的密封構件32Y20b(見圖29)而獲得。亦即,如圖24所示,因為容器主體32Y2的開口區段插入帽蓋區段32Y1的密封構件32Y20b內,所以可防止碳粉從帽蓋區段32Y1與容器主體32Y2之間的位置滲漏。
如圖22至25所示,帽蓋區段32Y1包含碳粉出口W、快門構件32Y1a、引導構件32Y1g、接觸區段32Y1h、推動構件32Y1k、電子基板32Y1c、凸出構件32Y1d(不相容識別構件)、肋部32Y1e(顏色識別肋部)、引導肋部32Y1f、手柄部份32Y1b、及彈性構件125(見圖35)。另外,引導構件32Y1g包含凸出部W1及凸緣W2。
帽蓋區段32Y1是藉著將帽蓋區段主體32Y10與手柄主體32Y20(見圖29)接合而形成,並且帽蓋區段主體32Y10藉著使用肋部32Y20c成為黏著表面而被黏著於手柄主體32Y20。
快門構件32Y1a在碳粉容器32Y被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或從碳粉供應裝置60Y拆離時打開或關閉碳粉出口W。
明確地說,當碳粉容器32Y被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時,使用者在握持碳粉容器32Y的手柄部份32Y1b之下,將碳粉容器32Y的容器主體32Y2從容器主體32Y2的底部區段插入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插入開口110Y(見圖9)內。此時,帽蓋區段32Y1的旋轉是藉著帽蓋區段主體32Y10上的引導肋部32Y1f與插入開口110Y的第一引導凹槽111的接合而被停止。
在此之後,當碳粉容器32Y在旋轉被停止之下被進一步推動時,凸出構件32Y1d及肋部32Y1e超過第二引導凹槽112Y。在形成於碳粉容器32Y的底部處的接合區段32Y2b與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驅動耦接構件90接合之後,當手柄部份32Y1b被手動地順時針旋轉幾近90度時,凸出構件32Y1d會與碳粉供應裝置60Y的止動構件接合,碳粉容器32Y被止擋,並且碳粉出口W被打開。此時,碳粉出口W與碳粉槽61Y的碳粉供應開口60Ya接合(見圖32至34),並且帽蓋區段32Y1被固定於碳粉供應裝置60Y。
當碳粉容器32Y從碳粉供應裝置60Y(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被拆離時,與上述的附著操作顛倒的操作被實施。
另外,當碳粉供應裝置60Y的快門89藉著快門構件32Y1a的移動(碳粉容器32Y的帽蓋區段32Y1的旋轉)而被帽蓋區段32Y1推動時,碳粉供應開口60Ya被打開(見圖18及34)。
在圖29中,為增加手柄部份32Y1b的可操作性,凹入區段32Y1b1形成於手柄部份32Y1b的上表面,並且凹入區段32Y20a在手柄部份32Y1b的下方形成於手柄主體32Y20。
在圖22中,引導構件32Y1g於帽蓋區段32Y1環繞碳粉出口W形成為從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凸出。引導構件32Y1g係形成為用以與形成於快門構件32Y1a的內壁的凹槽(見圖35)接合,並且引導快門構件32Y1a於圓周方向的打開或關閉操作。
在圖23中,引導構件32Y1g包含凸出部W1及環繞凸出部W1的凸緣W2。當快門構件32Y1a關閉碳粉出口W時,凸出部W1插入黏著在快門構件32Y1a的背面上的彈性構件125(見圖35)內,並且在碳粉出口W與快門構件32Y1a之間提供良好密封能力。另外,當快門構件32Y1a打開碳粉出口W時,凸出部W1插入黏著在碳粉供應開口60Ya(見圖18)的周圍部份上的密封構件(未顯示)內,並且在碳粉出口W與碳粉供應開口60Ya之間提供良好密封能力。
電子基板32Y1c具有例如RFID(無線射頻識別)的功能,並且如上所述與天線基板120(見圖10)通訊,用來在碳粉容器32Y與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之間進行資訊的通訊。
凸出構件32Y1d(不相容識別構件)防止不同類型的碳粉容器於較長的長度方向被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例如,當製造商製造另一公司的某一型號的影像形成設備且供應該公司的該型號的碳粉容器時,凸出構件32Y1d被形成來識別碳粉容器32Y。凸出構件32Y1d係形成為在碳粉出口W關閉時與快門構件32Y1a將電子基板32Y1c夾在二者之間。
凸出構件32Y1d在模製之後係包含三個凸出部。當碳粉容器在不同的影像形成設備之間被使用時,凸出部的折斷位置在碳粉容器之間不同。舉例而言,當兩個影像形成設備在不同公司的兩個型號下被製造時,對於第一個公司在上方位置處的凸出部被折斷,而對於第二個公司在上方及下方位置處的凸出部被折斷。在此情況中,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供凸出構件32Y1d通過的凹槽的形狀被改變。
在圖25中,凸出構件32Y1e形成為使得與碳粉容器32Y不同的碳粉容器32M、32C、或32K不會被錯誤地插入碳粉供應裝置60Y的插入開口110Y內(見圖9)。亦即,圖25所示的凸出構件32Y1e的肋部、圖26所示的凸出構件32M1e的肋部、圖27所示的凸出構件32C1e的肋部、及圖28所示的凸出構件32K1e的肋部被定位成彼此均不相同。亦即,凸出構件32Y1e、32M1e、32C1e、及32K1e與插入開口110Y、110M、110C、及110K的相應的第二引導凹槽112Y、112M、112C、及112K接合(見圖9)。
另外,在圖19及圖25至28中,引導肋部32Y1f、32M1f、32C1f、及32K1f將相應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在常態定位下引導至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的插入開口110Y、110M、110C、及110K。
當快門構件32Y1a已關閉碳粉出口W(圖19及24中所示的狀態)且碳粉容器32Y被放置在任意的平坦表面(例如地板)上時,快門構件32Y1a及碳粉容器32Y的一部份形成支撐點,並且電子基板32Y1c不會接觸地板。
明確地說,如圖21(a)、圖46(a)、及圖46(b)所示,當快門構件32Y1a已關閉碳粉出口W時,在從較長的長度方向觀看時,電子基板32Y1c係在碳粉容器32Y的包含快門構件32Y1a的凸出區域的內側。
如圖24所示,電子基板32Y1c是藉著被夾在快門構件32Y1a與凸出構件32Y1d之間而被定位。以此方式,快門構件32Y1a及凸出構件32Y1d形成支撐點,因而電子基板32Y1c不會接觸平坦表面。亦即,在圖24中,電子基板32Y1c被定位於不超出將快門構件32Y1a連接於凸出構件32Y1d的假想虛線S的區域內。
以此方式,即使是碳粉容器32Y未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且被放置在平坦表面例如地板上,快門構件32Y1a及凸出構件32Y1d也會形成支撐點而使電子基板32Y1c不會接觸平坦表面。因此,可防止電子基板32Y1c破裂、可防止影像形成設備於碳粉容器32Y的插入方向成為具有大的尺寸、且電子基板32Y1c與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天線121Y之間的通訊的靈敏度不會受限制。
如圖25所示,引導肋部32Y1f於帽蓋區段主體32Y20的較長的長度方向延伸,並且也作用來不使帽蓋區段主體32Y20(碳粉容器32Y)於碳粉容器32Y的圓周方向旋轉。明確地說,如圖46所示,當碳粉容器32Y於圖46(a)中所示的箭頭方向旋轉時,快門構件32Y1a作用成為止動件,而當碳粉容器32Y於圖46(b)中所示的箭頭方向旋轉時,引導肋部32Y1f作用成為止動件。以此方式,碳粉容器32Y的旋轉範圍被限制。
在圖25中,引導肋部32Y1f的長度形成為於水平方向涵蓋電子基板32Y1c的長度及凸出構件32Y1e的長度。以此方式,當碳粉容器32Y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及從碳粉供應裝置60Y拆離時,可防止電子基板32Y1c由於碰觸插入開口110Y而破裂,並且可防止帽蓋區段32Y1由於被旋轉而與插入開口110Y發生干擾。
在圖35中,彈性構件125被黏著在快門構件32Y1a的背面上而在碳粉出口W被關閉時面向碳粉出口W,並且也作用來在外力施加於快門構件32Y1a時吸收外力。以此方式,當快門構件32Y1a作用成為支撐點之一以防止電子基板32Y1c破裂時,可防止碳粉出口W由於外力而受損。
另外,如上所述,即使是彈性構件125在快門構件32Y1a關閉碳粉出口W的狀態中被壓縮,當碳粉容器32Y被放置在平坦表面上時,電子基板32Y1c也可藉著由快門構件32Y1a及凸出構件32Y1d所形成的支撐點而不與平坦表面接觸。以此方式,即使是彈性構件125由於外力而變形,也可防止電子基板32Y1c破裂。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形成有天線基板120,其中面向位在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相應圓周表面上的電子基板32Y1c、32M1c、32C1c、及32K1c的天線121Y、121M、121C、及121K形成在支撐部份115上。以此方式,不會造成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於碳粉容器插入方向的尺寸龐大、而可用成本相當低的組件以低成本製造、並且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組裝能力高。
以下詳細敘述碳粉容器32Y的引導構件32Y1g及快 門構件32Y1a以及快門89(主體側快門)的結構及操作。
如圖22所示,引導構件32Y1g於碳粉容器32Y的帽蓋區段32Y1環繞碳粉出口W形成為從碳粉出口W凸出。引導構件32Y1g與形成於快門構件32Y1a的內壁的凹槽(未顯示)接合,並且引導快門構件32Y1a以使得快門構件32Y1a於碳粉容器32Y的圓周方向移動(快門構件32Y1a打開(關閉)碳粉出口W)。
當快門構件32Y1a打開碳粉出口W時,引導構件32Y1g的端面32Y1g1推動快門89(見圖18),因而使碳粉供應開口60Ya被打開。以此方式,碳粉供應開口60Ya連接於碳粉出口W。此時,引導構件32Y1g的端面32Y1g1接觸快門89的端部部份89a(見圖18)。
因此,即使是碳粉黏著在碳粉供應開口60Ya的周圍部份上,快門構件32Y1a也確實地與快門89接合,並且快門89也確實地藉著與快門構件32Y1a的打開操作(帽蓋區段32Y1的旋轉操作)接介而被打開。以此方式,可防止碳粉出口W與碳粉供應開口60Ya的不正常連接。另外,因為從碳粉容器32Y掉落至環繞碳粉供應開口60Ya的部份的碳粉被快門89隱藏,所以當碳粉容器32Y由新的碳粉容器取代時,由掉落的碳粉所造成的污斑幾乎完全不會被使用者看見。因此,不會給予使用者不令人滿意的印象。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除了端面32Y1g1外,還形成有推動構件32Y1k,其在快門構件32Y1a打開碳粉出口W時與端面32Y1g1一起推動快門89。推動構件32Y1k為形成於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的階梯,其形成為使得階梯的表面成為與引導構件32Y1g的端面32Y1g1有相同的高度。推動構件32Y1k藉著與快門構件32Y1的打開操作一起移動而在與快門89的端部部份89a接觸之下與引導構件32Y1g的端面32Y1g1一起推動快門89(見圖18)。
快門89是藉著推動構件32Y1k的形成而以平衡的方式被推動。推動構件32Y1k的形狀不限於圖22所顯示者,而可為例如在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上豎立的銷。
如圖18及22所示,接觸區段32Y1h形成為從碳粉容器32Y的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凸出。接觸區段32Y1h接觸與引導構件32Y1g的端面32Y1g1接觸的快門89的端部部份89b,並且藉著與引導構件32Y1g一起夾住快門89而支撐快門89。當快門構件32Y1a關閉時(碳粉出口W被關閉時),接觸區段32Y1h推動快門89,因而使碳粉供應開口60Ya被關閉。
以此方式,因為從碳粉容器32Y掉落至環繞碳粉供應開口60Ya的部份的碳粉被快門89隱藏,所以當碳粉容器32Y由新的碳粉容器取代時,由掉落的碳粉所造成的污斑幾乎完全不會被使用者看見。因此,不會給予使用者不令人滿意的印象。
如圖19及22所示,於碳粉容器32Y的較長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邊緣區段32Y1a1形成於快門構件32Y1a。當碳粉容器32Y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時,邊緣區段32Y1a1覆蓋碳粉接收區段85的開口85a(見圖33)。以此方式,收集在碳粉接收區段85內的碳粉不會被使用者看見,因而不會給予使用者不令人滿意的印象。邊緣區段32Y1a1除了在圖19、22、33、及41之外未顯示在其他的圖中。
如圖41所示,邊緣區段32Y1a1延伸成為於從帽蓋區段32Y1向左的方向(碳粉容器32Y的拆離方向)凸出,使得快門構件32Y1a的圓周表面延伸成為具有與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的曲率因數(curvature factor)相同的曲率因數。
如圖33所示,當碳粉容器32Y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時,收集在碳粉接收區段85內的碳粉不會被將碳粉容器32Y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的使用者看見。亦即,如圖47所示,當邊緣區段32Y1a1未形成於碳粉容器32Y時,碳粉接收區段85內的碳粉可被使用者看見,因而可能會給予使用者不令人滿意的印象。
如圖40及41所示,凸出部32Y1a10形成於快門構件32Y1a的邊緣區段32Y1a1,使得可防止快門構件32Y1a於錯誤方向與碳粉容器32Y(帽蓋區段32Y1)組裝在一起。凸出部32Y1a10形成為使得快門構件32Y1a的壁表面從帽蓋區段32Y1的端面伸出。
以此方式,於碳粉容器32Y的製造過程中,在快門構件32Y1a要由形成於帽蓋區段32Y1的引導構件(未顯示)引導而與帽蓋區段32Y1組裝在一起的情況中,當快門構件32Y1a於錯誤方向被組裝時,凸出部32Y1a10會在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上滑行,因而使快門構件32Y1a不能與帽蓋區段32Y1組裝在一起。亦即,快門構件32Y1a形成為只能於一個方向(右側方向)與帽蓋區段32Y1組裝在一起。以此方式,可增加碳粉容器32Y的生產率。
如圖40所示,於碳粉容器32Y,控制單元形成於快門構件32Y1a成為使得當預定外力以外的其他力施加於快門構件32Y1a時,碳粉出口W不會被打開。控制單元包含形成在快門構件32Y1a的側壁上的彈性部份32Y1a2、及形成在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上的斜面部份32Y1p。缺口形成在彈性部份32Y1a2的兩側處,並且當超過預定外力的力施加於快門構件32Y1a時,彈性部份32Y1a2與快門構件32Y1a的主要部份無關地獨立彎曲。斜面部份32Y1p的高度於圓周方向首先逐漸地增加,然後逐漸地減小,並且斜面部份32Y1p被定位成為當快門構件32Y1a關閉碳粉出口W時於靠近彈性部份32Y1a2之處。
以此方式,當快門構件32Y1a移動而打開碳粉出口W時,彈性部份32Y1a2藉著變形而碾過(run over)斜面部份32Y1p。亦即,當未有具有預定大小或更大的力施加於快門構件32Y1a時,彈性部份32Y1a2不會碾過斜面部份32Y1p,因而碳粉出口W不會被打開。
因此,可在小的外力於碳粉容器32Y的運輸期間施加於碳粉容器32Y的快門構件32Y1a的情況中,以及在使用者意外地碰觸碳粉容器32Y的快門構件32Y1a的情況中,防止碳粉容器32Y內的碳粉滲漏。彈性部份32Y1a2與斜面部份32Y1p之間的重疊量(碾過量)被決定為幾近0.1至1.0mm(毫米)。
如圖42所示,為防止快門構件32Y1a相對於帽蓋區段32Y1的粗糙移動(rough movement),兩個凸出部32Y1a4於彼此分開的位置處形成在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上。凸出部32Y1a4在與快門構件32Y1a的打開及關閉方向正交的背側(圖41中的右側)處以兩點來支撐快門構件32Y1a。
以此方式,當此情況與快門構件32Y1a由帽蓋區段32Y1在一側處支撐的情況相比時,在此情況中,快門構件32Y1a相對於帽蓋區段32Y1的粗糙移動不會於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方向發生。因此,可增加藉由被定位在快門構件32Y1a與帽蓋區段32Y1之間的彈性構件125(見圖35)所獲得的密封能力。亦即,可減少碳粉從快門構件32Y1a與帽蓋區段32Y1之間的位置的滲漏,並且可減少由碳粉所造成的快門構件32Y1a的污斑。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邊緣區段32Y1a1形成於在碳粉容器32Y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或從碳粉供應裝置60Y拆離的狀態中打開或關閉碳粉出口W的快門構件32Y1a,以覆蓋碳粉接收區段85的開口85a。以此方式,可減少由碳粉在碳粉容器32Y被新的碳粉容器取代時所造成的污斑,並且收集在碳粉接收區段85內的碳粉不會被使用者看見,因而不會給予使用者不令人滿意的印象。
在圖34中,當從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至引導構件32Y1g的外部圓周表面的距離被定義成為H1,且從帽蓋區段32Y1的圓周表面至碳粉供應裝置60Y的滑動表面60Yb(快門89的滑動表面)的距離被定義成為H2時,獲得以下的關係。
亦即,引導構件32Y1g進入碳粉供應裝置60Y內。
以此方式,當碳粉容器32Y被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時,碳粉容器32Y的快門構件32Y1a確實地與(主體側的)快門89接合。快門89的厚度被決定成為距離H2或小於距離H2。
在圖48中,於碳粉容器32Y內,帽蓋區段32Y1的內壁是由頂板表面32Y1h、傾斜表面32Y1n、及直立表面32Y1k形成。頂板表面32Y1h是由圓柱形表面的一部份形成。亦即,帽蓋區段32Y1(被支撐區段)的內壁不包含水平表面。明確地說,於帽蓋區段32Y1,朝向碳粉出口W的傾斜表面32Y1n形成在頭部部份處,並且頂板表面32Y1h以外的其他內壁為直立壁。
以此方式,當碳粉已幾乎耗盡時(於碳粉結束時刻),碳粉幾乎完全不會存留在帽蓋區段32Y1內。明確地說,當碳粉容器32Y內的碳粉的存留量變小時,傾斜表面32Y1n上的碳粉向下滑動而從碳粉出口W被排出。
為確實地獲得上述功效,在圖48中,傾斜表面32Y1n的角度β較佳地為等於或大於碳粉的靜止角度(repose angle)。在圖48中,顯示操作者(使用者)的視線。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當碳粉容器32Y的快門構件32Y1a被打開時,引導構件32Y1g的端面32Y1g1與快門構件32Y1a的打開操作一起地推動快門89。以此方式,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碳粉供應開口60Ya被打開,並且碳粉容器32Y的碳粉出口W連接於碳粉供應開口60Ya。因此,碳粉順利地從碳粉容器32Y供應至碳粉供應裝置60Y。即使是碳粉從碳粉容器32Y掉落至環繞碳粉供應開口60Ya的部份上,掉落的碳粉也不會被使用者看見,因而不會給予使用者不令人滿意的印象。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面向被定位在陣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支撐部份115上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相應圓周表面上的電子基板32Y1c、32M1c、32C1c、及32K1c的天線121Y、121M、121C、及121K被定位在天線基板120上。以此方式,不會造成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於碳粉容器插入方向的尺寸龐大、而可用成本相當低的組件以低成本製造、並且可使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組裝效率高。
[第二實施例]
其次,參考圖36及37,以下敘述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圖36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碳粉容器的立體圖,而圖37為圖36所示的碳粉容器的頭部部份的剖開側視圖。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使用與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相同的參考數字32Y成為碳粉容器的參考數字。
當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與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相比時,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碳粉容器32Y的頭部部份具有圓錐形狀,並且未有刮板32Y30被定位在容器主體32Y2的開口處。
如圖36及37所示,類似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碳粉容器32Y包含成為相對而言較大組件的帽蓋區段32Y1及容器主體32Y2。
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如上所述,容器主體32Y2的頭部部份具有朝向容器主體32Y2的開口的圓錐形狀。如圖37所示,形成在圓錐形部份處的螺旋形凸出部32Y2a的傾斜角度θ2小於形成在容器主體32Y2的其他部份處的螺旋形凸出部32Y2a的傾斜角度θ1(θ1>θ2)。
以此方式,當碳粉藉著朝向容器主體32Y2的開口被運載而到達圓錐形部份時,因為碳粉的移動速率被加速,所以可防止碳粉停滯在空間小的圓錐形部份處。
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因為形成圓錐形部份,所以碳粉在斜面上從容器主體32Y2的開口被引至帽蓋區段32Y1的密封構件32Y20b的內部直徑的位置,並且碳粉被順利地運載至碳粉出口W。因此,碳粉可在不包含刮板32Y30之下被運載至碳粉出口W。當足以負擔刮板32Y30的成本時,刮板32Y30可在環繞碳粉出口W及容器主體32Y2的開口的位置處有效地攪拌碳粉。
類似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為使碳粉容器32Y可藉著被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而被操作,碳粉容器32Y的帽蓋區段32Y1包含碳粉出口W、快門構件32Y1a、引導構件32Y1g、接觸區段32Y1h、推動構件32Y1k、電子基板32Y1c、凸出構件32Y1d、凸出構件32Y1e、引導肋部32Y1f、手柄部份32Y1b、彈性構件125、邊緣區段32Y1a1、彈性部份32Y1a2、止動部份32Y1a3、凸出部32Y1a4、凸出部32Y1a10、及斜面部份32Y1p。
當快門構件32Y1a被打開(關閉)時(當碳粉容器32Y的帽蓋區段32Y1被旋轉時),碳粉供應裝置60Y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側的)快門89被帽蓋區段32Y1(引導構件32Y1g及接觸區段32Y1h)推動,因而使碳粉供應開口60Ya被打開(關閉)。
當碳粉容器32Y在快門構件32Y1a關閉碳粉出口W的狀態中被放置在任意的平坦表面上時,藉由快門構件32Y1a及凸出構件32Y1d成為接觸平坦表面的支撐點,電子基板32Y1c不會接觸平坦表面。
類似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如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所述,面向被定位在陣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支撐部份115上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相應圓周表面上的電子基板32Y1c、32M1c、32C1c、及32K1c的天線121Y、121M、121C、及121K被定位在天線基板120上。因此,電子基板32Y1c、32M1c、32C1c、及32K1c與相應的天線121Y、121M、121C、及121K之間的通訊以良好的情況被實施。另外,不會造成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於碳粉容器插入方向的尺寸龐大,因而可用成本相當低的組件以低成本製造,並且可使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組裝效率高。
類似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如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當碳粉容器32Y的快門構件32Y1a被打開時,引導構件32Y1g的端面32Y1g1與快門構件32Y1a的打開操作一起地推動快門89。以此方式,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碳粉供應開口60Ya被打開,並且碳粉容器32Y的碳粉出口W連接於碳粉供應開口60Ya。因此,碳粉順利地從碳粉容器32Y供應至碳粉供應裝置60Y。即使是碳粉從碳粉容器32Y掉落至環繞碳粉供應開口60Ya的部份上,掉落的碳粉也不會被使用者看見,因而不會給予使用者不令人滿意的印象。
[第三實施例]
參考圖38及39,以下敘述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圖38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碳粉容器的剖開側視圖,而圖39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碳粉容器的剖開側視圖。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使用與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相同的參考數字32Y成為碳粉容器的參考數字。
當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與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相比時,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在碳粉容器32Y的內部形成有運載構件320。
如圖38所示,碳粉容器32Y包含成為相對而言較大組件的容器主體、及形成在容器主體的內部的運載構件320,其中容器主體在容器主體被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碳粉供應裝置60Y)時被固定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
運載構件320由容器主體的頭部部份及尾部部份的兩個部份支撐。運載構件320包含多個攪拌葉片320a、及與驅動耦接構件90接合的接合構件321(從動耦接構件)。以此方式,運載構件320藉著接收來自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驅動耦接構件90的驅動力而於預定方向旋轉,並且於較長的長度方向(圖38中向左的方向)運載碳粉容器32Y內的碳粉。因此,碳粉從碳粉出口W被排出至碳粉槽61Y。
如圖39所示,運載構件320可由容器主體的尾部部份的一個部份可旋轉地支撐。
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用來打開或關閉碳粉出口W的快門構件32Y1a、電子基板32Y1c等形成在碳粉容器32Y(容器主體)的圓周表面上。
另外,如圖49所示,類似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為使碳粉容器32Y可藉著被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60Y而被操作,碳粉容器32Y包含碳粉出口W、快門構件32Y1a、引導構件32Y1g、接觸區段32Y1h、推動構件32Y1k、電子基板32Y1c、凸出構件32Y1d、凸出構件32Y1e、引導肋部32Y1f、手柄部份32Y1b、彈性構件125、邊緣區段32Y1a1、彈性部份32Y1a2、止動部份32Y1a3、凸出部32Y1a4、凸出部32Y1a10、及斜面部份32Y1p。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當碳粉容器32Y被放置在任意的平坦表面上時,藉由快門構件32Y1a及凸出構件32Y1d成為接觸平坦表面的支撐點,電子基板32Y1c不會接觸平坦表面。但是,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快門構件32Y1a及碳粉容器32Y的一個端部形成支撐點,因而電子基板32Y1c不會接觸平坦表面。
亦即,如圖50所示,電子基板32Y1c位在從快門構件32Y1a延伸至碳粉容器32Y的一個端部的假想線(此假想線在圖50中為地板表面)的區域的內側。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除了以上所述者外,還可形成凸出構件32Y1d。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如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碳粉容器32Y的容器主體包含碳粉出口W、快門構件32Y1a、引導構件32Y1g、接觸區段32Y1h、推動構件32Y1k、電子基板32Y1c等。
當快門構件32Y1a被打開(關閉)時(當碳粉容器32Y被旋轉時),碳粉供應裝置60Y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側的)快門89被容器主體(引導構件32Y1g及接觸區段32Y1h)推動,因而使碳粉供應開口60Ya被打開(關閉)。
類似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如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所述,面向被定位在陣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支撐部份115上的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的相應圓周表面上的電子基板32Y1c、32M1c、32C1c、及32K1c的天線121Y、121M、121C、及121K被定位在天線基板120上。
因此,電子基板32Y1c、32M1c、32C1c、及32K1c與相應的天線121Y、121M、121C、及121K之間的通訊以良好的情況被實施。另外,不會造成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碳粉供應裝置60Y、60M、60C、及60K)於碳粉容器插入方向的尺寸龐大,因而可用成本相當低的組件以低成本製造,並且可使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的組裝效率高。
類似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如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當碳粉容器32Y的快門構件32Y1a被打開時,引導構件32Y1g的端面32Y1g1與快門構件32Y1a的打開操作一起地推動快門89。以此方式,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碳粉供應開口60Ya被打開,並且碳粉容器32Y的碳粉出口W連接於碳粉供應開口60Ya。因此,碳粉順利地從碳粉容器32Y供應至碳粉供應裝置60Y。即使是碳粉從碳粉容器32Y掉落至環繞碳粉供應開口60Ya的部份上,掉落的碳粉也不會被使用者看見,因而不會給予使用者不令人滿意的印象。
在本發明的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只有碳粉被容納在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內。但是,當影像形成設備使用二組份顯影劑時,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可能容納由碳粉及載體粒子(碳粉載體)所形成的相應的二組份顯影劑。在此情況中,可獲得與本發明的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功效相同的功效。
另外,在本發明的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相應的影像形成區段6Y、6M、6C、及6K的一部份或全部可被包含在相應的處理卡匣(process cartridge)中。在此情況中,可獲得與本發明的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功效相同的功效。
另外,在圖1及13中,當從垂直於圖13的紙平面的方向觀看時,由碳粉供應裝置60Y的碳粉槽61Y、碳粉運載螺桿62Y、碳粉運載管63Y、及碳粉掉落路線64Y所形成的碳粉運載路線是以形結構形成。另外,在圖1中,碳粉供應裝置60Y位於影像形成區段6Y(處理卡匣)的左上方位置處,並且碳粉容器32Y也位於影像形成區段6Y的左上方位置處。亦即,舉例而言,紫紅色用的碳粉容器32M及碳粉運載區段的碳粉槽及上游側並非位在影像形成區段6M的上方,而是在影像形成區段6Y的上方。
以此方式,在內有多個影像形成區段6Y、6M、6C、及6K被並聯陣列的串列型(tandem type)影像形成設備中,當影像形成區段6Y(處理卡匣)被附著於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或從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拆離時,影像形成區段6Y與碳粉供應裝置60Y不會互相干擾。因此,在影像形成設備主體100中,於直立方向從碳粉容器32Y、32M、32C、及32K至影像形成區段6Y、6M、6C、及6K的長度可被縮短,並且可防止供應至相應的顯影裝置5Y、5M、5C、及5K的碳粉量有變化。
另外,本發明不限於此處明確地揭示的實施例,在不離開本發明的範圍下可實施改變及修正。亦即,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元件的數目、相應元件的位置、及相應元件的形狀不限於此處明確揭示的實施例。
本發明是根據向日本專利局在2008年9月9日申請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第2008-231266號、2008年9月12日申請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第2008-234344號、2008年9月26日申請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第2008-248371號、及2008年9月29日申請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第2008-249424號,因此這些申請案的整個內容藉著參考結合於此。
1Y...光導鼓
1M...光導鼓
1C...光導鼓
1K...光導鼓
2Y...清潔區段
2a...清潔刀片
4Y...充電區段
5Y...顯影裝置
6Y...影像形成區段
6M...影像形成區段
6C...影像形成區段
6K...影像形成區段
7...曝光裝置
8...中間轉移皮帶
9Y...初次轉移偏壓滾子
9M...初次轉移偏壓滾子
9C...初次轉移偏壓滾子
9K...初次轉移偏壓滾子
12...二次轉移支承滾子
15...中間轉移單元
19...二次轉移滾子
20...定像區段
26...紙張進給區段
27...紙張進給滾子
28...定位滾子
29...紙張輸出滾子
30...堆疊區段
31...碳粉容器儲存區段
31Ya...邊緣區段
31Ya1...壁區段
31Yb...隔間區段
32Y...碳粉容器
32Y1...帽蓋區段
32Y1a...快門構件
32Y1a1...邊緣區段
32Y1a10...凸出部
32Y1a2...彈性部份
32Y1a3...止動部份
32Y1a4...凸出部
32Y1b...手柄部份
32Y1b1...凹入區段
32Y1c...電子基板
32Y1d...凸出構件
32Y1e...凸出構件,肋部
32Y1f...引導肋部
32Y1g...引導構件
32Y1g1...端面
32Y1h...接觸區段
32Y1h...頂板表面(圖48)
32Y1k...推動構件
32Y1k...直立表面(圖48)
32Y1n...傾斜表面
32Y1p...斜面部份
32Y10...帽蓋區段主體
32Y2...容器主體
32Y2a...螺旋形凸出部
32Y2b...接合區段
32Y20...手柄主體
32Y20a...凹入區段
32Y20b...密封構件
32Y20c...肋部
32Y30...刮板
32M...碳粉容器
32M1c...電子基板
32M1d...凸出構件
32M1e...凸出構件
32M1f...引導肋部
32C...碳粉容器
32C1c...電子基板
32C1d...凸出構件
32C1e...凸出構件
32C1f...引導肋部
32K...碳粉容器
32K1c...電子基板
32K1d...凸出構件
32K1e...凸出構件
32K1f...引導肋部
51Y...顯影滾子
52Y...刮刀
53Y...顯影劑容器
54Y...顯影劑容器
55Y...運載螺桿
56Y...濃度偵測感測器
60Y...碳粉供應裝置
60Ya...碳粉供應開口
60Yc...圓形表面
60M...碳粉供應裝置
60C...碳粉供應裝置
60K...碳粉供應裝置
61Y...碳粉槽
62Y...碳粉運載螺桿
63Y...碳粉運載管
64Y...碳粉掉落路線
64Ya...碳粉掉落開口
65Y...碳粉攪拌構件
65Ya...撓性構件
66Y...碳粉結束感測器
67Y...植髮密封件
68Y2...海綿密封件
68Y3...薄片形構件
69Y...供應開口導件
70...控制區段
71...驅動區段
80...驅動馬達
81...齒輪
81a...驅動力傳輸軸
82...齒輪
83...齒輪
84...齒輪
85...碳粉接收區段
85a...開口
86...掉落部份快門
87...彈簧
89...快門
89a...端部部份
89b...端部部份
90...驅動耦接構件
91...齒輪
92...齒輪
100...影像形成設備主體
109...內蓋
109Y...插入開口
109M...插入開口
109C...插入開口
109K...插入開口
110Y...插入開口
110M...插入開口
110C...插入開口
110K...插入開口
111...第一引導凹槽
112Y...第二引導凹槽
112M...第二引導凹槽
112C...第二引導凹槽
112K...第二引導凹槽
113...止擋部份
115...支撐部份
120...天線基板
121Y...天線
121M...天線
121C...天線
121K...天線
125...彈性構件
320...運載構件
320a...攪拌葉片
321...接合構件
G...顯影劑
H1...距離
H2...距離
L...雷射射束
P...記錄媒質
Q...假想直立線
S...假想虛線
W...碳粉出口
W1...凸出部
W2...凸緣
α‧‧‧傾斜角度
β‧‧‧角度
θ1‧‧‧傾斜角度
θ2‧‧‧傾斜角度
圖1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影像形成設備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結構的一部份的示意圖。
圖2為顯示圖1所示的包含影像形成區段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結構的一部份的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的包含碳粉容器儲存區段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結構的一部份的立體圖。
圖4為圖1所示的包含碳粉容器儲存區段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結構的一部份的俯視圖。
圖5為圖1所示的包含碳粉容器儲存區段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結構的一部份的前視圖。
圖6為圖1所示的包含碳粉容器儲存區段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結構的一部份的側視圖。
圖7為圖1所示的包含碳粉容器儲存區段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一部份的立體圖。
圖8為在主體蓋被打開時的影像形成設備主體的一部份的前視圖。
圖9為供圖1所示的相應碳粉供應裝置插入的插入開口的前視圖。
圖10為圖1所示的碳粉容器儲存區段的立體圖。
圖11A為附著有相應的碳粉容器的圖1所示的碳粉供應裝置的平面圖。
圖11B為附著有相應的碳粉容器的圖1所示的碳粉供應裝置的前視圖。
圖12為顯示碳粉容器連接於碳粉供應裝置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13為碳粉供應裝置的剖開側視圖。
圖14為碳粉供應裝置的外部側視圖。
圖15為碳粉供應裝置的立體圖。
圖16為在碳粉供應開口被打開時的碳粉供應裝置的立體圖。
圖17為在碳粉供應開口被打開時的碳粉供應裝置的另一立體圖。
圖18為在快門附著於碳粉供應開口的位置時的碳粉供應裝置的立體圖。
圖19為碳粉容器的立體圖。
圖20為碳粉容器的另一立體圖。
圖21為顯示碳粉容器的圖解。
圖22為在快門構件被打開時的碳粉容器的頭部部份的立體圖。
圖23為碳粉容器的帽蓋區段的立體圖。
圖24為碳粉容器的頭部部份的剖開側視圖。
圖25為黃色碳粉容器的帽蓋區段主體的立體圖。
圖26為紫紅色碳粉容器的帽蓋區段主體的立體圖。
圖27為青藍色碳粉容器的帽蓋區段主體的立體圖。
圖28為黑色碳粉容器的帽蓋區段主體的立體圖。
圖29為顯示碳粉容器的手柄主體的圖解。
圖30為碳粉容器的手柄主體的立體圖。
圖31為碳粉容器的一部份的立體圖。
圖32為顯示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的碳粉容器的頭部部份的示意圖。
圖33為碳粉容器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時的立體圖。
圖34為碳粉容器附著於碳粉供應裝置時的示意圖。
圖35為彈性構件的立體圖。
圖36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碳粉容器的立體圖。
圖37為圖36所示的碳粉容器的頭部部份的剖開側視圖。
圖38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碳粉容器的剖開側視圖。
圖39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碳粉容器的剖開側視圖。
圖40為碳粉容器的頭部部份的立體圖。
圖41為碳粉容器的頭部部份的剖開側視圖。
圖42為沿圖41的線X-X所見的碳粉容器的剖面圖。
圖43為已附著有碳粉容器的碳粉供應裝置的前視圖。
圖44為已附著有碳粉容器的碳粉供應裝置的立體圖。
圖45為顯示圖43所示的碳粉供應裝置的一部份的圖解。
圖46為顯示碳粉容器的滾動狀態的圖解。
圖47為當邊緣區段未形成於快門構件時的碳粉供應裝置的立體圖。
圖48為碳粉容器的頭部部份的另一剖開側視圖。
圖49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碳粉容器的頭部部份的立體圖。
圖50為顯示在碳粉容器被放置在平坦表面上的狀態中的碳粉容器的圖解。
32Y...碳粉容器
32Y1...帽蓋區段
32Y1a...快門構件
32Y1a1...邊緣區段
32Y1b...手柄部份
32Y1c...電子基板
32Y1g...引導構件
32Y1g1...端面
32Y1h...接觸區段
32Y1k...推動構件
W...碳粉出口

Claims (19)

  1. 一種碳粉容器,係與影像形成設備一起使用,該碳粉容器包含:碳粉儲存區段,其具有圓柱形形狀及一縱向軸線;碳粉出口,其係在該碳粉容器的圓周表面處,用來將該碳粉容器內的碳粉排出至該影像形成設備;快門構件,其係在該碳粉容器的該圓周表面處,用來在該碳粉容器附著於該影像形成設備的狀態中由於該碳粉容器的旋轉而打開或關閉該碳粉出口;引導構件,其被設置在該碳粉出口的側邊處且其從該碳粉容器的該圓周表面凸出,用來引導該快門構件於該碳粉容器的圓周方向的打開或關閉操作;及電子基板,其被設置在該碳粉容器之與該碳粉出口相同的端部處,該電子基板實施該碳粉容器與該影像形成設備之間的通訊,該碳粉出口及該電子基板係沿著實質上平行於該碳粉儲存區段的該縱向軸線的一線設置,其中當該碳粉容器在該快門構件關閉該碳粉出口的狀態中處於平坦表面上時,該快門構件及該碳粉容器的該碳粉儲存區段的一部份成為該碳粉容器的支撐點,並且該電子基板不會接觸該平坦表面,且其中該電子基板被設置在該快門構件與成為該支撐點之一的該碳粉容器的該碳粉儲存區段的該部份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另外包含: 接觸區段,其接觸該影像形成設備的快門的端部部份,其中該接觸區段的端部部份被定位在該影像形成設備的該快門之與該引導構件的端面推動該影像形成設備的該快門之處相反的一側,並且該接觸區段藉著與該引導構件一起夾住該影像形成設備的該快門而支撐該影像形成設備的該快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當該快門構件被關閉時,該接觸區段推動該影像形成設備的該快門,並且碳粉供應開口與該快門構件的該關閉操作一起地被關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當該碳粉容器的該圓周表面與該引導構件的外部圓周表面之間的距離被定義成為H1,且該碳粉容器的該圓周表面與該影像形成設備的快門的滑動表面之間的距離被定義成為H2時,存在有H1H2的關係。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當該碳粉容器的該圓周表面與該引導構件的外部圓周表面之間的距離被定義成為H1,且該碳粉容器的該圓周表面與該影像形成設備的該快門的滑動表面之間的距離被定義成為H2時,存在有H1H2的關係。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另外包 含:推動構件,其與該快門構件的該打開操作一起地與該引導構件的端面一起推動該影像形成設備的快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另外包含:推動構件,其與該快門構件的該打開操作一起地與該引導構件的該端面一起推動該影像形成設備的該快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另外包含:推動構件,其與該快門構件的該打開操作一起地與該引導構件的端面一起推動該影像形成設備的該快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另外包含:推動構件,其與該快門構件的該打開操作一起地與該引導構件的該端面一起推動該影像形成設備的該快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6項、或第8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另外包含:帽蓋區段,其在該碳粉容器附著於該影像形成設備時被固定於該影像形成設備;及容器主體,其被連接於該帽蓋區段,以用來藉著在從該影像形成設備接收驅動力時於預定方向被旋轉而運載碳粉;其中該帽蓋區段包含該碳粉出口、該快門構件、及該引導構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6項、或第8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另外包含:運載構件,用來藉著在從該影像形成設備接收驅動力時於預定方向被旋轉而運載該碳粉儲存區段內的碳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6項、或第8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在沿著該碳粉儲存區段的外表面上平行於該縱向軸線的一線觀看時,該電子基板係在包含該快門構件的該碳粉容器的凸出區域的內側。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6項、或第8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成為該支撐點之一的該碳粉容器的該部份為該碳粉儲存區段的端部,而該端部係在與形成有該快門構件的位置分開的位置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6項、或第8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另外包含:引導肋部,其在該碳粉容器的該圓周表面上於平行於該縱向軸線的方向延伸,用來藉著在該碳粉容器附著於該影像形成設備時與該影像形成設備接合而防止該碳粉容器於該碳粉容器的圓周方向旋轉。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另外包含:不相容識別用的凸出構件,其係在該碳粉容器的該圓周表面上,用來藉著與該影像形成設備接合而在不同類型 的碳粉容器要被附著於該影像形成設備時防止該不同類型的碳粉容器被附著於該影像形成設備;其中該不相容識別用的凸出構件被定位於靠近該引導肋部之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另外包含:不相容識別用的凸出構件,其係在該碳粉容器的該圓周表面上,用來藉著與該影像形成設備接合而在不同類型的碳粉容器要被附著於該影像形成設備時防止該不同類型的碳粉容器被附著於該影像形成設備;其中該不相容識別用的凸出構件為顏色識別肋部,用來防止不同顏色的碳粉容器被附著於該影像形成設備。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另外包含:彈性構件,其被定位在該快門構件與該碳粉出口之間,用來在外力施加於該快門構件時吸收該外力。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其中當在該快門構件關閉該碳粉出口的狀態中該碳粉容器被放置在該平坦表面上且即使是該彈性構件被壓縮時,該快門構件及該碳粉儲存區段的一部份也成為接觸該平坦表面的該支撐點,並且該電子基板不會接觸該平坦表面。
  19. 一種影像形成設備,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碳粉容器;及 影像形成設備主體,其包含:碳粉容器儲存區段,該碳粉容器被可拆卸地附著於該碳粉容器儲存區段;影像形成區段,其設置有顯影裝置;及碳粉供應裝置,用來將容納在該碳粉容器內的碳粉供應至於該影像形成區段的該顯影裝置。
TW098126281A 2008-09-09 2009-08-04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TWI4149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1266A JP5365110B2 (ja) 2008-09-09 2008-09-09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34344A JP5304124B2 (ja) 2008-09-12 2008-09-12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48371A JP5365121B2 (ja) 2008-02-04 2008-09-26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49424A JP5170840B2 (ja) 2008-09-29 2008-09-29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1480A TW201011480A (en) 2010-03-16
TWI414912B true TWI414912B (zh) 2013-11-11

Family

ID=42005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6281A TWI414912B (zh) 2008-09-09 2009-08-04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4) US8369738B2 (zh)
EP (2) EP3623873B1 (zh)
KR (1) KR101143013B1 (zh)
CN (2) CN104765259B (zh)
ES (1) ES2760500T3 (zh)
HK (1) HK1210280A1 (zh)
TW (1) TWI414912B (zh)
WO (1) WO20100298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6922B2 (en) * 2007-04-20 2010-09-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agnetic field generating unit at the toner carrying section
US8532542B2 (en) 2009-07-23 2013-09-10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oner container
WO2011027604A1 (ja) * 2009-09-04 2011-03-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910B2 (ja) 2010-06-11 2016-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A2972759C (en) 2010-06-11 2020-04-14 Ricoh Company, Limited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removable device,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20438B2 (ja) 2010-10-25 2013-01-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着脱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14331B (zh) 2010-12-03 2017-02-15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容器、粉末供给装置和成像设备
JP5811452B2 (ja) 2010-12-06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38883B2 (ja) 2011-03-08 2016-06-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取付構造
WO2012133726A1 (en) 2011-03-31 2012-10-04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material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and powder material replenishing method
RU2540232C1 (ru) * 2011-07-27 2015-02-10 Рикох Компани, Лтд. Контейнер проявителя, проя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блок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TWI726297B (zh) 2011-11-25 2021-05-0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附接至粉末容器的開口的帽件及粉末容器
JP5110219B1 (ja) 2012-02-21 2012-12-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4060418A1 (en) 2012-06-03 2022-09-21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15252B2 (ja) 2012-08-31 2016-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5609B2 (ja) 2012-10-19 2018-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着脱可能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35662B2 (en) 2013-01-29 2016-05-10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incorporating same
US9465317B2 (en) 2013-02-25 2016-10-11 Ricoh Company, Ltd. Nozzle insertion memb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967125B1 (ko) 2013-03-15 2019-04-08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9244382B2 (en) * 2013-06-25 2016-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423208B (zh) * 2013-08-27 2019-09-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及具有该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048346B2 (ja) * 2013-08-29 2016-1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
US9594332B2 (en) 2014-08-29 2017-03-14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incorporating same
KR101660353B1 (ko) * 2015-01-02 2016-09-29 주식회사신도리코 비정품 토너 사용을 방지하는 토너 보틀
JP1537179S (zh) * 2015-03-17 2015-11-09
JP1537177S (zh) * 2015-03-17 2015-11-09
JP6774166B2 (ja) * 2015-03-18 2020-10-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の収容容器
JP6665431B2 (ja) 2015-06-24 2020-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11672B2 (ja) * 2016-04-05 2020-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3759684A (zh) 2016-09-30 2021-12-07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盒和调色剂供应机构
KR102478493B1 (ko) 2016-09-30 2022-12-15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카트리지 및 토너 공급 기구
TWI638247B (zh) * 2017-08-15 2018-10-1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oner cartridge
KR20240024490A (ko) * 2022-08-17 2024-02-26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토너 카트리지의 토너 배출구의 위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3792A (ja) * 1999-09-17 2001-03-30 Seiko Epson Corp 現像装置
US20040203413A1 (en) * 2002-06-17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0903B2 (ja) 1986-03-10 1994-10-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コントローラ収納装置
JPH0414335A (ja) 1990-05-08 1992-01-20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時分割多重通信用利得制御回路
US5956057A (en) * 1996-08-30 1999-09-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having electronic and mechanical features enabling plug compatibility between multiple supply sizes
US5630198A (en) 1995-12-28 1997-05-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illable cartridge having protrusions engageable with a development case shutter
DE69600491T2 (de) 1996-04-29 1999-01-28 Brother Ind Ltd Tonerkartusche mit vorstehenden Teilen die mit einer Entwicklergehäuseklappe verbunden werden kann
JPH10171229A (ja) 1996-12-10 1998-06-26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3541691B2 (ja) 1997-10-03 2004-07-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収納容器
JP3893222B2 (ja) * 1998-08-31 2007-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ーピン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3628539B2 (ja) 1999-01-25 2005-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
JP4014335B2 (ja) 1999-05-25 2007-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13749A (ja) 1999-06-30 2001-01-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71584B2 (ja) 1999-07-08 2004-09-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75455A (ja) 1999-09-03 2001-03-23 Ricoh Co Ltd 交換可能部品の装着構造
JP3747720B2 (ja) * 1999-12-24 2006-02-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3893861B2 (ja) * 2000-08-18 2007-03-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交換部品
JP3848111B2 (ja) 2001-08-29 2006-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
JP3673755B2 (ja) 2001-12-28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DE20321859U1 (de) 2002-09-20 2011-12-16 Ricoh Company, Ltd.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Pulverzuführeinheit, Tonerbehälter sowie Pulverbehälter
JP4383898B2 (ja) 2003-02-28 2009-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349073C (zh) 2003-03-05 2007-11-1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JP4476617B2 (ja) 2003-03-05 2010-06-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693393B2 (ja) 2003-11-19 2011-06-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4419589B2 (ja) * 2004-02-06 2010-0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26125A (ja) 2004-05-10 2004-11-18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456957B2 (ja) 2004-08-06 201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20416B2 (en) 2004-08-16 2010-05-18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toner bottl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lying toner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184691B2 (en) 2004-11-09 2007-02-2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50890B2 (en) * 2004-11-12 2008-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having a shutter cleaning feature
JP2006171199A (ja) 2004-12-14 2006-06-29 Canon Inc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4608307B2 (ja) 2004-12-22 2011-0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1362A (ja) 2005-01-19 2006-08-03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34061B2 (ja) * 2005-02-14 2008-08-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が装着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US7409180B2 (en) * 2005-03-15 2008-08-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remover to remove toner leaked from toner cartridge
JP4380639B2 (ja) 2005-06-30 2009-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容器の製造方法
ES2556542T3 (es) 2005-06-07 2016-01-18 Ricoh Company, Ltd. Recipiente de tóner y aparato de formación de imagen
JP4748576B2 (ja) 2005-10-18 2011-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28216B2 (ja) 2005-11-30 2011-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Rfid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6260A (ja) 2005-12-07 2007-06-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9505A (ja) 2006-01-27 2007-08-09 Toshiba Corp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4806265B2 (ja) * 2006-01-27 2011-11-0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交換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2968A (ja) 2006-04-25 2007-11-08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40377A (ja) * 2006-08-10 2008-02-21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コンテナの着脱構造
JP4795163B2 (ja) * 2006-08-11 2011-10-1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コンテナ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14119B2 (ja) 2006-09-28 2011-06-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97909B2 (ja) * 2006-10-14 2012-08-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収納容器の製造方法
JP4786517B2 (ja) 2006-12-15 2011-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ボトル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4862701B2 (ja) * 2007-03-12 2012-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4952322B2 (ja) 2007-03-20 2012-06-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曲面生成装置
JP2008231266A (ja) 2007-03-20 2008-10-02 Mitsui Chemicals Inc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4948230B2 (ja) 2007-03-29 2012-06-06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分析装置および試料分析方法
JP2008248371A (ja) 2007-03-30 2008-10-16 Dowa Metaltech Kk 高耐食性、高生産性の金めっき部材
US7796922B2 (en) 2007-04-20 2010-09-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agnetic field generating unit at the toner carrying section
JP5168006B2 (ja) 2007-09-27 2013-03-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消耗品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126373B2 (en) 2007-09-28 2012-02-28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revents toner from being scattered from the device
JP5332336B2 (ja) 2008-06-20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3792A (ja) * 1999-09-17 2001-03-30 Seiko Epson Corp 現像装置
US20040203413A1 (en) * 2002-06-17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760500T3 (es) 2020-05-14
EP2321707A1 (en) 2011-05-18
KR101143013B1 (ko) 2012-05-08
US8369738B2 (en) 2013-02-05
US8600262B2 (en) 2013-12-03
EP3623873B1 (en) 2022-03-09
US8958718B2 (en) 2015-02-17
WO2010029826A1 (en) 2010-03-18
TW201011480A (en) 2010-03-16
US20140050509A1 (en) 2014-02-20
CN102741761A (zh) 2012-10-17
EP3623873A1 (en) 2020-03-18
EP2321707A4 (en) 2017-07-05
US20130129391A1 (en) 2013-05-23
CN102741761B (zh) 2015-06-03
KR20100070365A (ko) 2010-06-25
HK1210280A1 (zh) 2016-04-15
EP2321707B1 (en) 2019-10-30
US20150086244A1 (en) 2015-03-26
CN104765259A (zh) 2015-07-08
CN104765259B (zh) 2019-09-06
US20100226690A1 (en) 2010-09-09
US9176424B2 (en) 2015-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4912B (zh) 碳粉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EP2395399B1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A2791357C (en)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474864B1 (en)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327577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98338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180558A (ja) 着脱可能装置、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78171B2 (en) Toner bottle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20140119780A1 (en) Toner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703903A2 (en)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ice,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US8843034B2 (en) Toner container, toner container fr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304124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5121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0627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with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developer container
JP5146735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0840B2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80195A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R201509957A2 (tr) Bilgi saklama cihazı, çıkartılabilir cihaz, geliştirici haznesi ve görüntü oluşturma aparat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