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2612B - 壓延板材 - Google Patents

壓延板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2612B
TWI412612B TW097102810A TW97102810A TWI412612B TW I412612 B TWI412612 B TW I412612B TW 097102810 A TW097102810 A TW 097102810A TW 97102810 A TW97102810 A TW 97102810A TW I412612 B TWI412612 B TW I4126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d sheet
stress relaxation
aging treatment
mass
rol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2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44242A (en
Inventor
Kuniteru Mihara
Tatsuhiko Eguchi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44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4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2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26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22C9/02Alloys based on copper with tin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all layers being exclusively metall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22C9/04Alloys based on copper with zinc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8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copper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2All metal or with adjacent metals
    • Y10T428/12493Composite; i.e., plural, adjacent, spatially distinct metal components [e.g., layers, joint, etc.]
    • Y10T428/12708Sn-base component
    • Y10T428/12715Next to Group IB metal-base compon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壓延板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壓延板材。
以往,電氣/電子機器之導線架、連接器、端子、繼電器、開關等所用之材料中,除了鐵系材料以外,廣泛採用有電氣及導熱性優異之磷青銅、紅銅、黃銅、鉻銅合金等銅系材料。近年來,由於要求電氣/電子機器之小型化、輕量化、高密度構裝化等,業者要求提高上述銅系材料之強度、導電性、應力鬆弛特性、電鍍性以及焊料耐侯性,進而要求提高上述銅系材料之彎曲加工性、衝壓性、耐熱性等。
尤其,汽車或電車等移動載體用途之電氣連接零件或接線盒(電氣連接箱)、控制單元等所用之端子,通常稱為「音叉端子」,該音叉端子係以於與板材壓延方向平行之方向(以下,稱為壓延平行方向)以及與板材壓延方向垂直之方向(以下,稱為壓延垂直方向)上拉伸或撕裂之形式而形成之陰端子,且將陽插片(通常為保險絲或繼電器等之端子(引腳))連接至所形成之間隙中而進行使用(參照專利文獻1~6)。
針對上述用途,上述鉻銅合金係析出有Cr粒子之耐熱性高之Cu-Cr系合金,且市售有已於CDA(Copp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銅材發展協會)註冊之CDA18040合金。又,亦已提出有改善上述合金之特性之合金(參照 專利文獻7、8)。
又,通常所用之銅以及銅合金之應力鬆弛特性之測試方法係日本電子材料工業會標準規格(EMAS-3003)所規定之方法,此外,使用有與上述方法類似之測試方法(參照專利文獻9)。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78285號公報(參照圖4-b)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19259號公報(參照圖2)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5-312130號公報(參照圖2)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5-85527號公報(參照圖2)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平11-16624號公報(參照圖4)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5-80460號公報(參照圖5)
[專利文獻7]日本特公昭64-457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特公平3-25495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06-291356號公報(參照段落0055)
然而,上述端子必須長久可靠地連接,且作為實現其可靠性之基準,通常期望上述端子滿足應力鬆弛特性所要求之特性值。
然而,當將上述CDA18040合金或專利文獻7、8中揭示之鉻銅合金用作電氣/電子機器之材料,尤其於汽車等移動載體用途中,該等合金所顯示之應力鬆弛特性並非係需要滿足之特性。
進而,專利文獻9中揭示之應力鬆弛特性之測試方法,並非係適合如下述之應力鬆弛特性之測試方法,亦即,能謀求音叉端子等之尤其連接部位中須考慮振動影響之移動載體用途之電氣/電子機器所使用之端子之可靠性。
因此,期望體現出汽車或電車等移動載體用途之電氣/電子機器中所用之端子之可靠性的應力鬆弛特性之測試方法,以及滿足該測試方法之應力鬆弛特性之材料。
鑒於此種狀況,本發明者等基於以下之認識,進一步研究而完成了本發明。
(A)可針對連接部位中須考慮振動影響之移動載體用途之電氣/電子機器用金屬材料,提出一種較佳之應力鬆弛特性之測試方法,並且可提供一種銅合金,該銅合金含有能於該測試方法中滿足上述用途所要求之應力鬆弛特性之Cr、Sn、Zn。
(B)可針對含有Cr、Sn、Zn之銅合金中所分散之Cr化合物之粒徑(化合物粒子之直徑)及其分散密度,進而針對最終冷壓延率與拉伸強度、導電率以及應力鬆弛率等特性間之關係而進行研究,並藉由適當地規定上述粒徑以及分散密度而改善上述特性。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氣/電子機器用之銅合金制之壓延板材,其於與壓延方向平行及垂直方向上之拉伸強度、導電率以及應力鬆弛特性皆優異。
亦即,根據本發明,提供以下之手段:(1)一種壓延板材,其係對含有0.1~1.0質量%之Cr、 0.05~1.5質量%之Sn、以及0.05~1.5質量%之Zn,且由剩餘Cu與不可避免之雜質構成之銅合金進行冷壓延而成;於對與其壓延方向平行及垂直方向上之上述壓延板材進行之嵌合式應力鬆弛測試中,於150℃、經過1000小時後之應力鬆弛率皆為50%以下。
(2)如上述(1)所述之壓延板材,其中,與上述壓延板材之壓延方向平行及垂直方向上之上述壓延板材之拉伸強度為400MPa以上,且導電率為40%IACS以上,分散於上述壓延板材內之Cr粒子之尺寸為5~50nm,其分散密度為102 ~103 個/μm2
(3)如上述(2)所述之壓延板材,其中,上述壓延板材之表面以厚度為0.5~5μm之Sn層或Sn合金層被覆。
(4)如上述(1)~(3)中任一項所述之壓延板材,其中,構成上述壓延板材之上述銅合金,進一歩含有總計0.005~0.5質量%之選自Al、Zr、Ti、Fe、P、Si、Mg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5)如上述(1)~(4)中任一項所述之壓延板材,其中,上述壓延板材之最終壓延加工率為10~50%。
(6)如上述(1)~(5)中任一項所述之壓延板材,其係用於控制單元之端子、匯流條。
本發明之上述以及其他特徵以及優點,適當參照隨附圖式,並根據下述記載而能獲得瞭解。
(Cr)
於本發明中,將Cr限定為0.1~1.0質量%的理由在於,如上所述,Cr可藉由最佳之熱處理而與Cr單體粒子或所添加之元素一併析出於銅合金板材中,從而提高導電率、改善應力鬆弛特性與耐熱性。於該情形時,若Cr不足0.1質量%則效果不充分,若超過1.0質量%,則其效果飽和而使工業性欠佳。
(Sn)
將Sn限定為0.05~1.5質量%的理由在於,Sn將固溶於銅母材中而使其強化,並且可改善應力鬆弛特性及耐熱性。於該情形時,若Sn不足0.05質量%,則無法發揮上述效果,而若Sn之含量超過1.5質量%,則會導致導電率下降,又,會妨礙熱加工性(於熱壓延加工時產生破裂)。
(Zn)
將Zn限定為0.05~1.5質量%的理由在於,Zn將固溶於銅母材中而使其強化,並且可使耐熱性及耐焊耐侯性提高。焊料通常會於銅母材以及鍍Sn之界面上剝離而引起連接可靠性降低之問題。已發現Zn具有如下效果,即,於上述焊料剝離前,抑制於界面上形成孔洞(空孔)。然而,若上述Zn之量不足0.05質量%,則無上述效果,而若上述Zn之含量超過1.5質量%,則會使導電率下降,又,上述效果亦會飽和。
(其他元素)
進而,可適量含有選自Al、Zr、Ti、Fe、P、Si、Mg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作為Cr、Sn、Zn以外之元素, 藉此來提高強度。該等元素之含量若不足0.005質量%,則無法充分獲得其效果,而若該等元素之含量超過0.5質量%,則會使導電率下降,故而使上述元素之總計含量為0.005~0.5質量%。
(壓延率)
最終冷壓延率能使材料之拉伸強度提高。然而,若其加工率過低,則無法獲得充分之拉伸強度,又,若該加工率過高,則會導致應力鬆弛特性降低。進而,眾所周知,若加工率高,則彎曲加工性會變差。於本發明中,較佳係,於多段(即複數個步驟)實施之冷壓延中,使最終實施之冷壓延時之壓延率為10%以上且50%以下。
其次,易於推測到,供裝載汽車用途之電氣連接零件、端子以及匯流條等之接線盒等所用之壓延板材,必須具備壓延平行方向以及壓延垂直方向上異向性少之特性。
然而,對於通常之電子機器用材而言,一般,彎曲加工方向限定為壓延平行方向或壓延垂直方向中之任一個方向,因此,需求特性或特性評價方法亦將考慮到此情形。然而,於匯流條用途中,如上述專利文獻等所示,一般於壓延平行方向、壓延垂直方向中之任一個方向上實施彎曲加工,因此,若拉伸強度以及導電率中存在異向性,則會引起各種問題。又,對於應力鬆弛特性亦同樣。亦即,當將壓延板材用於汽車或電車等移動載體之控制單元之匯流條用途時,特性評價方法必須適合該用途,但上述各專利文獻中並未揭示適於匯流條用途之特性評價方法(尤其, 以音叉端子等之構造連接之端子之應力鬆弛特性等),現狀為未能對壓延板材進行原本所要求之特性評價。
進而,一般而言,控制單元大多設置於汽車之引擎室、電車或火車之機械室內,因其設置環境(伴隨振動)、溫度環境、伴隨燃料燃燒之高濃度腐蝕氣體環境、以及粉塵環境等,該控制單元使用於較一般之電子機器用途更為惡劣之環境中。因此,對於用於上述用途之材料而言,不僅上述應力鬆弛特性相當重要,而且期望該材料之散熱性良好且於應力腐蝕測試中表現優異。
本發明係於充分考慮該等使用環境之後,發現最佳之評價方法,使之與材料特性之關係變得明確。
(拉伸強度、導電率)
因此,首先,較佳係壓延平行方向與壓延垂直方向上之拉伸強度為400MPa以上。若上述拉伸強度為400MPa以下,則作為端子以及匯流條之材料強度不夠充分,當插拔保險絲或繼電器等陽端子時,有時會產生變形。
又,接線盒大多設置於汽車之引擎室中,又,因所施加之電流為數十A(安培)之強電流,故導電率越高,則越能將焦耳熱抑制得較低,又,根據散熱之觀點而要求導熱性亦優異,因此,較佳係其導電率為40%IACS以上。
(Cr析出物)
使添加之Cr分散於壓延板材中,藉此,製造具有上述拉伸強度以及導電率之銅合金製之壓延板材。亦即,對分散之Cr,此處為析出之Cr之析出粒子之尺寸及其分散密 度(分布密度:表示析出物之面密度)加以控制,藉此製造上述壓延板材。
雖可藉由使Cr粒子析出而提高拉伸強度及導電率兩者,但其Cr析出物之特性必須適當控制其尺寸與分散密度才能獲得如此效果。以粒徑換算,較佳係將上述Cr粒子之尺寸控制為5~50nm,更佳控制為5~30nm。
另一方面,分散密度較佳係102 ~103 個/μm2 之範圍,更佳係102 ~5×102 個/μm2 之範圍。
由附屬於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之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能量分散式分析儀)來準確地分析上述析出之Cr以及Cr化合物。
例如以如下方式來求出其分散密度。
由壓延材製作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用之薄膜測試片,並於300 kV之加速電壓下,利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來進行觀察。觀察中使用5000~250000倍之倍率,並於能清晰無誤地觀察到Cr粒子之方位(例如,來自(001)或(111)面之入射方位)進行觀察。於該情形下,當測定各個Cr粒子之尺寸時,利用高倍率(≧×100000),以3個視角任意拍攝能裝入20~50個粒子之照片,並根據該照片來求出平均粒子尺寸。此時,當Cr粒子扁平時,其近似於橢圓,將該橢圓之短徑與長徑之平均值作為粒子尺寸。
進而,對於粒子密度而言,利用低倍率(≦80000),同樣以3個視角任意拍攝能裝入50~200個Cr粒子之照 片,並根據該照片來求出平均粒子密度。
藉由冷壓延後之作為熱處理之時效處理之條件,來對上述析出物進行控制。可藉由降低時效溫度,縮短時間而獲得較小之析出物,於該情形時,拉伸強度雖能達成目標特性,但無法獲得導電率之目標特性。另一方面,提高時效溫度,並延長時間,即可增大析出物之尺寸,於該情形時,雖可易於獲得目標導電率,但難以獲得目標拉伸強度。
進而,析出物之大小亦與分散密度有關。就算於添加相同Cr量之情形時,若析出物較小,則分散密度增加,若析出物之尺寸變大,則其分散密度減小。
因而,為獲得本發明之諸特性,較佳係實施400~650℃×0.5~4 hr之時效處理,時效處理前之冷壓延率為80%以上之情形時,以400~500℃×1~2 hr之條件實施最初之時效處理,接著以550~650℃×0.5~1 hr之條件實施第二時效處理,由此可獲得諸特性。
時效處理前之冷壓延率為50~80%之情形時,以450~550℃×1~2hr之條件實施最初之時效處理,接著以550~650℃×0.5~1hr之條件實施第二時效處理,藉此獲得諸特性。
進而,時效處理前之冷壓延率不足50%之情形時,以500~600℃×1~2hr之條件實施最初之時效處理,並以600~650℃×0.5~1hr之條件實施第二時效處理,藉此獲得諸特性。
此處所用之時效處理前之冷壓延率表示高溫再結晶處 理(例如,高溫固溶處理或熱壓延)之壓延率。
(應力鬆弛特性)
其次,裝載於電氣/電子機器,尤其汽車或車輛等移動載體中之控制單元或電氣連接箱等所用之音叉端子,於該端子形成時,以於與壓延板材之壓延平行方向以及壓延垂直方向上拉伸或撕裂之形式所形成之陰端子結構,且於上述所形成之間隙中連接有陽插片(通常為保險絲或繼電器等之端子(引腳))者。
若於該陽插片與陰端子之嵌合狀態下使用,則陰端子側之間隔會增大,由此產生與陽插片之接觸壓力逐步下降之現象(所謂之應力鬆弛)。若該應力鬆弛特性經過150℃×1000小時後為50%以下,則實際運用中並不會產生問題,但若超過50%,則可靠性會降低,故須設定閾值。
依據作為以往之應力鬆弛特性之測試方法之由日本電子材料工業會標準規格(EMAS-3003)規定之方法,以及與之類似之測試方法(參照專利文獻9),來評價對試樣表面施加彎曲應力而產生之應力鬆弛特性,但上述測試方法不適合準確地對上述端子形態之應力鬆弛特性進行評價。因此,本發明發現下述之嵌合式應力鬆弛特性測試方法,作為評價上述端子形態之應力鬆弛特性之測試方法,並基於該測試方法來對應力鬆弛特性進行評價。
圖1係本發明所使用之嵌合式應力鬆弛特性測試方法之說明圖,圖1 (a)表示壓延平行方向之情形時之測試片,圖1 (b)表示壓延垂直方向之情形時之測試片,1a與1b 表示測試片,2表示貫穿槽(槽縫)。
圖1 (c)對測試方法加以說明,於寬度為Wo (mm)之貫穿槽中,插入大於Wo (mm)之寬度為Wt (mm)之嵌合構件3,於該狀態下保持特定之測試溫度及時間後,將嵌合構件3自貫穿槽2中拔出,測定拔出後之貫穿槽2之寬度Wl
根據測定出之Wo 、Wl ,使用下述數學式1來算出應力鬆弛率SR (%),並評價應力鬆弛特性。
於此,以Wo <Wt ≦1.3×Wo 之條件來設定Wo 與Wt 之關係。不是如上述EMAS-3003般以應力(彎曲應力)作為自變數,而是限定因嵌合所致之移位,由此能獲得更符合實際現象之結果。於欲以應力作為自變數而進行評價之情形時,進行有限元素法分析等數值分析來算出嵌合時產生之應力,藉此便可對應於此情形。
一般於汽車之引擎室內,其溫度有時會達到70℃~100℃,故要求所使用之材料於與此種使用環境相對應之條件下能滿足特性。
因此,本發明中作為應力鬆弛特性之評價條件,使其測試形態如圖1所示,將其測試條件,尤其溫度、以及暴露於該溫度之時間分別設為150℃及1000小時。
於此,將溫度設為150℃之理由之一在於,以加速測 試來對應力鬆弛特性進行評價。亦即,藉由以高於實際使用環境之溫度來進行測試,則就算於短於實際時間之時間內,亦可推測出同等之結果或結果,考慮到提高開發效率及速度,並且考慮到70℃至接近100℃之引擎室內溫度而選擇150℃,作為其他理由,考慮到根據用作端子或匯流條之銅合金之軟化特性,測試片自身於超過200℃之溫度下容易軟化,導致無法用作端子或匯流條等之構件,故而同樣地選擇150℃之溫度。
對於暴露於150℃之溫度下之時間,考慮到汽車每2年進行車檢或每半年規定進行定期修檢,而且電車等車輛之檢查週期為30天以內之交替檢查或3個月以內之月檢查等,規定1000小時之保持時間。
於本發明中,使150℃下經過1000小時後之應力鬆弛率,於與壓延方向平行之方向以及與壓延方向垂直之方向上皆為50%以下,其原因在於若該應力鬆弛率超過50%,則端子之嵌合容易出現鬆動,從而會因振動等原因而使電氣連接變得不穩定,出現故障之可能性增大。較理想的是上述應力鬆弛率為40%以下。
作為不使上述應力鬆弛特性變差之方法,如上所述,較理想的是降低最終壓延率,但若最終壓延率過低,則無法提高初始之接觸壓力,從而無法作為端子材料。另一方面,若最終壓延率過高,則應力鬆弛特性容易變差,並且彎曲加工性亦會變差。
(Sn層或Sn合金層之被覆)
於本發明中,較佳係於壓延板材之表面上覆蓋Sn層或Sn合金層。Sn層或Sn合金層可防止壓延板材之表面被氧化,並且大幅有益於用作電接點時之連接可靠性。於所被覆之Sn層之表面上形成薄氧化Sn層,但由於該氧化Sn層較脆,故而於插拔端子時,該氧化層會被去除而形成新界面。該新生界面將成為電接點,因此總是可維持良好之電接點。
上述Sn層之厚度若不足0.5μm則不充分,若厚度超過0.5μm,則反而會使插拔力變大而導致不耐用。因此,較理想的是上述Sn層之厚度為0.5~5μm,就工業性方面而言,1~2μm為合適之被覆厚度。
Sn層之形成方法多種多樣,對於所形成之Sn層或Sn合金層,例如可列舉回焊鍍Sn層、無光澤鍍Sn層、合金鍍Sn層等,但本發明並不限於該等種類。又,所被覆之Sn層與壓延板材之界面上形成之中間層(反應層)亦有多種,本發明對此亦無限定。
藉由規定熱壓延前之再熱條件、熱壓延條件、時效處理、以及最終冷壓延條件,可容易地製造本發明之壓延板材。
本發明之壓延板材由含有滿足連接部位所要求之應力鬆弛特性之Cr、Sn、Zn之銅合金所形成,因而對於電氣/電子機器用途較為有效,尤其對於汽車或電車等移動載體所裝載之電氣/電子機器中使用之控制單元之連接器、端子或匯流條較為有效。又,適當地規定製造步驟中之最終冷 壓延率以及分散於壓延板材內之Cr之粒徑,藉此,尤其可一併提高壓延平行方向與壓延垂直方向上之拉伸強度、導電率以及應力鬆弛特性等諸特性。進而,規定上述最終冷壓延率與Cr化合物之分散密度,藉此進一步提高上述諸特性。又,使上述銅合金中含有選自Al、Zr、Ti、Fe、P、Si、Mg之群中至少一中元素,藉此改善銅合金之強度以及衝壓加工性。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再者,本發明並不限於以下所示之實施例。
(實施例1)
利用高頻溶解爐,將含有表1所示之0.1~1.0質量%之Cr、0.05~1.5質量%之Sn、0.05~1.5質量%之Zn,且包含剩餘Cu與不可避免之雜質之銅合金溶解,並以10~30℃/秒之冷卻速度將該銅合金加以鑄造,製成厚度為30mm、寬度為100mm、長度為150mm之鑄塊。對該鑄塊實施熱壓延,將其製成板厚為12mm之熱壓延板。繼而,對該熱壓延板之兩個面分別平面切削1mm,使板厚為10mm,並對其實施冷壓延而製成厚度為0.67~1.2mm之冷壓延板。對該冷壓延板實施時效處理,最後實施壓延率為10~50%之最終冷壓延(以下之表中,將該最終壓延率表示為Red (%)),製成整體厚度為0.6mm之測試材。
利用如下所述之方法來對製成之各個測試材測定各特性,將測定結果示於表2中。於表2中,GW表示於壓延 平行方向上取下之測試片之特性,BW表示於壓延垂直方向上取下之測試片之特性(以下相同)。
(a)導電率(EC)
將於壓延平行方向以及壓延垂直方向上切取之寬度為5mm、長度為300mm之測試片浸漬於保持為20℃ (±0.5℃)之恆溫槽中,利用四端子法來測定其比電阻,算出導電率。端子間距離為100mm。
(b)拉伸強度(TS)
依據JIS Z2241,測試自壓延平行方向以及壓延垂直方向切取之JIS Z2201 5號測試片各3個,並求出其平均值。
(c)應力鬆弛特性(SR)
自測試材中切取圖2所示之尺寸之測試片,並於該測試片上設置寬度為1mm (wo )之槽縫(貫穿槽),將厚度為1.2mm (wt )之黃銅板材(硬材)插入至該槽縫板中,測定各測試溫度下經過測試時間後之槽縫間隔之變化,求出應力鬆弛率。再者,測試係於壓延平行方向以及壓延垂直方向之兩個方向上進行。
以下表示具體之測試方法。
(1)於常溫下將黃銅板插入至槽縫中,並保持一分鐘。插入時,將進入槽縫之板材固定,使用鎚輕擊使黃銅板插入。
(2)於一分鐘後拔出黃銅板,利用光學顯微鏡來觀察槽縫上部,並且拍攝槽縫上部之照片(×100),測量槽縫間隔。將該槽縫間隔之寬度作為初始值wo
(3)再次插入黃銅板,並將其裝入至150℃之恆溫槽中。但是,由於黃銅板插入一次後,板厚度會略微變化,故而勿使用相同之黃銅板。
(4)每隔固定時間自恆溫槽中取出測試片,將其空冷至常溫後,以與(2)相同之方式,對槽縫上部之相同位置拍攝照片,測定槽縫間隔wl 。其後,以與(3)相同之方式再次插入黃銅板。將該作業重複1000小時為止,藉由連續地測定槽縫之寬度變化來評價應力鬆弛特性。
(5)利用數學式1來算出應力鬆弛率SR。
(d)Cr析出物之尺寸與分散密度
利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來測定Cr析出物之尺寸以及分散密度。
利用電解研磨薄膜法(雙噴射研磨法)來使測試材成為薄膜,以50000倍之倍率觀察任意之視角,並任意拍攝3張照片,藉由分析該照片而求出Cr析出物之尺寸與分散密度。此時,入射方位角度使用(111)或(200)。
對於析出物尺寸與分散密度,藉由計數大約50~1000個析出物而算出其尺寸(PPT)與分散密度(PPT×102 /μm2 )。當析出物之尺寸較大時,其數量會變少,因此,當其數量極少時,需進而追加拍攝3個視角。利用圖像分析裝置來分析該拍攝之照片,並算出析出物數量與平均尺寸。
(e)彎曲性
將測試材加工成寬度為10mm、長度為25mm之尺寸, 求出彎曲90∘時彎曲表面未破裂之最小彎曲半徑R (mm),並求出該最小彎曲半徑R與厚度t (mm)之關係即R/t。再者,R/t之值取上述GW、BW測試片中增大之值。
(f)電鍍密著性
對測試材實施約2μm之無光澤鍍Sn,其後,於溫度為250℃之熱板上進行再加熱,藉此製作簡單地模擬回焊鍍Sn狀態之測試片。
將該簡單地回焊鍍Sn之測試片,於80℃、100℃、120℃下分別加熱10分鐘後,進行彎曲半徑為1mm (r=1.0)之90度V彎曲測試,並以顯微鏡觀察彎曲加工部表面之鍍Sn有無剝離。於此,將未能確認到剝離時之評價設為「A」,將確認到表面之鍍Sn剝離但不足彎曲頂點部之面積之五成時之評價設為「B」,將鍍Sn之剝離占彎曲頂點部之面積之五成以上時之評價設為「C」。將該電鍍密著性之結果示於各表中之「評價」項中。 [表1]
根據表1及表2明確可知,本發明之材No.1~51皆滿足評價項目a~f之特性。又,可知表示彎曲特性之R/t之值亦全部為2以下,顯示出良好之彎曲特性。
(實施例2)
如表3所示,使用除了Cr、Sn及Zn以外還適量添加有Al、Zr、Ti、Fe、P、Si、Mg之銅合金,此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來製作測試材,並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評價項目來進行特性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4中。
根據表3以及表4明確可知,本發明之材No.60~75皆滿足評價項目a~f之特性。又,可知表示彎曲特性之R/t之值全部為2以下,顯示出良好之彎曲性。
(比較例)
以與實施例1或實施例2相同之方法來製造表5所示之成分組成以及製造條件之壓延板材,並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特性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6中。
根據表5以及表6明確可知,比較材No.101~120並未滿足評價項目a~f中之任一個特性。又,有表示彎曲特性之R/t之值超過2之比較材,且有彎曲性並不良好之比較材。
本發明之壓延板材可適用於電氣/電子機器用途中。尤其,本發明之壓延板材可適用作如下銅合金製壓延板材,該銅合金製壓延板材構成裝載於汽車或電車等移動載體中之電氣/電子機器所用之連接器、端子、匯流條等。
雖對本發明及其實施形態一併加以了說明,但只要吾等並未特別指定,於說明中之任一細節部分中皆不對吾等之發明進行限定,於不違反專利申請範圍所示之發明之精 神與範圍內,應能予以廣泛解釋。
本案主張基於2007年1月26日於日本國提出專利申請之日本特願2007-016064、及2008年1月24日於日本國提出專利申請之日本特願2008-014277之優先權,該等內容於此均以參照之方式而作為本說明書記載之一部分。
1a、1b‧‧‧應力鬆弛測試片
2‧‧‧貫穿槽(槽縫)
3‧‧‧嵌合構件
圖1(a)~(c)係本發明所使用之嵌合式應力鬆弛特性測試方法之說明圖。
圖2係應力鬆弛測試片(壓延垂直方向)之俯視圖。

Claims (8)

  1. 一種壓延板材,其係對含有0.1~1.0質量%之Cr、0.05~1.5質量%之Sn、以及0.05~1.5質量%之Zn,且由剩餘為Cu與不可避免之雜質構成之銅合金進行冷壓延而成:分散於該壓延板材內之Cr粒子之尺寸為5~50nm,其分散密度為102 ~103 個/μm2 ;於對與該壓延方向平行及垂直方向上之該壓延板材進行之嵌合式應力鬆弛測試中,於150℃、經過1000小時後之應力鬆弛率皆為50%以下;與該壓延板材之壓延方向平行及垂直方向上之該壓延板材之拉伸強度為400MPa以上,且導電率為40%IACS以上;其中,構成該壓延方向之該銅合金,在時效處理前之冷壓延率為80%以上之情形時,以400~500℃×1~2 hr之條件實施最初之時效處理,接著以550~650℃×0.5~1 hr之條件實施第二時效處理;時效處理前之冷壓延率為50~80%之情形時,以450~550℃×1~2hr之條件實施最初之時效處理,接著以550~650℃×0.5~1hr之條件實施第二時效處理;時效處理前之冷壓延率不足50%之情形時,以500~600℃×1~2hr之條件實施最初之時效處理,並以600~650℃×0.5~1hr之條件實施第二時效處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壓延板材,其表面以厚度為0.5~5μm之Sn層或Sn合金層被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壓延板材,其中,構成該壓延板材之該銅合金,進一歩含有總計0.005~0.5質量%之選 自Al、Zr、Ti、Fe、P、Si、Mg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壓延板材,其中,構成該壓延板材之該銅合金,進一歩含有總計0.005~0.5質量%之選自Al、Zr、Ti、Fe、P、Si、Mg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壓延板材,其中,與該壓延方向平行及垂直方向之應力鬆弛率為40%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壓延板材,其中,該壓延板材之最終壓延加工率為10~5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壓延板材,其係用於控制單元之端子、或匯流條。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壓延板材,其係用於控制單元之端子、或匯流條。
TW097102810A 2007-01-26 2008-01-25 壓延板材 TWI4126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6064 2007-01-26
JP2008014277A JP5367271B2 (ja) 2007-01-26 2008-01-24 圧延板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4242A TW200844242A (en) 2008-11-16
TWI412612B true TWI412612B (zh) 2013-10-21

Family

ID=39779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2810A TWI412612B (zh) 2007-01-26 2008-01-25 壓延板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03354A1 (zh)
JP (1) JP5367271B2 (zh)
KR (1) KR101503086B1 (zh)
CN (1) CN101595232B (zh)
TW (1) TWI4126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85548B1 (ko) * 2010-02-24 2012-09-24 주식회사 풍산 고강도, 고전도성 동합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133178B2 (ja) * 2013-09-06 2017-05-2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銅合金板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2560A (en) * 1985-10-10 1989-04-18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Copper allo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401813A (zh) * 2001-08-14 2003-03-12 玛加公司 锡-银涂层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1343A (ja) * 1989-02-22 1990-09-0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開閉配線器具用銅合金
JP3222550B2 (ja) * 1992-05-14 2001-10-2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高強度高導電性銅合金の製造方法
JPH06108212A (ja) * 1992-09-30 1994-04-19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析出型銅合金の製造法
JPH06145930A (ja) * 1992-11-02 1994-05-2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析出型銅合金の製造法
JP2002513090A (ja) * 1998-04-23 2002-05-08 アトーテヒ ドイッチュラント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銅又は銅合金での表面をスズ皮膜又はスズ合金皮膜で覆うための方法
JP3735005B2 (ja) * 1999-10-15 2006-01-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打抜加工性に優れた銅合金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89516B2 (ja) * 2005-09-30 2007-10-1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器具用銅合金
JP2008081762A (ja) * 2006-09-26 2008-04-10 Nikko Kinzoku Kk 電子材料用Cu−Cr系銅合金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2560A (en) * 1985-10-10 1989-04-18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Copper allo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401813A (zh) * 2001-08-14 2003-03-12 玛加公司 锡-银涂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5232A (zh) 2009-12-02
KR20090102830A (ko) 2009-09-30
TW200844242A (en) 2008-11-16
JP2008202144A (ja) 2008-09-04
JP5367271B2 (ja) 2013-12-11
CN101595232B (zh) 2011-06-15
US20100203354A1 (en) 2010-08-12
KR101503086B1 (ko) 201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70881B2 (ja) 電気・電子機器用銅合金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824776B2 (en) Plated material and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arts using the plated material
JP5224415B2 (ja) 電気電子部品用銅合金材料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09148101A1 (ja) 銅合金板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34785B2 (ja) Snめっき銅合金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031654A1 (ja) 耐微摺動摩耗性に優れる接続部品用導電材料
WO2009123157A1 (ja) 接続部品用金属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592164A1 (en) Cu-ni-si copper alloy plate with excellent deep-draw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4785092B2 (ja) 銅合金板材
US10516245B2 (en) Termin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terminal
JP4397245B2 (ja) 電気・電子部品用錫めっき銅合金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019042A1 (ja) 電気電子部品用銅合金材料
JP5950499B2 (ja) 電気・電子部品用銅合金及びSnめっき付き銅合金材
JP5897084B1 (ja) 耐微摺動摩耗性に優れる接続部品用導電材料
KR100357501B1 (ko) 구리기합금및그것을이용하는단자
JP5897083B1 (ja) 耐微摺動摩耗性に優れる接続部品用導電材料
WO2021065866A1 (ja) コネクタ用端子材
TWI412612B (zh) 壓延板材
JP4646192B2 (ja) 電気電子機器用銅合金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54819A (ja) 嵌合型接続端子
JP4090488B2 (ja) 接続部品成形加工用導電材料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19553B2 (ja) 耐熱性に優れためっき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56056A (ja) 銅端子材、銅端子及び銅端子材の製造方法
TWI529255B (zh) Cu-Ni-Si合金及其製造方法
JP2022150452A (ja) 電気・電子部品用材料及び電気・電子部品用材料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