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5232A - 轧制板材 - Google Patents

轧制板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5232A
CN101595232A CNA2008800031318A CN200880003131A CN101595232A CN 101595232 A CN101595232 A CN 101595232A CN A2008800031318 A CNA2008800031318 A CN A2008800031318A CN 200880003131 A CN200880003131 A CN 200880003131A CN 101595232 A CN101595232 A CN 101595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stress relaxation
rolled plate
sheet material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800031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5232B (zh
Inventor
三原邦照
江口立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8/05105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090973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595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5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5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52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22C9/02Alloys based on copper with tin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all layers being exclusively metall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22C9/04Alloys based on copper with zinc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8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copper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2All metal or with adjacent metals
    • Y10T428/12493Composite; i.e., plural, adjacent, spatially distinct metal components [e.g., layers, joint, etc.]
    • Y10T428/12708Sn-base component
    • Y10T428/12715Next to Group IB metal-base compon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轧制板材,其通过对下述铜合金进行冷轧而成,所述铜合金含有0.1~1.0质量%的Cr、0.05~1.5质量%的Sn以及0.05~1.5质量%的Zn,且余量包括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在与其轧制方向平行及垂直的方向上对上述轧制板材进行的嵌合式应力松弛测试中,在150℃下、经过1000小时后的应力松弛率均为50%以下。

Description

轧制板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制板材。
背景技术
以往,电气/电子机器的导线框、连接器、端子、继电器、开关等所用的材料中,除了铁系材料以外,广泛采用电气及导热性优异的磷青铜、红铜、黄铜、铬铜合金等铜系材料。近年来,由于要求电气/电子机器的小型化、轻量化、高密度安装化等,因此,要求提高上述铜系材料的强度,导电性、应力松弛特性、镀覆性以及焊料耐候性,以及弯曲加工性、冲压性、耐热性等。
尤其,汽车或电动机车等移动载体用途中的电气连接部件或接线盒(电气连接箱)、控制单元等所用的端子,通常称为“音叉端子”,该音叉端子是以下述形式形成的阴端子,所述形式为:与板材轧制方向平行的方向(以下,称为轧制平行方向)以及与板材轧制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称为轧制垂直方向)上进行拉伸或撕裂;并且,将阳插片(オスタブ)(通常为保险丝或继电器等的端子(引脚))连接至所形成的间隙中,来使用上述音叉端子(参照专利文献1~6)。
针对上述用途,上述铬铜合金是析出了Cr粒子的耐热性高的Cu-Cr系合金,其中,在CDA(Copp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铜材发展协会)注册的CDA18040合金已在市面销售。另外,还提出了改善上述合金的特性的合金(参照专利文献7、8)。
另外,通常所用的铜以及铜合金的应力松弛特性的测试方法是日本电子材料工业会标准规格(EMAS-3003)所规定的方法,此外,还可以使用与上述方法类似的测试方法(参照专利文献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8285号公报(参照图4-b)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9259号公报(参照图2)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12130号公报(参照图2)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85527号公报(参照图2)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1-16624号公报(参照图4)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80460号公报(参照图5)
[专利文献7]日本特公昭64-45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公平3-25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6-291356号公报(参照段落0055)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端子必须长久可靠地连接,且作为实现其可靠性的基准,通常期望上述端子满足应力松弛特性所要求的特性值。
然而,当将上述CDA18040合金或专利文献7、8中记载的铬铜合金用作电气/电子机器的材料,尤其是汽车等移动载体用途中,这些合金所显示的应力松弛特性不能说满足了需要满足的特性。
进而,专利文献9中记载的应力松弛特性的测试方法,并不适合谋求音叉端子等端子的可靠性的应力松弛特性的测试方法,上述端子使用于需要考虑震动对连接部位的影响的移动载体用途中的电气/电子机器。
因此,期望体现出汽车或电动机车等移动载体用途中电气/电子机器所用的端子的可靠性的应力松弛特性的测试方法,以及满足该测试方法所要求的应力松弛特性的材料。
鉴于此种状况,本发明者等基于以下的认识,进一步研究而完成了本发明。
(A)针对须考虑振动对连接部位影响的移动载体用途中的电气/电子机器用金属材料,提出一种较佳的应力松弛特性的测试方法,并且可以提供一种含有Cr、Sn、Zn的铜合金,该铜合金满足该测试方法中上述用途所要求的应力松弛特性。
(B)针对含有Cr、Sn、Zn的铜合金中所分散的Cr化合物的粒径(化合物粒子的直径)及其分散密度、以及针对最终冷轧率,与拉伸强度、电导率以及应力松弛率等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通过适当地限定上述粒径以及分散密度而改善上述特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气/电子机器的铜合金制造的轧制板材,其在与轧制方向平行及垂直的方向上的拉伸强度、电导率以及应力松弛特性方面均优异。
即,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1)一种轧制板材,其通过对下述铜合金进行冷轧而成,所述铜合金含有0.1~1.0质量%的Cr、0.05~1.5质量%的Sn以及0.05~1.5质量%的Zn,且余量包括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
在与其轧制方向平行及垂直的方向上对上述轧制板材进行的嵌合式应力松弛测试中,在150℃下、经过1000小时后的应力松弛率均为50%以下。
(2)如上述(1)所述的轧制板材,其中,在与上述轧制板材的轧制方向平行及垂直方向上,上述轧制板材的拉伸强度为400MPa以上;并且电导率为40%IACS以上,分散于上述轧制板材内的Cr粒子的尺寸为5~50nm,其分散密度为102~103个/μm2
(3)如上述(2)所述的轧制板材,其中,上述轧制板材的表面用厚度为0.5~5μm的Sn层或Sn合金层覆盖。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轧制板材,其中,构成上述轧制板材的上述铜合金还含有总计0.005~0.5质量%的选自Al、Zr、Ti、Fe、P、Si、Mg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轧制板材,其中,上述轧制板材的最终轧制加工率为10~50%。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轧制板材,其用于控制单元的端子、汇流条。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可适当参照附图,并从下述记载可以得知。
附图说明
图1(a)~(c)是本发明所使用的嵌合式应力松弛特性测试方法的说明图。
图2是应力松弛测试片(轧制垂直方向)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a、1b应力松弛测试片
2贯通槽(槽缝)
3嵌合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Cr)
在本发明中,将Cr限定为0.1~1.0质量%的理由在于:如上所述,Cr可通过最适的热处理而在铜合金板材中以Cr单质粒子的形式析出,或与所添加的元素一起析出,从而提高电导率、改善应力松弛特性和耐热性。在该情况下,若Cr不足0.1质量%,则效果不充分,若超过1.0质量%,则其效果达到饱和,在工业上是不希望的。
(Sn)
将Sn限定为0.05~1.5质量%的理由在于,Sn会固溶于铜母材中而使其强化,并且可改善应力松弛特性及耐热性。在该情况下,若Sn不足0.05质量%,则无法发挥上述效果,而若Sn的含量超过1.5质量%,则会导致电导率下降,还会损害热加工性(在热轧加工时产生裂纹)。
(Zn)
将Zn限定为0.05~1.5质量%的理由在于,Zn会固溶于铜母材中而使其强化,并且可使耐热性及耐焊耐候性提高。焊料通常会引起以下问题,即铜母材以及镀Sn的界面发生剥离而使连接可靠性降低。已发现Zn具有如下效果,即,在发生剥离前,抑制在界面上形成孔洞(空孔)。然而,若上述Zn的量不足0.05质量%,则无上述效果,而若上述Zn的含量超过1.5质量%,则会使电导率下降,同时,上述效果也会饱和。
(其它元素)
进一步地,作为Cr、Sn、Zn以外的元素,可适量含有选自Al、Zr、Ti、Fe、P、Si、Mg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由此可提高强度。这些元素的含量若不足0.005质量%,则无法充分获得其效果,而若这些元素的含量超过0.5质量%,则会使电导率下降,故而上述元素的总计含量为0.005~0.5质量%。
(轧制率)
最终冷轧率能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然而,若其加工率过低,则无法获得充分的拉伸强度,另外,若该加工率过高,则会导致应力松弛特性降低。进而,众所周知,若加工率高,则弯曲加工性会变差。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多阶段(即多步骤)实施的冷轧中,最终实施的冷轧的轧制率为10%以上且50%以下。
其次,可以容易地推测:使用于汽车用途的电气连接零件、装载有端子以及汇流条等的接线盒等中所用的轧制板材,必须具备轧制平行方向以及轧制垂直方向上各向异性少的特性。
然而,对于通常的电子机器用材料而言,弯曲加工方向通常限定为轧制平行方向或轧制垂直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因此,需求特性或特性评价方法也会考虑到该情况。然而,在汇流条用途中,如上述专利文献等所示,轧制平行方向、轧制垂直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也通常实施弯曲加工,因此,若拉伸强度以及电导率也存在各性异性的话,会引起各种问题。另外,对于应力松弛特性来讲也是同样。即,当将轧制板材用于汽车或电动机车等移动载体的控制单元的汇流条用途时,特性评价方法必须适合该用途,但上述各专利文献中并未记载适于汇流条用途的特性评价方法(尤其,以音叉端子等的构造连接的端子的应力松弛特性等),因此,目前,本来就要求轧制板材所具有的特性评价还没有被评价。
另外,通常,控制单元大多设置于汽车的发动机室、电动机车或机车的发动机室内,因其所设置的环境(伴随振动)、温度环境、伴随燃料燃烧的高浓度腐蚀气体环境、以及粉尘环境等,该控制单元使用于比一般的电子机器用途更为恶劣的环境中。因此,对于用于上述用途的材料而言,不仅上述应力松弛特性相当重要,而且期望该材料的散热性良好且在应力腐蚀测试中表现优异。
本发明在充分考虑这些使用环境之后,找出最佳的评价方法,并明确了其与材料特性之间的关系。
(拉伸强度、电导率)
因此,首先,优选轧制平行方向与轧制垂直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为400MPa以上。若上述拉伸强度为400MPa以下,则作为端子以及汇流条的材料强度不够充分,当插拔保险丝或继电器等阳端子时,有时会产生变形。
另外,接线盒大多设置于汽车的发动机室中,而且,因所施加的电流为数十A(安培)的强电流,故电导率越高,则越能将焦耳热抑制得较低,另外,从散热的观点来看,要求导热性也优异,因此,优选其电导率为40%IACS以上。
(Cr析出物)
使添加的Cr分散于轧制板材中,由此制造具有上述拉伸强度以及电导率的铜合金制造的轧制板材。即,对分散的Cr(这里为析出的Cr)的析出粒子的尺寸及其分散密度(分布密度:表示析出物的面密度)加以控制,由此制造上述轧制板材。
虽然可以通过使Cr粒子析出而提高拉伸强度及电导率两者,但这些特性必须适当控制其尺寸和分散密度才能获得。以粒径换算,优选将上述Cr粒子的尺寸控制为5~50nm,更优选控制为5~30nm。
另一方面,分散密度优选102~103个/μm2的范围,更优选102~5×102个/μm2的范围。
由附属于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的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能量色散谱仪)来准确地分析上述析出的Cr以及Cr化合物。
例如以如下方式来求出其分散密度。
由轧制材料制作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用薄膜测试片,并于300kV的加速电压下,利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来进行观察。观察中使用5000~250000倍的倍率,并在能清晰无误地观察到Cr粒子的方位(例如,从(001)或(111)面入射的方位)进行观察。此时,当测定各个Cr粒子的尺寸时,利用高倍率(≥×100000),任意拍摄3个视野的照片,每个照片能装入20~50个粒子,并根据该照片来求出平均粒子尺寸。此时,当Cr粒子为扁平状时,其近似于椭圆,将该椭圆的短径与长径的平均值作为粒子尺寸。
另外,就粒子密度而言,利用低倍率(≤80000),同样任意拍摄3个视野的照片,每个照片能装入50~200个Cr粒子的照片,并根据该照片来求出平均粒子密度。
根据冷轧后进行的作为热处理(即时效处理)的条件,对上述析出物进行控制。通过降低时效温度、缩短时间而获得较小的析出物,在该情况下,虽然在拉伸强度方面能达成目标特性,但无法获得电导率的目标特性。另一方面,提高时效温度,并延长时间,可增大析出物的尺寸,在该情况下,虽可容易地获得目标电导率,但难以获得目标拉伸强度。
另外,析出物的大小与分散密度也有关系。在添加相同Cr量的情况下,若析出物较小,则分散密度增加,若析出物的尺寸变大,则其分散密度减小。
因而,为获得本发明的诸特性,优选实施400~650℃×0.5~4hr的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前的冷轧率为80%以上的情形时,以400~500℃×1~2hr的条件实施最初的时效处理,接着以550~650℃×0.5~1hr的条件实施第二时效处理,由此可获得诸特性。
时效处理前的冷轧率为50~80%的情形时,以450~550℃×1~2hr的条件实施最初的时效处理,接着以550~650℃×0.5~1hr的条件实施第二时效处理,由此获得诸特性。
另外,时效处理前的冷轧率不足50%时,以500~600℃×1~2hr的条件实施最初的时效处理,并以600~650℃×0.5~1hr的条件实施第二时效处理,由此获得诸特性。
此处所用的时效处理前的冷轧率表示高温重结晶处理(例如,高温固溶化处理或热轧)的轧制率。
(应力松弛特性)
其次,就装载于电气/电子机器、特别是尤其汽车或车辆等移动载体中的控制单元或电连接箱等所用的音叉端子而言,在形成该端子时,其形成阴端子结构,该结构以在轧制板材的轧制平行方向以及轧制垂直方向上进行拉伸或撕裂的形式所形成,且在上述所形成的间隙中连接有阳插片(通常为保险丝或继电器等的端子(引脚))。
若以该阳插片与阴端子的嵌合状态来使用,则阴端子侧的间隔会增大,由此产生与阳插片的接触压力下降的现象(所谓的应力松弛)。若该应力松弛特性经过150℃×1000小时后为50%以下,则实际使用中不会产生问题,但若超过50%,则可靠性会降低,故须设定阈值。
在作为以往的应力松弛特性的测试方法即由日本电子材料工业会标准规格(EMAS-3003)规定的方法,以及与其类似的测试方法(参照专利文献9)中,评价对试样表面施加弯曲应力而产生的应力松弛特性,但是,对于上述端子形态而言,上述测试方法不适合准确地对其应力松弛特性进行评价。因此,本发明发现下述的嵌合式应力松弛特性测试方法,作为评价上述端子形态的应力松弛特性的测试方法,并基于该测试方法来对应力松弛特性进行评价。
图1是本发明所使用的嵌合式应力松弛特性测试方法的说明图,图1(a)表示轧制平行方向的情形时的测试片,图1(b)表示轧制垂直方向的情形时的测试片,1a与1b表示测试片,2表示贯通槽(槽缝)。
图1(c)对测试方法加以说明,在宽度为w0(mm)的贯通槽中,插入大于w0(mm)的宽度为wt(mm)的嵌合部件3,于该状态下保持特定的测试温度及时间后,将嵌合部件3自贯通槽2中拔出,测定拔出后的贯通槽2的宽度w1
根据测定出的w0、w1使用下述数学式1来算出应力松弛率SR(%),并评价应力松弛特性。
在此,以w0<wt≤1.3×w0的条件来设定w0与wt的关系。通过规定由嵌合而产生的位移,而不是如上述EMAS-3003那样以应力(弯曲应力)作为自变量,由此能获得更符合实际现象的结果。在希望以应力作为自变量而进行评价的情况下,进行有限元素法分析等数值分析来算出嵌合时产生的应力即可。
[数学式1]
SR = w 1 - w 0 w 0 × 100
通常,在汽车的发动机室内,其温度有时会达到70℃~100℃,故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在与该使用环境相对应的条件下能够满足特性。
因此,本发明中作为应力松弛特性的评价条件,使其测试形态如图1所示,将其测试条件,尤其是温度、以及暴露于该温度下的时间分别设为150℃及1000小时。
这里,将温度设为150℃的理由之一在于,在加速测试中对应力松弛特性进行评价。即,通过以高于实际使用环境的温度来进行测试,那么,即使是比实际时间短的时间,也可推测出同等的结果或结果,考虑到提高开发效率及速度,并且考虑到70℃至接近100℃的发动机室内温度而选择150℃,作为其它理由,考虑到根据用作端子或汇流条的铜合金的软化特性,测试片自身在超过200℃的温度下容易软化,导致无法用作端子或汇流条等的构件,故而同样地选择150℃的温度。
考虑到汽车每2年进行车检和规定每半年进行的定期检查,以及电动机车等车辆的检查周期为30天以内的交替检查或3个月以内的月检查等,暴露于150℃的温度下的时间规定为1000小时的保持时间。
在本发明中,使150℃下经过1000小时后的应力松弛率在与轧制方向平行的方向以及与轧制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皆为50%以下,其原因在于若该应力松弛率超过50%,则端子的嵌合容易出现松动,从而会因振动等原因而使电连接变得不稳定,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增大。优选上述应力松弛率为40%以下。
作为不会使上述应力松弛特性变差的方法,如上所述,优选降低最终轧制率,但若最终轧制率过低,则无法提高初始的接触压力,从而无法制成端子材料。另一方面,若最终轧制率过高,则应力松弛特性容易变差,并且弯曲加工性亦会变差。
(覆盖Sn层或Sn合金层)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轧制板材的表面上覆盖Sn层或Sn合金层。Sn层或Sn合金层可防止轧制板材的表面被氧化,并且大大有助于用作电接点时的连接可靠性。可以在所覆盖的Sn层的表面上形成薄薄的氧化Sn层,但由于该氧化Sn层较脆,故而在插拔端子时,该氧化层会被去除而形成新界面。该新生界面将成为电接点,因此总是可维持良好的电接点。
上述Sn层的厚度若不足0.5μm则不充分,若厚度超过5μm,则反而会使插拔力变大而导致不耐用。因此,优选上述Sn层的厚度为0.5~5μm,就工业性方面而言,合适的覆盖厚度为1~2μm。
Sn层的形成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所形成的Sn层或Sn合金层,例如可列举回流焊镀Sn层、无光泽镀Sn层、合金镀Sn层等,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种类。另外,所被覆的Sn层与轧制板材的界面上形成的中间层(反应层)亦有多种,本发明对此亦无限定。
通过规定热轧前的再热条件、热轧条件、时效处理、以及最终冷轧条件,可容易地制造本发明的轧制板材。
本发明的轧制板材由含有满足连接部位所要求的应力松弛特性的Cr、Sn、Zn的铜合金所形成,因而对于电气/电子机器用途较为有效,尤其对于汽车或电动机车等移动载体所装载的电气/电子机器中使用的控制单元的连接器、端子或汇流条较为有效。另外,适当地规定制造步骤中的最终冷轧率以及分散于轧制板材内的Cr的粒径,由此,可一并提高轧制平行方向与轧制垂直方向上的拉伸强度,电导率以及应力松弛特性等诸特性。另外,规定上述最终冷轧率与Cr化合物的分散密度,由此进一步提高上述诸特性。另外,使上述铜合金中含有选自Al、Zr、Ti、Fe、P、Si、Mg中至少一种元素,由此改善铜合金的强度以及冲压加工性。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再者,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所示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利用高频感应加热熔炼炉(高周波溶解炉),将表1所示的含有0.1~1.0质量%的Cr、0.05~1.5质量%的Sn、0.05~1.5质量%的Zn,且余量包括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铜合金熔化,并以10~30℃/秒的冷却速度将该铜合金加以铸造,制成厚度为30mm、宽度为100mm、长度为150mm的铸块。对该铸块实施热轧,将其制成板厚为12mm的热轧板。继而,对该热轧板的两个面分别平面切削1mm,使板厚为10mm、并对其实施冷轧而制成厚度为0.67~1.2mm的冷轧板。对该冷轧板实施时效处理,最后实施轧制率为10~50%的最终冷轧(以下的表中,将该最终轧制率表示为Red(%)),制成整体厚度为0.6mm的测试材。
利用如下所述的方法来对制成的各个测试材测定各特性,将测定结果示于表2中。在表2中,GW表示于轧制平行方向上取下的测试片的特性,BW表示于轧制垂直方向上取下的测试片的特性(以下相同)。
(a)电导率(EC)
将在轧制平行方向以及轧制垂直方向上切取的宽度为5mm、长度为300mm的测试片浸渍于保持为20℃(±0.5℃)的恒温槽中,利用四端子法来测定其比电阻,算出电导率。端子间距离为100mm。
(b)拉伸强度(TS)
依据JIS Z2241,测试自轧制平行方向以及轧制垂直方向切取的JIS Z22015号测试片各3个,并求出其平均值。
(C)应力松弛特性(SR)
自测试材料中切取图2所示的尺寸的测试片,并于该测试片上开设宽度为1mm(w0)的槽缝(贯通槽),将厚度为1.2mm(wt)的黄铜板材(硬材)插入至该槽缝中,测定各测试温度下经过测试时间后的槽缝间隔的变化,求出应力松弛率。再者,测试在轧制平行方向以及轧制垂直方向的两个方向上进行。
以下示出具体的测试方法。
(1)于常温下将黄铜板插入至槽缝中,并保持一分钟。插入时,将进入槽缝的板材固定,使用锤轻击使黄铜板插入。
(2)于一分钟后拔出黄铜板,利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槽缝上部,并且拍摄槽缝上部的照片(×100),测量槽缝间隔。将该槽缝间隔的宽度作为初始值w0
(3)再次插入黄铜板,并将其装入至150℃的恒温槽中。但是,由于黄铜板插入一次后,板厚度会略微变化,故而不能使用相同的黄铜板。
(4)每隔一定时间从恒温槽中取出测试片,将其空气冷却至常温后,以与(2)相同的方式,对槽缝上部的相同位置拍摄照片,测定槽缝间隔w1。其后,以与(3)相同的方式再次插入黄铜板。将该操作重复1000小时为止,通过连续地测定槽缝的宽度变化来评价应力松弛特性。
(5)利用数学式1来算出应力松弛率SR。
(d)Cr析出物的尺寸与分散密度
利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来测定Cr析出物的尺寸以及分散密度。
利用电解研磨薄膜法(双喷射研磨法)将测试材料制成薄膜,以50000倍的倍率观察任意的视野,并任意拍摄3张照片,通过分析该照片而求出Cr析出物的尺寸与分散密度。此时,入射方位角度使用(111)或(200)。
对于析出物尺寸与分散密度,通过统计大约50~1000个析出物而算出其尺寸(PPT)与分散密度(PPT×102/μm2)。当析出物的尺寸较大时,其数量会变少,因此,当其数量极少时,需进而追加拍摄3个视野。利用图像分析装置来分析该拍摄的照片,并算出析出物数量与平均尺寸。
(e)弯曲性
将测试材料加工成宽度为10mm、长度为25mm的尺寸,求出弯曲90度时弯曲表面未破裂的最小弯曲半径R(mm),并求出该最小弯曲半径R与厚度t(mm)的关系即R/t。再者,R/t的值取上述GW、BW测试片中较大的值。
(f)电镀密着性
对测试材料实施约2μm的无光泽镀Sn,其后,在温度为250℃的热板上进行再加热,由此制作简易地模拟回流焊镀Sn状态的测试片。
将该简易回流焊镀Sn的测试片于80℃、100℃、120℃下分别加热10分钟后,进行弯曲半径为1mm(r=1.0)的90度V弯曲测试,并以显微镜观察弯曲加工部表面的镀Sn有无剥离。这里,将未确认到剥离时评价为“A”,将确认到表面的镀Sn剥离但不足弯曲顶点部的面积的五成时评价为“B”,将镀Sn的剥离占弯曲顶点部的面积的五成以上时评价为“C”。将该电镀密着性的结果示于各表中的“评价”项中。
表1
Figure A20088000313100141
表2
Figure A20088000313100151
根据表1及表2可以明确,本发明的材料No.1~51皆满足评价项目a~f的特性。另外,可知表示弯曲特性的R/t的值全部为2以下,显示出良好的弯曲性。
(实施例2)
如表3所示,使用除Cr、Sn及Zn以外还适量添加有Al、Zr、Ti、Fe、P、Si、Mg的铜合金,此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制作测试材,并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项目来进行特性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4中。
表3
表4
Figure A20088000313100162
从表3以及表4可以明确,本发明的材料No.60~75均满足评价项目a~f的特性。另外,可知表示弯曲特性的R/t的值全部为2以下,显示出良好的弯曲性。
(比较例)
以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来制造表5所示的成分组成以及制造条件的轧制板材,并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特性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6中。
表5
Figure A20088000313100171
表6
Figure A20088000313100172
从表5以及表6可以明确,比较材料No.101~120并未满足评价项目a~f中的任一个特性。另外,有的比较材料的表示弯曲特性的R/t的值超过2,而且,有的比较材料的弯曲性不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轧制板材可适用于电气/电子机器用途中。尤其,本发明的轧制板材可适用作如下铜合金制轧制板材,该铜合金制轧制板材构成装载于汽车或电动机车等移动载体中的电气/电子机器所用的连接器、端子、汇流条等。
虽然对本发明及其实施形态一并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我们未特别指定,说明中的任一细节部分中皆不对我们的发明构成限定,在不违反权利要求所示的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内,应解释为宽范围。
本申请主张基于2007年1月26日于日本国提出专利申请的日本特愿2007-016064、及2008年1月24日于日本国提出专利申请的日本特愿2008-014277的优先权,这些内容于此均以参照的方式而作为本说明书记载的一部分。

Claims (6)

1.一种轧制板材,其通过对下述铜合金进行冷轧而成,所述铜合金含有0.1~1.0质量%的Cr、0.05~1.5质量%的Sn以及0.05~1.5质量%的Zn,且余量包括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
在与其轧制方向平行及垂直的方向上对上述轧制板材进行的嵌合式应力松弛测试中,在150℃下、经过1000小时后的应力松弛率均为5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制板材,其中,在与上述轧制板材的轧制方向平行及垂直的方向上,上述轧制板材的拉伸强度为400MPa以上,并且电导率为40%IACS以上,分散于上述轧制板材内的Cr粒子的尺寸为5~50nm,其分散密度为102~103个/μm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制板材,其中,上述轧制板材的表面用厚度为0.5~5μm的Sn层或Sn合金层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轧制板材,其中,构成上述轧制板材的上述铜合金还含有总计为0.005~0.5质量%的选自Al、Zr、Ti、Fe、P、Si、Mg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轧制板材,其中,上述轧制板材的最终轧制加工率为10%~5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轧制板材,其用于控制单元的端子、汇流条。
CN2008800031318A 2007-01-26 2008-01-25 轧制板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52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6064 2007-01-26
JP016064/2007 2007-01-26
JP014277/2008 2008-01-24
JP2008014277A JP5367271B2 (ja) 2007-01-26 2008-01-24 圧延板材
PCT/JP2008/051052 WO2008090973A1 (ja) 2007-01-26 2008-01-25 圧延板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5232A true CN101595232A (zh) 2009-12-02
CN101595232B CN101595232B (zh) 2011-06-15

Family

ID=39779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313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5232B (zh) 2007-01-26 2008-01-25 轧制板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03354A1 (zh)
JP (1) JP5367271B2 (zh)
KR (1) KR101503086B1 (zh)
CN (1) CN101595232B (zh)
TW (1) TWI4126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85548B1 (ko) * 2010-02-24 2012-09-24 주식회사 풍산 고강도, 고전도성 동합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133178B2 (ja) * 2013-09-06 2017-05-2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銅合金板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2560A (en) * 1985-10-10 1989-04-18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Copper allo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H02221343A (ja) * 1989-02-22 1990-09-0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開閉配線器具用銅合金
JP3222550B2 (ja) * 1992-05-14 2001-10-2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高強度高導電性銅合金の製造方法
JPH06108212A (ja) * 1992-09-30 1994-04-19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析出型銅合金の製造法
JPH06145930A (ja) * 1992-11-02 1994-05-2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析出型銅合金の製造法
JP2002513090A (ja) * 1998-04-23 2002-05-08 アトーテヒ ドイッチュラント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銅又は銅合金での表面をスズ皮膜又はスズ合金皮膜で覆うための方法
JP3735005B2 (ja) * 1999-10-15 2006-01-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打抜加工性に優れた銅合金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924044B2 (en) * 2001-08-14 2005-08-02 Snag, Llc Tin-silver coatings
JP3989516B2 (ja) * 2005-09-30 2007-10-1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器具用銅合金
JP2008081762A (ja) * 2006-09-26 2008-04-10 Nikko Kinzoku Kk 電子材料用Cu−Cr系銅合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102830A (ko) 2009-09-30
TW200844242A (en) 2008-11-16
JP2008202144A (ja) 2008-09-04
JP5367271B2 (ja) 2013-12-11
CN101595232B (zh) 2011-06-15
TWI412612B (zh) 2013-10-21
US20100203354A1 (en) 2010-08-12
KR101503086B1 (ko) 201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8457B (zh) Cu-Mg-P系铜合金条材及其制造方法
JP4984108B2 (ja) プレス打抜き性の良いCu−Ni−Sn−P系銅合金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CN102753712B (zh) Cu-Mg-P系铜合金条材及其制造方法
JP5191725B2 (ja) Cu−Zn−Sn系銅合金板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法並びにコネクタ
EP2143810A1 (en) Copper alloy for electrical/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2906288B (zh) Cu-Co-Si类铜合金轧制板及使用其的电气零件
US5322575A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copper base alloys and terminals using the same
US6254702B1 (en) Copper base alloys and terminals using the same
CN101595232B (zh) 轧制板材
JP5897083B1 (ja) 耐微摺動摩耗性に優れる接続部品用導電材料
JP5897084B1 (ja) 耐微摺動摩耗性に優れる接続部品用導電材料
KR100357501B1 (ko) 구리기합금및그것을이용하는단자
KR100902201B1 (ko) 전기접속기구용 구리합금
US5387293A (en) Copper base alloys and terminals using the same
JP3470889B2 (ja) 電気・電子部品用銅合金
JP2004339559A (ja) かしめ加工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98942B2 (ja) 電気・電子部品用銅合金
JP5897082B1 (ja) 耐微摺動摩耗性に優れる接続部品用導電材料
US20230042851A1 (en) Connection terminal
JP2013204109A (ja) Cu−Zn−Sn系銅合金条
JP3989516B2 (ja) 電気接続器具用銅合金
JP2017160513A (ja) 銅合金板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11926A (ja) Snめっき用Cu−Ni−Si系銅合金板材
JPS62127440A (ja) 端子・コネクタ−用銅基合金
JP2019196514A (ja) アルミニウム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端子用銅合金材及び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