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2187B -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2187B
TWI412187B TW098144214A TW98144214A TWI412187B TW I412187 B TWI412187 B TW I412187B TW 098144214 A TW098144214 A TW 098144214A TW 98144214 A TW98144214 A TW 98144214A TW I412187 B TWI412187 B TW I4121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terminal
arm portion
groove
wri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4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9278A (en
Inventor
Shiro Sunaga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29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9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2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21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2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8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compris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flowing or wicking of solder or flux in parts not desired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本發明是關於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已知的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電連接器為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在該專利文獻1,具有:收容FPC或FFC等的扁平型導體(平板狀電纜)的殼體、將金屬板衝裁加工成大致H字型,形成維持平坦的板面,讓板面彼此互相平行,分別具有複數個壓入保持於該殼體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端子組、以及可轉動地安裝於該殼體的致動器。該致動器,在可將扁平型導體插入到殼體的開啟位置、與相對於已插入的扁平型導體,維持端子的接觸部(接點部)具有接觸壓力而接觸的狀態的關閉位置之間,能以該致動器的軸部為中心來轉動。
上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一方的端子,例如第二端子,是具有:朝扁平型導體插入方向延伸的上腕部及下腕部、以及將該上腕部與下腕部連結的連結部。該上腕部與下腕部,是將與連結部連結的該上腕部及下腕部的區域作為被連結區域。下腕部,在上述插入方向的其中一端側形成有:從下方將所插入的扁平型導體予以支承的電纜支承部,在另一端側形成有:焊接連接於電路基板的連接部(尾部)。在上腕部,在其中一端側形成有與扁平型導體接觸的接觸部,在另一端側形成有用來限制致動器的軸部朝上方的移動的作動柄部。
在該第二端子,在扁平型導體插入於殼體的狀態,當致動器從開啟位置轉動到關閉位置時,藉由剖面為橢圓形狀的該致動器的上述軸部,將作動柄部推起,則連結部會彈性變形,並且上腕部全體於槓桿上轉動。結果,上腕部的接觸部朝下方移動,與設於扁平型導體的上面的導電線具有接觸壓力地接觸。第一端子也是,除了連接部是在不同端側,也就是設置在電纜支承部側的端部之外,基本上具有與第二端子相同的構造。
在上述殼體,形成有:以該端子的板面分別將上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以下總稱為「端子組」)予以保持的狹縫狀的第一端子保持凹部及第二端子保持凹部(以下總稱為「端子保持凹部」)。例如,用來保持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保持凹部,形成有窄幅部而分別對應於:在該第二端子的上腕部較連結部更靠近接觸部側的區域、在下腕部較連結部更靠近電纜支承部側的區域、連接部的區域。該窄幅部的溝寬度(端子板厚度方向的寬度)尺寸,近似於端子的板厚度尺寸,該窄幅部的內面與端子的外面之間的間隙的尺寸,為零或極微小。藉由該窄幅部,限制上述第二端子在板厚度方向的偏移,而該第二端子在相同方向會被帶到正規位置。
而在其他區域,從鄰接於連接部的部分,經過連結部,到達上腕部的上述被連結區域的區域,形成為寬幅部或缺口部。上述寬幅部的寬度尺寸充分地大於端子的板厚度尺寸,在該寬幅部,形成有相對於端子較窄幅部更大的間隙。也就是說,在第二端子的板面、以及與其相對向的該寬幅部的內壁面之間確保有預定的間隙。而缺口部貫穿第二端子保持凹部的兩側壁部,在該缺口部也相對於端子形成有空間。
於是,當下腕部的連接部焊接於電路基板時,即使熔融的焊劑會因為毛細現象,沿著位於窄幅部內的上述連接部的板面,於該窄幅部內上升,而在鄰接於該窄幅部的寬幅部,該寬幅部的內壁面與端子的板面之間有足夠的間隙,而不會產生毛細現象,所以焊劑不會於該寬幅部內移動,阻止該焊劑進一步進入。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電連接器,阻止了焊劑的進入,也就是阻止了所謂的焊劑上升情形,藉此來防止該焊劑經過連結部而到達上腕部的區域,確保了該上腕部的轉動。用來保持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保持凹部也基本上具有與第二端子保持凹部相同的構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7-287398
焊劑上升情形,如後述可能會對端子造成不好影響,所以按道理說最好是完全沒有這種情形。所以,端子保持凹部,從要防止焊劑上升的觀點來看,希望對於與電路基板焊接的部分也就是上述連接部的區域,也形成寬幅部而在該連接部的周圍設置間隙。可是,如果形成與上述連接部的區域對應的寬幅部的話,從在板厚度方向的端子的保持位置精度的觀點來看,只有與:在上腕部較連結部更靠近接觸部側的區域、及在下腕部較連結部更靠近電纜支承部側的區域,分別對應的兩個窄幅部來限制,所以容易產生在板厚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於是,在寬幅部內在板厚度方向的端子的姿勢容易變得不穩定。
例如,在壓入端子時該端子以在板面方向稍微偏移的姿勢被壓入到端子保持凹部的情況,或者端子有彎曲等變形情形的情況,在寬度尺寸較大的上述寬幅部內,允許上述偏移姿勢或變形,該姿勢會保留下來。結果,例如會產生:在寬幅部內端子部分全體在板厚度方向的傾斜或變形(以下稱為「偏差」)、或上腕部與下腕部在板厚度方向互相朝相反方向扭轉的變形(以下稱為「扭轉」)。
當在寬幅部內端子在板厚度方向偏移時,該端子的其中一方的板面可接觸於寬幅部的內壁面。於是,假設即使對應於連接部的區域形成有寬幅部,而在產生上述偏差或扭轉情形的情況,藉由該連接部的焊接所產生的焊劑,會在寬幅部內,沿著:與寬幅部的內壁面接觸的端子的板面移動。以該方式於寬幅部內移動的焊劑,最後會經過連結部到達上腕部。結果,該上腕部會成為隔介著焊劑而黏接於端子保持凹部的內壁面的狀態,而可能會顯著地損害該上腕部的可動性。而在焊劑到達上腕部的接觸部的情況,可能會導致該接觸部與電纜之間的電接觸不良的情形。
本發明鑑於該情形,其目的要提供一種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對應於連接部的區域形成寬幅部,藉由有效地限制端子在板厚度方向的偏移,而能良好地抑制焊劑上升情形。
本發明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是具備有:以電絕緣體作成的殼體、以及以在該殼體形成為狹縫狀的端子保持溝被壓入保持,而連接於扁平型導體的端子;上述端子,維持金屬板的平坦面所作成,具有:併排設置的上腕部及下腕部、與以兩腕部的被連結區域將該上腕部與下腕部連結的連結部;上述下腕部,藉由上述端子保持溝所保持,具有與電路基板焊接的連接部,上述上腕部,在該扁平型導體的插入側也就是其中一端側具有:將扁平型導體的上面朝下方按壓的按壓部。
該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上述端子保持溝,對應於第一區域而設置有較端子的板厚度更大的溝內寬度尺寸的第一溝區域,該第一區域所包含的部分設置有:上述連結部、上述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及連接部;在上述端子的上述第一區域外,對應於:在上述上腕部及上述下腕部的其中一方形成至少兩處而在另一方形成至少一處的第二區域,形成有:以較上述第一溝區域更小的溝內寬度尺寸而可進行第二區域的插入的第二溝區域。
在本發明,對應於:在上腕部及下腕部的其中一方形成至少兩處而在另一方形成至少一處的第二區域,形成有第二溝區域。也就是說,端子的板厚度方向的偏移情形至少以三處來加以限制,所以例如,與設置有連接部的部分對應的第一溝區域,為了防止焊劑上升,即使作成寬幅,而在板厚度方向的該端子的位置也很穩定而維持在正規位置。結果,不容易產生端子的偏差或扭轉,在第一區域的板面與第一溝區域的內壁面之間確保正規寬度的間隙。於是,在該間隙不會產生毛細現象,能防止在該第一區域產生焊劑上升情形。
在本發明,如上述,與包含有:設置著連接部的部分的第一區域對應,形成:較端子的板厚度更大的溝內寬度尺寸的第一溝區域,所以在該連接部與第一溝區域之間確保有預定的間隙。於是,即使該連接部與電路基板焊接,焊劑也不會沿著該連接部上升移動。結果,能根本地防止焊劑上升的問題。
第二區域,在第一區域外形成在:與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及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至少其中一方鄰接的位置。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包含於第一區域,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與包含於第一區域的連結部的下部連結。於是,藉由將第二區域形成在:與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及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至少其中一方鄰接的位置,則在該第一區域的板厚度方向的偏移情形,會在接近第一區域的位置被限制。藉由讓偏移情形的限制位置接近該第一區域,則能增大對該偏移情形限制的效果,而能將端子確實地維持在正規位置。
第二區域,形成為:從上腕部及下腕部的至少其中一方的緣部突出的突起部。
本發明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又具備有加壓構件,該加壓構件,可在:可進行扁平型導體的插入的開啟位置、與提高按壓部對於扁平型導體的接觸壓力的關閉位置之間轉動,該加壓構件,具有:配置在上腕部與下腕部之間,藉由在關閉位置作用於上腕部,朝扁平型導體按壓上述按壓部的凸輪部。
上腕部及下腕部,在長軸方向中間部以被連結區域彼此,藉由連結部連結,上腕部,在較該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另一端側,具有用來承受來自凸輪的力量的被壓部,下腕部,具有: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朝一端側朝向上方分歧,朝該一端側延伸的可撓性分歧腕部,該分歧腕部,在上述一端側具有:與扁平型導體的下面接觸的接觸部,上述下腕部,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更朝另一端側具有連接部,並且在該連接部與該被連結區域之間,具有用來導引凸輪部的轉動的凸輪導引部。
上腕部及下腕部,在長軸方向中間部以被連結區域彼此,藉由連結部連結,上腕部,在較該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另一端側,具有用來承受來自凸輪部的力量的被壓部,下腕部,具有: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朝一端側朝向上方分歧,朝該一端側延伸的可撓性分歧腕部,該分歧腕部,在上述一端側具有:與扁平型導體的下面接觸的接觸部,上述下腕部,在上述一端側具有連接部,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另一端側,具有用來導引凸輪部的轉動的凸輪導引部。
端子,由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兩種端子所構成,該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是交互配置,第一端子,上腕部及下腕部在長軸方向中間部以被連結區域彼此藉由連結部連結,上腕部在較該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另一端側,具有用來承受來自凸輪部的力量的被壓部,下腕部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更朝一端側,具有:朝上方分歧而朝該一端側延伸的可撓性分歧腕部,該分歧腕部在上述一端側具有與扁平型導體的下面接觸的接觸部,上述下腕部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更另一端側,具有連接部,並且在該連接部與該被連結區域之間,具有用來導引凸輪部的轉動的凸輪導引部,第二端子,上腕部及下腕部在長軸方向中間部以被連結區域彼此,藉由連結部連結,上腕部在較該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另一端側,具有用來承受來自凸輪部的力量的被壓部,下腕部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更朝一端側,具有:朝向上方分歧,而朝該一端側延伸的可撓性分歧腕部,該分歧腕部在上述一端側具有與扁平型導體的下面接觸的接觸部,上述下腕部在上述一端側具有連接部,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另一端側,具有用來導引凸輪部的轉動的凸輪導引部。
如上述,在本發明,在第一區域外,形成了:與至少以三處部位形成的第二區域對應的第二溝區域,所以用位於端子的板面的寬廣範圍的上述三處部位,藉由該第二溝區域來限制第二區域的板厚度方向的偏移情形,在第一溝區域內將第一區域確實地維持在正規位置。於是,在第一區域的板面與第一溝區域的內壁面之間形成了正規寬度的間隙,所以能良好地防止焊劑上升,結果,能確保端子的上腕部的可動性。能避免因為焊劑上升造成端子表面狀態惡化。並且,藉由與包含設有連接部的部分的第一區域對應,來形成較端子的板厚度更大的溝內寬度尺寸的第一溝區域,則在該第一區域的板面與第一溝區域的內壁面之間形成有間隙,所以能根本地防止上述連接部焊接於電路基板時的焊劑上升情形。
以下根據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的實施方式。
第1(A)圖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扁平型電連接器(以下僅稱為「連接器」)、與連接於該連接器的扁平型導體,是在與端子的排列方向呈直角的面的剖面立體圖,顯示在後述第一端子的位置的剖面。而第1(B)圖,顯示上述連接器及連接於該連接器的扁平型導體,是在與端子的排列方向呈直角的面的剖面立體圖,顯示在後述第二端子的位置的剖面。以下,為了方便說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一起僅稱為「端子」。
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具有:作成大致長方體外型的合成樹脂製的殼體10、在該殼體10的長軸方向藉由該殼體10排列保持的金屬製的複數的端子20、30、以及可轉動地安裝於該殼體10的合成樹脂製的加壓構件40。
該端子20、30,是維持金屬板的平坦面藉由衝裁加工所作成,由形狀不同的第一端子20與第二端子30的兩種端子所構成。如第1(A)圖及第1(B)圖所示,該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將上述殼體的長軸方向作為排列方向,以互相板面平行的姿勢交互排列。
在第1(A)圖、第1(B)圖,在箭頭A的方向插入到殼體10的扁平型導體P,是可撓性印刷電路板(FPC),在插入方向前方側部分的上面貼裝有補強板P1。該扁平型導體P對應於各端子20、30,而其下面配置有:朝該扁平型導體P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對應電路部P2。
第2(A)圖是在與第1(A)圖所示的連接器1的端子的板面平行的面的剖面圖,是顯示在第一端子20的位置的剖面。第2(B)圖,是在與第1(B)圖所示的連接器1的端子的板面平行的面的剖面圖,是顯示在第二端子30的位置的剖面。在該第2(A)圖、第2(B)圖,為了方便說明,省略了加壓構件40的圖示。
上述殼體10,在第2(A)圖、第2(B)圖,在其長軸方向,也就是在朝端子排列方向(與紙面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側面,作為朝左方開口的凹部,具有用來收容扁平型導體P的收容部11。該收容部11,在扁平型導體P的插拔方向(左右方向)延伸到中間位置,並且在端子排列方向形成為在端子排列範圍連通的空間。
該殼體10,在該端子排列方向以等間隔形成有:朝相對於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與紙面平行的方向)延伸而貫穿於左右方向的狹縫狀的端子保持溝。該端子保持溝,如第2(A)圖、第2(B)圖所示,由:用來保持後述的第一端子20的第一保持溝13、及用來保持後述的第二端子30的第二保持溝14所構成。該第一保持溝13及第二保持溝14,如第1(A)圖、第1(B)圖所示,是在殼體10的端子非列方向交互形成。針對該第一保持溝13及第二保持溝14的形狀後面會加以敘述。以下為了方便說明,將第一保持溝13及第二保持溝14總稱為「端子保持溝13、14」。
如第2(A)圖、第2(B)圖所示,端子保持溝13、14,在殼體10的右方部分,其上半部在端子排列方向連通,形成有朝上方開口的加壓構件轉動空間12。換言之,端子保持溝13、14,是藉由:沿著位於左半部的上壁15的內面的部分(以下稱為「上側溝部」)、沿著底壁16的內面的部分(以下稱為「下側溝部」)、以及在左右方向中間位置朝上下方向延伸將其連結的部分(以下稱為「 連結溝部」)所形成。
如第2(A)圖、第2(B)圖所示,在該殼體10的上壁15的右部,形成有:在端子排列方向在該端子保持溝13、14的位置作為該端子保持溝13、14的一部分的溝部13A、14A,該上壁15的緣部,如第1(A)圖、第1(B)圖所示是作成梳齒狀。該溝部13A、14A與加壓構件轉動空間12連通。針對端子保持溝13、14的寬度尺寸(端子的板厚度方向的溝尺寸)後面會加以敘述。
在上述端子保持溝13,形成有:從底壁16的左端朝上方延伸的立壁17,在該立壁17的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內面,如後述,形成有:在緣部的板厚面將第一端子20的固定部22B-1壓入的固定溝部17A。而在上述端子保持溝14,形成有:從底壁16的右端朝上方延伸的立壁18,在該立壁18的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內面,如後述,形成有:用來將第二端子30的固定部32E壓入的固定溝部18A。
如第2(A)圖所示,第一端子20,以其緣部的一部分的板厚面被壓入保持於殼體10的第一保持溝13內。該第一端子20,是藉由在長軸方向中間位置朝上下方向延伸的連結部23,將朝左右方向延伸而上下並排設置的上腕部21及下腕部22連結,而作成大致橫H字型。
上腕部21,具有:從與連結部23連結的區域也就是被連結區域21A朝向左方延伸的按壓腕部21B。在該按壓腕部21B的左端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到收容部11內的按壓部21B-1。該按壓部21B-1,如後述,是根據加壓構件40的凸輪部43的轉動,將被連結區域21A作為支點,藉由上腕部21傾斜成槓桿狀而朝下方移位,將已插入於收容部11內的扁平型導體P(沒有圖示)的上面朝下方按壓。
上述上腕部21,具有:從上述被連結區域21A朝向右方朝向可動構件轉動空間12內延伸,承受來自後述的加壓構件40的凸輪部43的力量的被壓部21C。如後述,該被壓部21C,在其下緣部的靠近右端的位置,作為可與上述凸輪抵接的部位,對應於該凸輪部形成有被壓凹部21C-1。
上述上腕部21,具有:從被連結區域21A朝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21D。該突起部21D,以不會從該上壁15的上面突出到外側的程度進入到溝部13A內。
下腕部22,具有:從與連結部23連結的區域也就是被連結區域22A朝左方延伸的被保持腕部22B。在該被保持腕部22B的左端,朝上方突出形成有固定部22B-1,該固定部22B-1具有:以上述立壁17的固定溝部17A保持第一端子20的緣部。該固定部22B-1,位於較上述上腕部21的按壓部21B-1更左方。
在上述被保持腕部22B的靠近被連結區域22A的位置,從該被保持腕部22B的上緣部朝向上方分歧的可撓性接觸腕部22C,朝向左方延伸。該接觸腕部22C,在左右方向延伸到:與上述上腕部21的按壓腕部21B的左端對應的位置。在該接觸腕部22C的左端,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到收容部11內的接觸部22C-1。該接觸部22C-1,是與上述按壓腕部21B的按壓部21B-1形成在左右方向相同的位置,該按壓部21B-1及該接觸部22C-1突出成在上下方向互相接近。
下腕部22,從上述被連結區域22A朝向右方延伸,在其右端具有:用來與電路基板(沒有圖示)焊接的連接部22D。該連接部22D其右端部分突出到殼體10外。該連接部22D的下端22D-1位於:較殼體10的底壁16的下面部更稍下方,當連接器1配置於電路基板上時,該連接部22D的下端22D-1會與該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接觸。連接部22D,具有:相對於上述底壁16的右端部以緣部的板厚面嵌裝的固定凹部22D-2。
在下腕部22的被連結區域22A與上述連接部22D之間,形成有:用來將後述的加壓構件40的凸輪部43的轉動進行導引的凸輪導引部22E。該凸輪導引部22E,位於上腕部21的被壓部21C的下方,在左右方向在與該被壓部21C的被壓凹部21C-1相同的位置形成有:用來支承該凸輪部43轉動的導引凹部22E-1。
連結部23,與上腕部21或下腕部22比較起來其腕幅度形成為較細,且可傾斜地彈性變形。
上述第一端子20,當要安裝於殼體10時,如第2(A)圖所示,從右方壓入到第一保持溝13內。在該第一保持溝13內,是藉由將第一端子20的被保持腕部22B的固定部22B-1壓入到固定溝部17A內,並且將連接部22D的固定凹部22D-2嵌裝於底壁16的右端部,而將第一端子20,以上述固定部22B-1的緣部的板厚面與固定凹部22D-2的緣部的板厚面,而保持於第一保持溝13內。
第二端子30,如第2(B)圖所示,以其緣部的一部分的板厚面被壓入保持於殼體10的第二保持溝14內。該第二端子30,是藉由在長軸方向中間位置朝上下方向延伸的連結部33,將朝左右方向延伸而上下並排設置的上腕部31及下腕部32連結而作為大致橫H字型。該連結部33,在左右方向是與第一端子20的連結部23在相同位置。
上腕部31,具有:從與連結部33連結的區域也就是被連結區域31A朝向左方延伸的按壓腕部31B。該按壓腕部31B,與第一端子20的按壓腕部21B相比較短。在該按壓腕部31B的靠近左端的位置,形成有:朝向下方而突出到收容部11內的按壓部31B-1。該按壓部31B-1,如後述,根據加壓構件40的凸輪部43的轉動,以被連結區域31A為支點,藉由上腕部31傾斜成槓桿狀而朝下方移位,將已插入於收容部11內的扁平型導體P(沒有圖示)的上面朝下方按壓。
上述上腕部31,具有:從上述被連結區域31A朝向右方朝向加壓構件轉動空間12內延伸,承受來自後述的加壓構件40的凸輪部43的力量的被壓部31C。如後述,該被壓部31C在其下緣部的靠近右端的位置可與上述凸輪部抵接。
下腕部32,從與連結部33連結的區域也就是被連結區域32A朝向左方延伸,在其左端具有用來與電路基板(沒有圖示)焊接的連接部32B。該連接部32B其左端部分突出到殼體10外。該連接部32B的下端32B-1,位於較殼體10的底壁16的下面更稍下方,當連接器1配置於電路基板上時,該連接部32B的下端32B-1會接觸於該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該連接部32B,具有:用來與上述底壁16的左端部嵌裝的固定凹部32B-2。
在下腕部32的被連結區域32A與上述連接部32B之間,形成有:朝左右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2C。在該延伸部32C的靠近被連結區域32A的位置,從該延伸部32C的上緣部朝向上方分歧的可撓性接觸腕部32D,朝向左方延伸。該接觸腕部32D,延伸至:在左右方向與上述上腕部31的按壓部31B-1為相同位置。在該接觸腕部32D的左端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到收容部11內的接觸部32D-1。也就是說,該接觸部32D-1形成在:與上述按壓部31B-1在左右方向為相同位置,該按壓部31B-1及該接觸部32D-1突出成在上下方向互相接近。
將第2(A)圖與第2(B)圖比較可以發現,在左右方向,第二端子30的按壓部31B-1,是位在較第一端子20的按壓部21B-1更右方,第二端子30的接觸部32D-1,也是位在較第一端子20的接觸部22C-1更右方。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在左右方向不同的兩處部位,相對於所插入的扁平型導體讓端子接觸。於是,相對於扁平型導體P,端子20、30的接觸位置分佈成交錯狀,全體的接觸狀態很穩定。
下腕部32,從上述被連結區域32A朝右方延伸,在其右端形成有:在緣部的板厚面藉由立壁部18的固定溝部18A來保持第二端子30的固定部32E。該固定部32E具有朝上方突出的固定突起部32E-1。
在下腕部32的被連結區域32A與上述固定部32E之間,凸狀地形成有用來將加壓構件40的凸輪部43的轉動進行導引的凸輪導引部32F。該凸輪導引部32F,位於上腕部31的被壓部31C的下方,上緣部在左右方向水平延伸。
連結部33,與上腕部31或下腕部32比較起來其腕幅度形成為較細,且可傾斜地彈性變形。
上述第二端子30,當要安裝於殼體10時,如第2(B)圖所示,從左方壓入到第二保持溝14內。在該第二保持溝14內,是藉由將第二端子30的固定部32E壓入到固定溝部18A內,並且將連接部32B的固定凹部32B-2嵌裝於底壁16的左端部,而將第二端子30,以上述固定突起部32E-1的緣部的板厚面與固定凹部32B-2的緣部的板厚面,而保持於第二保持溝14內。
第3(A)圖,是第2(A)圖的殼體10的第一保持溝13的顯示圖。在第3(A)圖,為了容易了解與該第一保持溝13的對應關係,以兩點鏈線來顯示第一端子20。第一保持溝13,形成有:在端子排列方向(與紙面成直角的方向)的尺寸,也就是溝內寬度尺寸不同的複數的區域(以下稱為「溝區域」)。在第3(A)圖,藉由加上斜線來區別各溝區域。
第一端子20,具有:從該第一端子20的全區域除去:該按壓腕部21B的左半部的上半部、突起部21D、被壓部21C及被保持腕部22B的部分,所形成的第一區域。
將具有第一區域的第一端子20予以保持的第一保持溝13,其從該第一保持溝13的全區域除去:下側溝部的左半部的下半部、上側溝部的左半部的上半部及溝部13A的部分,形成為:與上述第一區域對應的第一溝區域A。
該第一溝區域A,由溝內寬度尺寸不同的三個部分區域所構成。具體來說,該第一溝區域A,是由:與設置有第一端子20的連接部22D的部分對應的部分溝區域A1;與從接觸腕部22C的左端經過被連結區域22A、連結部23及被連結區域21A而到達按壓腕部21B的左端的部分對應的大致橫U字型的部分溝區域A2;以及從部分溝區域A1朝向部分溝區域A2漸漸溝寬度變窄的錐狀的部分溝區域A3所構成。也就是說,上述部分溝區域A1其溝內寬度尺寸大於上述部分溝區域A2。
第4圖,是將第一溝區域A的部分溝區域A1、A2、後述的第二溝區域B、第一溝區域A’的部分溝區域A’1、A’2及第二溝區域B’的溝內寬度尺寸與端子20、30的板厚度尺寸進行比較的說明圖。在該圖,S是表示端子20、30的板厚度尺寸。上述部分溝區域A1、A2,以較第一端子20的板厚度更大的溝內寬度尺寸形成。在將第一端子20保持於第一保持溝13內的狀態,在該部分溝區域A1、A2、A3的內壁面與第一端子20的第一區域的板面之間形成有間隙。
第一端子20,其按壓腕部21B的左半部的上半部、被保持腕部22及突起部21D,也就是在上述第一區域外,具有:藉由與第一保持溝13的內壁面相對面的部分所形成的第二區域。
第一保持溝13,其下側溝部的左半部的下半部、上側溝部的左半部的上半部及溝部13A,形成為對應於上述第二區域的第二溝區域B。
該第二溝區域B,以較上述第一溝區域A更小的溝內寬度尺寸形成。在本實施方式,該第二溝區域B的溝內寬度尺寸是稍微大於第一端子20的板厚度,在該第二溝區域B的內壁面與第一端子20的板面形成有些許間隙。該第二溝區域B,當第一端子20以其緣部的一部分的板厚面朝第一保持溝13壓入時,導引第二區域B,具有用來限制第一端子20在板厚度方向的偏移情形的功能。
在本實施方式,如上述,在上腕部21,按壓腕部21B的左半部的上半部及突起部21D形成為第二區域。在下腕部22,被保持腕部22B形成為第二區域。於是,在第一端子20,以上腕部21的兩處部位及下腕部22的一處部位的總共三處部位的第二區域,藉由對應於各第二區域的第二溝區域B來限制在板厚度方向的偏移情形。
在本實施方式,雖然第二溝區域B的溝內寬度尺寸稍微大於第一端子20的板厚度尺寸,而也可取代之,例如讓第二溝區域B的溝內寬度尺寸與第一端子20的板厚度尺寸大致相等,也可將該第一端子20的第二區域壓入到第二溝區域B內。
第3(B)圖,是第2(B)圖的殼體10的第二保持溝14的顯示圖。在該圖,為了容易了解與該第二保持溝14的對應位置關係,以兩點鏈線來顯示第二端子30。第二保持溝14也與第一保持溝13同樣地,以端子排列方向的尺寸,也就是溝內寬度尺寸不同的複數的區域(以下稱為「溝區域」)形成。在第3(B)圖,也與第3(A)圖同樣地,藉由加上斜線來區別各溝區域。
第二端子30,具有:藉由接觸腕部32D、連結部33、上腕部31的被連結區域31A及按壓腕部31B所形成的部分、與從延伸部32C的靠近左方的部分到連接部32B的部分所形成的第一區域。
將具有第一區域的第二端子30予以保持的第二保持溝14,從下側溝部的左半部除去該下側溝部的左右方向中間部的下半部的部分、連結構部的左半部及上側溝部的下半部,形成為與上述第一區域對應的第一溝區域A’。
該第一溝區域A’,是由溝內寬度尺寸不同的三個部分區域所構成。具體來說,該第一溝區域A’,是由:與設置有第二端子30的連接部32B的部分對應的部分溝區域A’1;與藉由從被連結區域31A到按壓腕部31B的左端的部分、連結部33及設置有接觸腕部32D的部分所形成的大致U字型部分對應的部分溝區域A’2;以及從部分溝區域A’1朝向部分溝區域A’2漸漸溝寬度變窄的錐狀的部分溝區域A’3所構成。也就是說,上述部分溝區域A’1,其溝內寬度尺寸大於上述部分溝區域A’2(參考第4圖)。
如第4圖所示,上述部分溝區域A’1、A’2,以較第二端子30的板厚度更大的溝內寬度尺寸所形成。在將第二端子30保持於第二保持溝14內的狀態,在該部分溝區域A’1、A’2、A’3的內壁面與第二端子30的第一區域的板面之間形成有間隙。
第二端子30,從延伸部32C的靠近左方的位置到固定部32E的部分、以及在被壓部31C鄰接於被連結區域31A的部分,也就是在上述第一區域外,具有:藉由與第二保持溝14的內壁面相面對的部分所形成的第二區域。
第二保持溝14,下側溝部的左半部的從下半部的靠近左方的位置到溝部13B,沿著上述部分溝區域A’2延伸的部分及該下側溝部的右半部,形成為:與上述第二區域對應的第二溝區域B’。
該第二溝區域B’,以小於上述第一溝區域A’的溝內寬度尺寸所形成。在本實施方式,該第二溝區域B’的溝內寬度尺寸稍大於第二端子30的板厚度,該第二溝區域B’的內壁面與第二端子30的板面之間形成有些微間隙。該第二溝區域B’,當將第二端子30以其緣部的一部分的板厚面朝向第二保持溝14壓入時,導引第二區域B’,具有用來限制第二端子30在板厚度方向的偏移情形的功能。
在本實施方式,如上述,在上腕部31,在被壓部31C鄰接於被連結區域31A的部分形成為第二區域。在下腕部22,從延伸部32C的靠近左方的位置到固定部32E的部分形成為第二區域。也就是說,可以說在該下腕部32,在左半部及右半部雙方存在有第二區域。於是,在第二端子30,以上腕部31的一處部位以及下腕部32的兩處部位的總共三處部位的第二區域,藉由對應於各第二區域的第二溝區域B’來限制在板厚度方向的偏移。
在本實施方式,雖然第二溝區域B’的溝內寬度尺寸稍大於第二端子30的板厚度尺寸,而也可取代之,例如,第二溝區域B’的溝內寬度尺寸與第二端子30的板厚度尺寸大致相等,也可將該第二端子30的第二區域以其板面藉由第二溝區域B’的內面壓入。
加壓構件40,是將樹脂等的絕緣材成形而作成,如第1(A)圖及第1(B)圖所示,是設置成從殼體內朝外延伸,具有在端子排列方向涵蓋於端子20、30的排列範圍的寬度。
加壓構件40,在位於殼體10的加壓構件轉動空間12內的約一半的部分,在端子排列方向對應於端子20、30的位置,形成有:允許該端子20、30的被壓部21C、31C貫穿的狹縫狀的溝部41、42。各溝部41、42,在該加壓構件40的端部位置,設置有:將各溝部41、42的相對向內壁面(在端子排列方向互相面對的內壁面)彼此予以連結的凸輪部43。
該凸輪部43,當加壓構件40在開啟位置,也就是該加壓構件40為朝上方延伸的姿勢時,其剖面為在扁平型導體的插拔方向較長的長圓形,當加壓構件40在關閉位置,也就是為朝向第1(A)圖、第1(B)圖的右方延伸的姿勢時,其剖面為在連接器高度方向較長的長圓形。
該凸輪部43的短軸方向的尺寸,是小於:第一端子20的導引凹部22E-1與被壓凹部21C-1之間的距離、以及第二端子30的凸輪導引部32F的上緣與被壓部31C的下緣之間的距離。而該凸輪部43的長軸方向的兩端部之間的距離,是大於:上述導引凹部22E-1與被壓凹部21C-1之間的距離、以及上述凸輪導引部32F的上緣與被壓部31C的下緣之間的距離。
接著,參考第2(A)圖、第2(B)圖,針對連接器1的使用方法來說明。首先,將連接器1的第一端子20的連接部22D及第二端子30的連接部32B,焊接到:形成於電路基板上的對應電路部。
在該連接器1的加壓構件40處於開啟位置的狀態,將扁平型導體P插入到收容部11內。該扁平型導體P的插入,讓該扁平型導體P的前端(在第1(A)圖、第1(B)圖的右端)通過:第一端子20的按壓部21B-1與接觸部22C-1之間、以及第二端子30的按壓部31B-1與接觸部32D-1之間,抵接於該收容部11的內壁部11A而完成。在該扁平型導體P插入完成的狀態,讓在該扁平型導體P的下面形成的對應電路部P2位於上述接觸部22C-1、32D-1上。
接著,將位於開啟位置的加壓構件40轉動而帶到關閉位置。此時,凸輪部43,一邊被第一端子20的凸輪導引部22E的導引凹部22E-1以及第二端子30的凸輪導引部32F的上緣部所導引,一邊朝向關閉位置轉動。在轉動開始後,該凸輪部43的端部將上腕部21、31的被壓部21C、31C朝向上方推起。藉此,讓第一端子20的連結部23及第二端子30的連結部33彈性變形成朝向左方傾斜,結果,第一端子20的上腕部21及第二端子30的上腕部31會以被連結區域21A、31A為支點傾斜成槓桿狀而左端朝下方移位。
於是,在該上腕部21、31的各左端處形成的按壓部21B-1、31B-1朝下方移位,而將扁平型導體P的上面朝向下方按壓。藉由讓該按壓部21B-1、31B-1按壓扁平型導體P,則在該扁平型導體P的下面設置的對應電路部P2,從上方按壓接觸腕部22C、32D的接觸部22C-1、32D-1,將該接觸腕部22C、32D朝向下方彈性變形。
當藉由讓加壓構件40到達關閉位置而完成轉動動作時,該加壓構件40的凸輪部43,以在關閉位置而在上下方向較長的長圓形的姿勢,維持將被壓部21C、31C推起的狀態。
在上述加壓構件40在關閉位置的狀態,將端子20、30的上述按壓部21B-1、31B-1維持著按壓扁平型導體P的狀態,維持著:該扁平型導體P的對應電路部P2與接觸部22C-1、32D-1具有接觸壓力的接觸狀態。結果,確保:隔介著連接器1的扁平型導體P與電路基板的電連接狀態。
在本實施方式,在第一端子20,與上腕部21的兩處部位及下腕部22的一處部位形成的第二區域對應,形成第二溝區域B。在第二端子30,與上腕部31的一處部位及下腕部32的兩處部位形成的第二區域對應,形成第二溝區域B’。也就是說,端子20、30的板厚度方向的偏移情形,是被分佈於端子20、30的全區域的廣闊範圍的三處部位所限制,所以在板厚度方向的該端子20、30的位置穩定,該端子20、30容易維持在正規位置。結果,端子20、30不易產生偏差或扭轉,在第一區域的板面與第一溝區域A、A’的內壁面之間確保有正規寬度的間隙。於是,該間隙不會引起毛細現象,能良好地防止在該第一區域的焊劑上升的情形。結果,能確保端子20、30的上腕部21、31的可動性。而且能避免因為焊劑上升導致端子表面狀態的惡化。
在本實施方式,由於與在設置有連接部22D、32B的部分形成的第一區域對應,而形成有:溝內寬度尺寸大於端子20、30的板厚度的第一溝區域A、A’,所以在該連接部22D、32B與第一溝區域A、A’之間確保有正規寬度的間隙。於是,即使將該連接部22D、32B焊接於電路基板,焊劑也不會沿著該連接部22D、32B上升移動。結果,能夠根本性地防止焊劑上升。
在本實施方式,在端子20、30,在與上腕部21、31的被連結區域21A、31A及下腕部22、23的被連結區域22A、32A鄰接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區域。如前述,上述被連結區域21A、31A、22A、32A包含於第一區域,藉由在鄰接於該被連結區域21A、31A、22A、32A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區域,而在接近第一區域的位置限制該第一區域在板厚度方向的偏移情形。結果,藉由讓偏移情形的限制位置接近於該第一區域,而可增加限制該偏移情形的效果,而能將端子20、30更確實地維持在正規位置。
在本實施方式,雖然與在端子的總共三處部位形成的第二區域對應而形成第二溝區域,而第二區域以及與其對應的第二溝區域的數量,也可形成為總共四處部位以上。藉由增加用來限制端子偏移情形的部位,則用來保持端子的範圍變寬,將在板厚度方向的端子的位置更確實地帶到正規位置。為了使在板厚度方向的端子的位置更穩定,使限制位置分佈於端子全區域,將上述第二區域及第二溝區域針對上腕部及下腕部兩方形成較佳。
在本實施方式,扁平型導體P與端子20、30的電連接,雖然是藉由在該扁平型導體P的下面設置的對應電路部P2、與該端子20、30的接觸部22C-1、32D-1的接觸(以下稱為「下接點連接」)來達成,而連接的方式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在扁平型導體P的上面設置對應電路部,藉由該對應電路部與端子20、30的按壓部21B-1、31B-1的接觸(以下稱為「上接點連接」)來達成;也可在扁平型導體P的上面及下面設置對應電路部,藉由上接點連接及下接點連接兩者來達成。也可將該上接點連接及該下接點連接在端子排列方向作成交互方式。
在本實施方式,雖然將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交互配置,而也可取代之,也可僅設置第一端子,也可僅設置第二端子。在僅設置第一端子的情況,在殼體對應於該第一端子形成第一保持溝,在僅設置第二端子的情況,在殼體對應於該第二端子形成第二保持溝。結果,在第一保持溝或第二保持溝,都能確實地防止焊劑上升情形。
在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端子作成橫H字型,藉由加壓構件的轉動而將其帶到開啟位置或關閉位置,作成所謂的後倒裝型的連接器,而連結器的類型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是藉由連結部將上腕部及下腕部的一端側連結,將端子全體作成橫U字型,藉由設置於另一端側的加壓構件的轉動而將端子帶到開啟位置或關閉位置,所謂的前倒裝型的連接器。而也可是不設置加壓構件,以低插入力將扁平型導體插入到作成橫U字型的端子的上腕部與下腕部之間,所謂的零插入力(Non-Zif)型連接器。
1...連接器
10...殼體
13...第一保持溝
14...第二保持溝
20...第一端子
21...上腕部
21A...被連結區域
21B-1...按壓部
21C...被壓部
21D...突起部
22‧‧‧下腕部
22A‧‧‧被連結區域
22B‧‧‧被保持腕部
22C‧‧‧接觸腕部(分歧腕)
22C-1‧‧‧接觸部
22D‧‧‧連接部
22E‧‧‧凸輪導引部
23‧‧‧連結部
30‧‧‧第二端子
31‧‧‧上腕部
31A‧‧‧被連結區域
31B-1‧‧‧按壓部
31C‧‧‧被壓部
32‧‧‧下腕部
32A‧‧‧被連結區域
32B‧‧‧連接部
31B-1‧‧‧按壓部
32D‧‧‧接觸腕部(分歧腕)
32D-1‧‧‧接觸部
32F‧‧‧凸輪導引部
33‧‧‧連結部
40‧‧‧加壓構件
43‧‧‧凸輪部
P‧‧‧扁平型導體
第1(A)圖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及扁平型導體,是與端子的板面平行的面的剖面立體圖,是顯示在第一端子的位置的剖面。
第1(B)圖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及扁平型導體,是與端子的板面平行的面的剖面立體圖,是顯示在第二端子的位置的剖面。
第2圖是在與第1(A)圖、第1(B)圖顯示的連接器的端子的板面平行的面的剖面圖,(A)是顯示在第一端子的位置的剖面,(B)是顯示在第二端子的位置的剖面。
第3圖是顯示第2(A)圖、第2(B)圖的殼體的端子保持溝的剖面圖,(A)是顯示第一保持溝,(B)是顯示第二保持溝。
第4圖是將第一溝區域及第二溝區域的溝內寬度尺寸,與端子的板厚度尺寸進行比較的說明圖。
10...殼體
13...第一保持溝
13A...溝部
14...第二保持溝
14A...溝部
20...第一端子
21...上腕部
21A...被連結區域
21B...按壓腕部
21C...被壓部
21D...突起部
22...下腕部
22A...被連結區域
22B...被保持腕部
22C...接觸腕部(分歧腕)
22D...連接部
23...連結部
30...第二端子
31...上腕部
31A...被連結區域
31B...按壓腕部
31C...被壓部
32...下腕部
32B...連接部
32C...延伸部
32D...接觸腕部(分歧腕)
32E...固定部
A...第一溝區域
A1...部分溝區域
A2...部分溝區域
A3...部分溝區域
A’...第一溝區域
A’1...部分溝區域
A’2...部分溝區域
A’3...部分溝區域
B...第二溝區域
B’...第二溝區域

Claims (7)

  1. 一種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是具備有:以電絕緣體作成的殼體、以及以在該殼體形成為狹縫狀的端子保持溝被壓入保持,而連接於扁平型導體的端子;上述端子,維持金屬板的平坦面所作成,具有:併排設置的上腕部及下腕部、與以兩腕部的被連結區域將該上腕部與下腕部連結的連結部;上述下腕部,藉由上述端子保持溝所保持,具有與電路基板焊接的連接部,上述上腕部,在該扁平型導體的插入側也就是其中一端側具有:將扁平型導體的上面朝下方按壓的按壓部,其特徵為:上述端子保持溝,對應於第一區域而設置有較端子的板厚度更大的溝內寬度尺寸的第一溝區域,該第一區域所包含的部分設置有:上述連結部、上述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及連接部;在上述端子的上述第一區域外,對應於:在上述上腕部及上述下腕部的其中一方形成至少兩處而在另一方形成至少一處的第二區域,形成有:以較上述第一溝區域更小的溝內寬度尺寸而可進行第二區域的插入的第二溝區域,上述端子保持溝中與前述連接部對應之部分為具有較大的溝內寬度尺寸的前述第一溝區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第二區域,形成在:與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及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至少其中一方鄰接的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 接器,其中第二區域,形成為:從上腕部及下腕部的至少其中一方的緣部突出的突起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又具備有加壓構件,該加壓構件,可在:可進行扁平型導體的插入的開啟位置、與提高按壓部對於扁平型導體的接觸壓力的關閉位置之間轉動,該加壓構件,具有:配置在上腕部與下腕部之間,藉由在關閉位置作用於上腕部,朝扁平型導體按壓上述按壓部的凸輪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上腕部及下腕部,在長軸方向中間部以被連結區域彼此,藉由連結部連結,上腕部,在較該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另一端側,具有用來承受來自凸輪的力量的被壓部,下腕部,具有: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朝一端側朝向上方分歧,朝該一端側延伸的可撓性分歧腕部,該分歧腕部,在上述一端側具有:與扁平型導體的下面接觸的接觸部,上述下腕部,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更朝另一端側具有連接部,並且在該連接部與該被連結區域之間,具有用來導引凸輪部的轉動的凸輪導引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上腕部及下腕部,在長軸方向中間部以被連結區域彼此,藉由連結部連結,上腕部,在較該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另一端側,具有用來承受來自凸輪部的力量的被壓部,下腕部,具有: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朝一端側朝向上方分歧,朝該一端側延伸的可撓性分歧腕部 ,該分歧腕部,在上述一端側具有:與扁平型導體的下面接觸的接觸部,上述下腕部,在上述一端側具有連接部,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另一端側,具有用來導引凸輪部的轉動的凸輪導引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中端子,由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兩種端子所構成,該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是交互配置,第一端子,上腕部及下腕部在長軸方向中間部以被連結區域彼此藉由連結部連結,上腕部在較該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另一端側,具有用來承受來自凸輪部的力量的被壓部,下腕部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更朝一端側,具有:朝上方分歧而朝該一端側延伸的可撓性分歧腕部,該分歧腕部在上述一端側具有與扁平型導體的下面接觸的接觸部,上述下腕部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更另一端側,具有連接部,並且在該連接部與該被連結區域之間,具有用來導引凸輪部的轉動的凸輪導引部,第二端子,上腕部及下腕部在長軸方向中間部以被連結區域彼此,藉由連結部連結,上腕部在較該上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另一端側,具有用來承受來自凸輪部的力量的被壓部,下腕部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更朝一端側,具有:朝向上方分歧,而朝該一端側延伸的可撓性分歧腕部,該分歧腕部在上述一端側具有與扁平型導體的下面接觸的接觸部,上述下腕部在上述一端側具有連接部,在較該下腕部的被連結區域的更另一端側,具有用來導引凸輪部的轉動的凸輪導引部。
TW098144214A 2009-01-22 2009-12-22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TWI412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1864A JP4817466B2 (ja) 2009-01-22 2009-01-22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9278A TW201029278A (en) 2010-08-01
TWI412187B true TWI412187B (zh) 2013-10-11

Family

ID=4202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4214A TWI412187B (zh) 2009-01-22 2009-12-22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05102B2 (zh)
EP (1) EP2211424A1 (zh)
JP (1) JP4817466B2 (zh)
KR (1) KR101157855B1 (zh)
CN (1) CN101872910B (zh)
TW (1) TWI4121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1261B2 (ja) * 2010-02-03 2012-05-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7931492B1 (en) * 2010-07-29 2011-04-26 Taiwan Suncagey Industrial Co., Ltd.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terminal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810287B2 (ja) 2010-07-29 2015-11-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ーダ装置
KR20130116893A (ko) * 2010-11-18 2013-10-24 에프씨아이 커넥터즈 싱가포르 피티이 엘티디. 가요성 인쇄회로기판 커넥터
JP5630365B2 (ja) 2011-04-13 2014-11-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接続端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CN102324638A (zh) * 2011-05-23 2012-01-18 深圳市金盟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Fpc电子连接器导电金属端子
US8535089B2 (en) 2011-07-25 2013-09-1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US8430685B2 (en) * 2011-07-25 2013-04-3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2629710B (zh) * 2012-04-24 2014-12-31 东莞宇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扁平式导体用电连接器及其与扁平式导体的组装方法
JP6021058B2 (ja) * 2012-08-27 2016-11-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956171B2 (en) * 2013-07-05 2015-02-17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206713B2 (ja) * 2013-10-01 2017-10-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197022B2 (en) * 2014-02-12 2015-11-24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131926B2 (ja) * 2014-10-03 2017-05-2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448136B2 (ja) * 2015-07-03 2019-01-0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643154B2 (ja) * 2016-03-10 2020-02-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07240793A (zh) * 2016-03-28 2017-10-10 巧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排线连接器
JP6771983B2 (ja) * 2016-08-01 2020-10-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7033727B2 (ja) * 2017-08-09 2022-03-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28798B2 (ja) * 2017-08-09 2023-0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32070B2 (ja) * 2019-02-12 2023-03-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コネクタ組立体のコネクタ対、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JP7121914B2 (ja) * 2019-05-29 2022-08-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および端子付き可撓性基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2079B2 (en) * 2004-10-26 2006-09-26 J.S.T. Mfg. Co., Lt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JP2007287398A (ja) * 2006-04-13 2007-11-01 Molex Inc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8277090A (ja) * 2007-04-27 2008-11-13 D D K Ltd コネクタ
JP2008310964A (ja) * 2007-06-12 2008-12-25 Hirose Electric Co Ltd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8672B2 (ja) 1999-04-30 2009-04-0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JP4484218B2 (ja) 2004-10-22 2010-06-16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858249B2 (ja) 2007-03-19 2012-01-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9176426A (ja) 2008-01-21 2009-08-06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面実装部品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JP4683575B2 (ja) 2008-10-21 2011-05-18 サミー株式会社 弾球遊技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2079B2 (en) * 2004-10-26 2006-09-26 J.S.T. Mfg. Co., Lt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JP2007287398A (ja) * 2006-04-13 2007-11-01 Molex Inc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8277090A (ja) * 2007-04-27 2008-11-13 D D K Ltd コネクタ
JP2008310964A (ja) * 2007-06-12 2008-12-25 Hirose Electric Co Ltd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05102B2 (en) 2012-01-31
KR20100086428A (ko) 2010-07-30
CN101872910B (zh) 2013-11-06
JP4817466B2 (ja) 2011-11-16
CN101872910A (zh) 2010-10-27
JP2010170821A (ja) 2010-08-05
TW201029278A (en) 2010-08-01
US20100184317A1 (en) 2010-07-22
KR101157855B1 (ko) 2012-06-22
EP2211424A1 (en) 201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2187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CN101390257B (zh) 用于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
JP4338738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US9601854B2 (en) Female terminal
TWI418102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TWI687002B (zh) 電連接器
CN101584086A (zh) 具有预载荷盖的边缘连接器
JP2004356096A (ja) コンタクト構造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KR20060058028A (ko) 접속시 인가된 응력이 컨택에 의해 수용되는 커넥터
KR20030096081A (ko) 연성 인쇄회로용 커넥터
US9252516B2 (en) Connector
KR20170107388A (ko) 평형 도체용 전기 커넥터
KR101502477B1 (ko) 커넥터 장치
JP7386147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US9093790B2 (en) Connector device
JP4021397B2 (ja) 接続端子及び該接続端子を用いる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1312558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5388350B2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CN110880651A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以及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组装体
JP2006331711A (ja) コネクタ
JP2011034864A (ja) コネクタ
JP2010044898A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806746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4006192A (ja) コネクタ
JP5665533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