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0737B - 繼電器及電路裝置 - Google Patents

繼電器及電路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0737B
TWI400737B TW097119940A TW97119940A TWI400737B TW I400737 B TWI400737 B TW I400737B TW 097119940 A TW097119940 A TW 097119940A TW 97119940 A TW97119940 A TW 97119940A TW I400737 B TWI400737 B TW I4007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gap
relay
movable
f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9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12983A (en
Inventor
Takashi Yuba
Satoshi Takano
Hirofumi Saso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Componen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Component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Component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12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2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0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07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H01H50/58Driving arrangemen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therewith; Mounting of driving arrangements on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2050/049Assembling or mounting multiple relays in one common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02Non-polarised relays
    • H01H51/04Non-polarised relays with single armature; with single set of ganged armatures
    • H01H51/06Armature is movable between two limit positions of rest and is moved in one direction due to energisation of an electromagnet and after the electromagnet is de-energised is returned by energy stored during the movement in the first direction, e.g. by using a spring, by using a permanent magnet, by grav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繼電器及電路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繼電器,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一種可用於為中斷高壓直流電所必要之電路中的直流電高壓控制繼電器。
高壓直流電流過一些電路,諸如,在電車之電池附近的電路,及經啟動以在至電腦系統之商業電源停電的狀況下將電力供應至電腦系統之不可中斷電源(UPS)的電路。
在將繼電器施加至此等電路之狀況下,當繼電器之彼此接觸的成對接點彼此分離時,電弧電流由於高壓對繼電器之作用而在接點之間流動,且此電弧電流損壞接點,以便減少繼電器之有用服務壽命。
打開及關閉UPS之高壓直流電電路的單元包括繼電器與半導體開關之組合。半導體開關減少流過繼電器之電流的值,以便防止在打開電路時在繼電器之接點之間產生電弧。
然而,根據此組態,除了繼電器以外,還需要半導體開關,以便增加組件之數目。此就可靠性而言成為問題且亦增加成本。
日本特許公開專利申請案第2001-176370號展示待施加至電車之電池附近之電路的繼電器。根據此繼電器,在接點附近提供永久磁鐵,以便使用永久磁鐵之磁力而使在接點分離時所產生之電弧電流偏轉,藉此防止損壞接點且增 加繼電器之耐久性。另外,根據此繼電器,並排地配置一對接點組,且使接點組中之一者之間所產生的電弧電流與接點組中之另一者之間所產生的電弧電流向外偏轉,以便使其彼此遠離。
然而,此繼電器提供於連接一電極(例如,直流電電源之正極端子)與負載電路之電路互連的中間中,且上文所描述之成對接點組並聯地連接於電路互連中。
因此,即使當繼電器之兩個接點對打開時,直流電電源之負極端子與負載電路仍保持連接,使得直流電電源與負載電路彼此不完全獨立。結果,存在將電流持續地供應至負載電路之危險(尤其係當接地電位不穩定時)。
另外,上文所提及之繼電器為端子連接類型且尺寸較大。另外,上文所提及之繼電器未經組態為可安裝於印刷電路板上。
日本特許公開專利申請案第10-326553號展示具有一對接點組及提供於成對接點組之間的永久磁鐵且經組態以可安裝於印刷電路板上之繼電器。然而,每一接點組處所產生之電弧未被向外放出,分別自直流電電源之正極端子及負極端子延伸的電路互連亦未被同時斷開。
本發明之實施例可解決或減少上文所描述之問題中的一或多者。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繼電器,其中可解決或減少上文所描述之問題中的一或多者。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繼電器,其包括: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其包括可打開及可關閉之第一間隙;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其包括可打開及可關閉之第二間隙,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與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並排地置放,使得第一間隙與第二間隙並排地配置;磁化驅動部分,其經組態以導致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同時操作;及永久磁鐵,其經組態以在相同方向上將磁場施加於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之第一間隙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之第二間隙上。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繼電器,其包括:第一繼電器主體,其包括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及第一磁化驅動部分,第一磁化驅動部分經組態以導致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操作,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包括:第一可移動接點及第一固定接點,其跨越第一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第一可移動彈簧端子,其具有第一可移動接點;及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第一固定接點;第二繼電器主體,其包括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及第二磁化驅動部分,第二磁化驅動部分經組態以導致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操作,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包括:第二可移動接點及第二固定接點,其跨越第二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第二可移動彈簧端子,其具有第二可移動接點;及第二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第二固定接點;殼體,其包括側板部分及頂板部分且覆蓋第一繼電器主體及第二繼電器主體;及第一永久磁鐵及第二永久 磁鐵,其固定至殼體之頂板部分,以便分別面對第一間隙及第二間隙,第一永久磁鐵及第二永久磁鐵經定向以便具有面朝第一間隙及第二間隙之相同磁極。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繼電器,其包括:第一繼電器主體,其包括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及第一磁化驅動部分,第一磁化驅動部分經組態以導致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操作,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包括:第一可移動接點及第一固定接點,其跨越第一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第二可移動接點及第二固定接點,其跨越第二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第一固定接點;第二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第二固定接點;及第一可移動彈簧部件,其具有第一可移動接點及第二可移動接點,第一可移動彈簧部件在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及第二固定彈簧端子上延伸;第二繼電器主體,其包括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及第二磁化驅動部分,第二磁化驅動部分經組態以導致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操作,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包括第三可移動接點及第三固定接點,其跨越第三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第四可移動接點及第四固定接點,其跨越第四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第三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第三固定接點;第四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第四固定接點;及第二可移動彈簧部件,其具有第三可移動接點及第四可移動接點,第二可移動彈簧部件在第三固定彈簧端子及第四固定彈簧端子 上延伸;殼體,其包括側板部分及頂板部分且覆蓋第一繼電器主體及第二繼電器主體;及第一永久磁鐵及第二永久磁鐵,其固定至殼體之頂板部分,使得第一永久磁鐵面對第一間隙及第二間隙且第二永久磁鐵面對第三間隙及第四間隙,第一永久磁鐵及第二永久磁鐵經定向以便具有面朝第一間隙至第四間隙之相同磁極。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繼電器,其包括: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其包括:第一可移動接點及第一固定接點,其跨越第一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第二可移動接點及第二固定接點,其跨越第二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第一固定接點;第二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第二固定接點;及第一可移動彈簧部件,其具有第一可移動接點及第二可移動接點,第一可移動彈簧部件在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及第二固定彈簧端子上延伸;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其包括:第三可移動接點及第三固定接點,其跨越第三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第四可移動接點及第四固定接點,其跨越第四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第三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第三固定接點;第四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第四固定接點;及第二可移動彈簧部件,其具有第三可移動接點及第四可移動接點,第二可移動彈簧部件在第三固定彈簧端子及第四固定彈簧端子上延伸;單一磁化驅動部分,其經組態以導致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與第 二打開及關閉部分操作;殼體,其包括側板部分及頂板部分且覆蓋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及磁化驅動部分;及第一永久磁鐵及第二永久磁鐵,其固定至殼體之頂板部分,使得第一永久磁鐵面對第一間隙及第二間隙且第二永久磁鐵面對第三間隙及第四間隙,第一永久磁鐵及第二永久磁鐵經定向以便具有面朝第一間隙至第四間隙之相同磁極。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永久磁鐵,以便將相同定向之磁場施加於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之間隙(第一間隙)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之間隙(第二間隙)上。因此,有可能同時斷開連接直流電電源之正極端子與負載的第一電路互連及連接直流電電源之負極端子與負載的第二電路互連兩者,此係利用單一繼電器而藉由將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提供於第一電路互連之中間中且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提供於第二電路互連之中間中來達成。
另外,由於產生於第一間隙及第二間隙中之電弧向外放出且熄滅,所以有可能防止損壞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結果,即使在多次打開及關閉操作之後仍不存在繼電器之效能的降級,使得繼電器享有較長之有用服務壽命。
另外,無需交叉形成於安裝有繼電器之印刷電路板上的電路互連。因此,有可能僅使用印刷電路板之一側來形成電路連接。
當結合隨附圖式來閱讀時,本發明之其他目標、特徵及優勢將自以下詳細描述變得更顯而易見。
下文關於隨附圖式而給出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描述。
[直流電高壓控制繼電器之原理]
首先,給出根據本發明之直流電高壓控制繼電器之原理的描述。
圖1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繼電器之原理之一組態的示意圖。圖2為展示含有繼電器之電路裝置的示意圖。
參看圖1及圖2,繼電器10包括: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20,其並排地配置;第一永久磁鐵件30,其作用於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上;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其作用於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20上。
在圖式中,X1-X2指示配置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20所在之方向,Y1-Y2指示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20中之每一者之可移動接點及固定接點彼此面對所在的方向,且Z1-Z2指示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20之彈簧端子的縱長方向。
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包括具有第一固定接點12之第一固定彈簧端子13,及具有第一可移動接點14之第一可移動彈簧端子15。第一固定接點12與第一可移動接點14之間存在第一間隙17。第一間隙17之方向為Y1-Y2方向。
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20包括具有第二固定接點22之第二固定彈簧端子23,及具有第二可移動接點24之第二可移動 彈簧端子25。第二固定接點22與第二可移動接點24之間存在第二間隙27。第二間隙27之方向為Y1-Y2方向。
充當磁化驅動部分之磁化線圈16經置放以便面對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20。在圖2中,為了圖形表示之方便起見而將磁化線圈16展示於打開及關閉部分11與20之Y2側上。相同情況適用於圖13及圖14。
參看圖1之(b),充當電弧抑制器或熄滅器之第一永久磁鐵件30為強大的,以便在Z2方向上繼續將強大磁場53施加於第一間隙17上,第一永久磁鐵件30置放於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之Z1側上,其中其北極在Z2側上且其南極在Z1側上。
參看圖1之(d),充當電弧抑制器或熄滅器之第二永久磁鐵件40為強大的,以便在Z2方向上繼續將強大磁場54施加於第二間隙27上,第二永久磁鐵件40置放於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20之Z1側上,其中其北極在Z2側上且其南極在Z1側上(與第一永久磁鐵件30相同)。
磁場53及54由磁力線指示。第一間隙17及第二間隙27中磁場53及54之方向(Z2方向)垂直於第一間隙17及第二間隙27之方向(Y1-Y2方向)。
繼電器10包括在Z2方向上分別自彈簧端子13、15、23及25之基座突出的端子61、62、63及64以及連接至磁化線圈16之對應末端且在Z2方向上突出的端子120及121,以便可安裝於印刷電路板上。
關於端子61而利用符號及/或字符或字母規定端子61將 連接至直流電電源之正極端子。關於端子63而利用符號及/或字符或字母規定端子63將連接至直流電電源之負極端子。關於端子62而規定端子62將連接至負載電路之一末端。同樣地,關於端子64而規定端子64將連接至負載電路之另一末端。
施加有繼電器10之電路70包括:直流電電源71,其輸出高達幾百伏特之電壓;負載電路72;第一電路互連73,其連接直流電電源71之正極端子與負載電路72;及第二電路互連74,其連接直流電電源71之負極端子與負載電路72。電路70包括位於直流電電源71側上之電路部分75及位於負載電路72側上之電路部分76,其中電流在由圖1及圖2中之箭頭所指示的方向上流動。
第一電路互連73及第二電路互連74在印刷電路板80之一側上形成為圖案。參看圖2,在印刷電路板80中,兩個通孔81及82以對應於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之端子61及62的配置而形成於第一電路互連73之中間中,且兩個通孔83及84以對應於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20之端子63及64的配置而形成於第二電路互連74之中間中。
第一電路互連73包括自直流電電源71之正極端子延伸的圖案73P,且第二電路互連74包括自直流電電源71之負極端子延伸的圖案74P。第一電路互連73包括自負載電路72之一末端延伸的圖案73L,且第二電路互連74包括自負載電路72之另一末端延伸的圖案74L。通孔81形成於圖案73P之末端處,通孔83形成於圖案74P之末端處,通孔82形成 於圖案73L之末端處,且通孔84形成於圖案74L之末端處。
端子61、62、63及64分別插入及焊接至通孔81、82、83及84,且端子120及121插入及焊接至形成於印刷電路板80中之對應通孔,使得繼電器10安裝於印刷電路板80上且被使用。
當直流電流過磁化線圈16以使得磁化線圈16被激勵時,第一可移動接點14與第一固定接點12接觸且第二可移動接點24與第二固定接點22接觸,使得繼電器10關閉。結果,電流如由箭頭所指示而流動,使得負載電路72處於操作中。
當停止激勵磁化線圈16時,第一可移動接點14移動成與第一固定接點12不接觸,且第二可移動接點24移動成與第二固定接點22不接觸。在第一可移動接點14移動成與第一固定接點12不接觸的時刻,在第一間隙17中產生電弧(電弧電流),且同樣地,在第二可移動接點24移動成與第二固定接點22不接觸的時刻,在第二間隙27中產生電弧(電弧電流)。
此處,藉由第一永久磁鐵件30而將強大磁場53施加於第一間隙17上。因此,如圖1之(c)所示,X2方向上之洛倫茲(Lorentz)力F2基於夫來明(Fleming)左手法則而作用於電弧上,使得電弧在X2方向上自第一間隙17偏轉及放出(如由參考數字90所指示),以便立即熄滅。另外,由於電弧在X2方向上自第一間隙17放出且立即熄滅,所以第一可移動接點14及第一固定接點12未遭受損壞。
藉由第二永久磁鐵件40而將強大磁場54施加於第二間隙27上。因此,如圖1之(e)所示,X1方向上之洛倫茲力F1基於夫來明左手法則而作用於電弧上,使得電弧在X1方向上自第二間隙27偏轉及放出(如由參考數字91所指示),以便立即熄滅。另外,由於電弧在X1方向上自第二間隙27放出且立即熄滅,所以第二可移動接點24及第二固定接點22未遭受損壞。
當第一可移動接點14移動成與第一固定接點12不接觸且第二可移動接點24移動成與第二固定接點22不接觸時,第一電路互連73及第二電路互連74在繼電器10之部分處同時斷開,使得直流電電源71側上之電路部分75與負載電路72側上之電路部分76分離以在電路70中彼此完全獨立。結果,即使接地電位不穩定,仍無電流供應至負載電路72。
另外,由於可移動接點14及24與固定接點12及22皆未遭受損壞,所以即使在繼電器10之多次操作之後仍不存在繼電器10之效能的降級,使得繼電器10享有較長之有用服務壽命。
圖3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繼電器之另一組態的示意圖。
參看圖3,繼電器10X不同於圖1之繼電器10之處在於:第一永久磁鐵件30X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X經定向成使得其南極在Z2側上且其北極在Z1側上;關於端子61而規定端子61將連接至電源之負極端子;且關於端子63而規定端子63將連接至電源之正極端子。磁場53X及磁場54X(皆在Z1方向上)分別施加於第一間隙17及第二間隙27上。
施加有此組態之繼電器10X的電路70X不同於圖1之電路70之處在於具有直流電電源71X,直流電電源71X之端子定向與圖1之直流電電源71之端子定向反向。
當直流電流過磁化線圈16(圖2)以使得磁化線圈16被激勵時,面對接點12及14與面對接點22及24彼此接觸,使得繼電器10X關閉。結果,電流如由圖3中之箭頭所指示而流動,使得負載電路72處於操作中。
當停止激勵磁化線圈16時,第一可移動接點14移動成與第一固定接點12不接觸,且第二可移動接點24移動成與第二固定接點22不接觸。在第一可移動接點14移動成與第一固定接點12不接觸的時刻,在第一間隙17中產生電弧(電弧電流),且同樣地,在第二可移動接點24移動成與第二固定接點22不接觸的時刻,在第二間隙27中產生電弧(電弧電流)。
此處,藉由第一永久磁鐵件30X而將強大磁場53X施加於第一間隙17上。因此,如圖3之(c)所示,X2方向上之洛倫茲力F2基於夫來明左手法則而作用於電弧上,使得電弧在X2方向上自第一間隙17偏轉及放出(如由參考數字90所指示),以便立即熄滅。
藉由第二永久磁鐵件40X而將強大磁場54X施加於第二間隙27上。因此,如圖3之(e)所示,X1方向上之洛倫茲力F1基於夫來明左手法則而作用於電弧上,使得電弧在X1方向上自第二間隙27偏轉及放出(如由參考數字91所指示),以便立即熄滅。
[第一實施例]
圖4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小型直流電高壓控制繼電器10A的透視圖,其穿過殼體110而展示繼電器10A。
圖5A至圖5D分別為圖4之繼電器10A的頂部(Z1側)剖示圖、X2側剖示圖、Y2側剖示圖及底部(Z2側)平面圖。在圖式中,藉由相同參考數字來指代對應於圖1之元件的元件,且省略其描述。
繼電器10A為圖1所示之原理組態之繼電器10的一實施例。繼電器10A具有: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20,其分別置放於Y2側上之基座100上的X2側及X1側上;軛狀物102,其提供於基座100之中心中的垂直(直立)位置中;電樞103及卡片104,其提供於基座100之中心中;及磁化線圈單元105,其安裝於Y1側上之基座100上且固定至基座100。繼電器10A覆蓋有具有長方體形狀之殼體110。端子自基座100之底表面突出,如下文所描述。繼電器10A具有寬度W、長度L及高度H。磁化線圈單元105、軛狀物102、電樞103及卡片104形成磁化驅動部分。寬度W、長度L及高度H中之每一者為大約20 mm至30 mm。繼電器10A之尺寸較小,其具有位於(基座100之)底表面上的端子,且其可安裝於印刷電路板80上且被使用。
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具有經配置以在Y1-Y2方向上彼此面對的成對之第一固定彈簧端子13及第一可移動彈簧端子15。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20具有經配置以在Y1-Y2方向上彼此面對的成對之第二固定彈簧端子23及第二可移動彈 簧端子25。
磁化線圈單元105具有線圈架(former)107及纏繞在線圈架107上之磁化線圈16。電樞103具有L字母形狀且由軛狀物102支撐。電樞103具有水平部分,水平部分使其末端面對磁化線圈單元105之上部末端處的電極。電樞103具有垂直部分,由絕緣樹脂形成之卡片104附著至垂直部分。卡片104使其末端位於附著至可移動彈簧端子15及25中之每一者之中心連接部分的另一側上。
殼體110係由高度耐熱性材料(諸如,熱固性樹脂(例如,環氧樹脂或酚系樹脂))形成。
殼體110包括頂板部分111。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藉由插入成型而形成於頂板部分111之內部表面的Y2側部分上。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經配置以便在殼體110附著至基座100時分別緊接於第一間隙17及第二間隙27(之Z1側上)上。
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為長度(在X1-X2方向上)為大約7 mm、寬度(在Y1-Y2方向上)為大約5 mm且厚度(在Z1-Y2方向上)為大約2 mm至3 mm之釤-鈷磁鐵且為強大的。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具有以下特性:剩餘磁通密度Br:1.07至1.15特斯拉(Tesla);矯頑力HCB :597至756 kA/m;最大能量積(BH)max:199至247 kJ/m3 ;及矯頑力HCJ :637至1432 kA/m。
釤-鈷磁鐵具有比釹磁鐵更好之耐熱性且較不可能由熱消磁。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經定向以便使其南極在Z1側上且其北極在Z2側上。
分別自彈簧端子13、15、23及25之基座突出的端子61、62、63及64在Z2方向上自基座100之底表面突出。另外,連接至磁化線圈16之對應末端的端子120及121在Z2方向上自基座100之底表面突出。
參看圖5D,針對基座100之底表面上之端子61至64中的每一者而利用藉由樹脂成型而形成之字母來提供諸如"電源之正極端子"(POSITIVE TERMINAL OF POWER SUPPLY)之指示。關於指示"電源之正極端子"而規定端子61將連接至電源之正極端子。關於指示"電源之負極端子"(NEGATIVE TERMINAL OF POWER SUPPLY)而規定端子63將連接至電源之負極端子。關於指示"負載"(LOAD)而規定端子62將連接至負載電路之一末端。關於指示"負載"而規定端子64將連接至負載電路之另一末端。或者,此等規定可藉由直接印刷於側板部分112或113(圖5A及圖5C)之表面或殼體110之頂板部分111之上表面上的指示來進行,或可藉由將印刷有規定之標籤附著至殼體110來進行。
與圖1及圖2所示之情況相同,繼電器10A安裝於印刷電路板80上且被使用,其提供於第一電路互連73及第二電路互連74上,其中端子61、62、63及64分別插入及焊接至通孔81、82、83及84,且端子120及121插入及焊接至對應通孔。或者,可利用L狀端子來替換自基座100之底表面向下 線性地突出的端子61、62、63及64,使得繼電器10A可藉由將L狀端子焊接至印刷電路板上之對應襯墊而被表面黏著於印刷電路板上。
此處,磁化線圈16不具有極性,使得至磁化線圈16之電流的方向未被規定。結果,減少用於驅動繼電器10A之電路的約束。
當磁化線圈16未被激勵時,繼電器10A處於圖4及圖5A至圖5D所示之條件下,其中第一可移動接點14及第二可移動接點24分別與第一固定接點12及第二固定接點22不接觸。
當直流電經由端子120及121而流過磁化線圈16時,磁化線圈單元105被激勵,使得電樞103之水平部分被吸引及黏附至磁化線圈單元105。由於電樞103之此操作,第一可移動彈簧端子15及第二可移動彈簧端子25在Y2方向上被按壓,使得第一可移動接點14及第二可移動接點24分別與第一固定接點12及第二固定接點22接觸。藉此,繼電器10A關閉。結果,電流如由圖1中之箭頭所指示而流動,使得負載電路72操作。
當停止激勵磁化線圈16時,第一可移動接點14移動成與第一固定接點12不接觸,且同時,第二可移動接點24移動成與第二固定接點22不接觸,使得在第一間隙17及第二間隙27中之每一者中產生電弧。可移動接點14及24與固定接點12及22為薄碟,且其彼此面對之表面為球面。因此,在可移動接點14及24之中心與固定接點12及22之中心之間產 生電弧。然而,如圖5A所示,第一間隙17中之電弧在X2方向上偏轉及放出(如由參考數字90所指示),以便藉由由於第一永久磁鐵件30之磁力的作用而基於夫來明左手法則所產生之洛倫茲力F2立即熄滅,且第二間隙27中之電弧在X1方向上偏轉及放出(如由參考數字91所指示),以便藉由由於第二永久磁鐵件40之磁力的作用而基於夫來明左手法則所產生之洛倫茲力F1立即熄滅。
圖6為展示在電壓為400 VDC且電流為10 A之狀況下電路電流之中斷波形的圖表。
由於間隙17及27中之電弧的立即熄滅,流過電路70之電路電流在(例如)如由圖6中之波形I所指示的938 μs中立即中斷。另外,可防止損壞可移動接點14及24與固定接點12及22,使得繼電器10A即使在多次打開及關閉操作之後仍具有較長之有用服務壽命而無其效能之降級。
產生於第一間隙17中之電弧與殼體110之X2側側板部分112接觸(如由參考數字90所指示),且產生於第二間隙27中之電弧與殼體110之X1側側板部分113接觸(如由參考數字91所指示)。然而,由於殼體110係由高度耐熱性材料形成,所以未損壞側板部分112及113之內部表面。另外,可將電弧中之熔料(熔融材料)黏附至側板部分112及113之內部表面且沈積於內部表面上。然而,由於側板部分112及113之內部表面分別遠離間隙17及27大約2 mm至4 mm之距離A,所以未影響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20,使得未導致問題。
若電弧未偏轉,則電弧保持且繼續存在於間隙17及27中,使得可移動接點14及24與固定接點12及22被嚴重地損壞且熔掉。在此狀況下,流過電路70之電路電流係如由圖6中之波形II所指示,其中由IIa所指示之部分波形II展示到可移動接點14及24與固定接點12及22已熔掉。
由於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為獨立的,所以永久磁鐵材料之體積減少,使得與將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組合為單一永久磁鐵件(如下文所描述)之狀況(圖10)相比,材料成本減少。
另外,由於導致電弧放出之永久磁鐵件30及40分別提供於間隙17及27(之Z1側上)上,所以有可能在不考慮永久磁鐵件30及40之存在的情況下最佳化充當繼電器10A之磁化驅動部分之磁化線圈單元105的設計。
緊接著,給出根據此實施例之殼體110、永久磁鐵件30及40以及永久磁鐵件30及40之固定結構之變化的描述。
可使用陶瓷殼體部件及熱塑性樹脂(諸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或LCP(液晶聚合物)樹脂)而藉由插入成型來形成殼體110。 另外,殼體110之在溫度方面變高的部分(亦即,側板部分112及113之面對間隙17及27的部分)可由(例如)環氧樹脂或酚系樹脂形成。
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亦可為釹磁鐵或鐵氧體磁鐵。
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之固定結構亦可 使得殼體110A具有位於其頂板部分之上表面上的凹口115且永久磁鐵件30及40被按壓配合至凹口115中,如圖7所示。或者,可使用雙面膠帶而將永久磁鐵件30及40黏附至殼體之頂板部分的下表面,或可使用黏附劑而將永久磁鐵件30及40黏附至殼體之頂板部分,或可使用膠黏劑而將永久磁鐵件30及40固定至殼體之頂板部分,或可將永久磁鐵件30及40按壓配合至形成於殼體中之對應凹口中以用於臨時組裝且接著利用黏附劑而黏附至對應凹口。
[第二實施例]
圖8A至圖8C分別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繼電器10B的X2側剖示圖、Y2側剖示圖及底部(Z2側)平面圖。
繼電器10B包括兩個繼電器主體130X1及130X2,繼電器主體130X1及130X2在X1-X2方向上並排地併入及配置於殼體110B中。繼電器主體130X1及130X2中之每一者具有與圖9所示之繼電器主體130相同的組態。
殼體110B包括用於容納繼電器主體130X1之繼電器主體外殼部分115X1,及用於容納繼電器主體130X2之繼電器主體外殼部分115X2。繼電器主體外殼部分115X1及115X2在X1-X2方向上並排地形成。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分別固定至繼電器主體外殼部分115X2之頂板部分111B2及繼電器主體外殼部分115X1之頂板部分111B1。
參看圖9,繼電器主體130包括:打開及關閉部分11C,其位於Y2側上之基座100C上;軛狀物102C,其提供於基 座100C之中心中的垂直(直立)位置中;電樞103C及卡片104C,其提供於基座100C之中心中;磁化線圈單元105C,其安裝於Y1側上之基座100C上且固定至基座100C;及端子61C及62C與端子120C,其自基座100C之下表面突出。
打開及關閉部分11C具有一具有固定接點12C之固定彈簧端子13C及一具有可移動接點14C之可移動彈簧端子15C。固定彈簧端子13C及可移動彈簧端子15C經配置以便彼此面對,使得固定接點12C及可移動接點14C跨越形成於其間之間隙17C而彼此面對。
繼電器主體130X1併入繼電器主體外殼部分115X1中,且繼電器主體130X2併入繼電器主體外殼部分115X2中。繼電器主體130X2具有第一間隙17B(對應於圖9之間隙17C),且繼電器主體130X1具有第二間隙27B(對應於圖9之間隙17C)。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中之每一者經定向以便使北極在Z2側上且南極在Z1側上,且作用於間隙17B及27B上之磁場具有相同定向。繼電器主體130X1之磁化線圈單元105B1的磁化線圈與繼電器主體130X2之磁化線圈單元105B2的磁化線圈串聯地連接。
連接至串聯地連接之磁化線圈之對應末端的端子61B及62B(分別對應於圖9之端子61C及62C)、端子63B及64B(分別對應於圖9之端子61C及62C)以及端子120B及121B(每一者對應於圖9之端子120C)自繼電器10B之基座100B向下突出。參看圖8C,在基座100B之下表面上提供字母指示。 規定端子61B將連接至電源之正極端子。規定端子63B將連接至電源之負極端子。規定端子62B將連接至負載電路之一末端。規定端子64B將連接至負載電路之另一末端。
與圖1及圖2所示之情況相同,繼電器10B安裝於印刷電路板80上且被使用,其提供於第一電路互連73及第二電路互連74上,其中端子61B、62B、63B及64B分別插入及焊接至通孔81、82、83及84,且端子120B及121B插入及焊接至對應通孔。
繼電器10B藉由同時操作之繼電器主體130X1及繼電器主體130X2而操作。在繼電器10B之操作期間產生於間隙17B及27B中的電弧向外偏轉且分別朝側板部分112B及側板部分113B放出,以便立即熄滅(與第一實施例之上文所描述之繼電器10A之狀況下的情況相同)。因此,可防止損壞繼電器主體130X1及130X2中之每一者的可移動接點(對應於圖9之可移動接點14C)及固定接點(對應於圖9之固定接點12C),使得繼電器10B具有較長之有用服務壽命。
[第三實施例]
圖10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繼電器10D的示意圖。
圖11為繼電器10D之透視圖,其穿過繼電器10D之殼體110D而展示繼電器10D。
圖12A至圖12D分別為繼電器10D之頂部(Z1側)剖示圖、X2側剖示圖、Y2側剖示圖及底部(Z2側)平面圖。
第三實施例之繼電器10D具有與圖1所示之繼電器10相同 的組態,除了利用普通單一永久磁鐵件45來替換圖1所示之繼電器10的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之外。
永久磁鐵件45具有延伸於間隙17及間隙27上之長且窄的長方體形狀,其中其北極在Z2側上且其南極在Z1側上。具有單體永久磁鐵件45之此組態由於將相同定向之磁場施加於間隙17及間隙27上的組態而為可能的。
實務上,將永久磁鐵件45併入殼體110D之頂板部分111D的下表面中,以便置放成緊接於間隙17及間隙27上,如圖12A至圖12D所示。相同定向之磁場作用於間隙17及間隙27上。
當繼電器10D處於操作中時產生於間隙17及27中之電弧向外偏轉且朝側板部分112D及113D放出(如分別由圖12A中之參考數字90D及91D所指示),以便立即熄滅(與第一實施例之繼電器10A之狀況下的情況相同)。因此,可防止損壞繼電器10D之可移動接點14及24與固定接點12及22,使得繼電器10享有較長之有用服務壽命。
與獨立地提供第一永久磁鐵件30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的上文所描述之組態相比,使用單一永久磁鐵件45之此組態可減少組件之數目且消除將永久磁鐵劃分為若干件之處理成本。
[第四實施例]
圖13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繼電器10E的示意圖。
繼電器10E包括兩個對應於第一電路互連73之打開及關閉部分200及201與兩個對應於第二電路互連74之打開及關閉部分210及211,且具有四個併入單一殼體(未圖解說明)中之打開及關閉部分200、201、210及211。當印刷電路板80之電路圖案具有形成於第一電路互連73及第二電路互連74中之每一者之中間中的分枝並聯電路部分時,將此繼電器10E安裝於兩個並聯電路部分上且加以使用。
殼體包括將打開及關閉部分201與打開及關閉部分210分離之壁部分220。針對打開及關閉部分200、201、210及211中之每一者而提供永久磁鐵件(未圖解說明)。永久磁鐵件之磁極經定向成使得進入圖13之紙平面中之方向上的磁場作用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00及211中之每一者上且自圖13之紙平面中出來之方向上的磁場作用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01及210中之每一者上。
產生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00及211中之電弧分別在X2方向及X1方向上皆朝殼體之內部表面放出。產生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01及210中之電弧分別在X1方向及X2方向上皆朝壁部分220放出。
可利用足夠大以延伸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01及210上之長且窄的永久磁鐵件來替換面對打開及關閉部分201及210之永久磁鐵件。
根據此繼電器10E,有可能減少流過打開及關閉部分200、201、210及211中之每一者的電流。
[第五實施例]
圖14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繼電器10F的示意圖。
此實施例之繼電器10F不同於圖13之繼電器10E(第四實施例)之處在於:提供將打開及關閉部分200與201分離之壁部分230及將打開及關閉部分210與211分離之壁部分231以代替圖13之壁部分220,且針對對應打開及關閉部分200、201、210及211所提供之永久磁鐵件的磁極經定向成使得進入圖14之紙平面中之方向上的磁場作用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00、201、210及211中之每一者上。
產生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00中之電弧在X2方向上朝殼體之內部表面放出。產生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01中之電弧在X2方向上朝壁部分230放出。產生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10中之電弧在X1方向上朝壁部分231放出。產生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11中之電弧在X1方向上朝殼體之內部表面放出。
可利用足夠大以延伸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00及201上之長且窄的永久磁鐵件來替換面對打開及關閉部分200及201之永久磁鐵件。可利用足夠大以延伸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10及211上之長且窄的永久磁鐵件來替換面對打開及關閉部分210及211之永久磁鐵件。或者,可利用足夠大以延伸於打開及關閉部分200、201、210及211上之長且窄的永久磁鐵件來替換面對打開及關閉部分200、201、210及211之永久磁鐵件。
根據繼電器10F,有可能減少流過打開及關閉部分200、201、210及211中之每一者的電流(與第四實施例之上文所 描述之繼電器10E中的情況相同)。
[第六實施例]
圖15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繼電器10G的圖式。
此實施例之繼電器10G不同於圖4之繼電器10A(第一實施例)之處在於具有第一磁鐵件30G及第二磁鐵件40G以代替第一磁鐵件30及第二磁鐵件40。
圖16A及圖16B為展示第一永久磁鐵件30G與第二永久磁鐵件40G及第一間隙17與第二間隙27之間的位置關係之圖式。
固定接點12及22中之每一者具有3 mm之直徑d
第一永久磁鐵件30G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G中之每一者為平坦長方體且具有6.6 mm之長度1 (在X1-X2方向上)及5 mm之寬度w (在Y1-Y2方向上)。長度1 大於固定接點12及22之直徑d (1 >d ),且大約為固定接點12及22之直徑d 的兩倍。
第一永久磁鐵件30G面對第一間隙17,其緊接於第一間隙17(之Z1側上)上。在X1-X2方向上第一永久磁鐵件30G之中心30GC相對於固定接點12之中心而在X2方向上(其中放出產生於第一間隙17中之電弧)偏移尺寸e (大約0.8 mm)。因此,在第一永久磁鐵件30G中,相對於固定接點12之中心而在X2方向上延伸之部分的長度a1(大約4.1 mm)及相對於固定接點12之X2側邊緣而在X2方向上延伸之部分的長度b1(大約2.6 mm)大於置放第一永久磁鐵件30G以使得第一永久磁鐵件30G之中心30GC與在Z1-Z2方向上穿過固定 接點12之中心的線(如由圖16A中之二點鏈線所指示)對準之狀況下的長度。
另外,在第一永久磁鐵件30G中,相對於固定接點12之中心而位於X2側上之部分的長度a1(大約4.1 mm)大於相對於固定接點12之中心而位於X1側上之部分的長度a2(大約2.5 mm)(a1>a2),且相對於固定接點12之X2側邊緣而在X2方向上延伸之部分的長度b1(大約2.6 mm)大於相對於固定接點12之X1側邊緣而在X1方向上延伸之部分的長度b2(大約1.0 mm)(b1>b2)。
因此,與置放第一永久磁鐵件30G以使得第一永久磁鐵件30G之中心30GC與在Z1-Z2方向上穿過固定接點12之中心的線對準之狀況相比,由第一永久磁鐵件30G所施加之磁場所覆蓋的空間在X2方向上比在X1方向上距第一間隙17的範圍更廣。亦即,來自第一永久磁鐵件30G之有限磁場有效地作用於電弧上。
因此,當產生於間隙17中之電弧由於第一永久磁鐵件30G之磁力的作用而在X2方向上偏轉(如由圖15中之參考數字90G所指示)時,由第一永久磁鐵件30G所產生之磁場有效地作用於經偏轉電弧上,使得與圖4所示之繼電器10A中之狀況(第一實施例)相比,電弧令人滿意地放出且立即熄滅。
第二永久磁鐵件40G面對第二間隙27,其緊接於第二間隙27(之Z1側上)上。在X1-X2方向上第二永久磁鐵件40G之中心40GC相對於固定接點22之中心而在X1方向上(其中放 出產生於第二間隙27中之電弧)偏移尺寸e (大約0.8 mm)。因此,在第二永久磁鐵件40G中,相對於固定接點22之中心而在X1方向上延伸之部分的長度a1(大約4.1 mm)及相對於固定接點22之X1側邊緣而在X1方向上延伸之部分的長度b1(大約2.6 mm)大於置放第二永久磁鐵件40G以使得第二永久磁鐵件40G之中心40GC與在Z1-Z2方向上穿過固定接點22之中心的線(如由圖16A中之二點鏈線所指示)對準之狀況下的長度。
另外,在第二永久磁鐵件40G中,相對於固定接點22之中心而位於X1側上之部分的長度a1(大約4.1 mm)大於相對於固定接點22之中心而位於X2側上之部分的長度a2(大約2.5 mm)(a1>a2),且相對於固定接點22之X1側邊緣而在X1方向上延伸之部分的長度b1(大約2.6 mm)大於相對於固定接點22之X2側邊緣而在X2方向上延伸之部分的長度b2(大約1.0 mm)(b1>b2)。
因此,與置放第二永久磁鐵件40G以使得第二永久磁鐵件40G之中心40GC與在Z1-Z2方向上穿過固定接點22之中心的線對準之狀況相比,由第二永久磁鐵件40G所施加之磁場所覆蓋的空間在X1方向上比在X2方向上距第二間隙27的範圍更廣。亦即,來自第二永久磁鐵件40G之有限磁場有效地作用於電弧上。
因此,當產生於間隙27中之電弧由於第二永久磁鐵件40G之磁力的作用而在X1方向上偏轉(如由圖15中之參考數字91G所指示)時,由第二永久磁鐵件40G所產生之磁場有 效地作用於經偏轉電弧上,使得與圖4所示之繼電器10A中之狀況(第一實施例)相比,電弧令人滿意地放出且立即熄滅。
[第七實施例]
圖17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不具有殼體110H之繼電器10H(圖18A及圖18B)的透視圖。在圖17中,為了描述之方便起見而將第一永久磁鐵件30H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H展示為透明的。
圖18A至圖18C分別為圖17之繼電器10H的X2側剖示圖、Y2側剖示圖及底部(Z2側)平面圖。
圖19為展示繼電器10H及其至直流電電源71及負載電路72之連接的示意圖。
[繼電器10H之組態]
繼電器10H包括第一繼電器主體250X2及第二繼電器主體250X1,其在X1-X2方向上分別並排地併入及配置於殼體110H中之X2側及X1側上。
參看圖17、圖18A至圖18C及圖19,第一繼電器主體250X2包括: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HX2,其位於Y2側上之基座100HX2上;軛狀物102HX2,其提供於基座100HX2之中心中的垂直(直立)位置中;電樞103HX2及卡片104HX2,其提供於基座100HX2之中心中;磁化線圈單元105HX2,其安裝於Y1側上之基座100HX2上且固定至基座100HX2;及端子61H及62H與端子120H,其自基座100HX2之下表面突出。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HX2包括具 有第一間隙部分261及第二間隙部分262之第一間隙。
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HX2包括配置於X1-X2方向上之第一固定彈簧端子251X2及第二固定彈簧端子253X2,以及足夠大以覆蓋第一固定彈簧端子251X2及第二固定彈簧端子253X2之可移動彈簧部件255X2。固定接點252X2及254X2分別固定至第一固定彈簧端子251X2及第二固定彈簧端子253X2。可移動彈簧部件255X2之下部末端以可彎曲方式而固定至基座100HX2。可移動接點256X2及257X2固定至可移動彈簧部件255X2。
固定接點252X2與可移動接點256X2跨越形成於其間之第一間隙部分261而彼此面對。固定接點254X2與可移動接點257X2跨越形成於其間之第二間隙部分262而彼此面對。
第二繼電器主體250X1具有與上文所描述之繼電器主體250X2相同的組態,且包括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11HX1。 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11HX1包括具有第三間隙部分263及第四間隙部分264之第二間隙。
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11HX1具有位於固定接點252X1與可移動接點256X1之間的第三間隙部分263,且具有位於固定接點254X1與可移動接點257X1之間的第四間隙部分264。端子63H及64H與端子121H自基座100HX2之下表面突出。
在第二繼電器主體250X1中,在圖17至圖19中藉由具有代替"X2"之字尾"X1"的相同參考數字來指代與第一繼電器主體250X2之元件相同的元件。
第一繼電器主體250X2之磁化線圈單元105HX2的磁化線圈16HX2與第二繼電器主體250X1之磁化線圈單元105HX1的磁化線圈16HX1串聯地連接。
各自具有長方體形狀之第一永久磁鐵件30H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H固定至殼體110H之頂板部分111H。第一永久磁鐵件30H定位於第一間隙部分261及第二間隙部分262之Z1側上,以便延伸於第一間隙部分261及第二間隙部分262上。第二永久磁鐵件40H定位於第三間隙部分263及第四間隙部分264之Z1側上,以便延伸於第三間隙部分263及第四間隙部分264上。
第一永久磁鐵件30H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H中之每一者經定向,其中其北極在Z2側上且其南極在Z1側上。相同定向之磁場作用於第一間隙部分261至第四間隙部分264上,如圖19所示。
參看圖18C,在基座100HX1及100HX2中之每一者的下表面上提供字母指示。規定端子61H將連接至電源之正極端子。規定端子63H將連接至電源之負極端子。規定端子62H將連接至負載電路之一末端。規定端子64H將連接至負載電路之另一末端。
參看圖18B,殼體110H包括位於其中心中之分隔板部分115H。分隔板部分115H係由(例如)具有耐熱性之陶瓷材料形成。分隔板部分115H定位於第一繼電器主體250X2與第二繼電器主體250X1之間,以便將第一繼電器主體250X2與第二繼電器主體250X1分離。
[繼電器10H之安裝及操作]
參看圖19,施加有繼電器10H之電路70包括輸出高達幾百伏特之電壓的直流電電源71、負載電路72、連接直流電電源71之正極端子與負載電路72的第一電路互連73,及連接直流電電源71之負極端子與負載電路72的第二電路互連74。第一電路互連73及第二電路互連74在印刷電路板80H之一側上形成為圖案。
第一電路互連73包括自直流電電源71之正極端子延伸的圖案73P及自負載電路72之一末端延伸的圖案73L。第二電路互連74包括自直流電電源71之負極端子延伸的圖案74P及自負載電路72之另一末端延伸的圖案74L。
將如上文所描述而組態之繼電器10H安裝於印刷電路板80H上,其中端子61H插入及焊接至圖案73P之末端處的通孔,端子63H插入及焊接至圖案74P之末端處的通孔,端子62H插入及焊接至圖案73L之末端處的通孔,且端子64H插入及焊接至圖案74L之末端處的通孔。亦即,第一繼電器主體250X2提供於第一電路互連73之中間中,且第二繼電器主體250X1提供於第二電路互連74之中間中。端子120H及121H亦插入及焊接至形成於印刷電路板80H中之對應通孔。
當直流電經由端子120H及121H而流過磁化線圈16HX2及16HX1時,磁化線圈單元105HX2及105HX1被同時激勵。結果,在第一繼電器主體250X2中,電樞103HX2之水平部分被吸引及黏附至磁化線圈單元105HX2。由於電樞 103HX2之此操作,可移動彈簧部件255X2在Y2方向上被按壓,使得可移動接點256X2及257X2分別與固定接點252X2及254X2接觸。藉此,第一繼電器主體250X2關閉。在第二繼電器主體250X1中,電樞103HX1之水平部分被吸引及黏附至磁化線圈單元105HX1。由於電樞103HX1之此操作,可移動彈簧部件255X1在Y2方向上被按壓,使得可移動接點256X1及257X1分別與固定接點252X1及254X1接觸。藉此,第二繼電器主體250X1關閉。
結果,電流如由圖19中之箭頭所指示而流動,使得負載電路72操作。在可移動彈簧部件255X2中,電流自可移動接點257X2側流至可移動接點256X2側。在可移動彈簧部件255X1中,電流自可移動接點257X1側流至可移動接點256X1側。
當停止激勵磁化線圈16HX2及16HX1時,可移動接點256X2及257X2移動成分別與固定接點252X2及254X2不接觸,且同時,可移動接點256X1及257X1移動成分別與固定接點252X1及254X1不接觸,使得在第一間隙部分261、第二間隙部分262、第三間隙部分263及第四間隙部分264中之每一者中產生電弧。
此處,第一間隙部分261中之電弧在X2方向上偏轉且朝殼體110H之側板部分112H放出(如由參考數字271所指示)以立即熄滅,且第二間隙部分262中之電弧在X1方向上偏轉且朝殼體110H之分隔板部分115H放出(如由參考數字272所指示)以立即熄滅。第三間隙部分263中之電弧在X2方向 上偏轉且朝殼體110H之分隔板部分115H放出(如由參考數字273所指示)以立即熄滅,且第四間隙部分264中之電弧在X1方向上偏轉且朝殼體110H之側板部分113H放出(如由參考數字274所指示)以立即熄滅。
圖20A為展示產生於第二間隙部分262中之電弧272的圖式,第二間隙部分262位於可移動接點257X2(其為正極端子)與固定接點254X2(其為負極端子)之間。圖20B為展示電弧272之電壓Varc(可維持電弧之電壓)之組態的圖表。
如由以下方程式所給出,電弧272之電壓Varc為兩個電壓V1與V2之和:Varc=V1+V2, 其中V1為在可移動接點257X2附近所產生之正極端子電壓降落v1與在固定接點254X2附近所產生之負極端子電壓降落v2的和(V1=v1+v2),且V2為電弧行電壓(電弧行之場強與其長度的乘積)。
此處,有必要使電弧電壓Varc大於直流電電源71之電壓E(亦即,Varc>E為必要條件),以便防止在與固定接點254X2接觸之可移動接點257X2移動成與固定接點254X2不接觸時在可移動接點257X2與固定接點254X2之間出現電弧,亦即,以便中斷可移動接點257X2與固定接點254X2之間的電流。
此實施例之繼電器10H具有兩個串聯地連接於第一電路互連73中之間隙部分262及261,第一電路互連73連接直流電電源71之正極端子與負載電路72。因此,與在第一電路 互連73中具有單一間隙部分之狀況(如在(例如)使用圖4所示之繼電器10A(第一實施例)的狀況下)相比,電壓降落V1加倍,使得電弧電壓Varc更高以使得較不可能產生電弧。
兩個間隙部分263及264亦串聯地連接於第二電路互連74中,第二電路互連74連接直流電電源71之負極端子與負載電路72。因此,與上文所描述之情況相同,電弧電壓Varc更高以使得較不可能產生電弧。
因此,當如圖19所示來安裝繼電器10H時,在第一間隙部分261至第四間隙部分264中較不可能產生電弧,且產生於第一間隙部分261至第四間隙部分264中之電弧放出且立即熄滅(如上文所描述),使得可防止損壞可移動接點256X2、257X2、256X1及257X1與固定接點252X2、254X2、252X1及254X1。結果,即使在多次打開及關閉操作之後仍不存在繼電器10H之效能的降級,使得繼電器10H享有較長之有用服務壽命。
另外,儘管與圖13所示之繼電器10E及圖14所示之繼電器10F中的情況相同,繼電器10H之間隙(261至264)的數目為4個,但自繼電器10H之底部突出之端子(用於電路70)的數目可為4個,此為繼電器10E或繼電器10F之端子之數目(8個)的一半。(見圖18C。)結果,根據繼電器10H,可減少印刷電路板之繼電器相關圖案的數目,且可將圖案僅形成於印刷電路板之一側上而不使用印刷電路之兩側,使得可減少印刷電路板之製造成本。
另外,若第一繼電器主體250X2與第二繼電器主體 250X1可彼此間隔足夠距離,則可省略分隔板部分115H。在省略分隔板部分115H之狀況下,第一永久磁鐵件30H與第二永久磁鐵件40H可整合,亦即,可利用單一之長且窄的永久磁鐵件來替換。
另外,分隔板部分115H可為與殼體110H獨立之部件。
[第八實施例]
圖21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之不具有殼體之繼電器10J的透視圖。在圖21中,為了描述之方便起見而將第一永久磁鐵件30J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J展示為透明的。
繼電器10J不同於圖17所示之繼電器10H(第七實施例)之處在於:第一繼電器主體250X2與第二繼電器主體250X1整合,且利用單一磁化驅動部分300來替換磁化線圈單元105HX2及105HX1。
磁化驅動部分300包括磁化線圈單元301、軛狀物302、電樞303及卡片304。卡片304延伸於可移動彈簧部件255X2及可移動彈簧部件255X1上。
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JX2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11JX1在X1-X2方向上配置於單一基座310上。
當驅動單一磁化驅動部分300時,可移動彈簧部件255X2及255X1在Y2方向上經由卡片304而被按壓,使得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11JX2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11JX1同時關閉。
[第九實施例]
圖22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之不具有殼體之繼電器 10K的透視圖。在圖22中,為了描述之方便起見而將第一永久磁鐵件30K及第二永久磁鐵件40K展示為透明的。
繼電器10K不同於圖17所示之繼電器10H(第七實施例)之處在於:圖17之可移動彈簧部件255X2及255X1分別利用可移動彈簧部件280X2及280X1來替換。
可移動彈簧部件280X2足夠大以延伸於第一固定彈簧端子251X2與第二固定彈簧端子253X2上,且具有固定至其之可移動接點256X2及257X2。可移動彈簧部件280X2固定至卡片104KX2之Y2側表面。卡片104KX2固定至L狀電樞103KX2之垂直部分。
可移動彈簧部件280X1足夠大以延伸於第三固定彈簧端子251X1及第四固定彈簧端子253X1上,且具有固定至其之可移動接點256X1及257X1。可移動彈簧部件280X1固定至卡片104KX1之Y2側表面。卡片104KX1固定至L狀電樞103KX1之垂直部分。
當同時驅動第一繼電器主體250X2及第二繼電器主體250X1時,卡片104KX2及104KX1在Y2方向上被同時驅動,使得可移動彈簧部件280X2及280X1在Y2方向上同時移位。
如在第八實施例之上文所描述之繼電器10J(圖21)中,可利用單一磁化線圈單元來替換繼電器10K之磁化線圈單元105HX2及105HX1。根據此組態,驅動單一磁化線圈單元以使可移動彈簧部件280X2及280X1移位。
[第十實施例]
圖23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之繼電器10L的分解透視圖。
圖24為圖23之繼電器10L的Y2側剖示圖。
繼電器10L在殼體固定結構方面不同於圖8A至圖8C所示之繼電器10B(第二實施例)。
殼體110K包括側板部分112K及113K以及中心分隔壁部分(絕緣障壁)115K。殼體110K藉由以下孔及凹口而接合至繼電器主體130X1及130X2:孔320X2,其形成於側板部分112K之位於其卡合繼電器主體130X2之基座100LX2之閉鎖爪狀物部分310X2的下部末端附近之部分中;孔320X1,其形成於側板部分113K之位於其卡合繼電器主體130X1之基座100LX1之閉鎖爪狀物部分310X1的下部末端附近之部分中;X2側凹口321,其形成於分隔壁部分115K之位於其卡合繼電器主體130X2之基座100LX2之閉鎖爪狀物部分311X2的下部末端附近之部分中;及X1側凹口322,其形成於分隔壁部分115K之位於其卡合繼電器主體130X1之基座100LX1之閉鎖爪狀物部分311X1的下部末端附近之部分中。因此,殼體110K與繼電器主體130X1及130X2之接合強度較高。分隔壁部分115K具有固定繼電器主體130X1及130X2之功能。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永久磁鐵,以便將相同定向之磁場施加於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之間隙(第一間隙)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之間隙(第二間隙)上。因此,有可能同時斷開連接直流電電源之正極端子與負載的第一電路 互連及連接直流電電源之負極端子與負載的第二電路互連兩者,此係利用單一繼電器而藉由將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提供於第一電路互連之中間中且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提供於第二電路互連之中間中來達成。
另外,由於產生於第一間隙及第二間隙中之電弧向外放出且熄滅,所以有可能防止損壞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與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結果,即使在多次打開及關閉操作之後仍不存在繼電器之效能的降級,使得繼電器享有較長之有用服務壽命。
另外,無需交叉形成於安裝有繼電器之印刷電路板上的電路互連。因此,有可能僅使用印刷電路之一側來形成電路連接。
本發明不限於特定揭示之實施例,且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進行變化及修改。
本申請案係基於2007年9月14日申請之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第2007-239233號及2008年3月31日申請之第2008-089410號,其整體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10‧‧‧繼電器
10A‧‧‧小型直流電高壓控制繼電器
10B‧‧‧繼電器
10D‧‧‧繼電器
10E‧‧‧繼電器
10F‧‧‧繼電器
10G‧‧‧繼電器
10H‧‧‧繼電器
10J‧‧‧繼電器
10K‧‧‧繼電器
10L‧‧‧繼電器
10X‧‧‧繼電器
11‧‧‧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
11C‧‧‧打開及關閉部分
11HX1‧‧‧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
11HX2‧‧‧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
11JX1‧‧‧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
11JX2‧‧‧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
12‧‧‧第一固定接點
12C‧‧‧固定接點
13‧‧‧第一固定彈簧端子
13C‧‧‧固定彈簧端子
14‧‧‧第一可移動接點
14C‧‧‧可移動接點
15‧‧‧第一可移動彈簧端子
15C‧‧‧可移動彈簧端子
16‧‧‧磁化線圈
16HX1‧‧‧磁化線圈
16HX2‧‧‧磁化線圈
17‧‧‧第一間隙
17B‧‧‧第一間隙
17C‧‧‧間隙
20‧‧‧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
22‧‧‧第二固定接點
23‧‧‧第二固定彈簧端子
24‧‧‧第二可移動接點
25‧‧‧第二可移動彈簧端子
27‧‧‧第二間隙
27B‧‧‧第二間隙
30‧‧‧第一永久磁鐵件
30G‧‧‧第一磁鐵件
30GC‧‧‧中心
30H‧‧‧第一永久磁鐵件
30J‧‧‧第一永久磁鐵件
30K‧‧‧第一永久磁鐵件
30X‧‧‧第一永久磁鐵件
40‧‧‧第二永久磁鐵件
40G‧‧‧第二磁鐵件
40GC‧‧‧中心
40H‧‧‧第二永久磁鐵件
40J‧‧‧第二永久磁鐵件
40K‧‧‧第二永久磁鐵件
40X‧‧‧第二永久磁鐵件
45‧‧‧單一永久磁鐵件
53‧‧‧磁場
53X‧‧‧磁場
54‧‧‧磁場
54X‧‧‧磁場
61‧‧‧端子
61B‧‧‧端子
61C‧‧‧端子
61H‧‧‧端子
62‧‧‧端子
62B‧‧‧端子
62C‧‧‧端子
62H‧‧‧端子
63‧‧‧端子
63B‧‧‧端子
63H‧‧‧端子
64‧‧‧端子
64B‧‧‧端子
64H‧‧‧端子
70‧‧‧電路
70X‧‧‧電路
71‧‧‧直流電電源
71X‧‧‧直流電電源
72‧‧‧負載電路
73‧‧‧第一電路互連
73L‧‧‧圖案
73P‧‧‧圖案
74‧‧‧第二電路互連
74L‧‧‧圖案
74P‧‧‧圖案
75‧‧‧電路部分
76‧‧‧電路部分
80‧‧‧印刷電路板
80H‧‧‧印刷電路板
81‧‧‧通孔
82‧‧‧通孔
83‧‧‧通孔
84‧‧‧通孔
90‧‧‧參考數字
90D‧‧‧參考數字
90G‧‧‧參考數字
91‧‧‧參考數字
91D‧‧‧參考數字
91G‧‧‧參考數字
100‧‧‧基座
100B‧‧‧基座
100C‧‧‧基座
100HX1‧‧‧基座
100HX2‧‧‧基座
100LX1‧‧‧基座
100LX2‧‧‧基座
102‧‧‧軛狀物
102C‧‧‧軛狀物
102HX2‧‧‧軛狀物
103‧‧‧電樞
103C‧‧‧電樞
103HX1‧‧‧電樞
103HX2‧‧‧電樞
103KX1‧‧‧L狀電樞
103KX2‧‧‧L狀電樞
104‧‧‧卡片
104C‧‧‧卡片
104HX2‧‧‧卡片
104KX1‧‧‧卡片
104KX2‧‧‧卡片
105‧‧‧磁化線圈單元
105B1‧‧‧磁化線圈單元
105B2‧‧‧磁化線圈單元
105C‧‧‧磁化線圈單元
105HX1‧‧‧磁化線圈單元
105HX2‧‧‧磁化線圈單元
107‧‧‧線圈架
110‧‧‧殼體
110A‧‧‧殼體
110B‧‧‧殼體
110D‧‧‧殼體
110H‧‧‧殼體
110K‧‧‧殼體
111‧‧‧頂板部分
111B1‧‧‧頂板部分
111B2‧‧‧頂板部分
111D‧‧‧頂板部分
111H‧‧‧頂板部分
112‧‧‧側板部分
112B‧‧‧側板部分
112D‧‧‧側板部分
112H‧‧‧側板部分
112K‧‧‧側板部分
113‧‧‧側板部分
113B‧‧‧側板部分
113D‧‧‧側板部分
113H‧‧‧側板部分
113K‧‧‧側板部分
115‧‧‧凹口
115H‧‧‧分隔板部分
115K‧‧‧中心分隔壁部分
115X1‧‧‧繼電器主體外殼部分
115X2‧‧‧繼電器主體外殼部分
120‧‧‧端子
120B‧‧‧端子
120C‧‧‧端子
120H‧‧‧端子
121‧‧‧端子
121B‧‧‧端子
121H‧‧‧端子
130‧‧‧繼電器主體
130X1‧‧‧繼電器主體
130X2‧‧‧繼電器主體
200‧‧‧打開及關閉部分
201‧‧‧打開及關閉部分
210‧‧‧打開及關閉部分
211‧‧‧打開及關閉部分
220‧‧‧壁部分
230‧‧‧壁部分
231‧‧‧壁部分
250X1‧‧‧第二繼電器主體
250X2‧‧‧第一繼電器主體
251X1‧‧‧第三固定彈簧端子
251X2‧‧‧第一固定彈簧端子
252X1‧‧‧固定接點
252X2‧‧‧固定接點
253X1‧‧‧第四固定彈簧端子
253X2‧‧‧第二固定彈簧端子
254X1‧‧‧固定接點
254X2‧‧‧固定接點
255X1‧‧‧可移動彈簧部件
255X2‧‧‧可移動彈簧部件
256X1‧‧‧可移動接點
256X2‧‧‧可移動接點
257X1‧‧‧可移動接點
257X2‧‧‧可移動接點
261‧‧‧第一間隙部分
262‧‧‧第二間隙部分
263‧‧‧第三間隙部分
264‧‧‧第四間隙部分
271‧‧‧參考數字
272‧‧‧參考數字
273‧‧‧參考數字
274‧‧‧參考數字
280X1‧‧‧可移動彈簧部件
280X2‧‧‧可移動彈簧部件
300‧‧‧單一磁化驅動部分
301‧‧‧磁化線圈單元
302‧‧‧軛狀物
303‧‧‧電樞
304‧‧‧卡片
310‧‧‧基座
310X1‧‧‧閉鎖爪狀物部分
310X2‧‧‧閉鎖爪狀物部分
311X1‧‧‧閉鎖爪狀物部分
311X2‧‧‧閉鎖爪狀物部分
320X1‧‧‧孔
320X2‧‧‧孔
321‧‧‧X2側凹口
322‧‧‧X1側凹口
a1‧‧‧長度
a2‧‧‧長度
b1‧‧‧長度
b2‧‧‧長度
d‧‧‧直徑
e‧‧‧尺寸
l‧‧‧長度
A‧‧‧距離
F1‧‧‧洛倫茲力
F2‧‧‧洛倫茲力
H‧‧‧高度
L‧‧‧長度
W‧‧‧寬度
X1-X2‧‧‧方向
Y1-Y2‧‧‧方向
Z1-Z2‧‧‧方向
圖1(a)至圖1(e)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繼電器之原理之一組態的示意圖;圖2為展示含有根據本發明之繼電器之電路裝置的示意圖;圖3(a)至圖3(e)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繼電器之原理之另一組態的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繼電器的透視圖,其穿過殼體而展示繼電器;圖5A至圖5D分別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圖4之繼電器的頂部剖示圖、X2側剖示圖、Y2側剖示圖及底部平面圖;圖6為用於說明由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繼電器所引起之電路電流中斷的圖表;圖7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將永久磁鐵固定至殼體之另一結構的圖式。圖8A至圖8C分別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繼電器的X2側剖示圖、Y2側剖示圖及底部平面圖;圖9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繼電器主體的透視圖;圖10(a)至圖10(d)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繼電器的示意圖;圖11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繼電器的透視圖,其穿過殼體而展示繼電器;圖12A至圖12D分別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圖11之繼電器的頂部剖示圖、X2側剖示圖、Y2側剖示圖及底部平面圖;圖13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繼電器的示意圖;圖14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繼電器的示意圖; 圖15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繼電器的透視圖,其穿過殼體而展示繼電器;圖16A至圖16B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第一永久磁鐵件與第二永久磁鐵件及第一間隙與第二間隙之間的位置關係之圖式;圖17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不具有殼體之繼電器的透視圖,其中永久磁鐵件被展示為透明的;圖18A至圖18C分別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的圖17之繼電器的X2側剖示圖、Y2側剖示圖及底部平面圖;圖19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繼電器及其至直流電電源及負載電路之連接的示意圖;圖20A為展示產生於間隙中之電弧的圖式,且圖20B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電弧電壓之組態的圖表;圖21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之不具有殼體之繼電器的透視圖,其中永久磁鐵件被展示為透明的;圖22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之不具有殼體之繼電器的透視圖,其中永久磁鐵件被展示為透明的;圖23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之繼電器的分解透視圖;及圖24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之繼電器的Y2側剖示圖。
10A‧‧‧小型直流電高壓控制繼電器
11‧‧‧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
12‧‧‧第一固定接點
13‧‧‧第一固定彈簧端子
14‧‧‧第一可移動接點
15‧‧‧第一可移動彈簧端子
16‧‧‧磁化線圈
20‧‧‧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
22‧‧‧第二固定接點
23‧‧‧第二固定彈簧端子
24‧‧‧第二可移動接點
25‧‧‧第二可移動彈簧端子
30‧‧‧第一永久磁鐵件
40‧‧‧第二永久磁鐵件
61‧‧‧端子
63‧‧‧端子
100‧‧‧基座
102‧‧‧軛狀物
103‧‧‧電樞
104‧‧‧卡片
105‧‧‧磁化線圈單元
107‧‧‧線圈架
110‧‧‧殼體
120‧‧‧端子
H‧‧‧高度
L‧‧‧長度
W‧‧‧寬度
X1-X2‧‧‧方向
Y1-Y2方向
Z1-Z2方向

Claims (24)

  1. 一種繼電器,其包含:一殼體,其包含一第一端及與該第一端相對之一第二端;一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其係由該殼體所容納且包括一可打開及可關閉之第一間隙;一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其係由該殼體所容納且包括一可打開及可關閉之第二間隙,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與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並排地置放,使得該第一間隙與該第二間隙並排地配置且在相同方向上打開;一磁化驅動部分,其構成為導致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與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同時操作;一永久磁鐵,其係位於該殼體之該第一端內緊接於該第一及第二間隙之上方且面對該第一及第二間隙,以在一相同方向上將一磁場施加於該第一間隙與該第二間隙上;及複數之端子,其係在一從該永久磁鐵遠離之方向上自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與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突出,並從該第二端延伸出去。
  2. 如請求項1之繼電器,其中: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包括:一第一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一固定接點,其跨越該第一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一可移動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一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其具 有該第一固定接點,且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包括:一第二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二固定接點,其跨越該第二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二可移動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二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二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二固定接點。
  3. 如請求項1之繼電器,其中: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之該第一間隙包括一第一間隙部分及一第二間隙部分,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包括:一第一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一固定接點,其跨越該第一間隙部分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二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二固定接點,其跨越該第二間隙部分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一固定接點;一第二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二固定接點;及一第一可移動彈簧部件,其具有該第一可移動接點及該第二可移動接點,該第一可移動彈簧部件延伸於該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及該第二固定彈簧端子上;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之該第二間隙包括一第三間隙部分及一第四間隙部分,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包括:一第三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三固定接點,其跨越該第三間隙部分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四可移動接點及一 第四固定接點,其跨越該第四間隙部分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三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三固定接點;一第四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四固定接點;及一第二可移動彈簧部件,其具有該第三可移動接點及該第四可移動接點,該第二可移動彈簧部件延伸於該第三固定彈簧端子及該第四固定彈簧端子上,且該永久磁鐵構成為在該相同方向上將該磁場施加於該第一間隙部分、該第二間隙部分、該第三間隙部分及該第四間隙部分上。
  4. 如請求項1之繼電器,其中:該殼體在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之間具有一側板部分;且其中該永久磁鐵固定至該殼體之該第一端。
  5. 如請求項4之繼電器,其中該殼體具有一耐熱性結構。
  6. 如請求項1之繼電器,其中該永久磁鐵具有一延伸於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之該第一間隙與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之該第二間隙上的單體結構。
  7. 如請求項1之繼電器,其中:該永久磁鐵包括一第一永久磁鐵及一第二永久磁鐵,該第一永久磁鐵及該第二永久磁鐵分別面對該第一間隙及該第二間隙;該第一永久磁鐵經置放成使得其一中心相對於該第一間隙之一中心而在一方向上偏移,該方向係一產生於該 第一間隙中之電弧被放出的方向;,且該第二永久磁鐵經置放成使得其一中心相對於該第二間隙之一中心而在一方向上偏移,該方向係一產生於該第二間隙中之電弧被放出的方向。
  8. 如請求項1之繼電器,其中該永久磁鐵為一釤-鈷磁鐵、一釹磁鐵及一鐵氧體(ferrite)磁鐵中之一者。
  9. 一種電路裝置,其包含:一第一電路互連(first circit interconnection),其連接一直流電電源之一正極端子與一負載;一第二電路互連(second circit interconnection),其連接該直流電電源之一負極端子與該負載;及如請求項1之繼電器,其中該繼電器被設置成使得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產生及斷開該第一電路互連且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產生及斷開該第二電路互連。
  10. 一種繼電器,其包含:一第一繼電器主體,其包括一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與一第一磁化驅動部分,該第一磁化驅動部分構成為導致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操作,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包括:一第一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一固定接點,其跨越一第一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一可移動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一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一固定接點;一第二繼電器主體,其包括一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與 一第二磁化驅動部分,該第二磁化驅動部分構成為導致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操作,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包括:一第二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二固定接點,其跨越一第二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二可移動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二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二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二固定接點;一殼體,其包括一側板部分及一頂板部分且覆蓋該第一繼電器主體及該第二繼電器主體;及一第一永久磁鐵及一第二永久磁鐵,其固定至該殼體之該頂板部分,以便分別面對該第一間隙及該第二間隙,該第一永久磁鐵及該第二永久磁鐵經定向以便具有一面朝該第一間隙及該第二間隙之相同磁極。
  11. 如請求項10之繼電器,其中:該殼體具有一設置於其中之分隔板部分,該第一繼電器主體及該第二繼電器主體分別包括一第一基座及一第二基座,且該分隔板部分卡合該第一基座及該第二基座。
  12. 如請求項10之繼電器,其中該第一永久磁鐵及該第二永久磁鐵中之每一者為一釤-鈷磁鐵、一釹磁鐵及一鐵氧體磁鐵中之一者。
  13. 如請求項10之繼電器,其中該殼體具有一耐熱性結構。
  14. 一種電路裝置,其包含:一第一電路互連,其連接一直流電電源之一正極端子與一負載; 一第二電路互連,其連接該直流電電源之一負極端子與該負載;及如請求項10之繼電器,其中該繼電器被設置成使得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產生及斷開該第一電路互連且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產生及斷開該第二電路互連。
  15. 一種繼電器,其包含:一第一繼電器主體,其包括一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與一第一磁化驅動部分,該第一磁化驅動部分構成為導致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操作,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包括:一第一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一固定接點,其跨越一第一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二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二固定接點,其跨越一第二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一固定接點;一第二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二固定接點;及一第一可移動彈簧部件,其具有該第一可移動接點及該第二可移動接點,該第一可移動彈簧部件延伸於該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及該第二固定彈簧端子上;一第二繼電器主體,其包括一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與一第二磁化驅動部分,該第二磁化驅動部分構成為導致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操作,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包括:一第三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三固定接點,其跨越一第三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 一第四可移動接點及一第四固定接點,其跨越一第四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三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三固定接點;一第四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四固定接點;及一第二可移動彈簧部件,其具有該第三可移動接點及該第四可移動接點,該第二可移動彈簧部件延伸於該第三固定彈簧端子及該第四固定彈簧端子上;一殼體,其包括一側板部分及一頂板部分且覆蓋該第一繼電器主體及該第二繼電器主體;及一第一永久磁鐵及一第二永久磁鐵,其固定至該殼體之該頂板部分,使得該第一永久磁鐵面對該第一間隙及該第二間隙且該第二永久磁鐵面對該第三間隙及該第四間隙,該第一永久磁鐵及該第二永久磁鐵經定向以便具有一面朝該第一間隙至該第四間隙之相同磁極。
  16. 如請求項15之繼電器,其中:該殼體具有一設置於其中之分隔板部分,且該分隔板部分定位於該第一繼電器主體與該第二繼電器主體之間。
  17. 如請求項15之繼電器,其中:該第一繼電器主體之該第一磁化驅動部分包括一第一卡片,該第一可移動彈簧部件被固定至該第一插件,且該第二繼電器主體之該第二磁化驅動部分包括一第二卡片,該第二可移動彈簧部件被固定至該第二卡片。
  18. 如請求項15之繼電器,其中該第一永久磁鐵及該第二永 久磁鐵中之每一者為一釤-鈷磁鐵、一釹磁鐵及一鐵氧體磁鐵中之一者。
  19. 如請求項15之繼電器,其中該殼體具有一耐熱性結構。
  20. 一種電路裝置,其包含:一第一電路互連,其連接一直流電電源之一正極端子與一負載;一第二電路互連,其連接該直流電電源之一負極端子與該負載;及如請求項15之繼電器,其中該繼電器被設置成使得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產生及斷開該第一電路互連且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產生及斷開該第二電路互連。
  21. 一種繼電器,其包含:一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其包括:一第一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一固定接點,其跨越一第一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二可移動接點及一第二固定接點,其跨越一第二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一固定接點;一第二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二固定接點;及一第一可移動彈簧部件,其具有該第一可移動接點及該第二可移動接點,該第一可移動彈簧部件延伸於該第一固定彈簧端子及該第二固定彈簧端子上;一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其包括:一第三可移動接點 及一第三固定接點,其跨越一第三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四可移動接點及一第四固定接點,其跨越一第四間隙而彼此面對,以便可移動成彼此接觸及不接觸;一第三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三固定接點;一第四固定彈簧端子,其具有該第四固定接點;及一第二可移動彈簧部件,其具有該第三可移動接點及該第四可移動接點,該第二可移動彈簧部件延伸於該第三固定彈簧端子及該第四固定彈簧端子上;一單一磁化驅動部分,其構成為導致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與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操作;一殼體,其包括一側板部分及一頂板部分且覆蓋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以及該磁化驅動部分;及一第一永久磁鐵及一第二永久磁鐵,其固定至該殼體之該頂板部分,使得該第一永久磁鐵面對該第一間隙及該第二間隙且該第二永久磁鐵面對該第三間隙及該第四間隙,該第一永久磁鐵及該第二永久磁鐵經定向以便具有一面朝該第一間隙至該第四間隙之相同磁極。
  22. 如請求項21之繼電器,其中該第一永久磁鐵及該第二永久磁鐵中之每一者為一釤-鈷磁鐵、一釹磁鐵及一鐵氧體磁鐵中之一者。
  23. 如請求項21之繼電器,其中該殼體具有一耐熱性結構。
  24. 一種電路裝置,其包含: 一第一電路互連,其連接一直流電電源之一正極端子與一負載;一第二電路互連,其連接該直流電電源之一負極端子與該負載;及如請求項21之繼電器;其中該繼電器被設置成使得該第一打開及關閉部分產生及斷開該第一電路互連且該第二打開及關閉部分產生及斷開該第二電路互連。
TW097119940A 2007-09-14 2008-05-29 繼電器及電路裝置 TWI400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39233 2007-09-14
JP2008089410A JP5202072B2 (ja) 2007-09-14 2008-03-31 リレ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2983A TW200912983A (en) 2009-03-16
TWI400737B true TWI400737B (zh) 2013-07-01

Family

ID=40477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19940A TWI400737B (zh) 2007-09-14 2008-05-29 繼電器及電路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202072B2 (zh)
KR (1) KR100987749B1 (zh)
CN (5) CN101388303B (zh)
DE (2) DE602008003394D1 (zh)
TW (1) TWI4007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5138B2 (ja) * 2008-01-25 2010-09-0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連設型リレーユニット
JP5197480B2 (ja) * 2009-05-14 2013-05-15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電磁継電器
JP5560058B2 (ja) * 2010-01-26 2014-07-2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5134657B2 (ja) * 2010-07-27 2013-01-30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5566251B2 (ja) * 2010-10-12 2014-08-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継電器
JP5675337B2 (ja) * 2010-12-28 2015-02-2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N102592865B (zh) * 2011-01-13 2015-11-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汽车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线性高压接触器的对偶双极磁场
JP5085754B2 (ja) 2011-03-14 2012-11-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5727862B2 (ja) * 2011-05-19 2015-06-03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KR101354405B1 (ko) * 2011-06-07 2014-01-22 후지쯔 콤포넌트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계전기 및 전자계전기의 제조방법
JP5917852B2 (ja) * 2011-08-11 2016-05-18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及びコネクタ
CN103094733B (zh) * 2013-02-04 2016-08-03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采用磁吹灭弧的高压电连接器
EP2980821B1 (en) 2013-03-27 2019-05-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witchgear
JP6091711B2 (ja) 2014-06-06 2017-03-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JP6433706B2 (ja) 2014-07-28 2018-12-0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及びコイル端子
JP5940225B1 (ja) 2014-08-18 2016-06-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US10312044B2 (en) 2014-12-05 2019-06-04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6414453B2 (ja) 2014-12-05 2018-10-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2016110843A (ja) 2014-12-05 2016-06-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447919B2 (ja) * 2015-04-07 2019-01-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631068B2 (ja) * 2015-07-27 2020-01-1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CN105957736B (zh) * 2016-07-27 2018-03-16 东营金丰正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接触器
JP6973200B2 (ja) * 2018-03-13 2021-11-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開閉装置
CN110783147B (zh) * 2019-09-29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汽车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7448A (en) * 1980-06-27 1983-01-0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rect current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TWI269335B (en) * 2004-07-14 2006-12-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TWI277993B (en) * 2004-12-22 2007-04-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Re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9464A (en) * 1961-03-24 1965-01-06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o-mechanical switching device
JPS60107551U (ja) * 1983-12-26 1985-07-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3321963B2 (ja) 1994-02-22 2002-09-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プランジャ型電磁継電器
JPH10326553A (ja) * 1997-05-28 1998-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磁リレー
JPH1140029A (ja) * 1997-07-15 1999-02-12 Daiichi Denki Kk 永久磁石付継電器
JP2000067725A (ja) * 1998-08-26 2000-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封止接点装置
EP1168392B1 (en) 1999-10-14 2005-05-0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ntactor
JP4038950B2 (ja) 1999-12-16 2008-0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継電器
JP2004273413A (ja) * 2003-01-09 2004-09-3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直流リレー
JP4810937B2 (ja) * 2005-09-06 2011-11-0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7448A (en) * 1980-06-27 1983-01-0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rect current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TWI269335B (en) * 2004-07-14 2006-12-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TWI277993B (en) * 2004-12-22 2007-04-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Re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2983A (en) 2009-03-16
JP2009087918A (ja) 2009-04-23
CN102280314B (zh) 2014-07-09
CN102306572A (zh) 2012-01-04
JP5202072B2 (ja) 2013-06-05
KR100987749B1 (ko) 2010-10-18
CN101388303A (zh) 2009-03-18
CN102306572B (zh) 2014-01-15
DE602008003394D1 (de) 2010-12-23
CN102280313A (zh) 2011-12-14
KR20090028396A (ko) 2009-03-18
CN102280313B (zh) 2014-07-09
CN102306573B (zh) 2014-01-08
CN101388303B (zh) 2012-05-02
DE602008003078D1 (de) 2010-12-02
CN102306573A (zh) 2012-01-04
CN102280314A (zh) 201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0737B (zh) 繼電器及電路裝置
EP2037471B1 (en) Relay
JP5675337B2 (ja) 電磁継電器
JP5560058B2 (ja) 電磁継電器
CN102543520B (zh) 单直流电弧室及采用它的双向直流电气开关设备
US10515774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11863538A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车辆
KR20180113453A (ko) 전자기 릴레이
KR19980032645A (ko) 회오리형 아크 소멸기구를 갖는 전류 스위칭 장치
US6064024A (en) Magnetic enhanced arc extinguisher for switching assemblies having rotatable permanent magnets in housings mounted to fixed contacts
JP6952125B2 (ja) 永久磁石による消弧を改良したスイッチ装置
CN216624109U (zh) 电磁继电器
US11328886B1 (en) Relay structure
CN221125758U (zh) 具有灭弧结构的继电器
TW201419357A (zh) 開閉器
JPS6337532A (ja) 電磁継電器
CN118039413A (zh) 一种运动部件、磁保持继电器和电表
JPS59111209A (ja) 開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