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0372B - 形成提花型梭口之裝置,配設該裝置之織機,及在該織機上形成梭口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形成提花型梭口之裝置,配設該裝置之織機,及在該織機上形成梭口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00372B TWI400372B TW096118115A TW96118115A TWI400372B TW I400372 B TWI400372 B TW I400372B TW 096118115 A TW096118115 A TW 096118115A TW 96118115 A TW96118115 A TW 96118115A TW I400372 B TWI400372 B TW I40037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ick
- value
- actuator
- parameter
- sh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4—Features common to jacquards of different type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0—Electrically-operated jacquard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0—Electrically-operated jacquards
- D03C3/205—Independently actuated lifting co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為織機形成提花型梭口之裝置,且係關於配設有該裝置之織機。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在該織機上形成梭口之方法。
在梭口形成之領域中,WO-A-90/01081揭示了對提花型織機(Jacquard type loom)中之電力致動器的電控制。EP-A-1559816揭示了使用電腦以控制電力致動器,其中,電力致動器使提花綜絲之線移動,從而控制綜線在高位置與低位置之間的位移,因此能為每次投梭(pick)形成梭口。一提花綜絲可具有多於12,000個經個別控制的線,從而產生一個具有20,000次投梭之式樣。
梭口被定義成綜線(heddle)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遵循之路徑,因此,梭口參數可以為:移動振幅、形狀、相對於可能為交叉的參考值的時間偏差、或其相對於參考平面(其可能為交叉處之紗線薄片)的垂直偏差。當適於修改梭口參數時,織工需對此等參數進行很多的調整,而該等調整係為冗長的、要求高精度的,因此成為誤差源。
更明確而言,本發明藉由提議一種新穎的梭口形成裝置來補救彼等缺陷,當新的設計被實施於織機上時、或當梭口參數需修改時,此種新穎的梭口形成裝置可顯著地簡化待由織工所執行的程式化工作。
為此,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形成提花型梭口之裝置,此裝置具有:複數個電力致動器;及,控制手段,用於控制致動器,且適合於為每一致動器產生表示由一電腦所確定的至少一個參數之值的信號。該裝置之特徵在於,對於至少一個致動器,該控制手段包含:一分析器,適合於對於一次投梭自動地分析對應於一或多次投梭之式樣;及一單元,用於基於由該分析器所執行之分析結果以確定一修改係數,以用於修改由電腦所確定的該參數之值。
根據本發明,一投梭係對應於一次緯紗插入循環。式樣界定織品。其至少包含設計之編織、及選擇性的諸如與待於每次投梭上插入的緯紗類型相關之資訊的其他元件。對織品之編織界定出由每一致動器所控制之該紗線或每一紗線在每次投梭中相對於緯紗之位置。其編織習知上係由一表格所表示,在該表格中,行對應於致動器,而列則對應於投梭。以十字標黑或標記一單元格,以指示出由該行之致動器所控制之紗線在至一列中之相關投梭中向上穿越緯紗。相反地,白色單元格意謂由致動器所控制之紗線在所關注之投梭中向下穿越緯紗。就電腦而言,由致動器所控制之紗線的位置,可儲存為每次投梭一個位元。當受控制的紗線即將位於緯紗上方時,位元取值1,而當紗線即將位於緯紗下方時,位元則取值0。
一次投梭持續織機之一個衝程,亦即,織機主軸360°旋轉。在投梭開始時,移動紗線位在交叉處,亦即,實質上在梭口之中平面(midplane)附近。當織機之角度已相對於投梭之開始而轉動約180°時,紗線便抵達於其最高或最低位置。
藉由本發明,分析器及用於確定修改係數的單元,可自動地(亦即,無需人為干預)獲得對致動器之控制參數的動態調適,進而避免要求織工個別地程式化每一致動器或致動器群組。
根據本發明之有利的但非不可或缺的態樣,該種裝置可併有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6項之特徵中之一或多者。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在織機上形成梭口之方法,該方法適合於以上述裝置來實施。在此方法中,提花型編織機構之綜絲線,係藉由適於為每一致動器產生表示所計算參數值的信號之手段所控制的複數個電力致動器而得以被控制。該方法之特徵在於,對於至少一次投梭其包含由以下步驟組成之自動步驟:a)為至少一個致動器分析對應於一次或多次投梭之式樣;及b)選擇性地修改至少一個用於控制致動器之控制參數值,作為步驟a)分析結果之函數。
藉由本發明,對於一致動器而言,可考慮對應於一次或多次投梭之式樣,從而自動地調整彼致動器之控制參數中之一者。換言之,本發明之方法包含藉由適當地控制致動器而動態地修改梭口。
根據本發明之有利但非不可或缺的態樣,該種方法可併有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8項之特徵中之一或多者。
最後,本發明提供一種具備上述梭口形成裝置之織機,該種織機比目前技術狀態之織機易於操作且價廉。
純藉由實施例所提供,且參考隨附圖式,根據本發明之原理,依據對梭口形成裝置、對織機、及對多種方法之具體例的以下描述,可更佳地理解本發明,且更明白本發明之其他優點。
圖1中概略地顯示之織機M被配設有經紗1,而每一經紗係穿過以雙頭箭頭F1
所表示之垂直往復移動而被驅動的綜線3之眼孔2,其移動則大體上垂直於緯紗嚙合於梭口中的方向,而此方向係由雙頭箭頭F2
所表示。每一綜線係藉由線4而被連接至滑輪5,而此滑輪5係被一個形成為供此滑輪5用之致動器的電伺服馬達6所驅動旋轉。在底部,每一綜線3係藉由桿7而被連接至緊固至織機M之結構9的回復彈簧8上。
實施上,織機M中致動器6之數目可為12,000或更多。
為了控制致動器6中的全部或一部,使用一中央電腦C1
,連同複數個遠端電腦C21
、C22
、C23
、……、C2i
,其中的i具有適於致動器6之數目的值。每一電腦C21
或等效的電腦係靠近其所控制的伺服馬達6。電腦C21
及等效的電腦係經由專用的電連接件L21
、L22
、L23
、……、L2i
而被連接至中央電腦C1
。該電腦C1
接收一個表示織機M在循環時軸之瞬時位置的信號S1
。此信號對應於主軸10之瞬時位置,且可藉由相對於一參考位置的角位θ而被量測。
電腦C1
連接至電子單元U1
,在此電子單元U1
中儲存有與式樣相關之資料,其包括關於所要編織之資訊(亦即,在編織期間待製得的圖案)。取決於待製得之式樣D,電腦C1
自單元U1
接收一個表示式樣之信號S2
。
電腦C21
與記憶體M211
相聯結,從而形成一個儲存有表示圖3B所示分布圖類型P1
至P8
的值、或用於計算此等值的演算法之函數庫。
此等分布圖類型P1
至P8
對應於在垂直方向Z-Z’上之移動類型,該等移動類型可被眼孔2表現成織機主軸之角位θ隨著時間t經過的函數,而該移動係對應於雙頭箭頭F1
之方向。分布圖類型P1
、P2
、P3
、及P4
對應於相對於緯紗而改變其位置的眼孔,而分布圖類型P5
、P6
、P7
、及P8
則對應於相對於緯紗而保持定位的眼孔。
圖2
展示如何控制致動器61
,應理解,其他的致動器62
至6K
係被電腦C21
以類似的方式控制。
對於每一個所提供的投梭dn
而言,其在連續投梭中對應於編織一完整式樣D的序號被寫成n,且電腦C21
存取記憶體M212
,該記憶體M212
係儲存有被兩個先前投梭所採用的相對於緯紗之位置(此等位置分別寫成Pos(dn-2
)及Pos(dn-1
))、及所關注之投梭亦將採用的相對於緯紗之位置(寫成Pos(dn
)),以及,隨後兩個投梭將採用的相對於緯紗之位置(寫成Pos(dn+1
)及Pos(dn+2
))。因此,電腦C21
具有關於藉由伺服馬達61
所致動的綜線3而將被五個連續投梭(其包括當前投梭)所佔據之位置的資訊。相對於緯紗之此五個位置,構成由織機所執行的所謂編織「部分」。
在操作織機M期間,且當需要控制伺服馬達61
時,在所提供的投梭dn
開始時,電腦C21
由電腦C1
接收一信號S21
,其指定了相對於緯紗的位置Pos(dn+2
),而此位置將由所關注的投梭之後的第二投梭(亦即,參考投梭dn+2
)之綜線3所採用。
逐步變換記憶體M212
中所儲存的值,Pos(dn-1
)值取代Pos(dn-2
)值,依此類推。
與電腦C21
相聯結之記憶體M214
亦包含:致動器61
所要位移之最大振幅Amp;相對於緯紗的位置變化而對該致動器為所要的分布圖類型Pc;保持相對於緯紗的位置而對該致動器為所要的分布圖類型Pm;該致動器所要的分布圖之交叉偏差△θ;及分布圖相對於參考平面之垂直偏差△Z,對於該致動器,其可為交叉處之薄片之高度。
Amp、Pc、Pm、△θ及△Z為所提供的致動器6之基本梭口參數。
自傳輸至其處的編織及自梭口參數開始,電腦C21
可確定由致動器所驅動的綜絲3之位移關係,致動器則係以對應於一投梭長度之間隔控制綜線3。此間隔自投梭開始在180°處開始,且自該開始後在540°處終止。
實施上,在一給定時期△t中,在電腦C21
中計算出每一致動器之設定點位置。換言之,每一致動器61
、62
、……、6k
之設定點值K1
、……、Kk
為連續的瞬時設定點值。接著,以此方式計算的每一設定點值K1
、……、Kk
,以信號S211
、……、S21k
之形式輸入至分別專用於控制每一致動器61
、62
、……、6k
的控制單元A211
、……、A21k
。
藉由分析編織(其使計算器能夠確定出用於以信號S211
形式傳輸至伺服馬達61
之控制單元A211
的梭口參數值),電腦C21
繼續運作。
在五個集中於dn
且具有包含在記憶體M212
中的各別位置的投梭上,自動地(亦即,無需人為介入)執行此分析。
返回圖3A,在其中,標有「X」之單元格或方框,係對應於綜線被定位在梭口之上方薄片上的位置,而空白單元格則對應於綜線被安置在梭口之下方薄片上的情況,當考慮用到綜線之五個連續位置時,可看出,綜線之高位置與低位置之間的移動組合數目為「32」。
自電腦之觀點可知,相對於由任何一個致動器所控制的紗線之緯紗的位置Pos(dn-2
)、Pos(dn-1
)、Pos(dn
)、Pos(dn+1
)、及Pos(dn+2
),被編碼在單一位元上。當控制紗線將位在緯紗上方時,此位元取值1,而當控制紗線將位在緯紗下方時,此位元則取值0。為了區別三十二個不同位置組合,且參考梭口dn
,Pos(dn-2
)、Pos(dn-1
)、Pos(dn
)、Pos(dn+1
)、及Pos(dn+2
)被串聯以形成5位元二進制字。在此等條件下,圖3A之上方部分中之行中存在的五個單元格之每一組合,便可與二進制值相聯結。舉例而言,由箭頭F3
標記之行,可與等效於十進制值10之二進制值01010相聯結。
類似地,由箭頭F4
識別之行,可與十進制值13相聯結。
在圖5中,由伺服馬達61
所致動的綜線3之移動關,係被展示為織機主軸之角度θ的函數。圖式中之值△θ對應於軸之360°旋轉,亦即,對應於一次投梭。為清楚起見,在當前描述中,虛線L1
表示執行平紋編織的綜線之移動關係,且可實現織機M之循環。
在圖5中實線所表示之情況下,在織機之首批四個旋轉期間,綜線被保持在高位置,且接著,自織機之第五個旋轉開始,綜絲呈平紋移動在高位置與低位置之間交替。
經紗之經向收縮被定義為其長度(當自織品抽取經紗時的長度)與織品長度之間的差異。平紋中經紗之經向收縮,大於五綜緞紋中經紗之經向收縮,其中五綜緞紋之二進制編織序列為01111、10111、11011、11101及11110。若兩個經紗來自同一束,則歸因於經紗所遵循之不同編織的經向收縮差異,可能導致外觀缺陷。為了減小此等差異,尤其可藉由推進紗線之交叉,來偏移經紗之交叉(與紗線編織五綜緞編織相比,其係為經紗編織平紋)。在此等情況下,型樣之衝程(stroke)更有效。
在此等條件下,且如圖5所示,由實線L2
表示之綜線3之移動,被修改成遵循相對於正弦波線L1
之偏移的曲線。
若考慮第四個投梭d4
(可為其界定對應於兩個先前投梭d2
及d3
之值、及兩個隨後投梭d5
及d6
之值),則曲線L2
橫跨梭口之中平面,亦即,在角度θ處抵達交叉,而此角度θ比隨後的線L2
本將在其處橫跨中平面之值小20°。
換言之,當連續投梭dn-2
、dn-1
、dn
、dn+1
、及dn+2
對應於平紋(亦即,對應於圖3A中箭頭F3
及F5
所識別之行之組態)時,織工可使對應於交叉之推進的偏差d θ與每一值V相聯結。
如圖3A所示,其滿足了織工要能確定在值V之列與對應偏差d θ之列之間的關係的需要,其中待由電腦C21
對每一投梭自動地實施此關係。實施上,對應於圖3A之最後兩列之表,儲存於電腦C21
存取之記憶體M213
中,如圖2所示。
用於控制投梭dn
之致動器61
的電腦C21
之操作,係遵循圖4所提供之流程圖。在預備步驟100中,電腦C21
自電腦C1
接收信號S21
。在第一步驟101中,投梭dn+2
之位置Pos(dn+2
)之值儲存在記憶體M212
中。在第二步驟102中,電腦存取記憶體M212
,且擷取與投梭dn-2
、dn-1
、dn
、dn+1
、及dn+2
之位置Pos(dn-2
)、Pos(dn-1
)、Pos(dn)、Pos(dn+1
)、及Pos(dn+2
)相關之資訊。在第三步驟103中,基於此資訊、且基於圖3A所示種類的表,電腦C21
利用與投梭dn-2
、dn-1
、dn
、dn+1
、及dn+2
中之每一者相關聯的值0或1,以計算對應於圖3A之諸行其中之一者的值V。換言之,藉由分析對應於投梭dn
、兩個先前投梭、及兩個隨後投梭的致動器61
之式樣之部分,在步驟103中計算值V。在步驟104中,存取記憶體M213
,且基於所計算得的值V,確定應為角偏差d θ提供哪個值以實施交叉。
一旦確定此角偏差值,則在步驟105中產生信號S211
,其係對應於待作為角θ之函數而遵循的振幅A之值。換言之,在步驟105中,在投梭dn
開始之後,而可能在以角度(綜線在該角度處進行交叉)之係數d θ校正之後,產生曲線L2
之對應於自180°延伸至540°之間隔的部分。在實施時,只要有需要,在係數d θ不為零的情況下,可選擇性地執行對曲線L2
部分之校正。因此,步驟104及105之組合係用以將待由致動器61
所產生的位移振幅A的值(亦即,自圖5中之曲線L1
至曲線L2
)修改成角度θ之函數。
因此,電腦C21
可被視作具有:第一模組C’21
,用以分析對應於當前投梭、先前投梭、及隨後投梭的式樣D;及,第二模組C”21
,其中,作為該分析之結果的函數,亦即,作為V值的函數,偏差d θ之值經確定以適用於交叉點,而此偏差實際上為一係數,其用於修改或校正作為提供至圖5中振幅A之角度θ之函數的連續值。此等作為θ之函數的振幅A之連續值,以信號S211
形式被傳輸至控制單元21,接著,單元A211
基於信號函數以控制致動器61
。
根據未圖示的本發明之諸態樣,當V值在10與21之間變化時,偏差d θ亦可具有非零值。舉例而言,當V等於2、4、5、6、8、9、11、12、13、14、17、18、20、22及26時,d θ之值可等於10°。此將由織工進行選擇,且該選擇可被給定為待由織品之所有投梭遵循之規則,進而避免耗時的程式化。
在以上所描述之具體例中,對於所有致動器而言,記憶體M213
中存在之表可為相同。在此等情況下,織工僅需輸入對應於一表的值,且此等值可用於所有致動器及所有投梭。在此等情況下,記憶體M213
為所有電腦C2i
及所有致動器6所共用。在一變體中,記憶體M213
中存在之表對於每一致動器或每一致動器群組(例如,待編織織品布邊之致動器)為特定的。
上文描述本發明中針對當前投梭之前兩個投梭、及當前投梭之後兩個投梭之方法。考慮僅一先前及/或僅一隨後投梭之方法亦可適用。其亦可適用於針對集中於或未集中於當前投梭上之m個投梭的常見情形。在此等情況下,存在於記憶體M213
中的表包含2m
個值,可將在0至2m
-1範圍中提供參數V。
以上描述本發明之確定偏差d θ(其適於偏移為致動器原始預期的交叉△θ)的情況。本發明亦可適於修改梭口之如Amp、Pc、Pm、或△Z參數中之另一者。
在以上描述中,兩個模組C’21
及C”21
被識別。實施上,彼等模組可由形成為電腦C21
之中心部分的微處理器所構成,該微處理器被程式化成為連續地充當模組C’21
及C”21
中之每一者,且亦執行電腦C21
之其他功能。
在圖2中,記憶體M211
、M212
、M213
、及M214
被顯示為在電腦C21
外。實施上,其可被整合於電腦C21
中。在圖1中,為了闡明圖式,僅展示與電腦C21
相聯結之記憶體。
在本發明之未圖示的變體中,對於每一致動器而言,可在主電腦C1
中計算偏差d θ。在此等情況下,偏差值被整合成信號S21
。
以上係結合中央電腦C1
與遠端電腦C21
、C22
、……、C2i
一起使用之情況,描述本發明。本發明亦可適於使用單一電腦以控制致動器6。
圖6所示之本發明之第二具體例係關於以下情況,其中,梭口參數被修改作為就單次投梭對所有致動器6之式樣D進行分析之函數。
已知,開放的梭口之幾何形狀,取決於分別安置在高位置及低位置中之紗線數目之間的不平衡性。為了在(尤其是)劍桅式(rapier)織機上獲得良好的插入效率及良好的插入品質,梭口之幾何形狀必須盡可能保持穩定。為了獲得良好的梭口穩定性,可以適當方式調整梭口之某些參數。
在該等情況下,且參考圖1,在存取與所有致動器6相關之資料的中央電腦C1
中執行分析。
舉例而言,織工可將超行程(over-travel)dA之值輸入類同於由中央電腦C1
進行存取之記憶體M213
的記憶體中,以待用作為對於梭口所預測之不平衡性的函數(特別是,作為對於即將到達的梭口所預計之高位置中的紗線數目與低位置中的紗線數目之間的比率的函數),而向上或向下應用至每一綜線。
操作中,在每次投梭dn
開始時,電腦C1
基於其所具有的對紗線在隨後投梭上之位置的瞭解,來評估關於隨後投梭dn+1
之不平衡性。基於此評估,電腦C1
確定將對於對應的梭口參數所進行的修改,特別是,確定在投梭dn
開始之後在自180°之織機角度延伸至540°之織機角度的間隔中將對綜線衝程之最大振幅Amp進行之修改。此等修改在信號S21
、……、S2i
內發送至遠端電腦C21
、……、C2i
。
因此,如圖6所示,線L2
表示由致動器6所控制之綜線衝程作為主軸10之角度θ的函數。考慮投梭具有各別序號d1
、d2
、d3
、……。用於投梭dn
之梭口之不平衡性的值,被定義為對應於在高位置中的紗線數目與在低位置中的紗線數目之間的差除以紗線總數目之比率。藉由電腦C1
,可為每次投梭dn
及為所有致動器6計算此不平衡性。所計算得的不平衡性之值可捨入至0.1內。如此提供覆蓋範圍0至1之11個值中的一者。
對於每一致動器6及對於每一投梭dn
而言,且作為投梭dn+1
所預測之不平衡性值的函數而言,確定出哪種校正動作須應用於綜線衝程之正或負超行程dA(其可至少部分地補償對投梭dn+1
所預期之不平衡性)之形式的最大振幅Amp。
第一電腦C1
確定待應用之超行程dA,且將信號S21
、……、S2i
內之對應資訊發送至遠端電腦C21
、……、C2i
中之每一者。致動器之間的超行程dA可為不同。
當每一遠端電腦C21
、……、C2i
計算出發送至其所控制之致動器的位置設定點時,每一遠端電腦C21
、……、C2i
便處理超行程dA。
在一變體中,不應用超行程dA,且為了至少部分地補償投梭dn+1
之預期的不平衡性,可以設想修改紗線薄片之垂直偏差△Z。分析投梭dn+1
可為每一致動器6確定一值dZ,藉此,待應用的交叉高度被修改成交叉處不平衡性之函數,而藉由添加一偏差值dZ以完成。
在圖7所示之本發明第三具體例中,考慮為每一投梭所選擇之經紗。此資訊可形成其式樣之部分。尤其,當在單一織品內使用不同經紗時,一投梭所使用之經紗特徵與另一投梭所使用之經紗特徵可為不同。
根據本發明,可以將梭口參數動態地修改為對將製成的緯紗類型執行之分析的函數。為了輕易插入相對大直徑的緯紗,需具有非常開放的梭口分布圖。然而,使用此分布圖會顯著地增加破壞經紗之風險。本發明可減小此風險。
在圖7之實施例中,假設存在三種分布圖類型,亦即,如投梭d1
與d3
之間所示且在正弦波線L1
上對準的實質上呈正弦曲線的第一分布圖類型P1
、比分布圖類型P1
更寬地開放的第二分布圖類型P’1
、及幾乎為矩形的第三分布圖類型P”1
。
在此等情況下,織工將對應於所使用的每一緯紗類型(以直徑分類緯紗)之分布圖類型P1
、P’1
、或P”1
輸入於對應的表中。舉例而言,織品可具有直徑由T1
增加至T3
之三種緯紗類型T1
、T2
及T3
。此處係假設,織工將分布圖P1
、P’1
、及P”1
分別配置給緯紗T1
、T2
及T3
。
在每一投梭dn
開始時,由第一電腦C1
執行緯紗分析,且用以選擇對應於在當前投梭dn
及隨後投梭dn+1
期間所插入的最大直徑緯紗之分布圖類型。因為自梭口之一極限位置至梭口之另一極限位置所界定出分布圖類型,所以當選擇用以保證最適當緯紗通過體積之分布圖時考慮兩個投梭係適當的。
考慮在投梭d7
開始處的點a。當角度θ抵達對應於此點之值時,電腦C1
分析藉由納入將於投梭d7
及d8
期間插入的緯紗而製得的式樣。若用於插入投梭d8
中之紗線為T3
類型,而待插入投梭d7
中之緯紗為T1
類型,則電腦確定將自點b(點a與其偏離值180°之角度θ)被應用的分布圖為P”1
分布圖類型,其對應於所預期經紗之最大直徑。
自點b開始,電腦C21
修改對應的致動器控制參數,以便在360°之角度範圍中採用P”1
分布圖類型。
在投梭d8
之後,且在被插入投梭d9
、d10
及d11
的緯紗具有較小標稱直徑的範圍內,此系統漸進地自P”1
分布圖類型過渡至P1
分布圖類型,經過在P1
與P”1
分布圖中間的P’1
分布圖類型。
在投梭d9
開始時,電腦確定將被應用於點c與d之間的分布圖類型為已被織工配置給緯紗類型T2
的P’1
分布圖類型。
在圖7中,所使用之紗線類型在每一投梭處被示意地標記。
在上述方法中之每一者中,可藉由不僅納入基於將遵循的式樣而產生的分析,且納入基於來自織機之外部資料之分析,來修改梭口參數。舉例而言,在上述第三方法中,在經紗中相對較高的張力改良彼等紗線之解交叉的範圍內,可納入經紗之張力,致使,接著無需使用經完全標記之分布圖。類似地,可納入可影響紗線強度之外部參數,例如,周圍溫度或濕度。
在以上設想方法中,未必系統地執行修改參數(其通常將被電腦確定)之步驟。d θ在第一方法中可為零,而dA在第二方法中可為零。在第三方法中,若無需改變分布圖類型,則P1
分布圖類型不會被修改。
不論所關注之具體例為何,對於對應於至少一個投梭之式樣的分析,可考慮修改致動器控制參數值,從而改良梭口與預期式樣之匹配,而此過程係動態並自動地完成,因此,避免要求織工為每一投梭個別程式化每一綜線之移動。如上所述,經修改的參數可為梭口參數Amp、Pc、Pm、△θ、及△Z中之一或多者。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所描述各種具體例之技術特徵可彼此組合。以上所述方法僅須應用於某些投梭及/或某些致動器。
根據本發明,提花織機致動器可控制一或多個綜線。
1‧‧‧經紗
2‧‧‧眼孔
3‧‧‧綜絲(線)
4‧‧‧線;綜絲
5‧‧‧滑輪
6‧‧‧致動器;伺服馬達
61
‧‧‧致動器;伺服馬達
62
‧‧‧致動器
6K
‧‧‧致動器
7‧‧‧桿
8‧‧‧回復彈簧
9‧‧‧(織機)結構
10‧‧‧主軸
21‧‧‧控制單元
100‧‧‧預備步驟
101‧‧‧第一步驟
102‧‧‧第二步驟(分析)
103‧‧‧第三步驟(分析)
104‧‧‧步驟(修改)
105‧‧‧步驟(修改)
a‧‧‧點
A‧‧‧參數(值);控制參數;振幅(值)
A211
~A21k
‧‧‧(控制)單元
Amp‧‧‧振幅;參數
b‧‧‧點
c‧‧‧點
C1
‧‧‧(中央)電腦;控制手段
C21
‧‧‧(遠端)電腦;控制手段
C’21
‧‧‧(第一)模組;分析器
C”21
‧‧‧(第二)模組;單元
C22
‧‧‧(遠端)電腦;控制手段
C23
‧‧‧(遠端)電腦;控制手段
C2i
‧‧‧(遠端)電腦;控制手段
D‧‧‧式樣
d‧‧‧點
d1
~d8
‧‧‧投梭
dn
、dn+1
、dn+2
、dn-1
、dn-2
‧‧‧投梭;梭口
dA‧‧‧修改係數;超行程
d θ‧‧‧修改係數;(角)偏差(值)
dZ‧‧‧(偏差)值
F1
‧‧‧雙頭箭頭
F2
‧‧‧雙頭箭頭
F3
‧‧‧箭頭
F4
‧‧‧箭頭
F5
‧‧‧箭頭
K1
‧‧‧設定點值
Kk
‧‧‧設定點值
L1
‧‧‧曲線;虛線;正弦波線
L2
‧‧‧曲線;實線
L21
‧‧‧電連接件
L22
‧‧‧電連接件
L23
‧‧‧電連接件
L2i
‧‧‧電連接件
M‧‧‧織機
M211
‧‧‧記憶體
M212
記憶體
M213
‧‧‧記憶體
M214
‧‧‧記憶體
P1
~P8
‧‧‧分布圖(類型)
P’1
‧‧‧分布圖(類型);修改係數
P”1
‧‧‧分布圖(類型);修改係數
Pos...位置;參數
Pc...分布圖(類型);參數
Pm...分布圖(類型);參數
S1
...信號
S2
...信號
S21
...信號
S22
...信號
S23
...信號
S2i
...信號
S211
~S21k
...信號
t...時間
T1
...緯紗(類型)
T2
...緯紗(類型)
T3
...緯紗(類型)
U1
...(電子)單元
V...(分析)結果;參數(值)
θ...角位;角度
△Z...參數;垂直偏差
△θ...參(係)數;交叉偏差;(角)偏差(值)
△t...時期
圖1為展示併有本發明之梭口形成裝置之本發明織機之原理的示意圖。
圖2為展示用於控制圖1裝置之致動器的手段之原理的示意圖。
圖3A為展示可用於一連串五個投梭之各種編織類型連同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與此相聯結之數值的表。
圖3B為展示用於計算致動器控制參數之不同分布圖類型的線圖。
圖4為表示本發明之第一方法的方塊圖。
圖5為展示在實施圖4方法時在編織期間作為織機軸之角位之函數的綜線位移之原理的示意圖。
圖6為實施本發明第二方法時與圖5類似的示意圖。
圖7為實施本發明第三方法時與圖5類似的圖。
2‧‧‧眼孔
3‧‧‧綜絲(線)
4‧‧‧線;綜絲
5‧‧‧滑輪
61
‧‧‧致動器;伺服馬達
10‧‧‧主軸
A‧‧‧參數(值);控制參數;振幅(值)
A211
‧‧‧(控制)單元
C1
‧‧‧(中央)電腦;控制手段
C21
‧‧‧(遠端)電腦;控制手段
C’21
‧‧‧(第一)模組;分析器
C”21
‧‧‧(第二)模組;單元
D‧‧‧式樣
F1
‧‧‧雙頭箭頭
M211
‧‧‧記憶體
M212
‧‧‧記憶體
M213
‧‧‧記憶體
M214
‧‧‧記憶體
P1
~P8
‧‧‧分布圖(類型)
Pos‧‧‧位置;參數
S1
‧‧‧信號
S2
‧‧‧信號
S21
‧‧‧信號
S211
‧‧‧信號
U1
‧‧‧(電子)單元
V‧‧‧(分析)結果;參數(值)
θ‧‧‧角位;角度
Claims (19)
- 一種形成提花型梭口之裝置,該裝置具有:複數個電力致動器(6);及,控制手段(C1 、C21 、C22 、…),用於控制該等致動器,且適合於為每一致動器產生一個表示由一電腦(C1 、C21 、C22 )依據編織式樣所確定的至少一個參數(A)之值的信號(S211 ),該裝置之特徵在於,對於至少一個致動器,該控制手段包含:一分析器(C’21 ),適合於在編織期間、對於其編織式樣之一次投梭(dn ),自動地分析對應於一次或多次投梭(dn-2 、dn-1 、dn 、dn+1 、dn+2 )之式樣(D);及一單元(C”21 ),用於基於由該分析器所執行的分析結果(V)以確定一修改係數(d θ;dA;P’1 、P”1 ),以用於修改由該電腦所確定的該參數(A)之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分析器(C’21 )適合於對於一次投梭(dn )分析對應於該投梭之式樣(D),及,對應於至少一個先前投梭(dn-2 、dn-1 )及/或至少一個隨後投梭(dn+1 、dn+2 )之式樣(D)。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分析器(C’21 )係由一電腦(C1 、C21 、C22 、……、C2i )所形成,或屬於該電腦(C1 、C21 、C22 、……、C2i )。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用於確定該修改係數的該單元(C”21 )係由電腦(C1 、C21 、C22 、……、C2i )所形成,或屬於該電腦(C1 、C21 、C22 、……、C2i )。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包括一記憶體 (M212 ),依照對應於投梭(dn )及對應於至少一個先前投梭(dn-2 、dn-1 )及/或至少一個隨後投梭(dn+1 、dn+2 )之式樣(D),而儲存一參數(Pos(dn-2 )、Pos(dn-1 )、Pos(dn )、Pos(dn+1 )、Pos(dn+2 ))。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裝置,其中,包括一記憶體(M213 ),用於儲存修改係數值(d θ),此等值中之每一者係與一個由該分析器(C’21 )所確定之參數值(V)相聯結。
- 一種在織機上形成梭口之方法,其係藉由由控制手段(C1 、C21 、C22 、……)所控制之複數個電力致動器(6),依據編織式樣以控制一提花型編織機構之綜絲(4),而該控制手段(C1 、C21 、C22 、……)係適合於為每一致動器產生一個表示經計算的參數(A)之值的信號(S211 );該方法之特徵在於,對於其編織式樣之至少一次投梭(dn ),其包含由以下步驟所組成之自動步驟:a)為至少一個致動器(6)分析(102、103)對應於一或多次投梭(dn-2 、dn-1 、dn 、dn+1 、dn+2 )之式樣(D);及b)選擇性地修改(104、105)至少一個用於控制該致動器(6)之控制參數值(A),作為步驟a)分析結果之函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c)在步驟a)期間,係為了對應於該投梭(dn )及對應於至少一個先前投梭(dn-2 、dn-1 )及/或至少一個隨後投梭(dn+1 、dn+2 )的式樣而執行分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d)在步驟a)期間,係基於對應的綜絲之高位置或低位 置,為了一個致動器(6)或一致動器群組而分析式樣(D),並且,將一個表示該(等)綜絲之連續位置的值提供予一參數(V);及e)在步驟b)期間,係考慮該所提供的值(V),從而選擇性地修改(d θ)致動器之控制參數(A)。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在步驟a)期間所提供的值(V)為一個在0至2m -1範圍中之整數,其中的m為步驟c)期間所分析的投梭之數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選擇性地被修改的參數(A)影響到對應的綜絲(4)相對於梭口之中平面的交叉角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f)在步驟a)期間,確定了對於一隨後投梭(dn+1 )在梭口中之高位置紗線與低位置紗線之間的不平衡性,而且,接著將一個表示該不平衡性的值提供給一參數;及g)在步驟b)期間,係考慮該所提供的值,以選擇性地修改(dA)致動器控制參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該選擇性地被修改的參數影響到由該致動器(6)或該致動器群組所驅動的該(等)綜絲(4)之高位置與低位置之間的位移之振幅(Amp)。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該選擇性地被修改的參數(△Z)影響到相對於一參考平面而交叉的經紗之振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h)在步驟a)期間,確定了一隨後投梭(dn+1 )所需的分布圖類型(P1 、P’1 、P”1 ),並且,將一個表示該分布圖類型的值提供予一參數;及i)在步驟b)期間,係考慮該所提供的值,以選擇性地修改對於該致動器(6)的控制參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在步驟a)期間,在考慮到將在隨後投梭(dn+1 )期間被插入的緯紗之直徑之同時,確定了該分布圖類型(P1 、P’1 、……、P”1 )。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中在步驟b)期間,係考慮該所提供的值,以便基於當前的投梭(dn )以選擇出待使用的分布圖類型(P1 、P’1 、……、P”1 )。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在步驟a)期間,係考慮一個在式樣(D)外部的參數,尤其是,考慮經紗之張力。
- 一種織機(M),其配設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梭口形成裝置(2-6、C1 、C21 、C22 、……、C2i 、V1 、M211 、M212 、M213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605379A FR2902444B1 (fr) | 2006-06-16 | 2006-06-16 |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de type jacquard, metier a tisser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sur un tel meti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13273A TW200813273A (en) | 2008-03-16 |
TWI400372B true TWI400372B (zh) | 2013-07-01 |
Family
ID=37063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6118115A TWI400372B (zh) | 2006-06-16 | 2007-05-22 | 形成提花型梭口之裝置,配設該裝置之織機,及在該織機上形成梭口之方法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94928B2 (zh) |
EP (1) | EP1867765B1 (zh) |
JP (1) | JP5107616B2 (zh) |
KR (1) | KR101376144B1 (zh) |
CN (1) | CN101089269B (zh) |
AT (1) | ATE440163T1 (zh) |
DE (1) | DE602007002013D1 (zh) |
FR (1) | FR2902444B1 (zh) |
TW (1) | TWI4003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33266C2 (sv) * | 2008-12-16 | 2010-08-03 | Texo Ab | Vävmaskin med modulariserad drivning |
FR2953224B1 (fr) * | 2009-11-27 | 2011-12-30 | Staubli Sa Ets | Systeme et methode de controle d'une mecanique jacquard, mecanique jacquard et metier a tisser equipes d'un tel systeme |
FR2956414B1 (fr) * | 2010-02-12 | 2012-03-16 | Staubli Sa Ets | Procede de commande des actionneurs electriques d'un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
EP3121317B1 (en) | 2015-07-23 | 2021-01-06 | STÄUBLI BAYREUTH GmbH |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near-net shape fabric woven via such a method and weaving loom for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
FR3041662B1 (fr) * | 2015-09-29 | 2018-05-11 | Staubli Lyon | Systeme de controle d'une mecanique jacquard, mecanique jacquard et metier a tisser equipes d'un tel systeme |
EP3458633B1 (en) * | 2016-05-16 | 2022-12-28 |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inuous fabrication of woven composite materials |
CN106354952B (zh) * | 2016-08-31 | 2019-06-04 |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调整梭口角度的方法 |
EP3615719A4 (en) * | 2017-04-28 | 2020-12-30 | Unspun, Inc. |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CREATING TOPOGRAPHIC WOVEN FABRIC |
DE102018202434A1 (de) | 2018-02-16 | 2019-08-22 |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Jacquard-Fachbildung |
FR3097565B1 (fr) * | 2019-06-19 | 2022-08-12 | Staubli Sa Ets | Machine textile, métier à tisser comportant une telle machine textile et procédés associés |
CN111814859B (zh) * | 2020-06-30 | 2021-09-1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用于xct切片分类的三维空间类别纠正方法 |
FR3132108B1 (fr) * | 2022-01-27 | 2024-01-26 | Staubli Sa Ets | Ensembl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pour un métier à tisser et son procédé de réglag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93849A (en) * | 1978-12-30 | 1980-07-16 |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 Timing se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loom |
JPH09170134A (ja) * | 1995-10-18 | 1997-06-30 | Tsudakoma Corp | 開口制御方法および開口制御装置 |
TW513498B (en) * | 1997-09-08 | 2002-12-11 | Textilma Ag | Thread controlling assembly |
CN1104517C (zh) * | 1999-06-25 | 2003-04-02 | 史陶比尔-法韦日公司 | 用于定位织机经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装配该装置的织机 |
CN1219923C (zh) * | 2000-05-15 | 2005-09-21 | 史陶比尔-法韦日公司 | 探测提花型织布机梭口中异常情况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56945A (en) * | 1982-06-03 | 1985-12-03 | Fry Richard B | Multi-harness loom control |
GB8817765D0 (en) | 1988-07-26 | 1988-09-01 | Palmer R L | Loom control |
US5183081A (en) * | 1992-02-07 | 1993-02-02 | Asten Group, Inc. | Weave shed formation apparatus for end reweaving type joining apparatus |
FR2772791B1 (fr) * | 1997-12-24 | 2000-01-28 | Staubli Sa Ets | Actionneur rotatif electrique pour la formation de la foule sur un metier a tisser, mecanique d'armure et metier a tisser |
JP4023028B2 (ja) * | 1998-11-09 | 2007-12-19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織機における開口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EP1065306B1 (en) * | 1999-04-15 | 2004-11-10 |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 Shedd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weaving machine |
DE10149970A1 (de) * | 2001-10-10 | 2003-05-08 | Dornier Gmbh Lindauer |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von Betätigungseinrichtungen einer mit einer Webmaschine kombinierten Jacquardvorrichtung |
DE10149969A1 (de) * | 2001-10-10 | 2003-05-08 | Dornier Gmbh Lindauer | Verfahren zur drehwinkelabhängigen Ansteuerung von Betätigungseinrichtungen einer mit einer Webmaschine kombinierten Jacquardvorrichtung |
KR200272990Y1 (ko) | 2002-02-06 | 2002-04-20 | 주식회사 한국토션 | 토션 레이스 자카드기용 전자제어 구동장치 |
FR2865741B1 (fr) * | 2004-01-29 | 2006-03-17 | Staubli Sa Ets |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metier a tisser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et procede mis en oeuvre avec un tel dispositif |
CN100558964C (zh) * | 2005-07-29 | 2009-11-11 | 杭州奇汇电子提花机有限公司 | 织机电子提花机通讯协议控制器 |
-
2006
- 2006-06-16 FR FR0605379A patent/FR2902444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5-22 TW TW096118115A patent/TWI400372B/zh active
- 2007-06-06 US US11/808,076 patent/US7894928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6-12 JP JP2007154712A patent/JP5107616B2/ja active Active
- 2007-06-14 CN CN2007101111853A patent/CN101089269B/zh active Active
- 2007-06-14 KR KR1020070058505A patent/KR10137614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6-15 EP EP07356085A patent/EP1867765B1/fr active Active
- 2007-06-15 AT AT07356085T patent/ATE440163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6-15 DE DE602007002013T patent/DE602007002013D1/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93849A (en) * | 1978-12-30 | 1980-07-16 |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 Timing se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loom |
JPH09170134A (ja) * | 1995-10-18 | 1997-06-30 | Tsudakoma Corp | 開口制御方法および開口制御装置 |
TW513498B (en) * | 1997-09-08 | 2002-12-11 | Textilma Ag | Thread controlling assembly |
CN1104517C (zh) * | 1999-06-25 | 2003-04-02 | 史陶比尔-法韦日公司 | 用于定位织机经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装配该装置的织机 |
CN1219923C (zh) * | 2000-05-15 | 2005-09-21 | 史陶比尔-法韦日公司 | 探测提花型织布机梭口中异常情况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FR2902444A1 (fr) | 2007-12-21 |
KR20070120041A (ko) | 2007-12-21 |
US20070293976A1 (en) | 2007-12-20 |
CN101089269A (zh) | 2007-12-19 |
TW200813273A (en) | 2008-03-16 |
JP2007332528A (ja) | 2007-12-27 |
US7894928B2 (en) | 2011-02-22 |
EP1867765B1 (fr) | 2009-08-19 |
CN101089269B (zh) | 2011-06-08 |
DE602007002013D1 (de) | 2009-10-01 |
ATE440163T1 (de) | 2009-09-15 |
KR101376144B1 (ko) | 2014-03-19 |
JP5107616B2 (ja) | 2012-12-26 |
FR2902444B1 (fr) | 2008-08-29 |
EP1867765A1 (fr) | 2007-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00372B (zh) | 形成提花型梭口之裝置,配設該裝置之織機,及在該織機上形成梭口之方法 | |
JP5940528B2 (ja) | 織布に追加の緯糸エフェクトで製織パターン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3320949B (zh) | 一种不需要开口机构反转运动的反向寻纬方法 | |
US5743305A (en) | Shedding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stored shedding curves | |
JP2007297724A (ja) | 織機における開口パターン設定装置 | |
CN108103630B (zh) | 织机的开口方法以及开口装置 | |
CN2510509Y (zh) | 自动织样机 | |
US7721768B2 (en) | Loom and a method for weaving single-web loop velvet | |
CN101709529A (zh) | 全电力驱动小样织布机 | |
CN104769171A (zh) | 圆织机的卷取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754998A (zh) | 设定值确定装置 | |
EP2065494A1 (en) | Method for replacing yarns automatically in a warping machine | |
JP2006118105A (ja) | 織機の電動開口装置 | |
CN109811449B (zh) | 一种适合缂丝的电子提花机纹版制作方法及纹版 | |
JP2007332514A (ja) | 多丁杼織機と杼 | |
Feng et al. | Design of an automatic double threaded trampoline webbing machine | |
JP7553407B2 (ja) | 織機における製織方法 | |
KR890000563B1 (ko) | 직기의 집중제어 방법 및 그의 장치 | |
CN101663426B (zh) | 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方法和用于织机的驱动电机的控制器 | |
JP2008013876A (ja) | パイル製織パターン編集装置 | |
RU2609188C1 (ru) | Способ ввода концов уточной нити в ткацком станке с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ми уточными эффектами | |
JPS63235544A (ja) | 緯糸密度に変化がある織布、及びその製織方法、並びに同織布を製織する織機 | |
Zefrehyee et al. | On-line loom weft density control system design | |
Davies | The development of a high-speed patterning system for a narrow-fabric weaving machine | |
Zefrehyee et al. |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ft density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on weaving lo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