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5373B - 連接器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5373B
TWI395373B TW098130917A TW98130917A TWI395373B TW I395373 B TWI395373 B TW I395373B TW 098130917 A TW098130917 A TW 098130917A TW 98130917 A TW98130917 A TW 98130917A TW I395373 B TWI395373 B TW I3953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counterpart
connector
terminal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0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1304A (en
Inventor
Masafumi Kodera
Keisuke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ublication of TW201021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1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5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53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01R13/6474Impedance matching by variation of conductive properties, e.g. by dimension vari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連接器裝置,特別是關於可與電氣訊號的高速傳送化對應之連接器裝置。
以往,由絕緣體、上側訊號端子、下側訊號端子、接地端子及金屬外殼所構成之插座為眾所皆知(參照日本特開2005-19075號公報)。
上側訊號端子、下側訊號端子及接地端子是被保持於絕緣體。
絕緣體是藉由金屬外殼所覆蓋著。
上側訊號端子、下側訊號端子分別具有接觸部、固定部及連接部。固定部是固定於絕緣體,與固定部的一端相連的接觸部是朝前方延伸,而與固定部的另一端相連的連接部是朝後方延伸。連接部連接於印刷配線板。
上側訊號端子的接觸部及固定部是對下側訊號端子的接觸部及固定部,位於上方(絕緣體的上下方向的上位置)。
此插座是連接於插頭。
插頭具備有:絕緣體、上側訊號端子、下側訊號端子、接地端子及金屬外殼。
絕緣體是被金屬外殼所覆蓋,上側訊號端子、下側訊號端子分別具有接觸部、固定部及連接部。固定部固定於絕緣體,與固定部的一端相連的接觸部是朝前方延伸,而與固定部的另一端相連的連接部是朝後方延伸。連接部連接於電纜。
當將此插頭連接於上述插座時,插頭的上側訊號端子、下側訊號端子等各自的接觸部會與插座的上側訊號端子、下側訊號端子等各自的接觸部接觸,使電纜與印刷配線板形成電性連接。
在上述以往的連接器裝置,將連結上側訊號端子的連接部與固定部之中間部的長度、和連結下側訊號端子的連接部與固定部之中間部的長度作成為相等,使得當將插頭連接於插座時,插頭的上側訊號端子的連接部與插座上側訊號端子的連接部之間的通路長度(電氣訊號的通路長度)、和插頭的下側訊號端子的連接部與插座的下側訊號端子的連接部之間的通路長度(電氣訊號的通路長度)變成相等。
但是,因必須將上側訊號端子與下側訊號端子之前後方向(絕緣體的前後方向)之長度作成相等,所以,會使下側訊號端子的連接部部分地彎曲。
因此,下側訊號端子的加工繁雜,該加工造成插座的製造變得困難,成為成本增加之一大原因。
本發明係有鑑於這種以往技術的問題點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不易產生歪斜,且容易製造的連接器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下述連接器裝置,即,一種連接器裝置,其特徵為:具備連接器、及對方側連接器,上述連接器係具有複數個接頭、與保持此複數個接頭的殼體之連接器,前述複數個接頭係第1接頭與和此第1接頭不同的第2接頭所構成,前述第1接頭與前述第2接頭分別具有接觸部、與連接於一方的連接對象物之端子部、及連結前述接觸部與前述端子部之中間部,上述對方側連接器係具有複數個對方側接頭、與保持此複數個對方側接頭並嵌合於前述殼體之對方側殼體的對方側連接器,前述複數個對方側接頭係以第1對方側接頭、與和此第1對方側接頭不同的第2對方側接頭所構成,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與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分別具有各自與前述第1、第2接頭的接觸部接觸的對方側接觸部、與連接於另一方的連接對象物的對方側端子部、及連結前述對方側接觸部與前述對方側端子部之對方側中間部,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的前述對方側中間部,具有與前述第2接頭的前述中間部的形狀及長度大致相同形狀及長度,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的前述對方側中間部,具有與前述第1接頭的前述中間部的形狀及長度大致相同形狀及長度。
若依據本發明之連接器裝置的結構,因將第1接頭的中間部的形狀及長度與第2對方側接頭的對方側中間部的形狀及長度作成為大致相同,將第2接頭的中間部的形狀及長度與第1對方側接頭的對方側中間部的形狀及長度作成為大致相同,所以,當將連接器連接於對方側連接器時,可使連接器的第1接頭的端子部與對方側連接器的第1對方側接頭的端子部之間的通路長度、和連接器的第2接頭的端子部與對方側連接器的第2對方側接頭的端子部之間的通路長度變成相等,變得不易產生歪斜。又,可簡單地進行第1、第2接頭及第1、第2對方側接頭的加工。
理想為前述第1接頭與前述第2接頭與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與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各自的中間部係形成為曲柄形狀。
理想為前述連接器具有覆蓋前述殼體的外殼,前述對方側連接器具有覆蓋前述對方側殼體的對方側外殼,前述外殼具有與前述對方側外殼接觸之外殼側接觸部、和連接於前述另一方的連接對象物之外殼側端子部。
若依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不易產生歪斜,且容易製造的連接器裝置。
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以及優點,能夠藉由依據圖面之下述詳細說明變得更明白。
以下,根據圖面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如圖1A、1B、圖2所示,此實施形態的連接器裝置係以PC(個人電腦)側連接器(連接器)10、和船塢側連接器(對方側連接器)20所構成。
PC側連接器10係安裝於未圖示的所謂筆記型PC的印刷基板,PC側連接器10的前端部是從筆記型PC的框體突出。PC側連接器10具備有PC側接頭(接頭)13、PC側接地接頭14、和PC側殼體(殼體)15。
船塢側連接器20係安裝於設置在未圖示的桌子之未圖示的船塢站(docking station)的印刷基板,船塢側連接器20的前端部是從船塢站的框體突出。船塢側連接器20係當在桌上使用筆記型PC時,連接於設置在筆記型PC之PC側連接器10。船塢側連接器20具備有船塢側接頭(對方側接頭)23、船塢側接地接頭24、和船塢側殼體(對方側殼體)25。
如圖3A所示,PC側接地接頭14具有接觸部14a、端子部14b、和中間部14c。PC側接地接頭14係藉由對金屬板實施沖壓加工來形成的。
接觸部14a是位於PC側接地接頭14的一端部,呈銷狀。
端子部14b是位於PC側接地接頭14的另一端部,呈銷狀,且被插入於筆記型PC的印刷基板之通孔並被焊接著。
中間部14c為曲柄狀,用來連結接觸部14a與端子部14b。
船塢側接地接頭24係藉由對金屬板實施沖壓加工及彎曲加工來形成的。船塢側接地接頭24具有接觸部24a、端子部24b、和中間部24c。
接觸部24a是位於船塢側接地接頭24的一端部,被折彎成大致S字狀,與PC側接地接頭14的接觸部14a接觸。
端子部24b是位於船塢側接地接頭24的另一端部,呈銷狀,被插入於船塢站的印刷基板之通孔並被焊接著。
中間部24c是用來連結接觸部24a與端子部24b。
如圖3B、圖3C所示,PC側接頭13,具有第1PC側接頭(第1接頭)131、和第2PC側接頭(第2接頭)132之2種類。
第1PC側接頭131係藉由對金屬板實施沖壓加工及彎曲加工來形成的。第1PC側接頭131具有接觸部131a、端子部131b、和中間部131c。
接觸部131a是位於第1PC側接頭131的一端部,呈銷狀。
端子部131b是位於第1PC側接頭131的另一端部,呈銷狀,被插入到筆記型PC的印刷基板之通孔並焊接著。
中間部131c是折彎成大致曲柄狀,用來連結接觸部131a與端子部131b。
第2PC側接頭132是藉由對金屬板實施沖壓加工及彎曲加工來形成的。第2PC側接頭132具有接觸部132a、端子部132b、和中間部132c。
接觸部132a是位於第2PC側接頭132的一端部,呈銷狀。
端子部132b是位於第2PC側接頭132的另一端部,呈銷狀,被插入到筆記型PC的印刷基板之通孔並焊接著。
中間部132c是折彎成大致曲柄狀,用來連結接觸部132a與端子部132b。第1PC側接頭131的中間部131c的長度、和第2PC側接頭132的中間部132c的長度不同。
如圖3B、圖3C所示,與PC側接頭13同樣地,船塢側接頭23,具有第1船塢側接頭(第1對方側接頭)231、和第2船塢側接頭(第2對方側接頭)232之2種類。
第1船塢側接頭231是藉由對金屬板實施沖壓加工及彎曲加工來形成的。第1船塢側接頭231具有接觸部231a、端子部231b、和中間部231c。
接觸部231a是位於第1船塢側接頭231的一端部,折彎成大致S字形。接觸部231a是與第1PC側接頭131的接觸部131a接觸。
端子部231b是位於第1船塢側接頭231的另一端部,被插入到船塢站的印刷基板之通孔並焊接著。
中間部231c是折彎成大致曲柄狀,用來連結接觸部231a與端子部231b。
第2船塢側接頭232是藉由對金屬板實施沖壓加工及彎曲加工來形成的。第2船塢側接頭232具有接觸部232a、端子部232b、和中間部232c。
接觸部232a是位於第2船塢側接頭232的一端部,折彎成大致S字形。接觸部232a是與第2PC側接頭132的接觸部132a接觸。
端子部232b是位於第2船塢側接頭232的另一端部,被插入到船塢站的印刷基板之通孔並焊接著。
中間部232c是折彎成大致曲柄狀,用來連結接觸部232a與端子部232b。第1船塢側接頭231的中間部231c的長度、和第2船塢側接頭232的中間部232c的長度不同。
如圖3B所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第1PC側接頭131、第1船塢側接頭231的接觸部131a、231a係為以符號A所示的範圍,中間部131c、231c係為以符號B所示的範圍,端子部131b、231b係為符號C所示的範圍。如圖3C所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第2PC側接頭132、第2船塢側接頭232的接觸部132a、232a係為以符號A所示的範圍,中間部132c、232c係為以符號B所示的範圍,端子部132b、232b係為以符號C所示的範圍。
第1PC側接頭131的中間部131c的形狀及長度、和第2船塢側接頭232的中間部232c的形狀及長度係大致相同。又,第2PC側接頭132的中間部132c的形狀及長度、和第1船塢側接頭231的中間部231c的形狀及長度係大致相同。因此,當將PC側連接器10與船塢側連接器20嵌合時,如圖3B、圖3C所示,從第1PC側接頭131的端子部131b到第1船塢側接頭231的端子部231b之通路長度、和從第2PC側接頭132的端子部132b到第2船塢側接頭232的端子部232b之通路長度變得大致相等。再者,亦可使第1PC側接頭131的中間部131c的形狀、長度、和第2船塢側接頭232的中間部232c的形狀、長度等不同。又,亦可使第2PC側接頭132的中間部132c的形狀、長度、和第1船塢側接頭231的中間部231c的形狀、長度等不同。在這些情況,中間部131c的長度與中間部132c的長度之差係作成為和中間部231c的長度與中間部232c的長度之差相等。
如圖1A、圖1B、圖2所示,PC側連接器10的PC側殼體15具有殼體本體151、第1配置部152、和第2配置部153。
殼體本體151大致呈箱狀,具有承接空間1510。
第1配置部152大致呈板狀,結合於殼體本體151的底部1511(參照圖2)。第1配置部152的長度方向係與殼體本體151的長度方向平行。在第1配置部152的一方的面,以等間隔配置著PC側接地接頭14、第1PC側接頭131及第2PC側接頭132的接觸部14a、131a、132a。在第1配置部152的另一方的面,以等間隔配置著與配置於第1配置部152的一方的面之3種類的接頭14、131、132相同種類的接頭14、131、132的接觸部14a、131a、132a。再者、藉由1個PC側接地接頭14、1個第1PC側接頭131及1個第2PC側接頭132構成1個組,複數組的接頭14、131、132的接觸部14a、131a、132a排列於第1配置部152的雙方的面。
PC側接頭13與PC側接地接頭14係藉由所謂模內成形法一體化於PC側殼體15。再者,亦可藉由壓入來將各接頭13、14保持於PC側殼體15。
外殼17係藉由對金屬板實施沖壓加工及彎曲加工來形成的,覆蓋PC側殼體15的殼體本體151。外殼17具有連接於對方側的外殼27之外殼側接觸部171、和銲錫連接於印刷基板之通孔的外殼側端子部172。
配置於第1配置部152的一方的面之複數個PC側接地接頭14的端子部14b、和配置於第1配置部152的另一方的面之複數個PC側接地接頭14的端子部14b係如圖4所示,被配置於PC側殼體15的底面之定位器18所保持,沿著殼體15的長度方向排成兩行。
配置於第1配置部152的一方的面之複數個第1PC側接頭131的端子部131b、和配置於第1配置部152的另一方的面之複數個第1PC側接頭131的端子部131b係被定位器18所保持,沿著PC側殼體15的長度方向排成兩行。端子部131b的行係位於端子部14b的行之外側,且位於端子部132b的行之內側。端子部132b的行係從端子部131b的行,朝PC側殼體15的寬度方向W15偏移端子部131b的行與端子部14b的行之間隔的大致一半長度之量。
配置於第1配置部152的一方的面之複數個第2PC側接頭132的端子部132b、和配置於第1配置部152的另一方的面之複數個第2PC側接頭132的端子部132b係被定位器18所保持,沿著PC側殼體15的長度方向排成兩行。端子部132b的行係位於端子部131b的行之外側,與端子部131b的行呈平行。端子部132b的行與端子部131b的行與端子部14b的行係朝PC側殼體15的長度方向偏移。因此,端子部131b、端子部132b、和端子部14b成為所謂千鳥配置(鋸齒狀配置)。
如圖1A、圖1B、圖2所示,船塢側連接器20的船塢側殼體25具有基礎部251、殼體本體252、和嵌合部253。
基礎部251大致呈框體狀(參照圖2)。
殼體本體252係連結於基礎部251的上部,大致呈框體狀(參照圖2)。
嵌合部253係連結於殼體本體252的上部,插入到PC側殼體15的承接空間1510。嵌合部253具有第1承接空間2531、和第2承接空間2532。第1承接空間2531用來承接PC側殼體15的第1配置部152。第2承接空間2532用來承接PC側殼體15的第2配置部153。
在嵌合部253的第1承接空間2531的相對之兩個內面,分別以等間隔形成有複數個接頭收容槽2533。在接頭收容槽2533,收容著船塢側接地接頭24、第1船塢側接頭231、和第2船塢側接頭232。
船塢側接頭23、和船塢側接地接頭24係藉由所謂模內成形法一體化於船塢側殼體25。再者,亦可藉由壓入,將各接頭23、24保持船塢側殼體25。
外殼27係藉由對金屬板實施沖壓加工及彎曲加工來形成的,用以覆蓋船塢側殼體25。外殼27具有連接於外殼17的外殼側接觸部171之對方側外殼接觸部271、和銲錫連接於印刷基板之通孔的對方側外殼端子部272。
配置於嵌合部253的第1承接空間2531的一方的內面之複數個船塢側接地接頭24的端子部24b、和配置於第1承接空間2531的另一方的內面之複數個船塢側接地接頭24的端子部24b係如圖5所示,被配置於船塢側殼體25的底面之定位器28所保持,沿著殼體25的長度方向排成兩行。
配置於嵌合部253的第1承接空間2531的一方的內面之複數個第1船塢側接頭231的端子部231b、和配置於第1承接空間2531的另一方的內面之複數個第1船塢側接頭231的端子部231b係被定位器28所保持,沿著船塢側殼體25的長度方向排成兩行。端子部231b的行係位於端子部24b的行之外側,與端子部24b的行呈平行。端子部232b的行係從端子部231b朝端子部24b側,向船塢側殼體的寬度方向W25偏移相當於端子部231b的行與端子部24b的行之間隔的大致一半長度之量。
配置於嵌合部253的第1承接空間2531的一方的內面之複數個第2船塢側接頭232的端子部232b、和配置於第1承接空間2531的另一方的內面之複數個第2船塢側接頭232的端子部232b係被定位器28所保持,沿著船塢側殼體25的長度方向排成兩行。端子部232b的行係位於端子部231b的行之內側,且位於端子部24b的行之外側,與端子部231b的行呈平行。端子部232b的行、端子部231b的行、和端子部24b的行係朝船塢側殼體的長度方向偏移。因此,端子部231b、端子部232b、和端子部24b的行成為所謂千鳥配置(鋸齒狀配置)。
如圖4、圖5所示,PC側殼體15的寬度方向W15之端子部131b彼此間的距離LP1、和船塢側殼體25的寬度方向W25之端子部232b彼此間的距離LD2大致相等,又,PC側殼體15的寬度方向W15之端子部132b彼此間的距離LP2、和船塢側殼體25的寬度方向W25之端子部231b彼此間的距離LD1大致相等。
如上述,因當PC側連接器10與船塢側連接器20嵌合時,從第1PC側接頭131的端子部131b到第1船塢側接頭231的端子部231b之通路長度、和從第2PC側接頭132的端子部132b到第2船塢側接頭232的端子部232b之通路長度變得大致相等,所以容易進行阻抗的整合,且變得不易產生歪斜。
又,因第1、第2PC側接頭131、132的中間部131c、132c及第1、第2船塢側接頭231、232的中間部231c、232c均為曲柄狀,非如以往技術這種的彎曲部,所以容易進行接頭的形成作業,可抑制連接器的製造成本。
再者,在上述的實施形態,PC側連接器10、和船塢側連接器20分別具有外殼17、27,但亦可不使用外殼17、27。
以上為本發明的理想形態的說明,在不超出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及範圍下,可進行各種變更。
10...PC側連接器
13...PC側接頭
14...PC側接地接頭
14a...接觸部
14b...端子部
14c...中間部
15...PC側殼體
17...外殼
20...船塢側連接器
23...船塢側接頭
24...船塢側接地接頭
24a...接觸部
24b...端子部
24c...中間部
25...船塢側殼體
27...外殼
28...定位器
131...第1PC側接頭
131a...接觸部
131b...端子部
131c...中間部
132...第2PC側接頭
132a...接觸部
132b...端子部
132c...中間部
151...殼體本體
152...第1配置部
153...第2配置部
171...外殼側接觸部
172...外殼側端子部
231...第1船塢側接頭
231a...接觸部
231b...端子部
231c...中間部
232...第2船塢側接頭
232a...接觸部
232b...端子部
232c...中間部
251...基礎部
252...殼體本體
253...嵌合部
271...對方側外殼接觸部
272...對方側外殼端子部
1510...承接空間
1511...底部
2531...第1承接空間
2532...第2承接空間
2533...接頭收容槽
圖1A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連接器裝置的PC側連接器的斜視圖。
圖1B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連接器裝置的船塢側連接器的斜視圖。
圖2是顯示圖1A、圖1B所示的連接器裝置的PC側連接器與船塢側連接器嵌合的狀態之斷面圖。
圖3A是顯示圖1所示的連接器裝置的PC側連接器10的PC側接地接頭與船塢側連接器的船塢側接地接頭接觸的狀態之概念圖。
圖3B是顯示圖1所示的連接器裝置的PC側連接器的第1PC側接頭與船塢側連接器的第1船塢側接頭接觸的狀態之概念圖。
圖3C是顯示圖1所示的連接器裝置的PC側連接器的第2PC側接頭與船塢側連接器的第2船塢側接頭接觸的狀態之概念圖。
圖4是圖1所示的連接器裝置的PC側連接器的底面圖。
圖5是圖1所示的連接器裝置的船塢側連接器的底面圖。
132...第2PC側接頭
132a...接觸部
132b...端子部
132c...中間部
232...第2船塢側接頭
232a...接觸部
232b...端子部
232c...中間部

Claims (6)

  1. 一種連接器裝置,係具備有下述要素的連接器裝置:連接器,其具有複數個接頭、與保持此複數個接頭的殼體之連接器;對方側連接器,其具有複數個對方側接頭、與保持此複數個對方側接頭並嵌合於前述殼體的對方側殼體,其特徵為:前述複數個接頭,以第1接頭、和與此第1接頭不同的第2接頭所構成,前述複數個對方側接頭,以第1對方側接頭、和與此第1對方側接頭不同的第2對方側接頭所構成,前述第1接頭與前述第2接頭分別具有:接觸部、連接於一方的連接對象物的端子部、和將前述接觸部與前述端子部連結的中間部;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與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分別具有:分別與前述第1第2接頭的接觸部接觸的對方側接觸部、連接於另一方的連接對象物的對方側端子部、和將前述對方側接觸部與前述對方側端子部連結的對方側中間部;前述第1接頭的前述中間部的形狀及長度,與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的前述對方側中間部的形狀及長度大致相同, 前述第2接頭的前述中間部的形狀及長度,與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的前述對方側中間部的形狀及長度大致相同,前述第1接頭與前述第2接頭、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與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各自的中間部是形成為曲柄形狀;前述連接器的前述第1接頭與前述第2接頭的各接觸部為相同形狀,且各中間部的曲柄形狀不同,前述對方側連接器的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與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的各接觸部為相同形狀,且各中間部的曲柄形狀不同,前述第1接頭的接觸部與前述第2接頭的接觸部配置成一行,以前述第1接頭的端子部的行與前述第2接頭的端子部的行,在端子部側構成兩行;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的接觸部與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的接觸部配置成一行,以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的端子部的行與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的端子部的行,在端子部側構成兩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前述連接器具有覆蓋前述殼體之外殼,而前述對方側連接器具有覆蓋前述對方側殼體之對方側外殼,前述外殼具有:與前述對方側外殼接觸的外殼側接觸部、和連接於前述一方的連接對象物之外殼側端子部。
  3. 一種連接器裝置,係具備有下述要素的連接器裝 置:連接器具有:複數個接頭、與將該複數個接頭保持的殼體;對方側連接器,其具有複數個對方側接頭、與保持此複數個對方側接頭並嵌合於前述殼體的對方側殼體,其特徵為:前述複數個接頭是以:第1接頭、及與該第1接頭不同的第2接頭所構成;前述第1接頭與前述第2接頭分別具有:接觸部、連接於一方的連接對象物的端子部、和將前述接觸部與前述端子部連結的中間部;前述複數個對方側接頭是以:第1對方側接頭、及與該第1對方側接頭不同的第2對方側接頭所構成;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與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分別具有:分別與前述第1第2接頭的接觸部接觸的對方側接觸部、連接於另一方的連接對象物的對方側端子部、和將前述對方側接觸部與前述對方側端子部連結的對方側中間部;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的前述對方側中間部,具有與前述第2接頭的前述中間部的形狀及長度不同的形狀及長度,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的前述對方側中間部,具有與前述第1接頭的前述中間部的形狀及長度不同的形狀及長度;前述殼體,具有:殼體本體、與第1配置部; 前述殼體本體大致呈箱狀,具有承接空間,前述第1配置部,大致呈板狀,結合於前述殼體本體的底部,在前述第1配置部的一面部,等間隔地配置前述複數個第1、第2接頭的接觸部,在前述第1配置部的另一面部,等間隔地配置有:與在前述第1配置部的一面部配置的前述複數個第1、第2接頭相同種類的接頭的接觸部;在前述第1配置部的一面部配置的前述複數個第1接頭的端子部、與在前述第1配置部的另一面部配置的前述複數個第1接頭的端子部,沿著前述殼體的長度方向排列成兩行,在前述第1配置部的一面部配置的前述複數個第2接頭的端子部、與在前述第1配置部的另一面部配置的前述複數個第2接頭的端子部,沿著前述殼體的長度方向排列成兩行;前述複數個第2接頭的端子部的行,位於前述複數個第1接頭的端子部的行之外側,與前述複數的第1接頭的端子部的行平行;前述對方側殼體具有嵌合部,前述嵌合部,插入於前述承接空間,具有第1承接空間,前述第1承接空間承接前述第1配置部,在前述第1承接空間的相對的兩個內面,分別等間隔 地配置有前述複數個第1、第2對方側接頭的對方側接觸部,在前述第1承接空間的一內面配置的前述複數個第1對方側接頭的前述對方側端子部、與在前述第1承接空間的另一內面配置的前述複數個第1對方側接頭的前述對方側端子部,沿著前述對方側殼體的長度方向排列成兩行,在前述第1承接空間的一內面配置的前述複數個第2對方側接頭的前述對方側端子部、與在前述第1承接空間的另一內面配置的前述複數個第2對方側接頭的前述對方側端子部,沿著前述對方側殼體的長度方向排列成兩行,前述複數個第2對方側接頭的對方側端子部的行,位於前述複數個第1對方側接頭的對方側端子部的行之外側,與前述複數的第1對方側接頭的端子部的行平行;前述第1接頭的前述中間部的長度與前述第2接頭的前述中間部的長度的差、與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的前述對方側中間部的長度與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的前述對方側中間部的長度的差相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前述第1接頭與前述第2接頭、前述第1對方側接頭與前述第2對方側接頭各自的中間部是形成為曲柄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前述連接器具有覆蓋前述殼體之外殼,而前述對方側連接器具有覆蓋前述對方側殼體之對方側外殼,前述外殼具有:與前述對方側外殼接觸的外殼側接觸 部、和連接於前述另一方的連接對象物之外殼側端子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連接器裝置,其中,前述連接器具有覆蓋前述殼體之外殼,而前述對方側連接器具有覆蓋前述對方側殼體之對方側外殼,前述外殼具有:與前述對方側外殼接觸的外殼側接觸部、和連接於前述另一方的連接對象物之外殼側端子部。
TW098130917A 2008-09-16 2009-09-14 連接器裝置 TWI3953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6999A JP4726019B2 (ja) 2008-09-16 2008-09-16 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1304A TW201021304A (en) 2010-06-01
TWI395373B true TWI395373B (zh) 2013-05-01

Family

ID=42007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0917A TWI395373B (zh) 2008-09-16 2009-09-14 連接器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92037B2 (zh)
JP (1) JP4726019B2 (zh)
CN (2) CN101677155B (zh)
TW (1) TWI3953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98645B2 (en) 2011-10-21 2015-04-07 Ohio Associated Enterprises, Llc Hermaphroditic interconnect system
US10868396B1 (en) * 2019-06-26 2020-12-15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Small pitch high-speed connectors
US10971863B1 (en) * 2019-09-25 2021-04-06 Greenconn Corp. High spee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reof
CN112952417B (zh) * 2019-12-11 2023-01-31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US11626678B2 (en) 2019-12-11 2023-04-11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Connector for high-speed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fixing solder to fork portion of connector for high-speed transmiss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10158A (ja) * 1991-08-08 1994-11-10 ロビンソン・ヌジエント・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ボード間配線
JPH09199228A (ja) * 1995-12-29 1997-07-31 Molex Inc グランド強化型電気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1855A (en) * 1991-10-03 1993-01-26 Itt Corporation Simplified contact connector system
JPH0794248A (ja) * 1993-09-24 1995-04-07 Kel Corp 電気コネクタ
JP3685210B2 (ja) * 1994-11-11 2005-08-17 ケル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5921787A (en) * 1996-07-17 1999-07-1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Board-to-board interconnection
US6036504A (en) * 1996-12-27 2000-03-1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JP3383604B2 (ja) * 1999-02-25 2003-03-0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
JP2002093491A (ja) * 2000-09-11 2002-03-29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コネクタ及び該コネクタの装着方法
US6454610B1 (en) * 2001-11-28 2002-09-2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full-insertion indicating means
TW520101U (en) * 2002-01-16 2003-0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onent
TW545723U (en) * 2002-08-06 2003-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283950B (en) * 2003-04-23 2007-07-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268460B2 (ja) 2003-06-24 2009-05-27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875677B2 (ja) * 2003-09-26 2007-01-3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5149770A (ja) * 2003-11-11 2005-06-0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JP4030954B2 (ja) * 2003-11-28 2008-01-0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電気コネクタ
JP2005190818A (ja) * 2003-12-25 2005-07-14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05294036A (ja) * 2004-03-31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94035A (ja) * 2004-03-31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US7150652B1 (en) * 2006-02-21 2006-12-19 Myoungsoo Jeon Connector having a pair of printed circuits and facing sets of contact beams
JP2007328961A (ja) * 2006-06-06 2007-12-20 Kyocera Elco Corp コネクタ装置
CN101162806B (zh) * 2006-10-12 2011-01-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544067B1 (en) * 2008-02-29 2009-06-0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Board mount-type connector and board mount-type connecto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10158A (ja) * 1991-08-08 1994-11-10 ロビンソン・ヌジエント・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ボード間配線
JPH09199228A (ja) * 1995-12-29 1997-07-31 Molex Inc グランド強化型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92037B2 (en) 2011-02-22
JP2010073368A (ja) 2010-04-02
TW201021304A (en) 2010-06-01
CN101677155A (zh) 2010-03-24
US20100068942A1 (en) 2010-03-18
CN101677155B (zh) 2012-08-29
CN102938524B (zh) 2014-12-31
JP4726019B2 (ja) 2011-07-20
CN102938524A (zh)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83900B2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76856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93199B (zh) 電連接器
US827725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JP4542579B2 (ja) コネクタ
TWI442650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157573B2 (en) Connector
US8353728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and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paddle board
US20050048846A1 (en)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joint-type connector
US2009024701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ell with a portion retained in an insulative housing
US20090029592A1 (en) Connector
TWI430519B (zh) 連接器
TWI648916B (zh) 插頭連接器
JP2007157534A (ja) コネクタ
US201303376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CN104852176B (zh) 插座电连接器
TWI395373B (zh) 連接器裝置
JP201111915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566076B2 (ja) コネクタ
TWM508136U (zh) 電連接器
TWM493802U (zh) 插座電連接器
US20230047671A1 (en) PCIe/SAS CONNECTOR STRUCTURE
TWM572584U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TWI427871B (zh) 連接器
US7524193B2 (en) Connector excellent in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