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2584U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2584U
TWM572584U TW107208971U TW107208971U TWM572584U TW M572584 U TWM572584 U TW M572584U TW 107208971 U TW107208971 U TW 107208971U TW 107208971 U TW107208971 U TW 107208971U TW M572584 U TWM572584 U TW M57258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terminal
segments
terminals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8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云山 吳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08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2584U/zh
Publication of TWM572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2584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電連接器,包含絕緣座體及多列端子列。每一端子列包括多個接地端子及多對訊號端子對。接地端子具有本體段及自本體段延伸的接觸段,接觸段形成有靠近末端的彈性接觸部及與彈性接觸部相間隔並呈長條形的接觸凸起部。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各訊號端子具有本體段及自本體段延伸的接觸段,接觸段形成有靠近末端的彈性接觸部及與彈性接觸部相間隔的接觸凸起部。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大於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且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其彈性接觸部的間隔距離小於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其彈性接觸部的間隔距離。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指一種用於高速傳輸訊號的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美國專利第US5167528號揭露一種電連接器包括可互相接合成一體的一對絕緣殼和多個分設於絕緣殼的端子(contactors)。在兩個絕緣殼互相接合時,位於兩絕緣殼上的端子以雙點接觸方式一對一相對接,且各端子藉由傾斜部( sloped steps)使其具有高的彈性接觸力。但是傾斜部的構造是通過彎折提高了端子傾斜部後面的整個部位高度。兩絕緣殼上的端子對接時,因為所有的端子都是一起接觸,當端子數量多時,特別是在與傾斜部( sloped steps) 對接的過程中,兩絕緣殼上的端子之間的對接力大幅增加。
美國專利第US5591054號揭露一種公端子,在其揭露的多個實施例中,藉由在接頭部分(tab portion)形成一個或多個突出部分(projected portion)以使接頭部分具有特定的厚度,如此能夠以更低的成本製造更輕質的公端子並增加其強度。亦即,其突起部分主要是用來加強結構強度。
因此,本新型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以在與對接的電連接器的對接過程中減少插接力且在對接後能保持端之間穩定接觸的電連接器。
因此,本新型之其中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包含有兩個具有相同結構且可互相對接的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於是,本新型電連接器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是包含一絕緣座體,及多列布設於該絕緣座體的端子列。每一端子列沿一第一方向排列並包括多個接地端子及多對訊號端子對,其中接地端子與訊號端子對為交替排列,且該等端子列沿一垂直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相間隔地排列。其中,每一接地端子具有一本體段及至少一自該本體段在一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接觸段,該接觸段具有一接觸面,且形成有一靠近末端的彈性接觸部及一與該彈性接觸部相間隔並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呈長條形凸出該接觸面的接觸凸起部。其中,每對訊號端子對由兩個訊號端子組成,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各訊號端子具有一本體段及一自該本體段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接觸段,該接觸段具有一接觸面,且形成有一靠近末端的彈性接觸部及一與該彈性接觸部相間隔並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呈長條形凸出該接觸面的接觸凸起部。其中,每一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大於每一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且每一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其彈性接觸部的間隔距離小於每一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其彈性接觸部的間隔距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接地端子具有兩個所述接觸段,且所述兩接觸段彼此相間隔地自該本體段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本體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小於每一接地端子的本體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在相鄰的端子列上,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本體段的總體寬度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的本體段的寬度涵蓋範圍內;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接觸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小於每一接地端子的兩接觸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在相鄰的端子列上,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接觸段的總體寬度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的兩接觸段的總體寬度涵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接地端子還具有兩個彼此相間隔地自其本體段延伸的尾段,且該兩尾段與該兩接觸段分別自其本體段的相反兩側延伸,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各訊號端子還具有一自其本體段延伸的尾段,且各訊號端子的尾段與接觸段分別自其本體段的相反兩側延伸,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尾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小於每一接地端子的兩尾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在相鄰的端子列上,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尾段的總體寬度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的兩尾段的總體寬度涵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該等訊號端子對的接觸凸起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相對應,且該等訊號端子對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在該第一方向上位於該等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涵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絕緣座體具有一設有該等端子列的主體部及兩個分別連接於該主體部的相反兩側的導引部,每一導引部具有並排的一導塊及一導槽,且該導塊的結構設計與該導槽的結構設計相配合,該兩導引部適用於與另一相同結構的電連接器的兩導引部分別相對接,且互相對接的兩導引部其中之一的導塊插入另一導引部的導槽。
於是,本新型電連接器組合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是包含兩個具有相同構造並可互相對接的電連接器,每一電連接器包括一絕緣座體,及多列布設於該絕緣座體的端子列。每一端子列沿一第一方向排列並包括多個接地端子及多對訊號端子對,其中接地端子與訊號端子對為交替排列,且該等端子列沿一垂直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相間隔地排列。其中,每一接地端子具有一本體段及至少一自該本體段在一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接觸段,該接觸段具有一接觸面,且形成有一靠近末端的彈性接觸部及一與該彈性接觸部相間隔並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呈長條形凸出該接觸面的接觸凸起部。其中,每對訊號端子對由兩個訊號端子組成,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各訊號端子具有一本體段及一自該本體段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接觸段,該接觸段具有一接觸面,且形成有一靠近末端的彈性接觸部及一與該彈性接觸部相間隔並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呈長條形凸出該接觸面的接觸凸起部。其中,每一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大於每一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且每一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其彈性接觸部的間隔距離小於每一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其彈性接觸部的間隔距離。其中,在該兩電連接器互相對接的狀態,每兩互相對接的接地端子各自的彈性接觸部與另一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相接觸而在互相對接的兩接地端子之間形成雙點接觸;每兩互相對接的訊號端子各自的彈性接觸部與另一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相接觸而在互相對接的兩訊號端子之間形成雙點接觸。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電連接器的每一接地端子具有兩個所述接觸段,且所述兩接觸段彼此相間隔地自該本體段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電連接器的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本體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小於每一接地端子的本體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在相鄰的端子列上,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本體段的總體寬度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的本體段的寬度涵蓋範圍內;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接觸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小於每一接地端子的兩接觸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在相鄰的端子列上,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接觸段的總體寬度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的兩接觸段的總體寬度涵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電連接器的每一接地端子還具有兩個彼此相間隔地自其本體段延伸的尾段,且該兩尾段與該兩接觸段分別自其本體段的相反兩側延伸,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各訊號端子還具有一自其本體段延伸的尾段,且各訊號端子的尾段與接觸段分別自其本體段的相反兩側延伸,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尾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小於每一接地端子的兩尾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在相鄰的端子列上,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尾段的總體寬度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的兩尾段的總體寬度涵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電連接器的該等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該等訊號端子對的接觸凸起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相對應,且該等訊號端子對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在該第一方向上位於該等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涵蓋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一電連接器的該絕緣座體具有一設有該等端子列的主體部及兩個分別連接於該主體部的相反兩側的導引部,每一導引部具有並排的一導塊及一導槽,且該導塊的結構設計與該導槽的結構設計相配合,在該兩電連接器互相對接的狀態,其中一電連接器的該兩導引部與另一電連接器的兩導引部分別相對接,且互相對接的兩導引部其中之一的導塊插入另一導引部的導槽。
本新型具有以下功效:藉由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大於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且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較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靠近端子末端,如此在對接過程中能使兩電連接器的接地端子與訊號端子分段而非同時接觸,能夠減少兩電連接器之間的對接力(mating force)。且兩電連接器對接後藉由接觸凸起部能提高端子之間的接觸正向力(normal force),保持端子之間的穩定接觸。再者,藉由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訊號端子對的接觸凸起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相對應,且訊號端子對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L2在第一方向上位於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L1涵蓋範圍內,使接地端子能對訊號端子對之間提供更佳的屏蔽效果,提高訊號傳輸的完整性及訊號傳輸速度。
參閱圖1至圖3,本新型電連接器組合之一實施例,包含兩個具有相同構造並可互相對接的電連接器100,每一電連接器100適用於安裝至一電路板5,以在兩電連接器100互相對接時將兩電路板5電連接。
參閱圖2與圖3,每一電連接器100包括一絕緣座體1及多列布設於該絕緣座體1的端子列T。每一端子列T沿一第一方向D1排列,且該等端子列T沿一垂直該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彼此相間隔地排列。該絕緣座體1具有一設有該等端子列T的主體部11及兩個分別連接於該主體部11的相反兩側的導引部12。每一導引部12具有並排的一導塊121及一導槽122,且該導塊121的結構設計與該導槽122的結構設計相配合。在本實施例中,兩導引部12分別位於該主體部11在該第一方向D1上的相反兩側,每一導引部12的導塊121及導槽122在該第二方向D2上並排。藉由導塊121的結構設計與導槽122的結構設計相配合,在該兩電連接器100互相對接的狀態(如圖3所示),其中一電連接器100的該兩導引部12與另一電連接器100的兩導引部12分別相對接,且互相對接的兩導引部12其中之一的導塊121插入另一導引部12的導槽122。藉由導引部12的導引可防止兩電連接器100對接時錯插,且能使互相對接的端子準確對位。
參閱圖4至圖6,每一端子列T包括多個接地端子2及多對訊號端子對3,其中接地端子2與訊號端子對3為交替排列。每一接地端子2具有一本體段21及至少一自該本體段21在一延伸方向D3上延伸的接觸段22,該接觸段22具有一接觸面221,且形成有一靠近末端的彈性接觸部222及一與該彈性接觸部222相間隔並在該延伸方向D3上延伸呈長條形凸出該接觸面221的接觸凸起部223。在本實施例中,每一接地端子2具有兩個所述接觸段22,且所述兩接觸段22彼此相間隔地自該本體段21在該延伸方向D3上延伸,而且每一接地端子2還具有兩個彼此相間隔地自其本體段21延伸的尾段23,且該兩尾段23與該兩接觸段22分別自其本體段21的相反兩側延伸。每對訊號端子對3由兩個訊號端子4組成,每對訊號端子對3的各訊號端子4具有一本體段41及一自該本體段41在該延伸方向D3上延伸的接觸段42。該接觸段42具有一接觸面421,且形成有一靠近末端的彈性接觸部422及一與該彈性接觸部422相間隔並在該延伸方向D3上延伸呈長條形凸出該接觸面421的接觸凸起部423。每對訊號端子對3的各訊號端子4還具有一自其本體段41延伸的尾段43,且各訊號端子4的尾段43與接觸段42分別自其本體段41的相反兩側延伸。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座體1的主體部11具有在該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多個凸條111及多個插槽112,且凸條111及插槽112在該第二方向D2上交錯排列。在凸條111相鄰插槽112的壁面設各設有一列端子列T,而使該等端子列T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相間隔地排列。各接地端子2的本體段21及各訊號端子4的本體段41固定於絕緣座體1的主體部11,各接地端子2的接觸段22及各訊號端子4的接觸段42露出對應的插槽112且各接地端子2的接觸面221及各訊號端子4的接觸面421皆朝向相鄰的插槽112設置,且凸條111上設有多個位置分別對應接觸段22、42的凹陷避讓部113以提供彈性接觸部222、422位移的空間。在本實施例中,接地端子2的尾段23是由自其本體段21的底端直角彎折延伸,並露出於絕緣座體1的底部外(見圖3),以供焊接錫球(未圖示),以焊接於電路板5 (見圖1)。同樣地,訊號端子4的尾段43是自其本體段41的底端直角彎折延伸,並露出於絕緣座體1的底部外,以供焊接錫球。在變化的實施例中,這些尾段可以是其他的構造,例如針眼式壓接腳、通孔焊腳、表面焊接接腳。
另配合參閱圖7,在本實施例中,每一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的長度L1大於每一訊號端子4的接觸凸起部423的長度L2,且每一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與其彈性接觸部222的間隔距離L3小於每一訊號端子4的接觸凸起部423與其彈性接觸部422的間隔距離L4,也就是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相較於訊號端子4的接觸凸起部423靠近端子末端。而且該等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與該等訊號端子對3的接觸凸起部423在該第一方向D1上的位置相對應,且該等訊號端子對3的接觸凸起部423的長度L2在該第一方向D1上位於該等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的長度L1涵蓋範圍內,也就是從第一方向D1觀之,在同一端子列T中接觸凸起部423的兩端不超出接觸凸起部223的兩端,藉此使接地端子2能對訊號端子對3之間提供更佳的屏蔽效果,提高訊號傳輸的完整性及訊號傳輸速度。
參閱圖8與圖9,將兩個電連接器100 (見圖2)對接以使兩電連接器100的接地端子2互相對接且訊號端子4互相對接以形成電連接,而在對接過程中,藉由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的長度大於訊號端子4的接觸凸起部423且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較訊號端子4的接觸凸起部423靠近端子末端,使得互相對接的兩接地端子2各自的彈性接觸部222與另一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相接觸的時間點會早於互相對接的兩訊號端子4各自的彈性接觸部422與另一訊號端子4的接觸凸起部423相接觸的時間點,如此兩電連接器100的接地端子2與訊號端子4分段而非同時接觸,能夠在對接過程中減少兩電連接器100之間的對接力(mating force)。在兩電連接器100互相對接的狀態,每兩互相對接的接地端子2各自的彈性接觸部222與另一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相接觸而在互相對接的兩接地端子2之間形成雙點接觸,同樣地,每兩互相對接的訊號端子4各自的彈性接觸部422與另一訊號端子4的接觸凸起部423相接觸而在互相對接的兩訊號端子4之間形成雙點接觸,且藉由接觸凸起部223、423能提高端子之間的接觸正向力(normal force),保持端子之間的穩定接觸。
參閱圖10與圖11,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電連接器100的每對訊號端子對3的兩本體段41在該第一方向D1上的總體寬度SW1小於每一接地端子2的本體段21在該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GW1,兩本體段41的總體寬度SW1即是兩本體段41相對外側之間的距離,包含兩本體段41之間的間距,在相鄰的端子列T上,每對訊號端子對3的兩本體段41的總體寬度SW1在該第二方向D2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2的本體段21的寬度GW1涵蓋範圍內。每對訊號端子對3的兩接觸段42在該第一方向D1上的總體寬度SW2小於每一接地端子2的兩接觸段22在該第一方向D1上的總體寬度GW2,同樣地,兩接觸段42的總體寬度SW2即是兩接觸段42相對外側之間的距離,包含兩接觸段42之間的間距,兩接觸段22的總體寬度GW2即是兩接觸段22相對外側之間的距離,包含兩接觸段22之間的間距,在相鄰的端子列T上,每對訊號端子對3的兩接觸段42的總體寬度SW2在該第二方向D2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2的兩接觸段22的總體寬度GW2涵蓋範圍內。每對訊號端子對3的兩尾段43在該第一方向D1上的總體寬度SW3小於每一接地端子2的兩尾段23在該第一方向D1上的總體寬度GW3,同樣地,兩尾段43的總體寬度SW3即是兩尾段43相對外側之間的距離,包含兩尾段43之間的間距,兩尾段23的總體寬度GW3即是兩尾段23相對外側之間的距離,包含兩尾段23之間的間距,在相鄰的端子列T上,每對訊號端子對3的兩尾段43的總體寬度SW3在該第二方向D2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2的兩尾段23的總體寬度GW3涵蓋範圍內。如此使得每對訊號端子對3的寬度在該第二方向D2上都位於對應接地端子2的寬度涵蓋範圍內。此外,每一端子列T的接地端子2的本體段21與其相鄰端子列T的接地端子2的本體段21在該第二方向D2上有部分重疊。藉由接地端子2的本體段21的寬度GW1較大,能夠加大位於同一列中的每兩對訊號端子對3之間的距離,並且能加大相鄰端子列T之間的訊號端子對3在對角位置上的距離,藉此能夠抑制相鄰端子列T之間的訊號端子對3在對角方向上的串音干擾。藉由接地端子2從兩接觸段22的總體寬度GW2、本體段21的寬度GW1及兩尾段23的總體寬度GW3,都分別大於訊號端子對3的兩本體段41的總體寬度SW1、兩接觸段42的總體寬度SW2及兩尾段43的總體寬度SW3,也就是說接地端子2整體的寬度大於訊號端子對3整體的寬度,能夠加強對於同一端子列T及相鄰端子列T之間的各訊號端子對3之間的虛擬屏蔽(virtual shield),以降低串音干擾。此外,大部分的訊號端子對3被同列的接地端子2及相鄰列的接地端子2所圍繞,亦能加強虛擬屏蔽以降低串音干擾。因此,藉由上述接地端子2及訊號端子4結構的設計及各接地端子2與各訊號端子對3的排佈方式,能夠對各訊號端子對3形成更完整及全面的屏蔽作用,以降低串音干擾,並增加訊號的傳輸速度。
綜上所述,藉由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的長度大於訊號端子4的接觸凸起部423且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較訊號端子4的接觸凸起部423靠近端子末端,如此在對接過程中能使兩電連接器100的接地端子2與訊號端子4分段而非同時接觸,能夠減少兩電連接器100之間的對接力(mating force)。且兩電連接器100對接後藉由接觸凸起部223、423能提高端子之間的接觸正向力(normal force),保持端子之間的穩定接觸。再者,藉由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與訊號端子對3的接觸凸起部423在第一方向D1上的位置相對應,且訊號端子對3的接觸凸起部423的長度L2在第一方向D1上位於接地端子2的接觸凸起部223的長度L1涵蓋範圍內,使接地端子2能對訊號端子對3之間提供更佳的屏蔽效果,提高訊號傳輸的完整性及訊號傳輸速度。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電連接器
1‧‧‧絕緣座體
11‧‧‧主體部
111‧‧‧凸條
112‧‧‧插槽
113‧‧‧凹陷避讓部
12‧‧‧導引部
121‧‧‧導塊
122‧‧‧導槽
2‧‧‧接地端子
21‧‧‧本體段
22‧‧‧接觸段
221‧‧‧接觸面
222‧‧‧彈性接觸部
223‧‧‧接觸凸起部
23‧‧‧尾段
3‧‧‧訊號端子對
4‧‧‧訊號端子
41‧‧‧本體段
42‧‧‧接觸段
421‧‧‧接觸面
422‧‧‧彈性接觸部
423‧‧‧接觸凸起部
43‧‧‧尾段
5‧‧‧電路板
T‧‧‧端子列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延伸方向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說明本新型電連接器組合的一實施例適用於安裝在電路板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說明該實施例的兩電連接器在未對接狀態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該實施例的兩電連接器在對接狀態的立體圖; 圖4是該實施例的其中一電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5是圖4中局部區域的放大圖; 圖6是說明該實施例的其中一接地端子與訊號端子對的立體圖; 圖7是對應圖6的俯視圖; 圖8是說明該實施例的兩電連接器在對接狀態時相對接的端子形成雙點接觸的不完整的立體圖; 圖9是說明該實施例的兩電連接器在對接狀態時相對接的端子形成雙點接觸的不完整的側視圖; 圖10是說明該實施立的其中一電連接器的端子列的排布關係的俯視圖,其中絕緣座體未示出;及 圖11是圖10中的局部區域放大圖。

Claims (12)

  1. 一種電連接器,包含: 一絕緣座體;及 多列端子列,布設於該絕緣座體,每一端子列沿一第一方向排列並包括多個接地端子及多對訊號端子對,其中接地端子與訊號端子對為交替排列,且該等端子列沿一垂直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相間隔地排列; 其中,每一接地端子具有一本體段及至少一自該本體段在一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接觸段,該接觸段具有一接觸面,且形成有一靠近末端的彈性接觸部及一與該彈性接觸部相間隔並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呈長條形凸出該接觸面的接觸凸起部; 其中,每對訊號端子對由兩個訊號端子組成,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各訊號端子具有一本體段及一自該本體段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接觸段,該接觸段具有一接觸面,且形成有一靠近末端的彈性接觸部及一與該彈性接觸部相間隔並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呈長條形凸出該接觸面的接觸凸起部; 其中,每一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大於每一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且每一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其彈性接觸部的間隔距離小於每一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其彈性接觸部的間隔距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電連接器,其中,每一接地端子具有兩個所述接觸段,且所述兩接觸段彼此相間隔地自該本體段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
  3. 如請求項2所述電連接器,其中,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本體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小於每一接地端子的本體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在相鄰的端子列上,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本體段的總體寬度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的本體段的寬度涵蓋範圍內;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接觸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小於每一接地端子的兩接觸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在相鄰的端子列上,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接觸段的總體寬度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的兩接觸段的總體寬度涵蓋範圍內。
  4. 如請求項3所述電連接器,其中,每一接地端子還具有兩個彼此相間隔地自其本體段延伸的尾段,且該兩尾段與該兩接觸段分別自其本體段的相反兩側延伸,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各訊號端子還具有一自其本體段延伸的尾段,且各訊號端子的尾段與接觸段分別自其本體段的相反兩側延伸,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尾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小於每一接地端子的兩尾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在相鄰的端子列上,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尾段的總體寬度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的兩尾段的總體寬度涵蓋範圍內。
  5. 如請求項1至4其中任一項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等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該等訊號端子對的接觸凸起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相對應,且該等訊號端子對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在該第一方向上位於該等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涵蓋範圍內。
  6. 如請求項1所述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座體具有一設有該等端子列的主體部及兩個分別連接於該主體部的相反兩側的導引部,每一導引部具有並排的一導塊及一導槽,且該導塊的結構設計與該導槽的結構設計相配合,該兩導引部適用於與另一相同結構的電連接器的兩導引部分別相對接,且互相對接的兩導引部其中之一的導塊插入另一導引部的導槽。
  7. 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含:兩個具有相同構造並可互相對接的電連接器,每一電連接器包括 一絕緣座體;及 多列端子列,布設於該絕緣座體,每一端子列沿一第一方向排列並包括多個接地端子及多對訊號端子對,其中接地端子與訊號端子對為交替排列,且該等端子列沿一垂直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相間隔地排列; 其中,每一接地端子具有一本體段及至少一自該本體段在一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接觸段,該接觸段具有一接觸面,且形成有一靠近末端的彈性接觸部及一與該彈性接觸部相間隔並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呈長條形凸出該接觸面的接觸凸起部; 其中,每對訊號端子對由兩個訊號端子組成,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各訊號端子具有一本體段及一自該本體段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接觸段,該接觸段具有一接觸面,且形成有一靠近末端的彈性接觸部及一與該彈性接觸部相間隔並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呈長條形凸出該接觸面的接觸凸起部; 其中,每一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大於每一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且每一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其彈性接觸部的間隔距離小於每一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其彈性接觸部的間隔距離; 其中,在該兩電連接器互相對接的狀態,每兩互相對接的接地端子各自的彈性接觸部與另一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相接觸而在互相對接的兩接地端子之間形成雙點接觸;每兩互相對接的訊號端子各自的彈性接觸部與另一訊號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相接觸而在互相對接的兩訊號端子之間形成雙點接觸。
  8. 如請求項7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電連接器的每一接地端子具有兩個所述接觸段,且所述兩接觸段彼此相間隔地自該本體段在該延伸方向上延伸。
  9. 如請求項8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電連接器的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本體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小於每一接地端子的本體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在相鄰的端子列上,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本體段的總體寬度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的本體段的寬度涵蓋範圍內;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接觸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小於每一接地端子的兩接觸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在相鄰的端子列上,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接觸段的總體寬度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的兩接觸段的總體寬度涵蓋範圍內。
  10. 如請求項9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電連接器的每一接地端子還具有兩個彼此相間隔地自其本體段延伸的尾段,且該兩尾段與該兩接觸段分別自其本體段的相反兩側延伸,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各訊號端子還具有一自其本體段延伸的尾段,且各訊號端子的尾段與接觸段分別自其本體段的相反兩側延伸,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尾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小於每一接地端子的兩尾段在該第一方向上的總體寬度,在相鄰的端子列上,每對訊號端子對的兩尾段的總體寬度在該第二方向上位於對應接地端子的兩尾段的總體寬度涵蓋範圍內。
  11. 如請求項7至10其中任一項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電連接器的該等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與該等訊號端子對的接觸凸起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相對應,且該等訊號端子對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在該第一方向上位於該等接地端子的接觸凸起部的長度涵蓋範圍內。
  12. 如請求項7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中,每一電連接器的該絕緣座體具有一設有該等端子列的主體部及兩個分別連接於該主體部的相反兩側的導引部,每一導引部具有並排的一導塊及一導槽,且該導塊的結構設計與該導槽的結構設計相配合,在該兩電連接器互相對接的狀態,其中一電連接器的該兩導引部與另一電連接器的兩導引部分別相對接,且互相對接的兩導引部其中之一的導塊插入另一導引部的導槽。
TW107208971U 2018-07-03 2018-07-03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TWM572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8971U TWM572584U (zh) 2018-07-03 2018-07-03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8971U TWM572584U (zh) 2018-07-03 2018-07-03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2584U true TWM572584U (zh) 2019-01-01

Family

ID=65804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8971U TWM572584U (zh) 2018-07-03 2018-07-03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258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3990B (zh) * 2020-07-24 2021-10-21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端子結構和電連接器
TWI744883B (zh) * 2020-04-15 2021-11-01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組件及互連裝置
TWI827821B (zh) * 2019-03-26 2024-01-0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卡連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7821B (zh) * 2019-03-26 2024-01-0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卡連接器
TWI744883B (zh) * 2020-04-15 2021-11-01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組件及互連裝置
US11387607B2 (en) 2020-04-15 2022-07-12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interconnect device
TWI743990B (zh) * 2020-07-24 2021-10-21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端子結構和電連接器
US11545788B2 (en) 2020-07-24 2023-01-03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8590B (zh) 卡緣連接器
CN108631094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TWI666827B (zh) 連接器組件、連接器組件的製法及插頭連接器
TWI488385B (zh) 電連接器
TWI535129B (zh) 連接器組及其插座連接器
US2012010810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bars therein to reduce cross talking
CN111370890B (zh) 电连接器、转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US7878850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device
TW201817097A (zh) 電連接器
TWM541660U (zh) 電連接器
TWM572584U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US9553412B2 (en) Electronic connector
US7892028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7883364B2 (en) Cable assembly having shroud substantially covering mated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12563784B (zh) 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TWI395373B (zh) 連接器裝置
TWI606656B (zh) 高頻電連接器
TWI599124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2014019399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hileding plate
TWM563683U (zh) 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TW201931687A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565427U (zh) Ground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07095U (zh) 電連接器
TW202245342A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TWM532107U (zh) 高頻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