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9386B - 燃料電池裝置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燃料電池裝置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9386B
TWI389386B TW097135735A TW97135735A TWI389386B TW I389386 B TWI389386 B TW I389386B TW 097135735 A TW097135735 A TW 097135735A TW 97135735 A TW97135735 A TW 97135735A TW I389386 B TWI389386 B TW I3893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thode
gas flow
anode
difference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5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4275A (en
Inventor
Tadao Yamamoto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24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4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9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93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58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channels, e.g. by the flow field of the reactant or coolant
    • H01M8/026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channels, e.g. by the flow field of the reactant or coolant characterised by grooves, e.g. their pitch or dep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58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channels, e.g. by the flow field of the reactant or coolant
    • H01M8/0263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channels, e.g. by the flow field of the reactant or coolant having meandering or serpentine p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83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manifo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Description

燃料電池裝置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係關於藉由氧化劑與還原劑之電化學反應而取出電力的燃料電池裝置及具備此燃料電池裝置的電子機器。
發電裝置係具有燃料電池裝置,其具備藉由甲醇、乙醇、雙甲醚等之燃料與氧的電化學反應而生成電力的發電單元。燃料電池裝置具有大致分為平板型及圓筒型的二種類。在將複數個發電單元積層而構成之平板型燃料電池中,為了提高其發電效率,需要抑制供給至各發電單元中之反應氣體流路的反應氣體的流量的變動。例如,在日本特開2006-294503號公報中記載有:利用將氣體供給連通部中之反應氣體的壓力損失與氣體排出連通部中之反應氣體的壓力損失的合計,設定為比氣體流路中之反應氣體的壓力損失更大,以抑制氣體流路內之氣體流量的變動之方法。
然而,因為在一個氣體供給連通部上並聯地連接有複數個氣體流路,所以,在著眼於此等複數個氣體流路之情況,並無記載針對供給於各氣體流路之反應氣體的流量為非均勻,而是抑制此變動的方法。
本發明之燃料電池裝置,其具備藉由氧化劑與還原劑之電化學反應而生成電力的複數個發電單元,該複數個發電單元包含:複數個氣體流路,分別將供電化學反應之反應氣體導向該複數個發電單元;及複數個流入口,分別設於該反應氣體流入該複數個氣體流路的各流路之位置,該複數個流入口中,配置於該反應氣體之流通方向下游側的流入口之截面大小,係比配置於上游側之流入口的截面還小。另外,本發明之另一種燃料電池裝置,其具備藉由氧化劑與還原劑之電化學反應而生成電力的複數個發電單元,該複數個發電單元包含:穿透預定之物質的複數個電解質層;複數個陽極,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電解質層的一面;複數個陽極集電極,其與該複數個陽極的各個陽極相抵接,流通包含有該還原劑之陽極氣體的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係分別形成於該陽極集電極與該陽極的抵接面;複數個陰極,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電解質層的另一面;複數個陰極集電極,其與該複數個陰極的各者相抵接.流通包含有該氧化劑之陰極氣體的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係分別形成於該陰極集電極與該陰極的抵接面;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的各個流路中要流入該陽極氣體的位置;及複數個陰極氣體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的各個流路中要流入該陰極氣體的位置,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入口中,配置於該陽極氣體之流通方向下游側的流入口之截面大小,係比配置於上游側之流入口的截面還小。
本發明之再一種燃料電池裝置,其具備藉由氧化劑與還原劑之電化學反應而生成電力的複數個發電單元,該複數個發電單元包含:穿透預定之物質的複數個電解質層;複數個陽極,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電解質層的一面;複數個陽極集電極,其與該複數個陽極的各者相抵接,流通包含該還原劑之陽極氣體的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係分別形成於該陽極集電極與該陽極的抵接面;複數個陰極,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電解質層的另一面;複數個陰極集電極,其與該複數個陰極的各個陰極相抵接,流通包含該氧化劑之陰極氣體的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係分別形成於該陰極集電極與該陰極的抵接面;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的各個流路中要流入該陽極氣體的位置;及複數個陰極氣體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的各個流路中要流入該陰極氣體的位置,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入口中,配置於該陰極氣體之流通方向的下游側之流入口的截面大小,係比配置於上游側之流入口的截面還小。
本發明之電子機器,具備:燃料電池裝置,其中燃料電池裝置具備藉由氧化劑與還原劑之電化學反應而生成電力的複數個發電單元,該複數個發電單元包含:複數個氣體流路,分別將供電化學反應之反應氣體導向該複數個發電單元;及複數個流入口,分別設於該反應氣體流入該複數個氣體流路的各流路之位置,該複數個流入口中,配置於該反應氣體之流通方向下游側的流入口之截面大小,係比配置於上游側之流入口的截面還小;以及電子機器本體,其藉由該燃料電池裝置所發電之電力進行動作。
本發明之另一電子機器,具備:燃料電池裝置,其中燃料電池裝置具備藉由氧化劑與還原劑之電化學反應而生成電力的複數個發電單元,該複數個發電單元包含:穿透預定之物質的複數個電解質層;複數個陽極,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電解質層的一面;複數個陽極集電極,其與該複數個陽極的各個陽極相抵接,流通包含有該還原劑之陽極氣體的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係分別形成於該陽極集電極與該陽極的抵接面;複數個陰極,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電解質層的另一面;複數個陰極集電極,其與該複數個陰極的各者相抵接,流通包含有該氧化劑之陰極氣體的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係分別形成於該陰極集電極與該陰極的抵接面;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的各個流路中要流入該陽極氣體的位置;及複數個陰極氣體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的各個流路中要流入該陰極氣體的位置,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入口中,配置於該陽極氣體之流通方向下游側的流入口之截面大小,係比配置於上游側之流入口的截面還小;以及電子機器本體,其藉由該燃料電池裝置所發電之電力進行動作。
本發明之再一電子機器,具備:燃料電池裝置,其中燃料電池裝置具備藉由氧化劑與還原劑之電化學反應而生成電力的複數個發電單元,該複數個發電單元包含:穿透預定之物質的複數個電解質層;複數個陽極,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電解質層的一面;複數個陽極集電極,其與該複數個陽極的各者相抵接,流通包含該還原劑之陽極氣體的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係分別形成於該陽極集電極與該陽極的抵接面;複數個陰極,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電解質層的另一面;複數個陰極集電極,其與該複數個陰極的各個陰極相抵接,流通包含該氧化劑之陰極氣體的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係分別形成於該陰極集電極與該陰極的抵接面;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的各個流路中要流入該陽極氣體的位置;及複數個陰極氣體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的各個流路中要流入該陰極氣體的位置,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入口中,配置於該陰極氣體之流通方向的下游側之流入口的截面大小,係比配置於上游側之流入口的截面還小;以及電子機器本體,其藉由該燃料電池裝置所發電之電力進行動作。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
第1圖為顯示搭載有燃料電池裝置1之攜帶用電子機器100之方塊圖。此電子機器100係例如、筆記型個人電腦、PDA、電子記帳部、數位相機、行動電話、手錶、收銀機及投影機等之攜帶型的電子機器。
電子機器100具備:電子機器本體901、DC/DC轉換器902、二次電池903等、及燃料電池裝置1。電子機器本體901係藉由DC/DC轉換器902或二次電池903所供給之電力而被驅動。DC/DC轉換器902係將藉由燃料電池裝置1所生成之電力轉換成適宜的電壓後供給於電子機器本體901。另外,DC/DC轉換器902將藉由燃料電池裝置1所生成之電力充電至二次電池903,在燃料電池裝置1不動作時,將蓄電於二次電池903之電力供給於電子機器本體901。
(燃料電池裝置)
此燃料電池裝置1具備燃料容器2、泵3、及隔熱封裝體(隔熱容器)10等。燃料電池裝置1之燃料容器2係例如可拆卸式地安裝於電子機器100上,泵3及隔熱封裝體10係例如內建於電子機器100之本體中。
在燃料容器2內儲存有液體之原燃料(例如、甲醇、乙醇、雙甲醚)與水之混合液。又,亦可將液體之原燃料與水分別儲存於個別之容器中。泵3係用以吸引燃料容器2內之混合液,並輸送至隔熱封裝體10內之氣化器4。
在隔熱封裝體10內收容有氣化器4、改質器6、發電單元8及觸媒燃燒器9。在隔熱封裝體10內為了提高隔熱效果而將內部空間保持為比大氣壓更低之氣壓(例如、10Pa以下)。
在氣化器4、改質器6及觸媒燃燒器9分別設有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4a,6a、9a。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4a,6a、9a之電阻值係依存於溫度,所以,此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4a,6a、9a,亦具有作為測定氣化器4、改質器6及觸媒燃燒器9之溫度的溫度感測器的功能。
從泵3輸送至氣化器4之混合液,係藉由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4a之熱或從觸媒燃燒器9所傳播的熱而被加熱至約為110~160℃,進行氣化而生成混合氣。由氣化器4所生成之混合氣被輸送至改質器6。
在改質器6內部形成有流路,在此流路之壁面擔持有觸媒。從氣化器4輸送至改質器6之混合氣,流通於改質器6之流路中,並藉由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6a之熱、發電單元8之反應熱或觸媒燃燒器9的熱而被加熱至約為300~400℃,並藉由觸媒引起改質反應。藉由原燃料與水之改質反應,生成作為燃料之氫、二氧化碳及屬副生成物之微量的一氧化碳等之混合氣體(改質氣體)。又,在原燃料為甲醇之情況,在改質器6中主要引起如下式(1)所示之水蒸氣改質反應。
CH3 OH+H2 O→3H2 +CO2  (1)一氧化碳係根據接續化學反應式(1)而逐漸引起的如下式(2)之反應式,而副生出微量。
H2 +CO2 →H2 O+CO (2)藉由化學反應式(1)及(2)所生成之氣體(改質氣體)被輸送至發電單元8。
第2圖為發電單元8之模式圖,第3圖為顯示發電單元堆之一例之模式圖。如第2圖所示,發電單元8係固體氧化物型燃料電池(SOFC),其具備:固體氧化物型電解質81;燃料極82(陽極)及氧極83(陰極),形成於固體氧化物型電解質81之兩面;陽極集電極84,其與燃料極82抵接且在其抵接側之主表面(抵接面)形成有陽極氣體流路86;及陰極集電極85,其與氧極83抵接且在其抵接側之主表面(抵接面)形成有陰極氣體流路87。另外,發電單元8係收容於框體90內。
固體氧化物型電解質81係可使用氧化鋯系之(Zr1-x Yx )O2-x/2 (YSZ)、鎵酸鑭系之(La1-x Srx )(Ga1-y-z Mgy COz )O3 等;燃料極82係可使用La0.84 Sr0.16 MnO3 、La(Ni,Bi)O3 、(La,Sr)MnO3 、In2 O3 +SnO2 、LaCoO3 等;氧極83係可使用Ni、Ni+YSZ等;陽極集電極84及陰極集電極85係可使用LaCr(Mg)O3 、(La,Sr)CrO3 、NiAl+Al2 O3 等。
發電單元8係藉由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9a或觸媒燃燒器9之熱而被加熱至約為500~1000℃,引起以下之式(3)~(5)所示各反應。
空氣(反應氣體、陰極氣體)係藉由陰極集電極85之陰極氣體流路87被輸送至氧極83。在氧極83,藉由氧(氧化劑)及由陰極輸出電極21b所供給之電子,如下式(3)所示,生成氧離子。
O2 +4e- →2O2-  (3)固體氧化物型電解質81具有氧離子之穿透性,以使在氧極83藉由化學反應式(3)所生成之氧離子穿透而到達燃料極82。
從改質器6排出之改質氣體(反應氣體、陽極氣體),係藉由陽極集電極84之陽極氣體流路86被輸送至燃料極82。在燃料極82引起穿透固體氧化物型電解質81之氧離子與改質氣體中之氫(還原劑)及一氧化碳的如下式(4)、(5)之反應。
H2 +O2- →H2 O+2e-  (4)CO+O2- →CO2 +2e-  (5)藉由化學反應式(4)、(5)所釋放之電子,經由燃料極82、陽極輸出電極21a、DC/DC轉換器902等之外部電路,而從陰極輸出電極21b供給於氧極83。
在陽極集電極84及陰極集電極85連接有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且穿通框體90而被引出。在此,如後述,框體90係例如由Ni系的合金所形成,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係藉由玻璃、陶瓷等之絕緣材料而與框體90絕緣地被引出。如第1圖所示,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例如連接於DC/DC轉換器902。
第3圖為顯示由複數個發電單元8所構成之單元堆80之一例之模式圖。在本發明中,如同圖所示,係構成作為單元堆80,其係將複數個由陽極集電極84、燃料極82、固體氧化物型電解質81、氧極83及陰極集電極85所構成之發電單元8加以積層並電性串聯連接。在此情況時,將串聯連接之一方的端部之發電單元8的陽極集電極84連接於陽極輸出電極21a,將另一方之端部的發電單元8之陰極集電極85連接於陰極輸出電極21b。又,單元堆80係收容於框體90內。
在通過陽極集電極84之陽極氣體流路86的改質氣體(以下,稱通過之改質氣體為排放氣)內亦包含未反應之氫。排放氣係供給於觸媒燃燒器9。
在觸媒燃燒器9內,與排放氣同時還被供給通過陰極集電極85之陰極氣體流路87的空氣。在觸媒燃燒器9內部形成有流路,在流路之壁面上擔持有Pt系之觸媒。在觸媒燃燒器9設有由電熱材料所構成之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9a。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9a之電阻值係依存於溫度,所以,此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9a亦具有作為測定觸媒燃燒器9之溫度的溫度感測器的功能。
排放氣與空氣之混合氣體(燃燒氣體)係流通於觸媒燃燒器9之流路內,並藉由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9a所加熱。流通於觸媒燃燒器9之流路內的燃燒氣體中的氫係藉由觸媒而燃燒,藉此,產生燃燒熱。燃燒後之排放氣體係從觸媒燃燒器9放出於隔熱封裝體10的外部。
由此觸媒燃燒器9所產生之燃燒熱,係用以將發電單元8之溫度維持為高溫(約為500~1000℃)。發電單元8之熱係傳導至改質器6及氣化器4,用於氣化器4之蒸發、改質器6中之水蒸氣改質反應。
(隔熱封裝體)
其次,說明隔熱封裝體10之具體構成。
第4圖為隔熱封裝體10之立體圖,第5圖為沿第4圖中之V-V線之箭視剖視圖。第6圖為顯示隔熱封裝體10之內部構造之立體圖,第7圖為從下側看第6圖之隔熱封裝體10的內部構造之立體圖。
如第4圖所示,從隔熱封裝體10之一個壁面,突出有連結部5、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又,如第5圖所示,隔熱封裝體10之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所貫穿之部分,係藉由絕緣材料10a,10b而被絕緣。
如第5至第7圖所示,在隔熱封裝體10內依序排列地配置有氣化器4、連結部5、改質器6、連結部7及燃料電池部20。又,燃料電池部20係與收容發電單元8之框體90及觸媒燃燒器9形成一體,從發電單元8之燃料極82將排放氣供給於觸媒燃燒器9。
收容氣化器4、連結部5、改質器6、連結部7、燃料電池部20之發電單元8之框體90及觸媒燃燒器9、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係由具有高溫耐久性及適當之熱傳導性的金屬所構成,例如,可使用鎳鉻鐵耐熱合金783等之Ni系的合金所形成。尤其是,為了抑制連接於燃料電池部20之陽極集電極84及陰極集電極85,且被從框體90引出之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隨著發電單元8之溫度上昇,因熱膨脹率之差異而造成的受到應力而破損的情況,較佳為以至少藉由相同材料形成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與框體90。又,為了減低隨著溫度上昇而在氣化器4、連結部5、改質器6、連結部7、燃料電池部20之框體90及觸媒燃燒器9之間產生的應力,較佳為以藉由相同材料形成該等構件。
在隔熱封裝體10之內壁面形成有防幅射膜11,在氣化器4、連結部5、改質器6、連結部7、陽極輸出電極21a、陰極輸出電極21b、燃料電池部20之外壁面形成有防幅射膜12。防幅射膜11,12係用以防止幅射傳熱者,例如,可使用Au、Ag等。較佳為防幅射膜11,12係設於至少一方,更以設於兩方為特佳。
連結部5係貫穿隔熱封裝體10,其一端連接於隔熱封裝體10外部之泵3,另一端連接於改質器6,在中間部設有氣化器4。改質器6與燃料電池部20係藉由連結部7所連接。
如第6,第7圖所示,氣化器4、連結部5、改質器6、連結部7及燃料電池部20係形成為一體,且下面形成為同一平面。
第8圖為連結部5、改質器6、連結部7、燃料電池部20之下面圖。又,在第8圖中,省略了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
如第8圖所示,在連結部5、改質器6、連結部7、燃料電池部20之下面,在利用陶瓷等實施了絕緣處理之後,形成有配線圖案。配線圖案係呈彎折狀形成於氣化器4下部、改質器6之下部、燃料電池部20之下部,分別構成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4a,6a、9a。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4a,6a、9a之一端連接於共同之端子13a,另一端分別連接於獨立之3個端子13b,13c,13d。此等4個端子13a,13b,13c,13d係形成於比連結部5之隔熱封裝體10更靠外側的端部。
第9圖為沿第8圖中之IX-IX線之箭視剖視圖,第10圖為沿第9圖中之X-X線之箭視剖視圖。
在連結部5設有從觸媒燃燒器9所排出之排放氣體的排出流路51,52。另外,在連結部5設有從氣化器4輸送至改質器6的混合氣體的供給流路53。
同樣,在連結部7設有與從觸媒燃燒器9排出之排放氣體的排出流路51,52連通的排出流路(未圖示)。另外,在連結部7設有從改質器6送出至發電單元8之燃料極82的改質氣體的供給流路(未圖示)。藉由連結部5,7以確保朝氣化器4、改質器6、燃料電池部20之原燃料、混合氣、改質氣體的供給流路及排放氣體之排出流路。
又,為了相對於供給於觸媒燃燒器9之排放氣及空氣,充分增大從觸媒燃燒器9排出之排放氣體的流路口徑,將設於連結部7內部之3個流路中的2個用作為來自觸媒燃燒器9之排放氣體的流路,將另一個用作為朝發電單元8之燃料極82的改質氣體的供給流路。
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之一端,如第6,第7圖所示,係從與燃料電池部20之連結部7連接之側的面引出。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之另一端,如第4圖所示,係從與隔熱封裝體10之突出有連結部5的壁面相同之壁面突出於外部。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於燃料電池部20之一面的中央部連接有連結部7,並從同一面之對角部引出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因此,藉由連結部7、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之3點,支撐燃料電池部20,而將燃料電池部20穩定地保持於隔熱封裝體10內。
如第6,第7圖所示,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係具有在隔熱封裝體10之內壁面與燃料電池部20之間的空間被折彎之折彎部21c,21d。此折彎部21c,21d係發揮用以緩和藉由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而作用於燃料電池部20與比燃料電池部20更低溫之隔熱封裝體10之間的熱膨脹差所引起的應力之功能。
陽極輸出電極21a係從發電單元8之陽極集電極84被引出,陰極輸出電極21b係從發電單元8之陰極集電極85被引出。陽極輸出電極21a及陰極輸出電極21b,係中空之管狀,其內部成為將空氣供給於發電單元8之氧極83的空氣供給流路22a,22b。
第11及第12圖為顯示發電單元8之陽極氣體流路86的形狀之剖視圖及俯視圖。第13及第14圖為顯示發電單元8之陰極氣體流路87的形狀之剖視圖及俯視圖。第15圖為顯示將發電單元8積層而作為單元堆80之情況時的陽極氣體流路86及陰極氣體流路87的構成之剖視圖。
如第11及第12圖所示,設於陽極集電極84之陽極氣體流路86係形成為彎折狀。如第13及第14圖所示,設於陰極集電極85之陰極氣體流路87同樣地形成為彎折狀。
陰極氣體流路87係在一端藉由後述之陰極氣體供給歧管(共同供給路)而與空氣供給流路22a,22b連接,一面使從空氣供給流路22a,22b供給之空氣通過一面供給於氧極83。在陰極氣體流路87之另一端設有與觸媒燃燒器9連通之後述的陰極氣體排出歧管(共同排氣路)。氧極83之不使用於化學反應式(3)的反應而殘留之空氣,係從陰極氣體排出歧管供給於觸媒燃燒器9。
在積層複數個發電單元8而用作單元堆80之情況,從減低氣體流路之壓力損失的觀點看,比起將各發電單元之氣體流路串聯堆積之情況,如第15圖所示使其並聯堆積,則更為有利。利用將氣體流路並聯,縮短氣體流路這一點,便可減小相當於縮短量之壓力損失。
顧慮到此點,實施形態之單元堆80具備:陽極氣體供給歧管810,係將含氫改質氣體同樣分散地並列供給於積層後之各發電單元8的各陽極氣體流路86;及陽極氣體排出歧管820,係使經由各陽極氣體流路86之含未反應的氫之改質氣體合流而予以排出。
又,具備:陰極氣體供給歧管830,係將含氧空氣同樣分散地並列供給於積層後之各發電單元8的各陰極氣體流路87;及陰極氣體排出歧管840,係使經由各陰極氣體流路87之含未反應的氧之空氣合流而予以排出。
第16圖為收容於框體90內之單元堆80之立體圖。第17圖為從上方看單元堆80之立體圖,第18圖為從下方看到之立體圖。第19圖為概念性地顯示單元堆80之要部的立體形狀之放大圖。
陽極集電極84及陰極集電極85均係平面矩形,在其四角中之對角線方向的相對之二個角部分,在一方的角部設有形成氣體供給歧管之一部分的突出部84a,85a,在另一方的角部設有形成氣體排出歧管之一部分的突出部84b,85b(參照第19圖)。
在實施形態中,陽極氣體供給歧管810與陰極氣體供給歧管830,係並排地設於陽極集電極84及陰極集電極85之一側,陽極氣體排出歧管820與陰極氣體排出歧管840,係並排地設於陽極集電極84及陰極集電極85之另一側。
第20圖為單元堆之側剖視圖,第21圖為顯示單元堆之流入口、流出口及陰極氣體流路之俯視圖,第22圖為顯示單元堆之各流入口的狹窄間距之側剖視圖。另外,第23圖為顯示單元堆之各流入口的狹窄間距之俯視圖。陽極氣體供給歧管810與陰極氣體供給歧管830,係直線狀延伸於單元堆80之厚度方向(發電單元8之積層方向)。陽極氣體排出歧管820與陰極氣體排出歧管840,亦係直線狀延伸於單元堆80之厚度方向。在第18,第20及第22圖中,分別以箭頭顯示作為陰極氣體流路87之氣體的空氣之流入、流出。
在陰極氣體供給歧管830與單元堆80之各發電單元8的陰極氣體流路87之間,如第20至第23圖所示,分別設置流量調整用之陰極氣體流入口831。因此從陰極氣體供給歧管830起而與各發電單元8的陰極氣體流路87並列地,分別設置陰極氣體流入口831。
各陰極氣體流入口831係分別形成為截面積相異之平面矩形。亦即,各陰極氣體流入口831之截面大小,係形成為隨著從陰極氣體供給歧管830之上游側朝向下游側而逐漸減小。此陰極氣體流入口831之截面形狀,並不限定於平面矩形,亦可為圓形、三角形或四角形以上的多角形。
又,藉由未圖示之空氣泵而從空氣供給流路22a,22b供給(吐出)於陰極氣體供給歧管830的空氣,其吐出方向如第22圖所示,係設定為朝向發電單元8之積層方向(陰極氣體供給歧管之長度方向)。這是因為利用將空氣之吐出方向朝向陰極氣體供給歧管之長度方向,並將各陰極氣體流入口831之截面大小,形成為隨著從陰極氣體供給歧管830之上游側朝向下游側而逐漸減小,可使各陰極氣體流路87中之空氣的流量無變動而大致成為均勻。在此,藉由空氣供給流路22a,22b、空氣泵等構成空氣之供給手段。
另外,在實施形態中,在陽極氣體供給歧管810與單元堆80之各發電單元8的陽極氣體流路86之間,亦分別設置流量調整用之陽極氣體流入口811(參照第15圖)。
在各陰極氣體流路87與陰極氣體排出歧管840之間分別設置陰極氣體流出口832。各陰極氣體流出口832之各自的截面大小,在本實施形態中形成為相等。另外,在各陽陰極氣體流路86與陽極氣體排出歧管820之間亦分別設置陽極氣體流出口812。各陽極氣體流出口812之各自的截面大小,亦形成為相等。這是因為利用將各流出口之截面的大小設定為一定,不僅可使各氣體流路中之空氣的流量無變動而大致成為均勻,並且亦可容易進行各流入口之截面的大小之設定。
在此,如第21圖所示,將從空氣流通之上游側、亦即從陰極氣體供給歧管830之空氣供給側朝第n位之發電單元8的陰極氣體流路87之陰極氣體流入口831的截面尺寸,設為En、Fn。在設En=Fn=2mm,陰極氣體流路87之蛇行流路截面尺寸為5mm×0.3mm,流路內部隔壁數為5,堆積數為10之情況,藉由流體模擬計算出空氣流量為7700ccm之各發電單元8的空氣之流速。其結果顯示於第24圖之曲線中。在此,通例之gr- x表示與En方向之初期值2mm的差值(流路狹窄間距),gr- y表示與Fn方向之初期值2mm的差值(流路狹窄間距)。
從第24圖明顯可知,gr- x=0、gr- y=0之情況,表示所有之陰極氣體流入口831的截面尺寸相同時的堆積間流速分布,其成為從空氣流通之上游側朝下游側,流速變快速之分布。在此種流速分布中,使得各發電單元8之輸出變得不均勻,不會顯現單元堆80之原來的性能。
另外,從第24圖可看出,當使gr- x與gr- y=變化,而逐漸減小陰極氣體流入口831的大小時,堆積間流速分布隨之變化的狀況。在本實施形態之情況,在gr- x=0.2、gr- y=0.05之程度,大致成為均勻。如上述,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抑制流通於複數個發電單元8之各陰極氣體流路的空氣的流量在各發電單元8之流路間變動的情況。另外,亦可抑制流通於陽極氣體流路的改質氣體的流量在各發電單元8之流路間變動的情況。
又,針對在陽極氣體供給歧管810與各發電單元8的陽極氣體流路86之間所設置的流量調整用之陽極氣體流入口811,亦與上述相同,設定各流入口之大小。但在陽極氣體流路86中,與陰極氣體流路87比較,其反應氣體之流速較小,通常是1/3~1/10程度。因此,反應氣體之流量的變動亦較小,所以,對應於此,各陽極氣體流入口811之截面的大小亦被設定。
然而,在本實施形態中,當從觸媒燃燒器9將排放氣中的氫燃燒完的情況,會排放出CO2 、H2 O、N2 、O2 。在此,將反應氣體供給於發電單元8之流路,雖有輸送改質氣體之陽極氣體流路86及輸送空氣之陰極氣體流路87的2個系統,但從發電單元8排出反應後之氣體的流路係一個系統。在此情況時,排出系統之氣體的流量比供給系統排出之氣體的流量多,所以,若供給系統與排出系統之管子分別為一根且各管徑設為相同時,會使排出系統之流路中的壓力損失增大。為了抑制排出系統之流路中的壓力損失,以將排出系統之管徑設為比供給系統之管徑更大為較佳。或是,以將供給系統與排出系統作成相同管徑,將排出系統之流路的數量設為比供給系統之流路的數量多為較佳。在本實施形態中,相對於由供給流路53所構成之一根的供給系統,採用由排出流路51,52所構成之二根的排出系統,所以,可有效地抑制排出系統之流路中的壓力損失。
另外,在如本實施形態之固體氧化物型燃料電池中,需要使比改質氣體之流量更多的空氣流動於陰極氣體流路中。因此,在陰極氣體流路87與陽極氣體流路86之截面積相同時,陰極氣體流路87中之空氣的壓力損失會比陽極氣體流路86中之改質氣體的壓力損失更大。在此,在截面形狀為矩形的流路中,與流路截面較短方之寬度的大致立方成反比例地減低壓力損失,所以,如第25圖所示,藉由將陰極氣體流路87之高度設為比陽極氣體流路86之高度更高,可有效地防止流通於陰極氣體流路87中之空氣的壓力損失。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顯示出陽極氣體流路86及陰極氣體流路87之任一方,均設成藉由內部流路隔壁而呈彎折狀蛇行之流路的例子,但亦可為不利用此內部流路隔壁之所謂池形流路。在此種情況時,具備容易改變與陰極氣體流路87連接之空氣供給流路22a,22b的連接位置或連接構造的優點。在此情況時,藉由將陰極氣體流路87之高度設為比陽極氣體流路86之高度更高,亦可有效地防止流通於陰極氣體流路87中之空氣的壓力損失。另外,雖設燃料電池裝置所具備之發電單元係固體氧化物型燃料電池,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融化碳酸鹽型燃料電池或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1...燃料電池裝置
2...燃料容器
3...泵
4...氣化器
4a,6a、9a...電加熱器兼溫度感測器
5,7...連結部
6...改質器
8...發電單元
9...觸媒燃燒器
10...隔熱封裝體
11,12...防幅射膜
13a,13b,13c,13d...端子
20...燃料電池部
21a...陽極輸出電極
21b...陰極輸出電極
21c,21d...折彎部
22a,22b...空氣供給流路
51,52...排出流路
53...供給流路
80...單元堆
81...固體氧化物型電解質
82...燃料極
83...氧極
84...陽極集電極
84a,85a...突出部
84b,85b...突出部
85...陰極集電極
86...陽極氣體流路
87...陰極氣體流路
90...框體
100...電子機器
810...陽極氣體供給歧管
811...陽極氣體流入口
812...陽極氣體排出歧管
830...陰極氣體供給歧管
831...陰極氣體流入口
832...陰極氣體流出口
840...陰極氣體排出歧管
901...電子機器本體
902...DC/DC轉換器
903...二次電池
第1圖為顯示搭載有燃料電池裝置之攜帶用電子機器之方塊圖。
第2圖為發電單元之模式圖。
第3圖為顯示發電單元堆之一例之模式圖。
第4圖為隔熱封裝體之立體圖。
第5圖為沿第4圖中之V-V線之箭視剖視圖。
第6圖為顯示隔熱封裝體之內部構造之立體圖。
第7圖為從下側看第6圖之隔熱封裝體的內部構造之立體圖。
第8圖為連結部、改質器、連結部、燃料電池部之下面圖。
第9圖為沿第8圖中之IX-IX線之箭視剖視圖。
第10圖為沿第9圖中之X-X線之箭視剖視圖。
第11圖為顯示發電單元之陽極氣體流路的形狀之剖視圖。
第12圖為顯示發電單元之陽極氣體流路的形狀之俯視圖。
第13圖為顯示發電單元之陰極氣體流路的形狀之剖視圖。
第14圖為顯示發電單元之陰極氣體流路的形狀之俯視圖。
第15圖為顯示作為單元堆之情況時的陽極氣體流路及陰極氣體流路的構成之剖視圖。
第16圖為收容於框體內之單元堆之立體圖。
第17圖為從上方看單元堆之立體圖。
第18圖為從下方看單元堆之立體圖。
第19圖為概念性地顯示單元堆之要部的立體形狀之放大圖。
第20圖為單元堆之側剖視圖。
第21圖為顯示單元堆之流入口、流出口及陰極氣體流路之俯視圖。
第22圖為顯示單元堆之各流入口的狹窄間距之側剖視圖。
第23圖為顯示單元堆之各流入口的狹窄間距之俯視圖。
第24圖為顯示對各發電單元之陰極氣體流速進行流體模擬的結果之曲線圖。
第25圖為顯示將發電單元之陰極氣體流路之高度設為比陽極氣體流路之高度還高的例子之剖視圖。
80...單元堆
84...陽極集電極
85...陰極集電極
830...陰極氣體供給歧管
831...陰極氣體流入口
832...陰極氣體流出口
840...陰極氣體排出歧管

Claims (19)

  1. 一種燃料電池裝置,其具備藉由氧化劑與還原劑之電化學反應而生成電力的複數個發電單元,該複數個發電單元包含:複數個氣體流路,分別將供電化學反應之反應氣體導向該複數個發電單元;複數個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氣體流路中的各流路要供該反應氣體流入之位置;共同供給路徑,其藉由該複數個流入口中的各流入口而與該複數個氣體流路分別連接;及將該反應氣體供給於該共同供給路徑之供給手段,該複數個流入口中,配置於該反應氣體之流通方向下游側的流入口之截面大小,係比配置於上游側之流入口的截面還小,該複數個發電單元係相互積層,於該共同供給路徑中,該反應氣體係朝該發電單元之積層方向流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氣體流路具有複數個流出口,分別設於從該複數個氣體流路中的各流路排出該反應氣體之位置;該複數個流出口之截面大小係分別相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反應氣 體,係包含該氧化劑之陰極氣體或包含還原劑之陽極氣體的任一氣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流入口,係呈具有順著該反應氣體從該複數個流入口朝向該複數個氣體流路流動的方向之第1邊及與該反應氣體流動的方向正交之第2邊的矩形,配置在下游側的該流入口之第1邊的長度和配置在上游側的該流入口之第1邊的長度之差值為第1差值,配置在下游側的該流入口之第2邊的長度和配置在上游側的該流入口之第2邊的長度之差值為第2差值,該第1差值大於該第2差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第1差值和該第2差值之比為2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第1差值和該第2差值之比為4。
  7. 一種燃料電池裝置,其具備藉由氧化劑與還原劑之電化學反應而生成電力的複數個發電單元,該複數個發電單元包含:穿透預定之物質的複數個電解質層;複數個陽極,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電解質層的一面;複數個陽極集電極,分別與該複數個陽極中的各陽極相抵接,供包含有該還原劑之陽極氣體流通的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係分別形成於該陽極集電極與該陽極的抵接面; 複數個陰極,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電解質層的另一面;複數個陰極集電極,分別與該複數個陰極各陰極相抵接,供包含有該氧化劑之陰極氣體流通的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係分別形成於該陰極集電極與該陰極的抵接面;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之各流路要供該陽極氣體流入的位置;及複數個陰極氣體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之各流路要供該陰極氣體流入的位置,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入口中,配置於該陽極氣體之流通方向下游側的流入口之截面大小,係比配置於上游側之流入口的截面還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更具備共同供給路徑,其藉由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入口中的各流入口而與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分別連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入口,係呈具有順著該陽極氣體從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入口朝向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流動的方向之第1邊及與該陽極氣體流動的方向正交之第2邊的矩形,配置在下游側的該陽極氣體流入口之第1邊的長度和配置在上游側的該陽極氣體流入口之第1邊的長度之差值為第1差值,配置在下游側的該陽極氣體流入口之第2邊的長度和配置在上游側的該陽極氣體流入口之第2 邊的長度之差值為第2差值,該第1差值大於該第2差值。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第1差值和該第2差值之比為2以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第1差值和該第2差值之比為4。
  12. 一種燃料電池裝置,其具備藉由氧化劑與還原劑之電化學反應而生成電力的複數個發電單元,該複數個發電單元包含:穿透預定之物質的複數個電解質層;複數個陽極,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電解質層的一面;複數個陽極集電極,與該複數個陽極的各陽極相抵接,供包含該還原劑之陽極氣體流通的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係分別形成於該陽極集電極與該陽極的抵接面;複數個陰極,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電解質層的另一面;複數個陰極集電極,分別與該複數個陰極中的各陰極相抵接,供包含該氧化劑之陰極氣體流通的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係分別形成於該陰極集電極與該陰極的抵接面;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之各流路中要供該陽極氣體流入的位置;及複數個陰極氣體流入口,分別設於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之各流路中要供該陰極氣體流入的位置, 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入口中,配置於該陰極氣體之流通方向的下游側之流入口的截面大小,係比配置於上游側之流入口的截面還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入口,係呈具有順著該陰極氣體從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入口朝向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流動的方向之第1邊及與該陰極氣體流動的方向正交之第2邊的矩形,配置在下游側的該陰極氣體流入口之第1邊的長度和配置在上游側的該陰極氣體流入口之第1邊的長度之差值為第1差值,配置在下游側的該陰極氣體流入口之第2邊的長度和配置在上游側的該陰極氣體流入口之第2邊的長度之差值為第2差值,該第1差值大於該第2差值。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第1差值和該第2差值之比為2以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第1差值和該第2差值之比為4。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更具備共同供給路徑,其藉由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入口中的各流入口而與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分別連接。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6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中的各流路的截面形狀及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中的各流路的截面形狀為矩形; 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中的各流路的截面形狀之2條邊中較短一邊的寬度,係分別比該複數個陰極氣體流路中的各流路的截面形狀之2條邊中較短一邊的寬度還小。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6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氣體流路具有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出口,分別設於從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路中的各流路排出該陽極氣體之位置;該複數個陽極氣體流出口之截面大小係分別相等。
  19. 一種電子機器,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及12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裝置;及電子機器本體,其藉由該燃料電池裝置所發電之電力進行動作。
TW097135735A 2007-09-21 2008-09-18 燃料電池裝置及電子機器 TWI389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44968 2007-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4275A TW200924275A (en) 2009-06-01
TWI389386B true TWI389386B (zh) 2013-03-11

Family

ID=40084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5735A TWI389386B (zh) 2007-09-21 2008-09-18 燃料電池裝置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101323B2 (zh)
JP (1) JP4985600B2 (zh)
KR (1) KR101148438B1 (zh)
CN (1) CN101803085B (zh)
DE (1) DE112008002508T5 (zh)
TW (1) TWI389386B (zh)
WO (1) WO20090380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4018B2 (ja) * 2010-03-15 2014-05-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5504017B2 (ja) 2010-03-15 2014-05-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
US20130108896A1 (en) * 2011-10-31 2013-05-02 Brammo,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ed thermal management, temperature sensing, and passive balancing for battery systems in electric vehicles
KR101406520B1 (ko) 2012-08-14 2014-06-12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연료전지 스택
WO2018083920A1 (ja) * 2016-11-04 2018-05-11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反応セルスタック
DE202020106459U1 (de) 2020-11-11 2022-02-16 Reinz-Dichtungs-Gmbh Anordnung für ein elektrochemisches System, Stapel sowie elektrochemisches System
WO2023074561A1 (ja) * 2021-10-25 2023-05-04 Connexx Systems株式会社 複合電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複合電池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55061A (ja) * 1991-05-31 1992-12-0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燃料電池
JPH10177864A (ja) * 1996-10-18 1998-06-30 Toshiba Corp 燃料電池
JP4318771B2 (ja) 1998-11-06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2002184428A (ja) 2000-12-11 2002-06-28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
JP2004192893A (ja) * 2002-12-10 2004-07-08 Toyota Motor Corp 積層型燃料電池、積層型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型燃料電池の製造装置
US20040247980A1 (en) * 2003-06-03 2004-12-09 Christopher Beatty Structurally yieldable fuel cell seal
JP2006032328A (ja) * 2004-06-17 2006-02-0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燃料電池
JP2006202524A (ja) * 2005-01-18 2006-08-03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のマニホールド構造
JP2006294503A (ja) 2005-04-13 2006-10-26 Nippon Soken Inc 燃料電池及び燃料電池用ガスセパレータ
US8257878B2 (en) 2005-10-20 2012-09-04 Samsung Sdi Co., Ltd. Semi-passive type fuel cell system
JP2007141574A (ja) * 2005-11-16 2007-06-07 Paloma Ind Ltd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2007244968A (ja) 2006-03-15 2007-09-2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インク吐出部のフラッシング装置
JP4407681B2 (ja) * 2006-09-27 2010-02-0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48438B1 (ko) 2012-05-21
TW200924275A (en) 2009-06-01
KR20100045495A (ko) 2010-05-03
WO2009038019A1 (en) 2009-03-26
JP2009094058A (ja) 2009-04-30
US20090081521A1 (en) 2009-03-26
JP4985600B2 (ja) 2012-07-25
US8101323B2 (en) 2012-01-24
DE112008002508T5 (de) 2010-07-15
CN101803085A (zh) 2010-08-11
CN101803085B (zh)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7386B2 (en) Solid oxide fuel cell module, fuel cell system us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389386B (zh) 燃料電池裝置及電子機器
JP7037313B2 (ja) 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装置
US9941537B2 (en) Fuel cell module and fuel cell device
EP3346532B1 (en) Fuel cell module and fuel cell device
JP4407681B2 (ja) 燃料電池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JP2011222136A (ja) 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7112552B (zh) 模块以及模块收容装置
JP4758074B2 (ja) 燃料電池組立体及び燃料電池
JP4683029B2 (ja) 燃料電池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066927B2 (ja) 燃料電池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071454B2 (ja) 燃料電池装置
JP4285522B2 (ja) 燃料電池セル、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燃料電池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239174B2 (ja) 燃料電池
JP6738144B2 (ja) 燃料電池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並びに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の冷却方法
JP5223501B2 (ja) 燃料電池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311430B2 (ja) 燃料電池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JP2023097741A (ja) ホットモジュール及び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22176476A (ja) ホットモジュール及び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6038975A (ja) 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
JP2009123711A (ja) 燃料電池セル、燃料電池セルスタック、燃料電池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7160094A (ja) 燃料電池用改質器、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モジュール収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