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2413B - 光學讀寫頭與碟片驅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讀寫頭與碟片驅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2413B
TWI382413B TW097137555A TW97137555A TWI382413B TW I382413 B TWI382413 B TW I382413B TW 097137555 A TW097137555 A TW 097137555A TW 97137555 A TW97137555 A TW 97137555A TW I382413 B TWI382413 B TW I3824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ing
focus
coil
thrust
movable b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7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1662A (en
Inventor
Takuro Miyat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21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1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2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24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Description

光學讀寫頭與碟片驅動裝置
本發明為光學讀寫頭及碟片驅動裝置。更詳細地說,是關於設有對透鏡承座之安裝方向不同的第1聚焦用線圈、與第2聚焦用線圈而確保薄型化,且確保聚焦動作所必須之大量推力的技術領域。
有一種對光碟或磁光碟(Magneto-Optical disc)等碟片狀記錄媒體執行資訊訊號的記錄或播放的碟片驅動裝置,在上述的碟片驅動裝置中設有:可朝碟片狀記錄媒體的半徑方向移動,並對該碟片狀記錄媒體照射電射光的光學讀寫頭。
在光學讀寫頭設有接物鏡驅動裝置,該接物鏡驅動裝置具備:固定塊體;及可動塊體,該可動塊體是透過金屬製鋼索之類的複數個支承彈簧而由該固定塊體所支承。
在該光學讀寫頭是形成:使具有用來保持接物鏡之透鏡承座的可動塊體,相對於固定塊體而朝向對碟片狀記錄媒體之記錄面接近/分離的方向,也就是指朝聚焦方向移動而執行聚焦調整;並使可動塊體相對於固定塊體,而朝向碟片狀記錄媒體之略半徑方向,也就是指朝追蹤方向移動而執行追蹤調整;且透過接物鏡,將照射於碟片狀記錄媒體之雷射光的光點,集光於碟片狀記錄媒體的記錄軌。
在設有上述光學讀寫頭的接物鏡驅動裝置,設有用來使可動塊體朝聚焦方向移動的聚焦用磁路、及用來使可動塊體朝追蹤方向移動的追蹤用磁路,而上述的各磁路各自具有線圈與磁鐵。
接物鏡驅動裝置是在下述的狀態中由支承彈簧所連結:可動塊體與固定塊體在垂直於聚焦方向及追蹤方向的方向上,也就是指切線方向上形成隔離。
當光學讀寫頭朝碟片狀記錄媒體的半徑方向移動時,雷射光是通過形成於透鏡承座面向固定塊體的面及對向面上的光路用開口,而射入配置於接物鏡下方的上升鏡(Rising Mirror),而經上升鏡所反射的雷射光,則透過接物鏡而照射於碟片狀記錄媒體的記錄面。此時透過接物鏡而照射於碟片狀記錄媒體之雷射光的光點,是執行上述的聚焦調整及追蹤調整而集光於碟片狀記錄媒體的記錄軌。
在傳統的接物鏡驅動裝置中,具有一種:在用來保持接物鏡之透鏡承座於切線方向的兩側的面各自安裝有聚焦用線圈,並使位於由上述聚焦用線圈與聚焦用磁鐵所產生之聚焦方向上的推力中心(驅動中心),與可動塊體的重心或接物鏡的中心形成一致的技術(譬如,請參考專利文獻1)。
如此一來,藉由使推力的中心與可動塊體的重心或接物鏡的中心形成一致後執行聚焦動作,可防止不必要的共振,並可提升聚焦動作的信賴性。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02912號公報
話雖如此,在上述傳統的接物鏡驅動裝置中,由於分別在透鏡承座位於切線方向上之兩側的面安裝聚焦用線圈,因此安裝於透鏡承座位在切線方向上之其中一個面的聚焦用線圈,必須安裝在不具有光路用開口的位置。
因此,一旦上述安裝於其中一面的聚焦用線圈形成大型化,將因為其增大的部分而使透鏡承座變大,導致接物鏡驅動裝置無法達到小型化。另外,為了達成接物鏡驅動裝置的小型化,一旦縮小安裝於上述其中一面的聚焦用線圈時,將使聚焦動作時產生於聚焦用磁路的推力變小,導致無法確保聚焦動作所必須的充分推力。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光學讀寫頭及碟片驅動裝置的課題在於:克服上述的問題點,並在確保薄型化的同時,確保聚焦動作所需的充分推力。
光學讀寫頭及碟片驅動裝置,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在接物鏡驅動裝置設有:固定塊體,該固定塊體被固定於移動座;和可動塊體,該可動塊體具有接物鏡、與用來保持該接物鏡的透鏡承座,並在該透鏡承座形成有可供從光源射出後,入射於上升鏡之雷射光通過的光路用開口,且相對於上述固定塊體,至少可朝對碟片狀記錄媒體的記錄面形成接近/分離的方向,也就是指聚焦方向、及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的略半徑方向,也就是指追蹤方向移動;和複數個支承彈簧,該複數個支承彈簧是用來連結上述固定塊體與上述可動塊體;和聚焦用磁路,該聚焦用磁路可促使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聚焦方向移動,且具有第1聚焦用線圈、第2聚焦用線圈、第1聚焦用磁鐵與第2聚焦用磁鐵;及追蹤用磁路,該追蹤用磁路可促使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追蹤方向移動,並具有追蹤用線圈與追蹤用磁鐵,使通過上述可動塊體的上述光路用開口之上述雷射光的光路,與垂直於上述聚焦方向與上述追蹤方向的方向,也就是與切線方向一致,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是安裝於上述透鏡承座,而使得當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聚焦方向移動時產生推力的第1推力產生部與第2推力產生部,在上述切線方向上形成隔離狀態,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是在將其軸方向作為上述切線方向的狀態下,安裝在上述透鏡承座中面向上述固定塊體之那一側的面,上述第1聚焦用磁鐵與上述第2聚焦用磁鐵是夾持著上述可動塊體,並配置在切線方向上的相反側。
因此,在光學讀寫頭及碟片驅動裝置中,在透鏡承座之形成有光路用開口的面上,不存在利用將軸方向作為切線方向的狀態捲繞的聚焦用線圈。
本發明光學讀寫頭,是具備下述構件的光學讀寫頭:移動座,該移動座可朝安裝於碟片承台之碟片狀記錄媒體的半徑方向移動;及接物鏡驅動裝置,該接物鏡驅動裝置被配置於該移動座;並可透過接物鏡,將從光源射出後經上升鏡反射的雷射光,照射至被安裝於上述碟片承台的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其特徵為:上述接物鏡驅動裝置具備:固定塊體,該固定塊體被固定於上述移動座;和可動塊體,該可動塊體具有上述接物鏡、與用來保持該接物鏡的透鏡承座,並在該透鏡承座形成有可供從光源射出後,入射於上升鏡之雷射光通過的光路用開口,且相對於上述固定塊體,至少可朝對碟片狀記錄媒體的記錄面形成接近/分離的方向,也就是指聚焦方向、及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的略半徑方向,也就是指追蹤方向移動;和複數個支承彈簧,該複數個支承彈簧是用來連結上述固定塊體與上述可動塊體;和聚焦用磁路,該聚焦用磁路可促使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聚焦方向移動,且具有第1聚焦用線圈、第2聚焦用線圈、第1聚焦用磁鐵與第2聚焦用磁鐵;及追蹤用磁路,該追蹤用磁路可促使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追蹤方向移動,並具有追蹤用線圈與追蹤用磁鐵,使通過上述可動塊體的上述光路用開口之上述雷射光的光路,與垂直於上述聚焦方向及上述追蹤方向的方向,也就是指與切線方向一致,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被安裝於上述透鏡承座,而使得當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聚焦方向移動時產生推力的第1推力產生部與第2推力產生部,在上述切線方向形成隔離狀能,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是在將其軸方向作為上述切線方向的狀態下,安裝在上述透鏡承座中面向上述固定塊體之那一側的面,上述第1聚焦用磁鐵與上述第2聚焦用磁鐵是夾持著上述可動塊體,並配置在切線方向上的相反側。
因此,可使透鏡承座的光路用開口確保較大的開口面積,並可達成可動塊體的薄型化,且能在確保薄型化的同時,確保聚焦動作所需的大量推力。
在請求項2所記載的發明中,由於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及上述追蹤用線圈是形成由各自的四個側邊部所構成的略方形筒狀,並使位於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之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側的側邊部,也就是指第2推力產生部與延伸於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之上述追蹤方向的側邊部,在聚焦方向形成大致一致,而形成第2推力產生部位在第2聚焦用磁鐵之磁力較強的位置,故可於聚焦動作時獲得大量的推力。
在請求項3所記載的發明中,是將藉由供給至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的驅動電流、與上述第1聚焦用磁鐵的磁通,而產生於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的上述第1推力產生部之上述聚焦方向上的推力作為F1a,將藉由供給至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的驅動電流、與上述第2聚焦用磁鐵的磁通,而產生於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的上述第2推力產生部之上述聚焦方向上的推力作為F1b,將藉由供給至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的驅動電流、與上述第2聚焦用磁鐵的磁通,而產生於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之上述聚焦方向上的推力作為F2,將上述可動塊體的重心作為G,將含有上述重心G且面向切線方向的面作為S,將上述面S與產生上述推力F1a之推力產生點間的最短距離作為L1a,將上述面S與產生上述推力F1b之推力產生點間的最短距離作為L1b,將上述面S與產生上述推力F2之推力產生點間的最短距離作為L2時,是形成符合F1a×L1a=F1b×L1b+F2×L2,因此不會在聚焦動作時,對將重心作為中心的切線方向產生傾斜,可確保聚焦動作時的良好伺服特性。
在請求項4所記載的發明中,由於上述接物鏡是複數排列且配置於上述追蹤方向,而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是配置成圍繞上述複數個接物鏡,故可實現穩定的聚焦動作,並可確保聚焦動作所需的大量推力。
本發明的碟片驅動裝置,是具備以下構件的碟片驅動裝置:碟片承台,該碟片承台安裝著碟片狀記錄媒體;及光學讀寫頭,該光學讀寫頭可使從光源所射出且經上升鏡所反射的雷射光,透過接物鏡而照射於安裝在該碟片承台的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且該光學讀寫頭具有可朝安裝於上述碟片承台之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的半徑方向移動的移動座、及配置於該移動座的接物鏡驅動裝置,其特徵為:上述接物鏡驅動裝置具備:固定塊體,該固定塊體被固定於上述移動座;和可動塊體,該可動塊體具有上述接物鏡、與用來保持該接物鏡的透鏡承座,並在該透鏡承座形成有可供從光源射出後,入射於上升鏡之雷射光通過的光路用開口,且相對於上述固定塊體,至少可朝對碟片狀記錄媒體的記錄面形成接近/分離的方向,也就是指聚焦方向、及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的略半徑方向,也就是指追蹤方向移動;和複數個支承彈簧,該複數個支承彈簧是用來連結上述固定塊體與上述可動塊體;和聚焦用磁路,該聚焦用磁路可促使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聚焦方向移動,且具有第1聚焦用線圈、第2聚焦用線圈、第1聚焦用磁鐵與第2聚焦用磁鐵;及追蹤用磁路,該追蹤用磁路可促使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追蹤方向移動,並具有追蹤用線圈與追蹤用磁鐵,使通過上述可動塊體的上述光路用開口之上述雷射光的光路,與垂直於上述聚焦方向及上述追蹤方向的方向,也就是指與切線方向一致,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被安裝於上述透鏡承座,而使得當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聚焦方向移動時產生推力的第1推力產生部與第2推力產生部,在上述切線方向形成隔離狀態,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是在將其軸方向作為上述切線方向的狀態下,安裝在上述透鏡承座中面向上述固定塊體之那一側的面,上述第1聚焦用磁鐵與上述第2聚焦用磁鐵是夾持著上述可動塊體,並配置在切線方向上的相反側。
因此,可使透鏡承座的光路用開口確保較大的開口面積,並可達成可動塊體的薄型化,且能在確保薄型化的同時,確保聚焦動作所需的大量推力。
以下,參考附圖來說明本發明光學讀寫頭及碟片驅動裝置的最佳形態。
碟片驅動裝置1,在外筐2內配置有所需的各構件及各機構(請參考第1圖),並在外筐2形成有圖面中未顯示的碟片插入口。
在外筐2內配置有圖面中未顯示的的底盤(chassis),並將碟片承台3固定在:安裝於該底盤之轉軸馬達的馬達軸。
在底盤安裝有平行的導引軸4、4,並支承著藉由圖面中未顯示之饋送馬達而旋轉的導螺桿5。
光學讀寫頭6具有:移動座7、和設於該移動座7的必要光學零件、及配置於移動座7上的接物鏡驅動裝置8,而設於移動座7兩端部的軸受部7a、7b,是分別將導引軸4、4支承成可自由滑動。
使設於移動座7之圖面中未顯示的螺帽構件旋鎖於導螺桿5,當藉由饋送馬達使導螺桿5旋轉時,將螺帽構件朝對應於導螺桿5之旋轉方向的方向饋送,而使光學讀寫頭6朝安裝於碟片承台3之碟片狀記錄媒體100的半徑方向(徑向方向)移動。
接物鏡驅動裝置8具有:固定塊體9、及可相對於該固定塊體9而移動的可動塊體10(請參考第2圖及第3圖),且被配置於移動座7(請參考第1圖)。
固定塊體9被固定於移動座7。在固定塊體9的後面安裝有電路板11。
可動塊體10是在透鏡承座12安裝有必須的各構件所構成(請參考第4圖及第5圖)。
線圈捲繞用溝12a是形成於靠近透鏡承座12之上端位置的整個外周。在線圈捲繞用溝12a安裝有略方形筒狀的第1聚焦用線圈13。因此,第1聚焦用線圈13是令軸方向形成聚焦方向(上下方向)。
第1聚焦用線圈13,其位於前後的部分各自被設成:延伸於左右方向的第1推力產生部13a與第2推力產生部13b。
在透鏡承座12形成有:在前方形成開口的光路用開口12b。
透鏡承座12的上面是形成透鏡安裝部12c,且接物鏡14、15是安裝於該透鏡安裝部12c而形成保持。接物鏡14、15是隔離配置於左右方向(徑向方向)上,並設成對應於不同種類的碟片狀記錄媒體100,譬如雷射光的使用波長為780nm左右的CD(Compact Disc)、使用波長為660nm左右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使用波長為405nm左右的藍光光碟(Blu-ray Disc)等。
在接物鏡14、15的下方,分別配置著圖面中未顯示的上升鏡。上升鏡具有以下的功能:使從圖面中未顯示的光源射出後,透過光路用開口12b而入射的雷射光彎折成直角,並分別入射於接物鏡14、15。
透鏡承座12的後面是形成線圈安裝部12d,並在該線圈安裝部12d安裝有第2聚焦用線圈16及追蹤用線圈17、17。第2聚焦用線圈16及追蹤用線圈17、17均形成略方形筒狀,並使其軸方向變成切線方向的方向而安裝於線圈安裝部12d。追蹤用線圈17、17是分別配置於挾持著第2聚焦用線圈16的左右兩側。在透鏡承座12安裝有圖面中未顯示的一對傾動用線圈。
在透鏡承座12之線圈安裝部12d的左右兩端部,分別安裝有連接基板18、18。在連接基板18、18的連接端子分別連接著:第1聚焦用線圈13;第2聚焦用線圈16;追蹤用線圈17、17;及傾動用線圈的各端部。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各個支承彈簧19、19、…的前端部,譬如是藉由錫銲接合於連接基板18、18。支承彈簧19、19、…,是由導電性金屬材料而形成譬如鋼索狀。
各個支承彈簧19、19、…的後端部,譬如是藉由錫銲而接合在安裝於固定塊體9的電路板11。
如上所述,藉由使支承彈簧19、19、…的兩端部接合於可動塊體10的連接基板18、18與固定塊體9的電路板11,可動塊體10是藉由支承彈簧19、19、…而與固定塊體9連結並保持懸空(midair)。
在接物鏡驅動裝置8,是從圖面中未顯示的電源迴路透過電路板11;支承彈簧19、19、…;及連接基板18、18,而分別對第1聚焦用線圈13;第2聚焦用線圈16;追蹤用線圈17、17及傾動用線圈供給驅動電流。
在可動塊體10的前側配置有橫置的第1聚焦用磁鐵20(請參考第2~5圖)。第1聚焦用磁鐵20,譬如是安裝於移動座7之圖面中位顯示的安裝部,並在光路用開口12b的上側且位於第1聚焦用線圈13之第1推力產生部13a的前側。
在移動座7配置有:由磁性金屬材料所形成的磁軛構件21(請參考第2圖及第3圖)。
磁軛構件21是面向上下方向,並具有底座部21a、及從該底座部21a朝上方突出的磁軛部21b。
在磁軛部21b的前面安裝有:第2聚焦用磁鐵22;及追蹤用磁鐵23、23。在磁軛構件21安裝有圖面中未顯示的傾動用磁鐵。
而磁軛構件21的底座部21a與磁軛部21b,亦可形成獨立的零件。在該場合中,譬如可構成使底座部21a具有:將固定塊體9固定於移動座7並保持磁軛部21b的功能;使磁軛部21b具有:作為專用磁軛的功能。
第2聚焦用磁鐵22是位在面向第1聚焦用線圈13之第2推力產生部13b的位置,追蹤用磁鐵23、23是位在各自面向追蹤用線圈17、17的位置,傾動用磁鐵是位在各自面向傾動用線圈的位置。
而接物鏡驅動裝置8,也可以是未設有專用傾動用磁鐵的構造,舉例來說,也可以形成聚焦用磁鐵22兼作為傾動用磁鐵的構造。在該場合中,傾動用線圈是位在面向可兼作為傾動用磁鐵之聚焦用磁鐵22的位置。
由第1聚焦用線圈13、第2聚焦用線圈16、第1聚焦用磁鐵20、第2聚焦用磁鐵22、及磁軛構件21構成聚焦用磁路,並由追蹤用線圈17、17;追蹤用磁鐵23、23;及磁軛構件21構成追蹤用磁路,且由傾動用線圈、傾動用磁鐵、及磁軛構件21構成傾動用磁路。
當由圖面中未顯示的電源迴路將驅動電流供給至第1聚焦用線圈13;第2聚焦用線圈16;追蹤用線圈17、17或傾動用線圈時,產生對應於上述驅動電流的方向;及對應於由第1聚焦用磁鐵20;第2聚焦用磁鐵22;追蹤用磁鐵23、23或傾動用磁鐵而產生之磁通方向的力(推力),而使可動塊體10朝聚焦方向、追蹤方向、或傾動方向移動。
聚焦方向是對碟片狀記錄媒體100形成接近/分離的方向(第2圖及第3圖中所示的F方向),也就是指上下方向,追蹤方向是碟片狀記錄媒體100的半徑方向(第2圖及第3圖中所示的TR方向),也就是指左右方向,傾動方向則是指:延伸在垂直於聚焦方向及追蹤方向之方向(切線方向)上的軸之軸周圍的方向(第2圖及第3圖中所示的TI方向)。
當可動塊體10朝聚焦方向、追蹤方向或傾動方向移動時,使支承彈簧19、19、…產生彈性變形。
在上述的聚焦動作中,當從電源迴路對第1聚焦用線圈13及第2聚焦用線圈16供給驅動電流時,將於第1聚焦用線圈13的第1推力產生部13a、第2推力產生部13b、及第2聚焦用線圈16產生使可動塊體10朝聚焦方向移動的推力(請參考第6圖)。倘若將第1推力產生部13a之推力的產生點設為A,將第2推力產生部13b之推力的產生點設為B,將第2聚焦用線圈16之推力的產生點設為C,譬如在產生朝上方的推力時,在產生點A產生推力F1a,在產生點B產生推力F1b,在產生點C產生推力F2。因此,促使可動塊體10朝聚焦方向移動的力,是推力F1a、推力F1b及推力F2的合力。
接物鏡驅動裝置8是設定成:當將可動塊體9的重心設為G,將面向包含重心G之切線方向的面設為S,將面S與產生點A間的最短距離設為L1a,將面S與產生點B間的最短距離設為L1b,將面S與產生點C間的最短距離設為L2時,形成下列的計算式:
F1a×L1a=F1b×L1b+F2×L2…(1)。
計算式(1)是表示:其左邊是表示第6圖中所示之逆時針旋轉方向的轉矩,其右邊是表示第6圖中所示之順時針旋轉方向的轉矩,且逆時針旋轉方向的轉矩等於順時針旋轉方向的轉矩。因此,接物鏡驅動裝置8於聚焦動作時,不會對將重心G作為中心的切線方向產生傾斜,也就是指不會產生接物鏡14、15形成前端下降或前端上升之狀態的傾斜,可在聚焦動作時保持良好的伺服特性。
在構成上述說明的碟片驅動裝置1中,當碟片承台3隨著轉軸馬達的旋轉而形成旋轉時,使得安裝於該碟片承台3的碟片狀記錄媒體100形成旋轉,同時使光學讀寫頭6朝碟片狀記錄媒體100的半徑方向移動,而對該碟片狀記錄媒體100執行記錄動作或播放動作。
在上述的記錄動作及播放動作中,一旦對第1聚焦用線圈13及第2聚焦用線圈16供給驅動電流,將如以上所述,使接物鏡驅動裝置8的可動塊體10相對於固定塊體9而朝第2圖及第3圖所示的聚焦方向F-F移動,並執行聚焦調整,而使透過接物鏡14、15所照射之雷射光的光點集光於碟片狀記錄媒體100的記錄面。
此外,一旦對追蹤用線圈17、17供給驅動電流時,則如以上所述,使接物鏡驅動裝置8的可動塊體10相對於固定塊體9而朝第2圖及第3圖所示的追蹤方向TR-TR移動,並執行追蹤調整,而使透過接物鏡14、15所照射之雷射光的光點集光於碟片狀記錄媒體100的記錄軌上。
不僅如此,一旦對傾動用線圈供給驅動電流,則如以上所述,使接物鏡驅動裝置8的可動塊體10相對於固定塊體9而朝第2圖及第3圖所示的傾動方向TI-TI移動,並執行傾動調整,而使透過接物鏡14、15所照射之雷射光的光軸垂直於碟片狀記錄媒體100的記錄面。
而雖然在上述的說明中,是列舉將第1聚焦用線圈13配置成水平狀態的範例,譬如亦可如第7圖所示,將第1聚焦用線圈13A配置成傾斜狀態。第1聚焦用線圈13A是對透鏡承座12安裝成傾斜狀態,而使第1推力產生部13a位在較第2推力產生部13b更上側的位置。位於下方的第2推力產生部13b,是位在與「位於第2聚焦用線圈16之上側的側邊部16a」相同高度的位置。
如上所述地,藉由使第1聚焦用線圈13A的第2推力產生部13b位在與「位於第2聚焦用線圈16之上側的側邊部16a」相同高度的位置,由於側邊部16a是在聚焦方向上產生推力的部分,且存在於第2聚焦用磁鐵22之磁力較強的位置,而使得第2推力產生部13b也存在於第2聚焦用磁鐵22之磁力較強的位置,故可於聚焦動作時獲得大量的推力。
如上所述,由於光學讀寫頭6設有第1聚焦用線圈13與第2聚焦用線圈16,且第1聚焦用線圈13是在第1推力產生部13a與第2推力產生部13b位於前後的狀態下安裝於透鏡承座12,而第2聚焦用線圈16是在將其軸方向作為切線方向的狀態下安裝於透鏡承座12,故可使透鏡承座12的光路用開口12b確保較大的開口面積,且由於透鏡承座12的前面未安裝聚焦用線圈,故可達成可動塊體10的薄型化,並可在確保薄型化的同時,確保聚焦動作所需的大量推力。
此外,由於在透鏡承座12的前面未安裝有聚焦用線圈,故可使可動塊體10在切線方向上形成小型化,而確保高階共振特性(high-order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甚至,藉由可動塊體10的薄型化而使該可動塊體10變得更輕量,可提高聚焦動作、追蹤動作及傾動動作時的靈敏度。
除此之外,由於在接物鏡驅動裝置8中,是將第1聚焦用線圈13配置在包圍兩個接物鏡14、15的位置,故可實現穩定的聚焦動作,並可確保聚焦動作所需的大量推力。
然而,雖然在上述的說明中,是列舉配置有兩個接物鏡14、15的範例,但接物鏡的數量並不侷限為兩個,也可以是一個,此外,也可以是三個以上的複數個。
此外,雖然在上述的說明中,是列舉對傾動用線圈供給驅動電流時執行傾動調整的範例,但是接物鏡驅動裝置8亦可構成:不具有專用的傾動用磁路,而使傾動用磁路兼作為聚焦用磁路或追蹤用磁路。舉例來說,在構成聚焦用磁路兼作為傾動用磁路的場合中,可藉由對第1聚焦用線圈13與第2聚焦用線圈16供給朝反方向的驅動電流,促使可動塊體10相對於固定塊體9而朝第2圖及第3圖所示的傾動方向TI-TI移動,而執行傾動調整。
雖然在上述的說明中,是將上下方向作為聚焦方向,將左右方向作為追蹤方向,並將前後方向作為切線方向來進行說明,但是上述的方向只是為了說明上的方便所列舉的例子罷了,並非對上述的方向有特殊的限定。
在上述用來實施本發明之最佳形態中所示各構件具體的形狀及構造,皆只是實施本發明時之具體化的其中一例而使,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並不受限於上述的說明。
1...碟片驅動裝置
3...碟片承台
6...光學讀寫頭
7...移動座
8...接物鏡驅動裝置
9...固定塊體
10...可動塊體
12...透鏡承座
12b...光路用開口
13...第1聚焦用線圈
13a...第1推力產生部
13b...第2推力產生部
14...接物鏡
15...接物鏡
16...第2聚焦用線圈
17...追蹤用線圈
19...支承彈簧
20...第1聚焦用磁鐵
22...第2聚焦用磁鐵
23...追蹤用磁鐵
13A...第1聚焦用線圈
16a...側邊部
100...碟片狀記錄媒體
第1圖:與第2~7圖一起顯示用來實施本發明光學讀寫頭及碟片驅動裝置的最佳形態,本圖為碟片驅動裝置的概略立體圖。
第2圖:為接物鏡驅動裝置的放大立體圖。
第3圖:是顯示從不同於第2圖的方向觀看接物鏡驅動裝置的放大立體圖。
第4圖:為可動塊體的放大立體圖。
第5圖:是從不同於第4圖的方向觀看可動塊體的放大立體圖。
第6圖:是顯示可動塊體的重心與推力產生點間的之關係的概念圖。
第7圖:為顯示另一種可動塊體的放大立體圖。
8...接物鏡驅動裝置
9...固定塊體
10...可動塊體
11...電路板
12...透鏡承座
12a...線圈捲繞用溝
12c...透鏡安裝部
12d...線圈安裝部
13...第1聚焦用線圈
14...接物鏡
15...接物鏡
17...追蹤用線圈
18...連接基板
19...支承彈簧
20...第1聚焦用磁鐵
21...磁軛構件
21a...底座部
21b...磁軛部
22...第2聚焦用磁鐵
23...追蹤用磁鐵

Claims (5)

  1. 一種光學讀寫頭,是具備下述構件的光學讀寫頭:移動座,該移動座可朝安裝於碟片承台之碟片狀記錄媒體的半徑方向移動;及接物鏡驅動裝置,該接物鏡驅動裝置被配置於該移動座;並可透過接物鏡,將從光源射出後經上升鏡反射的雷射光,照射至被安裝於上述碟片承台的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其特徵為:上述接物鏡驅動裝置具備:固定塊體,該固定塊體被固定於上述移動座;和可動塊體,該可動塊體具有上述接物鏡、與用來保持該接物鏡的透鏡承座,並在該透鏡承座形成有可供從光源射出後,入射於上述上升鏡之上述雷射光通過的光路用開口,且相對於上述固定塊體,至少可朝對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的記錄面形成接近/分離的方向,也就是指聚焦方向、及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的略半徑方向,也就是指追蹤方向移動;和複數個支承彈簧,該複數個支承彈簧是用來連結上述固定塊體與上述可動塊體;和聚焦用磁路,該聚焦用磁路可促使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聚焦方向移動,且具有第1聚焦用線圈、第2聚焦用線圈、第1聚焦用磁鐵與第2聚焦用磁鐵;及追蹤用磁路,該追蹤用磁路可促使上述可動塊體朝上 述追蹤方向移動,並具有追蹤用線圈與追蹤用磁鐵,使通過上述可動塊體的上述光路用開口之上述雷射光的光路,與垂直於上述聚焦方向及上述追蹤方向的方向,也就是指與切線方向一致,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包含當上述可動塊移動於上述聚焦方向時產生推力的第1推力產生部與第2推力產生部,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被安裝於上述透鏡承座,而使得當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聚焦方向移動時產生推力的第1推力產生部與第2推力產生部,在上述切線方向形成隔離狀態,且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是使其軸方向延伸於上述聚焦方向,而令其軸方向形成為聚焦方向,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是在將其軸方向作為上述切線方向的狀態下,安裝在上述透鏡承座中面向上述固定塊體之那一側的面,上述第1聚焦用磁鐵與上述第2聚焦用磁鐵是夾持著上述可動塊體,並配置在切線方向上的相反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光學讀寫頭,其中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及上述追蹤用線圈是形成由各自的四個側邊部所構成的略方形筒狀,使位於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之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側的側邊部,也就是指第2推力產生部與延伸於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之上述追蹤方向的側邊部,在聚焦方向形成大致一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光學讀寫頭,其 中是將藉由供給至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的驅動電流、與上述第1聚焦用磁鐵的磁通,而產生於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的上述第1推力產生部之上述聚焦方向上的推力作為F1a,將藉由供給至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的驅動電流、與上述第2聚焦用磁鐵的磁通,而產生於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的上述第2推力產生部之上述聚焦方向上的推力作為F1b,將藉由供給至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的驅動電流、與上述第2聚焦用磁鐵的磁通,而產生於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之上述聚焦方向上的推力作為F2,將上述可動塊體的重心作為G,將含有上述重心G且面向切線方向的面作為S,將上述面S與產生上述推力F1a之推力產生點間的最短距離作為L1a,將上述面S與產生上述推力F1b之推力產生點間的最短距離作為L1b,將上述面S與產生上述推力F2之推力產生點間的最短距離作為L2時,是形成符合:F1a×L1a=F1b×L1b+F2×L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光學讀寫頭,其 中上述接物鏡是複數排列且配置於上述追蹤方向,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是配置成圍繞上述複數個接物鏡。
  5. 一種碟片驅動裝置,是具備以下構件的碟片驅動裝置:碟片承台,該碟片承台安裝著碟片狀記錄媒體;及光學讀寫頭,該光學讀寫頭可使從光源所射出且經上升鏡所反射的雷射光,透過接物鏡而照射於安裝在該碟片承台的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且該光學讀寫頭具有可朝安裝於上述碟片承台之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的半徑方向移動的移動座、及配置於該移動座的接物鏡驅動裝置,其特徵為:上述接物鏡驅動裝置具備:固定塊體,該固定塊體被固定於上述移動座;和可動塊體,該可動塊體具有上述接物鏡、與用來保持該接物鏡的透鏡承座,並在該透鏡承座形成有可供從上述光源射出後,入射於上述上升鏡之上述雷射光通過的光路用開口,且相對於上述固定塊體,至少可朝對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的記錄面形成接近/分離的方向,也就是指聚焦方向、及上述碟片狀記錄媒體的略半徑方向,也就是指追蹤方向移動;和複數個支承彈簧,該複數個支承彈簧是用來連結上述固定塊體與上述可動塊體;和聚焦用磁路,該聚焦用磁路可促使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聚焦方向移動,且具有第1聚焦用線圈、第2聚焦用線圈、第1聚焦用磁鐵與第2聚焦用磁鐵;及 追蹤用磁路,該追蹤用磁路可促使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追蹤方向移動,並具有追蹤用線圈與追蹤用磁鐵,使通過上述可動塊體的上述光路用開口之上述雷射光的光路,與垂直於上述聚焦方向及上述追蹤方向的方向,也就是指與切線方向一致,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包含當上述可動塊移動於上述聚焦方向時產生推力的第1推力產生部與第2推力產生部,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被安裝於上述透鏡承座,而使得當上述可動塊體朝上述聚焦方向移動時產生推力的第1推力產生部與第2推力產生部,在上述切線方向形成隔離狀態,且上述第1聚焦用線圈是使其軸方向延伸於上述聚焦方向,而令其軸方向形成為聚焦方向,上述第2聚焦用線圈是在將其軸方向作為上述切線方向的狀態下,安裝在上述透鏡承座中面向上述固定塊體之那一側的面,上述第1聚焦用磁鐵與上述第2聚焦用磁鐵是夾持著上述可動塊體,並配置在切線方向上的相反側。
TW097137555A 2007-10-17 2008-09-30 光學讀寫頭與碟片驅動裝置 TWI3824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0358A JP4775661B2 (ja) 2007-10-17 2007-10-17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1662A TW200921662A (en) 2009-05-16
TWI382413B true TWI382413B (zh) 2013-01-11

Family

ID=4056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7555A TWI382413B (zh) 2007-10-17 2008-09-30 光學讀寫頭與碟片驅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16177B2 (zh)
JP (1) JP4775661B2 (zh)
KR (1) KR20090039625A (zh)
CN (1) CN101414468B (zh)
TW (1) TWI3824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5530B2 (ja) * 2009-06-10 2014-02-26 山陽特殊製鋼株式会社 垂直磁気記録媒体における軟磁性膜層用CoFeNi系合金および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材
JP5035332B2 (ja) * 2009-12-21 2012-09-2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11181146A (ja) * 2010-03-02 2011-09-15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9699A (ja) * 2002-10-21 2004-05-13 Ricoh Co Ltd 薄型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050041540A1 (en) * 2003-07-16 2005-02-24 Hidetoshi Tanaka Optical pickup and disc drive
TWM272206U (en) * 2004-10-14 2005-08-01 Hsi-Fu Shih Optical pickup head with multiple wavelength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7678B2 (ja) * 1993-06-21 2001-09-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5724337A (en) * 1993-10-29 1998-03-03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with a compact design
JP2001229557A (ja) * 2000-02-09 2001-08-2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レンズ駆動装置用のプリント基板コイル
US20030012090A1 (en) * 2001-07-12 2003-01-16 Tdk Corporation Objective lens drive apparatus for use in optical pickup
US7301864B2 (en) * 2003-07-07 2007-1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bjective lens,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JP2006323883A (ja) * 2005-05-17 2006-11-30 Clarion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169753B2 (ja) * 2005-08-11 2008-10-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
JP2007102912A (ja) 2005-10-03 2007-04-19 Sony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9699A (ja) * 2002-10-21 2004-05-13 Ricoh Co Ltd 薄型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050041540A1 (en) * 2003-07-16 2005-02-24 Hidetoshi Tanaka Optical pickup and disc drive
TWM272206U (en) * 2004-10-14 2005-08-01 Hsi-Fu Shih Optical pickup head with multiple wavelength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99211A (ja) 2009-05-07
KR20090039625A (ko) 2009-04-22
US8116177B2 (en) 2012-02-14
CN101414468B (zh) 2012-05-02
CN101414468A (zh) 2009-04-22
US20090103420A1 (en) 2009-04-23
JP4775661B2 (ja) 2011-09-21
TW200921662A (en) 200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0759B2 (en) Objective lens drive,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JP3855977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TWI382413B (zh) 光學讀寫頭與碟片驅動裝置
US8199613B2 (en) Objective lens actuator and a thin-sized optical pickup with magnetic circuit having different lengthed magnets
US8938746B2 (en) Object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optical disc drive including the same
JP5024184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6066013A (ja) 対物レンズホルダ及び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EP2012318B1 (en) Lens holder for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pickup having same
JP5067052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530216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5104524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530216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244021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1010281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5083199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9020978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0020982A (ja) 2レンズ光ヘッド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JP4753900B2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9026380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530216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WO2011013204A1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226326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324684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9043305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821788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