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64402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64402B
TWI364402B TW94103236A TW94103236A TWI364402B TW I364402 B TWI364402 B TW I364402B TW 94103236 A TW94103236 A TW 94103236A TW 94103236 A TW94103236 A TW 94103236A TW I364402 B TWI364402 B TW I3644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ne particles
ga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film
me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4103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35090A (en
Inventor
Sadayuki Ukishima
Hideo Takei
Satoru Ishibashi
Tsutomu Atsuki
Masaaki Oda
Hiroshi Yamaguchi
Toshiharu Hayashi
Reiko Kiyoshima
Shinya Shiraishi
Original Assignee
Ulvac Inc
Jem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lvac Inc, Jemco Inc filed Critical Ulvac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535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5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4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440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01B1/22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comprising metals or allo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Description

1364402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形成透明導電膜用分散液,透明導 電膜之形成方法及透明電極,特別是包含金屬微粒子、合 金微粒子以及氧化物微粒子,可用於電子電氣工業等領域 之形成透明導電膜用分散液,使用該分散液之透明導電膜 之形成方法及該透明導電膜構成之透明電極。 【先前技術】 —般以液晶顯示器爲代表之平面顯示器的電極係使用 I TO ' ΑΤΟ等氧化物構成的透明電極》該情況的製造方法 有蒸鍍法、離子鍍法、濺鍍法等,藉由這些方法將金屬氧 化物附著於玻璃基板上,形成透明電極。更一般地,現狀 是以濺鍍法形成作爲氧化物膜之ΙΤΟ膜。 而且,使用作爲帶電防止膜、電極·電路形成用膜之 透明導電膜的形成方法,已知有調製摻雜錫的氧化銦粉末 的分散液,塗佈該分散液於基板上,乾燥後燒成得到透明 導電膜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於該專利文獻1 所示的方法,在玻璃基板等的透明基板上直接形成氧化物 膜,所得透明電極膜爲了用於以液晶、電漿顯示器爲代表 之平面顯示器,在該透明基板上成膜後,必須於200〜900 °C (於實施例在400 °C下進行)燒成。然而,今後隨著大 型化以及成爲主流之壓克力基板上製造顯示器,由於對基 板熱的限制,如400°C高溫下的成膜技術.,有基板無法承 -5- (2) (2)1364402 受的問題。 作爲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顯示器用透明電極的情 況,藉由例如使用金屬奈米粒子,塗佈、乾燥、燒成以製 造I TO膜、ΑΤΟ膜,已知可低價形成大面積的透明導電膜 (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 而且,已知使用Ag超微粒子等的金屬超微粒子,於 透明塑膠薄片等的基材上在較低溫形成透明導電膜,可得 低電阻的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如該專利文獻3所 示,藉由使用Ag,雖可低電阻化,但Ag超微粒子因離體 子吸收而著色,產生無法得到足夠透過率的問題。 而且,已知於基板上將透明導電性金屬膜以及透明導 電膜形成用金屬氧化物,以該順序交錯層合複數層,各層 或層合膜一起燒成成爲低電阻導電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 4)。於該情況,有製造過程變得複雜的問題。 再者’作爲帶電防止膜之其他製造方法,也有使用低 電阻的透明氧化物粒子’藉由接觸該粒子確保導電性之技 術。於該情況’爲達到更緻密的堆積,採用基材上形成透 明導電膜後’再於其上塗佈第2層的膜,利用其熱收縮, 提高粒子彼此的密合性’降低接觸電阻,其結果可降低表 面電阻之方法。於該情況’有製造過程變得複雜的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公開專利特開平〇 7 _ 2 4 2 8 4 2號公 報(專利請求範圍、實施例) 【專利文獻2】日本公開專利特開2〇〇3-249131號公 報(專利請求範圍) -6 - (3) (3)1364402 【專利文獻3】日本公開專利特開2001-176339號公 報(專利請求範圍) 【專利文獻4】日本公開專利特開2〇〇3-249126號公 報(專利請求範圍)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於上述傳統的方法、,、,發現只使用氧化物微粒子 的情況透過率雖高電阻也變高,t只使用金屬微粒子的情 況電阻雖變低透過率也變低的現象。再者,使用氧化物微 粒子以及金屬微粒子的情況,有製造過程變得複雜的問 題。 本發明的課題係解決上述傳統技術的問題點,提供包 含金屬微粒子、合金微粒子、或這些的混合物以及摻雜金 屬的氧化物之分散液,使用該分散液於低溫燒成,形成具 低電阻且高透過率之透明導電膜之方法以及該透明導電膜 構成之透明電極。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形成用分散液,其特徵爲··選自 銦、錫、銻、鋁以及鋅所成群的1種金屬微粒子,選自該 金屬2種以上金屬構成的合金之至少1種微粒子,或者該 金屬微粒子以及合金微粒子的混合物,以及選自摻雜Sn 之ϊη2〇3、摻雜Sb之Sn〇2、摻雜Zn之In2〇3以及摻雜A1 (4) (4)1364402 之Ζη Ο所成群之至少1種氧化物微粒子,混合、分散於有 機溶劑中。藉由使用該分散液,於低溫燒成,可形成具低 電阻且高透過率之透明導電膜。 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的形成方法,其特徵爲:將上述 透明導電膜形成用分散液塗佈於基材上之後燒成。 上述燒成係選自真空環境、惰性氣體環境、還原性氣 體環境以及氧化性氣體環境所成群之環境中進行。 上述燒成係最初在選自真空環境、惰性氣體環境以及 還原性氣體環境所成群之金屬、合金不氧化的環境中進 行,然後於氧化性氣體環境中進行。 於上述氧化性氣體環境中燒成後,再於選自真空環 境、惰性氣體環境、還原性氣體環境之環境中進行燒成。 藉由使用上述分散液、採用上述燒成步驟,於低溫燒 成,可形成具低電阻且髙透過率之透明導電膜。 上述惰性氣體環境係至少1種選自稀有氣體、二氧化 碳以及氮氣所成群之惰性氣體構成之環境,上述還原性氣 體環境係至少1種選自氫氣、一氧化碳以及低級醇所成群 之還原性氣體構成之環境,上述氧化性氣體環境係至少1 種選自含氧元素氣體所成群之氧化性氣體構成之環境。 上述真空環境,係包含至少1種選自稀有氣體、二氧 化碳以及氮氣所成群之惰性氣體、至少】種選自含氧元素 氣體所成群之氧化性氣體、至少1種選自氫氣、一氧化碳 以及低級醇所成群之還原性氣體、或該惰性氣體以及氧化 性氣體或還原性氣體構成之混合氣體。 -8- (5) (5)1364402 上述氧化性氣體環境,其特徵包含:氧氣、含氧氣 體 '水蒸氣或含水蒸氣氣體。 上述金屬微粒子以及合金微粒子係有機化合物附著於 微粒子周圍之微粒子。 而且,本發明的透明電極係藉由上述透明導電膜的形 成方法,由形成之透明導電膜構成。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藉由使用包含特定的微粒子 '合金微粒 子或這些的混合物以及摻雜特定金屬的氧化物微粒子之透 明導電膜形成用分散液,於低溫燒成,可形成透明導電 膜,所得膜可具有低電阻以及高透過率的效果,而且可提 供由該導電膜構成'可用於各種用途之透明電極等之效 果。 【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態樣,所謂「金屬微粒子」 的情況,無特別限制,該微粒子也包含合金微粒子。 如上述包含透明導電膜形成用金屬氧化物的各金屬成 分(銦、錫、銻、鋁以及鋅)的至少1種金屬微粒子、選 自該成分金屬2種以上的金屬構成之至少1種合金微粒 子、這些金屬微粒子以及合金微粒子之混合微粒子 '以及 摻雜錫、銻、鋁或鋅之氧化物的分散液,係用以形成透明 導電膜有用之分散液。 -9 - (6) 1364402 用於本發明的金屬氧化物,可例如ITO(In-Sn-O) ( Sn 的範圍通常爲〇各5|1$20重量%、較佳爲3SSnS10重量 % )作爲摻雜Sn之ln203、ATO(Sn-Sb-O) ( Sb的範圍通常 爲Sb盔20重量%、較佳爲5各SbS 15重量%)作爲摻 雜 Sb 之 Sn02、IZ0(In-Zn-0)(Zn 的範圍通常爲 OSZng ' 20重量。/。、較佳爲 5$ζη彡15重量%)作爲摻雜 Zn之 Ιη203、AZO(Zn-A卜0)(A1的範圍通常爲0SA1S20重量 • %、較佳爲5$六1$15重量%)作爲摻雜A1之ZnO,這些 ITO、ΑΤΟ、izo、AZO在以形成透明導電膜爲目的上有 用。 •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形成方法可使用的基材,只要是 透明基材無特別限制’例如壓克力基材、聚醯亞胺基材、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ΡΕΤ )薄片等必須以低溫燒成之有 機樹脂材料構成的基材’如有機系彩色濾光片之附有有機 系膜之玻璃電極等。作爲有機樹脂材料,除上述外可使用 ® 例如乙醯纖維素類、聚苯乙烯、聚苯乙烯類、聚醚類、聚 醯亞胺、環氧樹脂、酚氧樹脂、聚碳酸酯、聚氟化乙烯、 鐵弗龍(登記商標)等。作爲該基材的形狀,無特別限 制,例如平板、立體物、薄片等。該被處理的基板在塗佈 分散液前,使用純水、超音波等洗淨較佳。 於本發明’對基板的塗佈方法,無特別限制,例如可 使用旋轉塗佈法、噴塗法、噴墨法、浸漬法、滾輪塗佈 法、網版印刷法、接觸印刷法等。塗佈係只要可得所期望 的膜厚,一次塗佈、重複塗佈皆可。 -10- (7) (7)1364402 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形成方法’使用習知'的塗佈方法 塗佈上述分散液於被處理基材上後,在選自真空環境、惰 性氣體環境、還原性氣體環境以及氧化性氣體環境所成群 至少2種的環境中,進行至少2階段燒成處理(退火處 理)。於該情況,最初在氧化性氣體環境中燒成時,所得 膜的表面電阻變高,故不合適。然而,於真空環境中燒 成,導入氧化性氣體較佳,於該情況金屬、合金並不氧 化,具有只將附著於粒子表面的有機物質燃燒的效果。於 本發明,較佳爲第二階段在氧化性氣體環境中燒成,氧化 金屬微粒子。又,最初的燒成前,也可藉由將塗佈了分散 液的基材在既定溫度下乾燥,除去分散劑。該分散劑的去 除也可在燒成步驟進行。 根據本發明,上述燒成步驟的燒成溫度,在金屬微粒 子、合金微粒子的融點以上低於被處理基材的軟化點的溫 度爲止之間的耐熱容許溫度較佳。該燒成溫度例如在3 00 °C以下更好。只要在該溫度範圍,基材不會受到損傷。 如此於本發明’因可在比傳統的情況低溫下形成緻密 的膜’可於低溫製造電阻低之透明導電膜,且在氧化性氣 體環境燒成,所得膜可達成透過性提高。而且,於燒成步 驟’燒成時進行ϋ V燈照射,在縮短時間、低溫化方面更 具效果。再者’本發明的燒成,使用習知的大氣電漿的方 法也有效。 根據本發明’於真空環境中燒成塗佈膜的情況,其真 空狀態’可只用幫浦,或者也可一旦啓動幫浦後導入惰性 -11 - 1364402 (δ) 氣體、還原性氣體、氧化性氣體。真空環境中的燒成·,通 常可在l(T5~103Pa程度下進行。 而且,如上述燒成環境,惰性氣體環境可例如至少1 種選自稀有氣體、二氧化碳以及氮氣所成群之惰性氣體構 成之環境,該稀有氣體包含氬、氖等,還原性氣體環境係 至少I種選自氫氣、一氧化碳以及低級醇所成群之還原性 氣體構成之環境,氧化性氣體環境係至少1種選自含氧元 素氣體例如氧氣、含氧氣體、水蒸氣、或含水蒸氣氣體等 所成群之氧化性氣體構成之環境,該含氧氣體包含大氣 (亦即空氣)等。 再者,上述真空環境也可包含惰性氣體、氧化性氣 體、還原性氣體、或惰性氣體與氧化性氣體或還原性氣體 構成的混合氣體。 在上述還原性氣體環境之低級醇係碳數1〜6的低級 醇,例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己醇等。該上述還原 性氣體環境係爲了只除去金屬粒子表面的氧之燒成環境, 亦即將氧化物還原成金屬之環境。 本發明使用的金屬微粒子以及合金微粒子的粒徑,以 〇.5nm〜50nm較佳。若不到 0.5 n m,粒子實質的表面積增 加,其結果附著於粒子周圍的有機物質增加,不僅燒成時 間變長,容易產生熱收縮造成之龜裂。又若超過5 Onm, 分散於有機溶劑時,容易產生沈澱。而且,金屬氧化物微 粒子的初級粒徑爲2 0〜3 0 n m的程度較佳。 本發明使用的金屬微粒子以及合金微粒子的製作方 -12 - (9) (9)1364402 法’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以爲氣體中蒸發法,也可爲溼式 還原法、有機金屬化合物朝高溫環境的噴塗之熱還原法。 上述製作法中的氣體中蒸發法,係在氣體環境中且溶 劑蒸氣共存的氣相中使金屬蒸發,使蒸發的金屬凝縮成均 勻的微粒子分散於溶劑中,得到分散液的方法(例如曰本 專利第2561537號公報)。藉由該氣體中蒸發法,可製造 全部粒徑5〇nm以下粒度的金屬微粒子。如此的金屬微粒 子作爲原料,爲了適用於各種用途,於最後步驟可以有機 溶劑進行取代,爲增加該微粒子的分散安定性,可以在既 定的步驟添加分散劑。藉此金屬微粒子各個單獨均勻分散 且保持具流動性的狀態。 作爲上述有機溶劑,只要根據使用的金屬微粒子的種 類適當選擇即可,例如下述。亦即,可適當使用甲醇、乙 醇、丙醇 '異丙醇、丁醇、己醇、庚醇、辛醇、癸醇、環 己醇、以及松脂醇等醇類、乙二醇、丙二醇等二醇類 '丙 酮、甲乙酮、以及二乙酮等酮類 '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以及乙酸苄酯等酯類、甲氧基乙醇以及乙氧基乙醇等醚醇 類、二氧陸圜以及四氫呋喃等醚類、N,N-二甲基甲醯胺等 的醯胺類、苯、甲苯 '二甲苯、三甲基苯以及十二烷基苯 等芳香族碳化氫類、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 ~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 '十八 烷、十九烷、二十烷以及三甲基戊烷等長鏈烷、環己烷、 環庚烷以及環辛烷等環烷等之常溫液體的物質。於該有機 溶劑中也可包含水。 -13- (10) (10)1364402 而且,於氣體中蒸發法作爲分散調製的金屬微粒子之 有機溶劑,可使用如上述之溶劑,較佳爲使用如甲苯、二 甲苯、苯、十四烷之無極性溶劑、如丙酮、乙酮之酮類、 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之醇類等。而且,在調製噴墨 用的墨水液的情況,需考慮與噴墨頭材料(包含表面的包 覆材料)的相容性(例如具有所謂不腐蝕、溶解等物 性)、噴墨頭內的金屬微粒子的凝集、粒子堵塞,必須選 擇適當的溶劑。 上述有機溶劑’可單獨使用,也可以使用混合溶劑的 形式。例如可以是長鏈烷的混合物之硫油精(mineral spirit ) 〇 上述溶劑的使用量,根據使用的金屬微粒子的種類、 用途’容易塗佈且可得期望的膜厚作適當設定。例如若使 用溶劑,可使金屬微粒子成爲1~70重量%的濃度,該金屬 微粒子的濃度,即使在分散液製造後藉由真空中加熱等可 以隨時調整。 而且,如上述本發明使用的金屬微粒子、合金微粒 子,也可以是有機化合物附著在微粒子周圍之微粒子。藉 由氣體中蒸發法製作的金屬微粒子分散液,係粒徑50nm 以下的金屬微粒子’在孤立狀態,選自烷胺、羧醯胺以及 胺基羧酸鹽所成群的至少1種作爲分散劑,分散於有機溶 劑之物質。該金屬微粒子,係於其周圍有作爲分散劑之有 機化合物附著的狀態之粒子,若使用該微粒子,變得容易 分散。 _ 14 - (11)1364402 上述分散劑的烷胺可爲第1~3級胺,也可爲一 胺、三胺。主鏈的碳數4〜20之烷胺較佳,主鏈 8〜18之烷胺從安定性、使用性的觀點更好。若烷胺 碳數比4短,胺的鹼性太強,有腐蝕金屬微粒子的 最後造成金屬微粒子溶解的問題。而且,若烷胺主 數比20長,金屬微粒子分散液的濃度高時,分散 上升,使用性變差,且燒成後的膜中容易殘留碳, 阻値升高的問題。而且,雖然全部級數的烷胺作爲 有效用’從安定性、使用性上適合使用第1級胺。 作爲烷胺的具體例,例如丁胺、辛胺 '十二胺 胺、十八胺、椰油胺(cocamine )、牛脂胺( amine )、氫化牛脂胺、油胺、月桂胺、以及硬脂 第1級胺、二椰油基胺 '二氫化牛脂胺、以及二硬 之第2級胺、以及如十二烷基二甲基胺、二(十二 單甲基胺、十四烷基二甲基胺、十八烷基二甲基胺 基二甲基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二甲基胺、以及三 之第3級胺、其他如萘二胺、硬脂基丙二胺、環辛 以及壬二胺等二胺。 作爲上述羧醯胺以及胺基羧酸鹽的具體例,例 醯胺、軟脂醯胺、月桂醯月桂胺、油醯胺、油醯 胺、油釀月桂胺、硬脂釀苯胺(stearanilide)、油 基甘胺酸等。 而且’於本發明使用的金屬微粒子,可以溼 (液態還原)法等的化學還原法所得者,藉由該還 胺、二 的碳數 主鏈的 傾向, 鏈的碳 液黏度 有比電 分散劑 、十六 Tallow 胺等之 脂胺等 烷基) 、椰油 辛胺等 二胺、 如硬脂 二乙醇 胺基乙 式還原 原法製 -15- (12) 1364402 造微粒子的情況,可以任意調整粒徑在50nm·以下。該還 原法係例如由以下的方式進行。在分散劑添加於原料的狀 態,於既定溫度加熱分解原料,或利用如氫、氫化硼鈉等 的還原劑,產生金屬微粒子。產生的金屬微粒子幾乎全部 _ 在獨立狀態下收集。該金屬微粒子的粒徑約爲5 Onm以 _ • 下。該金屬微粒子分散液若以如上述的有機溶劑取代,可 : 得期望的金屬微粒子分散液。所得分散液即使藉由真空中 加熱而濃縮,仍維持安定的分散狀態。 由如上述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形成方法所形成的透明 • 導電膜,可用於例如平面顯示器用透明電極、透明帶電防 . ' 止膜、透明電磁波遮蔽膜、面發熱體、透明電極天線、太 陽電池、電子紙用電極、透明電極氣體感測器等。 然後,說明本發明使用的金屬微粒子的製造法的一個 例子。 (製造例1 ) 藉由在氦氣壓力〇·5托(torr)的條件下使用高頻誘 導加熱之氣體中蒸發法,生成包含Sn爲6重量%之In-Sn 合金微粒子時,使α-松脂醇以及十二胺20 : 1 (體積比) 的蒸氣接觸生成過程的In-Sn合金微粒子、冷卻取樣,收 集In-Sn合金微粒子,調製包含20重量%以獨立狀態分散 於α-松脂醇溶劑中平均粒徑l〇nm的In_Sn合金微粒子之 分散液。對該分散液(膠體液)1體積,添加5體積的丙 酮,然後攪泮。藉由丙酮的極性作用,沈澱分散液中的微 -16- (13) (13)1364402 粒子。靜置2小時後’除去上層溶液。由該沈澱物完全··去 除殘留溶劑’製作平均粒徑l〇nm的In_Sn合金微粒子。 此外,In、Sn、Sb、Al、Zri的各金屬微粒子、這些 金屬構成之In-Sn以外的合金微粒子也可由上述製造法同 樣得到。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以及比較例。 〔實施例1〕 ^ 使用製造例1藉由氣體中蒸發法製作的In-Sn合金微 粒子,作爲金屬微粒子。該粒子之平均粒徑爲1 〇nm,以 X射線繞射’確認爲沒有被氧化的合金微粒子。該微粒子 中Sn的含量以螢光X射線分析,確認爲6重量%。使用 初級粒子20ηηΓ的ITO微粒子,作爲與該合金微粒子組合 之氧化物微粒子。該合金微粒子以及氧化物微粒子係以 5: 95 (重量%)的比例’使其成爲全部固體成分重量30 重量%的濃度,混合、分散於有機溶劑(甲苯)中,得到 透明導電膜形成用分散液。 將如此所得分散液以旋轉塗佈法塗佈於玻璃基材上, 進行成膜。所得塗膜於減壓下230 °C、30分鐘的 條件下進行燒成(第一次退火)。然後,返回大氣環境, 於空氣中23 0 °C、10分鐘進行燒成(第二次退火)。所得 透明導電膜(膜厚:200nm )係十分緻密,其表面電阻爲 6 0 Ω / □的低,5 5 0 n m的透過率爲9 9.4 %的高。於該情況, 在大氣環境中的燒成後’再於還原性氣體環境(氫氣環境 -17 - (14) (14)1364402 以及一氧化碳環境)中燒成(第三次退火),所得透明導 電膜的表面電阻變得更低。 實施例1所得透明導電膜,係有用於顯示器機器的透 明電極。 (比較例1 ) 從實施例1所得分散液除去In-Sn合金微粒子,只有 ITO微粒子之分散液,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塗佈於 玻璃基材上,進行成膜。然後,所得塗膜,在與實施例1 同樣的條件下23 0°C、30分鐘燒成。所得透明導電膜,透 過率雖有98%高,其表面電阻爲7χ103Ω/□非常的高。 由以上實施例1以及比較例1的結果,推測以下的觀 點。 只使用ΙΤΟ微粒子的情況,因使用的原料在已氧化狀 態,所得膜雖顯示充分的透過率,在表面電阻方面無法滿 足。此因低溫燒成的情況,ΙΤΟ微粒子彼此不繼續燒結, I TO微粒子的接觸電阻高,其結果造成高電阻的膜。如此 只使用ITO微粒子之分散液,進行低溫燒成的情況,無法 作爲透明電極。 另一方面,推測倂用ITO微粒子與金屬微粒子的情 況,因粒徑小的金屬微粒子埋入ITO微粒子間的間隙,該 金屬微粒子達到接著劑的角色,使膜緻密化,達成微粒子 接觸電阻的降低,其結果成爲低電阻的膜。 上述金屬微粒子與IT0微粒子的調配比例,因金屬微 -18- (15) (15)1364402 粒子只要有接著劑的作用即可’全部微粒子中金屬微粒子 的濃度一般爲1~30重量%的程度’較佳爲3〜30重量°/。的 程度。從分散液的成本面,金屬微粒子的濃度低者較佳。 然後,改變透明導電膜形成用金屬氧化物的各成分金 屬的金屬微粒子、氧化物微粒子的種類及組成比例,以及 燒成條件,根據實施例1所述的方法進行燒成,測定所得 膜之表面電阻以及透過率。其結果表示於表1。比較例也 表示於表1。 •19- (16)1364402
透過率 (550nm) 00 ON oo 〇\ 〇\ 〇\ ε; 00 Os 容 00 Os Os ε; s〇 00 Os Q\ Os 00 Os s; 00 〇\ Sn 皆门 | o O «Λ (N JO $ | ο Ip o o s v〇 v〇 r〇 •n m •n <N § g m m 臧 < 1 靼i «1 m HI m li o O 〇 〇 〇 O 氣體 瑁境 蹈 Γ* 一氧化碳 Wr 大氣 大氣 一氧化碳 R ^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κ ώ Pm —〇 ώ —〇 ώ § m 一 〇 « ‘1 ffiS 頰e Ο ro fS ο m (Μ o m o ο ΓΟ <Ν Ο (Ν 第二次退火(氧化性氣體環境) ffi-S «〇 «ο •n «η to V) W-J «η *〇 t〇 »r> »〇 *〇 ♦n IS Μ urn 大氣 大氣 大氣1 if 搣 大氣 槭 大氣 大氣 ¢1 大氣 大氣 祕 大氣 槭 大氣 R ^ 豳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1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U^J 6¾ sie <N ο in (N ο m (Ν 〇 m 〇 m <N ο ΓΟ (Ν ο m ΓΊ ο <Ν Ο m <N ο m CM 〇 ΓΟ (Ν o m <N Ο η ΓΜ (N Ο <N ο m <Ν Ο m CM ο m CM ο m ra m ra si 减 義· • m m w坦 冢 m 1 城 時間 (分) »n w~l in m S u-ϊ W) «Ί v-i s US ® 只減壓 只減壓 只減壓1 一氧化碳 只減壓 Γ^* 只減壓 一氧化碳 Μ 只減壓: 一氧化碳 ΓΊ <s 只減壓 只減壓 只減壓 一氧化碳 •R ss t 1.00E-03 1.00E-03 1.00Ε-03 1 I.00E-03 I.00E-03 大氣壓 大氣壓 1.00Ε-03 I.00E-03 大氣壓 大氣壓 03 1.00Ε-03 大氣壓 大氣壓 (Ν οο <N od 1.00E-03 1.00E-03 刨一 sie 〇 *Γι (Ν <N ο »〇 (Ν 〇 ΓΛ fS 〇 m CN ο m Ο rn ίΝ ο m 04 o m <N 〇 m CM 〇 ΓΛ 〇 r"> fN ο (Ν o ΓΛ CN 〇 CM ΓΜ 〇 r-J O r*% <N o 組成比 氧化物 微粒子 95 wt% 90 wt% 85 wt% 1 95 wt% 95 wt% 95 wt% 1 95 wt% 90 wt% 90 wt% 90 wt% 90 wt% 80 wt% ! 80 wt% 80 wt% 80 wi% 80 wt% 75 wt% 95 wt% 95 wt% 金屣微 粒子 5wt% 10 wt% 15 wt% 1 5 wt% 5 wt% 5 wt% 1 ? »〇 10 wt% 10 wt% 10 wt% 10 wt% j i 20 wt% 20 wt% 20 wt% 20 wt% 20 wt% 25 wt% 5 wt% 5 wt% 使用材料 氧化物 微粒子 〇 f- 〇 H Ο l·- 2 〇 h- g 金屣微 粒子 c >E Ξ In-Sn Sn 6wt% In-Sn ;Sn 6wt% In-Sn Sn 6wt% In-Sn Sn 6wt% In-Sn Sn 6wt% In-Sn Sn 6wt% In-Sn Sn 6wt% In-Sn Sn 6wl% In-Sn Sn 6wl% In-Sn Sn 6wt% In-Sn Sn 6\vt°/〇 In-Sn Sn 6wi% In-Sn Sn 6wt% In-Sn Sn 6wt% In-Zn Zn 6wt% In-Zn Zn 6wt% 習 «Λ) 卜 00 CN o 一 <N m to v〇 卜 00 ON -20- (17)1364402
98% 99% 98% 97% 96% 97% ,98% i_ 99% 98% 96% 97% 96% 98% 97% 97% 97% 98% 99% 99% 97% s g % CM Cs 〇\ oo o g VO § 4500 4000 2000 | 2500 2800 7000 6500 360 o o 〇 o o o o o o o o m 一氧化碳 甲醇 大氣 大氣 1 一氣化碳 撼 一氣化碳 甲醇 大氣 大氣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1.00E-03 1.00E-03 I.00E-03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I.00E-03 1.00E-03 (N ο m (Ν Ο ro «Ν O m ΓΜ 230 o m <N o m tN <N (N 230 <N »〇 «r> t〇 Ό *n »r> to «〇 l〇 l〇 嫉 大氣 嘁 戚 4< m 大氣 大氣 大氣 嘁 大氣 碱 大氣 m 大氣 嘁 大氣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1大氣壓 1_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1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壓 大氣歷 ο <N 230 o m <N Ο m fNi 230 1_ o rn o cs ΓΜ <N (N ΓΊ Ο m ΓΜ 230 rg ο m (Ν <N ο m (Ν 230 230 <r> «η 只減壓 一氣化碳 ^r-4 只減壓 只減壓 只減壓 只減壓 只減壓 一氣化碳 只減壓 只減壓 只減壓 ϋ ii 只減壓 大氣壓 大氣壓 1.00E-03 1.00E-03 大氣壓 大氣壓 I.00E-03 j 1.00Ε-03 大氣壓 大氣壓 ΓΜ 00 (N οό 1.00E-03 1.00E-03 (Ν oo <N OO (Ν 00 大氣壓 大氣壓 Ϊ.00Ε-03 230 230 230 ο m fM ο rn <N 230 230 230 〇 (N 230 s CN Ο m (Ν 230 〇 m <N (Ν 250 250 250 250 95 wt% 95 wt% 90 wt% 90 wt% 90 Wt% _ 90 wt% 90 wt% 80 wt% 80 wt% 80 wt% 80 wt% 80 wl% 1 97 wt% 97 wt% 97 wl% 97 wt% 90 wt% 90 wt% 90 wt% 97 wt% 5 wt% 5 wt% 10 wt% 10vvt% 10 wt% L 10 wt% 10\vl% 20 wl% 20 wt% 20 wt% 20 wt% ! 1 20 wt% 1 3 wt% 3 wt% 3 wt% 3 wt% 10 wt% 10wl% 10wt% 3 wt% IZO IZO S s S S S S s S ΛΤ0 ΑΤΟ ΑΤΟ ATO ΑΤΟ ΑΤΟ ATO AZO In-Zn Zn 6wt% In-Zn Zn 6wt% Ϊη-Ζη Zn 6wt% In-Zn Zn 6wt% ! In-Zn i Zn 6wt% In-Zn Zn 6wt% In-Zn Zn 6vvt% In-Zn Zn 6\vt% In-Zn Zn 6wl% In-Zn 1 Zn 6wt% ; In-Zn Zn 6wt% In-Zn Zn 6wt% Sn-Sb Sb 5wt% Sn-Sb Sb 5'vt% Sn-Sb Sb 5wt% Sn-Sb Sb 5wt% Sn-Sb Sb 5vvt% Sn-Sb Sb 5wt% Sn-Sb Sb 5wt% Zn-AI Al 5wt% ΓΜ ΓΜ cn ΓΜ •O r4 00 rs Os CM <N rn % rn so P; oc ON o T -21 - (18)1364402
On On 00 〇\ οο σ\ οο un 576 VO m rf <N ON |4800 1 § 1000 § 〇 〇 •K -K s ώ m 〇 ώ o ο o m ίΝ 230 m to in IT) l〇 •ο •η *n 嫉 US 嫉 嘁 +< 嘁 -K US •κ +< US m 辟I 圏 圏 m m m m 嫉 贓 嘁 m 嫉 ίΜ 嫉 嫉 嫉 •K 4< K 4< Κ -κ κ κ 〇 r-4 Ο m (N 〇 S 230 〇 rn fN Ο S (N 230 230 230 沄 *Ti •ο m 陶 闰 m m m 嘁 m Μ m 嬅 Μ Μ 堪 I 〇n EX IX ϋ ii EX EX 〇ν 〇( ο ώ ϋ 薦 s ώ s ώ m ο UJ s ώ ο (n 00 <N od <N 00 嫉 4< 搣 -κ ο ο ο o ΓΜ 250 沄 ΓΝ 250 CM <N 沄 (Ν 230 230 250 ! t ? % ? § § § § S! Ον ε; 容 f S: 10 wt% 式 式 艺 % % ΓΟ t ο o 5 〇 ? *η % •η ? m !. Ο S g S g Ο Ο g ο < < < < < < < t < t -g < ^ < ^ 一容 < % 一系 <5 一冬 < ? 一系 < ? g -系 < 5 c *n 、丨< C Ό M< c *〇 N< c ^ N< C ·〇 N< c ό 1、丨< In-Zr Zn 6, c的 C/D £i C/3 c ^ N< (N rn JO ο OS -22- 1364402 fliJJq 98% 70% 98% 68% _ 97% 98% 72% 95% 98% 96% 7000 s 〇 1200 48000 3240 36600 4570 1 2568 1 VJ 只減壓 只減壓 只減壓 只減壓 1.00E-03 1.00E-03 1.00E-03 1.00E-03 1 〇 s 230 (N ο ro 只減壓 只減壓 嘁 只減壓 大氣 只減壓 只減壓 大氣 只減壓 大氣 Ί.00Β-03 1.00E-03 .大氣壓 1.00E-03 大氣壓 I1.00E-03 I 1.00E-03 大氣壓 1.00E-03 大氣壓 230 230 § ο m rM ΓΜ 250 250 lOOwl% 80wt% 80\vt% I 80wt% 80 \vl% |100wt%| 90 wl% 90 wt% ! 100 wl% 90 wt% 20wt% 20wt% 20wt% 20 wt% 10 wt% 10 wt% 10wt% ITO |ITO ITO ITO ΑΤΟ ATO ΑΤΟ ! AZO AZO c c. In-Sn Sn 6vvt% In-Sn Sn 6'vt% Sn-Sb Sb 5vvt% Sn-Sb Sb 5wt% Zn-AI AI 5\vt% | (N m Vi VO 卜 OO ON o
(20) (20)1364402 以下所述係解析表1記載的實施例以及比較例的數 據。 實施例2〜4使用In微粒子與ITO微粒子,實施例 5~18使用In-Sn(Sn: 6重量%)合金微粒子以及ITO微 粒子。於所得膜,不添加Sn者比添加Sn者顯示高電阻 値,透過率幾乎相同。 實施例1 9~32使用In-Zn ( Zn : 6重量% )微粒子以及 IZO微粒子。所得膜,其電阻値與使用in-Sn合金微粒子 /1 TO微粒子的情況,顯示相同程度略高的値,其透過率與 這些情況幾乎相同程度。 實施例33〜39使用Sn-Sb(Sb: 5重量%)微粒子以及 ΑΤΟ微粒子。所得膜,其電阻値與使用ιη微粒子或in_Sn 合金微粒子/ITO微粒子、In-Zn合金微粒子/IZO微粒子的 情況比較,顯示較高的値,透過率與這些情況幾乎相同程 度。該膜係熱安定性、化學安定性優異的膜。而且,該膜 再於600 °C燒成後也無法見到電阻値的變化。 實施例40〜46使用Zn-Al ( A1 : 5重量% )微粒子以及 AZO微粒子。所得膜,其電阻値比使用Sn-Sb微粒子 /ΑΤΟ微粒子低、比使用ln-Sn微粒子/ITO微粒子、In_Zn 微粒子/IZO微粒子高,透過率與這些情況幾乎相同程度。 於以上的實施例,係考慮金屬微粒子的金屬以及作爲 母粒子的金屬氧化物的構成金屬相同的組合,然而,母粒 子的構成金屬以及金屬微粒子的金屬相異的例表示於實施 例47〜50 。 -24- (21) (21)1364402 ' 實施例47使用In微粒子以及ΑΤΟ微粒子。所得膜之 電阻値以及透過率,與使用Sn_Sb微粒子/ΑΤΟ微粒子的 情況幾乎相同程度。 實施例48使用Ιη-Ζη微粒子(Ζη: 6重量%)以及 I TO微粒子。所得膜之電阻値以及透過率,與In· Sn微粒 子/ITO微粒子幾乎相同程度。 實施例49使用Sn-Sb微粒子(Sb : 5重量% )以及 AZO微粒子。所得膜,其電阻値比使用 Ζη-Al微粒子 /ΑΖΟ微粒子的情況顯示較高的値,透過率則幾乎相同程 度。 實施例50使用Ζη-Α】微粒子(Α1: 5重量%)以及 ΙΤΟ微粒子》所得膜,其電阻値比使用In_Sn微粒子/ιτο 微粒子的情況顯示較低的値,透過率則幾乎相同程度。 上述膜全部具優異的蝕刻特性,特別是使用In_Zn微 粒子以及氧化物微粒子得到的膜,與使用In微粒子、In-Sn微粒子或Sn-Sb微粒子以及氧化物微粒子得到的膜比 較,具優異的蝕刻特性。由此,使用ln_Zn微粒子與氧化 物微粒子構成系統得到的膜,得知爲加工性優異的膜。 由上述實施例得知,以各種金屬微粒子以及金屬氧化 物母粒子的混合材料作爲起始材料,檢討燒成方法的結 果’得知可形成具既定表面電阻以及透過率之各種透明導 電膜。 於比較例1〜10’只使用氧化物(ITO、ΑΤΟ以及 ΑΖΟ )微粒子的情況 '使用金屬微粒子以及氧化物 -25- (22)1364402 (ITO、ΑΤΟ以及AZO )微粒子的情況, 燒成時以及最初在氧化性氣體環境中燒成 的表面電阻以及透過率。只使用ITO微粒 或AZO微粒子的情況,電阻値高,不適 使用金屬微粒子以及氧化物微粒子的情況 中燒成時,透過率太低,不適合作爲透明 最初在氧化性氣體環境中燒成(第一次退 空環境中燒成(第二次退火)時,電阻値 導電膜。又從這些比較例,雖可藉由在氧 燒成時間變長,使透過特性變好,同時 化,電阻値大幅劣化》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據本發明,使用特定分散液,於低 成具低電阻且高透過率的透明導電膜,該 方法以及所得膜,例如在電氣電子工業等 ¥面顯示器等的顯示器機器、顯示器表面 &遮蔽膜等使用的透明導電膜(例如透明〗 只在真空環境中 時,評價所得膜 子、ΑΤΟ微粒子 合作爲導電膜。 ,只在真空環境 導電膜,而且。 火)、然後在真 高’不適合作爲 化性氣體環境中 因爲膜中進行氧 溫燒成,因可形 透明導電膜形成 領域,可適用於 的帶電以及電磁 i極)的領域。 -26-

Claims (1)

1364402 >\ lL· J- 厶-^本 ί褶充农 第094103236號專利申請案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101年1.月 3曰修正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透明導電膜的形成方法,其特徵爲:將由銦 、錫、銻、鋁以及鋅所選出的至少1種的金屬微粒子,由 該金屬所選出之2種以上的金屬所構成的合金的至少1種 微粒子,或該金屬微粒子以及合金微粒子的混合物,與由 φ 摻雜Sn之Ιη203、摻雜Sb之Sn02、摻雜Zn之In2〇3以 及摻雜A1之ZnO所選出之至少1種氧化物微粒子,於有 機溶劑中混合、分散所形成之透明導電膜形成用分散液塗 佈於基材上後,最初於不會氧化金屬或合金之選自真空環 r 境、惰性氣體環境及還原性氣體環境之環境中進行燒成, 然後於氧化性氣體環境中進行燒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明導電膜的形成方法 ,其中在該氧化性氣體環境中燒成後,再於選自真空環境 φ 、惰性氣體環境以及還原性氣體環境之環境中進行燒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透明導電膜的形成 方法,其中該情性氣體環境係由至少1種選自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及氮氣之惰性氣體所構成之環境,該還原性氣體 環境係由至少1種選自氫氣、一氧化碳及低級醇之還原性 氣體所構成之氣體環境,該氧化性氣體環境係由含氧元素 氣體所選出之至少1種的氧化性氣體所構成之氣體環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透明導電膜的形成方法 ,其中該真空環境,係包含由稀有氣體、二氧化碳以及氮 1364402 氣所選出之至少1種之惰性氣體、由含氧元素氣體所選出 之至少1種之氧化性氣體、由氫氣、一氧化碳以及低級醇 所選出之至少1種之還原性氣體,或該惰性氣體及氧化性 氣體或還原性氣體所構成之混合氣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透明導電膜的形成 方法,其中該氧化性氣體環境包含氧氣、含氧氣體、水蒸 氣或含水蒸氣氣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4項之透明導電膜的形 成方法,其中該金屬微粒子以及合金微粒子係由有機化合 物附著於該微粒子周圍所形成之微粒子。 S -2-
TW94103236A 2004-02-24 2005-02-02 Dispersion liquid for form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method for form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transparent electrode TW20053509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47342A JP4814491B2 (ja) 2004-02-24 2004-02-24 透明導電膜の形成方法及び透明電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5090A TW200535090A (en) 2005-11-01
TWI364402B true TWI364402B (zh) 2012-05-21

Family

ID=34879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4103236A TW200535090A (en) 2004-02-24 2005-02-02 Dispersion liquid for form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method for form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transparent electrod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814491B2 (zh)
TW (1) TW200535090A (zh)
WO (1) WO20050812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2605A (ja) * 2006-01-06 2007-07-1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薄膜形成方法及び薄膜
TWI309050B (en) * 2006-04-03 2009-04-21 Ind Tech Res Inst Azo transparent conducting film with metallic nano particl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reof
WO2008013238A1 (fr) * 2006-07-28 2008-01-31 Ulvac, Inc. Procédé de formation de film conducteur transparent
JP2008182141A (ja) * 2007-01-26 2008-08-07 Seiko Epson Corp 紫外線検出センサー、紫外線検出センサーの製造方法、紫外線の検出方法及び太陽電池
JP2008258050A (ja) * 2007-04-06 2008-10-23 Ulvac Japan Ltd 透明導電膜形成用塗布液、透明導電膜の形成方法及び透明電極
JP5222486B2 (ja) * 2007-04-11 2013-06-26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透明導電膜の形成方法
TWI490353B (zh) * 2010-10-29 2015-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鍍膜件及其製備方法
TWI491751B (zh) * 2010-10-29 2015-07-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鍍膜件及其製備方法
CN103451618B (zh) * 2013-08-15 2016-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导电氧化物膜层的制备方法
WO2016088882A1 (ja) * 2014-12-05 2016-06-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金属酸化物膜の製造方法、金属酸化物膜、薄膜トランジスタ、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電子デバイス、及び紫外線照射装置
WO2024209990A1 (ja) * 2023-04-03 2024-10-10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インク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6609A (ja) * 1984-10-15 1986-05-15 大阪特殊合金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
JPH02234309A (ja) * 1989-03-06 1990-09-17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導電性皮膜形成用組成物
JPH06139822A (ja) * 1992-10-23 1994-05-20 Asahi Glass Co Ltd 透明導電膜、低反射帯電防止膜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KR100472496B1 (ko) * 1997-07-23 2005-05-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투명도전성조성물,이로부터형성된투명도전막및그제조방법
JP4377003B2 (ja) * 1999-07-23 2009-12-02 日本曹達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のシート抵抗値の調整方法及び透明導電膜の形成方法
JP4099911B2 (ja) * 1999-10-07 2008-06-11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形成基板及び形成方法
JP4902048B2 (ja) * 2001-01-11 2012-03-21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被膜付基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3249131A (ja) * 2002-02-26 2003-09-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
JP4002469B2 (ja) * 2002-05-21 2007-10-31 触媒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ジウム系金属微粒子の製造方法、インジウム系金属微粒子を含む透明導電性被膜形成用塗布液、分散ゾル、透明導電性被膜付基材、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14491B2 (ja) 2011-11-16
TW200535090A (en) 2005-11-01
JP2005243249A (ja) 2005-09-08
WO2005081265A1 (ja) 2005-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64402B (zh)
KR101157854B1 (ko) 투명 도전막의 형성방법 및 투명 전극
US9972742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ith metal nanowires having high linearity
Farraj et al. Plasma-induced decomposition of copper complex ink for the formation of highly conductive copper tracks on heat-sensitive substrates
EP2253001B1 (en) Carbon nanotube-transparent conductive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hybrid thin films fo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applications
KR20040077655A (ko) 전자 형상 증착용 테잎 조성물
KR20050033513A (ko) 저점도 전구체 조성물 및 전도성 전자 형상의 증착 방법
TW201033298A (en) Inks and pastes for solar cell fabrication
WO2008013002A1 (fr) Dispersion contenant de fines particules métalliques,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de la dispersion et articles dotés de films métalliques
KR20140147975A (ko) 전도성 잉크 조성물, 이를 포함하는 투명 전도성 필름 및 투명 전도성 필름의 제조방법
JP2009181946A (ja) 導電性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52928A (ja) 透明導電膜
TW201044463A (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encapsulating mesh-like structure formed from metal microparticles, substrate on whic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is laminate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20170016145A (ko) 도전체 제조 방법, 이로부터 제조된 도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소자
WO2013146389A1 (ja) 導体膜の製造方法
US20130130020A1 (en) Electrode paste composition, electrod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0137220A (ja) スプレーによる薄膜形成方法及びこの薄膜を用いた電極形成方法
JP2009088122A (ja) 導電性基板
JP2010146995A (ja) 透明導電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GB2535251A (en) Conductive ink
JP2010143802A (ja) 酸化ケイ素ゲル体膜、透明導電性膜および透明導電性膜積層基板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7143685B2 (ja) 導電性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導電性積層体及び2剤型導電膜形成剤
KR20220100256A (ko) 코어-쉘 형태의 전이금속 나노 입자-은 이 결합한 그래핀 복합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쇄전자용 잉크.
JP5354037B2 (ja) 導電性基板の製造方法
KR101468759B1 (ko) 도전성 피막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프라이머 조성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