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9807B - Process for removing methacrolein from liquid phas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removing methacrolein from liquid pha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9807B
TWI359807B TW095106811A TW95106811A TWI359807B TW I359807 B TWI359807 B TW I359807B TW 095106811 A TW095106811 A TW 095106811A TW 95106811 A TW95106811 A TW 95106811A TW I359807 B TWI359807 B TW I3598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rylic acid
weight
liquid phase
acrylic
crysta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06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35890A (en
Inventor
Joerg Heilek
Klaus Joachim Mueller-Engel
Christoph Adami
Martin Dieterle
Original Assignee
Basf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051000988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5009887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051001563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5015637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Ag filed Critical Basf Ag
Publication of TW200635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35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9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98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4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51/43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change of the physical state, e.g. crystall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27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oxidation
    • C07C45/3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 C07C45/33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of CHx-moieties
    • C07C45/3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of CHx-moieties in unsaturated compounds
    • C07C45/35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by 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of CHx-moieties in unsaturated compounds in propene or isobut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7/00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57/02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with only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as unsaturation
    • C07C57/03Monocarboxylic acids
    • C07C57/04Acrylic acid; Methacrylic aci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135980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自包含丙婦酸作為主要組成物及標的 • I物及甲基丙烯醛作為第二成份之液相中移除甲基丙烯醛 的方法。 【先前技術】 丙烯酸係一種重要單體,其可照此或以其烷基醋之形式 φ 用於獲得(例如)適合用作黏著劑之聚合物或超吸水性聚合 物的用途(例如參見WO 02/055469及WO 03/078378)。 在全世界範圍内工業規模上製備丙烯酸’實際上全部藉 由(通常兩階段)丙烯之不勻相催化部分氧化法(例如參看 EP-A 990 636、US-A5,198,578、EP-A10l5410、EP-A 14 84 303、EP-A 14 84 308、EP-A 14 84 309及 US_A 2004/ 0242826)。所用起始丙烯為純度相當高之丙烯(參看 DE-A 101 31 297)。獲得該種純度之粗丙烯較為困難且成本 • 較高。其正常情況下源自於粗石蠟烴且通常包括多種純化 階段以分離出以高純度形式形成之丙烯(參看DE_ A 35 2 1 458)。此等純化階段通常包含分離除丙烯外之烯烴 且分離除丙烯外之其他第二產物、包括分離已包含於粗石 臘烴中之第二成份。 在本文中尤其重要的是將丙烯與其伴隨物丙烷分開。由 於該等兩種化合物之物理性質相似’因此此移除尤其消耗 資本及能量。由於因此所獲主要量之粗丙烯大部分用於隨 後之聚合反應(例如製備聚丙烯),(其中所述之高純度必不 108908.doc 可 >)且經歷向度增值’因此不管相關成本及不便性如何, 通常將前述移除與精煉裂解裝置及蒸汽裂解裝置相結合並 J5成業上之技術現狀。相較於聚丙烯之需求,流入部分 氧化中之此等粗丙烯與丙烯酸之比例變得不 在原料價格上仍可接受之第二需求流。 藉由在較純之丙稀氣相中催化部分氧化來製備丙稀酸的 ,徵在,:不管原料之可用純度如何,丙稀酸並非藉此獲 "" 是特別由於平行副反應而作為產物氣體混合物之組 成物來獲传,隨後必須自該產物氣體混合物中移出丙稀酸。 此產物氣體混合物通常亦包含:未完全轉化之反應物,· :完全轉化之中間物(若恰當);及為了改良熱轉移且確保防 爆特性而另外使用之惰性稀釋氣體。 在本文件令,應瞭解惰性稀釋氣體為—種反應氣體组成 在相關反應條件下呈惰性,且各惰性反應氣體組成 。早獨來考慮時化學性質上未改變之程度保持為%莫耳 、較佳為97莫耳%以上、或98莫耳%以上或99莫耳% 此方面已知之大體上所有分離方法的普遍特徵為: ^田’則在將前述產物氣體混合物直接及/或間接冷卻之 後,將產物氣體混合物中所包 中轉移至冷凝相(尤其液相)中丙稀酸在基本移除步驟 劑此ΙΓ如藉由吸收至合適溶劑(例如水、高沸點有機溶 Α凝來t液)中且/或藉由部分或大體上完全冷凝(例如分級 )來貫施(關於此主題’參看開頭引用之文獻,亦及文獻 108908.doc 1359807 EP-A 13 88 533 ' EP-A 13 88 532 ' DE-A 102 35 847 ' EP-A 79 28 67 、 WO 98/01415 、 EP-A 10 15 411 、 EP-
A 10 15 410、WO 99/50219、WO 00/53 560、WO 02/09839、 DE-A 102 35 847、WO 03/041833 ' DE-A 102 23 058 ' E)E_A 102 43 625、DE-A 103 36 386、EP-A 85 41 29、 US-A 4,317,926 ' DE-A 198 37 520 ' DE-A 196 06 877 ' DE-A 190 50 1325、DE-A 102 47 240、DE-A 197 40 253、 EP-A 69 57 36 、 EP-A 98 22 87 、 EP-A 10 41 062 、 EP-A 11 71 46 、DE-A 43 08 087 、DE-A 43 35 172、
DE-A 44 36 243、DE-A 19 924 532、DE-A 103 32 758 及 DE-A 19 924 533)。移出丙烯酸亦可如以下文獻中所述來進 行:EP-A 98 22 87、EP-A 98 22 89、DE-A 103 36 386、 bE-A 101 15 277、DE-A 196 06 877、DE-A 197 40 252、 DE-A 196 27 847 ' EP-A 92 04 08 ' EP-A 10 68 174 ' EP-A 10 66 239、EP-A 10 66 240、WO 00/53560、WO 00/ 535 6卜DE-A 100 53 086及EP-A 98 22 88。有利之移除方式 亦為以下文獻中所述之方法:WO 2004/063138、WO 2004/035514、DE-A 102 43 625及 DE-A 102 35 847。 進一步自包含丙烯酸標的產物且在所述基本分離中獲得 的液(冷凝)相中移出丙烯酸係藉由萃取、脫附、精餾、共沸 蒸餾及/或結晶法之多種組合以已知先前技術中之方法來 進行’直至達到所要丙烯酸純度’該移出端視除丙烯酸之 外所包含之其他副產物、尤其是取決於部分氧化及其他選 定部分氧化條件之特定催化劑的彼等副產物而定。丙婦酸 108908.doc 1359807 在用於製備超吸水性聚合物(聚丙稀酸或其驗金屬鹽)時要 求特別高之純度’因為該等聚合物尤其用於其中採用醫療 _ J準之衛生部門。因此,大多數丙烯酸製備方法之目標為 • —種得到適於超吸收劑之該冰丙烯酸的非常經濟可行之途 徑。 所述習知丙烯酸製備途徑的典型特徵為其包括副產物曱 基丙烯醛之形成,該甲基丙烯醛之量至多在分析上不可偵 • 測或在分析上不顯著,此可主要歸因於所使用之粗丙烯純 度高。為此,在以下先前技術文獻中,即使大部分此等文 獻包含非常詳細之第二成份分析’亦無一者甚至提及作為 丙稀酸之可能第二成份的甲基丙烯醛:W〇 98/〇1414、 W0 01/92197、EP-A 648 732、EP-A 1305097、EP-A 14 84 308、EP-A 14 84 309、US-A 2004/0242826、DE-A 103 36 386、WO 02/055496、WO 03/078378、WO 01/ 77056、WO 03/041833、DE-A 196 06 877、EP-A 792 867、 • ΕΡ·Α 92〇 408 ' EP-A 10 15 411、EP-A 10 15 410、DE- A 198 38 845 、 WO 03/041833 、 WO 02/090310 、 DE-A 101 22 787 ' WO 03/041832 ' EP-A 10 68 174 ' EP- Α10 66 239、ΕΡ·Α 1 1 63 201、ΕΡ-Α 11 59 249、ΕΡ-A 1 1 89 861 ' EP-A 12 52 129 ' WO 01/77056 ' DE- A 102 35 847、DE-A 102 43 625 及 WO 2004/035514。相同 表述適用於在前述文獻中稱為特定技術現狀之文獻。 另一方面’甲基丙烯醛,在可能於製備丙烯酸中作為第 二成份伴隨物形成時,會為丙烯酸之尤其不合需要的伴隨 108908.doc •9- 1359807 物’其不會在先前技術中尚未提及。可能會發生此種情形 特別是因為,尤其是歸因於使甲基丙烯醛尤其區別於丙稀 酸之甲基正向誘導效應,甲基丙烯醛進行自由基聚合反應 之趨勢相較於丙烯酸之相同趨勢顯著降低或與其不同。 換言之,當將包含即使僅微量之甲基丙烯醛的丙烯酸用 於製備超吸水性經自由基聚合之聚合物時,必須認識到甲 基丙烯醛在所選特定聚合條件下並未充分聚合且依然作為 乙婦系不飽和化合物保留於所形成之聚合物中,此在衛生 部門之應用中造成問題。曱基丙烯醛之存在亦會不利地影 響到聚合物之品質(例如分子量分佈、交聯度等)。 在尋找可用於不勻相催化部分氧化生成丙烯酸的更經濟 可仃之丙烯源中,亦已建議自粗丙烷開始,且在丙烯部分 氧化之前的反應階段中藉由勻相及/或不勻相催化氧化脫 氫且/或不勻相催化脫氫使其部分轉化為丙烯,並將丙烯用 於相關部分氧化反應中而無需以昂貴及不便之方式將其自 未,、里轉化之丙燒中移除(例如參看w〇 〇3/〇7637〇、 WO 01/96271 X EP-A117 146 > WO 03/011804 ' US- A 3’161,670、DE-A 33 13 573、WO 01/96270及此等文獻中 提及之先月丨』技術)。根據DE A 1〇2 及DE_ ^102 45 585’该程序應為適當之分離步驟確保用於丙烯部 分氧化之所得初始反應氣體混合物包含最低含量之(:4烴, 該等C4=為非所要之雜質㈣絲#丨性能。該程序之缺 點在於W述分離步驟昂貴且*方便,且在—些狀況下對於 4又^將粗丙稀作為丙稀酸原料而言在經濟上不可行,或 108908.doc •10- 當採用該等分離操作更為經濟時僅實施有限分離作用β 同時’包含顯著量之飽和或不飽和C4烴的粗丙燒在市場 上可特別便宜地購得,不論其作為製備超純粗丙稀之途徑 中的可用性很差之第二氣流,還是已將昂貴及麻煩之C3/C4 烴分離充分地分配於其產生過程中。 在個別狀況下,該有利之原料價格因而能夠在經濟上過 度補償在部分氧化之下游不勻相催化丙烯酸製備方法中伴 隨之催化性能降低或對於催化劑變化之過早需求。 所述用於製備丙烯酸之程序(否則則可能具有吸引力)的 其餘缺點在於:端視受相應C:4烴含量干擾之用於不勻相催 化部分氧化丙烯以製備丙烯酸的催化劑而定,由於與主要 丙烯部分氧化反應平行進行之C4烴(例如異丁烯及異丁烷) 部分氧化反應,該程序伴隨形成甲基丙烯醛第二成份,其 具有所述缺點(參看DE-A 102 19 686、DE-A 33 13 573及 EP-A 297 445)。視所用催化劑及反應條件而定,當藉由部 分直接氧化包含a烴作為雜質之丙烷來獲得丙烯酸時可產 生相同缺點,例如以下文獻£1>_八6〇8 838、DE A 198 35 247 及文獻DE-A 102 45 585與DE-A 102 46 119中所詳細描 述。對於藉由部分氧化反應不勻相催化製備丙烯酸而言, 會負荷C4烴或其氧化衍生物之另一可能C3前驅體為丙烯醛 (參看 EP-A 700 893 及 EP-A 700 714)。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供一種用於自包含丙婦酸作 為主要組成物及標的產物及甲基丙烯醛作為第二成份之液 108908.doc 1359807 相中移除甲基丙烯藤的極為有效之方法。 【實施方式】 為此,已發現-種用於自包含丙稀酸作為主要組成物及 標的產物及甲基丙_作為第二成份之液相巾移除甲基丙 烯醛的方法,纟包含藉由結晶作用來實施該移除,、該:烯 酸積聚於所形成之晶體中’而該甲基丙烯醛保留於剩餘 液中。
如上述之程序僅在丙稀酸晶體形成過程中該晶體中大體 上未併人甲基丙料時方有效。此通常為與結晶相關之耗 竭係數八,15時之狀況。祕竭絲錢常應理解為保留 在母液中之雜質與保留於晶體中之雜質的比率(在各狀況 下表示為以母液總量或晶體總量計之重量%;例如,可藉 由離心分離或藉由離心分離及/或洗較母液與晶體彼:匕 大體上充分分離且可藉由後續分析測定A;為此目的,母液 移除程度通常達到其總量之90重量%以上、較佳%重量%以 上、或97或98重量%、或99重量%係為充分的)。 在乙酸(AES)及丙酸(ApS)作為丙烯酸雜質之狀況下,耗竭 系數值通常& 1G。換言之’乙酸及丙酸亦併人丙稀酸晶 體中且例如藉由適當洗滌只會難以自此等晶體中萃取出 來6換言之,自丙烯酸中結晶移除此等兩種雜質通常需要 低效及乾資金之多級結晶方法,如(例如)在EP-9 8中所推薦為動態及靜態結晶之多級組合形式且除 =多級法之外還需要至少一個動態結晶器及至少一個靜態 結曰曰器之方法。最多在結晶之特定邊界條件下(尤其參看 108908.doc 1359807 WO 03/078378及WO 01/77056),形成丙烯酸晶形,藉由隨 後以純丙烯酸熔融物洗滌可比較容易地自其中移除乙酸及 丙酸。 AMAC越大’自丙烯酸中結晶移除甲基丙烯醛越具有吸引 力0 作為詳細研究之結果,已令人驚奇地發現在自包含丙烯 酸作為主要組成物及標的產物及甲基丙烯醛作為第二成份 之液相中結晶移除甲基丙烯醛的過程令,即使未伴隨之離 心移除母液/晶體通常伴隨高達3〇(用文字表達:三十)及更 尚之耗竭係數Amac(在洗滌塔移除之狀況下,此對應於至少 _ 100之A值,在有利狀況下為>1000)。由於該等兩種化 合物(兩者均標識為氫鍵形成物)之化學關係,此發現出乎意 料。由於它們在標準壓力下之沸騰特性(丙烯酸沸點=ΐ4ι C,甲基丙烯醛沸點=69。〇顯著不同,例如建議精餾移除 甲基丙_ °前述物理事實亦表明,在先前技術中廣泛執 行之丙烯酸結晶純化中,該丙烯酸已利用其他熱分離法來 預純化(例如參看EP_A 616 998)n將完全不以㈣ 稀駿之丙埽酸加以純化。在本文件中,不含甲基丙婦:意 謂由氣相層析法無法備測到甲基丙稀醛。 由於上述實驗結果,本發明程序在製備適於超吸收劑之 冰丙稀酸的路線上開闕出以令人滿意之方式在單一結晶階 :二分離步驟中移除妨礙該用途之甲基丙稀酸雜質之 在本文件中,術語"包含丙烯酸作為主要組成物及標的產 108908.doc
-13 - 1359807 及f基丙烯醛作為第二成份之液相p(或氣體混合物或產 物,體混合物)"僅用於指該液相p(或氣體混合物或產物氣 體混合物)包含丙烯酸與f基丙烯醛之莫耳比率V為至少 3··2的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醛。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中,v當 然亦可為至少2:1、或至少3:1、或至少4:1、或至少5:1、或 至少6:卜或至少7:卜或至少8:卜或至少91、或至少。 當v為至少15:1、或至少2〇:1、或至少乃丨、或至少儿:】、 或至少35:1、或至少4〇:1、或至少仏:丨、或至少5〇:1、或至 少6〇:卜或至少70:卜或至少80:卜或至少90:1、或至少1〇〇:1 時’本發明之方法亦係適當。 在有關本申請案之許多狀況下,ν將為至少2〇〇:1、或至 少300:1、或至少4〇〇:1、或至少5〇〇:1、或至少6〇〇丨、或至 少700:1、或至少800:1、或至少900:1、或至少1〇〇〇:1。 然而,當V為至少2000:卜或至少3〇〇〇:卜或至少4〇〇〇:1、 或至少5000:1、或至少6〇〇〇:1、或至少7〇〇〇:1、或至少 8000:1、或至少9000:1、或至少1〇〇〇〇:1時本發明之方法 亦很重要。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中,V當然亦可為至少 20 000:1、或至少30 〇〇〇:1、或至少4〇 〇〇〇:1、或至少 50 000:1、或至少60 000:1、或至少7〇 〇〇〇:1、或至少 80 000:1、或至少90 000:1、或至少1〇〇〇〇〇:1。換言之當 液相Ρ(或氣體混合物或產物氣體混合物)包含以丙烯酸之 含量計僅10 ppm重量之甲基丙烯醛時,本發明之方法特别 在工業規模化製備丙稀酸之範圍内仍很重要。 換言之,在本發明之方法中v可例如為自3: 2至 108908.doc * 14 · 1359807 U)0 000:1' 自2:1至70 _:1、自 3:1至5〇〇 〇〇:ι、自 4:ι 至 3〇〇〇〇:1、自 5:1 至 1〇 嶋1、自 6:1至8〇 〇〇:1、自 7:1 至 6〇 〇〇:1、自 8:1至5 _:1、自 9:1至2〇〇〇:1、自 1〇:1至1〇〇〇:1、 自20:1至帽]、自3〇:1至_:1、自4〇:1至彻:1、自5〇:1至 300:1、自 60:1 至 200:1、自 n1()(hl。
尤其當液相P包含至少10重量%之丙稀酸、或至少2〇重量 %之丙烯酸、或至少30重量%之丙烯酸、或至少4〇重量%之 丙烯酸、或至少50重量%之丙烯酸、或至少6〇重量%(或至 少65重量%)之丙烯酸、或至少7〇重量%之丙烯酸或至少 80重量%之丙烯酸、或至少9〇重量%之丙烯酸、或至少 重量%之丙烯酸、或至少94重量%之丙烯酸、或至少%重量 %之丙烯酸、或至少96重量%之丙烯酸、或至少97重量%之 丙烯酸、或至少98重量。/。之丙烯酸、或至少99重量%之丙烯 酸、或至少99.5重量%之丙烯酸 '或至少99 7重量%之丙烯 S复、或至少99.9重量。/。之丙烯酸、或至少99 95重量%之丙烯 酸、或甚至更多丙烯酸時,上文評述係相關的。 在本發明方法之典型方式令,前述液相p中之甲基丙烯醛 含量可為以該液相P中所包含之丙烯酸量計〇〇〇1至15重量 %、或0.01至15重量%、或〇 〇2重量%至1〇重量%、或〇们重 $ %至7重里%、或〇.〇4重量%至5重量%、或〇 〇5重量。/。至] 重莖%、或0.07重量%至2重量%、或〇〇9重量%至15重量〇/〇、 或0.1或0.15至1或至〇5重量%。 在具有該組合物之液相P的冷卻過程中是否析出丙烯酸 曰曰體在個別狀況下端視該液相P之總組成而定。根據 108908.doc 15- 1359807 WO 03/078378之教示,即使對於包含0.5至90重量%、或7 至50重量%、或10至25重量%、否則1〇至85重量%、或15至 80重量%、或25至75重量%之水的液相p情況亦會如此。 EP-A 002 612揭示(例如)藉由添加鹽來消除水-丙稀酸之 共晶體以得到丙烯酸水溶液,且因此可甚至在較低之丙稀 酸含量下使丙烯酸結晶(此輔助措施亦可在本發明之方法 中加以採用)。 WO 99/06348以類似方式推薦在自含水相p中結晶性丙烯 酸移除之前添加極性有機物質(此輔助措施亦可在本發明 之方法中採用)。 〇£-人198 38 845教示當液相?包含大於6〇至小於99.9重 量%之丙烯酸、0.1至40重量%之高沸點有機溶劑及大於〇至 35重量%之在催化製備丙烯酸中於氣相中獲得的第二成份 時’通常在冷卻過程中自包含丙烯酸及在標準條件下彿點 高於丙烯酸之有機溶劑的液相p中分離丙烯酸。構成本文件 完整部分之DE-A 198 38 845的液相亦可用於本發明之方 法’其限制條件為該等液相具有根據本發明所需之甲基丙 烯醛純度。 根據上文’可認為至少在包含大於或等於65重量%丙締 酸之液相P冷卻過程中丙烯酸有規律地析出,且有待根據本 發明進行處理。 因此 ▲受甲基丙稀媒污染之液相P包含65至99.5重旦 %、或70至5重量%、或8〇至99.5重量%、或85至99重量%里 或90至98重量%、或93至97重量%之丙烯酸時,尤其可有利 108908.doc •16- 1359807 地應用本發明之方法。當甲基丙烯醛含量以所包含之丙稀 酸計同時為0.01至15重量%、或0.02至10重量%、或0 03至7 重量%、或0.04至5重量。/。、或〇.05至3重量%、或〇〇7至2重 量0/。、或0.09至1.5重量%、或〇.1或015至1或至〇5重量%時 情況尤為如此。 另外’有待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液相P可以自身已知之方式 獲自(生成自)不勻相催化部分氧化丙烯酸2C3前驅體的產 物氣體混合物,該產物氣體混合物包含丙烯酸作為主要組 成物及甲基丙烯醛作為第二成份該等丙烯酸之〇3前驅體以 先刖技術中所述之方式(丙貌、丙烯及/或丙稀酸;可能之 C3前驅體亦包括丙酸、丙醇及/或丙經;在此狀況下,該部 分氧化反應為不勻相催化氧化脫氫反應)受到污染。此等產 物氣體混合物之剩餘組成大體上將為如自氣相中之氧化丙 烯酸製備中已知者。此外’本發明之結晶方法可以相同方 式來實施’且可以相同方式整合至用於自產物混合物中移 除(冰)丙烯酸的整個方法中,該方法尤其如以下先前技術文 獻所教示’所有該等文獻為本文件之完整部分(該等產物氣 體混合物之典型甲基丙烯醛含量為以其中所含丙烯酸量計 (例如)0.01至15重量。/◦、或至1 〇重量。/◦、或至5重量%、常常 自0.02至4重量%,在許多狀況下〇 〇3至3重量%、往往自〇 〇4 至2重量%、亦為〇.〇5至1重量。/。、或〇 〇7至〇 75重量%、或〇」 至 0.5 重量 %、或 〇_2 至 〇_4 重量❶/〇) : w〇 02/055469、 WO 03/078378 ^ WO 01/77056 ^ WO 03/041833 ^ DE-
A 196 06 877、DE-A 103 36 386、WO 98/01414、WO 108908.doc 1359807 01/77056 ' EP-A 14 84 308 ' EP-A 14 84 309 ' US- A 2004/0242826 > DE-A 102 43 625 ' DE-A 196 06 877 ' EP-A 792 867 ' EP-A 10 15 410 > EP-A 920 408 ' EP-A 11 89 861、ΕΡ·Α l〇 15 411、EP-A 10 68 174、WO 2004/035514 ' EP-A 10 66 293 ' EP-A 11 63 201 ' EP- A 1159 249、WO 02/090310、DE-A 101 22 787、WO 03/ 041832、DE-A 102 35 847、EP-A 12 52 129、EP-A 616 998、 EP-A 13 88 533 ' EP-A 1 1 25 912及 EP- A 11 16 709。 當包含丙缔酸作為主要組成物及標的產物及甲基丙烯醛 作為第二成份且有待根據本發明處理的液相p係使用至少 一種模糊分離方法獲自丙烯酸之至少一種C3前驅體進行不 勻相催化部分氣相氧化的產物氣體混合物時,本發明之方 法具有極其特別之重要性。當使在隨後結晶移除剩餘甲基 丙烯醛中保留的母液至少部分再循環至該等模糊分離方法 中之至少一者中時情況尤其如此。
108908.doc •18· 1359807 依賴於(理想情況為完全不依賴於)液相p之組成。 在清楚及模糊分離方法之該組合狀況了,在胃程序之連 • '續操作中,由於母液包含呈積聚形式之甲基丙_,母液 ' #循環導致?基丙稀酿積聚於有待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液相 P中’就此而論本發明之方法則更為重要。換言之,在氣相 氧化反應之產物氣體混合物中即使較少之曱基丙烯醛含量 亦可由此增加而成為嚴重問題。例如當出於增加產率之目 • 的使在本發明之方法中所獲母液進一步結晶時,或當根據 本發明處理在模糊分離方法中獲得之包含甲基丙烯醛的第 二流以增加產率時,液相p中亦可包含增加之甲基丙烯醛含 量。 此意謂在粍竭係數AMAC < 15之狀況下,該程序將極為低 效。僅藉由根據本發明令人驚奇地發現之大於15的aMAC即 可獲得工業規模上所需之效率。 一般而言,自丙烯酸之至少一種匕前驅體進行不勻相催 ® 化部分氣相氡化的產物氣體混合物中獲得有待根據本發明 處理之液相p所採用該至少一種模糊分離方法將為蒸餾、精 餾、吸收、吸附、萃取、脫附、汽提、分散、(部分)冷凝、 分級冷凝、薄膜分離法(諸如全蒸發/蒸氣滲透)或該等方法 之組合。 尤其頻繁採用蒸餾、精餾、吸收、萃取、部分冷凝、分 凝、脫附、汽提及/或分散。常常藉由反覆採用前述方法獲 得有待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液相p。 在最簡單之狀況下,有待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液相P可為自 108908.doc -19- 1359807 ^本文件中所列之c3前驅體中至少一者進行不勻相催化部 分氣相氧化之產物氣體混合物中之吸收及/或冷凝移出丙 - 稀酸的吸收物及/或部分冷凝物及/或分館所得冷凝物。在該 ' 狀況下,根據本發明較佳為經再循環至吸收及/或冷凝中之 母液。 在適曰方式下,所述待採用之模糊與清晰分離的組合具 有包含經積聚之甲基丙烯醛之至少_種流的排出流 • (〇utlet)。根據本發明有利條件為此出口在該模糊分離方法 一側。一般而言,分離塔之底流將用作該排出流,自該塔(例 如)經由侧提取及/或頂部提取來提取液相1>本身或待隨後轉 變為液相P之流。 j而,甲基丙烯醛排出流亦可或僅位於本發明之移除側 上,例如在結晶側上。在此狀況下,該排出流將由包含積 聚甲基丙烯醛的母液所組成。 當例如利用根據EP-A 616998之動態與靜態結晶組合進 • 行本發明之移除時,包含積聚甲基丙烯醛之母液排出流將 位於靜態結晶之區域中。後者為尤其在當採用本發明之方 法時未使母液再循環進行模糊分離時的狀況。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起促進作用之相當重要情況為:有待 根據本發明處理(例如利用上述程序中之一者)之液相1>係 產生於丙烯酸之至少一種a前驅體部分氧化之產物氣體混 合物,包含以產物氣體混合物之丙烯酸含量計已陳述之含 量的甲基丙烯醛,且還包含: 1至30體積%之丙稀酸, 108908.doc 20· 1359807 20或0.005至10體積%之丙稀, 20或0.001至2體積%之丙烯醛, • 20或0.001至2體積%之甲基丙烯酸, • 或0.005至10體積%之分子氧, 20或0.005至3體積%之乙酸, 20或0.001至2體積%之丙酸, 20或0.001至2體積%之曱醛, φ 或0.001至2體積%之除甲基丙烯醛之外的醛類, 及10至98體積%或50至98體積%之(惰性)稀釋氣體。 §亥專稀釋氣體可包含: 20或0.005至90體積%之飽和q-至C6-烴(尤其為丙烷、甲 烧及/或乙烧), 20或0.05至30體積%之蒸汽, 20或0.05至15體積%之碳氧化物(c〇及/或c〇2), 及之0或1至90體積。/。之分子氮。 ® 該部分氧化產物氣體混合物尤其可自丙烯及/或丙烷開 始,由文獻DE-A 10 2004 032 129及其均等外國專利 DE-Al0245585、WO 03/076370、W〇 01/96271、EP-A 117146、WO 03/011804、US-A 3161670、DE-A 3313573、 DE-A 10316039及W〇 01/96270中所描述之部分氧化反應所 產生,且若適當則作為丙浠源具有丙烷脫氫及/或氧化脫氫 (若適當,則經不勾相催化)反應作為一先前反應階段。 §亥產物氣體混合物組合物之代表性實例(即僅為一可能 性實例)為包含以下物質(若所有列出之第二成份已成為液 108908.doc -21 - 1359807 相p之組成物,則當採用本發明之方法時會令人滿意地將其 移除)之產物氣體混合物:
氮氣 體積% 51.54 氧氣 2.3 丙烧 29.20 丙稀 0.110 曱烷 0 乙烧 0.077 正丁烷 0.101 異丁烷 0.236 正丁烯 0 異丁烯 0.001 1,3-丁二烯 0.009 氫氣 0.05 一氧化碳 0.596 二氧化碳 1.72 水 8.21 丙烯醛 0.09 丙烯酸 5.28 乙酸 0.240 丙酸 0.002 甲酸 0.019 甲醛 0.198 108908.doc -22- 1359807 苯甲酸 0.005 順丁稀二酸酐 0.047 甲基丙婦路 0.020 甲基丙烯睃 0.011及 乙烯 0.032。 根據本發明有利條件為,有待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液相p 將自C3丙稀酸前驅物部分氧化之前述產物氣體混合物中藉
由自該產物氣體混合物中冷凝出丙稀酸來獲得。根據本發 明有利地為所獲冷凝物直接形成液相Ρβ有利條件為,按文 獻 EP-A1015410、WO 2004/035514、DE A 10243625、 EP-A1015411、DE-A 10235847、EP-A 1159249、EP_ A 1163201、EP-A 1066239及 EP-A 920408 中具體描述之分 級冷凝(若適當,則在冷凝時額外加置以水及/或水溶液進行 之吸收以便減少丙烯酸損失)來實施自產物氣體混合物(若 適當則將其預先冷卻)中冷凝出丙烯酸。
在此冷凝令’若適當’則在前述直接及/或間接冷卻(例如 根據EP-A 1066239或根據EP-A 1163201用驟冷液體)之後, 使產物氣體混合物適當地分級冷凝於一具有分離内部零件 之分離塔中,隨著側提取移出粗丙烯酸本身上升(其較佳形 成有待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液相P ;若適當,則亦精餾及/或 蒸餾方式處理粗丙烯酸以獲得液相P)。 以此方式冷凝(且若適當再精餾)而獲得之液相P接著可 根據本發明加以結晶處理。根據(例如)EP-A 920408或 WO 2004/035 5 14之模型使所形成之包含積聚甲基丙烯醛的 108908.doc -23- 母液至y °p令(較佳為完全)再循環進行自產物氣體混合物 疑出丙埽酉文之階段中。甲基两稀路排出流將位於粗丙 烯酸之側提取處下方。 已x此方式藉由部分或全部冷凝及/或加上以水或水溶 液吸收亦及(若適當)精顧後處理而獲得且有待根據本發明 處理的液相P除了包含以已指出之所含丙稀酸計的(且為本 發明所必需的)曱基丙烯醛含量之外,還包含: 自65、或75、或85至99·5重量%之丙烯酸, 自>〇、通常自0.1至40重量%之水, 自、一般自0.001至5重量%之丙烯醛, 自、一般自0.001至1〇重量%之甲基丙烯酸, 自20、一般自〇.〇1至5重量%之乙酸, 自>0、一般自〇.〇1至5重量%之丙酸, 自、一般自0.001至5重量%之甲醛, 自>0、一般自0.001至5重量%之除甲基丙烯醛之外的其他 酸類(每一種搭),及 自>〇、一般自0.01至5重量%之順丁烯二酸。 有利條件為,液相Ρ之前述含量將為: 93至98重量%之丙稀酸, 1至5重量%之水, 0.001至3重量%之丙烯醛, 0.001至3重量0/〇之甲基丙烯醛, 0.1至3重量%之乙酸’ 〇_〇1至3重量%之丙酸, 108908.doc •24· 1359807 0.001至3重量%之曱醛, 0.001至3重量%之其他醛類(每一種醛),及 0.01至3重量°/〇之順丁烯二酸。 依照WO 02/055469及WO 03/078378之說明書,其亦可包 含高至3重量%之原白頭翁素。 液相P、尤其以前述方式冷凝及/或吸收及/或精餾而獲得 之液相P的本發明結晶處理在原則上沒有限制性,包括用於 自晶體中移除母液的方法(可採用提及之先前技術中詳細 描述之所有方法)亦沒有限制。 換言之,其可以一或多個階段連續或分批進行。詳言之, 亦可以分步結晶方式來進行。通常在分步結晶中,所有產 生比所供應之液相P更純(特別為含有更少甲基丙烯醛)之 丙烯酸晶體的階段稱為純化階段而所有其他階段稱為汽提 階段。適當地’藉由對流原理來操作多階段方法,其中在 各階段中進彳T結晶之後,自料巾移除晶體且該特殊階段 之此等晶體具有幾乎最高純度,而該特殊階段之結晶殘餘 物具有幾乎最低純度β 、 、々忒甲,液相ρ之溫度係介於_25 。(:與+1代之間,尤其為介於12t與说之間。 、 例如可以層結晶方式來進行本發明之方法(參看 DE-A 2606364、ΕΡ·Α61_、EP_A 648520 及此 =776875)。在此結晶作用中,該等晶體以連續、穩固黏附 ::形式床析。藉由殘餘熔融物簡翠流出 融物(母⑽分—晶趙。原則上,在”靜= 108908.doc .25· 807 動態”層結晶法之間有區別。液相P之動態層結晶的典型特 徵為液相P之強制對流。此可藉由經完全流通之管道泵送循 環該液相、引入液相P作為滴流膜(例如根據Ep-A 6 i 6998), 或將惰性氣體引入液相P中或脈動來實施。 在靜態方法中,液相P處於靜止(例如在管束或平板式換 熱器中)且由於在第二側上緩慢降溫而分層沉積。隨後,將 殘餘熔融物(母液)排出,藉由緩慢升溫自結晶層中脫除受汙 更重之部分且隨後使純產物熔融掉(參看w〇 〇1/77〇56)。 然而根據本發明,在本文件中所述之所有液相p的狀況 下,本發明之方法將較佳根據W〇 01/77056、WO 02/055469 及WO 03/078378之教示以懸浮液結晶方式來進行。 一般而言,冷卻液相P獲得包含懸浮丙烯酸晶體之晶體懸 浮液、該等丙烯酸晶體比待純化之液相p具有更低之曱基丙 烯酸含量而剩餘殘餘熔融物(母液)比待純化之液相p具有 更高之甲基丙稀路含量(相對而言’係基於特定總量)。丙烯 酸晶體可直接在懸浮液中生長,且/或在冷卻壁上沉積為一 層,自該冷卻壁將其刮下且再懸浮於殘餘熔融物(母液)中。 在 WO 01/77056、WO 02/055469及 wo 03/078378 中詳述 之所有懸浮液結晶器及懸浮液結晶法均可用於本發明。一 般而& ,所產生之丙烯酸晶體懸浮液具有2〇至4〇重量。乂之 固體物含量。 此外,在前述WO公開案中指定之所有方法均適於分離已 形成之懸浮液晶體與保留之母液(舉例而言,諸如離心分離 之機械分離方法)。根據本發明較佳在一洗滌塔中分離。此 108908.doc -26 - 1359807 較佳為具有經沉積之丙烯酸晶體之強制傳輸的洗滌塔。在 晶體床中之晶體體積分率通常達到大於0.5之值。一般而 言’洗滌塔係在0.6至0.75之值下進行操作。所使用之洗務 液體有利地為在洗滌塔中預先純化(移除)之丙烯酸晶體的 熔融物。此洗滌正常情況下係逆流進行《因此本發明之方 法尤其包含包含以下方法步驟之方法: a) 自該液相Ρ中結晶出丙烯酸; b) 使該等丙烯酸晶體與該剩餘母液(殘餘熔融物、液體殘 餘相)分離; c) 至少部分熔融該等經移除之丙烯酸晶體;及 d) 使該等熔融丙烯酸晶體至少部分再循環至步驟b)及/或 再循環至步驟a)中》 較佳為藉由以已預先移除、熔融且再循環於步驟b)中之 丙烯酸晶體逆流洗滌以實施步驟b)。 當採用本發明之方法時,根據本發明有利條件為液相p 包含水,此係由於根據WO 01/77056及WO 03/078378之教 示,在水存在下形成丙烯酸晶體’產生對於隨後自剩餘母 液中分離晶體而言尤其有利之晶形。當以懸浮液結晶方式 進行結晶時此尤為正確,且當在洗滌塔中進行後續母液移 除時甚至更為正確,並當所用洗滌液為已在洗滌塔中得以 純化之丙稀酸晶體炼融物時甚至更為正確。 換言之,本發明之方法尤其包含該等方法,其中將待純 化之液相P在冷卻條件之作用下轉化為由丙烯酸晶體及液 體殘餘相(殘餘熔融物)組成之晶體懸浮液,相較於液相p中 108908.doc -27- 1359807 之曱基丙烯醛的重量比例’丙烯酸晶體中之甲基丙烯酸的 重量比例更低,而甲基丙烯醛之液體殘餘相(母液)的重量比 例更ifj,若適當自該晶體懸浮液中機械移除一部分剩餘母 液;且在剩餘母液之洗滌柱中釋放出丙烯酸晶體,其限制 條件為: a) 液相P包含以其中所包含之丙烯酸計〇 2〇至3〇重量%、 通常高至20重量%、往往高至1〇重量%之水,及 b) 所用洗蘇液體為在洗務塔中純化之丙稀酸晶體炫融 物。 本發明之方法尤其包含前述方法,液相P包含大於等於8〇 重量%之丙烯酸、或大於等於90重量%之丙烯酸、或大於等 於9 5重量%之丙稀酸。待純化之液相p中的莫耳比率γ可在 各狀況下具有本文件中指出之所有值。 此外,根據本發明有利條件為以下狀況:在上述程序中 (或非常一般地在採用本發明之方法時),液相p之水含量為 以液相p中所包含之丙烯酸計自0 2或0 4至8、或至1〇、或至 20、或至30重量%,或自〇.6至5重量%、或自〇 6〇至3重量%。 當然本發明之方法亦可應用於w〇 98/〇1414之所有粗丙 烯酸,其限制條件為該等粗丙烯酸另外包含甲基丙烯醛作 為第二成份。 當該洗滌塔為具有丙烯酸晶體之強制傳輸的洗滌塔時; 特別當該洗條塔為根據W0 〇1/77G56之液壓或機械洗務塔 且如其t所詳述來操作時,所有前述者尤其適用。 尤其當根據wo 〇3/041832及wo 〇3/〇41833之教示設計 108908.doc -28- 1359807 及操作該洗滌塔時所有前述者均係如此。 因此,本發明之方法允許以下次序:使至少一種c3前驅 • 體部分氧化,自部分氧化之產物氣體混合物中分步冷凝出 • 丙烯酸;使所提取之丙烯酸冷凝物進行懸浮液結晶及使用 純晶體熔融物作為洗滌液體自洗滌塔中之剩餘母液中移除 懸浮液晶體;以高度有效之方式且僅使用一個結晶階段製 備適於超吸收劑之丙烯酸(該丙烯酸當然亦可用於 • WO 02/055469及WO 03/078378中所述之所有其他用途,即 使當用於部分氧化之起始材料為引起副產物甲基丙烯醛形 成之廉價C3前驅體原料源時亦如此)。 當然,本文件中詳述之所有方法步驟係在聚合反應抑制 作用下進行。該程序可如所列先前技術中描述。藉由二苯 幷-M- °塞嗪(PTZ)、心羥基_2,2,6,6-四T基哌啶1·氧基 (4-OH-TEMPO)及對甲氧基酚(MEHQ)(其單獨、或成對或作 為三種物質之混合物可為有待根據本發明處理之液相p之 ^ 冑分)來設定在可利用之丙締酸方法穩定劑總體中的極佳 位置。通常,液相P中包含之聚合抑制劑總量為以其中所包 含之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醛的總量計〇 〇〇1至2重量%。 由於在液相P靜置時其中形成丙稀酸寡聚物(邁氏加合物 (Michael adducts))並非吾人所願,在生成液相p之後盡可能 迅速採用本發明之方法。 在根據本發明有利之方式下,當採用本發明之方法時, 亦移除液相P中包含之其他c4(例如丁稀」、丁二婦、正丁 烧等)後續部分氧化產物,例如甲基丙稀酸、丁酸、丁搭等。 10S908.doc -29. 1359807 以丙烯酸計,該等C4後續部分氧化產物在液相卩中(尤其在 本文件中清楚詳述之所有液相p”可存在與曱基丙烯醛相 同之量。同樣適用於丙醛及所有(^與^後續部分氧化產物。 實例 在各狀況下,將1800 g不同丙烯酸裝入經攪拌之金屬貯 槽中(内體積2公升,密合間隙型螺旋攪拌器)。藉由添加以 重量計100至200 ppm之氫醌之單曱基醚(MEHq)及以重量 計小於100 ppm之啡噻嗪(以所包含之丙烯酸計)來抑制其聚 合反應。 以1 K/h之冷卻速率使夾套内之冷卻液體溫度降低直至 所得晶體懸浮液(懸浮於殘餘炼融物中之丙婦酸晶體)在各 狀況下具有約1 8重量%之固體物含量。接著提取一部分晶 體懸浮液且在實驗室離心機上於配備有聚丙烯滤布之篩分 杯(sieve cup)中以2000 rpm離心180秒,且剩餘母液由此完 全離心分離出來。分析剩餘晶體及已離心出之母液,得到 對於其中所含第二成份而言之不同受汙丙烯酸(有待根據 本發明處理之液相P)的下列耗竭係數。該等丙烯酸係自不 勻相催化氣相部分氧化具有少量C4部分之丙烯開始、藉由 向其添加經聚合反應抑制之純甲基丙烯醛而獲得。起始丙 烯酸包含以下内容物: 95.201重量%之丙烯酸, 0.042重量%之曱基丙烯醛, 0.604重量%之苯甲醛, 0.062重量%之丙酸, 108908.doc -30- 1359807 〇.687重量%之呋喃-2-醛, 0.663重量%之乙酸, 0.004重量%之呋喃-3-醛, 0.002重量%之丙烯酸烯丙酯, 0.009重量。/〇之丙烯醛及 2·20重量%之水。 將此丙烯酸與0.2重量%之曱基丙烯醛(樣品丨)混合一
次、與1重量%之甲基丙烯醛(樣品2)混合一次且與5重量% 之曱基丙烯醛(樣品3)(在各狀況下以起始丙烯酸重量計)混 合一次,且根據描述處理該等不同樣品。以相同方式處理 起始酸本身。測得不同樣品中及起始酸中所包含之第二成 份的下列耗竭係數:
第二成份 甲其兩,法般 A(樣品]^ A(樣品2) i(樣品3) _ 起始酸、 Τ Φ KV «Μρ 苯甲醛 丙酸 >15 31.3 3 〇 >15 45.4 >15 31.2 在晶體中不可偵淛 31.2 呋喃-2-醛 乙酸 31.3 产 Z--- 4.1 47.6 3.85 30.3 3.86 — 31.25 5.8 ^ 6.4 *----- 5.59 5.85 2’年3月1曰中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0/656,882 唬及2005年4月5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 6〇/668,_號係以文獻引用之方式併人本中請案中。關於前 述教不,可⑨有對於本發明之眾多變更及偏差。因此可認 為本發月錢附中請專利範圍之範相可以不同於本文所 特定描述之方式來執行。 108908.doc -31 -

Claims (1)

1359807 ^ 第095106811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00年1 卜年<0月r曰修正本 十、申請專利1Ϊ7 1. 一種用於自液相p中移除曱基丙烯醛之方法,其中該液相 P包含丙烤酸作為主要成份及標的產物,及以其中所包含 之丙稀酸量計自〇·〇1至15重量%之曱基丙烯醛,該方法包 含藉由結晶作用來實施該移除’該丙烯酸積聚於所形成 之晶體中而該甲基丙烯醛保留於剩餘母液中。 2_如明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液相Ρ包含至少10重量%之丙烯 酸。
3.如凊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液相Ρ包含至少65重量%之丙烯 酸。 4·如凊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液相Ρ包含自65至99.5重量%之 丙稀酸。 5. 如°月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液相Ρ包含以其中所包含之丙 稀酸。十自0.2至3〇重量%之水。 6. 如請求ι§ 1 v t 巧1之方法,其中該液相P係產生於丙烯酸之至少 種C3前驅體化合物進行不勻相催化氣相部分氧化的產 物氣體混合物。 月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C3前驅體化合物係為 丙统。 奢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C3前驅體化合物係為 丙烯。 月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q前驅體化合物係為 Γ有兩燒作為惰性氣體組成物之丙烯。 求項9之方法,其中該丙烯及該伴隨之丙烷係為在氣 108908-1001005.doc 1359807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相部分氧化反應之前,丙烷進行部分脫氫及/或氧化脫氫 之產物氣體混合物的組成物。 如睛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液相卩係產生於丙烯酸之至少 種C3前驅體化合物進行不勻相催化氣相部分氧化反應 的產物氣體混合物且已使用至少一種模糊分離方法自該 產物氣體混合物中獲得該液相P。 如明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模糊分離方法包含 來自包含吸收、部分冷凝、分級冷凝、精餾、汽提及脫 附之群組中之至少一種分離方法。 如明求項11之方法,其中使包含經積聚之曱基丙烯醛的 母液再循環至該至少一種模糊分離方法中之至少一者 中。 如明求項13之方法,其中使包含經積聚之甲基丙烯醛的 母液再循裱至丙烯酸之至少一種a前驅體化合物進行不 勻相催化氣相部分氧化反應之產物氣魏合物的分級冷 凝中。 如》月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結晶移除係、利用懸浮液結晶來 進行。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分離懸浮液晶體與剩餘母液係 利用洗條塔來進行。 月、項6之方法,其中所用之洗條液係為在該洗務塔 中預先移除之丙烯酸晶體的熔融物。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方法步驟: a)自該液相p中結晶出丙烯酸; 108908-1001005.doc 1359807 b)使該等丙稀酸晶體與該剩餘母液分離; C)至少部分熔融該等所移出之丙烯酸晶體;及 d)使該等熔融丙烯酸晶體至少部分再循環至步驟匕)及/ 或至步驟a)。 19.如言奪求js 1 之方法’其後接一其中使丙烯酸晶體熔融且自 由基聚合為聚合物之方法。
108908-1001005.doc ** 3 -
TW095106811A 2005-03-01 2006-03-01 Process for removing methacrolein from liquid phas TWI35980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5688205P 2005-03-01 2005-03-01
DE200510009887 DE102005009887A1 (de) 2005-03-01 2005-03-01 Verfahren zur Abtrennung von Methacrolein aus Acrylsäure als Hauptbestandteil sowie Zielprodukt und Methacrotein als Nebenkomponente enthaltender flüssiger Phase
US66808805P 2005-04-05 2005-04-05
DE200510015637 DE102005015637A1 (de) 2005-04-05 2005-04-05 Verfahren zur Abtrennung von Methacrolein aus Acrylsäure als Hauptbestandteil sowie Zielprodukt und Methacrolein als Nebenkomponente enthaltender flüssiger Pha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35890A TW200635890A (en) 2006-10-16
TWI359807B true TWI359807B (en) 2012-03-11

Family

ID=36383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06811A TWI359807B (en) 2005-03-01 2006-03-01 Process for removing methacrolein from liquid pha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856021B1 (zh)
JP (2) JP5570096B2 (zh)
KR (1) KR20070107170A (zh)
BR (1) BRPI0607497B1 (zh)
MY (1) MY140513A (zh)
TW (1) TWI359807B (zh)
WO (1) WO20060924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40513A (en) * 2005-03-01 2009-12-31 Basf Ag Process for removing methacrolein from liquid phase comprising acrylic acid as a main constituent and target product, and methacrolein as a secondary component
JP2011529094A (ja) * 2008-07-28 2011-12-01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アクリル酸のc3前駆体化合物のガス状生成混合物から主生成物として含有されるアクリル酸および副生成物として含有されるグリオキサールを分離する方法
DE102011076931A1 (de) 2011-06-03 2012-12-06 Basf Se Wässrige Lösung, enthaltend Acrylsäure und deren konjugierte Ba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06877A1 (de) * 1996-02-23 1997-08-28 Basf Ag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von Acrylsäure und Methacrylsäure
DE19627847A1 (de) * 1996-07-10 1998-01-15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crylsäure
DE19833049A1 (de) * 1998-07-22 2000-01-27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crylsäure
DE19926082A1 (de) * 1999-06-08 2000-12-14 Basf Ag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und Herstellung von Acrylsäure oder Methacrylsäure
EP1272453B1 (de) * 2000-04-11 2005-11-09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einer rohacrylsäureschmelze
DE10026407A1 (de) * 2000-05-29 2001-12-06 Basf Ag Verfahren der diskontinuierlichen kristallisativen Reinigung von Roh-Acrylsäure
DE10156016A1 (de) * 2001-11-15 2003-06-05 Basf Ag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den Abtrennen von Kristallen aus ihrer Suspension in verunreinigter Kristallschmelze
DE10211686A1 (de) * 2002-03-15 2003-10-02 Stockhausen Chem Fab Gmbh (Meth)Acrylsäurekristal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Aufreinigung von wässriger (Meth)Acrylsäure
JP2005015478A (ja) * 2003-06-05 2005-01-20 Nippon Shokubai Co Ltd ア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
MY140513A (en) * 2005-03-01 2009-12-31 Basf Ag Process for removing methacrolein from liquid phase comprising acrylic acid as a main constituent and target product, and methacrolein as a secondary compon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56021B1 (de) 2015-08-05
BRPI0607497A2 (pt) 2010-04-06
WO2006092415A1 (de) 2006-09-08
BRPI0607497B1 (pt) 2015-12-15
KR20070107170A (ko) 2007-11-06
JP2008532945A (ja) 2008-08-21
MY140513A (en) 2009-12-31
EP1856021A1 (de) 2007-11-21
JP2014129350A (ja) 2014-07-10
JP5570096B2 (ja) 2014-08-13
TW200635890A (en) 2006-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12123B2 (ja) アクリル酸及びメタクリル酸の精製法
JP4243016B2 (ja) アクリル酸およびメタ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
US6541665B1 (en) Method for purifying acrylic acid or methacrylic acid by crystallization and distillation
JP5162069B2 (ja) アクリル酸またはメタクリル酸の精製法および製造法
US6852881B2 (en) Purification method for (meth)acrylic acid
JPH08239342A (ja) 混合物から(メタ)アクリル酸を単離する方法
JP2002509904A (ja) (メタ)アクリル酸および(メタ)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US8299299B2 (en) Process for separating acrylic acid present as a main constituent and glyoxal present as a by-product in a product gas mixture of a partial heterogeneously catalyzed gas phase oxidation of a C3 precursor compound of acrylic acid
TWI359807B (en) Process for removing methacrolein from liquid phas
US7705181B2 (en) Process for removing methacrylic acid from liquid phase comprising acrylic acid as a main constituent and target product, and methacrylic acid as a secondary component
JP2001501175A (ja) 混合物から純粋(メタ)アクリル酸を蒸留分離する方法
JP5192827B2 (ja) 主成分並びに目的生成物としてのアクリル酸及び副成分としてのメタクリル酸を含有する液相からのメタクリル酸の分離方法
US7601866B2 (en) Process for removing methacrolein from liquid phase comprising acrylic acid as a main constituent and target product, and methacrolein as a secondary component
JPS61218556A (ja) アクリル酸の精製方法
TWI357894B (en) Process for removing methacrylic acid from liquid
RU2430906C2 (ru) Способ выделения метакриловой кислоты из жидкой фазы, содержащей акриловую кислоту в качестве основного компонента и целевого продукта, а также метакриловую кислоту в качестве побочного компонента
JPS60152438A (ja) メタクリル酸の精製方法
RU2430908C2 (ru) Способ выделения метакролеина из акриловой кислоты, представляющей собой основную компоненту и целевой продукт, и из жидкой фазы, содержащей метакролеин в качестве побочной компоненты
JPS5993027A (ja) メタクリル酸の精製方法
JPS60252446A (ja) メタクリル酸の精製方法
JPS6215542B2 (zh)
JPH05255178A (ja) α,β−モノエチレン性不飽和カルボン酸の粗酸の精製法
JP2010506881A (ja) アクリル酸のc3前駆体化合物の不均一系触媒気相部分酸化の生成物ガス混合物中に含有されるアクリル酸および安息香酸の分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