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518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5189B
TWI355189B TW096132429A TW96132429A TWI355189B TW I355189 B TWI355189 B TW I355189B TW 096132429 A TW096132429 A TW 096132429A TW 96132429 A TW96132429 A TW 96132429A TW I355189 B TWI355189 B TW I3551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area
photographic
image
surveillance camer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2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12374A (en
Inventor
Tanaka Yasunori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12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2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5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51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4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using optical or ultrasonic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1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creasing the dynamic range of the image compared to the dynamic range of the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135518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多個照相機的監視照相機系 統,尤指-種適用於自動曝光控制下繼續進行攝影,同時 5能防止在攝影區域内特別重要的局部區域,曝光過度/曝光 不足產生,而使攝影資訊遺失的監視照相機系統。 【先前技術】
用於監視用途的照相機中,一般使用具有自動曝光严 H)制功能的數位相機,進行曝光控制以使在攝影區域整體^ 積電位亮度變得適當。曝光量的控制基於從攝影區域整體 所得到的一個測光值’透過組裝到攝影透鏡的光4 (diaphragm)的調節、成像感測器的電荷存儲時間的調節、 還有從成像感測器得到的攝影信號的增益的調節來進行。 15這種曝光控制方式,硬體方面/軟體方面的負擔減小且動作 也穩定,但相反地存在以下問題,即在攝影區域内的一部 分中存在較大的亮度變動時,其影響容易涉及整個晝面Y 本來的監視物件物變得曝光過度或者曝光不足而難=得到 適當的圖像資訊。 2〇 冑了解決該問題,習知有下述方式:在攝影區域内的 電位亮度的變化按時間/季節而進行預測時,利用該已知的 資訊進行曝光控制以使成爲監視物件的被攝體的電位亮度 不過度地變化的方式(專利前案丨)。此外,還習知有 方式:檢測出攝影畫面内中的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並^ 5 1355189 按照從規定的高電位亮度到最大亮度爲止所包括的高亮度 區域和從規定的低電位亮度到最小亮度爲止所包括的低亮 度區域相對攝影畫面整體爲何種程度的面積比率來算出測 光值,基於該測光值進行曝光控制的方式(專利前案2)。 5 專利前案1 :特開2001 — 21 1383號公報; 專利前案2 :特開2003 — 319248號公報。 但是,專利前案!中所習知的方式,對太陽的位置變化 或氣候的變化等預知的環境的變化是有效的,但不能應對 人爲或突發的變化。此外,專利前案2中習知的方式 10評價晝面整體的亮度分佈圖案,必須將攝影晝面以圖元單 位或多個區域進行分割來取得亮度資訊,圖像處理複雜化 且處理時間也變長。因此,在攝影畫面内的一部分的亮卢 在短時間内變化的情況下,追蹤性也成爲問題。此外 隨著監視的用途而使照相機的種類或攝影倍率改變時,測
15光或曝光控制程式也必須變更而使通用性這方面亦問 題0 J L發明内容】 20 ::务明係考慮上述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於,在成 =見::的攝影區域中存在需要進行特別清晰的監視的 二=二時,不受對攝影區域整體的曝光控制的影響,而 b ^局#域以適當曝光進行攝影的監視照相機系統。 固定爲了實現上述目的,係採用區域監視照相機以 固疋的攝Μ離進行對焦,並對按照視場角所決定的 6 1355189 = =ΓΛ攝影,進而對於上述固定的攝影區域 .* 0。區域採用分別設定的局部照相機進行攝 影,照相機分別在各自自動曝光控制下進行攝影, :照相機以與區域監視照相機大致相同的像倍; (magnification rati0)對被攝體進行攝影。 區域監視照相機不必限於一台照相機,也可將對成爲 監視物件的k廣攝影區域以大致相同的面積劃分後的劃分 區域分別進行攝影的多台照相機元件組合後進行使用。此 時,局部照相機係於比照相機元件窄的視場角下, 15 20 任-個劃分區域内所包括的_部分局部區域或者由上述割 分區域所包圍的區域,應與照相機元件相同的像倍率進行 攝影。爲了以相同攝影距離對焦的局部照相機和區域 照相機所攝影的被攝體的像倍率—致,可簡單地使上述照 相機的攝影透鏡在光學上爲相同規格(啊仙灿⑽)。… 進而’採用第二區域監視照相機也能有效提高本發明 系統的功能,上述第二區域監視照相機與區域監視照 或照相機元件相比焦距不同,以與上述固定的攝影距離不 同的第二攝影距離進行對焦,±述第二攝影距離中的攝影 倍率與第-攝影距離中的上述區域監視/ 透過本㈣,㈣w減各自 進行攝影,因此-方的曝光控制對另_方的曝光控制不會 産生影響。當考慮監視物件物的圖像尺寸,使局部照相機 的視場角;i夠窄時’即使進行基於晝面平均測光的自動曝 光控制,也能防止監視物件物處於極端的曝光過度/曝光不 7 丄丄 而且,將由區域監視照相機得到的圖像和由局部昭相 trr並列、或者將兩幅圖像合成爲-個晝面:行 顯監視;件物具有相同的圖像尺寸,,財 t的畫面顯不。透過區域監視照相機由多個照相機元件 =傻!!”確保較廣的攝影區域並且能夠增大被攝體 * '同時使用第二區域監視照相機的情況下, 即使在與第-攝影距料㈣第二攝f彡距離,以其他的像 倍率也能鮮明地攝影被攝體,能夠提高監視效果。 10 15 20 【實施方式】 π參考圖卜其爲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如圖^所示, 係,監視在道路上的車輛的行駛爲目的所使用的監視照相 機系統的外觀。此照相機系統包括:攝影單元2、控制單元 乂及個人電腦4,控制組裝到攝影單元2的多種照相機或 照相機it件的驅動,還内置有紀錄所得到的錢像資料的 紀錄裝置的㈣單元3 :及魅解元3連接料搆型個人 電腦4。個人電腦4的監視器心基於從控制單元3輸出的編輯 ,的圖像信號進行圖像顯^另外,也可連接專用的監視 器進行圖像顯示來代替個人電腦4。 攝tz單702與控制單元3 一起,透過具有振動吸收作用 的支樓裝置被安裝在車内,組制卿單元2的各種照相機 透過汽車的擋風玻璃對在前方行駛的汽車進行攝影。可攜 型的個人電腦4可例如透過助手進行操作,除進行圖像的觀 察還透過對鍵盤的輸人操作來適#地切換圖像的顯示方式 8 1355189 或,…相機的動作。在採用專用的監視器來代替個X電腦4進 行圖像觀察時,可藉由在控制單元3t所設置的操作面板切 換照相機的動作或圖像的顯示方式。 攝?v單元2且裝有第一照相機5、由兩台照相機元件 6a、6b構成的第二照相機6'由三台照相機元件π、^ 構成的第三照相機7以及局部照相機8。第一〜第三照相機$ 7以互相大致相同的視場角進行攝影,但各個攝影透鏡的 焦距按照順序焦距變長的方式設定,此外,按照最佳最佳 攝〜距離也明序變遠的方式進行攝影透鏡的焦點設定, 刀别被用作適虽的攝影距離不同的三種類的區域監視照相 機。 ‘、’、相機7L件6a、6b在也包括攝影透鏡的構造中完全相 同、,將各個攝影光轴進行傾斜以便對第二照相機㈣攝影區 15 20 域進灯一等分後可進行攝影。同樣,照相機元件7” %、 7c在包括攝影透鏡的構造中也完全相同,由此將攝影光軸 互相傾斜以便對第三照相機7整體的攝像區域進行三等分 二口…_攝〜另外,爲了使照相機元件6a、6b、照相機 :件7a 7b、7c在垂直方向沒有視差而進行水平排列但 ;相對攝衫距離而相互間隔極其微小,因此也可不必拘 泥於水平配置。 局。P照相機8包括攝影透鏡,作爲照相機的構造與構成 的照相機元件〜、71)、7。完全相同,但爲了只 信枯了曰目機7的攝影區域内的局部攝影區域進行攝影,而 ;場角變窄得低於各個照相機元件。另外,根據監視 9 1355189 用途 行攝影 略第三照相機7而使第二照相機6的攝影區域内的 二:局部照相機8進行攝影,並且也省略第二照相機6 而使第-照相機5的攝影區域内的一部分由局部照相_進
請參閱圖2,其係爲表示區域監視照相機及局部照相機 的結構的剖面圖。圖中示意表示各照相機的構造。其中, 圖2(A)表示第一照相機5,採用成像感測以〇對透過攝影 透鏡5c的被攝體光進行光電變換,作爲攝影信號輸出。在 成像感測器10中採用CCD型或M0S型等的固體攝像元件。 視場角θΐ透過攝影透鏡5e的焦距fl和成像感測器iq的有效 畫面尺寸來決定,該第一照相機5的視場角Θ1比第二、第三 照相機6、7的視場角大。 圖2 (Β)表示第二照相機6的照相機元件以。成像感測 器1〇共同採用第一照相機5的器件,攝像透鏡6c的焦距£2爲 15第一照相機5的焦距Η的兩倍。視場角Θ2爲第一照相機5的 視場角Θ1的大致1/2,以便對第二照相機6的攝影區域進行分 割成兩部分且可進行攝影。 圖2 (C)表示第三照相機7的照相機元件7ae攝影透鏡 7 d的焦距f 3爲第二照相機6的焦距f 2的兩倍,而視場角θ 3爲 20 第一照相機5的視場角Θ1的大致1/3以便對第三照相機7的攝 影區域進行分割成三部分且可進行攝影。因此,採用有效 畫面尺寸比成像感測器10更大的成像感測器i i。另外,在 將第三照相機7的攝影區域進行四等分的情況下,需要四台 照相機元件,但可共用成像感測器10。 10 1355189 圖2 ( D)表示局部照相機8。在局部照相機8中採用與 成像元件7a相同的攝影透鏡7d,此外,成像感測器11也採 用相同的。其中,在成像感測器11的前面設置有遮光模9, 且將成像感測器11的有效畫面尺寸調整得窄於照相機元件 5 7a。因此,視場角es比視場角Θ3更窄》其中,在該局部照 相機8中’來自由遮光模9覆蓋的圖元的攝影信號透過圖像 L號處理電路18 ’被訊號處理,而不能被反映在由控制 電路21進行的處理中。之後,經訊號處理的攝影信號的圖 元位置資訊預先被寫入到EEPROM24 _ 〇 '月參閱圖3 ’其爲表示各照相機的視場角以及攝影區域 的示,¾圖。其示意地表示各照相機所産生的攝像區域的樣 子。視場角θ 1的第一照相機5按照最佳攝影距離爲L丨的方式 設定焦點,攝影距離L1中的攝影區域S1成爲攝影範圍,橫 跨攝影距離L1的前後而具有景深dl。視場角们的照相機元 15件以、6b按照最佳攝影距離爲L2的方式進行聚焦,如虛線 所不按照能對第一照相機5的攝影區域S1進行分割成兩部 分可進行攝影的方式各個攝影光軸被傾斜。此外,第二照 相機6整體上爲攝影距離L2的攝影範圍即攝影區域“,第二 照相機6也橫跨攝影距離L2的前後而具有景深们。 20 視場角Θ3的照相機元件7a、7b、7c按照最佳攝影距離 爲L3的方式設定焦點,如單點劃線所示按照對第二照相機6 的攝影區域S2進行三等分可進行攝影的方式各個攝影光轴 被傾斜。第三照相機7整體上爲攝影距離㈣攝影範圍即攝 影區域S3,橫跨攝影距離L3的前後而具有景深们。視場㈣ 的局部照相機8,與照相機元件7a相同,以攝影距離u進行 對焦,爲攝影距離L3的攝影範圍的、包括在第三照相機7 的攝影區域S3中的攝影區域Ss,景深也爲與d3大致相同的 程度。另外,上述的各視場角θ1〜θ3以及如均表示水平方 向的視場角,而垂直方向的視場角在考慮以各自最佳攝影 距離L1〜L3進行攝影的情況且根據成爲監視物件的被攝體 的圖像尺寸爲哪種程度,來適當地進行設定。 第一〜第三照相機5〜7的攝影距離L1〜u與各個照相 機的攝影透鏡的焦距fl〜f3對應,按照fl/u==f2/L2=L3/f3 的方式進行設定。例如,各個攝影透鏡的焦距£1、口、及门 設爲50mm、100mm、及2〇〇mm時,各個攝影距離幻、u、 L3爲50m·、100m、及2〇〇m。其結果’由第一照相機$對位於 攝影距離L1的被攝體進行攝影時的像倍率、由第二照相機6 對位於攝影距離L2的被攝體進行攝影時的像倍率、由第三 照相機7對位於攝影距離_被攝體進行攝影時的像倍率 相等。 各照相機的景深dl〜d3的幅度隨著各個攝影透鏡的焦 距和所設定的最佳攝影距離而變化,除此之外,依賴於設 置在攝影透鏡系内的光闌的直徑而變化。如習知的那樣, 如果減小光閣的孔徑直徑,則能較大地改善景深,能夠增 大可認爲是對焦的範圍。例如在攝影透鏡的焦距爲5〇随的 第一照相機5和焦距爲10〇111111的第二照相機6中,如果將光 闌縮小到F44F5.6程度,則可得到廣範圍的総,後側景 深也可覆蓋到無限遠。此外,第一照相機5和第二照相機6、 1355189 第二照相機6和第三照相機7的景深互相部分地重疊,因此 如果成爲監視物件的被攝體具有在景深dl〜d3中所包括的 攝影距離,則至少某個照相機能在處於聚焦的狀態下進行 攝影。 5 請參閱圖4 ’其爲監視照相機系統架構圖。其表示第一 照相機5的電信架構。另外,構成第二照相機6的照相機元 件6a、6b、構成第三照相機7的照相機元件7a、%、7c的電 k架構基本相同,因此省略圖示以及說明。第一照相機5如 上所述具有焦距爲5 Omm的攝影透鏡5c,透過光闌12在成像 10 感測器10中成像被攝體像。來自成像感測器10的攝影信號 透過AGC放大器13被放大到適當的電位,作爲由a/d轉換器 14所數位化後的攝影信號被輸入到系統匯流排15。 這樣輸入的攝影信號’在系統控制器17的管制下透過 圖像信號處理電路18進行周知的圖像處理,作爲規定格式 15 的巾貞為單位的圖像信號’寫入到快閃記憶體20中。AE控制 電路21 ’以幀為單位進行平均測光,且判斷圖像信號的平 均亮度是否位於適當範圍’根據其判斷結果藉由光闌(iris ) 驅動器22驅動光闌電機22a,來控制光闌12的孔徑直徑。此 時按照防止光闌12被打開過度的方式,該最大孔徑直徑由 20 寫入電子抹除式唯讀記憶體(EEPR〇]Vi)24的光闌值資料進 行限制。之後,在該狀態下曝光量不足時,藉由系統控制 器17調節AGC放大器13的增益。 AF控制電路25按照已習知的方式,基於圖像信號的對 比度成分評價聚焦度,將該評價信號輸入到系統控制器 13 1355189 17。系統控制器17,按照評價信號成爲最高的方式藉由聚 焦驅動器26來驅動聚焦電機26a。由此,攝影透鏡5C被反饋 控制到圖像信號的對比度成分爲極大的位置,以自動追縱 式將攝影透鏡5 c移動到聚焦位置。 -5 但是,由這種AF控制電路25進行的聚焦動作在本發明 的照相機系統中通常被省略。而且,按照以寫入到EEpR〇M 的攝影距離L1進行對焦的方式,系統控制器17透過聚焦驅 動器26、聚焦電機26a將攝影透鏡5c移動到焦點設定位置, 之後攝影透鏡5c保持在該狀態下的位置以固定焦點直接進 1〇行攝影。另外,關於構成第二照相機ό的照相機元件6a、6b、 構成第三照相機7的照相機元件7a、7b、7c以及局部照相機 8,只有各個攝影透鏡6c、7(1的焦距與該第一.照相機的攝影 透鏡5c不同,寫入到邱1^〇]^24的最佳攝影距離。、。、 光闌值資料不同,而電結構基本上相同。 15 由此每個照相機得到的圖像信號藉由界面電路2 8輸入 到控制單元3。控制單元3中設置有輸入輸出控制電路%、 • _像合成裝置31、紀錄控制裝置32、紀錄裝置33、操作面 - 板34,並且帶監視器4a的個人電腦4與控制單元3連接。輸 人輸出控制電路30在與每個照相機所設置的界面電路28之 2〇間對圖像信號和控制資料的輸入輸出進行控制。圖像合成 裝置31對來自第-照相機5、第二照相機6、第三照相機7、 局部照相機8的各自的圖像信號分別進行處理,對第二昭相 機6及第三照相機7將兩幅或三幅圖像合成爲-幅圖像Γ 紀錄控制裝置32,按照來自操作面板34或個人電腦4的 1355189 操作輸入進行DVD紀錄器等的紀錄裝置33的動作控制。紀 2裝置33,對從各照相機得到且按照需要合成爲一個畫面 量的圖像信號進行動態圖像紀錄。另外,也可對從操作面 板34或個人電腦4輸入的釋放(release)操作信號或者在由 計時器設定的每個固定時間輸出的釋放信號進行回應而並 行地進行靜止圖像的紀錄。 「 β丄地贤、相機糸統的作" < ”呢"p哥於心 15 20 月J透過來自控制單元3的操作面板34或個人電腦4的操作 輸入進行初始設定。作爲初始設定的專案’首先有第一照 相=5、第二照相機6、第三照相機7的攝影距離Li、L2、[3, "亥貝料被分別寫入到各個照相機的EEpR〇M24。此外,局 也…相機8的最佳攝影距離的設定,與第三照相機7的攝影 距離的設定同時進行。系統控制器m賣取上述的設定資 料’透過聚焦驅動器26、聚焦電機26a按照將各個攝影透鏡 以各個最佳攝影距離U、L2、L3進行m式進行定位。 進行各照相機的攝影距離的設定後,進行各照相機的 中的攝影光轴的傾斜調節。在用於保持各照相機 〜早兀2的基底中設置有將照相機的攝影光軸沿水平 中二的調整機構’ 4 了簡單一邊觀察顯示在監視器4a ::圖像而一邊對該調整機構進行手動操作。當然,該調 定的爲電動式,則在進行最佳攝影距離的初始設 士、〆’可自動地調節攝影光軸的方向。另外,垂 平Π:的傾斜也可基本上在各照相機中設置成水 爲了對各照相機的組裝時的誤差進行吸收而在垂直 15 方向也可傾斜攝影光轴。 在各照相機的焦點設定被初始設定後,將用於限制各 個照相機的光闌12的最大孔徑直徑的光闌值資料寫入 ^EPROM24。考慮由㈣透鏡㈣距和最佳攝影距離所決 疋的景深,且按照圖3所示的景深dl、d2、d3分別部分地重 疊的方式決定該光闌12的最大孔徑直徑。景深的值能夠根 據攝影透鏡的焦距 '攝影距離、光闌值而算出,因此採用 以景深重疊爲條件的計算演算法,光闌值資料也可不需透 過手動輸入而自動地被設定。 作爲決定光闌丨2的最大孔徑直徑的光闌值的值,如果 在第一照相機5中設定爲F4,第二照相機6、第三照相機7、 局。卩照相機8中設定爲F5.6程度,則除去例如夜間那樣極端 明亮度不足的狀態,如圖3所示確保互相重疊的景深di、 d2、d3之後’能夠大致以適當曝光進行攝影。此外,在明 亮的天氣下進行攝影時,由於透過光闌電機22a而使光闌12 收縮,因此第一照相機5或第二照相機6中能夠將無限遠爲 止也收容在景深内。另外,透過寫入到eepr〇M24的光闌 值資料限制光闌12的最大孔徑直徑,在該狀態下明亮度不 足的情況下,AGC放大器13有效地作用從而防止曝光不足。 在監視器4a中,來自第一照相機5、照相機元件6a、6b、 照相機元件7a、7b、7c、局部照相機8的圖像也可直接排列 而顯示,但優選如圖5的監視器畫面4b所示,將來自第一照 相機5的圖像45、將來自照相機元件6a、6b的圖像46a、46b 合成爲一幅後的標準合成圖像46、將來自照相機元件7a、 1355189 也難以確認車輛號碼。 第三照相機7的圖像47中,作爲圖像尺寸是連車輛號碼 確認也足夠的尺寸,車輛T的圖像由照相機逐漸7b攝影。然 而’照相機元件7b的AE控制電路21,以與其他照相機元件 5 無關係地、個別地進行攝影的·一個晝面整體的平均的明亮 度成爲適當電位的方式即丰均測光式進行曝光控制。因 此’在該圖像47b内,隧道(tunnel )内部的暗部變大時, 按照圖像47b整體的曝光量增大的方式增大光闌丨2的孔徑 直徑’光闌12的孔徑直徑增大過度而進行EEPROM24的光 10 闌值資料的制限後,按照由AGC放大器13進行攝影信號的 放大而圖像47b整體變亮的方式進行控制。 然而,最初車輛T自身在還未進入隧道之前處於足夠明 亮的狀態,因此如上所述圖像47b按照整體變亮的方式被曝 光s周節’就會曝光過度,在極端的情況下,産生所謂的白 15 色跳躍而車輛號碼作爲可視認圖像不能被捕捉到。上述問 ’與可任意進行圖像位置調整(framing )的一般的數位 相機不同,在規定的攝影區域内的哪個位置作爲監視物件 的車輛T會出現這樣不確定的狀態下所使用的車載型或固 定設置型的監視照相機中難以避免。而且,該情況,並非 20僅在由全畫面平均測光所進行的曝光控制中産生,即使僅 對畫面的中.央區域進行測光的中央光斑測光、或按照隨著 從畫面的周邊部朝向中央部而變大的方式進行加權從而進 行測光的多圖形式的中央重點測光中産生的可能性也較 南0 18 1355189 這種情況下’對第三照相機7的攝影區 =部:圖分所進一=專用的局部照相機8進行攝影是有效 的相機8的攝影區域_對照相機元件 圍非常窄,並且處於不是過窄的尺寸,因此 範圍内能夠可靠地捕捉到車輛τ,並且随道的暗部
Hi從㈣畫面㈣鶴很多。_,即使由局部照相 機8基於同樣的自動曝光控制進行攝影,車辅τ不會在極端 被曝光過度的狀態下被攝影,且車輛號碼的確認變得容 易。而且該圖像是將圖像47b的—部分㈣而轉圖像尺寸 的圖像’因此如圖所示單純地將圖像排列進行顯示也不會 使觀察迷失方向。 另外,由於局部照相機8的攝影區域&的大小以及位置 被預先決定,因此採用圖像合成裝置31也可將由局部照相 機8攝影的局部圖像48嵌入到由照相機元件7b所攝影的圖 15像47b中並進行合成。此時,局部圖像48的明亮度與其周圍 的圖像47b不同而會産生不自然的感覺,但由於成爲監視物 件的車輛T爲具有大致適當的明亮度的圖像,因此沒有實用 上的問題。另外’車輛T在隧道内行駛而臨近出口時,進行 相反的自動曝光控制而進行車輛τ處於曝光不足的攝影,但 20 在該情況下當然該照相機系統也有效地作用。 如上所述,在爲了路上的汽車的行駛監視而以車載型 使用該照相機系統的情況下,由於隧道的存在而預測在望 遠照相機的攝影區域内産生極端的亮度變化。之後,在應 由第三照相機7攝影的攝影區域S3内汽車爲何種程度的圖 1355189 像尺寸能根據照相機元件7b的焦距和最佳攝影距離L3計算 出來,此外爲了防止汽車處於極端的曝光過度或曝光不 足,而能夠預先類比地確認將局部照相機8的攝影區域&設 定爲何種程度的尺寸,且設定在照相機元件几的畫面内的 5 哪個位置。 例如,如上述實施方式所示,例如進行下述設定:局 部照相機8的攝影區域Ss的尺寸設爲照相機元件几的晝面 尺寸的30〜60% ’其位置在水平方向與圖像47b的中央一致 而在垂直方向沿下方偏移大約2〇〜3〇%等,就可在採用具 10有通常的^控制電路21的一般的照相機用作各照相機的同 時’也此夠避免在攝影中成爲監視物件的被攝體的細微部 分資訊在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的狀態下被丟失的問題。 進而,在黃昏或夜間攝影時,會有相向車輛的前燈、 道路燈或來自商店街的照明等使成爲監視物件的汽車的周 15圍的明亮度變化較大的擔心,但透過該結構,能夠使該影 響減少很多。 另夕卜 20 貫施方式所說明的車載型路上監視裝置的 If況下例如也可準備二台局部照相機8,對每個照相機元 件7a、7b、7e設定局部照相機8的攝影區域Ss。此外,本發 明=監視照相機系、統’不限於車載型,也可同樣適用於固 定設置型的監視照相機。固定設置型的監視照相機中如 該實施方式所示,多數情況下不需要第—〜第三的三種類 的區域監視照相機。此性 . 瑪此時,也可採用一台區域監視照相機 和局部照㈣的組合來構成本發㈣統。 20 丄功丄89 在該實施方或tb ^ v 飞中,將照相機元件几的攝影範圍中所包 可“I;二設定爲局部照相機8所攝影的攝影區域SS,但也 圍5照相機元件〜和照相機元件几的各自的攝影範 圍而W局部照相機8的攝影區域&。進而,如圖6所示, 10 15 20 用σ…相機凡件對區域監視照相機的攝影區域6〇進行 影’合成各個攝影畫面_、_、6〇e、_而構成區域 :視照相機的圖像的情況下,也能夠將局部照相機的攝影 區域62設定在圖示的位置。此外,如圖7所示,將從四台照 相機元件所得到的圖像64a、_、⑷、_如圖示那樣組 °透過圖像合成以及剪輯(trimming )處理而構成區域監 視照相機的攝影區域64,並且將各個照相機元件的攝影範 圍所包括的區域作爲局部照相機的攝影區域Ss進行攝影, 作爲圖像也可整體構成一個畫面。 以上,基於如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 明,但在區域監視照相機中採用的攝影透鏡的焦距、視場 角、最佳攝影距離、光闌值等的具體的值,以上所述僅爲 列舉,按照監視照相機系統的用途或使用方式也可適當地 對它們進行變更。此外,關於局部照袓機的攝影區域的尺 寸或位置’也可考慮預先設定的亮度變化的模式而適當地 變更’關於局部照相機’能夠以手動或電動式地任意變更 攝影光轴也是有效的。 該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 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 該實施例。 21 1355189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採用本發明的監視照相機系統的外觀圖。 剖 圖2爲表示區域監視照相機及局部照相機的結構的 圖3爲表示各照相機的視場角以及攝影區域的示意圖。 圖4爲表示監視照相機系統架構圖。
意圖 圖5爲將車輛作爲監視物件時的攝影圖像的一例的示 圖6爲表示攝影區域的另一例的說明圖。 圖7爲表不攝影區域的另_例的說明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攝影單元 20快閃記憶體 21AE控制電路 22驅動器 22a光闌電機 24電子抹除式唯讀記憶體 25 AF控制電路 26聚焦驅動器 26a聚焦電機 28界面電路 3控制單元 30輸入輸出控制電路 31圖像合成裝置 32紀錄控制裝置 33紀錄裝置 34操作面板 4個人電腦 4a監視器 4b監視器晝面 45,46,46a,46b,47,47a,47b,47c,48 圖像 49曰期資訊 5第一照相機 50位置資訊 6第二照相機 60,62,64攝影區域 64a,64b,64c,64d 圖像 60a ' 60b ' 60c ' 60d攝影晝面 6a,6b照相機元件 22 1355189 7第三照相機 8局部照相機 12光闌 15系統匯流排 01,02,03,0s 視場角 dl,d2,d3 景深 7a,7b7c照相機元件 9遮光模 13AGC放大器 17系統控制器 L1,L2,L3攝影距離 T遠方攝影車輛 5c,6c,7d攝影透鏡 1〇,11成像感測器 14 A/D轉換器 18圖像信號處理電路 31,32,83,38攝影區域
23

Claims (1)

1355189 第%132们9號,⑽年7月修正頁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種監視照相機系統,包括: 區域監視照相機,其以特定的攝 對按照視伽…並 局部照相機’其以特定的攝影距離進行對隹: =視照相機小的視場角對特定攝影區域内的、部分的: L〜與上述區域監視照相機大致相同的像倍率進行攝 曝光控制下進行攝影: 丨仕谷自的自動 ίο 以大述區域監視照相機,由對上述特定攝影區域 =相二面積劃分後的劃分區域分別設置複數台照相 件窄心 照相機’其攝影視場角比上述照相機元 15 月'/日修正替換頁 對由任—個照相機元件所攝影的劃分區域内的部分 的局4區域與照相機㈣大致相同的像倍率進行攝影。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監視照相機系統,其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監視照相機系統其 ’上述區域監視照相機、及該局部照相機,分別進行平 均測光的自動曝光控制。 中 上述區域監視照相機包括複數個照相機元件其分別 於固疋的攝影區域劃分後的割分區域進行攝影;上述局部 照相機,僅對上述固定的攝影區域内所包括的、且由該複 數個照相機元件分別攝影的劃分區域的相互之間所包圍的 區域’應與照相機元件大致相同的像倍率進行攝影。 24 1355189 畔]月(丨日修正替換頁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監視照相機系統其 上述局部照相機的攝影透鏡,具有與上述區域監視照 相機或該複數個照相機元件的攝影透鏡相同的光學規格。 5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監視照相機系統,其 t , 、、 ' 更包括-第二區域監視照相機’其與該區域監視照相 機相比焦距不同,以與上述特定的攝影距離不同的第二攝 影距離進行對焦,第二攝影距離中的像倍率與第一攝^距 10 離中的上述區域監視照相機的像倍率大致相等。 " 25
TW096132429A 2006-08-31 2007-08-31 Surveillance camera system TW20081237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5885A JP4214160B2 (ja) 2006-08-31 2006-08-31 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2374A TW200812374A (en) 2008-03-01
TWI355189B true TWI355189B (zh) 2011-12-21

Family

ID=38754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2429A TW200812374A (en) 2006-08-31 2007-08-31 Surveillance camera syste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01210B2 (zh)
EP (1) EP1895779A3 (zh)
JP (1) JP4214160B2 (zh)
CN (1) CN101137014B (zh)
TW (1) TW2008123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4800B (zh) * 2012-10-12 2015-05-11 Sonix Technology Co Ltd 監視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1690B2 (ja) * 2009-12-25 2014-09-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厚み情報取得装置、厚み情報取得方法、厚み情報取得プログラム及び顕微鏡
JP5504881B2 (ja) * 2009-12-25 2014-05-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演算装置、演算方法、演算プログラム及び顕微鏡
JP4787906B1 (ja) * 2010-03-30 2011-10-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959941B (zh) * 2010-07-02 2015-11-25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JP5375814B2 (ja) * 2010-12-22 2013-12-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露出制御装置
US10803724B2 (en) * 2011-04-19 2020-10-13 Innovation By Imagination LLC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dangerous situations
US8754977B2 (en) 2011-07-28 2014-06-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cond camera for finding focal target in poorly exposed region of frame taken by first camera
JP5937832B2 (ja) * 2012-01-30 2016-06-22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車載カメラ用露出制御装置
US10175751B2 (en) * 2012-12-19 2019-01-08 Change Healthcare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sensor configuration
US9538096B2 (en) * 2014-01-27 2017-01-03 Raytheon Company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s with variable lateral magnification
WO2015122210A1 (ja) * 2014-02-14 2015-08-2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ステレオカメラ
US9451185B2 (en) 2014-03-07 2016-09-20 Raytheon Company Multi-spectral optical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s
US10453214B2 (en) * 2015-01-22 2019-10-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 medium to perform exposure control based on the brightness in an attention area corresponding to a detected object
TW201637432A (zh) * 2015-04-02 2016-10-16 Ultracker Technology Co Ltd 即時影像縫合裝置及即時影像縫合方法
JP6749466B2 (ja) * 2016-07-21 2020-09-02 シーメンス・ヘルスケア・ダイアグノスティッ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反射率を利用したカメラフラッシュのマスキング
US10762653B2 (en) * 2016-12-27 2020-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Generation apparatus of virtual viewpoint image, gener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DE102017215347A1 (de) * 2017-09-01 2019-03-07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Verfahren zur vorhersehbaren Belichtungssteuerung zumindest einer ersten Fahrzeugkamera
US10534253B2 (en) 2017-11-10 2020-01-14 Denso Corporation Camera module which includes lens units and configured to be mounted on inside of windshiled of vehicle
US10627606B2 (en) 2017-11-10 2020-04-21 Denso Corporation Camera module
US10661725B2 (en) * 2017-11-10 2020-05-26 Denso Corporation Camera module
DE102018218986B4 (de) * 2017-11-10 2023-02-16 Denso Corporation Kameramodul
US10232800B1 (en) * 2017-11-10 2019-03-19 Denson Corporation Camera module
US11181816B2 (en) 2017-11-10 2021-11-23 Denso Corporation Windshield-mounted camera module
US10406995B2 (en) * 2017-11-10 2019-09-10 Denso Corporation Camera module
KR20200136398A (ko) * 2018-03-29 2020-12-07 소니 주식회사 노광 제어 장치, 노광 제어 방법, 프로그램, 촬영 장치, 및 이동체
CN108337446B (zh) * 2018-04-12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双摄像头的高动态范围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429882B (zh) * 2018-05-30 2020-08-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2031A (ja) * 1983-08-03 1985-02-19 Canon Inc 撮影装置
US4951080A (en) * 1988-05-24 1990-08-21 Nikon Corporatio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emission of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DE4434131C2 (de) * 1994-09-24 1997-03-20 Bosch Gmbh Robert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Detektieren und Lokalisieren von Fahrzeugen
CA2155719C (en) * 1994-11-22 2005-11-01 Terry Laurence Glatt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with pilot and slave cameras
JPH09322047A (ja) * 1996-05-30 1997-12-12 Sony Corp ビデオカメラ制御方法、ビデオカメラ制御システム、ビデオカメラ制御装置、およびビデオカメラ
JPH1198296A (ja) * 1997-09-25 1999-04-09 Canon Inc フィルム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0078483A (ja) * 1998-09-03 2000-03-14 Canon Inc 固体撮像装置と自動露光装置
US6240253B1 (en) * 1998-09-14 2001-05-29 Minolta Co., Ltd. Automatic focusing camera
US6738073B2 (en) * 1999-05-12 2004-05-18 Imove, Inc. Camera system with both a wide angle view and a high resolution view
US6690374B2 (en) * 1999-05-12 2004-02-10 Imove, Inc. Security camera system for tracking moving objects in both forward and reverse directions
JP3729009B2 (ja) 2000-01-26 2005-1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2112239A (ja) * 2000-09-29 2002-04-12 Koike Design Collaboration:Kk オンデマンドカメラ中継方法および装置
GB2380885A (en) * 2001-10-11 2003-04-16 Hewlett Packard Co Multiple camera arrangement
JP4010444B2 (ja) * 2002-02-28 2007-1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全方位監視制御システム、全方位監視制御方法および全方位監視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3319248A (ja) * 2002-04-19 2003-11-07 Canon Electronics Inc 露出制御装置及び監視カメラ装置
JP3925299B2 (ja) * 2002-05-15 2007-06-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3870124B2 (ja) * 2002-06-14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US20050007453A1 (en) * 2003-05-02 2005-01-13 Yavuz Ahiska Method and system of simultaneously displaying multiple views for video surveillance
JP3875660B2 (ja) * 2003-07-29 2007-01-31 株式会社東芝 マルチ静電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4855662B2 (ja) * 2003-09-16 2012-01-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167923A (ja) 2003-12-05 2005-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撮像方法
FR2870422B1 (fr) * 2004-05-13 2006-12-08 Airbus France Sas Dispositif d'acquisition d'image pourvu de moyens de masquage et aeronef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JP4463151B2 (ja) * 2004-05-25 2010-05-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影方法
US20050270387A1 (en) * 2004-05-25 2005-12-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graphing system and photographing method
JP2006033793A (ja) * 2004-06-14 2006-02-02 Victor Co Of Japan Ltd 追尾映像再生装置
WO2005125209A1 (en) * 2004-06-22 2005-12-29 Stratech System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rveillance of vessels
JP4363642B2 (ja) * 2004-07-02 2009-11-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地図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140567B2 (ja) * 2004-07-14 2008-08-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物体追跡装置および物体追跡方法
WO2006040687A2 (en) * 2004-07-19 2006-04-20 Grandeye, Ltd. Automatically expanding the zoom capability of a wide-angle video camera
US7375744B2 (en) * 2004-09-02 2008-05-20 Fujifilm Corporation Camera system, camera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60098091A1 (en) * 2004-11-05 2006-05-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camera through monitor and method thereof
JP4926400B2 (ja) * 2004-12-27 2012-05-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カメラシステム
US7884848B2 (en) * 2005-05-25 2011-02-08 Ginther Mark E Viewing environment and recording system
JP4188394B2 (ja) * 2005-09-20 2008-11-26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監視カメラ装置及び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
JP4943695B2 (ja) * 2005-11-21 2012-05-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多焦点カメラの撮影光学系
US20070180482A1 (en) * 2006-01-31 2007-08-02 M2M Research, Inc. Remote imaging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4800B (zh) * 2012-10-12 2015-05-11 Sonix Technology Co Ltd 監視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95779A2 (en) 2008-03-05
JP4214160B2 (ja) 2009-01-28
JP2008060947A (ja) 2008-03-13
TW200812374A (en) 2008-03-01
US9001210B2 (en) 2015-04-07
US20080055412A1 (en) 2008-03-06
CN101137014B (zh) 2010-09-15
EP1895779A3 (en) 2010-06-02
CN101137014A (zh) 2008-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5189B (zh)
JP4706466B2 (ja) 撮像装置
US20050012833A1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JPH0795623A (ja) 立体撮像装置
JP2007201539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5228354B2 (ja)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4607822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8205569A (ja) 撮像装置及び方法
US20040201748A1 (en) Extended image digital photography
JP4289629B2 (ja) 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
JP4315341B2 (ja) 流し撮り方法および撮影装置
JP4309740B2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方法
JP4105933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JP2000125204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6261928A (ja) 撮像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H08205021A (ja) 画像入力装置
JP2001136429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14068080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3365852B2 (ja) 適性・不適性表示手段を有したカメラ
JP4212485B2 (ja) 立体撮像が可能な電子カメラ
JP5672922B2 (ja) 撮像装置
JP2018121104A (ja) ドライブレコーダ装置
JP2007036951A (ja) 電子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を有するカメラ
JP2007057933A (ja) 電子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を有するカメラ
KR19990038265A (ko) 디지털 스틸 카메라의 파노라마 화상 획득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