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41882B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 Google Patents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41882B
TWI341882B TW093112244A TW93112244A TWI341882B TW I341882 B TWI341882 B TW I341882B TW 093112244 A TW093112244 A TW 093112244A TW 93112244 A TW93112244 A TW 93112244A TW I341882 B TWI341882 B TW I3418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dial
knitting
gap
syri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12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08443A (en
Inventor
Rolf Willmer
Original Assignee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filed Critical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Publication of TW200508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08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41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418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0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needle cylinder and dial for ribbed go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Description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前文中詳述 的形式之一種圓針織機。 【先前技術】 在此一形式之圓針織機中(例如DE 4 1 2 8 3 72 A 1 ) ,三尺寸均被針筒與針盤的相對位置所固定,這些尺寸於 後係描述爲"軸向精梳間隙"、"徑向精梳間隙"、及’’線圈 間隙"。軸向精梳間隙係由針筒的上部末端面或線圈脫圈 邊沿與承接針盤針的針盤之槽的基底或地底之間的間隙所 給定,而徑向精梳問隙係由針盤的外部末端面或線圈脫圈 邊沿與承接針筒針的針筒之槽的基底之間的間隙所提供。 以此方式界定之二精梳間隙最終固定描述於線圈間隙(或 線圈長度)的尺寸,其實質上由二圓線之間的間隙所產生 ,其中,一係由針盤的外部圓周線於其之槽基底水平處所 提供,而另一係由針筒的外部圓周線於其之槽基底水平處 所提供。 在針織品的生產中,使用針筒與針盤二者,其經常地 需要選擇自標準値偏離的値,特別是大的値,以供前述之 特別是線圈間隙的間隙之用。此可應用在使用初始說明之 形式的圓針織機於生產所請之"間隔織物"。必須了解,此 係代表包括僅由針筒之針或個別地僅由針盤的針所生產之 二織布,這些織布被薄中間層所互聯(例如 -5- 1341882 DE 74 25 934 Ul, DE 28 50 823 A1)。這些中間層均被形 成在用以生產二織布的生產步驟之間,一最薄的單絲連接 紗線被嵌入針筒針內與針盤針內,且被以集圈組織的方式 由後者加工。位於二織布之間的此一連接紗線的區段之長 度,及因而之間隔織布的總厚度,均實質上依據線圈間隙 的尺寸而定,且線圈間隙愈大,界定線圏間隙的前述二圓 線均進一步的互相間隔開。 當使用具有針筒及針盤的標準圓針織機時,其亦適合 供其他目的之用,線圈間隙係相當地小,因爲例如軸向精 梳問隙係最大大約5.6mm且徑向精梳問隙係最大大約 1 mm。即使在軸向精梳間隙係由針盤相對於針筒之軸向位 移所變化的圓針織機中,如同亦施加至前述的已知圓針織 機,可被生產之最大軸向精梳間隙一般係少於6mm,而 徑向精梳間隙係被針筒與針盤之外部直徑所固定地預定於 大約爲1 m m的値。 最大軸向精梳間隙的小尺寸係特別是所通常使用之舌 針及舌針的小舌長度或鉸鏈長度之結果。因爲在一方面, 當被結入集圈位置內時,連接紗線必須實質上同時地嵌入 針筒針與針盤針內,且另一方面,於紗線拾取期間,針筒 及針盤針僅可被最大地上昇,使得位於其之鈎中的("舊” )線圈仍維持在開啓針舌上,且不會自舌滑出至針軸上, 軸向精梳間隙係實質上被所使用之織針的舌長度所限制。 相關於徑向精梳間隙與在生產非間隔織物的製品中產生相 對應之限制。 -6 - 1341882 有關於生產間隙織物,已知(US 2002/0 1 52776 Al) 經由選擇二精梳間隙爲在標準機器中的至少二倍大,且較 佳爲三至四倍大,以放大線圈間隙。但由前述解釋之觀點 ’此會預先假定針筒針及/或針盤針可被相對應地遠之上 昇’且爲達此目的,均設有相對應長之針舌,其不顧被增 加之上昇可配置織針在一集圈位置中。 考慮這些需求之圓針織機的構造,原理上係可能的, 但引致針織系統的相當大寬度及/或相當低之最大針織速 率的缺點。依據針筒與針盤相對於固定針筒三角與針盤三 角旋轉(或反向爲之)的速率,針筒三角與針盤三角的上 昇與取下曲線,不會超過預先選定之最大陡度,使避免針 斷裂。如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個別針織系統的某些最小寬 度之結果’且引致圓針織機在具有30英吋直徑之針筒的 圓周上可具有最多大約4 8個針織系統(大約每英吋1.6 個針織系統)。如果係經常的情況之供一間隔織物的完整 線圈列之用,需要六個鄰近之針織系統,因而,針筒的每 一轉數可生產最多大約八個完整線圈列或區段之針織物。 【發明內容】 由此’本發明之技術問題係硏發初始所述型式之圓針 織機’其不顧相當大之最大線圈間隙,仍可以較小系統寬 度及/或於較高速率操作。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特徵特色係作用以解決此一問 題。 1341882 本發明係由一理想進行,當複合針被使用時,其應可 上昇其之針部位,且因而,其之針鈎係於相當高之速率, 以較陡三角之速率係遠高於舌針可達之速率,且由此,由 滑動部件之協助控制開啓與封閉該鈎,如果必須,即使當 針部件被上昇至高處,舊線圈不會滑出針鈎地形成集圈組 織。實驗已確認此一假設係正確的,且14mm或更多之精 梳間隙,可以複合針輕易地實現。除了複合針已知的優點 之外(例如D E 3 8 2 1 2 1 3 C 2 ),本發明因而具有引致一 高功能機器的優點,其可配設供一 3 0英吋之針筒直徑用 的7 2個與更多之針織系統,且可以先前已知之機器通常 使用的速率操作。達成增加50%效率的結果。 由申請專利範圍的附屬項可了解進一步之優點特色。 【實施方式】 依據圖1,僅槪略地顯示之圓針織機,含有一循環針 筒1形式的第一針床,其設有未詳細顯示之軸向平行針槽 ,且其中,以針筒針2形式之第一織針均被裝配使得可在 直立方向中位移。環繞針筒1且以針筒三角3形式的第一 三角,具有未顯示之三角部件,其與針筒針2的亦未顯示 之針腳合作,以使提供必須之在軸向方向中的上昇與取下 運動。 在針筒1上方安排以針盤4形式的第二針床,其設有 未詳細顯示之徑向槽,該槽相關於針筒1的槽而垂直地延 伸,且其中,以針盤針5形式之第二織針均被裝配使得可 -8- 1341882 徑向地位移。在針盤4上方安排以針盤三角6形式之第二 三角,具有未顯示之三角部件,其與針盤針5的亦未顯示 之針腳合作,以使提供必須之在徑向方向中的上昇與取下 運動。 此外,很清楚的,多數之針織系統被沿著針筒1之圓 周與針盤4的表面裝設,這些系統具有必須之三角部件, 用以上昇或取下針筒針及/或針盤針2,5。 在此一形式的圓針織機中,爲了本發明之目標,相對 應於針筒1的上部末端面或線圈脫圈邊緣與承接針盤針5 的針盤4之槽的基底或底部之間的間隙之値X,係代表直 立精梳間隙,另一方面,在針盤4的外部末端面或線圈脫 圈邊緣與承接針筒針2的針筒1之槽的基底之間的尺寸Y ’係代表水平精梳間隙。此外,線圈長度或線圈間隙Z係 代表實質上由二圓線7與8之間的間隙所提供之尺寸,其 中’一圓線係由針盤4的外部圓周線於其之槽基底水平處 所給定,且另一圓線係由針筒1的外部圓周線於其之槽基 底水平處所提供。 此一形式之圓針織機及其之作業,均爲習於本技藝者 所習知,例如文件D E 4 1 2 8 3 7 2 A 1,該文件將於本發明 之揭示中配合參考,以避免重複。 如果將以依據圖1之圓針織機生產間隙織物,可進行 如圖2所示之步驟,其中,針筒針與針盤針2,5均以線 槪略顯示,且由針筒針與針盤針2,5形成的線圈均以圓 圈9與1 〇槪略地顯示。在第一方法步驟或個別之系統s j -9- 1341882 •中,例如一第一紗線被單獨地自針盤針5捲繞,且加工 - 爲線圈9,由此,生產形成在針盤4上之羅紋軟管2 3 • 式的一織物網(亦可參照圖4)。在第二方法步驟或個 之系統S2中,一第二紗線單獨地被針筒針2捲繞且加 成爲線圈1 0,由此,生產形成在針筒1上之針筒軟管 式的一織物網(亦可參照圖5 )。最後,在第三方法步 或個別之系統S 3中,一連接紗線1 1被嵌入所選擇針筒 I及所選擇針盤針2,5內,且被加工或襯墊成爲一集圈 織’其於圖2中係由一連續線指示。於此,提供連接紗 被僅在每一第二針筒與針盤針2,5嵌入,在每一情況 係由一長破折號(dash )代表,而被顯示爲短破折號的 筒與針盤針2,5不會拾取連接紗線I 1。於此,長與短 折號代表結合之針具有自以一較少或較大距離自針頭間 開的針腳,且均被選擇具有與其結合之三角部件。 在二額外方法步驟或個別之針織系統S4與S5中, φ 似於針織系統S 1與S2的執行線圈成型。另一方面,在 六方法步驟或個別之針織系統S 6中,程序係相同於針 系統S 3 ’但不同點係一連接紗線丨2僅被由短破折號代 的針筒或針盤針2,5所拾取,且加工成爲集圈組織。 而’在間隔織物的完整循環中,需要六個依序執行之針 系統S 1至S6。但如習於本技術前所知的,可使用多種 他形式之針織。爲進一步詳細解釋,參照文件 DE 74 25 934 Ul、DE 2 8 5 0 823 A1、及 US 2 002/0 1 776 A1,均將於本發明的揭示中配合參考。此外,無須 成 形 別 工 形 驟 針 組 線 中 針 破 隔 類 第 織 表 因 織 其 52 說 -10- 1341882 的’完工之間隔織物包括互相獨立地生產之二層或表面, 其被以連接紗線1 1,1 2形成之第三中間層固持在一起。 如圖1所示,線圈間隙Z決定自針筒針2至針盤針5 延伸或反向延伸的連接紗線1 1,1 2區段的長度,且因而 亦決定中間層的厚度。在標準機器中,此一厚度係相當地 小,因爲尺寸X係例如爲5.5mm且尺寸Y係例如爲1 .05 mm。於此,在一方面,很重要的,標準機器均配設有舌 針,其如示於圖1的針盤針5範例,具有針鈎5 a及樞轉 針舌5 b。在習知的線圈成形中,針舌5 b均因而被樞轉進 入圖1清楚顯示之開啓位置內,或被樞轉進入一封閉位置 內,針舌5 b於此抵靠向針钩5 a且固持於封閉。另一方面 ,很重要的,如果針盤針5將與針筒針2 —起捲繞’由導 紗器1 4所供應之連接紗線(例如圖2中的連接紗線1 1 ) ,不能徑向地上昇超過圖1清楚顯示的位置’否則被針钩 5 a固持的舊線圏會在針舌5 b下滑至針盤針5之軸上’且 然後被加工成爲一線圈。被額外連接紗線1 1或1 2嵌入針 鈎5 a內所生產且亦仍固持舊線圈之集圈組織的成形將成 爲不可能。相同狀況亦發生於針筒針2。 相反的,依據本發明’提供二針床的至少一針床(其 於以範例顯示之本實施例中係爲針筒1 )配設複合針。針 筒針2均因而設有針部件1 5及滑動部件1 ό ’且均可在直 立方向中彼此相對平行地位移’滑動部件被裝配以在針部 件1 5的槽口中滑動(特別地示於圖3 )。針部件1 5之上 部末端處具有針鈎1 5 .〗,而滑動部件1 6在其之上部末端 -11 - t1341882 •處具有滑動尖梢16.1,由此’可以已知方式開啓或 ''鈎1 5 · 1。環繞針筒1的針筒三角3在此一情況中具 立地顯示之三角部件’其與亦未顯示之針及滑動g 、1 6的針腳合作,以使施加必須之運動而開啓或 鈎1 5 · 1及拾取紗線。複合針及其之控制系統亦均 本技藝者所已知,因此,例如爲文件D E 3 8 2 1 2 b 於本發明之揭示中配合參考以避免重複。 ^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其係目前最佳的,提供 質上大於標準機器之垂直精梳間隙χ(具有不變之 梳間隙Y ),且係如給予例如爲1 4 m m的値,其具 値爲1.05mm’引致尺寸Z之値大約爲14.04mm。 別之方法必須提出以獲致此結果,且將於下參照G 1 1加以解釋。 依據圖3,複合針2的針部件15具有一軸1 有一後部15.3被置於一配合之針筒1的槽之基底 φ 合軸1 5.2上方的係一胸部位1 5.4,其沿著朝向後 地凹下之區段1 5 . 5併合進入針鈎1 5 . 1內。槽口形 1、2及胸部位15.4中並容納滑動部件16,槽口係 成使針部件1 5在兩位置之間往復運動,該兩位置 15.1被抽回實質地在針筒1的上部邊緣(圓線8) 的位置,及針鈎1 5 · 1被裝設在鄰近針盤針5的上 楚示於圖1的上昇位置。且滑動部件16可被保持 尖梢16.1被裝位在依據圖1的直接位於針筒1之 緣下方,或些微地高於或低於該邊緣之位置,此將 關閉針 有未獨 “牛15 封閉針 爲習於 t C2將 選擇實 水平精 有之Y 沒有特 a 3至 5.2,具 上。接 側傾斜 成在軸 被設計 爲針鈎 之下方 方之清 在滑動 上部邊 於後詳 -12- 1341882 述。此外,胸部位1 5.4係被設計成在軸向方向中爲連續 之直線型,較佳的,至少其之前側面向離開針筒1,以使 不會防止線圈成形或個別地使得能夠形成線圈,此於下文 說明。 圖3顯示在圖2中之系統s 1至S 3協助下解釋的供線 圈成形用之示範針織曲線,針2、5的行進方向係由箭頭 V顯示。此外,實線1 8代表針筒針2的針鈎1 5. 1所沿著 移動之曲線。虛線1 9給予針筒針2的滑動尖梢1 6.1之路 徑。最後,分割線2 0顯示一通路,針盤針5之針鈎5 a沿 著該通路移動通過系統S1至S3。 在系統S 1,類似於圖2的生產一列羅紋襪管。於此 ’針盤針5被沿著一相對應於針織位置終|h於一通路區段 2 〇 . 2的通路區段2 0 . 1徑向向外地向前推進,以使開啓針 钩5a ’且而後’被沿著一通路區段2〇.3徑向向內地抽開 ’以使自導紗器22拾取一紗線2 1,將之加工爲線圈,且 因而形成第一織布表面或層,即爲一羅紋襪管23(圖2 與4 )。複合針2均被固持在系統S 1中的停動位置。 在系統S2 ’針盤針5保持在一抽回停動位置中,而 複合針2的針部件丨5沿著通路區段1 8 1初始地上昇。於 此’ '滑動部件1 6初始地保持在滑動尖梢1 6. 1被裝設在低 於針筒1的上部邊沿(圖1中之圓線8)之位置中。因而 ’當抵達通路區段丨8.2時針鈎15.1被開啓,使得當針部 件1 5被再次沿著通路區段1 8 3柚離時,由導紗器24供 應之第—紗線2 5可被嵌入,且同時的,滑動部件1 6沿著 -13- 1341882 •通路區段1 9 · 1初始地些微上昇,且然後,與針部件1 5 一 "起沿著通路區段19.2抽離,以因而關閉該針鈎15·!。以 '此方式’紗線2 5可被針鈎1 5 . 1拾取且加工成爲線圈,由 此’在複合針2上生產一織布面或層,即爲針筒襪管26 .(圖2及5至7 )。 而後’首先,針盤針5被沿著相對應於集圈位置終止 於一通路區段20.5的通路區段20.4在系統S3中上昇。 0在些微延遲之後,針部件1 5均沿著一通路區段1 8.4上昇 ’直到抵達相對應於集圈位置之通路區段1 8.5爲止。滑 動部件1 6於此仍保持在其之在針筒1的上部邊沿下方抽 回之低位置(圖8 )。但,在此一位置中,滑動尖梢1 6.1 係在胸部位1 5 · 4的中央區域中,使得其亦仍低於懸掛在 胸部15.4上且在先前系統中形成的舊線圈27下方。進一 步的,必須注意,可依據圖2在系統S 3中選擇針筒針與 針盤針2.5,而未被選擇之針保持在通過或停動位置中( _ 未顯示)。 特別的如圖8所示,在一方面,儘管大的精梳間隙X ’針部件1 5仍被上昇進入其之針鈎1 5 . 1位在針盤針的平 面上方之高位置內。另一方面,針盤針5被徑向向外地向 前推進,使其之針鈎5 a立於針筒針2的前側上。因而, 如圖8所示,導紗器1 4所供應之連接紗線1 1 (亦示於圖 1與2 ),可被同時地嵌入兩種針內(亦可於圖1中看到 )0 現今,針部件1 5及針鈎1 5 被沿一通路區段1 8.6 -14- 1341882 再次向下拉,而實質上於相同時間,針盤針5被沿一通路 區的20.6拉回。在此一過程中,如示於圖9,滑動部件 1 6保持在其之抽回位置中’直到舊線圈2 7抵達針部件1 5 的區段1 5.5爲止(圖3 ) ’其係位於胸部位1 5.4與針鈎 1 5 . 1之間且以一角度延伸朝向後側,且均被針筒襪管26 的拉力抽向針部件1 5之後側。不像在線圈的成形中,滑 動部件1 6僅在舊線圈2 7被固著地置於滑動尖梢1 6.1之 內部側上時沿著通路區段1 9.3上昇(圖3與1 0 )。因而 ,相反於圖6與7,舊線圏2 7在針部件1 5持續抽離時’ 不會被斷開而係均沿通路區段1 8.6運回進入針鈎1 5 . 1內 (圖11)。因而,在通路區段18.6的末端處,舊線圈27 與新嵌入紗線1 1的線圈2 8均位於在集圈構造中通常之針 鈎1 5. 1中(圖1 0與1 1 )。相對應的,針盤針5被沿通路 區段2 0.6如此的抽離,使得嵌入紗線1 1之線圈2 8均被 加固在其之針鈎5 a中以做爲集圈組織,且長紗線線圈2 8 均被生產使得延伸在針織襪管23與26之間。然後’針2 與5均回復至其之基本位置(圖1 1 )使得在其次之系統 S4(圖2)中,可重複所述之程序。 由圖3至1 1之協助所解釋的一具有大精梳間隙X之 圓針織機,亦可相對應的實現在具有一大精梳間隙Y的 圓針織機中,只要所選擇之針盤4的直徑足夠小。於此情 況,針盤針5可被形成爲複合針。自然的,亦可能提供大 的線圈間隙Z在均被形成爲滑動針的針筒與針盤針二者中 ,且垂直與水平精梳間隙X或Y二者可被選擇比一般爲 -15- 1341882 .大。 在所有已述情況中,可達成特別之優點, 於使用複合針而可保持相當小,且當使用慣常 可輕易實現每英吋針筒直徑2.4個系統之系統 對應於當以圓周方向測量時之大約3 3 m m的系 據本發明’以係可利用以配設圓針織機具有多 較佳的至少72個針織系統。 Φ 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所述之實施例,且可以 正。例如’參照圖3所述之針三角可被改變爲 s 2中的針部件1 5被卜昇至應用於系統S 3之 通路區段1 8 · 5 )。此外,"複合針"之定義亦包 合針(例如 US 1,385,929' US - Re 1 574 1 )。 說的’多種特色亦可以不同於所述及所示之方 同組合應用。 % 【圖式簡單說明】 以聯合所附圖式之實施例,於下將詳細說 其中: ffi 1係通過依據本發明之圓針織機的槪略 ’其具有一針筒及一針盤; 圖2係槪略地顯示使用依據圖1之圓針織 織物: ® 3係槪略地顯示依據本發明及依據圖1 的—三角的展開圖;及 系統寬度由 的速率時, 寬度,其相 統寬度。依 於48個, 多種方式修 例如在系統 相同商度( 含修正之複 然後,無須 式,而以不 明本發明, 縱向剖面圖 機生產間隔 之圓針織機 -16- 1341882 圖4至1 1槪略地顯示沿著圖3的線IV _ IV至IX-IX取得之穿過圖1的圆針織機之剖面圖。 元件對照表 1 :第一針床(針筒) 2 :第一織針(針筒針) 3:第一三角(針筒三角) 4 :第二針床(針盤) 5 :第二織針(針盤針) 5 a :針鈎 5b :針舌 6 :第二三角(針盤二角) 7,8 :圓線 9,1 0 :圓圈(線圈) 1 1 :連接紗線 1 2 :連接紗線 1 4 :導紗器 1 5 :針部件 1 5 . 1 :針鈎 1 5 · 2 :軸 1 5 . 3 :後部 1 5.4 :胸部位 15.5 ·區段 1 6 :滑動部件 -17- J341882 1 6.1 :滑動尖梢 1 8 :實線 18.1,18.2,18.3,18.4,18.5,18.6:通路區段 1 9 :虛線 19.1, 19.2, 19.3, 19.4:通路區段 2 0 :分割線 20.1 , 20.2, 20.3 , 20.4, 20.5, 20.6:通路區段 2 1 :紗線 22 :導紗器 2 3 :羅紋襪管 24 :導紗器 2 5 :第二紗線 2 6 :針筒襪管 2 7 :舊線圈 2 8 :線圈 X :直立精梳間隙 Y :水平精梳間隙 Z :線圈間隙 V :箭頭 -18-

Claims (1)

1341882 拾、申請專利範圍 第93 1 1 2244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
民國99年8月18日修正 1 .—種圓針織機,包括:—針筒形式的第一針床(! )’其具有供第一織針(2)用的槽、一第—三角,用於 控制第一織針、一針盤形式的第二針床(4 ),其具有供 第—織針(5)用的槽、及一第二三角(6),用於控制第 一織針(5) ’固疋該兩針床(丨’ 4)形成直立與水平精 梳間隙(X ’ Y )以及線圈間隙(Z );其特徵在於該兩針 床(1 ’ 4 )被安裝以形成—至少6 m m的線圈間隙(z ), 且至少一針床(1 )的織針(2 )被設計成具有針鈎(n 5 . ! )之複合針’且多個針織系統(S丨至S6 )與該兩針床(1 ’ 4 )聯合,xg些系統的寬度係小於每吋針筒直徑有1.6 個系統的對應寬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圓針織機,其中經由〜 相對應之大直ii* ^梳間隙(X )達成至少6 m m的線圈間隙 (Z ) ’且第一織針(2 )被設計爲複合針。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圓針織機,其中設 計該兩個三角(3,6)使得第一織針(2)與第二織針(5 )可被攜入集圈位置內’於其中,其針鈎(15.1、5a)被 安排在其他織針(5 ’ 2 )的上方或個別地在個別之其他織 針(5,2 )的前方。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圓針織機,其中第 1341882 一與第二織針(2,5 )均被設計爲複合針
,1341882 _ 99年8月/》口修(更)正本 柒、指定代表圖: 1圖 (一)、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 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
1 :針筒 3 :針筒三角 5 :針盤針 5 b :針舌 7,8 :圓線 1 5 :針部件 1 5.4 :胸部位 1 6 . 1 :滑動尖梢 Y :水平精梳間隙 2 :針筒針 4 :針盤 5 a :針钩 6 :針盤三角 1 4 :導紗器 1 5 . 1 :針鈎 1 6 :滑動部件 X :直立精梳間隙 Z ·_線圈間隙 捌、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無
TW093112244A 2003-05-02 2004-04-30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TWI34188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20533A DE10320533A1 (de) 2003-05-02 2003-05-02 Rundstrickmaschine, insbesondere zur Herstellung von Abstandsgestrick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08443A TW200508443A (en) 2005-03-01
TWI341882B true TWI341882B (en) 2011-05-11

Family

ID=33016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12244A TWI341882B (en) 2003-05-02 2004-04-30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915666B2 (zh)
EP (1) EP1477600B9 (zh)
JP (1) JP2004332191A (zh)
KR (1) KR101182483B1 (zh)
CN (2) CN1542185A (zh)
AT (1) ATE440165T1 (zh)
DE (2) DE10320533A1 (zh)
ES (1) ES2331996T3 (zh)
SG (1) SG112905A1 (zh)
TW (1) TWI3418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89208B1 (fr) * 2005-08-01 2007-10-19 Jacques Abramo Dispositif de tricotage pour la confection d'un textile double face epais
DE102005062403B3 (de) 2005-12-23 2007-08-23 Groz-Beckert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s Abstandsgestricks
DE102008006502A1 (de) 2008-01-25 2009-07-30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Rechts/Rechts-Rippware sowie Verfahren und Strickmaschine zu ihrer Herstellung
DE102008006504A1 (de) 2008-01-25 2009-07-30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Abstandsgestrick sowie Verfahren und Strickmaschine zu seiner Herstellung
KR100929819B1 (ko) 2008-03-31 2009-12-11 김민수 환편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편직 방법
CN102534988B (zh) * 2011-09-20 2014-08-06 常熟市国光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
DE102014108987B3 (de) * 2014-06-26 2015-10-22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Wirkware,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r Wirkware und Kettenwirkmaschine
DE102014118217B4 (de) * 2014-12-09 2020-12-31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Rundstrickmaschine
EP3075893B1 (de) * 2015-04-02 2018-09-12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Wirkwar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wirkware
US11066763B1 (en) * 2020-04-21 2021-07-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Knitting methods for increased separation of fabric layers of tethered spacer fabric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425934U (de) 1974-11-14 Buesing + Co Textilgewebebahn, insbesondere für sportliche Kleidungsstücke
US152776A (en) * 1874-07-07 Improvement in files
US1385929A (en) 1921-07-26 Knitting-machine needle
USRE15741E (en) 1924-01-08 scott
US2250658A (en) * 1938-12-31 1941-07-29 Smith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GB1571584A (en) * 1976-03-19 1980-07-16 Iws Nominee Co Ltd Plush fabrics
JPS5473975A (en) 1977-11-24 1979-06-13 Onitsuka Co Reversible knitting method
DE2821214A1 (de) 1978-05-13 1979-11-15 Schliessmann Kellerei Flaechenhaftes fluessigkristall-thermometer, insbesondere fuer die kellereiwirtschaft
DE3140787A1 (de) * 1981-10-14 1983-04-28 Akzo Gmbh, 5600 Wuppertal Verfahren, gestrick und vorrichtung fuer die herstellung von strick-schneid-plueschware
US5133196A (en) * 1982-07-14 1992-07-28 Draper Corporation Circular weft knitting machine
US4608839A (en) * 1982-07-14 1986-09-02 Tibbals Jr Edward C Circular weft knitting machines
JPS6111791U (ja) * 1984-06-21 1986-01-23 イナモト機械株式会社 複合針を備えたメリヤス丸編機の編針作動装置
DE3821213A1 (de) 1987-07-25 1989-02-09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Rundstrickmaschine mit schiebernadeln
IT1226258B (it) * 1988-08-04 1990-12-27 Vignoni Srl Perfezionamenti alle macchine circolari da maglieria
DE4128372A1 (de) * 1991-08-27 1993-03-04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Rundstrickmaschine mit einem nadelzylinder und einer rippscheibe
FR2751351B1 (fr) * 1996-07-19 1998-08-28 Textiles Plastiques Chomarat Proced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 tricot presentant un aspect velours
FR2806424B1 (fr) * 2000-03-15 2002-07-05 Ames Europ Nouveau tricot epais double face a structure souple
US6526783B2 (en) * 2001-02-09 2003-03-04 Pat Sheu Double-faced reversible color effect weft knit fabric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US6370921B1 (en) * 2001-04-18 2002-04-16 V2 Composite Reinforcements, Inc. Tubular knitt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77600A2 (de) 2004-11-17
EP1477600B1 (de) 2009-08-19
ATE440165T1 (de) 2009-09-15
EP1477600A3 (de) 2004-11-24
DE502004009908D1 (de) 2009-10-01
US20040216496A1 (en) 2004-11-04
ES2331996T3 (es) 2010-01-22
KR101182483B1 (ko) 2012-09-12
EP1477600B9 (de) 2010-03-10
CN103031662A (zh) 2013-04-10
TW200508443A (en) 2005-03-01
KR20040094381A (ko) 2004-11-09
CN1542185A (zh) 2004-11-03
CN103031662B (zh) 2015-04-01
SG112905A1 (en) 2005-07-28
US6915666B2 (en) 2005-07-12
DE10320533A1 (de) 2004-11-18
JP2004332191A (ja) 2004-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41882B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EP2634299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with fringe
US8418507B2 (en) Method for circular-knitting of a sock
EP2568066B1 (en) Set-up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CN110387636B (zh) 用于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针织横机和方法
EP2565309B1 (en) Flechage knitting method, and knitted fabric
CN105369458B (zh) 袜品的编织方法
JP2014047446A (ja) パイル編成方法、パイル編地部を有する編地
KR101013359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KR101844740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편성포
TW201002889A (en) Spacer fabric and also method and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EP2392707A1 (en)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internal stitches, and knitted fabric
JP2022089327A (ja) 編成方法
EP2546399B1 (en) Set-up method of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JP2006225776A (ja) 横編機によるミス柄の編成方法及びその編地
EP2431510B1 (en) Method of knitting tubular fabric, and tubular fabric
EP1364085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 loop from a selected needle to an adjacent needle for creating a decorative open-work pattern with no-run stitch and loop transfer knitting needle
JPH0734360A (ja) シングルニット編地の製造方法
KR101735359B1 (ko) 편성시작방법
JP2010133055A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
JP2022030303A5 (zh)
JP7341960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
JP2012132107A (ja) 立体編地の編成方法と立体編地及びパイプのカバー
US6615617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ubular knitted article, particularly a hosiery article, closed at one end, without a seam, with a circular machine
WO2015092703A1 (en) Method for tying off at least one yarn at the beginning or at the end of its fe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 weft knitted fabric with a knitting machine for knitting with alternating mo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