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14635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14635B
TWI314635B TW095124881A TW95124881A TWI314635B TW I314635 B TWI314635 B TW I314635B TW 095124881 A TW095124881 A TW 095124881A TW 95124881 A TW95124881 A TW 95124881A TW I314635 B TWI314635 B TW I3146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efrigerant
compressor
heat exchanger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24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18910A (en
Inventor
Takeo Ueno
Masaaki Takegami
Koichi Kita
Kenji Tanimoto
Yoshinari Oda
Kazuyoshi Nomura
Azuma Kondo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18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18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14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146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25B47/025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by reversing th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wo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01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2Refrigeration systems for supermar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131463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進行兩段式壓縮冷凍循環之冷凍裝置,特 別是有關冷卻冷康庫等庫内空氣的利用侧熱交換器之除霜 技術。 ” 【先前技術】 具備了進行冷涑循環的冷媒迴路之冷; 東裝置向來為人所 知,而作為儲藏食品等的冷藏庫和冷康庫等的冷卻機廣泛 的受到利用。 譬如專利文中提出了用來冷卻便利商店等的冷来庫 内空氣之冷珠裝置。在該冷; 東裝置的冷媒迴路,連接有低 段:壓縮機、高段側壓縮機、室外熱交換器(熱源側熱交 換器)、以及冷部熱交換器(利用側熱交換器卜在該冷柬裝 置,以上述冷卻熱交換器作為蒸發器,❿以上㈣源側熱 交換斋作為冷凝器’同時,運轉上述低段側壓縮機及高段 側壓縮機將冷媒㊆p皆段的壓、缩,即進行所謂兩段壓縮的冷 凍循環。 上述冷洗裝置’在冷卻熱交換器的冷媒蒸發溫度被設定 為較低。因此’空氣中的水分附著於冷卻熱交換器而凍 釔,產生所附著的霜妨礙庫内空氣的冷卻之問題。因此, &一類的冷束裝置’必須進行將附著在冷卻熱交換器的霜 融解的運轉、即必須進行對冷卻熱交換器的除霜運轉。 上述除霜運轉,譬如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一般以電熱 器來進行。此一除霜運轉中,將以電熱器加熱的空氣供給 112801-980513.doc •10· 1314635 到冷卻熱交換器 而加以融解。 以'空氣來暖化附著在冷卻熱交換器的霜 [專利文獻1]曰本特開2002_22829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曰本特開平〇9_324978號公報 【發明内容】 -解決課題- 然而’上述的專利文獻2的除霜運轉中,將以電熱器加 __空氣供給到冷卻熱交換器來融解霜,因此,被加熱的 空氣流入到冷康庫内,可能導致庫内溫度上升。並且,由 =必須以空氣從外側表面來暖化附著在冷卻熱交換器的 相’對冷部熱父換器的除霜需要長時間(譬如40分鐘以 上)因此〜加4耗功率’導致冷;東裝置的運轉成本上 之類的問題。 本發明為有鑑於上述各點所思考而出,其目的在於:在 進行兩段塵縮冷康循環之冷减裝置中,削減對利用側熱交 瞻換益進行除霜所需的時間,同時,削減此冷床裝置的除霜 運轉時的消耗功率。 -解決手段- 第1發明為具備低段側壓縮機(⑻,1〇2, i2i,叫、高段 :細⑷,42,43)、熱源側熱交換器(44)、和利用側熱 父換器(83, 93)所連接之冷媒迴路,在熱源側熱交換器㈣ 成為冷凝器、利用側埶交撫 …“《、乂換S (83, 93)成為蒸發器的冷卻 運轉中,運轉上述低段側壓縮機⑽,i〇2,i2i,m)及高 段側塵縮機⑷,仏叫進行兩段式冷滚循環之冷來裝置。 J1280I-9805J3.doc 1314635 此一冷凍裝置,其特徵在於: 用來對上述利用侧赦交換31 ,、、、乂心(83, 93)除霜的除霜運轉能 夠與上述冷卻運轉進行切換·在 在上述除霜運轉中,運轉高 段側厂堅縮機⑷,42,43),進行仙側熱交換器(83, 93)成 為冷凝器、而熱源側熱交換器(44)成為蒸發器之 環。 第1發明的冷卻運轉時,在冷媒避路中進行兩段塵縮冷
;東循環,以作為蒸發器的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來冷卻 冷棟庫内等的空氣。具體而t,在高段側壓縮機⑷,仏 )又到[縮的冷媒’在熱源側熱交換器(叫被凝結後,馨 如在膨脹閥等受到減壓β此—冷媒在利用側熱交換器⑻, 93)蒸發,另一方面’冑内的空氣被冷媒奪取蒸發熱而受 到冷卻。在制側熱交換器(83, 93)蒸發的冷媒,在低段 側壓縮機(1G1,1〇2,121,122)受到壓縮。此—低段側壓縮 機(1〇1,102, 121,122)的吐出冷媒,被高段側壓縮機(41, 42, 43)吸入而進一步受到壓縮,再度的被送到熱源側熱交 換器(44)。 本發明之除霜運轉時,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成為運 轉狀態、,進行對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的除霜。具體而 :’在高段側Μ縮機⑷,42, 43)受到壓縮的冷媒,於高溫 南壓狀態被導入利用側熱交換器(83,93)。在利用側熱交 換器(83,93) ’將附著在其表面的霜從内側加熱融化。另 一方面,冷媒被此霜奪去融化熱而凝結。在利用側熱交換 器(83,93)凝結的冷媒,譬如在膨脹閥等受到減壓後,流 112801-980513.doc -12- 1314635 經熱源側熱交換器(44)。在熱源側熱交換器(44),冷媒從 空氣吸加熱蒸發。在熱源側熱交換器(44)蒸發的冷媒,再 一次的在高段側壓縮機丨,42, 43)受到壓縮。 第2發明之特徵在於:第1發明中,上述的除霜運轉中, 使上述低段側壓縮機(101,102, 121,122)停止。 第2發明中,上述除霜運轉中,低段側壓縮機(101,102, 121,122)成為停止狀態,同時,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 成為運轉狀態,如上述第1發明進行除霜運轉。 第3發明之特徵在於:第2發明中,具備有連接上述低段 側壓縮機(41,42,43)的吸入側和吐出側、同時具有開關閥 (8¥-2,8¥-4)之旁通管(119,139),上述開關閥(3¥-2,3丫-4) 在上述除霜運轉中為開啟、而在上述冷卻運轉中為關閉。 第3發明的冷卻運轉時’上述旁通管(119,139)的開關閥 (SV-2,SV-4)被關閉’而成為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121, 122)的吸入側和吐出側受到遮斷的狀態。因此,在利用側 熱交換器(83,93)蒸發的冷媒,從低段側屋縮機(丨〇1,1〇2, 121,122)的吸入側被吸入該低段側壓縮機(1〇1, 1〇2,121, 122)受到壓縮’而被送到高段側壓縮機(4丨,42, 43)。 另一方面,本發明的除霜運轉時,上述旁通管(119, 139)的開關閥(SV-2,SV-4)為開啟,成為低段側壓縮機 (101,102,121,122)的吸入側和吐出側連通狀態。因此, 從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被送到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 121,122)的吐出側之冷媒,經由上述旁通管(119,139)被 送到低段側壓縮機(101,102, 121,122)的吸入側。換句話 112801-980513.doc 1314635 說,除霜運轉時,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的吐出冷媒繞 過低段側壓縮機(1G1,121,122)被送到利用側熱交換 器(83, 93)。 第4發明之特徵在於:第2或第3發明中,上述利用側熱 交換器(83, 93)的下方配置有承水盤(85, 95),同時,上述 冷媒迴路具備了利用側膨脹閥(82, 92)和承水盤加熱用配 管(81,91);利用側膨脹閥(82, 92)係連接到上述冷卻運轉 中的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之上流側;承水盤加熱用配 管(81,91)則係連接到上述冷卻運轉中的利用側膨脹閥(82, 92)的上流側’同時沿著上述承水盤(85, 95)被配置;上述 冷部運轉中,在熱源側熱交換器(44)凝結的冷媒通過承水 盤加熱用配管(81,91)後,在利用側膨脹閥(82,92)受到減 壓後,被導入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 第4發明中,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下方設有承水盤 (85, 95)。承水盤(85, 95)回收從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表 面所滴下的結露水、或是從其表面上剝落落下的霜等。並 且,在承水盤(85,95)的附近,設有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 91)。 於此,本發明的冷卻運轉時’在熱源側熱交換器(44)凝 結的冷媒流過上述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 1,9 1)。結果,被 承水盤(85,95)回收的霜、或在承水盤(85,95)内的結露水 凍結所生成的冰塊,經由流過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丨,9丄) 的冷媒受到加熱而融化。另一方面,流過承水盤加熱用配 管(8 1,91)的冷媒’被這些霜和冰塊奪去融化熱而受到冷 112801-980513.doc 14 1314635 卻。換句話說,冷媒在通過承水盤加熱用配管队叫的 期間熱函下降。此後,冷媒在利用側膨服闊(82, 92)受到 .減壓之後在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蒸發。結果,經由利 •用側熱交換器(83, 93)來進行冷;東庫内等空氣之冷卻。 . 帛5發明為:第4發明中,上述冷媒迴路具有被配置在上 述除霜運轉中的熱源側熱交換器(44)的上流側之熱源側膨 服閥(48);其特徵在於:上述除霜運轉中,在利用側熱交 換器(83, 93)凝結的冷媒通過全開狀態的上述利用側膨服 閥(82, 92)及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91)後,在熱源側膨服 閥(48)受到減壓被導入熱源側熱交換器(44)。 第5發明的除霜運轉時,冷媒從内側加熱附著在利用側 熱交換器(83,93)的霜而凝結,冷媒通過全開狀態的利用 側私脹閥(82,92)之後,流過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丨,91)。 結果,被承水盤(85,95)回收的霜、或在承水盤(85,95)内 生成的冰塊等’經由流過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丨,91)的冷 _ 媒而受到加熱融化。其後,冷媒在熱源側膨脹閥(48)受到 減壓之後流過熱源側熱交換器(44)。在熱源側熱交換器 (44) ’冷媒奪去空氣的熱而蒸發。在熱源側熱交換器(44) 蒸發的冷媒,在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受到壓縮,再度 被送到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 第6發明之特徵在於:第1發明中,於上述除霜運轉中, 在上述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121,122)將高段侧壓縮機 (41,42,43)所吐出的冷媒進一步壓縮,同時’進行以利用 側熱交換器(83,93)為冷凝器、而以熱源側熱交換器(44)為 11280K980513.doc -15- 1314635 蒸發器之冷凍循環。 第6發明中,與第2發明有所差異,在除霜運轉中,高段 側壓縮機(41,42, 43)與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 121,122) 的雙方均為運轉狀態。換句話說,在高段側壓縮機(4!, 42,43)受到壓縮的冷媒,於低段側壓縮機〇〇1,1〇2,121, 122)進一步文到壓縮而被送到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被 利用在對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的除霜。如上所述般, 本發明的除霜運轉時,冷媒在高段側壓縮機(4丨,42,43)與 低段側壓縮機(101,102,121,122)的雙方受到壓縮,因 此’除霜運轉時被賦予冷媒的熱量增大。 第7發明之特徵在於:第6發明中,於上述除霜運轉中, 在上述低段側壓縮機(1〇1,102, 121,122)將高段側壓縮機 (41,42, 43)所吐出的一部分冷媒進一步壓縮,而送回到高 段側壓縮機(41,42, 43)的吐出側。 在第7發明的除霜運轉中,高段側壓縮機(41, 42,43)所 吐出的一部分冷媒被吸入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121, 進一步受到壓縮。在低段側壓縮機(101,102,121, 122)被 壓縮的冷媒,與高段側壓縮機(41,42,43)的吐出冷媒混 合’此一冷媒被送到利用側熱交換器(83,93),被利用來 對利用側熱交換器(83,93)的除霜。如上所述,本發明的 除霜運轉時,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所吐出的一部分冷 媒在低段側壓縮機(101, 102,121,122)受到壓縮,使除霜 運轉時被賦予冷媒的熱量增大。 第8發明之特徵在於:第7發明中,於上述除霜運轉中, 112801-980513.doc -16- 1314635 將在利用側熱交換器(83,93)凝結的一部分冷媒送回低段 側壓縮機(101,102, 121,122)的吸入側。 第8發明中’於第7發明的除霜運轉時,將在利用側熱交 換器(8 3,9 3)凝結變成液狀的冷媒之一部分,送回低段側 壓縮機(101,1〇2,121,122)的吸入側。換句話說,本發明 的除霜運轉時,對低段側壓縮機(101,102,121,122),進 4亍所明液庄入。結果使得低段側壓縮機(1 〇 1,1 ,1 2 1, 122)的吸入冷媒受到冷卻。
第9發明為:第1發明中,具備連接上述低段侧壓縮機 (101,102,121,122)的吸入側和吐出側的液回送管(141, 142);其特徵在於:在上述除霜運轉結束後,僅運轉高段 側壓縮機(41,42, 43) ’而進行冷媒回收動作,該冷媒回收 動作係使積存在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内的冷媒,經由 上述液回送官(141,142)被吸入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 在第91 a月的冷媒迴路,言免有連接低段側塵縮機(⑻, 1〇2’ 121’ 122)的吸入側和吐出側的液回送管(⑷,142)。 並且、在本發明的冷;東裝置,於除霜運轉結束後,再次進 行、十部運轉時’進仃防止液冷媒被吸人低段側壓縮機(⑻, 102, 121,122)的冷媒回收動作。 (83, 93),冷媒放出用來除霜之融化熱而逐漸凝結。 此’在除霜運轉社Φ始 ^ °束後,有時在利用側熱交換器(83, 内會積存液冷媒。尤+ , t 、 —狀態下,若運轉低段側壓翔 112801-980513.doc 1314635 (101,102,121,122)及運轉高段側壓縮機(41,42,43)進行 上述冷卻運轉’則積存在利用側熱交換器(83,93)内的液 冷媒被吸入低段側壓縮機(101,102, 121,122),可能由於 所謂液壓縮小現象(液回收現象),而導致低段側壓縮機 (101,102, 121,122)故障。 於此’本發明中’在除霜運轉結朿後進行以下的冷媒回 收動作。此一冷媒回收動作中’僅運轉高段側壓縮機(41, 42,43),而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121,122)成為停止狀 態。經由運轉高段侧壓縮機(41,42, 43)而被送入利用側熱 交換器(83,93)的冷媒,與積存在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 内的液冷媒一起流出該利用側熱交換器(83,93)的外部。 此一冷媒,繞過停止狀態的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121, 122)而流過液回送管(141,142),被吸入高段側壓縮機(41, 42, 43) 〇 如上述般,本發明中,在除霜運轉結束後,積存在利用 側熱又換器(83,93)内的液冷媒經由液回送管(141,142)使 高段側壓縮機(41 49 π 1 ,42, 43)予以吸入。因此,其後再度重新 開始冷部運轉後’能夠確實迴避在低段側壓縮機(101, 1〇2, 121,122)產生液壓縮小的現象。 。並且 旦進行這樣的冷媒回收動作,從利用側熱交換 器(’ 93)被排出的液冷媒,經由液回送管(⑷,或其 的連接配S等被吸入高段側壓縮機(4 1,42, 43),在流過 這些配管時,湓久 令媒從配管周圍空氣吸熱而變得容易蒸 發。因此,在冷M ^ 革回收動作時’也能夠避免高段側壓縮機 112801-980513.doc -1S- 1314635 (41,42, 43)吸入液冷媒。 第1 〇發明之特徵在於:第9發明中,具備設於上述低段 ' 側壓縮機(101,1〇2,121,122)的吐出側之離油器(143, .144)、以及將在該離油器(143, 144)回收的冷凍機油送到低 丰又側壓縮機(1 01,1 〇 2,1 2 1,12 2 )的吸入側之回油管(14 1 142),該回油管〇41,142)並兼作上述冷媒回收動作時的上 述液回送管。 第10發明中,在低段側壓縮機(101,102,121, 122)的吐 1 出側設有離油器(143, 144)。上述冷卻運轉時,一旦低段 側壓機(101, 102,121,122)的吐出冷媒流入離油器(〗43, 144),則在離油器(143, 144)從冷媒中分離出機油加以回 收。分離後的冷媒,被送到高段側壓縮機(4丨,42,43)進一 步受到壓縮,同時,回收後的機油,經由回油管(141, 142)被送到低段側壓縮機(101,1〇2, 121,122)的吸入側, 再次被利用來潤滑低段側壓縮機(101,i 〇2,丨21i 22)的各 滑動部。 於此,本發明中,上述回油管(141,142)兼作第9發明中 的回油管。換句話說,在上述之冷媒回收動作,從利用側 熱交換器(83,93)被排出的液冷媒,經由回油管(mi,142) 及離油器(143,144),被送到高段側壓縮機(4丨,42, 43)。 第11發明之特徵在於:第10發明中,上述冷媒回收動作 時的離油器(143, 144),其結構為,將從液回送管(141, 142)流入的冷媒分離出氣冷媒而送到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的吸入側。 112801-980513.doc 19 1314635 第U發明中,在上述冷媒回收動作時,離油器(143, 1’乍為氣液分離器而發揮作用。換句話說,在本發明的 冷媒回收動作中的冷據, 的令媒包含在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 所積存的液冷媒,若上述經由回油f (⑷,142)流入離油 器(⑷,M4),則在離油器⑽,⑷)内將冷媒分離為氣冷 媒和液冷媒。並且,此—冷媒回收動作中,僅有在離油器 (143, 144)被分離的氣冷媒,被送到高段側壓縮機⑷,42 叫。因此’能夠有效的迴避在上述冷媒回收動作時的高 段側壓縮機(41,42, 43)之液壓縮小現象。 -發明效果- 若按照本發明,在除霜運轉時,經由將高段側壓縮機 (41,42,43)的吐出冷媒導入利用側熱交換器⑻,叫,使 得從内側力口熱在利用錢交換器(8 3,9 3)表面所附著的 霜。因此,能夠對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有效的進行除 霜,而能夠削減對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進行除霜所需 的時間。 並且’若按照本發明,除霜運轉時,經由以熱源側熱交 換器(44)為蒸發器’能夠將從空氣向冷媒賦予的熱利用在 對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的除霜。換句話說,本發明 中,將在咼段側壓縮機(41,42, 43)被賦予冷媒的熱、和在 熱源側熱交換器(44)被賦予冷媒的熱兩者,利用在對利用 側熱交換器(83, 93)的除霜。因此’能夠縮短除霜時間, 進一步削減冷凍裝置在除霜運轉時的消耗功率。 特別是第2發明中,使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 ΐ2ι Η” 112801-980513.doc •20· 1314635 為V止狀態來進行除霜運轉,能夠謀求除霜運轉時削減運 轉的動力。
進步的,上述第3發明中,經由使旁通管(1丨9,139)的 開關閥(SV-2,SV-4)進行開μ,能夠簡單切換冷卻運轉與 '、相運轉,冷卻運轉係將在利用側熱交換器(83,93)蒸發 ㈣媒’於低段側壓縮機(1Q1,1()2, 121,122)與高段聽 縮機(41,42, 43)進行兩段磨縮;除霜運轉係高段側壓縮機 (,42,43)的吐出冷媒繞過低段側壓縮機(1 1 〇2,η 1, 122}_而送到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 並且’上述第4發明中,於上述冷卻運轉時,使在熱源 側熱交換器(44)凝結的冷媒,在利用側膨脹閥(82, 92)被減 壓前’流過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91)。因此,若按照本 發明’能夠利用冷媒的凝結熱使承水盤(85, 95)内的霜和 冰塊等融化,而成為液體的水作為承水迅速的從承水盤 (85, 95)加以排出。並且,流過承水盤加熱用配管⑻川 的冷媒,被承水盤(85, 95)内的霜和冰塊奪去熱量,其 冷卻度將變大。因此,能夠降低气 ......° 啤低训入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的冷媒之熱函,而能夠增大利用側熱交換器⑻,叫的 空氣所帶來的冷卻效果。 ™〜付町,使被利用 來對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除霜 附。。 )除霜的冷媒’於利用側膨脹 閥(82,92)不受到減壓而送到承水般力勒田 j水水盤加熱用配管(81,91)。 ^此,若按照本發明’在除霜運轉時,能夠利用流過承水 盤加熱用配管(81,91)的冷媒的熱,來融解承水盤(δ5’95) 112801-980513.doc 1314635 内的霜和冰塊。 另一方面,流過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 91)的冷媒,在 熱源側膨脹閥(48)受到減壓後,流過熱源側熱交換器 ·· (44)。因此,在熱源側熱交換器(44),冷媒的蒸發熱將被 .空氣奪去’而不僅能夠將此熱利用在對利用側熱交換器 ⑻,93)的除霜,也能夠利用在對承水盤⑻,95)的加熱。 因此,能夠削減此一冷凍裝置在除霜運轉時的消耗功率。 並且,第6或第7發明中’於上述除霜運轉時,利用高段 側壓縮機(41,42,43)與低段側壓縮機(1〇1, 1〇2,121, 122) 的雙方來壓縮冷媒。因此,若按照這些發明,除霜運轉時 賦予冷媒的熱量將增大,從而能夠提高對利用側熱交換器 (83,93)的除霜能力。因此,譬如在第2發明的除霜運轉 中,即使除霜能力不足的狀況下,也能夠根據本發明的除 霜運轉對利用側熱交換器(83, 93)有效地加以除霜。 並且,第8發明中,在除霜運轉中,經由將液冷媒送回 φ 低段側壓縮機(101,1〇2, 121,U2)的吸入側,來冷卻低段 側壓縮機(101,102, 121,122)的吸入冷媒。因此,若按照 第8發明,能夠事先迴避低段側壓縮機〇〇1,1〇2, 121,122) 的吐出冷媒溫度異常上升,而能夠確實保護低段側壓縮機 (101, 102, 121, 122)。 第9發明中,在結束除霜運轉後,進行冷媒回收動作來 使高段側壓縮機(141,142)所積存的液冷媒被吸入利用側 熱交換器(83, 93)内。因此’若按照本發明,能夠確實迴 避’除霜運轉結束而再次進行冷卻運轉時在低段側壓縮機 112801-980513.doc •22· 1314635 (101,102,121,122)產生液壓縮小的現象。另一方面,若 如此的將液冷媒送到高段側壓縮機(41,42,43),與將液冷 媒送到低段側壓縮機(101,102,121,122)的情況相比,合t 月is 夠增加液冷媒流過的配管之長度。因此,本發明中,在從 利用側熱交換器(83,93)被排出的液冷媒被吸入高段側壓 縮機(141,142)之間’能夠利用配管周圍空氣的熱讓液冷 媒蒸發。因此’若按照本發明,能夠迴避在冷媒回收動作 時在高段側壓縮機(141,142)的液壓縮小現象。 第10發明中,在低段側壓縮機(1〇1,102,121,122)的吐 出側設有離油器(143, 144)。因此,若按照本發明,能夠 將冷卻運轉時從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 121,122)流出的 機油確實送回低段側壓縮機(1〇1, 1〇2,121, 122),而能夠 解消低段侧壓縮機(101,102,121,122)的冷凍機油之不 足。 於此,本發明中,也可以將在離油器(143,144)回收的
機油送回低段側壓縮機(1 〇 1, 102,121,122)的回油管(141, 142)用來作為上述冷媒回收動作時的液回送管。因此,若 按照本發明’能夠謀求簡化冷媒迴路。 第11發明中’在冷媒回收動作時,將積存在利用側熱交 換器(83, 93)的液冷媒送入離油器(143, 144)内,而將在該 離油器(⑷,144)内分離的氣冷料到高段㈣縮機(41, 42, 43)。因此,若按照本發明,在冷媒回收動作時,㈣ 確實迴避在高段側壓縮機(4 i 42, 43)的液壓縮小現象。於 此,本發明中, 將冷卻運轉時用來分離機油的離油器(143,
Il280l-980513.doc •23· 1314635 144),用來作為冷媒回收動作時之氣液分離器。因此,若 按照本發明,能夠不重新設置氣液分離器,而迴避冷媒回 ' 收動作時在高段側壓縮機(41, 42, 43)的液壓縮小現象。 ·· 【實施方式】 , 以下按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 實施形態1的冷凍裝置(10)為設置於便利商店等,用來進 行複數的冷凍庫内之冷卻。 如圖1所示,實施形態丨的冷凍裝置(10),具有室外機組 (11) 、第1冷凍展示櫃(12)、第2冷凍展示櫃(13)第1增壓機 組(14)、和第2增壓機組(15)。室外機組(11),被設置於室 外。另一方面,其他的機組(12,13, 14,15)均為設於便利 商店等的店内。 在至外機組(11)設有室外迴路(40),在第1冷凍展示櫃 (12) 設有第丨冷凍迴路(8〇),在第2冷凍展示櫃(13)設有第2 • 冷凍迴路(90),在第1增壓機組(14)設有第1增壓迴路 (100),在第2增壓機組(15)設有第2增壓迴路(12〇)。此一冷 4裝置(10)中,經由配管連接這些迴路(4〇,8〇,9〇, 120),來構成進行蒸氣壓縮式的冷凍循環之冷媒迴路。 上述第1冷凍迴路(80)及第1增壓迴路(100),互相串聯構 成第冷卻迴路。上述第2冷凍迴路(90)及第2增壓迴路 ()互相串聯構成第2冷卻迴路。第1冷卻迴路及第2冷 ’對上述室外迴路(4Q)各自並列連接。 八體而。,在室外迴路(40)邊緣部設有第1封閉閥(21)及. 112801-980513.doc -24· 1314635 第2封閉閥(22),在第1增壓迴路(100)邊緣部設有第3封閉 閥(23),在第2增壓迴路(12〇)邊緣部設有第4封閉閥(24)。 • 在上述第1封閉閥(21),連接有液聯絡配管(31)的一端。此 ' 一液聯絡配管(31)的另一端分歧為二,分歧的一端連接到 • 第1冷凍迴路(80)邊緣部,另一端連接到第2冷凍迴路(90) 邊緣部。在上述第2封閉閥(22)連接有氣體聯絡配管(32)的 一端。此一氣體聯絡配管(32)的另一端分歧為二,分歧的 一端連接上述第3封閉閥(23),另一端連接第4封閉閥 W (24) 〇 《室外機組》 在室外機組(11)的室外迴路(40)設有:第1變頻壓縮機 (41)、第1定頻壓縮機(42)、第2定頻壓縮機(43)、室外熱交 換器(44)、接收器(45)、過冷卻熱交換器(46)、第丨室外膨 脹閥(47)、第2室外膨脹閥(48)、以及四路閥(49)。 上述第1變頻壓縮機(41)、第1定頻壓縮機(42)、和第2定 • 步員壓縮機⑷)均為全密閉型高壓圓筒型的渦卷式壓縮機, 構成著冷媒迴路的高段側壓縮機。第1變頻壓縮機(41)由變 頻器來供給電力。此第丨變頻壓縮機(41),經由改變變頻器 =輸出頻率來改變壓縮機馬達的轉速,而能夠改變其容 量。另一方面,第1定頻壓縮機(42)及第2定頻壓縮機(43) 之壓縮機馬達經常以—定轉速運轉,其容量不能改變。 在第〗變頻壓縮機(41)的吸入側連接有第丨吸入管, f第1定頻壓縮機(42)的吸入側連接有第2吸入管(62)的一 端,在第2定頻壓縮機(43)的吸入側連接有第3吸入管(63) 112801.980513.^ -25- 一端,經由高段側吸
1314635 的一端。這些吸入管(61,62, 63)的另 入管(64)連接到四路閥(49)。 在上述第1變頻壓縮機⑷)的订土出側連接有第!吐出管 (65),在第i定頻壓縮機(42)的吐出側連接有第2吐出管 ⑽,在第2定頻壓縮機(43)的吐出側連接有第3吐出管 (67)。這些吐出管(65, 66, 67)的另—端,經由高段側吐出 管(68)連接到上述四路閥(49)。 上述室外熱交換器(44)為板轉管式(⑽ss_fin)的續管型 (fm-and-tube)熱交換器,構成著熱源側熱交換器。在室外 熱交換器(44)的附近設有室外風扇(5〇)。在此室外熱交換 益(44),在上述室外風扇(5〇)送風的室外空氣和冷媒之間 進行熱交換。室外熱交換器(44)的一端,經由第$封閉閥 (25)連接到四路閥(49)。另一方面,室外熱交換器(44)的另 一端,經由第1液管(71)連接到接收器(45)頂部。 上述過冷卻熱交換器(46),具備高壓側流路(46a)和低壓 側流路(46b) ’使流過各流路(46a,46b)的冷媒彼此進行熱 交換。此一過冷卻熱交換器(46),譬如以陽極熱交換器加 以構成。 上述高壓側流路(46a)的流入端連接接收器(45)的底部。 並且,上述高壓側流路(46a)的流出端,經由第2液管(72) 連接到上述弟1封閉閥(21)。另一方面,上述低壓側流路 (46b)的流入端,經由第1分歧管(73)連接到上述第2液管 (72)的中途。並且,上述低壓側流路(46b)的流出端連接到 上述高段側吸入管(64)。 112801-980513.doc -26- 1314635 上述第2液管(7 2)的在上述第1分歧管(73)的連接部與第1 封閉閥(21)之間連接有第2分歧管(74)的一端。此一第2分 . 歧管(74)的另一端,連接到在上述第1液管(71)的室外熱交 ·. 換器跟(44)和接收器(45)之間。 ' 在上述第1分歧管(73),設有上述第1室外膨脹閥(47)。 此一第1室外膨脹閥(47)由開度能夠調節的電子膨脹閥構 成。並且,在第1分歧管(73),第3分歧管(75)的一端連接 到上述第1室外膨脹閥(47)上流側。此一第3分歧管(75)的 ^ 另一端,連接到上述第1液管(71)中第2分歧管(74)的連接 部和室外熱交換器(44)之間。在上述第3分歧管(75)設有上 述第2室外膨脹閥(48)。此一第2室外膨脹閥(48)為開度能 夠調節的電子膨脹閥’構成著熱源側膨脹閥。 上述四路閥(49) ’第1端口連接高段側的吐出管(68),第 2端口連接高段側的吸入管(64),第3端口連接室外熱交換 器(44)’第4端口連接第2封閉閥。此一四路閥(49)能夠切 參 換第1狀態與第2狀態;第1狀態為第1端口和第3端口互相 聯通、而第2端口和第4端口互相聯通(圖丨實線所示狀態); 第2狀態為第1端口和第4端口互相聯通而第2端口和第3端 口互相聯通(圖1虛線所示狀態)。 在室外迴路(40),還設有各種的感測器和壓力開關。具 體而言,在上述高段側吸入管(64)設有第丨吸入溫度感測器 (1 5 1)和第1吸入壓力感測器(152)。在上述第!吐出管(65), 設有第1高壓壓力開關(153)、第1吐出溫度感測器(154)和 第1吐出壓力感測器(155)。在上述第2吐出管(66),設有第 112801-980513.doc -27· 1314635 2尚壓壓力開關(156)和第2吐出溫度感測器(157)。在上述 第3吐出管(67),設有第3高壓壓力開關(158)和第3吐出溫 度感測器U59)。在上述室外熱交換器(44)的室外風扇⑽ 附近,設有外氣溫度感測器(16〇)。在上述第2液管(Μ), 設有液溫度感測器(161)。 並且’在室外迴路(4〇)設有複數的逆止閥,其允許單向 的冷媒流通’而禁止與其逆向的冷媒流通。具體而言,在 上述第1吐出管(65)設有逆止閥(叫),在上述第2吐出管 (66)設有逆止閥(CV_2) ’在上述第3吐出f (67)設有逆止閥 (CV-3)。並且,在上述第i液管(71)中的第3分歧管(乃)的 連接部和第2分歧管(74)的連接部之間,設有逆止閥(cv_ 句。在上述第2液管(72)中的第】分歧管(73)的連接部和第2 分歧管(74)的連接部之間,設有逆止閥(cv介在 分歧管(74),設有逆止閥(⑽卜並且,這些逆止間π \ cv_2, 其結構上僅容許如圖1逆止閥的所示記號的 箭形符號方向的冷媒流通。 《冷凍展示櫃》 在上述第1冷束展示櫃⑽的第】冷;東迴路(8〇),從其液 側端向著氣體側端依序設有^承水盤加熱用配管㈤、第 1室内膨脹閥(82)、和第丨冷卻熱交換器(83)。 上述第1室内膨脹閥(82)為開度能夠調節的電子膨服閥, 構成著利用側膨脹閥。並且,上述^冷卻熱交換器㈣為 板賴管式的鰭管型熱交換器,構成著利用側熱交換器。在 此一第i冷卻熱交換器(83)附近,設有第旧内風扇(Μ)。 112801-980513.doc -28· 1314635 在第丨冷卻熱交換器(83),於第丨庫内風扇(84)送風的庫内 空氣和冷媒之間進行熱交換。並且,在第1冷卻熱交換器 (83)下方,設有第丨承水盤(85)。此一第〗承水盤(85),為^ 收從第1冷卻熱交換器(83)表面掉下的霜和結露水。 上述第1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以沿著上述第丨承水盤 (85)底面所没的冷媒配管構成。此一第丨承水盤加熱用配管 (81),利用冷媒的熱來融化被第丨承水盤(85)所回收的霜、 或第1承水盤(85)内的液水滴凍結生成的冰塊。 並且’在第1冷凍迴路(80)設有3個溫度感測器。具體而 言,在第1冷卻熱交換器(83)的導熱管設有第丨冷媒溫度感 測器(162)。在第1冷凍迴路(8〇)的氣體側端附近,設有第! 氣體溫度感測器(163)。在第1庫内風扇(84)附近,設有第工 庫内溫度感測器(164)設置。 上述第2冷凍展示櫃(13)的第2冷凍迴路(90),成為與上 述第1冷凍迴路(80)相同結構。換句話說,在第2冷凍迴路 (9〇),與上述第1冷凍迴路(8〇)同樣的,設有第2承水盤加 熱用配管(91 )、第2室内膨脹閥(92)、第2冷卻熱交換器 (93)、第2庫内風扇(94)、和第2承水盤(95)。並且,在第2 冷凍迴路(90),與上述第1冷凍迴路(80)同樣的,設有第2 冷媒溫度感測器(165)、第2氣體溫度感測器(166)、和第2 庫内溫度感測器(167)。 《增壓機組》 上述第1增壓機組(14)的第1增壓迴路(loo) ’經由第1增 壓聯絡管(33)連接上述第1冷凍迴路(8〇)的氣體側端。在此 112801-980513.doc •29- 1314635 一第1增壓迴路(100) ’設有第2變頻壓縮機(1〇1)及第3定頻 壓縮機(102)=> 上述第2變頻壓縮機(101)及第3定頻壓縮機(1〇2),均為 全密閉型高壓圓筒型的渦卷式壓縮機,構成著冷媒迴路的 低段側壓縮機。第2變頻壓縮機(101),由變頻器來供給電 力。此一第2變頻壓縮機(101),經由改變變頻器的輸出頻 率來改變壓縮機馬逹的轉迷,能夠變更其容量。另一方 面,第3疋頻廢縮機(1 〇2)的壓縮機馬達經常以一定轉速運 轉,其容量不能變更。 在第2變頻壓縮機(1 〇 1)的吸入側連接有第4吸入管(1 η ) 的一端,在第3定頻壓縮機(102)的吸入側連接有第5吸入管 (112)的一端。這些吸入管(111,112)的另一端,經由第】低 段側吸入管(11 3)與上述第1增壓聯絡管(33)連接。 在第2變頻壓縮機(101)的吐出側連接有第4吐出管(114) 的一端,在第3定頻壓縮機(1〇2)的吐出側連接有第5吐出管 (115)的一端。這些吐出管(114, 115)的另一端,經由第^氏 段側吐出管(116)與上述第3封閉閥(23)連接。 在第1增壓迴路(100),還設有第}排油管(117)、逃跑 管(11 8)、和第1旁通管〇 19)。 上述第1排油管(117)的一端連接第2變頻壓縮機(1()1)的 排油口,另一端連接上述第1低段側吐出管(116)。在第1排 油管(117)設有電磁閥(sv-1)。此一電磁閥(sv-1),在第2變 頻壓縮機(10 1)内的冷凍機油成為過剩的情況下則為開啟狀 態。結果,此一冷凍機油,經由上述第丨排油管(i丨7)流入 112801-980513.doc -30- 1314635 到室外迴路(40)—側,被吸入上述第丨變頻壓縮機(41)和第 I第2定頻壓縮機(42, 43)。 上述第1逃跑管(118)的一端連接到第丨低段側吸入管 (113),另一端連接第!低段側吐出管(116)。此一第1逃跑 管(118),在第2變頻壓縮機(101)和第3定頻壓縮機(1〇2)的 故障時等,經由第1低段側吐出管(116)將流過第1低段側吸 入管(113)的冷媒送到室外迴路(4〇)側,使該冷媒為上述第 1變頻壓縮機(41)和第1,第2定頻壓縮機(42, 43)所吸入。 上述第1旁通管(119)的一端連接上述第1逃跑管(118), 另一端連接第1低段側吐出管(116) 〇在此一第1旁通管 (119)設有電磁閥(SV-2)。電磁閥(SV-2)在此一冷凍裝置 (10)的冷卻運轉時被開啟,除霜運轉時為關閉(除霜運轉之 詳細運轉動作將於後述)。 並且,在第1增壓迴路(100),還設有各種感測器和壓力 開關。具體而言,在上述第1低段側吸入管(113)設有第2吸 入溫度感測器(168)和第2吸入壓力感測器(169)。在上述第 4吐出管(114)設有第4高壓壓力開關(170)和第4吐出溫度感 測器(171)。在上述第5吐出管(115)設有第5高壓壓力開關 (172)和第5吐出溫度感測器(173)。在上述第1低段側吐出 管(116)設有第2吐出壓力感測器(174)。 並且’在第1增壓迴路(1〇〇)還設有複數的逆止閥。具體 而言,在上述第4吐出管(II4)設有逆止閥(CV_7),在上述 第5吐出管(115)設有逆止閥((:¥-8),在上述第1逃跑管(118) 設有逆止閥(CV-9)。 112801-980513.doc -31 - 1314635 在上述第2增壓機組(15)的第2增壓迴路(120),經由第2 增壓聯絡管(34)與上述第2冷凍迴路(9〇)的氣體側端連接。 此一第2增壓迴路(120),成為與上述第}增壓迴路(1〇〇)相 同的結構。換句話說,在第2增壓迴路(120),與上述第1增 壓迴路(100)同樣的’設有第3變頻壓縮機(121)及第4定頻 壓縮機(122)。 並且’在第2增壓迴路(120),與上述第1增壓迴路(丨00) 同樣的’設有第6吸入管(131)、第7吸入管(132)、第2低段 側吸入管(133)、第6吐出管(134)、第7吐出管(135)、第2低 段侧吐出管(136)、第2排油管(137)、第2逃跑管(138)、和 第2旁通管(139)。在上述第2排油管(137)設有電磁閥(SV-3) ’在第2旁通管(139)設有電磁閥(SV-4)。 同時’在第2增壓迴路(120),與第1增壓迴路(1〇〇)同 樣的’還設有各種感測器和壓力開關。具體而言,在上述 第2低段側吸入管(133)設有第3吸入溫度感測器(175)和第3 吸入壓力感測器(176)。在上述第6吐出管(134),設有第6 高壓壓力開關(177)和第6吐出溫度感測器(178)。在上述第 7吐出管(135),設有第7高壓壓力開關(179)和第7吐出溫度 感測器(180)。在上述早2低段側吐出管(136)設有第3吐出 壓力感測器(181)。 並且,在第2增壓迴路(120)還設有複數的逆止閥。具體 而言’在上述第6吐出管(134)設有逆止閥(CV-10),在上述 第7吐出管(135)設有逆止閥(CV-11),在上述第2逃跑管 (138)設有逆止閥(CV-12)。 112801-980513.doc •32· 1314635 -運轉動作- 以下說明實施形態1的冷凍裝置(10)之運轉動作。 - <冷卻運轉> ·. 在冷凍裝置(10)的冷卻運轉中,進行第1冷凍展示櫃(12) • 及第2冷凉·展示櫃(I3)的庫内冷卻。 如圊2所示,在冷卻運轉時的室外迴路(4〇),四路閥(49) 被設定為第1狀態。並且,第2室外膨脹閥(48)成為全閉狀 態,而第1室外膨脹閥(47)的開度則適當的受到調節。在第 1冷凍迴路(80),第1室内膨脹閥(82)的開度適當的受到調 節。在第2冷凍迴路(90),第2室内膨脹閥(92)的開度適當 的受到調節。在第1增壓迴路(100),電磁閥(sv_1}及電磁 閥(SV-2)被设定為關閉狀態。在第2增壓迴路(丨2〇),電磁 閥(SV-3)及電磁閥(SV-4)被設定為關閉狀態。 冷部運轉中,運轉室外迴路(4〇)的各壓縮機(41,42, 43)、第1增壓迴路(100)的各壓縮機(1〇1,1〇2)、和第2增壓 φ 迴路(12〇)的各壓縮機(121,122)。結果,在冷媒迴路,室 外熱交換器(44)成為冷凝器,各冷卻熱交換器(83, 93)成為 蒸發器’進行兩段壓縮的冷减循環。 第1變頻壓縮機(41)及從第丨,第2定頻壓縮機(42, 43)吐 出的冷媒,從高段側吐出管(68)通過四路閥(49)流向室外 熱父換器(44)。在室外熱交換器(44),冷媒被賦予室外空 氣的熱’而使得該冷媒凝結。 在至外熱父換器(44)凝結的冷媒,通過第1液管(71 )、接 收器(45)、和過冷卻熱交換器(46)的高壓側流路(46a),流 112801-980513.doc •33· 1314635 入到第2液管(72)。流向第2液管(72)的冷媒,一部分被分 配到第1分歧管(73),其他則流入液聯絡配管(3丨)。 流向第1分歧管(73)的冷媒,通過第丨室外膨脹閥(47)受 到減壓之後’流向過冷卻熱交換器(46)的低壓側流路 (46b)。在過冷卻熱交換器(46),流過上述高壓側流路(46&) 的高壓冷媒和流過低壓侧流路(46b)的低壓冷媒進行熱交 換。結果,流過咼壓側流路(46a)的冷媒的熱,被奪去作為 流過低壓側流路(46b)的冷媒的蒸發熱。換句話說,在過冷 卻熱父換器(46),流過高壓側流路(46a)的冷媒受到過冷 卻。在過冷卻熱交換器(46)的低壓側流路(46b)蒸發的冷 媒,流入到南段側吸入管(64)。 另一方面,流入到上述液聯絡配管(3丨)的冷媒,被分配 到第1冷凍迴路(80)和第2冷凍迴路(9〇)。 流入到第1冷凍迴路(8〇)的冷媒,流過第1承水盤加熱用 配管(81)。於此,在上述第丨承水盤(85),積存有從第}冷 卻熱父換器(83)表面掉下的霜、與回收後的結露水凍結生 成的冰塊。因此,若經由流過第丨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的 冷媒來使得第1承水盤(85)的附近被加熱,則第丨承水盤 (85)内的霜和冰塊將融化。如上述般成為液體的水作為承 水從第1承水盤(85)被排出。 反之,流過第1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丨)的冷媒,被第】承 水盤(85)内的霜和冰塊奪去融化熱而受到冷卻。結果,流 過第1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的冷媒被進一步的過冷卻。 流出第1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丨)的冷媒,通過第丨室内膨 112801-980513.doc -34_ 1314635 脹閥(82)受到減壓之後,流過第1冷卻熱交換器(83)。在第 1冷卻熱交換器(83) ’冷媒從庫内空氣吸熱蒸發。結果,第 1冷/東展示櫃(12)的庫内空氣受到冷卻,此一庫内溫度譬如 被保持在-20°C。 在第1冷卻熱交換器(83)蒸發的冷媒,經由第1增壓聯絡 管(33)流入第1增壓迴路(100),經由第1低段側吸入管(113) 被吸入第2變頻壓縮機(1〇丨)及第3定頻壓縮機(1〇2)。在各 壓縮機(101,102)受到壓縮的冷媒,經由第1低段側吐出管 (116)流入氣體聯絡配管(32)。 流入到第2冷凍迴路(9〇)的冷媒,流過第2承水盤加熱用 配管(91)。於此,在上述第2承水盤(95)積存有從第2冷卻 熱交換器(93)表面掉下的霜、和回收後的結露水凍結生成 的冰塊。因此,若以流過第2承水盤加熱用配管(91)的冷媒 在第2承水盤(95)附近加熱,則第2承水盤(95)内的霜和冰 塊將會融化。如上述般變成液體的水將作為承水從第2承 水盤(95)被排出。 反之,流過第2承水盤加熱用配管(91)的冷媒,被第2承 水盤(95)回收的霜和冰塊奪去融化熱而受到冷卻。結果, 流過第2承水盤加熱用配管(91)的冷媒被進一步過冷卻。 流出第2承水盤加熱用配管(91)的冷媒,通過第2室内膨 脹閥(92)受到減壓之後,流過第2冷卻熱交換器(93)。在第 2冷部熱父換裔(93) ’冷媒由庫内空氣吸熱蒸發。結果,第 2冷來展示櫃(13)的庫内空氣受到卻,此一庫内溫度譬如被 保持在-20°C。 112801-980513.doc -35- 1314635 在第2冷卻熱交換器(93)被蒸發的冷媒,經由第2增壓聯 絡管(34)流入第2增壓迴路(120),並經由第2低段側吸入管 (133)被吸入第3變頻壓縮機(121)及第4定頻壓縮機(122)。 • · 在各壓縮機(121,122)被壓縮的冷媒,經由第2低段側吐出 . 管(136)流入氣體聯絡配管(32)。 在氣體聯絡配官(32)合流的冷媒,通過四路閥(49)流入 到高段側吸入管(64)。此一冷媒’與在上述過冷卻熱交換 器(4 6)的低壓側流路(4 6 b)蒸發的冷媒混合,被吸入第1變 > 頻壓縮機(41)及第1,第2定頻壓縮機(42,43)。 <除霜運轉> 此一冷凍裝置(10)的除霜運轉,同時進行對第1冷卻熱交 換器(83)及第2冷卻熱交換器(93)的除霜。 如圖3所示,在除霜運轉時的室外迴路(4〇),四路閥(49) 被設定為第2狀態。並且,第1室外膨脹閥(47)成為全閉狀 態,同時,第2室外膨脹閥(48)的開度受到適當的調節。在 齡第1冷凍迴路(80),第1室内膨脹閥(82)成為全開狀態。在 第2冷凍迴路(90) ’第2室内膨脹閥(92)成為全開狀態。在 第1增壓迴路(100),電磁閥(SV—丨)被設定為關閉狀態,電 磁閥(SV-2)被設定為開啟狀態。在第2增壓迴路(12〇),電 磁閥(SV-3)被設定為關閉狀態,電磁閥(sv_4)被設定為開 啟狀態。 在除霜運轉中’運轉室外迴路(4〇)的各壓縮機(4丨,42, 43) ’同時’第1增壓迴路(1〇〇)的各壓縮機〇〇1,1〇2)、和 第2增塵迴路(120)的各壓縮機(121,122)成為停止狀態。結 I12801-980513.doc -36- 1314635 果,在冷媒迴路,室外熱交換器(44)成為蒸發器,各冷卻 熱交換器(83, 93)成為冷凝器,來進行冷味循環。 第1變頻塵縮機(41)及帛I帛2定頻壓縮機^2, 43)所吐 出的冷媒’從高段側吐出管(68)通過四路閥(49)流入到氣 體聯絡配管(32)。流入到上述氣體聯絡配管(32)的冷媒, 被分配到第1增壓迴路(1〇〇)和第2增壓迴路(12〇)。 流入到第1增壓迴路(100)的冷媒,從第i低段側吐出管 ⑴6)的it中經由第i旁通管⑴9)通過第i低段側吸入管 (113) ’流入第1冷凍迴路(80)。換句話說,流入第丨增壓迴 路(_的冷媒’繞過停止狀態的第2變㈣縮機(⑻)及第 3定頻壓縮機(102)流出第1增壓迴路(丨〇〇)。 流入第1冷凍迴路(80)的冷媒,流過第丨冷卻熱交換器 (83)在第1冷卻熱父換器(83),從内側力口熱來融化表面的 霜,冷媒被此霜奪去融化熱而凝結。在第丨冷卻熱交換器 (83)凝結的冷媒,通過全開狀態的第丨室内膨脹閥(82)之 後,流入第1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結果,此一冷媒在第 1承水盤(85)的附近受到加熱’第i承水盤(85)内的霜和冰 塊將融化。反之,流過第丨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的冷媒, 被第1承水盤(85)内的霜和冰塊奪去熱而融化。此後,通過 第1冷凍迴路(80)的冷媒流入液聯絡配管(3丨)。 另一方面,流入第2增壓迴路(12〇)的冷媒,從第2低段側 吐出g (136)的途中經由第2旁通管(丨39)通過第2低段惻吸 入官(133) ’流入第2冷凍迴路(9〇)。換句話說,流入第之增 壓迴路(120)的冷媒,繞過停止狀態的第3變頻壓縮機(121) 112801-980513.doc -37- 1314635 及第4定頻壓縮機(〗22)流出第2增壓迴路(12〇) β 流入到第2冷凍迴路(9〇)的冷媒,流過第2冷卻熱交換器 (93)在第2冷卻熱交換器(93),從内側加熱其表面的霜使 其融化,冷媒被此霜奪去融化熱而凝結。在第2冷卻熱交 換器(93)凝結的冷媒,通過全開狀態的第2室内膨脹閥(92) 之後,流過第2承水盤加熱用配管(91)。結果,此一冷媒在 第2承水盤(95)的附近被加熱,第2承水盤(95)内的霜和冰 塊將融化。反之,流過第2承水盤加熱用配管(9丨)的冷媒, 被第2承水盤(95)内的霜和冰塊奪去融化熱。此後,通過第 2冷凍迴路(90)的冷媒,流入液聯絡配管(31)。 在液聯絡配管(31)合流的冷媒,從第2液管(72)的途中經 由第2分歧管(74),通過接收器(45)、過冷卻熱交換器(46) 的高壓側流路(46a)。此一冷媒,經由第!分歧管(73)通過 第3分歧管(75)的第2室外膨脹閥(48)受到減壓之後,流過 室外熱交換器(44) ^在室外熱交換器(44),冷媒由室外空 氣吸熱紐。在f外熱交換H(44)蒸發的冷媒,通過四路 閥(49)流入到高段側吸入管(64),被吸入第〖變頻壓縮機 (41)及第1,第2定頻壓縮機(42,43)。 -實施形態1之效果- 若根據上述實施形態丨,在除霜運轉時,由於將高段側 壓縮機(41,42,43)的吐出冷媒導入利 〜用側熱父換器(83, 93) ’從内側加熱附著於冷卻熱交換器( 、0 Jy ^ )录面的霜。 因此,能夠有效地進行對冷卻熱交換器 命93)的除霜, 而削減冷卻熱交換器(83, 93)的除霜所需時間。 112801-980513.doc • 38- 1314635 並且,上述實施形態1中,由於除霜運轉時以室外熱交 換器(44)為蒸發器,將從空氣所賦予冷媒的熱利用在利用 . 側熱交換器(83, 93)的除霜。換句話說,上述實施形態丄, .·. 將在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所賦予冷媒的熱、和在室外 • 熱交換器(44)所賦予冷媒的熱雙方,利用在對冷卻熱交換 器(83’ 93)的除霜。因此,能夠削減除霜所需的時間,而 能夠進一步的削減冷凍裝置(10)的除霜運轉時之消耗功 率〇 ® 並且,上述實施形態1中,在上述冷卻運轉時,使在室 外熱交換器(44)凝結的冷媒流過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 91)。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能夠利用冷媒的熱來融化 承水盤(85, 95)内的霜和冰塊,而將融化後的水作為承水 很快地排出。並且,此時,流過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 91)的冷媒,被承水盤(85, 95)内的霜和冰塊奪去融化熱而 受到過冷卻。因此,在此一冷卻運轉時,能使得利用側熱 φ 父換器(83,93)的空氣和液冷媒的熱函數差,增大利用側 熱交換器(83, 93)帶來的空氣的冷卻效果。 進一步的,上述實施形態丨中,在上述除霜運轉時,使 在冷卻熱交換器(83, 93)的除霜受到利用的冷媒於室内膨 脹閥(82,92)不受到減壓而送到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 91)。因此,利用流過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丨,9丨)的冷媒的 凝結熱,而能夠使承水盤(85, 95)内的霜和冰塊融解。 《實施形態2》 實施形態2的冷凍裝置(1〇),與上述實施形態丨在冷媒迴 112801-980513.doc -39· 1314635 路之結構、和除霜運轉的動作上有所差異。以下說明與上 述實施形態1之相異點。 如圖4所示’實施形態2的冷媒迴路設有2個液注入配管 I92)。第1液注入配管(190)的一端連接到第1冷凍迴 路(80)的第1冷卻熱交換器(83)與第丨室内膨脹閥(82)之間。 另一方面,第1液注入配管(1 90)的另一端連接到第丨增壓迴 路(100)的第1低段侧吸入管(113)。在此一第i液注入配管 (190)設有第1液注入閥(191)。第!液注入閥(191)由開度能 夠調節的電子膨脹閥構成。並且,第2液注入配管(丨92)的 一端連接到第2冷凍迴路(90)的第2冷卻熱交換器(93)與第2 室内膨脹閥(92)之間。另一方面’第2液注入配管(192)的 另一端連接到第2增壓迴路(120)的第2低段側吸入管 (133)。在此一第2液注入配管(192)設有第2液注入閥 (19 3 )。第2液注入閥(19 3 )由開度能夠調節的電子膨脹閥構 成。 -運轉動作- 在實施形態2的冷凍裝置(1 〇),能夠切換上述實施形態i 之除霜運轉(第1除霜運轉)、和後述的除霜運轉(第2除霜運 轉)。此兩項除霜運轉,按照分別設於第1冷卻熱交換器 (83)的第1冷媒溫度感測器(162)、及設於第2冷卻熱交換器 (93)的第2冷媒溫度感測器(165)的檢測溫度加以切換。 具體而言,在實施形態2的冷凍裝置(10)進行各冷卻熱交 換器(83,93)的除霜時,進行與上述實施形態1相同的第i 除霜運轉。換句話說’此一第1除霜運轉,運轉室外迴路 112801-980513.doc -40 - 1314635 (40)的各壓縮機(41,42,43),而使第1增壓迴路(1〇〇)的各 壓縮機(101,1〇2)、和第2增壓迴路(120)的各壓縮機(121, 122)成為停止狀態’如上述般進行各冷卻熱交換器(83,93) 的除霜。 另一方面,在這樣的第1除霜運轉中、各冷卻熱交換器 (83,93)的除霜能力不足、使得對各冷卻熱交換器(83,93) 的除霜所需時間變長的情況下,則進行如下所述的第2除 霜運轉。 具體而言,在上述第1除霜運轉,第1冷媒溫度感測器 (162)和第2冷媒溫度感測器(165)的檢測溫度難以上升到規 定溫度時’即判斷各冷卻熱交換器(83,93)的除霜能力不 足。結果’從第1除霜運轉切換為第2除霜運轉。 此一第2除霜運轉’與第丨除霜運轉同樣的,室外迴路 (40)的四路閥(49)被設定為第2狀態。並且,第1室外膨脹 閥(47)成為全閉狀態,而第2室外膨脹閥(48)的開度受到適 當的調節。在第1冷凍迴路(8〇),第丨室内膨脹閥(82)成為 全開狀態"在第2冷凍迴路(9〇),第2室内膨脹閥(92)成為 全開狀態。在第1增壓迴路(1〇〇),電磁閥(SV·〗)被設定為 關閉狀態,電磁閥(SV_2)被設定為開啟狀態。在第2增壓迴 路(120)’電磁閥(sv_3)被設定為關閉狀態,電磁閥(sv_4) 被設定為開啟狀態。 另方面,在第2除霜運轉,運轉室外迴路(4〇)的各壓縮 機(41,42,43) ’同時’第1增壓迴路(100)的各壓縮機(101, 102)和第2增壓迴路(12〇)的各壓縮機(121,122)為運轉狀 112801-9805l3.doc 1314635 態。結果,在冷媒迴路,室外熱交換器(44)成為甚發器, 各冷卻熱交換H(83, 93)成為冷凝器,進行冷耗環/ 從第1變頻壓縮機⑼及第!,帛2定頻壓縮機(42,叫所 吐出的冷媒,⑼高段側吐出管㈣通過四路閥(49)流入氣 體聯絡配管(32)。&入到上述氣體聯絡配管(32)的冷媒, 被分配到第1增壓迴路(100)和第2增壓迴路(12〇)。 流入到第1增壓迴路(100)的冷媒,從第丨低段側吐出管 (116)的途中流過第!旁通管(U9p於此,流過第i旁通管 (119)的一部分冷媒,經由第丨低段侧吸入管(ιΐ3)被吸入第 2變頻壓縮機(ιοί)及第3定頻壓縮機(1〇2)。在壓縮機⑽, 102)受到壓縮的冷媒,再次被送到第i旁通管(1丨9广與高 段側的各壓縮機(41,42, 43)的吐出冷媒合流。另一方面, 流過第1旁通管(119)的其他冷媒,則流入第丨冷凍迴路 (8〇)。換句話說,在第!增壓迴路(1〇〇), 一部分的冷媒在 第2變頻壓縮機(1〇1)和第3定頻壓縮機(1〇2)受到壓縮同時 進行循環,而這些壓縮機(101, 102)的輸入熱將被賦予冷 媒。 流入到第1冷凍迴路(80)的冷媒,流過第丨冷卻熱交換器 (83)。在第1冷卻熱交換器(83),從内側加熱其表面的霜來 使霜融化’而冷媒被此霜奪去融化熱凝結。在第1冷卻熱 交換器(83)凝結的冷媒’通過全開狀態的第1室内膨脹閥 (82)之後’流過第1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丨)。結果,此一冷 媒在第1承水盤(85)附近被加熱,使第1承水盤(85)内的霜 和冰塊融化。反之,流過第1承水盤加熱用配管(81)的冷 112801-980513.doc -42- 1314635 媒’被第1承水盤(85)内的霜和冰塊奪去融化熱。此後,通 過第1冷凍迴路(80)的冷媒流入到液聯絡配管(3丨)。 另一方面,流入到第2增壓迴路(120)的冷媒,從第2低段 側吐出管(136)的途中流過第2旁通管(139)。於此,流過第 2旁通管(139)的一部分冷媒’經由第2低段側吸入管(133) 被吸入第3變頻壓縮機(121)及第4定頻壓縮機(122)。在這 些壓縮機(121, 122)受到壓縮的冷媒,再次被送到第2旁通 管(139)’與向段側的各壓縮機(41,42, 43)的吐出冷媒合 流。另一方面,流過第2旁通管(139)的其他冷媒,流入到 第2冷凍迴路(90)。換句話說,在第2增壓迴路(12〇),冷媒 的一部分在第3變頻壓縮機(ι21)和第4定頻壓縮機(122)受 到壓縮同時進行循環,這些壓縮機(1〇1,1〇2)的輸入熱被 賦予冷媒。 流入到第2冷康迴路(9〇)的冷媒’流過第2冷卻熱交換器 (93) ^在第2冷卻熱交換器(93),從内側加熱其表面的霜來 使福化’冷媒被此霜奪去融化熱而凝結。在第2冷卻熱 交換器(93)凝結的冷媒,通過全開狀態的第2室内膨脹閥 (92)之後,流過第2承水盤加熱用配管(91)。結果,此一冷 媒第2承水盤(95)的附近受到加熱,使第2承水盤(95)内的 霜和冰塊融化。反之,流過第2承水盤加熱用配管(91)的冷 媒,被第2承水盤(95)内的霜和冰塊奪去融化熱。此後,通 過第2冷凍迴路(9〇)的冷媒,流入到液聯絡配管(3 1)。 在液聯絡配管(31)合流的冷媒,從第2液管(72)途中經由 第2分歧管(74),而通過接收器(45)、過冷卻熱交換器(46) H280I-9805I3.doc •43· 1314635 的高壓側流路(46a)。此一冷媒,經由第1分歧管(73)通過 第3分歧管(75)的第2室外膨脹閥(48)受到減壓之後,流過 室外熱交換器(44)。在室外熱交換器(44),冷媒由室外空 氣吸熱蒸發。在室外熱交換器(44)蒸發的冷媒,通過四路 閥(49)流入高段側吸入管(64),被吸入第1變頻壓縮機(41) 及第1,第2定頻壓縮機(42, 43)。 但是’由於在此一第2除霜運轉,將在室外迴路(40)的高 段側的壓縮機(41,42,43)所壓縮的冷媒之一部分,在各增 壓迴路(100,120)的低段側的壓縮機(1〇丨,102,丨21,122)進 一步的壓縮,因此若持續此一運轉,低段側壓縮機(1()1, 102, 121,122)的吐出冷媒溫度將明顯上升,而可能導致這 些壓縮機(101,102, 121,122)產生故障。因此,實施形態2 的冷凍裝置(10),為了事先迴避壓縮機(1〇1,102,121, 122)的這類故障,而進行如下所述的液注入動作。 具體而言’在第2除霜運轉,按照第2變頻壓縮機(1〇1)和 第3定頻壓縮機(1 〇2)所吸入的冷媒之過熱度來調節上述第1 液注入閥(191)的開度。並且,此一冷媒的過熱度,按照第 2吸入溫度感測器(168)及第2吸入壓力感測器(169)的檢測 值而適當的算出。並且,譬如此一過熱度高於規定過熱度 時,使第1液注入閥091)的開度為大。結果,在第丨冷卻熱 父換益(83)凝結的冷媒之一部分經由第1液注入配管(190) 被送到第2變頻壓、缩機(1〇1)及第3定頻壓縮機(1〇2)的吸入 側。因此,被吸入這些壓縮機(丨〇丨,丨〇2)的冷媒受到冷 部’而此夠事先迴避該壓縮機〇〇1,1〇2)的吐出冷媒溫度 n280I-9805I3.doc •44- 1314635 異常上升。 同樣的,按照被第3變頻壓縮機(121)和第4定頻壓縮機 (122)所吸入的冷媒的過熱度來適當的調節第2液注入閥 -·· (193)的開度。結果,能夠事先迴避這些壓縮機(121, 122) 的吐出冷媒溫度異常上升。 -實施形態2之效果- 在上述實施形態2,與上述實施形態丨同樣的,經由除霜 春 運轉時將高段側壓縮機(41,42,43)所吐出的冷媒導入冷卻 熱交換器(83,93) ’從内側加熱附著於冷卻熱交換器(83, 93)表面的霜。因此,能夠有效的進行對冷卻熱交換器(83, 93)的除霜,而削減冷卻熱交換器(83,93)的除霜所需的時 間。 並且’在上述實施形態2 ’能夠切換第1除霜運轉和第2 除霜運轉。於此,在實施形態2,當第1除霜運轉中冷卻熱 交換器(83,93)的除霜能力不足時,也運轉低段側壓縮機 φ (101,102,121,122)。因此,根據實施形態2,由於能夠經 由第2除霜運轉增加賦予冷媒的熱量,因此能夠提高冷卻 熱父換器(83,93)的除霜能力。因此,經由此一第2除霜運 轉能夠有效的對冷卻熱交換器(83, 93)進行除霜。 並且’在上述實施形態2’第2除霜運轉中,由於將液冷 媒送回低段側壓縮機(101,102,121,122)的吸入側,來冷 卻低段側壓縮機(101,102,121,122)的吸入冷媒。因此, 能夠事先迴避低段側壓縮機(101,102,121,122)的吐出冷 媒溫度異常上升’而能夠確實保護低段側壓縮機(1 〇 1 112801-980513.doc -45- 1314635 102, 121, 122)。 《實施形態3》 實施形態3的冷凍裝置(1 〇),與上述實施形態1及實施形 態2,在增壓機組(14,1 5)結構上有所差異。以下,說明與 上述實施形態1及2之相異點。 如圖6所示,在第1增壓機組(η)的第1增壓迴路(1〇〇) 中’於第2變頻壓縮機(101)及第3定頻壓縮機(1〇2)的吐出 側設有第1離油器(143)。同樣的,在第2增壓機組(15)的第 2增壓迴路(120)中,於第3變頻壓縮機(121)及第4定頻壓縮 機(122)的吐出側設有第2離油器(144)。 如圖7所示,各離油器(143,144) ’以所謂除霧式 (demister)的離油器構成。各離油器(143, 144)分別具有密 閉狀的油回收容器(145)、和除霧部(146)。各油回收容器 (145) ’形成為中空的圓筒狀,其上部空間構成氣體積存部 (147) ’其下部空間構成液體積存部(148)。在各除霧部 (146) 設有上述氣體積存部(147)。在除霧部(146),以補足 氣冷媒中的機油從氣冷媒分離出冷凍機油。 在第1離油器(143)連接有第1回油管(141)、第1低段側吐 出管(116a)、和第1吐出聯絡管(丨16b)。在第2離油器(144) 連接有第2回油管(142)、第2低段侧吐出管(136a)、和第2 吐出聯絡管(136b)。 各回油管(141,142)連接到各離油器〇43,144)的各油回 收容器(145)底部。各回油管(141,142)的一端,分別開口 於各離油器(143,144)的各液積存部(148)。各回油管(141, 112801-9805 ] 3 .doc -46- 1314635 142)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到低段側吸入管(113,丨33)。並且, 在各回油管(141,142),分別設有能夠自由開關的電磁閥 (SV-5, SV-6)。 在上述各低段側吐出管(116a,136a),連接到各離油器 (143,144)的各油回收容器(145)的周壁。各低段側吐出管 (116a,136a)開口於各離油器(143,144)的各氣體積存部 (147)。在上述各吐出聯絡管(116b,n6b),連接著各離油 器(143,144)的各油回收容器(145)頂部。各吐出聯絡管 (116b,136b)’開口於各離油器(143,144)的各氣體積存部 (147)。 在各增壓迴路(100,120),與上述實施形態1和2同樣 的,分別連接有旁通管(119, 139)。第1旁通管(119)的一端 與第1低段側吸入管(113)連接,其另一端連接到第1回油管 (141)的途中《第2旁通管(139)的一端與第2低段側吸入管 (133)連接,其另一端連接到第2回油管(142)的途中。各旁 通管(119,139),與上述實施形態1和實施形態2同樣的, 各設有能夠自由開關的電磁閥(S V-2,S V-4)。 上述各回油管(141,142)也兼作液回送管,該液回送管 係在冷媒回收動作時,用來使積存於各冷卻熱交換器(Μ 93)内的液冷媒繞過各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 12丨,Μ])而 送回各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的吸入側。並且,上述各 離油器(143, 144)構成氣液分離器,該氣液分離器係用來 將此時從回油管(141,142)流入的冷媒中分離出氣冷媒, 而僅將此氣冷媒送到各高段側壓縮機(41,42, 4乃 112801-980513.doc • 47· 1314635 有關此一冷媒回收動作的詳細將於後述。 -運轉動作_ 在實施形態3的冷凍裝置(10),與實施形態1同樣的,切 換冷卻運轉和除霜運轉。並且,在實施形態3的冷凍裝置 (10),進行冷媒回收動作,在除霜運轉結束後回收積存在 各冷卻熱交換器(83, 93)内的液冷媒。 <冷卻運轉> 實施形態3的冷凍裝置(1〇)之冷卻運轉,與上述實施形態 1及實施形態2同樣的’進行第1冷凍展示櫃(12)及第2冷凍 展不植(13)的庫内冷卻。 如圖8所示,在冷卻運轉時的室外迴路(4〇),四路閥(49) 被設定為第1狀態。並且,第2室外膨脹閥(48)成為全閉狀 態,而第1室外膨脹閥(47)的開度受到適當的調節。在第1 冷凍迴路(80) ’第1室内膨脹閥(82)的開度受到適當的調 節。在第2冷凍迴路(90),第2室内膨脹閥(92)的開度受到 適當的調節。在第1增壓迴路(100),電磁閥(sv_i)及電磁 閥(SV-2)被設定為關閉狀態,電磁閥(sv_5)被適當的開 關。在第2增壓迴路(120),電磁閥(sv_3)及電磁閥(sv•句被 设定為關閉狀態’而電磁間(S V_ 6 )受到適當開關。 在冷卻運轉,分別運轉室外迴路(4〇)的各壓縮機(41,42, 43)、第1增壓迴路(1〇〇)的各壓縮機(1〇1,1〇2)、和第2增壓 迴路(12〇)的各壓縮機(121,122)。結果,在冷媒迴路,室 外熱交換器(44)成為冷凝器,各冷卻熱交換器(83, 93)成為 蒸發器,進行兩段壓縮的冷来循環。 112801.980513.doc •48· 1314635 第1變頻壓縮機(41)及第1,第2定頻壓縮機(42, 43)所吐 出的冷媒’從高段侧吐出管(68)通過四路閥(49)流過室外 熱交換器(44)。在室外熱交換器(44),冷媒被賦予室外空 氧的熱,此一冷媒凝結。 在室外熱交換器(44)凝結的冷媒,通過第1液管(7丨)、接 收器(45)、和過冷卻熱交換器(46)的高壓側流路(46a),流 入到第2液管(72)〇流過第2液管(72)的一部分冷媒被分配 到第1分歧管(73),其他則流入到液聯絡配管(3 1}。在過冷 卻熱交換器(46) ’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的,流過高壓側流 路(46a)的冷媒受到過冷卻。 另一方面,流入到上述液聯絡配管(3 U的冷媒,被分配 到第1冷凍迴路(80)和第2冷凍迴路(90)。 流入到第1冷凍迴路(80)的冷媒,使第1承水盤(85)的冰 塊融化之後’在第1室内膨脹閥(82)受到減壓,流過第i冷 卻熱交換器(83)。在第1冷卻熱交換器(83),冷媒由庫内空 氣吸熱蒸發。結果’冷卻了第1冷凍展示櫃(12)的庫内空 氣。 在第1冷卻熱交換器(83)蒸發的冷媒,經由第1增壓聯絡 管(33)流入第1增壓迴路〇〇〇),而經由第1低段側吸入管 (113)被吸入第2變頻壓縮機(1〇1)及第3定頻壓縮機(1〇2)。 在各壓縮機(101,102)受到壓縮的冷媒,通過第1低段側吐 出管(116a)流入第1離油器(143)内。 在弟1離油器(143),油回收容器(145)内的冷媒通過除霧 部(146)同時流過上方。若冷媒通過除霧部(146),冷媒中 112801-980513.doc -49- 1314635 的機油被除霧部(146)所補充。被除霧部(146)補充的機 油’被回收到油回收容器(145)内的液積存部(148)。另一 方面,機油被分離後的氣冷媒,經由第j吐出聯絡管(u 6b) '* 流入氣體聯絡配管(32)。 ' 在弟1離油器(143)内被回收的機油,被適當送回第2變頻 壓縮機(101)及第3定頻壓縮機(112)的吸入側。換句話說, 第1回油管(141)的電磁閥(SV_5),按照計時器的設定時 φ 間、或積存在油回收容器(145)内的機油的液面等適當開 啟。結果’積存在液積存部(148)内的機油,流過第1回油 管(141) ’被送到第i低段側吸入管(113)。此一機油,被吸 入第2變頻壓縮機(101)及第3定頻壓縮機(1〇2)吸入,被利 用來潤滑各壓縮機〇〇1, 1〇2)的滑動部。 流入第2冷凍迴路(9〇)的冷媒,使第2承水盤(95)的冰塊 融解之後,在第2室内膨脹閥(92)受到減壓,流過第2冷卻 熱交換器(93)。在第2冷卻熱交換器(93),冷媒由庫内空氣 • 吸熱蒸發。結果,冷卻了第2冷凍展示櫃(13)的庫内空氣。 在第2冷卻熱交換器(93)蒸發的冷媒,經由第2增壓聯絡 官(34)流入第2增壓迴路(12〇),經由第2低段侧吸入管(133) 被吸入第3變頻壓縮機(121)及第4定頻壓縮機(122)。在各 壓縮機(121,122)受到壓縮的冷媒,通過第2低段側吐出管 (136a)流入第2離油器(144)内。 在第2離油器(144) ’與上述第i離油器(143)同樣的,根 據除霧部(146)補足氣冷媒中的機油,此一機油被回收到液 積存部(148)。被分離機油的氣冷媒,經由第2吐出聯絡管 M280l-980513.doc -50· 1314635 (136b)流入氣體聯絡配管(32)。並且,經由 、 、每開啟第2 θ 油管(I42)的電磁閥(SV-6),第2離、、占 弟2離心(144)内的機油被送 回第3變頻壓縮機(121)及第4定頻壓縮機(122)的吸 、
在氣體聯絡配管(32)合流的冷媒,通過四路閱 入
高段側吸入管(64)。此一冷媒,盥右 ;'L 干興在上述的過冷卻埶交換 器(46)的低壓側流路(46b)蒸發的冷媒混合,被吸入第旧 頻壓縮機(41)及第1,第2定頻壓縮機(42, 43)。 " <除霜運轉> 有關實施形態3的冷凍裝置之除霜運轉,與上述實施形 態1及實施形態2同樣的,同時進行對第丨冷卻熱交換器(μ) 及第2冷卻熱交換器(93)的除霜。 11 如圖9所示,在除霜運轉中的室外迴路(4〇),四路間㈣ 被設定為第2狀態。並且,第}室外膨脹閥(47)成為全閉狀 態,第2室外膨脹閥(48)的開度受到適當的調節。在第1冷 凍迴路(80),第丨室内膨脹閥(82)成為全開狀態。在第2 = 凍迴路(90),第2室内膨脹閥(92)成為全開狀態。在第 壓迴路(1〇〇) ’電磁閥(sv.iW電磁閥(sv_5)被設定為關閉 狀態,電磁閥(SV-2)被設定為開啟狀態。在第2增壓迴路 (120),電磁閥(SV_3)及電磁閥(sv_6)被設定為關閉狀態’ 電磁閥(SV-4)被設定為開啟狀態。 除霜運轉中,運轉室外迴路(40)的各壓縮機(41,42, 43),並使弟1增壓迴路(1 〇〇)的各壓縮機(ίο〗,1 〇2)和第2增 壓迴路(120)的各壓縮機(121, 122)成為停止狀態^結果, 在冷媒迴路’室外熱交換器(44)成為蒸發器,各冷卻熱交 I12801-980513.doc -51 - 1314635 換器(83,93)成為冷凝器,來進行冷珠循環。 從第1變頻壓縮機(41)及第1,第2定頻壓縮機(42, 43)所 . 吐出的冷媒,從高段側吐出管(68)通過四路閥(49)流入到 氣體聯絡配管(32)。流入到上述氣體聯絡配管(32)的冷 • 媒’被分配到第1增壓迴路(100)和苐2增壓迴路(12〇)。 流入到第1增壓迴路(100)的冷媒,經由第1吐出聯絡管 (116b)流入第1離油器(143)内。流入第i離油器(143)的油回 • 收容器(145)内的氣冷媒,從氣體積存部(146)流向液積存 部(148),而流出到第1回油管(141)β這時,積存在液積存 部(148)的機油和液冷媒,與氣冷媒一起流出到第丨回油管 (141)。流出到第1回油管(141)的冷媒,經由第i旁通管 (119)通過第1低段側吸入管(113),流入到第1冷束迴路 (80)。 在第2增壓迴路(120),與第1增壓迴路(1()〇)同樣的,氣 冷媒通過第2離油器(144) ’其後經由第2回油管(142)、第2 鲁 旁通管(139)、和第2低段側吸入管(133),流入第2冷凍迴 路(90)。 流入到各冷凍迴路(80,90)的冷媒,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 樣的’被利用在對各冷卻熱交換器(83,93)的除霜,來使 各承水盤(85, 95)内的冰塊融化。 流出各冷凍迴路(80,90)的冷媒,在液聯絡配管(31)合流 之後’依序流過第2液管(72)、第2分歧管(74)、接收器 (45)、和第1分歧管(73)〇其後,冷媒通過第3分歧管(75)的 第2室外膨脹閥(48)受到減壓之後,流過室外熱交換器 H280l.980513.doc -52- 1314635 (44)。在室外熱交換器(44),冷媒由室外空氣吸熱蒸發。 在室外熱交換器(44)蒸發的冷媒,通過四路閥(49)流入到 高段側吸入管(64),被吸入第1變頻壓縮機(41)及被第h 第2定頻壓縮機(42, 43)。 <除霜運轉結束後之冷媒回收動作> 但是,一旦進行上述除霜運轉,在各冷凍展示櫃(12, 13) ’於各冷卻熱交換器(83,93)的除霜所凝結的液冷媒, 有時會積存在各冷卻熱交換器(83,93)内部。若在這樣的 狀態下重新開始上述的冷卻運轉,積存在各冷卻熱交換器 (83,93)内的液冷媒,將會被吸入各增壓迴路(1〇〇,12〇)的 低段側愿縮機(101,102, 121,122)。結果,由於所謂的液 壓縮小現象,有可能造成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121, 122)出現故障。 於此’在實施形態3的冷凍裝置中,使除霜運轉結束後 重新開始上述冷卻運轉時,為了迴避這樣的低段側壓縮機 (101,102,121,122)的液壓縮小現象,在除霜運轉結束後 進行如下的冷媒回收動作。 如圖10所示,冷媒回收動作中,與上述冷卻運轉同樣 的,四路閥(49)被設定為第丨狀態。並且,第2室外膨脹閥 (48)成為全閉狀態,同時,第丨室外膨脹閥(47)的開度受到 適當的調節。在第1冷凍迴路(80),第丨室内膨脹閥(82)的 開度觉到適當的調節。在第2冷凍迴路(9〇),第2室内膨脹 閥(92)的開度受到適當的調節。在第1增壓迴路(1〇〇),電 磁閥(SV-1)及電磁閥(SV-2)被設定為關閉狀態,並且,電 U2801-9805I3.doc •53· 1314635 磁閥(SV-5)成為開啟狀態。在第2增壓迴路(12〇),電磁閥 (SV-3)及電磁閥(SV-4)被設定為關閉狀態,並且,電磁閥 ' (SV-6)受到適當開關。 ' 並且,冷媒回收動作中,運轉室外迴路(40)的各高段側 ’ 壓縮機(41,42, 43) ’同時,使各增壓迴路(1〇〇,12〇)的各 低段側壓縮機(101,102, 121,122)為停止狀態。 在此一冷媒回收動作的室外迴路(4〇),於各高段側壓縮 _ 機(41,42, 43)受到壓縮的冷媒流過與上述的冷卻運轉同樣 的路徑。換句話說,在室外迴路(4〇),高壓冷媒在室外熱 交換器(44)凝結流入液聯絡配管(31)之後,分流到各冷凍 迴路(80, 90)。 机入第1冷凍迴路(80)的冷媒,在第丨室内膨脹閥(82)受 到減壓之後,流過第丨冷卻熱交換器(83)。在第丨冷卻熱交 換器(83),冷媒由庫内空氣吸熱蒸發。並且,積存在第1冷 部熱交換器(83)内的液冷媒’受到氣冷媒推送而從第1冷卻 熱交換器(83)被排出。 其後,冷媒流入第1增壓迴路(1〇〇)。此一冷媒,流過作 為液回送管的第1回油管(141)之後,流入第1離油器 (3)在第1離油器(143),在油回收容器(145)内,將冷媒 刀離為液冷媒和氣冷媒。分離後的液冷媒,被積存在油回 收谷益(145)内的液積存部(148)。另一方面分離後的氣 冷媒,積存在氣體積存部(147),從第i吐出聯絡管(u6b) 流出到油回收容器(145)外部。 同樣的’流入第2冷凍迴路(90)的冷媒,在第2冷卻熱交 I12801-980513.doc -54-
1314635 換器(93)蒸發’料’搬送積存在其内部的液冷媒並將之 送到第2增壓迴路⑽)。此一冷媒,經由作為液回送管的 第2回油管(142)流入第2離油器(144)。在第2離油器句 中,將冷媒分離為氣冷媒和液冷媒,僅有氣冷媒從第二吐 出聯絡管(136b)流出到油回收容器(145)外部。 流出各增壓迴路(100, 120)的冷媒,流過氣體聯絡配管 (32)。於此,若流過氣體聯絡配管(32)的冷媒^^殘存有液 冷媒時,則此一液冷媒由氣體聯絡配管(32)周圍的空氣吸 熱蒸發。流出氣體聯絡配管(32)的氣冷媒,流入室外迴路 (40) ’被吸入各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 -實施形態3之效果- 上述實施形態3中,在結束除霜運轉後,進行使積存在 各冷卻熱交換器(83,93)内的液冷媒被吸入到高段側壓縮 機(41,42,43)的冷媒回收動作。因此,若根據上述實施形 態’於除霜運轉後再次進行冷卻運轉時,能夠確實迴避在 各低段側壓縮機(101,102,121,122)產生液壓縮小現象。 另一方面,如此的將液冷媒送到各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 ’則與將液冷媒送到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 121,122) 的情況相比,能夠縮短液冷媒流過的配管之長度。具體而 言’在上述實施形態3中’從各冷卻熱交換器(83,93)所排 出的液冷媒’經由各回油管(141,142)和氣體聯絡配管(32) 等的各冷媒配管,被吸入高段側壓縮機(41,42,43)。因 此,若根據上述實施形態3,能夠利用各冷媒配管周圍的 空氣的熱使得殘存在冷媒中的液冷媒蒸發。因此,在冷媒 112801-980513.doc -55· 1314635 回收動作時’能夠在迴避高段側壓縮機(41,42,43)的液壓 縮小現象。 並且,上述實施形態3中’在各低段側壓縮機(101,102, 121,122)的吐出侧設置離油器(143,144)。因此,上述實 施形態3之冷卻運轉時’能夠將從各低段側壓縮機(丨〇 i, 102,121,122)所流出的機油確實的送回各低段側壓縮機 (101,102,121,122),而能夠解消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 121,122)的冷凍機油之不足。 於此,在上述實施形態3,用來將在各離油器(143,144;) 所回收的機油送回低段側壓縮機(101,1〇2,121,122)的回 油管(141,142) ’也被用來作為上述冷媒回收動作時的液 回送管。因此,根據上述實施形態,能夠謀求簡化冷媒迴 路0 並且’在上述實施形態3之冷媒回收動作時,將積存在 各離油器(143,144)内的液冷媒送到各冷卻熱交換器(83, 93) ’而將在各離油器(143,1 44)内分離了的氣冷媒送到高 段側壓縮機(41,42,43)。因此,根據上述實施形態3,在 冷媒回收動作時,能確實迴避在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 的液壓縮小現象。於此’在上述實施形態3,將冷卻運轉 時用來分離機油的各離油器(143,144),也用來作為冷媒 回收動作時的氣液分離器使用。因此,若根據上述實施形 態3,能夠不重新設置氣液分離器而迴避冷媒回收動作時 在各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的液壓縮小現象。 <實施形態3之變形例> 112801-980513.doc -56- 1314635 在上述實施形態3中說明的離油器(143,144)和回油管 (141,142)也適用於上述實施形態1和實施形態2的冷凍裝 置(10) ’而可以使其進行與實施形態3同樣的冷卻運轉、除 霜運轉、和冷媒回收動作。 並且,例如圖9所示的實施形態3中的各增壓迴路(1 〇〇, 120),也可以使各旁通管(119, 139)的一端連接各吐出聯絡 管(116b,136b),而將另一端連接到各低段側吸入管(113, 133)。此一結構中,在除霜運轉時,不將高壓冷媒送到各 離油器(143,144)内,而直接導入到各旁通管(119, 139)來 進行對各冷卻熱交換器(83,93)的除霜。 並且,如圖11所示,在結構上也可以使除霜運轉時利用 的各旁通管(119, 139)兼作各回油管〇41, 142)。換句話 說,此例中,由於冷卻運轉時各回油管(141,142)的電磁 閥(SV-5, SV-6)適當的進行開關,在各離油器(143, 144)内 所回收的機:¾經由各回油f (141,142)被送回料低段側
(143,144),在各離油器(143 丨冷媒回收動作’由於電磁閥 使得積存在各冷卻熱交換器 '由管(141,142)流入各離油器 144)被分離了的氣冷媒被送 112801-980513.doc -57· 1314635 到各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因此,卢国"& , ’ 口此,在圖11的例子、用 來送回機油的回油管(141,142),將忐故n认兩 ’將成為兼作除霜運轉時 的旁通管和冷媒回收動作時的液回送管雙方,因此,能夠 更加簡化冷媒迴路之結構。 《其他實施形態》 有關上述實施形態’也可以為如下結構。 上述實施形態1和實施形態2中,在冷卻運轉時和除霜運 轉時,運轉所有的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但是,也可 以運轉高段側壓縮機(41,42, 43)的其中i台或2台。 同時,在上述實施形態2,第2除霜運轉時,雖然在各增 壓迴路(100,120)運轉兩者的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 121, 122),但是,也可以只運轉這些低段側壓縮機(丨〇丨,丨〇2, 121,122)中的其中一方。 並且,此一第2除霜運轉時,按照被吸入各壓縮機(1〇1, 102,121,12 2)的冷媒的過熱度來適當的調節各液注入閥 (191,193)的開度,但是,也可以取代此一過熱度,而按 照各低段側壓縮機(101,102,121,122)的吐出冷媒溫度來 適當的調節各注入閥(191,193)的開度。此一情況也能夠 事先迴避在各低段側壓縮機(101,102,121, 122)的吐出冷 媒溫度異常上升。 進一步的,在上述實施形態2,由於進行液注入,來降 低各增壓迴路(100,120)的各壓縮機(101, 102,121,122)的 吐出溫度,但是,在結構上也可以不進行此一液注入。在 此一情況中,譬如降低第2變頻壓縮機(101)和第3變頻壓縮 112801-980513.doc -58 · 1314635 機(121)的運轉頻率’來降低吐出冷媒的溫度,或是在各增 壓迴路(100,120)使其中一方的低段側壓縮機(1〇1,1〇2, 121,122)停止。 並且,在上述實施形態的冷束裝置(1〇),雖然在冷媒迴 路設置了複數的冷卻熱交換器(83, 93),來同時冷卻複數 的冷凍展示櫃(12, 13)的庫内,但是,也可以在冷媒迴路 只設置一個冷卻熱交換器,只冷卻一個冷凍展示櫃庫内。 並且’上述實施形態為本質上理想的例示,並非用來限 制本發明、本發明之應用、或是本發明用途之範圍。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如上述說明,本發明係有關進行兩段壓縮冷凍循環之冷 凍裝置,特別是有關冷卻冷凍庫等庫内空氣之利用側熱交 換器的除霜技術極為有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1的冷凍裝置的概略結構之配管系統 圖。 圖2係表示實施形態丨的冷凍裝置的冷卻運轉動作之配管 系統圖。 圖3係表示實施形態1的冷凍裝置的除霜運轉動作之配管 系統圖。 圖4係表示實施形態2的冷凍裝置的概略結構之配管系統 圖。 圖5係表不實施形恶2的冷凍裝置之第2除霜運轉時的動 作之配管系統圖。 112801-980513.doc -59- 1314635 圖6係表示實施形態3的冷凍裝置之概略結構之配管系統 圖。 ’ 圖7係擴大實施形態3的冷束裝置之離油器周邊的概略奸 構圖。 圖8係表示實施形態3的冷凍裝置之冷卻運轉動作之配μ 系統圖。 圖9係表示實施形態3的冷凍裝置的除霜運轉動作的配其 系統圖。 圖10係表示實施形態3的冷凍裝置的冷媒回收動作之配 管系統圖。 "" 圖11係表示實施形態3變形例的冷凍裝置的概略結構之 配管系統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冷凍裝置 20 冷媒迴路 41, 42, 43 高段側壓縮機 44 熱源側熱交換器(室外熱交換器) 48 熱源側膨脹閥 81,91 承水盤加熱用配管 82, 92 利用側膨脹閥 83, 93 利用側熱交換器(冷卻熱交換器) 85, 95 承水盤 101, 102, 121, 122 低段側壓縮機 119, 139 旁通管 112801-980513.doc •60- 1314635 141,142 回油管(液回送管) 143, 144 離油器
112801-980513.doc -61 ·

Claims (1)

1314635 十、申請專利範圍: 種冷,東裝置,其具備低段側壓縮機、高段側慶縮機、 熱源側熱交換器、和利用側熱交換器所連接之冷媒迴 路’其係為在熱源側熱交換器成為冷凝器、利用側熱交 換器成為蒸發器的冷卻運轉中,運轉上述低段側壓縮機 及回奴側壓細機進行兩段式冷凍循環之冷凍裝置丨其 中: ' 用來對上述利用側熱交換器進行除霜的除霜運轉能夠 與上述冷卻運轉進行切換, 上述除霜運轉中,將高段側壓縮機的吐出冷媒以上述 低段側壓縮機進一步予以壓縮,同時,進行以利用側熱 交換器為冷凝器、以熱源側熱交換器為蒸發器之冷凍循 環。 2.如請求項1之冷凍裝置,其中: 在上述除霜運轉中,將高段側壓縮機的吐出冷媒之一 部分以上述低段侧壓縮機進一步予以壓縮,而送回到高 段側麼縮機的吐出側。 3 ·如請求項2之冷凍裝置,其中: 上述除霜運轉中’將由利用側熱交換器所凝結的冷媒 之一部分送回到低段側壓縮機的吸入側。 4.如請求項1之冷凍裝置,其中: 具有連接上述低段側壓縮機的吸入側和吐出側的液回 送管, 在上述除霜運轉結束後’僅運轉高段側壓縮機,而進 11280I-980513.doc 1314635 行將積存在利用侧熱交換器内的冷媒經由上述液回送與 而使其被吸入高段側屢縮機之冷媒回收動作。 5.如請求項4之冷凍裝置,其中: ’以及 縮機的 具備設於上述低段側壓縮機的吐出側之離油器 將由上述離油器所回收的冷;東機油送到低段側屋 吸入側之回油管; 上述回油管並兼作為 送管。 上述冷媒回收動作時的 上述液回 6. 如請求項5之冷凍裝置,其中: 上述離油器構成i . 送管流人的冷媒中I W上述冷媒回收動作時從液回 吸入側。 刀離出氣冷媒而送到高段侧壓縮機的 11280I-980513.doc 1314635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3 )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10 冷凍裝置 11 室外機組 12 第1冷凍展示櫃 13 第2冷凍展示櫃 14 第1增壓機組 15 第2增壓機組 21 第1封閉閥 22 第2封閉閥 23 第3封閉閥 24 第4封閉閥 25 第5封閉閥 31 液聯絡配管 32 氣體聯絡配管 33 第1增壓聯絡管 34 第2增壓聯絡管 40 室外迴路 41 第1變頻壓縮機 42 第1定頻壓縮機 43 第2定頻壓縮機 44 室外熱交換器 45 接收器 112801-980513.doc 1314635
46 過冷卻熱交換器 46a 高壓側流路 46b 低壓側流路 47 第1室外膨脹閥 48 第2室外膨脹閥 49 四路閥 50 室外風扇 61 第1吸入管 62 第2吸入管 63 第3吸入管 64 高段側吸入管 65 第1吐出管 66 第2吐出管 67 第3吐出管 68 高段側吐出管 71 第1液管 72 第2液管 73 第1分歧管 74 第2分歧管 75 第3分歧管 80 第1冷凍迴路 81 第1承水盤加熱用配管 82 第1室内膨脹閥 83 第1冷卻熱交換器 112801-980513.doc 1314635
84 第1庫内風扇 85 第1承水盤 90 第2冷凍迴路 91 第2承水盤加熱用配管 92 第2室内膨脹閥 93 第2冷卻熱交換器 94 第2庫内風扇 95 第2承水盤 100 第1增壓迴路 101 第2變頻壓縮機 102 第3定頻壓縮機 111 第4吸入管 112 第5吸入管 113 第1低段側吸入管 114 第4吐出管 115 第5吐出管 116 第1低段側吐出管 118 第1逃跑管 119 第1旁通管 120 第2增壓迴路 121 第3變頻壓縮機 122 第4定頻壓縮機 131 第6吸入管 132 第7吸入管 112801-980513.doc 1314635
133 第2低段側吸入管 134 第6吐出管 135 第7吐出管 136 第2低段側吐出管 137 第2排油管 138 第2逃跑管 139 第2旁通管 151 第1吸入溫度感測器 152 第1吸入壓力感測器 153 第1高壓壓力開關 154 第1吐出溫度感測器 155 第1吐出壓力感測器 156 第2高壓壓力開關 157 第2吐出溫度感測器 158 第3高壓壓力開關 159 第3吐出溫度感測器 160 外氣溫度感測器 161 液溫度感測器 162 第1冷媒溫度感測器 163 第1氣體溫度感測器 164 第1庫内溫度感測器 165 第2冷媒溫度感測器 166 第2氣體溫度感測器 167 第2庫内溫度感測器 112801-980513.doc 1314635
168 第 2吸 入 溫度感 測 器 169 第 2吸 入 壓力感 測 器 170 第 4高 壓 壓力開 關 171 第 4吐 出 溫度感 測 器 172 第 5高 壓 壓力開 關 173 第 5吐 出 溫度感 測 器 174 第 2吐 出 壓力感 測 器 175 第 3吸 入 溫度感 測 器 176 第 3吸 入 壓力感 測 器 177 第 6面 壓 壓力開 關 178 第 6吐 出 溫度感 測 器 179 第 7高 壓 壓力開 關 180 第 7吐 出 溫度感 測 器 181 第 3吐 出 壓力感 測 器 CV-1 到 CV-12 第 1到第 12逆止 閥 SV-1 到 SV-4 第 1到第 4電磁閥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無) 112801-980513.doc
TW095124881A 2005-07-08 2006-07-07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TW20071891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0240 2005-07-08
JP2005357686 2005-1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8910A TW200718910A (en) 2007-05-16
TWI314635B true TWI314635B (zh) 2009-09-11

Family

ID=37636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24881A TW200718910A (en) 2005-07-08 2006-07-07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31737A1 (zh)
EP (1) EP1906115A1 (zh)
KR (1) KR20080022579A (zh)
AU (1) AU2006267707A1 (zh)
TW (1) TW200718910A (zh)
WO (1) WO20070075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30776A1 (ja) * 2004-09-13 2006-03-23 Daikin Industries, Ltd. 冷凍装置
JP5003440B2 (ja) * 2007-11-30 2012-08-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WO2011063375A1 (en) 2009-11-23 2011-05-26 Parker Hannifin Corporation Adjustable fail-safe suction stop valve
US20120055185A1 (en) * 2010-09-02 2012-03-08 Ran Luo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2818390B (zh) * 2011-06-08 2015-1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4011485B (zh) * 2012-01-24 2016-05-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520656B (zh) * 2012-08-03 2016-08-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5575192B2 (ja) * 2012-08-06 2014-08-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二元冷凍装置
CN108369039B (zh) * 2015-11-20 2020-07-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0767906B2 (en) * 2017-03-02 2020-09-08 Heatcraft Refrigeration Products Llc Hot gas defrost in a cooling system
US11391496B2 (en) * 2017-11-01 2022-07-19 Siam Compressor Industry Co., Ltd. Refrigerating cycle apparatus
JP7199032B2 (ja) * 2018-07-30 2023-0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7057509B2 (ja) * 2019-05-15 2022-04-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用ユニット、熱源ユニット、利用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CN112594871B (zh) * 2020-12-31 2022-02-08 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四通阀多功能多联机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6440A (ja) * 1991-11-05 1993-05-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US5894739A (en) * 1997-07-10 1999-04-20 Yor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mpound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water chilling and thermal storage
JP3888403B2 (ja) * 1997-12-18 2007-03-0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6286322B1 (en) * 1998-07-31 2001-09-11 Ardco, Inc. Hot gas defrost refrigeration system
JP2000346478A (ja) * 1999-06-03 2000-12-15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3698132B2 (ja) * 2002-08-26 2005-09-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096934B2 (ja) * 2003-10-06 2008-06-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06115A1 (en) 2008-04-02
US20090031737A1 (en) 2009-02-05
WO2007007579A1 (ja) 2007-01-18
AU2006267707A1 (en) 2007-01-18
TW200718910A (en) 2007-05-16
KR20080022579A (ko) 2008-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14635B (zh)
JP5659292B2 (ja) 二元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A2642786C (en) Cascade cooling system with intercycle cooling
CN113959010B (zh) 一拖多制冷制热空调机
TW200426331A (en) Freezing device
EP2258992B1 (en) Freezing apparatus
JP4211847B2 (ja) 冷凍装置
CN105556221B (zh) 制冷装置
JP4869320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給湯機
JP2008014560A (ja) 冷凍装置
JP5145943B2 (ja) 冷凍装置
JP2006003023A (ja) 冷凍装置
JP4375393B2 (ja) 冷凍装置
JP2007162992A (ja) 冷凍装置
JP6507635B2 (ja) 蓄熱式空気調和機
JP2004353996A (ja) 冷凍装置
JP3918865B1 (ja) 冷凍装置
JP2013036682A (ja) 冷凍装置
CN115046324B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蒸发器循环融霜方法
KR102101393B1 (ko) 냉,온열 통합 축열시스템
US20230366599A1 (en) A heat pump system
JP2004218992A (ja) 冷凍装置
JP2003329316A (ja) 冷熱生成システム
KR101493783B1 (ko) 냉매 과냉각형 냉방기
KR100727840B1 (ko) 냉동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