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10796B - A fabric and a fabric for use in fabricating paper - Google Patents

A fabric and a fabric for use in fabricating pap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10796B
TWI310796B TW92136211A TW92136211A TWI310796B TW I310796 B TWI310796 B TW I310796B TW 92136211 A TW92136211 A TW 92136211A TW 92136211 A TW92136211 A TW 92136211A TW I310796 B TWI310796 B TW I3107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yarns
yarn
layer
fabric
bin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36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0773A (en
Inventor
Brian G Majaury
Ernest Fahrer
Monique Fagon
Rita Hansson
Original Assignee
Albany In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bany Int Corp filed Critical Albany Int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20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0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10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107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0027Screen-cloths
    • D21F1/0036Multi-layer screen-cloth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5/00Dryer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5/02Drying on cylin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62/00Paper making and fiber liberation
    • Y10S162/90Papermaking press fe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62/00Paper making and fiber liberation
    • Y10S162/902Woven fabric for papermaking drier s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62/00Paper making and fiber liberation
    • Y10S162/903Paper forming member, e.g. fourdrinier, sheet forming memb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30Woven fabric [i.e., woven strand or strip material]
    • Y10T442/3179Woven fabric is characterized by a particular or differential weave other than fabric in which the strand denier or warp/weft pick count is specifi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30Woven fabric [i.e., woven strand or strip material]
    • Y10T442/3179Woven fabric is characterized by a particular or differential weave other than fabric in which the strand denier or warp/weft pick count is specified
    • Y10T442/3195Three-dimensional weave [e.g., x-y-z planes, multi-planar warps and/or wefts, etc.]

Landscapes

  • Paper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Description

1310796 玖、發明說明: 明;^屬^_ 々頁】 本案係為20〇2年12月30日申請之No. 10/334166美國專 利申清案的部份繼續申請案,其名稱為“雙重交叉平行之 5 接結織物”,原案内容併此附送。 發明領域 本發明概有關於造紙技術,尤係關於造紙機所用的織 物。 C先前老 !〇 發明背景 在造紙製程中,一纖維胚疋可藉將—纖維料漿(即纖維 質纖維的水性分散物)沈積在一造紙機的成形部段中之一 移動的成形織物上而來形成。大量的水分會由該紙漿中透 過忒成形織物來被瀝出,而在該成形織物的表面上留下該 15 纖維胚疋。 剛形成的纖維胚疋會由該成形部段前進至一壓著部 心,其内含有一系列的軋輪組。該纖維胚疋會被一壓著織 物所樓持’或在通常情況下係被中夾於二壓著織物之間, 而來通過該等軋輪組。在該等軋輪組中,該纖維胚疋會受 2〇到壓縮力而由内榨出水分,並會使該胚疋中的纖維互相黏 合來形成一紙張。其水分會被壓著織物所接收,且最理想 是不會再回到該紙張内。 該紙張最後會前進至一乾燥部段,其中含有至少一組 可旋轉的乾燥圓筒,乃可由内部以蒸汽來加熱。剛形成的 1310796 、’·氏張會被一乾燥織物導入一依序迴繞該各轉筒的迂迴路 侵’而該乾燥織物會撐持紙張使之緊抵於該等轉筒的表面 上。該等加熱轉筒能將該紙張的水分經由蒸發來減少至一 所需的程度。 5 應可瞭解該等成形、壓著、及乾燥織物等在造紙機上 皆形成無端套環的形式,並以輸送帶的方式來操作。亦請 瞭解紙張的生產係為一以可觀速度來進行之連續製程。此 即是說’該纖維紙漿會不斷地沈積在成形部段的成形織物 上’而一剛製成的紙張在離開乾燥部段之後會被連續地捲 10收於滾輪上。 織造織物可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它們可被織成 热端的’或先被平織然後再以一接缝來製成無端形式。 本發明係特別有關於使用在成形部段中的成形織物。 成形織物會在造紙製程中扮演一關鍵角色。其一功能,如 15㈤所述’係用來成形所製造的紙產品並將之傳送至壓著部 段。 但是’成形織物亦需要解決除水及形成紙張的問題。 即’成形織物需被設計成能容水穿過(要控制排水率),同時 可阻止纖維及其它固體來與水分一起穿過。若排水太快或 20若太慢,則該紙張品質與機器效率會不盡理想。為控制其 排水’故該成形織物内可供排水的空間(一般稱為空隙體積) 必須妥當地設計。 現今的成形織物會以不同類型的設計來製成,以滿足 其所安裝之造紙機的需求,俾供製造不同等級的紙張。一 7 1310796 般而言’它們會包含-由單絲所織成的基礎織物,並可為 單層或多層的。其紗線典型係由一般造紙機用布之專業人 士常用的人造聚合樹脂,例如聚醯胺及聚酯樹脂等,所押 出製成者。 5 該成形織物的設計在所需的纖維支撐力與纖維穩定性 之間會有所折衷妥協。一細微網孔織物可提供所需的紙張 表面和纖維支撐性質,但該等設計可能會缺少所需的穩定 性,而致縮紐織物壽命。相反地,粗孔織物能具有穩定性 和較長哥命,但會有損纖維支撐力並可能造成印痕。為儘 10量減少設計上的折衷妥協而同時最佳化其支撐力和穩定 性,故多層式的織物乃被研發。例如,在二或三層的織物 中,其成形面會針對紙張和纖維支撐力來設計,而其套裝 面會針對穩定性、空隙體積及抗磨損料來設計。 此領域中之專業人士將可瞭解,該等織物係以織造製 5成,因此所造成的織物會具有一編織圖案,其會在經向或 &機器方向(MD)及緯向或橫交機器方向(CD)來重複佈展。 夕層式織物,譬如三層織物,可能在使用時會鬆弛, 及在該結構内造成不可接受的磨損程度。本發明即提供〜 種織物其能消滅或克服此等缺點。 【潑^明内】 發明概要 依據本發明之_實施例係在提供一種可用於造紙的織 該織物包含第—與第二層,其各具有MD紗和CD紗等 交織有多數的接結紗對會將該第一和第二層固接在 1310796 一起。該等接結紗對會交織而成為該第一層的一體部份並 形成其結構。該等接結紗對係為第二層的非一體部份,而 不會形成其結構。在一重複圖案中,一接結紗對之二接結 紗的至少一者會與第一層的紗線一體編織,並通過第二層 5 中之二不續紗線的外表面上方。因此,可形成一“雙節結” (double knuckle)接合結構,其可減少穿過該織物之接結紗 路徑的長度,而改善所造成之複合織物的整體性。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它的特徵和優點等將可由以下較佳 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來更清楚瞭解。 10 圖式簡單說明 以下之詳細說明係僅為舉例而非用來排它地限制本發 明,且最好配合所附圖式來瞭解,在各圖式中相同的標號 代表相同的元件;其中: 第1圖為一第一織物的一部份在MD方向的截面圖,乃 15 示出本發明之一接結紗對; 第2圖為該第一織物之一不同部份在MD方向的截面 圖,並示出CD紗; 第3圖為該第一織物的套裝面照片; 第4圖為該第一織物在MD方向的截面相片; 20 第5圖為該第一織物的一部份在CD方向的截面圖,並 示出下層; 第6圖為本發明之一第二織物的CD紗佈列截面圖; 第7圖為該第一織物之CD紗編織圖案的截面示意圖; 第8圖為第二織物之CD紗編織圖案的截面示意圖; 1310796 第9圖為第二織物的造紙面照片; 第10圖為第二織物的套裝面照片; 第11A,11B,11C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織物的截 面示意圖; 5 第11D及11E圖分別示出一依本發明織成的織物之造紙 面和裝機面; 第12A及12B圖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織物之截面 不意圖, 第12C及12D圖分別示出一依本發明織成的織物之造 10 紙面和裝機面; 第13A及13B圖為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的織物之截面 示意圖; 第13C及13D圖分別示出一依本發明織成的織物之造 紙面和裝機面; 15 第14A及14B圖為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的織物之截面 示意圖; 第14C及14D圖分別示出一依本發明織成的織物之造 紙面和裝機面; 第15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織物之截面示意圖; 20 第16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織物圖案示意圖; 第17A圖示出本發明之另一接結紗對實施例; 第17B圖示出一接結紗對其可與第17A圖的接結紗對 一起使用於一織物中; 第18A及18B圖示出可使用於本發明之織物中的接結 25 紗對;及 第19圖示出本發明之另一接結紗對實施例。 10 1310796 【實施冷式】 車父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現請參閱第1圖,其係示出形成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複合 織物100的一部份之接結紗對的截面圖。該織物100最好係 5使用於造紙製程中,乃由一MD紗(經紗)和CD紗(緯紗)陣列 所組成。MD紗例如ι〜2〇等會被排列成兩層’其中紗線上 〜10係列設在下層(或“裝機面”或“套裝面,,層),而紗線 11〜20會對應地列設在上層(或“造紙面,’或“成形面” 層)。 10 CD紗?八和PB會一起組構成一接結紗對,而依本發明之 一實施例來形成一接結紗對部設圖案30。該各接結紗PA、 PB係可將上層(L1)的經紗接結於下層(L2)的經紗,而形成 該複合的織造織物100。在本實施例中,其接結係藉沿CD 方向穿設的接結紗PA來交織該上層L1中的許多經紗,再穿 15 入下層L2中來交織一些下層經紗,然後穿回上層並重複相 同或類似的圖案而來達成。同樣地,接結紗PB(其會平行相 鄰於接結紗P A延伸或P A交織)亦會以類似的方式來接結上 層與下層的經紗,且最好是互補於紗線PA。即,藉著適當 地安排該二接結紗PA和PB的交叉點,將能獲得一相當均勻 2〇 的上層表面,其最好被用來作為造紙面層。因此,該接結 紗對30會構成該上層L1結構的一部份’故該接結紗對可被 視為一 “本體,,式的接結紗對,其為該上層之一體部份而 構成該上層的結構。但是,該接結紗對可被視為下層的非 一體部份,而不構成該下層的結構。(請注意在本發明的其 11 1310796 匕貫施例中,接結紗對例如pA、PB亦可沿MD方向佈設來 完成接結,而非沿CD方向佈設)。 在第1圖所示的部份織物中係示出二“重複圖案”,其 第一重複圖案包含CD紗PA和PB接結20條經紗1〜20的部 5份。而第二重複圖案則為接結各MD紗1,〜20,的部份。各重 複圖案可被視為包含十“直排”的經紗,而每一直排有兩 層,及二CD接結紗PA、PB等一起來構成在該兩層中之一 “橫列”緯紗的至少一部份。又,該等接結紗pA和PB可互 相靠近地沿CD方向延伸,因此,當由該織物丨⑻的上方視 10 之’该專接結紗PA和PB近乎互相重疊,即,它們會幾乎垂 向地對齊。請注意於此所述之“直排”及“橫列”用詞, 係僅為說明的方便’而非欲予限制本發明的]^!)紗和CD紗 一定要正交:舉例而言,該等MD紗亦可互呈歪斜的。該等 經紗之截面和間隔在上層與下層是完全一致的,例如所示 15出的紗線1〜20等,雖其亦極可能在上層與下層中使用不同 截面和形狀(如圓形、橢圓形、非圓曲狀或矩形等截面)的經 紗。沿CD方向中,該等緯紗在順序的各橫列中得以不同的 圖案來列設,且該等不同圖案可每隔N列即再重複,此將於 後說明。s亥專CD紗能具有與經紗相同或不同的形狀和直 20 徑,且亦可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來製成。 該接結紗對30之一特徵係形成“雙節結”結構,如所 示的DK1或DK2。即,一雙節結DK2係當紗線pA形成套環(節 結)迴繞二非連續經紗7和9的外表面,並又交於一側的上層 紗線15和另一側的上層紗線11’時所形成者。而雙節結〇1^ 12 1310796 亦同樣地形成於紗線2至4之間。請注意所示出的雙節 DK1和DK2係被製成會使它們所套繞之二非速續紗線(例如 7和9),在裝機層中僅有一紗線(例如8)介於它們之間,而其 外(底)表面沒有接結紗通過。但,在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 5中,亦可有一條以上的裝機層紗線存在於該雙節结結構的 二節結之間。 惟無論如何,該雙節結結構可藉減少穿過該織物的接 結紗路徑長度,而來改善卿成之複合織物的#性。即, 該結構會使該等接結紗產生較短的“内部浮距,,。故相^ 1〇於傳統的設計,其兩層之間可得到較佳的接觸,而造成車:
小的紗對紗互磨,故會減少内部磨損。另—功蛛係其换J 紗會變得更為對稱,而能抑止曲捲,此係可能造成問題者 該雙節結亦會鎖固於第二層中的定位,因其會與多數纱 增加接觸。此乃不同於習知的接結紗,習知者會有些自由 15度可沿單一的“0紗來滑動。且,該雙節結會增加織物接缝 的強度。 該接結紗材料通常係為中至高度收縮材料,而背面緯 (例如後述在下層L2中的緯彻)〜般為低收 縮性者。在 習^技術中’如缝合造成較大的曲捲。為平衡該等材料, 2〇 一車父可收縮的底部材料得被使用於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但 、,bit况下其背面的外部耐磨性會有負面的影響(較少 平面差異的經紗八緯紗)。為補償此損失,-具有較長(例如 1〇梭口)浮動紗的背面圖案乃可被使用。 使用於本發明的接結紗可具有較短或最 小長度的“内 13 1310796 部浮距’’。於此所稱的内部浮距係指一紗線穿設通過一複 合織物的上下層經紗之間的距離,即如當其叉交於該複合 織物的上層與下層之間時。藉著使各接結紗具有較短的内 部浮距’將能改善所造成之複合織物的可靠度。例如,在 5 第1圖的實施例中,接結紗PA會通過紗線11上方,12下方, 13上方,14下方’ 15上方等來交織各經紗η〜][5。嗣該CD 紗PA會以一距離(沿CD方向)穿梭於該二層之間,而由上層 L1叉父至下層L2 ’ s玄距離係相當於·—緯紗加上兩側之·—短 距離。故,該接結紗PA之内部浮距F1可被視為該紗線僅在 10 一上、下MD紗(它們在本實施例中係屬於同一直排)之間— 例如紗線6與16之間一穿過的距離,再加上該等緯紗兩側之 一短紗間距離。 在第1圖的實施例中,接結紗PB會具有比PA之内部浮 距F1更長的内部浮距F2。即,該接結紗PB會交織各經紗1 15 〜4,嗣由下層L2交互至上層L1’而由經紗4底下穿至紗線5 和15之間的内部區域,再通過紗線6和16之間,然後達到紗 線17上方。該CD紗PB嗣會交織各MD紗17〜20。因此,該 紗線PB的内部浮距F2即為其穿梭於MD紗5與15之間以及6 與16之間等内部區域的CD距離’再加上兩側的短紗間距 20 離。故,該内部浮距F2的長度即相當於二經紗(加上兩側的 短紗間距離)。 具有上述内部浮距設計的接結紗對圖案30將會使上層 Ll(典型為造紙面)的頂面具有均一性。即,該紗線PA會交 織上層之經紗11〜15,而使各間隔紗線11,13,15等位於 14 1310796 該接結紗PA底下,另該紗線PB會交織上層經紗17〜20等, 而使間隔紗線17和19位於紗線PB底下。因此,各間隔紗線 11 ’ 13 ’ 15,17 ’ 19皆會位於接結紗的下方,故將能在頂 面上獲得一連續的平織式縫編圖案。該接結紗對3〇可被視 5 為上層L1表面的一體部份而來參入其結構。但是,該接結 紗對30並不能視為下層L2表面的一體部份,而不能參入其 結構,由以下說明可知。 第2圖示出該織物100之緯(CD)紗W1和W2的截面圖。 該等CD紗會在一重複編織圖案50中一起穿梭交織各經紗i 10〜20等。該CD紗W2只會交織上層的MD紗11〜20等,而CD 紗W1只會交織下層的MD紗等。如第3圖中的相片所 示,其乃示出該織物100的套裝(底)面,匚1)紗1^1和%2會與 δ亥接結紗對30間次佈列。在所示實施例中,下層 係比上層CD紗W2更粗些。(故在第3圖中僅能清楚看到套裝 15 面的CD紗W1)。 於第2圖的部段圖案5〇中,緯紗wi會沿一路徑來穿 設,而通過MD紗1上方,2〜5的下方,6的上方,及7〜1〇 的下方。故,該紗線W1的圖案會每五條經紗通過(或“繞 套)單一經紗的上方,例如MD紗1及6。該圖案亦可改變, 2〇而使緯紗W1通過每一第N條的經紗上方,其中N係大於或 小於五。且,該緯紗W1亦可非如所示僅套繞單一經紗,而 可通過多數連續的經紗上方。請注意,所用的緯紗W1之截 面積、形狀(如圓形、橢圓、非圓曲狀、矩形等)和材料,係 可與前述之CD接結紗相同或者不同。 15 !310796 第1及2圖所示的紗線會被結合於一複合織物中,其具 有2 : 1的緯紗比。一含有該等紗線圖案之整體織物例將於 後參照第7圖來說明。 第4圖為該織物1〇〇的截面相片,乃示出各緯紗W1、 5 W2,接結紗PA、PB及經紗1〜20等之間的典犁關係。緯紗 Wi係比本實施例中之各其它緯紗更大許多。因此,下層L2 的厚度會大於上層L1,故該下層L2可適用於造紙製程中的 裝機面。其亦示出,由於該緯紗W1與接結紗線PA、PB交 織’故下層的經紗1〜10等將不再如前於第1圖中所示水平 10 地對齊。相反地,上層L1之各經紗11〜20等則會保持平整 地對齊,故可獲得一均勻的上層表面。 第5圖係為該織物1〇〇的一部份沿cd方向之截面圖,而 不出該下層L2。如圖所示,該織物1〇〇&MD紗譬如紗線工, 並不會連續地在一水平面中延伸佈設。而是,它們將會由 15於交織下層的緯紗W1,故會週期性地例如在A點和B點處沈 降。在其MD方向中,乃可看到接結紗例如pA等會交替地與 緯紗W1等間次列設。 現請參閱第6圖,乃示出另一變化的緯紗圖案6〇,其可 用來取代前述第2圖中的緯紗圖案5〇。即,第圖中的紗 20線可被結合來形成一複合織物的變化實施例。(一含有該等 紗線之完整織物例係被示於第8圖中,容後詳述)該緯紗圖 案60不同之處係添增一第三緯紗W3,其會相鄰於緯紗W2 來穿設,而交織上層的經紗11〜2〇等。該緯紗胃3會以互補 於緯紗W2的方式來套繞各經紗1;1〜2〇等。例如,緯紗W2 16 1310796 會通過紗線12底下及13上方…,而緯紗W3則會通過紗線12 上方及13底下…如此反向佈設。雖為清楚起見而以虛線來 示出該緯紗W3,但請瞭解此紗線W3的成分和尺寸係可類 似或相同於緯紗W2。在第6圖的截面圖中,該接結紗對30 5 乃為清楚之故而未示出,但,在一典型的佈設方式中,一 緯紗圖案60可與一接結紗對30配合使用來達到一3:1的緯 紗比。即是,在上層的每三個紗線圖案可供配用於下層中 的每一緯紗W1,而該三個上層紗線圖案係包含緯紗W2、 W3和接結紗對30的紗線PA、PB等。此3:1的緯紗佈設方式 10 將於後參照第8〜10圖來詳細說明。 現請參閱第7圖,其乃示出該複合織物1〇〇之一較大部 段的實施例。該等圖式示出在第7圖之截面圖和第3圖之底 視圖所形成的各列緯紗圖案佈局。在第3圖中,乃示出六列 R1〜R5的緯紗圖案;而它們係可見於第7圖之各列R1〜R5 15的戴面示意圖中(其中為了清楚起見,該等經紗截面係以它 們的實際編號11、12…等來取代)。 在第7圖的緯紗序列中,每一橫列譬如R i係可視為包含 四條CD紗線,即Wl、W2、PA、PB等。橫列以包含紗線 W1和W2被示於圖案50J,而接結紗pa、PB被標示為圖案 2〇 30:;以下如此類推。在第7圖序列中的4〇條紗線每一者皆 會被標示一紗線編號Y1〜Y40。在本例中,該4〇條紗線γι 〜Y40會沿MD方向組成一重複圖案。故,各橫列r1〜ri〇 會依序地沿MD方向佈設,且可接續另—組相同的橫列ri 〜R10等,如此重複佈設。通常,套裝面層的緯紗Wl會比 17 I310796 造紙面層的緯紗W2和接結紗pa、PB等更粗,因此,二種 造紙面的編織圖案,即紗線W2及接結紗對3〇的編織圖案, 會被用來匹配每一套裝面的紗線W1。 在接續的橫列如Rl、R2中,該套裝面紗W1的圖案會沿 5 CD方向移變。即,例如,在111列的圖案5〇1中,該紗線冒1 會套繞於經紗1和6上方;但在R2列的圖案5〇2中,該紗線 W1則會套繞於經紗3和8上方…如此類推重複佈設。以此方 式,所有的下層紗線皆會被交織。同樣地,該等接結紗圖 案亦會逐列地移變:各重複圖案3〇ι〜3〇ι〇皆可被視為第i 10圖中的二組合重複圖案30中之一不同部份。例如:重複圖 案30!係相同於第1圖中之各梭口丄〜沈間的圖案3〇,而重複 圖案3〇2則相同於第1圖之梭口 9,19與9,,19,之間的圖案 30。故,當該等接結紗線圖案逐列地變換時,其上層與下 層將可完全地接合。 15 現請參閱第8圖,一不同的緯紗序列乃被示出。此序列 與第7圖不同之處在於該緯紗圖案5〇係以第6圖所示的圖案 60來取代,而造成前述的3:1緯紗比。具言之,三個上層(造 紙面)緯紗圖案一即緯紗W2、W3和接結紗對3〇的圖案一會 匹配每一下層(套裝面)的緯紗W1來布設。故,每一橫列ri 20〜Rl〇皆可視為含有5條紗線’所以在沿MD方向的每一個重 複圖案中總共會含有5〇條紗線¥1〜丫5〇等。 第9及10圖分別為一實際織物1〇〇a的造紙面和套裝面 相片,其含有第8圖所示的編織圖案序列。由該頂視圖可以 看出其每-橫列例如R1會包含三個相鄰的上層編織圖案, 18 1310796 即由紗線W2、W3和圖案3(^的二接結紗pa、PB等所組成。 而由套裝面的底視圖可以看出其每一橫列如R1會包含一下 層緯紗W1。即’每一橫列Ri會包含一編織圖案6〇i及一接結 紗對30i。 5 在本發明的另一變化例中,雙交又平行(DCP)式接結紗 對亦可被使用於各橫列中,或與任何上述的接結圖案和緯 紗圖案來間次配設。此等DCP式接結紗對係被揭述於N〇. 10/334166美國專利申請案中,名稱為“雙重交叉平行之接 結織物”,其内容併此附送參考。在一DCP接結紗對中, 10 該二接結紗會在一重複圖案中通過一層例如造紙面層外表 面上之至少一共用(相同).的紗線上方。 以下所述之本發明的實施例係包含DCP接結紗對。具 言之,以下實施例係有關一織物,例如一可使用於造紙製 程中的三層織物。此三層織物可包括一第一(上)層及一第二 15 (下)層,而該第一和第二層皆各具有一 MD紗與CD紗等互相 父織的系統。該第一層可為一造紙面或正面層,其上可供 於造紙製程中來沈積纖維紙漿,而第二層可為裝機面或背 面層。該第一和第二層可利用多數的縫合或接結紗來固接 在一起。此等接結紗可為許多的CD及/或MD紗。例如’ ^ Λ 多數對的CD紗乃可被使用,而使每一對的二紗線互相鄰設 並平行運作。一對此等CD紗可為該第一及/或第二層之編 織圖案的一體部份或非一體部份,並亦能將該兩層固接在 第11A圖示出一接結紗對88之一重複圖案的一部份。更 19 1310796 具言之,第11A圖為一織物100’之一部份的截面圖,其包含 一第一(造紙面)層L14和一第二(裝機面)層L16,而有多數的 MD紗21〜38設在第一層L14中,和多數的md紗41〜58設在 第二層L16中,以及多數的接結紗對88各具有CD紗90和92 5 會與該等MD紗交織。如圖所示,CD紗9〇會通過第一層L14 的 MD紗21、24、28、32上方’及22、26、31、34、38下方, 並通過第二層L16的MD紗56下方。而CD紗92會通過第一層 L14的 MD紗21、32、36上方,及22、24、28、31、34、38 下方’並通過第二層L16的MD紗42、44、48、51上方及46 10 下方。 多數的接結紗對88可被交織於該織物1〇〇,中,如第nD 圖(該織物的造紙面)及第11E圖(該織物的裝機面)所示。此 外,多數的CD紗對66亦可被織入該織物1〇〇,中,並排列於 相鄰的兩組接結紗對88之間。該各CD紗對66皆具有CD紗62 15和64,其會與第一層L14和第二層L16的MD紗來交織如第 11C圖所示。又,有多數的CD紗對70各包含CD紗72和74 等,亦會與該織物100’的第一層L14和第二層L16之紗線交 織如第11B圖所示。 因此’在該織物100 ’中,該接結紗對88之各紗線9〇和 20 92皆會通過第一層L14外表面上的MD紗線21和32上方。此 種接結紗對以下係稱為“雙交叉平行”(DCp)式接結紗 對。據此,該織物100’會具有二層交織的CD和ΜΙχ^、,且該 二層會被多數的DCP式接結紗對固接在一起,其中該各接 結紗對的二紗線會在一重複圖案中通過該第一層Ε14外表 20 1310796 面上之二相同的MD紗上方。 另一織物現將參照第12A〜D圖來說明。 第12A圖示出一織物200之接結紗對1〇8的一部份或重 複圖案,該織物200具有第一(造紙面)層114及一第二(裝機 5 面)層116。具言之,第12A圖為一截面圖,示出有多數的 MD紗120〜138在第一層114中,多數的MD紗140〜158在第 二層116中,及該接結紗對1〇8具有CD紗110和112會與該等 MD紗交織。如第12A圖所示,在該接結紗對108中,CD紗 110會通過第一層114的MD紗120、128、132、136上方,及 10 122、126、130、134、138下方,並通過第二層 116的MD紗 144下方。而CD纱112會通過第一層114的MD紗120、124、 128上方,及 122、126、130、132、136、138下方,並通過 第二層116的MD紗152、156、158上方,及MD紗154的下方。 多數的接結紗對108會被交織於該織物200中,如第12C圖 15 (該織物的造紙面)及第12D圖(該織物的裝機面)所示。 此外,多數的接結紗對106各具有紗線160和162等,亦 可與該織物200的MD紗交織,並以交替的方式來與該等接 結紗對108間次列設。該各接結紗對106(可稱為“支撐緯紗 接結”(SSB)式)會包含CD紗160和162,其會與第一層114 2〇 和第二層116的MD紗交織如第12B圖所示。如第12B圖所 示,該二CD紗160和162並不會通過第一層114外表面之一 或多數相同的MD紗上方。又,有多數的CD紗170亦會交織 於該織物200中,並被排列成使各有一CD紗170會分別位於 各接結紗對106及108的兩側,如第12C圖所示。該等CD紗 21 1310796 170係類似於第11C圖中的CD紗62和64。 如此,在該織物200中,該接結紗對108之各紗線110和 112將會通過第一層114外表面的MD紗120和128上方。故, 該接結紗對108係為一DCP式接結紗對。因此,該織物200 5 會具有二交織的C D和M D紗層被多數的D C P式接結紗對固 接在一起,其中該各接結紗對的二紗線會在一重複圖案中 通過第一層114外表面上之二相同的MD紗上方。且,該織 物200中的接結紗列設圖案會有較高的滲透率。 另一織物現將參照第13Α〜D圖來說明。 10 第13Α圖示出一接結紗對208的一部份或一重複圖案, 其具有一第一(造紙面)層214及一第二(裝機面)層216。具言 之’第13Α圖為一織物300之一部份截面示意圖,而示出有 多數的MD紗220〜238在第一層214中,和多數的MD紗240 〜258在第二層216中,以及接結紗對208具有CD紗210和 15 212會與該等MD紗交織。如圖所示,該CD紗212會通過第 一層 214 的 MD 紗 220、224、228、232、236上方,及222, 226,234 ’ 238下方,並通過第二層116的md紗250下方。 而CD紗210會通過第一層以斗的^^紗228、232上方,及 230、234下方,並通過第二層216的md紗240、244、246、 20 258上方’ &MD紗240的下方。多數的接結紗對2〇8可交織 於織物300中’如第13C圖(該織物的造紙面)和第13D圖(該 織物的裝機面)所示。 此外’有多數的接結紗對2〇6會被交織於該織物3〇〇 中,而以交替方式來與該等接結紗對2〇8間設排列。每一紗 25對206(可為SSB式接結)乃具有CD紗260和262等,會與第一 1310796 層214和第二層216的MD紗交織如第13B圖所示。如第13B 圖所示’該二CD紗260和262並無通過第一層214外表面上 . 之一或多數相同的MD紗上方。 又,有多數的CD紗270亦可交織於該織物3〇〇中,而排 5 列成使各有一 CD紗270位於各接結紗對208和CD紗對206的 兩側,如第13C圖所示。該等CD紗270乃類似於第11C圖中 所示的CD紗62和64。 如此,在該織物300中,該接結紗對208的各紗線210 和212將會共同通過第一層214外表面的MD紗線228和232 馨 10 上方。故,該接結紗對208係為一DCP式接結紗對。據此, 該織物300會具有二交織的CD和MD紗層被多數的DCP式 接結紗對和S S B式接結紗對固接在一起,其中該各d C P式接 結紗對的二紗線在一重複圖案中會通過上層214外表面上 之二共同的MD紗上方。且,在該織物300中的接結紗佈設 15 方式可形成一由頂部份至底部份的直接通道,因而相較於 具有其它佈設方式的織物將能改善其内部耐磨性。 又再另一織物現將參照第14A〜D圖來說明。 鲁 第14A圖示出一織物400之接結紗對308的一部份或一 重複圖案,其具有第一(造紙面)層314和一第二(裝機面)層 2〇 316。具言之,第14A圖係為一截面圖’而示出有多數的md 紗320〜338在第一層314中,和多數的MD紗340〜358在第 二層316中,及接結紗對308具有CD紗310和312會與該等 MD紗交織。如圖所示,該CD紗312會通過第一層314的MD 紗320、324、328上方,及322、326、330下方,並通過第 23 1310796 二層316的MD紗354下方。而CD紗310會通過第一層314的 MD紗328上方,及330的下方’並通過第二層316的MD紗 342、344、346上方,及340的下方。多數的接結紗對308會 被交織於該織物400中,如第14C圖(該織物的造紙面)及第 5 14D圖(該織物的裝機面)所示。 此外,有多數的接結紗對306亦會被交織於織物400 中,並以交替方式來與接結紗對308間設排列。該各接結紗 對306(可為SSB式接結)乃具有CD紗360和362會與第一層 314和第二層316的MD紗交織如第14B圖所示。如第14B圖 10 所示’該二CD紗260和262不會通過第一層314外表面上之 一或多數相同的MD紗上方。 又’多數的CD紗370亦可被交織於該織物400,並被排 列成使各有一 CD紗370會位於該各接結紗對306和308的兩 側’如第14C圖所示’ CD紗370係類似於第lie圖所示的CD 15 紗 62和 64。 因此,該接結紗對308之各紗線31〇和312會通過第一層 314外表面上之—共同MD紗328上方。故,該接結紗對3〇8 係為一 DCP式接結紗對。 據此,该織物4〇〇會有二交織的(:1)和1^1)紗層被多數的 2〇 DCP式接結紗對和SSB式接結紗對固接在一起,其中該各 CP接、、’α v對的二紗線會在一重複圖案中通過第一層3丄4 卜表面_L之唯1同的MD線上方。因此,該等MD或經紗 可被刀堆而獲得一對稱的接結廓形。且,此等排列方式 月匕儘ΐ減J 乂又點數目,減低印痕程度,減少線徑,並能 24 1310796 相較於其它佈列方式的織物來改善其可縫合性。 在上述各織物中,其DCP式接結紗對的CD紗在通過一 轉換處的上層MD紗底下時並不會互相交叉。而是當它們在 通過一或多數相同的MD紗上方時,將會互相鄰靠。 5 雖特定實施例等已被描述如上,但本發明並不受限於 此。例如,其它的接結紗對圖案如第15圖所示者,其在一 重複圖案中可包含一DCP式及SSB式接結紗對的組合。更詳 吕之,苐15圖為一織物500的部份截面圖,其包含—第一(造 紙面)層514及一第二(裝機面)層516等皆具有多數的MD 10紗,以及多數的接結紗對各具有CD紗510和520。如第15圖 所示,CD紗510和520皆會通過MD紗530和532上方。第15 圖的接結紗對乃包含多數的DCP部份550和SSB部份540。第 16圖示出一使用接結紗對的織物之編織圖案。此外,該上 (造紙面)層的編織圖案係可為平織或其它圖案。同樣地,下 15層(裝機面)可被織於4,5或6梭口上,或其它的佈列方式亦 可使用。 第17A圖示出本發明之另一接結紗對63〇的截面圖,其 係構成一複合織物600的一部份。接結紗61〇和620共同形 成該接結紗對630,其會將造紙面層L1和套裝(裝機)面層L2 2〇固結在一起。該接結紗對630可被視為形成一種前述之“雙 節結”接結紗對30結構與DCP接結紗對的組合。該接結紗 對630的圖案可為一沿CD方向重複的重複圖案。該紗線 會形成一雙郎結DK來套繞紗線2〜4,而此雙節結能提供先 前所述的優點,例如,可減少穿過該織物之接結紗的路徑長 25 1310796 度而改善該複合織物的整體性,及增進織物接縫強度等 等。此外,例如在經紗11和17上方之共同位置的接結紗610 和620將會形成一DCP式的接結而具有附帶的優點。 該接結紗對630可被施設於複合織物中,而與其它的接 5 結紗對間次排列,例如第17B圖所示的接結紗對30(其係相 同於第1圖所示的接結紗對)。舉例而言,採用第3圖的裝機 面,則該接結紗對630可被間設成令該所示圖案由50,30, 50,30,50,30,50,30…的排列順序改變為50,30 ’ 50, 630,50 ’ 30,50 ’ 630…等。或者,該接結紗對630亦可被 10 用來作為一織物的單一接結形式。 第18A和18B圖分別示出接結紗對108和670,它們可被 使用於本發明的另一織物68〇中。故,該等接結紗對1〇8和 670可例如輪流交替地互相間次來佈設於該織物680中。該 接結紗對108係相同於先前在第12A圖中所示者,故其說明 15不再冗述。如第18B圖所示,該接結紗對67〇含有紗線665 和675。在所示之重複圖案中,紗線665會通過MD紗1、2 上方,及3下方。再通過4,5 , ό上方,然後與上層的MD紗 17〜20交織如圖所示。而紗線675會交織ΜΕΚ_η〜15,嗣 通過6、7上方,再繞過8下方,並穿回9、1〇上方而完成該 重複圖案。該等接結紗對1〇8和670可與例如第2或6圖中所 不的緯紗來間次列設於織物68〇中,而製成該複合織物68〇。 現請參閱第19圖,本發明之另一接結紗對73〇乃被示出 成—戴面圖,其會形成一複合織物700的一部份y妾結紗71〇 和720會一起組成該接結紗對73〇,其會將造紙面層以與套 26 1310796 裝面層L 2的紗線接結在一起。該接結紗對730亦可被視為形 成上述之“雙節結”接結紗對30結構和DCP接結紗對的組 合體。該接結紗對730所示出的圖案可為一沿CD方向重複 的重複圖案。紗線71〇會形成一套繞]^!)紗3〜5的雙節結 5 DK,而此雙節結能提供先前所述的優點。另一紗線72〇亦 會形成一雙節結DK來套繞MD紗8和10。此外,在MD紗11 和17上方位置會被該二紗線710與72〇來共同套設,而形成 一具有所述優點的DCP式接結。請注意該紗線720會由MD 紗17上方陡峭地沈降至MD炒8底下,此將會使該接結紗的 10内部份浮距最小化。如同前述之接結紗對630,此接結紗對 730亦得與其它的接結紗對,例如第1(或第17B圖)圖的接結 紗對30,或第11至18圖所示之任何炒對,來一起間次排列 施設於一複合織物中。或者,該接結紗對730亦可作為該織 物的唯一接結類型。在上述之例中,第19圖的接結紗對會 15與該織物7〇〇中的非接結緯紗(未示出)來一起間設使用,如 第2或6圖中所示者。 又於上述各貫施例之另一變化例中,在一織物中的多 數接結紗對亦可被織成,使全部各紗對中的二紗線皆以相 同的併列(或順向)方式來排列。此外,在該織物中的多數接 2〇結紗對亦可被織成,使各紗對中的二紗線係以交替或相反 的併列方式來排列。舉例而言,在前述具有SSB接結紗對的 織物中,該等SSB接結紗對乃可被順向或反向地來排列。 又’雖本發明的上述各實施例係被說明具有由CD紗組 成的接結炒對,而該二CD紗會通過造紙面層外表面上之一 27 1310796 或二共同MD紗的上方,但本發明並不受此所限。即,其它 的佈設方式亦可使用。例如,該等CD紗亦可在一重複圖案 中通過該造紙面層外表面上之二條以上的共同MD紗上 方。又如另一例,該接結紗對可包含二MD紗其會在一重複 5 圖案中通過一或更多相同的CD紗上方。又再如另一例,該 等接結紗可在一重複圖案中通過裝機面層外表面上之一或 多數相同的CD(或MD)紗上方。 此外,雖本發明係被描述可供使用於造紙過程中,但 本發明並不受此所限。即,該織物亦可供其它用途使用。 10 依據本發明的織物可包含單絲紗。該等CD紗乃可為聚 酯單絲及/或有些可為聚酯或聚醯胺。該等CD和MD紗可 具有圓形截面造型以及一或多種不同的直徑。又,除了圓 形截面之外,一或多種該等紗線亦可具有其它的截面形 狀,例如矩形、橢圓、或非圓曲狀截面造型等。 15 應請瞭解上述各實施例僅為舉例,專業人士可完成許 多所揭實施例的變化實施,而不超出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 界定之本發明的範疇和精神。 【圖式簡單說明3 第1圖為一第一織物的一部份在MD方向的截面圖,乃 20 示出本發明之一接結紗對; 第2圖為該第一織物之一不同部份在MD方向的截面 圖,並示出CD紗; 第3圖為該第一織物的套裝面照片; 第4圖為該第一織物在MD方向的截面相片; 28 1310796 第5圖為該第一織物的一部份在CD方向的截面圖,並 示出下層; 第6圖為本發明之一第二織物的CD紗佈列截面圖; 第7圖為該第一織物之CD紗編織圖案的截面示意圖; 5 第8圖為第二織物之CD紗編織圖案的截面示意圖; 第9圖為第二織物的造紙面照片; 第10圖為第二織物的套裝面照片; 第11A,11B,11C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織物的截 面示意圖; 10 第11D及11E圖分別示出一依本發明織成的織物之造紙 面和裝機面; 第12 A及12 B圖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織物之截面 示意圖; 第12C及12D圖分別示出一依本發明織成的織物之造 15 紙面和裝機面; 第13A及13B圖為本發明又另一實施例的織物之截面 示意圖; 第13C及13D圖分別示出一依本發明織成的織物之造 紙面和裝機面; 20 第14A及14B圖為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的織物之截面 示意圖; 第14C及14D圖分別示出一依本發明織成的織物之造 紙面和裝機面; 第15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織物之截面示意圖; 29 1310796 第16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織物圖案示意圖; 第17A圖示出本發明之另一接結紗對實施例; 第17B圖示出一接結紗對其可與第17A圖的接結紗對 一起使用於一織物中; 5 第18A及18B圖示出可使用於本發明之織物中的接結 紗對;及 第19圖示出本發明之另一接結紗對實施例。 【圖式之主要元件代表符號表】
1 〜20,21 〜38,41 〜58,120〜138,140〜158,220〜238,240 〜258,320〜338,340〜358,530,532…MD紗 30,88,106,108,206,208,306,308,630,670,730…接結紗對 50…編織圖案 60…緯紗圖案 62,64,72,74,90,92,110,112,160,162,170,210,212, 260,262,270,310,312,360,362,370,510,520,PA, PB".CD 紗 66,70…CD紗對 100,200,300,400,500,600,680,700…織物
114,214,314,514,Ll···第一層 116,216,316,516,L2…第二層 540…SSB部份 550...DCP 部份 610,620,665,675,710,720..·接結紗 DK1,DK2…雙節結 FI,F2…内部浮距 Ll···上層 L2…下層
Wl,W2,W3,Y1 〜Y50…緯紗 30

Claims (1)

  1. «f蕷茶甲請寻利範圍修正本 修正日期:97年12月 一第一層,其具有沿機器方向(MD)紗及與該等乂〇 紗交織的橫交方向(CD)紗; 一第二層,其具有沿機器方向(MD)紗及與該等 紗交織的橫交方向(CD)紗,及 多數的第-種接結紗(binder yarns)對可將該第一層 和第二層接合在-起,它們會互相交織而形成⑴該第一 層的-整合雜(inte_㈣,賊料結構及⑼ 該第二層的—祕合騎,且不倾成其結構;各第一 種紗對具有-第-接結紗和„第二接結紗; 其中在-重複圖射,第—種紗對的第—接結紗會 與該第-層的紗整合交織,顧職第二層#之二非連 續紗的外表面上方。 吻,其令該織物係可供使用 乾燥操作中的至少一者。 勿,其中該第一層係為一造 而該第二層為—裝機面層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織物 於造紙製程之成形、壓著、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織物 紙面層(paper side layer),^ (職hine side la㈣’且其中該第—接結紗會通過在該 裝機面層中之二非連續紗的外表面上方。 物,其中該等二非連續紗之 且其中該第一接結紗並不會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織物 間僅具有一裝機面層的紗,且 通過該紗的外表面上方。 ,其中在該重複圖案中,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織物 31 1310796 該第-種紗對的第二接結紗會與該第一或造紙面層的 紗整合交織,並通過在該第二或裝機面層中之二非連續 紗的外表面上方。 6. 如申請專職圍第5項之織物,其中該第一種紗對的第 5 一和第二接結紗會在頂層上一起形成一平織圖案(plain weave pattern)。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織物,其中該第一和第二接結 紗係被列設成實質平行於該等CD紗。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織物,其中該第一和第二接結 1〇 紗係被列設成實質平行於該等MD紗。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織物,其中至少有—些該等訄£) 和CD紗係為單絲紗(m〇n〇filament yams)。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織物,其中至少有一些該等河〇 紗係為聚醯胺紗或聚酯紗中之一者。 15 u·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織物,其中至少有一些該等〇1) 紗係為聚醯胺紗或聚酯紗中之一者。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織物,其中至少有一些該等md 紗和CD紗具有圓形截面形狀、矩形戴面形狀或非圓曲 戴面形狀中之一者。 2〇 U.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織物,更包含有多數的第二種 接結紗對,其各具有用於將該第一層與該第二層結合在 —起之一第一接結紗與一第二接結紗,且其中至少一第 二種紗對的第一和第二接結紗會與該第一和第二層交 織’以致通過第一層及第二層中之一者之外表面上之至 32 ^W796 少—共同紗上方。 Η::::項之織物,,層係為-造 紗會在^ 二师對的第-和第二接結 同^^重複圖案争通過該造紙面層外表面上之二共 15.=f㈣丨3項之麟,其巾料第-種接結紗 種接結紗對係以交替方絲顺,以使各第一 10 15 接結紗對位於二對第二種接結紗之間且各第二種接 、,、。夕對係位於二對第一種接結紗之間。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織物,其中該各數個第一和第 -種接結紗對係分別位於二CD紗之間,以使_對第一 種接結紗位於二分別的CD紗之間,該等cd紗中之一者 係相鄰於-對第二種接結紗,該對第二種紗鄰接於另一 CD紗’該⑶紗鄰接於另—對第—種接鮮,且如此進 行佈設。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織物其中至少一第—種紗對 的第一和第二接結紗會與該第一和第二層交織,以致在 忒重複圖案中通過該第一層及第二層中之一者之外表 面上之至少一共同紗上方。 20 18·如申吻專利範圍苐17項之織物,其中該第一層係為造紙 面層,且其中該至少一第一種紗對的第/接結紗和第二 接結紗會在該重複圖案中通過該造紙面層外表面上之 二共同紗上方。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織物,其中一對第一種接結紗 33 1310796 係為該第一層中之一有效CD紗,且其中該織物具有3 ; 1的緯紗比,其中該緯紗比係為該第一層中之該等CD紗 和該等有效CD紗的數目與該第二層中之CD紗數目的比 率。 5 20· 一種可供使用於造紙的織物’該織物包含: 苐一層,其具有沿機器方向(MD)紗和與該等md 紗交織之橫交方向(CD)紗; 一第一層,其具有沿機器方向(MD)紗和與該等MD 紗交織之橫交方向(CD)紗,及 0 多數的接結紗可將該第一層和第二層接合在一 起,它們會互相交織而形成⑴該第—層的一整合部份, 並構成其結構,及(H)該第二層的—非整合部份,而不 會構成其結構; 其中至少有一該等接結紗會與該第一織物層的紗 5 整合輯,並在-重複随巾通過該第二層之二非連續 紗的外表面上方。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織物,其中該第一層係為一造 紙面層而該第二層為一裝機面層,且其中該至少一接結 紗在該重複圖案中會通過該第二或裝機面層之二非連 0 續紗的外表面上方。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織物,其中該二非連續紗之間 僅具有-Μ層的紗’且其中該至少—接結紗並不會通 過其外表面上方。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織物,其中二接結紗會與該第 34 1310796 一和第二層交織,以致在該重複圖案中通過該第一及第 二層中之—者之外表面上之至少-共同紗上方。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織物,其中該第一層係為一造 、、氏面層’且其巾該二接結紗會在該重複圖案中通過該造 5 紙面層外表面上之二共同紗上方。 25. —種可供使用於造紙的織物,該織物包含: 第一層,其具有沿機器方向(MD)紗和與該等MD 紗交織之橫交方向(CD)紗; 第一層,其具有沿機器方向(MD)紗和與該等md 1〇 紗交織之橫交方向(CD)紗,及 多數的接結紗對可將該第—層和第二層接合在一 起,它們會互相交織而形成⑴該第一層的一整合部份, 並構成其結構,及(ii)該第二層的—非整合部份,且不 會構成其結構,各對具有一第—接結紗和一第二接結 15 紗; 其中一紗對的第一接結紗僅會在一重複圖案中的 私疋位置處通過二連續的第一層紗與二連續的第二層 紗之間,且 其中該紗對的第二接結紗僅會在該重複圖案中之 指定位置處通過一第一層紗與一第二層紗之間。 26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乃項之織物,其中一紗對的第一和第 二接結紗在通過上、下層紗之間時會互相交叉。 27.如申請專利翻第26項之織物,其中該第-層係為-造 .紙面層,而第二層為一裝機面層。 35 6號專利申請案圖式修正頁 修正曰期:97年12月 〇 〇 <〇(〇<〇(〇 (D (D <D (D 00 00 CO 00 CO00 00 CO CO00
    I 號專利申請案圖式修正頁 修正日期:97年12月
    Igpggpgi號專利申請案圖式修正頁 修正日期:97年12月 97 12. 31 〇 〇 〇 CvJ 卜 00 O CD Ο CO 〇 〇卜 ram
    SOZI 滅 Ο卜Ο卜 Tili^WH6211號專利申請案圖式修正頁 修正日期:97年12月
    1310796_ 第092136211號專利申請案圖式修正頁 修正曰期:97年12月
    <D O CO O CD O CO Ο卜Ο卜Ο卜Ο CM CM CM CsJ CN CNI CM
    L响
    贼 m〇7Q6 _ 第092136211號專利申請案圖式修正頁 修正日期:97年12月
    1310796_ 修正日期:97年12月 第092136211號專利申請案圖式修正頁 37, 12.01 〇 OOOCDOCOOCDO 00Ο
    〇卜〇卜〇卜〇卜 COCO CO CO CO COCO CO
    画 υ 寸 (派 1310796
TW92136211A 2002-12-30 2003-12-19 A fabric and a fabric for use in fabricating paper TWI31079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334,166 US6883556B2 (en) 2002-12-30 2002-12-30 Double cross parallel binder fabric
US10/411,235 US6920902B2 (en) 2002-12-30 2003-04-10 Multi-layer fabric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0773A TW200420773A (en) 2004-10-16
TWI310796B true TWI310796B (en) 2009-06-11

Family

ID=327108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36212A TWI310419B (en) 2002-12-30 2003-12-19 A fabric and a fabric for use in making paper
TW92136211A TWI310796B (en) 2002-12-30 2003-12-19 A fabric and a fabric for use in fabricating paper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36212A TWI310419B (en) 2002-12-30 2003-12-19 A fabric and a fabric for use in making paper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2) US6883556B2 (zh)
EP (1) EP1590528B1 (zh)
JP (2) JP2006512507A (zh)
KR (1) KR101243042B1 (zh)
CN (2) CN100419156C (zh)
AU (1) AU2003297086C1 (zh)
BR (1) BR0317848B1 (zh)
CA (1) CA2509052C (zh)
MX (1) MXPA05006479A (zh)
NO (1) NO20053694L (zh)
NZ (1) NZ540277A (zh)
RU (1) RU2328564C2 (zh)
TW (2) TWI310419B (zh)
WO (1) WO2004061211A2 (zh)
ZA (2) ZA2005041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53491B3 (de) * 2002-11-16 2004-05-13 Andreas Kufferath Gmbh & Co. Kg Papiermaschinensieb
US20060231154A1 (en) * 2003-03-03 2006-10-19 Hay Stewart L Composite forming fabric
US7118651B2 (en) * 2003-03-27 2006-10-10 Voith Fabrics Heidenheim Gmbh & Co. Kg Press felt
US7059359B2 (en) * 2003-05-22 2006-06-13 Voith Fabrics Warp bound composite papermaking fabric
GB0317248D0 (en) * 2003-07-24 2003-08-27 Voith Fabrics Gmbh & Co Kg Fabric
EP1682707B1 (en) * 2003-11-06 2016-12-21 Hexcel Corporation Interlock double weave fabric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7166867B2 (en) * 2003-12-05 2007-01-23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III-nitride device with improved layout geometry
US20060034064A1 (en) * 2004-08-13 2006-02-16 James Kanzler Illuminated safety vest
US20060048840A1 (en) * 2004-08-27 2006-03-09 Scott Quigley Compound forming fabric with additional bottom yarns
JP4762529B2 (ja) * 2004-11-17 2011-08-31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工業用二層織物
JP4440085B2 (ja) * 2004-11-26 2010-03-24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工業用二層織物
US7124781B2 (en) * 2005-02-01 2006-10-24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Multiple contour binders in triple layer fabrics
US7195040B2 (en) * 2005-02-18 2007-03-27 Weavexx Corporation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machine direction stitching yarns that form machine side knuckles
US7059360B1 (en) * 2005-03-03 2006-06-13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Double 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paired warp binder yarns
US7059361B1 (en) * 2005-04-28 2006-06-13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Stable forming fabric with high fiber support
NO338649B1 (no) * 2005-05-19 2016-09-26 Nippon Filcon Kk Industriell tolagsstruktur
US20060278294A1 (en) * 2005-06-08 2006-12-14 Voith Fabrics Patent Gmbh Hybrid warp exchange triple layer forming fabric
DE102005055785A1 (de) 2005-11-21 2007-05-24 Voith Patent Gmbh Papiermaschinensieb
US7357155B2 (en) 2005-12-29 2008-04-15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Different contour paired binders in multi-layer fabrics
US20080003905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Canbelin Industrial Co., Ltd. Mat
US7617846B2 (en) * 2006-07-25 2009-11-17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Industrial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US7604025B2 (en) * 2006-12-22 2009-10-20 Voith Patent Gmbh Forming fabric having offset binding warps
US7837263B2 (en) * 2007-06-14 2010-11-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Vehicle seat construction
DE102007046113A1 (de) * 2007-09-21 2009-04-02 Voith Patent Gmbh Formiersieb
JP2010150678A (ja) * 2008-12-24 2010-07-08 Nippon Felt Co Ltd 製紙用フェ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866350B1 (en) * 2009-07-31 2011-01-11 Voith Patent Gmbh Forming fabric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fibrous web material
FR2954723B1 (fr) * 2009-12-29 2012-04-20 Saint Gobain Abrasives Inc Article abrasif comprenant un espace creux entre ses faces avant et arrier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5495922B2 (ja) * 2010-04-26 2014-05-21 日本フエルト株式会社 抄紙用ワイヤー
JP5620761B2 (ja) 2010-09-07 2014-11-05 東洋紡Stc株式会社 高密度織物
CN103849988B (zh) * 2012-11-29 2015-09-02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含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双层织物及其用途
US10767310B2 (en) * 2016-08-10 2020-09-08 Astenjohnson, Inc. Composite forming fabric
MX2019006264A (es) 2016-12-30 2019-08-21 Kimberly Clark Co Tela para la fabricacion de papel que contiene una superficie de contacto texturizada.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4589A (en) * 1978-10-23 1982-02-09 Jwi Ltd. Duplex forming fabric
SE430425C (sv) * 1981-06-23 1986-09-19 Nordiskafilt Ab Formeringsvira for pappers-, cellulosa- eller liknande maskiner
JPS62162091A (ja) * 1986-01-09 1987-07-17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製紙用2重織物
DE3938159A1 (de) 1989-11-16 1991-05-23 Oberdorfer Fa F Verbundgewebe fuer papiermaschinensiebe
US5151316A (en) * 1989-12-04 1992-09-29 Asten Group, Inc. Multi-layered papermaker's fabric for thru-dryer application
US5013330A (en) * 1989-12-04 1991-05-07 Asten Group, Inc. Multi-layered papermakers fabric for thru-dryer application
DE4429845C1 (de) * 1994-08-23 1995-10-19 Hewlett Packard Gmbh Pulsoximetrie-Sensor
AT403486B (de) * 1995-12-19 1998-02-25 Hutter & Schrantz Papiermaschi Technisches gewebe für den einsatz in papiermaschinen
GB9604602D0 (en) * 1996-03-04 1996-05-01 Jwi Ltd Composite papermaking fabric with paired weft binder yarns
DE19651622A1 (de) * 1996-12-12 1998-06-18 Behr Gmbh & Co Drehschieber zum Steuern eines Fluids
US5937914A (en) * 1997-02-20 1999-08-17 Weavexx Corporation Papermaker's fabric with auxiliary yarns
US5881704A (en) * 1997-04-17 1999-03-16 High Country Archery, Inc. Archery bow limb and method
US5917185A (en) * 1997-06-26 1999-06-29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Laser vaporization/ionization interface for coupling microscale separation techniques with mass spectrometry
US5967195A (en) * 1997-08-01 1999-10-19 Weavexx Corporation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stitching yarn pairs integrated into papermaking surface
US5881764A (en) * 1997-08-01 1999-03-16 Weavexx Corporation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stitching yarn pairs integrated into papermaking surface
US6145598A (en) * 1997-11-17 2000-11-14 Carisella; James V. Hydrostatic, slow actuating subterranean well tool manipu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3883276B2 (ja) * 1997-12-05 2007-02-21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上層織物に補助緯糸を配置した工業用2層織物
GB9811089D0 (en) * 1998-05-23 1998-07-22 Jwi Ltd Warp-tied composite forming fabric
WO2000004225A1 (en) * 1998-07-16 2000-01-27 Asten, Inc. Soft-faced dryer fabric
GB2351505A (en) * 1999-06-29 2001-01-03 Jwi Ltd Two-layer woven fabric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US6276402B1 (en) * 1999-08-23 2001-08-21 Astenjohnson, Inc.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abric
GB9924012D0 (en) * 1999-10-12 1999-12-15 Stone Richard Forming fabric woven with warp triplets
JP2001336078A (ja) * 2000-05-31 2001-12-07 Nippon Felt Co Ltd 製紙用二層織物
JP3956341B2 (ja) 2001-06-29 2007-08-08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工業用多層織物
CA2352898A1 (en) 2001-07-11 2001-10-06 Astenjohnson, Inc. Warp triplet forming fabrics with optional weft binder yar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0317848B1 (pt) 2013-10-01
NO20053694L (no) 2005-07-29
AU2003297086A1 (en) 2004-07-29
ZA200504164B (en) 2007-07-25
AU2003297086C1 (en) 2009-10-08
WO2004061211A9 (en) 2004-08-26
TW200420773A (en) 2004-10-16
KR20050087874A (ko) 2005-08-31
NZ540277A (en) 2006-04-28
TW200422484A (en) 2004-11-01
RU2005117347A (ru) 2006-02-20
EP1590528A2 (en) 2005-11-02
WO2004061211A2 (en) 2004-07-22
CA2509052A1 (en) 2004-07-22
RU2328564C2 (ru) 2008-07-10
JP2006512513A (ja) 2006-04-13
KR101243042B1 (ko) 2013-03-20
US20040154683A1 (en) 2004-08-12
JP4810229B2 (ja) 2011-11-09
CN1732303A (zh) 2006-02-08
CN100385067C (zh) 2008-04-30
MXPA05006479A (es) 2005-08-26
US6920902B2 (en) 2005-07-26
ZA200504165B (en) 2006-08-30
WO2004061211A3 (en) 2004-10-21
BR0317848A (pt) 2005-12-06
US6883556B2 (en) 2005-04-26
AU2003297086B2 (en) 2008-12-04
US20040173273A1 (en) 2004-09-09
CA2509052C (en) 2012-07-10
JP2006512507A (ja) 2006-04-13
TWI310419B (en) 2009-06-01
CN100419156C (zh) 2008-09-17
CN1732302A (zh) 2006-02-08
EP1590528B1 (en)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10796B (en) A fabric and a fabric for use in fabricating paper
FI80091B (fi) Flerskiktig pappersmaskinsvira.
TWI439366B (zh) 經改良的多軸向織物
JP2563842B2 (ja) 抄紙用織地
TWI376307B (en) Stable forming fabric with high fiber support
CN101815821B (zh) 平织全幅宽的机上可接缝织物
EP1834036B1 (en) Forming fabric
CN1213199C (zh) 造纸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TWI289165B (en)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two warp systems bound together with a triplet of binder yarns
TWI358357B (en) Semi-permeable fabrics for transfer belt and press
US4569375A (en) Composite fabric for use as a clothing for a papermaking machine
KR100352025B1 (ko) 기계위에서이음가능한다축압착직물
JP3346736B2 (ja) 平坦な縦方向糸を備えた製紙用基布
TWI406759B (zh) 用於多軸造紙織物之改良式接縫
CN1461367A (zh) 接缝造纸机织物的基本构件
TWI236509B (en) Seam enhancements for seamed papermaker's fabrics
TWI303685B (en) Papermaking or other industrial fabric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JP2008518116A (ja) シームドプレスフェルト、プレスフェルト及び基礎織物の製造方法
JP2001336078A (ja) 製紙用二層織物
KR101126075B1 (ko) 제지기용 다층 패브릭
WO1999014426A1 (en) Improvements in extended nip press belts
CN112313072A (zh) 压毡非织衬垫、制造非织衬垫方法及压毡
BRPI0613258A2 (pt) composição de múltiplas camadas e método para a formação de uma composição de múltiplas camadas
JP2001214392A (ja) 製紙用織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