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9856B - Optical disk driv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disk driv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9856B
TWI299856B TW095130489A TW95130489A TWI299856B TW I299856 B TWI299856 B TW I299856B TW 095130489 A TW095130489 A TW 095130489A TW 95130489 A TW95130489 A TW 95130489A TW I299856 B TWI299856 B TW I2998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optical disc
turntable
optical
support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30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43900A (en
Inventor
Matsumoto Akir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43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43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9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98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1Selecting or spacing of record carriers for introducing the hea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01Details
    • G11B17/0402Servo control
    • G11B17/0404Servo control with parallel drive roll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21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 G11B17/223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8Insulation or absorption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or sou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provided on the turntable

Landscapes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Description

129^856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碟驅動裝置,尤其是關於一種裝 入機動車輛的光碟驅動裝置,用來選擇性地驅動數個諸如 壓縮光碟的光碟繞著其中心軸移動,且自記錄於光碟的資 料而複製資訊。 • 【先前技術】 目前,市面上已有提供各種的此類型的習知光碟驅動 裝置,其中一典型例子係顯示於圖28。 圖28所示的習知光碟驅動裝置900包含:建立在機 動車輛的盒形外殼9 1 0及容納於盒形外殻9 1 0的光碟驅動 單元。盒形外殼9 1 0包括:具有一載入狹縫形成於其中的 前板9 1 1、後板9 1 2、第一及第二側板9 1 3、9 1 4、頂板( 沒有顯示於圖2 8 )及底板9 1 5。前板9 1 1係與後板9 1 2平 # 行。第一側板9 1 3自前板9 1 1延伸至後板9 1 2,然而在第 一側板9 1 3與第二側板9 1 4平行的狀態下,自前板9 1 1延 伸至後板9 1 2。頂板自前板9 1 1延伸至後板9 1 2,然而底 板9 1 5在頂板與底板9 1 5平行的狀態下,自前板9 1 1延伸 至後板9 1 2。 光碟驅動裝置包括··第一至第三馬達(沒有顯示於圖 2 8),分別地用來產生旋轉力矩;閘門板(沒有顯不於圖 2 8),配置於前板9 1 1的載入狹縫的附近,爲開啓及關閉 前板9 1 1的載入狹縫的目的;閘板驅動機構(沒有顯币於 -4- (2) 12519856 圖28 ),用來驅動閘門板(沒有顯示於圖28 ),相對於 前板9 1 1的載入狹縫而移動;第一凸論齒輪(沒有顯示於 圖28 ), 用來傳輸由第一馬達所產生的旋轉力矩至閘板 驅動機構;及裝載輥子920,配置於前板9 1 1的載入狹縫 的附近,且用來載運光碟以回應由第二馬達所產生的旋轉 力矩。 光碟驅動單元另包括:數個盤(沒有顯示於圖2 8 ) ©,配置於在特定間隔的層於盒形外殼9 1 0 ;推桿(沒有顯 示於圖28 ),用來由操作者所請求的光碟990自此盤而 推出;光碟導引機構(沒有顯示於圖28 ),用來導引藉 由推桿所推出之光碟990至轉盤940 ;及第二凸輪機構( 沒有顯示於圖2 8 ),用來傳輸由第一馬達所產生的旋轉 力矩至光碟導引機構。 光碟驅動單元另包括基板310,由盒形外殼910而樞 轉地支撐;基板驅動機構(沒有顯示於圖2 8 ),用來驅 ® 動基板3 1 0相對於盒形外殼9 1 0而樞轉地移動;及第三凸 輪機構(沒有顯示於圖28),用來傳輸由第一馬達所產 生的旋轉力矩至驅動機構。 光碟驅動單元另包括:轉盤9 4 0,具有一中心軸,在 由操作者所產生的光碟的中心軸與其中心軸對準的狀態下 ,轉盤9 4 0係操作來使由操作者所請求的光碟繞著其中心 軸而移動;支撐構件(沒有顯示於圖2 8 ),用來旋轉支 撐轉盤9 4 0 ;及數個振動隔離器(未顯示),由間隔在支 撐構件3 3 0及基板3 1 0之間,用來隔離支^撐構件3 3 〇免於 (3) 12519856 ·% 外界振動。 光碟驅動單元另包括:一支撐構件固定機構,用來固 定支撐構件至基板,而不必藉由振動隔離器3 2 1至3 2 3來 隔離免於外界振動;及一第四凸輪機構(沒有顯示於圖 2 8),用來傳輸由第一馬達所產生的旋轉力矩至支撐構件 固定機構。 然而,如上述因此緊縮的光碟驅動裝置遇到以下問題 • ,其中由第一馬達所產生的旋轉力矩傾向於未能及時地傳 輸至閘板驅動機構、光碟導引機構、基板驅動機構及支撐 構件固定機構的每一者以回應外界振動。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碟驅動裝置,其 確保由第一馬達所產生的旋轉力矩及時地傳輸至閘板驅動 機構、光碟導引機構、基板驅動機構及支撐構件固定機構 •。 依據本發明的第一形態,提供一種光碟驅動裝置包含 :一外殻;及一光碟驅動單元,容納於該外殻中,該光碟 驅動單元包括:一轉盤,用來選擇性地固持該光碟;支撐 構件,用來旋轉支撐該轉盤;基板,由該外殻樞轉地固持 ;數個振動隔離器’插入於該支撐構件與該基板之間,用 來隔離該支撐構件;支撐構件固定機構,辱防止該振動隔 離器隔離該支撐構件免於外界振動,用來固定該支撐構件 在該基板上;基板驅動機構,用來驅動該基板相對於該外 -6 - (4) 1290856 殼而樞轉地移動;及一凸輪機構,用來傳輸一旋轉力矩至 該支撐構件固定機構及該基板驅動機構的每一者。 依據本發明的第二形態,提供光碟驅動裝置包含:一 外殼,包括:一前板,該前板具有一載入狹縫形成於其中 ;及一光碟驅動單元,容納於該外殻,該光碟驅動單元包 括:一閘門板,用來關閉及開啓該前板的該載入狹縫;一 閘門板驅動機構,用來驅動該閘門板以關閉及開啓該前板 9 的該載入狹縫;一轉盤,用來選擇性地固持該光碟;一支 撐構件,用來旋轉支撐該轉盤;一基板,由該外殼樞轉地 固持;數個盤,分別地用來容納該光碟;一光碟導引機構 ,用來自該盤而導引該光碟的每一者至該轉盤,反之亦然 ;及一凸輪機構,用來傳輸一旋轉力矩至該閘門板驅動機 構及該光碟導引機構的每一者。 依據本發明的第三形態,提供一種光碟驅動裝置包含 :一外殻,包括:一前板,該前板具有一載入狹縫形成於 ® 其中;及一光碟驅動單元,容納於該外殼,該光碟驅動單 元包括:一閘門板,用來關閉及開啓該前板的該載入狹縫 ;一閘門板驅動機構,用來驅動該閘門板以關閉及開啓該 前板的該載入狹縫;一轉盤,用來選擇性地固持該光碟; 一支撐構件,用來旋轉支撐該轉盤;一基板,由該外殻樞 轉地固持;數個盤,配置於位在特定間隔的層,且分別地 用來容納該光碟^一間隔調整機構,用來調整該盤的該間 隔的每一者;光碟導引機構,用來自該盤而導引該光碟的 每一者至該轉盤,且反之亦然;及一凸輪機構,用來傳輸 (5) 129.9856 一旋轉力矩至該閘門板驅動機構、該光碟導引機構及該間 隔調整機構的每一者。 依據本發明的第四形態,提供一種光碟驅動裝置包含 :一外殻,包括:一前板,該前板具有一載入狹縫形成於 其中;及一光碟驅動單元,容納於該外殻,該光碟驅動單 元包括:一閘門板,用來關閉及開啓該前板的該載入狹縫 ;一閘門板驅動機構,用來驅動該閘門板以關閉及開啓該 馨 前板的該載入狹縫;一轉盤,用來選擇性地固持該光碟; 一支撐構件,用來旋轉支撐該轉盤;一基板,由該外殼樞 轉地固持;數個振動隔離器,由間隔在該支撐構件與該基 板之間,用來隔離該支撐構件自外界振動;一支撐構件固 定機構,爲防止該振動隔離器隔離該支撐構件免於外界振 動,用來固定該支撐構件在該基板上;基板驅動機構,用 來驅動該基板相對於該外殼而樞轉地移動;數個盤,分別 地用來容納該光碟;一間隔調整機構,用來調整該盤的該 I 間隔的每一者;一光碟導引機構,用來子該盤導引該光碟 至該轉盤,且反之亦然;一第一凸輪機構,用來傳輸一旋 轉力矩至該支撐構件固定機構及該基板驅動機構的每一者 :一第二凸輪機構,用來傳輸該旋轉力矩至該閘板驅動機 構及該第一光碟導引機構的每一者;及一傳輸齒輪,用來 傳輸該旋轉力矩至該第一凸輪機構及該第二凸輪機構的每 一者。 依據本發明的第五形態,提供一種光碟驅動裝置包含 :一外殼,包括:一前板,該前板具有一載入狹縫形成於 -8- (6) 129,9856 4t 其中;及一光碟驅動單兀,容納於該外殻,該光碟驅動單 元包括:一閘門板,用來關閉及開啓該前板的該載入狹縫 ;一閘門板驅動機構,用來驅動該閘門板以關閉及開啓該 前板的該載入狹縫;一轉盤,用來選擇性地固持該光碟; 一支撐構件,用來旋轉支撐該轉盤;一基板,由該外殼樞 轉地固持;數個振動隔離器,由間隔在該支撐構件與該基 板之間,用來隔離該支撐構件自外界振動;一支撐構件固 • 定機構,爲防止該振動隔離器隔離該支撐構件免於外界振 動,用來固定該支撐構件在該基板上;基板驅動機構,用 來驅動該基板相對於該外殻而樞轉地移動;數個盤,分別 地用來容納該光碟;一光碟導引機構,用來自該盤導引該 光碟至該轉盤,且反之亦然;一第一凸輪機構,用來傳輸 一旋轉力矩至該支撐構件固定機構及該基板驅動機構的每 一者;一第二凸輪機構,用來傳輸該旋轉力矩至該閘板驅 動機構、該光碟導引機構及該間隔調整機構的每一者;及 • 一傳輸齒輪,用來傳輸該旋轉力矩至該第一凸輪機構及該 第二凸輪機構的每一者。 依據本發明的第六形態,提供一種光碟驅動裝置包含 :外殻,包括:一前板,該前板具有一載入狹縫形成於其 中;及一光碟驅動單元,容納於該外殼’該光碟驅動單兀 包括:一轉盤,用來選擇性地固持該光碟;一支撐構件, 用來旋轉地支撐該轉盤;一基板,由該外殻而樞轉地固持 ;數個盤,在該光碟的每一者的該中心軸相互平行的狀態 下,分別地用來容納該光碟;及一數個振動隔離器’每一 -9- (7) 129.9856 振動隔離器具有一中心軸,且,藉由間隔在該支撐構件與 該基板之間,來隔離該支撐構件免於外界振動,在該振動 隔離器的每一者的該中心軸與容納於該盤之該光碟的每一 者的中心軸平行之狀態下,該振動隔離器係配置在該基板 上。 依據本發明的第七形態,提供一種光碟驅動裝置包含 :一外殻;及一光碟驅動單元,容納於該外殼中,該光碟 • 驅動單元包括:一轉盤,用來選擇性地固持該光碟;支撐 構件,用來旋轉支撐該轉盤;一基板,由該外殻樞轉地固 持,且用來假設第一及第二操作位置;基板驅動機構,用 來樞轉地驅動該基板以假設該第一及第二操作位置的每一 者’且,該基板驅動機構包括··一推動機構,當該基板假 設該第一操作位置時,用來推動該基板至該第一操作位置 ,以及,當該基板假設該第二操作位置時,推動該基板至 該第二操作位置。 ® 依據本發明的第八形態,提供一種光碟驅動裝置包含 :一外殻;及一光碟驅動單元,容納於該外殼中,該光碟 驅動單元包括:一轉盤,用來選擇性地固持該光碟;支撐 構件,用來旋轉支撐該轉盤;一基板,由該外殻樞轉地固 持;數個振動隔離器,由間隔在該支撐構件與該基板之間 ,用來隔離該支撐構件自外界振動;及一支撐構件固定機 構,爲防止該振動隔離器隔離該支撐構件免於外界振動, 用來固定該支撐構件在該基板上;該支撐構件固定機構包 括數個接合構件,用來與該支撐構件及該基板的每一者接 -10- (8) 1299856 氟 合在相互不同的操作時間,且於相互不同的操作方向。 依據本發明的第九形態,提供一種光碟驅動裝置包含 :一外殻;及一光碟驅動單元,容納於該外殼中,該光碟 驅動單元包括:數個盤,分別地用來容納該光碟;一第一 推動機構,在該盤配置於位在特定間隔的層之狀態下,用 來推動該盤以使該盤相互接近;及一第二推動機構,用來 朝向該外殼推動該盤。 【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將針對依據本發明之光碟驅動裝置的較佳實 施例。 以下將參考圖1至22說明的依據本發明之光碟驅動 裝置的較佳實施例的架構。 圖1至22所示之光碟驅動裝置100,其包括盒形外 殼1 1 〇及容納於盒形外殻1 1 〇之光碟驅動單元1 〇 1。盒形 • 外殼110包括具有一載入槽(未顯示)形成於其中之前板 1 1 1、後板1 1 2、第一及第二側板1 1 3及1 1 4、頂板1 1 5及 底板1 1 6。前板1 1 1係與後板1 1 2平行。第一側板1 1 3自 前板1 1 1延伸至後板1 1 2,然而第二側板1 1 4在第一側板 1 1 3與第二側板1 1 4平行之狀態下,自前板1 1 1延伸至後 板1 1 2。頂板1 1 5自前板1 1 1延伸至後板11 2 ’然而底板 1 1 6在頂板1 1 5與底板1 1 6平行的狀態下’自前板1 1 1延 伸至後板Π 2。 光碟驅動裝置1〇〇另包括:數個盤131至136,其係 -11 - (9) 1290856 相互平行,且相互堆疊於盒形外殼1 1 0中;第一金屬板 1 4 1,設在頂板1 1 5與盤1 3 1之間;及第二金屬板1 42, 設在底板1 1 6及盤1 3 6之間。第一金屬板1 4 1係與盤1 3 1 至136的每一者平行,而第二金屬板142係與盤131至 1 3 6的每一者平行。每一盤1 3 1至i 3 6係半環狀或半環形 。盤131至136分別具有突出的邊緣部13ia至136a形成 於其中,每一邊緣部1 3 1 a至1 3 6 a界定經由前板1 1 1的載 Φ 入槽(未顯示)來容納由操作者所插入的光碟8 00之特定 空間。盤1 3 1至1 3 6係配置於盒形外殼1 1 〇中的層。 光碟驅動裝置100另包括導軸151至153,每一導軸 151至153整體形成有盒形外殼110,而此三個導軸151 至1 5 3的中心軸係相互平行,且,每一中心軸延伸於由圖 3所示的箭頭ll〇a所標示之方向。第一及第二金屬板141 、1 42的每一者具有三個通孔(未顯示)形成於其中,此 通孔分別地具有三個導軸1 5 1至1 53容納於其中,而盤 • 1 3 1至1 3 6的每一者具有三個通孔(未顯示)容納於其中 ,此通孔分別地具有三個導軸1 5 1至1 5 3容納於其中。 光碟驅動裝置100另包括調整桿160,由光碟驅動裝 置10 0而樞轉地支撐,且,藉由一彈簧(未顯示)推動於 由圖2所示的箭頭16 0 a所標示之方向。調整桿160適用 來使由操作者插入之光碟800移動於朝向盤131至136的 方向。光碟驅動裝置1〇〇另包括整ft形成有盒形外殻110 的軸1 6 6,軸1 6 6具有中心軸1 6 1、由軸1 6 6而樞轉地支 撐之推桿1 6 5及驅動機構(未顯示),用來驅動推桿1 6 5 -12- (10) 129-9856 以使推桿1 6 5繞著軸1 6 6而樞轉移動。推桿1 6 5係藉由繞 著樞轉軸1 66的中心軸1 6 1而樞轉地移動,來推動容納於 盤130的每一者的光碟800於朝向轉盤350的方向。 光碟驅動裝置1 〇〇另包括第一線圈彈簧1 7 1,具有一 端部固定至第一金屬板141及另一端部固定至第二金屬板 142 ;及第二線圈彈簧172,具有一端部固定至頂板115 及另一端部固定至第二金屬板1 42。第一線圏彈簧1 7 1係 • 操作來推動金屬板1 4 1及1 42的每一者,以使金屬板1 4 1 及1 42相互接近。第二線圏彈簧1 72係操作來推動頂板 1 1 5及第二金屬板1 42的每一者’以使頂板1 1 5及第二金 屬板1 42的每一者相互接近。 盤131至136各具有突出部130a至130e於其周圍部 。光碟驅動裝置1〇〇,如圖4及5所示,另包括具有三個 不同部份的凸輪機構2 1 0,此三部份包括:由盒形外殼 1 1 〇旋轉支撐之軸部2 1 3 ;螺旋形凸輪部2 1 1,固持與盤 ® 131至136的每一者的突出部13 0a (見圖4)嚙合;及齒 輪部2 1 2,與螺旋形凸輪部2 1 1整體形成且與軸部2 1 3軸 向地對準。 光碟驅動單元1〇1,如圖6及7所示,另包括具有三 個不同部份的凸輪機構220,此三部份包括:由盒形外殼 η 〇旋轉支撐之軸部223 ;螺旋形凸輪部221,固持與盤 U1至136的每一者的突出部130b(見圖4)嚙合;及齒 輪部222,與軸部223整體形成且與軸部223軸向地對準 -13- (11) 1299856 光碟驅動單元101,如圖6及7所示,另包括具有三 個不同部份的凸輪機構23 0,此三部份包括:由盒形外殼 110旋轉支撐之軸部23 3 ;螺旋形凸輪部231,固持與盤 131至136的每一者的突出部13 0c (見圖4)嚙合;及齒 輪部232,與軸部233整體形成且與軸部233軸向地對準 〇 光碟驅動單元101,如圖8及9所示,另包括具有三 # 個不同部份的凸輪機構240,此三部份包括:由盒形外殼 1 1 〇旋轉支撐之軸部2 4 3 ;螺旋形凸輪部2 4 1,固持與盤 131至136的每一*者的突出部130d (見圖4)嚼合;及齒 輪部242,與軸部24 3整體形成且與軸部243軸向地對準 〇 光碟驅動單元101,如圖8及9所示,另包括具有三 個不同部份的凸輪機構2 5 0,此三部份包括:由盒形外殻 1 10旋轉支撐之軸部253 ;螺旋形凸輪部251 ’固持與盤 # 131至136的每一者的突出部13 0e (見圖4)嚙合;在齒 輪部2 5 2的中心軸與軸部2 5 3的中心軸軸向地對準之狀態 下,與軸部253整體形成。 光碟驅動單元101,如圖1 〇所示,另包括:第一驅 動馬達260,具有一驅動軸;渦輪261,與第一驅動馬達 2 6 0的驅動軸堅固地形成;齒輪2 7 1,由盒形外殼1 1 〇旋 轉支撐,且與渦輪261嚙合;齒輪272’由盒形外殻110 旋轉支撐,且與齒輪271嚙合;及齒輪273 ’由盒形外殼 110旋轉支撐,且齒輪272嚙合。第一驅動馬達260係操 -14- (12) 129.9856 作來經由齒輪271至273產生並傳輸一旋轉力矩至凸輪機 構2 1 0,且,使凸輪機構2 1 0相對於盒形外殻1 1 0而可旋 轉移動。 光碟驅動單元101另包括:齒輪274,由盒形外殼 110旋轉支撐,且與齒輪272嚙合;及齒輪275,由盒形 外殼110旋轉支撐,且齒輪274嚙合。第一驅動馬達260 係操作來經由齒輪271、272、274及275產生並傳輸一旋 • 轉力矩至凸輪機構220,且,使凸輪機構220相對於盒形 外殼1 1 〇而可旋轉移動。 光碟驅動單元101另包括:齒輪276,由盒形外殼 110旋轉支撐,且與渦輪嚙合;齒輪277,由盒形外殼 110而旋轉支撐,且與齒輪276嚙合;及齒輪278,由盒 形外殼1 10旋轉支撐,且齒輪277嚙合。第一驅動馬達 2 6 0係操作來經由齒輪2 7 6至2 7 8產生並傳輸一旋轉力矩 至凸輪機構23 0,且,使凸輪機構23 0相對於盒形外殻 ® 11 〇而可旋轉移動。 光碟驅動單元1 01,如圖1 1至1 3所示,另包括:基 板3 1 0,由盒形外殻1 1 0樞轉地支撐;支撐構件3 3 〇,用 以旋轉支撐轉盤3 5 0,及數個振動隔離器321至3 23,每 一者由基板310所支撐的。振動隔離器321至3 23係藉由 插入支撐構件3 3 0與基板3 1 0之間,來隔離支撐構件3 3 0 免於外界振動,共同地構成光碼拾取單元3 00。 支撐構件3 3 0包括:發光裝置(未顯示),用來朝向 安裝在轉盤3 5 0上的光碟800發射雷射光束;光接收裝置 -15- (13) 1299856 (未顯示),利用安裝在轉盤3 5 0上的光碟800來接收雷 射光束;第二驅動馬達3 60,用來驅動轉盤3 5 0,以使轉 盤3 5 0繞著轉盤3 5 0的中心軸而移動。轉盤3 5 0具有夾鉗 構件351、352及353,用來堅固地定位光碟800在轉盤 上。夾鉗構件3 5 1、3 5 2及3 5 3 (見圖1 1 )部份地構成一 光碟夾鉗機構。 光碟驅動單元101另包括滑板3 70,其具有:凹槽 _ 371及372;凸輪槽373;凹槽374,容納與基板310整體 形成之軸3 1 3 ;及凹槽3 7 5,容納與基板3 1 0整體形成之 軸(未顯示)。滑板3 70係相對於基板3 1 0而滑動於箭頭 3 7 0a及3 70b所標示之方向,箭頭3 70a及370b係與箭頭 3 4 0a平行。光碟驅動單元1〇1另包括槓桿3 80,由與基板 3 1〇整體形成的軸312所樞轉地支撐。槓桿3 80具有軸 381及由滑板3 70的凸輪槽3 7 3所接收之軸3 82。光碟驅 動單元1 〇 1另包括槓桿3 90,由與基板3 1 0整體形成的軸 • 3 13所樞轉地支撐。槓桿3 90具有軸391及由滑板3 70的 凸輪槽3 73所接收之軸3 92。 振動隔離器321至3 23係在振動隔離器321至3 23的 每一者的中心軸與轉盤3 5 0的中心軸平行之狀態下,分別 地配置在基板3 1 0上。 光碟驅動單元1 0 1,如圖1 5至1 6所示,另包括:第 三驅動/馬達4 1 0,齒輪42 1,由盒形外殼1 1 0所旋轉支撐 ’且與一渦輪嚙合,此渦輪與第三驅動馬達4 1 0的驅動軸 固定形成的;齒輪422,由盒形外殻1 10所旋轉支撐,且 (14) 129,9856 與齒輪421嚙合;齒輪423,由盒形外殻1 10所旋 ,且與齒輪422嚙合;齒輪424,由盒形外殼110 支撐,且與齒輪423嚙合;齒輪425,由盒形外殼 旋轉支撐,且與齒輪424嚙合;及弧形滑板43 0具 弧形狹縫430a及43 0b形成於其中,每一狹縫滑動 一導銷。第三驅動馬達4 1 0係操作來經由齒輪42 1 而產生並傳輸一旋轉力矩至弧形滑板430,且使弧 9 430相對於盒形外殼1 1 0而可擺動地移動。弧形滑 作用如一傳動齒輪。 光碟驅動單元101另包括:齒輪4 42 (見圖1: 盒形外殼1 1 〇所旋轉支撐,且與弧形滑板43 0的齒 430c嚙合;槓桿444(見圖15),由與底板1169 板(未顯示)所樞轉地支撐,底板1 1 6形成盒形外 的部件。齒輪442具有滑動容納軸444b的凸輪槽 成於其中。 ® 光碟驅動單元101,如圖17至18所示,另包 光碟導引機構500,其包括:基板510,具有第一; 狹縫5 1 2及5 1 3形成於其中,每一第一及第二狹縫 5 13延伸於由圖15所示的箭頭1 l〇a所標示的方向 輪板5 2 0,具有形成於其中的第一及第二狹縫5 2 3 ’每一第一及第二載入狹縫5 23及524延伸於由圖 示的箭頭5 20a及520b所標示的方向,具有第一及 輪狹縫5 2 1及5 2 2形成於其中。 第一光碟導引機構500另包括:第一軸531, 轉支撐 所旋轉 110所 >有兩個 地容納 至425 形滑板 板430 5),由 周圍部 =行的 殼1 10 442a 形 括第一 反第二 512及 ;及凸 及524 15所 箄二凸 由基板 -17- (15) 1299856 % 510的第一及第二狹縫512及凸輪板520的第一及第二凸 輪狹縫5 2 1的每一者所滑動容納,第二軸5 3 2,由基板 5 1 0的第一狹縫5 1 2所滑動容納,第二固持構件5 3 0,由 基板5 1 0滑動固持於由圖1 7所示的箭頭1 1 0a所標示的方 向。 第一光碟導引機構500另包括::第一軸541,由基 板510的第二狹縫513所滑動容納,第二軸542,由基板 • 5 10的第二狹縫513及凸輪板520的第二凸輪槽522的每 一者所滑動容納,第二固持構件5 4 0,由基板5 1 0滑動固 持於由圖1 7所示的箭頭1 1 〇a所標示的方向。 光碟驅動單元101,如圖15至16所示,另包括:齒 輪452,由一基板(未顯示)所旋轉支撐,此基板係與底 板1 16平行,且與弧形滑板430的齒周圍部43 0c嚙合; 及槓桿454,由一基板(未顯示)所旋轉支撐,此基板係 與底板1 16平行,且與由齒輪452的凸輪槽452a所滑動 ® 容納的軸454a及固持來與基板310嚙合的軸454b的每一 者整體形成。齒輪452作用如一第一凸輪機構。 光碟驅動單元1 0 1另包括線彈簧4 5 5,在基板3 1 0假 設爲第一部份(見圖16 )之狀態下,用來經由槓桿454 推動基板3 1 0於箭頭3 1 0a所標示的方向,且在基板3 1 0 假設爲第二部份(見圖1 6 )之狀態下,經由槓桿454推 動基板3 1 0於圖1所示的箭頭3 1 0a所標示的相反方向。 線彈簧45 5係以U形而形成。光碟驅動單元101另包括 臂構件45 7,由各與一板(未顯示)整體形成的軸45 8a -18- (16) 1299856 及45 8b所滑動支撐,此板與底板1 16平行。臂構件45 7 具有:軸4 5 7 a,由齒輪4 5 2的凸輪槽4 5 2 b所容納;軸 4 5 7b,容納槓桿3 8 0的軸381 (見圖13 );凹槽45 7c, 容納板(未顯示)的軸4 5 8 a ;及凹槽4 5 7 d,容納板的軸 45 8b ° 在此,槓桿454及線彈簧45 5共同地構成基板驅動機 構1 03,用以驅動基板3 1 0,以使基板3 1 0相對於盒形外 • 殻110而所樞轉地移動。滑板3 70 (見圖13)、槓桿380 (見圖13 )、槓桿3 90 (見圖13 )及臂構件45 7共同地 構成支撐構件固定機構1 02,用來鬆開藉由振動隔離器 321至323與外界振動隔離之支撐構件330 (見圖11)。 光碟驅動單元101另包括:齒輪462,相對於底板 116由軸461所旋轉支撐,且,與弧形滑板430的齒周圔 部43 0c嚙合;槓桿454,由基板(未顯示)所所樞轉地 支撐,此基板與底板1 16平行。槓桿454係與由齒輪452 ® 的凸輪槽452a所滑動容納之軸454a整體形成,且,與固 持來與光碟夾鉗機構(未顯示)接合之軸454b整體形成 。齒輪462作用如一第三凸輪機構。 光碟驅動單元101另包括:齒輪472,利用軸471由 底板1 16所旋轉支撐,與齒輪462嚙合,且具有凸輪槽 472a形成於其中;且槓桿474,利用軸473由底板1 16而 所揮轉地支撐,且與固持來與齒輪472的凸輪槽472a接 合之軸474a及474b整體形成。光碟驅動單元101另包含 滑板475,利用各與底板1 16整體形成的軸1 16a及1 16b -19- (17) 1299856 由底板1 1 6而滑動支撐。滑板4 7 5具有狹縫4 7 5 a形成於 其中,滑動容納形成槓桿474的部件之軸474a。滑板475 具有:齒周圍部475b,與形成凸輪機構240的部件之齒 輪部242 ;齒周圍部475 c,與形成凸輪機構250的部件之 齒輪部252嚙合;及齒周圍部475d,與齒輪550嚙合。 槓桿474、滑板475及凸輪機構240與25 0共同地構 成間隔調整機構1 06,用以調整盤1 3 1至1 3 6的每一間隔 • (見圖2)。光碟驅動單元101,如圖19及20所示,另 包含齒輪5 5 0,利用軸5 5 1由底板1 1 6而旋轉撐(見圖1 6 )。齒輪550具有兩個不同部份,其包括:齒輪部553, 與滑板475(見圖16)的齒周圍部475d (見圖16)嚙合 ;及凸輪部,具有凹槽5 5 2形成於其中。 光碟驅動單元101另包括:第一光碟止動件560,以 中空狀形式而製成;及第二光碟止動件115a,與盒形外 殻110的頂板115整體形成。第一光碟止動件560具有: ® 凸部5 6 1 ’由齒輪5 5 0的凹槽5 5 2而滑動容納;及凸部 5 62,由底板1 1 6的內孔(未顯示)所容納的。光碟驅動 單元101,如圖15及16所示,另包括:凸輪構件481, 利用軸4 7 1由盒形外殼1 1 〇所旋轉支撐;及槓桿4 7 3,由 一板(未顯示)而所樞轉地支撐,此板係與形成盒形外殼 1 1 0的部件之頂板1 1 5而平行。槓桿4 7 3具有軸4 8 3 a及 固持來與凸輪構件481的凸輪槽481a接合之軸f83b。 齒輪472及凸輪構件481共同地構成一第二凸輪機構 。齒輪472可與凸輪構件481整體形成。光碟驅動單元 -20- (18) 1299856 101,如圖21所示,另包括第二光碟導引機構600,其包 括與底板116(見圖3)整體形成之基板610及由基板 610所可擺動支撐之凸輪板620。凸輪板620具有第二狹 縫624形成於其中,第二狹縫624容納槓桿473 (見圖1 5 )的軸48 3 a (見圖15)。基板610在形狀上相似於形成 第一光碟導引機構5 00 (見圖18)的部件之基板510 (見 圖18)。凸輪板620在形狀上相似於形成第一光碟導引 # 機構5 00 (見圖IS)的部件之凸輪板52〇 (見圖IS)。 光碟驅動單元101另包括第二光碟導引機構60 0,其 包括:第一固持構件63 0,由基板6 1 0所支撐且滑動於由 箭頭1 1 0a (圖2 1 a至2 1 d所示)所標示的方向;及第二 固持構件640,由基板610所支撐且滑動於由箭頭110a ( 圖21a至21d所示)所標示的方向。第一固持構件630在 形狀上係相似於形成第一光碟導引機構5 00 (見圖1 8 )的 部件之第二固持構件5 3 0 (見圖18 )。第二固持構件640 • 在形狀上係相似於形成第一光碟導引機構5 00 (見圖18 ) 的部件之第二固持構件540 (見圖18 )。 槓桿4 83 (見圖15 )及第二光碟導引機構600共同地 構成光碟導引機構105,用來自盤130(見圖2)導引光 碟800的每一者至轉盤350(見圖11),反之亦然。底板 116具有凸部116c。光碟驅動單元101,如圖22所示, 另包括由底板Π 6的凸萍所所樞轉地支撐之槓桿6 5 0及由 槓桿6 5 0所所樞轉地支撐之輥子6 6 0。 在此,槓桿65 0及輥子660共同地構成閘板驅動機構 -21 - (19) 12 分9856 1 04,用來驅動一閘板(未顯示)以開及關前板Π 1的載 入狹縫。 光碟驅動單元1 0 1,如圖1 6所示,另包括:數個開 關670、680、690及700,各固持來與弧形滑板430接合 ;一光學感知器(未顯示),用於檢測由操作者插入穿過 前板1 1 1的載入狹縫之光碟8 00。光碟驅動單元1〇1另包 括:一操作單元(未顯示),用以產生指令信號;一控制 • 單元(未顯示)用以控制第一驅動馬達260的每一者(見 圖10 )、第二驅動馬達3 60 (見圖12 )、第三驅動馬達 4 1 0及一驅動馬達(未顯示),基於由光學感知器(未顯 示)及開關開關670、680、690及700所檢測之每一結果 來驅動裝載輥子120 (見圖2 ),以回應由操作單元所產 生的指令信號。 如圖23所示,弧形滑板430係操作來假設9個不同 操作狀態,其包括:第一操作狀態,傳送由第一驅動馬達 鲁 2 60所產生之旋轉力矩至推桿165 ;第二操作狀態,傳送 由第一驅動馬達260所產生之旋轉力矩至槓桿650 ;第三 操作狀態,傳送由第一驅動馬達260所產生之旋轉力矩至 推桿165 ;第四操作狀態,傳送由第一驅動馬達260所產 生之旋轉力矩至凸輪機構24〇、凸輪機構250、齒輪550 、槓桿444及槓桿4 8 3的每一者;第五操作狀態,傳送由 第一驅動馬達260所產生之旋轉力矩至槓桿454;第六操 作狀態,傳送由第一驅動馬達260所產生之旋轉力矩至槓 桿444及槓桿4 8 3 ;第七操作狀態,傳送由第一驅動馬達 -22- (20) 1299856 2 6 0所產生之旋轉力矩至槓桿4 6 4 ;第八操作狀態,傳送 由第一驅動馬達260所產生之旋轉力矩至槓桿444及槓桿 4 8 3 ;第九操作狀態,傳送由第一驅動馬達2 6 0所產生之 旋轉力矩至臂構件4 5 7。 以下將參考圖2 3至2 7的圖式說明依據本發明的光碟 驅動裝置1 〇 〇的較佳實施例的操作。 第三操作位置”T2”係首先假設由弧形滑板43 0。形成 # 盒形外殼11 〇的部件之前板111的載入狹縫係在第三操作 位置”T2”由弧形滑板43 0假設之狀態下,藉由閘板(未顯 示)而予以關閉。盤1 3 1至1 3 6的每一者係在第三操作位 置”T2”由弧形滑板43 0假設之狀態下,待命在最先盤位置 〇 操作單元(未顯示)係由操作者而操作來產生一指令 信號,以使盤1 3 1至1 3 6的任一者容納由操作者插入穿過 形成盒形外殻1 1 〇的部件之前板1 1 1的載入狹縫之光碟, • 然而第一驅動馬達260係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所控制, 來產生旋轉力矩以回應由操作單元(未顯示)所產生之指 令信號。 由第一驅動馬達26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然後經由渦輪 261及齒輪271至273而傳輸至凸輪機構210,經由渦輪 261及齒輪271、272、2 74及275而傳輸至凸輪機構220 ,且,經由渦輪261及齒輪276至278而傳pf至凸輪機構 23 0 〇 凸輪機構210、22 0及23 0分別係繞著相互同步的軸 -23- (21) 1299856 213、223及233的中心軸而移動,且,回應由第一· 馬達260所產生之旋轉力矩,然而盤131至136的每 隔係,如圖24 ( a )至24 ( f)所示,藉由規則地形反 輪機構2 1 0、2 2 0及2 3 0的部件之螺旋形凸輪部2 1 1、 及231而部份並連續地放大。因爲每一盤131至136 動於朝向形成盒形外殻1 1 0的部件之底板1 1 6的方向 由形成凸輪機構220及23 0的部件之螺旋形凸輪 # 22 1及23 1而部份地放大之間隔超過由形成凸輪機構 的部件之螺旋形凸輪部2 1 1部份地放大之間隔’因爲 形凸輪部2 2 1及2 3 1的每一者的傾斜度超過螺旋形凸 2 1 1的傾斜度。 當容納由操作者所請求的光碟之盤係藉由凸輪機 210、220及230而移入裝載及鬆開位置時,第一驅動 達2 60係藉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所控制來停止產生 力矩,另一方面,第三驅動馬達4 1 0係藉由控制單元 • 顯示)而控制來起動產生旋轉力矩。 當第三驅動馬達4 1 0係藉由控制單元(未顯示) 制而經由齒輪421至425啓動來產生並傳輸一旋轉力 弧形滑板43 0時,弧形滑板43 0係滑動於由箭頭432 1所示)所標示的方向,以回應由第三驅動馬達4 1 0 , 生的旋轉力矩。 當弧形滑板43 0係操作來移動於由圖1所示的箭 431及432標示之方向,與弧形滑板430的齒周圍部 嚙合之齒輪462係繞著齒輪462的中心軸而移動,以 【動 一間 之凸 221 係移 〇 部 210 螺旋 輪部 構 ]馬 旋轉 (未 所控 矩至 (圖 听產 頭 43 0c 回應 -24- (22) 1299856 由弧形滑板43 0所傳輸之旋轉力矩,且,與齒輪462嚙合 的齒輪472及堅固地裝入齒輪472的凸輪構件481的每一 者係繞著軸471的中心軸而旋轉移動,以回應由齒輪462 所傳輸之旋轉力矩。 當弧形滑板43 0然後經由第三操作位置”T2”移動於圖 1所示的箭頭43 1標示之方向,以回應由第三驅動馬達 41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時,輥子660係由凸輪構件481的 • 凸輪槽48 1 b所容納。同時,形成盒形外殻1 1 0的部件之 前板1 1 1的載入狹縫係藉由槓桿650而予以開啓。 然後藉由控制單元(未顯示)而判斷弧形滑板43 0是 否由開關670、6 80及690檢測到。當弧形滑板43 0沒有 被開關670及6 80的每一者檢測到時,判斷在弧形滑板 430移動於第二操作位置”T1”時被決定。第三驅動馬達 4 10係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所控制而基於由控制單元( 未顯示)判斷的結果來停止產生旋轉力矩。 ® 當光碟係由操作者插入形成盒形外殻1 1 0的部件之前 板1 1 1的載入狹縫時,光碟係由光學感知器(未顯示)檢 測到。裝載輥子1 20然後由控制單元(未顯示)而予以控 制以回應由光學感知器(未顯示)檢測之結果。由操作者 插入的光碟然後藉由裝載輥子1 20移動於朝向形成盒形外 殼1 1 0的部件之後板1 1 2的方向。 , 當由操作者插入的光碟係藉由裝載輥子1 20移動於朝 向形成盒形外殼110的部件之後板112的方向時,由操作 者插入的光碟係藉由δ周整桿160 (見圖2)而導引,並由 -25- (23) 1299856 盤1 3 1至1 3 6裝載。光碟止動件5 6 0及1 1 5 a然後由控制 單元(未顯示)控制以調整分別地由盤1 3 1至1 3 6裝載之 光碟800。 當由操作者插入的光碟800係載入盤131至136的任 何一者時,在第三驅動馬達4 1 0係藉由控制單元(未顯示 )控制以開始產生旋轉力矩之前,驅動馬達(未顯示)係 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停止產生旋轉力矩。 # 當弧形滑板43 0沒有被開關690檢測到時,在第一驅 動馬達260係藉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開始產生旋 轉力矩之前,第三驅動馬達4 1 0係由控制單元(未顯示) 控制以停止產生旋轉力矩。盤131至136然後移入裝載及 鬆開位置以回應由第一驅動馬達260所產生之旋轉力矩。 當操罪單元(未顯示)係由操作者所操作來產生一指 令信號而自盤13 1至136彈出由操作者所請求的光碟時, 第一驅動馬達260係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使由 Φ 操作者所選擇的盤自盤131至136中移至裝載及鬆開位置 〇 當第一驅動馬達260係藉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 ,以使由操作者所選擇的盤自盤131至136中移至裝載及 鬆開位置時,在第三驅動馬達4 1 0係由控制單元(未顯示 )控制以起始產生旋轉力矩,第一驅動馬達2 6 0係由控制 單元(未顯示)控制以停止產生旋轉力矩。 當弧形滑板43 0係自第三操作位置” T2”滑移入第二 操作位置” T 1 ”以回應由第三驅動馬達4 1 0所產生之旋轉 -26- (24) 1299856 力矩,形成盒形外殼1 1 0的部件之前板 藉由槓桿650而予以操作。 當弧形滑板430係經由第二操作位 箭頭432(圖1所示)所標示的方向以 4 1 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時,驅動機構( 驅動馬達4 1 0驅動以使推桿1 6 5繞著軸 動,並自盤1 3 1至1 3 6鬆開由操作者所 當弧形滑板4 3 0係錯由開關6 7 0、 者檢測時,判斷係在弧形滑板4 3 0取得 ”時由控制單元(未顯示)而予以決定 動馬達4 1 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第三驅 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停止產生旋 然後藉由推桿1 6 5自盤1 3 1至1 3 6的一 由裝載輥子1 2 0朝向形成盒形外殻η 〇 而移動。 Φ 當由裝載輥子12〇輸送的光碟800 1 1 〇的部件之前板1 1 1的載入狹縫正前 8 0 0係由光學感知器(未顯示)檢測。 當光碟800然後由操作者自盒形外 光碟8 00沒有被光學感知器(未顯示) 馬達4 1 0然後錯由控制單兀(未顯示) 矩,然而弧形滑板43〇移至位置”Τ2”以 達4 1 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形成盒形外 板1 1 1的載入狹縫然後在推桿1 6 5朝向 :1 1 1的載入狹縫係 :置” Τ1”而滑移入 回應第三驅動馬達 未顯示)係由第三 丨1 6 6的中心軸而移 :選擇之光碟。 680及690的每一 第一操作位置” TO .,以回應由第三驅 動馬達4 1 0然後由 轉力矩。光碟800 者而彈出,且,藉 的部件之前板1 1 1 取得形成盒形外殻 方之位置時,光碟 殻1 1 〇而彈出時, 檢測到。第三驅動 控制以產生旋轉力 回應由第三驅動馬 殻1 1 0的部件之前 最初位置回移之後 -27- (25) 1299856 藉由控制單元(未顯示)而予以關閉。 當弧形滑板43 0取得位置”T2”時,盤131至136的每 一者係藉由控制第一驅動馬達260而移至最初位置,以使 第一驅動馬達260產生旋轉力矩。 當複製由操作者選擇自盤1 3 1至1 3 6所容納的光碟 8〇〇中之光碟8 00的一者所記錄的音樂或影像之指令信號 係藉由操作單元(未顯示)而予以產生時,第一驅動馬達 # 260係藉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使容納由操作者 所選擇的光碟8 00的一者的盤131至136移至鬆開位置。 當例如,複製由盤133所容納的光碟800所記錄的音 樂或影像之指令信號係藉由操作單元(未顯示)所產生時 ,第一驅動馬達260係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使盤 1 3 3移至鬆開位置。 在第一驅動馬達260然後藉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 制,以使盤133移至鬆開位置,第一驅動馬達260係由控 • 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停止產生旋轉力矩,且,第三驅 動馬達4 1 0係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產生旋轉力矩 〇 當第三驅動馬達4 1 0然後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 以產生旋轉力矩,弧形滑板43 0移動於由圖1所示的箭頭 4 3 1所標示的方向時,以回應由第三驅動馬達4 1 0所產生 的旋轉力矩。第三驅動馬達4 1 0然後由控制單元(未顯示 )控制以使推桿1 65自盤1 3 1至1 36的一者而彈出由操作 者所請求的光碟8 00的一者,且,以使假設圖18 ( a)所 -28- (26) 1299856 ψ 示的操作狀態的光碟導引機構500及假設圖21 ( a)所示 的操作狀態的光碟導引機構600的每一者容納由推桿165 彈出之光碟8 00的一者。 當弧形滑板43 0係移動於圖1所示的箭頭431標示之 方向,以回應由第三驅動馬達4 1 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時, 槓桿474係繞著軸473的樞轉軸而移動以回應經由齒輪 4 72藉由弧形滑板43 0所傳輸之旋轉力矩。當槓桿474係 ® 繞著軸473的樞轉軸而移動時,滑板475係在滑板475以 底板1 16的軸1 16a及1 16b滑動支撐時而移動的。 當滑板47 5然後在滑板475’以底板1 16的軸1 16a及 116b滑動支撐時而移動,凸輪機構24 0係繞著軸24 3的 中心軸而移動,凸輪機構2 5 0繞著軸2 5 3的中心軸而移動 ,且,齒輪5 5 0係繞著軸5 5 1的中心軸而移動。 當凸輪機構240及250分別地繞著軸243及25 3的旋 轉力矩而移動時,盤131至136係藉由形成凸輪機構240 ^ 及250的部件(見圖9 )之凸輪部241朝向形成盒形外殼 1 1 〇的部件之底板1 1 6而連續地移動。 因此,盤13 1至136的間隔係藉由形成凸輪機構240 及25 0的部件之凸輪部241及251而連續地放大。 當例如,自儲存於盤134所容納的光碟800中之資料 複製音樂或影像之指令信號係藉由操作單元(未顯示)而 產生的,盤133及盤134間的間隔係由凸輪機構240及 250而調整及放大的。 當弧形滑板43 0係經由第五操作位置” T4”而移於圖 -29- (27) 1299856 會 1所示的箭頭431標示之方向,以回應由第三驅動馬達 4 1 〇所產生之旋轉力矩時,與弧形滑板4 3 0的齒周圍部 430c嚙合之齒輪452係繞著軸451的中心軸而移動。具 有由齒輪452的凸輪槽452a所滑移容納的軸454a之槓桿 454然後繞著軸45 3的中心軸而旋轉移動。固持來與槓桿 454的軸454b接合之基板3 10然後繞著軸3 1 1的中心軸 而移動,且對抗自圖2所示的位置至圖4所示的位置之線 φ 彈簧4 5 5的推力。 當弧形滑板43 0係自位置”T5”而移動於圖1所示的箭 頭43 1標示之方向,以回應由第三驅動馬達4 1 0所產生的 旋轉力矩時,與弧形滑板43 0的齒周圍部430c嚙合之齒 輪4 42係繞著軸471的中心軸而移動,以回應經由齒輪 4 72藉由弧形滑板43 0所傳輸之旋轉力矩,槓桿444係繞 著軸443的中心軸而移動,具有固持來與凸輪構件481接 合的軸4 8 3 b之槓桿4 8 3係繞著軸4 8 3 b的所樞轉軸而移動 ❿。 當槓桿444然後繞著軸443的中心軸而移動時,形成 第一光碟導引機構5 00的部件之凸輪板520係移動於由圖 15所示的箭頭520a所標示之方向。 當形成第一光碟導引機構5 00的部件之凸輪板520係 移動於由圖15所示的箭頭520a之方向,由基板510滑動 支撐的第一琴第二固持構件5 3 0及540分別地係自圖18 (a)所示的位置移至圖18 ( b)所示的位置。當光碟800 係藉由第一及第二固持構件530、540而堅固地固持且移 -30- (28) 129.9856 至與轉盤350接合之位置時,第一及第二固持構件530、 5 40分別地係自圖18 ( b )所示的位置移至圖18 ( c )所 示的位置。 當弧形滑板43 0係經由第七操作位置” T6”而移至圖 1所示的箭頭43 1標示之方向,以回應由第三驅動馬達 41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時,具有固持來與齒輪462的 0 4 6 2 1接合的軸4 6 4 a之槓桿4 6 4係繞著軸4 6 3的中心軸 • 而移動。形成光碟拾取單元3 00的部件(見圖1 0 )之夾 鉗構件351、352及353 (見圖10)然後藉由固持來與形 成槓桿464的部件之軸464b接合之光碟夾鉗機構(未顯 示)而被驅動。 當由操作者所請求之光碟沒有安裝在轉盤350上時, 形成光碟拾取單元3 00的部件(見圖1 0 )之夾鉗構件3 5 1 、352及3 5 3 (見圖10 )係容納於轉盤3 5 0。另一方面, 當由操作者所請求之光碟係安裝在轉盤3 5 0上時,由操作 • 者所請求之光碟係藉由形成光碟拾取單元3 00的部件(見 圖1 〇 )之夾鉗構件3 5 1、3 5 2及3 5 3 (見圖1 〇 )相對於轉 盤3 5 0而堅固地夾住。 當弧形滑板43 0係經由第八操作位置” T7”移至由圖 1所示的箭頭4 3 1標示的方向,以回應由第三驅動馬達 4 1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時,形成第一光碟導引機構5 00的 部件之凸輪板52 0係相對於基板610而移於由圖15所示 的箭頭520a標示的方向。同時,形成第二光碟導引機構 600的部件之凸輪板620係相對於基板610而移於由圖15 -31 - (29) 1299856 所示的箭頭620a標示的方向。由基板510所支撐的第二 固持構件5 3 0係朝向底板1 1 6而移動,然而,由凸輪板 5 20所支撐的第一固持構件540係朝向頂板1 15而移動。 當弧形滑板43 0係經由第九操作位置” T8 ”移至由圖 1所示的箭頭43 1標示的方向,以回應由第三驅動馬達 41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時,旋轉力矩係由弧形滑板43 0而 傳輸至齒輪45 2。齒輪45 2然後繞住軸451的中心軸而移 • 動以回應由弧形滑板43 0所傳輸之旋轉力矩。具有由齒輪 452的凸輪槽452b滑動容納的軸45 7a之臂構件457然後 相對於基板610而滑移於圖15所示的箭頭45 7e標示的方 向。 當臂構件45 7移動於圖1所示的箭頭457e標示的方 向時,具有由臂構件457的齒周圍部475b滑動容納的軸 381之槓桿3 80 (見圖13)係繞著與基板310整體形成之 軸3 1 2的中心軸移於由圖1 3所示的箭頭3 8 0 a標示之方向 # 。具有滑動容納槓桿3 8 0的軸3 82的凹槽3 72形成於其中 之滑板3 70係相對於基板3 1 0滑移於由圖1 3所示的箭頭 370a標示的方向。 當滑板3 70係在滑板3 70與基板310平行的狀態下, 相對於基板3 10而移動於由圖13所示的箭頭3 70a標示的 方向時,滑板370的凹槽371係移動來自與支撐構件330 的凹槽的接合中鬆開。 ' 當滑板3 70係相對於基板3 1 0更加移動於由圖1 3所 示的箭頭3 70a標示的方向時,具有由滑板3 70的凸輪槽 -32- (30) 1299856 3 73滑動容納的軸3 92之槓桿3 90 (見圖13 )係繞著軸 3 13的中心軸移於由圖13所示的箭頭3 90a標示的方向時 。支撐構件3 3 0的03 32然後自槓桿3 90的凹槽391而鬆 開。 自以上詳細說明,將了解到,當諸如藉由安裝在轉盤 350上的光碟保存之音樂及圖像之資料係藉由光碟驅動裝 置而複製時,支撐構件3 3 0可自外界振動而鬆開,因爲支 # 撐構件330係經由振動隔離器321至323由基板310所支 撐的。 當弧形滑板43 0被開關700而檢測到時,判斷係在弧 形滑板43 0假設第十操作位置” T9”時由控制單元(未顯 示)予以決定。在第二驅動馬達3 60 (見圖1 4 )係由控制 單元(未顯示)控制以產生旋轉力矩,且以使安裝在轉盤 3 5 0上的光碟繞著轉盤3 5 0的中心軸而移動之前,第三驅 動馬達4 1 0然後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產生旋轉力 鲁矩。 自以上詳細說明,將了解到,安裝在轉盤3 5 0上的光 碟可繞著轉盤3 5 0的中心軸而移於形成頂板1 1 5的部件之 光碟止動件560與1 15a間的間隔,因爲在第十操作位置 ” T9”下形成頂板115的部件之光碟止動件5 60與115a 間的間隔係大於在第三操作位置” T2 ”下形成頂板1 1 5的 部件之光碟止動件5 60與1 1 5 a間的間隔。 自以上詳細說明,將了解到,安裝在轉盤3 5 0上的光 碟可繞著轉盤350的中心軸而移於各形成第一光碟導引機 -33- (31) 1299856 構5 00的部件之第一及第二固持構件5 3 0、540間的間隔 ,因爲第一光碟導引機構500假設圖18 (d)所示的操作 狀態。 雷射光束然後藉由雷射光束發射裝置(未顯示)產生 並經由透鏡341朝向安裝在轉盤3 50上的光碟發射,然而 ,由光碟所反射的雷射光束係經由透鏡3 4 1由雷射光束接 收裝置(未顯示)所接收,且,顯示諸如音樂及圖像的資 • 訊之數位信號係自由光碟所反射的雷射光束複製。 自以上詳細說明,將了解到,諸如音樂及圖像的資料 可藉由光碟驅動裝置複製的,因爲數位信號係藉由形成光 碟驅動裝置的部件之光學拾取單元340 (見圖11)而產生 的,以回應與光碟所保存的資訊相關反射的雷射光束。 當槓桿444係操作來繞著所樞轉軸443而樞轉移動時 ,由基板510滑動支撐的凸輪板520係移動於由圖15所 示的箭頭520a標示之方向。 • 當弧形滑板43 0係經由第十操作位置” T9”移至由圖 1所示箭頭4 3 1標示的方向,以回應由第三驅動馬達4 1 0 所產生的旋轉力矩時,槓桿3 90係繞著軸3 1 3的中心軸而 移動於由箭頭390b標示的方向。在滑板370的凹槽371 與支撐構件3 3 0的凹槽3 3 1接合之前,槓桿3 9 0的凹槽 3 9 1然後與支撐構件3 3 0的凹槽3 3 2接合。 自以上詳細說明,將了解到’在支撐構件3 3 0係琴由 基板3 1 0而堅固地固持而不必藉由振動隔離器3 2 1至3 2 3 隔離外界振動之狀態下,安裝在轉盤3 5 〇上之光碟的中心 -34- (32) 1299856 軸可與轉盤3 5 0的中心軸對準。 當弧形滑板4 3 0係經由第九操作位置” 由圖1所示箭頭432標示的方向,以回應目 41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第一光碟導引機構 (c )所示的操作狀態。同時,第二光碟導 第一光碟導引機構500同步甲設圖21 (c) 態。 # 當弧形滑板4 3 〇係經由第八操作位置,, 由圖1所示箭頭432標示的方向,以回應白 41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安裝在轉盤350上 碟拾取單元3 00 (見圖11 )的夾鉗構件35] (見圖11 )而鬆開。同時,夾鉗構件3 5 1、 見圖1 1 )係容納於轉盤3 5 0。 當弧形滑板43 0係經由第七操作位置” 由圖1所示箭頭432標示的方向,以回應g • 41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第一光碟導引機構 (a )所示的操作狀態。同時,第二光碟導 第一光碟導引機構500同步甲設圖21 (a) 肯g 〇 當弧形滑板430係經由第六操作位置” 由圖1所示箭頭432標示的方向,以回應由 4 1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光碟舞取單元3〇〇 45 5推動時繞著軸31 1的中心軸而移動的, 示的第二操作位置。 T8”而移動於 3第三驅動馬達 :5 00假設圖18 引機構600與 所示的操作狀 T7”而移動於 3第三驅動馬達 之光碟係自光 卜352及353 352 及 353 ( T 6 ”而移動於 3第三驅動馬達 5〇〇假設圖18 引機構600與 所示的操作狀 T 5 ”而移動於 丨第三驅動馬達 係在被線彈簧 且假設圖4所 -35- (33) 1299856 當弧形滑板43 0係經由第五操作位置” T4”而移動於 由圖1所示箭頭432標示的方向,以回應由第三驅動馬達 4 1 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光碟止動件5 60與形成頂板1 1 5 的部件的第二光碟止動件1 1 5a間的間隔被減小,且,盤 係藉由凸輪機構240與250而傾斜的。 弧形滑板43 0係經由第四操作位置” T3”而移動於由 圖1所示箭頭43 2標示的方向,推桿165係藉由驅動機構 0 (未顯示)繞著軸1 66的中心軸而移動以回應由第三驅動 馬達4 1 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推桿1 65然後假設最初操作 位置。 當弧形滑板430然後未被開關670及680檢測到時, 判斷係由控制單元(未顯示)予以決定,因爲弧形滑板 43 0假設第三操作位置” T2” 。第三驅動馬達410然後係 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停止產生旋轉力矩。 當第三驅動馬達4 1 0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停 • 止產生旋轉力矩時,裝載輥子120係藉由裝載輥子驅動機 構(未顯示)繞著中心軸而移動以回應由驅動馬達所產生 的旋轉力矩。同時,光碟係由裝載輥子1 2 0而輸送至裝載 及鬆開位置,然而盤1 3 1至1 3 6的任何一者接收由裝載輥 子120所輸送的光碟。 當判斷係在盤1 3 1至1 3 6的任何一者所接收的光碟而 藉由f空制單元(未顯示)予以決定,驅動馬達(未顯示) 係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停止產生旋轉力矩。第一 驅動馬達260然後係由控制單元(未顯示)控制以產生旋 -36- (34) 1299856 轉力矩,然而盤1 3 1至1 3 6的每一者假設盤最初位置以回 應由第一驅動馬達260所產生的旋轉力矩。 如以上詳細說明將了解到,光碟驅動裝置確定由第一 馬達產生的旋轉力矩係及時地傳輸至閘板驅動機構1 04、 光碟導引機構105、基板驅動機構103及支撐構件固定機 構102的每一'者。 雖然本發明已關於較佳實施例而予以說明,各種修改 # 及適應對於此些熟習此項技藝者而言將係顯而易見,而此 種修改及適應屬於預期含蓋它們之申請專利範圍的領域。 【圖式簡單說明】 從以下說明以及附圖,將更清楚了解到依據本發明之 光碟驅動裝置的特性及優點: 圖1係形成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 的部件之光碟驅動單元的頂視圖; 圖2係形成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 的部件之光碟驅動單元的頂視圖; 圖3係形成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 的部件之光碟驅動單元的部份側視圖; 圖4係形成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 的邰件之光碟驅動單元的頂視圖; 圖5係形成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 的光碟驅動單元的部件之凸輪機構的側視圖; 圖6係形成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 -37- (35) 1299856 的光碟驅動單元的部件之凸輪機構的側視圖; 圖7係圖6所示之凸輪機構的放大側視圖; 圖8係形成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 的光碟驅動單元的部件之凸輪機構的側視圖; 圖9係圖8所示之凸輪機構的放大側視圖; 圖1 〇係圖1所示之光碟驅動單元的頂視圖; 圖1 1係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的 • 光學拾取單元的頂視圖; 圖1 2係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的 光學拾取單元的側視圖; 圖13係圖11所示之光碟驅動裝置的光學拾取單元的 頂視圖; 圖1 4係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的 光碟驅動單元的部份放大側視圖; 圖1 5係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的 ® 光碟驅動單元的弧形滑板及弧形滑板的附近的頂視圖; 圖1 6係圖1所示的光碟驅動單元的頂視圖; 圖1 7係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的 光碟驅動單元的第一光碟導引機構的側視圖; 圖1 8 ( a )至(d )係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 碟驅動裝置的光碟驅動單元的第一光碟導引機構的前視圖 圖1 9係依據本發明之光碟驅動裝置的較佳實施例的 光碟止動件所擋住之齒輪的側視圖; -38- (36) 1299856 圖20係依據本發明之光碟驅動裝置的較佳實施例的 側視圖; 圖2 1 ( a )至(d )係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 碟驅動裝置的第二光碟導引機構的前視圖; 圖22係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的 閘門板驅動機構的部份放大側視圖; 圖23係顯示依據本發明之光碟驅動裝置的較佳實施 φ 例之弧形滑板43 0的操作之時間表; 圖24 ( a )至(f )係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 驅動裝置的盤的側視圖; 圖2 5係依據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光碟驅動裝置的 盤的側視圖; 圖2 6係圖1 8 ( c )所不之第一光碟導引機構的側視 圖; 圖27係圖18 ( d)所示之第一光碟導引機構的側視 鲁圖; 圖2 8係習知的光碟驅動裝置的頂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光碟驅動裝置 1 0 1 :光碟驅動單元 102 :支撐構件固定機構 103 :基板驅動機構 104 :閘板驅動機構 -39- (37) 1299856 105 :光碟導引機構 106 :間隔調整機構 1 1 〇 :盒形外殼 1 1 1 :前板 1 1 2 :後板 1 1 3、1 1 4 :第一及第二側板 1 1 5 :頂板 _ 115a :第二光碟止動件 1 1 6 :底板 116 a 及 116b:軸 1 16c :凸部 120 :裝載輥子 130a至130e :突出部 130 :盤 1 3 1 至 1 3 6 ·•盤 # 1 3 1 a至1 3 6 a :邊緣部 1 4 1 :第一金屬板 142 :第二金屬板 151至153 :導軸 160 :調整桿 1 6 1 :中心軸 1 6 5 :推桿 1 6 6 :樞轉軸 1 7 1 :第一線圈彈簧 -40 (38) 1299856 1 7 2 :第二線圈彈簧 2 1 0 :凸輪機構 2 1 1 :螺旋形凸輪部 2 1 2 :齒輪部 2 1 3 :軸部 220 :凸輪機構 221 :螺旋形凸輪部 φ 222 ··齒輪部 223 :軸部 2 3 0 :凸輪機構 231 :螺旋形凸輪部 232 :齒輪部 2 3 3 :軸部 240 :凸輪機構 241 :螺旋形凸輪部 # 242 :齒輪部 243 :軸部 250 :凸輪機構 251 :螺旋形凸輪部 252 :齒輪部 2 5 3 :軸部 2 6 0 :第一驅動馬達 261 :渦輪 2 7 1 :齒輪 (39) 1299856 272 :齒輪 2 7 3 :齒輪 274 :齒輪 275 :齒輪 2 7 6 :齒輪 277 :齒輪 278 :齒輪 _ 3 00 :光碟拾取單元 3 1 0 :基板 3 1 2 ·•軸 313 :軸 321至3 23 :振動隔離器 3 3 0 :支撐構件 3 32 :凹槽 340 :光學拾取單元 # 3 4 1 :透鏡 3 5 0 :轉盤 3 5 1至3 5 3 :夾鉗構件 3 6 0 :第一驅動馬達 3 70 :滑板 371及3 72 :凹槽 3 73 :凸輪槽 374 :凹槽 375 :凹槽 1299856 (40) 380 :槓桿 381 :軸 381 :軸 3 8 2 :軸 3 90 :槓桿 391 :軸 3 92 :軸 • 4 1 0 ··第三驅動馬達 42 1 :齒輪 422 :齒輪 423 :齒輪 424 :齒輪 425 :齒輪 43 0 :弧形滑板 43 0a及43 0b :弧形狹縫 # 43 0c ··齒周圍部 442 :齒輪 442a :凸輪槽 4 4 3 :樞轉軸 4 4 4 :槓桿 444b:軸 4 5 2 :齒輪 452a :凸輪槽 452b :凸輪槽 -43- 1299856 (41) 454a :軸 454b :軸 454 : 槓桿 454b :軸 454a :軸 4 5 5 : 線彈簧 45 7 : 臂構件 _ 45 7a :軸 45 7b :凹槽 45 7c :凹槽 45 7d :凹槽 458a 及 458b :軸 458a 及 458b :軸 461 : 軸 462 : 齒輪 _ 464 : 槓桿 464a :軸 471 : 軸 472 : 齒輪 472a =凸輪槽 473 : 槓桿 474 : 槓桿 474a 及 474b :軸 475 :滑板 (42) 1299856 475 a :狹縫 475b :齒周圍部 475 c :齒周圍部 475d :齒周圍部 4 8 1 :凸輪構件 4 8 1 a :凸輪槽 4 8 1 b :凸輪槽 _ 483a :軸 483b :軸 4 8 3 :槓桿 5 00 :第一光碟導引機構 5 1 0 :基板 5 1 2、5 1 3 :第一及第二狹縫 520 :凸輪板 52 1、522 :第一及第二凸輪狹縫 # 523、524:第一及第二載入狹縫 531 :第一軸 5 3 2 :第二軸 540 :第二固持構件 5 4 1 :第一軸 5 42 :第二軸 5 5 0 :齒輪 551 :軸 5 5 2 :凹槽 -45- (43) 1299856 5 5 3 :齒輪部 5 60 :第一光碟止動件 5 6 1 :凸部 562 :凸部 600 :第二光碟導引機構 6 1 0 :基板 620 :凸輪板 • 624 :第二狹縫 6 3 0 :第一固持構件 640 :第二固持構件 6 5 0 :槓桿 6 6 0 :輥子 670 > 680、 690 及 700 :開關 8 00 :光碟 900 :光碟驅動裝置 _ 9 1 0 :盒形外殻 9 1 1 :前板 9 1 2 :後板 9 1 3、9 1 4 :第一及第二側板 940 :轉盤 9 1 5 :底板 990 :光碟 920 :裝載輥子 -46-

Claims (1)

  1. (1) 129985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光碟驅動裝置,用來選擇性地驅動數個光碟, 該光碟驅動裝置包含:一外殼,包括一前板,該前板具有 一載入狹縫形成於其中;及一光碟驅動單元,容納於該外 殻中,該光碟驅動單元包括:一閘門板,用來關閉及開啓 該前板的該載入狹縫;一閘門板驅動機構,用來驅動該閘 門板以關閉及開啓該前板的該載入狹縫;一轉盤,用來選 φ 擇性地固持該等光碟;一支撐構件,用來可旋轉地支撐該 轉盤;一基板,由該外殻樞轉地固持;數個盤,用來分別 地容納該等光碟;一光碟導引機構,用來將該等光碟每一 者自該盤導引至該等轉盤,反之亦然;及一第一凸輪機構 ,用來傳輸一旋轉力矩至該閘門板驅動機構及該光碟導引 機構的每一者。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碟驅動裝置,其中在 該轉盤的中心軸實質上與經由該前板的該載入狹縫朝向該 # 等盤插入之該光碟的中心軸呈垂直關係之狀態下,該基板 係相對於該外殻樞轉地移動。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碟驅動裝置,其中該 數個盤係以特定間隔層疊配置且適於分別容納該等光碟, 該光碟驅動單元另包括一間隔調整機構,用來調整該等盤 的該等間隔每一者;及,該第一凸輪機構另適於傳輸該旋 轉力矩至該間隔調整機構。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碟驅動裝置,其中該 光碟驅動單元包括:數個振動隔離器,藉著插入於該支撐 •47- (2) 1299856 螓 構件與該基板之間,用來隔離該支撐構件以免於外界振動 ;一支撐構件固定機構,藉著防止該等振動隔離器隔離該 支撐構件免於外界振動,用來固定該支撐構件在該基板上 ;一基板驅動機構,用來驅動該基板相對於該外殻樞轉地 移動;一間隔調整機構,用來調整該等盤的該等間隔每一 者;一第二凸輪機構,用來傳輸一旋轉力矩至該支撐構件 固定機構及該基板驅動機構的每一者;及一傳輸齒輪’用 φ 來傳輸該旋轉力矩至該第一凸輪機構及該第二凸輪機構的 每一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碟驅動裝置,其中該 轉盤包括數個夾鉗構件,在該轉盤的中心軸與安裝在該轉 盤上之該光碟的中心軸軸向地對準的狀態下,該等夾鉗構 件夾住安裝在該轉盤上的該光碟,該光碟驅動單元另包括 一第三凸輪機構,用來傳輸一旋轉力矩至該等夾鉗構件, 且,該傳輸齒輪係操作來傳輸該旋轉力矩至該第三凸輪機 • 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碟驅動裝置,其中該 光碟驅動單元另包括:數個振動隔離器,藉著插入於該支 撐構件與該基板之間,用來隔離該支撐構件以免於外界振 動;一支撐構件固定機構,藉著防止該等振動隔離器隔離 該支撐構件免於外界振動,用來固定該支撐構件在該基板 上;一基板驅動機構,用來驅動該基板相對於該外殻樞轉 地移動;一第二凸輪機構,用來傳輸該旋轉力矩至該支撐 構件固定機構及該基板驅動機構的每一者;及一傳輸齒輪 -48- (3) 1299856 ’用來傳輸δ亥fe轉力矩至該弟一凸輪機構及該第二凸輪機 構的每一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光碟驅動裝置,其中該 轉盤包括數個夾鉗構件,在該轉盤的中心軸與安裝在該轉 盤上之該光碟的中心軸軸向地對準的狀態下,該等夾鉗構 件夾住安裝在該轉盤上的該光碟,該光碟驅動單元另包括 一第三凸輪機構,用來傳輸一旋轉力矩至該夾鉗構件,且 ,該傳輸齒輪係操作來傳輸該旋轉力矩至該第三凸輪機構
    -49 -
TW095130489A 2002-07-30 2003-07-30 Optical disk driving apparatus TWI29985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21283A JP3810715B2 (ja) 2002-07-30 2002-07-30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43900A TW200643900A (en) 2006-12-16
TWI299856B true TWI299856B (en) 2008-08-11

Family

ID=319416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30489A TWI299856B (en) 2002-07-30 2003-07-30 Optical disk driving apparatus
TW092120894A TWI276048B (en) 2002-07-30 2003-07-30 Optical disk driving apparatus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0894A TWI276048B (en) 2002-07-30 2003-07-30 Optical disk driving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6) US7100176B2 (zh)
EP (2) EP1884946A3 (zh)
JP (1) JP3810715B2 (zh)
CN (2) CN1282196C (zh)
DE (1) DE60329448D1 (zh)
TW (2) TWI2998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88651A1 (ja) * 2003-03-31 2004-10-14 Clarion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ドライブユニット駆動機構
JP4253267B2 (ja) * 2004-03-25 2009-04-0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DE602005024529D1 (de) * 2004-03-31 2010-12-16 Clarion Co Ltd Plattenwahlvorrichtung und plattenvorrichtung
JP4420715B2 (ja) 2004-03-31 2010-02-24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選択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KR100584983B1 (ko) * 2004-05-19 2006-05-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슬롯인 타입의 광디스크 플레이어
WO2006022138A1 (ja) 2004-08-23 2006-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684831B2 (ja) 2005-09-30 2011-05-18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収納型ディスク装置
JP4693579B2 (ja) 2005-10-03 2011-06-01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4784415B2 (ja) * 2006-07-06 2011-10-05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KR101806359B1 (ko) * 2012-01-11 2017-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크 노출형 디스크 드라이브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316A (ja) 1992-06-26 1994-01-21 Ricoh Co Ltd 動きベクトル検出装置
JPH08249774A (ja) * 1995-03-13 1996-09-27 Sony Corp ディスクの脱着装置
JP3514588B2 (ja) * 1996-08-23 2004-03-31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3540538B2 (ja) * 1996-12-27 2004-07-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536599B2 (ja) 1997-07-24 2004-06-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3817052B2 (ja) 1998-02-17 2006-08-30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H11296954A (ja) * 1998-04-15 1999-10-29 Shinwa Co Ltd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3528613B2 (ja) 1998-07-30 2004-05-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3559183B2 (ja) 1998-12-03 2004-08-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DE19910673A1 (de) 1999-03-11 2000-09-14 Philips Corp Intellectual Pty Wechsler-Gerät für scheibenförmige Datenträger
JP4943574B2 (ja) 2000-05-22 2012-05-30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4125115B2 (ja) 2000-09-20 2008-07-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157811A (ja) * 2000-11-17 2002-05-31 Sony Corp ディスク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2352572A (ja) * 2001-05-28 2002-12-0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振動吸収機構
US7581233B2 (en) * 2002-01-10 2009-08-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k loading apparatus with cartridge urging member operating cooperatively with disk rotating unit transverse holder
JP4043256B2 (ja) * 2002-03-04 2008-02-06 シンワ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US7206261B2 (en) * 2002-08-30 2007-04-17 Ricoh Company, Ltd. Loading mechanism, drive unit,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4204889A (ja) * 2002-12-24 2004-07-2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板状部材の固定構造及びこの構造を有するディスク装置
JP3752689B2 (ja) * 2003-03-25 2006-03-0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トレイ駆動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63017A (ja) 2004-02-26
CN1490816A (zh) 2004-04-21
DE60329448D1 (de) 2009-11-12
EP1884946A3 (en) 2008-05-21
US7284247B2 (en) 2007-10-16
US20060193242A1 (en) 2006-08-31
US20060193240A1 (en) 2006-08-31
US7278145B2 (en) 2007-10-02
EP1406258A2 (en) 2004-04-07
CN1282196C (zh) 2006-10-25
TW200421265A (en) 2004-10-16
TW200643900A (en) 2006-12-16
EP1406258A3 (en) 2007-04-25
EP1406258B1 (en) 2009-09-30
CN1881444B (zh) 2010-05-12
US20040057349A1 (en) 2004-03-25
EP1884946A2 (en) 2008-02-06
US7100176B2 (en) 2006-08-29
TWI276048B (en) 2007-03-11
CN1881444A (zh) 2006-12-20
US7219356B2 (en) 2007-05-15
US20060193212A1 (en) 2006-08-31
US7234148B2 (en) 2007-06-19
US7284248B2 (en) 2007-10-16
US20060193213A1 (en) 2006-08-31
US20060193241A1 (en) 2006-08-31
JP3810715B2 (ja) 2006-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34148B2 (en) Optical disc driving apparatus
EP1308948B1 (en) Changer-type disk device
US7287263B2 (en) Disc apparatus
JP4721852B2 (ja) ディスク収納型ディスク装置
WO2004012189A1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048459A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2002175658A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850836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4275124B2 (ja) ディスク収納型ディスク装置
JPH0132204Y2 (zh)
JP4334524B2 (ja) ディスク収納型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196180A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装置
JP2008204589A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0040289A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2002039310A (ja) 駆動力伝達切換機構及び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2007095133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040288A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2000057664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204590A (ja)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8165867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165875A (ja) 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