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8075B - Polyester resi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 Google Patents

Polyester resi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8075B
TWI298075B TW92115520A TW92115520A TWI298075B TW I298075 B TWI298075 B TW I298075B TW 92115520 A TW92115520 A TW 92115520A TW 92115520 A TW92115520 A TW 92115520A TW I298075 B TWI298075 B TW I2980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ing
tank
reaction
polyester
polycondens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15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9787A (en
Inventor
Takahiro Uesaka
Yamamoto Masanor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he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hem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he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09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9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8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807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Description

1298075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聚酯之製造方法者。更詳細言之,本發 係關於具有優異之耐水解性、聚合性、以及色調之聚酯 製造方法者。 【先前技術】 聚酯由於具有優異之成形加工容易性,機械物性,耐 性,耐藥品性,保香性,其他之物理特性及化學特性而 廣用於汽車零件、電機•電子零件、精密儀器零件、膜片 片材、單絲、纖維等。 聚酯在一般之情形,在原料為二羧酸之場合經過酯化 應,而在原料為二羧酸二烷酯之場合經過酯交換反應, 之施行聚縮合反應,藉此製造者,而愈往聚縮合之後期 反應點之數目(末端基濃度)愈減少,致使聚合速度降低 因此通常愈往後期,所設定之溫度及真空度愈高。然而 溫度愈高,Λ反應速度愈升高,造成末端雙鍵之增加, 調之惡化,聚合性之惡化,黏度之降低等之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例如有一種藉分批法在高溫下施 聚縮合後,降低内溫,拔取聚酯,而減低其拔取(抽出) 程前半與後半之間之產品聚合度差異之方法被倡議(參 例如π專利文獻” 1等)。然而,依照該公報所載述之分批 之聚縮合,無法完全消除拔取過程前半與後半之間之產 聚合度差異之問題,隨此亦造成末端乙烯基之增加,色 之惡化等之問題。又有下述缺點:由於分批法一旦提高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明 之 熱 被 反 繼 色 行 過 昭 法 品 調 反 5 1298075 應溫度後,若要降低反應温度,則需要很多時間, 上在溫度降低之過程中發生末端羧基之增加等之副 進展。 [專利文獻1 ] 曰本專利特開平5 - 4 3 6 7 6號公報 本發明係在提供一種抑制聚縮合反應時之副反應 色調、耐水解性及聚合性之品質安定之聚酯及其製 為目的之下所創案者。更具體而言,提供一種已減 之成為色調惡化、聚合性惡化、水解性惡化等之原 端羧基、末端乙烯基之聚酯及其製造方法為其目的 【發明内容】 本案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潛心重覆研究 現,在特定之條件下施行聚縮合反應即可得到一 調、耐水解性及聚合性且品質安定之聚酯之事實, 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要旨在於一種聚酯之製造方法,係 述步驟:(A )以二羧酸或二羧酸二烷酯及二醇作為主 在觸媒之存在下進行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而製造 酯化率或酯交換率9 0 %以上之低聚合物之步驟,以 用複數段之反應槽以使低聚合物在熔融狀態下連續 縮合反應之聚縮合步驟, 其特徵為,設(B)聚縮合步驟中,内溫最高之槽之 Τ Μ Λ X °C ,最終槽之内溫為T ( ω ) °c時,滿足 Τμλχ>Τ(0Ο)。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而實際 反應之 ,改良 造方法 少所含 因之末 Ο 結果發 改良色 於是完 具有下 原料且 一具有 :(B )使 進行聚 内溫為 1298075 本發明之另一要旨在於一種聚酯樹脂,其特徵為,其為 由上述製造方法所得之具有鈦原子濃度 2 5 0 ppm以下之聚 酯樹脂。 本發明之另一要旨在於一種聚酯樹脂,其特徵為,其為 由上述製造方法所得之具有末端乙烯基濃度 15peq /g以 下之聚酯樹脂。 本發明之另一要旨在於一種聚酯樹脂,其特徵為,其為 由上述製造方法所得之具有末端羧基濃度 1至 40peq /g 之聚酯樹脂。 【實施方式】 以下,關於本發明敘述詳細說明。 本發明之聚酯係指具有由二羧酸單元與二醇單元鍵結 之構造之高分子而言,只要滿足此一條件,其單體成分則 未受到限制,例如為二羧酸之具體例,可舉出如酞酸、對 酞酸、異酞酸、4, 4’-二苯二甲酸、4, 4’-二苯醚二甲酸、 4,4’-二苯基酮二曱酸、4, 4’-二苯氧乙烧二曱酸、4, 4’-二苯砜二曱酸、2, 6 -萘二甲酸等之芳香族二羧酸,如1,2-環己烷二甲酸、1,3 -環己烷二甲酸、1,4 -環己烷二甲酸、 異佛爾酮二曱酸等之脂環式二羧酸,如丙二酸、丁二酸、 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之 脂肪族二羧酸等。其中在耐熱性或機械物性之觀點上以脂 環式二羧酸,芳香族二羧酸較佳,而以芳香族二羧酸特別 合適。再者,在結晶性或耐熱性之觀點上,較佳的是,對 酜酸單元在全二羧酸單元中所佔之比率為5 0 m ο 1 %以上,以 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7 0 m ο 1%以上進一步較佳,尤其以9 0 m ο 1 %以上較合適,而以 95mol%以上最合適。 上述二羧酸成分可保持二羧酸或二羧酸二烷酯之形式 供於反應。二羧酸二烷酯中之二烷基並未特別受到限制, 不過若烷基太長,則會招致酯交換時所產生之烷醇之沸點 上升,無法從反應液中揮發出去,其結果以末端停止劑起 作用,而阻礙聚合,因此以碳數4以下之烷基較佳,尤其 以甲基較佳。 作為二醇成分之具體例,可舉出如乙二醇、一縮貳(乙 二醇)、聚乙二醇、1,2 -丙二醇、1,3 -丙二醇、聚丙二醇、 1,4 -丁二醇、聚四亞甲二醇、一縮貳(丁二醇)、1,5 -戊二 醇、新戊二醇、1,6 -己二醇、1,8 -辛二醇等之脂肪族二醇, 如1,2 -環己二醇、1,4 -環己二醇、1,1 -二羥甲環己烷等之 脂環式二醇,如二甲苯二醇、4, 4’-二羥聯苯、2, 2-雙(4 -羥苯)丙烷、雙(4 -羥苯)砜等之芳香族二醇。其中在機械特 性之觀點上以脂環式二醇、脂肪族二醇較佳,尤其在韌性 或機械物性之觀點上,較佳的是,脂肪族二醇單元在全二 醇單元中所佔之比率為 5 0 m ο 1 %以上,7 0 m ο 1 %以上更佳, 80mol%以上特別合適,而以95mol%以上最合適。此外,在 成形性或機械物性之觀點上以乙二醇、1,3 -丙二醇、1,4 -丁二醇較佳,而在結晶性之觀點上以1,4 - 丁二醇較合適。 再者,為二羧酸成分、二醇成分,使用構造不同之複數之 二羧酸成分、二醇成分以形成共聚物亦可。 在本發明中,可進一步使用如羥羧酸(如乳酸、羥乙酸、 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間羥苯甲酸、對羥苯甲酸、6 -羥-2 -萘曱酸、對-θ -羥乙氧 苯甲酸等)、烷氧羧酸、硬脂醇、苄醇、硬脂酸、苯甲酸、 第三丁苯甲酸、苯甲醯苯甲酸等之單官能成分,如丙三羧 酸偏苯三甲酸、均苯三曱酸、苯四曱酸、五倍子酸、三羥 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丙三醇、異戊四醇等之三官能 以上之多官能成分等以作為共聚合成分。 本發明之聚酯之分子量並未特別受到限制,而在機械物 性,丸粒化之安定性,成形性之觀點上,最好能具有數平 均分子量在 5000至 60000之範圍内,以10000至 40000 之範圍内較佳。聚酯之數平均分子量可利用末端基滴定、 紅外線光譜測定、核磁共振(N M R )譜測定等之手法測定之。 在本發明中,聚酯之末端羧基濃度若太高,則有使聚酯 樹脂之财水解性惡化之傾向,而若太低,則有使聚合性惡 化之傾向,因此該濃度以1至4 0 μ e q / g較佳,以2至3 0 μ e q /g進一步較佳,其中以3至25μθ(ΐ /g較合適,而以5至 2 0 μ e q / g特別合適。 聚酯之末端羧基濃度係可藉一種使樹脂溶於有機溶媒 而對此使用氫氧化鈉溶液等之鹼溶液以施行滴定之方法求 出者。 再者,本發明所得之聚酯之末端乙烯基濃度若太高,則 有招致色調惡化或聚合性惡化之傾向,因此該濃度以 15peq /g以下較佳,其中以lOpeq /g以下較合適,而以 7 μ e q / g以下特別合適。末端乙烯基濃度係可藉一種使聚 酯溶於溶媒而予以測定NMR之方法求出者。 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 520 1298075 本發明之聚酯之製造方法係基於習用之製造方法,而此 項習知方法可粗略分為將二羧酸用作主原料之所謂直接聚 合法,以及將二羧酸二烷酯用作主原料之酯交換法。前者 在初期之酯化反應產生水,而後者在初期之酯交換反應產 生醇,雖然有此差異,但在原料之取得安定性,餾出物之 處理容易性,原料之單位用量之高低,以及依照本發明之 改良效果之觀點上,以直接聚合法較佳。 為直接聚合法之一例,可舉出下述方法:使二羧酸成分 及二醇成分在單段或”複數段”(其定義在後面)之酯化反應 槽内,在酯化反應觸媒之存在下,在通常1 8 0至3 0 0 °C (以 2 0 0至2 8 0 °C較佳,而以2 1 0至2 7 0 °C特別合適)之溫度及 通常10至250kPa(以13至133kPa較佳,而以60至lOlkPa 特別合適)之壓力下,連續進行酯化反應0 · 5至5小時(以 1至3小時較佳),將所得到之酯化反應產物即低聚合物移 送至聚縮合反應槽,在複數段之聚縮合反應槽内在聚縮合 反應觸媒之存在下,在通常210至300 °C (以220至290 °C 較佳,而以2 3 0至2 8 0 °C特別合適,尤其在聚縮合之最終 段時最好能比聚合物之熔點高5至3 0 °C ,以5至2 0 °C較 佳,而以7至1 5 °C特別合適)之溫度及通常2 7 k P a以下(以 2 0 k P a以下較佳,而以1 3 k P a特別合適,尤其在聚縮合之 最終段時最好能在2 k P a以下之減壓下)之壓力下,且在攪 拌下連續進行聚縮合反應2至1 2小時(以3至1 0小時較佳) 之方法。 在使用對酞酸為二羧酸成分且使用 1,4 - 丁二醇為二醇 1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成分之場合,可舉出下述方法:在通常180至260 °C (以200 至2 5 0 °C較佳,而以2 1 0至2 4 5 °C特別合適)之溫度及通常 10至133kPa(以13至lOlkPa較佳,而以60至90kPa特別 合適)之壓力下,連續進行酯化反應0 · 5至5小時(以1至 3小時較佳),將所得到之酯化反應產物即低聚合物移送至 聚縮合反應槽,在複數段之聚縮合反應槽内在聚縮合反應 觸媒之存在下,在通常2 1 0至2 6 0 °C (以2 2 0至2 5 0 °C較佳, 而以220至245 °C特別合適)之溫度及通常27kPa以下(以 2 0 k P a以下較佳,而以1 3 k P a特別合適,尤其在至少一個 聚縮合反應槽内,最好能在 2kPa以下之減壓下)之壓力 下,且在攪拌下連續進行聚縮合反應2至1 2小時(以2至 1 0小時較佳)之方法。 在另一方面,為酯交換法之一例,可舉出下述方法:使 二羧酸二烷酯成分及二醇成分在單段或複數段之酯化反應 槽内,在酯交換反應觸媒之存在下,在通常1 1 0至3 0 0 °C (以 1 4 0至2 8 0 °C較佳,而以1 8 0至2 6 0 °C特別合適)之溫度及 通常10至250kPa(以13至133kPa較佳,而以60至lOlkPa 特別合適)之壓力下,連續進行酯交換反應0 . 5至5小時(以 1至3小時較佳),將所得到之酯交換反應產物即低聚合物 移送至聚縮合反應槽,在複數段之聚縮合反應槽内在聚縮 合反應觸媒之存在下,在通常210至300 °C (以220至290 °C較佳,而以2 3 0至2 8 0 °C特別合適,尤其在聚縮合之最 終段時最好能比聚合物之熔點高5至3 0 °C ,以高5至2 0 °C較佳,而以高 7至 1 5 °C特別合適)之溫度及通常 2 7 k P a 1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以下(以2 0 k P a以下較佳,而以1 3 k P a特別合適,尤其在至 少一個聚縮合反應槽内最好能在2 k P a以下之減壓下)之壓 力下,且在攪拌下連續進行聚縮合反應2至1 2小時(以3 至1 0小時較佳)之方法。 在使用對酞酸二曱酯為二羧酸二烷酯成分且使用 1,4 -丁二醇為二醇成分之場合,可舉出下述方法:在通常110 至2 6 0 °C (以1 4 0至2 4 5 °C較佳,而以1 8 0至2 2 0 °C特別合 適)之溫度及通常10至133kPa(以13至lOlkPa較佳,而 以6 0至9 0 k P a特別合適)之壓力下,連續進行酯交換反應 0 · 5至5小時(以1至3小時較佳),將所得到之酯交換反 應產物即低聚合物移送至聚縮合反應槽,在複數段之聚縮 合反應槽内在聚縮合反應觸媒之存在下,在通常210至260 。(:(以2 2 0至2 5 0 °C較佳,而以2 2 0至2 4 5 °C特別合適)之溫 ? 度及通常2 7 k P a以下(以2 0 k P a以下較佳,而以1 3 k P a特別 合適,尤其在至少一個聚縮合反應槽内,最好能在 2kPa 以下之減壓下)之壓力下,且在攪拌下連續進行聚縮合反應 2至1 2小時(以2至1 0小時較佳)之方法。 再者,為了達成本發明抑制聚酯聚縮合反應時之副反應 而改良色調或聚合性之目的,對一在觸媒之存在下施行酯 化反應後或酯交換反應後之酯化率或酯交換率 9 0 %以上之 低聚合物使用複數段反應槽以使在熔融狀態下連續進行聚 縮合反應之步驟中,設内溫最高之反應槽之内溫為 Τμλχ °C ,最終反應槽之内溫為Τ ( ω ) °C時,必需滿足 Τμλχ>Τ(〇〇) 1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此外,為了反應速度之提高暨產品品質之提高及安定 最好能達到
Tmax-T(o) ^ 2°C ,其中以 Τηλχ-Τ( ω ) ^ 4°C 較合適,而以 Tmax-T(q) ^ 5°C 特別合適。 本發明所提之内溫乃在完全混合槽表示内液之溫度, 在具有活塞流動性之橫型反應器等之反應槽可設定複數 溫度之場合係表示最高之溫度,至於最終槽之T ( ω )係予 設定為反應槽出口近旁之温度。 再者,在聚合物之抽出口數係複數之場合,最終槽之 溫Τ ( ω )則以複數存在,而至少其中之1個滿足上述關係 可 〇 本發明所提之π複數段π之聚縮合反應槽,一般指形狀 攪拌條件不同之複數之反應槽藉管系等所聯結成之構造 言,係指各反應槽之壓力可獨立設定者。 聚縮合反應槽之段數乃基於生產柔軟性之觀點,最好 為3段(3槽)以上。 再者,本發明所提之酯化率係表示二羧酸成分之全羧 中被酯化之羧基之比率之數值,再者,酯交換率係表示 料之二羧酸二烷酯中被原料二醇成分所取代之比率之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而 之 以 内 即 或 而 能 基 原 數 13 1298075 值,如下述界定: 酯化率=[(皂化價-酸價)/皂化價]X 1 0 0 酯交換率=[(二羧酸單元之莫耳濃度x2 -烷酯之當量) /(二羧酸單元之莫耳濃度χ2)]χ100 (式中,烷酯之烷基為原料二羧酸二烷酯由來之烷基) 酸價可藉一種使低聚合物溶於溶媒後施行鹼滴定之方 法來求出,而皂化價可藉一種使低聚合物經鹼加水分解後 用酸施行逆滴定之方法來求出。再者,為求出二羧酸單元 之莫耳濃度及烷酯之當量,例如可利用一種使低聚合物溶 於適當溶媒後測定 1 Η - N M R,而由各信號強度比求出之方 法。 在本發明中,較佳的是,聚縮合步驟(Β)為使用串聯之3 槽以上之反應槽,以在熔融狀態下連續進行聚縮合反應之 步驟,而設反應槽内溫之最高溫度為 Τμαχ,反應槽内溫之 最低溫度為Τ Μ ί Ν,最終槽内溫為Τ ( ω )時,滿足 ΤΜΛΧ>Τ(ω)^ ΤμΙΝ ο 在本發明中,較佳的是,聚縮合步驟(Β )為使用串聯之3 槽以上之反應槽,以在熔融狀態下連續進行聚縮合反應之 步驟,而在未含最終槽之二個連續之反應槽中,擁有上游 側之内温不低於下游側之内溫之連續槽。 此外,上述下游側之内溫最好能為高於最終槽内溫者。 再者,設聚縮合步驟(B )中從上游起第1槽之内溫為T ( 1 ) °C ,最終槽之内溫為T ( ω ) °C時,較佳的是 1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Τ( 1 )^ Τ(ω) Ο 再者,Τ Μ A X通常為低於2 8 0 °C,以低於2 6 0 °C較佳, 步以低於2 5 0 °C較合適,而以低於2 4 5 °C特別合適。 在另一方面,Τ(ω)最好能為低於245 °C,其中以低於 °C較佳,進一步以低於2 3 9 °C較合適,而以低於2 3 8 °C 合適。 若未滿足上述之槽内溫度條件,則有使末端羧基量 端乙烯基量變多,造成色調惡化之傾向。 由聚縮合反應所得之樹脂通常從聚縮合反應槽之 被移送至聚合物拔取模,以帶條狀被拔出,在水冷期 水冷後,被切割機切斷,而成為丸粒狀、切屑狀之粒狀 為本發明中之酯化或酯交換反應觸媒,例如可舉出 三氧化二銻等之銻化合物,如二氧化鍺、四氧化鍺等 化合物,如烧氧鈦(如鈦酸四曱酯、鈦酸四異丙S旨、I太 丁酯等)、苯氧鈦(如鈦酸四苯酯等)等之鈦化合物,如 二丁錫、氧化甲基苯錫、四乙錫、氧化六乙二錫、氧 己基己二錫、氧化二(十二碳烷)錫、氫氧化三乙錫、 化三苯錫、乙酸三異丁錫、二乙酸二丁錫、二月桂酸 錫、三氯化一丁錫、氯化三丁錫、硫化二丁錫、氧化 錫、甲賊酸、乙si酸、丁 酸等之錫化合物,如乙酸 氫氧化鎂、碳酸鎂、氧化鎂、烷氧鎂、磷酸氫鎂等之 合物,如乙酸妈、氫氧化妈、碳酸妈、氧化#5、烧氧 石粦酸氫妈等之約化合物,以及猛化合物,鋅化合物等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進一 240 特別 、末 底部 間或 體。 ,如 之鍺 酸四 氧化 化環 氫氧 — _ — >2^. 丁羥 鎮、 鎂化 !丐、 ,其 15 1298075 中以鈦化合物、錫化合物較佳,尤其以鈦酸四丁 S旨較合適。 觸媒之使用量並未特別受到限制,不過若太多,則不僅 成為異物混入之原因,亦成為聚合物熱滯留時之劣質化反 應之發生或產生氣體之原因,而若太少,主反應速度則降 低,而容易發生副反應,因此聚合物中之金屬濃度通常為 1至300ppm,以5至200ppm較佳,而以5至150ppm進一 步較佳,尤其以2 0至1 0 0 p p m較佳,其中以3 0至9 0 p p m 較合適。 再者,為聚縮合反應觸媒,將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時 所添加之觸媒繼續使用以充作聚縮合反應觸媒而不添加新 觸媒亦可,進一步添加上述觸媒亦可,此時之使用量並未 特別受到限制,不過若太多,則會造成上述問題,因此聚 合物中之金屬濃度為300ppm以下,以200ppm以下較佳, 而以lOOppm以下進一步較佳,尤其以50ppm較合適。 再者,在使用有機鈦化合物為觸媒之場合,基於抑制異 物之觀點,最後達到之聚合物中之鈦金屬濃度最好能為 250ppm以下,以lOOppm以下較佳,其中以50ppm以下較 合適,而以3 3 p p m特別合適。上述金屬濃度可藉濕式灰化 等之方法回收聚合物中之金屬後,利用原子發光,或 I C P ( I n d u c e d C 〇 u p 1 e d P 1 a s m a )為光源之分析法等予以測 定。 再者,在上述酯化反應、酯交換反應、聚縮合反應中, 除了上述觸媒之外,亦可有其他添加劑(如下述)之存在: 反應助劑如鱗化合物(如正填酸,亞罐酸,次亞罐酸,多石粦 1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酸,以及其S旨或金屬鹽等)、驗金屬或驗土金屬化合物(如 氫氧化鈉、苯曱酸鈉、乙酸鎂、乙酸鈣等)等;抗氧化劑如 西分化合物(如2,6 -二第三丁 - 4-辛苯S分、異戊四醇肆[3_ (3 ’,5 ’ -第三丁 - 4 ’ -羥苯)丙酸酯]等)、硫醚化合物(如 3,3 ’ -硫二丙酸二月桂酯、異戊四醇肆[3 -月桂硫二丙酸酯] 等)、磷化合物(如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叁(壬苯酯)、亞 磷酸叁(2,4 -二-第三丁苯酯)等)等;脫模劑如石蠟,微晶 蠟,聚乙烯蠟,褐煤酸或褐煤酸酯所代表之長鏈脂肪酸及 其酯,聚砍氧油等。 為聚縮合反應槽,可舉出縱型攪拌聚合槽、橫型攪拌聚 合槽、薄膜蒸發式聚合槽等之習知物,而由於聚縮合之後 期(在此時期,反應液之黏度會上升)物質移動比反應速度 更容易成為分子量增大之支配因子,為了在抑制副反應之 下推進主反應,儘量降低溫度而提高表面更新性係在達成 本發明之目的上有利之作法,因此最好能選定一種具有表 面更新性、栓流性、自淨性優異之薄膜蒸發功能之單一或 複數之橫型攪拌聚合機。 再者,使本發明之製法所得之聚酯繼續藉習知方法進行 固相聚合以提高分子量亦可。 在圖1及圖2展示實施態樣之例子。 在圖1中,2為完全混合型之酯化反應槽,P1為原料供 給管系,2 a為設在酯化反應槽2上部之通氣口,2 b為設在 酯化反應槽2上部之觸媒供給口。 在反應槽 2中,施行製造低聚合物之步驟(A)。再者, 1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在本實施態樣例中,聚縮合步驟(B)係在反應槽3至5之三 槽進行者。3為完全混合型之第一聚縮合反應槽,3 a為設 在第一聚縮合反應槽3上部之通氣口,4為完全混合型之 第二聚縮合反應槽,4 a為設在第二聚縮合反應槽4上部之 通氣口,5為在水平方向擁有2支攪拌軸及具有自淨性之 葉片之橫型之第三聚縮合反應槽,5a為設在第三聚縮合反 應槽5上部之通氣口,P 2、P 3、P 4各為連接反應槽之管系, P 5為聚合物之抽出管系。在此場合,第三聚縮合反應槽5 由於具有二支旋轉軸,可選擇相同或不同方向之旋轉方 向,而為了提高表面更新性,最好能選擇不同方向之旋轉。 圖2為將圖1中之完全混合型之第二聚縮合反應槽變換 為一種在水平方向具有旋轉軸且有薄膜蒸餾性能之橫型反 應槽之態樣,即成為在容易滯留之旋轉軸中心部未具軸之 構造。 〈實施例〉 以下舉出實施例,以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 並未受到上述實施例之限制。 又按,在實施例及比較例中,聚酯之評價係依照下述方 法施行者。 (1 )末端羧基濃度 使聚S旨0 . 5 g 溶於车)醇 2 5 m 1,對此使用氫氧化納之 0 . 0 1 m ο 1 / L苄醇溶液,以施行滴定。末端羧基濃度愈低, 表示对水解性愈佳。 (2)末端乙烯基濃度 1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使聚酯溶於六氟異丙醇/重氣仿=3 / 7 ( v / v ),以測定共振 頻率4 0 0 MHz之1H-NMR而求出標的濃度。乙烯基濃度低, 表示製造中之副反應少,同時表示聚合性優異。 (3)末端二醇基濃度及末端烷基濃度 使聚酯溶於六氟異丙醇/重氯仿=3 / 7 ( v / v ),以測定共振 頻率4 0 0 MHz之1H-NMR而求出標的濃度。 (4 )聚酯之數平均分子量 係由數平均分子量=2 /(總末端基濃度)求出者。但設定 總末端基濃度=末端羧基濃度+末端二醇濃度+末端乙烯基 濃度。 (5 )聚酯之色調 使用曰本電色(股)製之色差計(Z-300A型),算出黃色指 數b值而予以評價。此數值愈小,表示帶黃味愈少,色調 良好。 (6 )低聚合物之酯化率 使用如下述求出之酸價及皂化價,藉此算出。 [酸價] 使低聚合物溶於二曱基甲醯胺,對此使用 0 · 1 N 之Κ Ο Η /甲醇溶液以施行滴定而求出酸價。 [皂化率] 用0 · 5 Ν之Κ Ο Η /乙醇溶液來施行低聚合物之水 解,然後用0 . 5 Ν之鹽酸以施行滴定而求出皂化價。 酯化率=[(皂化價-酸價)/皂化價]X 1 0 0 (7 )低聚合物之酯交換率 使用由利用共振頻率4 0 0 Μ Η ζ之1 Η - Ν M R所測定之殘存曱 酯之當量以及由皂化價所求出之二羧酸單元之莫耳濃度, 1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按照下述計算式算出: 酯交換率=[(二羧酸單元之莫耳濃度X 2 -曱酯之當量)/ (二羧酸單元之莫耳濃度χ2)]χ100 (實施例1 ) 圖3展示本實施例之流程圖。在圖3中,1為漿液調製 槽,1 a及1 b各為設在漿液調製槽1之上部之二羧酸成分 及二醇成分之各原料供給口,2為酯化反應槽(施行製造低 聚合物之步驟),2a為設在酯化反應槽2上部之通氣口,2b 為設在酯化反應槽2上部之觸媒供給口,2 c為設在酯化反 應槽之取樣口,3為第一聚縮合反應槽(在聚縮合反應槽 3,4,5施行聚縮合步驟),3 a為設在第一聚縮合反應槽3上 部之通氣口,3C為取樣口,4為第二聚縮合反應槽,4a為 設在第二聚縮合反應槽4上部之通氣口,4C為取樣口,5 為在水平方向擁有攪拌軸之橫型之第三聚縮合反應槽,5 a 為設在第三聚縮合反應槽5上部之通氣口,6為聚合物拔 取模,7為旋轉式切割機,Ml,M2, M3, M4, M5各為攪拌裝置, G1,G2,G3,G4,G5 各為齒輪泵,?1,?2,?3,?4,?5各為管系。 預先將酯化率 9 3%之聚對酞酸丁二酯低聚合物裝填於酯 化反應槽2後,將按對酞酸1 . 0莫耳與1,4 - 丁二醇1 . 8莫 耳之比率製成之漿液以可成為50L/h之方式從漿液調製槽 1藉齒輪泵G 1通過管系P1内連續供給於一具有螺旋型攪 拌機之酯化反應槽2之同時,將酞酸四丁酯以聚合物每一 理論回收量基準之鈦濃度可成為 1 0 0 p p m之方式從觸媒供 給口 2 b連續供給於酯化反應槽2。酯化反應槽2係一具備 2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攪拌裝置Μ 2之縱型反應槽,該裝置Μ 2為具有垂直旋轉軸 並安裝有葉片直徑1 6 0 mm之螺旋型攪拌葉片者,設定酯化 反應槽2之内溫為230 °C,其壓力為78kPa,將所產生之水 及四氫呋喃暨未反應之 1,4 - 丁二醇從與減壓機(未圖示) 連接之通氣口 2 a抽出,以通過精餾塔(未圖示)後,使未反 應之1,4 - 丁二醇一部分回流於第一酯化反應槽2,而將殘 餘之1,4 - 丁二醇,水及四氫呋喃抽出於反應系統外之同時 進行酯化反應。此時以酯化槽2之實際液量可成為1 0 0升 之方式施加液面控制之同時將反應液抽出,以連續供給於 第一聚縮合反應槽3。在反應系安定化起經過1 2小時後, 由取樣口 2 c採取之低聚合物試樣得知,低聚合物之酯化率 為 9 8%。 第一聚縮合反應槽3為具備一擁有垂直旋轉軸之攪拌裝 置Μ 3之縱型反應槽,設定該反應槽3之内溫為2 4 5 °C,其 壓力為2.7kPa,以實際液量可成為100升之方式施加液面 控制,將所產生之水及四氫呋喃暨1,4 - 丁二醇從與減壓機 (未圖示)連接之通氣口 3 a抽出之同時,施行初期聚縮合反 應,而將所抽出之反應液連續供給於第二聚縮合反應槽 4。此時從齒輪泵G 3出口之取樣口(未圖示)抽取預聚合物 試樣以測定數平均分子量,而得到該分子量為 4 0 5 0之結 果。 第二聚縮合反應槽4為具備一擁有垂直旋轉軸之攪拌裝 置M4之縱型反應槽,設定該反應槽4之内溫為240 °C,其 壓力為200Pa,以實際液量可成為100升之方式施加液面 2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控制,將所產生之水及四氫呋喃暨1,4 - 丁二醇從與減壓機 (未圖示)連接之通氣口 4a抽出之同時,進一步施行聚縮合 反應,而將所抽出之反應液連續供給於第三聚縮合反應槽 5。此時從齒輪泵G4出口之取樣口(未圖示)抽取預聚合物 試樣以測定數平均分子量,而得到該分子量為 9 7 0 0之結 果。 第三聚縮合反應槽5為具備一擁有2支自淨性水平旋轉 軸之攪拌裝置Μ 5之縱型反應槽,設定該反應槽5之内溫為 235 °C ,其壓力為200Pa,以實際液量可成為40升之方式 施加液面控制,將所產生之水及四氫呋喃暨1,4 - 丁二醇從 與減壓機(未圖示)連接之通氣口 5a抽出之同時,進行聚縮 合反應。使所得之聚合物藉齒輪泵G 5通過管系P 5内後, 從聚合物拔取模6按條帶狀予以連續拔出,而用旋轉式切 割機7予以切斷。所得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 2 0 0 0 0, 末端魏基濃度為12peq/g,而末端乙烯基濃度為4peq/g。 將聚合物之分析值一併示於表1中。即得到一種少含末端 乙烯基且色調優異之聚對酞酸丁二酯樹脂。 (實施例2 ) 除了設定第一聚縮合反應槽3之内溫為240 °C ,第二聚 縮合反應槽4之内溫為245 °C ,第三聚縮合反應槽5之内 溫為2 3 5 °C之外,均與實施例1 一樣實施。第一聚縮合反 應槽3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3 2 0 0,第二聚縮 合反應槽4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8 5 0 0,所得 到之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 1 9 5 0 0,末端羧基濃度為 2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14peq /g,而末端乙烤基濃度為 6μες[ /g。將聚合物 析值一併示於表1中。即得到一種少含末端乙婦基且 優異之聚對酞酸丁二酯樹脂。 (實施例3 ) 除了設定第一聚縮合反應槽3之内溫為2 3 5 °C ,第 縮合反應槽4之内溫為2 4 5 °C ,第三聚縮合反應槽5 溫為2 4 0 °C之外,均與實施例1 一樣實施。第一聚縮 應槽3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2 8 0 0,第二 合反應槽4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8 4 0 0, 到之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 1 9 7 0 0,末端羧基濃 17peq /g,而末端乙稀基濃度為 8peq /g。將聚合物 析值一併示於表1中。即得到一種少含末端乙烯基且 優異之聚對酞酸丁二酯樹脂。 (實施例4 ) 除了將酞酸四丁酯以聚合物每一理論收量基準之 可成為7 5 p p m之方式設定之外,均與實施例1 一樣實 第一聚縮合反應槽 3 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 4 0 5 0,第二聚縮合反應槽4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 量為9 0 0 0,所得到之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1 9 5 0 0 端綾基濃度為 9peq /g,而末端乙稀基濃度為 4peq 將聚合物之分析值一併示於表1中。即得到一種少含 乙烯基而尤其色調優異之聚對酞酸丁二酯樹脂。 (實施例5 ) 預先將酯化率 9 3%之聚對酞酸丁二酯低聚合物裝填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之分 色調 二聚 之内 合反 聚縮 所得 度為 之分 色調 鈦量 施。 量為 分子 ,末 /g 0 末端 於實 23 1298075 施例1之反應槽2後,將對酞酸二曱酯及1,4 - 丁二醇按對 酞酸二曱酯1.0莫耳與1,4 -丁二醇1.5莫耳之比率供給於 酯交換反應槽2,設定反應槽2之内溫為2 0 0 °C,其壓力為 1 0 1 k P a,此外均與實施例1 一樣實施。在反應系安定化起 經過1 2小時後之取樣口 2 c所採取之低聚合物之酯化率為 96%。第一聚縮合反應槽3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 為3900,第二聚縮合反應槽4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 子量為9 5 0 0,所得到之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2 0 0 0 0, 末端羧基濃度為18peq/g,而末端乙嫦基濃度為4peq/g。 將聚合物之分析值一併示於表1中。即得到一種少含末端 乙烯基且色調優異之聚對酞酸丁二酯樹脂。 (比較例1 ) 除了設定第一聚縮合反應槽3之内溫為235 °C ,第二聚 縮合反應槽4之内溫為240 °C ,第三聚縮合反應槽5之内 溫為2、生5 °C之外,均與實施例1 一樣實施。第一聚縮合反 應槽3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2 8 0 0,第二聚縮 合反應槽4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8 3 0 0,所得 到之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 2 0 0 0 0,末端羧基濃度為 23peq/g,而末端乙稀基濃度為14peq/g。將聚合物之分 析值一併示於表1中。即末端乙烯基增加而色調惡化。 (比較例2 ) 除了設定第一聚縮合反應槽3之内溫為240 °C ,第二聚 縮合反應槽4之内温為2 3 5 °C ,第三聚縮合反應槽5之内 溫為2 4 5 °C之外,均與實施例1 一樣實施。第一聚縮合反 2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應槽3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3200’第一聚細 合反應槽4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8200’所知 到之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196〇〇,末端羧基濃度為 22peq/g,而末端乙烯基濃度為13peQ/g。將聚合物之分 析值一併示於表丨中。即末端乙烯基增加而色調惡化。 (比較例3 ) 除了設定第一聚縮合反應槽3之内溫為235。C’第二聚 縮合反應槽4之内温為及4 〇 °C ,第三聚縮合反應槽5之内 溫為2 4 5 °c之外,均與實施例5 —樣實施。第一聚縮合反 應槽3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2700,第二聚縮 合反應槽4之出口預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8200’所知 到之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2〇〇〇〇,末端羧基濃度為 28peq/g,而末端乙烯基濃度為14ge(1/g。將聚合物之分 析值一併示於表丨中。即末端乙烯基增加而色調惡化。 表1 3施例 1 實施例 2 實施例 3 實施例 4 實施例 5 比較例 1 比較例 2 比較例 3 二缓酸成分--- TPA TPA TPA TPA DMT TPA ; TPA) DMT 觸媒濃度 ppm/聚合物 100 100 100 75 100 100 100 100 第一 聚縮合槽 °C 245 240 235 245 245 235 240 235 —子量 4050 3200 2800 4050 3900 2800 3200 2700 第二 聚縮合槽 ϋ —---— °c 240 245 245 240 240 240 235 240 分子量 9700 8500 8400 9000 9500 8300 8200 8200 第三 聚縮合槽 —反應!出口溫度 °c 235 235 240 235 235 245 245 245 子量 20000 19500 19700 19500 20000 20000 19600 20000 [COOH] Meq/g 12 14 17 卜9 18 23 22 28 '[CH2=CH] ^q/g 4 6 8 4 4 14 13 14 聚合物之色調 0.6 / 0. 7 1 0.8 0.4 0.9 r 2.9 2.6 3.1 TPA :對酞酸 DMT :對酞酸二甲酯 (實施例6 ) 2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私〇9/92115520 1298075 藉由圖4所示之酯化步驟及圖5所示之聚縮合步驟,依 照下述要領施行P B T之製造。首先,將按對酞酸1 . 0 0莫耳 與1,4 - 丁二醇1 . 8 0莫耳之比率混合之6 0 °C漿液從漿液調 製槽通過原料供給管線(L 1 )以可成為 2 8 · 5 k g / h之方式連 續供給於酯化用反應槽(D ),其擁有螺旋型攪拌機且預先裝 填有酯化率9 9 %之PBT低聚物者。同時地,將1 8 5 °C之精餾 塔(E)之塔底成分按12. Okg/h從再循環管線(L2)供給於該 反應槽(D), 亦將充作觸媒之 65 °C之酞酸四丁酯 6 · 0 w t % 1,4 - 丁二醇溶液按 6 9 g / h (聚合物理論收量基準之 鈦金屬濃度 3 0 p p m )從觸媒供給管線(L 3 )供給於該反應槽 (D )。此溶液中之水分為0 . 2 0 w t %。 設定反應槽(D)之内溫為230 °C ,其壓力為78kPa,使所 產生之水及四氫呋喃暨剩餘之 1,4 - 丁二醇從餾出管線(L 5 ) 餾出,藉精餾塔(E )予以分離為高沸點成分與低沸點成分。 在反應系安定化後之塔底高沸點成分中 1,4 - 丁二醇所佔 之比率為98wt%以上,以精餾塔(E)之液面可達一定之方式 將其一部分藉由抽出管線(L 8 )抽出於外部。在另一方面, 將低沸點成分從塔頂以氣體形態抽出,用冷凝器(Η)使之凝 縮,而以儲槽(J )之液面可達一定之方式從抽出管線(L 1 3 ) 予以抽出於外部。 將反應槽(D )所產生之低聚合物之一定量在使用齒輪泵 (G 6 )之下從抽出管線(L 4 )抽出,而以反應槽(D )内液之平均 滯留時間可達3 . 3小時之方式予以控制液面。將從抽出管 線(L 4 )抽出之低聚合物連續供給於第一聚縮合反應槽 2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Q)。在反應系安定化後,在反應槽(A)出口取樣,而所測 定之低聚合物之酯化率為9 7. 3 %。 設定第一聚縮合反應槽(Q)之内溫為2 4 1 . 0 °C,其壓力為 2. 1 kPa,以滯留時間可成為 1 5 0 分鐘之方式施行液面控 制。將水、四氫呋喃、以及 1,4 - 丁二醇從與減壓機(未圖 示)連接之通氣管線(L 1 6 )抽出之同時,施行初期聚縮合反 應。將所抽出之反應液連續供給於第二聚縮合反應槽(R)。 設定第二聚縮合反應槽(R)之内溫為244.3 °C,其壓力為 1 6 0 P a,以滯留時間可成為1 2 0分鐘之方式施行液面控制, 而將水、四氫呋喃、以及1 , 4 - 丁二醇從與減壓機(未圖示) 連接之通氣管線(L 1 8 )抽出之同時,進一步施行聚縮合反 應。將所得之聚合物使用抽液齒輪泵(G 8 )藉由抽出管線 (L 1 7 )連續供給於第三聚縮合反應槽(S )。 設定第三聚縮合反應槽(S)之反應器出口溫度為 238.6 °C ,其壓力為1 8 0 P a,以滯留時間可成為1 5 0分鐘之方式 施行液面控制,而將水、四氫咬喃、以及1,4 - 丁二醇從與 減壓機(未圖示)連接之通氣管線(L 2 0 )抽出之同時,進一步 施行聚縮合反應。將所得之聚合物使用抽液齒輪泵(G 9 )藉 由抽出管線(L 1 9 )從模頭(6 )以條帶狀連續拔出,而用旋轉 式切割機(7 )予以切斷。所得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為 28900,末端羧基濃度為 24με(ΐ /g,末端乙烯基濃度為 1 1 μ e q / g,而b值為-0 . 6。即得到一種少含末端羧基,亦 少含末端乙烯基,且色調優異之聚對酞酸丁二酯樹脂。 將聚合物之分析值一併示於表2中。 2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 520 1298075 (比較例4 ) 除了設定第三聚縮合反應槽(S )之反應器出口之溫度為 2 4 6 . 5 ° C及其壓力為2 6 0 P a之外,均與實施例6 —樣實施。 其末端羧基及末端乙烯基均有增加,色調亦惡化。 將聚合物之分析值一併示於表2中。 表2 實施例6 比較例4 二羧酸成分原料 TPA TPA 觸媒濃度 ppm/聚合物 30 30 第一聚縮合槽 内溫 °C 241.0 241.0 第二聚縮合槽 内溫 °C 244.3 244.3 第三 聚縮合槽 反應槽出口溫度 °C 238.6 246.5 數平均分子量 28900 28800 [C00H] geq/g 24 43 [ch2=ch] peq/g 11 16 聚合物之色調 -0.6 3.5 TPA :對酞酸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依照本發明之製造聚酯之方法,可抑制聚縮合反應時之 副反應而得到改善色調或聚合性之聚酯,因此其產業上之 利用價值很高。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本發明較佳之一實施形態之聚酯製造裝置之概略 圖〇 圖2為本發明較佳之一實施形態之聚酯製造裝置之概略 圖。 圖3為實施例1所用之聚酯製造裝置之概略圖。 圖4為實施例6所用之S旨化步驟之概略圖。 2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 520 1298075 圖5為實施例6所用之聚縮合步驟之 概略圖。 元件符 號 說明 ) 1 漿 液 調 製 槽 1 a、1 b 原 料 供 給 π 2 酯 化 反 應 槽 2a 通 氣 口 2b 觸 媒 供 給 口 2 c 取 樣 口 3 第 一 聚 縮 合 反 應 槽 3a 通 氣 π 3c 取 樣 口 4 第 二 聚 縮 合 反 應 槽 4 a 通 氣 α 4 c 取 樣 口 5 第 三 聚 縮 合 反 應 槽 5 a 通 氣 口 6 聚 合 物 拔 取 模 7 旋 轉 式 切 割 機 M1、M2、M3、M4、M5 攪拌裝置 Gl 、 G2 、 G3 、 G4 、 G5 、 G6 、 G7 、 G8 、 P1 原料供給管系 P 2、P 3、P 4 反應槽連接 P 5 聚合物抽出管系 D 酯化反應槽 G 9 齒輪果 管系 -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 520 29 1298075 E 精 餾 塔 F 泵 Η 冷 凝 器 J 儲 槽 Κ 泵 L1 原 料 供 給 管 線 L2 再 循 環 管 線 L3 觸 媒 供 給 管 線 L4 抽 出 管 線 L5 餾 出 管 線 L6 抽 出 管 線 L7 循 環 管 線 L8 抽 出 管 線 L9 氣 體 抽 出 管 線 L1 0 凝 縮 管 線 L1 1 抽 出 管 線 L1 2 循 環 管 線 L1 3 抽 出 管 線 L1 4 通 氣 管 線 L1 5 抽 出 管 線 L1 6 通 氣 管 線 L1 7 抽 出 管 線 L1 8 通 氣 管 線 L1 9 抽 出 管 線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30 1298075 L20 通氣管線 Q 第一聚縮合反應槽 R 第二聚縮合反應槽 S 第三聚縮合反應槽。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31

Claims (1)

  1.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聚酯之製造方法,係具有下述步驟··( A)以二羧 酸或二羧酸二烷酯及二醇作為主原料且在觸煤之存在下進 行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而製造一具有酯化率或酯交換率 9 0 %以上之低聚合物之步驟,以及(B )使用複數段之反應槽 以使低聚合物在熔融狀態下連續進行聚縮合反應之聚縮合 步驟, 其特徵為,設(B)聚縮合步驟中,内溫最高之槽之内溫為 TMA,C ,最終槽之内溫為Τ(ω)。。時,滿足 Φ Tmax>T(CO) 〇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之製造方法,其中,聚 縮合步驟(B )為使用串聯之 3槽以上之反應槽以在熔融狀 態下連續進行聚縮合反應之步驟,而設反應槽内溫之最高 溫度為 T M A X,反應槽内溫之最低溫度為 Τ Μ ! N,最終槽内溫 為Τ ( 〇))時,滿足 ΪΜΑΧ>Τ(ω)^ Τμιν 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或 2項之聚酯之製造方法,其 中,聚縮合步驟(Β )為使用串聯之3槽以上之反應槽以在熔 融狀態下連續進行聚縮合反應之步驟,而在未含最終槽之 二個連續之反應槽中,上游側之内溫為不低於下游側之内 溫 °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聚酯之製造方法,其中,該 3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下游側之内溫為高於最終槽内溫。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之製造方法,其中,設 聚縮合步驟(B )中從上游起第1槽之内溫為T ( 1 ) °C ,最終 槽之内溫為T ( ω ) °C時, Τ(1)^ Τ(ω) 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之製造方法,其中,使 用對酞酸作為二羧酸,而使用1,4 - 丁二醇作為二醇成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之製造方法,其中,使 用對酞酸二甲酯作為二羧酸二烷酯,而使用 1,4 - 丁二醇作 為二醇成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之製造方法,其中,該 聚縮合步驟(B )中之至少一個聚縮合反應槽為具有在水平 方向安裝有攪拌軸之構造。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之製造方法,其中,ΤΜΑχ 為低於2 8 0 °C。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項之聚酯之製造方法,其中, Τ μ λ X 為低於 2 4 5 °C。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項之聚酯之製造方法,其中, Τ ( ω )為低於 2 4 0 °C。 1 2 . —種聚酯樹脂,係使用有機鈦化合物為觸媒而依照 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之製造方法所得之聚酯, 其特徵為,聚酯中之鈦原子濃度為2 5 0 p p m以下。 1 3 . —種聚酯樹脂,係依照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 33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1298075 酯之製造方法所得之聚酯,其特徵為,其末端乙烯基濃度 為15peq/g以下。 1 4. 一種聚酯樹脂,係依照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 聚酯之製造方法所得之聚酯,其特徵為,其末端羧基濃度 為 1 至 40peq /g。 1 5. —種聚酯樹脂,係依照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 聚酯之製造方法所得之聚酯,其特徵為,其末端乙烯基濃 度為15peq /g以下且末端魏基濃度為1至40peq /g。 3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9/92115520
TW92115520A 2002-06-10 2003-06-09 Polyester resi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TWI29807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68668 2002-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9787A TW200409787A (en) 2004-06-16
TWI298075B true TWI298075B (en) 2008-06-21

Family

ID=29727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15520A TWI298075B (en) 2002-06-10 2003-06-09 Polyester resi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2) CN1900138A (zh)
AU (1) AU2003235438A1 (zh)
TW (1) TWI298075B (zh)
WO (1) WO20031042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6635B2 (ja) * 2009-10-21 2014-08-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ポリブチレンサクシネ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2617842B (zh) * 2012-03-29 2014-06-11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锑/钛复合催化剂及其用于制备pet共聚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3474B2 (ja) * 1994-07-27 2002-12-0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及び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0138A (zh) 2007-01-24
TW200409787A (en) 2004-06-16
CN1556824A (zh) 2004-12-22
WO2003104298A1 (ja) 2003-12-18
AU2003235438A1 (en) 2003-12-22
CN1279081C (zh) 2006-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4608B (zh) 聚酯树脂及用于制备该聚酯树脂的方法
JP3438072B2 (ja) グリコール中のサスペンション形態にある二酸化チタン/二酸化珪素共沈物触媒を用いた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TWI353994B (zh)
TW575598B (en) Improv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sters
TWI577711B (zh) 製造脂肪族聚酯之方法
TW201231497A (en)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JP399687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US941622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WO2005095487A1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
JP2018150453A (ja) ポリブチレンサクシ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EP3649176B1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biodegradable polyesters
WO2005108462A1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4163913A (zh) 聚对苯二甲酸脂肪二酸丁二醇酯型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TWI298075B (en) Polyester resi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ster
WO2007026650A1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5408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並びに1,4−ブタンジオールの加熱装置及び蒸気発生装置
TWI338013B (en)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JP5428425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2005029581A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
JP3904536B2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JP400369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KR20140071536A (ko) 폴리에스테르의 연속 제조방법
KR20070012469A (ko)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2004107619A (ja) 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オリゴマ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JP3899339B2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