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392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3929B
TWI293929B TW094123437A TW94123437A TWI293929B TW I293929 B TWI293929 B TW I293929B TW 094123437 A TW094123437 A TW 094123437A TW 94123437 A TW94123437 A TW 94123437A TW I293929 B TWI293929 B TW I2939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coolant
publication
pipe
hydrog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23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10668A (en
Inventor
Yohei Makuta
Yoshiyuki Horii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10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0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3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39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uel Cell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1293929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利用對於燃料電池供給反應氣體和氫氣 所獲得的電力來行駛的燃料電池機車,尤其是有關具有檢 測氫氣的氫氣感測器的燃料電池機車。 【先前技術】 P 最近’開發出利用燃料電池系統所發出的電力供給馬 達’藉該馬達驅動車輪的燃料電池車輛。上述的燃料電池 系統中,燃料電池堆(以下,僅稱燃料電池)中,藉著作爲 氫氣及反應氣體的氧的化學反應進行發電。在此氧是從空 氣中經由壓縮機擷取,從高壓的燃料鋼瓶供給氫氣。 以上的燃料電池車輛是提出設有檢測氫氣用的氫感測 器,車頂構件間經托架安裝有氫感測器的安裝構造(例如 ,參照日本專利文獻1)。根據以上的安裝構造,將氫感測 φ 器配置在高的位置可以提昇漏氫的檢測精度,具理想性。 〔曰本專利文獻1〕 特開2003 -29 1 849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揭示在上述專利文獻1的構造是適用在有頂的 汽車上,不具備頂的兩輪的適用困難。又,機車和汽車相 比較爲小型,可期待搭載空間的有效利用。 並且,一般的燃料電池車輛雖然具備冷卻燃料電池的 -4- (2) 1293929 液冷式的冷卻系統,但是期待在該冷卻系統的管路內可更 爲確實地檢測氫氣的混入。 本發明是考慮以上的課題,提供以有效的配置空間設 置感測器的同時,更可以確實地檢測氫氣的燃料電池機車 爲目的。並以提供可更爲確實地檢測混入冷卻系統的管路 內的氫氣之燃料電池機車爲目的。 n 〔解決課題用的手段〕 本發明涉及的燃料電池機車是對燃料電池供給反應氣 體和氫氣而以所獲得的電力行駛,具備冷卻上述燃料電池 的液冷式的冷卻系統的燃料電池機車,其特徵爲:具有可 自由轉向地支撐前輪用前叉的頭管,及設置在上述頭管的 附近’檢測從上述燃料電池漏出氫氣的氫感測器。 如上述,將氫感測器設置在頭管的附近,可藉此有效 地利用靜區,以有效的配置空間設置氫感測器。並且,形 馨成氫感測器配置在高的位置,可更爲確實地檢測氫氣。 此外’具備冷卻上述燃料電池的液冷式冷卻系統,將 冷卻液注入上述冷卻系統的冷卻液供給口是設置在上述頭 管的附近,上述氫感測器也可以設置在上述冷卻液供給上 。藉此,可更爲確實地檢測混入冷卻系統的管路內的氫氣 〇 上述氫感測器一旦被設置在堵塞上述冷卻液供給口的 蓋子時’配置在冷卻系統的高的位置,容易進行氫氣的檢 測。並且,藉著將蓋子卸下’隨之可將氫感測器卸下,氫 -5- (3) 1293929 感測器不致阻礙冷卻液的注入作業,並使得冷卻液不會附 著在氫感測器上。 上述氫感測器也可以設置相對於上述冷卻液供給口自 由地拆裝, 並且,上述氫感測器設置在上述頭管更後側時,可更 爲有效利用靜區。 從上述冷卻系統的管路到上述冷卻液供給口爲止的冷 卻液注水管在平面方向,設定包圍上述頭管的軸的至少前 方部及側方部而捲繞的路徑時,從液面到冷卻液供給口爲 止之間可確保充分多量的空氣區域,即使冷卻液移動或振 動仍可以防止附著在氫感測器上。 〔發明效果〕 本發明涉及的燃料電池機車是在頭管的附近設置氫感 測器,藉此可有效利用靜區,可以有效的配置空間設置氫 φ 感測器。並且,氫感測器形成配置在高的位置上,可以更 爲確實地檢測氫氣。 此外,在冷卻液供給口設置氫感測器,藉此可以將氫 感測器配置在冷卻系統的管路中的高的位置,防止冷卻液 附著在氫感測器的同時,可更爲確實地檢測混入冷卻系統 內的氫氣。 【實施方式】 針對本發明涉及的燃料電池機車列舉實施的型態,一 -6- (4) 1293929 邊參照添附的第1圖〜第8圖說明如下。以下,於燃料電池 機車1 〇左右各設置1個的機構中,左邊的號碼符號外加「L 」,右的號碼符號則外加「R」加以區別說明。 如第1圖〜第3圖表示,作爲本實施型態所涉及燃料電 池機車的速克達型的燃料電池機車10搭載著燃料電池12使 用從該燃料電池1 2所獲得的電力行駛。燃料電池1 2是反應 供給陽極電極的氫氣和供給陰極電極的反應氣體(空氣)來 φ 產生電力。本實施的型態是採用作爲燃料電池1 2的習用物 ,在此不加以詳細說明。燃料電池機車1 0,具有:構成轉 向輪的前輪1 4 ;構成驅動輪的後輪1 6 ;使前輪1 4轉向的車 把18 ;車架20 ;供騎士及同乘人著位的座席22。 又,燃料電池機車10爲了可有效地進行發電,具有冷 卻燃料電池1 2維持著適當溫度範圍用的水冷式的冷卻系統 79(參照第4圖)。 車架20,具有:在前方部軸支叉式的前懸吊23R、 馨 23 L的頭管24,及前方部被連接在該頭管24朝著車體後方 向後方傾斜的一對上部下車架26R、26L及一對下部下車 架28R、28L。車架20,更具備:從上部下車架26R、26L 連續地朝著車體後方向後上方延伸的上部車架30R、3 0L 和從下部下車架28R、28L連續地朝著後輪16延伸的下部 車架32R、3 2L及連接該下部車架32R、32L的後方端部和 上部車架30R、30L的大致中間部的縱向車架34R、34L。 燃料電池12是設置在車體的大致中央部分,具體而言 是搭載在上述車架30R、30L、下部車架32R、32L及縱向 (5) 1293929 車架34R、3 4L所區劃區域的後方部,配置在大致後上方 的位置。燃料電池1 2在構成燃料電池機車1 〇零件中的比較 大重量的零件,設置在車體的大致中央部分,藉以獲得燃 料電池機車1 0的適當重量平衡,提高其行駛性能。 並且,在上部車架30R、30L、下部車架32R、32L及 縱向車架34R、34L所區劃區域的燃料電池12的更前方部 分,設有後述的電動泵90等。上述車架30R、3 0L的上部 φ 設有座席22,後方端設有未圖示的尾燈。頭管24的前方設 有頭燈36的同時,以前車蓋體37覆蓋。 車體中央下部左側設有轉動導出式的側支架3 9。側豎 管3 9是下車後的騎士可藉著腳的操作而以下部車架32L的 軸部39a爲中心呈大致90°轉動,在收納時向後方彈起而沿 著下部車架32L配置。又,導出時在左側方朝著傾斜下方 延伸出,可以支撐著左側傾斜的車體停車。此外,燃料電 池機車1 0除了側支架3 9之外並具有中央支架4 1,也可以使 ϋ 車體在直立的狀態下停車。 前輪14被可自由迴轉地軸支在前懸吊23R、23L的下 端部。前懸吊23 R、23 L的上部連接著車把18,該車把18 的中央部設有儀表3 8。後輪1 6被支撐在以設置在縱向車架 34R、34L的樞軸40爲中心而可自由轉動的擺動臂42上, 設有輪式馬達44和驅動該輪式馬達44的馬達驅動器46。 輪式馬達44及馬達驅動器46爲水冷式據高效率且高輸 出。燃料電池1 2的下方部分朝著車場方向延伸設置有後懸 吊48,其兩端部被可自由迴轉地連接在下部車架32R、 (6) 1293929 32L及擺動臂42上。燃料電池12在設計上被設定在最低地 上高度,但是將後懸吊48設置在燃料電池12的下方部,可 藉此有效地使用燃料電池1 2和地面之間的區域,並可獲得 燃料電池機車1 0的低重心化。 其次,燃料電池機車1 〇,具有:以高壓狀態儲留供給 燃料電池1 2用氫氣的燃料鋼瓶5 〇 ;降低來自朝後方開口的 吸氣口 52的吸氣聲用的諧振器54 ;及經由該諧振器54吸入 φ 外氣的空氣清淨器5 6,作爲燃料電池1 2中進行發電用的燃 料電池系統。吸氣口 12被設置在上述諧振器54的前方部上 面,微緩地大致90°彎曲向後方開口。 燃料電池機車10,更具有:以空氣輕淨器56將淨化後 的空氣壓縮作爲反應氣體的壓縮機(又稱爲增壓器、泵或 供給器)5 8 ;使該壓縮機5 8所壓縮的反應氣體冷卻的內部 冷卻器5 9 ;供給燃料電池〗2的反應氣體和從燃料電池丨2排 出使用後而和反應氣體之間進行水分交換的加濕器60 ;爲 Φ 了調節燃料電池1 2內部的壓力用而設置在加濕器60的排出 側的背壓閥62 ;將使用後的反應氣體以使用後的氧氣稀釋 的稀釋箱64 ;及以稀釋後的反應氣體作爲排氣,消音後排 出到大氣中的消音器66。並且,燃料電池機車1〇具備設置 在前叉附近作爲燃料電池系統的輔助電源的蓄電池(未圖 示)。 燃料鋼瓶5 0爲兩端半球型的圓柱形狀,設置在車體後 方部從中心向右側偏移的位置上。具體而言,燃料鋼瓶5 〇 ίλΕ:上面方向顯不(參照第3圖)是朝著車場方向延伸,側面 -9- (7) 1293929 方向(參照第1圖)顯示沿著座席22及上部車架30R設置形成 後方向上。燃料鋼瓶50在構成燃料電池機車1〇的零件中比 較大的零件。設置在從中心線偏移的位置上,藉此從上面 方向顯示幾乎和後輪16不會重疊,可以充分確保後輪16的 上下方向懸吊行程。藉此,容易緩和來自路面的衝撃,獲 得燃料電池機車1 〇的乘騎舒適度的提昇。 稀釋箱64被設置在一對的下部下車架28R、2 8L之間 φ 的下端部,配置在低於燃料電池1 2更低的位置上。因此, 容易在稀釋箱64內聚集燃料電池12產生的水,將聚集的水 從稀釋箱64的下面部排出。 稀釋箱64連接有第1排氣管70,從該第1排氣管70排出 排氣。第1排氣管70是從下部車架32L較中央稍微的前方部 通過下部車架3 2 L的內部向後方延伸,其後端部連通第2排 氣管72的一端。第2排氣管72是從下部車架32L的後端部略 向上方彎曲而朝著後方傾斜上方,連接在消音器66上。 φ 消音器6 6是大致呈四角形的縱扁平形狀,在車體後方 部從中心偏移到靠左側,被設置在比後輪1 6高的位置上朝 向車長方向延伸。從消音器66排出排氣的排出口 66a被設 置在消音器66的後端部下方。該排出口 66a是位在車長方 向比後16的車軸16a略爲後方的位置。 諧振器54爲大致呈四角形的縱扁平形狀,被設置在燃 料鋼瓶50的右側方。上述諧振器54的後端部和空氣清淨器 5 6的後端部是以樹脂管75連接。 空氣清淨器5 6爲大致扁平的形狀在燃料鋼瓶5 0的後部 -10- (8) 1293929 下方被配置呈後方向上。通過空氣清淨器56的空氣是通過 短樹脂管76被導入到壓縮機58的右端部。壓縮機58被設置 朝著車寬方向延伸,右端部是位在燃料鋼瓶50的中央部下 方。加濕器6 0是在車寬方向形成縱長形狀,被設置在壓縮 機58和燃料電池12之間。 內部冷卻器59被設置在燃料鋼瓶50的前部下方,其空 氣流入口及空氣流出口分別和壓縮機58及加濕器60連接。 p 如上述,內部冷卻器59雖是將被壓縮後的外氣冷卻供給到 加濕器60,但是在冷寒啓動時切換驅動分流閥78,藉此不 經由內部冷卻器59及加濕器60即可將壓縮後的外氣供給至 燃料電池1 2。 其次,針對將燃料電池1 2冷卻維持著適當溫度範圍用 的水冷式冷卻系統79,主要參照第4圖說明如下。 冷卻系統79,具有:以冷卻葉片將燃料電池1 2所加溫 的冷卻水散熱而冷卻的第1散熱器80及第2散熱器82 ;使空 φ 氣相對於第1散熱器80的冷卻葉片通氣的冷卻風扇84 ;使 空氣相對於第2散熱器82的冷卻葉片通氣的2個冷卻風扇86 及88 ;使冷卻水循環的電動泵90 ;暖機運轉時及過冷卻時 切換冷卻水的循環路徑的恆溫器92 ;除去冷卻水中的離子 防止燃料電池1 2接地的離子交換器94 ;及將冷卻液注入冷 卻系統79用的冷卻液注水管95。 各冷卻風扇84、86及88是在第1散熱器80及第2散熱器 82的內面從第1散熱器8〇及第2散熱器82吸入空氣,使空氣 如箭頭A的方向流動。其中,藉冷卻風扇8 8所產生的風被 -11 - 1293929 Ο) 設定朝向電動泵90。 電動泵9 0具備馬達9 0 a,導電轉動驅動該馬達9 0 a使泵 部分運轉’使冷卻水可以在冷卻系統79內循環驅動。電動 泵90的吸入口 90b和燃料電池12的冷卻水排出口 12a是以管 路96a連接,電動泵90的吐出口 90c和燃料電池12的冷卻水 排出口 12a是以管路96b連接。 第1散熱器80的下部和第2散熱器82的上部是以左右兩 p 條的管路96c、96d連接(參照第5圖)。恆溫器92的一端部 是藉著管路96e和第2散熱器82的下部連接,另外端部是藉 管路9 6 f和燃料電池1 2的冷卻水西入口 1 2 b連接。電動泵9 0 和第1散熱器80之間的管路96a被分支形成管路96g,連接 在恆溫器92上。燃料電池12和電動泵90之間的管路96a則 被分支形成管路96h,經由離子交換機94被連接在恆溫器 92上。 暖機運轉時及過冷時,恆溫器92使管路96g和管路96f φ 連通,切斷管路96e。藉此,使從電動泵90吐出的冷卻水 流入管路96g,不致經由第1散熱器80、第2散熱器82。因 此,冷卻水不需要加以冷卻,即可迅速地進行暖機。 另一方面,一般運轉時,恆溫器92是連通管路96e和 管路96f,切斷管路96g。藉此,將電動泵90所吐出而加溫 的冷卻水,以第1散熱器80、第2散熱器82散熱、冷卻後, 通過恆溫器92導入燃料電池1 2的冷卻水吸入口 1 2b。使燃 料電池1 2內的發電單元(未圖示)冷卻藉以加溫的冷卻水, 從冷卻水排出口 12a排出後導入電動泵90加以循環驅動。 -12- (10) 1293929 又,冷卻水的一部份是通過離子交換機94循環。 如第5圖表示,第1散熱器80是呈大致正方形的板狀被 設置在頭管24的前面,第1散熱器80的內面設有冷卻風扇 84。第2散熱器82的高度及面積爲第1散熱器80的大致2倍 的板狀,沿著下部下車架28R及28L設置在該下部下車架 28R及28L的正前部。第2散熱器82的內面上部設有冷卻風 扇86,內面下部設有冷卻風扇88。電動泵90是設置在冷卻 p 風扇88和燃料電池12之間。離子交換器94是呈縱長四腳柱 形,沿著右側的下部下車架28R設置。 如第6圖及第7圖表示,管路96b是從電動泵90延伸, 略上方朝著斜向左方彎曲後,大致沿著下部下車架28L向 上方延伸,通過左方的前懸吊2 3 L和頭管24之間,連接到 第1散熱器80的上面左埠的接口 80a。 冷卻液注水管95是從管路96b的大致中間部的分支接 頭98被向上方分支。該冷卻液注水管95—邊和管路96b的 上側並列一邊向上方延伸通過左方的前懸吊2 3 L和頭管2 4 之間,經由頭管24的前方之後,通過右方的前懸吊23 R和 頭管2 4之間,並捲繞到頭管2 4的後側爲止呈大致螺旋形延 伸。冷卻液注水管95的前端部是朝向後方斜向上方,被定 位在頭管24的附近後方部的車寬中心軸上。亦即,冷卻液 注水管95在平面方向被設定形成作爲圍繞頭管24的軸的兩 側方部、前方部及右斜向後方部的路徑。 冷卻液注水管95的前端部設有冷卻液供給構件100, 該冷卻液供給口構件1 〇〇中朝著斜向上方開口的開口部 -13- (11) 1293929 100a(參照第6圖)是和冷卻液注水管95連通。 燃料電池機車1 〇在該靜區的範圍內設置冷卻液供給口 構件1 00藉此可有效利用空間。並且,冷卻液供給口構件 100被設置在車寬中心軸上,因此不會抵接騎士的兩膝, 並且以導風板覆蓋時形成左右對稱,構成良好的視覺上平 衡,同時可實現行駛空氣小的設計。 冷卻液供給口構件100位在比相對於第1散熱器80的接 P 口 80a更高的位置,設置在冷卻系統79的全管路中的最高 處。具體而言,冷卻液供給口構件1〇〇是設置在略高於頭 管24上端部的位置上。 冷卻液供給口構件1〇〇是藉著相對於上部下車架26R及 2 6L的上端部附近以螺栓固定的撐條102R及102L固定支撐 其下端。堵塞開口部l〇〇a的蓋體104內面(堵塞開口部100a 的面)設有檢測冷卻液注入管95內的氫氣的氫感測器108, 蓋體104兼具有氫感測器108的安裝構件的功能,可刪減零 φ 件數。 氫感測器1 08是利用被檢測氣體的氫氣接觸白金等的 觸媒時所產生的熱,根據檢測形成高溫的檢測元件和周圍 環境溫度下的溫度補償元件之間的電阻差來檢測氫氣。氫 感測器108的檢測訊號是供給未圖示的ECU(Electric Control Unit)供給預定的處理。 如第6圖表示,蓋體1〇4是藉著螺栓104安裝而可相對 於冷卻液供給口構件1 0 0自由拆裝,將蓋體1 〇 4卸下使開口 部1 0 0 a露出,可經由轉子1 〇 6等從冷卻液注水管9 5補充冷 -14- (12) 1293929 卻液。 並且,冷卻系統79中設有將氣體排出外部用的4個排 氣部 120a、120b、120c及 120d。 如第1圖表示,排氣部120a、120b、120c及120d是依 照第2散熱器82、恆溫器92、離子交換器94及燃料電池12 的順序分別設置在右上方部,連通於各機器的內部空間的 右上角落部。排氣部120a及120c是分別指向右斜向上方, 排氣部120b及120d是分別指向右側方。 以上構成的燃料電池機車1 〇中,冷卻液供給口構件 1 〇〇由於被設置在冷卻系統79的最高處,因此從開口部 1 00a補充冷卻液時已注入完成的冷卻液不會從冷卻液注入 管95漏出,容易進行補充作業。從燃料電池12混入冷卻系 統79內的氫氣由於是氣體而具有向上方移動的特性,其結 果會聚集在冷卻液供給口構件100上,根據設置在該部分 的氫感測器108可及早地檢測出混入冷卻系統79內的氫氣 〇 實際上,在頭管24的更上方存在有車把18及儀表38等 ,但是在該等零件上設置冷卻液供給口構件1 〇〇及氫感測 器108並不適當。亦即,由於車把18是藉著轉向操作改變 和管路96b的位置關係,並且儀表38從辨識性及強度上的 觀點來看固定冷卻液注水管95極爲困難。即,冷卻液供給 口構件100及氫感測器108實質上是被設置在燃料電池機車 1 〇的最高位置上,進行氫氣的檢測容易。 但是,氫感測器1 08是從氣體中檢測出氫氣,因此以 -15- (13) 1293929 不接觸液體的冷卻液爲佳。本實施例中,冷卻液注水管95 的最上部的蓋體104的內面週邊儲留有多量的空氣,因此 氫感測器不會被冷卻液所侵入,獲得氫感測器1 的高壽 命化,同時可以確實地檢測出儲留在冷卻液注入管95內的 氫氣。並且,補充冷卻液時將蓋體104卸下,因此不會有 設置在蓋體104內面的氫感測器10 8附著冷卻液之虞,並且 冷卻液供給口構件1〇〇並不存在有氫感測器及其安裝構 p 件等,容易將轉子1 06插入,獲得維修性的提昇。 冷卻液注水管95被從管路96b的大致中間分支,並且 由於是經由頭管24的前方呈長尺寸型大的內部體積,可以 預先儲留多量的空氣。 例如,第8圖表示,以分支接頭98朝著頭管24向上方 延伸的部分的大致中間的位置作爲冷卻液的液面W時,從 該液面W到冷卻液供給口構件1 0爲止之間可確保充分多量 的空氣區,行駛中即使冷卻液多少產生移動仍然可以防止 φ 附著在氫感測器108上。並且,冷卻液注水管95是經由頭 管24的前方而彎曲,即使因振動等使得冷卻液飛散時飛沬 可以彎曲部遮蔽,防止附著在氫感測器1 〇8上。並且,從 液面W到分支接頭9 8爲止之間可確保足夠的高度,防止上 部空氣超過分支接頭98混入到管路96b內。 此外,冷卻液注入管95是從管路96b朝著較分支接頭 9 8更上方分支,因此通過管路96b的氫氣或空氣從分支接 頭98進入冷卻液注入管95內而聚集,以冷卻液充滿冷卻系 統79的循環路徑內。藉此,抽出熱傳達率低的氫氣或空氣 -16- (14) 1293929 即進行所謂的抽氣,提高熱傳達率的同時,形成冷卻液流 動的順暢以提高冷卻系統79的冷卻效率。 冷卻液注入管9 5爲長尺寸型,沿著下部車架3 2 L及頭 管24有效地利用靜區,在搭載設計上除了可配置其他零件 之外並不會造成妨礙。 並且,在頭管24的前方設置第1散熱器80及頭燈36等 ,同時以前車蓋37(參照第1圖)覆蓋而不具有空間上的余 裕,但是冷卻液供給口構件100是設置在頭管24後方的靜 區內,因此可獲得空間的有效利用的同時,維修上是配置 在操作容易的位置。 再者,第2圖、第3圖、第5圖〜第8圖中,考慮主要部 的辨識性而適當省略座席22、前車蓋3 7、車把1 8、頭燈3 6 及儀表38等加以圖不。 上述的說明中,冷卻系統79雖是以水冷式加以說明, 但是也可以由冷式的其他液冷式。 本發明涉及的燃料電池車輛不僅限於上述的實施型態 ,當然可在不脫離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採用種種的構成。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爲本實施型態涉及的燃料電池車輪的右側視圖 〇 第2圖是從左下後方所視之本實施型態涉及之燃料電 池車輪的透視圖。 第3圖爲本實施型態涉及的燃料電池車輪的上視圖。 -17- (15) 1293929 第4圖爲燃料電池車輪的冷卻系統的方塊圖。 第5圖爲本實施型態涉及的燃料電池車輪的上視圖。 第6圖是從斜向後方所視之冷卻液供給管及其附近部 的透視圖。 第7圖爲冷卻液供給管及其附近部的上視圖。 第8圖爲冷卻液供給管及其附近部的部分剖面側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燃料電池機車 12…燃料電池 23L、23R…前懸吊 24…頭管 26L、26R…上部下車架 28L、28R…下部下車架 ❿ 50…燃料鋼瓶 90…電動泵 90a…馬達 95…冷卻液注水管 96a〜96h···管路 9 8…分支接頭 100…冷卻液供給口構件 100a…開口部 1 02R、102L···撐條 -18- (16)1293929 104…蓋體 1 0 6…轉子 108···氫感測器
-19-

Claims (1)

1293929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1 λ! Η 正本 第94 1 23437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6年11月16日修正 1 · 一種燃料電池機車,是對燃料電池供給反應氣體和 氫氣而以所獲得的電力行駛,具備冷卻上述燃料電池的液 冷式的冷卻系統,其特徵爲: 具有可自由轉向地支撐前輪用前叉的頭管,及 設置在上述頭管的附近,檢測從上述燃料電池漏出氫 氣的氫感測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燃料電池機車,其中 ,更具備冷卻上述燃料電池的液冷式冷卻系統,將冷卻液 注入上述冷卻系統的冷卻液供給口是設置在上述頭管的附 近,上述氫感測器是設置在堵塞上述冷卻液供給口的蓋體 上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燃料電池機車,其中 ,上述氫感測器是設置可相對於上述冷卻液供給口自由拆 裝。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燃料電池機車,其中 ,上述氫感測器是設置可相對於上述冷卻液供給口自由拆 裝。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燃料 電池機車,其中,上述氫感測器被設置在上述頭管更後側 1293929 (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燃料 電池機車,其中,從上述冷卻系統的管路到上述冷卻液供 給口爲止的冷卻液注水管是在平面方向設定包圍上述頭管 的軸的至少前方部及側方部而捲繞的路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燃料電池機車,其中 ,從上述冷卻系統的管路到上述冷卻液供給口爲止的冷卻 液注水管是在平面方向設定包圍上述頭管的軸的至少前方 部及側方部而捲繞的路徑。 -2-
TW094123437A 2004-09-29 2005-07-11 Fuel cell motorcycle TW20061066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82972A JP4296144B2 (ja) 2004-09-29 2004-09-29 燃料電池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0668A TW200610668A (en) 2006-04-01
TWI293929B true TWI293929B (zh) 2008-03-01

Family

ID=36097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23437A TW200610668A (en) 2004-09-29 2005-07-11 Fuel cell motorcycl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89840B2 (zh)
JP (1) JP4296144B2 (zh)
CN (1) CN100377909C (zh)
TW (1) TW20061066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9430B2 (ja) * 2003-07-11 2008-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2007083953A (ja) * 2005-09-26 2007-04-05 Yamah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駆動式電動車両
JP2007188712A (ja) * 2006-01-12 2007-07-26 Yamah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動車
JP4378358B2 (ja) * 2006-03-16 2009-12-02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の空調構造
JP2007294116A (ja) * 2006-04-21 2007-11-08 Yamah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8004451A (ja) * 2006-06-23 2008-01-10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車用のイオン交換器
JP4991349B2 (ja) * 2007-02-28 2012-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US7913784B2 (en) * 2007-03-30 2011-03-29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 ride, fuel cell powered vehicle
JP5035886B2 (ja) * 2007-03-30 2012-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燃料電池車両
FR2944235B1 (fr) * 2009-04-09 2012-10-19 Renault Sas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5594197B2 (ja) * 2011-03-16 2014-09-24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冷却構造
CN106240340B (zh) * 2015-06-04 2018-09-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源装置
JP6499136B2 (ja) * 2016-09-29 2019-04-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7348124B2 (ja) * 2020-03-26 2023-09-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からのガスリーク検査方法
KR102387889B1 (ko) 2020-06-16 2022-04-1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연료전지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32251A4 (en) * 1999-08-27 2011-08-31 Yamaha Motor Co Ltd HYBRID TRAINING SYSTEM
US6497970B1 (en) * 1999-10-15 2002-12-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ntrolled air injection for a fuel cell system
JP2001155749A (ja) * 1999-11-30 2001-06-08 Yamah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駆動システムを搭載した車両
US6451464B1 (en) * 2000-01-03 2002-09-17 Idatech,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arly detection of contaminants in a fuel processing system
JP4382250B2 (ja) * 2000-04-28 2009-12-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の排水装置
JP2001354179A (ja) * 2000-06-14 2001-12-25 Honda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搭載自動二輪車
JP3882485B2 (ja) * 2000-09-04 2007-02-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4996785B2 (ja) * 2000-10-02 2012-08-08 株式会社京浜理化工業 ガス検出装置
JP2002141073A (ja) * 2000-10-31 2002-05-17 Nissan Motor Co Ltd 移動体用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2151123A (ja) * 2000-11-14 2002-05-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6890672B2 (en) * 2001-06-26 2005-05-10 Idatech, Llc Fuel processor feedstock delivery system
JP5128032B2 (ja) * 2001-07-04 2013-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運転方法
US6913847B2 (en) * 2001-07-25 2005-07-05 Ballard Power Systems Inc. Fuel cell system having a hydrogen sensor
US6568496B1 (en) * 2001-11-20 2003-05-27 Yung Ho Huang Electromotive motorcycle arranged with power system using fuel cell
JP2003157870A (ja) * 2001-11-22 2003-05-30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A2472027A1 (en) * 2002-01-10 2003-07-24 Matthew A. Harper Hydrogen fueling station
JP3866136B2 (ja) 2002-04-01 2007-0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水素センサ取付構造
JP2004082903A (ja) * 2002-08-28 2004-03-18 Furuki Shinobu 自立型自動車両
US6722460B2 (en) * 2002-09-16 2004-04-20 Asia Pacific Fuel Cell Technologies, Ltd. Electric scooter with fuel cell engine assembly
JP2004139842A (ja) * 2002-10-17 2004-05-13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車の水素漏洩検知システム
JP4187506B2 (ja) * 2002-11-07 2008-11-26 新コスモス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型燃料電池発電装置
JP2004191164A (ja) * 2002-12-11 2004-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センサとそ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車
US6755225B1 (en) * 2003-01-24 2004-06-29 Quantum Fuel Systems Technologies Worldwide, Inc. Transportable 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
JP2004241206A (ja) * 2003-02-04 2004-08-26 Honda Access Corp 燃料電池車における水素ガス検知装置
US7287558B2 (en) * 2003-07-03 2007-10-30 Arizona Public Service Company Hydrogen handling or dispens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96144B2 (ja) 2009-07-15
TW200610668A (en) 2006-04-01
JP2006096114A (ja) 2006-04-13
US7389840B2 (en) 2008-06-24
CN100377909C (zh) 2008-04-02
US20060065461A1 (en) 2006-03-30
CN1754717A (zh) 2006-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3929B (zh)
TWI270481B (en) High-voltage wire protecting constitution in electric vehicle
US7673592B2 (en) Vehicular cooling system
TWI293927B (en) Fuel-cell vehicle
TWI331818B (en) Arrangement of intake and exhaust system components in a fuel cell powered vehicle
JP4547554B2 (ja) 電動車両
TWI276557B (en) Controller cooling structure in electric vehicle
TWI324568B (zh)
US20130302713A1 (en) Air supply and exhaust structure for fuel cell
JP2009006971A (ja) 鞍乗型燃料電池車両
JP2008247325A (ja) 鞍乗型燃料電池車両
CN100515823C (zh) 燃料电池驱动的车辆中的吸气和排气系统部件的配置结构
JP4648149B2 (ja) 燃料電池二輪車
JP6331838B2 (ja) 燃料電池二輪車
JP4641241B2 (ja) 燃料電池車両の冷却システム
JP4528591B2 (ja) 燃料電池二輪車
JP4641240B2 (ja) 車両の冷却システム
JP5141168B2 (ja) 燃料電池搭載電動車両
JP4422579B2 (ja) 燃料電池車両
JP4872559B2 (ja) 燃料電池搭載の小型電動車両
JP2001010580A (ja) 鞍乗型四輪車両
JP2020097312A (ja) 電動鞍乗型車両
JP4547297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9011130A (ja) 鞍乗型燃料電池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