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9907B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269907B TWI269907B TW092123357A TW92123357A TWI269907B TW I269907 B TWI269907 B TW I269907B TW 092123357 A TW092123357 A TW 092123357A TW 92123357 A TW92123357 A TW 92123357A TW I269907 B TWI269907 B TW I26990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ring
- optical axis
- cam
- lens barrel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1000287828 Gallus gall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41000282320 Panthera le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40000007154 Coffea arab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5000016213 coffe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5
- 235000013353 coffee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41000237858 Gastro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41000255925 Dipt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25000003003 spiro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01613 Gambl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4000241257 Cucumis mel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5510 Cucumis melo subsp mel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FJJCIZWZNKZHII-UHFFFAOYSA-N [4,6-bis(cyanoamino)-1,3,5-triazin-2-yl]cyanamide Chemical compound N#CNC1=NC(NC#N)=NC(NC#N)=N1 FJJCIZWZNKZHI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82472 Canis lupus familia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44730 Amygdalus pers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24309 Ari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3399 Arthropod bit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566 Caps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7711 Gangren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547860 Gay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0675 Hypermetr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21662 Junipe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55777 Lepidopt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70322 Lepidosau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544487 Macromi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294411 Mirabilis expan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429 Mirabilis expans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3799 Paraly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7988 Patell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7503 Pectin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58706 Piper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040 Prunus persica var persic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24033 Sali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9140 Trit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07 Trit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08 ampu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23 ank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90 cereb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438 curr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7 detri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29 di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32 gallbladd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7 ja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55 kinesth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536 mis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IEQIEDJGQAUEQZ-UHFFFAOYSA-N phthalocyanine Chemical compound N1C(N=C2C3=CC=CC=C3C(N=C3C4=CC=CC=C4C(=N4)N3)=N2)=C(C=CC=C2)C2=C1N=C1C2=CC=CC=C2C4=N1 IEQIEDJGQAUEQ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37 scallop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52 sple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784 stoma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ANRHNWWPFJCPAZ-UHFFFAOYSA-M thionine Chemical group [Cl-].C1=CC(N)=CC2=[S+]C3=CC(N)=CC=C3N=C21 ANRHNWWPFJCPAZ-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66 varnis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2 weekl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9482 yaw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1269907 次、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安裝在可伸縮攝影(圖像)透鏡(可伸縮透鏡筒)中的機 構’該機構在攝影透鏡充分_時,將構成攝影光學线的多個光學元件 p刀回縮到偏離攝景^光學系統的攝影光軸線的位置。本發明還關於可安裝 在攝影透射驗_如攝料鏡的㈣元件的支撐^件崎定位的機 【先前技術】 ,對於安裝在諸域相機的光學裝置巾的透鏡筒的小型化的要求日益强 烈、。,尤其是,對於可伸縮攝影透鏡、特別是其長度的進一步小型化的皿要求 。日益强烈。爲滿足這種要求,本發明的發明人在中國專利申請第咖㈣3 唬乙案中提出-種可伸縮攝影透鏡,其中,攝影光學系統的光學元件可回 _偏離攝影光學线的攝影光赠驗置,同時,當攝影透鏡充分回缩 料件(與攝縣學系統的其他光學耕—起)被回縮顺像平面。 仃巧-複雜操作的機構必須以高精確度操作。而且,要求可吸收光學元 件的位置能以簡單的結構和高的位置精度方便地進行。另外,要求提 ^有簡單二維(平面)定錄制彡觀,該二維粒健錢支撐 ==動透鏡框_颇啦沿恤向進行二維調節。 伸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安裝在可 _=^攝_錢_光_錄,啊,韻構以高 進行調節的纽結構。杯明们料予兀件位置 又疋,、個間早的機構,該機構可安裝在攝影 1269907 透鏡中、用於對諸如攝影透鏡内部元件的支撐元件進行定位,其中,支撐 元件的位置可由定位機構容易地調節。 爲了完成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關於用於可伸縮透鏡的伸縮機構,其 包括具有多個光學元件的光學系統,所述可伸縮透鏡的伸縮機構包括: 線性可移動環(8),該環沿所述光學系統的光軸線被不轉動地引導, 所述環還被配置成在所述可伸縮透鏡從操作狀態移動到全回縮狀態時,沿 所述光軸向平面回縮; 可擺動支架(6),設置在樞軸(33)上並可相對所述樞軸擺動,所述 可擺動支架被所述線性可移動環定位在内側並被支撐,所述可擺動支架支 撐作爲所述多個光學元件之一的可回縮光學元件; 位置控制器(6e,35和39,和21a)保持所述可擺動支架,使得所述 可回縮光學元件在所述可伸縮透鏡處於準備拍攝狀態時保持在所述光軸線 上,所述位置控制器被配置成相對所述樞軸轉動所述可擺動支架,使得所 述可回縮光學元件在所述線性可移動環與所述可擺動支架一起向所述平面 回縮時回縮到偏離所述光軸線的位置; 一對支撐板(36和37),安裝在所述光軸線方向上的線性可移動環的 相對端’並分別支撐所述樞軸的相對端; 支撐板固定裝置(36d,37d,66,8c,8e),將所述一對支撐板固定 到所述線性可移動環上,其中所述支撐板固定裝置被配置成在其處於釋放 狀怨時’允許所述一對支撐板相對所述線性可移動環沿垂直於所述光軸線 的平面方向而移動; 至少一個可轉動軸(34X和34Y),具有平行於所述光軸線的轉軸線, 並被所述線性可移動環支撐以便相對所述轉軸線轉動,所述可轉動軸在其 相對☆而具有一對偏心銷(34X-b和34X-c ’或34Y-b和34Y-c),所述一對偏 1269907 心銷的共同軸線偏離所述可轉動軸的轉軸線;和 至沙一對延長孔(J6a和37a,36e和37e),分別設置在所述一對支樓 板上,彼此面對且伸長部分相互平行,所述一對偏心銷嚙合在所述一對延 長孔中並可在其中移動; 其中’當所述支撐板固定裝置處在所述釋放狀態時,所述一對支撐板 被配置成在不改變所述一對支撐板之間的相對位置的前提下,在垂直於所 达光轴線的平面方向上通過所述可轉動軸的轉動相對所述線性可移動環而 移動。 所述線性可移動環包括一對平行的表面(以和8e),該對平面沿所述 光軸線方向相互分離、沿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延伸、並且在所述光軸線 方向上不覆盍所述可回縮光學元件,所述一對支撐板按壓對應所述一對平 行表面並被所述支撐板固定裝置固定到所述平行表面。 根據本發明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進一步包括内部光學元件(76 (S,A)),所述内部光學元件位於沿所述光軸線方向的可回縮光學元件的 一個相對側上的線性可移動環的内部,其中所述一對支撐板安裝到所述線 性可移動ί讀相對端,並沿所述光軸線方向被分別定位在所勒部光學元 件的相對側上。所述内部光學元件至少包括快門和光圈中的一個元件。 所述支撐板固定裝置包括:螺釘孔(37d),位於所述一對支撐板中的 -個支撐板上,並在所述光軸線方向上穿過;螺釘插孔(36d),位於所述 -對支撐板另-個支撐板,並在所述練方社穿過;和粒螺釘(66), 插進所述螺釘插孔,並旋轉穿過所述螺釘孔。 所述可轉動軸(34X和34Y)包括第一可轉動軸和第二可轉動轴;其 中,所述-對延長孔(36a和37a,36e和37e)包括第一對延長孔和第二對 延長孔;所述第-可轉動軸的-對偏心銷分別嗜合在所述第一對延長孔 1269907 中,所述第二可轉動軸的-對偏心銷分獅合在所述第二對延長孔中;和 所述第-對延長孔的延長方向和所述第二對延長孔的延長方向在對應的一 對支撐板上相互垂直。 所述可擺動支架進-步包括:圓筒形透鏡支架部分(⑷,保持所述 可回縮光學元件;可轉動圓筒部分(6b),安裝在所述框軸(33)上以便被 轉動;和擺動臂(6e),在所述圓筒形透鏡支架部分與可轉動圓筒部分之間 延伸’並將所侧筒形透鏡支架部分連接到所述可轉細筒部分。 、所述位置控制裝置包括:彈簧〇9),偏置所述可擺動支架以使其沿 到達所迤可賴光學元件在所述光赠上的位置的方向轉動;和凸輪 (21a,40),當所述線性可移動環與所述可擺動支架—起向所述平面回縮 時’該凸爐抗所轉簧_置力將所述可鶴支雜親絲線轉動到 所述偏離位置。 所迷多個辨70件包括至少—個當所述可伸縮透鏡處在所述操作狀 態時位於所述可回縮光學元件後面的後光學元件(lg3,㈣,⑻;其中 所这所述可m絲學元件被定位在設有所述後光學元件關數間的徑向 外側的離軸空間巾’使得·可_光學元件和所述後光學元件在所述可 伸縮透鏡處於充分回驗射處在光赠額上的同—位置範1所述枢 軸平行於所述光軸線而延伸。 所述可回縮光學元件包括透鏡組(LG2)。 根據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伸職構,所述絲系聽括魏攝影光學系 統;和所述可回縮光學树包括作爲所述變鱗影光學系統的透鏡組。 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安裝在數位相機内。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對應於所述一對支樓板上的 -對延長孔中的至少-個延長孔係具有通孔(36a,地),所述通孔沿所述 !269907 =^_觀—物板機的—彳咖板,其 通孔中的一斜低L^在所連 或術♦藉由外rb,3㈣中的一個偏心銷_作部分(3叫 所述可轉_1所述—氣"射的—個^雜够轉動。 車由的知作部分設置在所述一對偏心銷的前偏心銷 34Y b)的端部,光學元件伸縮機構進-步包括:外透鏡筒 法蘭(叫,動=並設雜於所述雜可移練—向向内的 向穿過所述徑向向==向向_法蘭至少包括—個沿所述光學轴線方 (;;: ";;g4a} * ^ II逋孔而通過。所述支撐板固定裝置包括··螺釘孔 位(ΓΓ物刚,嫩,财職觀方向穿過; 向1 位於所述i支撐板另—個支撐板,並在所述光軸線方 ° ° t &位虫不釘(66),插進所述螺釘插孔,並旋轉穿過所述螺釘孔, 其中’ ^向面對所述操作部分的-儀定位螺釘相對端包括操作部分 (66b) ’經該操作部分(_可轉動所述定位螺釘。 、所述定位螺釘的操作部分爾光學軸線方向上向前的方向,其中,所 述^元件伸縮機構進一步包括:外透鏡筒(12),圍繞所述線性可移動環, 亚叹有位於所极性可移動環前面徑向向⑽法蘭⑽),其中,所述徑 向向内的法蘭至少包括—個沿所述光學婦方向穿過所述徑向向内法_ 通孔(12g2),所觸作部分可從所述雜可飾環經所述通脑通過。 另外,所述可伸縮透鏡包括透鏡遮擋機構(101,102,1〇4,105等), 該透鏡遮撞機構可拆却地安裝到所述徑向向内法蘭的前部,用以覆蓋所述 1_孔(gl彳12g4)。所述可伸縮透鏡包括透鏡遮擔機構(1⑴,搬,辦, 105等),該透鏡遮擒機構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徑向向内法蘭的前部,用以 覆蓋所述通孔(12g2)。所斜透㈣支撐蚊位在職可_光學元件前 10 1269907 面的多個光學元件中的一個光學元件(LG1)上,當所述可伸縮透鏡從所述 操作狀態移動到所述充分回縮狀態時,所述外透鏡筒與所述線性可移動環 一起沿光軸線方向向所述平面回縮。所述外透鏡筒支撐被定位在所述可回 縮光學元件前面的多個光學元件中的一個光學元件(LG1)上,當所述可伸 縮透鏡從所述操作狀態移動到所述充分回縮狀態時,所述外透鏡筒與所述 線性可移動環一起沿光軸線方向向所述平面回縮。 所述操作部分包括槽(34X-d或34Y-d),在所述槽中可嚙合調節工 具。所述定位螺釘的操作部分包括槽(66b),在所述槽中可嚙合調節工具。 本發明並揭露了曰本專利申請案Ν〇·2002_247338 (2〇〇2年8月27曰 提出申請)和Ng.20G3_25413 (2GG3年2月3日提出申請)的主要内容, 這些專利申請案一併包括於本案中作為參考。 【實施方式】 一在些附圖中’為了描述得更清楚,用不同寬度和/或不同類型的線條 表不不同7L件的輪廊。另外在—些剖面圖中,為了描述得更清楚,儘管一 些元倾設置林_周輕置上,但其絲於同—做同平面上。 在第22圖巾’―鑛焦透鏡(魏透鏡筒)71的本實補的-些元件 的麟附加有尾碼符號“⑻”、“ α) ”、“⑻,,和“(RL) ”(見第5圖
至第10圖)其刀別表不.几件是固定的;元件單獨沿透鏡筒轴Z 圖)線性移動,但不繞繼㈣轉動;猶繞透鏡筒轴Ζ0 :Κ透鏡同軸Ζ0移動;以及元件單獨沿透鏡__ 鉍透鏡筒軸ZG轉動。另外在第 碼脾“ rR Rn H 又…、透鏡71的一些兀件符號的尾 'ΐο^ # ζο 同軸ζο祕,遥表示電源開或關時變焦透鏡 間,元件沿透鏡筒軸Ζ0移動 “ 2伸出或回鈿期 Α日★透鏡筒軸初轉動,而變焦透鏡71的 1269907 -些兀件標號的尾碼符號“(S,L) ”表示:變焦透鏡71處於 操作的變焦範圍内時該元件是固定的,以及電源開或關時,仃變焦 相機72伸出或回縮期間該元件沿透鏡筒軸z〇線性移動 ·攸 Z0轉動。 —、、兒透鏡筒軸 如第9圖和帛10圖所示,組合到數位相機7〇中的變焦透鏡7 , 一 施例配置有-個攝影光料統,⑽勒—個第—透鏡組的该貫 S、-個可調光圈a、_個第二透鏡組LG2、—個第三透鏡組如、2門 通遽波器(遽光片)LG4和一個CCD圖像感測器(固態像傳感裝置):低 組成。第9圖和第關情示的“Z1,,表示攝影光學純的光轴。攝 Z1與形成變焦透鏡71外觀的外透鏡筒的共同轉轴(透鏡筒轴叫= 並且’攝影光軸Z1位於透鏡筒轴z〇之下。第_透鏡組⑽和第二透^ LG2 ^攝影光軸Z1被以預定的方式驅動,從而執行變焦操作,而第三^鏡 ”且IXL·被沿攝影光軸Z1驅動,從而執行調焦操作。在下文中,“光轴方向” 司曰平行於攝景>光軸Z1的方向,除非另有不同的注解。 σ 如第9圖和帛10圖所示’相機7〇設置在相機體72中,兑帶有一侧 定到相機體72上的固定透鏡筒公和一個固定到固定透鏡筒η後部的CCD 支架。CCD圖像感測器6〇被安裝到CCD支架2i上,通過一個ccd基 =2固定。低通渡波器LG4被CCD支架21秘慮波器支架部分和^ 7封件61固定到CCD 6Q前方的位置。渡波器支架部分训是與ccd支 架21成為-體的一個部分。相機7〇設置在ccd支架21後面,帶有一個 表示動態®像的液晶齡器(LCDm2G,使得操作者可以在減之前看到 =拍攝的圖像如何’捕獲到的圖像使得操作者可以看到他或她已經攝得的 景Μ象圖以及各種拍攝資訊。 變焦透鏡71設置在固定透鏡筒22中,帶有一個AF透鏡框(支撐並固 12 1269907 定第一透鏡組LG3的第三透鏡框)51,該AF透鏡框在光軸方向上被線性 導引,不繞攝影光軸轉動。具體地說,變焦透鏡71配置有一對AF導軸52、 5j ’它們平行於攝影光軸Z1延伸,在光軸方嚮導引AF透鏡框51,不使 AF透鏡框51繞攝影光軸Z1轉動。該對AF導軸%、53的每個導軸的前 k而刀別口疋到固疋透鏡筒22和ccd支架21上。AF透鏡框51設置在與 一對導孔51a、51b徑向相反的一側,該對μ導軸52、53分別適配在該對 中使彳于AF透鏡框51可以在該對af導軸52、53上滑動。在此具體 貝^例中’ AF導軸53 #口導孔51 b之間的縫隙量大於AF導轴52 ^導孔51 a 之間的縫隙量。即,AF導軸52作為實現較高位置精度的一個主導轴,而 AF導軸53作為輔助導軸。相機7〇配置有一個从馬達16〇 (見第工圖), A馬達具#個叹有螺紋⑽為進給螺紋軸的轉動鶴軸,此轉動驅動轴 旋入形成在AF螺母54 (見第1圖)上的螺絲孔。該AF螺母54具有一個 防止轉動凸起54a。該AF透鏡框5i具有一個沿平行於光軸Z1延伸的導槽 51m (見第ία圖),該防止轉動凸起地可滑動安裝於該導槽如中。此 外,該AFit鏡框51具有一個位於該处螺母54後面的止擒凸起% (見 2 127圖)。該AF透鏡框51由作為偏置元件的拉伸盤菁%沿光轴方向向 前偏移,並由該止擋凸起仙和該AP螺母%的接合確定該af透鏡框Μ 運動的前界限。當向該AF螺母54施加一個向後力時,該af透鏡框Η克 服拉伸盤簧55的偏置力而向後移動。由於這種結構,向前和向後轉動处 馬達_的轉動驅動軸使得AF透鏡框51在光轴方向上向前和向後移動。 另外,當-個向後力直接施加給該AP螺母%時,該处透鏡框Μ克服拉 伸盤簧55的偏置力而向後移動。 如第5圖和第6圖所示,相機7〇設置在固定透鏡筒22之上,帶有安 裝在固定透鏡筒22上的變焦馬達15〇和減速會輪箱%。減速齒輪箱%包 1269907 含-侧於將M、騎iso _祕翻變焦錄μ的減速錄系(見第 4圖)。變焦齒輪28可轉動地裝配到平行於攝影綠ζι延伸的變焦齒輪轴 29上。變焦齒輪軸29的前後端分別固定到固定透鏡筒22和ccd支架21 上。變焦馬達15〇和AF馬達廳的轉動由控制電路14〇 (見第22圖)經 撓性PWB75控制,該撓性PWB部分位於固定透鏡筒Μ的週邊表面上。控 制電路140綜合控制相機7〇的整個操作。 如第4圖所示,固定透鏡筒22在其内表面上設置有一個陰螺旋面仏、 ,’且一個線料槽22b、-組三麵斜槽攻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创。 陰螺旋面22a的螺紋在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的光轴方向和圓周方向傾斜的 方向延伸。三個-組的線性導槽22b平行於攝影光轴2延伸。三個一組的 傾斜槽22c平行於陰螺旋面22a延伸。三個—組的轉動滑動槽现形成在固 定透鏡筒22關表®的前端附近,沿固定透鏡筒22的關延伸,分別連 通-組三麵斜槽22c的前端。陰螺旋面瓜不形成在固定透鏡筒22的内 周表面的特定前區(非螺旋區22z),該特定前區位於一組三個線性導槽挪 的緊後面(見第11圖、第23圖至第26圖)。 變焦透鏡71設置姻定透鏡筒22上帶有―_環18。螺環18在其外 圓周面上設置有-個陽螺旋面lsa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陽螺旋面 18a與陰螺旋面22a銜接’-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分別與一組三麵斜 槽22c或-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配合(見第4圖和第12圖)。螺環18在 陽螺旋面18a上設置有-個與變焦齒輪28嗜合的環形齒輪收。因此,當 變焦齒輪28的轉動傳遞給環形齒輪18c時,螺環18在光轴方向上向前或 向後移動,同時繞透鋪軸ZG在預定範_轉動,在賴定範_陽螺旋 面18a保持與陰螺旋面22a嗜合。螺環18相對固定透鏡筒22的向前移動超 過預定點使得陽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孤脫開,從而通過一組三個轉動滑 14 1269907 動凸起18b與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接合,螺環18繞透鏡筒軸Z0轉動 但不在光軸方向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移動。 一組三個傾斜槽22c形成在固定透鏡筒22上以防止一組三個轉動滑動 凸起18b和固定透鏡茼22在陰螺旋面22a和陽螺旋面18a相互接合時互相 干擾。為此,在固定透鏡筒22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每個傾斜槽22e ,這些傾 斜槽從陰螺旋面22a的底部徑向向外定位(見第31圖中的上部),如第31 圖所示。陰螺旋面22a的兩個相鄰螺紋之間的圓周間隔大於陰螺旋面22a 的另外兩個相鄰螺紋之間的圓周間隔,其中前兩個相鄰螺紋之間定位三個 傾斜槽22c中的一個,後兩個相鄰螺紋之間一個也不設置傾斜槽22c。陽螺 旋面18a包括二個覓螺紋I8a-W和十二個窄螺紋。三個寬螺紋18a-W分別 位於光軸方向上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之後(見第12圖)。三個寬螺紋i8a_w 的每個關寬度大於十二個窄螺紋關職度,使得三個寬微收1的 每一個可以處於陰螺旋面22a的兩個相鄰螺紋相連的位置,其中在該相鄰 的兩個螺紋之間有三個傾斜槽22c巾的一個(見第u圖和第12圖)/ 固定透鏡筒22配置有-個徑向穿過固定透鏡筒22的止擔件插孔咖。 具有止擒凸起26b的止擋件26通過—個安裝螺釘67固定咖紐鏡筒^ 上,使得止擋凸起26b可以插入到止擔件插孔瓜或從止搶件插a瓜中移 除(見第40圖和第41圖)。 從第9圖和第10圖可以理解,相機7〇的變焦透鏡7ι是一種可伸缩型, 其有三個外望遠顧·务外透鏡筒12、第二外透賴叫第三外透鏡筒 15,它們同心地繞透鏡筒軸Z〇分佈。螺環18在其内圓周面上三個不同的 圓周位置設置有三個轉動傳遞槽18d (見第4圖和第u圖),該凹槽的前端 在螺壤18的誠而在第三外透 15上對應的三個不同圓周位置 處,第三外鏡筒15設置有三對轉動傳遞凸起15a (見第4圖和第Μ圖), 1269907 凸起從第三外透鏡筒15的後端向後伸出插入到三個轉動傳遞槽伽 (Ή ^動傳^凸起15&和二個轉動傳遞槽18d在透鏡筒軸Z〇方向上彼 =,移動,但不繞透㈣細目對跡即,螺環師第三外透 作為-個整體轉動。嚴格地講,三對轉動傳遞凸起⑸和三個轉動 值二a 18d分別可以繞透鏡筒軸烈彼此相對輕微轉動,轉動量為三對轉動 ^凸起⑽三個轉動傳遞槽18d之間的縫隙量。下面詳細描述這種結 構。 在螺環丨8的三個不_位置處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的正面上設置 一組三個接合凹槽18e,它們形成 匕η办成在螺%、18的内圓周面上,在螺環ΐ8的前 端敞開。在第三外透· 15上騎應三個不同_位置處,第三外透鏡筒 15配置有-組三個接合凸起15b,這些凸起從第三外透鏡筒15的後端向後 伸出,纽還徑向向外凸出,分別從前面與—組三個接合凹槽版接合。 分別從前面與-組三個接合凹槽18e接合的—組三個接合凸起⑼也在該 組二個旋回滑動凸起18b與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接合時與該組三個接 合凹槽接合(見第33圖)。 變焦透鏡在第三外透鏡筒ls和螺環18之間設置有三個壓縮盤箬 25,它們在光财向上赠此減財向偏置第三外透鏡筒Η和螺環a。 三個壓縮盤簧25的後端分別插入到形成在螺環18前端的三個彈菩支撐孔 (非通孔)附中,而三個壓縮盤簧25的前端分別與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 15後端的三個接合凹槽15c壓接。因此,第三外透鏡筒15的一会且三個接人 凸起⑼分別通過三個壓縮盤簀2S的彈力壓到轉動滑動槽创的前導向表 面組(見第28圖至第30圖)上。與此同時,螺環ΐδ的一組三個轉動 滑動凸起ISb分別通過三個壓縮盤簧μ的彈力被壓到轉動滑動槽现的後 導引面22cUB(見第28圖至第30圖)上。 16 1269907 第一外透鏡筒15在其内圓周面上設置有多個形成在其不同圓周位置處 的相對轉動導引凸起15d,一個繞透鏡筒軸z〇在圓周方向延伸的環向槽^ 和一組二個平行於透鏡筒軸z〇延伸的轉動傳遞槽15f (見第4圖和第抖 圖)。多個相對轉動導引凸起15d在第三外透鏡筒的圓周方向伸長,處於一 =與透鏡筒軸ZG正交的平面t。從第14圖可以看出,每個轉動傳遞槽所 與環向槽15e成直角交叉。形成三個轉動傳遞槽15f的環向位置分別與三對 轉動傳遞凸起⑸的環向位置對應。每個轉動傳遞槽所的後端在第三外透 鏡同丨5的後端敞開。螺環18在其關表面上設置有_個在關方向繞透 鏡筒軸zo延伸的環向槽18g(見第4圖和第13圖)。變焦透鏡7ι在第三外 透鏡同I5和螺環18内設置有一個第一線性導向環M。第一線性導向環μ 在其外圓周表面上以在光軸方向上從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後面到前面的順 雜次設置有-組三個線性導向凸起14a、第―_對_導向凸起⑽、 第-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c和一個環向槽14d (見第4圖和第Η圖)。該 組三個線性導向凸起Ma徑向向外凸向第—線性導向環m的後端附近。第 一組相對轉解向凸起14b在第_線性導向環14上不同的環向位置處徑向 向外凸出’並且每個在第—線性導向環14的環向方向上伸長,處於與透鏡 筒軸Z0正交的平面巾。同樣,第二組姆轉鱗向凸起…在第一線性導 向環14上不同的環向位置處凸出,並且每個在第一線性導向環μ的環向 向上伸長處於與透鏡筒軸z〇正交的平面中。環向槽㈣是一個中心處 於透鏡筒軸Z0上的環形槽。第一線性導向環14分別通過一組三個線性導 向喊Ha與-組三個的線性導槽22b的接合在光軸方向上相對於固定透 鏡同22被導引。第三外透鏡筒15通過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㈣。與環 向槽15e之間以及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與環向槽⑽之間的接合而 耗接到第-線性導向環14上,可以繞透鏡筒軸ZG相對於第—線性導向環 17 1269907 14轉動。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和環向槽15e彼此接合,可以在光 2方向上彼此姆地輕微雜。同樣’触姉觸導向凸起⑸和環向 =^也可以在光轴方向上彼此相對地輕微滑動。《 18連接到第-線性 導向们4上,ϋ過第—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撕與環向槽呢的接合而可 相對於第.姐導向% M繞透賴軸别轉動。第―姉轉動導向凸起 人衣向才曰18g接合,從而可以在光軸方向上彼此相對地輕微滑動。 第—線性導向環14配置有一組三個徑向穿過第-線性導向環14的通 槽He。如第15圖所示,每個通槽W包括前環向槽部分_、後環向槽 部分Me-2和-個連結前環向槽部分和後環向槽部分⑽的傾斜前 端槽部分⑷·3 °前環向槽部分⑽和後環向槽部分He-2彼此平行地在 第一線性導向環Η的環向延伸。變焦透鏡71配置有—個凸輪環心,轉 部位於第一外透鏡筒12的内部。固定到凸輪環Π外圓周面的不同環向位 置的-組二個從動滾柱32分別與—組三個通槽…接合(見第3圖)。每 個從動滚柱32通過安_T 32a固定到凸輪環u。該組三個從動滾柱P 還分別通過該組三個通槽14e接合_組三個轉動傳遞槽⑸中。變隹透鏡 在第-線性導向環14和第三外透鏡筒15之間設置有—個從動偏置環菩 π。-組三個從祕制凸起17a從從動偏置環簧17向後凸出,分別與三個 轉動傳遞槽15f的前部接人f目笛固、 . 丨镬〇(見弟14圖)。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向後 η L、、且一们仗動滾柱32 ’當一組三個從動滾柱%接合到一組三個通槽
Me的前環向槽部分⑻中日卜聽_組三個從動滾㈣和—组三個通 槽14e之間的間隙。 下面將麥考數位相機70的上述結構討論變焦透鏡Η的活動元件從固 定透鏡筒22前伸到凸輪環71的操作。通過變焦馬達⑼在透鏡筒前伸方 向轉繼齒輪28,使得螺環18由於陰螺旋面孤與陽螺旋面版的接合 18 1269907 在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的同時向前移動。螺環18的轉動導致第三外透鏡汽 b與螺環18 -起向_動,科細^㈣觸環π _辅動,並還 導致第-線性導向環14與螺環18和第三外頭鏡筒5 一起向前移動,因為 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每個都_丨第_線性導_ Μ,使得由於第 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與環向槽18g的接合、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 起14c與壞向槽15e的接合以及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與環向槽⑷ 的接合^三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4之間以及螺環Μ和第一線 性導向環Μ之間分別有相對轉動,並可沿共同轉轴(即,透輸 方向起移動。第三外透鏡筒15的轉動經一組三個轉動傳遞槽⑸和一組 :個從動滾柱32傳遞到凸輪環!卜它們分別與一組三個轉動傳遞請接 b。=為-組三個從動滾柱32也分別與三個—組的通槽…相接合,所以 凸輪% 11按照-組三個通槽14e的前端槽部分l4e_3的輪廓,相對於第一 !料向& 14繞透鏡筒軸ZG轉動的同時向前移動。如上所述,因為第一 、導向衣Μ本身與第二透鏡筒ls和螺環ls 一起向前移動,所以凸輪環 ,=、’且一個攸動滾柱32分別與一組三個通槽…的前端槽部分 的接合二在光轴方向向前移動一定的量,其移動量對應於第一線性導向環 W的向祕動f和凸輪環u的向前移動量的和。 只有當陽螺旋面18a和陰螺旋面22a彼此接合時,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 2 ^分別在一組三麵斜槽22c中移動,此時,凸輪環u、第三外透鏡 =1士5和螺% IS執行上述的轉動前伸操作。當螺環ls向前移動預定的移動 Θ、 $疋面I8a和陰螺旋面22&彼此脫開,使得一組單個轉動滑動凸起 —組三個傾斜槽22c向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⑽移動。因為即使當陽 2面18a與陰螺旋面22a脫開時轉動,螺環18也不在光軸方向上相對於 定透鏡筒22移動,所以螺環ls和第三外透鏡筒在各自的軸固定位置 19 1269907 處轉動,不會由於—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跳與-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 的接合而在光軸方向移動。另外,當—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分別從一 組三麵斜槽22,入到—組三轉動滑動槽细中時,基本上同時, 一組三個從細主32分卿人到通槽He的前環向槽部分⑷·十在此 情況下,因為三個從動紐32分別移動到前環向槽部分⑽的同時第一 線性導向環14停止,所以不會舒_ 11任何力使凸輪環11向前移動。 因此’凸^ 11只在轴向固定位置根據第三外透鏡筒的轉動而轉動。 夂’、、、‘焉達150 ’變焦齒輪28在透鏡筒回縮方向的轉動,使得變隹 透鏡71的前航動元件,觀极 Μ凸輪環U赠上猶伸操作 式“作在此反向操作中,變焦透鏡力的上述活動元件通過螺環 ㈣轉動退_第丨請中所示的其各自_縮位置,直到_組三個從動滾 柱J2分別進入_組三個通槽l4e的後環向槽部分⑷·2。 弟:線性導向環14在其内圓周面上設置有—組三對形成在不同圓周位 置、平行於攝影光轴Z1延伸的第—線性導槽⑷,和一組六個形成在不同 圓周位置、平行於攝影光軸Z1延伸的第二線性導槽14g。每對第-線性導 槽⑷(每隔-個線性導槽作)位於在第一線性導向環m圓周方向上與之 ^的線性導槽14g的相對—側。變焦透鏡71在第—線性導向環Μ的内 &置^第—線性導向環1()。第二線性導向環W在其外邊緣上設置有一 >·’、乂第―、’泉|·生‘向環1〇的環部娜徑向向外伸出的分又凸起伽。每 個^又凸起收在其徑向外端設置有—對徑向凸起,該徑向喊分別與相 關聯的-對第—線性導槽14f相接合(見第3圖和第π圖)中的。另一方 面,形成在第二外透鏡筒13外圓周表面後端上徑向向外伸出(見第3圖) 的岳組六個概向凸起13M妾合到一組六個第二線性導槽叫中,並可分別 才曰/月動。因此’第二外透鏡筒13和第二線性導向環都經第-線性導 20 1269907 向環14在光軸方向被導引。 變焦透鏡7丨在凸輪環U _設置有—烟接續朗定第二物且 ⑽(見第3圖)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第_外透_ i2 透鏡組LG卜並位於第二外透鏡筒13的内部(見第2圖)。第二線性導向 環U)充當-_於線性導引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但不使其轉動的線性導引 件’而第二外透鏡筒13充當-個用於線性導引第—外透鏡筒⑴旦不使直 轉動的第二外透鏡筒13。 /、
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在環部上設置—組三個彼此平行地從環部娜 u伸出的線性導鍵l〇c (具體地說,是兩個窄線性導鍵收和一個 (見第3圖和第18圖)。第二透鏡組活咖配置有—崎庫 的二個導槽8a (具體地說,是兩個窄導槽8a和―個寬· ,三
2鍵10C分別與導槽8a接合。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環部觸的不連 =外邊緣與形成在⑽環u後部_周表面上柯連續環向槽以接合, =而可姆於⑽環Η繞魏雜ZG_,並且在光財向相對於凸輪 =11不能移動。該組三個線性導鍵10c從環部分祕向前伸出,定位至^ 2 Y的内部。第二線性導向環1G環向中每個線性導鍵收的相對邊緣 虽分=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_連導槽8a中的環向相對導向面接合的 輕,該邊緣在凸輪環u中定健被支撐,由此在線方向上線 ,」弟-透活驗8,但魏透轴ZQ轉動該活動框8。 =線性導鍵丨純有―個寬度大於其他兩個線性導鍵〖Ge的環向寬 度攸而也充當支撐曝光控制的撓性卿π (見第Μ圖至第^圖) 件。__ _在其上設置有_健向通_,雛剛π 過(見第18圖)。寬線性導鍵_從環部勘的-部分向前伸出, "〇刀被口Ρ分切除’使得徑向通孔10d白勺後端延伸穿過環部l〇b的後端。 21 1269907 如^圖和㈣_示,麟曝綱峨性PWB γ7穿過徑向通孔服, 沿見線性導鍵l〇C-W的外表面從環部勘的後面向前延伸, 導鍵騎的前端附近徑向向内料,從而沿寬線性導鍵歸的内表面 向後延伸。寬咖a_w有—佩其他兩蝴f 8a寬賴岐度 線性導鍵_可稍寬_a_w接合並可沿騎動。從第可以 =Γ ’第二透鏡组活動框8在寬導槽8a_W中設置有可將橈性觸77 ,、中的-個徑向凹槽㈣和兩個位於徑向凹槽8a_Wa對邊上以支伊 見線性導鍵l〇c-W的分開的底后辛ga Wh而甘/u ♦ 個湾單的錄# 兩個導槽8a每個形成為— ./ _ a ί成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週邊表面。只有當宽線性 導鍵10c-W和寬導槽8a_w在透鏡筒 ^ 8和第二線料向㈣才可以彼此Γ ㈣’㈣触活動框 輪槽Γ如有多個Γ移動第二透⑽的内凸 周位置的前内凸沖u J/夕α内凸輪才曰lla由一組三個形成在不同圓 不同個形成在三個前内凸輪槽叫後面的 形成在外^丨凸輪mia_2 _。每錢邮輪槽lla_2 驛凸輪u上作林連續的凸輪槽(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轉月… 圖)’仅面將詳細描述。 19圖所〒,〜,π 料職社設置有翅⑽從料此。如第 前凸輪從彳細個形成在 接合的三讀凸赌祕㈣。 I U仙凸輪槽na-2 線:===1過第二線性導向環在光軸方向無轉動地 預定的移動方式按^個内H導致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轴方向上以 、夕個内凸輪槽Ha的輪廓移動。 22 1269907 鏡板^2=二/二透鏡組活驗8 _部設置—個支撐並固定第二透 為軸㈣ —_^框6(徑向訊_透鏡框)。第二透驗6以樞軸33 支撐板36^贿_崎、後第二_支撐板(,二透鏡框 牙 ”7支樓(見第3圖和第102圖至第1〇5圖)。該對第二透浐 I 通過—個安裝螺釘66 _第二透鏡組活動框二。Γ區 铲框6 Λ Γ光轴Z1預定的距離,並且平行與攝影光轴ζι延伸。第二透 :詈=繞樞軸33在第9圖所示的攝影位置和第10圖所示的徑向回縮 攝擺動,射在第9圖所示的攝影位置,第二透鏡組迎的光軸與 轴Ί重合’在第1G ^所示的徑向回縮位置,第二透鏡組LG2的光 〜雜〜綠Z1。献第二透餘6的攝影位置的轉練娜被安裝到 2透鏡組飾框8上。第二透鏡框6猶扭健簧%偏置,在一個與轉 限帝細接觸的方向轉動。_個壓縮盤簧38裝配在樞㈣上,在光轴 方向消除第二透鏡框6的間隙。 第4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一起在光轴方向移動。⑽支架 21在其誠面上設置-個位置控制凸輪桿仏,其咖支架η向前伸出, 與第二透鏡框6接合(見第4圖)。如果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回縮方向向 後移動以接近咖支架21,則形成在位置控制凸輪桿⑴前端表面上的回 縮凸輪表面]1C (見第1〇3圖)與第二透鏡框δ的特定部分接觸,從而將第 一透鏡框6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 第二外透鏡筒U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組三個線性導槽i3b,這些導 槽形成在不_環向位置’在細袍統怖挺伸。第—外透鏡筒12 在其後端的週邊表面上設置-組三個接合喊12a,這些凸起分別可以與一 組三個線性導槽13b可滑動銜接(見第2圖、第2〇圖和第2⑻。因此, 第-外透鏡筒12通過第-線性導向環w和第二外透鏡筒叫光軸方 23 1269907 線性引’不繞透鏡同轴Z〇轉動。第—々|^、悉 _ 弟—外透鏡筒13還在其後端附近的内 周表面上設置一個沿該第二外读锫锊 „ 卜透鏡同b的_延伸的不連續的内法蘭 ISc。凸輪% 11在其週邊表面上設置一 又置個不連續的環向槽11c,不連續的内 法蘭㈣在其懷_,娜触u观蝴圖目對於 外透鏡筒u轉動,並且使得第二外透鏡筒13不可在光轴方向相對_ 環u移動。另m外侧丨2在其嶋面上設置—組三個徑 向向内伸出的凸輪從動件31,而,鈐 甘 向凸輪%、11在其外周表面上設置一組三個 凸輪槽lib(用於移動第一透鏡 1、且LG1的凸輪槽),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 分別可在其中滑動銜接。 變焦透鏡71在第一外Μ倍铃1 Ο AA + Arr 料外頭鏡同12的内部設置一個第一透鏡框i,該透鏡 紅經第-魏組調節環2由第—外透鏡筒12支撐。第_透鏡組⑽由固 疋到其上:弟-透鏡框i支撐。第一透鏡框i在其週邊表面上設置一個陽 T帛透鏡組彻% 2在其關表面上設置有-個與陽驗la g己合 的陰螺紋可以通過陽螺紋師陰螺紋2a調節第-透鏡m相對於第 1鏡、且。周略ί衣2的軸向位置。第一透鏡框i和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的組 σ疋位在帛外透鏡筒12的内部並由此支撐,並在光財向上相對於第一 =鏡筒12可以移動。變焦透鏡71在第-外透鏡筒12的前面設置二個固 疋% b ’其通過兩個安裝螺釘料被固定到第一外透鏡筒η上以防止第一 透鏡組調節環2向前軸鎌開第-外透鏡筒12。 ’交焦透鏡71在第-和第二透鏡組LGj和LG2之間設置一個包括快門 S和可调光圈a的快門單元% (見第i目、第9圖和第1〇圖)。快門單元 76疋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中,並由此支樓。快門§和第二透鏡組⑹ 之間的空間距離蚊。同樣,光圈A和第二透鏡組LG2之間的空間距離固 疋。變焦透鏡71在快門單元%的前面設置-個快門驅動器⑶祕驅動 24 1269907 、1 S並在决門單元76的後面設置一個光圈驅動器m驗驅動光圈a (見第H0圖)。撓性PWB 77從快門單元%延伸以在控制電路i4〇和每 個快門驅動器131以及光圈驅動器]32之間建立導電連結。注意、,在第9 圖中’為了使徺性卿77和周圍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清晰可辨,儘管撓 fePWB 77貫際上只設置在變焦透鏡71 _攝影光軸以上的空間,但變焦透 *兄1在攝&光軸Z1 (變焦透鏡力設置在廣角端)以下的下半部分的剖面 圖中示出了撓性PWB 77。 變焦透鏡71在第-外透鏡筒12的前端設置一個透鏡遮擋機構,在數 位相機不侧時,職構在魏魏71回_相频对崎止變隹透 鏡71的攝影光學錢前透鏡元件、即第_透鏡組LG1受到應變時自動 關閉變焦透鏡的前端孔徑。如第i圖、第9圖和第㈣所示,透鏡遮 t機構配置有-對遮擔葉片刚和應。該對遮擋葉片刚和⑽可分別繞 兩根樞軸轉動’該二樞軸向後伸出,定位到攝影純Z1的徑向相對兩側。 该透鏡遮職構還配置有—對遮擔葉片偏壓彈簧祕、—個遮擔葉片驅動環 103、一個驅動環偏壓彈簧浙和―個遮擒葉片固定板1〇2。該對遮擋勃 ι〇4ί ι〇5刀別被—對遮擔葉片偏置彈簧1〇6偏置,在反方向轉動閉人。兮 遮擔葉觸環1〇3可繞細軸㈣動,並且與該對遮賴叫= 接合,當被驅動到在預定的轉動方向轉動時打開該對遮擒葉片购和⑽。 遮擔葉片驅動環⑽被驅動環偏置彈請偏置,在遮擒葉片打開 轉動以打開該對遮撞葉片刚和該遮_固定板脱位。 環103和該對侧片1〇4和他之間。驅動環偏置彈物的彈 於該對遮«片偏置彈菁廳的彈赞力,使得在第9圖所示的狀=
葉片驅動環103被驅動浐作r罢η ,^r A门 …I 散偏胁責107的弹力固定在—個特定 置,從而頂著該對遮擋葉片偏置彈簧娜的偏置力打開該對的遮擋葉片104 25 1269907 #105其中第9圖所示的狀態中變焦透鏡71向前延伸到可以執行變焦操 作的變焦區域内的一點。在變焦透鏡71從變焦區域中的已給位置到第1〇 圖所不的回縮位置的回縮運動過程中,遮擋葉片驅動環103通過形成在凸 輪環11上的遮擒件礙動環壓制面(barrier drive ring pressing surface)lld (見 第3圖和第16圖),在與前述遮擋打開方向相反的遮擋件閉合方向上受力轉 動。遮擋葉片驅動環103的轉動使遮擋葉片驅動環1〇3與遮擋葉片1〇4和 105脫開,從而該對遮擋葉片1〇4和1〇5通過該對遮擋葉片偏置彈簧106的 彈只力閉合。變焦透鏡71在緊靠透鏡遮擋件機構的前方設置一個基本上為 圓形的透鏡遮擒蓋(裝倚板)1(n,該遮擔蓋覆蓋透鏡遮擋件機構的正面。 下面討論具有上述結構的變焦透鏡?1的透鏡筒前進操作和透鏡筒回 縮操作。 上面已、’二。寸卿了凸輪麵η受到驅動從第ι〇圖所示回縮位置前進到第9 圖所不位置的階段’在第9騎示位置處凸輪環η在軸向固定位置處轉 動,而不沿光軸方向移動,下面將對其作簡要介紹。 在弟10圖所示變焦透鏡力處於回縮狀態下,變焦透鏡力被完全置於 相機體72内,從而使變焦透鏡?1前表面與相機體?2前表面充分平齊。通 過變焦馬達15G沿透鏡筒前伸方向轉動變焦齒輪28,使螺環18和第三外透 鏡筒=的組合件由於陰螺旋面瓜觸螺旋面版的接合而前移,同時繞 透鏡同軸ZG轉動,亚進_步使第—線性導向環14與螺環π和第三外透鏡 筒15 -起向前移動。同時,通過凸輪環u和第—線性導向環Μ之間的前 端結構,即通過該組三個從動滾柱分別與該組三個通槽^的前端槽部分 14e-j之間的接合,借助第二 >卜冑 弟—外透鏡同15的轉動而轉動的凸輪環U沿光軸 方向向丽移動,移動量等於第一線 移量之和。-旦螺環㈣第的凸輪環11的前 ”弟-外透鏡同15的組合件前進_定點,那麼 26 1269907 陽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脫離, 部分-而分別進人2脱離前喘搢 15之由中的每-個雜魏雜ζο_,科會沿;:方外透鏡筒 由於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81>1盥該組二 2 分職 :=_Γ:_11⑽第二透鏡一 , 714 ==Γ:輪桿21a保持在高於攝影光_的徑::=33 使弟—透鏡組LG2的雜從攝影_Z1移麵 的回縮光軸Z2處。當第二透鏡_框8從_ I == ΓΓΙ條⑽爾,㈣_術^= a ^„33 9 ; ^ 处,第一透鏡組LG2的光軸通過前扭轉盤簧妁的 广 ζι重合。因此,第二透鏡框6保持在攝影位置,直雜影先軸 機體72内。 田又“、、透鏡71回縮相 此外,由於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分別與該組三個外凸輪槽仙 凸輪環Η的轉動使第—外透鏡筒12按照預_方式,相對於 、=11沿光軸方向運動,其中該第—外透鏡筒12位於凸輪環11周圍、、 亚沿光軸方向被線性導向,而不繞透鏡筒軸ζο轉動。 α 因此,當第-透鏡、组LG1從回縮位置前料,第一透鏡虹 ==rD圖像感測器6G的光敏表面)的轴向位置’由凸輪環11相 、收鏡同22的祕量和第—外透鏡筒12相對於凸輪環11的移動量 之和石鍵’而當第二透鏡組刷_位置向_時,第二透鏡組⑹ 27 1269907 相對於圖像平面_位置,由凸輪環u相對於_鏡筒㈣前移量 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凸輪環u的移動量之和確定·、操作通過 聶7/光軸zi上和動第-和第二透鏡組⑹_⑹同時改變它們之間的 距離來實現。當驅動M、透鏡力從第_标_位置前進時,變焦透 鏡71託進人第9圖中攝影光㈣以下部分所示變焦透鏡71位於廣角端 的狀態。接著’魏透鏡71進人第9辭攝影光軸ζι以上部分所示的狀 態,該狀態下變紐鏡71通過變焦馬達15Q沿透鏡筒前財向的進一步轉 動而處於遠攝端。從第9圖巾可以相,當魏透鏡71處於廣娜寺第一 和第二透鏡組LG1和LG2之間的雜大於變紐鏡71處於遠攝端時第一 和第二透鏡組之_距離。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9圖中攝影光軸ζι上方 表示的遠攝端時,第-和第二透鏡組LG1和LG2已經彼此移近到一定距 離,該距離小於變焦透鏡7i處於廣角端時的相應距離。變焦操作中第一和 第一透鏡組LG1和LG2之間距離的變化可以通過多個内凸輪槽 lla(lla-l,lla-2)和該組三個外凸輪槽llb的輪靡獲得。在廣角端和遠攝端之 間的變焦範圍内,凸輪環1卜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在它們各自的轴 向固定位置處轉動,亦即不沿光軸方向移動。 當第-到第二透鏡組LG卜LG2和LG3處於變焦範圍内時,通過根據 物距轉動AF馬達160,沿攝影光軸Z1方向移動第三透鏡組L3來實現變焦 操作。 沿透鏡筒飾方向驅動魏馬達150,使變驗鏡γι按照與上述前伸 操作相反的方式操作,使遙蜒焦透鏡71完全回縮到相機體72内,如第1〇 圖所示。在變焦透鏡π回縮過程中,第二透鏡框6借助定位控制凸輪桿 繞樞軸33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同時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一起向後運 動。當變焦透鏡71完全回縮到相機體72内時,第二透鏡組乙^^徑向回縮 28 1269907 到-個空間内’該空間位於第1G圖所示的第三透鏡組⑹、低通遽波器 LG4和CCD ffi像感測器60 _縮空間的徑向外側,即第二透鏡組⑹徑 向回縮到-個軸向範_,該顚基本等於第三透鏡組⑹、低通遽波器 1^4、0:0圖像感測116()在光軸方向的轴向範圍。#變焦透鏡完全回縮時, 用這種方式使第二透鏡組LG2回縮的照相機%的構造減小了變焦透鏡?1 的長度’因此能夠減小相機體72在光軸方向即第1〇圖所示水平方向的厚 度。 如上所述,在變焦透鏡71從第10圖所示回縮狀態變化到第9圖所示 準備攝影狀態(其中第-至第三透鏡組LG卜LG2、LG玲持在變焦範圍 内)過程中’螺環18、第三外透鏡筒15和凸輪環u向前運動的同時轉動, 而當變焦透鏡7i處於準備攝影狀態時,螺環18、第三外透鏡筒15和凸輪 環11在各自的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不沿光軸方向移動。通過使三對轉動 傳遞凸起15a分別插入三個轉動傳遞槽謝内,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a 彼此接合起繞透鏡筒軸ZQ轉動。在三對轉動傳遞狄⑸分別接合在 :個轉動傳^槽18d内的狀態下’該組三個接合凸起既分別接合在該組 接口 t 18e内’二個接合槽18e分別形成在螺環18内周表面上,在三 ^轉動滑動凸起18b内(見第37圖和第38圖)。在第三外透鏡筒Η和螺 =一之間繞透鏡筒軸z〇的相對轉角能夠使三對轉動傳遞凸起⑸分別接 =二個轉動傳遞槽18d内以及使該組三個接合凸起⑼分別接合在該組 =接合槽18e内的狀態下,該組三個壓縮盤菁25的前端分別與形成在第 二=鏡筒15後端上的三個接合槽…壓接,其中該組三個壓縮盤菁μ 、大肖刀別插入螺環18前端上的三個彈簧支撐孔1奵内。 么、f 18和第二外透鏡筒15都連接到第一線性導向環μ上,由於第一 ”且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⑽與環向槽18§接合,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Ik 29 1269907 A衣向才曰15e接合’以及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與環向槽⑽接合, ^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相對轉動以及螺環Μ和第 、泉Hv向環14之間的相對轉動成為可能。如第刃圖至第%圖所示,第 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c和環向槽15e彼此接合,能夠沿光轴方向相對輕 微運動’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和環向槽⑷彼此接合,能夠沿光抽 t向相對輕微運動’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撕與環向槽呢彼此接合, 月b夠沿光轴方向相對輕微運動。因此,即使避免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 沿光軸方向經第-線性導向環w彼此全部分離,但是也可以使它們沿光轴 方向相對輕微運動。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沿光軸方向的遊隙 (間=量大於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間隙量。 當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彼此接合,相對於第—線性導向環14轉 動時’三個彈簧支撐孔潇和三個接合槽…之間在光轴方向的空隙小於三 個,縮盤簧25的自由長度,從而將三個壓縮盤簧25壓_定在第三外透 鏡同15和螺環18的相對端表面之間。被壓縮在第三外透鏡筒Μ和螺環α 的相對端表面之_三個壓縮盤簧25借助三個壓縮盤簧Μ的彈性力使第 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朝彼此相反的方向偏離,即,借助三個壓縮盤菁 25的彈㈣分別使第三外透鏡㈣和螺環咖光轴方向向前和向後偏移。 如第27圖至第31圖所示,固定透鏡筒22在三個傾斜槽议中的每個 槽内設置有兩個相對傾斜表面22_ 2純,該兩表面沿固定透鏡筒環 向彼此分離。螺環18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馳中每個凸起沿螺環U環向 的相對側邊緣上’設置有^個環向端絲18b_A和丨触,它 應傾斜槽孤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瓜飾2祕每個傾斜槽说_ 兩個相對傾斜表面ΙΑ和編中的每個表面都平行於陰螺旋面咖的 螺紋延伸。這三個轉綺動凸起料的每—個上的兩個環向端表面齡 30 1269907 22B = 應傾斜槽议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⑽^ 。母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兩個環向端表面.a和咖的形狀庫 _不干繼傾斜條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瓜劫跡更具體 而3 ’當%螺旋面18a鱼险螺於而社人+ " t+繼主 /為灰面❿接合時,每個傾斜槽22c内的兩個相 對傾斜絲㈣和22c_B不能將相應轉動滑動凸起娜固定在二者之 —1女第Μ圖所不。換句话說’當陽螺旋面i8a與陰螺旋面公接合 母個傾斜槽_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和2純不能夠分別與相應 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兩個環向端表面肌姊i8b_B接合。 三個轉動滑動凸起·中的—個凸起的環向端表面勘^上設置有—. 個能夠與止播件26的止擒凸起挪接合的接合表面则(見第π圖、第 38圖、第39圖、第42圖和圖43)。 如上所述,固定透鏡筒22在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创中的每個滑動槽 内设置有兩個相對表面:前導向表面和後導向表面2·,它們沿光 軸方向向彼此分開的方向平行延伸。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哪巾每個凸起都 。又置有-個贿絲面18b_c和—做滑動表面撕①,這兩個表面彼此平 行地延伸’並此夠分別在前導向表面22从和後導向表面η仙上滑動。 如第37目至第39圖所示,該組三個接合槽版分別形成在螺環18的三個 轉動滑動凸起l8b的前滑動表面胁c上,在螺環1S的前端處開口。 在第23圖和第27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儘管該組三個 轉動滑動凸起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傾斜槽22c内,但是每個轉動滑動凸 起18b的兩個環向端表面18b-A和18b-B不接觸每個傾斜槽22c内的兩個 相對彳員斜表面22c-A和22c-B,如第31圖所示。在變焦透鏡71的回縮狀 怨下’陽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接合,同時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i8b 分別接合在該組三個傾斜槽22c内。因此,如果螺環18借助變焦齒輪28 31 1269907 於⑽rrrw伸方向(第23圖中朝上的方向)轉動,其中該變隹茜 透™ΓΙΓ 時由於陽螺旋面i8a與陰螺旋面瓜接合而境 動,、典動凸I雜二個傾斜槽22c内沿該傾斜槽移動,因此該組三個轉 動π動凸起18b不干涉固定透鏡筒22。 “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傾斜槽故内時,节 ^二侧咖起15b在光軸方向的位置不會分別受到三個傾斜槽22喻 2外’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前滑動表面㈣和後滑動表面_ 在先軸方向的位置也都不受相應傾斜槽攻的限制。如第^圖和第%圖 :不’由於二麵縮盤簣25的彈性力而朝相反方向彼此偏離的第三外透鏡 冋15和螺被18沿練方向概分開—定距離,該距離相當於相對轉動導 向凸起14b、14c和15d分別與環向槽叫、以和⑽之間的間隙量,即 相當於螺環18和第-線性導向環14沿光軸方向的遊隙(間隙)量 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4在光軸方向的遊隙(間隙)量之和。在 此賴下,由於三個壓縮盤簧25沒有受到強大_縮力,所以使第三外透 鏡筒15和螺環18朝相反方向彼此偏離的三個壓縮盤簧25的彈性力較小, 從而使第二外透鏡筒b和螺環丨8之間_餘的空隙較大。因為在變焦透 鏡71從回縮狀態過渡到準備攝劍大態期間,即當該組三側_滑動凸起l8b 接5在二個傾斜槽22c内時,不能夠拍攝任何照片,所以存在剩餘較大的 隙不疋個大問通。在包括變焦透鏡71的本實施例的可收縮式遠距攝影髮 變焦透鏡中,通常,變焦透鏡處於回縮位置的總時間(包括斷電時間)大 於使用時間(操作時間)。因此,不希望給偏置元件如三個壓縮盤簧25提 供過重載荷,以防止偏置元件性能隨時間變化而惡化,除非變焦透鏡處於 32 1269907 丰備n、此外,如果三個壓縮盤簀25的彈性力小,那 7丨從_«财醇賴餘態細, L、、透鏡 的相應運動部件上旧撕、了以:有上梅詞變焦透鏡 、就減V 了%加給變焦馬達15〇的負載。 由於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與環向槽呢接合,螺 方向向編侧-轉《丨4與_ 1卜峨財向向;Γ 動。同’螺% 18的轉動诵過裳一々卜卷 ~輯如二外透鏡筒15傳翻凸輪環u,推動凸 l^n料財向赌魏,同時通過_三倾統柱η 三個通請的前端槽部分14e_3的接合,使凸輪環u相對於第_線:導 向續14繞透鏡筒軸ZG轉動。凸輪環u的轉動使第—透鏡組l⑴和第二 透鏡組啦根據用於推動第—透鏡組⑽的該組三個外凸輪槽仙的輪一 和用於推動第二透鏡組LG2的多個内凸輪槽⑴(叫,心)的輪靡, 以預定推動方式沿攝影光軸Z1運動。 -旦運動到三個傾斜槽22c的前端之外,那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 刀別進入雜一個轉動滑動槽加内。陽螺旋面他和陰螺旋面咖在螺環 18和固疋透鏡同22上的成形區域分別被確定,使得當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 起18b分別進入三個轉動滑動槽孤内時,陽螺旋面咖和陰螺旋面仏 ^此脫離。更具體而言,固定透鏡筒22在其内表面上的緊_組三個轉動 才曰2d之後σ又置有上述非螺旋面區域22z,該區域上沒有形成陽螺旋 面22a的螺紋,非螺旋面區域22z沿光軸方向的寬度大於螺環料周表面 上形成有陽職面18 _域在光軸方向的寬度。另—方面,確定陽螺旋面 18a和该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哪之間在光軸方向的空隙,使得當該組三個 ‘動π動凸起18b分別位於三個轉動滑動槽咖a時,陽螺旋面恤和該 組一個轉動滑動凸起18b沿光軸方向位於非螺旋面區域您内。因此,在 違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分別進入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時,陽螺旋 33 1269907 面18a和陰螺旋面22a彼此脫離’從而使螺環18即使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 繞透鏡筒軸zo轉動,也不會沿光軸方向移動。此後,根據變焦齒輪28在 透鏡筒W伸方向的轉動,螺環18繞透鏡筒軸zo轉動,而不沿光軸方向移 動。如第24圖所示,即使在螺環18已經運動到其固定軸線位置之後,變 焦齒輪28仍然與環形齒輪18c保持接合,在該位置處,由於該組三個轉動 滑動凸起18b與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接合,螺環18繞透鏡筒軸z〇 轉動,而不沿光軸方向移動。這樣就能夠連續將變焦齒輪28的轉動傳遞給 螺環18。 第24圖和帛28圖所示變焦透鏡71的狀態下,當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 起18b已經在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輕微移動時,螺環18在軸向固定位置 處轉動’該狀_應於變紐鏡71處於廣角端的狀態。如第28圖所示變 ’、’、透鏡7i處於廣角4而日τ ’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位於相應轉動滑動槽別 内,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前滑動表面18b_c和後滑動表面18沾面對相應 轉動滑動槽2M内的前導向表面22从和後導向表面2継,從而能夠防止 螺環18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沿光軸方向運動。 田。亥組一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運動到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现内 時’如第33圖所示,第三外透鏡筒15的該組三個接合凸起⑼分別在同 -時間移動到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從而借助三個壓縮盤簣Μ的彈 性力使該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壓靠三個轉動滑動槽现内的前導向表 面22d-A,並且借助三健_簧25的雅力使_ 18的触三個轉動滑 祕起18b分別壓靠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如内的後導向表面繼。確定 前導向表面跑和後導向表面刪之間在光軸方向的空隙,使該組三 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⑼在光轴方向的位置比該組三 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既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傾斜槽瓜 34 1269907 内L日了彼此更#近。當使該組三個轉動滑動&起和該組三個接合&起⑽ 二光軸方向的位置更靠近時,三個壓縮盤簧μ受聰大壓縮,從而給該組 凸起15|3和赦二個轉動滑動凸起哪施加比變焦透鏡71處於回 ,·’但狀W二個壓縮盤|25所提供的彈性力更大的彈性力。之後,當独三 個_滑動凸起^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既位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 2 ’雜三個接合凸起⑼和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借助三健縮 =貫25的免性力而彼此屋靠。這樣使第三外透鏡筒Η和螺環a相對於固 =透鏡筒22沿光财向的軸向位置働穩定n三外透鏡筒Μ和螺 壞18由固定透鏡筒22支撐,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之間在光轴方向 沒有遊隙。 沿透鏡筒前伸方向從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各自的廣角端(從第 24圖和第28圖所示的位置)開始轉動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使得該組三個 接合凸起15b和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其後滑動表面娜句首先朝 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終端移動(第28圖中向上方向),並由前導向 表面2似和後導向表面细七導向,接著到達第三外透鏡筒b和螺環μ 的遠攝端(第25圖和第29圖所示位置)。由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滿 分別保持接合在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防止了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b 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沿光軸方向移動,使它們繞透鏡筒轴z〇轉動,而不 會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沿光軸方向移動。在此狀態下,由於螺環a借助 三個壓縮盤簧25沿光軸方向朝後偏置,即沿一個後滑動表面.ο分曰別與 後導向表面2綱壓力觸的方向(見第η圖)概偏置,_主要通過 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後滑動表面18b_D和固定透鏡筒22的後導= 表面22d-B引導螺環18使其能夠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 、° 當螺環18在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時,由於該組三個從動滾柱η分別 35 1269907 接合在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前環向槽部分叫内, 定位置處轉動,而不相對於第一線性導向環14 :也在軸向固 -和第二透鏡組LG1和LG2按照預定㈣方細光财m因此^ 如第26圖和第30圖所示,沿透鏡筒前伸方向進 和螺㈣,沿光軸方向將外透鏡筒15和螺環 τ動外透鏡同15 之外,使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 匕Π各自的遠攝端 (安裝拆卸部分)。在第26圖和第=個轉動滑動槽22d的終端 動元件如第一至第三外透鏡筒透鏡71的可活 固定i秀镑饩十 了 乂攸固疋透鏡筒22前部從該 —收知上拆卸下來。但是,如果如第41 _示將止擔件% 疋透鏡同22上,那麼這樣的可活動元件不能夠從固定透鏡 」 來,除非將止擋件26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原因/拆卸下 動滑動凸起⑽中特定一個凸起上的接合表面娜=二1 轉 的終端㈣拆卸部分)。冑月動凸起1此達到三個轉動滑動物 沿透鏡筒回縮方向(第25圖所示向下方向), 壓縮般^ 期間,由於該組三個接合凸起说借助三個 ‘同=Γ別壓靠三編滑動槽如内的前導向表面 彈性力而八^ 轉動滑動凸起⑽借助三個厂堅縮盤菁Μ的 二 刀4她二個轉動滑動槽22(1内的後導向表面2綱,因此第 —、·簡Μ和螺環18 一起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且它們之間在光車由方向 36 1269907 愿遊隙 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進一步轉動外透鏡筒i5和螺環⑴吏它們轉動到各 自的廣f端之外(第24圖和第28圖所示位置),使該組三個轉動編起 勺:向立而表面18b-B分別與該組三個傾斜槽22c内的傾斜表面22c七接 觸—於疋’由於母個轉動滑動凸起⑽的兩個環向端表面.a和撕七 如第圖所示分別平行於相應傾斜槽故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⑽和 22c-B ’因此,螺環18沿透鏡筒回縮方向的運動在一個方向上產生了分力, 分別使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的環向端表面MM在光轴方向上沿著 =組三麵斜該的傾斜表面2純向後㈣,料在該傾斜表面上滑 。因此’螺% 18按照與_ 18朝前移動並轉動時相反的方式,開始沿 向向後義域透軸ZQ轉動。雜三轉紐動凸起娜 二個傾斜槽&的接合’螺環18沿光轴方向稍爾 =:面18a與陰螺旋面瓜再次接合。之後,沿透鏡筒軸回縮方向進—步 仰Γ Γ吏螺環18通過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i8b分別與該組三個傾 =c的=繼、㈣鳩向後_,直Μ ' 第二喻置,即細議71完_。由於螺環Μ和 :-雜㈣壞Μ的結構,第三外透鏡筒15沿光財向向後運動,同時 軸zo轉動。在第三外透鏡筒15向後運動期間,該組 ^㈣與該組三個傾斜槽22e内的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起運 動。撕18和㈣細15_方向向後運 f14也沿光轴方向向後運動,使第-線性導向 軸^締運動。此外’當螺環18在軸向固定位置轉動之制始朝後^ 亚轉動%,雜二個從紐柱32分顺接合在㈣ 一 向槽部分⑽輯,㈣輪環u沿光軸方向麵於^性 37 1269907 後運動’同時繞透鏡筒轴Z0轉動。 1料# 動凸起18b分欺驗三轉鱗動槽22d進入該 組二侧斜槽22c内,那麼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 33圖和第34騎神備細域下的__ _油=弟 係’在第33圖和第34圖所示關係_,第 "°弟36圖所不關 不一/r遷鏡同15和螺環18、VL光轴 方向的相對位置關係被準確確定,在第3 、 ° - W圖所示關係令,因為 I旦二個接5凸起!5b在光轴方向的位置和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在 光軸方向的位置分別不受到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细的限制,使得第三外 透鏡筒丨5絲-線性導向環Η之間的接合在光軸方向帶咖,並且螺 % 18與弟-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接合在光轴方向也存在間隙,所以第三 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的轴向位置只能粗略確定。在第%圖和第%圖所 示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接合在該組三個傾斜槽故内的狀態下,由 於變焦透鏡71不再處於準備攝影狀態,因此第三外透賴Η和螺環料 自在光軸方向上位置不必精確確定。 " 從上述描述W解,錢紐鏡γι的本實關巾,具有該陽螺旋 面18a和陰:Μ疋面22a(它們具有分別形成在螺環18和固定透鏡筒^的徑 向相對的外周和内周表面的數個陽螺紋和陰螺紋)的簡單機構、一組三個 、動/月動凸起18b、-組三個傾斜槽22c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的簡單 機構,能夠使螺環18實現轉動前伸和轉動回縮的操作,其中螺環18轉動 的同時沿光軸方向前移或後退,以及使螺環18實現蚊位置的轉動_, 其中螺^ 18在預定的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而不會相對於固定透鏡筒沿光 軸方向移動。採用螺紋(陽螺紋和陰螺紋)配合結構通常能夠實現兩個環 疋件如螺環18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的簡單配合,該配合在相對於其中— 個環元件驅動另—環元件時具有可靠的精度。此外,—組三個轉動滑動凸 38 1269907 向固1和—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用於使螺環18在螺紋不能夠達到的轴 和ϋ!置處轉動,也構成了一個類似上述採用螺紋配合結構的簡單凸起 形成/ °構。此外,一組二個轉動滑動*起18b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 ^螺環18和固定透鏡筒22的外周和内周表面上,該外周和内周表面 退加工有陽螺旋面18a和陰螺旋面瓜。這樣在變焦透鏡Μ内安裝一电 ^轉動滑動凸起勘和-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就不需要額外的安裝空 而热〜此可以細—個料、緊湊和低成本的結構實現由螺環is的轉動 ^的上述轉動前伸/轉動回縮操作和在固定位置的轉動操作。 變^齒輪28在光軸方向具有足夠的長度,不管其與螺環Μ的環形齒 二^在光軸方向驗置如何變化,都足以保射們之間的接合。因此, —螺$ 18的每-轉動前伸/轉動回縮操作和在固粒置的轉動操作中,作為 i早個齒輪的變焦齒輪28始終能夠將轉動傳遞給螺環Μ。因此奋 ===鏡中能夠獲得-種簡單和緊凑的轉動傳遞機構,其提供將轉貝 專=⑷8的複雜運動,並且可以高精度地驅動螺環18以及位於螺 %内的與該螺環相連接的部件。 ^如第關和第32圖所示,陰螺旋面18a的每個轉動滑動凸起_ ㈣大於陰螺旋面18a的每個螺紋的齒高,因此一組三個傾斜槽攻和一组 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齒高大於陰螺旋面咖的螺紋的㈣。另 變焦齒輪28由固定透 22支撐,以便形成在變域輪28觸的輪齒從 與%<形齒輪收接合的固定透鏡筒22的_面(從陰螺旋面仏的童面) 徑向朝内B,簡職細彡餘陽職面版的每购㈣ 因此’從變焦透㈣的前面看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娜和變焦齒㈣
的輪齒位於透鏡筒軸Z0周圍相同的環形區域(徑向區胃W y)。但疋,變隹街 輪28與-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娜的移動路徑並不交叠,這是因為=焦: 39 1269907 輪28位於固定透鏡筒22圓周方向的―組王^^傾斜槽22c中的兩個之間, 以及因為k焦齒輪28安裝在光軸方向上與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位置 不同的-個位置上。因此’即使與—組三麵斜槽22。或一組三個轉動滑 動槽22d接合,該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也不會與變焦齒輪28發生干涉。 通過減少變焦齒輪28的輪嵩從固定透鏡筒22内周表面的凸起量(從 陰螺旋面22a的-個齒面),使變焦齒輪28的齒高比陽螺旋面版的齒高 小’此夠防止-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和變焦齒輪28相互干擾。但是, ^此情況下,變焦齒輪28的輪齒與陽螺旋面18a的輪齒㈣合量小,使得 當螺環丨8在軸向固定位置_雜難獲得敎的猶。換言之,如果陽螺 旋面版的齒高增加,而不改變每個轉動滑動凸起勘的凸起量,那麼固 定透鏡筒22的直徑以及變焦齒輪28與透鏡筒轴別之間的距離都將相應增 加。這使變焦透鏡71的直徑增加。因此,如果改變陽螺旋面版的齒高或 者-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在螺環18徑向上的凸起量,以防止一电三個 轉動滑動凸起18b和變焦齒輪28之間的相互干涉,那麼螺環Μ就不能夠 破穩定地麟,·此外’也不就錢少變紐賴7ι的財。減,根據 第27圖至第30圖所示的變焦齒輪28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娜的構 造,可以宅無問題地防止-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和變焦 相互干涉。 j j 在變焦透鏡7丨的本實珊,在—糊在—個輪定位置處轉 ==?軸方_伸或回縮的變焦透鏡7灿 刀.弟二外她15,⑽犯州辦_鄭 借助三個壓驗簧25哪性力分聰第三外透鏡筒15的_匕— 起15b壓靠於-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㈣前導向表面咖& : 螺環18的一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分別壓靠一 :竽 罪於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 1269907 内的後導向表面22d-B上,消除第三外透鏡筒15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的 間隙以及螺環18㈣定透鏡筒22之__,使第三外透鏡筒Η和螺環 18沿光轴方向彼此朝相反的方向偏離。如上所述,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加 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是驅動機構的猶,用於在轴向固定錄處 轉動螺環18,或者在沿光軸方向推動螺環18的同時轉動螺環Μ,它們2 用做消除上34間隙的讀。這將減少變紐鏡7丨的元件數量。 因為壓縮盤簧25被壓縮和保持在作為整體繞透鏡筒轴zo轉動的第三 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的相對端面之間,所以變紐鏡71不必在透鏡筒ς 附近固定設置的-侧於容㈣關_三讎缝簧25的附加*門。此 ^ -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容置在_組三個接合槽18e内。這就節省 弟二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之間連接部分的空間。 二如上所述,只有當變紐鏡71處於準備拍照狀態時,三健縮盤菩才 X到大的壓縮,給-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施 力崎強的彈簧力。亦即,當變焦透鏡71沒有處於準備拍照的狀態時,例如 疫於回縮狀態時’三個壓縮盤簧25沒有受到很大的壓縮,不能給_組三個 接合凸起15b和-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l8b提供很強的彈簧力。這使得在 =焦透鏡7丨從_狀賴變騎儲離態的_,尤其是細始驅動透 鏡筒内的變紐鏡進行前伸操作時,關減少施加在魏透鏡71的相關移 動部件上的負載’同時還提高了三個壓縮盤簧25的耐久性。 在拆卸變焦透鏡71時首先使螺環I8和第三外透鏡筒i5脫離連接。下 面將描述-觀於安裝和拆卸變焦透鏡71的變焦透鏡錢機構,以及血螺 % 和第三外透賴15相連接的·紐鏡安裝機構社要元件。 如上所述,固定透鏡筒22設置有徑向穿透固定透鏡筒22的止擒件插 孔瓜,該孔彳職透鏡筒22的外周表面通到—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之 41 1269907 中一個的底表面。固定透鏡筒22在其靠近止擋件插孔22e的一個表面上, 設置有一個螺孔22f和一個止擋件定位凸起22g。如第41圖所示,固定於 固疋透鏡筒22上的止擋件26設置有一個沿固定透鏡筒22的外周表面伸出 的臂部26a,和從臂部26a徑向朝内凸出的前述止擋凸起2奶。在止擋件% 的一端設置有一個插入安裝螺釘67的插孔26c,在其另一端還設置有一個 勾部26d。如第41圖所示,通過將安裝螺釘67穿過插孔旋入螺孔22f 内,勾部26d與止擋件定位凸起22g接合,將該止擋件26固定於固定透鏡 筒22上。在止擋件26以這種方式固定於固定透鏡筒22的狀態下,止擋凸 起26b位於止擋件插孔22e内,以使止擋凸起261;)的頂端伸入到一組三個 轉動滑動槽22d中一個特定的轉動滑動槽22d内。該狀態表示在第37圖内。 注意,固定透鏡筒22未表示在第37圖中。 固定透鏡筒22在其前端,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前壁上設置有三個插 入/可拆卸孔22h,通過這些孔,固定透鏡筒22d的前端分別與三個轉動滑 動槽22d在光軸方向相通。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11之中的每一個孔都有一 個足夠的寬度,能夠使三個接合凸起15b中相連接的一個凸起沿光軸方向 插入到該插入/可拆卸孔22h内。第42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位於第25圖和 第29圖所示的遠攝端時,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的其申一個和周邊部分。 從第42圖可清楚看到,在變焦透鏡71位於遠攝端的情況下,因為一組二 個接合凸起15b和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分別不沿光軸方向對齊(如第42 圖所示的水平方向),所以,這三個接合凸起15b不能夠從三個轉動滑動槽 22d通過這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朝變焦透鏡7丨的前面拆卸。儘管在第幻 圖中只表示了三個插入/可拆卸孔中的一個,該位置關係對其餘的兩個插入/ 可拆卸孔22h也成立。另一方面,當變焦透鏡71位於第24圖和第28圖所 示的廣角立而日’這二個接合凸起15b分別由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定位 42 1269907 而不是由第25圖和29所示的變焦透制位於遠攝端時的三個接人凸起⑸ 定位。這意味著_透鏡71處於_、她態時,即當‘_鏡n位 於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的焦距時,該組三個接合凸起说不能夠分別通過 二個插人河拆卸孔孤從三轉動滑動槽⑽中拆卸。 為了使三個接合凸起说和三個插入/可拆卸孔迦在第42圖所示嫌隹 透鏡7丨位於遠_驗態下,在光軸方域—敍線,需要絲三外透鏡 筒i5進-步按照從變焦透鏡71的前面看去逆時針方向與螺環a —起轉兄 動,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 (第42圖上部所示)轉動一轉角(拆卸轉角^ 如(見第42圖)。但是’在第41圖所示的止撑凸起施插入止播件插入 孔办的狀態下,如果第三外透鏡筒15沿從變焦透鏡71前面觀察的逆時 針方向’與螺環18 -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轉動一轉角(許可轉角)版 (見第42圖)’且該轉角小於第42圖所示狀態下的拆卸轉角如,那麼, 在第42圖所示的變焦透鏡位於遠攝端狀態下,形成在三個轉動滑動凸 起撕之-上的接合表面18b_E與止擋件%的止標凸起娜接觸,防止第 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進一步轉動(見第37圖)。由於許可轉角此小 於拆卸轉肖Rt2 ’因此三個接合凸起15|?和三飾人/可拆卸孔不能夠在光 軸方向分別對齊,使得不能夠分別從三個轉動滑動槽创通過三個插入/可 拆卸孔22h拆卸s亥組二個接合凸起15b。即,儘管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 的端部分別通過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與固定透鏡筒22前部相通,用做安 衣/拆卸部分’但是只要止撞件%保持固定於固定透鏡筒a上,其中止擋 凸起26b在止擒件插入孔22e内,那麼第三外透鏡筒丨5就不能夠同螺環一 起轉動到—個位置’而這個位置是該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定位於該組 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端部的位置。 在拆卸變焦透鏡71的操作中,首先需要將止擋件26從固定透鏡筒22 43 1269907 拆下。如果拆下止撞件26,那麼止擔凸起26b就從止擔件插孔公中露出。 -旦止播凸起施從止撞件插孔22e露出,那麼可以將第三外透鏡筒叫 螺環-起赫拆卸轉角Rtl。在„、透鏡力位於遠攝端狀態下將第三外 透鏡筒和螺環18 -起轉動拆卸轉角如,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仙 置於它們各自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 (以下稱為安裝/拆卸角位置)的特定轉 動位置,如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第26圖和第3〇圖表示第三外透鏡筒 !5和螺環18已經從變焦透鏡71位於遠攝端狀態被_起轉動了拆卸轉角° RU ’從而被定位於各自的安裝/拆卸角位置時,變焦透鏡71的—錄離。 在變焦透綱驗態下,第三外透賴15和螺環18定位於各個箱拆却 角位置,該狀態以下稱為安裝/拆卸狀態。第43圖表示上面形成有三個插入 /可拆卸孔施的固枝鏡筒22的一部分以及處於能夠被安裝/拆卸狀能的 周邊元件部分。從第43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第三外透鏡筒Μ和螺 環已經如第43圖所示轉動了拆卸轉角如,那麼三個插入/可拆卸孔现 和形成在-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上的三個接合槽收將在光轴方向上 對齊,以便將容納在三個接合槽18e内的該組三個接合凸起⑼通過三個 插入河拆卸孔22h分別從變焦透鏡前面拆却下來。即,第三外透鏡筒Μ 能夠從的前面將其從該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從一組三個接合槽收 上分別將-組三個接合凸起15b拆卸下來,使得第三外透鏡筒Μ的該組三 個接合凸起15b和螺環18的输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脫離三個壓缩般菩 Μ的彈簧力,該壓縮盤簧25驗使該組三個接合凸起⑼和該組三個=動 滑動凸起沿光軸方向她反的方向彼此偏賴。同時,三個轉動滑動 凸起18b的-侧於消除第三外透鏡筒15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的間隙以 及A 18和固疋透鏡同22之間的間隙的功能被取消了。當該組三個接合 凸起15b分別接觸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端部(第28圖中看到的上端) 44 1269907 如果第插人/可物孔透在獅向對齊。因此^ =外透鏡心和螺環18—起相對於嶋鏡筒 =料的逆;!針方向充分轉動,即如果第三外透· 15和螺環1δ ^ τ至各自的女裝/拆卸角位置,那麼三個接合 孔孤將在光軸方向自動對齊。 -個插人河拆卸 透鏡動勸㈣3G騎補安_卩軸時,第三外 兄门月匕-攸固疋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但是通過 i4d ,χ: 和第15 i/—外透鏡W 15仍然與第—線性導向環14接合。如第14圖 一 ^ ¥向% 14上’其中第二組中的—些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c與另 〜且目對轉動導向凸起的環向寬度不同。同樣,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 以不規則的間距沿環向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其中—些相對轉動導向 2起=與另—組轉動導向凸起的環向寬度不同。第三外透鏡筒15在後端 。又置有=個插入河拆卸孔15g,只有當第一線性導向環I4位於相對於第三 外透鏡同15的特定轉動位置時,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可以通過孔 光轴方向分別從環向槽以拆卸下來。同樣,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 祕設置有多個插入/可拆卸孔施,只有當第三外透鏡筒⑸立於相對於第 一線性導向環14的特輯動位置時,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可以通過 孔14h沿光軸方向分別從環向槽Md上拆卸下來。 弟44圖至第47圖是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简展開圖,表 示在不同狀態T它們之間的連接關係。具體而言,第44圖表示在變焦透鏡 71處於回縮狀態(對應於第和第27圖中每幅圖中所表示的狀態)時, 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4之_連接狀態,第#圖表示當變焦 45 1269907 透鏡71處於廣角端(對應於第24圖和第28圖中每幅圖令所示的狀態)時, 第-外透鏡仙和第-雜導向環M之間的連接狀態,第%圖表示當變焦 透鏡71處於遠攝端(對應於第25圖和第29圖中每幅圖所示的狀態)時,第 二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連接狀態,第们圖表示當變焦透 鏡71處於t裝/拆卸狀態(對應於第%圖和第爛巾每幅_示的狀態)時, 第二外透鏡筒15和第—線,叫向賴之間合狀g。如糾圖至第47圖 所不,由於一些第二組的相對導向凸起丨如和一些相對轉動導向凸起bd分 別接口在%、向槽be和環向槽⑽内,因此當變焦透鏡力位於廣角端和遠攝 而之間或者甚至在廣肖端和晴位置之間時,所有的第二組相對導向凸起 He和相對導向凸起⑸不能同時分別通過多個插入河拆卸孔味和多個插 可拆卸孔Mh/口光軸方向插入環向槽⑸和環向槽⑽内,或者從中拆卸。 ’、有田第„外透鏡筒15和螺賴—起轉動到已經拆除止擋件的第糊和第 圖所不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時,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到達環向 槽15e内的各個特定位置,在該位置處,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如和多個 插入河拆卸孔15g在光軸方向對齊,同時,—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到達 環向槽刚_各個做位置,在此位置處,雜相對轉鱗向凸起⑸和 多個插入河拆卸孔14h沿光軸方向對齊。如第47圖和第兄圖所示,這樣就能 夠從第-線性導向環14的前面從該環上拆卸第三外透鏡郎。注意,在第 5帽中沒有表稲定透鏡筒22。如果拆除第三外透娜5,那麼要保持在 第三外透鏡m利之_三讎_簀25就暴露於變焦透鏡71的外 側,因此也能夠被相應拆卸(見第39圖和第56圖)。 因此如果在止指件已經被拆後,第三外透鏡筒^和螺賴一起轉 動到第26®和第63_補各個絲_卩驗置,職第三外透鏡筒狄 能夠同時從固定透鏡筒22和第-線性導向環14上拆除。換句話說,止餅 46 1269907 湖做-種轉_裝置,用於_三外透鏡胸 z嶋於固定透職的轉動範圍,使得變焦細正常工作狀== 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不能夠它們各自的安料卸驗置。從 上=田==以理解,由_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勘、—組三個轉 现和-組三個傾斜槽22e構成的導向結單而緊凑;此外,只要該導向 結構中增加止擋件%,那麻筮-、采 * 對於固定透鏡_轉動和螺環18繞變焦_ 常工作《時,第三外透
安裝_卩角位置。 4不l蛛動到的它們各自的 從變焦透網拆卸第三外透鏡筒15,使得能夠進一步拆卸變隹透鏡 ^面描述其拆_方式。如第9圖和第糊所示’第三外透鏡筒Η的前端 =有-個最前面的内法Sl5h,餘向朝邮起,賴—組六個第二線性 的前端。第二外透鏡筒13的—組六個徑向喊❿分別與—組六個 弟二線性導槽14g接合,由於最前面_娜蹄止分別從—纟且六個第二 = 中拆卸-組六健向凸起13a,在第三外透卿5和第一線性
_衣14彼此連接的狀態下,第二外透鏡郎不能夠從變焦透·的前面 斥幹。因此,_旦第三外透鏡筒15已經拆卸下來,那麼就能夠從第一線性 Z向環Η上物第二外透賴13。但是,如果不連續_補以保持與凸 的不連續的環向槽lle接合,那麼第二外透鏡郎就不能夠沿光抽方 K凸輪環11上拆卸。如第所示,不連續的内法蘭仏形成—個不連續 的槽,該槽沿第二外透鏡筒13的環向不等_地_。另—方面,如第Μ =示,凸輪環⑽外周表面設置有—組三個徑向向外凸起的外凸起❿, 同:在—組二個外凸起Ug的各辦表面上形成有不連續的環向槽lie。 在-個外凸起llg中的每辦凸起上設置有不連續的環㈣心,並且在該外 47 1269907 凸起llg的如i而開有一個插入/可拆卸孔llr。這些插入/可拆卸孔Ur不等間隔 地设置在凸輪ί哀11的環向。 _-起轉動到第26圖和63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時,第三外透鏡筒 15的轉動才能使凸輪環11#_—個特定的獅位置,在該位
第52圖至妨圖是凸輪則、第—外透鏡筒12和第二外魏筒13的展 開圖,表示第一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13與凸輪環丨丨在不同狀態下的連接 關係。更具體而言’第52®表示變紐鏡71處於哺狀態⑽應於第23圖 和27中每關所示的狀態)時,第_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13與凸輪環^ 的連接狀態,第53@表示當變鏡71處於端(對應於第%圖和第^ 圖中每姻所示的狀態)時n透鏡m2和外透職13熱輪環_ 連接狀態,第54圖表示當變紐鏡?1處於遠攝端(對應於第_和第· 情幅圖所示狀態)時,第_外透鏡筒12和外透賴13與凸輪_的連接 狀態,第表4··、透鏡Ή處於拆卸狀態(對應於第%圖和_ 圖中每幅圖所示狀態)日寺,第一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13與凸輪_的連 接狀態。如第52圖至第54圖所示,由於不連續内法蘭仏中的—些部分盘不 連續環向槽U钟的至少-部分相接合,當變«儲位於廣角端和遠 攝端之間時,或者甚至當其位於廣角端和回縮位置之間時,第二外透鏡筒 Π不能夠沿光軸方向從凸輪環u上拆卸下來。只有當第三外透鏡郎和螺 太該位置處,第二 三個插入/可拆卸 個%向間隙對齊。這樣就能夠如第5 5圖和第 面將第二外透鏡筒13從凸輪環11上拆卸下
处π女泉/部卸狀態的狀態下,第一 分別位於靠近一組三個外凸輪槽 48 !269907 11b如開口端,以便能夠如第5§圖所示從變焦透鏡乃前面拆卸第一外透鏡筒 12。此外,在如第2圖所示鬆開兩組螺釘64,拆下固定環3之後,能夠將第 一透鏡組調節環2從第二外透鏡筒12上拆下來。之後,也能夠從第一透鏡組 調節環2前面將該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支撐的第一透鏡框丨從該第一透鏡組 調節環2上拆卸下來。 儘官在第所示狀態下,第—線性導向環M、螺環18、凸輪環呀 凸輪環11内的其他-些元件’比如第二透鏡組移動框8仍然保留在固定透鏡 筒22内,但可以根據需要進一步拆卸變焦透鏡71。 後面將凸輪環11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的組合件從第 下來。如第15圖和第59圖所示,與每對第一綠料道 如第57圖和第所示,如果第三外透鏡筒15由從蚊透鏡筒22充分 向前伸出的魏透鏡71上拆卸下來,職就可以鱗三_釘瓜中的每一 個。之後,如第59圖所示,如果-組三個從動滾柱32與_組三個螺釘瓜一 起拆卸下來,那麼由於變鱗鏡71中再沒有元件關阻如輪環u沿光轴 方向相對於第-線性導向環14向後移動,因此就可以從第—線性導向賴
起轉動到如第26圖和第63_示的各個 49 1269907 纖斥卸位置時,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抓i可以沿光㈣ 耵面從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lla-Ι中拆卸下來,同時,該組—广輪衣11 版2分別位於該组三個後内凸輪槽心的前㈣帛動
透鏡組活動框8能夠如第3圖所示從凸輪_的前部從該凸輪環上拆卸弟-來。由於該組三刪灸内凸輪槽lla_2的前開口端部Ua_2x是:沿光車:口 延伸的線性槽,所以不管第二線性導向咖是否沿光轴方向線^導向第^ 透鏡組移細,也就是說,不管舰三個前凸赌動抓丨㈣組三倾 凸輪從動件8b-2是否分別接合在三個前内凸輪槽叫和三個後内凸糾/ lla-2内’第二透鏡組移動框時能夠從凸輪環丨〖前面從該凸輪環上拆H 來。在第58圖所示凸輪環n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保留在第一線性導向環^ 内的狀態下,只能拆卸第二透鏡組移動框8。 在鬆開一組螺釘66後,將該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拆卸下來,(見 第3圖)’隨後,就能夠將樞軸33和第二透鏡框6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拆 下。
除了位於凸輪環11内的元件,螺環18也能夠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 來。在此情況下,在CCD支架21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之後,螺環18 從女裝/拆卸角位置沿透鏡筒回縮方向轉動,使其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 來。在透鏡筒回縮方向轉動螺環18使得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從該組三個轉 動滑動槽22d回移進入該組三個傾斜槽22(:内,使陽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 嚙合,從而使螺環18繞透鏡筒軸Z0轉動的同時後移。一旦螺環18後移超出 第23圖和第27圖所示位置,那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就能夠分別從三 個傾斜槽22c的後開口端部22c-x從該三個傾斜槽22c上拆卸下來,同時使陽 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脫離。這樣,螺環18就能夠與線性導向環14一起從 固定透鏡筒22的後部從該固定透鏡筒上拆卸下來。 50 1269907 螺環18和線性導向環i 4通過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地與環向槽珣 的接合而彼此接合。與第二相對轉動導向凸起W類似,第—組相對獅導 向凸起Mb沿第-線性導向環M的環向不等間隔地形成在其上上,其中第一 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Mb中的-些凸起的環向寬度與另_些不同。螺賴的 内周表面設置有細t瑪卸槽,只有當第—線性導向刺目對於螺環 I8位於特定轉練麟,第-_轉解向凸起隱才㈣通過槽他沿 光軸方向進入螺環18。 第18圖至第51圖表示第一線性導向環M和螺環_展開圖,表示在不 同狀態下它們之間的連接_。具體而言,第表示當魏透顧處於 回縮狀態(對應於第23圖和第_中每幅騎示狀態)時,第—線性導向 環Η和螺賴之間的連接織,第侧絲當㈣、賴71歧❹端(對 應於第24圖和第28圖中每幅圖所示狀態)_,第一線性導向_和螺柳 之間的另-種連接狀‘4 ’帛%目絲當變紐賴歧帛㈣和第四圖所 示的賴稱⑽接織,第51圖絲當變紐綱歧安裝/拆卸狀態時 (對應於第26圖和第3G圖中每幅_示狀態),第—線性導向卵和螺環μ 之間的另-種連接狀態。如第骂5_示,當變紐鏡⑽於回縮 位置和安裝_卩狀態的位置之間’其_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職於第% 圖和第63®所示的各個安裝_卩肖位置,這時,所有的第__對轉動導 ^凸起14b不能夠同時分別插入多個插入河拆卸槽丨㈣或從中拆卸下來, 這樣就不能夠使螺環18和第—線性導向環14在光軸方向彼此脫離。只有當 螺賴進-步沿透鏡筒回縮方向(在第侧令向下的方向)轉動到第侧 所示的超出騎18回縮位置的—個特定轉動位置時,第—組相對轉動導向 凸起Hb才能觸時分職人多_入/拆卸槽馳中或财拆卸下來。在螺 環轉動到該特定位置之後,相對於第—線性導向賴向前(在第侧至 51 1269907 ^51圖中F5J左的方向)移綱環18 ’使第—組減轉動導向凸起分別從 多個插入/拆卸槽獅彳環向卿g後部驗置上拆卸下來。換言之,能夠改 進第-線性導向賴和螺環18之_連接結構,使所有第—組相賴料 向凸起Mb能夠在螺環18和線性導向環14位於上述各個轉動位置的同時沿 先轴方向穿過多個插人/拆卸槽18h通過螺環18 ’在上述轉動位置處螺環Μ 和線性導向環14能夠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 接合在第三外透鏡郎的環向槽1Se⑽第二_對轉動導向凸起… :光轴方向形成在第-線性導向環14上的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撕的 月心如上所述’第-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在第一線性導向賴的不同 環向位置形成環向加長凸起,同時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i4c在第一線性 導向環14的不同環向位置處形成環向加長凸起。更具體而言,儘管第一組 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的各個位置與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的位置在 第-線性導向環Η的環向並不重合,但是如第15圖所示,第一組相對轉動 導向凸起Hb和第二_轉鱗向凸紙的凸起數量、峡間隔和對岸 凸起的環向寬度彼此相同。即,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和多飾入/ 拆^槽顺之_有-個特定_對_位置,在該位置處,第二組相對轉 動^向凸起Me和夕個插入/拆卸槽娜能在光轴方向彼此脫離開。如果在第 二組相對猶導向喊14e和翅插續卸舰處於這婦定姆轉動位 置的狀態下,從第-線性導向環14朝前移動螺賴,那麼每個相對轉動導 向凸起Me都能夠從對應的插入/拆卸獅的前端插入到該插入/拆卸獅 中’因此也同樣能夠從相同的插入/拆卸娜的後端從該插入/拆卸槽耐 拆卸下來’從而能夠將螺環18從第—線性導向賴的前·該第一線性導 向祕上拆卸下來。因此’每個插入/拆卸槽⑽的前端和後端都分別形成開 口端’從而使相連接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W沿光轴樹過該插入/拆卸槽 1269907 18h而通過螺環18。 即,直到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下,並相對 地轉動一個預定的轉動量時,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才能夠處於脫離 狀態。換言之,當拆卸第三外透鏡筒15時,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彼 此接合,並被支撐在固定透鏡筒22内部。由於不允許第一線性導向環14脫 離接合,因此安裝過程方便。 從上述内容可賴解’在變紐鏡的本實施财,在止擋件%已經從 固定透鏡m2上拆卸下來之後,執行轉歸伸/轉__作和@定位置轉 動操作的第三外透鏡筒15,可以通過將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_起轉動^" 到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而容易地從冑焦透鏡71上拆 卸下來’幻6圖和第63®所示的絲/拆卸肖位置不祕它們在變焦範圍或 回縮範圍内各自的任何位置。此外’通過從變焦透鏡力巾拆去第三外透鏡 筒!5 ’可崎狂轉騎祕起18b的雜第三外透鏡仙和固定透鏡^ 22之間間隙和螺環18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間隙的侧。此外,當變焦透鏡 71處於_在魏透鏡71上插人或拆卸第三外透鏡郎的安裝/拆卸狀態兄 a夺’在第三外透鏡筒15從變紐鏡71上拆#卩下來之後,^外透鏡筒^、 第-外透鏡筒12、凸輪環丨卜第二透餘活動框8和其他元件也都處於它們 各自的安裝/拆卸位置’也能夠—個接—個地從變紐鏡?1拆卸下來。 儘管上面只描述了變焦透鏡71的拆卸過程,但是也可以進行與上述拆 卸過程相反的過程’如變焦透鏡71的安裝過程。這還改善了組裝變 71的可操作性。 … ^ 下面將主要麥照第60圖至第72圖描述與第三外透鏡筒Η (還有螺環 :關的變焦透鏡71的另-個特點。在第_至細圖中,線性導向賴和 第二外透鏡同I5从麟鱗—組三個從滅柱π的從動偏置環簀^的一 1269907 些部分通常是看不見的(即假定由虛線表示),但是為了說明起見也用實線 表不出來了。第64圖至第66圖表示從内部看時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的 部分,因此,如第64圖和第65圖所示的傾斜前端槽部分14e-3的傾斜方向與 其他圖中的相反。 彳欠上述描述可以理解,在變焦透鏡71的本實施例中,剛好位於固定透 鏡筒22 (即從固定透鏡筒22側面看去的第一·可轉動透鏡筒)内的可轉動透 鏡筒分成兩部分: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 ό在下面的描述中,為了清楚 起見,在一些情況下(如見第23圖至第26圖,第6〇圖至第62圖),第三外透 鏡筒15和螺環18被稱為可轉動透鏡筒u。可轉動透鏡筒以的基本功能是將 運動傳遞給三倾驗柱32,使三個從紐柱32繞透賴似贈動。凸輪 ㈣雙力,該力使凸輪環11繞透鏡筒軸2_動,同時在光轴方向移動,經 過—個絲雜32 ’以預定的鶴方式沿光軸方向移動第—和第二透鏡組 LG1和LG2。與該組二個從動滾柱32即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⑸接合的可轉 動透鏡筒KZ的接合部分滿足下面將要討論的—些條.件。 /百先’與该組二個從動滾柱32接合的該組三鋪動傳遞槽所的長度必 麟應於输三個從滅柱32在光財向的移動翻。這是因為每個從動 滾柱32不僅經過第61圖所示的對應於變焦透鏡_廣角端的位置,在_ 圖^的_位置和第62_示對應於變紐鏡力遠攝端的位置之間繞透 鏡冋軸ZG轉動’而域第_雜導向卵的侧傾斜前端卿分㈣移動 而相對於可麵透鏡筒KZ沿光財向運動。 二外透鏡筒15和_職本作為—健^可轉紐鏡筒來操 三對轉動傳遞凸起15a與三個觸傳遞槽丨_接合分別防止: 一 k鏡Rl5和、祕相對獅。但是,在魏透鏡的本實施射,由; 二外透鏡筒15和_18為了錢和拆卸Μ透鏡71的目的而設置成% 54 1269907 元件,因此在每對轉動傳遞凸起15a和相關的轉動傳遞槽18d之間,在轉動 方向(第66圖中所示的垂直方向)上存在小間隙。更具體而言,如第66圖 所示’形成三對轉動傳遞凸起15a和三個轉動傳遞槽18d,從而使彼此平行 延伸的每個轉動傳遞槽18d内的螺環18的環向相對的兩側表面18水3之間的 裱向空間WD1,稍微大於也彼此平行延伸的相關的每對轉動傳遞凸起15&的 相對端表面15a-S之間的環向空間_2。由於該間隙的存在,當第三外透鏡 同5# &、環18之中的一個相對於另一個繞透鏡筒軸zq轉動時,第三外透鏡 筒15和賴姆於彼此繞透鏡飾2贈輕微獅。例如,在第料圖所示 的狀態下,如果螺環18相對於第三外透鏡筒15沿第65圖中箭頭趣所示的透 鏡財伸方向(第64®和第65圖中向下的方向)轉動,那麼螺環18就相對 於弟二外透鏡筒I5沿相同方向觸—個轉動量‘實,,從而使每個轉動傳遞 槽18d内的環向相對的兩個側表面刪之一與第_所示的相關的轉動傳 遞凸起對15柳對端表面15a奴巾姆應的—個表面相觸。因此,該組 们^動傳遞彳91服雜成在第三外透鏡筒b上,使得不管每對轉動傳遞 (f相關^3«動傳遞槽18d之間存在的間隙是否引起第三外透鏡筒Η和 螺環18之間相對轉動位置的改變,都能夠始終沿光軸方向平滑地引導該組 二個從動滾柱。為了清楚起見,該間隙在附圖中被放大了。 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财,沿光軸方向向後延伸的三對轉動傳遞凸 紙形成在第三外透鏡邮上,作為使第三外透鏡筒丨$和螺獅接合的接 合部分。在第三外透鏡邮上形成三個_傳遞充分侧了三對轉動 專4 5a的&種結構。更具體而言,每個轉動傳遞槽所的主要部分都形 絲第三«鏡筒15的内周表面上,從而使三個轉動傳遞槽所的環向位置 刀職應_對轉動傳遞凸起15a的環向位置。此外,每個轉動傳遞槽所的並 1269907 導向表面15f-S (見第66圖)之間。 由於每個轉動傳遞槽丨欺軸在第三外透鏡筒处,因此在每個轉動 ,沒柳成,_三外透鏡筒15和 二動Γ 使㈣細15爾18之_刪動位置由於 ’ τ專遞凸起15_相應的轉動傳遞槽18d之間的間隙而稍微變化,每 個轉動傳細5軸對導向表娜㈣形狀保持不變。因此,該組三個轉 動傳遞槽⑸始終能夠沿光軸方向平滑地導向触三個從動滾柱32。 、該組三轉動傳雜丨观過充分_三對分聪光財向突出的轉動 傳遞凸起15a ’能夠在光軸方向具有足夠的長度。如第6()圖至第a圖所示, 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在光軸方向的移動範_ (見第大於第三外透 鏡冋15的㈣表面上—個區域在光軸方向的軸向長度(除了三對轉動傳遞 凸起,在親域上可以形成糾财向延伸的槽。具體而言,在第⑹ 圖和第64®所示·態,即變紐鏡域於第_所示回縮狀態下,每個 從動錄32沿細方向向後移_螺環18的前端和後端之間的—點(回縮 點)處。但是,因為三對轉動傳遞凸起15a需要分別保持接合在三個轉動傳 遞槽18d内,而每個轉動傳遞凸起15a沿光軸方向向後延伸到螺環π的前端 和後端之_應於崎闕—點處,因此即使三個從紐柱谢向後推到 各自回縮點,三個從動滾柱32也能夠與三個轉動傳遞槽15f保持接合。因此, 即使與三個從動滾柱32接合(以導向三個從動滾柱32)的導向部分(三個 轉動傳遞槽15f)只形成在可轉動透鏡筒KZ的第三外透鏡筒15上,也能夠沿 光軸方向在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的整個移動範圍内導向三個從動滾柱 32 即使環向槽15e與第三外透鏡筒15内周表面上的每個轉動傳遞槽i5f交 叉’環向槽15e也不會破壞三個轉動傳遞槽15f的導向作用,因為該環向槽15e 56 1269907 的深度比每個轉動傳遞槽15f的深度小。 第67圖至第68圖表示-個與第64圖至第66圖主要表示的上述結構相比 較= 扯實例。在該對比實例中,前環15,(對應於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 的第一外透鏡筒15) &置有—組三個沿光軸方向線性延伸哺動傳遞槽1分, (在第67ϋ和第6_巾只表示了針的—個),啊後環π,(對應於變焦透 鏡的本實施例賴)設置有—組三個沿光軸方向線性延伸的延伸槽 版。-組三個從動滾柱32,(對應於變焦透鏡71的本實施例中的一組三個從 驗柱32)接合在該組三個㈣傳遞槽⑸,或該組三個延伸她内,從而 使母個從動滾柱32,能夠沿光軸方向在相應的轉動傳遞槽⑸,和相應延伸槽 移動。即’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可以在前環15,和細8,的範圍 内延伸的-組三個槽内移動。前環15’和後賴,通過前環Μ,的多個轉動傳 遞凸起15a,和後環18,的相應的多個轉動傳遞槽脱,彼此接合,其中多鋪 動傳遞凸起15a,分別接合在各轉動傳遞槽内。多個轉動傳遞凸起⑸,形録 前=面對後,前表面的—個後端表面上,衫個轉動傳遞獅,形成 / s W表面上夕個轉動傳遞凸起⑸,和多個轉動傳遞槽⑽,之間 在轉動方向(第_中所示的垂直方向)上存在微小嶋。第帽表示三 個轉動傳遞槽所,和三個延伸槽18χ沿細方向準確㈣的—種狀態。 在具有上述結_氣實财,在細騎示陳態下,如果前賴, 相對於後,沿第_帽頭翁所示的方向(細圖和細圖中向下的 方向)轉動,那麼由於多個轉動傳遞凸起15a,和多個轉動傳遞細,之間存 在的上述間隙,後環18,也沿相同的方向稍微轉動。這使得—組三鋪動傳 遞槽15f和-組三個延伸槽版不能夠對齊。因此,在第⑼圖所示的狀態下, 在母個轉動傳ϋ操15f的導向表面和相應延伸槽版的相應導向表面之間產 生縫隙。賴齡預每敏細i32,在域轉輯細兄和相應延伸 57 1269907 槽18X内沿光軸方向的運動’不能夠保證每織動滾柱32,平穩運動。如果該 .¼隙艾大,那麼每個從動滾柱32,有可能不能夠在相應轉動傳遞槽扮,和相 應延伸槽18x之間移動並跨過二者之間的邊界。 假疋去除5亥組轉動傳遞槽⑸’或該組延伸槽18χ,以避免在每個轉動傳 遞才曰15f的^向表面和相應延伸槽18χ的相應導向表面之間產生縫隙,那麼 可能需要另-組轉動傳遞槽15f,或延伸槽版沿光軸方向加長。因此,前環 15’或者後環18,在光軸方向的長度將增加。例如,如果想要省略該組延伸槽 版,那麼就必須朝前加長每個轉動傳遞槽说,,加長的長度相應於每個延 伸槽18x的長度。這就增加了變焦透鏡的尺寸,尤其是增加了它的長度。 與該對照實例相反,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令,沿光輛方向向後延 伸的三_動傳遞凸起15a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作為使第三外透鏡筒 15和螺調⑷辦合部分,該變紐鏡的本實施例的優點是該組三個轉 動傳遞槽分胸湖怖咖軸方向導向三個鶴咖a,並在該 組三_動傳遞槽15f内不會產生任何縫隙。此外,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 的另-個優點是:不需要沿光軸方向向前加長第三外透鏡筒b,每一㈣ 傳遞槽15f就可以具有足夠的有效長度。 =、細蝴肖咖驗㈣㈣她爾動滾柱施 加-個方向的力,使它塊經過—組三個轉輯遞槽i5f的透鏡筒轴z〇轉 動’將引起凸輪環11繞透鏡筒轴ZG轉動,並由於該組…缸、 與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前端槽部分146_3接合而同時沿光軸:向 透鏡7跡變__,由於舰三倾紐独分物她
He的所環向槽部分叫接合,凸輪則在軸向岐位置處轉動,而不= 。由於凸輪環11在變焦透鏡71準備照相的狀態下在轴向固二 置編,嶋細㈣_爾較倾—_ 58 1269907 確保變焦透鏡71的可移動透鏡組如第一透鏡組⑹和第二透鏡組⑹的光 予精度仏在凸輪壞11在沿光轴方向的轴向固定位置處轉動時凸輪環u =軸方向的位置由該組三個從動滾枉32分難雛三個通槽丨如的三個 〗衣向Wt? 14e_l的接合確定’但是,在三個從動滾柱32和前環向槽部分 之間存在間隙,從而使三個從動滾独能夠分別在三個通卿e的三個 眺向W/7 14e_l内德地移動。因此,當紐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接合 在該組三個通槽14e的三個前環向槽部分⑽内時,就必須消除由間隙引起 的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和該組三個通槽14e之間的空隙。 用於消除空隙的從動偏置環簧!7定位於第三外透鏡筒^内,該從動偏 置%頁17的支撐結構表示在第33®、紐圖、第63圖和細圖至圖第72圖 中。最前部的内法蘭15h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從第三外透鏡筒15内周 表面的前端徑向向岐伸。如第63圖所示,從動偏置環簧17是—個不平整 的環形元件,設置有㈣沿光軸方向·f曲的能夠沿光軸方向雜變形的彎 頭。更具體而言’從動偏置環簧Π的佈置應當能夠使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 起17a沿光軸方向定位於從動偏置環簧17後端。從動偏置環簧口設置有一組 三個沿光軸方向向前突出的前凸弧形部分17b。三個前凸弧形部分nb和三 個從動壓制凸起17a交替設置,形成第4圖、14和63所示的從動偏置環簧17。 從動偏置環簧17佈置在最前部内法蘭15h和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之 間,處於輕微受壓狀態,以便不會從第三外透鏡筒15内部脫離該透鏡筒。 如果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17b被安裝在最前部的内法蘭15h和多個相對轉 動導向凸起15d之間,同時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和該組三個轉動傳遞 槽15f沿光軸方向對準,那麼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分別接合在該組三個 轉動傳遞槽15f的各個前部,並因此得到支撐。當第一線性導向環14不連接 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時,每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在光軸方向都與第三外透鏡 59 1269907 筒15的最前部内法蘭i5h間隔開足夠的距離,如第72圖所示,以便能狗在一 定程度上在相應的轉動傳遞槽15f内移動。 當第一線性導向環14連接於第三外透鏡筒15上時,從動偏置環菩厂的 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l7b由於受到線性導向環14的前端的向前壓制而朝 最前部内法蘭15h變形,使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17b的形狀接近平面形 狀。當從動偏置環簧17按照這種方式變形時,第一線性導向環14由於從動 偏置環簧17的彈性而朝後偏移,從而固定第一線性導向環14在光軸方向上 相對於第三外透鏡筒15的位置,時,第—線性導向環14的環向槽⑷内的 前導向表面壓靠在多個姆轉動導向凸起15d的各個前表面上,而第二組相 對轉動導向战Me的各瓣表面沿光軸方向壓靠在第三外透鏡筒Η的環 向槽15e内的後導向表面上,如第69圖所示。同時,第—線性導向環μ的前 端沿光軸方向位於最前部嶋蘭说和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之間,而 從動偏置環簧Π的該組三個前凸娘形部分m的前表面並不完全與前内法 蘭15h壓制接觸。因此’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確保在該組三個從 動壓制凸起前部内法蘭15h之間的微小間距,從而使軸從動壓制 凸起Ha在相應轉動傳遞槽15f内沿光軸方向移動在一定長度。此外,如第% 圖和第69騎示’嫩延伸的每個從纏熟起m的頂端(沿光轴方向的 後端)位於相應的徑向槽14的前環向槽部分丨如—丨内。 在第60圖和第64圖所示的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從動偏置環 菁17不接觸除第—線性導向環14之外的任何树。同時,儘管接合在該 組二個轉鱗遞槽15化,但是由於每做動雜32接合在相應的後環向 P刀4e 2内而疋位於其後端附近,因此該組三個從動滾柱η仍然分 別遠離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 沿透鏡筒前伸方向(如第_至第_中向上的方向)轉動第三外透 60 1269907 鏡筒15,使得触三個轉鱗遞·上推動她三倾動滾柱32, 如第60圖和第69圖所示,將相應通槽14e_每個從動紐32從後環向槽部 分1‘2移_傾斜前端槽部分14e 士由於每個通槽14响傾斜前端槽部分 14e-3沿-個方向延伸,該方向上在第―線性導向賴環向有—個元件,光 軸方向有個元件’因此當從動滾柱32在相應通槽…的傾斜前端槽部分 He-3内朝前環向槽部分14e]移動時,每個從動滾_沿光轴方向逐漸朝前 移動。但是,只要從動滾柱32位於相應通槽丨如的傾斜前端槽部分内, 那麼從動錄32總是雜減壓祕起17a。這意味著雜三倾動滾柱32 根本就沒雜驗三敏紐制凸起17a分顺置。細,由 滾柱32分別接合在後環向槽部分14e_2或相應通槽M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 l^e-3内,魏透鏡71處於回駿態或從_狀態醉備攝影狀態的過渡狀 下,因此,即使敝三赌動雜32和該組三個賴14£之間的空隙被徹 底’肖除了也不會產生任何大的問題。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變焦透鏡71 上的負載將隨每個從動滾柱32的摩擦阻力的減少而減少。 如果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借助第三外透鏡郎沿光軸方向的進一步轉 動而分別從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14e_3移動到通槽^的前: 向槽部分MM ’那麼第-線性導向環14、第三外透鏡郎和該組三個從動 滚柱32將位於如第61圖和第7〇圖所示的位置,從而使變焦透鏡川立於廣角 端。由於每健動壓制凸起17a如上所雜於減徑向槽_前環向槽 部分He-i内’因此每赌動滾柱32_旦進人相應的前環向槽部分14^内就 與相應從動壓制凸起17a接觸(見第33圖、第61圖和第爛)。這使得每一 從動滾柱32沿光軸方向朝前壓制每做動壓制凸起⑺,從而引起從動偏置 彈簧17進-步變形’使触三赌凸弧形部分nb更接近平面雜。同時, 由於從動偏Μ簧的· ’每她紐柱32被沿光軸方向壓靠在相應前環 61 1269907 向槽部分⑽内的後導向表面,從而分別消除該組三個從動細和該組 三個通槽14e之間的空隙。 此後,在魏透鏡71處於第61圖和第所示廣角端位置和處於第62 圖和第期所示的遠攝端位置之間的變鱗作關,即使該組三個從動滾 柱32在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前環向槽部分⑹内移動,由於當每織動滾柱 在僅/D帛線性導向祕的環向延伸的相應前環向槽部分㈣内移動 時’每個從動滾柱32並不沿光軸方向在相應轉動傳遞槽⑸内移動 ,因此每 變焦透鏡細内,触三個從驗_總是被該環簧咖光袖方 向朝後偏置’這樣就能夠使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相對於第—線性導向_ 獲得穩定的定位。 個從動滾紋減與減鶴壓拠起17a騎接觸。因此,在能夠攝影的 沿透鏡筒回縮方向轉動第三外透鏡筒15,使第一線性導向環μ和該組 三個從動滾柱32按照與上述操作相反的方式操作。在該相反的操作中,每 個從動滾柱32 -旦通過相應通槽14e内對應於變焦透鏡71廣角端(第& 圖中相應通槽Me内每個從動滚柱32的位置)的點(廣角端點),就與相 應從動壓熟起Ha麟。從廣肖端點下_械補W _應於變焦透 鏡71回、.宿位置(第60圖中相應通槽丨如内每個從動滾的位置)的點(回 縮點該組三餘動滾柱32各自都沒有受到來自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 17a的壓力。如果舰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秘該組三個從躲柱32施 加任何壓力,膽當每倾驗柱32在減賴⑷⑽動時,每個從動 滾柱32的摩擦阻力變小。因此,變焦馬達⑼上的請遺每搬動滚柱π 的摩擦阻力的減少而減少。 從上述描述何以轉,當變域鏡71處神職雜㈣,該組三 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分別被沿光軸方向固定在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所内三 62 1269907 個從動滾柱32的位置處,在由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i4e_3 導向而沿光軸方向向前移動的三做動滾柱32到達轴向固定位置處(即在 前環向槽部分内)轉動範圍内的各個攝影位置之後,該組三纖祕 制$起Ha隨即自動地向後偏置三個從動滚柱32,使該組三個從動滾柱% 屋罪在三個通槽14e的前環向槽部分14Μ的後導向表面上。採用這種構 造,可以通過獅單個偏置元件的_種醉結顯除驗三倾動滾柱% 和該組三個通槽14e之間的空隙,該單個偏置元件是從動偏置環菩17。此 外,由於從動偏置環簧17是一種沿内周表面佈置的很簡單的環形元件,以 及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分別定位於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所内,因此 =偏Μ簧17在變焦透鏡71内佔用很少的空間。因此,儘管構造小而 :動偏置環菁17能夠在變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的狀態下使 =1,地沿光财向射定位於預定峡位置。這就保證了攝影光 :^二透鏡組LG1 *第二透敎⑹的綱度。此外,由於該組 相對支撐在最前部娜 之間,因此谷易拆卸從動偏置環筈17。 =======—,在光 且具有沿光車由方向向後偏w第—㈣曾^生¥向核14的位置的作用,而 一線性導向環14相對於第V向環14,在光軸方向上穩定定位第 導向凸起叫環向槽t透鏡筒15驗置的作用。當多個相對轉動 對於彼此稍作π '.彳此接合’如第69圖·72所示可沿光軸方向相 合齡f轉料向凸起1㈣《丨彼此接. 前端接觸從鱗置於彼此_移動’但是由於第—線性導向環14的 此能夠消除第二_=破雜動偏置環簧17沿光軸方向向後偏置,因 ,、且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和環向槽以之間的空隙以及多個 63 1269907 相對導向凸起15d和環向槽14d之間的空隙。因此,在將凸輪環u、第一 線性導向環Μ和第三外透鏡筒15三個環形元件看作_個_前伸/轉動回 縮單元的情況下,通過-解個偏置元件—從麵置環簧Η就能夠消除 制固轉動W伸/轉動回縮單元内的所有不同的空隙。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十分 簡單的空隙消除結構。
弟乃圖至第乃圖表示線性導向結構元件的剖面圖,該線性導向结構 用於沿光財向雜導向第-外透· u (讀第—透敎lgi)和°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支撐第二透鏡組LG2),而不使第—外透鏡筒師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8繞透鏡筒軸ZG轉動。第76圖至第78圖表示該線性導向, 基礎碰的軸聰謂。第73圖、第74圖、第75圖分職示當變焦透鏡 71處於廣角端、遠攝端以及回縮狀態時的線性導向結構。在第η圖至第 75圖所示的每幅剖面圖中,為了便於說明,線性導向結構的元件用截面線 畫出陰影。此外’在第73圖至第75圖的每幅剖面圖中,為了便於說明, 所有轉動元件中只有凸輪環用虛線將截面線晝出。 —凸輪環U是一種雙側有槽的凸輪環,其外環表面上設置有用於按照
疋私動方式移動第—外透鏡筒丨2的驗三個外凸輪槽仙,凸輪環11的 環表面設置有多個用於按照就移動方式移動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 輪槽11a ^iaq,lla外因此,第一外透鏡筒12沿徑向定位於凸輪環1 外側’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沿徑向定位於凸輪環n内側。另一方面, ;泉座‘向第外透鏡筒12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JL不使第_外透鏡 12和第_透鏡組_框8繞透鏡筒軸ZG轉動的第—雜導向環μ,沿 向定位於凸輪環外側。 /σ 在第—線性導向環14、第-外透鏡筒12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δ之間里 有上述位置關係的線性導向結構中,第_線性導向環14直接沿光轴方向^ 64 1269907 導第二外透鏡筒η (用作沿光軸方向線性料第—外透鏡筒u,且不使第 —外透賴12繞透顧軸ZG轉動的線性導向元件)和第二雜導向環ι〇 (用作沿光軸方向線性地引導第二_組活驗s,料使第二透触活動 框8繞透鏡筒軸Z0轉動的線性導向元件),且不使它們繞透鏡筒軸z〇轉 動。第二外透鏡筒η徑向位於凸輪環u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通過 形成在第二外透鏡筒丨3外周表面上的馳六健向凸起l3a分別與該組六 個第二線性導槽14g的接合而沿光軸方向線性移動,而不繞透鏡筒轴罚轉 動。此外’通過形成在第二外透鏡筒u内周表面上的該組三個線性導槽⑽ 分別與第-外透鏡筒12的該組三個接合凸起仏的接合,第二外透鏡曰筒I] 沿光軸方向線性地引導第一外透鏡筒12,而不使其繞透鏡筒轴z〇轉動。另 二方面,至於第二線性導向環i。,為了使第—線性導向環u引導位於凸輪 % 11内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環部1〇b位於凸輪環後 时 外徑向突出形成該組三個分叉凸起1〇a,並分別接合在該組三對第^向 槽14f内,沿光轴方向從環箱向前突出形成該組三個線性導鍵此,盆 分別與該組三個導槽如接合。 ,、 立第73圖至第75圖所桃雜導向結構狀態下,兩個線 内部可移航件(帛,簡12料^敎 = ^鳴環(凸輪環H)的外部和内部,線性導向結構的主 轉(弟一線性導向環14)位於凸輪環外部,當一 蛉向 與上述狀態類似時,作為卜 ’ σ…構的狀態 外透鏡筒⑴觸輸件(對應第二 而不論的-個線性導向的可移統件(對應第—外 '本 叹置有一組線性導向部分, l 、.同上 為内部移動元引導位於凸輪環内部的作 為内孙動讀(對應於第二透鏡組活_)的可移統件,但不使= 65 1269907 祕讀在㈣_鏡_。換句話說,在__、透鏡的線性 導向結構巾,上述外部可祕元制每崎_部分雜_外部向 内部延伸到凸輪環内部,並通過單個路徑與内部可移動元件接合。採用這 類常規線性導向結構,當分別位於凸輪環外部和_的兩悔性導向可移 動讀之間沿光軸方向的相對速度㈣,由線性導向結構的外部和内部可 移動元件的線性導向操作而產生的阻力增加。此外,由於内部可移動元件 是沿綠方向通過外部可義元件·接無轉動雜料,㈣以高運動 精度然轉動地沿光軸方向線性導向内部可移動元件十分困難。 與這種常規線性導向結構相反,採用第73圖至第乃圖所示變隹透鏡 71的線性導向結構,可以通過當第二線性導向環iq與該組三對第一線性導 槽14f接合h,其中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用作一個沿光轴方向線性導向第二 =鏡組活動框8—(位於凸輪環n内部)而不讓其繞透鏡筒轴z〇轉動的線性 導向το件:使第二外透鏡筒13與該組六個第二線性導槽…接合,其中第 二外透鏡筒13用作一個沿光軸方向線性引導第一外透鏡筒Ο(位於凸輪環 11外4) *不雜繞魏雜ZG_的線性導向元件,從而由第—線性導 向環14通過兩條路徑直接引導第二外透鏡筒13和第二線性導向咖,這 兩絲徑是:從該組三對第一線性導槽14f延伸到該組三個分叉凸起咖 的第路I (内路),和從該組六個第二線性導槽Mg延伸到該組六個和向 凸起一 13a的第二路徑(外路),這樣得到的結構能夠避免上述阻力問題Γ此 外同%直接引$每個第二線性導向環10和第二外透鏡筒U的第—線性 導向14貝際上由第二線性導向環1G和第二外透鏡筒^加強。這種結 構容易使線性導向結構確保足夠的強度。 … 此外,採用其間形成有相關第二線性導槽14g的兩個相對側壁,形成 每對第-線性導槽Mf,用於沿光軸方向線性引導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而不 66 1269907 繞透鏡筒軸zo轉動第二線性導向環i 0。該結構在的優點是使線性導向結構 簡單,並且不會嚴重影響第一線性導向環丨4的強度。 下面將洋細描述凸輪環u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間的關係。如上所 述,形成在凸輪環11内周表面上的多個内凸輪槽lla由形成在不同位置的 三個前内凸輪槽11&]和三個後内⑽槽lla_2組成,其中後内凸輪槽lla_2 形成在光軸方向上三個前内凸輪槽lla]後面的不同環向位置。如第17圖 所不每個後内凸輪槽lla_2都形成為一個不連續的凸輪槽。&輪環11的 全部六個凸輪槽: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叫和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㈤ 分別示縱形狀和尺寸相同的六個參考凸輪圖“ντ,,。每個參考凸輪圖π代 表归固前内凸輪槽叫和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心-2中每個凸輪槽的形 =’亚包括-個透鏡筒操作部分和一個透鏡筒安裝/拆卸部分,其中透鏡筒 分由-個變焦部分和_個透鏡筒_部分構成。該透鏡筒操作部分 2弟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凸輪環n運動的控制部分,其不同於 ㈣卸變焦透鏡71時使用的透鏡筒安裝/物部分。變焦部分用作 動二8轉於凸輪環U魏,尤肢_二透鏡組活 ,。又焦透鏡71廣角端的位置移動到對 =分’ 以說在咐Γlla_1和錢㈣物輪槽㈣看作—對,那麼就可 凸的環向等間距地設置有用於引導第二透鏡組⑽的三對内 方向(第17 J且—個别内凸輪槽Ua]的參考凸輪圖VT在光軸 槽w考1= 上的轴向長度W1相當於該組三個後内凸輪 桃方向的長度砂在該組三個前内&輪檜u 67 1269907
Ua-2)的參考凸顯”_向長度%巾,部分㈣齡向的長度 由第Π圖中長度W3表示,該長度僅大致等於凸輪環丨丨的長度製。= 味著如果根據常規的凸輪槽成形方法進行設計,其卜組完全示蹤一組對 應的長凸輪_長凸輪鄉成在凸輪朗表面上,賴凸輪環u的本實施 例中的每-祕輪槽都不能夠獲得足_長度。根據魏透鏡的本實施例 的凸輪機構,不用增加凸輪環U沿光轴方向的長度就可以保證第二透鏡組 活動框8沿光軸方向有足_物制。凸輪麟轉細情況將在下 面進行討論。 每個可内凸輪槽lla-Ι不覆蓋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的全部區域,同時每 個後内凸輪槽lla-2也不覆蓋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的全部區域。包括在相應 參考凸輪圖VT中的每個前内凸輪槽叫的區域與包括在相應參考凸輪圖 VT内的每個仙凸輪槽Iia,2的區域有部分不同。每個參考凸輪圖大 致分成四個部分:第-部分VT1骂四部分VT2。第一部分ντι在光轴方 向上延伸。第二部分VT2從位於第—部分VT1後端的第—拐點延伸 到光轴方向上位於第一拐點VTh後面的第二拐點VTm。第三部分VT3從 第一拐點VTm延伸到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二拐點VTm前面的第三拐點 VTn。第四部》VT4從第二拐·點VTri延伸。第四部& VT4僅在安裝和拆卸 ’交焦透鏡71日守使用,並且包括在每個前内凸輪槽丨丨心丨和每個後内凸輪槽 lla-2内。母個如内凸輪槽lla,l形成在凸輪環η的前端附近,其不包括整 個第-部分ντι和-部分第二部分VT2,包括位於第二部分VT2中間點處 的-個前端開口 FU,以便使該前端開口 R1開在凸輪環u的前端表面上。 另一方面,每個後内凸輪槽lla-2形成在凸輪環u的後端附近,不包括第 二部分VT2的毗連部分以及在第二拐點VTm相反側上的第三部分VT3。 此外,每個後内凸輪槽lla-2在形成時包括位於第一部分VT1前端的一個 68 1269907 W端開口 R4 (對應於上述前開口端部iia-2x) _ ,,— 輪環11的前端表面上。在相應參考凸輪圖VT上的每個前内凸輪槽iia-i 的缺少部分包括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前内凸輪槽lla-1後面的相應後内凸輪 槽lla-2内,而在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上的每個後内凸輪槽11心2的缺少部 分包括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後内凸輪槽lla-2前面的相應前内凸輪槽 内。即,如果每個前内凸輪槽lla_i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lla_2組合成單個 凸輪槽,該單個凸輪槽將包括一個參考凸輪圖VT的所有部分。換句話說, 母個釗内凸輪槽1 la-Ι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Ha-2中的一個凸輪槽由另一個 來補充。每個前内凸輪槽lla-l的寬度和每個後内凸輪槽lla_2的寬度相同。 同時,如第19圖所示,分別與多個内凸輪槽Ua接合的多個凸輪從動 件8b,由形成在不同環向位置處的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牝-丨,和形成在 光軸方向上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81>1後面的不同環向位置處的該組三個 後凸輪從麟8b·2構成,其巾每麵凸輪從動件_,以及錢軸方向上 該前凸輪從動件後面的後凸輪從動件㈢也象每對内凸輪槽⑴那樣成對 設置。確定三個前凸輪從動件81>1和三個後凸輪從鱗⑽之間沿光轴方 向的空隙,使紐三個如輪細㈣丨分顯·三働邮輪槽叫 接合,從而使三個後凸輪從動件㈣分別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㈣接 合。賴前凸倾動㈣领直徑與每個後凸輪從動件_的直經相同。 第79圖表〜又焦透鏡71處於第1()騎示_狀態時,多個 槽神多個凸輪從動件奶之間的位置關係。當變焦透鏡71處於_狀' 態時,每做凸輪從動件位於相應前内凸輪槽心内第三拐 附近,而每個後凸輪從動㈣韻於相應後内凸輪槽㈤啦 附近。由於每個前内凸輪槽叫和每個後内凸她㈣各有1八位 於第三拐點杨附近,因此每倾凸輪從動件叫和每個後凸輪從^ 69 1269907 8b-2分別與相應的前内凸輪槽lla4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以_2接合。 在第79圖所不回縮狀‘想下沿透鏡筒前伸方向(第π圖所示的向上的 方向)轉動&輪環u,通過相應的前内&輪槽叫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 lla-2,分別沿光轴方向向後引導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b]和每個後凸輪從動 件8b-2 ’使其在第三部分VT3上朝向第二拐點移動。在每個凸輪從動件肋 運動的中間,由於每個後⑽輪槽lla_2不包鄕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VT3在位於第二拐ντ__上的轉部分,因此每嫩凸輪從動件 8b -通過其開在凸輪壞u後端表面上的第_後端開口 μ脫離相應的後内 凸輪槽Ua-2。同時,由於每個前内凸輪槽Ua4包括一個在光轴方向的後 部二亥部分對應於每個後内凸輪槽Ua_2在光轴方向的缺少的後部,因此每 個前凸輪從動件㈣與相應前内凸輪槽叫保持接合。在每個後凸輪從 =件8b-2通過第-後端開口 R3與相應後内凸輪槽He脫離時和脫離之 後’僅由於每個前凸輪從動件糾與相應前内凸輪槽㈣的接合,第二 透鏡_動框8就借助凸^n的轉動而沿光轴方向移動。 山士第80圖表不田交焦透鏡71處於第9圖中攝影光轴η下方所示的廣角 瞒’多個内凸輪槽Ua和多個凸輪從動件%之間的位置關係。在所示低 於第9圖中攝影光軸Z1的狀態下,每個前凸輪從動件μ位於第二部分 ,内稍U超過第—拐點VTm。儘管每個後凸輪從動件此a通常通過上 ^第1端開口 R3脫離相應後内凸輪槽㈤,但是由於位於後凸輪從動 切面的相應前凸輪從動件㈣與相應的前内凸輪槽叫保持接 5 ’因崎織凸輪從動件㈣保持在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内。 在弟8〇 變焦透鏡?1處於廣角端的狀態下,沿透鏡筒前伸方向 =80圖中所不向上的方向)轉動凸輪環u,通過相應前内凸輪槽山_1 &由方向向前引導每個前凸輪從動件_,使其在第二部分ντ2上朝第 70 1269907 Z VT1飾°賴嶋_錢.㈣軸,输相應後内 細曰Ua-2脫離的每個後凸輪從動件㈣在第二部分·上朝第一部分 VT1移動,很快進人形成在凸輪環丨丨後端表面上的第二後端開口幻内, 重新與相應制_ lla錢合。在每織凸輪從動料領相應後内 凸輪七11a·2重新接合時或接合後,每倾凸輪從動件S卜1和每個後凸輪 從動件8b_2分別由相應前内凸輪槽叫和相應後内凸輪槽Ua-2導向十 疋’在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_2與相應後内凸輪槽ua_2重新接合之後,由 於缺纽於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上的每個前内凸輪槽.1的前端部,因此 凸輪從動件叫通過前端開口 R1脫離相應的前内凸輪槽叫。此 t由於母们佼内凸輪槽Ua_2在光軸方向包括有一個前端部分,該前端部 分對應於每倾内凸輪槽Ua]在光軸方向上的缺少的前端部分,因此每個 後Λ輪從動件8b_2與相應後内凸輪槽心_2保持接合。在每個前凸輪從動 件8b 1通過㈣開口 R1與相應前内凸輪槽心]脫離時或脫離後,僅由於 每個後凸輪從動件心與相應的後内凸輪槽心2的接合,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通過凸輪環^的轉動而沿光轴方向移動。 : 8士 1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9圖中上述攝影光轴^上方所示的 C攝*〗^個内凸輪才曹lla和多個凸輪從動件8之間的位置關係。在第9 圖—中=攝影光軸Z1部分所表示離態下,每個前凸輪從動件 8b-l位於 第^刀VT2内,第一拐點VTh附近。儘管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b-1當前 通過上述前端開口 R1與相應_凸輪槽叫脫離,但是由於位於前凸輪 «動件8b 1之後的相應後凸輪從動件8b_2與相應後内凸輪槽心_2保持接 合’因此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b-l保持在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上。 在第81圖所示變焦透鏡乃處於遠攝端狀態下,進一步沿透鏡筒前伸 方向(第81圖所不向上的方向)轉動凸輪環u,使每個後凸輪從動件㈣ 71 1269907 通過第-拐點VTh進入第一部分VT1,如第82圖所示。此時,每個前凸 輪k動件8b-l已經脫離相應的前内凸輪槽,只有每個後凸輪從動件 8卜2與化光軸方向延伸的相應後内凸輪槽η心2的前端部分(第一部分 )_接口彳之而此夠沿光軸方向從凸輪環11前部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從凸輪環11上拆卸下來,進而通過前端開口 R4從相應後内凸輪槽.2 上拆卸母個後凸輪從動件81>2。因此,第§2圖表示凸輪環Η和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安裝在一起和彼此拆開的狀態。 士上所述’在交域鏡的本實施例巾,參考凸輪圖VT相同的每對凸輪 才曰Ρ/口光軸方向在凸輪環u的不同點處形成每個前内凸輪槽和相 應後内凸輪槽Ua_2 ;此外,形成每個前内凸輪槽lla-Ι和相應的後内凸輪 才曰11a 2 ’使削内凸輪槽Ua]的一端開口在凸輪環u的前端表面,其中前 輪才曰iia 1不包括整個相應蒼考凸輪圖ντ,還使後内凸輪槽^心2的 /而開口在凸輪%11的後端表面,其中後内凸輪槽Ha』不包括整個相應 蒼考凸輪圖VT ;此外,前内凸輪槽Ua-Ι和後内凸輪槽lla.2之中的一個 由另-個補充,以便包括整個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此外,當第二透鏡組活 動才位於其相對於凸輪壞u的軸向運動的前界限時(對應於第9圖中高 於攝心光轴Z1部分所表示的狀態,該狀態下魏透鏡力處於遠攝端),只 有每個後凸輪從動件_與相應後内凸輪槽—接合,而當第二透鏡組 ^於,、相對於凸輪環η的軸向運動的後界限時(對應於第9圖中 ^攝&光軸心卩分所表示的狀態,錄態下變紐鏡π處於廣角端), 。有每^凸輪彳<動件8b]與相應前内凸輪槽丨丨^丨接合。採用這種結構, σ、S透鏡、.且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上獲得比凸輪環u的移動範圍更大 的足夠的射力範圍。即,不職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移動範圍就能夠 減^凸輪% 11在光軸方向的長度,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上通 72 1269907 過第二透鏡框6支標第二透鏡組LG2。 在具有一個可轉動凸輪環和一個驅動元件的典型凸輪機構中,其中古亥 可#動凸輪㉟上形成有—組凸輪槽,該鶴元件有—組分顺馳凸輪样 接合的,綠件,㈣凸輪環上每個凸減減贿凸輪雜動方向^ =度交小’ g卩由於每個凸輪槽的延伸方向接近凸輪環的環向方向,所以 1單凸輪冰動I的每個凸輪從動件的移動量減少,從而能夠通過凸輪 %的轉動^更向的定赠度移觸鶴元件。此外,由於凸輪環上每個凸 對於凸辦赠動方向的傾斜度變小,@此凸輪環觸時受到的阻力 變小,因此使凸輪環轉_购力矩變小。鶴力矩減少使得凸輪機構的 7L件认机加,且使用於驅動凸輪環的馬達的功率消耗減少,因而#夠 採用小型馬達驅動凸輪環,從而減小了透鏡筒的尺寸。儘管已經知财慮 各種因素如凸輪每外周或内周表面的有效面積和凸輪環最大轉角來確定凸 輪槽的實際麵,但卻通f是凸㈣有上賴向的情況。 士上所^如果將每個雨内凸輪槽和在光轴方向上位於其後的後 内凸輪槽lla’2看作—對(組),那麼就可以說在凸輪環11上,沿其環向等 間距地σ又置^用於料第二透鏡&LG2的三對⑷内凸輪槽11a。同樣, 如果將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b]和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其後的後凸輪從動件 看作—對(組),》就可⑽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沿其環向等 間距地π置有一對(組)凸輪從動件8b。至於多個内凸輪槽山的參考凸 輪圖ντ,减在凸輪環n關表社,㈣輪環u關表面上的一條沿 凸輪% 11 %向延伸的線,只佈置三個參考凸輪圖,_錄每個參考凸輪 圖VT為細^但是三個參考凸輪圖Μ凸輪環u _周表面上也不 έ相互干k彳疋在艾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令,由於必須在凸輪環11内周 表面的刖後‘上,沿光轴方向分別獨立形成三個制凸輪槽Ha]和相 1269907 應的三個後凸輪槽(三财連續岐凸輪槽)na•讀共六個凸輪槽,因此 為了縮短凸輪環Η在光轴方向的長度,從而減少變焦透鏡71的長度,必 須在凸輪環11内周表面上總共佈置六個參考凸輪圖ντ。儘管六個内凸輪 槽Ha-Ι和lie中母個凸輪槽都比參考凸輪圖ντ短,但是通常的情況是, s凸輪槽數S大時,則凸輪環u上内凸輪槽心」和lla_2的間距更緊密。 因此,如果凸輪槽數量大,那麼就很難做到既要在凸輪環上形成凸輪槽山, 又要使凸輪槽不相互干擾。為了防止綱題出現,已經按照慣例增加了每 個凸輪槽相對於凸輪環轉動方向的傾斜度(即,使每個凸輪槽的延伸方向 接凸輪秘㈣方向)’或增加凸輪環的直徑雜大凸輪環切成凸輪槽 ,1 勺=周表__。但疋,就翻凸輪環鶴鶴元件的高定位精度和 ’用於轉動凸輪環的驅動力矩 矩而5,不I望增加每個凸輪槽的傾斜度,此 ’㈣會增加變焦透鏡的尺寸,因此也不希望增加凸輪環的直徑。 已經於^種傳、級ί相反:根據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本發明的發明人 '了下述事貫·當每對凸輪從動 下付钱合,同時另一個凸輪從 内凸輪样lla 2之門的、 2通過前内凸輪槽山-1和後 之間的乂又點時’只要六個内凸輪槽山。 的參考凸輪圖VT相同,那麼 la'2) 如中-個縦相六,士 :】内凸輪槽心]與三j固後内凸輪槽 事每〜&〜夠鱗凸輪機構本卫作雖。基於$個 事η個前内凸輪暴於^個 後内凸輪槽,在凸輪環u的料=_槽Ua·2中與該槽相鄰的一個 個參考凸輪圖w的形狀,也不增加相互软,而不改變每 ::槽广顧為第,•第二二果 如# 17圖所示,那麼沿凸輪環η的環向彼此相鄰的第 74 1269907 =G1的_凸輪槽心丨和第二對凸輪槽m的後内凸輪槽ua_2彼此 相又凸輪環U的環向彼此相鄰的第二對凸輪槽G2的第一内凸輪槽 11心1和第三對凸輪槽G3的後内凸輪槽Ua錢此相交,沿凸輪環u的環 向彼此相鄰的第三對凸輪槽⑺的前内凸輪槽叫和第—對凸輪槽⑺的 後内凸輪槽1 la-2彼此相交。 為了使每對凸輪從動件(每働凸輪從動件8b]和相應的後凸輪從動 件8b 2)中的一個凸輪從動件與相應内凸輪槽aw或者,在另外的 凸輪從動件81>1或者心通過前内凸輪槽Ua姊後内凸輪槽心·2之間 的交^點時,保持恰當的接合,第—娜三對凸輪槽G卜G2、G3中每對 槽的前内凸輪槽_和後内凸輪槽叫不僅形成在光轴方向的不同軸向 位置處’而且形成在凸輪環n的環向的不同位置處。第—到第三對凸輪槽 G1、G2、G3中每對槽的前内凸輪槽lla-1和後内凸輪槽Ua_2之間在凸輪 環η的環向的位置差在第17圖中用“HJ”表示。該位置差改變前内凸髓9 lla-Ι和後内凸輪槽lla-2在凸輪環u的環向的交叉點。因此,在第一:曰第 二對凸輪槽G卜G2、G3的每賴巾,蚊齡於前内凸輪槽叫的第 三部分VT3上的第二拐點VTm附近,也位於第一部分ντι前端處的前端 開口 R4(前開口端部分lla-2x)、第一拐點VTh附近。 而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通過按照上述方式形成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 lla-Ι和相應三個後内凸輪槽lla-2,在該組三個前内凸輪從動件补1、甬渦 該組三個前㈣輪槽11a] _交叉简,驗三個後凸輪從動件瓜^ 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lla-2保持接合,從而使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肋1 能夠分別通過這些交叉點,而不會與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丨丨心丨脫離(見第 83圖)。儘管每個前内凸輪槽Π"具有位於變焦部分和透鏡筒回縮部八之 間,即在透鏡筒操作部分内的交又點,但是不管每個前内凸輪槽丨g否 75 1269907 存在-部分包括交又闕槽’變紐鏡71都能夠可靠地與凸輪環—起前伸 和®縮。 儘管當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2到達如第82圖所示的後内凸輪槽以々 内的交叉點時,每個前内凸輪從動件8]>1已經脫離相應的前内凸輪槽 lla-Ι ’但是该父叉點位於透鏡筒安裝/拆卸部分内,即在透鏡筒搡作部分之 外’因此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2不處於從凸輪環獲得轉矩的狀態。因此, 對於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lla-2,在變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時,不 必要考慮、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2在凸輪彻的交又點處與相應後内凸輪槽 lla-2脫離的可能性。 每個刖内凸輪槽lla-Ι的交叉點位於該前内凸輪槽^心丨的一部分内, 相應的丽凸輪從動件8b-l通過該交叉點在變焦透鏡71處於第79圖所示的 回縮狀態和第8G圖所示的廣角端狀態之間進行狀態交換,而每個後凸輪槽 11a 2中的父叉點位於上述透鏡筒安裝/拆卸部分内。因此,在變焦範圍處於 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每個前内凸輪槽Ha-1或者每個後内凸輪槽lla対 有父叉,::έ這樣,不管凸輪槽之間是否存在交叉點,都能夠保證在變 …、L鏡71的受焦操作期間以咼定位精度驅動第二透鏡組[ο〕。 (7通過凋節上述位置差b,能夠改變每個凸輪從動件與相應凸輪槽的 接合時間和脫離時間。此外,通過調節上述位置差b,可以使兩個凸輪槽 (11心1和11心2)之間的交叉點位於槽中不會對變焦操作產生不利影響的 一個適當部分内。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在該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通過有意使在 凸輪% U的環向彼此相鄰的每個前内凸輪槽lla-Ι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 匕^^亥别内凸輪槽的一個後内凸輪槽交又,以及進一步通過不僅在光 向的不同輛向位置處,而且在凸輪環u的環向的不同位置處形成每個 76 1269907 月’J内凸輪槽和相應後内凸輪槽na_2,將每個前内凸輪槽和每 個俊内凸輪槽Ua_2以節省空間又不會破壞驅動第二透鏡組⑹定位精度 '弋成功的佈置在凸輪環η的内周表面上。因此,不僅能夠減少凸輪 裒11在光軸方向的長度,而且能夠減少凸輪環11的直徑。 μ利用凸輪環u的上述結構,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財向的運動量 省‘、、I鏡長度大。但是傳統的方法通常很難通過一個小型線性導向結構 個在雜方向紐移域圍大的飾元件,同時又不使該活動 •二光轴轉動。在魏透鏡的該實施射,_沿光财向線性可靠地 引=第—透鏡祕驗8 ’同時又不使其繞透鏡筒軸zQ赫,同時也不增 加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尺寸。 攸弟73圖至第75圖和第79圖至第82圖中可以看出,第二線性導向 不相對於凸輪環11沿光軸方向移動。這是因為第二線性導向環10的 =肌的不連續的外邊緣與凸輪環u的不連續的環向槽A接合,能夠 輪環u繞透鏡筒㈣轉動,而·相對於凸輪環u沿光轴方 範圍夕内透回縮位置通過端到遠攝端的操作 二、 的轴向運動的後界限處,而當變焦透鏡7i處 二厂更具體而言’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b]和每 ^ U VTm上時,即當每個前内凸輪從動件_和每顺凸 -2都位於該廣角位置和回縮位置之間靠近其〜两 活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⑽環⑽轴向運動的後^處/,弟二透鏡組 對於第二線性導向環10,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乃圖和第⑽圖所示的 77 1269907 廣角端時,該組三個線性導鍵10c沿光轴方向從環部娜向前突出 二透鏡組活_的後端向後突出,鄕二線,_環 構的第二透_㈣框8相對於第二線性導向^ ^光軸方向神,第:線性導向環1G的環部_設置有_辦心孔觸丁 (見第88圖),該·直徑㈣允郷二透鏡組活雜8通過該孔。触 二個線性導鍵咖位於向前突出通過該令心孔娜_τ的位置。換㈣兒,卞 組三個線性導鍵收形成在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上不會干擾環部娜的徑向/ 位置處。形成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的每個導槽如的前端和後端,在咳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端和後端表面上開口,從而使相應的線性導鍵 能夠分別從第二透鏡组活脑8的前部和後部向前和向後伸出。 因此,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位於光轴方向上 的任何位置處,第二透鏡組活輸8都不谓第二線性導向環⑺的環部 10b。這樣就能夠利用每個線性導鍵10c和每個導槽8a的整個長度作為祕 部件,用於線性引導第二透鏡組活脑8,而睛又不使其繞透鏡筒轴zo 轉動。例如,在第84圖和㈣圖所示狀態下,該狀態表示當變焦透鏡71 位於廣角端時(即當第二透鏡組活能8位於其相對於第二雜導向環⑺ 的轴向運動後界限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⑴的位置關 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半部差不多都沿光軸方向通過中心孔動_丁 攸%部i〇b肖後突出,每個線性導鍵10c在其後端附近沿光軸方向的後部 分與相應導槽Sa在其前端附近沿光軸方向的前部分接合。此外,每個線性 導鍵10c的前端從相應導槽8a肖前突出。假定不同於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 例,每個線性導鍵l〇c不是沿徑向定位於環部1〇b内,而是從環部丨此的 則部向前突出,那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將不能夠向後移動到第84圖和% 所示位置以外,這是因為一旦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接觸到環部,第二透 78 1269907 鏡組活動框就不能向後運動。 此後士果雙焦透鏡71的焦距從廣角端改變到遠攝端,那麼當變焦透 鏡71處於廣角端時,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環部l〇b後面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8的後部,已經從環部10b沿光軸方向穿過中心孔1〇b_T向前運動,從而使 整個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處於環部10b的前面,如第86圖和87所示。結 果,每個線性導鍵10c的後端從相應導槽8a向後突出,使得只冑每個線性 導鍵10C的前部和相應導槽Sa的後部沿光軸方向彼此接合。在變焦透鏡乃 的焦長從廣角端變換到遠攝端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沿光輛方向運動期 間,該組二個線性導鍵1〇c與該組三個導槽^保持接合,從而能夠可靠地 沿光軸方向線性引導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而不會使其繞透鏡筒轴劭轉動。 在只考慮第二線性導向環丨〇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間的線性導向功 能的情況下,光軸方向上的每個線性導鍵10c的幾乎全部部分和 上的每個導槽8a的幾乎全部部分理論上都被用作有效導向部分,這些部分 在彼此脫離之前-直保持相互接合。但是,各個有效導向部分中的每個有刀 效導向部分都確定有-個餘量,以便不會破壞該組三個線性導鍵收和該 組三個導槽8a之間的接合穩粒。例如,在第84圖和第85圖所示變焦透 鏡71處於廣角端的狀態下,第84圖和第85圖所示的該組三個線性導鍵2 ^該組三個導槽%之_相對位置對應變焦透鏡71的廣角端,使得儘管C 每個導槽8a仍然具有使相應線性導鍵1〇c進一步沿光轴方向向後運動的&空 間,但仍然能夠保證該組三個線性導鍵1〇c和該組三個導槽^之間有足= 的接合量。儘管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b神每個後凸輪從動件_分° 於相應前内凸輪槽11a]的第二拐點VTm上和相應後内凸輪槽丨丨立 二拐點上時,即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㈤和每倾凸輪從動件㈣值於 述該廣角位置和回縮位置之間靠近其廣角位置附近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79 1269907 :立於其相對於凸輪環u進行的麵 動框8位於這樣—個复 k即使弟一透鏡組活 證該組三個線性導向建10ctr㈣進行的轴向運動後界限,也能夠保 第%圖和第87圖所示變隹透固導槽^之間具有足夠的接合量。在 處於兄71處於祕端的狀態下,當變焦透鏡71 性導向二〇 P在:Γ’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可以進-步向前運動到第二線 合(見^2圖f Γ衣/拆卸狀態下每個線性導鍵1〇C與相應導槽8a保持接 量,第-透^為了提呵弟—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凸輪環11的最大移動 弟1餘活動框8的多個凸輪從動件8b包括:該組三 二:成在不同環形位置處,分一 s:Tm&_#8b_2,咖細組三個前凸輪從 同環形位置處’並分別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㈤相 她縮位置被1咖廣角辦,雜三個後凸輪從動 令电-们=仏向後運動’备變焦透鏡71從廣角端被驅動到遠攝端時, ;8b·2i〇b ° η刀細口 R3或者第期開σ Μ職組三 該組三個後内凸輪從動修2位於環部觸之後 8b^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有三個徑向槽⑽,該組三個後⑽從動件 :以雜向分別通過這些槽通過環部1% (見第88圖和第_。 接八日^丨咕以$成在%°卩1%上,在與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8b·2 接心分職這碰動件在細方向解。因此,錢凸輪 $第二雜綱賴79 = =、透鏡71廣角端位置的向後運動期間,在每個後凸輪從動細達到_ 後内_ .2的第-彳_口 R3時,三健向槽他也在光軸方向^ 80 1269907 二如而開口 R3對準,允許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8b-2分別通過 一 才曰10e和三個第一後端開口 R3向後移動到環部之外。此後, 母個後味從動件㈣在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的第二拐點Mm處改變運動 向向前運動,並繼續位於環部之後,制如第 θ ^ 85圖所不到達相紐内凸輪槽lla'2的第二後端開口 R2。當每個後 ^輪:動件81)_2從第_所示對應魏透鏡翻端的位置進—步向前運動 時’-旦到達相應後内凸輪槽山_2的第二後端開口们,那麼此時三_ 向槽^沿光轴方向與三個第二後端開口 Μ對準,允許該組三個後凸輪從 動件8b 2刀別通過三個徑向槽收和三個第二後端開口 μ進人該組三個 後内凸輪槽Ua-2中。因此,由於環部隱設置有三個徑向槽收,通過這 二個徑向f106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如2能夠沿光軸方向通過環部 斤第-、,泉I·生導向故10的環部1〇b斜擾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⑽ 的運動。 社述描述可·解’根據上猶性導向轉,在光軸方向運動範圍 較大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可以由第二線性導向環ι〇可靠地進行線性導 向’同日林會繞透鏡筒轴z〇轉動’而且第二線性導向環川的環部觸也 :干擾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由第79圖至第82圖可見,⑽在光軸方向上, 每.口,泉〖生導鍵10c的長度比凸輪環丨丨的長度小,所以該實施例_的線性導 向結構不大於傳統線性導向結構。 A位於凸輪環U内的第二線性導向環1G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間的 支,轉在上面已經討論過P下面將討論位於凸輪環u外部的第一外透 鏡筒12和第二外透鏡筒13之間的支撐結構。 凸輪環11和第一外透鏡筒12圍繞透鏡筒軸Z0同心設置。通過從第一 外透鏡筒12向内徑向突出_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與形成在凸輪環η外 81 1269907 周表面的該組三個外&輪槽llb的接合,帛—外透鏡筒12在光轴方向上以 預定運動方式義。㈣駐第絲舰三個凸輪肋件31和該 組三個外凸輪槽Hb之間的位置關係。在第9〇圖至第⑽圖中,第一外透 鏡筒12由單點劃線表示’而第二外透鏡筒13由雙_線表示。 士第16圖所不幵/成在凸輪增n外周表面上的每個外凸輪槽(a的 -端(前端)設置有-個開口在凸輪環u前端表面的前端開口部分仙士 在另-端(後端)設置有-個開σ在凸輪則丨後端表面的後端開口部分 Ub-Y。因此,每個外凸輪槽llb的相對端分別形成開口端。每個外凸輪槽 仙的前端開口部分此x和後端開口部分llb_Y之間,設置有一個從後端 開口部分llb-Y朝光軸方向前部傾斜線性延伸的傾斜前端部分iib_L,以及 -個位於傾斜前端部分Ub_L和前端開口部分Ub_x之間的彎曲部分,該 彎曲部分將沿綠方向向後彎曲(第16圖所示向下的方向)。用於在照相 之前改變變焦透鏡71的焦距的變焦部分包含在每個外凸輪槽仙的彎曲部 分llb-Z内。如第94圖至第100圖所示,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可以分 別通過其前端開口部分llb-χ插入三個外凸輪槽llbj^,也可以分別從中 將其取出。當魏透鏡71處於遠攝瞒,每個凸輪從動件31如第93圖和 第99圖所示位於相應彎曲部分ut>z内前端開口部分此又附近。當變焦 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每個凸輪從動件31如第%圖和帛%圖所示位於 相應彎曲部分llb-Z内傾斜前端部分Ub_L附近。 在第90圖和第95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每個凸輪從動 件31位於相紐端開口部分nb_Y内。每個外凸輪槽仙的後端開口部分 Hb-Y的寬度大於傾斜前端部分11WL和彎曲部分此冗在凸輪環u環向 的寬度,從而允許每個凸輪從祕31在_定程度±在相應後端開口部分 llb-Y内沿凸輪11環向運動。儘管每個外凸輪槽ub的後端開口部分仙々 82 1269907 開輪U後部’但是_凸輪環11設置有至少—個止擒部分,該 止^分確定第—外透鏡筒12相對於λ輪環η抽向運動的後界限,所以 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也不會分別通過三嫩端開口部分1财脫離該組 二個外凸輪槽11b, 一更σ ’凸細11在其前端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有如第16圖所 不化光軸方向向刚突出的_組三個前凸起部分Hf。上述形成在凸輪環I} 上向外徑向突㈣三料凸起Ug分卿餘練方社雜三個前凸起 部分m後面。每個外凸起llg設置有一個相應的不連續環向槽部分山。 該組,從動滾柱32分別通過三個安裝螺釘似固定在三個外凸起… j。j組三個前凸起部分llf前端分別設置有—組三個前止擅表面山如 這些耻擋表面位於-個與攝影光軸Z1垂直的平面内。該組三個外凸起 Hg,辅端設置有-組三個後止縣面似,這錢战表面位於一個與 攝影光轴Z1垂直的平面内。另—方面,如第21圖所示,第―外透鏡筒u 在其内周表社設置有-組三個凸起,且在這些凸起的後端表面上設置有 一組三個前止擔表面12M,該表面12s-1與相應的該組三個前止撞表面 .1相對,以便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12s-1能夠分別接觸三個前止擔表面 11H。第-外透鏡筒12的後端設置有與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iis,2對應的 一組三個後止擅表面12s-2,以便三個後止擋表面12s.2能夠分別接觸三個 後止擅表® lls-2。每個前止擋表面以丨和每個後止表面i2s_2分別平行 於每個前止絲© lls_l和每倾止絲面lls_2。额三個前止擔表面订 lls-l和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lls-2之間的距離與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工 和該組三個後止擅表面12s-2之間的距離相同。 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每個前止擋表面丨厶」非常靠近相應 前止擋表面lls-Ι,而每個後止擋表面12s-2非常靠近相應後止擋表面 83 1269907 lls-2,從而使第一外透鏡筒12不能夠進一步向後運動到第9〇圖和第95圖 所不的位置之彳。在,賴透鏡^的透鏡筒回縮操作巾,因為當該组三個凸 輪從動㈣由於每個後端如部分ub_Y具有較寬的環向寬度而分別進入 该組三個外凸輪槽iib的後端開口部分丨鮮時,第_外透鏡筒η停土由 凸輪環11通過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沿光軸方向驅動,因此,在每個前 止擔表面lhl和每個後止擋表面以2分別即將接觸相應前止擔表面11S4 和相應後止擔表面11S_2之前,第—外透織π立即停止向後運動。在變 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該組三個前止餘面Us]和該組三個前土擔 表面12s-l之間的距離被確定為大約〇1_。同樣,在變焦透鏡π處於回 縮狀態下,該、组三個後止擋表面Us_2和該組三個後止擔表面i2s_2之間的 距離也被確定為大約G.lmm。但是在另_個實施例中,可以允許第一外透 鏡筒12依靠慣性回縮,從而使前止擋表面Us]和12^與後止擔表面iis-2 和12s-2分別相互接觸。 第外透鏡同的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一個徑向向内突出的内法蘭 12c。雜二個两止擋表面12sq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内法蘭…前面。第〆 外透鏡筒12 _法蘭12e設置有_組三健向槽⑶,該組三個前凸起部 分iif可以分別通過這些徑向槽沿光軸方向通過内法蘭12c。當該組三個前 止擋表面lls-Ι接近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Usq時,該組三個前凸起部分llf 通過該組三個徑向槽12d而通過内法蘭12c。 儘官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每個凸輪環n和第一外透鏡筒12的 前部和後部都沿光軸方向設置有-組前止擒表面(Μ或12⑷和/組 後止擋表面(llS-2或12s-2),但是每個凸輪環u和第一外透鏡筒12僅能 设置有该組前止擋表面或該組後止擋表面中的_個表面,以確定第一外透 鏡筒12相對於凸輪環11的軸向運動的後界限。相反,每個凸輪環n和第 84 1269907 -外透鏡筒12都能設,有:組❹組附加止擋表面。例如,除了前止擔表 面lls-Ι和12s-l以及俊止擔表面9 一〜S〜2之外,還可以形成每個都處 於兩個相鄰前凸起部分欧間的三個前端表面iih,其能夠接勒法蘭心 的後表面12h,以確定第-外透· 12相對於凸輪環u邮_後界 限。注意’在所述實施例中’該前凸起部分llf不與後表面现接觸。 在三個外凸輪槽Ub中的每個凸輪槽令,除了用作透鏡筒安姆卸部 分的前端開口部分Ub-X之外,其他所有部分都用作由變焦部分和透鏡筒 回縮部分減的舰麟轉分。即,彳後域鱗於哺錢、,第90圖 和弟95圖所不外凸輪槽llb内相應凸輪從動件31的位置(即後端開口部 分Ub-Y) ’延伸到變焦透鏡處於遠攝端狀態,第%圖和第99圖所示外凸 輪槽Hb内相應凸輪從動件31的位置的三個凸輪槽仙中的每個凸輪槽的 -個歡料’㈣由魏部分和魏如畴分組觸魏筒操作部 分。在變焦透鏡71的該實施例中,每個外凸輪槽仙的後端開口部分辦 形成-觸在凸輪環U後部上的開σ。這_構使得不必在每個後端開口 部分Ub-Y後面的—部分凸輪環u上形成任何有—轉度的後端壁,因此 咸=了凸輪% 11在綠方向的長度。在—種有凸輪槽的常規凸輪環十,至 少每個凸輪槽操作部分的—個終端(每個凸輪槽的―端,如果另一端是一 _=將相應凸輪槽插入到該凸輪槽内的開口端)必須形成為一個封閉 =^要求凸輪壤有一個具有一定厚度的端壁來封閉每個凸輪槽的操作 k们、、立而這種端壁不必形成在變焦透鏡該實施例的凸輪環11上, 這有利於減少凸輪環11的尺寸。 每们外凸輪槽llb的後端順利形成為—個開口端,比如後端開口部分 义’、原口疋,第一外透鏡筒12相對於凸輪環Η的軸向運動的後界限 月山田表面(叫和12Μ)和後止擋表面(Us_2和i2s—2)確定,這些 85 1269907 表_設以受該組三個外凸輪槽ub和該組三個凸輪從動㈣的限制。 假疋凸輪% 11和第一外透鏡筒12採用這種操作不受該組三個外凸輪槽lib 和該組三個凸做動件31 _的止擋表面,比如前止齡面和後止擔表面 (…1-Sl lls·2和12s·2)’如果凸輪從動件31脫離相應凸輪槽ilb, 那麼就感肖除母個凸輪從動件M不能夠通過後端開口部分再次與 相應外凸輪槽11b相接合的可能性。 、田α亥、、且_個凸輪k動件31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外凸輪槽11b喊端開口 , 〜由於交域鏡71歧第10 @所示的回縮狀態,所以變 焦透鏡71的光學元件不必具有高度的定位精度。由於該原因,即使每個後 端開口部分llb-Y具有很寬的環向寬度,以致每個凸輪從動件31較鬆地接 0在相應後㈣口部分111>¥内,也不會有很大問題。相反,由於允許相 應凸輪^動件31她鱗合在其巾崎料凸輪槽11b的透鏡筒操作部分 的匕鏡间回、伽[5刀形成在遠外凸輪槽j化的終端,還由於每個外凸輪槽仙 /玉们凸輪輪廓被確之為能夠使其終端位於外凸輪槽仙沿光軸方向的最 後位置處H此母個外凸輪槽Ub的透鏡筒操作部分的透鏡筒回縮部分成 功地形成為一個開口端如後端開口部分Ub_Y。 為了 i吏每個凸輪從動件31從凸輪從動件31較鬆接合的後端開口部分 lib 丫可*地運酬相應外凸輪槽Ub的傾斜前端部分11卜l,凸輪環11 的不W向位置處設置由—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⑴,而第—外透鏡筒a 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由—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⑵。數三個傾斜前端表 面U域鄰該組三個前凸起部分llf上的該組三個前止擔表面叫,使該 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llt和該組三個前止擔表面lls_i分職成—纟且三個連 續的表面。第-外透· 12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由—組.後端凸起 12f’該每個後端凸起都是基本上等腰的三角形。該組三個接合凸起^分 86 1269907 卿成在該組二個後端凸起⑶上。每個後端凸起以的兩轉邊中有一個 形成為三麵斜前端表面之—。如第95醜第騎示,每個傾斜前端 表面lit和每個傾斜前端表面12t平行於傾斜前端部分ub_L延伸。 在第90圖和第95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三個内法蘭心 中每-個的-個邊緣咖的位置與相鄰的傾斜前端表面m環向相對,此 外’三個外凸起llg中每-個的—個邊緣啦的位置與相鄰傾斜前表面⑵ 環向相對。此外’在第90圖至第95圖所示相同的狀態下,每個内法蘭以 的邊緣EDI稱微離開該相鄰傾斜前端表面⑴,而每個外凸起w的邊緣 ED2稍微離開該相鄰傾斜前端表面⑵。在第%圖和第%圖所示狀能下, &輪環U沿透鏡筒前伸方向(第%圖和第%圖所示向上的方向)的㈣ 引起=傾斜前端表㈣咕觸相鄰内法蘭❿的邊緣咖,同時引縣個 傾斜病表面12㈣91 w和第% _示細目應外喊 顧。因此’在凸輪環U從第95圖所示的三個邊緣咖 缘 分:離開三麵顺端表㈣1和三侧斜前端絲到第 llt 和二個料義表面12t的狀態轉_初赌段,每個凸⑽紐,,口产 相應後端開口部分llb_Y内沿凸納丨沾^又母们凸輪仗動件31只在 U刪凸輪㈣的轉動而相對於凸輪環u沿光軸方向移動。 在弟91圖和弟96圖所示三個邊緣咖和三個邊緣E 傾斜前端表面llt和⑽轉_表面丨_狀態下,每個扯:觸= ==:Γ的傾斜前端部分Ub,人端。_11 · 伽丨娜,㈣起每個 邊卿秦侧物細==^== 87 1269907 動,由三個傾斜^端表面u 由於每個傾輪細丨_ 哺_ —外透物2 . 咖延伸,因此通過凸仙傾心%表面料行於傾斜前端部分 外透鏡筒12上的力,使動經三個傾斜前端表面11咖在第一 口部分1时運動到复㈣、,件31從相應外凸輪槽lib的後端開 傾斜前以^ > 的傾斜前端部分llb-L内之後,每個 緣ED2,因此二:斜崎、面⑵分別脫離相應邊緣ED1和相應邊
ΠΜ妾合^旱第、三個凸輪從動件31分別與該組三個外凸輪槽 L鏡筒12沿光軸方向被線性引導。
中,鏡Γ從第a騎示_狀態開始的透前伸操作 级〜”〈和弟—外透鏡筒12帶有三個傾斜前端表面lit和三麵 :’月’而』12t,故些表面的功能分別與三個傾斜前端部分llb-L的那些表 ’力月b相同再叙定第一外透鏡筒12帶有三個邊緣啦和三個邊緣 腦’它們的功能分顺三個凸輪從動件31的那些邊緣的術目同,’那麼 就能夠使每個凸輪從動件31正痛進入相應外凸輪槽仙的傾斜前端部分 llb-L内’甚至在其中從第95圖所示每個凸輪從動件3ι較鬆接合在相應後 端開口部分Ub—Y的狀態開始朝相應彎曲部分nb_z運動。這樣能夠避免 fe:焦透鏡71不正常工作。 儘管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每個凸輪環u和第一外透鏡筒12設置 有-組二麵斜前端表面(m或12ί),但是,凸輪環丨丨和第—外透鏡筒 12中只能夠在其中一個上設置有一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lit或12t),或者 在每個凸輪環li和第—外透鏡筒12上設置—組以上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 第101圖表示第95圖所示結構的另一個實施例,其中變焦透鏡71處 於回縮狀態。第1〇1圖中與第95圖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但都附帶有“,,,的附 88 1269907 圖標記表示。 母個外凸輪槽llb’在其每個傾 代替第%圖所示凸輪環㈣後端開此的後端,設置有一個 個後端開口部分财不同,每個後端㈣Μ後端開口臟。與每 的一個簡單雜1σ。機^蕭_卜凸輪㈣ 作,引起每個凸輪從動件31,在相應前^下進行透鏡筒回縮操 圖所示向右的方向),從而使變焦透鏡—日内向《動(_
Ub,t^ ° ^
Ub,中出來,則第—外透鏡 =開口魏從凸輪槽 7止由凸輪裱11,經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 二動,從而停止向後運動。同時,由於每個前止絲面12s],和每個後 .田入面以2,的位置分別非常靠近相應前止擋表面叫,和相應後止措表 面ns-2 ’因此避免第一外透鏡筒12’進一步向後運動。因此,即使每個凸 輪從動件3Γ通過相應外凸輪槽llb,的後端開σ職從凸輪槽Hb,中出 來也y以避免第-外透鏡筒12,過度地向後運動。在第圖所示實施例 中,與第95圖所示實施例類似,在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希望該組三 個前止擔表面lls-1,和該組三個後止擒表面叫,之間的距離大約為 0·1_。同樣,在變焦透鏡處_縮狀態時,希望該組三個後止播表面UM, 和該組三個後止撞表面12S-2’之間的距離大約也為01mm。但是在另一個實 施例中,可以允許第一外透鏡筒12,憑藉慣性回縮,從而使前止擋表面Hsj, 和12s-l’與後止擋表面iiS-2,和12s-2,分別相互接觸。 根據第101圖所示結構,其中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每個凸輪 從動件31’從相應外凸輪槽lib,中出來,能夠進一步減小凸輪環u,的尺寸, 因為每個外凸輪槽lib’不必設置任何用於在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容納 89 1269907 相應凸輪從動件的容納部分, llb-Y〇
該部分相當於凸輪環U 的每個後端開口部分 在第101圖所示回縮狀態下, 起部分Ilf,的傾斜前端表φ11 / W12c的邊緣ED1’與相應前凸 邊缘ΕΙ)2,ϋ Λ 、 觸,而二個外凸起Iig,中的每個外凸起的 政、,彖ED2與相應後凸起部分丨 表面m,和每個例懦·㈣面12t,接觸。每個傾斜前端 姓構二平行於傾斜前端部分㈣延伸。由於該 ^ 輪衣11 ’ k而使第一外透鏡筒12,被 相對於凸輪環U,向前推動,接著 攸 者使田則位於相應外凸輪槽11 b,外的每個凸 應外凸輪槽Ub,的後端開口啊進入該相應外凸輪槽 t 分動内。此後,沿透鏡筒前伸方向進-步轉動凸輪環 使母個凸輪從動件31,運動到相應外凸輪槽m,内的相應彎曲部分 2内。之後,母個凸輪從動件31,在相應外凸輪槽仙,内運動,依照凸 4 11’的轉動執行變焦操作。將每個凸輪從動件31,移動到相應外凸輪槽 仙的前端開口部分llb_x,就能夠從凸輪環n,上拆卸下第一外透鏡筒12,。 從上面可以理解’在第1G1 _示實施例中,能夠可靠確定第一外透 鏡筒12’相對於&輪環U’的軸向運動的後界限,同時,即使在變焦透鏡回 縮到相機體_每個凸輪從鱗31’通過其後端開σηι>κ從相應外凸輪槽 llb中出來’每個凸輪從動件31’也都能夠適當進入相應外凸輪槽Ub,的傾 斜前端部分llb-L,内。 下面將詳細描述當數位相機70的主開關(未示出)關閉時,容納第9 圖所示相機體72内的變焦透鏡71的變焦透鏡結構,該結構組合了使第二 透鏡框6(第二透鏡組LG2)回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結構。在下面的描述中, 術語“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別指從數位相機70前面和後面觀看時的垂 直和水平方向,例如第110圖中的垂直方向和第m圖中的水平方向。此外, 90 Ϊ269907 術語⑽方向,,《光轴方向(即平行於攝影編的方向)。 第一透鏡框6设置有一個圓括秀错 6b,-個嶋分㈣—伽咖,—辦姉圓柱部分 和支严第二靜έ y 圓柱透鏡峡座知直接固定 將二m 2。料部分6e沿®柱透細定座6a的徑向延伸, 透鏡固疋座6a±,在背離擺f部分6e的方向上延伸。帶樞軸圓柱部分 设置有,通孔6d,該通孔沿平行於第二透鏡組LG2絲方向延伸。帶 _圓柱料6b的前端和後端,連接到擺臂部分6c的一部分帶柩轴圓柱 :刀6b的刚、後側上’分別設置有一個前彈簧支撐部分沉和一個後彈1支 樓部分6g。在該前彈簧支撐部分6f前·近,财彈簧支撐部分6^卜 周表面上1 置有一個前彈菁保持凸起6h。在該後彈簧支樓部分6g後端附 近’錢弹百支撐部分6g的外周表面上設置有一個後彈晋保持凸起况。帶 樞軸圓柱部分6b在其外周表面上設置有一個沿背離擺臂部分㈣方向延 伸的位置控制臂6j。該位置控婦6j·設置有—個第_彈簧接合孔伙,擺臂 部分6c設置有個一個第二彈簧接合孔郎(見第118圖至第12〇圖 第二透鏡框6設置有個一個沿光軸方向從擺臂部分^向後突出的後凸 起部分6m。該後凸起部分6m的後端設置有個一個接觸表面如,該表面位 於一個與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垂直,即與攝影光軸Z1垂直的平面内。 儘管光遮蔽環9如第1〇4圖、第105圖、第128圖和第129圖被固定,但 是接觸表面6n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二透鏡組光遮蔽環的後面。即,接觸表 面6n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二透鏡組LG2的最後位置的後面。 如弟一透鏡框支撐板36是一個垂直加長的窄板,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 較窄寬度。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設置有一個第一垂直延長孔36a、一個 91 1269907 樞軸孔36b、一個凸輪桿可插孔36c、一個螺釘插孔36d、一個水平延長孔 j6e和一個第二垂直延長孔36f,這些孔按照該順序從頂部到底部設置在前 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内。所有這些孔36a到36f都是沿光軸方向穿過前第 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通孔。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外邊緣上,第一 垂直延長孔36a附近設置有一個彈簧接合槽36g。 與IT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類似,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也是一個在 水平方向上具有較窄寬度的垂直加長窄板。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設置有 個第垂直延長孔37a、一個樞軸孔37b、一個凸輪桿可插孔37c、一個 螺釘孔37d、一個水平延長孔37e和一個第二垂直延長孔37f,這些孔按照 該順序從頂部到底部設置在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内。所有這些孔W到 ^7f都疋沿光軸方向穿過該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通孔。在該後第二透 鏡框支撐板37的凸輪桿可插孔37c的内邊緣上,設置有一個導鍵可插槽 j7g。如第一透鏡框支撐板36的通孔36a-36f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 通孔37a-37f分別沿光軸方向對準。 該組螺釘66設置有一個螺紋軸部66a和一個固定於螺紋軸部6如一端 的頭部。該頭部設置有一個用作調節工具的菲力浦螺絲刀(未示出)的頂 端能夠插入的十字槽66b。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螺釘插孔36d的直徑 能夠使該組螺釘66的螺紋軸部66a通過該孔插入。該組螺釘66的螺紋軸 部66a鎖過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螺釘孔37d,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6和後第一透鏡框支樓板37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上。 變焦透鏡71在珂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之間 没置有一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第一偏心軸34X。第一偏心軸34X設置有一 個大直徑部分34X-a,在大直徑部分34X-a的前端和後端還分別設置有沿光 軸方向向前和向後突出的一個前偏心銷34χ七和一個後偏心銷34X-c。前偏 92 1269907 心M_e具有與大細分34χ,線不同心_ 福心銷34x_b的前端設置有_個能夠使作為卿卫呈的平刀嫂 絲刀(未*出)的端部插入的槽34X-d。 " 又…、透鏡71在所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s 沿光軸方向延伸的第二偏心軸34γ。第二偏心轴阶的結構與 1弟偏。轴34Χ的結構相同。gp,第二偏心軸34γ設置有一個大直徑部分 在大直徑部分34Y-a的前端和後端還分別設置有沿光轴方向向前和 向後犬出的-個前偏心鎖3代补_個後偏心銷34γ<。前偏心鎖卿七 淨後偏销34Y-C具有與大直徑部分34Y_a的軸線不同心的共同轴線。前 偏心鎖34Y_b的前端設置有_個能夠使作為調節工具的平刃螺絲刀(未示 出)的尖端插入的槽34Y-d。 牙過弟一透鏡框6的通孔⑷灸端部的孔徑增大,形成一個彈菁容置大 直位孔6Z (見帛126圖),從而使壓縮盤簧%容置在彈簧容置大直徑孔釔 内。前扭触簧%和後_終⑽分職配在祕簧支撐部分6f和後彈 簧支撐部分6g上。前扭轉盤簧39設置有一個前彈簧端撕和一個後彈菁 知3%,後扭轉盤黃4〇設置有—個前固定彈簀端他和一個後可活動彈菁 端 40b。 ” 樞軸3j從通孔6d後端裝配在通孔6d内,從而使第二透鏡框6的帶樞 軸圓柱部分6b能夠在樞軸33上沿徑向沒有游隙的自由轉動。樞軸33的前、 後端的直徑與丽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樞軸孔36b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的樞軸孔〇7b相符,以便樞軸33的前端和後端分別裝配在樞軸孔36b和 樞軸孔37b内,由該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支 撐。在樞軸33裝配在通孔6d内的狀態下,樞軸33的軸線平行於第二透鏡 組LG2的光軸延伸。如第113圖所示,樞軸33的後端附近設置有一個法蘭 93 1269907 B ’紐_人㈣容置大直無&内,與容置在彈簧容置大直 内的壓縮盤簧38的後端接觸。 二 如第咖圖和第107圖所明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是_環形元件, …U軸方向牙過销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貫穿内部空間% 鏡組活_ _表面上在沿光轴方向的大致中心處,設置有—個= 内法蘭8s。中心内法蘭8s的内邊緣形成_個能夠讓第三透鏡框6纽仲 動的垂直加長的開n8t。快· 76_中心内法_的前表面上。犯 弟-透鏡組活動框8在沿光軸方向上令心法蘭&後面的内周表面上, 有-健向向外(第1U圖所示向上的方向)開槽的第一徑向槽叫(見又 1圖#第112圖),其減與第二透鏡柩6的圓柱透鏡固定座如外周表面 的形狀相符,以便圓柱透鏡固定座如能夠部分進入徑向槽叫内。第二透 U活動框8在中心法蘭8s後面的關表面上,還設置有—個徑向向外(第 ill圖所^向上的方向)開槽的第二徑向槽8r (見第出圖和第_), 八屯狀與第—魏框6的接合凸起6e外邊緣的雜婦,以便接合部分知 能夠部分進入第二徑向槽8r内。 b第附第1〇7圖所不,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端表面上(特 二政第—透鏡組活動框8前面觀察時,在垂直加長開口 8t的右手側上,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前端表面的右側部分),設置有一個垂直加長前固定表 —面8c,其上固定有前第二透鏡框支標板%。為了便於說明,在第觸圖和 第107圖十刖固疋表面8c用陰影線表示。前固定表面8c在光轴方向與垂直 、長開σ 8t不重$ ’並位於與透鏡筒軸Ζ()(攝影光軸η,第二透鏡組脱 、、、'車}垂直的個平面内。前固定表面〜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快門單元% j面月’)固定表面8c恭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δ的前部。第二透鏡組活動 令又置有組二個沿光轴方向向前延伸的延伸部分纪。該組三個 94 1269907 L伸:分8d形成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延伸部分,其從第二透鏡也活動 =前端向前延伸。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_分獅成在該組三個延伸 部分8d的外周表面上。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端表面上(顧是從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後面觀察時,在垂直加長的開口 &左手側上,第二透鏡組 活動框8後端表面的左側部分),設置有_個垂直加長後固絲面知,盆上 固定_二透鏡框支撐板37。後固定表面&位朴叫法蘭&上“ 軸方向與前固定表面8c相對的對側,與該前固定表面&平行遭固定表面 如形成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後端表面的—部分;即,彳細定編^與第 一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端表面齊平。 弟-透鏡組活動框8設置有—個第—偏心軸支撐猜,一個帶枢軸圓 柱部分接收孔8g,-個螺釘插孔8h和_個第二偏心軸支揮孔⑴,它們按明 該順序從第二透鏡婦雜8卿观料行設置。所有料孔8…8h &都是通孔,在光軸方向上前固定表面8e和後固絲面&之間穿過二二 透鏡組活雜8。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_口f、8h、8丨在光財向上侧 與丽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通孔恤、珈和施對準,而且分別與後第二 透鏡框支撐板37的通孔37a、37d和37e對準。在第二透鏡組活_的内 周表面上帶姉圓柱部分毅孔8以設置有—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鍵样 8P。鍵槽8p在光軸方向上前固定表面&和後峡表面間穿過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8。L、軸支撐孔8f的直徑確定為賴使大翅部分漱& 可轉動裝配在第-偏,雄支撐孔_,第二偏,支撐孔&的直徑確定為 能夠使大錄部分3仏可轉練配在紅偏心軸切孔見第⑴ 圖)。另-方面’螺釘插孔8h的直徑確定為能夠使觀軸部_入· ^内’並且螺紋軸部66a和螺釘插孔_内周表面之間具有相當的間 隙(見弟则)。第二透鏡組活咖的前固定表面&和後固定表面知 95 1269907 上分別設置有沿光軸方向向前和向後突出的—個前凸起部8]和—個後凸起 部汰。前凸起部8j和後凸起部8k有一個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共同轴線。第 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垂直加長開σ8ΐ下面設置有_個沿光轴方向穿過中心 内法蘭8s的通孔8m,以便轉動限制軸35能夠插入該垂直延長孔汾内。 轉動限制軸35設置有-個大直徑部分奴,此外在其後端還設置有一 個沿光軸方向向後突出的偏心銷35b。偏心銷35b的軸線與大直徑部分说 的軸線偏心。轉動限制軸35的前端設置有-個槽故,能夠讓用作調節工 具的平刃螺絲刀(未示出)的頭部插入槽中。 第觸圖至第112圖表示從不同角度觀察時,將第1〇2圖至第1〇7圖 所不上叙件組裝在―起的―種狀態。下面將描述將元件組裝到一起的一 種方式。 首先,前扭轉盤簧39和後扭轉盤簧4〇被固定於第二透鏡框6上。同 2,前扭轉« 39的-個簧_分裝配在帶妹陳部分❿的前彈菁支 刀6f上,其後彈貫立而j9b與位於帶枢轴圓柱部分册和擺臂部分&之 間的-部分第二透鏡框6接合(見第謝圖)。前扭轉盤簧39的前彈菁端 39a不與第二透鏡框6的任何部分接合。後扭轉盤簧如的一個菩圈部分穿 配在帶樞_柱部分6b的後彈簧支撐部分%上,其前固定彈菁端伽和、 後可活動彈簧端働分別插入擺臂部分&的第二彈簣接合孔6p和位置於 制臂6j的第—彈簣接合孔6k中。前固定彈簧端他被固定於第二彈菩接1 孔6P中,同時允許後可活動彈簧端.在第—彈菁接合孔⑧中在第⑽ 圖所示範圍“刪”内運動。在自由狀態下,後扭轉盤簧仙由其上的第二透 綱支撐’其中前固定彈簧杨和後可活動彈簧端働輕微受壓,以 相反方向運動,彼此靠近,以#饴 k X便後可活動免黃端4%與第一彈菩接合 内的位置_ 6j __接(見第⑽圖)。通過前彈簧保持凸起 96 1269907 3輪徵輪6f物嶋㈣賴該前彈 # ”叫通過物贿持凸起6{防止後㈣»40從後彈筈支卢 部分6g驗端沿光轴方向離開該後彈菁支撐部分。 拉 ^ 了⑴扭^却」9和後扭轉盤簀仙的安裝之外,在驗盤 形成在娜#續料⑯後端««大錢孔62錢,拖t 相插入到通孔6d内。同時,_ 33的法蘭仏進人後彈簧支撐部分知, 嫌_ 38 __。樞㈣__大於帶姉_分你的 Z度侧咖⑽目輸_齡彻的前、後端 在上述帶樞軸圓柱部分你安裝操作的同時,第—偏心軸3攸和第二偏 心轴34Υ被分別插人第—偏心軸支撐孔灯和第二偏心軸支撐孔&内。如第 U3圖所示’第-偏心軸34χ的大直徑部分3似前端部(第⑴圖所示 的左端部)的直徑大於大直徑部^4X_a其餘部分的直徑,第—偏心轴支 撐孔8f的相應前端部(第113圖所示的左端部)的内徑大於第—偏心轴支 ,孔,其餘部分的内徑。同樣,第二偏心轴34γ的大直徑部分34γ_&前端 部(第113圖所示的左端部直徑大於大直徑部分34γ_&其餘部分的直 徑’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的相應前端部(第113圖所示的左端部)的内徑 大於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丨其餘部分的内徑。因此,當從第―偏心軸支撲孔 8f前端(第113圖所示的左端)將第一偏心軸34X插入第一偏心軸支撐孔 8f内時,一旦位於大直徑部分34X-a和第一偏心軸34χ的其餘部分之間的 階梯部分接觸第一偏心軸支撐孔8f的大直徑前端部的底部,如第ιΐ3圖所 示,就能夠防止第一偏心軸34X進一步插入第一偏心軸支撐孔奵内。同樣, 當從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前端(第113圖所示的左端)將第二偏心轴34γ 插入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内時,一旦位於大直徑部分34Y_a和第二偏心軸 97 1269907 34Y的其餘部分之間的階梯部分接觸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的大直徑前端部 的底部,如第113圖所示,就能夠防止第二偏心軸34Y進一步插入第二偏 心軸支撐孔8i内。在此狀態下,前偏心銷34χ七和前偏心銷34Y_b沿光轴 方向從前固定表面8c向前突出,而後偏心銷34X-C和偏心銷34Y-C沿光轴 方向從後固定表面8e向後突出。 接著’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分別固定於 丽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8e上,而從帶樞軸圓柱部分邠的前彈簧支撐 部分6f刖端突出的樞軸33的前端,被裝配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的樞 軸孔36b内’同時,樞軸33的後端裝配在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樞軸 孔37b内。此蚪,從前固定表面仏向前突出的前偏心銷34X_b、前偏心銷 34Y-b和前凸起部8j分別插入第一垂直延長孔3如、水平延長孔和第二 垂直延長孔36f内,此外,從後固定表面如向後突出的後偏心銷34χ^、 後偏心銷34Y_e和後凸起部8k分職人第—垂直延長孔37a、水平延長孔 37e和第二垂直延長孔37⑺。前偏心銷34x_b在第一垂直延長孔恤内分 別二σ亥第垂直延長孔36a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11〇圖所示垂直和 水平方向)可移動和不可移動,前偏心銷34Y_b在水平延長孔如内分別 沿水平延長孔36e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11〇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 可移麵不可移動,前凸起部8j在第二垂直延長孔縦内分別沿第二垂直 I長孔淑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11()圖所示垂 和不可移動。《,後偏心銷3❿在第—垂直延長孔37a内分別^一動 ^直延長孔37a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m ®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 私動_不可祕’賴心銷3仏在水平延姐爪内分別沿水平延長孔 ^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⑴圖所示《和水平方向)可移動和不可 夕動後凸起部8k在第二垂直延長孔所内分別沿第二垂直延長孔研的 98 1269907 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111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移動和不可移動。 最紅,该組螺釘66的螺紋軸部66a被插入到螺釘插孔36d和螺釘插孔 8h ^並牙過螺釘孔別鎖入,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後第二透鏡框 支撐板固定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在該狀態下,鎖緊安裝螺釘66 使3亥組文裝螺釘66與螺釘孔3%喝合,使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後第 ^透鏡框續板37分別_制絲面8e和後固絲面&,從而使將前 弟-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π固定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上’它們之間有-定的間距’該間距等於前固定表面&和後固定表面知 之間沿光轴方向的距離。結果,通過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後第二透鏡 框支撐板37防止第-偏心轴淑和第二偏心軸34γ脫離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8 j由於樞軸33的法蘭3如接觸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π,防止其向後移 ^到㈣—透鏡框支撐板37之外,從而利雜在後彈簧支撐料免的彈 :容置大直徑孔6Z内的壓縮盤簧38的彈性力,使樞軸Μ沿光轴方向向前 ^因此帶姉圓柱部分6b的前端壓靠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如這就保 、弟-透鏡框6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上的位置。在第 撐板37被較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狀態下,導鍵可插槽外 〜鍵枱8p在光軸方向相通(見第112圖)。 f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後,前 =酬緣置於輸合槽36g内。前扭轉盤簧%的後彈夢 而:人如上所述位於帶__部分6b和擺f部分&之_一部分第 —透鏡框6接合。將前彈簧端39a置於彈筈接合枰 . t、丧口年曰Mg中使珂扭轉盤簧39 引=♦偏置而繞樞軸33沿逆時針方向轉動, —透鏡框6 _看到的那樣(第114圖所示的逆時針方向)。 除了安裝第二透鏡框6之外,轉動限制轴35從通孔如前端插入到第 99 1269907 ^鏡組活動框δ的通孔Sm内。通孔8m _表面用於防止轉動剛 從第綱圖和第1〇9圖所示轉動限咖5的位置進-步插入通孔紕 =轉動_ 35適當插人通孔8m _狀態下,_嶋^的偏心 銷如弟109圖所示從通孔8111後端向後突出。
在以上述方式㈣二魏框6正確絲於第二透鏡祕誠8上的狀 ^下,第二透鏡框6可以繞樞軸33擺動。第:透鏡組活咖的帶柩轴圓 主七刀接收孔8g足夠大,所以當第二透鏡框6擺動時,帶姉圓柱部分你 和擺臂部分6c不干涉帶樞軸圓柱部分接收孔8g内的内邊緣。由於柩㈣ ^行域影光軸Z1和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轴延伸,因此當第二透鏡框6 擺動時,t透鏡組LG2繞樞軸33擺動,同時其光輛保持與攝影光㈣ 平仃。如弟111圖所示,第二透鏡框6繞樞轴33的轉動範圍一端通過接合 凸起6e的頭σ嗅偏心銷3Sb的接合確定。前杻轉盤菁%使第二透鏡框6 偏置k而化-個方向轉動,使得接合凸起&的頭部接觸偏心銷视。
接著將供門單元76被固疋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以獲得一個如 第1〇8圖至g 112圖所示的元件。如帛1〇8圖至帛112圖所示,快門單元 76固定於中心内法蘭8s的前部。在快門單元%蚊於巾心嶋蘭%前部 的狀態下,前固定表面8c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快門單元76内快門s和可調 光圈A的前面。如第m圖和第112圖所示,不管第二透鏡框6相對於第 一透鏡組活動框8的位置如何變化,第二透鏡框6的圓柱透鏡固定座如的 如邓都位於垂直加長開口 8t内,也就是剛好在快門單元76後面。 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0彼此連接的狀態下,從快 門單元7$延伸的撓性PWB 77如第125圖所示進行安裝。如上所述,第二 線性導向環10的寬線性導鍵1〇c-W接合在寬導槽8a-W内。在透鏡筒軸Z0 徑向上的撓性PWB 77、寬導槽8a_w和寬線性導鍵1〇c_w都位於變焦透鏡 100 1269907 者的相同細位置處。即,撓性pwB π、寬導槽和寬線性導鍵·w ί5在垂直於光軸方向的徑向對準。如第圖所示,撓性包括一個第 ^ & 個缞形彎部77b、一個第二直部7c和一個第三直部77d,它 1按…亥順序攸快門單元%側面依次設置。撓性的一個彎部形成 在在二線性導鍵1G(>W前端附近,第二直部和第三直部Μ之間。從 、單一 6的0亥側開始(第125圖所示的左側),首先第一直部π沿光 軸方向錢門單%76向後延伸,接著撓性p卿π徑向向外彎曲,向前延 f,從而使環形彎部77b形成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後端附近,使第二直 4 %沿寬線性導鍵1〇(>w的内表面在光抽方向上向前延伸。接著,挽性 PWBk向向外_曲,向後延伸,從而使第三直部77d沿寬線性導鍵 外絲,光軸方向上向後延伸。接著,第三直部77d的頂端(挽性剛的 頂立而)牙過徑向通孔1〇d向後延伸,並進一步穿過通孔邱(見第&圖和第 :〇圖)延伸到_透鏡筒22外側,並通過主電路板(未示出)連接至控制 :路140。第三直部77d通過固定裝置如雙面帶(未示幻被部分固定於寬 =導鍵11W的外表面,從而使環形f部m的尺寸可以根據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G之間的相對轴向運動進行變化。 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後面的AF透鏡框51由不透明材料製成,並 設置有-個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一個第一臂部训和一個第^臂部 仏第-臂部训和第二臂部Me位於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的徑向相 對兩側。前突透鏡㈣架部分51c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一料训和第二 臂部^之前。内部分別安裝有該對AF導向軸&和53的該對導:: 和仏分別形成在第一臂部51d和第二臂部51e上。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 Me形成為一盒形(矩形環狀),其包括一個基本成正方形的前端表面如 和四個側表面如、⑽、服和⑽。誠絲加位於—個與攝影 1269907 光軸Z1,垂直的平面内。四個側表面、yd似和㈣沿大致平行 於攝’f’/光軸Z1的方向向後延伸,從前端表面的四邊紅③圖像感測 „„ 60 U申月,】穴透鏡保持架部分他的後端形成一個朝低通遽波器㈣ 及CCD圖像_器⑼開σ的開〇端。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的前端表 面5icl上形成有_個_開σ他2,其中心與攝影光軸ζι重合。第三透 鏡組LG3位於該圓賴σ 51e2内。第_臂部別和第二f部%沿彼此背 離的相反方向從前突透鏡保触部分51。徑向延伸。更具體而言,第一臂 51d錢AF透鏡框51可面看去的下右側方向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 51c位於兩個側表面51c3和⑽之間的一個角徑向延伸,同時第二臂部仏 沿攸AF透鏡框51前面看去的上左側方向,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位 ㈣個側表面51c4和51c5之間的另一個角徑向延伸,如第13〇圖所示。如 第U8圖和第⑶圖所不’第一臂部训被固定於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Μ。 位於兩個織面51e3和51e6之間的角的後端,同時第二料Me被固定於 則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位於兩個側表面51c4和51cS之間的角的後端。 如第9圖所示’第一臂部51d和第二臂部仏的徑向外端後向定:於 固定透鏡筒22的圓柱壁级的外側。該對導向孔他和仏分別形成在第 -臂部51d和第二臂部51e的徑向外端,該徑向外端都位於圓柱壁处的 外側。.因此,AF導向車由52裝配在導向孔51a内,並用作沿光轴方向以高 定位精度引導AF透鏡框的主導向軸,該AF導向軸Μ位於圓柱壁^ 外側’而AF導向轴53較鬆地裝配在導向孔训内,並用作沿光轴方向輔 助引導AF透鏡框51的輔助導向軸,該AF導向轴53也位於圓柱壁级外 側。如第9圖所示’圓柱壁现在其外周表面上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有 兩個徑向凸起22U和22t2。在徑向凸起22U的後表面上形成有—個轴支樓 孔22vl。同樣,在徑向凸起22t2的後表面上形成有一個軸支撐孔22”。牙 102 1269907 CCD支架21的前表面上設置有兩個在光軸方向上分別與軸支撐孔22vl和 22v2相對的軸支撐孔21vl和21v2。AF導向軸52的前端和後端分別通過 (固定到)軸支撐孔22vl和軸支撐孔21vl支撐。AF導向軸53的前端和 後端分別通過(固定到)軸支撐孔22v2和軸支撐孔21v2支撐。 圓柱壁22k設置有兩個切掉部分22m和22η (見第11圖),其沿AF導 向軸52和53被切掉,用來在AF透鏡框51沿光軸方向運動時防止第一臂 部51d和第二臂部51e與圓柱壁22k發生干涉。如第122圖和第130圖所 示,該對導向孔51a和52a位於攝影光軸Z1的徑向相反側,因此,該對 AF導向軸52和53位於攝影光軸Z1的徑向相反側。 該AF透鏡框51能夠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到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lc 與形成在CCD支架21前表面上的濾波器保持器部分21b (見第1〇圖)的 接觸點(AF透鏡框51軸向運動的後界限)。換句話說,CCD支架21包括 個止擔表面(渡波器保持器部分21 b的前表面),其確定Ap透鏡框51 轴向運動的後界限。在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接觸濾波器保持器部分2lb 的狀態下,從CCD支架21向前突出的位置控制凸輪桿21a的前端在光軸 方向上位於AF透鏡框51的前面(見第121圖、第123圖和第124圖)。前 第二透鏡框支撑板36❸凸輪桿可插孔36c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凸 輪桿可插孔37e位於位置控制凸輪桿21a的軸線± ^卩,凸輪桿可插孔*, 凸輪桿可插孔37c和位置控制凸輪桿21a沿光軸方向對準。 如第103圖和第104圖所示,位置控制桿仏的前端設置有上述的回 縮凸輪表面…,其相對於光轴方向傾斜,並且在位置控制凸輪桿Ha的内 側邊緣還設置有-鱗卸位置保縣面21d,其從回、祕輪表面…沿光轴 方向向後延伸。如第H8圖至第12G圖和第122圖所示,其中位置控制凸 輪桿瓜從其前面看,位置控制桿…在大致為攝影光轴ζι徑向的方向上 103 1269907 有疋的各度。回縮凸輪表面21c形成為一個傾斜表面,該表面大體沿回 縮凸輪表面21c的寬度方向,在從位置控制凸輪桿21a的徑向内側到徑向外 側的方向上(即從更靠近攝影光軸Z1的一側到離攝影光軸較遠的一側) 向月;I傾斜。換句話說,回縮凸輪表面21c形成為一個傾斜表面,其沿離開 攝影光軸zi的方向向前傾斜。在第118圖到第12〇圖中,為了便於說明, 回細凸輪表面21c劃有陰影線。此外,形成位置控制凸輪桿21a使其上、下 表面分別是凹表面和凸表面,以防止位置控制凸輪桿21a干涉第二透鏡框6 的帶樞軸圓柱部分6b。換句話說,位置控制凸輪桿2la形成一個以第三透 鏡組6的樞軸33為中心的圓柱的一部分,回縮凸輪表面仏是一個形成在 % -亥圓柱周邊(邊緣表面)上的傾斜表面。該位置控制凸輪桿…的下表面 上設置有一個沿光軸方向延長的導鍵21e。該導鍵21e從位置控制凸輪桿叫 後伸到位置控制凸輪桿21a前端之後的一個中點。因此,該導鍵A 中沒有-部分形成在位置控制凸輪桿21a上其前端附近。導鍵…的橫截面 形狀使其能夠沿光軸方向進入導鍵可插槽37g内。 上述容置結構包括一個使第二透鏡框6回縮到其徑向回縮位置的結 構’下面將討論由該結構支樓的第二透鏡組⑽,第三透鏡組⑹和其他 相關元件的操作。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相對於CCD支架21在光軸方向的位 % 置,通過凸輪環u根據多個内凸輪槽lla (lla]和ua_2)的凸輪圖進行 勺軸向運動與凸輪環11自身的軸向運動相結合來確定。當變焦透鏡71大 約位於第9圖所示攝影光轴21上部所示的廣角端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距CCD支架最遠,當變焦透鏡處於第1〇圖所示回縮狀態時,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最靠近CCD支架21。利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從其最前麵: 置(廣角端)到最後軸向位置(回縮位置)的後縮運動,第二透鏡拖6回 縮到其徑向回縮位置。 α 104 1269907 在廣角端和遠攝端的變焦範圍内,如第1U圖所示,通過接合凸起& 頂立而與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接合,第二透鏡框6仍然保持在一個固 定位置處。同時,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與攝影光軸Z1重合,從而使第 一透鏡框6位於其攝影位置處。當第二透鏡框6位於如第lu圖所示的攝 影位置時,一部分位置控制臂句和後扭轉盤簧40的後可活動彈簧端40b 通過凸輪桿插可孔37c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部。 在變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下,一旦數位相機7〇的主開關斷開, 那麼控制電路140京尤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AF馬達16〇,如帛121圖、第 123圖和帛以圖所示將AF透鏡框M向後朝CCD支架21移動到最後位 置(回縮位置)。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將第三透鏡組⑹保持在其前端 表面51cl附近。緊鄰在第三透鏡組⑹後的空間是一個由四個側表面 3 51c4 51c5和51c6包圍的開口空間,以便由CCD支架21 (遽波器 保持器部分21b)支撐的低通濾波紅以和咖圖像感 6()能夠進入 緊鄰在第三透鏡組LG3後面的空間内,從而在处透鏡框51回縮到最後位 置時減少第三透鏡組LG3和低通渡波器LG4之間的間隙。在af透鏡框51 處於如第關所示最後位置的狀態下,位置控制凸輪桿也的前端在光袖 方向上位於AF透鏡框51前面。 —隨後’控制電路140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變焦馬達15〇,執行上述透 鏡筒回縮操作。沿透鏡筒回縮方向持續驅動變焦馬達⑼,使其超過變隹透 鏡力廣角端’使得凸輪環U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同時由於該也二固從 動滾柱32分別與驗三個通槽14e的接合而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從第Η 圖所示多個内凸輪槽Ua和多個凸輪從動件%之間的關係可以理解,即使 弟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相對於凸輪環u的位置,在變隹透鏡Μ 處於回縮位置時比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更靠近變焦透鏡刀前部兄押 105 1269907 是由於在透鏡筒回縮操作中,凸輪環丨丨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的向後運動 1比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凸輪環u内相對於該凸輪環u的向前運動量 更大,因此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也能夠接近 CCD支架21。 弟二透鏡組活動框8與第二透鏡框 怨選一步回縮,引起位置控制 凸輪桿21a前端進入凸輪桿可插孔37c (見第1〇5圖)内。如上所述〜 分位置控制臂6j和後扭轉盤簧4〇的後可活動彈簧端働如第u^所封
勒輪桿可插孔37e暴露於第二透餘活動框8的後部。第u8圖表示此 時從變焦透鏡7丨前面觀察時,位置控制臂6j、後可活動彈菁端姚和位】 控制凸輪桿2la之間的位置關係。在攝影光軸ζι的徑向上,後可活靜 端柳比位置控制臂6j (除了形成在其上的_個用於形成第―: ㈣凸起冰咖峨鶴桿21a。另―方㈣祕輪表面^ 形成為-個糊攝影光助的方向向前傾斜的傾斜表面。在㈣_ 碰恶下,_凸輪表面21e的最前部分緊_ 彈簧端制後面。账獅6除她 8、^後了活動
架21向後運動,同時保持第118圖所示位置關^ ε月CCD支 接觸後可活動彈簧端働,而不是第二透鏡框^位置^凸6·輪表面21C 圖表不後可活動彈簧端4%剛剛接 J弟123 的位置。 輪表面21e之前第二透鏡框6 從步-職㈣與第—两财麵8 持後可活動彈簧端40b與回縮凸輪表面2二向後運動,同時保 根據回縮凸輪表面21e的形狀,沿第ιΐ8圖 ^^動彈簣端獅 面21C上滑動。後可活動彈簀端働的順、情方向在回縮凸輪表 傳遞給第二透鏡框6。盥第u 、 τ通過賴定彈簣端他 圖所讀況相比,後扭轉盤簧40的彈性力 106 1269907 Η生)疋預先確疋好的,其能夠通過前固定彈簧端4加將扭矩從後可活 動無黃端4〇b傳遞給第二透鏡框6,而不會使前固定彈簣端·和後可活動 ^黃端.進—步受壓'^沿相反的彼此接近的方向運動。?卩,在前扭轉盤 、將第—透鏡框6保持於攝景彡位置時,後扭轉盤簧40的彈性被設計為 大於前扭轉盤簧39的彈性。 〔過後扭轉盤黃4〇從回縮凸輪表面2lc接收轉動力,那麼第二透 鏡組/將抵抗前扭轉盤簧39的彈性力,根據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回縮運
動,繞樞軸33從第m圖所示攝影位置朝第112圖所示徑向回縮位置轉動。 隨著第二透鏡框6的轉動,後扭轉鮮40在_凸輪表面21e上從第118 圖所示位置滑動到第119圖所示位置…旦第二透鏡框㈣動到第ιΐ2圖 所不控向回縮位置,那麼後可活動彈簧端杨就從回縮凸輪表面21c運動 到與其接合_卩峨_面叫。之後,帛二透雜6沒树過第二透 鏡、’且活動框8 運動沿樞軸33朝徑向回縮位置轉動。在第二透鏡框6 被保持於第112_示徑向_位置驗態下,眺_定座如的外周 =進入触輪合喊&的外邊輯人第二透餘 的第二徑向槽8r。 8
:第:透鏡框6到達徑向回縮位置之後,第二透鏡組活動 ^動’直賴㈣_示的曝置。账.活動框灸 示的位置處,«二透鏡以8—起向歧賴第124圖戶j L兄汇6保持在徑向回縮位置,其中後可活動 口縮凸輪表面仏保持接合。同時,位置控制凸輪桿⑴的前端從 :杯叮插孔37C通過凸輪桿可插孔細和帶樞軸圓柱部分接收孔%向前 如第10圖和第124圖所示 ’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
107 1269907 鏡框6的透鏡固定座6a已經物動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 方空間内’酬鏡保持架部分仏已經運動到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Γ=Γ第毫⑽2崎議输準_狀態的 置’弟二透鏡..且LG3緊鄰在快門單元76後面。此外,通過 架部分化的向後運動,低通渡波器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g已唾= 面進入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e内,因此,通過比較第9圖和⑽圖可以 看出,弟二透鏡組LG3和低通渡波器⑽之間以及第三透鏡組⑹和咖
圖像感測⑽之_軸_輯,在魏透❹處於_狀態時要 比變焦透鏡準備攝影時小。即,在變焦透鏡γι處於回縮狀態下,第二透鏡 組LG2在核向上位於裝有第三透鏡組⑹、低通渡波器l叫咖圖像 感測器6〇的空間之外的空間内。在包括有多個光學元件的常規攝影透鏡筒 中,其中-個和多個可活動光學元件僅可以沿攝影光轴方向移動,不可能 使攝影透鏡筒的長度小於所有多個光學元件的總厚度。但是,根據變焦透 鏡71的容置輯’縣上不必要絲影錄&上鰣容轉二透鏡組⑹ 的任何空間。這樣就可能使變焦透鏡71的長度小於變焦透鏡Μ的多個光 學元件的總厚度。
士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财,处透鏡框51在職和支撐結構方面有多 種心點’使其能細—種高度節省空間的方式將變紐鏡71簡到相機體 72内。下面將詳細討論這些特點。 用作以问疋位精度沿光軸方向引導AP透鏡框51的主導向軸的从導 向軸52 ’和用作沿光軸方向辅助引導Αρ透鏡框51的輔助導向輛的从導 向軸’位於攝影光車由Z1徑向相對兩側上,固定透鏡筒的圓柱壁微 外側(位於不干涉變焦透鏡71的任何活動元件的位置)。由於AF導向軸 52和AF導向軸53都不是干擾第一至第三透鏡組⑹、LG2和⑹以及 108 1269907 低通濾波器LG4之中一個或者多個的障礙,因此當變焦透鏡71回縮到相機 體72内時,AF透鏡框51的這種結構有助於減少變焦透鏡71的長度。
換句話說,根據AF透鏡框51的這種結構,由於該對AF導向軸52和 53能夠自由佈置,而不受固定透鏡筒22比如第二透鏡框6内活動部件的限 制,因此可以使在光軸方向上引導AF透鏡框51的每個AP導向軸52和53 的長度足夠長’以高定位精度沿光軸方向引導AP透鏡框51。如第9圖和 第10圖所示,該LCD板20剛好位於變焦透鏡筒71之後(在光軸21的向 後延伸線上)’而泫對AF導向軸52和53在透鏡筒軸Z0徑向上位於該LCD 板20外側。這種方案獲得的該對Ap導向軸52和兄,都具有甚至朝相機 體72後部大大延伸的長軸向長度,而不會干涉尺寸比較大的1^〇板2〇。 貫際上,AF導向軸52後端延伸到如第9圖所示相機體72内低於lCD板 20的一個位置處。 此外,由於這種結構,其中AF透鏡框Μ所具有的形狀使第一臂部训 從刖突透鏡麟架部分51。位於兩側表面⑽和⑽之間的那個角的後端 向外徑向延伸,第二臂料e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位於兩側表面⑽
和51〇5之間的那個角的後端向外徑向延伸,從而使由前突透鏡保持架音 51c的外周表面,第-臂部51d,第二臂部%和固定透鏡筒22的内則 ⑽導向軸52和53)所_的環形空間制保障。該環形空間不細 容置第二透鏡組LG2,而且用於容置環形元件如第一至第三外透鏡筒1 13和15以及螺環18的後端部,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相機體π的内部空 此外,該環形空間有助於使變焦透鏡71在相機體72内進_步回縮(見 關)。如果AF透鏡框沒有上述節省空間的結構,即如果每^ 第二臂部训和Me形成在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仏上,從其麵中啊 向河端部㈣延伸,而不像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那樣,那麼像第二透 109 1269907 組LG2這樣的元件就不能夠回縮到第10圖所示它們各自的位置處。 此外’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AF透鏡框51構成為能夠使第三透 鏡組LG3由在其前端空間内的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支撐,使低通濾波 器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0在變焦透鏡71回縮狀態下容置於前突透鏡保 持架部分51c後部的空間内。這就進一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變焦透鏡71的 内部空間。 一牡艾居、逍續:/1 %於回縮狀態下開啟數位相機7〇的主開關,該控 制電路140⑯沿透鏡筒前伸方向驅動AF馬達16〇,使上述活動部件按照與 上=回縮操作相反的方式操作。當凸輪環u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轉 動時’凸輪環11前進,同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第一外透鏡筒12與凸 輪環11 二-起前進,而不相對於第一線性導向環14轉動。在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前進的起始階段’由於後可活動彈箐端儀仍然與拆除位置保持表 面2 =接合’因此第二透鏡框6保持在該徑向回縮位置内。如第⑽圖所 不’弟二透鏡組活動框8進—步向前運動,使後可活動彈簧端儀首先到 達位雜制凸輪桿21a前端,接著脫離將與回縮凸輪表面仏接合的拆卸位
置保k表© 21d。在該階段巾,第二透鏡框6 _柱透侧定座如已經沿 光軸方向運動到前突透鏡座立八 A 向攝影位置的方向繞框轴33° Γ動 〜動函柱透鏡固定座6a也不會干涉前突透 透鏡組活動框8進—步向前運動,引起後可活動彈箬端 在回、,伯凸輪表面21c上滑動,從 ’、 的彈㈣,卩购獅驗輸_=_祕蝴菁39 前運動首先引起後可活動彈簧㈣沿 圖所示從左物^向),接=哪輪絲仏上保持酬第118 σ #纟可活動彈簀端40b運動到回縮凸輪表面 U0 1269907 的相對位料⑴面觀㈣’後可稍彈簀端.和晴凸輪表面21c之間 ==___示的姆觸係。絲1:透鏡框6完 輪桿細關。耻,第二透鏡框㈣1罐示被 而盘脉置而接合凸起6e的頂端受到前扭轉盤簧39的彈性力壓制 而與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雜茂拉θ十 。即,弟二透鏡組LG2的光軸與攝影 心 _"。當數位相機70的主開關開啟時,在變焦透鏡71已經延伸到
廣角,第二透鏡框6完成從徑向_位置到攝影位置的轉動。 當變焦透鏡71從第10圖所示回縮狀態變化到第9圖所示準備攝影狀 树,儘管AF透鏡框51從其最後位置處向前運動,但是甚至在第9圖所 不準備攝f鳩下,前突透鏡觸分%韻錢錢舰器La和咖 圖像感測㈣的前部,所赠端表面51el和四個側表面51e3、51c4、51c5 和51c6能夠防止不必要的光如漫射光通過除了第三透鏡組⑹外的任何其 他部件入射到低通濾波器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〇上。因此,af透鏡
㈣的前突透鏡座部分51c不僅作為一個支撐第三透鏡組⑹的元件,而 且逛作為-個在變紐鏡71 _狀態下容置低通濾波紅G4和ccd6〇的 元件,並且用作-個錢域鏡71準備照相狀態下防止不必要的光如漫射 光入射到低通濾波II LG4和CCD ®像制!! 6G上的光遮蔽元件。 通常’支撐攝影透鏡系統的可活動透鏡組的結構必須是精密的,以便 不損告攝影透鏡系統的光學性能。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由於第二透 鏡組LG2受靡動不僅沿攝影光軸21運動,而且轉__徑向回縮位 置,因此尤其要求每個第二透鏡框6和樞軸33具有高尺寸精度,該精度比 簡單的可活動元件的精度咼幾個數量級。例如,在快門單元76 (具有曝光 控制t置如快門S和光圈A)設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部時,如果一 in 1269907 個對應於樞軸33的樞軸設置在快門單元76的前面和後面,那麼該樞軸的 長度將受到關’或是使雜細侧臂型絲。然而,由於必須保證該 樞軸(如樞軸33)和-細於裝入該枢軸,並相對轉動的通孔(例如通孔 6d)之間的最小間隙,因此如果該樞軸是—個短軸和—㈣臂樞轴,那麼 這樣-個間隙可制起通孔的赠相對於絲的軸線傾斜。由於要求每個 第二透鏡框6和樞軸33具有非常高的尺寸精度,所以即使在傳統透鏡支撐 結構的公差内,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也必須防止出現這種傾斜。 在第-透鏡框6的上述回縮結構令,由於在第1〇8圖、第1〇9圖和第 113圖二可以看到’前第二透鏡框細反%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揮板^分別 固疋於則固—定表面8e和後固定表面&上,它們在光軸方向上分別位於快門 單元76的前面和後面’還可以看見柩軸33設置為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一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γ之贼伸,因此樞㈣哺端和後端分別由 河第二透鏡框支擇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支撐。因此,枢⑽的 軸線不容易相對於第二透鏡框6的通孔6d的軸線傾斜。此外,由 撑柩軸33的結構的元件的前第二透鏡框支撐㈣、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7和帶樞軸圓柱部分接收孔%位於不與快Η單編位置,因此可 =屬33而不必考細單元76 (不干酬⑽)。實際上,框
軸3^的=接近第二透鏡組活咖在雜方向的長度。依照樞 軸L的錢,延長帶姉_部分⑪在光财㈣ 樞軸圓柱部分6b和樞轴 保也在T 用ϋ種处槿笛^ 具有一個寬的接合範圍。採 1鏡^二幾乎不可能相馳㈣傾斜,因此能夠使第 、’ X呵疋位精度繞樞軸33轉動。 別確!^ 8e和_ U面8e突出的前凸起部8·ί和後凸起部8k分 疋則戈鏡框細反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位置,該前第 Π2 1269907 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通過共同安裝螺釘如牢固地 固定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採用這種結構,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 後弟二透鏡框支魏37以高定位精度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進行定 位。因此’極軸33也以高定位精度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進行定位。 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該組三個延伸部分纪形成在第二透鏡组活 ^匡8河端表面上,在前嶋—而後嶋面知與第二透鏡組 ^動8地魏絲齊平。即,脑絲面&不形絲第二魏組活動框 端表面上。但是,如果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形成為—個沒有凸起的 料^柱元件,如雜三鶴伸部分8d,那麼前第1鏡框支撐板%和後 ^鏡框支撐板37就能夠分職在簡單圓柱元件的最前端和最後端 ^第二透鏡框6社述晴結射,如果第二透鏡組活脑S沿光轴 繞樞軸33從摄, 的連動乾圍充为用於使弟二透鏡框6 軸=攝讀置轉動到徑向曝置,那麼第二透鏡框6將在移向徑
題的^生透鏡框&的前突透鏡座部分MC。為了防止該問 Ά生,在弟二透鏡框6的上述回縮結射,在—個 向回縮位置的轉動,之絲,穿… 轴的方向向後運崎關峨嶋6a沿平行於光 在變焦透鏡711必須伴"座a51e上面的—個空間内。因此, 部分仏上__=^咖麻爛齡前突透鏡座 較短距_ ^ 了傭^透麵8在沿光軸方向運動的 早乂短距_ ’具有從攝影位 要增加_輪表面21e相^動置岐夠的轉動範圍就需 光轴方向_做,雜_8嶋額即相對於 成,、倍凸輪表面21c形成在CCD支架21的位置控制 113 1269907 凸輪桿2la的前端。當在第二透鏡組8向後運動期間,以這種 回邮輪表面21c麼迫後可活動彈簀端他時,有一個較大的反相 加給Μ控制凸輪桿2Ia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這樣—個反 匕 下述情況下的反作用力大,在該情況τ,,輪表面(對應凸輪表面⑽ 相對於弟-透鏡組活_ 8運動方向_斜度小,在第二透餘8向後運 動期間該凸輪表面擠壓後可活動彈簧端4%。
位置控制凸輪桿21a是-種與固定透鏡筒22類似的固定元件,二 透鏡組活雜8是-個祕可活動元件;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_由固一 定透鏡筒22通過中間元件比如第—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4和⑺,而非直接 由固定透鏡筒22線性導向,同時並不繞透鏡筒輛Z〇轉動。在下面兩個接 合中的母個接合都存在一個間隙,這兩個接合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㈣ 第二線性導向環1G的接合,以及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與第_線性導向環Μ 的接合。由於該原因,如果在位置控制凸輪桿叫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上方也加j固很大的反作用力,就必須考慮到這種間隙可能導致第二透鏡組 活動框8和CCD支架21在垂直於透鏡筒軸z〇的平面内不對準,從而給第 -透鏡框6從攝f彡位置顺向回齡置的回雜作帶來獨影響。例如, 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轉_徑向回齡置時,對於其繞姉33的轉 動’如果該第二透鏡框6轉動到其原始徑向外界限(見帛ιΐ2圖)以外, 那麼圓柱透鏡固定座&可能會干涉第二透鏡組活雜8的關表面。同 樣,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時,如果第二透鏡框6 在原始位置前停止轉動,即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時, 如果第_透鏡框6沒有轉綱原始徑向外界限,那細柱透鏡固定座如可 能會干涉AF透鏡框51和其他元件。 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見第1〇6圖)時,通過 114 1269907 插人^鍵可插槽37g中,使第二透鏡框6精確地保持在徑向回 肋,從㈣免位置控制凸輪桿2ia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不對準。 =而° 4—透鏡組活紐8處於細齡置回縮的回縮過程中,其
第士二透鏡框6已經通過後扭轉盤簧4G的後可活動彈簧端働與拆卸位置 私表面21d接合而被保持在徑向回縮位置内,這時,導鍵仏通過導鍵 可插槽3?_二透鏡組活_後端進域第二透鏡組活_的鍵槽 P由於‘鍵21e和鍵槽8P是沿光軸方向延伸的一個延長凸起和_個延 長才曰因此萄導鍵2le接合在鍵槽Sp内時,導鍵…可以在光軸方向上相 ^ ;鍵匕8p自由運動,避免在鍵槽8p的寬度方向上運動。由於該結構, σ佰凸輪表面仏壓迫後可活動彈簧端德時,即使有一個比較大的反 作用—力施加在第二透鏡組_框δ上,導鍵仏與鍵槽8p的接合也能夠防 第-透鏡組活動框8和位置控制凸輪桿⑴在垂直於透鏡筒轴初的平面 内不對準。因此,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時,能 夠精確地將第二透鏡框6_在徑向回縮位置。
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儘管在第二透鏡框6已經轉動到徑向回縮 位置後導鍵21e開始接合在鍵槽8p内,但是也可以在第二透鏡框6已經轉 動到控向_位置之前或朝向徑向回縮位置作_運動的過程中,使導鍵 2^開始接合在鍵槽8p内。簡單地說,當第二透鏡框6最終被保持在徑向 回細位置時,必須只能使第二透鏡組_框8和位置控制凸輪桿…精確 對準。導鍵2le與鍵槽8p開始接合的時間可以通過例如改變導鍵a在光 轴方向上結構的軸向範圍而自由確定。 …導鍵21e和鍵槽8p可以分別用一個與該鍵槽8p相當的鍵槽和—個與 该導鍵21e相當的導鍵代替。 儘管在上述實施例中,導鍵21e形成在包括回縮凸輪表面2ic的位置控 U5 1269907 T 2la上’但是與導鍵21e相當的—個元件可以形成在除位置控制巴 ^ &之外的CCD支架的任何位置上。但是,從結構觀點,希望導鍵^ 凸輪表面21c _起形成在位置控制凸輪桿加上。此外,為了將第二 •兄活動框8和位置控制凸輪桿精確地對準,希望導鍵A形成在位置 =凸輪卜叫上,該凸輪桿用作—個能夠通過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側面 兴第二連鏡框6接合的接合部分。
,不僅在回縮凸輪表面21c壓迫後可活動彈簧端稱時施加給第二透鏡 j活動框8上的上述反作用力,而轉二透·㈣縮結構巾每個元件的 =立精度都對第二透鏡框6的操作精度產生不利影響々上所述,不希望 第-透f框6 %樞軸33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轉動範圍過剩或不 足。但是,如果給第二透鏡框6施加一個能夠使第二透鏡框6回縮超過第 U2圖所祕向_健的力,職由於錢紐鏡71的雜狀態下圓柱 透鏡固錢6a和接合凸起6e非常#獅二透餘活龍㈣關表面,從 =獲得-種具有節省空_回縮結構的第二透鏡框6 (見第ιΐ2圖),因此 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受到一個機械應力。
為了防止讀機械應力施加到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上,而不是帶 樞軸圓柱部分的位置控制臂6j·上,後扭轉盤簧4G的後可活動彈菁端働 用作-個錢料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回縮到徑向雜位置軸回縮凸 輪表面21C和拆卸位置保持表面21d接合的部分,從而使第二透鏡框6運 動的微小誤差被後杻轉盤簀4〇的彈性變形吸收。與第118圖至第12〇圖所 示上述變焦透鏡處於正常回縮操作中的前固定彈簀端撕和後活動彈菁端 40b相比,儘管後扭轉盤簣40通過前固定轉端· 黃端40b傳遞給第二透鏡框6日夺,前固定彈簧端4〇a和後可活動彈菁端 沒有受到進一步壓縮而沿彼此接近的相反方向運動,但是由於後可活動彈 116 1269907 簧端40b可以如上所述在第一彈簧接合孔6k内在範圍^内運動,因此如 果位置控制凸輪桿21a從第120圖中所示原始位置稍微向左偏離,那麼與 在第120圖所示範圍ql内第118圖至第12〇圖所示的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 相比,孩後可活動彈黃端4〇b受到進一步壓縮而沿靠近前固定彈簧端4〇a 的方向運動。因此,該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在範圍服丨内的這種運動能夠 吸收位置控制凸輪桿21a與其原始位置的偏差。,在圓柱透鏡固定座知 和接合凸起6e接觸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周表面的狀態下(在圓柱透鏡固 疋座6a的外周部分和接合凸起&的外邊緣已經分別進入徑向槽叫和第二 fe向槽8r白勺狀態下),即使位置控制凸輪桿m進一步壓迫後可活動彈菁端 儀,也能夠通過後㈣專盤赞㈣勺彈性變形防止給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 構施加額外的機械應力。 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中,當第二透鏡框6處於第112圖所示徑 向回縮位置時,擺臂部分&的徑向外表誠鄰寬_8^底部,部分靠 近寬導槽8a_W底部。換句話說,寬導槽8a_w底部形成在—條在拖轴% 的轴線和第二透鏡組LG2白勺回縮光軸2;2之間延伸的直線中點的徑向外 側°卩分撓性PWB 77位於寬導槽8a«W内。由於這種結構,當第二透鏡 框6位於徑向回縮位置時,擺臂部分&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側支撐: 部分撓性PWB 77,如第m圖所示。第⑶圖中用實線表示當第二透鏡框 6處於徑向回縮位置時的撓性PWB 77和第二透鏡框6,並用雙點劃線表示 當第二透鏡框6處於攝影位置時的第二透鏡框6。從第126时可以理解, 通過徑向向外推壓撓性PWB 77的第一直部77a和環形彎部—,擺臂部分 6c防止橈性PWB 77徑向向内彎曲。 _具體而言’擺臂部分6c的役向外表面設置有_個直平表面叫,並緊接 著該直平表面6q之後設置有-個傾斜表面&。後凸起部分6m沿光轴方向 1269907 從緊鄰直平表面6q之後的一部分擺臂部分6C向後突出(見第1〇5圖)。在 受焦透鏡71的回縮狀態下,直平表面叫徑向向外推壓第一直部77a,同時 傾斜表面6r和後凸起部分6m徑向向外推壓環形彎部77b。該傾斜表面6r 是傾斜的,以對應環形彎部77b的彎曲。
在典型的可回縮透鏡中,撓性PWB在一個沿光軸方向導向的可活動元 件和一個固定元件之間延伸情況下,該撓性PWB必須足夠長,以便覆蓋可 活動元件的全部運動範圍。因此,當可活動元件的前進量最小時,即當可 回縮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撓性PWB傾向於下垂。由於在變焦透鏡71處 於回縮狀態下,通過回縮第二透鏡組使其位於回縮光軸22上和通過變焦透 W 鏡71採用三級伸縮結構,使變焦透鏡71的長度大大減少,因此在該變焦 透鏡的本實施例t,織性PWB的_下魏向_強。㈣撓性ρψΒ 的任何下垂對可EJ縮透鏡的内部元件的干擾,或者撓性卩娜的下垂部分進 入可回縮透勒部元件内可能引起可_透鏡故障,相縮透鏡必須 提供-種防止相_性PWB出現這_題的結構。但是,在傳統可回縮透 鏡中,這種防止結構通常很複雜。在變焦透鏡?1的該實施例中,考慮到於 性層W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趨向於下垂這個事實,通^錄 徑向回縮位置内的第二透鏡框6,將環形彎部77b徑向向外推壓,這樣能夠% 通過一種簡單的結構可靠的防止撓性PWB 77下垂。 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内,由於第二 透鏡框6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同時又繞錄%轉動,因此第二透 ^ 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運動路徑,是從攝影光轴21上的_ ^ 傾斜延伸到位於前點之後和高於攝影光轴Z1的_點(後點)。另一削點 在AF透鏡框51上其前端表面51cl和側表面5k 方面, 斜表面51h。該有槽傾斜表面地沿從攝影光轴ζι徑向向外的方== 槽傾由 118 1269907 向的月】面向光軸方向的後面傾斜。沿圓柱透鏡固定座如的運動路徑切掉 位於則端表面51cl和側表面51c5之間的前突透鏡座部分他的邊緣,從而 形成有槽傾斜表面灿。此外,储傾斜表面仙形成^個凹表面,該表 面與圓柱透鏡固定座6a的相關外表面的形狀相符。 如上所述’鄉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開料細徑向回雜置之前, L鏡忙51向後運朗妹向運麵限(即回齡置),在該位置處, AF透鏡,51 (前突透鏡座部分51c)接觸據波器保持器部分训(止擔表 )在第123 ®所不狀悲下,其中处透鏡框則妾觸渡波器保持器部分 2lb ’同時第二透鏡框6還未開始從攝影位置回縮到徑向回縮位置,如果第 二魏框6開始沿光軸方向向後_,同時又繞姉則轉,回縮到徑向 回、、话位置黯圓柱透賴定座6a的後端首先向後傾斜運動,同時接近有 心傾斜表面51h’接著進-步向賴斜魏,同時哪錯過(就近橫穿)有 =面51h,最終達到第124圖所示的完全回縮位置。即,第二透鏡框6從 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回縮操作,可以在光軸方向上更靠近Μ透鏡框 的一點處完成,靠近量為該傾斜表面51h的凹入量。 如果有槽傾斜表面仙或-個類似的表面不形成在AF透鏡框5ι上, 那麼第_透鏡框6從娜位置龍向回縮位·回織作必須在一個比所 述實施例中更早的階段完成,以防止圓柱透鏡固定座&干涉af透鏡框Μ。 為此必須增加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向後運動量和位置控制凸輪桿⑴ k CCD支架22的突出量;這與進一步使變焦透鏡力小型化相違背。如果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向後運動錢定,那魏不得不增加_凸輪表面 21c相對於攝影光軸方向的傾斜度。但是,如果傾斜度過大,那麼當回缩凸 輪表面2lc觀後可活動彈簧端儀時,就要增加施加給位置控制凸輪桿 化和第二透鏡組活雜8上的反翻力。因此,不輕通過增加回縮:輪 119 1269907 々-:傾斜度來防止在第二透鏡框6 _縮操作_發㈣動。相反, 的該實謝,由於有槽傾斜表面51h的形成, ==回縮霸靠祕透鏡框51的點之後,也能夠進行第二透鏡框 的⑽向回祕置㈣縮運動。因此,即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後運=有限’回縮凸輪表面21c也不必相對於光軸方向很大程度地
回變焦透鏡71進一步小型化,同時第二透鏡組活咖的 。與AF透鏡框51類似,CCD支架21的其頂表面上有槽傾 的種相nt面設置有—個有槽傾斜表面21f,其形狀與有槽傾斜表面训 6=^。有槽傾斜表㈣和撫斜表面批依綱柱透鏡固定座 -個在所路縣成’蝴—個單—傾斜表面。儘管該AF透鏡框51作為 ==施例中被沿光轴方向導向的可活動元件,但是即使類似处透 :框51 :Γ鏡框是一種不沿光轴方向被導向的透鏡框,-個類似AF透 ^呈的输也侧彡成-個嫩储輪峨财槽傾斜表 亚/、有類似上述有槽傾斜表面51的特點。
=述描述中可以理解,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被設計成在处透鏡 仰=3圖和第U4圖所示已經回縮到該处透鏡框Μ轴向運動的後 二口驗置)的狀態下’在第二透鏡框6向後運動同時又向外徑向回 :到“回&位置時’第二透鏡框6不會干涉A透鏡框^。在該狀離下, 一旦主開關斷開’控制電路14〇就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Μ馬達_,將 框51向__知_。但是,如果料咖在主開關 / Λ ϋ某種原因意外地不能夠回縮到回縮位置,那麼AF透鏡框51可 ",X第透鏡框6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一起向後運動並同時鶴到 徑向回縮位置過程中間的運動路徑(見第127圖和第129圖)。 : &生這種問題’變焦透鏡71設置有-個自動保險結構。即, 120 1269907 弟二透鏡框6的擺臂部分6c上設置有沿光轴方向向後突出到第二透敎 ⑹後端以外的後凸起部分6m ’而处透鏡框51的面對後喊部分化的 刚突透鏡座部分Me的那部分前端表面加上,設置有—個從前端表面 似向前突出的肋狀延長凸起51f (見第123圖、第124圖和第127圖至第 13〇圖)。如第13〇圖所示,延長凸起51f垂直延長,並位於一個垂直於攝 影光軸21的平面内,在第二透鏡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的轉動 中,對應後凸起部分6m (接觸表面6n)繞樞軸33的轉動範圍。後凸起部 分6m和肋狀延長凸起沿是上述自動保險結構的元件。
採用自動保險結構,-旦主開關斷開,在AF透鏡框51不回縮到回縮 位置和意外地未到達回縮位置的狀態τ,即使第二透鏡框㈣始回縮到徑 向回縮位置’後凸起部分6m的接觸表面6η也能夠首先可靠地接觸Μ透 鏡框Μ的肋狀延長凸起51f。這樣,即使發生故障,也能防止第二透鏡組 LG2與AF透鏡框51碰撞而被擦傷或損壞。換句話說 在任何純置處,後喊^6m的運祕録雜㈣衫與第 LG3重合,所以除了後凸起料-之外,第二透鏡框6齡何部分都不可 能接觸第三透鏡組LG3鱗傷第三透鏡組LG3。因此,由於後凸起部分如 和延長凸起51f只是第二透鏡組LG2與AF透鏡框51能夠相互接觸的部 刀’因此即使在主開關斷開時处透鏡框51意外未到達回縮位置,也能夠 防止第二透餘lG2和第三透餘LG3的性能變差。如果發生這樣一種故 I1爭’那麼處於向後運制時轉酬徑向_位置過程巾的第二透鏡框6,就 能夠通過後凸起部分6m強有力的推動未到達回縮位置的AF透鏡框5卜 注意,儘管在所述實施例中,接觸表面如和肋狀延長凸起51f是(可 能)接觸表面,但是也可以提供另一個實施例,其中第二透鏡框6和af透 鏡框51的(可能)接觸表面不同於所述實施例中的接觸表面。例如,可以 121 j269^〇7 在AF透鏡框51上設置一個凸起,其類似後凸起部分的凸起。即,可以提 供1適當的位置,在第二透鏡組⑽和第三透鏡組⑹接觸任何魏元 件之兩使上述凸起和另一個元件彼此接觸。 一接觸表©6_於-倾攝影光軸Z1M的平軸,而延長凸起训 的前表面形成為—個傾斜接觸表面叫,如第128 真於攝軸2丨_的-㈣懈.峨㈣。 S 5 lg在雜凸_分6m從第二透難6處於攝置伽位置運動到第 二透鏡框6處於徑向晴位置時的位置的勒額(第陶 s/f ° — 直\4 ^ —卿行於制表面6,崎平Φ,那麼在延 長起Mf和接觸表面όη之間產生的摩擦阻力變 順利運動,結果當第 械弟-透鏡框6的 過程中,細# 後同時_龍向_位置的 =當ί 長凸起对。相反,根據_險結構的該實 間時,即徑向.置的過程中 表面6η傾斜’因此不會在延、 :延長凸起5if相對於接觸 力。這樣即使發生上述故障^夠^觸表面&之間產生很大的摩擦 起叫接觸表面6n之間D有/; ^地回縮變焦透鏡71,而在延長凸 例=,_====實施 座知後端Γ光 使有槽傾斜表面地與固定在圓柱透鏡固定
说而日嶇蚊%9接觸,在AF 到達部分比後凸起部分加接觸延起1思外未到達回縮位置,而未 斜表面5ih與該自動保險 ^< #分少的情況下,使該有槽傾 作用。 ’、我構的上述,、施例中的傾斜接觸表面抑起同樣 122 1269907
〃在第二透鏡框6_縮位置,即使第二透鏡組啦處於攝影位置,在 第二透鏡組LG2沒有與攝影光軸21精確重合的情況下,第二透餘抑 的光軸位置可以在-悔直於攝縣軸Z1解面_㈣方向上進行調 整。這種調整通過兩個定位裝置實現:第—定位輕,翻於調整前透鏡 框支樓板36和後透鏡框支撐板37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位置,及 第二定位裝置,其驗調整轉動限_5的偏心鎖说與第二透鏡框6的 接合凸起6e的接合點。第—偏心軸淑和第二偏心轴阶是第—雜裝置 的元件;前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透鏡框支撐板37相對於第二透鏡组活動 框8的位置通過轉動第-偏心軸34χ和第二偏心軸34γ進行調整 制軸35是第二定位裝置的耕;偏心鎖视與接合凸起&的接合點通過 轉動轉動限制軸35進行調整。
百先,下面將討論用於調整前透鏡框支撐板%和後透鏡框支撐板^ 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δ的位置的第—^錄置。如上所述,第一偏心 軸34Χ的前偏心銷3似插人第—垂直延長孔3一,在第—垂直延長孔 36a内能夠沿孔縱向運動,但不能沿橫向運動,而第二偏心輛咐的後偏 心鎖34Y-b插入水平延長孔地内,在水平延長孔施内能夠沿孔縱向運 動’但不能沿橫向運動,如第11〇圖、第114圖和第ιΐ5圖所示。第一垂直 延長孔36a的縱向與數位相機7〇的垂直方向一致,垂直於水平延長孔 ^縱向,水平延長孔的縱向與數位相機7〇的水平方向一致,如第削圖、 第11“4圖和第115圖所不。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一垂直延長孔施的縱向被 稱為Y向,而水平延長孔36e的縱向被稱為向”。 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上的第一垂直延長孔π的縱向平行於前第二 透鏡框支撐板36的第一垂直延長孔遍的縱向。即,第一垂直延長孔μ 〜γ向加長。韻-垂直延長孔36a和第一垂直延長孔%沿光轴方向分 123 1269907 ^形成在4、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上的相對位置處。水平延長孔 的縱向平行於水平延長孔36e的縱向。即,水平延長孔37e沿χ方向加 長水平延長孔36e#水平延長孔37e沿光軸方向分卿成在前、後第二透 鏡框支知板%和37上的相對位置處。與前偏心銷,嫩七類似,後偏心銷 34X-C在第一垂直延長孔37a内可以沿γ向運動,但不能沿χ向運動。前 偏心鎖34Y-b在水平延長孔37e内沿X向可以運動,但不能沿γ向運動。 與該對第-垂直延長孔36a和37a以及該對水平延長孔36e和37e類 似,珂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第二垂直延長孔36f的縱向平行於後第二透 鏡框支撐板37的第二垂直延長孔37f的縱向,同時,第二垂直延長孔36f 和第一垂直延長孔37f沿光軸方向形成在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 上的相對位置處。該對第二垂直延長孔3沉和37f都沿γ向加長,平行於該 對第-垂直延長孔36a和37a延伸。接合在第二垂直延長孔谢内的前凸起 部8j在第二垂直延長孔36f内沿γ向可以運動,但不能沿χ向運動。與前 凸起部8j類似,接合在第二垂直延長孔37f内的後凸起部队在第二垂直延 長孔37f内能夠沿γ向運動,但不能沿χ向運動。 如第lb圖所示,大直徑部分34X-a插入第一偏心軸支撐孔紅内,因 而不沿其徑向運動,並因此可繞大直徑部分34X-a的軸(調節軸ρχ)轉動。 同樣,大直徑部分34Y-a插入到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丨内,從而不沿孔徑向 運動’並因此可繞大直徑部分34Y-a的軸(調節軸ργι)轉動。 前偏心銷34Y-b和後偏心銷34Y-C具有與上述大直徑部分34Y_a的軸 偏心的共同轴線。因此,第二偏心軸34Y在調節軸pY1上的轉動引起前、 後偏心銷34Y-b和34b-c繞調節軸PY1轉動,即在一個圍繞該調節軸ργι 的圓圈内轉動,從而引起前偏心銷34Y七沿γ向推壓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6並沿X向運動,同時引起後偏心銷34Y_C沿γ向推壓後第二透鏡框支撐 124 1269907 板37並沿X向運動。此時,由於第一垂直延長孔恤和第二垂直延長孔 36f沿Y向加長,因此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沿¥向線性運動,同時由前 偏心銷34Y七和前凸起部8j沿相同的方向導向,同時,由於第一垂直延長 孔37a和第二垂直延長孔37f沿Y向延長,因此後第二透鏡框支樓板^沿 γ向線性運動,同時由後偏㈣3仏和後凸起部8k沿相同的方向導向。 因此,可以改變第二透鏡框6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前固定表面& 上的位置,從而調整第二透鏡組LG2在γ向的光軸位置。 前偏心銷34X-b和後偏心銷34X-C具有與上述大直徑部分34X_a偏心 的共同軸線。因此,第一偏心軸34X在調節軸!>又上的轉動引起前、後偏 〜銷j4X-b和34X-C繞调整PX轉動,即,在一個圍繞該調節軸ρχ的圓圈 内轉動’從而使前偏心銷34X-b沿X向推動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並沿γ 向運動,同時使後偏心銷34X-C沿X向推動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並沿γ 向運動。同時,儘管前偏心銷34Y-b和後偏心銷34Y-C可以分別在水平延 長孔36e和水平延長孔37e内沿X向運動,但是由於第二垂直延長孔36f 不能在X向上相對於前凸起部8j運動,因此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繞一 個波動軸(未示出)擺動,該波動軸沿大致平行於前、後凸起部幻和伙 的共同軸的方向在該共同軸附近延伸,同時由於第二垂直延長孔3开不能在 X向上相對於前凸起部8k運動,因此該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繞該波動 軸擺動。該波動軸的位置對應於下面兩個結果位置··一個前結果位置,其 位於涉及前偏心銷34Y-b的水平延長孔36e的位置和涉及前凸起部8j的第 二垂直延長孔36f的位置之間,和一個後結果位置’其位於涉及後偏心銷 34Y-b的水平延長孔37e的位置和涉及後凸起部8k的第二垂直延長孔37f 的位置之間。因此,該波動軸通過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繞該 波動軸的擺動平行於自身波動。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繞該波 125 1269907 動軸的擺動’引起樞轴33沿x向大致成線性運動。因此,第二透鏡組啦 通過第-偏心軸34X在調節軸Ρχ上的轉動而沿χ向運動。 第116圖表示第-定位裝置的另—個實施例,該第一定位褒置用於調 整前、後第二透鏡框讀板36、37姆於第m鴻框8的位置。該 第-定位«賴實施例與上述第—定位裝置的不同在於:與前凸起部8j 和後凸起部8k接合的-個前傾斜延長孔36f,和一個後傾斜延長孔爪,代替 =二垂直延長孔36f和第二垂直延長孔所分別形成在前和後第二透鏡框支 才牙板36和37上。忒刖傾斜延長孔36f,和該後傾斜延長孔37尸相互平行地 延伸’與X向和Y向都有_定的傾斜度,都與光軸方向對準。由於前傾斜| 延長=36f和後傾斜延長孔37f,的每個孔都包含χ向分量和丫向分量,因 此第一偏。軸34Y在调節軸ργι上的轉動使得前傾斜延長孔附,和一個 後傾斜延長孔37f’相對於前凸起部8j和後凸起部狄沿γ向運動同時輕微 地沿X向運動。因此,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沿Y向運動,同 丁匕們口自的下5^沿X向輕微擺動。另一方面,第一偏心軸嫩在調節 軸PX上的轉動使得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沿X向運動,同時 在γ向上輕微運動(擺動)。因此,可以通過第__偏心軸34χ的操作與帛 二偏心轴34Υ的操作相結合,在一個垂直於攝影光軸ζι的平面内,在多個· 方向5周整第一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 、,在通過操作第-偏心軸3仪和第二偏心軸聊調整第二透鏡組⑽ =光軸位置之前,需要鬆開安裝螺釘66。在調整操作結束之後再鎖緊安裝 虫不釘66。之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被緊固於前固定表面心 和後固定表面8e上,並保持在各自的調整位置處。因此,樞軸%也保持 在其调整位置處。因此,由於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錄取決於樞軸% 的位置’所以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也保持在其調整位置處。由於光 126 1269907 轴位置調整操作的結果,安裝螺釘66 [經從其以前的位置經向運動;但是, 因為安裝螺釘66沒有徑向運動到由於螺紋軸部分66a較鬆裝配在第Η]圖 所示螺釘插孔8h内,通過光軸位置難操作而干涉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 程度’因此也不會出現問題。
-種二維雜裝置組合了-個可沿第—方向線性運動的第—可運動階 段和-個可以沿垂直於第—方向的第二方向運動的第二可運動階段,其中 將要被調整位置的-個物體在第二可運動階段被@定,該二維定位裝置是 私員域公知技術。_傳統二_錄置通常練雜。減,由於每個前 第二透鏡框支撐板6和後第二透鏡桓支撐板3?被支撐在—個對應的單個平 表面(前IH定表面8e和後固定表面8e)上,並可以沿χ_γ向在該平 2上運動,使其關獲得—觀單的二較位裝置,因制於調整前、 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相對於第二透鏡紐動框8的位置的上述第 一定位裝置很簡單。
♦ l&上述第&位u包括兩個用於支撐第二透鏡框6的支撐板(象 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它們沿光軸方向彼此分開以便增加娜 :透鏡框6的結獅穩雜。第二透鏡框6可以侧射的—個支撐㈣ 撐’在此情況下,第-定位裝置只能提供在這—個支撐板上。 ^而在第《位衣置的上述實施财,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柄 ^透鏡框支撐板37佈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後側,每個第1 I爲車由34Χ的別%和後端都分別設置有—對偏心銷(MX七和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後側分職置有-對凸起部(¾和8k)。採用i 種方案’偏心軸34X和34γ的轉動都能夠使該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 乍々為正toTC件平倾動。具體而言ϋ目接合储34以内的螺絲7 第偏。軸j4X ’使所、後偏心銷34X_b和34X-c沿相同的轉動方向 127 1269907 一起轉動相同的轉動量,從而使該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η作為一個 ,體元件U向平彳爾。隨,用—健合在槽則峰&絲刀轉動 第-偏心軸34Y,使得前、後偏心銷34料和34〜沿相_轉動方向一 ^轉動相同的轉動量,從而使騎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作為一個整 體凡件沿Y向平行運動。當分別採用接合在槽34Xd和34Y-d内的螺絲刀 2H偏心軸34Χ和34Υ時,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π無偏差地 完全追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的·。因此,第二透餘迎的光輛不 會由於第—定位裝置的操作而傾斜,這樣就能夠在-健直於攝影光軸Z1 的平面内,以高定位精度沿多個方向二維膽第二透鏡組⑹的光輛位置。 由於第一和第二偏心軸34X和34γ被支撐和固定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 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γ之間,其中該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和37佈置於快門單元76的前、後側,所以每個第一和第二偏心輛椒和 34Υ被加長,使其長度像樞軸%的長度那樣接近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 軸方向的長度。這防止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傾斜,因此能夠在一個垂直於 攝影光軸Ζ1的平面内,以高定位精度沿多個方向在二維平面上調整第二透 鏡組LG2的光軸位置。 下面將討論用於調整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與第二透鏡框6的接 合凸起6e的接合點的第二定位裝置。如第m圖和第112圖所示,轉動限 制軸35的大直徑部分35a可轉動裝配到通孔8111内,其中偏心銷3沁從通 孔8m後端向後突出。注意,轉動限制軸35的大直徑部分35a自身並不相 對於通孔8m轉動,但是如果預先施加一定量的力,那麼就能夠轉動該大直 徑部分35a。 如第109圖所示,偏心銷351)位於第二透鏡框6接合凸起&頂端的運 動路徑一端。該偏心銷35b從大直徑部分35a後端向後突出,使偏心銷35b 128 1269907 偏離_部分3·因此―^ 偏心銷Τ γ向^動_偏心鎖35b繞調節軸PY2轉動,從而使該 J Μ肖縣。由轉驗纏35的偏 二透鏡框6的攝影位置的秘,ra· Η 用作個確疋弟 鏡一 γ向運動。因:第口;^ V 弟—透敎LG2的光練置可輯過轉動限 的㈣而在γ向進行輕。因此,第二透鏡組lg :通:结合使用轉動—^ ^偏心軸阶_錄财足的特定航下,敎_操作位置限制轴 如第糊所示,第—偏心軸34χ的槽购,第二偏心㈣ 3叫和轉紐伽5的槽35e都暴_:透鏡組活編的前面。: ^設置計字槽嶋的安裝螺釘66的頭部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 月_】面。由於這種結構’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轴位置可以用上述第一和 粒裝置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在二維平面内進行調整,即第 第二定位裝置的财操作元件都可以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接觸 到。另-方面,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徑向外側的第—外透鏡筒η =表面上設置有内法蘭12e,該峡蘭徑向向内突出,細定環]—起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 如第131圖和第132圖所示’第一外透鏡筒12的内法蘭仏上設 四個螺絲刀插孔邮、12g2、12g3、12g4。這些插孔分別沿光轴方向 内法蘭i2c,以便槽34X小槽34Y_d、槽35e和十字槽_分別暴露於第 一外透鏡筒12的前部。-個螺絲刀可以分別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 通過四個螺絲刀插孔邮、邮、邮、吻分別與槽3似、槽34γ=、 槽35c和十字槽66b接合’而不用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前部拆卸第—外 129 1269907 透鏡筒12。如第2圖、第131圖和第132圖所示,切掉與螺絲刀插孔吗2、 12g3、12g4群的固定環3的部分,以便不干涉螺絲刀。通過拆卸透鏡擔 蓋101和緊鄰在該透鏡擋i 101之後的上述透鏡遮擋機構,使四個螺絲刀 插孔ngi、1¾2、1¾3、吗4各自的前端暴露於變焦透鏡71前部。由於 該結構,採用上述第-和第4位裝置,基本上除了透鏡遮擔機構,不用 拆卸變焦透鏡71的^件,即在大致完整的形式下,就能夠從第二透鏡组活 動框8前部二維地調整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轴位置。目此,即使組裝過程 中:第二透餘LG2的偏向度超過公差,_第—和第二定位裝置也能夠 在最後組裝過程忖便地在二维平面_整第二透餘⑽的光轴位置。 這能夠提高組裝過程的可操作性。 上曲主要討論在數位相機 ------------------ 透鏡組LG2和位於第二魏組之後的其他光學元件的結構。下面: 淪當數位相機70的主開關斷開時,容χ '^α' 結構改進。 合置弟—透鏡組焦透鏡71的 的徑向相對位置處分舰置有二相胁攝影光轴Z 的外周“上分別設置有對應的一對::,:=:調節環 離的相反μ糾㈣m被可物裝配在騎第――糾=彼此負 第9圖、第141圖和第142圖中只表示 ·札12b内。在 槽12b。該對第_導_ 、—固導向凸起%和相應的第-_ τ乐曰i2b +订於攝影光轴ζι延 -透鏡_節環2的組合件可以通過該對 弟—透鏡框!和第 的接合’相對於第-外透鏡筒12沿光轴方向運/。财對第—導槽12b 固定環3通過兩個安裝螺釘64固定 導向凸起2b的前部。固定環3在其相對於攝=同U上,靠近該對 〜先轴ζΐέ恤向相對位置處 130 1269907 設置有—對彈簧接收部分3W縮餘 裝在該對彈簧接收部分3&和該對導向凸起9…勺Μ方式分別安 盤簧24的彈性力,第_透 a 口此,借助該對壓縮 向後偏置。 透鏡組㈣環2在細方向上相對第—外透鏡筒12 在數位相機7〇的組裝過財,第一透鏡框 2在光轴方输❿她㈣軌 $ 陰螺紋2a的接合位置進行 #透鏡丄周即壤2的 圖所示準備攝影的狀態下二=可:在f透鏡-處於第⑷ ^仃弟Hi圖所不雙點齡表示第 與第I透鏡組LG卜起相對於第—外透鏡筒12沿光轴方 面,當變焦透鏡71回縮到第_所示回縮位置時,即使在第-透鏡框Γ 已經全部回_弟-透鏡框丨與快門私%前表面接觸處的— 第一透鏡框1進一步向後運動之後(見第⑷圖),第-外透鏡筒p翔 定環3也能夠相對於第-透鏡框i和第—透鏡組調節環2—勒後運動, 同時壓迫該對壓縮盤簧24。即,當變焦透鏡71回縮到回縮位置時,第—外 透鏡筒12回縮’並以_種—定方式被容置,該方式能夠減少第—透鏡框1 在光軸方向位置調整的軸向餘量(空間)。這種結構能夠使變焦透鏡全部更 深地縮入相機體72内。通過螺紋(類似於陰螺紋⑽陽螺紋ia)將透鏡 框(相當於第-透鏡框1)直接固定於外透鏡筒(相當於第一外透鏡筒⑴ 上’並在該透鏡框和該外透鏡筒之間不設置任何中.件(相當於第—透 鏡組調節環2)的傳統伸縮透鏡筒在本領域是公知❺。在這種伸縮式透鏡^ 中’由於該外透鏡筒縮入相機體内的縮入運動量與透鏡框的相應縮入運動 量相同,因此該外透鏡筒不能相對於該透鏡框進一步向後運動,不像該變 焦透鏡的本實施例的第一外透鏡筒12那樣。 第一透鏡框1的後端設置有一個環形端凸起lb (見第133圖、第丨34 131 1269907 =弟^圖和請圖),其後端位於第_透鏡組⑹後表面 :的敢後點,因此環形端凸起lb_接觸快_76的前表方 ^焦透鏡7丨爾謂回纟姆時防止第—透鏡咖後細 76以避免其被損壞。 早疋 在第-透鏡組環2的外周表面上的任何位置處可以形成兩個 的導向凸起’射每個導向_縣料—並且每個導向凸起 ㈣狀可以任㈣據第_透鏡_節環2的編起的數量,在固定學3 也可™有兩個以上的彈簧接收部分,其中該每個彈簧接收部分對库 母叫百接收部分3a,並且每個彈簧接收部分的形狀可以 =菁接收部分3a不是必需的;輯壓、_24可以_方式分別; 衣棚定環3後表面上對應的兩健域和該對導向凸起此之間。 弟透鏡組5周_ 2在其外周表面前端上,繞攝影光轴z工大 =置有'组四個接合凸起見第2圖),這些接合凸起心 ^表面域合。通職^個接合凸起心與岐環顺表面% (見 固^ ^ 141圖),接合(卡鎖接合)確定第—透鏡組調節環2相對於 ^即相對於第-外透鏡筒12)的轴向運動後界限。該組 凸起2c用作一組接合卡銷。 垵口 具虹而5 ’固定環3的内邊緣上設置有—組四個槽儿(見第2圖),八 別嫩該組四個接合凸起2c。該組四個接合凸起&可以從後面分別插^ 舰四個槽3b内,並在該組四個接合凸起七從後面插入該組四個样 專動第-透鏡組調節環2和固定環3中的一個環,使該環相對於 ^另^職照辦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從而使這些接合凸起與固定 %遙〗表面3e接合。在第_透鏡組調節環2和岐環3中的—個學 於另一個的轉動操作之後’每個接合凸起〜的後端表面加通過該對壓縮 132 1269907 盤簧24的彈性力在壓靠固定環3的前表面3e(能夠在第2圖中看見的固定 環3的-個表面)上。該組四個接合凸起2e與固定環3的前表面义的牢固 結合防止第-透鏡框1和第-透鏡_節環2的組合件從第—外透鏡筒^ 的後部脫離妹’並因此確定第-透敎調節環2相對於第—外透鏡筒η 的軸向運動後界限。 當透鏡71如第1G圖和第142 _示全部簡_機體η内時, 由於第-透鏡組調節環2已經通過進一步壓縮該對壓縮盤菩Μ,而相對於 2-外透鏡筒12從第则所示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位置處稍微向前運 ^因此該組四個接合凸起2e的後表面加脫離固定環3的前表面3一 變嶋71進人第141 _㈣戰,犧表面加重 ^絲^接合。’在·透賴71 _備攝_下,四個接 〇巳2c的仗表面2cl和前表面3c用作確定第_透鏡組⑽相當於第一 、軸丨2在光轴方向位置的參考表面。制這 71回縮到相機體72内時,第—透鏡⑽相對於第-外透i Z __化,只-準備攝影,第— 魏盤簧24_作自純_麵錄置。m私助獨 除四:ΐ的第ΖΓΓ節環2外周表面上的任何位置處形成至少兩個但 一個 ‘ u #σ凸起’射母個凸起對應細個接合凸起2c尹的 置Γ:!Γ—透鏡組調節環2的接合凸起數,可以在咖 個样。此外㈣個之外的㈣悔,其中每個槽對應於四鋪3b t的-對賴内,=^鏡,_環2的每贿合凸_人岐環3的 柳伽纖環3的每 v 又“、、透鏡71彳之準備攝影狀態變化到回縮狀態時,第二透 133 1269907 第,鏡組⑽的圓柱透鏡座部分6a,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内〜者月祕衫光^Z1的方向繞樞轴33轉動,同時固定第三透鏡組⑹ 的AF透鏡框51進入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中的一個空間内,其中該透鏡座 4刀6a已經攸5亥空間中回縮(見第134圖、第136圖和第⑺圖)。此外, 田又焦透鏡Ή k準備攝影狀態變換到回縮狀態時,固定第一透鏡組匕⑴ :第透鏡框1<第_透鏡組活動框8前部進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見 第133圖和第135圖)。因此,第:透鏡組_匡8必須設置兩_部空間·· 個緊鄰在中心内法蘭&之_前内空間,它允許第_透鏡框…光财 向在其中運動,以及—個緊鄰在中心内法蘭8s之後的後内空間,它允許第· 二透鏡框6沿一個垂直於攝影光㈣的平面縮入,並允許AF透鏡框51 在’、中〜光軸方向運動。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快門單元%,更具體 為^们執行機構’被②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S内部,其以節省空間的 方式使第二透鏡組_框δ _部空間最尬,從而容置_個社的透鏡 組。 弟⑽圖顯示快門單元%的元件。該快門單元?6設置有一個底座⑽, 該底財-個中心圓孔隱,其中心位於攝影光轴ζι±。絲座12〇的前 表面(月匕夠在第ho圖中看見的一個表面)上高於圓孔施的部位,設置· 有個與底座12 -體的快門執行機構支樓部隱。該快門執行機構支撐部 隱設置有_個容置快門執行機構131敝體賴姉的容置槽1雇。 在决門執仃機構⑶裝入容置槽議!之後,一細定板⑵被固定於該 快門執行機構支撐部上,從而使該快門執行機構i3i通過底座12〇支 撑在該底座前部。 該快門單元%設置有-個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隱,該元件固定於 底座120後部’從底座12〇後面觀察,其位於圓柱槽12_的右側。該快 134 1269907 門單元76設置有一個光圈執行機 u国矾仃钱構支撐蓋122,該 圈執行機構132的大體為圓柱 〜、有-個谷置光 狂办的谷置槽122a。該光圈 固定於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12() 寻盍122 再物兀件120c俠部。在光圈執行 122a之後,光圈執行機構主擔笔】”门〜 再i衣入夺置槽 邻,r而-精細細'觸支撐树120〇後 # b夠由先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1施將光圈執行機構132支撐衫 支撐元件後部。快門單元76設置有一 克撐在5亥 12? h 菊 口里衣123,该環固定於光圈執行機 構支撐盍122上,用於覆蓋其外周表面。
固定板⑵通過安襄螺釘129a固定於光圈執行機構支糊挪上。 該光圈執城構支撐元件咖通過絲_ 12% _於底座⑽後部。 此外’該細執行機構讀元件⑽通過—做姉τ㈣_於固定板 ⑵上。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U0c的下端部設置有一侧於鎖入安裝螺 釘12%的螺釘孔,該下端部形成為一個後凸起部分又而。
(*、門可凋光圈a文叙於底座12〇後部,緊鄰在光圈執行機構支撐 元件隱的旁邊。該快門s設置有一對快門葉片si和%,該可調光圈a 設置有-對光圈葉片A1和A2。該對快門葉片S1和%分別以從底座12〇 後部向後突出的第-對銷(未示出)為軸轉動,該對光圈葉片Ai和八2分 別以從底座120後部向後突出的第二對銷(未示出)為軸轉動。第一和第 -對銷在第140圖中未表示出來。快門單元γ6在快門s和可調光圈a之間 认置有-個隔板125 ’用於防止快門s和可調光圈a相互干涉。快門s、隔 板125和可調光圈A按照該順序從前到後沿光軸方向固定於底座12〇後 部’隨後,葉片固定板126被固定於底座120後部,以便將快門S、隔板 125和可調光圈A固定在底座12〇和葉片固定板126之間。隔板125和葉 片固定板126分別設置有一個圓孔125a和一個圓孔126a,待攝物像的光線 通過這些孔,通過第三透鏡組LG3和低通濾波器LG4入射到CCD圖像感 135 1269907 測杰60上。圓孔125a和126a與底座120的中心圓孔120a對準。
快門執行機構131設置有一個轉子131a、一個轉子磁鐵(永久磁鐵) 131b、一個鐵製定子131c和一個卷軸131d。轉子nia設置有一個徑向臂 部,和一個偏心銷13le,該偏心銷從徑向臂部頂端向後突出,插入該對快 門葉片S1和S2的凸輪槽Sla和S2a内。有電流通過並經撓性PWB77控 制轉子131a轉動的導線束(未示出)捲繞在卷軸131(1上。電流通過繞在 卷軸131d上的導線束,使轉子131&根據隨電流流向變化的磁場向前或向 後轉動。轉子13ia向前和向後的轉動引起偏心銷131e向前和向後擺動,從 而通過該偏心銷131e與凸輪槽Sla和S2a的接合,分別使該對快門葉片si 和S2開啟和關閉。
光圈執行機構Π2設置有一個轉子132a和一個轉子磁鐵(永磁鐵) b2b。该轉子132a設置有一個具有兩個九十度彎的徑向臂部。以及一個從 °亥"^向頂端向後突出的偏心銷132c,該偏心銷插入該對光圈葉片Ai 和A2的凸輪槽Ala和A2a中。有電流通過並經撓性pWB 77控制轉子1瓜 轉動的導線束(未示出)捲繞在該光圈執行機構咖和該光圈執行機構支 撐蓋122上。電流通過繞在光圈執行機構12〇(:和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122 上的導線束,使轉子132a根據隨電流流向變化的磁場向前或向後轉動。轉 子132a向前和向後的轉動引起偏心銷mc向前和向後擺動,從而通過偏心 銷132c與凸輪槽Ala和A2a的接合,分別使該對光圈葉片A1和A2開啟 和關閉。 快門單元76製備成-個預製元件,裝入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並固定 在其上。如第108圖和第110圖所示,快門單元76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中由其支撐,使底座120緊鄰在中心内法蘭&的前面。撓性pwB77的終 而邛77e被固疋於固疋板121的箣表面上(見第1⑽圖、第η。圖、第I” 136 1269907 圖和第135圖)。 第二透鏡組活雜8是與其他轉動環如凸輪環n同_·形。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 __M、透鏡?1的魏筒軸ZG重合。鄕光軸 下偏離透鏡筒軸Z0 ’保證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有一些可以使第二透鏡组 LG2回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空間(見第u〇圖至第ιΐ2圖)。另—方面,支 撐第-透鏡組LG1的第-透鏡框丨是圓柱形,其中心位於攝影光㈣上, 並被沿攝影光軸zi導向。由於這種結構,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由第一 透鏡組lgi傾輕·確絲帛二透餘;蝴自8的下 面。因此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從攝影光軸Zl開始透鏡筒轴z〇對面· j即高於透鏡筒軸Z0)的中心内法蘭8s前面,很容易保障足夠的空間(上 前方空間)’以便快門執行機構131及其支撐元件(快門執行機構支撐部⑽ 和固定板⑵)位於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周表面的上前方空間内。採用 這種結構,即使第-透鏡框i如帛135圖所示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 部進入該活動框8 ’第-透鏡框丨既不干涉快門執行結構i3i,也不干涉固 定板121。具體而言’在變焦透鏡71的回縮狀態下,固定板ΐ2ι和位於該 固疋板121之後的快門執行結構131位於一個轴向範圍内,第一透鏡組⑹ 被沿細方向定位於雜向範g卩,固定板121和快門執行結構⑶ 1 位於第-透餘LG1的徑向外側。這魏能驗想度第二透鏡细活 動框8的内部空間,從而有助於進一步減小變焦透鏡71的長度。 儘管為了便於說明,第133圖和第135圖中沒有表示出亂繞第一透鏡 框1的第-透鏡組調節環2,但是固定第—透鏡組LG1的第—透鏡框工位 於第-外透鏡筒12内並得到支撐,通過第138圖所示的第一透鏡組調節環 2鄕-外透鏡筒12 一起沿光軸方向運動。第一外透鏡筒η的内法蘭⑶ 在其南於固定第-透鏡框i和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的部分設置有一個通孔 137 1269907 1 -cl 5玄通孔攸弟一外透鏡筒12前面或後面勸宛 乂说甸咸祭大致為臂形,並沿光軸方 向牙過弟一外透鏡筒12。通孔12cl的 ^ ‘ 心狀月匕夠使固定板121從後面進入通 孔12c1。备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位置時,固定171 ^ 了囡疋板121如第138圖所示進入 通孔12cl。 在位於中匕内法闌8s後面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内空間内,不僅 ㈣鏡㈣的前突透鏡座部分51c (第三透鏡組⑹)沿高於攝影光轴 Z1的光轴方向移進和移出,其帽影光㈣低於透鏡筒轴Z0,而且當變 焦透㈣縮入相機體72内時,圓柱透鏡峡座&從攝影光⑽縮入位 於透鏡筒軸Z_的空剔。因此,錢透鏡編〇和攝影光軸Z1都正 交的一條直線Ml (見第112圖)的 口^旳万向上(垂直方向),在第二透鏡組活 動忙8内w过8s後面,基本上不存在額外空間。在與直線驢垂直並 與攝影光軸Z1正交的-條直線M2的方向上(見第ιΐ2圖),在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内的直線]VII兩侧f产γ目,丨名本7 f+ 一 (左側和右側)直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中 心法蘭8s後面的内周表面,点六砧 烕力地保^了既不干涉第二透鏡組LG2也不干 涉第三賴組LG3的_空間。如第1η _ ιΐ2圖所示,兩側空間中 位於士第1L圖所tf左側第:透鏡框8後部觀察時,透鏡筒軸Z〇和攝 衫光軸Z1的左側)的左側空間被部分用作可擺動第二透鏡框$擺臂部分& 擺動的空間,部分用作容置上诚楚 _ 罝上麵_粒裝⑽空間,職就能觸整前、 後第二透鏡框播板36和37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位置。上述兩 側工間位於如第112圖所不右側的右側蝴賴作容置細執行機構I]: 及其支樓元件(光圈執行機構支樓蓋⑵和蓋環叫的空間,以便光圈執 行麵m及其支H料二魏黯雜s的關絲定位。更具體 而言’光圈執行機構132及其支撐元件(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m和蓋環 ⑼位於直細上。因此,如第则、第ιΐ2圖和第則中能夠理 138 1269907 解的那樣,細執行機構132、細執行機構切蓋i22和蓋環⑺既不干 涉第二透鏡組LG2的運動,也不干涉第三透鏡組lg3的運動範圍。
具體而言,當變紐鏡71處於_狀態時,在第二透鏡姆動框8内 中心内法_後面,第二透鏡組LG2(圓柱透鏡固定座如㈣三透触⑹ (前突透鏡座部分51c)分別容置在透鏡筒車由z〇的上、下兩側,而上述第 -定位裝置和細崎频m触於魏的測和左側。這樣, 當變焦透鏡7i _縮狀態下’就關最纽度地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的内部空間。在該狀態下,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122、蓋環123和光圈執行 機構m在徑向上位於容置第二透鏡組⑹和第三透鏡组⑹的空間外側 的空間内。這樣就有助於進-步減少㈣、透鏡Μ的長度。
找變焦賴的本實施财,快門單元12㈣底座⑽位於中心内法 蘭8s前面,而細執行機構132、細執行機構支撐蓋122和蓋環⑵都 位於中為_ Ss後面。為了使細執行機構m、細執行機構支撐罢 122和蓋環123能夠在中心内法蘭83後面延伸,中心内法蘭㈣置有一^ 大體為圓形的通孔8sl (見第11〇圖至第112圖),其中該環⑵安裝在該 通二8sl内。在通孔8sl下面,該中心内法蘭&還設置有一個容置槽紀, 其容置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既的後凸起部分丨施卜 AF透鏡框51的前突透鏡座部分他上,圍繞該前突透鏡座部分μ _側表面仏3、51心5的側表面51e4上設置有—個扣 ^通過切掉—部分前突透鏡座部分51c而形成的。該槽5Π的形狀對應 2 123外周表面的形狀和第二透鏡组活動框8的容置槽紀的形狀,以 ,^鏡座α卩分51e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不會干涉環蓋⑵和 置才曰。即’當變焦透鏡全部縮人相機體72内時(見第122圖、第13( 圖和弟b7圖)’環蓋123的外周部分和容置槽紀部分進入槽^内。這^ 139 1269907 就進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第一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部空間,減少了變焦 透鏡71的長度。 在該Μ透鏡的本實施例中,甚至在構造快門執行結構131和光圈執 行機構132時也考慮到利用變焦透鏡71的内部空間。 因為快門單元76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受其支撐,並朝向該活動框 的前部,所以底座120前面的空間在光軸方向很窄如第9圖和第⑴圖所示。 由於底座120前面空間的限制,該快門執行結構131採用了這種結構,其 中轉子磁鐵131b和卷軸131d在光軸方向上彼此不毗鄰,但都沿一個垂直 於光軸方向的方向彼此分別定位,以便通過定子131c將卷軸l3id側面產 生的磁場的變化傳遞到轉子磁鐵131b。該結構減少了快門執行結構丨31在 光軸方向上的厚度,從而使快Η執行結構131能夠毫無問題輸於底座12〇 前面的有限空間内。 另-方面’因為第二透鏡組LG2和其他可回縮部件都位於底座12〇後 面,因此,該底座120後面的空間在垂直於光軸方向的一個方向上也受到 限制。由於底座120後面的空間限制,該光圈執行結構132採用了這種結 構,其中導線束直接纏繞在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12以和覆蓋轉子磁鐵 132b的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122上。該結構減少了光圈執行機構132在垂 直於光軸方向的方向上的高度,從而能夠使細執行機構132毫無問題地 位於底座120後面的有限空間内。 數位相機70在高於變焦透鏡71的部位設置有一個變焦取景器,其焦 距對應k焦透鏡71的焦距而發生變化。如第9圖、第1〇圖和第143圖所 不,變焦取景設置有一個變焦型觀察光學系統,其包括一個物鏡孔板8ia (第143圖申未表示),一個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一個第二可活 動動力變化透鏡81c、一個反射鏡81d、一個固定透鏡81e、一個稜鏡(正 1269907 像糸統)81f、一個目鏡和一個目鏡孔板81h,它們按照上述順序沿取景器 光軸從物體一側開始佈置。物鏡孔板81a和目鏡孔板81h固定於相機體72 上,其餘光學元件(81b-81g)由取景器支撐框82支撐。在由取景器支撐框 82支撐的光學元件81b-81g中,反射鏡81d、固定透鏡81e、稜鏡8lf和目 鏡81g都固定在取景器支撐框82上它們各自的預定位置處。該變焦取景器 a又置有分別固定在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化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透 鏡81c上的一個第一可活動框幻和一個第二可活動框料。第一可活動框 83和第一可活動框84分別由一根第一導向軸幻和一根第二導向軸祕沿 光軸方向$向’该第_導向軸85和第二導向軸86沿平行於攝影光轴的 方向延伸。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c 有一個共同軸’不管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 透鏡81c之間的相對位置怎樣變化,該軸始終保持與攝影光軸η平行。第 一可活動框83和第二可活動框84分別由第一壓縮盤簧幻和第二壓縮盤箬 88向刚朝物體—側偏置。該變焦取景器設置有_個大致為圓姉的組合有 凸輪的齒輪90。触合有凸輪_輪9〇安裝在—個轉軸的上,並由該轉 軸支撐。該轉軸89 @定於取景器支撐框82上,平行於光軸z3 (攝影光車I Z1 )延伸。 該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0的前端設置有一個正齒輪部分9〇a。該組合有 凸輪的齒輪90在緊鄰正齒輪部分術後面設置有一個第一凸輪表面9%, 在第-凸輪表面9Gb和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G後端之間設置有_個第二凸輪 表面90e。她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由一個壓縮盤簀刪向前偏置,以消除 W。-個從第-可活動框83突出的第一從動鎖—(見帛148…通過 弟-壓縮盤簧87的彈性力壓靠在第—凸輪表面_上,同時從第二可活動 框84突出的第二從動鎖施(見第⑷圖、第146圖和第148圖)通過第 141 1269907 -壓縮盤簧88的彈性力壓靠於第二凸輪表面慨上。組合有凸輪的齒輪% 的轉動使得分別固定第-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_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 透鏡幻c的第-可活動框83和第二可活動框84,按照預定運動方式沿光軸 方向運動,同4根據第-凸輪表面,和第二凸輪表面術的輪廓改變二 者之間H以便與^焦透鏡71的焦距同步改變變焦取景⑽焦距。第 ⑼圖是组合有凸輪的錄9()的外周表面展酬,表示在三種不同狀態, 即在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遠攝端和回縮位置的每種狀態下,第一從動 銷83a和第一凸輪表面動的位置關係,以及第二從動銷84a和第二凸輪表 面90c之間的位置關係。除了物鏡孔板咖和目鏡孔板仙之外,變焦取景% 器的所有猶組裝在-起,製成_個如第143圖所示的取景器單^ (配件) 80。该取景H單元80通過第5 ®所示的安裝螺釘8Qa安裝在固定透鏡筒22 頂部。 數位相機70在螺環18和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之間設置有一個取景器 驅動齒輪30和-個齒輪系(減速齒輪系)91。取景器驅動齒輪%設置有 -個正齒輪部分30a,其與螺環18的環形齒輪⑻相。齒合。變焦馬達⑼ 的轉動通過景器驅動齒輪30和齒輪系91 (見第146圖和第丨47圖)從環 形齒輪傳遞給組合有凸輪的齒輪%。該取景器驅動齒輪%在其正齒輪 % 邹分30a的後面設置有一個半圓柱部分3〇b,並進一步設置有 二三 部分30a前端和半圓柱部分30b後端突出的一個前轉動銷3〇c和—個後 銷30d,使該前轉動銷30c和後轉動銷3似位於取景器驅動齒輪%的一個 共同轉軸上。該前轉動銷30c可轉動安裝於一個軸承孔22p内(見第6圖), 該轴承孔22p形成在固定透鏡筒22上而後轉動銷3〇d可轉動安裝於另一軸 承孔21g内(見第8圖),該軸承孔21g形成在CCD保持器21上。由於這 種結構,取景器驅動齒輪30可繞其平行於透鏡筒軸2〇 (螺環18的轉軸) 142 1269907 延伸的轉車由(轉動銷30c和30d)轉動,但不能沿光軸方向運動。齒輪系 91由多健輪構成:-個第一齒輪91a、一個第二齒輪仙、一個第三齒輪 91c和-個第四錢91d。第-至第三齒輪91a、91b、%中每個齒輪都是 由一個大齒輪和一個小齒輪構成的雙齒輪,第四齒輪9ld是如第5圖和第 146圖所示的-個鮮的正齒輪。第一至第四齒輪91a、_、他和_分 別可轉動安裝在四個平行於攝影綠Z1麵定透鏡筒22突出的轉動銷刀 上。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一個齒輪固定板92通過安裝螺釘似固定於 遠固定透鏡筒22上,緊鄰在第一至第四齒輪91a、91b、9lc和则前面, 防止第一至第四齒輪91a、91b、91c和91d從它們各自地轉動銷中出來。如 第H6圖至第1似圖所示,採用這種恰當固定於其固定位置的齒輪系9卜 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的轉動能夠通過齒輪系91傳遞給組合有凸輪地齒輪 9〇。第6圖至第8圖表示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取景器單元⑽和齒輪㈣ 都固定在固定透鏡筒22上時,變焦透鏡71所處的_種狀態。 如上所述’螺壞18受到連續_,在繞透鏡祕相對於固定透鏡 同22和第-線性導向環14轉動的同時,〉公透鏡筒轴烈(攝影光轴u)方 向向刖運動’直到魏透鏡力從回驗置達職角端(變焦細)為止。 後w襄18在固疋位置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和第一線性導向環μ繞透 鏡筒㈣轉動,即不沿透軸ZG (攝影_ζι)運動。第23圖至第 b圖、S 144圖和帛145圖表示螺環18的不同操作狀態。具體而言,第 圖和第144圖表不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下的螺環⑻第%圖和第⑷ Μ示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的螺環18,圖25表示變焦透鏡η處於 L攝而日獨螺%18。在第144圖和帛145圖中,為了容易理解取景器鷄 齒輪30和螺環18之_位置關係,固定透鏡筒22沒有畫出。 在螺環18繞透鏡筒軸Ζ0轉動的同時沿光轴方向運動期間,即變焦透 1269907
鏡71從回縮位置向前延伸到緊鄰在廣角端之後的一個位置(即緊鄰在變焦 範圍之後)期間,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不繞透鏡筒軸Z0轉動。僅當變焦透 鏡71處於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的變焦範圍内時,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繞透 鏡筒軸Z0在一個固定位置轉動。即,在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内,形成在其 上的正齒輪部分30a僅佔用取景器驅動齒輪30前部的一小部分,這樣,由 於環形齒輪18c在變焦透鏡的回縮狀態下位於前轉動銷3〇c後面,所以此正 齒輪部分30a在變焦透鏡71的回縮狀態下不與螺環的18的環形齒輪18c 喷合。在變焦透鏡71剛剛到達廣角端之前,環形齒輪18c剛好到達正嗇輪 部分30a並與其嚙合。之後,從廣角端到遠攝端,由於螺環18不沿光軸方 向(如弟2j圖至苐25圖、苐144圖和第145圖所示水平方向)運動,因 此環形齒輪18c與正齒輪部分30a保持嚙合。
從第153圖至第155圖中可以理解,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的半圓柱部分 30b設置有一個不完整的圓柱部分30bl和一個平表面部分3〇b2,該平表面 部分形成為該不完全圓柱部分30bl的一個切掉部分,以便該平表面部分 30b2沿取景器驅動齒輪30的轉軸延伸。因此,半圓柱部分3%具有一個非 圓形的橫截面,即大致為D形的橫截面。如第153圖至第155圖所示,正 齒輪30a上-些晚鄰平表面部分3此2的特定齒,沿該正齒輪的這些特 定齒與環形齒輪收鳴合的方向(即第153圖所示水平方向),徑向向外突 出到超過平表面部分3〇b2的位置。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取景 器驅動齒輪3G處於其特定角度位置,在職置平表面部分鳩2如第153 圖所示面向η 18的制彡齒輪18e。在第153騎示狀態下,由於平表面 部分勤b2非常靠近環形齒輪18c的齒頂圓,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即使被驅 動 π動也就疋3兒,即使取景益驅動齒輪30試圖在第153圖所示狀 態下轉動,平表面部分3〇b2也將碰到環形歯輪收的一·,使取景器驅 144 1269907 動齒輪不能夠轉動。 如果螺環18向前運動,直到碑 恰當地與取景器驅動齒輪30的正 輪18c如第145圖所开 全部環形齒輪18c的那部分在光軸 ^,那麼螺環财包招 此狀態下,由於《柱部分:^=tr分鳥的前面。在 交景器—通過螺環:二^
撕,其中每個轉動滑動凸起·的徑向動滑動凸起 (齒高W旦是由於當取景器驅動絲3 收的徑向高度 動滑動凸起娜中兩個凸起之間時,用於聊向上位於該三個轉 角端跑印w心 用於,_交焦透鏡71從回縮位置到廣 門運動,°束’因此當螺環18在廣角端位置和遠攝端位置之 =動^又繞透鏡筒軸Ζ0轉動時’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勘不干涉取 ^驅動齒輪30。隨後’由於在環形齒輪*與正齒輪部分施接合的狀 =’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繞在光軸方向上位於正齒輪部分遍前面, 口此雜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和正齒輪部分处不相互干涉。
在上述實施例中,至於在一種狀態下繞透鏡筒轴功轉_同時又沿光 财向運動’喊另-餘態下在透賴卿上的—_定位置處轉動的 螺% 18,正齒輪部分30a形成在取景器齒輪3〇的特定部分上,該部分只有 在螺環18在其預定的軸向蚊位置處轉動時才與環形齒輪收接合^此 I ’半圓柱部分3〇b形成在取景器鷄齒輪3G上其正齒輪部分池後面, 從而在螺環18、燒透鏡筒軸Z0轉動同時又沿光轴方向運動日夺,取景哭驅動 齒輪3〇由於半圓枉部分30b與環形齒輪18c發生干涉而避免轉動、/由於該 結構,儘管當變焦透鏡71在回縮位置和緊鄰廣角端之後的—個位置之間: 伸和回縮時’取景ϋ,_齒輪3〇稍動,但是取景器鶴齒輪如僅在變 145 1269907 焦透鏡7i受到驅動而在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改變焦距時轉動。簡言之,取 景器驅動齒輪3(3僅在其需要與變焦透鏡71的攝景统料統相聯接時才受 到驅動。 假定無論《 18何時轉動取景器,鶴齒輪3g都轉動,那麼由於即使 錄景器驅動齒輪30不必驅動變焦取景科,即變焦透鏡π從回缩狀能 =前延伸到翻端時,取景_齒輪3Q也轉動,所以從該取景器驅動齒 輪延伸到M、取景器可活動透鏡_動傳❹、統就不彳林設置—個使可活 動透鏡不與取景器驅動齒輪接合的空轉部分。第W圖是一類似於第⑼ =的展開圖,絲設置有這樣—種轉部分㈣合有凸輪的錄⑽的外周 表面(相當於變《鏡71的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在請圖和第Μ 圖中’為了表示清楚,都未晝出正齒輪部分9如。 組合有凸輪的錄9〇,的第—凸輪表面9%,相#她 如的第-凸輪表面_,設置有—個長線性表面觸 ^輪 =的齒輪零日咖灿彻&,(相卩= 軸方向Z3,(相當於光軸Z3)運動。同樣,組 〜光 輪表面9Gc’相當於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 "二%的弟—凸 從動銷⑽(相當於從動銷84a)沿光轴方向z 。;·動 =夠防止 和第157圖可以理解,該長線性表面9〇Μ,佔用了第、、比車又第156圖 很大的環向區域,因而縮短了該第二凸輪表面% 的-個 加:該凸輪表面的傾斜度。,該長線性表面===;-免地增 9〇c的一個很大的環向區域,因而縮短了該第二 凸輪表面 域’該其餘環綱_繼咖彳彻^餘= 146 1269907 了該凸輪表面的傾斜度。如果第—凸輪表面,,和第二凸輪表 旦卞 表面的傾料度都大’那麼組合有凸輪的齿輪9〇,的每單位轉動 旦鐵2 ^動銷8j和84’沿組合有Λ輪的齒輪90,(即沿光車由Z3)的運動 這使得很難以南定位精度移動每個從動鎖,Μ,和84,。如果減少第 輪表面90b和第二凸輪表面9〇c,中每個表面的傾斜度以避免該問題發 、刑t*沈不诗不增大組合有凸輪的齒輪⑻,的直徑,這將不利於變焦透鏡 的i 土化在抓用凸輪盤代替圓柱形凸輪元件如組合有凸輪的齒輪的情況 下,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查才士反在。亥交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其中當取景器驅動齒輪如不必要鲁 μ不會·_,在該實施例中,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如不必在第一 第凸輪表面90b和90c上都設置一個空轉部分。因此,既不用增加該 -表面的傾斜度,也不用增加組合有凸輪的齒輪%的直徑,就可以在第 。第凸輪表φ 90b和90c中的每個表面上保障一個凸輪表面的有效環 向㈣,該區域用於沿光軸方向移動從動銷83a和84a。換句話說,既能夠 使又…、取厅、杰的驅動糸統小型化,又能夠以高精度驅動取景器光學系統的 可居動透鏡。在、交焦透鏡的本實補巾,因騎慮到第I#圖至第刚_ ^不齒輪之間存在間隙和遊隙,當變焦透鏡7ι從回縮位置向前延伸時,在馨 又焦透鏡71剛剛達到變焦區域(廣角端)之前,環形齒輪版即將與正齒 輪Ua嗜合,因此,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的第一和第二凸輪表面慨 矛9〇c刀別^又置有與上述線性表面9〇bl,和慨工,一樣的線性表面舰1和 _。但是’線性表面90bl和9〇cl的環向長度遠遠小於對比實施例中線性 表面90M’和90cl’的環向長度。 在k: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環形齒輪18e形成為使取景器驅動歯輪% 的正Ui輪心血此夠平穩地與環形齒輪丨〜嗜合的型式。具體而言,環形 147 1269907 18cl的齒高比環形齒輪i8c 齒輪18c多個齒中有一個齒,即一個短齒輪齒 的其他正常齒輪齒18b2的齒高短。 第149圖至第152圖表示在變焦透鏡71從第144圖所示變隹透鏡^ 處於回縮狀態到請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狀態的狀態變: 的時序中’各不同狀態下螺環18的環形齒輪收與取景器驅動齒輪^ 正齒輪部分3〇a之間的位置關係。環形齒輪脱和正絲部分池之間的位 置關係是在螺環18沿從回驗置到廣肖端的方向轉斜隨得的。3
螺環18的轉動不能夠傳遞給取細_輪3()。在該聯接中,在第⑼圖 和第153圖所示階段’該環形齒輪收的—部分仍然面向該平表面部分 30b2,以防止該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轉動。 因此,短齒輪齒18cl接近正齒輪部分3〇a,並如第i5〇圖所示緊鄰在 正齒輪部分30a附近。第153圖表示從取景器驅動齒輪%前部觀察的第⑼ 睛示狀態。從第153圖中可以看到,短齒輪齒收1沒有與正齒輪部分30a <。正常齒輪齒腕比短齒輪齒_距離正齒輪部分施更遠,因此也 絲與正齒輪部分30a齡。麵環18外周表面的特定部分上沒有形成用 作環形齒輪18c齒輪齒的齒輪齒;該特定部分位於螺環18環向上緊鄰短齒 輪齒的部分’在該短齒輪齒18el相對兩側的_側上。因此,在第⑼ 圖和第153圖所示階段,該環形齒輪18c沒有與正齒輪部分3㈣合,以致
斤螺環沿透鏡筒前伸方向的進一步_,使短齒輪齒腕到達其如 第⑸圖所不位置。在第151圖所不階段,短齒輪齒收i接觸正齒輪部分 撕的-個齒’然後沿透鏡筒前伸方向(第151圖中的向上方向)壓迫該齒, 並開始使取景裔驅動齒輪30轉動。 μ透鏡筒m進方向進-步躺騎18,使正常錄齒觀的一個齒壓 k正卩刀i的下_個#輪齒,從而持續轉動取景器驅動齒輪%,其 148 1269907 中正常齒輪18e2的該齒在螺環18環向内,在短齒輪# _相對兩側的一 側^轉該短齒輪齒18e卜之後,環形齒輪⑻通過正常齒輪贴與正齒 的該齒輪齒的接合,將螺環18的進一步轉動傳遞給取景器驅動 齒輪♦在以5 _示騎18達到其翻雜置·,由_短齒輪嵩 ^已經通過與正齒輪部分3此的°齒合點,因此短齒輪# 181el不再用於 螺被18在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的變焦範圍内的後續轉動。
• 口此H交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f先與取景器驅動歯輪3〇的正谨 輪部分他接合的一部分環形齒輪脱形成至少-個短齒輪齒(_),玉 齒兩小於該環獅輪18e其他齒的齒高。根據該結構…旦該環形齒輪a 與^輪部分30a開始嗜合,那麼環形齒輪收就能夠可靠和安全地與正邊 : 广即’在鬲(正常〉齒輪齒情況下,由於相鄰高齒輪齒頂
非*不同的相對角度,它們的嗜合很淺(初始嗜合區窄),以致於节 1的有可此失敗(失去接合然而,由於短齒輪齒⑻1 一直運 U輪w I8ci和鬲齒輪齒(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的正齒輪部分3〇a =的相對角度在喷合前變得基本相同為止,因此獲得較深的齡(初始 們之_能有失去接合的機會(失去接合)。此外,該 祕Y T %形翁輪收於正齒輪部分施的鳴合過程的衝擊,從而能夠斗 隹^ 1始包括取景器·驅動齒輪30的變焦取景器驅動系統的操作,並減少變 焦取景器誠生的噪音。 儘· 文可知’在本發日㈣變紐鏡實補中,第二透鏡組LG2被回 §肖0光轴線z卜同時被回縮到圖像平面並定位到設置有第三透鏡 149 1269907 組LG3、低通濾波器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〇的空間(同軸空間)徑向 外側的工間(離軸空間)中。於是,在變紐鏡充分回制狀態下可以最 大限度地减小變焦透鏡的長度,該長度可明顯地小於傳統可回縮變焦透 鏡的長度。 ' 另外,由於樞車由33的前端和後端分別被彼此充分隔開以保證樞軸 的足够長度的河第二透鏡框架支撐板%和後第二透鏡框架支撐板37所 支撑’所以第二透鏡框架6 (第二透鏡組⑹)能相對槌軸%以高定位精 度轉動。而且’由於當轉動第一偏心軸34χ和第二偏心軸34γ而使第二透 鏡組LG2的光軸線位置被調節時,在前第二透鏡框架支撐板%和後第二透| 鏡忙名支撐板相對第—透鏡組移動框架8運動時、前第二透鏡框架支撐 板36和後第_透鏡框架支撐板3?之間的相對位置被保持,前第二透鏡框 木支^牙板36和後第一透鏡框架支撐板37被設置在每個偏心軸的相對端,
每個偏心軸分別設置具有共同軸線的第一對偏心銷(34χ七和泌c)和具 有共同軸線的第二對偏心銷(34γ七和34Y_c)。即,在第二透鏡組⑽的 光軸線位置·之前的_ 33和在光軸線位置觸之後的姉%相互平 行(即樞軸3〕不會因第二透鏡組⑹的光軸線位置的調節而傾斜)。於 疋可在垂直於攝影光軸線Z1的平面中二維方向上調節第二透鏡組⑹ V (可回縮光學元件)的光軸線位置。 此外’既使在變焦透鏡71是已裝配形式的狀態下、即沒有變焦透鏡 71的拆卸部件的情况下’上述結構也能改善第二透鏡組啦的光轴線位置 的調節,在上述結構中’槽34X_d、槽34Y_d和蚊槽_分獅成在第 一偏心軸34X的前端、第二偏心轴34γ和粒螺釘的上以便從第二透鏡 移動框架8的前面通過。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的特定實動,卜例如,雖然兩個細軸、即第一和 150 1269907 第二偏心軸34X和34Y被使用以便在上述的變焦透鏡實施例中移動前第二 透鏡框架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架支撐板37,但是也能以相同的方式只 使用兩個偏心軸中的一個偏心轴移動前第二透鏡框架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 鏡框架支撐板37。另外,當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線位置在γ方向調節時、 ’、有‘動限制軸35可被操作,當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線位置在X方向 °周節日守、只有前第二透鏡框架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架支撐板37可被 才木作。在這種情况下,只有第一偏心軸34乂必需與第二透鏡框架支撐板對 (36和37)嚙合、以便轉動一對第二透鏡框架支撐板,即第二偏心軸从γ 可省略。 雖^在上賴紐鏡實施财,樞軸B平行闕影光赠ζι而延 伸p但疋’拖軸33 (光學元件(第二透鏡MLG2)相對植轴33轉動到徑向 回縮位置)可被不平行於攝影光軸線Z1而延伸樞軸替換。 儘管在上述變焦透鏡的實施例中,第二透鏡組LG2用作被回縮到徑向 回細位置的可_光學元件,然而,、魏71可被改進,Mi他透鏡 =乍可哪光學元件,或使可娜棚A, s和崎_⑽用 作可回縮光學元件。 =不但可應賴如上糖魏71的侧㈣透 應 用方:可回__焦距透鏡,在可回縮的固定驗透鏡 鏡使用和不個日請親從進人域域。 、賴同在透 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不但可 機,而且可用於其他光學儀器。用於4如上賴位相機川的數位相 151 1269907 【圖式簡單說明】 =根據本务明賴焦透鏡的_個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圖疋支撐4··透鏡第—透鏡_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Γ圖^撐鞭紐項鏡_結_分解立體圖; 靜=圖疋用於*1^透鏡筒伸出和回縮第三外透鏡筒的該變焦透鏡的 透鏡同伸縮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請是該變紐鏡的透觸、局部分解立酬,表示議單元到 隻焦錢.紐式以及從齒⑽撕焦透鏡的安裝過程; 第6圖疋由第5圖中所示元件組成的變焦透鏡裝置的透視圖; 第7圖是第6 ®中所示變焦透鏡裝置的側視圖; 第8圖是從斜後方觀察第6圖中所示·透鏡裝置的透視圖; 第9圖是安裝有_至_所示_、透鏡裝置的數位相機的一 個實施例的軸向截賴,其情影光轴的上半部和攝影光軸的下半部分別 表示變焦透鏡處於遠攝端和廣角端的狀態;
第H)圖是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第9圖所示數位相機的袖向截面 圖; 第11圖是第1 ®巾所示1U定透鏡筒的展開圖; 第12圖是第4圖中所示螺環的展開圖; 第13圖是第1圖中所示螺環的展開圖,虛線表示其内圓周表面的結構; 第Μ圖是第1圖巾卿第三外透鏡筒的展開圖; 第15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_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第16圖是第1圖中所示凸輪環的展開圖; 第Π圖是第1圖中所示凸輪環的展開圖,虛線表示其内圓周表面的結 152 1269907 第18圖是第丨圖中所示第二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19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架的展開圖; 第20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二外透鏡筒的展開圖; 第21圖是f 1 ®中所示第-外透鏡筒的展開圖; 圖,表示這些元件之間與操作有關的 第22圖是職H鏡it件的概念 關係 圖是該螺環、第三外透鏡筒㈣定透鏡筒的展_,表示該變焦 透鏡祕回縮狀態時,上述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 弟24圖是賴環、第三外透賴和固定透賴的展_,表示在該變 ‘鏡的廣角端日夺,上述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 、弟25圖是該螺環、第三外透鏡筒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在該變 焦透鏡的遂攝端時,上述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 弟26圖是該螺環、第三外透鏡筒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它們之 a弟27®^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回縮狀態時,螺 環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 第28圖是與第2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虫铸 的一組轉騎動凸起相對於目定透鏡筒的位置; 弟29圖是與第2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螺環 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丁衣 第30圖是與第2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的—組轉動滑動凸起 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Τ 第31圖是沿第27圖中Μ2-Μ2線的截面圖; 第32圖是沿第23圖中Μ1-Μ1線的戴面圖; 1269907 第33圖是第9 ®巾所示變紐鏡的上半縣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4圖衫9 ®中所示變焦透鏡的下半縣礎部分的社截面圖; 第35圖是第10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上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6圖是第10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下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7岐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之間連結部分的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 第38圖疋與第3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拆去止擒元件的狀態; 、第/9岐與第3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第%圖所示的狀態下第三外 透鏡茼和螺環在光軸方向上彼此脫離的狀態; 第4〇圖是固定透鏡筒、止擒元件和一組安裝螺釘的基礎部分的透視 圖’表示從固定透簡情去止狀件和安裝斬的狀態; 第41圖是相似於第40圖的透視圖,表示通過安裝螺釘止擒元件被正 確安裝到固定透鏡筒上的狀態; 第侧是與固定透鏡筒的相應基礎部分彳關的螺環基礎部分的放大展
/4頂是鮮42附目_«,麵螺環上的狀轉騎動凸起! 固疋透鏡筒的圓環槽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圖疋”固疋到凸輪壞上的一從動滾柱組有關 一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兄门不 第45圖是與第44圖相似的满R 支一― 沐Μ 視圖,表不在受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ί| 和固疋透鏡同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46圖是與第44圖相似 .ΰ表不在愛焦透鏡的遠攝端時,螺釋 和固疋透鏡同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47圖疋與第44圖相似的視圖, ΰ表不蜍裱和固定透鏡筒之間的位置 154 1269907 關係; 第仙圖是螺環和第一線性導向環的 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目’表㈣焦透鏡在回縮狀態 第49圖疋與第48圖相似的視圖,一 和第-線性導向環的位置關係;表不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環 第50圖是與第48圖相似的視圖, m 不在受焦透鏡的遠攝端時,蟫環 和弟一線性導向環的位置關係; 砰_ 了 第51圖是與第48圖相似的視圖 位置關係; 表示螺環和第一線性導向環之間的 =岐嶋、第-恤H外侧咖 展開圖,表·、纖娜«冬咖卩她麵; ”圖是與第聊目似的視圖,表示在·透鏡的編時,凸輪 核、弟-外透鏡筒、第二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弟54圖是與第5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凸輪環、第-外透鏡筒、第二 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下它們之_位置關係; 第55圖是與第5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凸輪環、第一外透鏡筒、第二 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56圖是該變焦透鏡基礎部分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線性導向環 中拆去第三外透鏡筒的狀態; 1 第57圖是該變焦透鏡基礎部分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圖所示的 ’交焦透鏡塊中拆去第二外透鏡筒和從動偏置環簧的狀態; 第58圖是變焦透鏡元件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57圖所示的變焦透 鏡塊中拆去第一外透鏡筒的狀態; 第59圖是變焦透鏡元件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58圖所示的變焦透 155 1269907 同時從包含在該變焦透鏡塊中的凸輪環令拆 鏡塊中拆去第二線性導向環 去從動滾柱組的狀態; 〜第〇圖疋與固疋到凸輪環的從動滾柱組有關的螺環、第三外透p 導崎和從軸環簧的展顧;表示細鏡處於 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口、,伯狀怨 ,螺環、 ’螺環、 一第61圖是與第6〇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日士 第三二透鏡筒、第—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Μ係; "
一弟62圖是與第60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 第三外透鏡筒、第-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6〇圖是與第6〇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第三外透鏡筒 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 ^ 第64圖疋與固定到凸輪環的該組從動滾柱有關的第三外透鏡筒和虫戸产 的基齡卩分從第三外透賴和螺環_部徑峨察的放大展_,· $衣 弟65圖是與第6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在透鏡筒伸出方向上 的狀態; 功 第66圖是第64目中所示的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部分的放大展開圖; 第67圖是一比較例中前環和後環部分放大展開圖;該比較例是與第糾 圖至第66圖中所示的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相比較; 第68圖是與第6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後環相對於前環從第6>7圖所示 的狀態下輕微轉動的狀態; 第69圖是第60圖(第44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70圖是第61圖(第45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71圖是第62圖(第46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72圖是第63圖(第47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156 1269907 第h圖是第5圖和第ι〇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線性導向結構元件的上 半部的軸向載面圖,表示該變焦透鏡在廣角端時的線性導向結構; 第74圖是與第73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該變焦透鏡在廣角端時的線性 導向結構; 第75圖是與第7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該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的 線性導向結構; 第76圖是第5圖至第1〇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部件透視圖,其中包括 第一外透鏡筒、外透鏡筒、第二線性導向環、凸輪環和其他元件,表示分 別徑向位於凸輪環内側和外側的第一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 · 置關係; 第77圖是第5圖至第1〇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部件透視圖,其中包括 弟77圖中所示的所有树和第—線性導向環,表示第_外透鏡筒向其組裝 /拆卸位置伸出的狀態; 第78圖衫77圖解的部件從其斜後方看去的透視圖; 一弟=圖是凸輪環、第二透鏡組活雜以及第二線轉向環的展開圖 表不在魏透鏡的回縮狀態τ,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_是與第7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凸輕 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麟; ^ ⑽⑽岐與第79 __棚,絲在變輯鏡的遠攝端時,凸輪 %、弟二透鏡組活動框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82圖是與第7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凸輪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 弟一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動件mrr凸輪環的展_,絲第二透鏡組活動㈣-組前凸輪狡 牛牙以⑽環的—組前内凸輪槽和一組後内凸輪槽之間交點的狀態; 157 1269907 弟84圖疋攸斜如方觀祭弟5圖至苐10圖中所示的變焦透鏡部分的透 視圖,其中該部分包括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第二線性導向環、快門單元和 其他元件; 第85圖是從斜後方觀察第84圖中變焦透鏡部分的透視圖; 第86圖是與第8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當第二透鏡組框動口位於其相 對於第二線性導向環軸向運動的前界限處時與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 關係;
第87圖是從斜後方觀察第86圖中所示的變焦透鏡部分的透視圖; 第88圖是第二線性導向環的正視圖; 第89圖是第二透鏡歸動框、第二線性導向環和其他元件處於組裝狀 態的後視圖; t 弟90圖是與第一外透鏡筒的一組凸輪從動件有關的凸輪環和第—外3 鏡筒的展_ ’表示在該M、透鏡處於回驗態時,第—外透鏡筒和凸輪 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91圖疋與第9〇附目似的視圖,表示第_外透鏡筒的每個凸輪從動
件通過凸輪環在透簡前伸方向的轉動,定位於該凸輪環的—組外凸輪槽 的有關外凸輪槽働導部分_人端處陳態; '曰 弟92圖是與第9〇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該變焦透鏡的廣角 -外透鏡筒和凸輪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圖是與第9〇圖相似的視圖,表 一外透鏡㈣败_麵;^她摘端時,第 位置=圖是與第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一外透鏡筒和凸輪環之間的 第95圖是第90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158 1269907 第96圖是第91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97圖是與第95圖和第96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一外透鏡筒的每個 凸輪從動件位於凸輪環的有關外凸輪槽的傾斜導引部分的狀態; 第98圖是第92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99圖是第93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100圖是第94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101圖是與第95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該凸輪環外凸輪槽組的結構的
另-實施例’表示該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第—外透鏡筒和凸輪環之 間的位置關係; 第1〇2圖是該變焦透鏡用於支撐裝有第二透鏡組的第二透鏡框的結構 的分解立翻,該結構同咖於辟二透鏡框回_徑向骑位置並調節 第二透鏡框的位置; 第103 ®是第102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框處於組裝態的結構以及電荷 耦合器件(CCD)支架的位置控㈣凸輪桿的存愤方透視圖; 弟104圖是㈣3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組和位置控制凸輪桿的結構的 斜後方透視圖;
第1〇5圖是相似於第1〇4圖的視圖,表示位置控制凸輪縣進入一個 凸輪桿可觀過財的狀態,挪輪桿可觀倾安餘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的一個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上; 第106圖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正視圖; 第107圖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透視圖,· 第108圖是第 視圖 二透鏡組騎框从絲在其上的快門單摘斜前方透 第109圖是第1〇8圖中所示的第 二透鏡組活動框和朗單元的斜後方 159 1269907 透視圖 Γί〇圖是請財所示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快Η單元的正娜 請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快門單元的後視圖; 置的^ 似於第U1圖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回縮到徑向回縮位 直的狀悲, 第113圖是沿第110圖中Μ3-Μ3線的剖面圖; 第1Η圖是第105圖和第圖至第112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卿士
構正棚,絲第二透鏡框鋪在第ιω_示賴位置時的狀態; 第115圖是第114圖中所示第二透鏡框的結構的部分正視圖; 第116圖是相似於第115圖的視圖,但絲不同的狀態; 第117圖是第1〇5圖和第應圖至第116圖中所示㈣二透鏡框結構 的部分正視圖; 第118圖是第105圖和第順圖至第116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框結構 的部分正《’表示當第二透鏡_持在如第1()9圖和第⑴圖所示拍攝 位置時’第二透鏡姉CCD支㈣位置㈣辦桿之間驗置關係; 第119圖是相似於第118圖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和CCD支架的位 置控制凸輪桿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20圖是是相似於帛118圖的視圖,表示當第二透鏡框保持在如第 112圖所不的徑向回縮位置肖,第二透鏡框和CCD支架的位置控制凸輪桿 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21圖是從CCD支架的斜前下方觀察的第i圖和第4圖中所示的自 動調焦(AF)透鏡框和CCD支架的透視圖,表示AF透鏡框完全回縮到與 CCD支架接觸的狀態; 第122圖是CCD支架、AF透鏡框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正視圖; 160 1269907 第123圖是CCD支架、AF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第二透鏡框 和其他元件的透視圖; 第124圖是與第123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完全向後移動並 完全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的狀態; 第125圖是第9圖中所示的變焦透鏡上半部基礎部分的軸向截面圖, 表示用焦透鏡巾曝光控制的撓性印刷電路板(p娜)的佈線結構; 第126圖是第二透鏡、撓性pWR和其他元件的透視圖,表示由第二透 鏡框支撐撓性PWB的方式; 第127圖是第二透鏡框和AF透鏡框的透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回縮到 緊靠AF透鏡框的狀態; 第128圖是第二透鏡框和^透鏡框的側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與AF 透鏡框剛剛接觸前的狀態; 第⑵圖是與第m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訪透鏡框 時的狀態; /第13〇圖是第二透鏡框和料鏡框的正視圖,表示它們之間的位置關 係; 第圖是包圍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第—外透鏡筒和由第—外透鏡筒 固定的第一透鏡組的第一透鏡框的透視圖; 第132圖是第一外透鏡筒和第一透鏡框响見圖; 第出圖是第-透鏡框、第二透鏡组活動框、处透鏡框和快門單 ^前方透視目★機纖崎__,它們之間的位置關 第134圖是第133圖中所示的第一透鏡框 規枢弟—透鏡組活動框、AF i秀 鏡框和快門單元的斜後方透視圖; 161 1269907
鏡框和快門單元之間的位置關係 態時,它們之_位置關係; 見圖,表示第一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 位置關係,表示该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
第L6圖疋第135圖中所示的第一透鏡框 鏡框和快門單元的斜後方透視圖; 一圖疋第135 ®中所示的第一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AF透 鏡框和快門單元的後視圖; 第138圖是第一透鏡框、第一外透鏡筒、第二透鏡組活動框、μ透鏡 矛决門單元在5竣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的透視圖,表示該變焦透鏡處 ^ 於回縮狀態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L9圖是第138目中所示的第一透鏡框、第一外透鏡筒、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AF透鏡框和快門單元的正視圖; 第140圖是該變焦透鏡的快門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第141圖是第9圖中所示變焦透鏡上半部中的第一透鏡組附近的變焦 透鏡部分的縱向截面圖,其中該變焦透鏡處於待拍攝狀態;
第142圖是與第141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1〇圖中所示的變焦透鏡上 半部的相啊分,其巾,該變紐鏡處於回雜態; W 第143圖是第5圖至第8圖中所示取景器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第144圖是與第23圖相似的視圖,是與變焦齒輪及取景器驅動齒輪有 關的螺環和第三外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該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它 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45圖是與第24圖相似的視圖,是與變焦齒輪及取景器驅動齒輪有 關的螺環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在該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它們之 間的位置關係; 162 1269907 第146圖疋该變焦透鏡的功率傳輸系統的透視圖,其用於將變隹馬達 的轉動通過螺環傳遞給組裝在取景器單元中的取景器光學錢的可:動透 第147圖疋帛148圖中所示功率傳輸系統的正視圖; 第148圖是第148圖中所示功率傳輸系統的側視圖; 〜弟149圖是螺旋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放大展開圖,表示螺旋環在透 鏡同伸出方向上從第144圖所示的回縮位置轉動到第145圖所示的廣角端 的過程中,螺旋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之間的位置_ ; ’、 第150圖是與第14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第149圖中所示狀態之後馨 的狀態; “ 弟151圖是與第14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帛15〇圖中所示狀離之後 的狀態; 〜 第152圖是與第14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帛⑸圖中所示狀態之後 的狀態;
第153圖是第15〇圖中所示的螺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正視圖; f 154圖是帛151财所示的螺環和取景器驅_輪的正視圖; 第155圖是帛152圖中所示的螺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正視圖; 第156圖是取景器單元的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展開圖; 第157圖是與第156圖相似的視圖,是組合有急速部分帶凸輪的齒輪 與第156 ®巾所示的帶凸輪的#輪概較的實施例。 [主要元件符號對照說明] 6…第二透鏡框 6a…圓柱形透鏡座部分 6b…帶樞軸圓柱部分 6c…擺臂部分 6d···通孔 6e…接合凸起 6f···前彈簧支撐部分 6g…後彈簧支撐部分 163 1269907 6h…前彈簧保持凸起 6l···後彈簧保持凸起 6j···位置控制臂 6m…後凸起部分 6n…接觸表面 6q…直平表面 6r…傾斜表面 33…框轴 33a…法蘭 34X···第一偏心軸 34X-a···大直徑部分 34X-b···前偏心銷 34X-C···後偏心銷 34X-d···槽 37Y···第二偏心軸 34Y-a···大直徑部 34Y-b···前偏心銷 34Y-C···偏心銷 34Y-d···槽 35···轉動限制軸 35a…大直徑部分 3 5b…偏心銷 35c…槽 3 6…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6a…第一垂直延長孔 36b···框轴孔 36c···凸輪桿可插孔 36d···螺釘插孔 36e···第一垂直水平延長孔 36f···第二垂直延長孔 36g…彈簧接合槽 37…後透鏡框支撐板 37a···第一垂直延長孔 37b…極轴孔 37c···凸輪桿可插孔 37d···螺釘孔 37e···水平延長孔 37f···第二垂直延長孔 37g···導鍵可插槽 38…壓縮盤簧 39…前扭轉盤簧 39a···前彈簧端 3%…後彈簧端 40…後扭轉盤簧 40a···前固定彈鲁端 40b…後可活動彈簧端 66…螺釘 66a…螺紋轴部 66b—h字槽 LG2···第二透鏡組
Claims (1)
1269907 拾、申請專利範圍·· 心種用於可伸縮透鏡的伸縮機構,其包括具有多個光學元件的光 予糸統,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包括: 線性可移動環⑻,該環沿所述光學系統的光轴線不轉動地被引導, 所述環配置成在所述可伸縮透鏡從操作狀隸_全_狀態時沿所述光 車由向一平面回縮; 可擺動支架(6),設置在樞軸(33)上並可相對所述樞軸擺動,所述 可擺動支架由所述線性可移動環定位在_並被支撐,所述可擺動支架支 撐作爲所述乡個光學元件之—的可回縮光學元件; · 位置&制為(6e和35 ’ j>9和21a)保持所述可擺動支架,使得所述 可回縮光學元件在所述可伸縮透鏡處於準備拍攝狀態時保持在所述光轴線 上’所述位置控制II成相對所述絲猶所述可鶴支架,使得所述 可回縮光學元件在所述線性可鷄環與可鶴支架—起向所述平面回縮到 偏離所述光軸線的位置; …對支撐板(36和37),安裝在所述光軸線方向上的線性可移動環的 相對端’並分別支撐所述樞軸的相對端; 支撐板固定裝置(36d,37d,66,8c,8e),將所述一對支撐板固定 ^ 到所述線性可移動環上,其中所述支撐板固定裝置配置成在其處於釋放狀 心%允卉所述一對支樓板相對所述線性可移動環沿垂直於所述光軸線的 平面方向而移動; 至少-個可轉動軸(34X和34Y),具有平行於所述光軸線的轉軸線, 並被所述線性可移動環支撐以便相對所述轉軸線轉動,所述可轉動軸在其 相對端具有一對偏心銷(34X-b和34X-C,或34Y-b和34Y-C),所述一對偏 心銷的共同軸線偏離所述可轉動軸的轉軸線;和 165 1269907 至少一對延長孔(36a和37a,36e和37e),分別設置在所述一對支撐 板上,彼此面對且伸長部分相互平行,所述一對偏心銷σ齒合在所述一對延 長孔中並可在其中移動; 其中,當所述支撐板固定裝置處在所述釋放狀態時,所述一對支撐板 配置成在不改變所述一對支撐板之間的相對位置的前提下,在垂直於所述 光轴線的平面方向上通過所述可轉動軸的轉動相對所述線性可移動環而移 動0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線性可 移動環包括一對平行的表面(以和8e),該對平面沿所述光軸線方向相互分 離、沿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延伸、並且在所述光軸線方向上不覆蓋所述 可回縮光學元件,所述一對支撐板按壓對應所述一對平行表面並被所述支 撐板固定裝置固定到所述平行表面。 J*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進一步包括内部 光學元件(76 (S,A)),所述内部光學元件位於沿所述光軸線方向的可回 縮光學元件相對側上的線性可移動環的内部,其中所述一對支撐板安裝到
所述線性可移動環的相對端並沿所述光軸線方向分別定位在所述内部光學 元件的相對側上。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内部光 學元件至少包括快門和光圈中的一個元件。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支撐板 固定裝置包括: 螺釘孔(37d),位於所述一對支撐板中的一個支撐板上並在所述光軸 線方向上穿過; 螺釘插孔(36d),位於所述一對支撐板的另一個支撐板上並在所述光 166 1269907 軸方向上穿過;和 定位螺釘(66),插進所述螺釘插孔並旋轉穿過所述螺釘孔。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可轉動 軸(34X和34Y)包括第一可轉動軸和第二可轉動軸; 所述一對延長孔(36a和37a,36e和37e)包括第一對延長孔和第二 對延長孔; 所述第一可轉動軸的一對偏心銷分別嚙合在所述第一對延長孔令; 所述第二可轉動軸的一對偏心銷分別嚙合在所述第二對延長孔令;和 所述第-對延航的延長方向和輯第二對延航崎長方向在肖 · 應的一對支撐板上相互垂直。 7·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可擺動 支架進一步包括: 圓筒形透鏡支架部分(⑷,保持所述可回縮光學元件; 可轉動圓筒部分⑽,安裝在所述樞軸㈤上以便被轉動;和 擺動臂(6c),在所述圓筒形透鏡支架部分與可轉動圓筒部分之間延 伸、並將所述關形透鏡支架部分連接到所述可轉動圓筒部分。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位置 魯 裝置包括: 彈簧⑼’偏置所述可擺動支架以使其沿到達所述可回縮光學元件 在所述光軸線上的位置的方向轉動;和 料2(2^4G) ’料峨侧猶㈣働支架—起向所述 〃的偏置力以將所述可擺動支架從所述光 軸線轉動到所述偏離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斤返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多個光 167 1269907 學元件包括至少一個當所述可伸縮透鏡處在操作狀態時位於所述可回縮光 學元件後面的後光學元件(LG3,LG4,60);和 其中所速所述可回縮光學元件定位在設有所述後光學元件的同軸空 間的徑向外側的離軸空間中,使得所述可回縮光學元件和後光學元件在所 述可伸縮透鏡處於充分回縮狀態時處在光軸線方向上的同一位置範圍。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樞軸 平行於所述光轴線而延伸。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可回 縮光學元件包括透鏡組(LG2)。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光學 系統包括變焦攝影光學系統;和 所述可回縮光學元件包括作爲所述變焦攝影光學系統的透鏡組。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光學 元件伸縮機構安裝在數位相機内。
M·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對應於所 这對支接板上的-對延長孔令的至少一個延長孔係具有通孔(H》 所述通孔沿所述細線方向f過所述-對支撐板巾對應的_支撐板,其中 ,在所述通孔中的-對偏心銷(34X_b,34Y_b) t的—個偏心銷包括操 作部分(34X-d S 34Y-d),藉由該操作部分,所述一對偏心銷中的一個偏 心銷能够轉動。 I5·如申5月專利範圍帛M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可轉 動_操作部分設置在所述—對偏心躺前偏心銷(34x_b,34Y_b)的端 部; 其中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進一步包括: 168 1269907 外透鏡筒(12),圍繞所述線性可移動環並設有位於所述線性可移動 環前面徑向向内的法蘭(12c);及 其中所述徑向向内的法蘭至少包括一個沿所述光學軸線方向穿過所 述徑向向内法蘭的通孔(12gl和12g4),所述操作部分可從所述線性可移 動環經所述通孔而通過。 16·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支撐 板固定裝置包括· 螺釘孔(37d),位於所述一對支撐板中的一個支撐板11在所述光轴線 方向穿過; ‘釘插孔(崩)’位於所述一對支撑板的另一個支撐板並在所述光轴 線方向穿過;和 定位螺釘(66),插進所述螺釘插孔並旋轉穿過所述螺釘孔; 其中指向面對所述操作部分一側的定位螺釘的相對端包括操作部分 (66b) ’經该刼作部分(66b)可轉動所述定位螺釘。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定位 螺釘的操作部分面對光學軸線方向上向前的方向; 其中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進一步包括: 〜外透賴U2)’ _所述紐可移動麵設有位於所舰性可移動 環前面徑向向内的法蘭(12c);及 孔而通過 所述徑向向内的法蘭至少包括一個沿所述光學轴線方向穿過所述徑 向向内法蘭的舰(1初,所賴作科物_性可軸輯所述通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光學元 凡件伸縮機構,苴中所述可伸 縮透鏡包括透鏡遮擋機構(101,102,104,八 寺),該透鏡遮擋機構可拆 169 1269907 卸地女叙到所述徑向向内法蘭的前部,用以覆蓋所述通孔(12gl和12g4)。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可伸 細透鏡包括透鏡遮擔機構(1〇1 , ι〇2,1〇4,1〇5等),該透鏡遮擋機構可拆 卸地安衣到所述徑向向内法蘭的前部,用以覆蓋所述通孔(阳)。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外透 鏡筒支撐定位在所述可回縮光學元件前面的多個光學元件中的一個光學元 件(LG1)上,當所述可伸縮透鏡從所述操作狀態移動到所述充分回縮狀態 時,所述外透鏡筒與所述線性可移動環一起沿光軸線方向向所述平面回縮。 21·如申靖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外透 鏡筒支叙位摘述可嘛光學元件前面的多個光學元件巾的—個光學元 件(LG1)上,當所述可伸縮透鏡從所述操作狀態移_所述充分回縮狀態 時,所述外透鏡筒與所述線性可移動環—起沿光軸線方向向所述+面回縮。 22·如申睛專利補第Μ項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操作 部分包栝槽(34X-d或34Y-d),在所述槽中可嚙合調節工具。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光學 貝吓义亢干兀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定位 螺釘的操作部分包括槽(66b),在所述槽中可σ齒合*周纟〃工具 17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247338A JP2004085932A (ja) | 2002-08-27 | 2002-08-27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
JP2003025413A JP4361287B2 (ja) | 2003-02-03 | 2003-02-03 | レンズ鏡筒の光学要素退避機構 |
JP2003025416A JP4219183B2 (ja) | 2003-02-03 | 2003-02-03 | レンズ鏡筒の光学要素退避機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403481A TW200403481A (en) | 2004-03-01 |
TWI269907B true TWI269907B (en) | 2007-01-01 |
Family
ID=28794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2123357A TWI269907B (en) | 2002-08-27 | 2003-08-26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50713B2 (zh) |
KR (1) | KR100803635B1 (zh) |
CN (1) | CN100449396C (zh) |
DE (1) | DE10339371A1 (zh) |
GB (1) | GB2394304B (zh) |
HK (1) | HK1065111A1 (zh) |
TW (1) | TWI2699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4371A (ja) | 1997-06-12 | 1999-01-06 | Asahi Optical Co Ltd |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
TWI229231B (en) * | 2002-02-21 | 2005-03-11 | Pentax Corp |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retracting a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
US6952526B2 (en) | 2002-08-27 | 2005-10-04 | Pentax Corporation |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
US6987930B2 (en) * | 2002-08-27 | 2006-01-17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
US6990291B2 (en) | 2002-08-27 | 2006-01-24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having a moving optical element support frame |
US7106961B2 (en) * | 2002-08-27 | 2006-09-12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
US7050713B2 (en) | 2002-08-27 | 2006-05-23 | Pentax Corporatio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
US6978088B2 (en) | 2002-08-27 | 2005-12-20 | Pentax Corporatio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
US7079761B2 (en) * | 2002-08-27 | 2006-07-18 | Pentax Corporatio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
US7079762B2 (en) * | 2002-08-27 | 2006-07-18 | Pentax Corporation |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otatable ring |
US7043154B2 (en) | 2002-08-27 | 2006-05-09 | Pentax Corporation |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
JP3863829B2 (ja) * | 2002-08-27 | 2006-12-27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
US7031603B2 (en) | 2002-08-27 | 2006-04-18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
US6963694B2 (en) * | 2002-08-27 | 2005-11-08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
US7085486B2 (en) | 2002-08-27 | 2006-08-01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
US7097367B2 (en) | 2002-08-27 | 2006-08-29 | Pentax, Corporatio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
JP2004085932A (ja) | 2002-08-27 | 2004-03-18 | Pentax Corp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
US7035535B2 (en) * | 2002-08-27 | 2006-04-25 | Pentax Corporatio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
US7010224B2 (en) | 2002-08-27 | 2006-03-07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
US6959148B2 (en) | 2002-08-27 | 2005-10-25 | Pentax Corporation |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
US7025512B2 (en) * | 2002-08-27 | 2006-04-11 | Pentax Corporation |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retractable lens |
US7027727B2 (en) | 2002-08-27 | 2006-04-11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
US7031604B2 (en) | 2002-08-27 | 2006-04-18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guide mechanism |
US7039311B2 (en) | 2002-08-27 | 2006-05-02 | Pentax Corporation |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
US6965733B1 (en) | 2002-08-27 | 2005-11-15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
US7068929B2 (en) * | 2002-08-27 | 2006-06-27 | Pentax Corporatio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
US7058293B2 (en) | 2002-08-27 | 2006-06-06 | Pentax Corporatio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
US7088916B2 (en) * | 2002-08-27 | 2006-08-08 | Pentax Corporation |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
JP2004085934A (ja) | 2002-08-27 | 2004-03-18 | Pentax Corp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
TWM245456U (en) * | 2003-07-15 | 2004-10-01 | Coretronic Corp | Projection lens shifting apparatus |
US7229223B2 (en) * | 2004-02-03 | 2007-06-12 | Pentax Corporation |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
JP4520190B2 (ja) * | 2004-03-18 | 2010-08-04 | Hoya株式会社 |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及び沈胴式レンズ鏡筒を備えたカメラ |
JP2005326628A (ja) * | 2004-05-14 | 2005-11-24 | Optech:Kk | レンズ鏡筒 |
JP2006293263A (ja) * | 2004-07-21 | 2006-10-26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光学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4520253B2 (ja) * | 2004-09-02 | 2010-08-04 | Hoya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JP4628039B2 (ja) * | 2004-08-13 | 2011-02-09 | Hoya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JP4684597B2 (ja) | 2004-08-13 | 2011-05-18 | Hoya株式会社 | レンズ制御装置 |
JP4703992B2 (ja) | 2004-09-02 | 2011-06-15 | Hoya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カム機構 |
US20060250788A1 (en) * | 2005-04-12 | 2006-11-09 | Michael Hodge | Adjustable downlight fixture |
JP4727300B2 (ja) * | 2005-05-31 | 2011-07-20 | Hoya株式会社 | 可動部材の支持構造およびレンズ鏡筒の可動部材支持構造 |
JP4722567B2 (ja) * | 2005-05-31 | 2011-07-13 | Hoya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のばね張設構造 |
JP4537892B2 (ja) * | 2005-06-01 | 2010-09-08 | Hoya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JP4744939B2 (ja) * | 2005-06-01 | 2011-08-10 | Hoya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JP4537896B2 (ja) * | 2005-06-27 | 2010-09-08 | Hoya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2007003970A (ja) * | 2005-06-27 | 2007-01-11 | Pentax Corp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偏光フィルタ回転制御方法 |
JP4744963B2 (ja) * | 2005-07-22 | 2011-08-10 | Hoya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JP4744964B2 (ja) * | 2005-07-22 | 2011-08-10 | Hoya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4817876B2 (ja) * | 2006-02-20 | 2011-1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US8226278B2 (en) * | 2008-04-23 | 2012-07-24 | Lucifer Lighting Company | Adjustable light fixture |
JP5383347B2 (ja) * | 2008-07-02 | 2014-01-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TW201227141A (en) * | 2010-12-28 | 2012-07-01 | Asia Optical Co Inc | Lens capable of preventing foreign particles from interfering operations |
EP2477389B1 (en) * | 2011-01-13 | 2013-06-05 | Axis AB | Digital camera with adjustable image sensor |
US8830583B2 (en) | 2011-02-28 | 2014-09-09 | Hoya Corporation | Position controller for removable optical element |
JP5788203B2 (ja) * | 2011-04-05 | 2015-09-30 | Hoya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JP6090015B2 (ja) * | 2012-07-12 | 2017-03-08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TWI491950B (zh) * | 2013-08-16 | 2015-07-11 |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變焦鏡頭 |
TWI507759B (zh) * | 2013-11-13 | 2015-11-11 | Tdk Taiwan Corp | 鏡頭止動結構 |
JP6508930B2 (ja) | 2014-12-10 | 2019-05-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
JP6403561B2 (ja) * | 2014-12-10 | 2018-10-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
JP7005397B2 (ja) * | 2018-03-14 | 2022-01-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回転操作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
CN112822349B (zh) * | 2019-11-18 | 2022-09-16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可调光圈、光学模组、自适应光圈调节方法及装置 |
CN211403074U (zh) * | 2020-01-20 | 2020-09-01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元件调整装置及投影机 |
CN112672568B (zh) * | 2020-12-28 | 2022-07-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309551A (en) * | 1939-11-03 | 1943-01-26 | Automotive Prod Co Ltd | Pump |
US2261298A (en) * | 1939-11-27 | 1941-11-04 | William D Terpany | Beehive |
US2344661A (en) * | 1940-09-17 | 1944-03-21 | Wait William Bel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umulating material in spirals or rolls |
US2262356A (en) * | 1941-01-31 | 1941-11-11 | Iowa Valve Company | Fire hydrant, street light standard, and similar structures |
US2344662A (en) * | 1942-04-02 | 1944-03-21 | Matthew P Warner | Selective automatic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images from records thereof |
US3377427A (en) * | 1965-07-29 | 1968-04-09 | George J. Fischer | Light-sensitive optical control system for a television camera |
US5678137A (en) * | 1978-11-29 | 1997-10-14 | Nikon Corporation | Camera with annular light shielding member around axially moving lens housing |
US4451129A (en) * | 1981-03-05 | 1984-05-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having a plurality of built-in lenses |
JPS58145930A (ja) * | 1982-02-24 | 1983-08-31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レンズ系切替式カメラの切替機構 |
JPS58202435A (ja) * | 1982-05-19 | 1983-11-25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自己現像処理カメラ |
US4643554A (en) * | 1982-12-20 | 1987-02-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with focal length varying device |
US4597657A (en) * | 1983-10-17 | 1986-07-01 | Nippon Kogaku K. K. | Compact camera capable of encasing a phototaking optical system |
US4669848A (en) * | 1983-12-07 | 1987-06-02 | Nippon Kogaku K. K. | Camera having partially retractable taking optical system |
JP2515718B2 (ja) * | 1984-09-12 | 1996-07-10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二焦点カメラのレンズ位置情報伝達装置 |
US5099263A (en) * | 1984-11-10 | 1992-03-24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Variable focal length camera |
US4771303A (en) * | 1984-11-10 | 1988-09-13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Variable focal length camera |
WO1986003600A1 (en) * | 1984-12-04 | 1986-06-19 |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 Automatic focus regulating method and camera with automatic focus regulator |
US5223873A (en) * | 1985-05-14 | 1993-06-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agnification change-over device for a camera |
JP2540502B2 (ja) * | 1985-05-25 | 1996-10-02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光学系保護部材を備えたカメラ |
US5136324A (en) * | 1986-03-03 | 1992-08-0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optical system at different speeds |
US4937609A (en) * | 1986-05-09 | 1990-06-26 | Nikon Corporation | Camera having soft focus filter |
US4887107A (en) * | 1986-07-29 | 1989-12-12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
JPH052911Y2 (zh) * | 1986-10-28 | 1993-01-25 | ||
JPH0690350B2 (ja) * | 1986-12-15 | 1994-11-14 |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 カメラ |
DE3750762T2 (de) | 1986-12-24 | 1995-05-04 | Minolta Camera Kk | Kamera mit umschaltbarer Brennweite. |
US4974949B1 (en) * | 1987-12-21 | 1996-06-04 | Asahi Optical Co Ltd | Zoom lens barrel |
JPH02220014A (ja) * | 1989-02-21 | 1990-09-03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
US5086312A (en) * | 1989-08-31 | 1992-02-04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Variable focal length camera with focus adjusting device |
JP2802950B2 (ja) * | 1989-11-20 | 1998-09-24 |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レンズのカム機構 |
JP3041083B2 (ja) * | 1991-05-31 | 2000-05-15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GB2261298A (en) | 1991-11-08 | 1993-05-12 | Ind Tech Res Inst | Zoom lens mount having openended slots |
JPH0584908U (ja) * | 1992-04-17 | 1993-11-16 |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遊び除去装置 |
US5264939A (en) * | 1992-05-29 | 1993-11-23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interlaced viewing signal from the output signal of a non-interlaced camera system |
US5636062A (en) * | 1992-12-14 | 1997-06-03 | Nikon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lens |
JP2575125Y2 (ja) * | 1992-12-14 | 1998-06-25 |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メラの駆動力伝達装置 |
JP3312345B2 (ja) * | 1993-01-13 | 2002-08-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コンバータレンズを内蔵したレンズ鏡胴 |
JPH06230263A (ja) * | 1993-01-28 | 1994-08-19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レンズ移動装置 |
US5661609A (en) * | 1993-07-06 | 1997-08-2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Lens mount |
JP3240758B2 (ja) | 1993-07-15 | 2001-12-25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 |
JP3358260B2 (ja) * | 1993-12-06 | 2002-12-16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沈胴式ズームカメラ、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鏡筒装置 |
US5818647A (en) * | 1993-12-21 | 1998-10-0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Lens barrel |
JPH07239437A (ja) * | 1994-02-25 | 1995-09-12 | Sony Corp | 電磁駆動装置及び電磁駆動装置を用いたレンズ駆動機構 |
JPH08146278A (ja) * | 1994-11-24 | 1996-06-07 | Nikon Corp | レンズ鏡筒 |
US5546147A (en) * | 1994-11-30 | 1996-08-13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Lens deployment mechanism for compact camera |
CN1069974C (zh) * | 1995-02-08 | 2001-08-22 | 佳能株式会社 | 透镜筒 |
US5765049A (en) * | 1995-06-26 | 1998-06-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lens system change-over mechanism |
JP3344193B2 (ja) * | 1996-01-31 | 2002-11-11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多段繰り出し鏡胴 |
US5909600A (en) * | 1996-05-31 | 1999-06-01 |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structure |
DE19623066A1 (de) | 1996-06-10 | 1997-12-11 | Eastman Kodak Co | Photographische Kamera |
US5790911A (en) * | 1996-06-10 | 1998-08-04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Flat film cassette for compact photographic camera |
JP3334031B2 (ja) * | 1996-08-06 | 2002-10-15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
JP3793291B2 (ja) * | 1996-09-11 | 2006-07-05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ズームコンパクトカメラのレンズ収納方法及び装置 |
JPH10293239A (ja) * | 1997-04-18 | 1998-11-04 | Asahi Optical Co Ltd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
JPH114371A (ja) * | 1997-06-12 | 1999-01-06 | Asahi Optical Co Ltd |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
US5926322A (en) * | 1997-08-04 | 1999-07-2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Zoom lens device with zooming position detector |
JP3887081B2 (ja) * | 1997-10-01 | 2007-02-28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
JP3231680B2 (ja) * | 1997-10-24 | 2001-11-26 |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多段繰出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
JP3762533B2 (ja) * | 1998-01-28 | 2006-04-0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機構 |
US6069745A (en) * | 1998-02-04 | 2000-05-3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Lens barrell |
CN1171107C (zh) * | 1998-08-04 | 2004-10-13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镜头筒 |
JP4285846B2 (ja) * | 1998-09-09 | 2009-06-2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JP2000111786A (ja) * | 1998-10-02 | 2000-04-21 | Canon Inc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
JP2000250092A (ja) * | 1999-02-26 | 2000-09-1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絞り装置 |
JP2000275723A (ja) * | 1999-03-29 | 2000-10-0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カメラ |
US6064533A (en) * | 1999-03-31 | 2000-05-1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Zoom assembly |
US6520691B2 (en) | 2000-01-31 | 2003-02-18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ier opening/closing device of a movable lens barrel |
US6597518B2 (en) * | 2000-01-31 | 2003-07-22 | Pentax Corporation | Zoom lens barrel |
JP2001215391A (ja) | 2000-02-01 | 2001-08-10 | Asahi Optical Co Ltd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可動フード機構 |
US6570718B2 (en) * | 2000-02-01 | 2003-05-27 | Pentax Corporation | Zoom lens having a cam mechanism |
JP2001235669A (ja) * | 2000-02-23 | 2001-08-31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レンズ装置 |
JP2002099030A (ja) | 2000-09-21 | 2002-04-05 | Canon Inc | カメラ |
JP2002277712A (ja) | 2001-03-21 | 2002-09-25 | Asahi Optical Co Ltd | レンズガイド機構 |
JP3742562B2 (ja) | 2001-03-22 | 2006-02-08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のストッパ構造 |
US6522482B2 (en) | 2001-03-22 | 2003-02-18 | Pentax Corporation | Zoom lens barrel assembly |
US6665129B2 (en) * | 2001-03-22 | 2003-12-16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and a zoom lens barrel |
JP3574629B2 (ja) * | 2001-05-31 | 2004-10-06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JP3766609B2 (ja) * | 2001-07-06 | 2006-04-12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構造 |
JP3655865B2 (ja) | 2001-10-31 | 2005-06-02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JP3650599B2 (ja) | 2001-10-31 | 2005-05-18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
US6717744B2 (en) | 2001-10-31 | 2004-04-06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
TWI229231B (en) | 2002-02-21 | 2005-03-11 | Pentax Corp |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retracting a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
US7031604B2 (en) | 2002-08-27 | 2006-04-18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guide mechanism |
US7025512B2 (en) | 2002-08-27 | 2006-04-11 | Pentax Corporation |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retractable lens |
JP2004085934A (ja) | 2002-08-27 | 2004-03-18 | Pentax Corp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
US7088916B2 (en) | 2002-08-27 | 2006-08-08 | Pentax Corporation |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
US7035535B2 (en) | 2002-08-27 | 2006-04-25 | Pentax Corporatio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
US7068929B2 (en) | 2002-08-27 | 2006-06-27 | Pentax Corporatio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
JP2004085932A (ja) | 2002-08-27 | 2004-03-18 | Pentax Corp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
US7106961B2 (en) | 2002-08-27 | 2006-09-12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
US7027727B2 (en) | 2002-08-27 | 2006-04-11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
US7039311B2 (en) | 2002-08-27 | 2006-05-02 | Pentax Corporation |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
US7010224B2 (en) * | 2002-08-27 | 2006-03-07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
US7085486B2 (en) | 2002-08-27 | 2006-08-01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
US6963694B2 (en) | 2002-08-27 | 2005-11-08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
US7043154B2 (en) | 2002-08-27 | 2006-05-09 | Pentax Corporation |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
US7031603B2 (en) * | 2002-08-27 | 2006-04-18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
JP3863829B2 (ja) | 2002-08-27 | 2006-12-27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
US6987930B2 (en) | 2002-08-27 | 2006-01-17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
US7050713B2 (en) | 2002-08-27 | 2006-05-23 | Pentax Corporatio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
US7079762B2 (en) | 2002-08-27 | 2006-07-18 | Pentax Corporation |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otatable ring |
US6990291B2 (en) * | 2002-08-27 | 2006-01-24 | Pentax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having a moving optical element support frame |
US6978088B2 (en) | 2002-08-27 | 2005-12-20 | Pentax Corporatio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
US6881036B2 (en) * | 2002-09-03 | 2005-04-19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Composite integrally bladed rotor |
US6711349B1 (en) * | 2003-05-29 | 2004-03-23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Camera assembly having a traveler and pivotable turret driven by an over-center mechanism |
-
2003
- 2003-08-25 US US10/646,771 patent/US705071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8-26 TW TW092123357A patent/TWI26990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8-26 CN CNB031558453A patent/CN10044939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8-27 KR KR1020030059374A patent/KR10080363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8-27 GB GB0320044A patent/GB2394304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8-27 DE DE10339371A patent/DE10339371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
- 2004-10-15 HK HK04107986A patent/HK1065111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40042096A1 (en) | 2004-03-04 |
GB2394304A (en) | 2004-04-21 |
DE10339371A1 (de) | 2004-03-18 |
GB2394304B (en) | 2006-03-29 |
CN1485673A (zh) | 2004-03-31 |
US7050713B2 (en) | 2006-05-23 |
TW200403481A (en) | 2004-03-01 |
KR20040019241A (ko) | 2004-03-05 |
HK1065111A1 (en) | 2005-02-08 |
CN100449396C (zh) | 2009-01-07 |
GB0320044D0 (en) | 2003-10-01 |
KR100803635B1 (ko) | 2008-0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269907B (e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 |
TWI269902B (en) | Cam mechanism and zoom lens | |
TWI267670B (en) |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 |
TWI269896B (en) | A guide mechanism for a lens barrel | |
TWI267671B (en) | Lens barrel | |
TWI269908B (en) |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 |
TWI267669B (en) |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 |
TWI269905B (en) |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 |
TWI269898B (e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 |
TWI269903B (en) |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 |
TWI278678B (en) |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 |
TWI269909B (en) | Photographing lens | |
TWI269904B (en) |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 |
TWI269911B (en) | A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 |
TWI278680B (en) |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otatable ring | |
TWI272414B (en) |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guide mechanism | |
TWI269897B (en) | Cam mechanism and zoom lens | |
TW200403469A (e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 |
TW200403472A (en) |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 |
TW200403483A (en) | A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retractable lens | |
TW200403519A (en) |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 |
TW200405054A (en) | Lens barrel | |
TW200403479A (e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 |
TW200403480A (e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 |
TW200404175A (en)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