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58926B - Wireless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channel - Google Patents

Wireless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channe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58926B
TWI258926B TW092124162A TW92124162A TWI258926B TW I258926 B TWI258926 B TW I258926B TW 092124162 A TW092124162 A TW 092124162A TW 92124162 A TW92124162 A TW 92124162A TW I258926 B TWI258926 B TW I2589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parameter
modula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4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5671A (en
Inventor
Seiji Matsui
Jun Kitakado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TW200405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5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58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589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04L1/002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in which the algorithm uses adaptiv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Description

I258926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無線通訊裝置、頻道分配方法、及分配 頻逼用之程式之相關技術,特別是在可對應於調變多值數 目(以下稱多值數目)之相異複數的調變方式之無線通訊 敦置、及該種無線通訊裝置當中,有關通信中之調變方式 在進行切換時之頻道分配方法、及程式。 【先前技術】 省知上例如在 PHS ( 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之 行動通信系統中,使用特定的調變方式之例如眾知之万/4 移位 QPSK (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正交移相鍵 控)調變方式,而在行動週邊裝置(以下稱週邊或PS (Personal Station))與無線基地裝置(以下稱基地台或 CS ( Cell Station ))之間進行通信。 弟8圖A係表示IQ座標平面上的冗/4移位QpSκ調 變方式之符號點的配置圖。參考第8圖Α詳言之,π /4移 位QPSK調變方式係在IQ座標平面上,位於同心圓上的4 個信號點之任意一個,因對應著收信信號的符號點,故能 一次傳送表示4個信號點之任意一個的2位元資料。 習知上,係在週邊和基地台之間,透過一經由控制頻 道CCH ( Control Channel )而建立無線連接之階段、及細 由之後通話頻道丁CH ( Traffic Channel)而進行聲音等所 想要的資料通信之階段等雙方,以一定的調變方式例如上 述之7Γ /4移位QPSK調變方式而進行通信。 6 314998 1258926 、、而,最近之行動通信系統就如同資料通信,係被要 、、車:白知之聲音通信更高速、更大容量之資料傳送,因此 而卷展出較上述之冗/4移位QPSK方式更 數目之 變方式。 如此之多值調變方式之叫列,如眾知t】6QAM j Q drature AmPhtude Modulation :四象限振幅調變)調 曼方式已在某種資料通信中達到實用階段。 冲第8圖B係表不IQ座標平面上的16qAM調變方式之 符號點的配置圖。參考第8圖B詳言之,該i6qam方式 係如眾知,收信信號的符號點係對應於在IQ座標平面上 勺各们象限中,配置成4個格子狀之在整個座標平面合計 :6個的信號點之任意一㈤。因&能一次傳送表# μ個信 唬點之任意一個的4位元資料。 ▲ ▲另一方面,採用如該16QAM方式之更多值數目之多 调變方式以作為PHS調變方式之際,若傳送路徑的通信環 境不良(傳送路徑的雜訊干擾波較大時),則可能誤識符號 點’其相較於第8圖A之;r /4移位qpSK調變方式,則在 通信速度較快之反面,具有易產生收信誤差之特性。 一般而言,在經由CCH而建立無線連接之階段,週邊 和基地台之間所傳送的資訊已經確定,該階段中並不冀求 通信的進一步的高速化,只要利用習知之死“移位QpsK 調變方式之通信速度即已足夠。 但’就TCH之資料通信而言,則為了傳送大容量的資 料’而強烈要求提升資料的通信速度。 314998 1258926 建立無線連接之 進行通信,而在 切換調變方式成 因此有一創意被提出,即在經由CCH 階段,以習知之π Μ移位qPSK調變方式 建立連接後之經由TCH的資料通信階段, 16QAM調變方式之適當調變之方法。 然而,在週邊和基地台之間建立連接之階段當中,例 如自週邊向基地台傳送無線連接之要求時,基地台則測定 依據該所要信號的收信信號電力位準之習知之rs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號強度指示) 值以作成D (Desired)波位準,而作為代表傳送路徑的通 信環境狀態之參數,並判定經測定的D波位準是否超過在 冗/4移位QPSK調變方式下用以實現安定的通信品質之通 k用的臨界值,並配合該結果而判斷是否施行無線頻道之 分配。 又’ D波位準(RSSI值)係相當於信號對雜訊比(S/N 比)之S,只要該基地台之收信雜訊量N為事先既知,則 可視D波位準和S/N比係相等。 更具體而言,該臨界值係設定成在以π /4移位qPSK 調變方式進行通信之際,能滿足實現安定的通信品質之誤 差率BER ( Bh En*or Rate )之〇波位準。而在實際所測定 之D波位準未達該臨界值之狀態時,係通信品質惡化並產 生收信誤差,且產生無線連接的斷線等的情況,而無法進 行正#且安定之通信。 因此,僅在實際所測定之D波位準超過該臨界值時, 對要求連接之週邊分配無線頻道(亦即允許連接),在未達 8 314998 1258926 於該臨界值時則不進行 第9 F1伤麻Θ u 、<的刀配(亦即拒絕連接)。 弟9圖係歷時性地說明… 埂接) (適應調變)時的週邊(p ) 心之凋變方式之切換 序之圖示。 也口 (CS)之間的通信順 首先,在無線連接的建立 -、 钂方式進行ϋ俨 ^ 又係以万/4移位QPSK調 '又t 接要求係自週邊或基地台之任-方進 盯均可,但本例則是自週邊傳送要求者。 首先,經由連結頻谨諸* 4 ^ 、 相位’而在週邊和基地台之 間施行有關無線連接要求的作 ^。琥收迗。亦即,在基 測定來自週邊的D波位準,並 I列疋所測定的D波位準是否 超過用以分配上述之死/4移位 Α调變方式的無線頻道 之S品界值,若超過則實施建立盔 …、線連接的後續處理。 亦即,之後,施行服務頻道捸 為遑楚立相位的收送,據此, 當在週邊和基地台之間建立同牛士 门遷立同步%,則在週邊和基地台之 間施行訊息控制(傳呼控制箄)。5 利寺)至此為止係依據7Γ /4移 位QPSK調變方式的通信而實杆盔娩 、丨口叩貝仃無線連接的建立階段。 繼之,於轉移至資料诵仿p比& 上 貝竹遇1σ P白&,將調變方式自7Γ /4移 位QPSK調變方式’切換成16QAM調變方式以更提昇通 信速度。 然而在此情形下,因如下說明之理由,而導致通信品 質惡化,以致如第9圖虛線所示出現無法進行資料通信的 可能性。 如後所述各種調變方式,係具有其本身的誤差率之特 性,例如,7Γ /4私位QPSK调變方式和1 6qam調變方式 9 314998 1258926 係有極大差異。是故’在基地台之來自週邊的信號的D波 位準’儘管滿足了 7Γ /4移位QPSK調變方式中的頻道分配 臨界值,但並不一定保證能實現丨6QAM調變方式下的安 定通信品質。 亦即,在7Γ /4移位QPSK調變方式下能實現正常且安 定的通信者,當切換成i 6QAM調變方式時,則有可能形 成無線通信品質惡化,且產生通信錯誤或無線連接之斷線 專之異常情形而無法正常通信。 關於此點,以第10圖作詳細說明。第丨〇圖係分別例 示出7Γ Μ移位QPSK調變方式及i6QAM調變方式之傳送 路徑的通信環境和當時之收信信號的誤差率關係之曲線& 圖。又,第10圖係以視覺上能辨識其對應於調變方式之誤 差率特性而作例示者,故其具體的數值本身並非必定正 確。 更具體έ之’第1 〇圖之橫軸係表示傳送路徑上的信號 對雜(S/N比:可視為等值於D波位準),縱軸係:: 收h #號的誤差率BER。 此外,以橫軸作為傳送路徑上的D波位準對 號的U(Undesired)波位準之比(_比)日夺 = 相同特性。 …’又吕’在數位通信系統中,收信端所接收的信 波形’雖係藉由解調處理而回復成送信端所送出的數位 訊,但因數位資訊係Γ 〇戋「 在此處並無混入雜訊。“,故基本 314998 10 1258926 然而’誠如第8圖A及第8圖B之相關說明,在 路徑的途中混入大的雜訊之情形下,會有因該雜訊而產生 誤傳欲送信的「0」&、數位資訊之情形。 造成如^述之傳送誤差之原因,係雜訊或干擾波 如由傳运路徑上所混入的雜訊和調變波(所 波)之S/N比(或D/U比), 〜 L唬 而大致此侍知在傳送大 訊4以何程度的比率顯示所產生的誤差之誤差' 亦即,該誤差率係和傳送路徑上的S/N比(或_比 關係密切,且能依據使用習知之統計 ) 出。此外,眾知若調變方式相異,而即使; 比(或_比)相同,則誤差率亦為不同。 ~ 第10圖之特性圖中’以虛線之曲線表 Qpsk調變方式之S/N比和誤 私位 線之曲線表示16Qam調變之 之關係’並以點鏈 關係。 又方式之S/N比和誤差率咖之 於第10圖之例中,例如 芒X其甘》田h +丄 J、'隹待女疋的通信品質,品 右不吕其料方式如何而欲值常確保10—4之貝而 BER ’由第〗〇圖之曲線得知 " 之情形時(虛線),若S/N比為 '位QP狀調變方式 率於10—4以下,作在16〇 、、、 以上雖能抑制誤差 1一在16QA1V1調變、太… 線),若S/Ν比非為約UdB :,月 >下(點鏈 4以下。 上則無法抑制誤差率於1〇、 由於上述之各個調變方式之 在無線連接的建立階段中,傳、特性的不同,即使 又甲傳适路徑的S/N比超 使 3j4998 ]1 1258926 行π /4移位QpSK調變方 佶Γ + , 之女定的通信之S/N比的臨界 值(在上述之第8圖入及笫^ 处斗 8圖B例中約6dB ),而在連 、、、〇頻逼建立相位中分配 ^ 幸 …、、、泉頰道,但此時之S/N比若未 達到用以在1 6QAM調變方戎由 ^ 外+ μ 夂万式中進行安定通信之S/N比(上 以之弟1 〇圖例中約11 Db以上、 七上 胡纟M 上),而在如此之狀態下若將 口。、交方式自疋/4移位〇p$κ袖 、 . °周受方式切換成1 6QAM調變 万式,則誤差率BER亞仆f μ 10—4、 手 R心化(罘1〇圖之上述例中係增大成 垃以上),且通信品質惡化,而形成通信錯誤或無線連 接之斷線的原因。 $ 又,在U D/U比取代傳送路徑的S/N比時,亦產生和 上述相同之情形。 如上述,習知之適當調變對應之無線通訊裝置中,係 具有即使在以多值數目較少的調變方式建立無線連接並施 二頻道分配後,但當在通信中若切換成多值數目較多的調 欠方式,則會有通信品質惡化、甚至無法進行正常之通信 之問題。 【發明内容】 是故,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可對應多值數目之相 異複數個調變方式、且即使在通信中切換調變方式亦無通 信品質惡化之無線通訊裝置、及該種無線通訊裴置之頻道 分配方法及程式。 根據本發明之一模式,可對應於多值數目之相異2種 類之調變方式之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調變方式切換機 構、記憶機構、參數測定機構、參數比較機構、以及頻道 314998 12 1258926 刀配判疋機構。調變方式 通訊梦署沾甘 肖械構係在热線連接於該無線 變方;之^他之無線通訊褒置,為可對應於2種類之調 ;:形下’在該無線通訊裝置和其他之無線通訊裝 較多多值數目較少的第1調變方式和多值數目 、弟4 ’交方式之間,作調變方式之切換。記憶機構 係預先記憶有表干/ ?^ 2調變方式,:調變方式之中,至少藉由第 "I亥無線通訊裝置能和其他無線通訊褒置 數tit傳送路徑的通信環境的參數之第1臨界值。參 定前:二係依據來自其他無線通訊裝置的收信信號而測 &月y述蒼數。參數比奢之減 爷n…來自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向 口豕"、、線通訊裝置要卡;皇垃 ,,,^ 求連接之除,比較其對應於第2調變方 式的已記憶參數的第1餘只 判定所測定的參數。頻道分配 列疋機構係判定當蕤ώ灸 ^^ 9 4數比較機構而測定的參數為在已 6己U芩數的弟〗臨界值以上 置進行分配無線頻道。 則允命對其他热線通訊裝 :想上’記憶機構係預先記憶有表示藉由第"周變方 式而使該無線通訊裝置能和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 傳迗路徑的通信環境的參數 ]纲織+』. 弟2 L界值。來自對應於第 °。交方式但未對應於第2調_ # $ 向該無線通訊裝置要求連接方式 線通訊裳置 t+ Λ^際,|數比較機構係比較其 對應於弟1調變方式的已記憶參數的第2臨界值和藉由失 數測定機構所測定的參數,且斗§、、,、 才稭由参 須逼/刀配判定機構係判定當 =龜較機構而測定的參數為在已記憶參數的… 界值以上時,則允許對對應於第"周變方式但未對應於; 314998 13 1258926 2 之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行分配無線頻道。 空槽及:頻道::=叫:構係判定該無線通訊裝置之 不管參數比較機構:比二及空頻這為不存在時,則 配。 "果如何,而拒絕無線頻道之分 理想上,無線通訊裝置係 Μ M A 係進而具備一在頻道分配判定 是構為拒絕無線頻道之分配 I# w .. 门要衣連接於该無線通訊 "/、他無線通訊裝置通知此種要旨之機構。 =想上’參數係—基於來自要求連接於該無線通訊裝 之/、他無線通訊裝置之收信信號位準之參數。 根據本發明之其他模式,係可對應於多值數目之相異 種類之調變方式之無線通訊^之頻道分配方法, 通訊裝置係具備·· …、、7 調變方式切換機才冓,其係在無線連接於該錢通訊裝 置之其他無線通訊裝置為可對應於2種類之調變方式之、 際,在該無線通訊裝置和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通信中,在 多值數目較少的第"周變方式和多值數目較多的第2調變 方式之間,作調變方式之切換; a己fe機構,其係預先圮憶有表示在2種類之調變方式 之中’至少藉由第2調變方式’而使該無線通訊裝置能和 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信之傳送路徑的通信環境的參數 之第1臨界值;以及 苓數測定機構,其係依據來自其他無線通訊裝置的收 ^信號而測定前述參數。 314998 14 1258926 頻逼分配方法係具備: 比車乂之步驟’其係在來自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向兮 通訊以要求連接之際,比較其對應於第2調變方== 記憶參數的第1臨界值和所測定的參數;以及 二 已記憶參 敦置進行 允5午之步驟’其係判定當所測定的參數為在 數的第1臨界值以上時,則允許對其他無線通訊 分配無線頻道。 、理想上,記憶機構係預先記憶有表示藉由第丨調變方 式而使該無線通訊裝置能和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俨之 傳送路徑的通信環境的參數之第2臨界值。頻道分配^法 係進而具備: ' 比較之步驟,其係在來自對應於第1調變方式但未對 …方、第2 δ周變方式之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向該無線通訊裝置 要长連接之際,比較其對應於第丨調變方式的已記憶參數 的第2臨界值和所測定的參數;以及 允許之步驟,其係判定當所測定的參數為在已記憶參 數的第2臨界值以上時,則允許對對應於第丨調變方式但 未對應於第2調變方式之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行分配無線 頻道。 理想上,頻道分配方法係進而具備拒絕之步驟,其係 “疋°亥無線通訊裝置之空槽及空頻道的有無,並在空槽及 1頻逼為不存在時,則不管參數比較步驟之比較結果如 何’而拒絕無線頻道之分配。 理想上,頻道分配方法係進而具備通知之步驟,其係 15 314998 1258926 在拒絕無 之其他無 理想 置之其他 根據 目之相異 程式,無 調變 置之其他 際,在該 多值數目 方式之間 線頻道之分配時,向 線通訊裝置通知此種 ’參數係一基於來 上 热線通 本發明 2種類 線通訊 方式切 無線通 無線通 較少的 ,作調 訊裝置 之進一 之調變 裝置係 換機構 訊裝置 訊裝置 第1調 變方式 之收信 步之其 方式之 具備: ,其係 為可對 和其他 變方式 之切換 要求連接於該無線通訊裝置要旨。 自要求連接於該無線通訊裝 信號位準之參數。 他模式,係可對應於多值數 無線通訊裝置之頻道分配用 在無線連接於該無線通訊裝 應於2種類之調變方式之 無線通訊裝置之通信中,在 和多值數目較多的第2調變 記憶機構,其係預先記憶有表示在2種類之調變方式 之中,至少藉由第2調變方式,而使該無線通訊裝置能和 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信之傳送路徑的通信環境的參數 之第1臨界值;以及 參數測定機構,其係依據來自其他無線通訊裝置的收 信信號而測定參數。 頻道分配用程式係在電腦上執行如下之步驟·· 比較之步驟’其係在來自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向該無線 通訊裝置要求連接之際,比較其對應於第2調變方式的已 記憶參數的第1臨界值和所測定的參數;以及 允許之步驟’其係判定當所測定的參數為在已記憶參 數的第1臨界值以上時,則允許對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行 314998 1258926 分配無線頻道。 理想上,記憶機構係預先記憶有表示藉由第1調變方 式而使該無線通訊裝置能和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信之 ^送路徑的通信環境的參數之第2臨界值。頻道分配用°程 式係進而在電腦上執行下列步驟: 比較之步驟,其係在來自對應於第1調變方式但未對 2第2調變方式之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向該無線通訊裝置 ^連接之際,比較其對應於第1調變 的笛,#田 n又万式的已記憶參數 勺弟2径品界值和所測定的參數;以及 ί許之㈣,其係判定當所測定的參數^已記憶來 未對二二::值以上時,則允許對對應於第1調變方式但 頻=應m調變方式之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行分配無線 理想上’頻道分配程式係進而在 驟 甘# p〜 包細上執行拒絕之步 驟,、係判疋該無線通訊裝置之空槽及空頻 、, 及工頻逼為不存在時’則不管參數比 、、、°果如何’而拒絕無線頻道之分配。 Λ lx ’“上頻道分配用程式係進而在電腦j_料—、 步驟’其係在拒絕無線頻道之分配時 订通知之 線通訊裝置之i^ & 向要求連接於該無 置之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通知此種要旨。 理想上’參數係一基於來自 置之其他盔飧通 妾於該無線通訊裝 ……泉通汛裝置之收信信號位準之參數。 因此,根據本發明,在對應於適當 ^ 、 置當中,在來白ia π °°、交之热線通訊裝 相同之適當調變對應之其他無線通訊裳置 314998 17 1258926 要求連接之際,則測定表示值、、, 衣不傳迗路徑的通信環境之參數, 且參數之測定值係在以多值數 數目較多一方的調變方式所能 進行通信之參數的臨界值以κ 士 ^ |且Μ上¥,藉由允許對其他I缓通 訊裝置進行分配無線頻道之措施,據此而在連接後I通;: 中,即使自多值數目較少之調變方式切換至多值數目較多° 之調變方式之情形時,亦能防μ1ρ σ所 Λ1此I方止通信品質之惡化。 【貫施方式】 以下,參閱圖示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又, 在圖中相同或相等部份係賦予相同符號而不重覆說明。 首先’說明本發明之原理…本發明若係能對應於 、备调變之無線通訊裝置,亦即能以多值數目之相異複數 種類的調變方式進行通信之無線通訊裝置,則均能適用於 構成如PHS之行動通信系統之基地台、週邊之任意一個。 =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取採用本發明於作為行動通信系 統之PHS的基地台之情形時為例而作說明。 ' ^此外,以下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其作為適當調變之 調變方式,雖係說明採用π /4移位QPSK作為多值數目較 少之調變方式、及採用]6QAM作為多值數目較多之調變 方式之情形,但本發明並不自限於此類之調變方式,亦可 適用於能對應於多值數目之相異複數的調變方式之無線通 訊裝置。 '7、 壯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在可適當調變之其他無線通訊 裝置(以下稱週邊)向可適當調變之無線通訊裝置(以下 稱基地台)要求連接之際,在無視於當初以任何調變方式 314998 18 I258926 進行通信之情形下,而將可在兩者間以共通使用之多值數 目較多-方的調變方式進行通信之作為傳送路徑之通信環 境的參數之漏值亦即D波位準(可視為和s/n比等值) 之臨界值、和該時點所測定之D波位準予以比較,並判定 當測定的D波位準為臨界值以上時,美 了 I地台即允許線頻道 之分配(亦即允許連接)之一種構成者。 是故,在週邊為連接於某妯a夕县、^ q巧授々、丞地口之取初時點,判斷傳送 路徑之通信環境在切換成多值數目產夕 乂夕值歎目季乂多的調變方式(例如 1 6Q AM )時,是否處於盔通传品皙亞 …、I 1口口口貝惡化之可通信之狀態, 而無視實際上是否以多值數目較多的調變方式通信,若判 定成未處於可通信之狀態,則拒絕此等連接,以防止在切 換成建立連接後的言周變方式時所產生的通信品質之惡化。 第1圖係歷時性說明本發明之週邊和基地台之間之通 <5順序之圖式。 首先,在無線連接的建立階段係以π /4移位QPSK調 變方式進行通信。連接要求可由週邊或基地台之任一方施 行,而本例係由週邊傳送此種要求。 首先,經由連結頻道建立相位,而在週邊和基地台之 間施行有關無線連接要求的传鲈之必、* 女e J 唬之收达。亦即,在基地台 側測定來自週邊的D波位進,#^ 及位旱,亚判定所測定的D波位準是 否超過用以分配如上述之多枯查 、 、, 、之夕值數目較多的16QAM調變方 式的無線頻道之5品界值,若知、两日丨每 右起過則貫施用以建立無線連接 的後續處理。 亦即,施行之後的建立服務頻道相位的收送,據此, 314998 ]9 1258926 田在週邊和基地台之間建立為同步之狀態了,則在週邊和 基地台之間施行訊息控制(傳呼控制等)。至此為止係依據 π Μ移位QPSK調變方式而實行無線連接的建立階段。
繼之,於轉移至資料通信階段,採取自π /4移位QpSK 調變方式,切換成16QAM調變方式以更提昇通信速度之
調變方式。 X 第9圖所示之習知頻道分配方法,係當切換調變方式 成16QAM則有導致通信品質惡化,且如第9圖虛線所示 可能無法進行資料通信之情形。 對於此點,在第1圖所示之實施狀態,因係在連接時 預先判斷傳送路徑之通信環境為能以16QAM作通信之狀 態後,而進行頻道分配(允許連接),故即使在通信途中自 多值數目較少的;Γ /4移位QPSK切換成多值數目較多的 16QAM之調變方式,亦能如第!圖之實線所示,維持良好 之通信品質並進行資料通信。 繼之,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無線通訊裝 置之基地台之構成之功能方塊圖。 弟2圖中,來自天線1所接收的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週 邊)的無線頻率的信號,係經RF處理部2施行收信處理 並供應於k號處理部3。信號處理部3係依據無線控制部4 的控制,而實行相異多值數目之複數的調變方式之切換處 理。 經RF處理部2施行收信處理的信號,係在信號處理 部3依照所選擇的調變方式(π /4移位QpSK或1 6QAM ) 20 314998 1258926 而進行解調。 經解調的收信信號係供應於主控制部5,並解碼成資 料信號。經解碼的資料信號係介由線路控制部6而供應至 未圖示之公用線路。 另一方面’應送出的資料信號係自未圖示之公用線 路,介由線路控制部6而供應於主控制部5。經主控制部5 所編碼的資料信號,係在信號處理部3依照所選擇的調變 方式(7Γ /4移位QPSK或16QAM)而進行調變。 經調變的送信信號係在RF處理部2施行送信處理, 並自天線1送出。 又,無線控制部4及線路控制部6的動作係藉由主押
制部5而被控制。 I 收信信號的收信電力 且供應至信號處理部 位準而 3及無 此外,RF處理部2係依據 測定RSSI值亦即d波位準, 線控制部4。 繼之’第3圖係表 訊裝置之週邊之構“广“之其他無線通 ❽瓊之構成之功能方塊圖。 來自基地台由天線u所接收 12而供應至受传邻 u货;丨由開關電路 、口σ 〇 ^ 3且施行收信處理。亦即,依歩 成器14所供應的择湯 末自& 〜、羞頒率而經降頻變換 應至控制部】6。 1σ ^唬,係供 制邛1 6係依照所選擇的調
或】6QAM)而解 '(π/4和位QpsK 月午。η收仏^唬。經解 部19而變換成聲 ’收“口就係以收話 成耳曰以亚傳達於使用者,或在顯示部】7 314998 21 1258926 以畫像資訊而顯示給使用者。 另一方面,送信信號係介由輪人部i 8或送話 輸入至控制部16,控制部16則依照所選擇的調變: 二移位(^或16QAM)而調變送信信號並供應㈣信= -成::所:1_信信號施以送信處理。亦即,依來自 σ nD /、應的振盪頻率而經升頻變換的送f γ, :由開關電路U而供應至天線U,並自天線心二係 合成為1 4之動作係由控制部1 6所控制。 又’弟3圖的週邊整體之動作係依據介 使用者之指示而被控制。 # 2〗的 繼之,第4圖至第6圖係分別說明本發 3貫施形態之頻道分配方法之流程圖。以下所說明=弟 =:係在本第1至第3實施形態中,作成第= =基地。為承受來自第3圖所示之週邊的連接要求而實 藉由! = 基地台之功能方塊圖之構成’實際上係 *數位信號處理器(DSP),而依第4圖至第6 之備= 體程式而實施者。該_係自未圖* 憶體予以讀出“所示之流程圖之各步驟的程式之記 路控制部6及二行該程式。該程式係能介由第2圖的線 、, A用線路而自未圖示之中心予以下载。 第4圖之第1實施形態係依D波位準(或s/N 314998 22 1258926 比)而進行頻道分配之判斷。 第4圖中,基地台係在步驟s丨中,承受以死“移位 QPSK之通信方式之來自週邊的無線連接要求。 夕
基地台係恒常地測定收信信號電力,在步驟S2中, 自該結果而測定依載波感測位準的RSS I旦 力、即D波位 、'” H驟S3,與預先算出能以16Qam 之D波位準之儲存於基地台之未 ° 行比較。 之。己匕肢的臨界值進 如第4圖之頻道分配臨界值表A所示,為了確保以 16QAM進行通信時所必需的職,其μ 22dBUV程度。此處係以如此之D波位準作為臨^成 存於記憶體(臨界值表A)。 ’、 1值而儲 繼而,於步驟S3,比較在步驟S2所測定 二儲存的D波位準之臨界值,敎的D波位準Μ臨^ 22dBuV) m,則因以16_進行通必 的BER ,故允許頻道分配,並 *保必而 配順序。 …步驟Μ以下的頻道分 另一方面,於步驟S3,若測定的°波位準較臨界值 (22dBuV)為小,則因無法確保以16_ ,所 需的BER,故移至步驟S4,且決定拒 ^所必 只^% 之 i 配。jri 於步驟S14通知此要旨至週邊, 七而’ 態。 至v驟Sl5之等待狀 在步驟S3於判定為可頻道分配時,則先前進至步驟 314998 23 1258926 且進行該當基地台是否有空槽之檢索。在步驟86若 判疋為無空槽,則在步驟S7中判定為因無空槽而拒絕頻 逼之分配,並前進至前述之步驟S丨4及步驟S丨5。 另一方面,在步驟S6若發現空槽,則前進至步驟S8, 並進行是否有空頻這之檢索。進而,在步驟S9若有空哼 逗則測定該頻道之U波位準,並和PHS規格(STEU28 )、 的肩迢分配基準作比較,依此而判定該空頻道是否處於 分配之狀態。 、ϋ 、在步驟S10若無可分配之空頻道,則在步驟su判〜 為因無空頻道而拒絕頻道分配,並前進至前述之步驟 及步驟S 1 5。 另方面,在步驟s 1 0若發現可分配之空頻道,則緊 進至步驟S12,並通知被分配的槽/頻道之資訊於週邊。 、繼而,前進至步驟S13,並使用該槽及無線頻道而 立通信頻道之連結,且在週邊和基地台之間進行同步叢發 之适信。其後,實際切換疋/4移位QpSK^ 16qam而以天 通話頻道TCH實施資料通信。 、,然而、,可適當調變之基地台所通信的對像端的週邊係 亚不一定為相同之可適當調變。例如,基地台即使均能在 "4移位QPSK及16QAM進行通信,但要求連接的週邊 亦有只對應於7Γ Μ移位QPSK之情形。 在如此之情形時,基地台對於只以π Μ移位QPSK作 通信之週邊,係必須判斷可否分配頻道。因此,對應適當 調變之基地台係必須除了附力口 16QAM所通信時的〇波: 314998 24 1258926 準的第1臨界值之外, D波位準的第2臨界值 k的週邊要求連接時, S品界值,並判斷頻道分 並保持7Γ /4移位QPSK所通信時的 ,當在只以疋/4移位QPSK進行通 必須比較測定的D波位準和其第2 配。 、例如’誠如含於第4圖之頻道分配臨界值表Α所示, 、私位QPSK日寸所要求的D波位準的1 8dBuV作為臨 界值而儲存於基地台為佳。 一因此,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基地台中,亦可作成 一種構成,該構成係以D波位準的臨界值,而對各個形成 適當調變之對象的多值數目的相異複數的調變方式(疋/4 移位QPSK& 16QAM),使其具有可通信之臨界值。 夕據此,對於僅以多值數目較少的調變方式(例如冗/4 移位QPSK)進行通信的週邊,係能使用對應於該調變方 f的臨界值而判斷可否分配頻道,且對於能以相異複數之 夕值數目之調變方式(例如兀/4移位QPSK及16QAM)進 仃通信的週邊,係能使用對應於多值數目較多之一方的調 變方式(例如16qAM)的臨界值而判斷可否分配頻道。 如弟4圖之8品界值表B所示’在該基地台的收信 雜讯位準為已知時,並非使用D波位準,而亦可換算成S/N 比作為判定基準使用。此係因與示於第4圖之臨界值表c 的S/N比的頻道分配臨界值表c之臨界值等值之故。此 外’亦可進行S/N比之測定以取代步驟S9的U波測定, 而判定可否分配空頻道。 繼之’第5圖之第2實施形態係依據D/U比而進行頻 25 314998 1258926 道分配之判定。 第5圖中’步驟S21J_S35係與第4圖的步驟§ι至 Si5相同,故此處省略其說明。f 5圖之第2實施形態的 分割判定方法和第4圖之第丨實施形態的分割判定方法之 相異處’係除了第4圖之第1實施形態的方法之外,並具 有在步驟S36及S37進行依D/U比之頻道分配之判定。、 亦即,在步驟30當中,施行有空頻道的判斷之後,再 由步驟S23所測定的D波位準和步驟S29所測定的耵波位 準而求取D/U比。 / 16QAM作通信之預先算出的 圖示之記憶体的臨界值予以比 繼而在步驟3 6,與能以 D/U比之儲存於基地台之未 較0 如第5圖之頻道分配臨界值表D所示,為了確保以 16QAM作通信時所必需的BER,D/U比係取其2〇dB程度。 因此係以如此之D/U比作為臨界值而儲存於記憶体(臨界 值表D )。 1 繼而在步驟3 6,將經算出的D/U比和儲存於記憶体的 D/U比的臨界值作比較,若經算出的D/U比為臨界值 (20dB )以上,則因即使以16qam作通信時亦能確保所 必需的BER,故允許頻道分配,並前進至步驟32。 另一方面,於步驟36中,若經算出的D/U比較臨界 值(20dB )為小,則因無法確保以i6qam作通信所必需 的BER,故前進至步驟3 7,並決定拒絕頻道之分配。並且 在步驟j 4中通知此種要旨於週邊,且在步驟3 5轉成等待 26 314998 1258926 狀態。 然而,如前述,即使基地台均能以π /4移位QPSK及 16QAM之任一方進行通信,但亦有要求連接之週邊係只對 應於7Γ /4移位QPSK之情形。 在如此之情形下,則基地台對於只能以π /4移位 QPSK作通信之週邊,係必須判斷可否進行頻道之八配 因此’對應適當調變的基地台係必須除了附加以二二 通信時的D/U比的第i臨界值之外,並保持以"4移位 QPSK通信時的D/U比的第2臨界值,且在只以冗/4移位 QPSK進行通信的週邊要求連接時,需要比較算出的 比和其第2臨界值,並判斷頻道分配。 例如,誠如含於第5圖之頻道分配臨界值表〇所_ = :"PSK時所要求的D/u比的16咖;作為二 值而儲存於基地台為佳。 -種m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基地台中,亦可作成 :二以d/u比的臨界值,而對各個形成適 田^又之對象的多值數目的相異複數的調變方 位Qpsk及16QAM),使其具有可通信之臨界值。私 女上述,根據第2實施形態,係除了具有 臨界值之判宏夕从+ π u波位準的 <到疋之外,亦進行D/U比的臨界值 更高精度地進行頻道分配之判定。 故能 、会廳 , ^ __ 圖之第3實施形態係和第5圖之箓 一 形態相同地,依據D/u比而進行頻道分配之判定者。貫施 第6圖中,步驟S41至步驟S51係和第5圖之步驟⑵ 314998 27 1258926 至步驟S3 1,故此處不再重覆說明。第6圖之第3實施形 態之分配判定方法和第5圖之第2實施形態之分配判定方 法’其相異之處,係第6圖之第3實施形態之方法,為使 用同步叢發收信時所測定的D波位準(步驟S53 )以取代 無線連接要求時所測定的D波位準(步驟s42 ),而算出 D/U比之處。 更具體而言,係在步驟S 5 3中,測定已分配的槽所接 收的同步叢發信號的D波位準,並在步驟S54算出D/u比 而和臨界值表D的臨界值進行對比判斷。有關D/u比和臨 界值表D的對比,因於第5圖之第2實施形態中已詳細說 明故此處並不重覆。 S 5 5決定拒絕分 並進入等待狀態 配時, (步驟 步驟S54的判定結果,在步驟 即在步驟S56切斷與週邊的連接, S 5 8 ) ° 另一方面,步驟S54的判定社里 則在步驟S59進行槽檢索 =:可分配時 如上述,根據第3實施形態=:=方式 波位準的臨界值之判定之行依二=時之 的D波位準之D / 〇比的臨界值之依據:步叢發收信 行頻道分配之判定。 疋’故旎更高精度地: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 拒絕頻道分配時,雖只曾通知—可作成一種構成,其係j 例如以16qAM方式的頻曰道、分亥要旨於週邊’但若為拒$ 16軸方式以外之多值數目較^7時’其構成亦可由 乂的其他調變方式進行通 314998 28 1258926 信之方式來控制週邊及基地台。 接到來自基地台的拒絕頻道分配的通知的週邊,係孽 示該要旨於顯示部(例如第3圖之顯示部丨7 )以通知 使用 者。 此外,第7圖係歷時性地詳細說明第6圖所示之本發 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週邊PS和基地台cs之間的通信順^ 之圖示。更具體5之,係表示由週邊側所啟動之呼叫程序 圖。 弟7圖中,係在PS側施行掛斷中之無線連接之要求。 亦即’首先在控制頻道中,由PS側向以側而施行建立連 結頻道之要求。 對此情形,即如上述’測定D波位準,並進行測定的
Df位準是否為對應16QAM的D波位準的臨界值以上之 判定(第1次頻道分配判定)。㈣定為臨界值以上,則作 成允許頻道分配之判定,並在測定旧皮的同時,連結頻道 分配係傳送於PS。 、夕此連結頻道分配手續的收送,係在控制頻道CCH中, 以夕=數目較少的π /4移位QPSK方式而進行。 ,之,雖移至通話頻道(TCH),但調變方式係在此階 自持7Γ M私位QPSK之狀態。在此階段中,首先在來 同步叢發的收信時再度測^波 :::和上相定的U波位準而算出卿,並進行己算 之/U〜比疋否為在對應16QAM的D/υ比的臨界值以上 (第一-人頻迢分配判定)。若判定為臨界值以上,則 314998 29 1258926 作成允許頻道分配之判定’進而傳送同步叢發,並施行 SABM、UA等習知之控制信號的收送,進而實施傳呼連接 /傳呼設定、定義資訊、功能要求/響應、認證等習知之順 序。 、 ▲此類之順序結束後,由冗/4移位QpsK方式而切換調 變方式’而至更多多值數目較多的16Qam方式。如前述, 因D/U比係滿足對應於16QAM的臨界值,故藉由該調變 方式的切換,即無通信品質惡化之情形。 &之後之通話頻道的通信係形成以16qam進行通信之 狀態。亦即,施行DISC、UA望羽4 t 、一 仃UA寺白知之控制信號的收送, 進而經由呼叫、RBT、塑庫耸/ 士 θ應寻白知之手續之後並移至資料 之通信。 畜剩受之無線通 之其他無線通訊 的通信環境之參 一方的調變方式 於以能允許對其 而構成者,故在 後)之通信中, 方式而至多值數 傳送路徑的通信 之切換時所產生 如上述,根據本發明,係在對應於適 訊裝置當中,在來自相同之對應適當調變 裝置要求連接之際,則測定表示傳送路徑 數,且參數之測定值係在以多值數目較多 所能進行通信之參數的臨界值以上時,由 他然線通訊裝置進行分配無線頻道之方式 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連接後(頻道分配 即使自多值數目較少之調變方式切換調變 目較多之調變方式之情形下,亦能防止因 環境所導致的通信品質惡化之情形。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因係能防止因調變方式 314998 30 1258926 的通信品質之亞4卜,妨μ μ , # 心化故對於對應於適當調變之無線通訊裝 置極具功效。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歷時性說明本發明之週邊和基地台之間之通 信順序之圖式。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無線通訊裝置之基 地台之構成之功能方塊圖。 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無線通訊裝置之週 邊之構成之功能方塊圖。 第4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頻道分配 方法之流程圖。 第5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頻道分配 方法之流程圖。 第6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頻道分配 方法之流程圖。 第7圖係歷時性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週邊和 基地台之間之通信順序之詳細圖式。 第8圖A及第8圖b係表示iq座標平面上的7Γ /4移 位QPSK及16QAV[之符號點的配置圖。 第9圖係歷時性說明依據習知之適當調變之週邊和基 地台之間之通信順序之圖式。 第10圖係表示π Μ移位QPSK及16QAM之傳送路經 之S/N比和BER之關係圖。 31 314998 天線
RF處理部 信號處理部 無線控制部 主控制部 線路控制部 SW 收信部 合成器 送信部 控制部 顯示部 輸入部 收話部 送話部 I/F部 32 314998

Claims (1)

1258926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可斜座古人夕/士 1 ^ 、 夏係了對應於多值數目之相異2種類 之调變方式,其中具備: 調變方式切換機構(3 ),其 ,、你在無線連接於該無線 L汛裝置之其他無線通訊裝 衣直钓j對應於丽述2種類 之調變方式之際,在該盔線通 # …、、果逋Λ I置和珂述其他無線通 訊裂置之通信中,在多值數座 — 夕值数目車乂 j的弟1調變方式和多 值數目較多的第2調變方彳夕 义万式之間,作調變方式之切換; 記憶機構,其係預先記憶有表示在前述2種類之調 :方…,至少藉由前述第2調變方式,而使該無線 通況I置能和其他|崎捐外壯里、# "、、、、果通讯I置進行通信之傳送路徑 的通信環境的參數之第1臨界值; 參數測定機槿f ?、,甘# ^ α 再(2 )其係依據來自前述其他無線通 讯裝置的收信信號而測定前述參數; 壯參數比較機構(4),其係在來自前述其他無線通訊 Μ向V泉1^ Λ I置要求連接之際,比較其對應於前 ^"弟2調變方式的前述已記憶參數的第1臨界值和前述 所測定的參數;以及 頻道分配判定機構(4 ),其係當藉由前述參數比較 機構而判定前述已測定的參數為前述已記憶參數的第i =界值以上時’則允許對前述其他無料訊裝置進行分 配無線頻道。 …如申料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述記憶機構係預先記憶有表示藉由前述第i調 33 314998 I258926 變方式而使該無線通訊裝置能和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 行通信之傳送路徑的通信環境的參數之第2臨界值, 在來自對應於前述第1調變方式但未對應於前述 第2調變方式之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向該無線通訊裝置 $求連接之際,前述參數比較機構係比較其對應於前述 第1調變方式的前述已記憶參數的第2臨界值和藉由前 述參數測定機構所測定的參數,且前述頻道分配^定機 構係當藉由前述參數比較機構而判定前述已測定的參 數為前述已記憶參數的第2臨界值以上時,則允許對對 應於前述第i調變方式但未對應於前述第2調變方式之 其他無線通訊襞置進行分配無線頻道。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 前述頻道分配判定機構係判定該無線通訊裝置之 空槽j空頻道的有無,並在空槽及空頻道為不存在時, 則不官W述參數比較機構之比較結果如何,而拒絕益線 頻道之分配。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更具備: I通知之機構,其係在前述頻道分配判定機構為拒絕 j頒逼之分配時,向要求連接於該無線通訊裝置之其 5 然線通訊裝置通知此種要旨。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置則述苓數係一基於來自要求連接於該無線通訊裝 之/、他热線通訊裝置之收信信號位準之參數。 34 314998 1258926 6. 一種頻道分配方法’其係可對應於多值 值數目之相显2種 類之調變方式之無線通訊裴置之頻道分配方法立 前述無線通訊裝置係備有: / ’其中· 調變方式切換機構(3),其係在益 …、琢迷接於該無線 通訊裝置之其他無線通訊裝置為可對岸 q」耵應於刖述2種類 之調變方式之際,在該無線通訊裝置 、 、 衣置和刚述其他無線通 訊裝置之通信中,在多值數目較少的第i調變方式和夕 值數目較多的第2調變方式之間,作調變方式之:換, 記憶機構,其係預先記憶有表示在前述2種類之調 變方式之中,至少藉由前述第2調變方式,而使該益線 通訊裝置能和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行通信之傳送路徑 的通信環境的參數之第1臨界值;以及 參數測定機構⑺,錢依㈣自前述其他無線通 訊裝置的收信信號而測定前述參數; 前述頻道分配方法係具備: 比权之步V,其係在來自前述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向 該無線通訊裝置要求連接之際,比較其對應於前述第2 調變方式的前述已記憶參數的第]臨界值和前述所測 定的參數;以及 允°午之v ‘,其係當判定前述所測定的參數為在前 返已。己L”數的第1臨界值以上時,則允許對前述其他 無線通訊裝置進行分配無線頻道。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頻道分配方法,其中, 月J迟。己U機構係預先記憶有表示藉由前述第1調 35 314998 1258926 變方式而使該無線通訊裝置能和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進 行通信之傳送路徑的通信環境的參數之第2臨界值, 並進而具有: 比較之步驟,其係在來自對應於前述第1調變方式 但未對應於前述第2調變方式之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向 該無線通訊裝置要求連接之際,比較其對應於前述第i 調變方式的前述已記憶參數的第2臨界值和前述所測 定的參數;以及 允許之步驟,其係當判定前述所測定的參數為在二 述已記憶參數的第2臨界值以上時,則允許對對廉於2 述第1調變方式但未對應於前述第2調變方 引 夂乃巧之其他盔 線通訊裝置進行分配無線頻道。 …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頻道分配方法,其中, 更具有: 拒絕之步驟,其係判定該無線通訊裝置* 頻道的有無,並在空槽及空頻道為 二 :參數比較步驟之比較結果如何,而拒:二 9·如申請專利範圍“項之頻道分配方法 更具有: μ ’ 通知之步驟,其係在拒絕無線頻道之分配日士 求連接於該無線通訊裝 _ t,向要 種要旨。 之^他縣線通讯裳置通知此 其中,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頻道分配方法, 314998 36 1258926 前述參數係一基於來自要求連接於該無線通訊裝 置之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收信信號位準之參數。 37 314998
TW092124162A 2002-09-24 2003-09-02 Wireless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channel TWI25892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77026A JP4251841B2 (ja) 2002-09-24 2002-09-24 無線装置、チャネル割当方法、およびチャネル割当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5671A TW200405671A (en) 2004-04-01
TWI258926B true TWI258926B (en) 2006-07-21

Family

ID=32040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4162A TWI258926B (en) 2002-09-24 2003-09-02 Wireless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channel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613460B2 (zh)
EP (1) EP1551197A1 (zh)
JP (1) JP4251841B2 (zh)
CN (1) CN1682565A (zh)
AU (1) AU2003261881A1 (zh)
TW (1) TWI258926B (zh)
WO (1) WO20040303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2959C (zh) * 2004-08-19 2007-04-25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Phs基站控制信道分配的方法
US7706326B2 (en) 2004-09-10 2010-04-2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components that implement handoff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JP2006253754A (ja) * 2005-03-08 2006-09-21 N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初期通信速度設定方法
US7489944B2 (en) * 2005-06-01 2009-02-10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allocating power over channels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7150800A (ja) 2005-11-29 2007-06-14 Kyocera Corp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の制御方法
RU2420902C2 (ru) * 2006-06-23 2011-06-10 Нек Корпоре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его системы модуляции
US20080037661A1 (en) * 2006-08-08 2008-02-14 Adaptix,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multiple modulation zones
JP4355333B2 (ja) * 2006-09-13 2009-10-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チャネル割当方法
WO2008054141A1 (en) * 2006-11-01 2008-05-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80041096A (ko) 2007-03-13 2008-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정보를 이용한 링크 적응방법
DE602007012565D1 (de) * 2007-12-14 2011-03-31 Sony Corp Strahlensteueralgorithmus für NLOS-Drahtlossysteme mit vordefinierten Parametern
CN101237437B (zh) * 2008-01-24 201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不同阶数调制的方法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7533A (en) * 1990-12-05 1994-11-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ynamic capacity allocation CDM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BR9206002A (pt) * 1991-05-17 1994-08-02 Motorola Inc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processo para alocação de canais de comuni-cação, e local-base
JP2697409B2 (ja) 1991-10-17 1998-01-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チャネル割当て方式
EP0740485A3 (en) * 1991-05-29 1997-02-26 Nec Corp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H0738741B2 (ja) * 1992-08-28 1995-04-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チャネル割当方式
CN1190088C (zh) * 1994-02-04 2005-02-16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无线电信道分配方法
JP2991367B2 (ja) * 1994-06-22 1999-12-20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チャネル棲み分け方法
US5886988A (en) * 1996-10-23 1999-03-23 Arraycomm, Inc. Channel assignment and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125148A (en) 1997-08-29 2000-09-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for demodulating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modulation schemes
JPH1198570A (ja) 1997-09-22 1999-04-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携帯電話機
US6349217B1 (en) * 1998-04-24 2002-02-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mode/multi-rate fix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563357B2 (ja) 2000-06-23 2004-09-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適応変調通信システム
JP3821636B2 (ja) * 2000-08-21 2006-09-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51841B2 (ja) 2009-04-08
CN1682565A (zh) 2005-10-12
WO2004030397A1 (ja) 2004-04-08
US7613460B2 (en) 2009-11-03
AU2003261881A1 (en) 2004-04-19
TW200405671A (en) 2004-04-01
JP2004120051A (ja) 2004-04-15
EP1551197A1 (en) 2005-07-06
US20060052122A1 (en) 200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58926B (en) Wireless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channel
US5175867A (en) Neighbor-assisted handoff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TW204422B (zh)
US5752197A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radio system, and an exchange
US20030206530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ast control traffic
JPH06507058A (ja) 多重無線電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周波数の共有
JPH06244791A (ja)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AU5339800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local calling
EP1810537A1 (en) Data transport in gsm system
JPH06508733A (ja) 遠隔構成機能を有する基地局
US5369786A (en) Enhanced power level usage in a radiotelephone system
FI112568B (fi) Matkaviestinlaite
AU633444B2 (en) Extended range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KR20180045727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를 고려한 셀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CN115633379A (zh) 一种基于皮基站终端位置信息的切片管理方法、皮基站、核心网设备及终端
JPH08265822A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のハンドオフ方法
US6952585B1 (en)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wireless local loop communication
CN108632843A (zh) 一种基站间接口建立的方法、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
KR100606061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호 설정 방법
CA2046254C (en) Extended range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JPH0738944A (ja) 移動通信回線設定方法
MXPA98010157A (en) Multiple mode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channel allocations selected by microtelef
JPH09163455A (ja) 移動通信回線設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