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42065B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Google Patents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42065B
TWI242065B TW093107674A TW93107674A TWI242065B TW I242065 B TWI242065 B TW I242065B TW 093107674 A TW093107674 A TW 093107674A TW 93107674 A TW93107674 A TW 93107674A TW I242065 B TWI242065 B TW I2420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combustion
combustion engine
cylinder
sensor
sensor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07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4427A (en
Inventor
Takashi Ishizaka
Hideo Kobayashi
Takashi Kaneishi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24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4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42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420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B60K5/1233Resilient supports comprising protective elements, e.g. for protecting against heat, d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77/08Safety, indicating, or supervising devices
    • F02B77/089Safety, indicating, or supervising devices relating to engine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Description

1242065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在配置成大致水平的內燃機下部具備 有上述內燃機運轉狀態檢測用感測器的內燃機。 【先前技術】 習知以來摩托車(機車、具發動機的腳踏車)或三輪 機車上就搭載著各式各樣的感測器。例如:於傳動機構 (變速機),搭載著可檢測出變速段,對因應該變速段的 變化進行轉動的被檢測軸位置進行檢測的位置感測器(專 利文獻1 )。 然後,於該專利文獻1中,揭示著爲防止該位置感測 器碰撞到小石頭等造成破損而設有感測器外罩。 另一方面,已知有可檢測出內燃機的溫度,在機油從 汽缸蓋返回油底殼或油箱的回油通道設有溫度感測器的構 成(專利文獻2 )。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324 1 7 1號公報[(段 落 001 1 )]。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_2 1 3 3 2 6號公報(申請 專利範圍)。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習知以來卻完全沒有在內燃機設置要保護上述 -5- (2) 1242065 溫度感測器避免小石頭等碰撞的外罩構成。以摩托車或三 輪機車而言,爲了達到散熱功能的發揮並且爲輕型而採用 內燃機是原狀呈露在外部的構造。因此,設置在上述回油 通道上的溫度感測器也呈露在外部,所以,在行駿時就會 擔心小石頭等碰撞到上述溫度感測器。 本發明,是爲解決上述問題而爲的發明,其目的是在 於提供一種內燃機,該內燃機具備有可保護內燃機運轉狀 態檢測用的感測器,又具組裝容易性和耐久性且爲輕型, 並且,能效率佳地使感測器和內燃機進行散熱的外罩。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解決上述課題,是於配置成大致水平的內燃機下部 具備有上述內燃機運轉狀態檢測用感測器的內燃機中,其 特徵爲具有上述感測器保護用的感測器外罩,以內燃機構 成用的汽缸兩側部來保持著該感測器外罩(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所記載的發明)。 根據該發明時,因上述感測器是爲上述感測器外罩所 保護的同時,上述感測器外罩爲汽缸的兩側部所保持著, 所以即使行駿中受到小石頭等的碰撞造成對感測器外罩施 加有過大的載重,但也因爲於感測器外罩整體施賦有欲往 前後方向轉動的力,所以就形成爲緩衝,因此能夠避免對 小石頭等所碰撞的部位造成載重的集中。即,是能夠提昇 感測器外罩的耐久性,其結果,是能夠保護感測器。 於該狀況,若上述感測器外罩,是以:從上述汽缸的 -6- (3) 1242065 前方指向後方彎曲形成大致爲L字形狀的板狀構 可支撐上述板狀構件的棒狀構件來構成時(申請 第2項所記載的發明),則感測器外罩就具有充 性。換句話說,板狀構件的板厚即使是爲某程度 能夠維持在做爲感測器外罩時的耐久性,因此感 本身就能夠成爲輕型。 再加上,即使板狀構件每個部位的厚度多 均,但也因如上述,該板狀構件是以棒狀構件支 以就能獲得在做爲感測器外罩時的充分耐久性。 狀構件並非得以高精度形成不可,所以能夠容易 製造。 此外,上述板狀構件,因是從汽缸的前方指 曲形成大致爲L字形狀,所以汽缸的前方及下方 覆蓋,汽缸的側方及後方是爲開放。即,因小石 可能性最高的前方及下方是被覆蓋著,所以上述 會被保護著。另一方面,因側方及後方是爲開放 駛造成的受風接觸在汽缸及感測器上的面積會變 能夠恰當地對兩者進行冷卻。 又另外,在將上述汽缸側的安裝部形成在該 上所形成的散熱片間的另一方面,最好是將上述 罩側的安裝部至少有一部份的形狀形成爲是應對 熱片間的形狀(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發 於是成爲如此構成,使上述感測器外罩側的安裝 熱片夾著定位,所以能夠阻止感測器外罩的旋轉 件;及, 專利範圍 分的耐久 的薄時也 測器外罩 少有些不 撐著,所 即,因板 並且價廉 向後方彎 就爲其所 頭等碰撞 感測器就 ,所以行 大,因此 汽缸側部 感測器外 於上述散 明)。由 部是被散 。因此, -7- (4) 1242065 例如:在用螺栓固定汽缸和感測器外罩時,於各別的側 面,以1點固定即可,所以能夠削減螺栓數量的同時,在 對內燃機組裝汽缸和感測器外罩時的組裝作業也變容易。 又加上,爲了將上述各安裝部彼此以螺栓進行固定而 將上述各螺栓的螺軸形成爲對上述汽缸的前後是成大致垂 直的同時’上述各螺軸是設定成爲同軸時(申請專利範圍 第4項所記載的發明),因小石頭等碰撞造成的載重,是 大致均等施加在汽缸兩端的螺栓所緊固部,所以能夠避免 螺栓的扭轉,能夠提昇汽缸的耐久性。 此外,若在上述板狀構件的彎曲部至少一方的端部設 有缺口部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發明),則行 駿造成的受風會被捲入在該缺口部而流入感測器外罩內 部,因此能夠直接對感測器進行冷卻。再加上,在內燃機 即使是以整流罩包覆著時,也會因該缺口部的設置使感測 器外罩和整流罩之間能夠確保有空間,所以就能夠充分確 保行駿時的受風流動,能夠效率佳地由該風對感測器和汽 缸進行冷卻。 又加上,若上述感測器外罩是以金屬來形成時(申請 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的發明)’則能夠將來自於內燃機 的熱傳至感測器外罩側。因此’藉由放熱效果可使熱從感 測器外罩的表面放出,能夠恰當地使內燃機進行散熱。 【實施方式】 〔發明之實施形態〕 -8- (5) 1242065 &下參照附件例示有機車的圖面,對本發明的實施形 態進行以下詳細說明。 第1圖,是本發明一實施形態所適用的機車1 0的整 體構成說明用側面圖。機車i 〇.,具有可成爲骨架的車體 框架1 2 5上述車體框架12,是前部框架1 4和後部框架 1 6所結合構成。 上述前部框架1 4,是由頭部支撐管1 8及從該頭部支 擦管1 8朝後方斜下延伸的主支撐管20所構成。於頭部支 撐管1 8,在下端部將前輪22支撐成能旋轉的前叉24是 可操縱地被支撐著,於該前叉24的上端部固定著方向握 把26。於主支撐管20的下端部,懸吊支撐著被配置成大 致爲水平的氣冷式內燃機3 0。對於內燃機3 0的說明將於 後進行敘述。 後部框架1 6,是由後部支撐管3 2及聯結於該後部支 撐管3 2的座墊軌道3 4所構成。座墊軌道3 4上設有駕駿 者乘坐用的座墊36。 於內燃機3 0的後部,擺動臂40是被支撐成可上下方 向擺動,於該擺動臂40的後端部,後輪42是旋轉自如地 被支撐著,在擺動臂4〇和後輪42之間,聯結著緩衝器 44 〇 可是,前部框架1 4構成用的主支撐管20的側方,是 由主支撐管側蓋板50包覆著。於主支撐管側蓋板5 0的兩 側部裝脫自如地安裝有遮蓋駕駛者腳部的腿盾板52 ’於 主支撐管側蓋板5 0的前部配設有前頂罩5 4,又於主支撐 -9 - (6) 1242065 管側蓋板5 0的後部配設有主支撐管頂罩5 6。此外,於主 支撐管側蓋板5 0的下部配設有可覆蓋上述內燃機3 0的底 蓋5 8 (也稱整流罩)。於該狀況時,在底蓋5 8的前部, 形成有行駛時可對上述內燃機3 0供給風的開口部6 0。 於此,對內燃機3 0進行說明。內燃機3 0,如第2圖 所示,是基本性構成具備有曲柄箱7 2、汽缸7 4、汽缸蓋 76、潤滑系統(未圖示)。 於曲柄箱72內,收容著被支撐在車體左右方向的曲 柄軸8 0及油泵8 2,另外,於曲柄箱7 2底部形成有儲藏 油的油底殼(未圖示)。於該狀況時,油底殻也可以是油 箱。 於汽缸74的內部形成有汽缸襯套90,於該汽缸襯套 9〇,滑動自如地嵌合著活塞92。活塞92是藉連桿94聯 結於曲柄軸8 0。 於汽缸蓋7 6的內部形成有閥門室(未圖示),於該 閥門室內收容著閥門機構1 00。閥門機構1 〇〇,是由:轉 動自如地被支撐在汽缸蓋7 6上的凸輪軸;[〇 2 ; —體形成 在上述凸輪軸1〇2上的進氣凸輪及排氣凸輪;被支撐在進 氣搖臂軸上抵接於上述進氣凸輪的進氣搖臂;被支撐在排 氣搖臂軸上抵接於上述排氣凸輪的排氣搖臂;爲上述進氣 搖臂所驅動的進氣閥1 〇4 ;及,爲上述排氣搖臂所驅動的 排氣閥1 〇 6等所構成。 另,於曲柄軸8 0和凸輪軸I 〇 2上,圈掛著未圖示的 正時鏈條。 -10- (7) 1242065 潤滑系統,是由:從形成在曲柄箱7 2上的上述油底 殻供給油至汽缸蓋7 6的油供給通道(未圖示);從上述 汽缸蓋7 6返回油至上述油底殻的回油通道〗3 〇 (參照第3 圖):及,被收容在曲柄箱7 2內的上述油泵8 2所構成。 回油通道1 3 0,是使曲柄箱7 2的上述油底殻和汽缸蓋7 6 的上述閥門室成連接以形成汽缸74。 於汽缸74的下部,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在配設 有連通著回油通道1 3 0對是爲機械運轉狀態一種的油溫度 進行檢測的溫度感測器1 3 2的同時,於汽缸7 4上,安裝 有該溫度感測器1 3 2保護用的感測器外罩i 4 0。 感測器外罩14 0,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是由:鐵 製棒狀構件142、鋼板製板狀構件144、鋼板製安裝板 1 46 (安裝部)所構成。 棒狀構件14 2,如第4圖所示,是在彎曲部A〜D的 4處彎曲形成。在彎曲部A〜C所形成的C字形狀部1 4 8 上結合著上述板狀構件1 44,在彎曲部C、D間所形成的 直線部1 5 0的下部,周圍圍著消音器】5 2 (參照第3圖) 等的輔助機械裝置。 於該狀況時,彎曲部A〜D的位置,雖是需考慮到溫 度感測器1 3 2的大小或配置,以及汽缸74的寬度,或消 音器1 5 2等的輔助機械裝置的配置來做決定,但若能盡可 能地沿著汽缸74的形狀來做決定時,則可使汽缸74的下 邰空間變寬成爲較恰當。 此外,於棒狀構件1 4 2的兩端部結合著上述安裝板 -11 - (8) 1242065 及 故 指 [54 定 安 74 第 爲 是 散 形 突 安 形 致 螺 的 是 4 0 1 4 6。於該狀況時,在對棒狀構件]4 2與板狀構件1 4 4 安裝板1 4 6進行結合時以焊接來進行結合將會增加強度 爲恰當。 板狀構件1 4 4,是於彎曲部1 5 4從汽缸7 4的前方 向後方彎曲,形成爲大致爲L字形狀。於上述彎曲部] 的一方端部形成有缺口部1 5 6 (參照第5圖)。 於安裝板1 4 6上,形成有感測器外罩1 4 0要保持固 在汽缸74上時螺栓157插入用的插入孔158的同時, 裝板146的前端部160的形狀,是應變於形成在汽缸 側部的散熱片1 6 1間的形狀。即,於本實施形態中,從 2圖及第4圖中得以瞭解,因散熱片1 6 1是配設成大致 平行,所以前端部1 60的形狀也與此應對,形成爲側部 成大致爲平行的板狀構件。 另一方面,如第4圖所示,設置在汽缸7 4側部的 熱片1 6 1的一部份。是應對於上述安裝板〗4 6的形狀而 成爲缺口。於該缺口部,上述安裝板1 4 6安裝用的安裝 面170、170(安裝部)是與汽缸74 —體形成。上述各 裝突面170、170,是比上述散熱片161的頂部還埋入 成在汽缸74的內部,於上述各安裝突面17〇、no的大 中央部,形成有上述螺栓1 5 7栓入用的栓入孔1 72 ( 軸)。於該狀況時,各栓入孔1 7 2、1 7 2,是對汽缸7 4 前後方向形成大致爲垂直的同時,各栓入孔172、172 設定成爲同軸。 即,從第4圖及第6圖中得以暸解,感測器外罩] -12- 1242065 Ο) 是藉著上述各安裝板]46、146及各安裝突面17〇、17〇安 裝在汽缸74側面的散熱片〗6〗上。其結果,溫度感測器 1 3 2是配置在彎曲部1 5 4所形成的板狀構件1 4 4的內部空 間。即,感測器外罩1 4 0構成用的板狀構件;[4 4的垂直部 位是面對於機車1 0的前方,該板狀構件;144的水平部位 是面對於路面以保護溫度感測器1 3 2。另,板狀構件1 4 4 的兩側面是成開放以容許大氣流通。 包含著本實施形態內燃機3 0的機車1 〇,於基本上是 構成爲以上所述,接著,對其動作進行說明。 當透過駕駿者的啓動操作使內燃機3 0開始起動時, 收容在曲柄箱72內的曲柄軸80會進行旋轉。該曲柄軸 8 〇的旋轉力是藉著傳動輪(未圖示)傳達,使油泵8 2被 驅動。其結果,在油泵8 2的起動下從上述油底殻吸取上 來的油是藉著上述油供給通道供給至汽缸蓋7 6的閥門室 內,對設置於此的閥門機構1 0 0的各部進行潤滑。 對閥門機構1 〇〇的各部進行潤滑後的油是藉著形成在 汽缸7 4上的回油通道1 3 0 (參照第3圖)回到曲柄箱7 2 的上述油底殻。此時,回油通道1 3 0內的油溫度是由溫度 感測器1 3 2來進行檢測。溫度感測器i 3 2所檢測出的油溫 度’疋視爲內燃機」〇的溫度’例如:是利用成爲燃料噴 射閥所噴射的燃料噴射量的控制等。 另一方面,內燃機3 0,是從形成在底蓋5 8上的開口 部6 0接受行駛形成的風來進行散熱。 如以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時,因感測器外罩 -13- (10) 1242065 1 4 0是保持在汽缸74的兩側面,所以即使行駿 石頭等的碰撞造成對感測器外罩1 40施加有過大 但也因爲於感測器外罩1 4 〇整體施賦有欲往前後 的力,所以該力量就形成爲緩衝,因此能夠避免 等所碰撞的部位造成載重的集中。即,可使感 1 40變成不易破損,其結果,是能夠保護感測器 於該狀況時,因感測器外罩 140構成用的 144是由棒狀構件142支撐著,所以感測器外罩 有充分的耐久性,行駿中小石頭等的碰撞難以 損。換句話說,板狀構件1 44的板厚即使是爲某 時也能夠維持在做爲感測器外罩1 40時的耐久性 測器外罩1 40本身就能夠成爲輕型。 再加上,即使板狀構件1 44每個部位的厚度 不均,但也因如上述,板狀構件1 4 4是由棒狀構 撐著,所以就能獲得在做爲感測器外罩1 40時的 性。即,因板狀構件1 44並非得以高精度形成不 能夠容易並且價廉製造。 此外,板狀構件1 44,因是從汽缸74的前 方彎曲形成大致爲L字形狀,所以汽缸7 4的前 就爲其所覆蓋,汽缸7 4的側方及後方是爲開放 小石頭等碰撞可能性最高的前方及下方是被覆蓋 溫度感測器1 3 2就會被保護著。另一方面,因側 是爲開放,所以行駛造成的受風接觸在汽缸74 測器1 3 2上的面積會變大,因此能夠恰當地對兩 中受到小 的載重, 方向轉動 對小石頭 測器外罩 13 2° 板狀構件 1 4 0就具 造成其破 程度的薄 ,因此感 多少有些 件142支 充分耐久 可,所以 方指向後 方及下方 。即,因 著,所以 方及後方 及溫度感 者進行冷 -14- (11) (11)1242065 卻。 又另外,如第4圖及第6圖所示,因是將安裝突面 1 7 0埋沒形成在汽缸74兩側部上所形成的散熱片1 6 1間 的另一方面,是將安裝板1 4 6的前端部1 6 〇的形狀應對於 散熱片1 6 1間的形狀,所以前端部1 60是被散熱片1 6 1夾 著定位,因此能夠阻止感測器外罩1 4〇的旋轉。因此,在 可用削減兩者固定用的螺栓1 5 7數量的同時’在對感測器 外罩1 4 0的汽缸7 4進行組裝時的組裝作業也變容易。 又,如第4圖所示,因是形成在各安裝突面17〇、 170上的栓入孔172、172的方向形成爲對上述汽缸74的 前後是成大致垂直的同時,各栓入孔172、172是設定成 爲同軸,所以小石頭等碰撞時,其載重是大致均等施加在 汽缸7 4兩端的螺栓1 7 5上,因此,能夠避免螺栓1 7 5的 扭轉,能夠提昇汽缸74的耐久性。 此外,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因是在板狀構件14 4 的彎曲部1 5 4的至少一端部設有缺口部1 5 6,所以行駛造 成的受風會被捲入在該缺口部1 5 6而流入感測器外罩1 4 0 內部,因此能夠直接對溫度感測器1 3 2進行冷卻。再加 上,如第3圖所示,在內燃機3 0即使是以底蓋5 8包覆著 時,也會因該缺口部1 56的設置使感測器外罩1 4〇和底蓋 5 8之間能夠確保有充分空間,所以就能夠充分確保行駿 時的受風流動,能夠效率佳地由該風對溫度感測器]3 2和 汽缸74進行冷卻。 又加上,因感測器外罩1 40構成用的棒狀構件]42、 -15- (12) 1242065 板狀構件1 4 4及安裝板1 4 6全部均以金屬形成著,所以能 夠將來自於內燃機3 0的熱傳至感測器外罩1 4 〇側。因 此,藉由放熱效果可使熱從感測器外罩1 4 0的表面放出’ 使內燃機3 〇能夠恰當地進行散熱。 再加上,對內燃機3 0的運轉狀態進行檢測的感測 器,並不限定於是對上述機油溫度進行檢測的溫度感測器 1 3 2,例如也包括水溫感測器或爆震感測器。然後,理所 當然對於這些感測器,上述感測器外罩1 40也能夠如同保 護上述溫度感測器1 3 2般地保護。 另,上述實施形態雖是關於機車但並不限於此,例如 理所當然也可應在三輪機車上。 〔發明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發明時,是能夠保護內燃機30 運轉狀態檢測用的感測器。 再加上,上述感測器外罩,是耐久性高且輕型,其要 安裝在內燃機上時的安裝作業爲容易,並且,能夠效率佳 地使上述感測器及內燃機進行散熱。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爲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機車整體構成說明用側 面圖。 第2圖爲第1圖所示機車構成用的內燃機側面圖。 第3圖爲從汽缸蓋側看第2圖所示的內燃機時該內燃 -16- 1242065 (13) 機的正面 第4 罩和汽缸 第5 第6 面上的狀 〔圖號說 10: 30 : 58 : 74 : 13 0: 132: 140 ·· 142: 144: 146: 154: 156: 160: 16 1: 170: 172: 圖。 圖爲第3圖所示的感測器外罩,及,該感測器外 的連接關係說明用分解透視圖。 圖爲第4圖所示的板狀構件下面圖。 圖爲表示第3圖所示的感測器外罩保持在汽缸側 態透視圖。 明〕 機車 內燃機 底蓋 汽缸 回油通道 溫度感測器 感測器外罩 棒狀構件 板狀構件 安裝板 彎曲部 缺口部 前端部 散熱片 安裝突面 栓入孔 -17 -

Claims (1)

  1. (1) 1242065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內燃機,是在其汽缸被配置成大致水平的內燃 機的下部,具備有上述內燃機運轉狀態檢測用感測器的內 燃機,其特徵爲: 具有:上述感測器保護用的從上述汽缸的前方指向後 方彎曲形成大致爲L字形狀的感測器外罩,以內燃機構成 用的汽缸兩側部來保持著該感測器外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內燃機,其中,上述 感測器外罩,具備有:從上述汽缸的前方指向後方彎曲形 成大致爲L字形狀的板狀構件;及用來支撐上述板狀構件 的棒狀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內燃機,其中,將上 述汽缸側的安裝部形成在該汽缸側部所形成的散熱片間, 另一方面,將上述感測器外罩側的安裝部至少一部份的形 狀,形成爲是應對於上述散熱片間的形狀。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內燃機,其中,爲了 將上述各安裝部彼此以螺栓進行固定,而將上述各螺栓的 螺軸形成爲對上述汽缸的前後是成大致垂直,並且上述各 螺軸是設定成爲同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述之內燃 機,其中,在上述板狀構件的彎曲部至少一方的端部,設 有缺口部。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述之內燃 機’其中,上述感測器外罩是以金屬形成。 -18 - (2) 124206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內燃機,其中,上述 感測器外罩是以金屬形成。 -19-
TW093107674A 2003-03-25 2004-03-22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WI24206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83935A JP4287683B2 (ja) 2003-03-25 2003-03-25 内燃機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4427A TW200424427A (en) 2004-11-16
TWI242065B true TWI242065B (en) 2005-10-21

Family

ID=33399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7674A TWI242065B (en) 2003-03-25 2004-03-22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4287683B2 (zh)
KR (1) KR100536967B1 (zh)
CN (1) CN1302204C (zh)
BR (1) BRPI0400756B1 (zh)
MX (1) MXPA04002793A (zh)
MY (1) MY135516A (zh)
TW (1) TWI2420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5561B1 (ko) 2004-12-23 2006-11-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와이어 보호장치
JP4610467B2 (ja) 2005-11-02 2011-0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4909136B2 (ja) * 2007-03-15 2012-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排ガスセンサ取付け構造
JP5171554B2 (ja) * 2008-10-31 2013-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297820B2 (ja) * 2009-01-16 2013-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13024100A (ja) * 2011-07-20 2013-02-04 Yamah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2013024101A (ja) 2011-07-20 2013-02-04 Yamah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5847597B2 (ja) 2012-01-18 2016-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油温センサー取付け構造
CN104500170B (zh) * 2014-12-26 2017-01-04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2913A (ja) * 1995-07-31 1997-02-14 Mikuni Corp ポジションセ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36967B1 (ko) 2005-12-14
MY135516A (en) 2008-05-30
JP2004293348A (ja) 2004-10-21
CN1532380A (zh) 2004-09-29
TW200424427A (en) 2004-11-16
BRPI0400756A (pt) 2005-01-11
KR20040084713A (ko) 2004-10-06
JP4287683B2 (ja) 2009-07-01
BRPI0400756B1 (pt) 2012-09-04
MXPA04002793A (es) 2005-08-16
CN1302204C (zh) 2007-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87016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engine
JP4209441B2 (ja) 内燃機関
EP2587015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engine
JP481547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ガスセンサの取付け構造
JP4209440B2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
TWI359903B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WI242065B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2587014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engine
JP4060226B2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ノックセンサの取付構造
JP3790770B2 (ja) 内燃機関
JP5545937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5113724A (ja) 鞍乗型車両のエンジンのカバー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