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1130B - Scooter-type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Scooter-type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1130B
TWI221130B TW092110037A TW92110037A TWI221130B TW I221130 B TWI221130 B TW I221130B TW 092110037 A TW092110037 A TW 092110037A TW 92110037 A TW92110037 A TW 92110037A TW I221130 B TWI221130 B TW I2211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pipe
storage box
patent applica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0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4695A (en
Inventor
Kengo Yano
Yuichiro Morikawa
Kazunori Kawame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4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4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1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11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5/00Mud-guards for wheels
    • B62J15/04Mud fl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5/00Mud-guards fo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1221130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遮蓋在前端具備有可自由轉向地支承方 向把手的頭管之車體骨架的車體外殼上’裝設有被配置在 前述車體骨架上所搭載之引擎的上方之騎乘者乘坐用的座 墊,並且能讓騎乘者的雙腳擺放之置腳板配置在前述方向 把手與前述座墊之間所形成的速克達型機車’特別是關於 用來防止泥水等從置腳板的下方飛濺到引擎側之構造。 【先前技術】 爲了防止泥水等飛濺到引擎側,日本專利第278847 1 號公報所揭示之速克達型機車係用大型的底盤外殼來遮蓋 全體置腳板的下面。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以上述先前的方式採用大型的底盤外殼則會導 致零件成本的增加。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的問題點而創見,其目的爲提供 一種可達成零件成本的減少,並且防止泥水等飛濺到引擎 側之速克達型機車。 【發明內容】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是 •6· (2) (2)1221130 針對遮蓋在前端具備有可自由轉向地支承方向把手的頭管 之車體骨架的車體外殼上,裝設有被配置在前述車體骨架 上所搭載之引擎的上方之騎乘者乘坐用的座墊,並且能讓 騎乘者的雙腳擺放之置腳板配置在前述方向把手與前述座 墊之間所形成的速克達型機車,其特徵爲:前述車體骨架 係具備有通過前述置腳板的下方之底盤骨架部,在該底盤 骨架部的後端裝設有防止泥水等飛濺到前述引擎側之土除 構件。 依據此構成,因在底盤骨架部的後端裝設有土除構件 ,所以比採用大型的底盤外殼之先前的土除構件更能減少 零件成本,並且能防止泥水等飛濺到引擎側。 而且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係除了上述申請 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發明的構成以外,前述車體骨架 係由具備有朝該車體骨架的左右方向延、伸而被固定裝著於 前述底盤骨架部的後端之橫向管,來讓前述土除構件至少 以從前方遮蓋該橫向管的方式所形成’依據此構成,幾乎 含括車體骨架的左右方向之全體都能防止泥水飛濺到引擎 側。 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係除了上述申請專利 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發明的構成以外’至少在前述土 除構件的前面之下部,形成有向前上傾斜之傾斜面’依據 此構成,藉由將飛濺到土除構件的泥水等導引向土除構件 的後下方,而能更確實地防止泥水等飛濺到引擎側。 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係除了上述申請專利 -7- (3) (3)1221130 範圍第1〜3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發明的構成以外,在前述 置腳板裝設有收納蓄電池之蓄電池收納箱,在該蓄電池收 納箱的後壁裝設有引進到蓄電池收納箱內之配線用的開口 部,讓從後方側遮蓋該開口部之遮蔽壁一體地形成在前述 土除構件,依據此構成,因用土除構件的遮蔽壁來遮蓋蓄 電池收納箱所具備之配線用的開口部,所以不用裝設專用 的零件仍能防止泥水等侵入到蓄電池收納箱內。 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除了上述申請專利範 圍第2項所記載之發明的構成以外,前述土除構件係以遮 蓋前述橫向管的兩端開口部之方式所形成,依據此構成, 不須要對封閉橫向管之兩端進行加工,而能減少加工工時 〇 而且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除了上述申請專 利範圍第1項的所記載之發明的構成以外,線束及電纜線 類的支承部被一體地形成在由合成樹脂所構成之前述土除 構件上,依據此構成,能用土除構件來支承被配置在土除 構件的鄰近之線束及電纜線類,不須要用來支承線束及電 纜線類之專用的零件,可助於減少零件之件數。 【竇施方式】 以下,根據添附之圖所示之本發明的實施例說明本發 明的實施形態。 第1〜2 3圖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1圖爲速克 達型機車之側面圖,第2圖爲在省略車體外殼及收納箱的 -8 - (4) (4)1221130 狀態下的速克達型機車之後部立體圖。第3圖爲車體骨架 之側面圖。第4圖爲第3圖的箭號4方向之擴大圖。第5 圖爲從第4圖除去土除構件及防震連桿的狀態之平面圖。 第6圖爲第1圖箭號6指示部之擴大縱剖面圖。第7圖爲 第4圖的線7 - 7之剖面圖。第8圖爲防震連桿之平面圖。 第9圖爲省略車體外殼及收納箱的狀態下之速克達型機車 的中間部立體圖。第1 0圖爲從上方直視空氣濾淸器及連 結管之平面圖。第 1 1圖爲在省略空氣濾淸器的狀態下沿 著第1 0圖的線1 1 -1 1之側面圖。第1 2圖爲從後方直視已 省略車體外殼的狀態之速克達型機車的上部之圖。第13 圖爲用來表示對吸氣管的上游端之後骨架管的連接部之重 要部位凹陷部之剖面圖。第14圖爲表示二次空氣控制閥 的構成之縱剖面圖。第15圖爲第6圖的線15-15之剖面 圖。第16圖爲置腳板之立體圖。第1 7圖爲置腳板的一部 分之平面圖。第1 8圖爲土除構件之正面圖。第1 9圖爲第 18圖的箭號19方向之側面圖。第20圖爲第19圖的箭號 20方向之平面圖。第21圖爲第18圖的線21-21之剖面 圖。第2 2圖爲第1 8圖的線2 2 - 2 2之剖面圖。第2 3圖爲 第1 8圖的線2 3 - 2 3之剖面圖。 首先,第1〜5圖之中,速克達型機車的車體骨架25 係具備有:讓頭管26固定裝著在前端之主骨架管2 7、及 被呈直角固定裝著在該主骨架管27的後端之橫向管28、 及讓前端分別連接裝設在橫向管28的兩端部之左右一對 的後骨架管2 9、3 0。 -9 - (5)1221130 主骨架管2 7係由從頭管2 6朝後下傾斜之向下骨架 2 7 a、及從向下骨架部2 7 a的後端大致呈水平朝後方延 之底盤骨架部2 7 b被一體地連接裝設所組成,在底盤骨 部2 7b的後端部形成有朝上下方向壓扁所形成之筒狀的 膠支承部3 1。橫向管2 8係朝車體骨架2 5的左右方向 伸,將該橫向管28的軸方向中央部以貫穿前述橡膠支 部3 1的方式,橫向管28的軸方向中央部呈直角固定裝 在主骨架管27的後端部。另外,在橫向管28與主骨架 27之間裝設有用來補強橫向管28及主骨架管27的連 裝設部之上下一對的輔強構件32、33。 左右一對的後骨架管29、30係由從前述橫向管28 兩端部朝後上延伸之向上骨架部29a、30a ;及從向上 架部29a、30a的後端大致呈水平朝後方延伸並且讓後 部開口相對向的方式在水平面內加以彎曲之上部骨架 2 9b、3 0b被一體地連接裝設而組成。 在前述頭管26可轉向地支承跨過前輪WF之前叉 ,在前叉3 4的上端連結有方向把手3 5。 由配置在後輪W R的前方側之引擎E、及配置在後 W R的左側方之無段變速機Μ所組成的動力單元P可上 擺動地被支承在車體骨架25之兩後骨架管29、30的前 部,後輪W R係被軸支在動力單元ρ的後端部。而且引 Ε係大致呈水平配置有氣缸之單氣缸的4衝程引擎,無 變速機Μ係例如皮帶式。 在動力單元Ρ的後端部與左右一對的後骨架管2 9 部 伸 架 橡 延 承 著 管 接 的 骨 七山 m 部 34 輪 下 丄山 賴 擎 段 •10- (6) (6)1221130 3 〇之中的左側的後骨架管2 9之間裝設有後避震單元3 6。 另外,引導從引擎E的排氣之排氣管37爲從引擎E延伸 到後輪W R的右側方側,該排氣管3 7係連接到被配置在 後輪WR之右側方的排氣滅音器38。 可收納安全帽等的收納箱3 9,以配置在前述引擎E 的上方的方式被支承在兩後骨架管29、30的前端部之間 ,在兩後骨架29、30的後端部之間支承有燃料箱40。 可是,動力單元P係隔著防震連桿41可以上下擺動 地被支承在車體骨架25上,參照第6〜8圖說明該防震連 桿4 1的構造。 防震連桿4 1係具備有:裝設在動力單元P之靠近前 方的下部之左右一對的引擎側托架42、42 ;及分別裝設 在車體骨架25的兩後骨架管29、30之向上骨架部29a、 30a的下部之左右一對的骨架側托架43、43 ;及配置在前 述兩引擎側托架42、42間之圓筒狀轉動筒44 ;及以可轉 動地支承該轉動筒44的方式裝設在兩引擎側托架42、42 間之連結軸42 ;及形成於橫剖面矩形的筒狀而一端固定 裝著在前述轉動筒4 4之左右一對的連桿構件4 6、4 6 ;及 配置在前述兩骨架側托架4 3、4 3間並且固定裝著前述連 桿構件46、46的另一端之圓筒狀的外筒47 ;及同軸地被 配置在該外筒4 7內之圓筒狀的內筒4 8 ;及內周分別被熔 接在內筒4 8的兩端部並且外周分別被熔接在被壓入到前 述外筒4 7的兩端部之圓筒狀的箱體4 9之橡膠襯套5 0… ;及以可轉動地支承前述內筒4 8的方式被裝設在前述兩 -11 - (7) (7)1221130 骨架側托架43、43間之擺動支軸5 1 ;及被固定裝著在前 述外筒47的軸方向中間部而朝前方延伸之臂5 2 ;及被裝 著在臂5 2的前端之止動橡膠5 3。 前述止動橡膠5 3係以使該止動橡膠5 3的上下兩面接 觸到該橡膠支承部3 1的上下內面的方式而插入到被形成 於主骨架管27的後端之橡膠支承部3 1。 此防震連桿4 1爲從動力單元P的引擎E作用到擺動 支軸5 1之負荷,係利用橡膠襯套5 0、…的彈性變形來吸 收,並且經由止動橡膠5 3壓接在橡膠支承面3 1的上下內 面而彈性變形來吸收。 而且以比動力單元P更前方的各構件之中最低的位置 又比骨架側托架43更低的方式,比各連桿構件46、46更 向下方隆出之防護構件5 4、5 4分別被固定裝著在兩連桿 構件4 6、4 6。這些防護構件5 4、…係爲了達到輕量化及 高強度化而例如使鋼棒(鋼管)彎曲成半圓狀所形成。 參照第9圖,引擎E的吸氣系係具備有:連接到引擎 E的上部之吸氣管28、及連接到該吸氣管5 8的上游端之 氣化器5 9、及於比該氣化器5 9更後方的情況下被配置在 後輪WR的左側方之空氣濾淸器60、及連結空氣濾淸器 6〇與氣化器5 9間之合成樹脂製的連結管6 1,被配置在收 納箱39與引擎E之間。 參照第10、11圖,空氣濾淸器60係以配置在後輪 WR的上部左側的方式而安裝在動力單元P的後部。另外 ,連結管6 1係以連結被配置在後輪WR的上部左側之空 -12- (8) (8)1221130 氣濾淸器60與被配置在後輪WR的前方之氣化器5 9的方 式而大致呈彎曲被配置在水平面內。 在連結管6 1的上部係被一體地突出設置有從該連結 管61朝上方突出之豎起壁61a,在前述後輪WR的前方 與前述豎起壁61a呈前後疊合之垂下壁39a,以朝下方垂 下的方式被一體地裝設在配置於連結管6 1的上方之收納 箱3 9的下部。而且在豎起壁6 1 a與垂下壁3 9 a之間形成 有防止從後輪WR所飛濺的泥水等侵入到比連結管6 1更 前方,即侵入到氣化器59側之迷路62。 另外,阻止從後輪WR所濺起的泥水等朝向前方之擋 土壁6 1 b,係以從連結管6 1朝下方垂下的方式被一體地 裝設在連結管6 1的下部。 合倂參照第I2圖,在兩後骨架管29、30之中左側的 後骨架管29之上部骨架部29b的前部,支承用來淨化供 應到引擎E的排氣通道(未圖示)的二次空氣之二次氣空 氣用空氣濾淸器6 3。 在該二次空氣用空氣濾淸器63的吸入口連接有吸氣 管64的下游端,該吸氣管64的上游端,係如第1 3圖所 示,從後端開口 30c被插入到兩後骨架管29、30之中右 側的後骨架管〇 〇之上部骨架部3 0 b的後端部。而且吸氣 管64的上游端,彳系利用在壓縮狀態下隔著此上游端外面 與後骨架管3 0的內面之間的隔音材6 5來支承於後骨架管 3〇,隔音材65係由具有透氣性的彈性材料例如海棉等所 形成。即是吸氣管6 4的上游端,係使隔音材6 5介隔於後 -13 - (9) (9)!22113〇 骨架管30的內面之間而被插入到後骨架管30的後端部開 口 3 〇 c。 爲了使前述吸氣管64平順地彎折而插入到後骨架管 30的後端部開口 30c,另一方的後骨架管29的後端下部 係被切割成形成隨著朝向下方而以從後骨架管3 0遠離的 方式傾斜之傾斜面2 9 c,吸氣管64係沿著該傾斜面的方 式被配置。 裝設在引擎E與二次空氣用空氣濾淸器63之間之二 次空氣控制閥66,係支承在被安裝於左側的後骨架管29 之向上骨架部2 9 a的上部之支座6 7,該二次空氣控制閥 6 6係相對於讓前述二次空氣用空氣濾淸器6 3配置在向上 骨架部29a的後方,而以將向上骨架部29a夾在與二次空 氣用空氣濾淸器6 3之間的方式被配置在向上骨架部2 9 a 的前方。 在第14圖中,二次空氣控制閥6 6係由隔膜致動器 6 8、及用該隔膜致動器6 8來閉閥驅動之開閉閥6 9、及只 容許空氣流通到引擎E的排氣通道側之簧片閥70所構成 〇 隔膜致動器68係具備有:殼體7 1、及用該殼體71 夾持周緣部之隔膜72、及一端連結到該隔膜7 2的中央部 之金屬製的桿7 3。 殼體7 i係由殼身74、及相互間氣密地夾持前述隔膜 7 2的周緣部而結合於該殼身74之外殼7 5所組成,在外 殼7 5與隔膜7 2之間形成有使該隔膜7 2的一面面對之負 -14- (10) 1221130 連 負 80 係 該 膜 第 述 間 殼 流 通 同 a"/· 刖 入 桿 壓室76,在殼身74與隔膜72之間形成有大氣壓室77 在外殼75的中央部連接裝設有在先端具有節流孔78之 接管部7 9,經由前述節流孔7 8而通到負壓室7 6內之 壓取出管路80被連接到連接管部79,該負壓取出管路 係被連接到吸氣系5 7的吸氣管5 8。因而,負壓室7 6 作用吸氣管5 8內的負壓。 桿7 3是利用殼身7 4而可軸方向移動地被支承著, 桿73的一端係在大氣壓室77側直接被連結到前述隔 7 2的中央部。 針對此隔膜致動器6 8在吸氣管5 8內的負壓升高時 隔膜7 2往減少負壓室7 6容積的方向撓曲,而桿7 3往 1 4圖的左方作動。 開閉閥69係具備有:閥殻體8 1、及固定連接在前 桿73的他端之閥體82、及裝設在閥殼體81與閥體82 之回位彈簧8 3。 閥殼體8 1係由前述殻體74、及氣密地被結合在該 身74之吸氣外殼8 4所構成,在殼身7 4係裝設有空氣 通路8 5、及使空氣流通路8 5連通到大氣壓室7 7之連 孔86、及通到空氣流通路85的上游端而與前述桿73 軸配置之閥孔87、及在與前述空氣流通路85相反側使 述閥孔8 7開口到中央部之閥座8 8、及使一部分同軸插 到前述閥孔8 7之支承筒部8 9,同軸地貫穿閥孔8 7之 73可軸方向滑動地被嵌合於前述支承筒部89內。 在前述殼身74與吸氣外殼84之間形成有閥室90 -15- (11) 1221130 另外,吸氣外殼84係被一體地形成通到閥室90之連接 部9 1,管路9 2的下游端被連接到連接管。然而管路 的上游端係被連接到二次空氣用空氣濾淸器6 3。 前述閥座88係以面對閥室90的方式被形成在殼 74,讓可載座在閥座88而被收納在閥室90之閥體82 定設置在桿73的另一端。 另外,回位彈簧83爲圍繞前述支承筒部89之線圈 物,發揮使閥體8 2離開閥座8 2的方向之彈簧力,即是 揮使膜致動器68的隔膜72向大氣壓室77側撓曲的方 之彈簧力而被設置在殼身74與閥體8 2之間。 簧片閥7 〇係可開閉前述閥孔9 3而被支承在中央部 有閥:ii 9 3而形成呈圓板狀之閥支承板9 4,閥支承板 係使前述閥孔9 3連通到空氣流通路8 5的下游端的方式 被氣密地夾持在前述殻身74以及結合在該殼身74之外 95間。另外,二次空氣供應管路98的上游端被連接在 殼95與閥支承板94間形成有收納前述簧片閥70之閥 96 ’以通到閥室96的方式被一體地設置在外殼95之連 管部97上。然而二次空氣供應管路98的下游端,係以 到引擎E的排氣通道的方式,被連接到引擎E的下部。 此二次空氣控制閥66係被一體地設置在殼身74之 緣部7 7 a結合於支座6 7,因而被支承在左側的後骨架 2 9之向上骨架部2 9 a的上部。 另外,在左側的後骨架管29之向上骨架部29a的 部,係設置有通到該向上骨架部2 9 a內之連接管部9 9 管 92 身 固 狀 發 向 具 94 殻 外 室 接 通 凸 管 下 -16 - (12) 1221130 用來從動力單元P的無段變速機Μ內導出冷卻空 管1 0 0被連接到前述連接管部9 9。 在第1圖中,車體骨架25係用合成樹脂製的 殼1 〇 1來遮蓋,該車體外殻1 0 1係具備有遮蓋騎乘 腳之前方的腳部遮罩1 〇 2、及可擺放騎乘者的雙腳 到腳部遮罩 1 〇 2的下部之置腳板 1 〇 3、及連結到 103而從兩側遮蓋車體後部之側邊外殼104。 前述收納箱3 9及燃料箱40係用上述側邊外殼 遮蓋,讓以可乘坐騎乘者的方式而從上方遮蓋收糸I 之座墊105可開閉地安裝在側邊外殼104的上部。 腳板1 0 3係以被配置在方向把手3 5與座墊 1 〇 5 方式被形成在車體外殼1 0 1上,在比置腳板1 0 3的 下方處配置用來將動力單元 Ρ可擺動地支承在車 25之骨架側托架43···。 在主骨架管27之底盤骨架部27b的前部,係 著支承構件1 0 6,而讓在前述底盤骨架部2 7 b的上 車的左右方向延伸之前部支承管1 〇 7的中央部固定 前述支承構件10 6。另外,在橫向管2 8的兩端部 設置後部支承管1 〇 8、1 0 8,在前部支承管χ 〇 7的 和後部支承管108、108的上端部固定裝著有與底 部2 7 b成平行延伸之一對的置腳板支承骨架1 〇 9 〇 如第6圖所示,抵接到前述置腳板支承骨架 109的前部和後部上面之凸起部103a、103a以突 氣之導 車體外 者的雙 而連結 置腳板 104來 3箱3 9 即是置 之間的 後端更 體骨架 固定裝 方往機 裝著在 係豎立 兩端部 盤骨架 、109 109、 出在向 (13) (13)1221130 下方的方式被一體地設置在置腳板1 03的左右兩側的前 部和後部,這些凸起部103a、103a結合於置腳板支承骨 架1 0 9、1 0 9的狀況下,置腳板1 0 3被支承在兩置腳板支 承骨架1 0 9、1 0 9。 第1 5〜1 7圖中,將上部開放之箱形的蓄電池收納箱 1 1 0以從置腳板1 〇 3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被一體地形成在置 腳板103的大致中央部,該蓄電池收納箱1 1〇的上部開口 端係用可拆裝地被安裝在置腳板103之合成樹脂製的蓋板 111來封閉。 在蓄電池收納箱11 〇內,係收納固定有蓄電池1 1 2、 CDI單元113、起動繼電器114以及保險絲盒115等。而 且在蓄電池收納箱1 10的後壁1 l〇a裝設有用來將連接到 前述蓄電池1 1 2、C D I單元1 1 3、起動繼電器1 1 4以及保 險絲盒1 1 5等之配線1 1 8引進到蓄電池收納箱1 1 〇內之開 口部 1 1 7。 在車體骨架25之中通過前述置腳板103的下方之底 盤骨架部27b的後端,係設置有防止泥水等飛濺到引擎E 側之合成樹脂製的土除構件1 2〇。 該土除構件12〇係至少從前方遮蓋被固定裝著在底盤 骨架部2?b的後端之橫向管28而被安裝在該橫向管28上 〇 第18〜23圖中,土除構件120係~體地具備有:形成 有以至少從前方遮蓋被固定裝著在底盤骨架部2 7b的後端 之橫向管2 8,而從前方側遮蓋橫向管2 8之前壁1 2 〇 a ;及 -18 - (14) (14)1221130 以從前壁1 2 0 a的上端向後方大致成水平延伸的方式所形 成之上壁120b;及與前壁120a和上壁120b相連的一對 側壁120c、I20d ;及具有向下方張開之大致U字狀的橫 剖面形狀而從前壁120a的大致中央部往前方延伸之外殻 部 120e。 前述上壁120b係從上方遮蓋橫向管28,另外用兩側 壁120c、120d來遮蓋前述橫向管28的兩端。即是土除構 件1 20 ’係形成有以從其前方、上方及兩側遮蓋橫向管28 的方式。另外,底盤骨架部27b的後部係從上方用外殼部 120e來遮蓋。 然則’爲了補強橫向管28及主骨架管27的連接裝設 部’在被設置於橫向管28與主骨架管27間之上下一對的 補強構件32 ' 3 3之中下方的補強構件3 3,係一體地裝設 有從下方抵接到前述土除構件1 2 0之上壁1 2 0 b的左右兩 側之一對的支承腕部3 3 a、3 3 a,在這些支承腕部3 3 a…係 固定裝著有焊接螺帽1 2 1…。另一方面,於對應於支承腕 部33a…的部份在前述上壁12〇b設置有一對的插通孔122 、122 ’將被插通在這些插通孔122…之螺栓構件123…螺 合鎖緊於前述焊接螺帽121…,因而土除構件120被安裝 在兩支承腕部33a…。 於前述外殼部1 20e的右側之前壁1 20a的上部,係設 置有用來收納蓄電池收納箱1 1 0的右側後部之收納凹部 124 〇 在該土除構件1 20的前面之至少下部,在該實施例係 -19- (15)1221130 除了前述收納凹部124以外之前壁120 a的前面,形成 向前上傾斜之傾斜面125。另外,也在遮蓋橫向管28 兩端開口部之兩側壁120c、120d的下部,形成有隨著 向下方而成爲內方位置之傾斜面126、126,橫向管28 兩端下部也對應於這些傾斜面1 26而被斜向切除。 然則,在被一體地設置在置腳板1 0 3之蓄電池收納 1 1 0的後壁1 1 0 a,雖然係裝設有引進到蓄電池收納箱1 內之配線1 1 8用的開口部1 17,不過從後方側遮蓋前述 口部117之遮蔽壁127以往上方突出的方式被一體地形 在土除構件120的上壁120b。 進而,在兩插通孔 12 2、12 2之中較左側的插通 122更前方之上壁 120b的前部,係一體地形成有在周 向的1處具有細縫129而被形成呈圓形之支承部128 ; 該支承部128,係藉由從前述細縫129插入就能支承線 及電纜線類。 其次說明本實施例的作用時,用來可以上下擺動地 動力單元P的前部支承在車體骨架25之一對的連桿構 46…、係連接有被配置在比置腳板103的後端更向下方 構成車體骨架25的一部分之骨架側托架43…;和被裝 在動力單元P的下部之一對的引擎側托架42…,在此 連桿構件4 6…,係讓隆出於比該連桿構件4 6更向下方 防護構件54..·分別固定裝著。儘管防護構件54···,係 比動力單元P更前方的各構件之中最低的位置而以比骨 側托架43更低的方式向下方隆出。 有 的 朝 的 箱 10 開 成 孔 方 在 束 將 件 而 設 等 的 在 架 -20- (16)1221130 因此,當騎上路緣等的障礙物上時,障礙物比 元P更先碰觸到防護構件54··.,連桿構件46…係 力單元P朝上方升起的方式轉動,所以能避免障礙 與動力單元P碰撞。而且只用將防護構件5 4…固 在連桿構件46…的極簡單構造就能避免障礙物撞 單元P。 然則,在動力單元P與座墊105之間,係以用 105來封閉上端開口部的方式而配置有收納箱39, :被連接到引擎E的上部之吸氣管5 8、被連接到 管5 8的上游端之氣化器5 9、被配置在比該氣化器 後方之空氣濾淸器60、以及連結空氣濾淸器60和 59之間之連結管61的吸氣系57,係被配置在引擎 納箱3 9之間。而且被一體地設置在連結管6 1的上 上方突出之豎起壁6 1 a、及被一體地設置在收納箱 下部而向下方垂下之垂下壁39a,係將防止從後輪 濺起的泥水等入侵到比連結管6 1更前方之迷路62 豎起壁6 1 a與垂下壁3 9 a之間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前 的位置。 因此,可以極力阻止後輪WR所濺起的泥水等 連結管6 1更前方的引擎E側,而且不要收納箱3 9 管6 1以外的零件,所以可達到減少零件之件數同 少組裝作業工時。 另外,阻止後輪WR所濺起的泥水等濺向前方 壁6 1 b,係以從連結管6 1向下方垂下的方式而被 動力單 以使動 物直接 定設置 到動力 該座墊 具備有 該吸氣 59更 氣化器 E與收 部而往 3 9的 WR所 形成在 後疊合 濺向比 及連結 時能減 之土除 一體地 -21 - (17) (17)1221130 設置在連結管6 1的下部,利用前述土除壁6 1 b能更加阻 止在後輪WR所濺起的泥水等濺向比連結管6 1更前方側 〇 另外,車體骨架25係具備有通過置腳板1〇3的下方 之底盤骨架部27b ’在該底盤骨架部27b的後端’係設置 有防止泥水等濺向引擎E側之土除構件120 ° 因而,比採用大型的底盤外殼之過去的土除構件更能 減少零件成本,且又能防止泥水等濺向引擎E側。 另外,車體骨架25係具備有朝車體骨架25的左右方 向延伸而被固定裝著在前述底盤骨架部27b的後端之橫向 管28,土除構件120係以至少從前方遮蓋橫向管28的方 式被形成,所以含括車體骨架25的左右方向之幾乎全體 都能防止泥水濺向引擎E側。 另外,至少在土除構件120的前面的下部,係形成有 向前上傾斜之傾斜面125,用前述傾斜面125將濺到土除 構件1 20之泥水等引導到土除構件1 20的後下方,因而能 更確實防止泥水等濺向引擎E側。 然則,在置腳板103,係設置有收納蓄電池1 1 2等之 蓄電池收納箱1 1 〇,在該蓄電池收納箱1 1 0的後壁11 0 a, 係設置有引進到蓄電池收納箱1 1 〇內之配線11 8用的開口 部1 1 7,不過在前述土除構件1 20 ’係被一體地形成有從 後方側遮掩該開口部1 1 7之遮蔽壁1 27。·因此,不設置專 用的零件仍能防止泥水等入侵到畜電池收納箱1 1 〇內。 而且土除構件1 2 0係以遮蓋橫向管2 8的兩端開口部 -22- (18) 1221130 的方式被形成,所以不須經過封閉橫向管28之兩端 工,就能減少加工工時。 另外,在由合成樹脂所構成之土除構件1 20,一 形成有線束及電纜線類的支承部1 28,利用土除構件 可支承被配置在土除構件120之附近的線束及電纜線 不須要用來支承線束和電纜線類的專用零件,而能助 少零件之件數。 進而,用來使供應到引擎E的排氣系之二次空氣 化的二次空氣用空氣濾淸器 63,係被配置在車體骨彥 的外部而被支承在左側的後骨架管 29,使二次空氣 氣濾淸器63的維修容易。 而且,吸氣管6 4的下游端係被連接在二次空氣 氣濾淸器6 3的吸入□,此吸氣管6 4的上游端,係使 材65介在於與右側後骨架管3 0的內面之間,而被插 該後骨架管30的後端部開口 30c。 因此,將吸氣管64連接到後骨架管30而可以不 裝多餘的零件就能減低成本,另外,在吸氣管64的 端與後骨架管3 0的內面之間,配置有可讓空氣流通 音材65,所以在於後骨架管30內可以抑制吸氣音的 而達到滅音效果。 另外,被裝設在引擎E與二次空氣用空氣濾淸f 間而被支承在車體骨架25之二次空氣控制閥6 6,係 持車體骨架25的一部分,也就是夾持後骨架管29的 骨架部29a而被配置在與二次空氣用空氣濾淸器63 的加 體地 120 類, 於減 淸淨 ? 25 用空 用空 隔音 入到 要安 上游 之隔 回音 ? 63 因夾 向上 之相 -23- (19) (19)1221130 反側,所以將二次空氣用空氣濾淸器6 3和二次空氣控制 閥6 6鄰近配置,而能用來將二次空氣用空氣濾淸器6 3和 二次空氣控制閥6 6間連接之構造簡單化。 進而,車體骨架25係在後部具備有使後端相互對向 又加以開口之左右一對的後骨架管 29、30,在此等後骨 架管29、30的任一方,也就是在後骨架管30的後端部開 口,插入有吸氣管64·的上游端,所以不必爲了將吸熟I 6 4連接到後骨架管3 0而對後骨架管3 0施加多餘的加1 # ,而能更加減少成本。 而且,在使後端相互對向又加以開口之左右一 # @ ^ 骨架管29、30之中另一方的後骨架管29的後端,係形成 有傾斜面29c,吸氣管64係以沿著傾斜面29c的方式i被 配置,所以不需加大彎曲吸氣管64就能插入到前 架管30的後端部開口 30c,且又能讓吸氣管64內的吸氣 之流動良好。 以上,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不過本發明並不_ & Φ 上述實施例,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旨3載之 情事,就能進行種種的設計變更。 〔發明效果〕 如上述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揭示之發明’能1一匕 採用大型的底盤外殼之過去的土除構件更減少零件成本’ 而且能防止泥水等飛濺到引擎側。 另外,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揭示之發明’能含 -24 - (20) (20)1221130 括車體骨架的左右方向的幾乎全體都防止泥水飛濺到引擎 側。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揭示之發明,將濺向土除 構件的泥水等導引到土除構件的後下方,能更確實地防止 泥水飛濺向引擎側。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揭示之發明,以用土除構 件的遮蔽壁來遮蓋蓄電池收納箱所具備之配線用的開口部 的方式,不設置專用的零件仍能防止泥水等入侵到蓄電池 φ 收納箱內。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揭示之發明,不須封閉橫 向管的兩端,而能減少加工工時。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揭示之發明,能用土除構 件來支承被配置在土除構件的附近之線束及電纜線類’不 須要用來支承線束及電纜線類之專用的零件,能有助於減 少零件之件數。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爲速克達型機車之側面圖。 第2圖爲省略掉車體外殻及收納箱的狀態下之速克達 型機車的後部立體圖。 第3圖爲車體骨架之側面圖。 第4圖爲第3圖的箭號4方向之擴大圖。 第5圖爲從第4圖除去土除構件及防震連桿的狀態下 之平面圖。 -25- (21) (21)1221130 第6圖爲第1圖的箭號6指示部之擴大縱剖面圖。 第7圖爲第4圖的線7 - 7之剖面圖。 第8圖爲防震連桿之平面圖。 第9圖爲省略車體外殼及收納箱的狀態下速克達型機 車的中間部之立體圖。 第1 〇圖爲從上方直視空氣濾淸器及連結管之平面圖 〇 第1 1圖爲省略掉空氣濾淸器的狀態下沿著第1 0圖的 線11 -1 1之側面圖。 第1 2圖爲從後方直視已省略車體外殼的狀態之速克 達型機車的上部之圖。 第1 3圖爲用來表示對吸氣管的上游端之後骨架管的 連接部之重要部位凹缺剖面圖。 第14圖爲表示二次空氣控制閥的構成之縱剖面圖。 第15圖爲第6圖的線15-15之立體圖。 第1 6圖爲置腳板之立體圖。 第1 7圖爲置腳板的一部分之平面圖。 第1 8圖爲土除構件之正面圖。 第19圖爲第18圖的箭號19方向之側面圖。 第20圖爲第19圖的箭號20方向之平面圖。 第21圖爲第18圖的線21-21之剖面圖。 第2 2圖爲第1 8圖的線2 2 - 2 2之剖面圖。 第2 3圖爲第1 8圖的線2 3 - 2 3之剖面圖。 -26- (22) (22)1221130 〔圖號說明〕 25 :車體骨架 26 :頭管 27b :底盤骨架部 28 :橫向管 35 :方向把手 I 0 1 :車體外殼 103 :置腳板 105 :座墊 II 0 :蓄電池收納箱 110a :後壁 1 1 2 :蓄電池 1 1 7 :開口部 1 1 8 ·配線 120 : 土除構件 125 :傾斜面 127 :遮蔽壁 1 2 8 :支承部

Claims (1)

  1. (1) (1)1221130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速克達型機車,是針對遮蓋於前端具備有自 由轉向地支承方向把手(35 )的頭管(26 )之車體骨架( 25 )的車體外殼(ι〇1 )上,裝設有被配置在前述車體骨 架(25 )上所搭載之引擎(E )的上方之騎乘者乘坐用的 座塾(105 ),並且能讓騎乘者的雙腳擺放之置腳板(1 〇3 )配置在前述方向把手(35 )與前述座墊(105 )之間所 形成的速克達型機車,其特徵爲:前述車體骨架(25 )係 具備有通過前述置腳板(103 )的下方之底盤骨架部(27b ),在該底盤骨架部(27b )的後端裝設有防止泥水等飛 濺到前述引擎(E )側之土除構件(120 )。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速克達型機車,其中前 述車體骨架(25 )係由具備有朝該車體骨架(25 )的左右 方向延伸而被固著於前述底盤骨架部(2 7 b )的後端之橫 向管(? 8 ),來讓前述土除構件(1 20 )至少以從前方遮 蓋該橫向管(2 8 )的方式所形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速克達型機車’其 中至少在前述土除構件(1 20 )的前面的下部,形成有向 前上傾斜之傾斜面(1 2 5 )。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速克達型機車’其 中在前述置腳板(1〇3 )設置有收納蓄電池(112 )之蓄電 池收納箱(1 1 〇 ),在該蓄電池收納箱(1 1 〇 )的後壁( ll〇a)裝設有引進到蓄電池收納箱(110 )內之配線(118 )用的開口部(117 ),讓從後方側遮蓋該開口部(11 7 ) -28- (2) (2)1221130 之遮蔽壁(127) —體地形成在前述土除構件(12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速克達型機車,其中在 前述置腳板(103 )裝設有收納蓄電池(112 )之蓄電池收 納箱(1 1 0 ),在該蓄電池收納箱(1 1 0 )的後壁(1 1 0 a ) 裝設有引進到蓄電池收納箱(110 )內之配線(1 18 )用的 開口部(1 1 7 ),讓從後方側遮蓋該開口部(1 1 7 )之遮蔽 壁(127 ) —體地形成在前述土除構件(120 )。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2項之速克達型機車,其中前 述土除構件(1 20 )係以遮蓋前述橫向管(28 )的兩端開 口部之方式所形成。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速克達型機車,其中線 束及電纜線類的支承部(1 28 )被一體地形成在由合成樹 脂所構成的前述土除構件(120 )上。 -29 -
TW092110037A 2002-05-24 2003-04-29 Scooter-type vehicle TWI22113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51390A JP4145568B2 (ja) 2002-05-24 2002-05-24 スクータ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4695A TW200404695A (en) 2004-04-01
TWI221130B true TWI221130B (en) 2004-09-21

Family

ID=29706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0037A TWI221130B (en) 2002-05-24 2003-04-29 Scooter-type vehicl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145568B2 (zh)
CN (1) CN1251917C (zh)
ES (1) ES2264294B1 (zh)
IT (1) ITTO20030354A1 (zh)
TW (1) TWI2211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4680B (zh) * 2011-03-22 2013-05-01 Kwang Yang Motor Co Integrated battery cas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6317B2 (ja) * 2004-07-14 2010-07-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005647B2 (ja) * 2008-09-29 2012-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5466452B2 (ja) * 2009-07-31 2014-04-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5358557B2 (ja) * 2010-12-24 2013-1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103502087B (zh) 2011-06-30 2016-08-17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JP5801142B2 (ja) * 2011-08-24 2015-10-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6281431B2 (ja) * 2014-07-16 2018-02-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6451113B2 (ja) * 2014-07-16 2019-01-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電装品収納構造
JP6559356B2 (ja) 2016-08-08 2019-08-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CN108928420B (zh) * 2017-05-25 2022-05-06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骑跨式车辆的防护件
JP7018417B2 (ja) * 2019-09-30 2022-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7354800B2 (ja) * 2019-11-29 2023-10-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9619B2 (ja) * 1996-11-07 2006-08-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3340637B2 (ja) * 1997-01-21 2002-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足載板とフロアスカートとの結合構造
JP3838592B2 (ja) * 1997-04-01 2006-10-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ボディカバー支持構造
JP4197198B2 (ja) * 1998-04-23 2008-12-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フォーク部構造
JP2000085662A (ja) * 1998-09-10 2000-03-28 Honda Motor Co Ltd 小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4680B (zh) * 2011-03-22 2013-05-01 Kwang Yang Motor Co Integrated battery ca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341573A (ja) 2003-12-03
CN1460622A (zh) 2003-12-10
JP4145568B2 (ja) 2008-09-03
ES2264294A1 (es) 2006-12-16
ES2264294B1 (es) 2007-11-16
ITTO20030354A1 (it) 2003-11-25
TW200404695A (en) 2004-04-01
CN1251917C (zh) 2006-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21130B (en) Scooter-type vehicle
JP5627154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AU2009200308B2 (en) Electrical component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JP478693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JP5774129B2 (ja) 鞍乗型車両
EP1520968B1 (en) Exhaust control device of motorcycle
JP554689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温センサ配置構造
JP2002225765A (ja)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ボックス構造
JP5903501B2 (ja) 車載電装部品の支持構造
JP4559165B2 (ja)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取付構造
JP2021167605A (ja) エアクリーナ
JP2006316782A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EP0581318B1 (en) Frame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JP2003335281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系構造
TW593042B (en) Mudguard structure in scooter type vehicle
TWI288727B (en) Scooter type motorcycle
JP2007030829A (ja) 低床式車両
JP2021066294A (ja) 鞍乗型車両
JP4210472B2 (ja) 自動二輪車の二次空気供給装置
JP449087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におけるカバー構造
JP2003182670A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レッグシールド構造
JP3796234B2 (ja) 車両用警笛装置
JP3562601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補助ステップ装置
JP3872271B2 (ja) 低床式二輪車
JP271672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チャンバ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