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75540B -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aromatic compound - Google Patents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aromatic compoun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75540B
TW575540B TW091115468A TW91115468A TW575540B TW 575540 B TW575540 B TW 575540B TW 091115468 A TW091115468 A TW 091115468A TW 91115468 A TW91115468 A TW 91115468A TW 575540 B TW575540 B TW 5755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evice
group
general formula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15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tsuya Igarashi
Xuepeng Qiu
Original Assigne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75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755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3/00Cycl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rings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13/28Polycyclic hydrocarbons or acyclic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C13/32Polycyclic hydrocarbons or acyclic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condensed rings
    • C07C13/62Polycyclic hydrocarbons or acyclic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condensed rings with more than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3/00Cycl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rings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13/28Polycyclic hydrocarbons or acyclic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C13/32Polycyclic hydrocarbons or acyclic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condensed rings
    • C07C13/62Polycyclic hydrocarbons or acyclic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condensed rings with more than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13/66Polycyclic hydrocarbons or acyclic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condensed rings with more than three condensed rings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contains only four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5/00Cycl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as cyclic parts
    • C07C15/20Polycyclic condensed hydrocarbons
    • C07C15/24Polycyclic condensed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tw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5/00Cycl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as cyclic parts
    • C07C15/20Polycyclic condensed hydrocarbons
    • C07C15/27Polycyclic condensed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15/28Anthrac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5/00Cycl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as cyclic parts
    • C07C15/20Polycyclic condensed hydrocarbons
    • C07C15/27Polycyclic condensed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15/30Phenanthr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5/00Cycl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as cyclic parts
    • C07C15/20Polycyclic condensed hydrocarbons
    • C07C15/38Polycyclic condensed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four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5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 C07D25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5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5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at least one ring carbon atom
    • C07D251/2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at least one ring carbon atom to three ring carbon atom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2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four rings, e.g. pyr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4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six or more ring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6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e.g. bis-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4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04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2603/2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rings
    • C07C2603/24Anthracenes; Hydrogenated anthrac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04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2603/2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rings
    • C07C2603/26Phenanthrenes; Hydrogenated phenanthr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40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four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4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four 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rings
    • C07C2603/50Pyrenes; Hydrogenated pyre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10K2102/10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comprising indium oxides, e.g. I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3Hetero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ur or selene, e.g. polythiophene
    • H10K85/1135Polyethylene dioxythiophene [PEDOT]; Derivative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4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liphatic or olefinic chains, e.g. poly N-vinylcarbazol, PVC or PTFE
    • H10K85/146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liphatic or olefinic chains, e.g. poly N-vinylcarbazol, PVC or PTFE poly N-vinylcarbazol; Derivative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21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 H10K85/324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comprising aluminium, e.g. Alq3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31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n iron-series metal, e.g. Fe, Co, Ni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3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6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heteroatoms per ring
    • H10K85/6565Oxadiazole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Indole Compounds (AREA)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Description

575540 五、發明說明(1 )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電能轉換成光之發光裝置,特別是 關於一種適用於指示元件、顯示器、背光、電子照相機、 發光光源、記錄光源、曝光光源、讀寫光源、信號和標記 、信號板、內景、光學聯絡裝置等之發光裝置,以及關於 一種適用於此等發光裝置之新穎的芳香族化合物。 【發明背景】 近幾年來,積極硏究並且業已發展出各種不同的顯示裝 置。尤其,有機電發光(EL)裝置吸引眾多注意,因爲彼等 可以低外加電壓而發出高照度之光。例如,在應用物理文 摘(第51卷,第913頁起,1987年)中,揭示一種發光裝 置,其係包括利用蒸氣沉積有機化合物所提供的有機薄層 。這種發光裝置具有一種在電極間配置第三(8 -羥基卩全啉) 鋁錯合物(A 1 q )之電子轉移材料,以及胺化合物之電洞轉 移材料之構造的層合體,因此而呈現出較具有單層構造之 傳統的發光裝置更爲優異的發光特性。 近幾年來,對應用有機EL積極硏究並發展出全彩顯示 器。爲了提供高效性能,則全彩顯示器、發光特性應對藍 、綠和紅色之每一種進行改良。例如,藍色發光裝置在色 彩純度、持久性、發光照度和發光效率等方面具有缺陷, 因而極望改善彼等缺點。爲了解決此等問題,曾經調查一 種包括芳香族稠環化合物之裝置()P 11-12205 A等),但 是仍然有問題,諸如這種發光裝置之發光效率偏低、無法
575540 五、發明說明(2) 發出具有高色彩純度之藍光。此外,也渴望對有機EL·裝 置進行改良。 【發明目標】 本發明之一目標係提供一種在發光特性和持久性方面均 爲優良之發光裝置。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係提供一種在色彩純度和持久性方面 均爲優良,而且適用於此等發光裝置之芳香族化合物。 【發明揭示】 鑑於上述目標而銳力硏究結果,發明人等發現一種包括 具有特定構造的芳香族化合物之發光裝置,其係在發光特 性和耐久性方面均爲優良之發光裝置。基於此等發現,本 發明至此始完成。 從而,本發明之發光裝置係包括一對電極和一發光層、 或複數個包含發光層置於其間之有機層;該發光層或至少 一種的複數個包含發光層置於其間之有機層係包括至少一 種以下列通式(1 )所代表之化合物:
其中,每一個Ar11、Ar12、Ar13、Ar14、和Ar15係代表芳 基或雜芳基;Ar係代表苯環、萘環、菲環、或蒽環;Ar、 Ar11、Ar12、Ar13、Ar14、和Ar15中之至少一個係爲經縮合 -4 - 575540 五、發明說明(3) 之芳S 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或包含有經縮合之芳 基、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的基;Arii、Ar12、Ar*13、 A r 14、和Αι*15係不相互鍵結成環;係代表取代物;以及 η11係代表0或更大之整數。 在通式(1)中 ’ Ar11、Ar12、Ar13、Ar14、和 Ar15 中的至 少一個係爲苑基。 在上述通式(1)中,R11、Ar11、Ar12、Ar13、Ar14、和 A r 中的至少四個較宜是經縮合之芳基、或者經縮合或未 縮合之雜芳基;更宜是經縮合之芳基;特別合宜是菲基或 芘基。 在上述通式(1)中,R11、Ar11、Ar12、Ar13、Ar14、和 Ar15中的至少一個係選自於萘基、蒽基、菲基、丙烯合莽 基、芘基、和茈基所組成之群類;較宜是萘基或菲基。 該以通式(1 )所代表之化合物較宜是由單峰(s 1 1 e t )受 激態發注入光。 該通式(1 )之第一較傷實例係爲下列通式(2 ):
Ar23、Ar 其中,每一'個A r 、和Ar25係代表芳 基或雜芳基;Ar21、Ar22、Ar23、Ar24、和Ar25中之至少一 575540 五、發明說明(4 個係爲經縮合之芳基、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或包含 有經縮合之芳基、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的基;Ar2,、 △ 2 2 八 2 3 r 、 r 、Ai*24、和Ar25係不相互鍵結成環;;^係代表 氫原子或取代物。 在通式(2)中,較佳是每一個a
Ar
Ar 和A r 係自苯基、萘基、蒽基、菲基、和丙烯合苐基所組成之群 類中選取;Ar25係自苯基、萘基、蒽基、菲基、丙烯合蕗 基、芘基、和茈基所組成之群類中選取;R21係選自於氫 原子、烷基和芳基所組成之群類;Ar21、Ar22、Ar23、Ar24 、和Ar25中之至少一個係爲經縮合之芳基;Ar21、Ar22、 Ar23、Ar24、和Ar25係不相互鍵結成環。 在通式(2)中,每一個之Ar21、Ar22、Ar23、和Ar24更宜 是選自於苯基、萘基、和菲基所組成之群類,特別合宜是 苯基。 在通式(2)中,Ar25更宜是選自於蒽基、菲基、丙烯合 莽基、芘基、和茈基所組成之群類。 在通式(2)中,R21更宜是選自於氫原子、苯基和芘基所 組成之群類。 在上述通式(2)中,R21、Ar21、Ar22、Ar23、Ar24、和 A r25中的至少四個較宜是經縮合之芳基、或者經縮合或未 縮合之雜芳基·,更宜是經縮合之芳基;特別合宜是菲基或 芘基。 在上述通式(2)中,每一個Ar 21和Ar22較宜是經縮合之 575540 五、發明說明(5) 劳:S '或者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更宜是經縮合之芳 基;特別合宜是菲基或芘基。 在上述通式(2 )中,每一個A r 21和A r 24較宜是經縮合之 芳基 '或者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更宜是經縮合之芳 基;特別合宜是菲基或芘基。 在上述通式(2)中,R21、Ar21、Ar22、Ar23、Ar24、和 A r25中的至少一個係選自於萘基、i基、菲基、丙烯合莠 基、苑基、和茈基所組成之群類;更宜是萘基或菲基。 在上述通式(2)中,較佳是每一個A 和Ar 23係爲經縮 合之芳基,而且每一個R21、Ar22、Ar24、和Ar25中係選自 於苯基、萘基、蒽基、菲基、丙烯合莽基、芘基、和茈基 所組成之群類;更宜是每一個Ar2!和Ar23係爲芘基,而且 每一個R21、At22、Ar24、和Ar25中係選自於苯基、萘基、 和菲基所組成之群類。 通式(2 )之第一較佳實例係爲下列通式(5 ):
其中,每一個Ar51、Ar52、Ar53、和Ar54係代表芳基; R51係代表氫原子或取代物;R52係代表取代物;n5i係代表 0到9之整數。 在通式(5)中’每一個Ar51、Ar52、Ar53、和Ar54較宜是 575540 五、發明說明(6) 選自於苯基、萘基、蒽基、菲基、和丙烯合苐基所組成之 群類;更宜是苯基。 在通式(5)中,R51較宜是選自於氫原子、烷基、和芳基 所組成之群類;更宜是選自於氫原子、苯基、和芘基所組 成之群類;特別合宜是苯基或芘基。 1 通式(2 )之第二較佳實例係爲下列通式(6 ):
Ar62
(R65)n65 /〇64χη64 β〇
…⑹, 其中,每一個 Ar61、Ar62、Ar63、Ar64、Ar65、Ar66、Ar67 、和Ar68係代表芳基或雜芳基;每一個rh和r62係代表 氫原子或取代物;每一個R63、r64、和R65係代表取代物; 每一個η61和η62係代表〇到5之整數;每一個和 係代表0到4之整數;以及η65係代表〇到8之整數。 在通式(6)中,每一個 Ar61、Ar62、Ar63、Ar64、Ar65、 Ar66、Ar07、和Ar68較宜是選自於苯基、萘基、和菲基所 組成之群類。尤其,每一個和R52係選自於氫原子、苯 基、和比基所組成之群類。每一個η6!和η52係代表〇或1 通式(1 )之第二較佳實例係爲下列通式(3 ): 575540 五、發明說明(7)
其中,每一個 Ar31、Ar32、Ar33、Ar34、Ar35、Ar36、Ar37 、和Ar3S係代表芳基或雜芳基;而且每一個Ar31、Ar32、 Ar33、Ar34、Ar35、Ar36、Αι:37、和 Ar38 係不相互鍵結成環 ο 在通式(3)中,每一個 Ar31、Ar32、Ar33、Ar34、Ar35、 Ar36、Ar37、和Ai·38較宜是芳基;更宜是選自於苯基、萘 基、蒽基、菲基、和芘基所組成之群類;特別合宜是苯基 〇 通式(1 )之第三較佳實例係爲下列通式(4 ):
其中,每一個 Ar41、Ar42、Ar43、Ar44、Ar45、Ar46、Ar47 、Ar48、A"9、和Ar5Q係代表芳基或雜芳基;而且每一個 、Ar42、Ar43、Ar 、Ar45、A r46、Ar47、A r 和Ar5()係不相互鍵結成環。 575540 五、發明說明(8)
在通式(4)中,每一個Ar
Ar46、A,7、Ar48、Ar49、和A r50較宜是芳基;更宜是選自 於苯基、萘基、蒽基、菲基、和苑基所組成之群類;特別 合宜是苯基。 以通式(1)所代表之化合物較宜是代表上述通式(2)〜(4) 中之任一者’更宜是代表通式(2)。 在發光層內做爲發光材料之以通式(1)所代表之化合物 含量係爲0.1至100質量%。 在發光層或複數個包含有該發光層之有機層中至少一層 內做爲主要材料的以該通式(1)所代表之化合物含量係爲 10至99.9質量%。 上述發光層和複數個包含有上述發光層之有機層中的至 少一層較宜是發光層。 上述發光層和複數個包含有上述發光層之有機層中之至 少一層較宜是電洞轉移層。 上述發光層較宜是包括至少一種螢光化合物。 本發明之芳香族化合物,其係以下列通式(5)爲代表:
其中,每一個Ar51、
Ar53、和Ar54係代表芳基;
Rsi係代表氫原子或取代物;R52係代表取代物;係代表 -10- 575540 五、發明說明(9) 0到9之整數。 在通式(5)中,每一個Ar51、Ar52、Ar53、和Ar54較宜是 選自於苯基、萘基、蒽基、菲基、和丙烯合莽基所組成之 群類;更宜是苯基。 在通式(5 )內之R51係選自於氫原子、烷基和芳基所組成 之群類,更且是运自於氣原子、苯基、和蓝基所組成之群 類;特別合宜是苯基或芘基。 以通式(5)爲代表之芳香族化合物係爲本發明之芳香族 化合物係爲以通式(2 )所代表之化合物的較佳實例,其較 佳是可以被使用來做爲以通式(1 )所代表之化合物。 【發明實施之最佳態樣】 本發明之發光裝置,其係包括一對電極、和一發光層、 以及複數個包含發光層置於其間之有機層。該發光層或在 該複數個包含發光層中之至少一層係包括至少一種以下列 通式(1 )所代表之化合物。在本文中,該以通式(1 )〜(6 )所 代表之化合物係參照爲「化合物(1 )」或「本發明之化合 物」。
在通式(1)中’每一個人1:11、八]:12、人]:13、八]:14、和八1^5 係代表芳基或雜芳基。該芳基之實例係包含苯基、萘基、 -11- 575540 五、發明說明(1〇) 蒽基、菲基、丙烯合莽基、芘基、茈基、蒯基、三苯基、 苯并蒽基、苯并菲基等等。在彼等之中,較理想者爲萘基 、蒽基、菲基、丙烯合苐基、芘基、和茈基。經縮合或未 縮合之雜芳基的實例係包含吡啶基、喹啉基、喹喏啉基、 喹唑啉基、菲啶基、酞吖基、菲啉基、三氮基等等。在彼 等之中,較理想者爲吡啶基、喹啉基、和三氮基。每一個 Ar11、Ai:12、Ar13、Ar14、和A r15係可以具有取代物,其實 例可以是與後述之R11者相同。每一個Ar11、Ar12、Ar13、 Ar14、和 Ar15 較宜是芳基。Ar11、Ar12、Ar13、Ar14、和 A r 15係不相互鍵結成環。 在通式(1)中,Ar係代表苯環、萘環、菲環、或蒽環。 Ar較宜是苯環、或萘環;特佳是苯環。 在 Ar、Aru、Ar12、Ar13、Ar14、和 Ar15 中之至少一個係 爲經縮合之芳基、或包含有經縮合之芳基,諸如萘基、菲 基、蒽基、芘基、茈基、丙烯合莽基等等;或者是經縮合 或未縮合之雜芳基、或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的基,諸 如吡啶基、喹啉基、喹喏啉基、喹唑啉基、菲啶基、酞吖 基、非啉基、三氮基等等。在Ar、Ar11、Ar12、Ar13、Ar14 、和Ar15中之至少一個較宜是經縮合之芳基、或包含有經 縮合之芳基的基,特佳是芘基。在通式(1)中,該種芘基 之數量較宜是二或更少。上述包含有經縮合之芳基、經縮 口或未縮合之雑方基的基係可以由經縮合之芳基、或經縮 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以及伸烷基、伸芳基等所構成;雖 -12- 575540 五、發明說明(11 ) 然其較宜是僅由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所構成。 在通式(1)中,R11係代表取代物。取代物Rii之實例係 包含烷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1到30,更宜是1到20, 最佳是1到10,諸如甲基、乙基、異丙基、t -丁基、η -辛 基、η -癸基、η -十六烷基、環丙基、環戊基、和環己基; 烯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2到30,更宜是2到20,最佳 是2到10,諸如乙烯基、丙烯基、2 -丁烯基、和3 -戊烯 基;炔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2到30,更宜是2到20, 最佳是2到10,諸如丙炔基、和3 -戊炔基;芳基,其碳 原子數較宜是6到30,更宜是6到20,最佳是6到12 ’ 諸如苯基、Ρ -甲基苯基、萘基鄰胺基、胺基、二甲基胺基 、二乙基胺基、二苄基胺基、二苯基胺基、和二甲苯基胺 基;烷氧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1到30 ’更宜是1到20 ,最佳是1到10,諸如甲氧基、乙氧基、丙基、丁氧基、 和2-乙基己氧基;芳氧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6到30 ’ 更宜是6到20’最佳是6到12’諸如苯氧基、1-萘氧基 、和2-萘氧基;異環氧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1到30 ’ 更宜是1到20,最佳是1到12,諸如吡啶氧基、吡唑基 、咪唑氧基、和喹啉氧;醯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1到3 〇 ,更宜是丨到2 0,最佳是1到12 ’諸如乙醯基、本甲醯 基、甲醯基、和三甲基乙醯基;烷氧羰基’其碳原子數較 宜是2到3 0,更宜是2到2 0,最佳是2到12,諸如甲羁 羰基、和乙氧羰基;芳氧羰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7到30 -13- 575540 五、發明說明(12 ) ,更宜是7到20,最佳是7到12,諸如苯氧羰基;醯氧 羰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2到30,更宜是2到20,最佳 是2到1 〇 ’諸如乙醯氧基、和苯甲醯氧基;醯胺基,其碳 原子數較宜是2到30,更宜是2到20,最佳是2到10, 諸如乙醯胺基、和苯甲醯胺基;烷氧羰胺基,其碳原子數 較宜是2到30,更宜是2到20,最佳是2到12,諸如甲 氧羰胺基;芳氧羰胺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7到30,更宜 是7到20,最佳是7到12,諸如苯氧羰胺基;楓胺基, 其碳原子數較宜是1到30,更宜是1到20,最佳是1到 1 2,諸如甲院楓胺基、和苯®胺基;胺磺醯基,其碳原子 數較宜是〇到30,更宜是0到20,最佳是〇到12,諸如 胺磺醯基、甲基胺磺醯基、二甲基胺磺醯基、和戊基胺磺 醯基;胺甲醯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1到30,更宜是1到 20,最佳是1到1 2,諸如胺甲醯基、甲基胺甲醯基、二甲 基胺甲醯基、和戊基胺甲醯基;烷基硫基,其碳原子數較 宜是1到30,更宜是1到20,最佳是1到12,諸如甲基 硫基、和乙基硫基;芳基硫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6到30 ,更宜是6到20,最佳是6到12,諸如苯基硫基;雜環 硫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1到30,更宜是1到20,最佳 是1到1 2,諸如吡啶基硫基、2 -苯并咪唑基硫基、2 -苯并 噚唑基硫基、和2 -苯并噻唑基硫基;磺醯基,其碳原子數 較宜是1到3 0,更宜是1到2 0 ’最佳是1到12 ’諸如甲 磺醯基、和甲磺醯基;亞磺醯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1到 - 14- 575540 五、發明說明(13 ) 30 ’更宜是1到20,最佳是1到12,諸如甲烷亞磺醯基 、和苯亞磺醯基;脲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丨到30,更宜 是1到20,最佳是1到12,諸如脲基、甲基脲基、和戊 基脲基;磷醯胺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1到30,更宜是1 到20 ’最佳是1到12,諸如二乙基磷醯胺基、和戊基磷 醯胺基;羥基·,氫硫基;鹵素,諸如氟原子、氯原子、溴 原子和碘原子;氰基;硫基;羧基;硫基;氫肟酸基;肼 基;亞胺基;可以具有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等做爲雜 原子的雜環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1到3 0,更宜是1到 1 2,諸如咪唑基、吡啶基、喹啉基、呋喃基、噻吩基、哌 啶基、嗎福林基、苯并噚唑基、苯并噻唑基、咔唑基、吖 庚因基、和三吖基;矽烷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3到40, 更宜是3到3 0,最佳是3到2 4,諸如三甲基砍院基、和 三苯基矽烷基;矽氧基,其碳原子數較宜是3到30,更宜 是6到30,諸如三苯基矽氧基、t_ 丁基二甲基矽氧基等等 。此等取代物可以進一步被取代。R11較宜是烷基或芳基 〇 在通式(1)中,η11係代表〇或更大之整數;較宜是〇到 5 ’更宜是0到2 ’最佳是1。 從在產製發光裝置期間之蒸氣殿積之觀點來看,在通式 (1)中苯環之數量較宜是15或更少。亦且,當化合物(1) 係包括四或更多個環之經縮合基時,例如芘基、三伸苯基 等,該具有四或更多個環的經縮合基之數量較宜是2或更 -15- 575540 五、發明說明(14 ) 少。 該化合物(1 )之較佳代表例,係爲如下通式(2 )、( 3 )、 或(4),較宜是通式(2),更宜是如下通式(5)或(6);最合 宜的是通式(5 )。以通式(4 )所代表之化合物,其較佳爲如 下通式(6):
Ar21 .R21 "Ar25 Ar24 Ar31 Ar38
... (3),
Ar34 Ar35 A「41 Ar50Ar49 A「42、 yv s<V /Ar48 Ar43" 、Ar47 …(4), Ar^ Ar44 Ar45Ar46 Ar51 1 /R51 丫丫 Ar53〆 Ar54 vP^(R52)n51 (R65)n65 ··. (5), Αγ61 r61 (R63)n63
Ar63 Ar64
Ar62 61 (R64)n64 r62 Ar68
Ar' .67 Ar65 Ar66 ... (6), -16- 575540 五、發明說明(15 ) 在通式(2)中,每一個 Ar2i、Ai:22、Ar23、A24 、和 Ar25 係代表芳基或雜芳基;較宜是芳基。每一個A.2l 八 r 、a r 2 2、
Ar23、Ar24、和Ar25係可以具有取代物。取什—〜 1、吻之實例可 以是與上述那些R11者相同。在Ar21、Ar22、 Λ r 、A r24、 和Ar25中之至少一個係爲經縮合之芳基、經縮a # 士 _ ㈡或未縮合 之雜芳基、或包含有經縮合之芳基、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 芳基的基。每一個八]:21、八]:22、八1*23、和人124較宜是苯其 、萘基、蒽基、菲基、和丙烯合苐基;更宜是苯基、蔡基 、蒽基、和菲基,進一步更隹是苯基、萘基、或菲基;特 佳是苯基。Ar25較宜是苯基、萘基、菲基、葱基、兹基、 苑基、和丙燃合莽基;更宜是非基、蒽基、或遂基;最佳 是芘基。 在通式(2 )中,R21係代表氫原子或取代物。取代物之實 例可以是與上述那些R11者相同。R21較宜是氫原子、苯基 、或芘基;最宜是芘基。 在通式(3)中,每一個 Ar31、Ar32、Ar33、Ar34、Ar35、 Ar36、Ar37、和Ar38係代表芳基或雜芳基。每一個Ar31、 Ar32、Ar33、Ar34、Ar35、Ar36、Ar37、和 Ar38 係可以具有 取代物,其實例可以是與上述那些R11者相同。Ar31、Ar32 、A r3 3、A r3 4、A r3 5、A r3 6、A r3 7、和 A r3 8 係不相互鍵結成 環。每一個 Arn、Ar32、Αι·33、Ar34、Αι*35、Ar36、Ar37、和 Ar38較宜是芳基;更宜是苯基、萘基、蒼基、比基、或菲 基;最佳是苯基。 -17- 575540 五、發明說明(16 ) 在通式(4)中,每一個 Ar41、Ar42、Ar43、Ar44、Ar45、 Al<46、Ar47、Aru、Ar〇、和Ar5()係代表芳基或雜芳基。每 一個 Ar41、Ar42、Ar43、Ai*44、A〆5、Ar46、Ar47、Ar48、 Ar49、和Ar5()係可以具有取代物,其實例可以是與上述那 些 R11 者相同。Ar41、Ar42、Ar43、Ar44、Ar45、Ar46、Ar47 、Ar48、Ar49、和Ar5()係不相互鍵結成環。每一個Aru、 Ar42、Ar43、Ar44、Ar45、Ar46、Ar47、Ar48、Ar49、和 Αι·5。 較宜是芳基;更宜是苯基、萘基、蒽基、芘基、或菲基; 最佳是苯基。 在通式(5)中,每一個Ar51、Ar52' Ar53、和Ar54係代表 方基,較宜是較宜是苯基、萘基、蒽基、菲基、或丙嫌合 蔣基,更宜是苯基、萘基、舊基、或菲基,進一步更佳是 本基、奈基、或非基;特佳是苯基。每—*個Ar51、Ar52、 Ar53、和Ar54係可以具有取代物,其實例可以是與上述那 些R11者相同。 在通式(5 )中,R51係代表氫原子或取代物;取代物之實 例可以是與上述那些R11者相同。R51係氫原子,院基或芳 基;更宜是氫原子,苯基或在基,最宜是蓝基。 在通式(5 )中,R52係代表取代物,其實例可以是與上述 那些Ru者相同。R52較宜是烷基或芳基。係代表〇到9 之整數;較宜是0到2,更宜是〇。在以通式(5 )所代表之 化合物中的芘基數量較宜是二或更少。 在通式(6)中,Ar61和Ar68之定義和較佳實施例係與上 -18- 575540 五、發明說明(17 ) 述之Ar21相同;^㈠和Ar67之定義和較佳實施例係與上述 之Ar22相同;Ar63和Ar66之定義和較佳實施例係與上述之
Ar23相同;Ar64和Ar65之定義和較佳實施例係與上述之 Ar24 相同。每一個 Ar61、Ar62、Ar63、A]f64、Ar65、Ar66、
Ar67、和Ar68係可以具有取代物,其實例可以是與上述那 ih R1 1者相同。每一 個η 61和η62係代 表0到5 之整數 較 宜 是 0到3 ;更宜是 0或 :1 ° 在 通式(6 )中,R61 和 R62之定義和 較佳實施 例係與 上 述 之 R: U 相同;R63、V 54和 R65之定義和 較佳實施 例係與 上 述 之 R5 相问。每一*個 η63 : 和η64係代表 0到4之 整數; 較 宜 是 0 或1 ;更宜是0 。η65係代表0到 8之整數 :較宜 是 0 到 2 ;更宜是0。 該 化合物(1 )較宜 是一 種兩分子重: 量化合物 ,並且 可 以 是寡聚物或聚合物。如果該化合物(1 )係爲寡聚物或聚合 物時,其利用聚苯乙烯做爲標準所求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較宜是 1,000 至 5,000,000,更宜是 2000 至 1,000,000; 最佳是3,000至1 00, 000。該種聚合物在其主鏈或側鏈上 ’係可以含有以式(1 )所代表之部分。該聚合物可以是均 聚物或共聚物。 該化合物(1)在其單一層或粉末之螢光光譜中’較宜是 具有370至500奈米之最大放射波長;1 mu。更宜是 390至480奈米;進一步更宜是400至460奈米;以及最 宣是400至440奈米。 -19- 575540 五、發明說明(18 ) 每一個以通式(1)所代表之化合物’使用在電子轉移層 之該化合物、以及使用在電洞轉移層之該化合物所具有的 玻璃轉化溫度Tg較宜是100°C或更高;更宜是120°C或更 高;進一步較宜是140°C或高;特佳是160°C或更高。 本發明之發光裝置,在其發光層中,較宜是進一步含有 至少一個螢光化合物。在較佳的範圍內,該螢光化合物理 想上係一種在本文中做爲發光層之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0- 575540
575540
575540 五、發明說明(21 )
(1-25)
(1-28)
-23- 575540 五、發明說明(22 )
(1-33)
(1-36)
-24- 575540
575540 五、發明說明(24 )
(1-50)
-26- 575540 五、發明說明(25 ) .(1-55) (1-59)
(1-57) (1-61)
(1-58) (1-62)
-27- 575540
575540
575540 五、發明說明(28 ) (1-80) (1-84)
-30- 575540 五、發明說明(29 )
-31 - 575540 五、發明說明(3〇) 以通式(1 )至(6 )所代表之化合物係可以被純化的。純化 之方法並沒有特別地限定,但可以是再結晶方法、管柱色 層層析方法、昇華純化方法等。 該種昇華純化方法係爲已知,例如,其可以是如「實驗 化學學報,基礎操作[1 ]」所記載之方法(馬如恩股分有限 公司發行,第425至430頁),或記載於JP 5-269371 A、 JP 7-24205 A 、 JP 7-204402 A 、 JP 11-171801 A 、 JP 2000-93701 A 、 JP 2000-48955 A 、 JP 62-22960 B 、 JP 2583306 B、JP 2706936 B等之方法。此一昇華純化方法 致可以在真空中或在惰性氣體如氮氣、氬氣等流體中進行 。在真空中進行昇華純化之真空泵,並沒有特別地限定, 但可以是迴旋泵、透平泵、擴散泵等。 通式(1 )之化合物可以是由已知的方法合成,如記載於 四面體,1997年,第53卷,第45冊,第15349頁起;美 國化學協會期刊,1996年,第118冊,第741頁起;化學 協會期刊’ 1 986年,第51冊,第979頁起;Angew化學 協會期刊英文版,1 997年,第36冊,第631頁起;印度 化學組織期刊,2000年,第39冊,第173頁起;有機合 成膠體,化學協會期刊,第5卷,1973年,第604頁起; 化學學報,I960年,第93卷,第1969頁起;等等。 雖然本發明之發光裝置並沒有特別地限定爲一系統、以 及其驅動方法、彼等之使用方法等,但該發光裝置較宜是 具有一種構造,即是使用化合物(1 )來做爲發光材料,或
-32- 575540 五、發明說明(Μ ) 做爲主要材料、電子注入之材料、電子轉移之材料、電洞 注入材料、及/或電洞轉移材料。典型上,已知可做爲發 光裝置’其係一種有機電發光(EL)裝置。 本發明之發光裝置係包括發光層、及複數個包含發光層 置於一對電極(正電極和負電極)間之有機層。該發光層或 至少一種的複數個包括通式(1 )之化合物。當本發明之化 口物係使用來做爲發光材料時,該化合物(丨)在該含有化 合物(1)層中之量較宜是01至丨質量%,更宜是0.5至 100質量%。當化合物㈠)係用做主要材料時,該化合物(1) 之里較宜是1〇至99.9質量%,更宜是20至99.5質量% 〇 該包括化合物(1 )之層的形成方法並沒有特別地限定, 而且該層係可以藉由阻抗加熱蒸氣沉積方法、電子束方法 、噴鍍方法、分子堆疊方法、被覆方法、以及噴墨印刷方 法、印刷方法、轉印方法、電光製版方法等來形成。在彼 等之中’從發光裝置之特性及製造成本觀點來看,理想上 係使用阻抗加熱蒸氣沉積方法、被覆方法、和印刷方法。 本發明之發光裝置中除了發光層之外,尙可以包括功能 層,諸如電洞注入層、電洞轉移層、電子注入層、電子轉 移層、投射層等等。該等功能層可以具有其他機能。化合 物(1)可以含有此等中之任一層。本發明發光裝置中之每 一個組成分係詳述如下。 (A)正電極 此一正電極係用以供給電洞到電洞注入層、電洞轉移層 -33· 575540 五、發明說明(32 ) 、發光層等等。該正電極通常是由純金屬、合金、金屬氧 化物、導電性化合物、其混合物等等所製成,較宜是由具 有4eV或以上之功的材料所製成。正電極用材料之實例係 諸如金、銀、鉻、鎳和其合金等之金屬;如錫氧化物、鋅 氧化物、銦氧化物和銦錫氧化物(IT0 )、金屬和導電性金 屬氧化物之混合物和積層物等之導電性金屬氧化物;如碘 化銅和硫化銅等之導電性金屬無機物;聚苯胺、聚噻吩和 聚吡咯、導電性金屬有機物和IT0之積層物等之導電性金 屬有機物等等。依照生產性、電子導電性、透明度等觀點 來看,此種正電極較宜是由導電性金屬氧化物所製成,特 別是由IT0所製成。 形成正電極之方法係依照其所使用的材料而定。例如, 由I T0所製成的正電極係可以藉由電子束方法、噴鍍方 法、阻抗加熱蒸氣沉積方法、如溶膠方法之化學反應方法 、使用含有銦錫氧化物之分散液的被覆方法等來形成。該 正電極可以使之進行淸洗處理等’以降低驅動電壓、或增 加發光裝置之發光效率。例如,在1 το之正電極的情形下 ,進行UV-臭氧處理和電漿是有效的。該正電極較宜是具 有數百Ω /平方或更小之相阻抗。雖然正電極之厚度可以 依照所使用的材料而適當地決定’但是其通常較宜是1 〇 奈米到5奈米;更宜是是50奈米至1微米;特別合宜的 是100至500奈米。 正電極通常是置放在由鹼石灰玻璃、非驗性玻璃、透明 -34- 575540 五、發明說明(33 ) 樹脂等所製的基材上。該玻璃基材較宜是由非鹼性玻璃製 成以減低離子釋出。在使用鹼石灰玻璃、矽製阻障被覆等 之情況下,較宜是形成在前者之上。基材之厚度並沒有特 別地限定,只要其具有足夠強度即可。在玻璃基材之情形 下,基材之厚度通常是0.2毫米或更大,較宜是0.7毫米 或更大。 (B)負電極 此一負電極係用以供給電洞到電洞注入層、電洞轉移層 、發光層等等。該用於負電極之材料通常是依據離子化電 位、安定性、對鄰接於該負電極之如發光層等層的附著力 來決定,而自純金屬、合金、金屬氧化物、導電性化合物 、其混合物等中選取。負電極用材料之實例係諸如Li、Na 和K、以及其氟化物和氧化物等之鹼金屬;如Mg和Ca、 以及其氟化物和氧化物等之鹼土金屬;如金、銀、鉛、鋁 、鈉和鉀之合金及混合物、鋰和鋁之合金及混合物、鎂和 銀之合金及混合物等之金屬;如銦和釔、及其混合物之烯 土金屬等等。該負電極較宜是由具有4eV或以上之功的材 料所製成。更宜是由鋁、鋰和鋁之合金或混合物、或者鎂 和銀之合金及混合物所製成。 負電極係可以具有單一層之構造、或者複數層之構造。 較佳之複數層構造係爲鋁/鋰氟化物、鋁/鋰氧化物,等等 。負電極係可以藉由電子束方法、噴鍍方法、阻抗加熱蒸 氣沉積方法、被覆方法等來形成。合金之負電極係可以藉 -35- 575540 五、發明說明(34 ) 由同時沉積複數種金屬、或者沉積彼等之合金而形成。該 負電極較宜是具有數百Ω /平方或更小之相阻抗。雖然負 電極之厚度可以依照所使用的材料而適當地決定,但其通 常較宜是10奈米到5微米;更宜是是5〇奈米至1微米; 特別合宜的是100至1微米。 (C )電洞注入層和電洞轉移層 適用於電洞注入層和電洞轉移層之材料並沒有特別地限 定,只要其具有提供從正電極注入到發光層之電洞、轉移 電洞到發光層、以及從負電極提供受封電子中之任一種功 能即可。彼等之實例係包括:咔唑、三唑、噚唑、噚二唑 、咪唑、聚芳基烷、吡唑啉、二氫吡唑酮、伸苯基二胺、 芳基胺、胺取代查酮苯乙醯基蒽、蕗、亞肼、二苯乙烯、 矽胺烷、芳香族第三級胺化合物、苯乙醯胺化合物、芳香 族二次甲基化合物、卜琳化合物、聚砂院化合物、聚(N -乙烯咔唑)、苯胺共聚物、如寡噻吩和聚噻吩之導電性聚 合物和寡聚物氟酮、有機矽烷化合物、化合物(1 )、其衍 生物、砍等。 每一層電洞注入層和電洞轉移層係可以包括由一種或多 種材料製成之單一層,或者是由相同或不同材料製成之複 數層。電洞注入層和電洞轉移層係可以藉由真空沉積方法 和LB方法、使用含有上述材料之溶液或分散液的如旋轉 塗布方法之被覆方法、澆注方法和浸漬被覆方法、噴墨印 刷方法、印刷方法、轉印方法、電光製版方法等來形成。 -36- 575540 五、發明說明(35 ) 在被覆方法中所使用的溶液和分散液可以含有樹脂。此種 樹目曰之貫例係包括:聚(氯乙燦)、聚碳酸酯、聚苯乙烯、 聚(甲基甲丙烯酸酯)、聚(丁基甲丙烯酸酯)、聚酯、聚楓 、聚(伸苯基氧化物)、聚丁二烯、聚(N_乙烯咔唑)、碳氫 樹脂、酮樹脂、酚氧樹脂、聚醯胺、乙基纖維素、聚(乙 烯基乙酸酯)、ABS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蜜胺樹脂、不 飽和聚酯樹脂、醇酸樹脂、環氧樹脂、聚矽氧樹脂等等。 雖然電洞注入層和電洞轉移層之厚度並沒有特別地限定, 但其通常較宜是10奈米到5微米;更宜是是50奈米至1 微米,特別合宜的是100至1微米。 (D)發光層 在發光層中,當電場施加到發光裝置時,從正電極、電 洞注入層或電洞轉移層所注入之電洞,以及從負電極所注 入之電子、電子注入層和電子轉移層係被結合起來以放射 出光。適用於發光層之發光材料和螢光化合物並沒有特別 地限定,只要彼等在施加電場至發光裝置時,具有接收從 正電極所提供的電洞等、從負電極所提供的電子等、轉移 電價、以及再組合電洞和電子以發射光之功能即可。發光 材料之實例係包括:苯并噚唑、苯并咪唑、苯并噻唑、二 苯乙烯苯、聚苯、聚苯基丁二烯、四苯基丁二烯、萘二甲 醯亞胺、薰草素、茈酮、噂二唑、醛肼、偏吡啶、環戊二 烯、雙(二苯乙烯)蒽、醌吖啶、吡咯吡啶、噻二唑吡啶、 環戊二烯、如蒽、芘、莽蒽、茈之經縮合芳香族化合物、
-37- 575540 五、發明說明(36 ) 如8 -醌啉衍生物金屬錯合物之金屬錯合物、如聚嗤吩、聚 苯嫌和聚苯嫌乙烯之高分子量發光材料、有機溶劑、化合 物(1 )、其衍生物等。 發光層係可以由一種或多種材料製成。本發明之發光裝 置係可以包括一或多層之發光層。當發光裝置係包括複數 層之發光層的情況下,每一發光層係可以由一種或多種材 料製成,並可以發出具不同色彩之光以提供白色光。此種 單一發光層係可以提供白色光。 發光層係可以藉由阻抗加熱沉積方法、電子束方法、噴 鍍方法、分子堆積方法、如旋轉塗布方法之被覆方法、澆 注方法和浸漬被覆方法、噴墨印刷方法、印刷方法、LB方 法、轉印方法、電光製版方法等來形成。在彼等之中,理 想上使用阻抗加熱沉積方法和被覆方法。雖然發光層之厚 度並沒有特別地限定,但其通常較宜是1奈米到5微米; 更宜是是5奈米至1微米;特別合宜的是10至500奈米 〇 (E)電子注入層和電子轉移層 適用於電子注入層和電子轉移層之材料並沒有特別地限 定,只要其具有提供從從負電極提供注入到發光層之電子 、轉移電子到發光層、以及從正電極提供受封電洞中之任 一種功能即可。彼等之實例係包括:三唑、噚唑、噚二唑 、咪唑、聚芳基烷、蕗、蒽醌二甲烷、蒽酮、二苯基醌酮 、噻吡喃氧化物、碳化二亞醯胺、亞莽烯基甲烷、二苯二 -38- 575540 五、發明說明(37 ) 烯基吡肼、具有如萘環和茈環之芳香環的四羧基蒽化物、 如8 -醌啉衍生物金屬錯合物、金屬茂酞腈之金屬錯合物和 含以苯并噚唑或苯并噻唑做爲配位基的金屬錯合物、如銘 、鋅、鎵、鈹、鎂、有機矽烷化合物、化合物(1 )、其衍 生物等。 每一層電子注入層和電子轉移層係可以包括由一種或多 種材料製成之單一層,或者是由相同或不同材料製成之複 數層。電子注入層和電子轉移層係可以藉由真空沉積方法 和LB方法、使用含有上述材料之溶液或分散液的如旋轉 塗布方法之被覆方法、澆注方法和浸漬被覆方法、噴墨印 刷方法、印刷方法、轉印方法、電光製版方法等來形成。 在被覆方法中所使用的溶液和分散液可以含有樹脂。此種 樹脂之實例係與電洞注入層和電洞轉移層所使用者相同。 雖然電子注入層和電子轉移層之厚度並沒有特別地限定, 但其通常較宜是1奈米到5微米;更宜是是5奈米至1微 米;特別合宜的是1至500奈米。 (F)保護層 保護層係用以遮蔽發光裝置以免濕氣、氧氣等穿透而使 裝置劣化。適用於保護層之材料係包括如Sn、Pb、Au、Cu 、Ag、Al、Ti 和 Ni 之金屬,如 MgO、SiO、Si02、Al2〇3、 GeO、NiO、CaO、BaO、Fe203、Y2〇3 和 Ti02 之金屬氧化物 ,如MgF2、LiF、A1F3和CaF2之金屬氟化物,如siNx、 Si 〇XNZ、之氮化物,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甲丙烯酸酯 -39- 575540 五、發明說明(38 ) 、聚醯亞胺、聚脲、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二氯 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和至少種共聚單體之共聚物、具有含 環式構造之含氟共聚物、具有含水分爲1 %或更多之吸濕材 料、具有含水分爲1 %或更少之防濕材料等。 形成保護層之方法並沒有特別地限定。保護係可以藉由 真空沉積方法、噴鍍方法、反應性噴鍍方法、分子束取向 生長(MBE)方法、成群離子束方法、離子鍍上方法、高頻 激化離子鍍上方法、電漿聚合化方法、電漿CVD方法、雷 射CVD方法、加熱CBD方法、氣源CVD方法、被覆方法、 印刷方法、轉印方法等。 本發明將參照實施例特別地說明如下,但本發明之範圍 並非受限於該實施例而己。 合成例1 化合物(1 - 1 )之合成 將10毫升之0 -二甲苯加入0.5克之1-乙炔苑和0.85 克之四苯基環戊二烯酮,並在迴流下攪拌歷3小時。將所 得到的反應產物溶液冷卻到室溫,並且加入50毫升之甲 醇使析出固體。利用過濾將該固體予以分離,並以矽膠管 柱層析法(己烷/氯仿=5 /1 )純化之,而得到1 . 1克之白色 固體。以質譜檢測確認該白色固體係爲化合物(1 - 1 )。此 結果建議該化合物(1 -1 )係藉由下列之反應式而得到。 -40- 575540 五、發明說明(39 )
合成例2 化合物(1-47)之合成 將50毫升之二苯基醚加入1克之以下化合物a和1 . 35 克之四苯基環戊二烯酮,並在迴流下攪拌歷30小時。將 所得到的反應產物溶液冷卻到室溫,並且加入100毫升之 曱醇使析出固體。利用過濾將該固體予以分離,並以矽膠 管柱層析法(氯仿)純化之,而得到1 : 3克之白色固體。以 質譜檢測確認該白色固體係爲化合物(1- 47 ) °此結果建議 該化合物(1 - 47 )係藉由下列之反應式而得到°
合成例3 化合物(1 - 1 5 )之合成 - 41 - 575540 五、發明說明(4〇) 將50毫升之二苯基醚加入1克之以下化合物B和3克 之四苯基環戊二烯酮,並在迴流下攪拌歷1 〇小時。將所 得到的反應產物溶液冷卻到室溫,並且加入1 00毫升之甲 醇使析出固體。利用過濾將該固體予以分離,並以矽膠管 柱層析法(氯仿)純化之,而得到2 · 0克之白色固體。以質 譜檢測確認該白色固體係爲化合物(1 -1 5 )。此結果建議該 化合物(1 -1 5 )係藉由下列之反應式而得到。
合成例4 化合物(1 - 2 )之合成 將10毫升之二苯基醚加入0.5克之以下化合物C和 0.85克之四苯基環戊二烯酮,並在迴流下攪拌歷3小時。 將所得到的反應產物溶液冷卻到室溫,並且加入50毫升 之甲醇使析出固體。利用過濾將該固體予以分離,並以矽 膠管柱層析法(己烷/氯仿=5/1)純化之,而得到1.0克之 白色固體。以質譜檢測確認該白色固體係爲化合物(1 - 2) -42- 575540
五、發明說明(41 ) 。此結果建議該化合物(1 - 2 )係藉由下列之反應式而得到
合成例5 化合物(1 -1 4 )之合成
將50毫升之二苯基醚加入0.5克之以下化合物D和3 克之四苯基環戊二烯酮,並在迴流下攪拌歷1 0小時。將 所得到的反應產物溶液冷卻到室溫,並且加入100毫升之 甲醇使析出固體。利用過濾將該固體予以分離,並以矽膠 管柱層析法(氯仿)純化之,而得到0.9克之白色固體。以 質譜檢測確認該白色固體係爲化合物(1 - 1 4)。此結果建議 該化合物(1 - 1 4 )係藉由下列之反應式而得到。
(1-14) -43 575540
575540 五、發明說明(43 )
Compound q
Compound u
-45- 575540 五、發明說明(44 ) 【實施例】 比較例1 將N,N,-二苯基-N,N’-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白勺 I TO基材上。將上述二苯乙烯基化合物(化合物b)以20奈 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然後將上述唑化合物(化合物c ) 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具有光罩圖樣的40 毫米x5毫米之理想的發光區域置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 ,將鎂和銀以鎂/銀爲10 : 1之質量比、以50奈米之厚度 共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有機薄膜上,並且進一步將 銀以蒸氣沉積成50奈米之厚度,而製成發光裝置。 利用由東京公司可得到之「光源測量單元2400」,而將 DC電壓施加到比較例1之發光裝置使之發光,並且利用由 塔普康公司可得到之「發光度計量器BM - 8」來測量該發光 之發光度,以及利用由哈馬如光學K . K ·公司可得到的 「光譜分析儀PMA- 1 1」量測其發射波長。結果,發現該比 較例之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1130 cd/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0.15, 0.20)之色度的藍綠光。將此發光裝置 保留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 來變爲陰暗。 實施例1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46- 575540 五、發明說明(45 ) ΙΤ〇基材上。將化合物(1-1)以2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 其上,然後將上述唑化合物(化合物c )以40奈米之厚度蒸 氣沉積於其上。將具有光罩圖樣的40毫米X 5毫米之理 想的發光區域置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將鎂和銀以鎂/ 銀爲10. 1之質重比、以5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在置放於 沉積裝置中之有機薄膜上,並且進一步將銀以蒸氣沉積成 50奈米之厚度,而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 方法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 。結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4370 cd/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0.15,0.10)之色度的藍光。此發光裝置之 外部量子效應之計算値,係爲Φ EL= 1 · 4%。將此發光裝置保 留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 爲透明。 實施例2 將N,N’-二苯基_ 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17)以2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 其上,然後將上述唑化合物(化合物c )以40奈米之厚度蒸 氣沉積於其上。將具有光罩圖樣的40毫米X 5毫米之理 想的發光區域置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將鎂和銀以鎂/ 銀爲1 0 : 1之質量比、以5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在置放於 沉積裝置中之有機薄膜上,並且進一步將銀以蒸氣沉積成 50奈米之厚度,而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 -47- )75540 五、發明說明(46 ) 方法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 。結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2920 cd/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0.15, 0.14)之色度的藍光。此發光裝置之 外部量子效應之計算値,係爲1.3%。將此發光裝置保 留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 爲透明。 實施例3 將Ν,Ν、二苯基-Ν,Ν’-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24)以2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 其上,然後將上述唑化合物(化合物c )以40奈米之厚度蒸 氣沉積於其上。將具有光罩圖樣的40毫米X 5毫米之理 想的發光區域置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將鎂和銀以鎂/ 銀爲1 0 : 1之質量比、以5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在置放於 沉積裝置中之有機薄膜上,並且進一步將銀以蒸氣沉積成 5〇奈米之厚度,而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 方法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 。結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2000 cd/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〇.15,0.18)之色度的藍光。此發光裝置之 外部量子效應之計算値,係爲ΦΕΙ^1.3%。將此發光裝置保 留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 爲透明。 實施例4
-48- 575540 五、發明說明(47 ) 將N,N’-二苯基-N,N、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 4〇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ΙΤ〇基材上。將化合物(1 - 1 )和7,4 -(二氰基亞甲基)-2-甲 基-6-(4-二甲基胺苯乙烯基)-411-芘(00墮)以化合物(1-1)/DCM爲1 000 : 5之質量比、以5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 其上。將具有光罩圖樣的40毫米X 5毫米之理想的發光 區域置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將鎂和銀以鎂/銀爲1 0 ·· 1 之質量比、以5 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 之有機薄膜上,並且進一步將銀以蒸氣沉積成50奈米之 厚度,而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法來測 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結果現 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4300 cd/平方公尺下,係發出 具有(0.32,0.32)之色度的白光。此發光裝置之外部量子 效應之計算値,係爲Φ & = 2 . 2%。將此發光裝置保留在氮氣 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爲透明。 實施例5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T〇基材上。將三(8-羥喹啉基)鋁(AU)和DCM以AIq/DCM 爲100 : 1之質量比、以5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並 且進一步將化合物(化合物1 - 1 )以1 5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 於其上。然後將上述唑化合物(化合物c )以40奈米之厚度 蒸氣沉積於其上。將具有光罩圖樣的40毫米χ5毫米之理 -49- 575540 五、發明說明(48 ) 想的發光區域置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將鎂和銀以鎂/ 銀爲10: 1之質量比、以5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在置放於 沉積裝置中之有機薄膜上,並且進一步將銀以蒸氣沉積成 50奈米之厚度,而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 方法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 。結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4400 cd/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0.31,0.31)之色度的白光。此發光裝置之 外部量子效應之計算値,係爲Φ EIj = 2 . 3%。將此發光裝置保 留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 爲透明。 實施例6 使40毫克之聚(N -乙烯咔唑)、12毫克之2-(4 -t-丁基 苯基)-5 - ( 4 -聯分基)-1,3 , 4 -噚二唑基和1毫克之化合物 (1 - 1 )溶於2 . 5毫升之二氯乙烷中。將所得到的溶液,於 1 500 rpm條件下,歷20秒使旋塗於透明的ITO基材上, 而形成厚度爲110奈米之有機層。將具有光罩圖樣的40 毫米X 5毫米之理想的發光區域置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 ,將鎂和銀以鎂/銀爲1 0 : 1之質量比、以50奈米之厚度 共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有機薄膜上,並且進一步將 銀以蒸氣沉積成50奈米之厚度,而製成發光裝置。利用 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法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 發光度和發射波長。結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 1900 cd /平方公尺下,係發出具有(〇.15,〇·1〇)之色度的 -50- 575540 五、發明說明(49 ) 藍光。 實施例7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〇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1 5)以2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 其上。然後將上述唑化合物(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 氣沉積於其上。將具有光罩圖樣的40毫米X 5毫米之理 想的發光區域置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將鎂和銀以鎂/ 銀爲1 0 : 1之質量比、以5 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在置放於 沉積裝置中之有機薄膜上,並且進一步將銀以蒸氣沉積成 50奈米之厚度,而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 方法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 。結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3200 cd/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0.16,0.08)之色度的藍光。此發光裝置之 外部量子效應之計算値,係爲Φ ELj= 1 . 2%。將此發光裝置保 留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 爲透明。 實施例8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T0基材上。將化合物(1-2)以2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 其上。然後將上述唑化合物(化合物c )以40奈米之厚度蒸 氣沉積於其上。將具有光罩圖樣的40毫米x5毫米之理想 -51 - 575540 五、發明說明(5〇) 的發光區域置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將鎂和銀以鎂/銀 爲10: 1之質量比、以5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在置放於沉 積裝置中之有機薄膜上,並且進一步將銀以蒸氣沉積成50 奈米之厚度’而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 法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 結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1400 cd /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0.16,0.8)之色度的藍光。此發光裝置之外 部量子效應之計算値,係爲Φ EL= 1 . 5%。將此發光裝置保留 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爲 透明。 實施例9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47)以2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 其上。然後將上述唑化合物(化合物c )以40奈米之厚度蒸 氣沉積於其上。將具有光罩圖樣的40毫米x5毫米之理想 的發光區域置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將鎂和銀以鎂/銀 爲10: 1之質量比、以5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在置放於沉 積裝置中之有機薄膜上,並且進一步將銀以蒸氣沉積成50 奈米之厚度,而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 法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 結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64700 cd/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0.17,〇.17)之色度的藍光。此發光裝置之 -52- 五、發明說明(51) 外部量子效應之計算値,係爲Φ EL= 3 . 4 %。將此發光裝置保 留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 爲透明。 實施例10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〇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TO基材上。將化合物(1-14)以2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 其上。然後將上述唑化合物(化合物c )以40奈米之厚度蒸 氣沉積於其上。將具有光罩圖樣的40毫米x5毫米之理想 的發光區域置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將鎂和銀以鎂/銀 爲1 0 : 1之質量比、以5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在置放於沉 積裝置中之有機薄膜上,並且進一步將銀以蒸氣沉積成50 奈米之厚度,而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 法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 結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2500 cd /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0.16,0.17)之色度的藍光。此發光裝置之外 部量子效應之計算値,係爲Φ = 〇 · 8%。將此發光裝置保留 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爲 透明。 實施例11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1)以2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 -53- 五、發明說明(52) 其上。然後將化合物d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 到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8V之電壓,使 該發光裝置發出11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12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a -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ΙΤΟ基材上。將化合物(1-47)以2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 其上。然後將化合物e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 到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9 V之電壓’使 該發光裝置發出13 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13 將N,N ’ -二苯基-N,N,-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 )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I TO 基材上。將化合物(1-47)以2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 上,並且將化合物f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9V之電壓,使該 發光裝置發出1 2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14 將N,N,-二苯基-N,N,·二(α -萘基)聯苯胺-NPD )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54- 五、發明說明(53)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 -1 )和化合物g以化合物(1 -1 )/化 合物g的質量比爲10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 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7 V之電壓,使該 發光裝置發出2500 cd/平方公尺之橙光。 實施例15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 -1 )和化合物h以化合物(1 -1 )/化 合物h的質量比爲10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 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7V之電壓,使該 發光裝置發出1 800 cd/平方公尺之紅光。 實施例16 將N,N’·二苯基 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1)和化合物i以化合物(1-1)/化 合物i的質量比爲10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 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7 V之電壓,使該 -55- 575540 五、發明說明(54 ) 發光裝置發出6 300 cd/平方公尺之綠光。 實施例17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 - 2 )和化合物j以化合物(1 - 2 )/化 合物j的質量比爲10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 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7 V之電壓,使該 發光裝置發出4500 cd/平方公尺之黃綠光。 實施例18 將N,N’-二苯基-N,N’-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ΙΤ0 基材上。將化合物(1-47)和化合物k以化合物(1-47)/化 合物k的質量比爲10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 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7V之電壓,使該 發光裝置發出3900 cd/平方公尺之黃光。 實施例19 將N,N^二苯基-N,N’-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1)和化合物m以化合物(1-1)/化 -56- 五、發明說明(55) 合物m的質量比爲10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 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7V之電壓,使該 發光裝置發出2 80 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2 0 將Ν,Ν’ -二苯基-N,N’ -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47)和化合物m以化合物(1-47)/ 化合物m的質量比爲1 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 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8 V之電壓,使該 發光裝置發出3400 cd/平方公尺之藍綠光。 實施例21 將N,N’ -二苯基-N,N’ -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ΙΤ0 基材上。將化合物(1 - 1 )和化合物η以化合物(1 - 1 )/化合 物η的質量比爲1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 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負 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有 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8V之電壓,使該發光 裝置發出11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57- 575540 五、發明說明(56 ) 實施例22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M-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丨_丨)和化合物〇以化合物(1 - 1 ) /化 合物〇的質量比爲1 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 ’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 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 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8V之電壓,使該發 光裝置發出1 8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23 將Ν,Ν·-二苯基-Ν,Ν’-二(α _萘基)聯苯胺(a -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 -1 )和化合物ρ以化合物(1 - 1 )/化 合物P的質量比爲2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 ,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 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 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8V之電壓,使該發 光裝置發出3 80 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24 將化合物Q以4 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 裝置中之透明的IT0基材上。將化合物(1-丨)以20奈米之 厚度共沉積於其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 氣沉積於其上。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 -58- 575540 五、發明說明(57 ) 氣沉積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δ V之電壓,使該發光裝置發出21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25 將化合物r以1 0 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 裝置中之透明的ιτο基材上。將n,n' -二苯基-N,N’-二( α -萘基)聯苯胺(a - NPD)以3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並將化合物(1 -1 )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然後 進一步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 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 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6V之電壓,使該發 光裝置發出22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26 將N,N’-二苯基-N,N'-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ΙΤΟ 基材上。將化合物(1 - 1 )和化合物(1 - 2 )以化合物(1 - 1 )/化 合物(1-2)的質量比爲1: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 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8V之電壓,使該 發光裝置發出22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27 將N,N、一苯基-N,N '-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I τ〇 -59- 575540 五、發明說明(58 ) 基材上。將化合物d和化合物k以化合物d /化合物k的質 量比爲100 : 1、以5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並且將化 合物(1 - 1 )和化合物p以化合物(1 -1 )/化合物P的質量比 爲2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然後進一步將 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負電極以 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 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8 V之電壓,使該發光裝置發 出4100 cd/平方公尺之白光。 實施例28 '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 - 1 4 )和化合物P以化合物(1 - 1 4 ) / 化合物P的質量比爲2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 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8V之電壓’使該 發光裝置發出29 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29 將N,N ·-二苯基-N,N,-二(α -萘基)聯苯胺(α _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IT0 基材上。將化合物(1 - 1 4 )和化合物πι以化合物(1 — 1 4 )/化 合物m的質量比爲1: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 ,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 -60- 五、發明說明(59) 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 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8V之電壓,使該發 光裝置發出37 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30 將N,N’-二苯基-N,Nf-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〇基材上。將化合物(1 - 1 )、化合物p和化合物g以化合 物(1-1)/化合物P/化合物g的質量比爲100 ·· 5 ·· 0.2、以 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 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 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 。施加8V之電壓,使該發光裝置發出1 800 cd/平方公尺 之白光。 實施例31 將「貝托恩P」(PEDOT-PSS (可自拜耳公司獲得之聚(伸 乙基二氧噻吩))之溶液),於1 〇〇〇 rpm條件下,歷20秒 使旋塗於透明的ITO基材上,並在150°C下真空乾燥1.5 小時,而形成厚度爲7 0奈米之有機層。將溶於4毫升之 二氯乙烷中的10毫克之聚甲基甲丙烯酸酯和30毫克之化 合物(1-1)的混合物,於1 500 rpm條件下’歷20秒使旋 塗於如此所得到的有機層上’而使得有機層之總厚度爲 120奈米。將化合物c以5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61- 575540 五、發明說明(6〇)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1 0 V之電壓,使 該發光裝置發出8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3 2 將N,Nf-二苯基-N,Nf-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ΙΤΟ 基材上。將化合物(1-1)以2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並且將化合物d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 LiF在該所得到的有機薄膜蒸氣沉積3奈米之厚度,並蒸 氣沉積3奈米厚度之鋁,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8V之電 壓,使該發光裝置發出1 3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33 將N,Nf -二苯基-N,N,-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ΙΤΟ 基材上。將化合物(1- 2 )和化合物s以化合物(1 - 2 )/化合 物s的質量比爲10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 ,並且將化合物c以4 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 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 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7V之電壓,使該發 光裝置發出2500 cd/平方公尺之綠光。 實施例34 將N,N、二苯基- N,N,-二(α -萘基)聯苯胺(a - 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ΙΤΟ 基材上。將化合物(1 - 2 )和化合物t以化合物(1 - 2 )/化合 -62- 575540 五、發明說明(61 ) 物t的質量比爲1 ·· 1、以2 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 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負 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有 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7V之電壓,使該發光 裝置發出1500 cd/平方公尺之綠光。 實施例35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47)和化合物u以化合物(1-47)/ 化合物u的質量比爲10 0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 其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 到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7V之電壓,使 該發光裝置發出2700 cd/平方公尺之綠光。 實施例3 6 將N,N’-二苯基-N,N’-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ΙΤ0 基材上。將化合物(1-47)和化合物ν以化合物(1-47)/化 合物ν的質量比爲1〇〇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 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8V之電壓,使該 發光裝置發出2200 cd/平方公尺之紅橙光。 -63- 575540 五、發明說明(62 ) 實施例37 將Ν,Ν,-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a - NPD )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 - 6 1 )和化合物Ρ以化合物(卜6 1 ) / 化合物P的質量比爲100 : 2、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 其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 到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7V之電壓’使 該發光裝置發出1 0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3 8 將N,N ’ -二苯基-N,N,-二(α -萘基)聯苯胺(a-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ΙΤ0 基材上。將化合物(1-65)和化合物s以化合物(1-65)/化 合物s的質量比爲100 : 2、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 上,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 將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 的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施加7V之電壓,使該 發光裝置發出1100 cd/平方公尺之藍光。 實施例39 將N,N,-二苯基-N,N,-二(α-萘基)聯苯胺(α-NPD)以 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 I TO基材上。將化合物(1 - 2 )和化合物P以化合物(1 - 2 )/化 合物p的質量比爲9 5 ·· 5、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 -64- 575540 五、發明說明(63 ) ,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 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 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 法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 結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17000 cd/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0.16,0.18)之色度的藍光。此發光裝置之 外部量子效應之計算値,係爲ΦΕί = 4%。將此發光裝置保留 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爲 透明。 實施例4 0 將Ν,Ν’-二苯基-Ν,Ν,-二(α -萘基)聯苯胺(a-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ΙΤΟ 基材上。將化合物(1-47)和化合物Ρ以化合物(1-47) /化 合物Ρ的質量比爲95 : 5、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 ,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 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 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 法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 結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10000 cd /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0.16,〇.2〇)之色度的藍光。此發光裝置之 外部量子效應之計算値,係爲Φ = 3 . 5%。將此發光裝置保 留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 爲透明。 -65- 五、發明說明(64) 實施例41 將Ν ,Ν 1 -二苯基-N,N ’ -二(α -萘基)聯苯胺(a -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1 丁〇 基材上。將化合物(1-47)和化合物Ρ以化合物(1-47)/化 合物ρ的質量比爲99 : 1、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 ,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 負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 有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 法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 結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1 2000 cd/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0.16,0.18)之色度的藍光。此發光裝置之 外部量子效應之計算値,係爲ΦΕ1^ = 3·5%。將此發光裝置保 留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 爲透明。 實施例42 將Ν,Ν’-二苯基-Ν,Ν ’-二(α-萘基)聯苯胺(a-NPD)以40 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在置放於沉積裝置中之透明的ΙΤ〇 基材上。將化合物(1 _丨)和化合物ρ以化合物(1 -丨)/化合 物Ρ的質量比爲95 : 5、以20奈米之厚度共沉積於其上, 並且將化合物c以40奈米之厚度蒸氣沉積於其上。將負 電極以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使蒸氣沉積於所得到的有 機薄膜上’以製成發光裝置。利用和比較例1相同的方法 來測量從此發光裝置所發出之光,發光度和發射波長。結 -66- 575540 五、發明說明(65 ) 果現該發光裝置在最大發光度爲1 3 000 cd/平方公尺下, 係發出具有(0.15,0.22)之色度的藍光。此發光裝置之外 部量子效應之計算値,係爲ΦΕί = 3.3%。將此發光裝置保留 在氮氣環境下歷一天之後,該發光裝置之層表面看起來爲 透明。 【產業利用性】 詳如上述,本發明之發光裝置係呈現出優越的發光效率 、發光特性、耐久性、熱阻抗性和不像被結晶之非晶性。 具有此種特性之本發明發光裝置,係可以被用來做爲具備 指示元件用、顯示器、背光、電子照相機、發光光源、記 錄光源、曝光光源、讀寫光源、信號和標記、信號板、內 景、光學聯絡裝置等之之高色彩純度的藍色發光裝置、或 白色發光裝置。在本發明之發光裝置中所使用的化合物(i ) 係可用來做爲有機EL裝置用之材料,並且可進一步實施 於醫藥應用上、做爲螢光白化劑、光學用之材料、UV吸收 材料、雷射染料、濾色器用染料、色彩轉換過濾器、有機 半導體裝置材料、導電性有機材料等等。 -67-

Claims (1)

  1. 5755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發光裝置,其係包括一對電極和一發光層、或複數 個包含發光層置於其間之有機層;該發光層或至少一種 的複數個包含發光層置於其間之有機層係包括至少一種 以下列通式(1 )所代表之化合物:
    其中,每一個 Ar11、Ar12、Ar13、Ar14、和 Ar15 係代表 芳基或雜芳基;Ar係代表苯環、萘環、菲環、或葱環; Ar、Ar11、Ar12、Ar13、Ar14、和 Ar15 中之至少一個係爲 經縮合之芳基、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或包含有經 縮合之芳基、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的基;Arll、 Ar12、Ar13、Ari4、和A屮係不相互鍵結成環;R11係代 表取代物;以及η 11係代表〇或更大之整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1 )內 之Ar"、Ar12、Ar13、Ar14、和ΑΡ中的至少一個係爲苑 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 之 R11、Ar11、Ar12、Ar13、Ar"、和 I其中在通式(1 )內 A r15中的至少四個 係爲經縮合之芳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之 R11、Ar"、Ar12 、或者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 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1)內 、Ar13、Ar14、和Arl5中的至少一個 -68- 5755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係選自於奈基、蒽基、菲基、丙橋合莽基、苑基、和花 基所組成之群類。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以通式(工) 所代表之化合物係由單峰(s i n g 1 e t )受激態發注入光。 6.如申g靑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以通式(1) 所代表之化合物係以下列通式(2)爲代表:
    其中’每一個Ar21、Ar22、Ar23、Ar^、和Ar”係代表 芳基或雜芳基;Ar21、Ar22、Ar23、Ar24、和Ar25中之至 少一個係爲經縮合之芳基、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 或包含有經縮合之芳基、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的基 ;Ar21、Ar22、Ai*23、Air24、和 Ar25 係不相互鍵結成環; R21係代表氫原子或取代物。 7.如申I靑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2)內 之每一個六]:21、人]:22、八]:23、和八^4係自苯基、萘基、 蒽基、菲基、和丙烯合莽基所組成之群類中選取;Aru 係自苯基、萘基、蒽基、菲基、丙烯合蕗基、芘基、和 花基所組成之群類中選取;R21係選自於氫原子、院基 和芳基所組成之群類;Ar21 ' Ar22、Ar23、Ar24、和Ar25 中之至少一個係爲經縮合之芳基;Arn、A]:22、Af23、 -69- 5755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Ar24、和Ar25係不相互鍵結成環。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2)內 每一個之Ar21、Ar22、Ar23、和Ar24係選自於苯基、萘 基、和菲基所組成之群類。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2)內 之R21係選自於氫原子、苯基和芘基所組成之群類。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2 )內 之尺21、^]:21、八122、八1:23、人1:24、和^25中的至少四個 係爲經縮合之芳基、或者經縮合或未縮合之雜芳基。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2)內 之A r21和A r22係爲經縮合之芳基、或者經縮合或未縮合 之雜芳基。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2 )內 之每一個Ar21和A r24係爲經縮合之芳基、或者經縮合或 未縮合之雑方基。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2)內 之 R21、Ar21、Ar22、Ar23、Ar24、和 Ar25 中的至少一個 係選自於萘基、蒽基、菲基、丙烯合莽基、芘基、和茈 基所組成之群類。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2)內 之每一*個Ar21和Ar23係爲經縮合之芳基;每一個R21、 Ar22、Ar24、和Ar25係選自於苯基、萘基、蒽基、菲基 、丙烯合莽基、芘基、和茈基所組成之群類。 -70- 5755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以通式(2 ) 所代表之化合物係以下列通式(5 )爲代表:
    其中,每一個Ar51、Ar52、Ar53、和Ar54係代表芳基 ;R51係代表氫原子或取代物;R52係代表取代物;η51係 代表0到9之整數。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5 )內 之每一個Ai:51、Ar52、Ai:53、和Ar54係選自於苯基、萘 基、蒽基、菲基、和丙嫌合葬基所組成之群類。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5 )內 之R51係選自於氫原子、烷基、和芳基所組成之群類。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5)內 之R51係選自於氫原子、苯基、和苑基所組成之群類。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以通式(2 ) 所代表之化合物係以下列通式(6 )爲代表:
    …⑹, -71 - 5755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其中,每一個 Ar61、Ar62、Ar63、Ar64、Ar65、Ar66、 Ar67、和Ar68係代表芳基或雜芳基;每一個R61和r62係 代表氫原子或取代物;每一個R63、R64、和R65係代表取 代物;每一個η61和η62係代表0到5之整數;每一個 η63和η64係代表〇到4之整數;以及η65係代表〇到8 之整數。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該通式(6) 內之每一個 Ar61、Ar62、Ar63、Ar64、Ar65、Ar66、Ar67、 和A r68係選自於苯基、萘基、和菲基所組成之群類。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9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6 )內 之每一個R61和R52係選自於氫原子、苯基、和芘基所組 成之群類。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通式(6)內 之每一個η61和η62係代表0或1。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以通式(1) 所代表之化合物係以下列通式(3 )爲代表:
    其中,每一個 Ar3i、Ar32、At*33、Ar34、Ar35、Ar36、 Ar37、和Ar38係代表芳基或雜芳基;而且每一個ArM、 -72- 5755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Ar32、Ar33、Ar34、Ar35、Ar36、Ar37、和 Α^δ 係不相互鍵 結成環。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該通式(3) 內之每一個 Ar31、Ar32、Ar33、Ar34、Ar35、Ar36、Αι·37、 和A r3 8係選自於苯基、奈基、葱基、菲基、和座基所組 成之群類。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以通式(1) 所代表之化合物係以下列通式(4 )爲代表:
    其中,每一個 Ar4i、Ar42、Ar43、Ar44、Ar45、Ar46、 Ar47、Ar48、Ar49、和Ar5。係代表芳基或雜芳基;而且每 一個 Ar41、Ar42、Ar43、Ar44、Ar45、Ar46、Ar47、Ar48、 Ar49、和Ar5()係不相互鍵結成環。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該通式(4) 內之每一個 Ar41、Ar42、Ar43、Ar44、Ar45、Ar46、Ar47、 Ar48、Ar49、和Ar5C)係選自於苯基、萘基、蒽基、菲基 、和芘基所組成之群類。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發光層內 做爲發光材料之該通式(1)之化合物含量係爲0.1至100 -73- 5755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質量%。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發光層或 複數個包含有該發光層之有機層中至少一層內做爲主要 材料的該通式(1 )之化合物含量係爲1 〇至99 . 9質量%。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複數個包含有 該發光層之有機層中至少一層係爲發光層。 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發光層和複 數個包含有該發光層之有機層中之至少一層係爲電洞轉 移層。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發光層係包 括至少一種螢光化合物。 3 2.—種化合物,其係以下列通式(5)爲代表:
    其中,每一個Ar51、Ar52、Ar53、和Ar54係代表芳基 ;R51係代表氫原子或取代物;R52係代表取代物;η51係 代表0到9之整數。 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2項之化合物,其中在通式(5 )內之 每一個八1:51、八1:52、人1:53、和人^4係選自於苯基、萘基 、蒽基、菲基、和丙烯合莽基所組成之群類。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化合物,其中在通式(5)內之 R51係選自於氫原子、烷基、和芳基所組成之群類。 -74-
TW091115468A 2001-07-11 2002-07-11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aromatic compound TW57554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11269 2001-07-11
JP2001329676 2001-10-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75540B true TW575540B (en) 2004-02-11

Family

ID=26618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15468A TW575540B (en) 2001-07-11 2002-07-11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aromatic compound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3) US7517592B2 (zh)
EP (1) EP1412450B1 (zh)
JP (1) JP4515760B2 (zh)
KR (1) KR100902524B1 (zh)
CN (1) CN1302087C (zh)
AT (1) ATE547499T1 (zh)
AU (1) AU2002317506A1 (zh)
TW (1) TW575540B (zh)
WO (1) WO200300765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71464B2 (ja) * 2001-09-28 2012-0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
JP4585750B2 (ja) * 2002-08-27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縮合多環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発光素子
DE10308515B4 (de) * 2003-02-26 2007-01-25 Schot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organischer lichtemittierender Dioden und organische lichtemittierende Diode
US7018723B2 (en) 2003-07-25 2006-03-28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20050025993A1 (en) * 2003-07-25 2005-02-03 Thompson Mark 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KR100569187B1 (ko) * 2003-09-27 2006-04-10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시클로펜타디엔온으로부터 유도되는 화합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el 소자
DE10345583A1 (de) * 2003-09-29 2005-05-19 Basf Ag Synthese von phenylsubstituierten Fluoranthenen durch Diels-Alder-Reaktion und ihre Verwendung
US8568902B2 (en) * 2003-12-01 2013-10-29 Idemitsu Kosan Co., Ltd. Asymmetric monoanthracene derivative, material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US7090930B2 (en) 2003-12-05 2006-08-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ment fo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7252893B2 (en) 2004-02-17 2007-08-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Anthracene derivative host having ranges of dopants
US20070063638A1 (en) * 2004-02-19 2007-03-22 Idemitsu Kosan Co., Ltd. White col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KR20070029717A (ko) * 2004-05-27 2007-03-14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대칭 피렌 유도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
WO2006003842A1 (ja) * 2004-07-02 2006-01-12 Chisso Corporation 発光材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07015961A (ja) * 2005-07-06 2007-01-25 Idemitsu Kosan Co Ltd ピレ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07026587A1 (en) * 2005-08-29 2007-03-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nthracene derivative and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using the same
US20090058270A1 (en) * 2005-09-16 2009-03-05 Idemitsu Kosan Co., Ltd. Pyre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making use of the same
KR20080052594A (ko) * 2005-09-16 2008-06-11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피렌계 유도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US20070122657A1 (en) * 2005-11-30 2007-05-31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ntaining a phenanthroline derivative
US20080007160A1 (en) * 2006-02-28 2008-01-10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fluoranthene derivative and indenoperylene derivative
TWI359803B (en) * 2006-03-10 2012-03-11 Lg Chemical Ltd Tetraphenylnaphthale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lig
JP4717703B2 (ja) * 2006-04-25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化合物および有機el素子
US20090322211A1 (en) * 2007-05-14 2009-12-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Material,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90045731A1 (en) * 2007-07-07 2009-02-19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aterial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EP2075306A3 (en) * 2007-12-25 2009-08-12 Yamagata Promotional Organization for Industrial Technolog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material and element using the same
JP4628435B2 (ja) * 2008-02-14 2011-02-09 財団法人山形県産業技術振興機構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1130102B1 (ko) * 2009-12-18 2012-03-28 덕산하이메탈(주) 인데노플루오렌 구조에 이중결합을 포함하는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그 단말
KR101145685B1 (ko) * 2010-02-26 2012-05-24 경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안트라센 유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TWI612051B (zh) * 2013-03-01 2018-01-2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金屬錯合物、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照明設備
JP6350065B2 (ja) * 2013-07-24 2018-07-04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フルオランテニル基を有するトリアジン化合物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WO2016190374A1 (ja) * 2015-05-25 2016-12-01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多置換芳香族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312895B1 (en) * 2016-10-24 2021-07-28 Novaled GmbH 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comprising an electrical n-dopant and an electron transport matrix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EP3312896B1 (en) * 2016-10-24 2021-03-31 Novaled GmbH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mprising a redox-doped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and an auxiliary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EP3312899B1 (en) * 2016-10-24 2021-04-07 Novaled GmbH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stack for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JP2018100249A (ja) * 2016-12-21 2018-06-28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Merck Paten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enkter Haftung 新規化合物、半導体材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膜および半導体の製造方法
KR102397179B1 (ko) 2018-12-21 2022-05-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하드마스크 조성물, 하드마스크 층 및 패턴 형성 방법
CN110304982B (zh) * 2019-03-18 2022-04-12 山东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增强的芘基六取代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TW202136181A (zh) * 2019-12-04 2021-10-01 德商麥克專利有限公司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用的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37432A (en) 1976-05-13 1977-11-16 Sony Corp Purification apparatus for beta-copper phthalocyanine
JP2706936B2 (ja) 1987-09-09 1998-01-28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真空昇華精製装置
JP2583306B2 (ja) 1989-02-10 1997-02-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試薬の精製装置とその精製方法
US5077142A (en) * 1989-04-20 1991-12-31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JPH0468076A (ja) * 1990-07-10 1992-03-03 Ricoh Co Ltd 電界発光素子
JPH05269371A (ja) 1992-03-27 1993-10-19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H06263438A (ja) 1993-03-09 1994-09-20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高純度無水塩化アルミニウムの製造方法
JPH0724205A (ja) 1993-07-05 1995-01-27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昇華方法
JPH07204402A (ja) 1994-01-24 1995-08-08 Ulvac Japan Ltd 真空精製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EP0681019B1 (en) * 1994-04-26 1999-09-01 TDK Corporation Phenylanthrace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 element
US5989737A (en) * 1997-02-27 1999-11-23 Xerox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JP3794819B2 (ja) 1997-04-18 2006-07-1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フルオランテン誘導体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3788676B2 (ja) * 1997-11-11 2006-06-2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ツセンス素子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ツセンス素子
JPH11171801A (ja) 1997-12-11 1999-06-29 Idemitsu Kosan Co Ltd 昇華精製方法
CN1242682A (zh) * 1998-06-26 2000-01-26 索尼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JP2000048955A (ja) 1998-07-24 2000-02-18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4795502B2 (ja) 1998-09-25 2011-10-19 新日鐵化学株式会社 昇華精製方法及び装置
US6361886B2 (en) * 1998-12-09 2002-03-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improved hole transport layer
EP1009043A3 (en) * 1998-12-09 2002-07-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polyphenyl hydrocarbon hole transport layer
US6656608B1 (en) * 1998-12-25 2003-12-02 Konica Corporation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color conversion filter
US6461747B1 (en) * 1999-07-22 2002-10-08 Fuji Photo Co., Lt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materials for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ing the same
JP3949363B2 (ja) * 1999-10-26 2007-07-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芳香族縮環化合物、発光素子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発光素子
JP2001335516A (ja) * 1999-11-08 2001-12-04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7053255B2 (en) * 2000-11-08 2006-05-30 Idemitsu Kosan Co., Ltd. Substituted diphenylanthracene compound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s
JP3870102B2 (ja) * 2001-02-22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
ATE346127T1 (de) * 2001-04-26 2006-12-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romatische verbindungen mit kondensierten ringen,materialien für lichtemittierende geräte und lichtemittierende geräte in denen solche verwendet werd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535051A (ja) 2004-11-18
WO2003007658A3 (en) 2003-07-03
CN1302087C (zh) 2007-02-28
ATE547499T1 (de) 2012-03-15
US20040232409A1 (en) 2004-11-25
EP1412450A2 (en) 2004-04-28
EP1412450B1 (en) 2012-02-29
KR100902524B1 (ko) 2009-06-15
WO2003007658A8 (en) 2004-02-19
US7733012B2 (en) 2010-06-08
JP4515760B2 (ja) 2010-08-04
WO2003007658A2 (en) 2003-01-23
US20080152948A1 (en) 2008-06-26
US7517592B2 (en) 2009-04-14
CN1527871A (zh) 2004-09-08
AU2002317506A1 (en) 2003-01-29
KR20040028918A (ko) 2004-04-03
US20080233430A1 (en) 200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75540B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aromatic compound
JP4455625B2 (ja) 有機発光素子
JP4035482B2 (ja) 置換アントリル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発光素子
JP3848306B2 (ja) アントリル誘導基置換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発光素子
CN101184822B (zh) 电致发光器件
US6310231B1 (en) Particular silane compounds, luminescent device materials comprising said compounds, and luminescent devices containing said materials
US6696178B2 (en) Cyclocondensed polycyclic hydrocarbon compound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356060B (zh) 芳香族胺衍生物及使用其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
TWI238018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2002329580A (ja) 有機発光素子
JP2005015419A (ja) アミノアントリル誘導基置換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発光素子
JP2007186449A (ja) アミノビスアントリル誘導基置換化合物、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発光素子
JP2006219392A (ja) ビスアントリル誘導基置換化合物および有機発光素子
JP2002338579A (ja) ヘテロ環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US7807277B2 (en) Amine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08201716A (ja) 有機発光素子用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発光素子
JP2001055447A (ja) アリールシラン化合物、発光素子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発光素子
JP2007169182A (ja) フルオレニレ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発光素子
JP7337409B2 (ja) ヘテロ環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含む有機発光素子
CN111892587A (zh) 一种杂环有机化合物及其有机发光器件
CN113039189A (zh) 杂环化合物和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EP4261210A1 (en) Heterocyclic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same
JP7398136B2 (ja) ヘテロ環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含む有機発光素子
EP3901158A2 (en) Polycyclic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mprising same
JP2023539832A (ja) ヘテロ環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含む有機発光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