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71466B - Connector with switching function - Google Patents

Connector with switching func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71466B
TW571466B TW091137804A TW91137804A TW571466B TW 571466 B TW571466 B TW 571466B TW 091137804 A TW091137804 A TW 091137804A TW 91137804 A TW91137804 A TW 91137804A TW 571466 B TW571466 B TW 5714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or
contact portion
probe
f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37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302608A (en
Inventor
Toru Mugiuda
Narutoshi Hoshino
Takeshi Hashimoto
Tadashi Taniguchi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4015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0372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848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3108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302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302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71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714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H01R24/4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comprising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1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 H01R13/7033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making use of elastic extensions of th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2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571466 五、發明說明(l) 一、【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切換功能之 可用於如行動電話等發送無線電 ^,例如,其 之中。 Γ攜式通訊終端設備 二、【先前技術】 在行動電話等足以發送無線電波的可 備中,内部電路通常與用以發送無線二^通訊終知汉 了測試内部電路是否正常地操思、線連接。為 電路與天線之間的連接而免於】出員j切斷内部 必須使内部電路轉成與測試器連接。 ’、、、、忒電波、更 換功能之連接器·安裝在可攜式通訊③端巷^將具有切 方能使内部電路轉成與天線及測試器兩:的】η, 接。為了小型化可攜式設備,故呈f的〜中之一連 須越小越好。 八刀換功能之連接器必 參見圖36A及圖36B,俾說明如 245 90 7號所揭示之習知具有切換功能之:::利公報弟9_ 與測試器(未圖示)如、* > %按的。 緣部導體171及配置在周緣部導體=17°係具有環狀的周 心部導體172。周緣部導體 =處的桿狀的中 絕緣體m而絕緣。習知 哭;二二$體172之間藉由 動接觸部220通常相接。本⑺°° 〇〇的固定接觸部24 0與可 則中心部導體172即與可二,針17〇與連接器2〇〇相接時, 固定接觸部2 4 0相接的 妾觸部2 2 〇接觸,俾能使原先與 安的可動接觸部22 0轉成與探針nQ的中 第9頁 571466 五、發明說明(2) 心部導體172相接。 連接器2 0 0的外殼2 〇 2係由絕綾姑粗成掀、 板的接觸部收納室202a。可動接觸邱22〇成且具有含底 分別與外殼2 02之接觸部收納室2〇2 固定接觸部240 人 ^ u h的兩側面呈壓入配 J,俾能使其各自之間的接觸部皆呈 二酉己 細壞狀的接地接觸部250,故當探針17〇與連接哭2〇〇相 ::探針m的周緣部導體171將足以與接地接;部25。相 在外殼2 0 2之接觸部收納室2 02a之兩側壁的相對位置 處形成供可動接觸部22 0及固定接觸部24〇裝配到其中而呈 壓入配合的裝配孔202b及202c。 藉由折彎導電性的帶狀板而得以形成具有實質呈了形 局部的固定接觸部240,並將其接觸部24〇a插入外殼2〇2的 裝配孔2 0 2c之中而得以將固定接觸部24〇固定在外殼2〇 2之 上。接觸部2 4 0 a的前端係伸入到接觸部收納室2 〇 2 a之中, 且在固定接觸部2 4 0之接觸部2 4 0 a的下表面形成接觸點 241 ° 同樣地,藉由折彎有彈性且導電性的帶狀板而得以形 成具有實質呈J形局部的可動接觸部2 2 0,並將其彈筹部 2 2 0 a插入外殼2 0 2的裝配孔2 0 2 b之中而得以將可動接觸部 2 2 0固定在外殼2 0 2之上。彈簧部2 2 0 a的前端係伸入到接觸 部收納室2 0 2 a之中且超過接觸部收納室2 02a之中心處地朝 向對面側壁延伸。彈簧部2 2 0 a之正對著固定接觸部2 4 〇之
第10頁 571466
面係當作可動接觸部22 0的接觸 接觸點2 4 1之位置處的上表 點 2 2 1 。 可動接觸部2 2 0之彈筈部2 2 Π a脸# & m 接緬邱+ # 將偏向固定接觸部MO的 =:240a而緊罪在其上’故藉由彈簣部ma的彈 力通吊足以使可動接觸部22〇之接觸點221與固定接觸 2 4 0之接觸點2 4 1兩者互相接觸。μ σ 盥固定蛀鎚却+ ± 此,使可動接觸部22〇 日:二=? 又’當探針170與連接器2。〇相接 日’採針1 7 0的中心部導濟1 7 9胳、仓、Μ 4:。 9no ^ j Τ 口丨V月丑172將進入外殼202之接觸室 2〇2a之中並頂到可動接觸部22()的彈簧部““。在沿 以使可動接觸部2 2 〇的彈箬邦9 9 n彳 ^ Λ ^ 5早K # 2 2 0 a與固疋接觸部240的接觸 ”,、40a刀離的方向下壓彈簧部以“後,將得以使可動接 =20的接觸點221與固定接觸部24〇的接觸點241分離。 =可動接觸部22 0將與探針17〇之中心部導體172電連, 错以使發送電性信號的内部電路從原先與固定接觸部24〇 的電連狀恶轉成與探針1 7 〇之中心部導體1 了 2電連。 在上述習知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2 〇 〇中,可動接觸 4 2 2 0的彈簧部2 2 0 a為一端固定於外殼2 〇 2之側壁的懸臂。 由於彈簧部2 2 0a的有效長度(即彈簧部22〇a裝配在裝配孔 2〇2b之中時所形成的支點22 4與探針170之中心部導體172 ,,彈簧部2 20a時的接觸點2 2 5兩者之間的距離)僅為彈 瓦部2 2 0 a之總長度的—半,故當探針丨7 〇的中心部導體工7 2 頂到可動接觸部2 2 0的彈簧部2 2 〇 a時,將造成彈簧部2 2 〇 a 大幅地變形、進而超出其彈性限度。因而造成可動接觸部 2 2 0的彈簧部2 2 〇 a呈現永久塑性變形、進而造成:當探針 571466 發明說明(4) 170與連接斋200分離後,可動接 與固定接觸部240 接觸點jf 0之可動才妾觸點⑶ 將不足以使兩者呈現完全接觸狀之擠麼的作用力 接觸點221與固定接觸部24〇之& 1可動接觸部22〇之 狀態勢必不穩定…解決上述題占241兩者之間的電連 觸部220之彈簧部2 20a的長度,作°,;1,就必須加長可動接 切換功能之連接器的問題。—&字引起無法縮小具有 具體而言,用於可樵戎兮 接器必須極小,舉例 ,^肴之中的具有切換功能之連 且其可動接觸部的厚度^ ^側邊的長度僅能為2mm至3_ 可攜式設備與探針接广,至0 部的空間勢必更窀,^ J足以谷納可動接觸部之彈簧 器的構造勢必無法同日=斤述…習知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 部與固定接觸部之間:電連=:J Ϊ J且提高可動接觸 罪度的雙重效果。 二、【發明内容】 因lit , 本香&曰 連接器,其不僅可提古^的係提供一種具有切換功能之 連可靠度、更得以小U:觸部與固定接觸部之間的電 依據本發明之一奋ί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 包含通常互相接觸“】H :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係 針之周緣部導體連接 與可動接觸部、用以與探 用以容納固定接觸部鱼 2觸部、及由絕緣材料構成並 器相接時,則可動接觸邻,接觸部的外殼。當探針與連接 則要觸邛立即與固定接觸部分離。
第12頁 五、發明說明(5) 外殼具有接觸部 ^ ^ 接觸部,而得以使^ 、、、内室,用以收納固定接觸部與可動 而藉由此第— 固定接觸部具 而藉由此第 可動接觸部具 棟針相接之連接探針a接觸部順暢地移動。此外殼具有與 能使探針之中心部導Z此外殼具有供探針插入開口,俾 部起貫穿過該接觸c共探針插入開口而從連接探針 固定接觸部1有至。 固定部將得以使固定接;個第一固定部 有突出於接觸部 ^固定在外殼上 可動接觸部具有内=中的第-接觸點 固定部將得以使可動^ 個第二固定部 有板狀彈ϋβ 觸部固定在外殼上。可動接勰一 ;固丄::狀彈*部則自第二固定::具 具有第接觸點的下方。可口:: 觸部折彎實質達一百八 2=部之—末端朝向固定 部之第-接觸點接觸。俾能與固定接; 導體與其接觸。 伸足以使探針之中心部 藉由上述構造,足以將探 ..... 觸點的下壓作用力經由第二接觸 =部導體施於第三接 末端,俾能使板狀彈簧部的有效.遞到板狀彈簧部的 度實質相同。因此,本發明之連接二舁板狀彈簧部的總長 彈簀部的有效長度將遠大於習π動接觸部之板狀' 度。故即使探針重複地頂到可動接相對應的有效長 其分離後,可動接觸部的板狀彈簧部:可與 第13頁 571466 五、發明說明(6) 此外,藉由使本發明之可 ^'— ^與習知連接器之可動接觸 4的板狀彈簧部之有效 貝相同,故上述構造將反狀彈簧部的有效長^ 的問題。 小連接器而解決習知 四 【實施方式】 盖一實施例 以下參見圖1至圖丨〇,俾 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 發明之第_實施例的 圖1顯示在行動電話的
月匕之連接器1而對行動電爷^ k王中,使用具有切換功 :動㈣00的内部電路;〇3通=部電路丨03進行測I 連接器1設置在行動電咭〇、、、線電波。將具有切換功能之 間的電路板101。當欲 之内部電路103及其天線102之 151而與測試器15〇相連的$電路103時’則將經由電纜 為了小型化行動電二針7°插入連接器1。 相較於液晶顯示裴置10° j,故連接器1必須極小,亦即 器1之實物尺寸係例 而言’必須使連接器1更小。連接 圖2 A顯示用以借立_ 2’9mmx 1.6mm。 1的概念。圖2B顯示連接電路1 03與天線102相連之連接器 狀態。圖3A顯示探斜為1在尚未與探針70相接時的電連 示連接器1與探針7 目接於連接器1時的概念。圖3B顯 十70相接時所具備之切換功能的概念。 第】4頁 5?l466 五 發明說明(7) 當探針7 0與連接哭1相垃 ^ ^ ^ ^ .P ^ ^ ^ , Λ:;Λ^ 1 ^1 °3^ ^ ^11 02 1 〇2的電連轉成經由探針7〇而與測試哭1 =將^原先與天線 圖4顯示連接器丨尚未與探。 前視圖。圖⑽為連接器:::=,為 圖。圖8顯示從連接器丨的底側久之圖立的立體 :從連接器1的頂側所視之立體分解圖,刀圖_。圖9顯 之可動接觸部20的細部外形之立體圖。0 1 0頒不連接器工 =4及圖5所示,探針7〇係包含桿狀的 】:及用以夾持中心部導體7 2與環狀的周緣部導二Τ : 2絕緣體73 ’而環狀的周緣部導體?1與中心部‘以 :中心軸且環狀的周緣部導體71位在絕緣體73的夕心2 - 如圖4至圖9所示,連接器1具有外Μ ? -Γ ^ & 2 〇 ^ ^ ,卜双』可動接觸部 曰二固疋接觸部4〇及接地接觸部50。外殼2則由如Lcp :向分子)等絕緣樹脂所構成,且其實質呈圓柱;: 知針部2b係突出於立方體基底2a的上表面。 按 ^如圖9所示,在外殼2中形成溝狀的接觸部收納室3, $以在外殼2的側面2c上形成供可動接觸部2〇插入到接觸 部收納室3之中的開口、並在外殼2的側面2d上形成供固定 接觸部40插入到接觸部收納室3之中的貫穿孔9 (如圖 3 )。使接觸部收納室3的上半部與形成在連接探針^ 2 b之 上表面的供探針插入開口 5相通,藉以供探針7〇的中°心部
571466
導體72插入其中。在接觸部收納室3之兩側壁上形成一對 與可動接觸部20之凸部24a呈壓入配合的裝配溝8,且此對 裝配溝8係敞開於外殼2的側面2c。同樣地,在外殼2之側 面2d的貫穿孔9之兩侧壁上形成一對與固定接觸部之凸 部44a呈壓入配合的裝配溝1 〇 (如圖8 )。 如圖6B、圖7、圖8及圖9所示,在與外殼2的側面以呈 垂直相交的兩側面2 e及2 f上形成一對内縮部丨丨。再者,在 各内縮部1 1的兩側邊皆形成一對與接地接觸部5 〇之凸部5 3 呈壓入配合的裝配溝1 2。 固疋接觸部40係由填青銅或鈹銅合金等具有良導電性 =金屬所構成,並藉由衝壓而成型為帶狀板且再加以折 粵。製造固定接觸部4 〇所用之帶狀板的厚度約為〇 , 1 m m。 ^定接觸部4 0係具有突出於外殼2的接觸部收納室3之中的 第一接觸部4 1、具有與貫穿孔9呈壓入配合的第一固定部 44、具有將第一固定部44折彎達九十度而形成且順著外後 2八的側面2d而配置在其上的第—分隔部43、及成具二者第卜一- ^隔部43的下端折彎達九十度而形成且實質與第一接觸部 互相平行的第一焊接端42。如圖4 '圖5及圖8所示,在 —接觸部4 1的底面形成第一接觸點4丨a、並使其向下突 出丄俾能與可動接觸部20互相接觸。如圖9所示了在第一 固定部44的兩邊各形成一組兩個的凸部44a。換古之, 部40形成為··其第一接觸部似第一固。定部㈤ 者=第-焊接端42互相平行,而位在第— 一固定部44與第—焊接端42之間的卜分隔部“則實質與
571466 五、發明說明(9) '一""' 三者互相垂直。 可動接觸部2 0係由磷青銅或鈹銅合金等具有良導電性 =金屬所構成,並藉由衝壓而成型為帶狀板且再加以折 弓衣造可動接觸部2 0所用之帶狀板的厚度約為〇 · 1 mra。 如^11^8至圖10所示,可動接觸部2〇係具有與外殼2之裝配溝 壓1入配合的第二固定部2 4、具有將第二固定部2 4的後 而折f達九十度而形成且順著外殼2的側面2 c而配置在其 上的第一分隔部2 3、具有將第二分隔部2 3的下端折彎達九 十度而形成且實質與第二固定部2 4互相平行的第二焊接端 2 2 具有在組合後之連接器1中將呈現從第二固定部2 4之 前端起傾斜地延伸至固定接觸部4〇之第一接觸部41之下方 的第一板狀彈簧部26、具有將第一板狀彈簧部26之一末端 朝向固定接觸部4 〇折彎實質達一百八十度而形成圓形而使 一 /、有足以與固定接觸部4 〇之第一接觸點4 1接觸的彎折部 、及具有從彎折部27起朝向第二固定部24延伸的第二板 ^大彈黃部2 5。將第二板狀彈簧2 5之靠近彎折部2 7附近的局 部2 1當作第二接觸點、並將第二板狀彈簧部2 5之末端附近 的局部25a當作第三接觸點。如圖9所示,在第二固定部以 的兩邊各形成一組兩個的凸部2 4 a。 在未施以任何作用力的初始狀態下,當分別將可動接 觸部20與固定接觸部4〇固定在外殼2之上時,則可動接觸 ,20之第二板狀彈簧部2 5之上的第二接觸點21必須位在固 定接觸部4 0之第一接觸部4 1的上方,俾能在組裝後使兩者 之間產生預定之互相擠壓的作用力。如圖4所示,在組合
第17頁 571466 五、發明說明(10) ,接器1之後,可動接觸部2 〇之第二板狀彈簧部2 5之上的 第二接觸點21即與固定接觸部4〇之第一接觸部41之上的第 一接觸點41a互相接觸。此時,由於第二接觸點21與第一 接觸部41互相接觸,故可動接觸部2〇的第一板狀彈箬部26 因而變形,藉以產生預定之互相擠壓的作用力。 、如圖9所不’接觸部收納室3在外殼2的側面2c以至於 連接探針部2b的上表面皆大幅地敞開,故足以在可動接觸 部20之第一彈簧部26、第二彈簧部25、及彎折部皆不會 =外叙2發生干涉的情況下而將可動接觸部2 〇插入到外殼2 =接觸部,納室3之中。再者,尸、要使可動接觸部2〇之第 於ί反狀弹:部26、第二板狀彈簧部2 5及彎折部2 7的寬度小 用::固疋部2乂的寬度,就可大幅地提高作為板狀彈簧之 、弟=板狀彈黃部2 6與第二板狀彈簧部2 5之功效。 ,,針7◦之周緣部導體71互相接觸的接地 =銅或鈹銅合金等具有良導電性的金屬所構成,並^ ==:;=再加以折臀成中空狀。接地接觸部“ 其1基"對裝設在基殼51的底面且從相對於 心的兩位置處向下延伸的支架52。由於各支架
型:在^ f向基殼5 1的外側伸出的局部,故實質呈L &人μ支杀52的兩邊皆形成與外殼2之裝配溝1 2呈壓入 配合的一組兩個的凸部53。 土入
動丄了二合第一實施例之連接器1,故先從側面2c將可 動接觸部2 0之第二固宗卹9 / & J 兩者呈壓入配合=入外殼2的裝配溝8之中而使 精乂將可動接觸部2 0固定在外殼2之
第18頁 571466 五、發明說明(11) 上。繼而,從侧面2 d將固定接觸部4 〇插入貫穿孔g之中而 使兩者呈壓入配合,藉以將固定接觸部4 〇固定在外殼2之 上,同時,固定接觸部40將下壓可動接觸部20的第二板狀 彈簧部2 5。再者,從外殼2的上方將接地接觸部5 〇的支架 5 2插入外殼2的裝配溝1 2之中而使兩者呈壓入配合,藉以 使基殼5 1的内表面與外殼之連接探針部2b的外表面互相配 合而得以將接地接觸部5 〇固定在外殼2之上。因此,即完 成連接器1的組合。 只要使固定接觸部40之第一焊接端42及其第一分隔部 43的寬度與可動接觸部2〇之第二焊接端22及其第二分隔部 2 3的覓度略大於接觸部收納室3的寬度、且在外殼2之側面 2c及2d上分別形成定位用之内縮部丨3a及丨3b,藉以分別將 J動接觸部20的第二分隔部23及固定接觸部4〇的第一分隔 4 4 3 t配到定位用之内縮部1 3 &及1 3 b之中。使定位用之内 鈿部1 3 a及1 3 b的深度分別與可動接觸部2 〇及固定接觸部4 〇 的厚度實質相同,即可分別將可動接觸部2 〇之第二分隔部 2 3及固定接觸部4 〇之第一分隔部4 3收納於外殼2之定位用 ,内縮部1 3 a及1 3 b之中,藉以使可動接觸部2 〇之第二分隔 部23及固定接觸部4〇之第一分隔部43兩者的内表面分別接 觸外殼2之定位用之内縮部1 3 a及1 3 b的表面。因此,得以 使可動接觸部2 〇及固定接觸部4 〇兩者皆定位在外殼2之 將接地接觸部5 〇之基殼5 1裝配至連接探針部2 b,並使 5 1的底面與外殼2的基底2a之上表面6相接,而上表面 係δ作與探針7 〇相接的表面,藉以使接地接觸部5 0定位
第19頁 571466 五、發明說明(12) 在外殼2之上。 如圖4所示,當探針7 0尚未與連接器1相接時,可動接 觸部20之第二接觸點21係與固定接觸部40之第一接觸部41 之上的第一接觸點41a互相接觸’藉以使固定接觸部40與 可動接觸部2 0電連。故高頻信號等電性信號皆可在可動接 觸部2 0與固定接觸部4 0之間傳遞。使接地接觸部5 0與電路 板1 0 1之上的接地線相接(如圖1 ),藉以使接地接觸部5 0 成為外殼2用以屏蔽高頻信號的物體。在行動電話丨〇 〇中, 使兩頻信號在内部電路1 〇 3及天線1 0 2之間傳遞。故較佳地 藉由接地接觸部5 0而解決可動接觸部2 0與固定接觸部4 〇之 間可能發生的雜訊外洩問題。 如圖5所示,當探針7 〇與連接器1相接時 —J I υ W、J τ 心部,體72即與可動接觸部20的第三接觸點25a互相接 觸藉以使位在可動接觸部2 〇之第一板狀彈箬部2 6末端的 ^斤部27移向接觸部收納室3的底面“因此:可動^部 的第一接觸點21隨即與固定接觸部4〇之第一接觸部41之 2第一接觸點41 a分離’ II以將可動接觸部2〇原先盘固 =觸部40之間的電連狀態轉成與 導體 探針?〇的周緣部導體”亦與接地二 ◦ u <基殼5 1的外表面互相接縮 地接觸部50形續。因/安=周緣部導體71與接 ! nn ^ U ^ 女I有連接器1之行動雷話 0 0的電路板1 0 1與測試器i 5 〇將 丘 ^ 針70-之周緣部導體71的 ^接土鈿。由於採 面6,故足以防止探針7〇之而中將^到/卜蝴殼2之基底2a的上表 甲^邛導體7 2過度插入的問
第20頁 571466
在内部電路103的測試完成之後 ί 2Τ之中拔出,則下壓於可動接觸糊之^ = 妾觸點…之作用立即消^
觸部2〇忙卢^ 及第一板狀彈簧部25之彈性而使可動I 第::设& 〇圖4的初始狀態。因此,可動接觸部20之 ;接觸點2 1將再次與固定接觸部4Q之第—接觸部41之」 的弟一接觸點41a互相接觸。 f上所述,使第一實施例之可動接觸部20形成為··其 二:f狀彈簧部26係從第二固定部24之前端起傾斜地延伸 至固疋接觸部40之第一接觸部41之下方的,並將第一板狀 弹黃部26之一末端朝向固定接觸部40折彎實質達一百八十 度而=成圓形而使其具有彎折部2 7、再使彎折部2 7朝向第 口疋邛2 4延長而形成第二板狀彈簧部2 5。因此,探針7 〇 之部導體72施加在第三接觸點2 5a的下壓作用力將經 由第一=狀彈簧部2 5與彎折部2 7而傳遞至第一板狀彈簧部 26的末端。因此,連接器}之可動接觸部2〇的板狀彈簧部 之有效長度將與第一板狀彈簧部2 6的總長度實質相同。故 即可,可動接觸部20之板狀彈簧部的有效長度遠大於習知 連接為之可動接觸部的有效長度。因此,即使探針7 〇重覆 地頂到可動接觸部2 〇之第一板狀彈簧部2 6且分離後,仍可 使可動接觸部2 〇之第一板狀彈簧部2 6免於產生變形。此 外’藉由使可動接觸部2 〇的第一板狀彈簧部2 6之有效長度 與習知連接器之可動接觸部之板狀彈簧部的有效長度實質
第21頁 571466 五、發明說明(14) ----- 相同日寸,則上述構造將得以縮小連接器而解決習知連接器 的問題。 f者’使接地接觸部5 〇之支架5 2的底面與固定接觸部 40之第一焊接端42及可動接觸部2〇之第二烊接端22兩者的 底面:在相同之高度。依據上述結才冓,.只要將焊接端22及 42與支架52的底面皆焊接在印刷形成於電路板丨〇 1之上的 電路圖案,就可直接將連接器1安裝在電路板1〇1之上。再 者,由於緊緊地將固定接觸部4〇之第一分隔部43裝配在外 殼2々之定位用之内縮部13b之中、纟緊緊地將可動接觸部2〇 之ί 一分隔部23裝配在定位用之内縮部1 3a之中,故將連 接器1焊接於電路板101之上時,助焊劑將難以經由可動接 觸邛2 0與外豉2之間的縫隙及經由固定接觸部4 〇與外殼2之 =的縫,而侵入接觸部收納室3之中。因此,將免於使助 火干2附者在固定接觸部4〇之第一接觸部41與可動接觸部Μ 接觸點21兩者之上。再者,接觸部收納室3係含有 氏 故足以使助焊劑無法直接附著在固定接觸部4 〇之 卜接觸部4 1與可動接觸部2〇之第二接觸點21兩者之上。 复^實施例 ^ ί見圖11,俾說明本發明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 貫施例之連接器丨的構造,除了可動接觸部2〇的形狀
:^外,其餘構造皆與上述第一實施例實質相同。圖U 連接器1之可動接觸部20之細部外形的立體圖。第二 :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實質相同的元件皆以相同的參考符號 表示’並省略說明。
第22頁 五、發明說明(15) 在第-實施例中,可動接觸部20的第一板狀彈 係直直地延伸至固定接觸部40之第一接觸部41的方#26 在第一彈簧部26的末端處形成彎折部27。另一方面,士 ,實施例中,可動接觸部20之第一彈簧部26則從可動y 之第二固定部24起傾斜地延伸至接觸部收納接觸 弓向上,藉以增長面對著固定 和的第-板狀彈簧部26。換言之,;::7::-接觸 觸部彈菁部26係具有實質為二 '動接 /、要折|可動接觸部2Q之第一 Γ此形的局部之後,即可使板狀彈菁部的有^長Λ/具 =,即使探針7G重覆地頂到可動接 又―更長。 2Vf 離後1可使可動接觸部2〇之第-Li” 2 6免於產生變形。# 乐板狀弹黃部 错使可動接觸部2 0的第一;^ & 二貝邛26之有效長度與習知連接界之木坂狀 黃部的有效長度實質相:角”之板狀彈 器而解決習知連接器的問題。、1上过構-將仔以縮小連接 i二貫施你j 、 呈右+1 >見圖1 2至圖1 5,俾說明本發明之第—每# / 造與上述第—實=。弟三實施例之連接則基本構 實質相同:元;;同,三實施例與第一實二 圖12顯示】;二'同的爹考符號表示,並省略說明。 13八為連接器丨的側&人抓在|70之構造的剖面側視圖。圖 側視圖。圖⑽為連接器1的前視_。圖14 571466
入而=2及圖?所示,藉由使連接探針部2b的上表面凹 及圖15顯示連接器1之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以導引ϋ/ο ^在供探針插人開口 5之兩側壁上形成用 部導體72插人接觸部收納室3之中的 腺:藉由上述結構,故當探針70與連接器j相接時, 將由於:心部導體72係順著斜面14滑下而減小中 72與供捸針插入開口 5之間的位置誤差。因此,中、-:7。2得以確實地與可動接觸部2。之第三接觸點…互相接 =,13A、圖1 3B及圖14所示,在可動接觸部2〇之第二 板狀彈簧部25之上的第三接觸點25a的兩側形成—對圓形 凸部28。換言之,使可動接觸部2〇的第三接觸點25a呈圓 形。另一方面,在接觸部收納室3之面對著供探針插入開 口 5的兩側壁上形成一對擋塊丨5,藉以在下壓第三接觸點 25a達預定的距離後,可動接觸部2〇之第三接觸點25a的凸 部2 8將頂到擋塊1 5。藉由上述結構,即使在過度插入探針 的中心部導體72而發生過度下壓第三接觸點25a的情況 時,仍足以防止可動接觸部2〇之彈簣部25及26產生永久塑 性變形。 如圖1 2、圖1 4及圖1 5所示,藉由將第二接觸點2 1與第 三接觸點25a之間的第二板狀彈簧部25折彎成曲柄形狀而 形成曲柄部2 9。相對於接觸部收納室3的底面4而言,可動 接觸部20之第三接觸點2 5a的位置係高於外殼2之基底2a之 上表面6的位置。由於外殼2之基底2a的上表面6係用於頂
第24頁 571466 五、發明說明(17) : --— 住探針70之周緣部導體71的下端,故足以將探針7〇之中心 部導體72的下端加以定位而使其免於凸出於外。因此, 、、彖4 ‘體7 3將得以保護探針7 〇的中心部導體7 2: 探針70撞斷。 措I万止 …=圖12所示,在外殼2之底面(或外底面)2g上、 正對著固定接觸部40之第一焊接端42與可動接觸部2〇之 的位置處分別形成-對内縮部16,#以使焊接 而22及42兩者與外殼2之間分別具有縫隙。再者,在 孔9與外殼2之定位用之内縮部丨3b之交界處形成分支部牙 ^藉以使外殼2、第-固定部44之角落、與固定接觸部 弟一分隔部43三者之間具有縫隙。將焊接端22及42 2在印刷形成於電路板丨01之上的電路圖案而將連接器工 衣在電路板1 〇 1 (如圖i )之後,内縮部丨6及分支部Η各自 2形成的空間將足以容納熔化的焊料及助焊劑,故助焊劑 將難以經由可動接觸部2 0與外殼2之間的縫隙及經由固定1 f觸部4 〇與外殼2之間的缝隙而侵入接觸部收納室3之中。 因此’將免於使助焊劑附著在固定接觸部4 〇之第一接觸部 41與可動接觸部20之第二接觸點21兩者之上。再者,較^ $在裝配溝8與外殼2之分隔用之内縮部丨3a的交界處形成 分^部,藉以在外殼2、第二固定部24的角落、與可動接 觸部20之第二分隔部23三者之間形成缝隙(未圖示)。 、—又’如圖1 2所示,在接觸部收納室3的底面4上、而正 ^著可動接觸部2 0之彎折部2 7的位置處形成内縮部1 8。當 木針70之中.心部導體72頂到第二板狀彈簧部25的第三接角^
第25頁 571466 五、發明說明(18) 點2 5 a並下壓時,蔣Α μ 乂士 + μ > ^ ^ 才 將由於設有内縮部1 8而使可動接觸部2 〇 的,寫、折部2 7免於碰觸接觸部收納室3的底面4 生不必要的變形。換言…動接觸部2。之 弟一弹育°卩2 6的變形量可隨著内縮部18的深度而變大。 第四貫施例 換功明第四實施例的具有切 ^ — 固1 6纟、、員不連接為1之構造的立體分解 ΐ施例之,1的基本構造與上述第-至第三 同 二=目同。第四實施例與第一至第三實施例實質相 σ 、兀件二j相,的參考符號表示,並省略說明。 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使外殼2 盥 型。在第四實施例中,外殼 =核以、4 Μ脂而形成之底部2a,及探針連接件6◦所組 2c起朝2 :啦^、貝貝呈立方體形狀。如圖1 6所示,從側面 溝狀的接觸邱的側面2d地切開底部’而在底部2a,中形成 荐狀的接觸部收納室3。 表面!^連ί件6(3係實質呈圓柱狀。在探針連接件6◦之上 60的#探5 Π沿著圓柱形的軸向而貫穿過探針連接件 狀的钭®fn 62。在探針連接件60的上表面形成蛛 ^面61 ,藉以導引探針7〇之中心部 插入開口 62之中。扃熘枓、查抹姓β n认 伯八t、抹灯 接觸部收納室s 在j木針連接件6 〇的下端一體成型裝配到 ^ 至3的上開口並加以遮蓋的蓋部6 3。 :π卄連接件6 0配置在底部2 a,之上,藉以將蓋部6 3 第26頁 571466 五、發明說明(19) " -------- 裂配到接觸部收_ q & 架52與形成在ί二至a3:K: ’並使接地接觸部5◦的支 將接地接觸部50固定在外M'衣配溝1 2呈壓入配合’藉以 部2a,組合在—起外级2之上並使探針連接件60與底 用以们采針連接件6〇與底部2a,7分開,藉以使 木、’ 〇之中心部導體7 2的斜面6 1形成在供探針杆 ^ ^ 口 ^的周圍。故即使探針7〇的中心部導體72從任:方 ===入開口62之中時,仍可彻將二4 "‘引到么、探針插入開口 6 2之中。 μ ^'者’使蓋部63 一體成型在探針連接件60之上,故告 =十㈣牛6。與底部2a’組合在一起時,蓋部㈢俾能使文: 接觸部收納室3的上開口。因Λ,探針7〇的中二、 =^72將免於接觸接地接觸部5〇或固定接觸部。 f塵將無法侵入接觸部收納室3之中。再者, ’ 二之,,蓋部63將位在可動接觸㈣之第二固定部J l 的第猎=2ΓΓ緣部導體71免於接觸可動接觸部2〇 盘^。因此,將可確保探針70之周緣部導 ,、可動接觸部2 0之間的絕緣狀態。 丑 網以再者,藉由射出成型法將可使探針連接件6〇與接地揾 件數目0 一體成型。稭由上述結構,將可減少連接器1的灾 2目、更可使接地接觸部5G確實地^於探針連接件⑽ I五實施例 以下參見圖17至圖21,俾說明本發明之筮〜 β乏弟五貫施例的
第 27 頁 "'---- 571466 、發明說明(20) 具有切換功能之連 造與上述第一至第 至第四貫施例實質 並省略說明。第五 的組合。 接益。第五實施例 四實施例實質相同 相同的元件皆以相 實施例實質上為上 之連接器1的基本構 。第五實施例與第一 同的參考符號表示, 述第二至第四實施例 圖1 7顯示連接器1及控4 7 n …為連接^的側視圖。=剖面一侧視圖。圖 為連接器1之構造的立體 :$接為1的刖視圖。圖1 9 2a,與連接器1之可動連刀"二。圖20為外殼2之底部 部2a,的構造的立體圖。安為的珂視圖。圖21為外殼2之底 如圖1 7所示,使可動 位在供探針插入開口62的觸°卩20的第三接觸點25a實質 面6 1下端的上方。藉由上、,、心處且位在探針連接件6 0之斜 導體72與可動接觸^卩2〇 ,結構,將可使探針70的中心部 觸。 、第三接觸點2 5a確實地互相接 藉由彎折部3 0的形成 黃部2 6具有實質呈v形的 使可動接觸部2 0的第一板狀彈 正對著彎折部30的位置上局部。在接觸部收納室3之底面4 局部,故折彎可動接觸&形成内縮部1 8。為了形成V形的 板狀彈簧部的有效具庙卩2 〇的第一板狀彈簧部2 6,藉以使 到可動接觸部2 0且分離 〜°因此,即使探針7 〇重覆地頂 簧部25及26免於產+綠後’仍可使可動接觸部20之板狀彈 王交形。 六實施例 以下參見圖22至圖27, 俾說明本發明之苐六實施例的
第28頁 571466 五、發明說明(21) 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梃突、 造與上述第一至第五二 > 第六貫鈀例之連接器1的基本構 至第五實施例實質例實質相同。第六實施例與第-並省略說明。 。勺70件皆以相同的芩考符號表示, 圖22顯示連接器1 生 23顯示連接器丄與探針=針70之構仏的D'J面側視圖。圖 25為連接Η之構ί 〇相接時的剖面側視圖。圖24及圖 觸部4。的細部外形‘立體:圖。圖27為連接器1之固定接 ^ ^ - ΐ ; ΐ ; , ; Γΐ 2 0" ^ ^ 配人。/楚丄—71邃與外叙2之接觸部收納室3呈壓入 從“2的/、/Λ例中,π動接觸部20及固定接觸部40則 卜双2的底面與外殼2之接觸部收納室3呈壓 如圖24及圖25所示,外殼2係由UPf ut: 成,並使其圓柱狀的連接探針㈣突出於:、,彖知"曰所構 上表面。 休丁1 “大出於立方體基底2a的 面的示:接觸部收納室3係具有敞開於外殼2之底 ®旳長方形開口 3a,猎以供可動接觸邻 經由其中而插入接觸部收納室3之中觸;= 上固定接觸部40 固定接觸部40在長方形開口3a之長方動接觸部20與— 長方形開口3a之短方向上的兩側面形成兩組 以使當作可動接觸部2 〇的第二固定部、—/ 曰 與當作固定接觸部40的第一固定;第二分隔部二 壓入配合。 1之用的弟一分隔部43呈
571466 五、發明說明(22) 如圖22、圖23及圖24所示,在連接探針部以的上表面 形成圍繞著供探針插入開口5的缽狀斜面61。使 部2b之下方的接觸部收納室3的局部扑之 之連接探針部2b的直徑。 所對應 固定?觸部40係由銅或黃銅等具有良導電性的金屬所 構成,亚猎由衝壓而成型為帶狀板且再加以折 觸部40具有插入外殼2之接觸部收納室3之中 4二;Π:! 一接觸部41折彎達九十度而形成當作第-固 的弟一分隔部43、及具有將第一分隔部43的下端 部ΐί十度而形成之第—焊接端42且其實f與第一接觸 二篦二::但各朝向相反方向。如圖22、圖23及圖25所示, a⑽接觸部41的底面形成朝下突出的第一接觸點41a。 =^圖2 5及圖2 7所7F ’在第一分隔部4 3的兩邊各形成 :::個的凸部…。換言之,使固定接觸部40實質呈曲成 的全:戶=部2〇係由麟青銅或鈹銅合金等具有良導電性 織^ =構成,亚藉由衝壓而成型為帶狀板且再加以折 :呷::I: ί圖26所示,可動接觸部20係具有當作第二固 f'達九ΐ戶!:分隔:2一3、具有將第二分隔部23的下端折 之了f浐#二 > 成之第二焊接端2 2、具有從第二分隔部2 3 觸邱Γ t,斜地延伸至接觸部收納室3的中心處後再從接 ",、、f; 3的底部附近起向上彎折的第一板狀彈簧部 觸部41 Τ ί Ϊ彈簧部26係朝向固定接觸部40的第—接 /、有將第一板狀彈簧部2 6之一末端朝向固定 第30頁 571466 五、發明說明(23) 接觸部4 0折彎實質達一百 ^ 以與固定接觸部4 0之第〜二^度而形成圓形而使其具有足 有從彎折部2 7起朝向第—蜀』& 1接觸的言折部2 7、及具 2 5。如圖2 4至圖2 6所示,二^ ^ 2 3延伸的第二板狀彈簧部 組兩個的凸部2 3 a。 第一分隔部2 3的兩邊各形成一 在第六實施例中,可紅# & 具有實質呈V形的局部。W接觸部20的第一板狀彈簧部26 狀彈簧部26而使其局部呈彎可動接觸部2〇的第一板 效長度極長。 ^後’將可使板狀彈簧部的有 在彎折部2 7之附近的 第二接觸點、且在第-狀M 一板狀彈簧25之局部21係當作 心則當作第三接觸點彈^部25之末端附近的局部 之間折彎呈曲柄形狀,藉;~接^觸-點21與第三接觸點25a 部29。相對於接觸部收^ /弟一板狀彈簧部25的曲柄 之第三接觸點25a的位置俜面而言’可動接觸部2〇 的位置。 知円於外驭2之基底2a之上表面6 在探針70之周緣部導體71的内表面形成環狀凸邙 二。/广接觸部5〇之I狀外壁51的夕卜表面之相對於探 Γ狀妾器1時環狀凸部…所在的位置處進-步形成 5;a的社人。因此,藉由環狀凸部7la與環狀内縮部 51a的、、、Q.合更將使探針7〇與連接器1穩固地連接在一起。 將告:乍Π不’ * 了組合連接器1,故先從外殼2的底面 觸=0之第一固定部的第—分隔部43插入接 觸4收納至3之右邊的裝配溝8之中而使兩者呈壓入配合, 571466 五、發明說明(24) 藉以將固定接觸部4 0固定在外殼2之上。繼而,將當作可 動接觸部20之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分隔部23插入接觸部收納 至3之左邊的裝配溝8之中而使兩者呈壓入配合,藉以將可 動接觸部2 0固定在外殼2之上。最後,從外殼2的上方將接 地接觸部50的支架52插入外殼2的裝配溝12之中而使兩者 王麼入配合’藉以將接地接觸部5 0固定在外殼2之上。因 此’即完成連接器1的組合。 在第六實施例中,接觸部收納室3係敞開於外殼2的底 面,故當焊接端22及42與印刷形成於電路板1〇ι之上的電 路圖案焊接在一起時,焊料將得以黏著在固定接觸部4 〇之 ,一接觸部41與可動接觸部20之第二接觸點21兩者之上。 只,藉由第一分隔部43及第二分隔部23而使固定接觸部4〇 =第一接觸部41及可動接觸部20之第二接觸點21分別與固 =,觸部40之第一焊接端42及可動接觸部2〇之第二焊接端 -;I 犄,即足以使助焊劑免於附著於第一接觸部4 1及第 一接觸點2 1。 1七f施例 且右ΓI參見圖28至圖32,俾說明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的 造與=之連接器°第七實施例之連接器1的基本構 至第—5二5第六實施例實質相同。第七實施例與第-並省:i明質相同的元件皆以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 衣、’十7 0相接時的剖面側視圖。圖3〇及圖3 1
571466 五、發明說明(25) 圖3 2顯示連接器1之固定 將固定接觸部4 0插入外 在第七實施例中,則射 為連接器1之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接觸部4 0的細部外形之立體圖。 在上述第一至第六實施例中 冗又2之中而呈壓入配合。相反地 、— 出成型法而使固定接觸部4〇與外殼2 一體成型;^如圖Μ ^ 圖29及圖32所示,固定接觸部4〇之第一接觸部“與第一焊 接部42之間係隔著當作第一固定部且呈s形的分隔部^。 如圖2 8、圖2 9及圖3 0所示,當模製成型外殼2時,即同時 幵/成用以谷納固定接觸部4 〇的貫穿孔α。 藉由上述結構,將大幅減少連接器1的零件數目,故 組^連接器1將極為簡單。再者,固定接觸部4〇之第一接 觸,^ ^可動接觸部20之第二接觸點21皆與固定接觸部40 ,第^接端4 2隔開。因此,助焊劑將無法順著固定接觸 F 4 0之第分隔部4 5而侵入接觸部收納室3之中,故足以 $助:!:干劑免於黏著於固定接觸部4 〇之第一接觸部$ 1及可動 接觸部2 0之第二接觸點2 1兩者之上。 在第七貫施例中,將整個S形的分隔部4 5插入外殼2之 」而除了第一接觸部4 1及第一焊接部4 2以外,只要 :固疋接觸部4〇之至少一局部插入外殼2之中即可。 呈以下參見圖33至圖35,俾說明,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的 4 I f此之連接器。第八實施例之連接器1的基本構 。: 二第至第七實施例實質相同。第八實施例與第一 弟貝知例貫質相同的元件皆以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
571466 五、發明說明(26) 並省略說明 圖33及圖34顯示連接器1之構造的立體分解圖。圖35 為連接器1之固定接觸部4 〇之細部外形的立體圖。 在第八實施例中,將固定接觸部4〇插入外殼2之中。 如圖3+3及圖35所示,固定接觸部4〇之第一接觸部41係從第 固疋4 4 4延伸出來,且其延伸方向係與可動接觸部2 〇之 彈簀部25及=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纟第-接觸部41的延 伸方向上第分隔部4 7及第一焊接端4 2係與第一接觸點 4 1 a彼此錯開。 ± 9藉由上述結構,如圖34所示,由絕緣樹脂所構成的外 忒係包覆/主固定接觸部4〇之第一接觸點41a附近的第一接 m:错::吏助焊劑免於順著固定接觸部4〇之第-分隔 =而入接觸部收納室3之中,故助焊劑無法附著在固 ,接觸部40之弟—接觸部41及可動接觸部2〇之帛二接觸點 故在此將其列為參考資料。 以上所述者,彳紫^ ,^ ^ ^ ^ 僅為了用於方便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 ^ m ^^^ ,丨月狹義地限制於該較佳實施例。凡依本 4¾月所做的任何變p ^ 又更,皆屬本發明申請專利之範圍。
第34頁 571466 圖式簡單說明 五、【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對使用具有切換功能 訊設備之内部電路進行測試益的行動電話等通 圖2A顯示具有切換功能 寸及其位置的概念。 接。。相對於行動電話的尺 圖2B顯示探針尚未盥遠 接器的電連狀態之概念了 "接時具有切換功能之連 圖3Α顯示探針與具右 圖3Β顯示探針與連接哭連=之連接器連接的概念。 的電連狀態之概念。 叩接$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 圖4為本發明之第—每 Α 與探針之構造的剖面側視貝圖施例的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 圖5為第一實施例之\ 側視圖。 要扣與棟針的連接狀態之剖面 = 之ί接器的側視圖。 圖7為第-實=之以^ 圖8為從連接哭的 口口勺立月豆圖。 構造的立體分解圖&面所視之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之 圖9為從連接器的頂面 — 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現之第一實施例的連接器之 圖10為第一實施例之連接哭 的立體圖。 受的的可動接觸部之細部外形 Κ苑例的連接器之可動接觸部的
圖Π為本發明之第—每 571466 _ 1 ' 圖式簡單說明 細部外形之立體圖 圖1 2為本發明之第—a 及探針構造的剖面側視圖^苑例的具有切換功能之連 圖13A為第三實施例之 圖13β為第三實施例之益的側視圖。 ㈣為從連接器的頂面所:器,的前視圖。 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之弟二實施例的連接器之 圖1 5為從連接器的底面所 一 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乏弟二實施例的連接器之 圖16為從連接器的頂面所 — 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弟四貫施例的連接器之 圖17為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 及探針構造的剖面側視圖。 "、切換功能之連接器 圖18Α為第五實施例之連 圖順第五實施例之連接器的Ξ 3。 圖19為從連接器的頂面所視之圖。 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乐五貫施例的連接器之 圖20為具有第五實施例之連接 底部的前視圖。 勤連接器之外殼 圖21為第五實施例之外殼底部的構造之立娜 圖22為本發明之第;者浐^ 立脰圖。 月之弟,、戶、知例的具有切 及探針構造的剖面側視圖。 兴力此之連接器 圖23為第六實施例之連接 側視圖。 疋钱狀怨的剖面
II 571466 圖式簡單說明 圖2 4為從連接器的頂面所視之第六實施例的連接器之 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圖2 5為從連接器的底面所視之第六實施例的連接器之 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圖2 6為第六實施例之連接器的可動接觸部之細部外形 的立體圖。 圖2 7為第六實施例之連接器的固定接觸部之細部外形 的立體圖。 圖2 8為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的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 及探針構造的剖面側視圖。 圖2 9為第七實施例之連接器及探針的連接狀態的剖面 側視圖。 圖3 0為從連接器的頂面所視之第七實施例的連接器之 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圖3 1為從連接器的底面所視之第七實施例的連接器之 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圖3 2為第七實施例之連接器的固定接觸部之細部外形 的立體圖。 圖3 3為從連接器的頂面所視之第八實施例的連接器之 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圖3 4為從連接器的底面所視之第八實施例的連接器之 構造的立體分解圖。 圖3 5為第八實施例之連接器的固定接觸部之細部外形 的立體圖。
第37頁 571466 圖式簡單說明 圖3 6 A為習知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及探針構造的剖 面側視圖。 圖3 6 B為習知連接器及探針之連接狀態的剖面側視 圖。 元件符號說明: 1、 2 0 0〜 連接器 10、 12、8〜裝配溝 11、 13a、13b、16、18、51a 〜 内縮部 1 4、6 1〜 斜面 1 5〜 擋塊 1 7〜 分支部 1 0 0〜 行動電話 1 0 1〜 電路板 1 0 2〜 天線 1 0 3〜 内部電路 1 0 4〜 液晶顯示裝置 1 5 0〜 測試器 1 5 1〜 電纜 1 7 0、7 0〜 探針 1 7 1、7 1〜 周緣部導體 172、72〜中心部導體 1 7 3、7 3〜 絕緣體 2、 2 0 2〜 外殼
第38頁 571466 圖式簡單說明 2 0、2 2 0〜 可動接觸部 2 1〜 第二接觸點 2 2、4 2〜 焊接端 2 3〜 第二分隔部 24〜 第二固定部 2 5〜 第二板狀彈簧部 2 6〜 第一板狀彈簧部 2 7〜 彎折部 2 8〜 凸部 2 9〜 曲柄部 2 0 2 a、3〜接觸部收納室 2 0 2b、2 0 2c〜 裝配孔 2 2 0 a〜 彈簧部 2 2 1、2 2 5〜 接觸點 2 2 4〜 支點 23a、24a、43a、44a、53 〜 凸部 2 4 0、4 0〜 固定接觸部 2 4 0 a〜 接觸部 2 4 1〜 接觸點 2 5 0〜 接地接觸部 2 5a〜 第三接觸點 2a〜 基底 2 b〜 連接探針部 2 c、2 d、2 e、2 f 〜 側面
第39頁 571466 圖式簡單說明 2g〜外底面 2 a ’〜 底部 3 0〜 彎折部 3 a〜 長方形開口 3b〜 局部 4〜 底面 4 1〜 第一接觸部 4 1 a〜 第一接觸點 43、47〜 第一分隔部 44〜 第一固定部 4 5〜 分隔部 4 6〜 貫穿孔 5、6 2〜 供探針插入開口 5 0〜 接地接觸部 51〜 基殼 52〜 支架 6〜 上表面 6 0〜 探針連接件 6 3〜 蓋部 7 1 a〜 環狀凸部 9〜 貫穿孔
第40頁

Claims (1)

  1. 571466 571466 六、申請專利範圍 固定部延伸而足以使該探針之中心部導體與其接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該接地接觸部實質呈環狀,且該連接探針部實質呈圓 柱狀, 使該接地接觸部足以與該外殼之連接探針部的一外表 面配合;及 使該供探針插入開口與該連接探針部呈共中心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在該外殼之連接探針部所形成之該供探針插入開口的 一端面之至少一局部形成一斜面,俾能導引該探針的中心 部導體插入該供探針插入開口之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該外殼之接觸部收納室之一底面係正對著該供探針插 入開口;及 該固定接觸部及該可動接觸部係分別從該外殼的周邊 起向内伸入該接觸部收納室之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第42頁 571466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中: 在該接觸部收納室之底面的一局部處形成一内縮部, 而該内縮部係用以容納將已形成有可動接觸部之第二接觸 點的板狀彈餐之另一末端折彎而形成之一彎折部,俾能在 該可動接觸部產生翹曲時,使該彎折部不至於與該接觸部 收納室的底面產·生干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該外殼之接觸部收納室的一開口係正對著該供探針插 入開口;及 該固定接觸部及該可動接觸部係從該接觸部收納室起 向内伸入該開口之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該外殼係由該連接探針部及獨立於該連接探針部之外 而另外形成的一底部所構成; 使該供探針插入開口與該連接探針部呈共中心線;及 在該連接探針部所形成之該供探針插入開口的一端面 上形成一斜面,俾能導引該探針的中心部導體插入該供探 針插入開口之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第43頁 571466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中: 利用射出成型法而使該連接探針部及該接地接觸部一 體成型。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在該接觸部收納室中形成一擂塊,俾能在該探針之中 心部導體接觸該可動接觸部的第三接觸點時用以限制該可 動接觸部之第三接觸點的移動量。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當該可動接觸部的第二接觸點與該固定接觸部的第一 接觸點接觸時,則該可動接觸部的第三接觸點係從沿著中 心部導體的插入方向而插入外殼之中的探針之接觸於外殼 局部的一末端處起而朝外突出。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該板狀彈簧部具有至少一彎折部。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藉由射出成型法而使該固定接觸部之第一固定部的至
    第44頁 571466 六、申請專利範圍 少一局部與該外殼一體成型。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該固定接觸部更具有一焊接端,且在同時垂直於固定 接觸部與可動接觸部成一直線的方向及探針之中心部導體 的插入方向等兩方向的方向上,該第一接觸點與該焊接端 互相錯開。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該固定接觸部更具有一第一分隔部,係藉由折彎該第 一接觸點之另一側的第一固定部之末端實質達九十度而形 成該第一分隔部、及具有一待焊接在電路板上之第一焊接 端,係藉由折彎該第一分隔部之下端實質達九十度而形成 實質與第一固定部互相平行的第一焊接端; 該可動接觸部更具有一第二分隔部,係藉由折彎該板 狀彈簧部之另一側的第二固定部之末端實質達九十度而形 成該第二分隔部、及具有一待焊接在電路板上之第二焊接 端,係藉由折彎該第二分隔部之下端實質達九十度而形成 實質與第二固定部互相平行的第二焊接端;及 該外殼更具有用以容納固定接觸部之第一分隔部及可 動接觸部之第二分隔部的各内縮部。
    第45頁 571466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為了正對著外殼的外底面,故分別折彎固定接觸部之 第一焊接端及可動接觸部之第二焊接端;及 在正對著第一焊接端與第二焊接端之外殼的外底面之 位置處皆形成用以容納熔化之焊料的内縮部。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在正對著固定接觸部之第一固定部及其第一分隔部之 間的折彎角落、與正對著可動接觸部之第二固定部及其第 二分隔部之間的折彎角落的外殼的兩局部皆形成足以容納 熔化之焊料的内縮部。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藉由射出成型法而使該固定接觸部之第一固定部的至 少一局部及其第一分.隔部皆與該外殼一體成型。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在同時垂直於固定接觸部與可動接觸部成一直線的方 向及探針之中心部導體的插入方向等兩方向的方向上’该 固定接觸部之第一接觸點及其第一焊接端皆與第一接觸點
    第46頁 571466 六、申請專利範圍 錯開。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經由該固定接觸部與該可動接觸部之間而傳送高頻信 號。 2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其 中: 將該固定接觸部及該可動接觸部設置在一可攜式發送 設備的一天線及其一發送且接收電路之間;及 將該發送且接收電路連接至一測試器時,則與該探針 連接之該測試器係連接至該具有切換功能之連接器。
    第47頁
TW091137804A 2001-12-28 2002-12-27 Connector with switching function TW57146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401537A JP2003203727A (ja) 2001-12-28 2001-12-28 スイッチ付同軸コネクタ
JP2002184898A JP2004031087A (ja) 2002-06-25 2002-06-25 スイッチ付同軸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2608A TW200302608A (en) 2003-08-01
TW571466B true TW571466B (en) 2004-01-11

Family

ID=26625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37804A TW571466B (en) 2001-12-28 2002-12-27 Connector with switching function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75978A1 (zh)
EP (1) EP1459413A1 (zh)
KR (1) KR20040015375A (zh)
CN (1) CN1539186A (zh)
CA (1) CA2453393A1 (zh)
TW (1) TW571466B (zh)
WO (1) WO20030587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3739B1 (en) * 2004-03-22 2005-09-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RF modules
US7161544B2 (en) * 2004-12-29 2007-01-09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Mobile terminals including a built-in radio frequency test interface
JP4560727B2 (ja) * 2005-05-20 2010-10-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4417322B2 (ja) * 2005-11-18 2010-02-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US20110014270A1 (en) * 2006-03-27 2011-01-2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related conditions
US20070257662A1 (en) * 2006-05-08 2007-11-08 Mende Michael J Current probe
US7294995B1 (en) * 2006-05-08 2007-11-13 Tektronix, Inc. Current probing system
US20070257661A1 (en) * 2006-05-08 2007-11-08 Mende Michael J Current probing system
KR20080086212A (ko) * 2007-03-22 2008-09-25 박인양 Rf 성능 테스트 접속 장치
EP2101375B1 (en) * 2008-03-10 2010-06-23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Coaxial connector
KR101013367B1 (ko) * 2008-04-22 2011-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와 그의 특성 측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EP2180326B1 (en) * 2008-10-24 2017-05-03 Tyco Electronics Services GmbH Test probe
ATE540452T1 (de) * 2009-05-29 2012-01-15 Tyco Electronics Nederland Bv Miniatur-schaltverbinder
US9157930B2 (en) * 2011-05-09 2015-10-13 Apple Inc. Bidirectional radio-frequency probing
JP5532041B2 (ja) * 2011-10-21 2014-06-2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同軸コネクタ
TWI560959B (en) * 2013-05-29 2016-12-01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Switching module and connector
CN104241937B (zh) * 2013-06-17 2016-07-06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模块以及连接器
US10923830B2 (en) * 2019-01-18 2021-02-16 Pc-Tel, Inc. Quick solder chip connector for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antenna systems
CN113517105B (zh) * 2020-04-10 2023-11-28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线圈及具有其的电子膨胀阀
CN114709672B (zh) * 2022-06-07 2022-08-05 广东钶锐锶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数控机床线路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61702U (en) * 1997-11-17 1999-06-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ower connector
JP2889562B1 (ja) * 1998-04-21 1999-05-10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DE29913911U1 (de) * 1998-12-10 1999-11-18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Steckverbinder mit Verbindungsvorrichtung
US6062885A (en) * 1999-04-23 2000-05-16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switch assembly
JP3473531B2 (ja) * 2000-01-07 2003-12-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通信機装置
TW488116B (en) * 2000-03-31 2002-05-2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Receptacle for coaxial plug connector
US6474995B1 (en) * 2001-10-30 2002-11-0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Low profile RF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RF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9186A (zh) 2004-10-20
EP1459413A1 (en) 2004-09-22
WO2003058766A1 (en) 2003-07-17
KR20040015375A (ko) 2004-02-18
US20040175978A1 (en) 2004-09-09
TW200302608A (en) 2003-08-01
CA2453393A1 (en) 2003-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71466B (en) Connector with switching function
JP2018063956A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KR101802731B1 (ko) 스위치 부착 동축 커넥터
TWM332273U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member
JP2017033655A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TWI398993B (zh) 電連接器組件
TW201448382A (zh) 同軸連接器
TWM309791U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2005251746A (ja) 超小型プラグ・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AU652326B2 (en) Microwave connector assembly connected easily to microwave circuit components
TW201021299A (en) Dual card connector
JP2850109B2 (ja) 接続用端子
US7361038B2 (en) Microswitch connector
KR20040028768A (ko) 전기 커넥터
JP2004031087A (ja) スイッチ付同軸コネクタ
TW20102927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he assembly
JP3101218U (ja) 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の探知装置
JP514650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TWI291785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916507A (zh) 同軸連接器
JP2002075555A (ja)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通信装置
TWI280698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620748A (ja) 薄型同軸コネクタ
JPH05242933A (ja) 高周波同軸ケーブル用レセプタクル及びプラグ
JP2017208257A (ja) 同軸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