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26348B - Optical film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film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26348B
TW526348B TW090100717A TW90100717A TW526348B TW 526348 B TW526348 B TW 526348B TW 090100717 A TW090100717 A TW 090100717A TW 90100717 A TW90100717 A TW 90100717A TW 526348 B TW526348 B TW 5263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optical
optical path
plane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00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eiji Umemoto
Toshihiko Ariyoshi
Takao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042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4862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213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625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857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6251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26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263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526348 五、發明說明(1) 發明之背景 J · 發明之領娀: 本發明係關於藉以使入射於液晶顯示裝置之其中一個侧 面上之光的光學路徑有效率地改變至觀看方向,及可藉以 形成厚度小’質輕,亮度及亮度之均勻度優異,且顯示容 易觀看之透射型或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的光學 薄膜。 本申請案係以日本專利申請案Ν〇· 2000-424 1、 20 00-2 1 30 9及200 0-8571 8為基礎,將其併入本文為參考資 料。 _相關拮藝之說明 需要透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厚度、尺寸及重量的較大降 低抑制伴隨電視及個人電腦顯示螢幕之尺寸增加而來 t ί f增加,降低攜帶型個人電腦及行動電話之尺寸及重 ^等Ϊ ° f時,很難降低設有使用背景技藝底部型或侧照 型=官之背照系統之透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的厚度、尺寸及 重量。附帶一提,底部型背照系統由於將照明器、光擴散 板及反射器設置於液晶顯示面板之正下方,因而一般具有 於4毫米之厚度。即使係側照型光管,其在光透射的 =t下’亦具有不小於1毫米之厚度。當將光擴散板、反 于器 &鏡片等等設置於側照型光管上時,總厚度一般達 到不小於3毫米之值。 u攻I為止已知一種將半透射型反射器設置於前述之透射 型液晶顯示面板與背照系統之間的液晶顯示裝置作為可經
Η 第6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2) 由使用外部 晶顯示裝置 進行觀看。 於反射模式 乎無法作為 反射器使液 被半透射型 不僅於透射 暗,以致反 排除型液晶 發明之概沭 本發明之 之其中一側 向,及可藉 之透射型或 根據本發 透明薄膜; 之折射率與 下;及設於 複稜鏡結構 範圍内之傾 變斜面。 根據本發 括:具有不 光而於反射模 。設置半透射 如沒有半透射 中之觀看相當 反射型液晶顯 晶顯示裝置之 反射器分散成 模式中之觀看 射模式中之亮 顯示裝置差的 式中觀看 型反射器 型反射器 暗,以致 示裝置用 體積及重 為透射光 ,並且於 度較使用 問題。 之反射-透射複合型液 係為了可於反射模式中 ,則經由使用外部光而 液晶顯示裝置實質上幾 。然而,加入半透射型 量變得更大。此外,光 及反射光。因此,其有 反射模式中之觀看變 高反射率反射層之反射 一目的為發展一種藉以使入射於液晶顯示裝置 面上之光的光學路徑有效率地改變至觀看方 以形成厚度小,質輕,及顯示明亮且容易觀看 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的光學薄膜。 明之第一態樣’提供一種光學薄膜,其包括: 設於透明薄膜之一表面上之黏著層,此黏著層 透明薄膜之一表面層之折射率的差在〇1以 透明薄膜之另一表面上之重複稜鏡結構,此重 具有相對於透明薄膜之平面以在自35至48度之 斜角排列於實質上之固定方向中之光學路徑改 明之第二態樣,亦提供一種光學薄膜,其包 大於3 0宅微米之平均平面内阻滯作用 ❿
第7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3) (retardation)之透明薄膜;設於透明薄膜之一表面上之 黏著層,此黏著層之折射率與透明薄膜之一表面層之折射 率的差在0.12以下;及設於透明薄膜之另一表面上之重複 棱鏡結構,此重複棱鏡結構具有相對於透明薄膜之平面以 在自35至48度之範圍内之傾斜角排列於實質上之固定方向 中之光學路徑改變斜面。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態樣,亦提供一種光學薄膜,其包 括··具有不低於1 · 4 9之折射率之透明薄膜;設於透明薄膜 之一表面上之透明黏著構件,此透明黏著構件具有不低於 1 · 4 9之折射率;及設於透明薄膜之另一表面上之重複稜鏡 結構,此重複稜鏡結構具有相對於透明薄膜之平面以在自 3 5至48度之範圍内之傾斜角排列於實質上之固定方向中之 光學路徑改變斜面。更提供一種使用此光學薄膜之液晶顯 示0 根據本發明之光學薄膜係設置於沿具有在液晶顯示面板 之其中一側面上之照明器之面板的觀看表面。因此,入射 於側面上之光的光學路徑或入射光之透射光經由設置於光 學薄膜上之光學路杈改變斜面而有效率地改變至液晶顯示 面板之觀看方向。因此,可將光利用於透射模式中的液晶 顯示。因此’可形成厚度小且質輕,亮度及亮度之均勻度 優異,顯示不均勻度低且顯示品質優異的透射型液晶顯示 裝置。此外,由於在光學薄膜中之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之間 設置平表面部分,因而可使外部光經由平表面部分有效率 地進入。因此,當進入的外部光被反射層反射時,可將外
526348 五、發明說明(4) 部光利用於反射模式中之液晶顯示 以及前述的透射模式系统。 了形成反射槟式系統 度二均勻度優異,,示不均勻度低且顯得 異=透射-反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 貝丁。口質優 前述的效果係利用主要使用斜面 徑的光學路徑控制型光學薄膜參::=學路 晶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側面上之 ,二二=射於液 此、:可於透射模式中達到良好的可見度。此i: β谷、,i將平表面設置於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之間。因此, 外部光透射通過平表面,以致可確保外部光的進入足夠。 因此,亦可於反射模式中達到良好的可見纟。在利用圖“ 所不之政射片材6之粗糙表面或其類似物散射反射的方法 中,很難達到前述的效果。附帶一提,Jp — A-5-158〇33揭 :一種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使照明光入射於液晶顯 不面板之其中一個側面,並藉由視覺侧晶格基材而完全反 射,且其中反射光被粗糙表面型反射器散射,以致將散射 光利用於顯示。 然而,在前述的情況中,可利用於顯示之光係由於相對 於經由散射之全反射條件而來之自面板離開的光。一般而 言,散射光展現以正規反射之方向為波峰之正規分佈,於 擴充摘要(Extended Abstracts)(第20屆液晶討論講演 (the 20th Liquid-Crystal Discussion Lecture)) 3 G510,Tohoku大學;Uchida等人。因此,前述的顯示光係
第9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5) 幾乎無法有效地利用於顯示,且相對於正面(垂直)方向大 大傾斜的光。因此,在正面方向中的顯示變暗。然而,考 慮到在反射模式中之觀看,由於在反射模式中在正面方向 中之光的量降低,因而利用粗糙表面型反射器加強散射並 不利於顯示(SID 96 DIGEST 1 49-1 52頁)。因此,在粗縫 表面散射反射法中,由於透射模式所需之散射強度與反射 j式所需之散射強度互相衝突,因而很難得到有利於兩種 模式的散射強度。
另 方面,根據本發明,使用斜面反射於控制光之光學 ^徑的光學路徑控制型光學薄膜主要係利用在規則反射之 ^中展現波峰之光,及控制反射光之光學路徑。因此, ^ =易地提供有利於顯示的方向性,尤其係正面方向性。 =,可達到明亮的透射模式。在反射模式中,除了光學 保^ f變斜面之外’亦可利用光學薄膜之平部分,且可確 使光部光,有效率的進入、反射及透射。因此,可容易地 奸it ^狀態均衡,而有利於反射及透射模式兩者。此外, 霉:著構:Ξ黏ί學薄膜係經設計成可透過具有大折射率之 此, ’σ至液晶晶格之玻璃基材或其類似物。因 如由圖7 47夕λ» 一
界面上之= 箭碩所指示,在光學薄膜中可使在黏合 度優異,Γ反射降低,因而使其可形成亮度及亮度之均勻 -透料、、〃人*員示不均句度低且顯示品質優異之透射型或反射 則入型液晶顯示裝置。如光學薄膜中的全反射大, 入光學薄腺其中一個側面且自側面透射通過晶格而進 予〉膜之光的量將降低。尤其,如由圖10中之箭頭所
526348 五、發明說明(6) 指示之更接近平行於晶格基材的透射光將更容易造成全反 射。換言之,透射至更遠離於入射側面之位置的光將更容 易造成全反射。結果,在遠離於入射侧面之位置中的亮度 將降低,而使亮度的變化增加。因此,顯示裝置的顯示品 質將降低。 本發明之特徵及優點將可由以下結合附圖作說明之較佳 具體例的詳細說明而明白。 詳細說明 根據 之一表 表面層 表面上 溥膜之 上之固 本發 米之平 表面上 層之折 上之重 之平面 固定方 本發 之折射 本發明之光學薄膜包括:透明薄膜;設於透明薄膜 面上之黏著層,此黏著層之折射率與透明薄膜之一 之折射率的差在0·1以下;及設於透明薄膜之另一 之重複稜鏡結構,此重複稜鏡結構具有相對於透明 =面以在自3 5至4 8度之範圍内之傾斜角排列於實質 定方向中之光學路徑改變斜面。 明^另一態樣的光學薄膜包括:具有不大於30毫微 均平面内阻滯作用之透明薄膜;設於透明薄膜之一 之黏著層,此黏著層之折射率與透明薄膜之一表面 =率的差在〇·12以下;及設於透明薄膜之另一表面 ,,鏡結構,此重複稜鏡結構具有相對於透明薄膜 二在自35至48度之範圍内之傾斜角排列於實之 向中之光學路徑改變斜面。 、 另一態樣的光學薄膜包括:具有不低於L 49 千 < 透明薄膜;設於透明薄膜之一矣而l 哥联您表面上之透明黏
526348 五、發明說明(7) 著構件,此透明黏著構件具有不低於149之折射 於透明薄膜之另一表面上之重複稜鏡結構,此重複 構具有相對於透明薄膜之平面以在|35至48度之# = =、、、口 傾斜角排列於實質上之固定方向中之光學路徑改^之 薄膜;11係指示透明薄膜;12係指示黏著構件;子一 重複稜鏡結構之層,即多數具有光學路徑改變斜A、曰: 學路徑改變構件Λ之重複結構的層;及14係指示剝離之光 材。可將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4之重複結構與透 11形成為一體’如圖1G所說明。 、 如圖7所說明,光學薄膜丨係設置於沿具有在其之一侧面 上之照明器5之液晶顯示面板ρ的觀看表面。換言之,自照 明器5入射於側面上之光或入射光之透射光如圖7中之箭頭 所指示而被光學路徑改變斜面八丨反射。反射光之光學路徑 朝透明薄膜11之非斜面形成表面改變,即朝液晶顯示面板 Ρ之觀看方向,以致使光自透明薄膜丨丨離開。設置光學薄 膜1的目的係為了要可將離開光利用作為液晶顯示面板之 照明光(顯示光)等等。 具有不低於1· 49之折射率之透明薄膜可由展現透明度, 且對應於自照明器進入薄膜之光之波長範圍等等的適當材 料所形成。附帶一提,使用於可見光範圍之適當材料的例 子包括·以丙烯酸糸樹脂、聚碳酸g旨樹脂、纖維素樹脂、 去甲蓓浠樹脂等等為代表的透明樹脂;可利用熱,利用紫 外光線,或利用輻射線諸如電子射線聚合之可固化樹脂等
第12頁 五、發明說明(8) 等。由增進光入射於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上之入射效率,因 $得到亮度及亮度之均勻度優異之液晶顯示裝置的觀點來 ’透射薄膜之折射率以不低於1 · 5 〇較佳,不低於丨· 5丨更 =、’不低於1 · 52再更佳。雖然此一折射率在可見光範圍之 、况中一般係以D線為基礎,但其並不限於以上的值,而 =二入射光對波長範圍具有特異性時,可根據入射光之波 長範圍設定(同理適用於後)。 由限制亮度不均勻或色彩陰影,而得到顯示不均勻低之 汶日日顯不裝置的觀點來看,透明薄膜未展現雙折射或展現 的雙折射較佳,及尤其係具有不大於毫米之平均平面 ^阻滯作用。當使透明薄膜具有小的阻滯作用,及線性極 2經由極化器等等而進入時,可有利地使光之極化狀態 保持令人滿意,而防止顯示品質劣化。 換a之,當在線性極化光經由極化器3丨等等進入透明薄 =11之It况中使用如圖11所說明之具有小阻滯作用之透明 1 ^ U時,可使光之極化狀態保持優異,以致可防止顯示 _劣/匕。然而,附帶一提,聚酯薄膜等等一般展現約 笼^耄微米之阻滯作用。如在線性極化光經由極化器31 田μ Ϊ入溥膜之情況中使用如圖1 2所說明之具有大阻滞作 μ & 1膜時,光可在阻滯作用的影響下根據其入射角或反 水Μ β ϋ顏色變化而鍍上銥,或者可改變極化狀態,而使 Α效率或離開效率降低。結果,易不期望地出現顯 m諸如亮度不均勻或色彩陰影。由防止顯示不均勻 、” A看’透明薄膜之平均平面内阻滯作用以不大於2 〇 526348
五、發明說明(9) 於1 5毫微米更佳, 中之各處之阻滯作 需要限制易在黏合 而防止由於内部應 低光彈性係數的材 射光在透明薄膜上 之平均厚度方向的 阻滯作用相同方式 點來看,平均厚度 ,不大於30毫微米 一小阻滞作用之透 利用藉由使薄膜退 。流延係形成具有 。附帶一提,並不 於透明薄膜的阻滞 顯示用的程度上滿 滞作用係以在可見 s微米之波長的光j
毫微米較佳,不大 佳’且在透明薄膜 亦較佳。此外,如 產生之内部應力, 透明薄膜係由具有 此外’考慮到透 度,因而透明薄膜 具有與平均平面内 止顯示不均勻的觀 大於50毫微米較佳 米再更佳。具有此 方法形成,例如, 部光學應變之方法 明薄膜的較佳方法 表面上滿足前述關 在光學薄膜之可供 揮功用。此外,阻 佳’尤其係以5 5 (H 不大於10毫微米再更 用的變化儘可能地小 程序中於透明薄膜中 力產生阻滯作用,則 料製成較佳。 之入射角易超過45 阻滯作用易對入射角 的影響。因此,由防 方向的阻滯作用以不 更佳,不大於20毫微 明薄膜可利用適當的 火之現有方式消除内 此一小阻滯作用之透 需在光學薄膜之整個 條件。如阻滯條件係 足,亦將可良好地發 範圍内之光為基礎較 b基礎。
為達成前述目的,透明薄膜11具有如圖丨八至^所示之斜 面A1。斜面A1係設於透明薄膜11之一側上,並反射在一侧 面上之入射光或入射光之透射光,因而改變光之光學路 徑。在此情況中,由經由光學路徑改變而得到正面=向性 優異之照明光的觀點來看,將透明薄膜n構造成如圖U至 1H所示。換言之,根據本發明,將透明薄膜u形成為具有
526348 五、發明說明(ίο) 重複棱鏡結構,即包含排列於大致固定的方向中,以相對 於薄膜平面以在自35至48度之範圍内之傾斜角0 1傾斜之 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1之多個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的重複結 構。 圖1A至1H顯示具有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i之各多個光學路 技改變構件A的各種例子。在圖1 a至1 c、及圖1 G及1 Η中, 各光學路徑改變構件Α之截面的形狀實質上類似於三角 形。在圖1 D及1 E中,各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之截面的形狀
實質上類似於四邊形。在圖1F中,各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
之截面的形狀實質上類似於五邊形。更明確言之,在圖1A 中’各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具有兩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1, 且其截面的形狀類似於等邊三角形。在圖1B、丨G&1H中, 各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具有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丨,及傾斜 角較斜面A1之傾斜角大的陡峭斜面μ。在圖ic中,光學路 梭改變構件A係經設置成為各具有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1及 具有較斜面A1之傾斜角小之傾斜角之平緩斜面A3之組合之 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的重複結構。在圖1(:中,光學路徑改 變構件A係形成於透明薄膜n之一側的整個表面上,以致 其係彼此連續相鄰。在圖丨A至丨c及圖丨E、丨G及丨Η中,多個 2 =路徑改變構件Α係由内凹部分(溝槽)所構成。在圖仰 ,多個光學路徑改變構似係由外凸部分(突起物) 尸V構成。 呈^ ’光學路徑改變構件可由以如前所述之等邊表面或 '、4傾斜角之斜面構成的内凹或外凸部分所形成。或
IR
第15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11)
者,光學路徑改變構件可ώ LVL .^ ^ ^ f仵了由以先學路徑改變斜面及陡峭或 二!斜角不同之斜面之組合構成的内凹或外凸 :ί=ί:=徑改變構件之形狀可相對於入射側面 ^ ’ ;/、上之各入射側面之位置而適當地決 ί凹二 =壞性以使斜面保持高功能的觀點來看,由 i:二匕 個光學路徑改變構件較由外凸部分所 斜面等等幾乎不會損壞變構件優良,因為在内凹部分中之 由達成前述特性諸如正面方向性之觀Mi 學薄膜具有排列於實 點來看為較佳的先 之入射側面的光學:以面對光線入射 光學薄則之二或多二?時面 面㈣=侧面之數目及位置之光學路徑改變斜 用::光ϊ丄i:: 9二:二光學薄膜1之相對的兩侧面使 路径改變斜面時:,用由包含二或多種光學 種光=改==變斜面提供作為參考,而另- 對的方向中。ΐ:::爾列!與參考光學路徑改變斜面相 所使之由兩光學:=光學薄膜的例子包括:如圖1Α 邊=角徑變斜面A1構成之截面形狀各類似等 及:多===== 干路4改變構件4所構成,其各包含兩光學路 第16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12) 徑改變斜面A1,且其截面之形狀各實 1£及1?所示之梯面體、四邊形或五邊形,: = 广路徑改變斜面A1之脊線分別平行於入射侧= 當將光學薄膜之兩相鄰的相交 入射側面時,使用具有對應於入射側面之2 2,入射的 變斜面Al,m兩種光學路# =學路徑改 於兩相交側面較佳。當將包括二之會線分別平行 ^ ^ α±^ι Μ m αλ: ^括相對側面及相鄰相交側面之 = 線入射的入射側面時,使用具 斜面之組合所構成之光學路徑改變斜面αι的光學 如前所述,光學路徑改變钭 Λ 〜 面上之光及人射光之透扮演將在入射於入射侧 射,因而改變光之光學路;;=入;=面A1上之光反 所說明,將各光學路徑改變當如圖ia 菟斜面A1相對於薄膜平面之傾斜 面、 〜、 至48度之範圍内時,可將入射於侧 於壤胺ί或入射光之透射光的光學路徑改變成充分地垂直 明光。、’面。因此,可有效率地得到正面方向性優異的照 ^傾斜角W小於35度,則反射光之光學路徑自正面方 二大地偏移30度以上。因&,很難將反射光有效地利用 :顯示,目而前方亮度可能不足。另一方面,如傾斜角 大於48度,則無法滿足入射於入射側面上之光或入射 之透射光的全反射條件。因此,自光學路徑改變斜面洩
HI 第17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13) 漏之光增加,因而入射於側面上之光的利用效率可能不 足。由正面方向性優異之光學路徑改變、抑制洩漏光等等 的觀點來看’及考慮到透射光基於思奈爾(Snel丨)定律之 折射的全反射條件,各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1之傾斜角0 1 係在自38至45度之範圍内較佳,在自4〇至44度之範圍内更 佳0 將具有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1之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 形成為重複的稜鏡結構,以降低光學薄膜之厚度。在此情 况’必需使入射於入射侧面上之光反射及使反射光有效率 地朝相對側面透射,以使光儘可能均勻地於光學薄膜的整 個表面上發射。由此觀點來看,將光學路徑改變構件入形 成為包括由相對於薄膜平面以不大於5度,尤其係不大於4 度’更尤其係不大於3度之傾斜角傾斜之平緩斜面a 3所構 成’或由如圖1 A至1 Η所示之相對於薄膜平面以約〇度之傾 斜角傾斜之薄膜表面Α4所構成之平表面的結構較佳。因 此,將如圖IB、1G及1Η所說明之包括陡峭斜面Α2的光學路 控改變構件Α形成為將陡峭斜面Α2之角度選擇為不小於35 度的結構較佳,尤其係不小於50度,更尤其係不小於6〇 度,以使薄膜表面A4之寬度可擴大。 當如圖7至9所說明將反射層4設置於光學薄膜丨之背側上 時,由平緩斜面A3或薄膜表面A4所構成之平表面可作為使 外部光入射的入射部分,及作為使入射光被反射層4反射 之反射光透射的透射部分用。因此,可利用外部光在將照 明器關閉的情況於反射模式(於外部光模式)中進行顯示。
第18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14) 因此’可形成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 在前述的情況中,尤其係當將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形成 為使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彼此相鄰,且各構件a具有如圖i c 所示之斜面A1及A3的重複結構時,將在平緩斜面…相對於 薄膜平面之傾斜角之間的角度差選擇成為在整個光學薄膜 上不大於5度較佳,不大於4度更佳,不大於3度再更佳, 及將在相鄰平緩斜面A3之傾斜角之間的角度差選擇成為不 大於1度較佳,不大於〇· 3度更佳,不大於〇· i度再更佳。 此角度差選擇係要防止被平緩斜面A3反射之光的光學路徑 大大地改變’尤其係在相鄰平緩斜面A 3之間大大地改變。 此規則亦適用於如圖1F所示之由斜面A1及A3構成的多數光 學路徑改變構件A。 由在外部光模式中得到明亮顯示的觀點來看,將由相對 於薄膜平面各具有不大於5度之傾斜角之平緩斜面八3或薄 膜表面A4所構成之平表面在薄膜平面上之投影面積或寬度 選擇成不小於相對於其上形成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之薄膜 平面各具有不小於35度之傾斜角之斜面A1或A2在薄膜平面 上之投影面積或寬度的1 〇倍大較佳,不小於1 2倍大更佳, 不小於1 5倍大再更佳。此投影面積或寬度的選擇係要改良 外部光之入射效率及被反射層反射之光的透射效率。 如圖2至4所說明,設置多個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以使 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之脊線平行或傾斜於光線入射的入射 側面。在此情況,可將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形成為自光學 薄膜1之一端連續延續至另一端,如圖2及3所說明,或可
526348 五、發明說明(15) 間斷及不連續地形成,^ d _ 變構件A係不連續地形成時回透^當多個光^路徑改 ▲ 7取野,由透射光之入射效率、光學 改變效率等等的觀點來看,將溝槽或突起物之各棱 射側面之,向的長度選擇成不小於棱鏡結構之 S SΓ ί的5倍大較佳。由在光學薄膜上之均勻光發射 mV I ’將長度選擇成不大於500微米更佳,尤其係 f =至480微米之範圍内’更尤其係在自50至450微米之 乾圍内。 可形成任何適當的表面形狀,諸如線性表面、彎曲表 I的表面等等’作為構成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之各斜 。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之截面形狀及光學路徑改 (門Ui重複節距並無特殊之限制。其可根據在透射 t開啟式中在光學薄膜上之光發射的均句度而適當地決 :去因f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1係在透射模式中決定亮度的 K光槿根據在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中在 模式中之光發射的均勻度而適當地決定。因此,可 丞於斜面之分佈密度而控制光學路徑經改變之光的量 =斜面A1、A2、A3等等之傾斜角可在薄膜之整個表 ^勻,或可作改變,以致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隨位 更退離於光線入射之入射側面而擴大,如圖5所說 =二Ϊ光學薄膜上之光發射對抗吸收損耗及透射光由於 子仫改變所致之減弱而為均勻。可將光學路徑改變槿 件A以預定節距之規則間隔設置,如圖2及3所說明。 者,可將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以不規則的間隔設置,以致
五、發明說明(16) 節距隨位置之更运離於光線入射的入射側面而縮短。因 此,使光學路徑改變構件A之分佈密度逐漸變高,如圖4及 6所說明。或者’可將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以無規的節距設 置’以致可使光學薄膜上之光發射均勻。無規節距有利於 防止由像元(pixels)之干擾所產生的波動光柵。因此,光 學路徑改變構件A可由形狀等等以及節距不同之棱鏡結構 的組合構成。附帶一提,在圖2至β中,箭頭係顯示入射於 入射側面上之光的透射方向。 當設置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時,如光學路徑 改變斜面Α1與液晶顯示面板之像元重疊,則會由於顯示光 之透射的不足,而造成不自然的顯示。由防止發生不自然 顯示等等的觀點來看,儘可能地降低在像元與斜面“之間 的重疊面積,因而確保有足夠的光透射通過平表面Α3或八4 較佳。由此觀點來看,及考慮到液晶顯示面板之像元節距 一般係在自100至300微米之範圍内,將各光學路徑改變斜 面Α1選擇成使其在薄膜平面上之投影寬度不大於4{)微米較 佳,在自3至20微米之範圍内更佳,在自5至15微米之 内再更佳。考慮到螢光管之相干長度一般係約2〇微米,由 防止顯示品質由於繞射而降低的觀點來看,此投影寬度亦 由前述觀點來看,在相鄰之光學路徑改變斜SA1之間的 =大較佳。然而’如前所述,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係提供 作為經由改變入射於側面上之光之光學路徑,而實質上地 產生照明光的功能部分。因& ’如距離太大,則在開啟模
526348 、發明說明(17) —________ 式中之照明變得相當不1,以致顯示可能不自 此等事實,將光學路徑改變斜面八丨之重聲考慮到 於5毫米較佳,在自20微米至3毫平、擇成不大 微米至2毫米之範圍内再更佳毫未…内更佳’在自50 當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係由重複稜鏡結構 由於在光學路徑改變構件與液晶顯示面板=三二能會 擾而發生波動光柵。雖然可經由調 的干 距而防止波動光柵’但重複稜鏡結構中之中之節 述的較佳範圍。因此,防止即使者節 ’、又限於前 仍會發生波動光概之情沉發二;'内時 :發明,★用將稜鏡結構之脊線形成對=二= 斜’以致可將重複結構中之耪铲 射側面傾 因而防止波動光柵之方法為# ,、 相父, 馬早乂佳,如圖3所說明。 ^情況’如對入射側面之傾斜角以太 先學路徑改變斜面Α1而在反鼾φ旅止 貧由於 徑之改射中發生偏向。結果,光學路 仏:變方向發生大的偏羔。 丁咐 的降柄 m iu 时火a 大的偏差易造成顯示品質 的降低。因此,將脊線對入斛 貝 在+ 3(1辩夕r ®^ 射側面之傾斜角Θ 2選擇成為 牡土 度之靶圍内較佳,在 度之範圍内再更佳。附帶125J之範圍内更佳,在no 面為夂老夕卷綠楗,符號「±」係指以入射側 杳低^以致、古黏本j ?方向。如液晶顯示面板之解析度相 則將脊線設置為儘可能地波動光, 可將光學薄膜1設置成可將^ =射侧面較佳。 構件A之重複結構與透= =膜"及多數光學改變 得膜形成為一體,如圖1G所說
526348 五、發明說明(18) 明。或者’可將具有多數光學改變構件A之重複結構,且 係由與透明薄膜1丨相同或不同之材料製成之個別層設置成 與透明薄膜緊密接觸,而形成光學薄膜1,如圖丨八至1?及 圖1H所說明。此外,為控制阻滯作用等等,可將透明薄膜 11形成為由相同種類之樹脂,或不同種類之樹脂所製成之 至少兩層重疊體,如圖1H所說明。換言之,並不 需將透明薄膜11形成為如圖1A至1{?所說明之利用一種材料 形成為整合的單層體。此外,透明薄膜可由極化器所製 ,。在此情況,可將個別設置於液晶晶格中之極化器省略 或降低,以致可將液晶顯示裝置的厚度做得較小。 Z薄=之厚度可適當地決定,但由使顯示裝置之厚度的 觀來看,一般將其之厚度設為不大於300微米,尤其係 ,=5至2〇〇微米之範圍内,更尤其係在自1〇至1〇〇微 範圍内。 具^,學路徑改變構件之光學薄膜可利用適當的方法形 # & t ΐ方法的例子包括:將熱塑性樹脂壓於可經由加軌 = 之模具上,因而轉移形狀之方法;將可形: .U〔 模具填充熱溶熱塑性樹脂或藉熱或經由溶劑而 而熱、藉由紫外光線或藉由 等。預定形狀之模具中之狀態下聚合之方法等 = :與光學路徑改變構件形成為-結構係設於相同與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重複 526348 五、發明說明(19) 形成具有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光學 子係利用具有預定稜鏡結構之模具使透明薄膜= 具有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之重複稜鏡結構之方法1 :圭:法之一特定例子包括下列步驟:將可利用绝較 ?射線等等而聚合之可固化樹脂塗布於透明薄二之j、 上,經由照射紫外光線、輻射線等等使可 谢表面 Ξ時與其上形成預定稜鏡結構之模具的表“i接 括下列步驟:將可固化樹脂填充 置結!之模具中;邊將透明薄膜緊密地: 溥膜上形成為個別層。 置複、、、。構層在透明 在較佳方法之後一特定例子中 加至透明薄膜。以此一方先學路徑改變構件附 件之重複姓谣s ^ 在附加之光學路徑改變構 開效之間的折射率差異*,則光離 離開:射等等而大大地降低。由防止光 構件之重複點5看,使在透明薄膜與光學路徑改變 其係不大於〇、m:折射率差異儘可能地小較佳,尤 中,由光離開效率=點ΐ:大Γ.05。此外’在該情況 類似於較透明薄膜高較佳。附帶-提,可 月4膜之情況,使用對應於入射光之波長範圍的 526348
適當透明材料於形成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重複結構層。 附帶一提,透明薄膜或光學路徑改變構件可由展現透明 度’且對應於自照明器進入透明薄膜或光學路徑改變構件 之光之波長範圍等等的適當材料製成。附帶一提,使用於 可見光範圍之適當材料的例子包括:以丙烯酸系樹脂、聚 碳,酿樹脂、纖維素樹脂、去甲花烯樹脂等等為代表的透 明樹脂;可利用熱,利用紫外光線,或利用輻射線諸如電 子射線聚合之可固化樹脂等等。
尤其’由使平面内阻滞作用不大於3 〇毫微米的觀點來 看’使用未展現雙折射或展現小雙折射之材料較佳。此 外,在黏合程序中在透明薄膜中會產生内部應力。由防」 由此種内部應力產生阻滞作用的觀點來看,使用光彈性$ 數小的材料為較佳。雖然透明薄膜之厚度可適當地決定, f由使光學薄膜較薄的觀點來看,一般將其之厚度做成习 :300微米’尤其係在自5至2〇〇微米之範圍内,更尤其 开;成至1二微来之範圍a。附帶一提,可將透明薄膜 樹脂’或不同種類之樹脂所形成之』 二兩層重疊體11A及11B,如圖1H所說明。換言之,並不β :透明薄膜形成為由一種材料所形成的整
如圖^至丨!!所說明,將光學薄膜設計為 鏡結構1 3之透明薄膜1丨之表面上且:未/成重複毛 如液晶顯示面板等等。透過黏著構推/至支承70件諸 如下:利用多數光學路徑ί 件之進/黏合程序的“ 又變稱件Α之光學路徑改變斜面
第25頁 526348
A1改良反射效率;因此 用而改良亮度等等:此=2面上::射光的有效利 明,將黏著構件設為的的觀點來看,根據本發 在弁與舊膜|、= Γί有不低於h49之折射率。如需限制 &人:射、,、飞日日4不面板或其類似物之間之黏合界面上 進ί射通過面板而進入光學薄膜中之光的 曰顯:奘w &而传到顯示明亮且亮度之均勻度優異之液 日曰顯不裝置,則黏著構件之折射率以不低於150較佳,不 低於1 · 5 1更佳,不低於丨· 5 2再更佳。
附帶一提,通常將光學玻璃板使用作為液晶晶格之各晶 格基材^光予玻璃板為非驗玻璃板時,非鹼玻璃板之折 射率了般係在自約1· 51至約i· 52之範圍内,且黏合程序理 想上係透過具有較以上範圍高之折射率的黏著構件而進 行。因此,可使具有夠大之角度,以使光自晶格進入光學 薄膜之大部分的透射光進入光學薄膜,而不於黏合界面上 完全反射。如需限制由於光因歸因於基於全反射之陷入效 應(trapping effect)無法離開而發生之光之量的損耗, 及如因此需要改良顯示亮度、平面内亮度之均勻度,則在 光透射型光學層諸如黏著構件、液晶晶格、透明薄膜等等 之間之各界面中之折射率的差以不大於〇· 15較佳,不大於 〇·1〇更佳,不大於0·05再更佳。如黏著構件或透明薄膜之 折射率太高,則易產生以下之問題:由於由折射率之大差 異所造成之界面反射所致之光之損耗量的增加,尤其係實 質上與晶格平行之透射光之反射比的增加;光吸收的增 加,尤其係可見光之短波長光之吸收的增加;由於波長分
第26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22) ΐ:ϊ ΐ的Ϊ i声尤其係在ϊ外光固化樹脂之情況中之黃 以’為避免此以合;黏等。 冗射:【尤其係不高於J更:其:=1.6 係不高= : = 之折射率,尤其 1.53。 更尤其係不同於丨.55,再更尤其係不高於 無I::::::現:述:射率之適當的黏著劑形成,而 或輻射線或經由力埶二例Λ說,可使用經由照射紫外光線 進黏合著劑。由操作性質諸如促 力的觀點來看制内部應力產生之應力鬆他能 當的黏性劑使用y ,曰用作為黏著構件較佳。可將適 聚合物,:性:稀Π =劑包含適當的 基-醚聚合物、聚矽氧聚C合物、乙烯基-烷 醋聚合物、聚趟聚合物/聚酿二聚^ 等,作為基礎聚合物。尤:=:物、苯乙烯聚合物等 熱性等等優異之黏性劑,諸如度、耐天候性、耐 劑’於形成黏性層較佳。礎聚合物的丙烯酸系黏性 之間之折ϋ:: 界於在透明薄膜與黏性層 來看,使用與透明薄膜具有以下;;::=::: 526348 五、發明說明(23) 較佳,尤其係差0.1〇以下承+ 況’可將黏性層形成為 f尤其係差〇. 〇5以T。在此情 觀點來看,在黏性層盥。此外’由與前述相同的 射率差不大於黏貼之支承元件之間的折 大於0· 05。 /、係不大於0· 10,更尤其係不 關於與黏著構件( 地選自包括氧化矽、氧化^此ΐ之透明,粒,可使用適當 氧化銦、氧化鎘、Λ ' 、氧化鈦、氧化錯、氧化錫、 者,其可:導ί性乳無機顆粒的-或二或多 等。以&一方<,非交聯聚合物之有機顆粒等 提,可如圖1A至1ΪΙ所:者構件製成為光擴散型。附帶一 :了如Η1Α至1Η所不將剝離片材 件,以致在將黏著構件作實 ▲于=°至黏者構 剝離片材14較佳,而提供别,將黏著構件覆蓋 之沈積。 ,、方,可木用途,防止外來物質等等 腎ί!路徑改變斜面的基礎材料諸如片材, H 2: ΐ路徑改變構件之透明薄膜的表面 上二如圖7至9所不,亦可形成光學薄膜,以致將反射層4 緊飨地汉置於形成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透明薄膜丨1 ^ h n層係為了使由形成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之透日月 薄膜之表面A漏之光反射及回轉,及使經反射及回轉 再次進入光學薄膜。結果,可改良光利用效率,以致可 成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 / 反射層可由適當的材料,諸如類似於背景技藝的白色片 材所形成。尤其,高反射率反射層之較佳例子:由下列材 第28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24) 料所構成··包含在黏合劑樹脂中之高反射率 銀、金、銅、鉻等等之粉末,或此一高反射 粉末的塗層;利用適當的薄膜形成方法諸如 法、錢鑛方法等等沈積之一層前述的金屬或 膜;具有由薄膜等等製成之基礎材料所支承 層的反射片材;金屬箔之片材等等。使用高 於形成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尤佳· 待形成的反射層可展現光擴散功能。反射 射表面’以使反射光擴散,因而達到正面方 ,反射層係由表面粗加工方法形成時,反射 薄膜的密切接觸防止牛頓環(Newt〇n rings) 改良可見度。光擴散型之反射層的形成可利 括下列步驟的方法進行··利用適當的方法諸 消光等等的表面粗加工方法,或利用顆粒添 基f材料之表面形成為微細棱鏡結構;及在 上提供反射層,以致使微細稜鏡結構反映於 有此一微細稜鏡結構,以使微細稜鏡結構反 材料之表面上之反射層可經由利用適當的蒸 方法諸如真空蒸氣沈積法、離子電鍍法、賤 金屬提供於薄膜基礎材料之表面上而形成。 根據本發明之光學薄膜具有藉以使自照明 入射於側面上之光的光學路徑,或入射光之 有利於觀看之垂直性優異之方向的光學路徑 此’可使光以良好的光利用效率離開。此外 金屬諸如鋁、 率金屬之合金 真空蒸氣沈積 介電多層薄 之塗層或沈積 反射率反射層 > 層具有擴散反 向性的改良。 層可由於其與 之產生,因而 用,例如,包 如使用噴砂、 加法,將薄膜 薄膜基礎材料 反射層中。具 映於薄膜基礎 氣沈積或電鍍 鍍法等等,將 器或其類似物 透射光改變至 改變斜面。因 ,此光學薄膜
526348 五、發明說明(25) 對外部光展現良好的透射率。當將光學薄膜設置在如圖8 及9所說明之具有設置於液晶顯示面板p之至少一側上之照 明器5或51之液晶顯示p的視覺侧(正面)或相對侧(背面)上 時,可形成各種裝置,諸如明亮且容易觀看的透射型液晶 顯示裝置’省電性優異的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 等等。 ^
附帶一提’在液晶顯示裝置中,自照明器5或5丨入射於 入射側面上之大部分的光根據折射定律基於液晶顯示面板 中之各別層的厚度比例而反射通過上方及下方之晶格基材 21及28,如由圖7中之箭頭所指示。換言之,大部分的&入 射光係以約± 42度之全反射角反射於折射率為15之玻璃 基材上。因此,光有效率地往回透射,而可防止其自面板 之表面離開(洩漏)。此時,入射於光學薄膜丨之光學路徑 改變斜面A1上之光的光學路徑經有效率地改變至觀看方二 向’即至正面方向。因&,可於面板顯示螢幕的整個表面 上達到,度之均勻度優異的顯示。然後將光學薄膜形成為 具有黏著構件、透明薄膜及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層,其且 f J設置光學薄膜之側上之晶袼基材相等或較其為大:; 射率。結果,晶格内的透射光有效率地進入光學薄膜,
不於層與晶格基材之間的界面上完全反射。 、 曰ί j上的"兒明中’可將包括液晶晶格之適當的透射型液 =颂不面板使用作為液晶顯示面板p。換言之,如圖8及9 可將具有透過密封材料24被晶格基材”及⑼封住 次日日的透射型液晶顯不面板使用作為液晶顯示面板
526348
以使來自光學薄膜丨之設置侧的入射光經由液晶等等之 制自另一侧離開成為顯示光。液晶顯示面板p 特殊之限制
附▼一提,液晶晶格之明確例子包括扭轉或非扭轉晶格 诸如TN液晶晶格、STN液晶晶格、lps液晶晶格、han晶 格、OCB晶格、或VA液晶晶格;賓主(guest_h〇st)或鐵電 =晶格,光擴散型液晶晶格諸如内部擴散型液晶晶格等 4。此外,可使用適當的驅動方法,諸如主動矩陣 (active matrix)法或被動矩陣法,作為用於驅動液晶之 方法。如圖8及9所說明,液晶一般係透過設置於一對晶格 基材21及28之内表面上的透明電極22及27驅動。
可將適當的透明基材諸如玻璃基材或樹脂基材使用作為 各晶格基材。尤其,由顯示品質等等之觀點來看,使用由 光學各向同性材料製成之透明基材為較佳。由改良亮度及 顯示品質等等之觀點來看,使用相對於藍色玻璃板展現優 異的無色性及透明度之基材諸如非鹼玻璃板較佳。由降低 重量等等的觀點來看,使用樹脂基材為較佳。通常將具有 在約1·47至1·49之範圍内之折射率的藍色玻璃板使用作為 被動驅動Τ Ν或S Τ Ν晶格中之晶格基材。在該情況中,如使 用由各具有不低於1 · 4 9之折射率之黏著構件及透明薄膜構 成的光學薄膜,則可防止在界面上的全反射,以致可降低 透射光的反射損耗。另一方面,通常將前述的非鹼玻璃板 於將半導體薄膜必然設置於晶格中之後,將其在主動矩陣 型TFT或TFD晶格等等中使用作為晶格基材。^該情況中,
526348 五、發明說明(27)
當使用由各具有不低於1· 50之折射率之黏著構件及透明薄 膜構成的光學薄膜時,可降低發生全反射的角度,以致可 降低透射光的反射損耗。在使用於TFT及TFD晶格中之非驗 玻璃板的情況中,當使用由各具有不低於1 · 5 1之折射率之 黏著構件及透明薄膜構成的光學薄膜時,亦可防止界面上 的全反射,以致可降低透射光的反射損耗。附帶一提,在 樹脂基材的情況中,舉例來說,在具有約1 · 5 1之折射率之 環氧樹脂基材的情況中,可較佳地使用類似於任何一種前 述情況之非鹼玻璃板的光學薄膜。晶格基材之厚度可根據 液晶之密封強度等等適當地決定,而無任何特殊之限制。 由在光透射效率與降低厚度及重量之間之平衡的觀點來 看’ 一般將晶格基材之厚度選擇成在自丨0微米至5毫米之 範圍内,尤其係在自50微米至2毫米之範圍内,更尤其係 在自1 0 0微米至1毫米之範圍内。 八、 當形成 能層或二 括供校準 薄膜、供 在透明電 示。一般 其中一者 可將一 極化器31 至液晶顯 液晶晶格時 或多個適當 液晶用之由 彩色顯示用 極22及27上 將未示於圖 與透明電極 個適當的光 及3 4、阻滞 示面板,如 ’可視情況需要而設 的功能層。此一適當 置一個適當的功 功能層之例子包 lm)製成的校準 磨光薄膜(rubbed f i 之濾色器等等。附帶一提,一般分別 形成校準薄膜23及26 中的濾色器設置於晶 之相對之一者之間 學層或二或多個適當 器(retarder)32 及33 圖8及9所說明。設置 如圖8及9所 格基材21及28 的光學層,諸如 、光擴散層,加 極化器係為了使
第32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28) - ""~ 用線性極化光達成顯示。設置阻滯器係為了經 液晶之雙折射所致之阻滯作用等等而改良顯示口 j犒由於 光擴散層係為了以下的目的:經由顯示光之擴;二。設置 示範圍,經由使通過光學薄膜之斜面之似發射1,擴大顯 均勾而達亮度之均句度,經由液晶顯示面板中之發射 擴散而增加進入光學薄膜之光的量。 逐射光的 可將適當的板使用作為極化器,而無任何特殊 由基於高度線性極化光之入射而得到良好對比率=一1 等的觀點來看,可使用化度高的薄膜較佳。較佳薄例 子包括·由具有二色性材料諸如吸附於親水性巨分子薄膜 諸如聚乙烯醇薄膜、部分醛化聚乙烯醇薄膜或部分皂化乙 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上之碘或二色性染料之拉製薄 膜製成的吸收型極化薄膜;將透明保護層設置於前述&吸收 型極化薄膜之一側或各側上之薄膜等等。 使用透明度、機械強度、熱安定性、濕氣屏蔽特性等等 優異之材料於形成透明保護層較佳。材料之例子包括:聚 合物諸如乙酸酯樹脂、聚酯樹脂、聚醚-颯樹脂、聚碳酸
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烯烴樹脂、丙烯 酸系樹脂、聚醚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苯乙烯樹脂及去甲 篇烯樹脂;可熱固化或f紫外光固化的樹脂諸如丙稀酸系 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丙烯酸系胺基曱酸酯樹脂、環氧 樹脂、聚矽氧樹脂等等。透明保護層可利用黏合方法以薄 膜黏合,或可利用塗布方法以聚合物液體塗布等等。 可使待使用的極化器,尤其係設置於視覺側液晶顯示面
\\326\2d-\90-03\90100717.ptd 第33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29) 板上的極化器,進行非眩光處理或抗反射處理, 看受到外部光之表面反射的干擾。可進行非 ^止觀 將極化器之表面形成為微細稜鏡結構。在非眩 $理’以 可使用各種方法於將極化器之表面形成為微細二’ 方法的例子包括:表面粗加工方法諸如噴砂方二7。 法等等;混合透明顆粒諸如氧化矽顆粒之方法等箄。· f方 射處理可利用形成相干蒸氣沈積薄膜等等之^u反 者,非眩光處理或抗反射處理可利用黏合具有微2 =二= 構之表面結構的薄膜或干涉薄膜的方法而進行。ς二、,、° 提,可將兩極化器分別設置於液晶晶格之相上帶Ζ 8及9所示,或可僅將一極化器設置於液晶晶格之—側:圖 :7:面,"且滞器可由適當的材料形成。材料的例子 。括.利用適當的方法諸如單軸拉伸或雙軸拉 說明於,明保護層U明中^當聚合物<薄膜而 =折射薄?:適當液晶聚合物諸如向列液晶聚合物或距列 (di scot lc)液晶聚合物之校準薄膜;及由透明基 薄膜的校準層。亦可使用具有在可熱收縮薄ίί …:裇作下於厚度方向控制之折射率之材料。 二二,之補償阻滞器32及33 一般係視情況需要而分 斑=曰^抵則極化器31與液晶晶袼之間及視覺側極化器34 =二,間°可對應Ή長範圍等等而將適當的材料 滯器。各阻滯器可由二或多層之層合物形 成,以控制光學特性諸如阻滯作用等等。 可利用適田的方法,使用具有類似於非眩光層之微細稜 526348
,結構之表面結構的塗層、擴散片材等等,於形成光擴散 曰。可將光擴散層設置成為以與含透明顆粒之黏著層丨2相 同之方式製備得之黏著層35。在此情況,光擴散層亦可提 供作為使極化器34與阻滞器32彼此黏合的黏著層35,如圖 8^及9所不。因此,可達到厚度的降低。雖然可將光擴散層 =置於極化器之外側(視覺侧)上,但如圖8及9所示將光擴 散層設置於液晶晶格側上較將光擴散層設置於極化器34側 亡有利。此係由於使外部光於經極化器吸收之後再入射於
光擴散層上’以致可抑制由透過光擴散層之往回散射所造 成的反射損耗。
一 f 方面’设置於液晶顯示面板之一侧面上的照明器係 經設置成使待利用作為用於照明液晶顯示裝置之光的光入 射於液晶顯示面板之侧面上。因此,當將照明器與設置於 面板之背面或正面上之光學薄膜結合使用時’可獲致液晶 顯不裝ί之厚度及重量的減小。可將適當的照明器使用作 為照明ι可較佳使用之照明@ ^列+包括線性光源諸如 (冷或熱)陰極管、點光源諸如發光二極體、以線或面設置 之點光源的陣列、及透過線性光管將來自點光源之入射光 轉變成為線性光源之光之點光源及線性光管的組合。 可如® 8所示將—個照明器5設置於液晶顯示面板P之-侧面上或可如圖9所示將照明器5及51設置於液晶顯示面 板P之一或夕個側面上。當將照明器設置於多個側面上 時’可將多個侧面設置成為彼此相對之侧面的組合,如圖 9所示,或可將其設置成為彼此相交之側面的組合。此
第35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31) 外’可同時利用前述的組合,而將多個侧面設置成為三或 多個側面之組合。 一照明器使其可於將照明器打開的透射模式中觀看液晶顯 不裝置。當將液晶顯示裝置設置為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 顯示裝置時,照明器可以開/關,因為當在反射模式中藉 由外部光而觀看顯示裝置時,不需將照明器打開。可使用 任何適當的方法於開/關照明器。可使用任何一種背景技 f的方法。附帶一提,照明器可為可改變發射光之顏色的 夕色光發射型。或者可設置不同類型的照明器,以致可透 過不同類型的照明器進行多色光發射。 諸:Γ射及將各照明器5及51與適 :::::::::將散射光引導至液晶顯示面糾之: 脂片材、白:片i:;;如具有高f射率金屬薄膜之樹 亦可利用將反射琴之末材等等使用作為反射器。 之晶格基材之i對地黏合至液晶顯示面板 封住照明器之固定構^。、、,而將反射器使用作為用於 件ί ί ί』晶:將】::成液晶顯,裝置之光學裝置或零 此整體層合/固定,或^]阻滯器等等,全部或部分地彼 反射而防止對比降低i等::::置。由經由抑制界面 使用於將此等裝置或零構件,諸如黏性劑, 件緊雄固定。適當的黏著層可包含
第36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32) :前所述的透明顆粒等等’以成為展現擴散功能的黏著 層。 可利用以紫外光線吸收劑諸如水揚酸酯化合物、二苯甲 酮化合物、苯并三唑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鎳錯 合鹽化合物等等進行處理之方法將光學裝置或零件,尤其 係視覺側光學裝置或零件,形成為具有紫外光線吸收力。 實施例1 利用滴官滴入,而將經預先加工成預定形狀之模具填充 可紫外光固化的丙烯酸系樹脂(AR〇NIX UV —370 1, TOAGOSEI Co·,Ltd·製造)。將80微米厚之三乙醯基纖維 素(TAC)薄膜(具有皂化表面)平穩地設置於樹脂上,並利 用橡膠輥使其緊密地黏著至樹脂,以致將多餘的樹脂及氣 泡除去。利用金屬鹵化物燈使TAC薄膜與樹脂照射紫外光 線’以使其固化。將經如此固化之包括樹脂的TAC薄膜自 模具剝離’並切割成預定尺寸。如此製得透明薄膜,其中 將一層具有1.533之折射率的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形成 於具有1· 49之折射率的TCA薄膜上。然後將具有丨· 47之折 射率的黏性層設置於未形成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透明 薄膜的另一表面上。如此製得光學薄膜。 附帶一提,此光學薄膜為60毫米寬及45毫米深,且具有 以21 0微米之節距間隔形成的似稜鏡内凹部分(圖丨c)。内 凹部分的脊線係在光學薄膜的寬度方向中連續且彼此平 行。内凹部分之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1之傾斜角係在自42. 5 至43度之範圍内變化,而其之平緩斜面A3的傾斜角係在自 526348 五、發明說明(33) 1 · 8至3· 5度之範圍内變化,以致在相鄰平緩斜面之間之傾 斜角的差不大於0.1度。各光學路徑改變斜面在薄膜平面 上之投影寬度係在自1 0至1 6微米之範圍内,及平緩斜面在 薄膜平面上之投影面積對光學路徑改變斜面在薄膜平面上 之投影面積之比不小於1 2倍。
接下來將含有樹脂顆粒的黏性層設置於TAC薄膜上,而 形成光擴散薄膜。將光擴散薄膜黏合於已可於市面購得之 T N型液晶晶格的視覺側上,同時將極化器黏貼於晶格之正 面及背面上。如此形成一般之白色透射型TN液晶顯示面 板。將陰極射線管設置於液晶顯示面板之一侧面上,並利 用經沈積銀蒸氣之反射片材的反射器將其封住。將反射器 之相對的末端部分黏合至面板之上及下表面,以致將陰極 射線管固定。然後將前述的光學薄膜透過光學薄膜之黏性 層黏合於面板之背側(與視覺侧相對)的極化器上,以使光 學路徑改變斜面平行及面對於陰極射線管。將由白色聚酯 薄膜製成的反射片材設置於光學薄膜之背側上。如此製得 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你丨2
以與實施例1類似之方式使用光學薄膜製得透射型液晶 =示裝置,除了將光學薄膜形成為具有多數光學路徑改變 構件(圖1B),此光學路徑改變構件各具有以約42度之角度 傾斜之先學路徑改變斜面A1,與光學路徑改變斜面M具有 〇度之頂角的陡峭斜面A2,及具有不小於光學路徑改變斜 面A1及陡峨斜面A2在薄膜平面上之總投影面積之1〇倍大之
第38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34) 投影面積的平表面A 4。 實施例3 以與實施例1類似之方式使用光學薄膜(圖6 )製得透射型 液晶顯示裝置’除了將光學薄膜形成為具有多數各具有80 微米長度之光學路徑改變構件(圖1B)。此多數光學路徑改 變構件各具有傾斜角約為42度’且在薄膜平面上具有^ 0微 米之投影寬度的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1,及具有約55度之傾 斜角的陡崎斜面A2。此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係經設置成 使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長度在光學薄膜的寬度方向中 實質上地彼此平行,且設置成使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密度 在光學薄膜之寬度方向中隨位置之更遠離於光入射的側面 而逐漸變高。附帶-提’各平表面A4之面積不小於相對之 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1及相對之陡Λ肖斜面^在薄膜平面上之 總投影面積的1 〇倍大。 實施例4 以與^施例1類似之方式使用光學薄膜(圖4)製得透射型 液晶顯示裝置,除了將光學薄膜形成為具有多數各具㈣ 微,長度之光學路徑改變構件(見圖1Α),及除了將陰極射 線管3又置於光學薄膜之相對側面上。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 件之形狀各類似等邊三角形,其具有各具有約42度之傾斜 角及10微米之在薄膜平面上之投影寬度的兩光學路徑改變 斜面Α1。此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係無規設置,以使光 路徑改變構件之長度在光學薄膜的寬度方向中彼此平行, 及使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密度在光學薄膜之寬度方向
第39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35) 中隨位置之自光入射的側面朝中心部分而逐漸變高。怀册 一提,各平表面A4之投影面積不小於每兩個光學路徑』I 斜面A 1在薄膜平面上之總投影面積的丨〇倍大。 i ’ 貴施例5 以與實施例4類似之方式使用光學薄膜製得雙入射 系統中之透射型液晶顯示裝置,除了將光學薄膜形為且 有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見圖丨E )。多數光學路徑改^ ^盖 件各具有80微米之長度,其係由截面形狀實質上類似於四 邊形的溝槽所構成。在溝槽中有各具有約42度之傾斜角, 及1 〇微米之在薄膜平面上之投影寬度的兩光學路徑改變斜 面A1。此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係無規設置,以使光與路 經改變構件之長度在光學薄膜的寬度方向中實質上地ς此 平行,及使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密度在光學薄膜之寬 度方向中隨位置之自光入射的側面朝中心部分而逐漸變 高。附帶一提,各平表面Α4之投影面積不小於各光學路徑 改變構件在薄膜平面上之總投影面積的丨〇倍大。 實施例6 以與實施例2類似之方式使用光學薄膜製得反射—透射複 合型液晶顯示裝置’除了光學薄膜具有設置於形成光學路 徑改變構件之光學薄膜之表面上之經沈積銀蒸氣之薄膜的 反射層,及除了將背侧上的反射器省略。 达較f施例1 以與實施例1類似之方式製得透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圖 14) ’除了以具有經由噴砂而粗加工之表面的散射片材取
526348 五、發明說明(36) _ 代光學薄膜。附帶一提,散射 ^ 位於背侧(與視覺側相對)上。 係經$又置成使粗糙表面 比較實施例2 以與實施例1類似之方式使用 顯示裝置,除了將光學薄膜來/失予/#膜1付透射型液晶 構件(圖1B) ’此光學路徑改變::有多數光學路徑改變 傾斜之光學路徑改變斜:各具有以約30度之角度 7〇度之頂角的陡二2M及=學路徑改變斜面A1具有 面A1及陡靖斜面A2在薄膜平面:::小於光學路徑改變斜 投影面積的平表面A4千面上之總投影面積之10倍大之 比較實施例3 乂下列方式製得透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將陰極射線管設 ,於在背侧^與視覺侧相對)上具有壓花粗链表面且為12 毫米厚之光苔的一側面上。利用由經沈積銀蒸氣之反射片 材製成之反射器將陰極射線管封住。將反射器之相對的末 端部分黏合至光管之上及下表面。將如此製得之光管設置 於由白色聚酯薄膜製成之反射器上,及將已可於市面購得 之一般之白色透射型TN液晶面板透過光散射板而設置於光 管上。 比較實施例4 以與實施例6類似之方式製得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 裝置’除了使用在比較實施例1中之具有設置於散射表面 上之經沈積銀蒸氣之薄膜之反射層的散射薄膜,及除了將 背側上的反射器省略。
第41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37) 生較實施例5 以與實施例6類似之方式製得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 裝置’除了比較實施例2中之光學薄膜具有設置於形成光 學路徑改變構件之表面上之經沈積銀蒸氣之薄膜的反射 層’及除了將背侧上的反射器省略。 g估試驗1
利用亮度計(TOPCON Corp·製造之BM-7)在未對液晶顯示 面板供應電壓的狀態下,在將陰極射線管開啟的透射模式 中,測量於各實施例1至6及比較實施例1至5中製得之透射 型或反射-透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在中心部分的前方亮 度。此外,亦在將陰極射線管關閉,同時經由使用環狀照 明使外部光以1 5度之角度入射的反射模式中於白色狀態測 量前方亮度。測量結果示於下表1。
t方亮度(cd/m2) 透射模i 實施例1 20 實施例2 20 — 實施例3 24 一 實施例4 36 — 實施例5 36 — 實施例6 20 436 比較實施例1 4 — 比較實施例2 8 — 比較實施例3 34 _
$ 42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38) 比較實施例4 4 0 . 3 8 6 比較實施例5 1〇 ^ 1Λ 41 0 由表I明顯可見在各實施例I至6中達到較於比較實施例 1、2、4及5之任何一者中優良的前方亮度。此係由於在比 車:實施例1、2、4及5在透射模式中,光係在與光源相反的 :向:離開,以致離開光的前方亮度不足,而對顯示難以 k成貝獻。尤其,在比較實施例1及4中,在任 離開光皆不足。 /另一方面,在實施例4及5中,很明顯地亮度由於雙光源 糸統而顯著地增進,以致亮度超過使用側照型光管的比較 :施例3。附帶一提’纟比較實施例3中之使用側照光管的 '、統中,由於光官所致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厚度的增加顯 著,以致很難降低液晶顯示裝置之厚度。此外,各實施例 1至6在將電壓供應至液晶顯示面板的透射模式中沒有觀看 的問題,以致可確保優異的顯示品質。此外,在實施例2 中,在將光擴散薄膜移除之情況中的觀看容易度較在提供 光擴散薄膜的情況中差。然而,在前述情況中的前方亮^ 相當。 另方面,雖然在未對液晶顯示面板供給電壓的狀態 中、,在各實施例6及比較實施例4及5中在反射模式中的顯 不沒有影像雜亂等等,但在比較實施例4及5中之顯示較在 實施例6中暗。由以上說明應明瞭在各具體例丨至6在透射 模式f達到明亮的顯示,及在具體例6在反射模式中亦達 到明壳的顯示。因此,根據本發明,經證實可形成可防止 526348
二:所造成,體積及重量之增加,0此可利用薄膜系統 {旱又小及重量輕,且顯不品質良好的透射型或反射一透 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7 而2二f: 1! ΐ ’而將經預先加工成預定形狀之模具填充 丙烯酸系紫外光固化樹脂(AR0NIX uv_37()1,TQAeQSEi 製造)。將80微来厚之三乙酿基纖維素(tac)薄 :Λ上化,平穩地設置於樹脂上,並利用橡膠輥使 者至樹脂’以致將多餘的樹脂及氣泡除去。利 用金屬函化物燈使TAC薄膜與樹脂照射紫外光線,以使盆 ”二二經如此固化之包括樹脂的TAC薄膜自模具剝離? 並切割成預定尺寸。如此製得透明薄膜,其中將一層具有 t ^3#之/斤射率的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形成於具有^9 薄膜的一表面上。然後將具有14?之折射 =性】設置於未形成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透明薄 膜的另一表面上。如此製得光學壌胳 2笼瞪# π 〇·、h 表付尤予溥膜。將由經沈積銀蒸氣 反射層設置於形成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光 微ΐ 之平均平面内及厚度方向阻滯作用分別為6毫 =宅微米。此光學薄膜為6。毫米寬及45毫米深且 米之節距間隔形成連續溝槽的光學路徑改變 ^牛(圖1Β)。溝槽的脊線係在光學薄臈的寬度 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中,光學路徑 傾斜角為約42度,寬度為1〇至16微米,及
526348 五、發明說明(40) 頂角為7 0度。在各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中,平表面部分 A4之投影面積不小於相對之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1及相對之 陡峭斜面A2在薄膜平面上之總投影面積的1〇倍大。
接下來將含有樹脂顆粒的黏性層設置於TAC薄膜上,而 形成光擴散薄膜。將光擴散薄膜黏合於已可於市面購得之 TN型液晶晶格的視覺側上,同時將極化器黏貼於晶格之正 面及背面上。如此形成一般之白色透射型TN液晶顯示面 板。將陰極射線管設置於液晶顯示面板之一侧面上,並利 用經沈積銀蒸氣之反射片材的反射器將其封住。將反射器 之相對的末端部分黏合至面板之上及下表面,以致將陰極 射線官固定。然後將前述的光學薄膜透過光學薄膜之黏性 層黏合於面板之背側(與視覺侧相對)的極化器上,'以使光 學路徑改變斜面平行及面對於陰極射線管。如此製射 -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8 以與實施例7類似的方式製得平均平面内及 滞作用分別為2毫微米及32毫微米的光學薄 = 薄膜之厚度作成40微米。經由使用如此 學了將TA: 製得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 尤予4膜而 比較實施例6 以與實施例7類似的方式製得 — 、衣传反射-透射複合刑饬曰 一 裝置(圖14),除了以具有經由 =液阳顯不 薄膜取代光學薄膜。在散射後描 、 之表面的散射 内及厚度方向阻滯作用厶T <十均平 内及厚度方向阻滞作用分別為5毫微米及47毫微米十均及平將
526348 五、發明說明(41) 勘性層設置於散射薄膜之光滑表面上。 實施例7 人:與實施例7類似之方式使用光學薄膜製得反射一透射複 液晶顯不裝置,除了將杏與續 改料~ 1 ^ Γ將光學溥膜形成為使各光學路徑 ϋ斜面之傾斜角為約3G度,及光學薄膜之平均平面内及 又方向阻滯作用分別為5毫微米及44毫微米。 實施例8 人^與實施例7類似之方式使用光學薄膜製得反射_透射複 液晶顯示裝置,除了將TAC薄膜替代為雙軸拉伸聚醋 f膜,及光學薄膜之平均平面内及厚度方向阻滯作用分別 為2, 150毫微米及5, 820毫微米。 實施例9 以下列方式製得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將陰 極射線管設置於在背側(與視覺側相對)上具有壓花粗糙表 ,且為1. 2毫米厚之光管的一側面上。利用由經沈積銀蒸 氟之反射片材構成的反射器將陰極射線管封住。將反射器 之相對的末端部分與光管之上及下表面黏合。將如此製得 之光官設置於由經沈積銀蒸氣之聚酯薄膜製成之反射片材 上’並以與實施例7類似之方式將TN液晶面板設置於光管 上。 ILii試驗2 利用亮度計(TOPCON Corp.製造之BM-7)在未對液晶顯示 面板供應電壓的狀態下,在將陰極射線管開啟的透射模式 中’測量於各實施例7及8及比較實施例6至9中製得之反射
第46頁
526348 發明說明(42) -透射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在中心部分的前方亮度。此 外’亦在將陰極射線管關閉,同時經由使用環狀照明使外 部光以1 5度之角度入射的反射模式中於白色狀態測量前方 亮度。 測量之結果示於下表2。
前方亮唐Ccd/mM 比較6 比較7 比較8 比輕Q 6 8 18 35 365 388 124 360 M_7 例 R 透射模式 22 24 反射模式 416 432
、由表2明顯可見在各實施例7及8中在透射模式及反射模 式兩者中達到較於比較實施例6至8之任何一者中優良的前 方免度。在比較實施例6及7在透射模式中,光係在與光源 相反的方向中離開,以致離開光的前方亮度相當不足,而 對顯不難以造成貢獻。尤其,在比較實施例6中,在任何 方向中的離開光皆不足。另一方面,在比較實施例8中, 在透視方向中出現條紋狀的色彩位移,因此無法得到 的顯示。
此外,在,射模式中,實施例7及8具有優異的顯示品 質,在對液晶顯示面板供給電壓之狀態中的觀看沒有任 問題。相對地,在比較實施例6及7中,顯示太暗而無法容 易地觀看。在比較實施例8中,在透視觀看中由於輕微 著色出現色彩位移,以致顯示不易觀看。&外,在實施例 7中,在將光擴散薄膜移除之情況中的容易觀看度較在 供光擴散薄膜之情況中m在兩種情況
第47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43) 度相當。 另一方面,亦於反射模式中,在未對液晶顯示面板供給 電壓的狀態中,在實施例7及8及比較實施例6及7中之顯示 具有明党及優異的顯示,而無影像雜亂等等。相對地,在 比較實Μ例8中,在顯示中出現顏色,且在透視觀看中出 現條紋狀色彩位移。在比較實施例9中,影像由於光管之 厚度出現視差,以致影像不易觀看。附帶一提,在比較實 施例9中之使用側照型光管的方法中,由於光管所致之顯 示裝置之厚度的增加顯著,以致很難達到顯示裝置之厚度 的降低。 由以上的說明證實在實施例7及8在反射模式及透射模式 兩者中得到明亮的顯示。因此,根據本發明,可形成可防 止由光管所造成之體積及重量之增加,且利用薄膜系統使 厚度小及重量輕,及顯示品質良好的透射型或反射-透射 複合型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9 利用滴管滴入,而將經預先加工成預定形狀之模具填充 丙烯酸系紫外光固化樹脂(GRANDIC RC-8720,DAINIPP〇N INK & CHEMICALS Inc·製造)。將60微米厚之未拉伸的聚 碳酸酯(PC)薄膜平穩地設置於樹脂上,並利用橡膠輥使其 緊密地黏著至樹脂,以致將多餘的樹脂及氣泡除去。利用 金屬鹵化物燈使PC薄膜與樹脂在300毫焦耳/平方公分下 照射紫外光線而固化。將經如此固化之包括樹脂的PC薄膜 自模具剝離,並切割成預定尺寸。在PC薄膜之一表面上形
第48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44) ϋ有1· 522之折射率之多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的重 /、有1·515之折射率的橡膠黏性層設置於不且 數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透明薄膜的另一表面上。,、夕 f光學薄膜為寬度50毫米及深50毫米,且具有21〇微半
S二:?隔的連續溝槽。溝槽之脊線係與光學薄膜的寬度 σ平仃。溝槽之各光學路徑改變斜面A1 P 在“2.5至43度之範圍内及在自丨。至16:== =平,3(平表面)之傾斜角係在自18至十3.= 耗圍内,及在相鄰平緩斜面Α3之間之傾斜角的差不大於 於Λ’政且平緩斜面在光學薄膜之平面上的投影面積不小 於m斜面A1在薄膜平面上之投影面積的12倍】大 (圖)接下來將光學薄膜自剝離片材剝離,並透過光學 上n!:黏合於液晶顯示面板之背侧(與視覺侧相對) 上,而製得液晶顯示裝置。 示面板係如下製得的聚合物分散型。使經由磨姓 it有丨·.51之折射率的非驗玻璃板在氬氣中進行 # I二由濺鑛將銦''錫氧化物(ιτο)薄膜之透明電極 上。將經利用透明電極如此製得之-對 形玻璃珠製成的間隙調整器設置成具有 i 0;重旦二、劑固定’以使透明電極彼此相,。然後將 11M刀C重篁份數,以下同)之-田甘 之丙浠酸2-經乙醋、25以:;二三丙稀酸醋、10份 TOAGOSEI Co., Ltd ί ί^^(Μ'12〇° ?
Ltd·裊、〇· 5份之光固化起始劑
526348
(Darocure 1173,默克公司(MERCK & Co·, Inc·)製造)、 及50份之液晶(E7,BDH INDUSTRIES Ltd·製造)之均句混 合物液體注入至晶格基材之間的間隙中,並自晶格之外部 照射紫外光線,而形成液晶晶格。再將抗反射薄膜透過二 前述方式製得之橡膠黏性層黏合至液晶晶格之視覺侧,以 致將抗反射層設置於外側。如此製得聚合物分散型的液晶 顯示面板。附帶一提,預先將各晶格基材上之透明電極= 割為二。
接下來將陰極射線管设置於液晶顯示面板之一侧面上, 並利用經沈積銀蒸氣之反射片材製成的反射器將其封住。 將反射器之相對的末端部分黏合至面板之上及下表面,以 致將陰極射線管固定。如此形成設置照明器的透射型液晶 顯示裝置。將液晶顯示裝置設置於黑色板上。附帶一提, 光學薄膜係經設置成使光學路徑改變斜面面對及平行於陰 極射線管。 實施例1 0 以與實施例9類似之方式製得光學薄膜,除了橡膠黏性 層具有1· 50 5之折射率。經由使用如此製得之光學薄膜而 製得透射型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例11 以與實施例9類似之方式製得光學薄膜,除了將橡膠黏 性層更換為由丙烯酸系紫外光固化黏著劑製成且具有丨.52 之折射率的黏著層。經由使用如此製得之光學薄膜而製得 透射型液晶顯示裝置。附帶一提,於透過黏著層而與液晶
第50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46) 顯示面板密切接觸後,利用金屬_化物燈使光學薄膜照 紫外光線,以使黏著層固化,而將光學薄膜黏合至面^ 較實施例1 0 ° 以與實施例9類似之方式製得透射型液晶顯示裳置,除 了以散射薄膜取代多數具有光學路徑改變構件之光學薄示 膜。散射薄膜係利用具有經由喷砂而得之粗糙表面之模具 所形成,而具有實質上無規的稜鏡結構,其具有利用由& 勒-霍伯森股份有限公司(TAYLOR-HOBSON Ltd·)製造之 Κ Talysurf測得為約15度之最大傾斜角。 达較實施例1 1 以與實施例9類似之方式製得光學薄膜,除了以具有 1 · 47之折射率的丙烯酸系黏性層取代橡膠黏性層。經由使 用如此製得之光學薄膜而製得透射型液晶顯示裝置。 IL估試驗3 利用設置在距陰極射線管設置側面之距離為1 〇毫米、2 5 毫米或40毫米之亮度計(TOPCON Corp·製造之BM-7),在將 陰極射線管開啟,同時未對液晶晶格供應電壓的狀態中, 測量於各實施例9至11及比較實施例10及11中製得之透射 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在中心部分的前方亮度。 前述測量的結果示於下表3。 前方亮度(cd/m2) 距離 10mm_2 5mm_40mm 實施例9 實施例1 0 23 25 2422 23 19
第51頁 526348
實施例1 1 24 25 25 比較實施例10 2 4 比較實施例11 24 1 6 j j =3明顯可見在各實施例9㈣中達到較1於^匕較實施例 何:者中優良的前方亮度,且亮度之均勾度亦 炎、此夕,冗度及焭度之均勻度依比較實施例1 1、實施 例10、實施例9及實施例U之次序而變高。結果與各黏著 構件之折射率的值成對應。雖然在實施例9至11於實際的 觀看中亦很少察覺亮度的變化,但在比較實施例n之更遠 離於光源的位置中顯示變得較暗,且在視覺上明顯地察覺 免度的差異。此外,在比較實施例1〇中,光係在與光源相 反的方向中以大角度離開,以致離開光對顯示幾乎沒有貢 獻。因此,前方亮度不足,而使顯示變暗。由以上的說明 證實在實施例9至丨丨中得到明亮,且亮度之均勻度優異的 顯示。因此,根據本發明,可形成可防止由於光管所造成 之體積及重量之增加,因此利用薄膜系統使厚度小及重量 輕’及顯示品質良好的透射型或反射—透射複合型液晶頻 示裝置。 μ 雖然本發明已就其之具有特定程度特異性的較佳形式作 說明,但應明瞭可不脫離如後文提出專利申請之本發明之 精神及範圍,而就構造之細節及零件之組合及配置改變本 較佳形式之揭示内容。 Κ牛編號之説明 1 光學薄膜
526348 五、發明說明(48) 4 反射層 5 照明器 6 散射片材 11 透明薄膜 12 黏著構件 13 重複稜鏡結構之層 14 剝離片材 21 晶格基材 22 透明電極 23 校準薄膜 24 密封材料 25 液晶 26 校準薄膜 27 透明電極 28 晶格基材 31 極化器 32 阻滯器 33 阻滯器 34 極化器 35 黏著層 51 照明器 52 反射器 A 光學路徑改變構件 A1 光學路徑改變斜面
第53頁 526348
五、發明說明(49) A2 A3 A4 P 陡峭斜面 平緩斜面 薄膜表面 液晶顯示面板 ❿
第54頁 526348 圖式簡單說明 在附圖中: - 圖1 A至1 Η係顯示光學薄膜(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之例子的 · 說明側視圖; 圖2係顯示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之一例子的平面圖; 圖3係顯示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之另一例子的平面圖; 圖4係顯示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之再一例子的平面圖; 圖5係顯示光學薄膜之另一例子的側視圖; 圖6係顯示光學薄膜之再一例子的側視圖; 圖7係顯示液晶顯示裝置之一例子的剖視圖(在折射率與 光學路徑之間之關係的說明圖); _ 圖8係顯示液晶顯示裝置之另一例子的剖視圖; 圖9係顯示液晶顯示裝置之再一例子的剖視圖; 圖1 0係在折射率與光學路徑之間之另一關係的圖; 圖11係顯示極化光之透射狀態的圖; 圖1 2係顯示極化光之另一透射狀態的圖; 圖1 3係在折射率與光學路徑之間之關係的圖;及 圖1 4係顯示背景技藝透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例子的剖 面。
第55頁

Claims (1)

  1. 526348 專利範! 垂· — 1 · 一種光學薄膜,包括: 透明薄膜; 設於該透明薄膜之—本& 1 .._ ^ π0 .. 、 表面上之黏著層,該黏著層之折射率 與該透明薄膜之贫—I t a ^ 执於兮碡Rn —' 表面層之折射率的差在0· 1以下;及 e又於δ亥透明薄腺之^ ^ έ^τ Μ 9 j. 1 々上之重複稜鏡結構,該重複稜 鏡結構具有相對於咭裱日日@ w fi咖々κ… 、々透明溥馭之平面以在自35至48度之範 =之傾斜角排列於實質上之固定方向中之光學路徑改變 改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該光學路徑 至少兩種斜面構成,其中排列於實質上之固 疋方向中之一種斜面係提供 = 上係排列於與該一種斜 ::芩而3 ·斜“貝 係經剝離片材覆蓋。相對的方向中;&其中該黏著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與 徑改變斜面相對於該薄膜、子溥膜,/、中各該光學路 之範圍内。 、干面之該傾斜角係在自38至45度 4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 < 改變斜面係基於截面形狀、每餅 > 學薄膜,其中該光學路徑 何其他三角形之溝槽的社二貝上各類似於等邊三角形或任 胃〜、夂稱而形点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一 改變斜面係基於截面形狀 '廢併尤予溥膜,其中該光學路徑 之溝槽或突起物的結構而^貝、上各類似於四邊形或五邊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風— 膜平面各具有不大於5度之:缚膜,其中相對於該薄 、-角之平表面在該薄膜平面 \\326\2d-\90-03\90100717.ptd 第56頁 52634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對於該薄膜平面各具有不小於35度 薄膜平面上之投影面積的10倍大。 睛專利範圍項之*學薄膜, 包括相對於該薄膜平面各具有在自38至45度之範夂二 斜角的光學路徑改變斜面,及相對於該薄膜平面各具 △之傾斜角的平表面;其中各該平表面在該薄膜平不 的投影寬度不小於各該光學路徑改變斜面在該薄 =上之投影寬度的10倍大;A其中該稜鏡結構係經形成 ,面形狀實質上各類似於三角形,且各自該薄膜之一端站 伸至其之另一端的連續溝槽。 、 8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光學薄膜,其中該具有 路徑改變斜面之稜鏡結構係經形成為截面形狀予 似於多邊形諸如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之不連 上類 其中各該不連續溝槽之長度不小於各該不連續溝槽之ς声 的五倍大;其中該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係以相對於該薄膜ς 面在自38至45度之範圍内之傾斜角形成於該溝槽之产 向中;及其中該不連續溝槽在該薄膜平面之面積上二與 面積不大於1 0 %。 又衫 其中將反射層緊 面之該稜鏡結構之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 密地設置於形成具有該光學路徑改變斜 該薄膜的表面上。 ίο.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其中該光 面之脊線係平行於該透明薄膜之一侧或相對於該: 明薄膜之一側以在± 30度之角度範圍内傾斜。
    52634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薄膜,其中該黏著層係 為光擴散型。 ' 12· —種光學薄膜,包括: 具有不低於1 · 4 9之折射率之透明薄膜; #設於該透明薄膜之一表面上之透明黏著構件,該透明黏 著構件具有不低於1 · 4 9之折射率;及 $又於该透明薄膜之另一表面 稜鏡結構具有相對於該透明薄 範圍内之傾斜角排列於實質上 變斜面。 上之重複稜鏡結構,該重複 膜之平面以在自35至4 8度之 之固定方向中之光學路徑改 ^ 13.如巾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光學薄膜,其中該光學路 係由至少兩種斜面構成,#中排列於實質上之 固疋方向中之一種斜面係提供作為參考,而 質上係排列於與該一種斜面相對的方向中。 ’、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光學薄膜,盆 件係為黏性層》 、/、中δ玄黏者構 15.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項之光學膜, 與 路徑改變斜面相對於該薄膜平、,、中各忒先千 度之範圍内。 /薄膜千面之該傾斜角係在自38至45 其中該光學路 於等邊三角形或 一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光 徑改變斜面係基於截面形狀實質上各赛 任何其他三角形之溝槽的結構而形成 一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光 位改變斜面係基於截面形狀實質上各寄 其中該光學路 於四邊形或五邊
    52634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形之溝槽或突起物的結構而形成。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2項之光學薄膜,其中該重複稜 鏡結構更包括各相對於該薄膜平面以不大於5度之傾斜角 傾斜的平表面,及其中各該平表面在該薄膜平面上的投影 寬度不小於各该光學路控改變斜面在該薄膜平面上之投影 寬度的1 0倍大。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光學薄膜,其中該稜鏡結 構係由各相對於該薄膜平面以在自38至45度之範圍内之傾 斜角傾斜的光學路徑改變斜面,及各相對於該薄膜平面以 不大於5度之傾斜角傾斜的平表面所構成,且各該平表面 具有不小於各該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之寬度之1〇倍大的寬 度;及其中該稜鏡結構係由截面形狀實質上各 形,且各自該薄膜之一端延伸至其之另一端== 構成。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光學薄膜,其中該包括光 學路徑改變斜面之稜鏡結構係由截面形狀實質上各類似於 多邊形諸如三角形、四邊形或五邊形之不連續溝槽所構 成,各该不連續溝槽之長度不小於各該不連續溝槽之深度 的5倍大;其中該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係以相對於該薄膜平& 面在自38至45度之範圍内之傾斜角形成於該溝槽之長度方 向中;及其中該不連續溝槽在該薄膜平面之面積上的投影 面積不大於10%。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光學薄膜,其中將反射層 緊密地設置於形成包括該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之該稜鏡結"構 52634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之該薄膜的表面上。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光 徑改變斜面之脊線係平行於該透 之/侧^光學路 透ΓΛ膜申之一側以在±3。度之角度該 件係經項之光學薄膜’其中該黏著構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 件係為光擴散型。 千/#膜’其中該黏著構 顯:裝一置種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光學薄膜的液晶 26. —種光學薄膜,包括: “不大於:〇毫微米之平均平面内阻滞作用 (retardation)之透明薄膜; 設於該透明薄膜之一表面上之黏 :與該透明薄膜之該-表面層之折射率的; _ f ί 3 f j f 3之另一表面上之重複稜鏡結構,該重複 稷鏡結稱具有相對於該诱明續胳 从A α夕値Μ ^ 溥膜之平面以在自35至48度之 列於實f上之固定方向中之㈣路徑改 ,2故7#如钭申面^專^利犯圍第26項之光學薄膜,其中該光學路 少兩種斜面構成,*中排列於實質上之 = 斜面係提供作為參考,而另-種斜面實 質上係排歹j於與該一種斜面相對的方向中,及其中該黏著 52634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層係經覆蓋剝離片材。 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 膜具有不大於5〇毫微/λ均mm1?透明薄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 & ° , 膜具有不大於20毫微米之平均平先面予薄膜其中該透明薄 3〇毫微米之平均厚度方向阻滞作/阻⑻作用,及不大於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與 路徑改變斜面相對於爷噠膜 、,、中各4先子 度之範圍内。 千面之該傾斜角係在自38至45 ^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光學薄膜,其 徑改變斜面係基於截面形、’’/ 子 任何其他三角形之溝槽的結構而形成。 遭一角形或 乂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光學薄膜,其中該光學路 1改變斜面係基於截面形狀實質上各類似於四邊形或五邊 形之溝槽或突起物的結構而形成。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光學薄膜’其中相對於該 / *、平面各具有不大於5度之傾斜角之平表面在該薄膜平 面上的投影面積不小於相對於該薄膜平面各具有不小於Μ 度之傾斜角之斜面在該薄膜平面上之投影面積的1〇倍大。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光學薄膜,其中該稜鏡結 構包括相對於該薄膜平面各具有在自38至45度之範圍内之 傾斜角的光學路徑改變斜面,及相對於該薄膜平面各具有 不大於5度之傾斜角的平表面;其中各該平表面在該薄膜 平面上的投影寬度不小於各該光學路徑改變斜面在該薄膜 52634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平面上之投影寬度的10倍大;及盆中兮 a番a π业杳傲Lv从 八干該稜鏡結構係經形成 ,戴面形狀實質上各類似於三角%’且各自該 延伸至其之另一端的連續溝槽。 ‘ 咸35.如申,專利範圍第26項之光學薄膜,其中該具有光 予路徑改邕斜面之稜鏡結構係經形成為截面形狀實質上各 J似於多邊形諸如三角%、四邊形、五邊形之不 槽;其以該不㈣溝槽《長度不小》各該^續溝槽之 深度的五倍大;其中該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係以相對於該薄 :平面在自38至45度之範圍内之傾斜角形成於該溝槽之長 度方向中;及其中該不連續溝槽在該薄膜平面之面積上的 投影面積不大於10%。 3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光學薄膜,其中將反射層 緊密地設置於形成具有該光學路徑改變斜面之該稜鏡結構 之該薄膜的表面上。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光學薄膜,立中該光學路 徑改變斜面之脊線係平行於該透明薄膜之一/側或相對於該 透明薄膜之一側以在± 30度之角度範圍内傾斜。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光學薄骐,其中該黏著層 係為光擴散型。 ^
TW090100717A 2000-01-13 2001-01-12 Optical film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52634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04241A JP4548628B2 (ja) 2000-01-13 2000-01-13 光学フィルム
JP2000021309A JP4462514B2 (ja) 2000-01-31 2000-01-31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085718A JP4462517B2 (ja) 2000-03-27 2000-03-27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26348B true TW526348B (en) 2003-04-01

Family

ID=27342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00717A TW526348B (en) 2000-01-13 2001-01-12 Optical film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6747801B2 (zh)
EP (3) EP1420272A3 (zh)
KR (1) KR100769779B1 (zh)
TW (1) TW5263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2147A (zh) * 2017-01-27 2019-08-3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43269B1 (en) * 2000-01-13 2007-03-1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Optical path changing polarizer
JP2001194534A (ja) 2000-01-13 2001-07-19 Nitto Denko Corp 導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09962B2 (ja) 2000-02-02 2011-01-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JP4442836B2 (ja) 2000-02-02 2010-03-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JP2002131552A (ja) 2000-10-24 2002-05-09 Nitto Denko Corp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662402B2 (ja) 2001-03-12 2011-03-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外光及び照明両モード用のフロントライト用の導光板、外光及び照明両モード用のフロントライト用の面光源装置並びに外光及び照明両モード用のフロントライト式の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313121A (ja) * 2001-04-16 2002-10-25 Nitto Denko Corp タッチパネル付照明装置及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US7030945B2 (en) * 2001-08-22 2006-04-1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3322852A (ja) * 2002-05-07 2003-11-14 Nitto Denko Corp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US7624783B2 (en) * 2006-07-12 2009-12-01 Sensenig Luke G Curtain system for domestic animal shelter
US7010212B2 (en) * 2002-05-28 2006-03-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functional optical assembly
JP4181862B2 (ja) * 2002-11-28 2008-11-19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発光管アレイ型表示装置
TWI289708B (en) 2002-12-25 2007-11-1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interference type color display
TWI351566B (en) 2003-01-15 2011-11-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6846089B2 (en) * 2003-05-16 2005-01-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for stacking surface structured optical films
US7342705B2 (en) 2004-02-03 2008-03-11 Idc, Ll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with integrated optical compensation structure
US7706050B2 (en) 2004-03-05 2010-04-27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modulator illumination
DE102004039355A1 (de) * 2004-08-12 2006-02-23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7182498B2 (en) * 2004-06-30 2007-02-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hosphor based illumination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guides and an interference reflector
US7255469B2 (en) * 2004-06-30 2007-08-1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hosphor based illumination system having a light guide and an interference reflector
US7204631B2 (en) * 2004-06-30 2007-04-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hosphor based illumination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guides and an interference reflector
US7213958B2 (en) * 2004-06-30 2007-05-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hosphor based illumination system having light guide and an interference reflector
US7204630B2 (en) * 2004-06-30 2007-04-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hosphor based illumination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guides and an interference reflector
WO2006026743A1 (en) 2004-08-31 2006-03-09 Fusion Optix, Inc. Enhanced light diffusing sheet
JP4244889B2 (ja) * 2004-09-01 2009-03-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用光拡散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反射型スクリーン用スクリーン
US7750886B2 (en) 2004-09-27 2010-07-06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ighting displays
US7813026B2 (en) 2004-09-27 2010-10-12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reducing color shift in a display
US7710636B2 (en) 2004-09-27 2010-05-04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interferometric optical modulators and diffusers
US7339635B2 (en) * 2005-01-14 2008-03-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e-stacked optical films with adhesive layer
TWI422913B (zh) * 2005-08-26 2014-01-1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A thin film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polarizing plat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911699B2 (en) * 2005-12-22 2011-03-22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Optical diffuser with UV blocking coating
JP5066332B2 (ja) * 2005-10-15 2012-11-07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該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JP2007326357A (ja) * 2006-05-10 2007-12-20 Fujifilm Corp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7766498B2 (en) 2006-06-21 2010-08-03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Linear solid state illuminator
US7845841B2 (en) 2006-08-28 2010-12-07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Angle sweeping holographic illuminator
US8107155B2 (en) * 2006-10-06 2012-01-3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visual artifacts in displays
CN101600901A (zh) 2006-10-06 2009-12-09 高通Mems科技公司 集成于显示器的照明设备中的光学损失结构
US8872085B2 (en) 2006-10-06 2014-10-28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device having front illuminator with turning features
EP2069838A2 (en) 2006-10-06 2009-06-17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built-in light coupler
US7855827B2 (en) 2006-10-06 2010-12-2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nternal optical isolation structure for integrated front or back lighting
WO2008045462A2 (en) 2006-10-10 2008-04-17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device with diffractive optics
US7864395B2 (en) 2006-10-27 2011-01-04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Light guide including optical scattering elements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7777954B2 (en) 2007-01-30 2010-08-17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a light guiding layer
US7733439B2 (en) 2007-04-30 2010-06-08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Dual film light guide for illuminating displays
US7949213B2 (en) 2007-12-07 2011-05-24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Light illumination of displays with front light guide and coupling elements
US8068710B2 (en) 2007-12-07 2011-11-29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Decoupled holographic film and diffuser
US8654061B2 (en) 2008-02-12 2014-02-18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front light solution
WO2009102731A2 (en) 2008-02-12 2009-08-20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brightness of displays using angle conversion layers
WO2009102733A2 (en) 2008-02-12 2009-08-20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front light diffuser for reflective displays
US8049951B2 (en) 2008-04-15 2011-11-0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Light with bi-directional propagation
US8118468B2 (en) 2008-05-16 2012-02-2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CA2726120A1 (en) * 2008-05-28 2009-12-23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Front ligh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KR101264725B1 (ko) * 2008-08-29 2013-05-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US20100051089A1 (en) * 2008-09-02 2010-03-04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Light collection device with prismatic light turning features
US8358266B2 (en) 2008-09-02 2013-01-22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Light turning device with prismatic light turning features
US8870436B2 (en) * 2008-09-17 2014-10-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atterned adhesives for reflectors
KR20100032767A (ko) * 2008-09-18 2010-03-26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렌즈 패턴과 엠보 패턴을 구비하는 확산필름 및 그제조방법
KR20110104090A (ko) 2009-01-13 2011-09-21 퀄컴 엠이엠스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대면적 광 패널 및 스크린
US8172417B2 (en) 2009-03-06 2012-05-08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Shaped frontlight reflector for use with display
US9121979B2 (en) 2009-05-29 2015-09-0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llumin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JPWO2011068212A1 (ja) * 2009-12-03 2013-04-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ロール、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ロール、光学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10169428A1 (en) * 2010-01-08 2011-07-14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Edge bar designs to mitigate edge shadow artifact
US8402647B2 (en) 2010-08-25 2013-03-26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illumination systems
JP5750848B2 (ja) * 2010-08-26 2015-07-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光学部材
KR101692509B1 (ko) * 2010-11-02 2017-01-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902484B2 (en) 2010-12-15 2014-12-02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Holographic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KR20120112896A (ko) * 2011-04-04 2012-10-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TW201305668A (zh) * 2011-04-15 2013-0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導光元件,背光單元,及顯示裝置
TWI553358B (zh) * 2011-12-23 2016-10-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板及採用該導光板之背光模組
US20140104873A1 (en) * 2012-10-12 2014-04-1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KR101481677B1 (ko) * 2012-11-30 2015-01-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백라이트 유닛의 제조방법
TWI494410B (zh) * 2013-04-10 2015-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膠帶
US9862124B2 (en) 2014-07-18 2018-01-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optical adhesiv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159A (en) * 1855-01-02 Composition for fuel
US12158A (en) * 1855-01-02 Ox-yoke
US11779A (en) * 1854-10-10 Rock-drill
US9474A (en) * 1852-12-14 Spike-machine
US10630A (en) * 1854-03-14 1854-03-14 Improve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molds for making printing-blocks
DE2915847C2 (de) * 1978-09-29 1986-01-16 Nitto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baraki, Osaka Elektrooptisch aktivierbare Anzeige
US5183597A (en) 1989-02-10 1993-02-0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of molding microstructure bearing composite plastic articles
US5099343A (en) * 1989-05-25 1992-03-24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Edge-illumina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EP0544332B1 (en) 1991-11-28 1997-01-29 Enplas Corporatio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KR970008351B1 (ko) 1991-12-03 1997-05-23 샤프 가부시끼가이샤 액정 표시 장치
JP3015174B2 (ja) 1991-12-03 2000-03-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5528720A (en) * 1992-03-23 1996-06-1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 Tapered multilayer luminaire devices
US6002829A (en) 1992-03-23 1999-12-1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Luminaire device
MY124455A (en) 1992-06-01 2006-06-30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5390276A (en) * 1992-10-08 1995-02-14 Briteview Technologies Backlighting assembly utilizing microprisms and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use with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594115B (en) * 1992-10-09 2004-06-21 Asahi Glass Co Lt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n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a direct viewing type display element
US5461547A (en) * 1993-07-20 1995-10-24 Precision Lamp, Inc. Flat panel display lighting system
US5598281A (en) 1993-11-19 1997-01-28 Alliedsignal Inc. Backlight assembly for improved illumination employing tapered optical elements
US5485291A (en) * 1994-02-22 1996-01-16 Precision Lamp, Inc. Uniformly thin, high efficiency large area lighting panel with two facet grooves that are spaced apart and have light source facing facets with smaller slopes than the facets facing away from the light source
US5671994A (en) 1994-06-08 1997-09-30 Clio Technologies, Inc. Flat and transparent front-lighting system using microprisms
JPH08114770A (ja) 1994-08-26 1996-05-07 Omron Corp 光学的ローパス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ドット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JP3219943B2 (ja) 1994-09-16 2001-10-15 株式会社東芝 平面直視型表示装置
US5907382A (en) * 1994-12-20 1999-05-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DE69626018D1 (de) 1995-06-26 2003-03-06 Minnesota Mining & Mfg Lichtstreuender klebstoff
EP0855043B1 (en) * 1995-06-26 2003-02-0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Diffusely reflecting multilayer polarizers and mirrors
JP3286138B2 (ja) 1995-08-03 2002-05-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偏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EP0793815B1 (en) * 1995-09-22 2004-06-0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lat-panel picture display device
KR100262798B1 (ko) 1996-02-02 2000-08-01 가나이 쓰도무 액정표시장치및배면조명부용도광판의제조방법
US6072551A (en) * 1996-02-14 2000-06-06 Physical Opt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apparatus for illuminating a display with controlled light output characteristics
CA2200829C (en) * 1996-03-25 2006-02-21 Toru Hanad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with a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bstrate, and the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bstrate
JP3361012B2 (ja) 1996-04-30 2003-01-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5980054A (en) * 1996-05-09 1999-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anel-form illuminating system
WO1997047467A1 (en) 1996-06-14 1997-12-18 Hoechst Celanese Corporation Cyclic olefin polymeric moisture barriers for polarizer applications
US5897184A (en) * 1996-07-02 1999-04-27 Dimension Technologies, Inc. Reduced-thickness backlighter for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display using the backlighter
TW336999B (en) 1996-07-03 1998-07-21 Sumitomo Kagaku Kk Phase retard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H1096806A (ja) * 1996-09-20 1998-04-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用反射材
JP3321534B2 (ja) 1996-09-27 2002-09-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反射・透過両用液晶表示装置
US5945209A (en) 1996-11-07 1999-08-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plasma display panel
US5999685A (en) * 1997-02-07 1999-12-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us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EP0867747A3 (en) * 1997-03-25 1999-03-03 Sony Corporation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JP3422917B2 (ja) 1997-11-05 2003-07-0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H11142618A (ja) * 1997-11-10 1999-05-28 Sekisui Chem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
US6808658B2 (en) 1998-01-13 2004-10-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texture multilayer optical films
DE69930025T2 (de) 1998-04-17 2006-08-10 Nitto Denko Corp., Ibaraki Lichtleitende Platte, Oberfläche- Lichtquellenvorrichtung, und Reflexion-Type Flüssigkristall Anzeige
EP0952477A1 (en) 1998-04-20 1999-10-27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Wide viewing angle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386175B (en) 1998-05-19 2000-04-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Light reflective panel for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panel
US6061469A (en) * 1998-06-22 2000-05-09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America, Inc (Ita) Object rendering system to produce X-ray like images
US6285426B1 (en) 1998-07-06 2001-09-04 Motorola, Inc. Ridged reflector having optically transmissive properties for an optical display device
JP3394460B2 (ja) 1998-11-09 2003-04-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US6322236B1 (en) 1999-02-09 2001-11-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with defect-reducing surfa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JP4197813B2 (ja) 1999-11-02 2008-12-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144829B2 (ja) 1999-12-27 2008-09-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反射・透過両用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194534A (ja) 2000-01-13 2001-07-19 Nitto Denko Corp 導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143269B1 (en) 2000-01-13 2007-03-1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Optical path changing polarizer
JP4442836B2 (ja) 2000-02-02 2010-03-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JP4609962B2 (ja) 2000-02-02 2011-01-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US6671994B1 (en) * 2002-06-04 2004-01-06 Darrel J. Klein Fishing bobber with signaling featur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2147A (zh) * 2017-01-27 2019-08-3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192147B (zh) * 2017-01-27 2022-12-2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125457A1 (en) 2004-07-01
EP1420273B1 (en) 2007-08-01
EP1143270B1 (en) 2007-03-14
EP1143270A2 (en) 2001-10-10
US20010053029A1 (en) 2001-12-20
US6917473B2 (en) 2005-07-12
EP1420273A2 (en) 2004-05-19
KR100769779B1 (ko) 2007-10-24
EP1420272A3 (en) 2004-06-23
EP1143270A3 (en) 2002-12-11
US6747801B2 (en) 2004-06-08
US7227685B2 (en) 2007-06-05
EP1420272A2 (en) 2004-05-19
EP1420273A3 (en) 2004-06-23
US20040125456A1 (en) 2004-07-01
KR20010076263A (ko) 200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26348B (en) Optical film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609962B2 (ja) 光学フィルム
TW539897B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4442836B2 (ja) 光学フィルム
TWI247926B (en) Optical film and reflective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294544B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313379B (en) Reflection type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525014B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312428B (en) Optical film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30210367A1 (en) Reflection-type liquid-crystal display, and optical film
JP2002023155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TW527506B (en) Reflector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550421B (en) Reflection-transmission double type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2071965A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22336A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H11142627A (ja) プリズム式半透過反射板及び照明装置
JP2002341138A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548628B2 (ja) 光学フィルム
JP2001194529A (ja) 光路変換偏光板
JP2004094062A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22707A (ja) 光学フィルム
JP4845920B2 (ja) 反射・透過両用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462514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930316B2 (ja) 偏光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817523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