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19813B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19813B
TW419813B TW088113474A TW88113474A TW419813B TW 419813 B TW419813 B TW 419813B TW 088113474 A TW088113474 A TW 088113474A TW 88113474 A TW88113474 A TW 88113474A TW 419813 B TW419813 B TW 4198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forming
manufacturing
integrated circui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8113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shi Hashimoto
Kenichi Kuroda
Shoji Shukuri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19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198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1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18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ource or drain structures, e.g. specific source or drain implants or silicided source or drain structures or raised source or drain structures
    • H01L21/823425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ource or drain structures, e.g. specific source or drain implants or silicided source or drain structures or raised source or drain structures manufacturing common source or drain regions between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5Making the transisto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31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 H10B12/318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the storage electrode having multiple seg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Description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4 彳 9 8 1 3 « a7 __B7__ 五、發明說明<() 〔發明之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技術1特別 是關於適用在混載D R AM ( Dynamic Random Access _ Memory )與邏輯L S I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有效 之技術。 〔習知之技術〕 近年來,代表性的記憶體L S 1之D R A Μ爲了彌補 伴隨記憶體單元之微細化之資訊儲存用電容元件之儲存電 荷量之減少,採用在記憶體單元選擇用Μ I S F Ε Τ之上 方配置資訊儲存用電容元件之所謂的堆疊電容器(stacked capacitor )構造。 另一方面,於高性能之邏輯L S I中,在抑制伴隨連 接Μ I S F Ε T之源極、汲極與配線之接觸孔之微細化之 電阻增大之對策上,被推展者爲:在源極、汲極之表面形 成C ◦ S i 2 (鈷化矽)或T i S i 2 (鈦化矽)之類的高 熔點金屬矽化物層,所謂之金屬矽化(Silicidation )技術 之採用。 發明摘要 本發明者推展在同一半導體基板上形成上述般之 DRAM與邏輯LSI之所謂的系統LSI之開發。 構成上述系統L S I之一部份之DRAM在位元線之 信號延遲對策上,以W (鎢)等之高熔點金屬爲主體之低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 I---- ! _ 裝------- - 訂·-----!-^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19 813 A7 __B7____五、發明說明$ ) 電阻織金屬材料構成位元線之外,在減少配線之形成工程 上,將位元線及周邊電路之第1層之配線與邏輯L S I之 第1層之配線以同一工程形成之。 • 又,此D R A Μ在確保資訊儲存用電容元件之儲存電 荷量之對策上,在位元線上方配置資訊儲存用電容元件以 推進電容元件之立體化之外,以T a 2 ◦ 5 (氧化钽)之類 的高電介質材料構成電容絕緣膜。 再者,此D R A Μ於被窄化之記憶體單元選擇用 Μ I S F Ε Τ之閘極電極之空間形成連接位元線與基板( 源極或汲極)用之接觸孔之際,採用以氮化矽膜覆蓋閘極 電極之上部與側壁後,在其之上部堆積氧化矽膜,利用氧 化矽膜與氮化矽膜之蝕刻速度差,使上述接觸孔對於閘極 電極自行對準地形成之所謂的閘極•自行對準·接觸孔( Gate-Self Align Contact :以下,稱爲閘極一S A C )技術 〇 另一方面,構成上述系統L S I之其它之一部份之邏 輯LSI爲了推進高速動作,採用在MISFET之源極 、汲極之表面形成低電阻之高熔點金屬矽化物層之金屬矽 化技術。 又,此邏輯L S I爲了對應以元件之微細化或接合電 容之降低爲目的之源極、汲極之面積縮小,採用將連接源 極、汲極與第1層之配線之接觸孔對於元件分離領域自行 對準地形成之所謂的L 0 C 0 S .自行對準·接觸孔( Locos-Self Align Contact :以下,稱爲 L 一 S A C )技術。 — — — — — — — — — —--裝-- -----訂------味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19 813 '4 A7 _ B7五、發明說明$ ) 上述L 一 S A C技術係在Μ I S F E T形成後以氮化 矽膜覆蓋其之上部,於此氮化矽膜之上部堆積氧化矽膜。 於源極、汲極之上部形成接觸孔方面,首先將氮化矽膜當 •成阻絕層使用以蝕刻氧化矽膜後,蝕刻其下部之氮化矽膜 以使源極、汲極露出。此時,藉由以比較薄之膜厚形成氮 化矽膜,在過蝕刻時可以減少元件分離領域之氧化矽膜之 削除量。 但是,在將上述之DRAM與邏輯L S I於同一半導 體基板上形成之系統L S I之製造製程上,必須解決下述 之問題。 即爲了在構成D R A Μ之記憶體單元記憶體單元選擇 用Μ I S F Ε Τ之閘極電極之空間利用閘極一 S A C技術 自對準地形成接觸孔,必須以氮化膜覆蓋閘極電極之上部 與側壁。在此情形之閘極加工製程爲:在半導體基板上形 成閘極電極用導電膜,接著在其上部形成氮化矽膜後,藉 由以光阻膜爲光罩之蝕刻圖案形成氮化矽膜與其之下層之 閘極電極用導電膜,同時形成記憶體選擇用Μ I S F ET 之閘極電極與邏輯LSI之MISFET之閘極電極之製 程。 然而,在上述製程中,蝕刻形成在Μ I S F Ε T之上 部之氧化矽膜,在記憶體單元選擇用Μ I S F Ε Τ之源極 或汲極之上部、邏輯L S I之Μ I S F Ε Τ之閘極電極以 及源極、汲極之上部形成接觸孔之際,會產生在邏輯 L S I之Μ I S F Ε Τ之閘極電極之上部無法開口之問題 (請先閱讀背面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mo X 297公釐) Α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絮 ______Β7_五、發明說明$ ) 1絕緣層’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之第2領域形成由上 述第1導體層形成之複數的第2閘極電極,在上述半導體 基板之主面之第3領域形成複數的半導體領域之工程、( 'b )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第2絕緣層,在上述 第2絕緣層之上部形成第3絕緣層之工程、(c)藉由在 覆蓋被形成於上述第1領域之上述複數的第1閘極電極之 間之第1空間領域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 形成第1開孔,露出上述第1空間領域之上述半導體基板 之表面之工程、以及(d )藉由在覆蓋被形成於上述第2 領域之上述複數的第2閘極電極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 述第2絕緣層形成第2開孔,露出上述第2閛極電極之表 面,藉由在覆蓋被形成於上述第3領域之上述複數的半導 體領域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形成第3開 孔,露出上述半導體領域之表面之工程,於上述工程(a )中,不於上述複數的第2閘極電極之上部形成上述第1 絕緣層,於上述工程(c )中,使上述第1開孔對於上述 第1閘極電極自行對準地形成之。 又,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係一種 具有:串連連接第1MISFET與電容元件之記憶體單 元被行列狀地配置之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及第2 Μ I S F E T被複數形成之第2電路領域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係包含: (a )在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第1導體層後’藉 由選擇性地圖案形成上述第2電路領域之上述第1導體層 L-lll — — — — — — — — — - I 11 I 111 * — — — — — 111 C請先閱讀背面之注—爹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8 - 4 19 813 4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_________________ 五、發明說明$ ) ’在上述第2電路領域形成上述第2 Μ I S F Ε Τ之閘極 電極’在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殘留上述第1導體層之 工程, ' (b )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第1絕緣層後 ’藉由選擇性地圖案形成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之上述 第1絕緣層以及上述第i導體層,在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 領域形成以上述第1絕緣層被覆蓋之上述第1 MISFET之閘極電極,在上述第2電路領域殘留上述 第1絕緣層之工程, (c )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第2絕緣層後 ’於上述第2絕緣層之上部形成第3絕緣層之工程, (d)藉由在覆蓋上述第1MISFET之閘極電極 之間之空間領域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對 於上述第1MI SFET之閘極電極自行對準地形成第1 開孔,露出上述第1MISFET之源極或汲極之表面之 工程, (e )藉由在覆蓋上述第2M I S F ET之閘極電極 之上部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形成第2開 孔,露出上述第2MISFET之閘極電極之表面,藉由 在覆蓋上述第2M I S F Ε T之源極或汲極之上部之上述 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形成第3開孔’露出上述 第2 Μ I S F Ε T之源極或汲極之表面之工程。 又,本發明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係一種 具有:串連連接第1ΜΙSFET與電容元件之記憶體單 --II---I ^0 -----I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9- 4 19 813 a?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f ) 元被行列狀地配置之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及第2 Μ I S F E T被複數形成之第2電路領域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係包含·’ • ( a )在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第1導體層後,藉 由圖案形成第1導體層,在上述第2電路領域形成上述第 2 Μ I S F E T之閘極電極,在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 殘留上述第1導體層之工程, (b )在上述第2Μ I S F Ε Τ之閘極電極之側壁形 成側壁間隔之工程, (c )在上述第2M I S F ET之閘極電極之兩側之 上述半導體基板形成構成上述第2M I S F Ε T之源極、 汲極之半導體領域之工程, (d )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高熔點金屬層 後,藉由熱處理上述半導體基板,在上述第2 MI SFET之閘極電極以及源極、汲極之表面與殘留在 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之上述第1導體層之表面形成金 屬矽化物層之工程, (e )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第1絕緣層後 ,藉由選擇性地圖案形成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之上述 第1絕緣層以及上述第1導體層,在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 領域形成以上述第1絕緣層被覆蓋之上述第1 Μ I S F Ε T之閘極電極,在上述第2電路領域殘留上述 第1絕緣層之工程, (f )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上面上形成第2絕緣層後 f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i111 訂-! — -嘴 本紙張尺度適用令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0- 4 19 813¼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 ) ’在上述第2絕緣層之上部形成第3絕緣層之工程’ (g)藉由在覆蓋上述第lMI SFET之閘極電極 之間之空間領域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對 於上述第1 Μ I S F E T之閘極電極自行對準地形成第1 開孔,露出上述第1ΜΙSFET之源極或汲極之表面之 工程, (h )藉由在覆蓋上述第2Μ I S F Ε Τ之閘極電極 之上部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形成第2開 孔,露出上述第2M I S F E T之閘極電極之表面,藉由 在覆蓋上述第2M I S F E T之源極或汲極之上述第3絕 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形成第3開孔,露出上述第2 Μ I S F E T之源極或汲極之表面之工程。 (發明實施形態) 以下,依據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又,在 說明實施形態用之全部圖面中,在具有相同機能之構件賦 予相同之標號,省略其之重複說明。 (實施形態1 ) 本實施形態係被適用於在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之第1領 域配置D R A Μ,在第2領域配匱邏輯L S I ,在第3領 域配置SRAM之系統LSI之製造方法者。 如圖1所示般地,構成系統L S I之一部份之 D R A Μ之記憶單元(M C )係藉由被配置於字元線W L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1 - 4 19 81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Η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存) (WLn-1, WLn, WLn + 1 ......)與位元線 BL 之交叉部之1個之記憶體單元選擇用Μ I S F E T Q s以 及被與其串聯連接之1個的資訊儲存用電容元件C所構成 '。以η通道型Μ I S F E T被構成之記憶體單元選擇用 MISFETQs源極、汲極之其中一方,與資訊儲存用 電容元C電氣地被連接,另一方與位元線B L電氣地被連 接。字元線WL之一端被連接於周邊電路之字元驅動器 WD ’位元線BL之一端被連接於周邊電路之讀出放大器 S A。 如圖2所示般地,構成系統L S I之其它之一部份之 s R A Μ之記憶體單元(μ C )係藉由被配置於一對之互 補性資料線(資料線D L、資料線/ ( 一)D L )與字元 線W L之交叉部之—對的驅動用Μ I s F E T Q d !, Qd2、〜對的負荷用MI SFETQp!,Qp2以及一 對之轉送用MI SFETQ t !,Q t a所構成。驅動用 MI SfETQd!,Qd2&轉送用 MI SFETQt! ’ Qt2以n通道型MI SFET構成,負荷用 MISFETQPl,Qp2Wp通道型MISFET構成 〇 構成S R A M之記憶體單元(M C )之上述6個的 MI SPE 丁之中,驅動用MI SFETQd〗以及負荷用 MI SFETQPi 構成 CMOS 反相器(inverter) I N V ! ’驅動用Ml SFETQd2以及負荷用 MI SFETQp2構成CMOS反相器INV2〇這些一 (靖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 I--! I 訂 I ! I — i 本紙張尺度適財國国家標準<CNS)A4規格咖χ观公楚) -1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10 ) 對之CMOS反相器I NVi,I NVs之相互之輸入輸出 端子(儲存節點A,B )構成記憶1位元之資訊之資訊儲 存部之正反器(flip-flop )電路。此正反器電路之其中一 '方之輸入輸出端子(儲存節點A )與轉送用 Μ I S F ETQ t 源極領域電氣地連接,另一方之輸入 輸出端子(儲存節點B )與轉送用Μ I S F E T Q t 2之源 極領域電氣地連接。 上述轉送用Μ I S F E TQ t ί之汲極領域被連接於資 料線D L,轉送用Μ I S F E TQ t 2之汲極領域被連接於 資料線/D L。又,正反器電路之一端(負荷用 MI SFETQPl,Qp2之各源極領域)被連接於電源 電壓(Vcc),另一端(驅動用MISFETQdi’ Qd2之各源極領域)被連接於基準電壓(Vss)。 雖然圖示被省略,但是構成系統L S I之其它之一部 份之邏輯LS I係藉由η通道型MI SFET以及P通道 型Μ I S F Ε Τ所構成。又,關於在同一基板上形成 D R A Μ與S R A Μ之技術,例如被記載於由本專利申請 人在美國於1996年7月16日提出之序號No . 682 . 243 之 USP5 · 780 . 910 中’特別是 在圖2 4〜3 9之第2實施例中被詳細記載著。 接著,利用圖3〜圖2 8 (半導體基板之剖面圖)以 工程順序說明上述系統L S I之製造方法之一例。又,在 這些圖中,左側之領域爲D R A Μ形成領域之一部份(只 顯示記憶體單元)、中央之領域爲邏輯L S 1形成領域之 本紙張尺度中關家標準(CNS)A4規格(2_ 297公-13·—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II I I I I 訂· I I 1 4 4 19 813 1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_____B7__五、發明說明(M ) 一部份(只顯示η通道型Μ I S F E T )、右側之領域爲 S R A Μ形成領域之一部份(只顯示驅動用M i s F E T 以及負荷用Μ I S F E T之各一部份)。 ' 在製造本實施形態之系統LSI上,首先,如圖3所 示般地’在由p型之單結晶矽形成之半導體基板1之主面 形成元件分離溝2後,在半導體基板1之一部份離子植入 P型不純物(例如砸)、在其它之一部份離子植入n型不 純物(例如磷)以形成Ρ型井3以及η型井4。接著,藉 由熱處理基板1,在Ρ型井3以及η型井4之活性領域之 表面形成閘極氧化膜5。上述元件分離溝2在蝕刻元件分 離領域之半導體基板1形成溝後,在半導體基板1上以 c V D法堆積氧化矽膜6,將此氧化矽膜6以C Μ Ρ (化 學機械硏磨)法平坦化之,只在溝之內部殘留以形成之。 接著,如圖4所示般地,在閘極氧化膜5之上部形成 閘極電極用導電膜8後,在其上部以CVD法堆積膜厚 2 ◦ 0 nm程度之氮化矽膜9。閘極電極用導電膜8例如 由以C VD法堆積之膜厚1 0 〇 nm程度之多結晶矽膜與 膜厚1 0 0 n m程度之鎢矽化膜之疊層膜(多晶矽化金屬 )構成。在多結晶矽摻雜η型不純物(例如砷)。又,將 η通道型MI SFET與ρ通道型MI SFE 丁做成雙閘 極構造之情形,在堆積不包含不純物之多結晶矽膜後’於 η型通道型Μ I S F Ε Τ形成領域之多結晶矽膜摻雜η型 不純物(例如砷),在ρ通道型Μ I S F Ε Τ形成領域之 多結晶矽膜摻雜ρ型不純物(例如硼)°又’閘極電極用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ij ---------嗓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19 813 '«f A7 B7 五、發明說明(12 ) 導電膜8除了上述多晶矽化金屬膜之外,例如也可以多結 晶矽膜與氮化鎢膜及鎢膜之疊層膜(多金屬膜)等構成。 接著,如圖5所示般地,藉由以光阻作爲光罩之蝕刻 •以圖案化D R A Μ形成領域氮化矽膜9 ,形成與之後被形 成之閘極電極8 A (字元線W L )相同圖案之氮化矽膜9 。又,在此工程中,以之後之工程,在閘極電極上形成接 觸孔領域之氮化矽膜9也選擇性地被去除。 接著,如圖6所示般地,藉由以氮化矽膜9以及光阻 膜1 0爲光罩之蝕刻圖案化閘極電極用導電膜8,形成 DRAM之記憶體單元選擇用MI SFETQs之閘極電 極8A (字元線WL)、邏輯LS I之η通道型 MISFETQn之閘極電極8Β、 SRAM之驅動用 MI SFETQd之閘極電極8C以及負荷用 MI SFETQp之閘極電極8D。又,DRAM之字元 線W L之一端部(圖6之箭頭顯示之配線接出領域)預先 以上述圖5所示工程去除氮化矽膜9後放置,在閘極加工 時,藉由以光阻膜1 0覆蓋之,使之在其上部不會殘留氮 化矽膜9 (圖6 )。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只在D R A Μ之記憶 體單元選擇用Μ I S F Ε Τ之閘極電極8 A (字元線WL )之上部(除了字元線W L之配線接出領域)殘留氮化矽 膜9,在構成邏輯LS I之MI SFE 丁之閘極電極8B 之上部及構成S R A Μ之記億體單元閘極電極8 C,8 D 之上部不會殘留氮化矽膜9。 l· n n n n ϋ n l I n n I n 1· n n ϋ I n I n n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圉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15- 4 19 813 at ____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說明(13 ) 接著,如圖7所示般地,藉由在P型井3離子植入η 型不純物(例如磷),形成構成記憶體選擇用 MI SFETQs之源極、汲極之η型半導體領域1 1 ° '又,在此之同時,於η通道型MISFETQn之閘極電 極8B之兩側的p型井3形成η-型半導體領域1 2。接著 ,藉由在η型井4離子植入Ρ型不純物(例如硼)’在負 荷用MI SFETQp之閘極電極8D之兩側之η型并4 形成Ρ —型半導體領域1 3。藉由至此爲止之工程,大略完 成DRAM之記憶體單元選擇用MI SFETQs。 接著,如圖8所示般地,藉由以各向異性蝕刻加工在 半導體基板1上以C V D法堆積之氮化矽膜’在閘極電極 8 A〜8 D之側壁形成由氮化矽膜形成之側壁間隔1 5 ° 接著,藉由在邏輯L S I形成領域之ρ型井3離子植入η 型不純物(例如磷),在η通道型Μ I S F E T Q η之閘 極電極8 Β之兩側之ρ型井3形成η 1型半導體領域1 6。 又,藉由在S RAM形成領域之η型井4離子植入Ρ型不 純物(例如硼),在負荷用MISFETQp之閘極電極 8D之兩側之η型井4形成ρ4型半導體領域1 7。藉由至 目前爲止之工程,略完成具有由η型半導體領域12及 n ‘型半導體領域1 6形成之L DD ( LightlyDopedDrain :輕摻雜汲極)構造之源極、汲極之邏輯L s 1之n通道 型MI SFETQn,及具有由ρ —型半導體領域13及 P+型半導體領域17形成LDD構造之源極、汲極之 SRAM之負荷用 MI SFETQp。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ί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t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6- A7 4彳9 8彳3 ________B7__ 五、發明說明) 接著,如圖9所示般地,以氟酸系之蝕刻液薄薄蝕刻 半導體基板1之表面,使露出記憶體單元選擇用 MI SFETQs之源極、汲極(η型半導體領域1 1) _ 、η通道型MISFETQn之源極、汲極(η—型半導體 領域1 6 )以及負荷用Μ I S F E T Q ρ之源極、汲極( Ρ "型半導體領域1 7 )後,藉由餽刻在半導體基板1上以 CVD法堆積膜厚5〜1 0 nm程度之薄的氧化矽膜1 9 ,在記憶體單元選擇用Μ I S F E T Q s之源極、汲極( η型半導體領域1 1 )之上部殘留氧化矽膜1 9,去除η 通道型MI SFETQn之源極、汲極(η+型半導體領域 1 6)以及負荷用MI SFETQp之源極、汲極(ρ +型 半導體領域1 7)之表面之氧化矽膜1 9。又,此薄的氧 化矽膜1 9也以藉由熱化半導體基板1以形成之。 接著,如圖1 0所示般地,在半導體基板1上以濺鍍 法堆積Co (鈷)膜2 0 a後,藉由熱處理半導體基板1 ,在η通道型MI SFET之源極、汲極(n<型半導體領 域1 6 )以及負荷用MI SFETQp之源極、汲極(p + 型半導體領域1 7 )之表面形成鈷金屬矽化物層2 0。此 時,記憶體單元選擇用Μ I S F E T Q s之源極、汲極( η型半導體領域1 1 )之表面被以氧化矽膜1 9覆蓋之故 ,不會形成鈷金屬矽化物層2 0。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係藉由在構成邏輯 LS I 之MI SFET (η 通道型MI SFETQn)之 源極 '汲極(n h型半導體領域1 6 )、構成S R A Μ之記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I---訂 i 11 — 111 -後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7- 4 19 813 ' ^ -^Β7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15 ) 憶體單元之負荷用MISFETQP之源極、汲極(P—型 半導體領域1 7 )之表面形成鈷金屬矽化物層2 0,使這 些之源極、汲極低電阻化,實現邏輯L S I以及S R A Μ '之尚速動作。另一方面,藉由在構成D R A Μ之記憶體單 元之記憶體單元選擇用Μ I S F Ε 丁 Q s之源極、汲極之 表面,不形成鈷金屬矽化物層2 0,降低記憶體單元之漏 電流以防止更新特性之降低。又,上述金屬矽化物層也可 以使用鈷以外之高熔點金屬(例如鈦)以形成之。 接著,如圖1 1所示般地,在半導體基板1上以 CVD法堆積膜厚1 〇 〇 nm程度之氮化矽膜2 1 ,接著 ,在氮化矽膜21之上部以CVD法堆積膜厚600nm 程度之氧化矽膜2 2後,以C Μ P法平坦化氧化矽膜2 2 之表面。 接著,如圖1 2所示般地,以光阻膜2 3爲光罩之蝕 刻去除記憶體單元選擇用Μ I S F E T Q s之源極、汲極 (η型半導體領域1 1 )之上部之氧化矽膜2 2。此蝕刻 爲了防止氧化矽膜2 2之下層之氮化矽膜2 1被去除之故 ,使用對於氮化矽膜2 1爲高的選擇比以蝕刻氧化矽膜 2 2之氣體以進行之。 接著,如圖1 3所示般地,以上述光阻膜2 3爲光罩 之蝕刻去除記憶體單元選擇用Μ I S F E TQ s之源極、 汲極(η型半導體領域1 1 )之上部之氮化矽膜2 1,接 著,藉由去除其之下部之薄的氧化矽膜1 9 ’在源極、汲 極(η型半導體領域1 1 )之其中一方之上部形成接觸孔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遶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χ 297公釐) -18- 4 19 813 Α7 Β7 五、發明說明(16 ) 2 4,在另一方之上部形成接觸孔2 5。 上述氮化矽膜2 1之蝕刻爲了半導體基板1之削除量 最小,使用對於氧化矽膜或矽爲高選擇比蝕刻氮化矽膜 • 2 1之氣體以進行之。又,此蝕刻以各向異性蝕刻氮化砍 膜2 1之類的條件進行,在閘極電極8 A (字元線W L ) 之側壁使之殘留氮化矽膜2 1。藉由如此,具有比閘極電 極8 A (字元線W L )之空間還微細之直徑之接觸孔2 4 、2 5對於閘極電極8A(字元線WL)自行對準地被形 成。 接著,如圖1 4所示般地,在接觸孔2 4、2 5之內 部形成插塞2 6。插塞2 6係在氧化矽膜2 2之上部以 C V D法堆積摻雜η型不純物(例如砷)之膜厚3 0 0 n m程度之多結晶矽膜後,以C Μ Ρ法平坦化此多結晶矽 膜,只在接觸孔2 4、2 5之內部殘留而形成。 接著,如圖1 5所示般地,在氧化矽膜2 2之上部以 C VD法堆積膜厚2 0 0 nm程度之氧化矽膜2 7後,將 半導體基板1在惰性氣體中熱處理。藉由此熱處理,構成 插塞2 6之多結晶矽膜中之η型不純物由接觸孔2 4、 2 5之底部擴散於記憶體單元選擇用Μ I S F E T Q s之 η型半導體領域1 1 (源極、汲極)中之故,η型半導體 領域1 1被低電阻化。 接著’如圖1 6所示般地,藉由使光阻膜爲光罩以氧 化矽膜2 7,在接觸孔2 4之上部形成通孔3 0。接著, 如圖1 7所示般地,使光阻膜爲光罩以蝕刻氧化矽膜2 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衣頁} ^^ · ! I I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9- 4 1 9 81 3 A7 __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 以及氧化矽膜2 2後,藉由鈾刻氮化矽膜2 1 ,在字元線 W L之配線接出領域之上部形成接觸孔3 1 ,在n通道型 Μ I S F E T Q η之閘極電極8 Β以及η〜型半導體領域 '1 6之上部形成接觸孔3 2,3 3,在橫跨驅動用 MI SFETQd之閘極電極8C以及負荷用 MI SFETQp之p1型半導體領域1 7之領域形成接觸 孔3 4。 上述氧化矽膜2 7以及氧化矽膜2 2之蝕刻爲了防止 下層之氮化矽膜2 1被去除之故,使用對於氮化矽膜2 1 爲高的選擇比蝕刻氧化矽膜27、 22之氣體進行之。又 ,氮化矽膜2 1之蝕刻爲了使被埋入元件分離溝2之氧化 矽膜6或半導體基板1之削除量最小之故,使用對於氧化 矽膜6、2 2爲高的選擇比蝕刻氮化矽膜2 1之氣體進行 之。藉由如此,接觸孔3 3對於元件分離溝2自行對準地 被形成。 如依據上述製造方法,在構成邏輯L S I之η通道型 Μ I S F ETQ η之閘極電極8 Β之上部沒有氮化矽膜9 之故,可以同時形成閘極電極8 Β之上部之接觸孔3 2與 η —型半導體領域1 6之上部之接觸孔3 3。又,在構成 S RAM之記憶體單元之驅動用Μ I S F E TQ d之閘極 電極8 C之上部也沒有氮化矽膜9之故,在形成上述接觸 孔3 2、3 3之際’在橫跨驅動用MI SFETQd之閘 極電極8 C以及負荷用M 1 s F E T Q p之p+型半導體領 域1 7之領域可以同時形成接觸孔3 4。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 n ml — — — — — —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繁 4 1 P 81 3 ' a7 -----------B7_____五、發明說明(I8 ) 接著,如圖1 8所示般地,在通孔3 0以及接觸孔 3 1〜3 4之內部形成插塞3 6。插塞3 6係藉由在氧化 矽膜2 7之上部以C VD法堆積氮化矽膜以及鎢膜後,以 ‘ C Μ Ρ法平坦化這些之膜,只在通孔3 〇以及接觸孔3 1 〜3 4之內部殘留以形成之。 接著,如圖1 9所示般地,在氧化矽膜2 7之上部以 c V D法(或濺鍍法)堆積膜厚1 0 0 n m程度之鎢膜後 ’藉由圖案化此鎢膜,在通孔3 0之上部形成位元線,在 接觸孔3 1〜3 4之上部形成配線3 7〜4 0。 接著,如圖2 0所示般地,在位元線B L以及配線 3 7〜4 0之上部以CVD法堆積膜厚3 0 0 nm程度之 氧化矽膜4 1後,藉由以光阻膜爲光罩以蝕刻氧化矽膜 4 1以及氧化矽膜2 7,在接觸孔2 5之上部形成通孔 42。接著,以在上述接觸孔24、 25之內部形成插塞 2 6之時相同之方法,在通孔4 2之內部形成由多結晶矽 膜形成之插塞4 3。 接著,如圖2 1所示般地,在氧化矽膜4 1之上部以 CVD法堆積膜厚2 0 0 nm程度之氮化矽膜44後,以 光阻膜爲光罩之蝕刻以去除D R A Μ形成領域以外之領域 之氮化矽膜4 4。殘留在D R A Μ形成領域之上述氮化矽 膜4 4被當成在形成後述之資訊儲存用電容元件C之下部 電極4 7之工程,蝕刻氧化矽膜(4 5 )之際之蝕刻阻絕 層使用。 接著,如圖2 2所示般地,在氮化矽膜4 4之上部以 l-fm — — —— — —I — ——— — — — II ^ · - — — — — — —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1 - A7 4 19 813 ____B7________ 五、發明說明<39 ) C VD法堆積氧化矽膜4 5後,藉由以光阻膜爲光罩以触 刻氧化矽膜4 5以及氮化矽膜4 4,在通孔4 2之上部形 成凹溝4 6。資訊儲存用電容元件C之下部電極4 7係沿 '著此凹溝4 6之內壁而形成之故,爲了使下部電極4 7之 表面積大,以增加儲存電荷量之故,以厚的膜厚(例如 1 . 3//m程度)堆積氧化矽膜45。 接著,如圖2 3所示般地,在包含凹溝4 6之內部之 氧化矽膜4 5之上部以C V D法堆積摻雜η型不純物(例 如磷)之膜厚6 Ο η τη程度之多結晶矽膜4 7 a。此多結 晶矽膜4 7 a被當成資訊儲存用電容元件C之下部電極材 料使用。接著,在多結晶矽膜4 7 a之上部旋轉塗佈膜厚 3 0 0 nm程度之旋塗式玻璃(spin-on gUss )膜4 8後, 回蝕(或以C Μ P法平坦化)此旋塗式玻璃膜4 8,只在 凹溝4 6之內部殘留。 接著,如圖2 4所示般地,以光阻膜4 9覆蓋 D R A Μ形成領域以外之領域之多結晶矽膜4 7 a ,藉由 以蝕刻去除氧化矽膜4 5之上部之多結晶矽膜4 7 a,沿 著凹溝4 6之內壁形成下部電極4 7。又’下部電極4 7 也可以使用多結晶矽以外之導電材料’例如鎢、釕等之高 熔點金屬或氧化釕、氧化銦等之導電性金屬氧化物以形成 之。又,也可以藉由使下部電極4 7之表面粗面化,以使 其表面積變得更大。 接著,如圖2 5所示般地,以氟酸系之蝕刻液去除殘 留在凹溝4 6與鄰接凹溝4 6之間隙之氧化矽膜4 5、以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裝·-----1—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髮 4 19 813 4 A? _____B7___-____五、發明說明¢0 ) 及凹溝4 6之內部之旋塗式玻璃膜4 8後,藉由以光阻膜 爲光罩之蝕刻去除D R A Μ形成領域以外之領域之多結晶 矽膜47a ,完成筒型之下部電極47。在凹溝46之間 '隙之氧化矽膜45之底部形成氮化矽膜44之故’在濕式 蝕刻氧化矽膜4 5之時,下層之氧化矽膜4 1不會被触刻 。又,在此時,在D R A Μ形成領域以外之領域之氧化矽 膜4 5上沒有形成結晶矽膜4 7 a之故,此領域之氧化矽 膜4 5也沒有被蝕刻。 接著,如圖2 6所示般地,在下部電極4 7之上部以 CVD法堆積膜厚1 4 nm程度之薄的氧化鉅膜5 0 ’接 著,在氧化鉬膜5 0之上部例如倂用C V D法與濺鍍法堆 積氮化鈦膜後,藉由以光阻膜爲光罩之蝕刻’圖案化氮化 鈦膜以及氧化鉅膜5 0,完成以由氮化鈦膜形成之上部電 極5 1及由氧化鉅膜5 0形成之電容絕緣膜’及由多結晶 矽膜(4 7 a )形成之下部電極4 7所構成之DRAM之 資訊儲存用電容元件C。又,資訊儲存用電容元件C之電 容絕緣膜例如也可以由B S T、S T 0、B a T i 0 3 ( 鈦酸鋇)、P b T i Ο 3 (鈦酸鉛)、P Z T ( P b Z r χ T i 1 χ Ο a ) , P L T ( P b L a x T i ! x〇3)、PLZT等之金屬氧化物形成 之高(強)電介質材料構成之。又,上部電極5 1也可以 使用氮化鈦以外之導電材料,例如鎢等以形成之。再者, 也可以將資訊儲存用電容元件C做成上述以外之形狀,例 如翼狀等。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_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χ 297公釐〉 -23- 4 19 813 4'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b ) 接著,如圖2 7所示般地’在資訊儲存用電谷兀件C 之上部以C V D法堆積膜厚6 〇 〇 n m程度之氧化砍膜 5 2後’藉由以光阻膜爲光罩蝕刻氧化砂膜5 2以及其之 •下層氧化矽膜4 5、4 1 ,在第1層之配線3 8之上部形 成通孔5 3。 接著,如圖2 8所示般地’在通孔5 3之內部形成插 塞5 4:後,在氧化较膜5 2之上部形成桌2層之配線5 5 〜5 7。插塞5 4係例如在氧化矽膜5 2之上部以C V D 法堆積氮化鈦膜與鎢膜後’藉由回蝕這些膜’使之只殘留 在通孔5 3之內部而形成。又,第2層之配線5 5〜5 7 係在氧化矽膜5 2之上部以濺鍍法依序堆積膜厚5 0 nm 程度之Ti膜,膜厚500nm程度之A1 (銘)膜、膜 厚5 0 nm程度T i膜以及膜厚5 0 n m程度之氮化鈦膜 後,以光阻膜爲光罩之蝕刻圖案化這些膜以形成之。 雖然省略圖示’但是在之後,在第2層之配線5 5〜 5 7之上部透過層間絕緣膜形成1〜2層程度之配線’再 者,藉由在上部形成耐水性高而緻密之鈍化膜(例如由以 電漿C V D法堆積之氧化矽膜與氮化矽膜形成之2層的絕 緣膜),略完成了本實施形態之系統L S I。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只在形成D R A Μ之記 憶體單元選擇用Μ I S F Ε Τ之閘極電極8 A (字元線 W L )之領域之上部殘留氮化矽膜9後’以利用此氮化矽 膜9與光阻膜1 0爲光罩之蝕刻,同時圖案形成閘極電極 8A (字元線WL)與邏輯LS I以及SRAM之閘極電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 ^·ίι 1« n 蟓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4-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7_五、發明說明鉍) 極8 B〜8 D。 藉由如此,可以同時形成構成邏輯L S I之η通道型 MI SFETQn之閘極電極8Β之上部之接觸孔32與 n+型半導體領域16 (源極或極)之上部之接觸孔3 3。 又,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同時進行在上部具有氮化 矽膜9之閘極電極8 A (字元線W L )之加工,以及在上 部沒有氮化矽膜9之閘極電極8 B〜8 D之加工之故,製 程之增加幾乎可以忽視。 (實施形態2 ) 利用圖2 9〜圖3 9 (半導體基板之剖面圖)以工程 順序說明依據本實施形態之系統L S I之製造方法。又, 於這些圖中,左側之領域爲D R A Μ形成領域之一部份( 只顯示記億體單元)、中央之領域爲邏輯L S I形成領域 之一部份(只顯示η通道型Μ I S F Ε Τ )、右側之領域 爲S R A Μ形成領域之一部份(只顯示驅動用 MISFET以及負荷用MISFET之各一部份)= 首先,如圖2 9所示般地,以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 方法在半導體基板1之主面形成元件分離溝2、ρ型井3 以及η型井4,接著,在Ρ型井3以及η型井4之活性領 域之表面形成閘極氧化膜5後,在閘極氧化膜5之上部形 成由多晶矽化金屬膜或多金屬膜等形成之閘極電極用導電 膜8。 接著,如圖3 0所示般地,藉由以光阻膜6 0爲光罩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ll —--I 訂·! I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0 X 297公釐) -2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的> 之蝕刻圖案化閘極電極用導電膜8,形成邏輯L S I之η 通道型MlSFETQn之閘極電極8Β、 SRAM之驅 動用MI SFETQd之閘極電極8C及負荷用 ‘ MISFETQP之閘極電極8D。此時,DRAM形成 領域之閘極電極用導電膜8不形成圖案,以光阻膜6 0覆 蓋之。 接著,如圖3 1所示般地,藉由在P型井3離子植入 η型不純物(例如磷),在η通道型MISFETQn之 閘極電極8 B之兩側之p型井3形成η型半導體領域1 2 ,藉由在η型丼4離子植入Ρ型不純物(例如硼),在負 荷用MI SFETQp之閘極電極8D之兩側之η型井4 形成Ρ —型半導體領域1 3。 接著,如圖3 2所示般地,藉由以各向異性餓刻加工 在半導體基板1上以C V D法堆積之氮化矽膜,在閘極電 極8 Β〜8 D之側壁形成由氮化矽膜形成之側壁間隔1 5 接著,在邏輯L S I形成領域之Ρ型井3離子植入η型不 純物(例如磷),在η通道型MISFETQn之閘極電 極8 B之雨側之ρ型井3形成η 1型半導體領域1 6。又’ 藉由在S RAM形成領域之η型并4離子植入Ρ型不純物 (例如硼),在負荷用MISFETQp之閘極電極8D 之兩側之η型井4形成P,型半導體領域1 7。藉由至目前 爲止之工程,完成邏輯L S I之η通道型 MI SFETQn以及SRAM之負荷用 Μ I S F E T Q ρ 。 Γί I 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1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 _家標準(CNS)A4規格⑽X 297公釐〉 26 4 19 813 ,泌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叛 _______B7_五、發明說明如) 接著,如圖3 3所示般地,藉由氟酸系之蝕刻液薄薄 蝕刻半導體基板1之表面,使露出η通道型 MISFETQn之源極、汲極(η1型半導體領域16) _以及負荷用MISFETQp之源極、汲極(phS半導體 領域1 7 )後,以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方法,在這些源 極、汲極之表面形成鈷金屬矽化物層2 0。 接著,如圖3 4所示般地,在半導體基板1上以 CVD法堆積膜厚1 〇〇nm程度之氮化矽膜6 1後,首 先,以光阻膜爲光罩之蝕刻圖案化氮化矽膜6 1 ,接著, 去除光阻膜後,藉由以氮化矽膜6 1爲光罩之蝕刻圖案化 閘極電極用導電膜8,在DRAM形成領域形成記憶體單 元選擇用MI SFETQs之閘極電極8A (字元線WL )° 接著,如圖3 5所示般地,藉由在DRAM形成領域 之P型井3離子植入η型不純物(例如磷),形成構成記 憶體單元選擇用Μ I SFETQs之源極、汲極之η型半 導體領域11。藉由至目前爲止之工程,略完成DRAM 之記憶體單元選擇用MI SFETQs。 接著,如圖3 6所示般地,在半導體基板1上以 CVD法堆積膜厚5 0 nm程度之氮化矽膜6 3,接著’ 在氮化矽膜6 3之上部以CVD法堆積膜厚6 0 0 nm程 度之氧化矽膜2 2後,以C Μ P法平坦化氧化矽膜2 2之 表面。 接著,如圖3 7所示般地,以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 l·— IIIII--I--- 11--— II 訂·------ -線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7- 4 19 813 Α7 Β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絮 五、發明說明鈐) 方法蝕刻記憶體單元選擇用Μ I S F E T Q s之源極、汲 極(η型半導體領域1 1 )之上部之氧化矽膜2 2後,藉 由鈾刻其下部之氮化矽膜6 3、6 1,在源極、汲極(η '型半導體領域1 1 )之其中一方之上部形成接觸孔6 4, 在另外一方之上部形成接觸孔6 5。 上述氧化矽膜2 2之蝕刻爲了防止氧化矽膜2 2之下 層之氮化矽膜6 3、6 1被去除,使用對於氮化矽膜 6 3. 6 1爲高的選擇比以蝕刻氧化矽膜2 2之氣體以進 行之。又,氮化矽膜63、 61之蝕刻爲了使半導體基板 1之削除量爲最小,使用對於矽或氧化矽膜爲高的選擇比 蝕刻氮化矽膜6 3、6 1之條件進行之。又’此蝕刻使之 在閘極電極8 A (字元線W L )之側壁殘留氮化矽膜6 3 。藉由如此,接觸孔6 4、6 5對於閘極電極8 A (字元 線WL)自行對準地被形成。 接著,如圖3 8所示般地’以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 方法,在接觸孔64、 65之內部形成由多結晶矽膜形成 之插塞6 6,在氧化矽膜2 2之上部以CVD法堆積膜厚 2 0 0 nm程度之氧化矽膜2 7,藉由使半導體基板1在 惰性氣體中熱處理,使記憶體單元選擇用 MISFETQs之η型半導體領域11 (源極、汲極) 低電阻化。 接著,如圖3 9所示般地,藉由以光阻膜爲光罩’蝕 刻氧化矽膜2 7,在接觸孔6 4之上部形成通孔3 0 °接 著’以光阻膜爲光罩蝕刻氧化矽膜2 7以及氧化矽膜2 2 Γί--- — — I —----- ^ --------I I--11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W x 297公爱) -28- 419813
型半導體領域 ’在橫跨驅動用 五、發明說明奸) 後’藉由鈾刻氮化砂膜6 3、6丨’在字元線w l之配線 拉出領域之上部形成接觸孔3 1 ,在n通道型 MI SFETQn之閘極電極8Β以及 之上部形成接觸孔 Μ I S F E T Q ci之閘極電極8 C以及負荷用 Μ I S F E T Q p之p 1型半導體領域1 7之領域形成接觸 孔3 4。 上述氧化矽膜2 7以及氧化矽膜2 2之蝕刻爲了防止 下層之氮化矽膜6 3、6 1被去除之故,使用對於氮化矽 膜63、 61爲高的選擇比蝕刻氧化矽膜27、 22之氣 體以進行之。又,氮化矽膜6 3、6 1之蝕刻爲了使被埋 入元件分離溝2之氧化矽膜6或半導體基板1之削除量爲 最小,使用對於矽或氧化矽膜爲高的選擇比蝕刻氮化矽膜 6 3、6 1之氣體以進行之。藉由如此,接觸孔3 3對於 元件分離溝2自行對準地被形成之。之後之工程幾乎與上 述實施形態1相同。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共用:在D R A Μ形成 領域使接觸孔6 4、6 5對於閘極電極8 A (字元線W L )自行對準地形成(閘極一 S A C )用之氮化矽膜6 1、 6 3,及於邏輯L S I形成領域使接觸孔3 3對於元件分 離溝2自行對準地形成(L — S A C )用之氮化砍膜6 1 、6 3。藉由如此,在構成邏輯L S I之η通道型 Μ I S F E TQn之閘極電極8 Β之上部與11 ι型半導體領 域1 6之上部幾乎存在相同膜厚之氮化矽膜6 1、6 3 ’ 1— I LI— 111! --------^-111111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四7公釐) -29- Λ 1 9 81 3 ' Α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Β7_____五、發明說明θ ) 可以同時形成閘極電極8 Β之上部之接觸孔3 2與η *型半 導體領域1 6之上部之接觸孔3 3。 又,在構成SRAM之記憶體單元之驅動用 Μ I S F E TQ d之閘極電極8 C之上部也存在氮化矽膜 61、 63之故,在形成上述接觸孔32、 33之際,在 橫跨驅動用Μ I S F E T Q d之閘極電極8 C以及負荷用 MI SFETQp之p1型半導體領域1 7之領域可以同時 形成接觸孔3 4。 又,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在構成邏輯L S I之η通 道型MISFETQn之閘極電極8Β之上部與側壁存在 比較厚之氮化矽膜61、 63之故,接觸孔33不單對於 元件分離溝2,也對於閘極電極8 B自行對準地被形成。 (實施形態3 ) 利用圖4 0〜圖4 7 (半導體基板之剖面圖)依據工 程順序說明依據本實施形態之系統L S I之製造方法。又 ,這些圖中,左側之領域爲D R A Μ形成領域之一部份( 只顯示記憶體單元)、中央之領域爲邏輯L s 1形成領域 之一部份(只顯示η通道型Μ I S F E T )、右側之領域 爲S R A Μ形成領域之一部份(只顯示驅動用 MISFET以及負荷用MISFET之各一部份)。首 先,如圖4 0所示般地,以與上述實施形態1、2相同之 方法在半導體基板1之主面形成元件分離溝2、 Ρ型井3 以及η型井4,接著,在Ρ型井3以及η型井4之活性領 hllLlllllm — ! I I I HI —— — — — — 11^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令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0- 4 19 813 ^ a? Β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鉍) 域之表面形成閘極氧化膜5後’在閘極氧化膜5之上部以 C V D法堆積摻雜η型不純物(例如砷)之多結晶矽膜7 後,又,使η通道型MISFET與ρ通道型 'Μ I S F Ε Τ爲雙閘極構造之情形,堆積不包含不純物之 多結晶矽膜7後,在η通道型Μ I S F Ε Τ形成領域之多 結晶砂膜7撥雜η型不純物(例如砷),在ρ通道型 Μ I S F Ε Τ形成領域之多結晶矽膜7摻雜D型不純物( 例如硼)。 接著,如圖4 1所示般地,藉由以光阻膜7 0爲光罩 之蝕刻以圖案化多結晶矽膜7,形成邏輯L S I之η通道 型MISFETQn之閘極電極7Β、 SRAM之驅動用 MISFETQd之閘極電極7C以及負荷用 MI SFETQp之閘極電極7D。此時,DRAM形成 領域之多結晶矽膜7不形成圖案,以光阻膜7 0覆蓋之。 接著,如圖4 2所示般地,藉由在ρ型井3離子植入 η型不純物(例如磷),在η通道型MISFETQn之 閘極電極7 B之兩側之ρ型井3形成η 型半導體領域1 2 ,藉由在η型井4離子植入ρ型不純物(例如硼),在負 荷用MI SFETQp閘極電極7D之兩側之η型井4形 成ρ _型半導體領域1 3。 接著,以各向異性蝕刻加工在半導體基板1上以 CVD法堆積之氮化矽膜,在閘極電極7 Β〜7 D之側壁 形成由氮化矽膜形成之側壁間隔1 5後1藉由在邏輯 L S I形成領域之ρ型井3離子植入η型不純物(例如磷 (請先la讀背面之注i項再填寫本頁) r I . ί I n u II .一-aJ· ϋ n n
I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1 - 41 9 81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說明灼) .),在η通道型MISFETQn之閘極電極7B之兩側 之P型井3形成η ’型半導體領域1 6。又,藉由在 S RAM形成領域之η型井4離子植入Ρ型不純物(例如 ‘硼),在負荷用MISFETQp之閘極電極7D之兩側 之η型井4形成P +型半導體領域1 7。 接著,如圖4 3所示般地’以氟酸系之蝕刻液薄薄的 蝕刻半導體基板1之表面,使η通道型Μ I S F ETQn 之源極、汲極(n+型半導體領域1 6 )以及負荷用 MI SFETQp之源極、汲極(P'型半導體領域17) 露出後,在半導體基板1上以濺鍍法堆積鈷膜2 0 a。 接著,如圖4 4所示般地’熱處理半導體基板1。藉 由如此,在η通道型MISFETQn之源極、汲極(η1 型半導體領域16)以及負荷用MISFETQp之源極 、汲極(P 1型半導體領域1 7 )之表面形成鈷金屬矽化物 層2 0。又,在此之同時,在構成邏輯L S I之η通道型 MISFETQn之閘極電極7Β、 SRAM之驅動用 Μ I S F ETQ d之閘極電極7 C以及負荷用 MISFETQp之閘極電極7D之多結晶矽膜(7)之 各表面與殘留在D R A Μ形成領域之多結晶矽膜7之表面 形成鈷金屬矽化物層2 0。藉由至目前爲止之工程’略完 成具有由多結晶矽膜7與鈷金屬矽化物層2 0形成之多晶 矽化金屬構造之閘極電極7 Β之η通道型 Μ I S F E T Q η,以及具有由多結晶矽膜與鈷金屬矽化 物層2 0形成之多晶矽化金屬構造之閘極電極7 D之負荷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0 X 297公釐) 32 - 4 19 813 Α7 _ Β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說明¢0 ) 用 MI SFETQP。 接著,如圖4 5所示般地’在半導體基板1上以 CVD法堆積氮化矽膜6 1後,首先,以光阻膜爲光罩之 .蝕刻圖案化氮化矽膜6 1,接著,去除上述光阻膜後,藉 由以氮化矽膜6 1爲光罩之蝕刻圖案化D R A Μ形成領域 之姑金屬砂化物層2 0以及多結晶砂膜7,形成記憶體單 元選擇用MI SFETQs之閘極電極7Α (字元線WL )。 接著,藉由在DRAM形成領域之P型井3離子植入 η型不純物(例如磷),形成構成記憶體單元選擇用 MI SFETQs之源極、汲極之η型半導體領域1 1。 藉由至目前爲止之工程,略完成具有由多結晶矽膜7與鈷 金屬矽化物層2 0形成之多晶矽化金屬構造之閘極電極 7Α之DRAM之記憶體單元選擇用MI SFETQs。 接著,如圖4 6所示般地,在半導體基板1上以 CVD法堆積氮化矽膜6 3,接著,在氮化矽膜6 3之上 部以C V D法堆積氧化矽膜2 2後,以C Μ P法平坦化氧 化矽膜2 2之表面。 接著,如圖4 7所示般地,以與上述實施形態2相同 之方法,在記憶體單元選擇用MISFETQs之源極、 汲極(η型半導體領域1 1 )之上部形成接觸孔6 4、 6 5,接著,在其內部形成由多結晶矽膜2 7形成之插塞 6 6後,以光阻膜爲光罩,蝕刻氧化矽膜2 7以及氧化矽 膜22,再者,藉由蝕刻氮化矽膜63、61,在字元線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I I 訂 _ I I I I I !沒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χ 297公釐) -33-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7_五、發明說明Ο1 ) W L之配線拉出領域之上部形成接觸孔3 1 ,在η通道型 Μ I S F E TQ η之閘極電極8 Β以及η1型半導體領域 1 6之上部形成接觸孔3 2、3 3,在橫跨驅動用 • MISFETQd之閘極電極8C以及負荷用 MI SFETQpSp1型半導體領域1 7之領域形成接觸 孔3 4。之後之工程幾乎與上述實施形態2相同。 依據本實施形態,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2相同之 效果外,同時進行多晶矽化金屬構造之閘極電極7 A〜 7D之形成,與源極、汲極(n+型半導體領域16、pi 型半導體領域1 7 )之表面之金屬矽化物之故,可以簡略 化製程。 以上,雖然依據發明之實施形態具體說明由本發明者 完成之發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 > 在不 脫離其要旨之範圍內1不用說可以有種種變更之可能。 本專利申請案所公開之發明之中,如簡單說明由代表 性者所獲得之效果,如下: 依據本發明,在混載DRAM與邏輯L S I之半導體 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上,可以使DRAM之閘極一 SAC 技術與邏輯L S I之L 一 S A C技術並存之故,可以良率 很高地製造混載大容量之D R A Μ與高性能之邏輯L S I 之系統L S I 。 〔圖面之簡單說明〕 圖1係構成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ffl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4- 4 19 813 Α7 ____ Β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黎 五、發明說明辟) 份之DRAM的等價電路圖。 圖2係構成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S I之一部 份之S R A Μ的等價電路圖。 '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造 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造 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造 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造 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7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造 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造 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圓9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造 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1 0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1 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1 2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1 3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5- 41 981 3 < Α7 ____Β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說明鈐)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1 4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 圖1 5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1 6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1 7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1 8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1 9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2 0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2 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2 2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2 3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2 4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圓β 圖2 5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8^ —— — — — — — 訂—------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6- 4 19 81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髮 五、發明說明0 )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26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 圖2 7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2 8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2 9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3 0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3 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3 2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3 3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3 4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3 5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3 6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系統L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3 7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系統L S I之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Ϊ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7- 4 19 813,· A7 __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饵)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3 8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系統L s丨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 圖3 9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4 0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4 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4 2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4 3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4 4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4 5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4 6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系統L_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圖4 7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系統L S I之製 造方法之半導體基板之重要部份剖面圖。 主要元件對照表 1 半導體基板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I I I ---—訂 I I I I!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M規格(210 X 297公釐) -38- 419 813 A7 五、發明說明饵) 2 元 件 分 離 溝 3 P 型 井 4 η 型 井 5 閘 極 氧 化 膜 6 氧 化 矽 膜 8 閘 極 電 極 用 導 電 膜 9 氮 化 矽 膜 1 0 光 阻 膜 1 1 η 型 半 導 體 領 域 12 η _型半導體領域 13 ρ _型半導體領域 15 側壁間隔 16 η 1型半導體領域 17 ρ μ型半導體領域 24,25 接觸孔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I! I — — I 訂 I--I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2 6 插塞 4 6 凹溝 4 7 下部電極 4 8 旋塗式玻璃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9-

Claims (1)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19 813 ' Β8____g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 包含·· (a)於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之第1領域形成覆蓋由 第1導體層形成之複數的第1閘極電極與上述第1閘極電 極之第1絕緣層,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之第2領域形 成由上述第1導體層形成之複數的第2閘極電極,在上述 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之第3領域形成複數的半導體領域之工 程、(b)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第2絕緣層, 在上述第2絕緣層之上部形成第3絕緣層之工程、(c) 藉由在覆蓋被形成於上述第1領域之上述複數的第1閘極 電極之間之第1空間領域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 絕緣層形成第1開孔,露出上述第1空間領域之上述半導 體基板之表面之工程、以及(d )藉由在覆蓋被形成於上 述第2領域之上述複數的第2閘極電極之上述第3絕緣層 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形成第2開孔,露出上述第2閘極電 極之表面,藉由在覆蓋被形成於上述第3領域之上述複數 的半導體領域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形成 第3開孔,露出上述半導體領域之表面之工程, 於上述工程(a )中,不於上述複數的第2閘極電極 之上部形成上述第1絕緣膜’於上述工程(c )中,使上 述第1開孔對於上述第1閘極電極自行對準地形成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 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1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 係氮化矽系之絕緣膜’上述第3絕緣膜係氧化矽系之絕緣 膜。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 I I 訂-! -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19813 4 i _______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 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第1開孔之工程係包含:以 對於上述第2絕緣層,上述第3絕緣層之蝕刻率變大之條 件’蝕刻上述第3絕緣層後’以各向異性蝕刻上述第2絕 緣層,在上述第1閘極電極之側壁形成第1側壁間隔之工 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 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更包含在上述第1開孔之內部形成第 2導體層之工程。 5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 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在上述第1開孔之內部形成上述第2 導體層之工程係包含:在包含上述第1開孔之內不知上述 第3絕緣層之上部形成上述第2導體層之工程,及選擇性 地去除上述第3絕緣層之上部之上述第2導體層,只在上 述第1開孔之內部殘留之工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 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更包含在上述第2開孔以及上述第3 開孔之內部形成第3導體層之工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 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第2導體層以及上述第3導 體層之工程係包含:在包含上述第2開孔以及上述第3開 孔之內部之上述第3絕緣層之上部形成上述第3導體層之 工程,及選擇性地去除上述第3絕緣層之上部之上述第3 導體層,只在上述第2開孔以及上述第3開孔之內部殘留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彳9 8彳3 A8 B8 C8 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之工程。 8 ·如甲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 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工程(d )中,使上述第2開孔 對於上述第2閘極電極自行對準地形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裝 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h述第2開孔之工程係包含:以 對於上述第2絕緣層》上述第3絕緣層之蝕刻率變大之條 件,蝕刻上述第3絕緣層後,藉由以各向異性蝕刻上述第 2絕緣層’在上述第2閘極電極之側壁形成第2側壁間隔 之工程。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先於上述工程(a),具有於上述 第3領域包圍上述半導體領域地選擇性地形成元件分離用 絕緣膜。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元件分離用絕緣膜之工 程係包含: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形成溝後,在包含上 述溝之內部之上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形成上述元件分離用 絕緣膜之工程,及選擇性地去除上述半導體基板之表面之 上述元件分離用絕緣膜,只在上述溝之內部殘留之工程。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第3絕緣層之工程係包含 :在上述第2絕緣層之上部堆積上述第3絕緣層後,以化 學的么及機械的硏磨上述第3絕緣層之表面之工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 — II 訂---------i 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19 813、'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更包含在上述第3領域之上述半導 體領域之表面形成金屬矽化物層之工程。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路 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包含:先於上述工程(a )在上述 半導體基板之主面形成第1導體層以及第]絕緣層。 1 5 .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係具 有:串連連接第1MI SFET與電容元件之記憶體單元 被行列狀地配置之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及第2 Μ I S F E T被複數形成之第2電路領域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係包含: (a )在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第1導體層後,藉 由選擇性地圖案形成上述第2電路領域之上述第1導體層 ,在上述第2電路領域形成上述第2 Μ I S F E T之閘極 電極,在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殘留上述第1導體層之 工程, (b )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第1絕緣層後 ,藉由選擇性地圖案形成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之上述 第1絕緣層以及上述第1導體層,在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 領域形成以上述第1絕緣層被覆蓋之上述第1 Μ I S F E T之閘極電極,在上述第2電路領域殘留上述 第1絕緣層之工程, (c )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第2絕緣層後 ,於上述第2絕緣層之上部形成第3絕緣層之工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3- 419813 六、申請專利範圍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C d )藉由在覆蓋上述第1M I S F ET之閘極電極 之間之空間領域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對 於上述第1 Μ I S F E T之閘極電極自行對準地形成第1 開孔’露出上述第1ΜΙSFET之源極或汲極之表面之 工程, (e )藉由在覆蓋t述第2 Μ I S F Ε Τ之閘極電極 之上部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形成第2開 孔’露出上述第2ΜΙSFET之閘極電極之表面,藉由 在覆蓋上述第2Μ I S F Ε Τ之源極或汲極之上部之上述 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形成第3開孔,露出上述 第2Μ I S F Ε Τ之源極或汲極之表面之工程。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先於上述工程(a),包圍上述 第2電路領域之上述第2 Μ I S F Ε T地,選擇性地形成 元件分離用絕緣膜。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1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 緣層係氮化矽系之絕緣膜,上述第3絕緣膜係氧化矽系之 絕緣膜。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1其中形成上述第1開孔之工程係包含 :以對於上述第2絕緣層,上述第3絕緣層之蝕刻率變大 之條件,蝕刻上述第3絕緣層後,以各向異性蝕刻上述第 2絕緣層’在上述第1 Μ I S F Ε 丁之閘極電極之側壁形 -44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 ^----I 8 9 T_I 4 A8B8C8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成側壁間隔之工程。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第3絕緣層之工程係包 含:在上述第2絕緣層之上部堆積上述第3絕緣層後’以 化學的以及機械的硏磨上述第3絕緣層之表面之工程。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更包含在上述第1開孔之內部形 成第2導體層之工程。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在上述第1開孔之內部形成上述 第2導體層之工程係包含:在上述第1開孔之內部形成上 述第2導體層之工程係包含:在包含上述第1開孔之內不 知上述第3絕緣層之上部形成上述第2導體層之工程,及 選擇性地去除上述第3絕緣層之上部之上述第2導體層’ 只在上述第1開孔之內部殘留之工程。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更包含:在上述第3絕緣層之上 部形成透過上述第2導體層,與上述第1M I S F ET之 源極或汲極電氣地連接之電容元件之工程。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2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電容元件之工程更包含 :在上述第3絕緣層之上部形成與上述第2導體層電氣地 連接之第1電極之工程,及在上述第1電極之上部形成上 述電容元件之電介質膜之工程,在上述電介質膜之上部形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J. . - - - I - - I-^rej* - I I I I ϋ I I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5- J 3 1t 8 9 At— 4 im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成第2電極之工程。 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更包含在上述第2開孔以及上述 第3開孔之內部形成第3導體層之工程。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4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第3導體層之工程係包 含:在包含上述第2開孔以及上述第3開孔之內部之上述 第3絕緣層之上部形成上述第3導體層之工程,及選擇性 地去除上述第3絕緣層之上部之上述第3導體層,只在上 述第2開孔以及上述第3開孔之內部殘留之工程。 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更包含在上述第2MISFET 之源極或汲極之表面形成金屬矽化物層之工程。 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複數的第2MISFET係 由:η通道型MI SFET以及p通道型MI SFE 丁形 成。 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更包含:在上述第3絕緣層之上 部形成第3導體層後,藉由圖案化上述第3導體層,通過 上述第1開孔,形成與上述第1 Μ I S F Ε Τ之源極或汲 極電氣地連接之位元線,通過上述第2開孔形成與上述第 2 Μ I S F Ε Τ之閘極電極電氣地連接之第1配線,通過 上述第3開孔形成與上述第2 Μ I S F Ε Τ之源極或汲極 I i .. I · —--1111 訂11111 — I _·^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6- 8 9 1— 4 3 A8B8C8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電氣地連接之第2配線之工程。 2 9 . —種半導體積體電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係一 種具有··串連連接第1 Μ I S F E T與電容元件之記憶體 單元被行列狀地配置之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及第2 Μ I S F ΕΤ被複數形成之第2電路領域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包含; (a )在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第1導體層後,藉 由圖案形成上述第1導體層,在上述第2電路領域形成上 述第2MISFET之閘極電極,在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 領域殘留上述第1導體層之工程, (b )在上述第2M I S F E T之閘極電極之側壁形 成側壁間隔之工程, 〔c )在上述第2 Μ I S F E T之閘極電極之兩側之 上述半導體基板形成構成上述第2Μ I S F Ε Τ之源極、 汲極之半導體領域之工程, (d )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高熔點金屬層 後,藉由熱處理上述半導體基板,在上述第2 Μ I S F Ε T之閘極電極以及源極、汲極之表面與殘留在 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之上述第1導體層之表面形成金 屬矽化物層之工程, (e )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主面上形成第1絕緣層後 ,藉由選擇性圖案形成上述第1記憶體單元領域之上述第 1絕緣層以及上述第1導體層,在上述第1記億體單元領 域形成以上述第1絕緣層被覆蓋之上述第SFET 閱 讀 背 % 之 項, 再 填 1I裝 頁I I 訂 J I I Μ 本紙張尺度適用t國國家標準(CNS)A4規袼(210 X 297公釐) -47-
    六、申請專利範圍 之閘極電極,在上述第2電路領域殘留上述第1絕緣層之 工程, C f )在上述半導體基板之上面上形成第2絕緣層後 ’在上述第2絕緣層之上部形成第3絕緣層之工程, (g) 藉由在覆蓋上述第1MISFET之閘極電極 之間之空間領域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對 於上述第1 Μ I S F E T之閘極電極自行對準地形成第1 開孔露出上述第1 Μ I S F Ε 丁之源極或汲極之表面之 工程, (h) 藉由在覆蓋上述第2ΜΙSFET之閘極電極 之上部之上述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形成第2開 孔’露出上述第2ΜΙSFET之閘極電極之表面,藉由 在覆蓋上述第2Μ I S F Ε Τ之源極或汲極之上部之上述 第3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緣層形成第3開孔,露出上述 第2Μ I S F Ε Τ之源極或汲極之表面之工程。 3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9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先於上述工程(a),包圍上述 第2電路領域之上述第2 Μ I S F Ε T地',選擇性地形成 元件分離用絕緣膜《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9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1絕緣層以及上述第2絕 緣層係氮化矽系之絕緣膜,上述第3絕緣膜係氧化矽系之 絕緣膜。 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9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 ---!| 訂----11 I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8- A8 4U813 4 § 六、申請專利範圍 (請先Μ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窝本頁)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第1開孔之工程係包含 :以對於上述第2絕緣層,上述第3絕緣層之蝕刻率變大 之條件’蝕刻上述第3絕緣層後,以各向異性蝕刻上述第 2絕緣層,在上述第1 Μ I S F E T之閘極電極之側壁形 成側壁間隔之工程。 3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9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更包含:在上述第1開孔之內部 形成第2導體層之工程。 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9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更包含:在上述第3絕緣層之上 部形成透過上述第2導體層與上述第1 Μ I S F Ε Τ之源 極或汲極電氣地連接之電容元件之工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數 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9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更包含:在上述第3絕緣層之上 部形成第3導體層後,藉由圖案化上述第3導體層,通過 上述第1開孔,形成與上述第1 Μ I S F Ε Τ之源極或汲 極電氣地連接之位元線,通過上述第2開孔形成與上述第 2 Μ I S F Ε Τ之閘極電極電氣地連接之第1配線,通過 上述第3開孔形成與上述第2Μ I S F Ε Τ之源極或汲極 電氣地連接之第2配線之工程。 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9項所述之半導體積體電 路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高熔點金屬層係由鈷或鈦形 成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88113474A 1998-09-11 1999-08-06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TW41981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893698A JP3869128B2 (ja) 1998-09-11 1998-09-11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19813B true TW419813B (en) 2001-01-21

Family

ID=17327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8113474A TW419813B (en) 1998-09-11 1999-08-06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069038A (zh)
JP (1) JP3869128B2 (zh)
KR (2) KR20000023044A (zh)
TW (1) TW4198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8320B2 (en) * 2000-08-02 2005-01-04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6218288B1 (en) 1998-05-11 2001-04-17 Micron Technology, Inc. Multiple step methods for forming conformal layers
JP3911585B2 (ja) * 1999-05-18 2007-05-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359246B1 (ko) * 1999-09-29 2002-11-04 동부전자 주식회사 적층형 캐패시터를 갖는 반도체 장치 제조 방법
JP2001176964A (ja) * 1999-12-16 2001-06-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製造方法
US6251726B1 (en) * 2000-01-21 2001-06-2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an enlarged DRAM capacitor using an additional polysilicon plug as a center pillar
JP4057770B2 (ja) 2000-10-11 2008-03-05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US6403423B1 (en) 2000-11-15 2002-06-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dified gate processing for optimized definition of array and logic devices on same chip
WO2002061840A1 (fr) * 2001-01-30 2002-08-08 Hitachi, Ltd. Dispositif de circuit integre semi-conducteur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ce dernier
US6486033B1 (en) * 2001-03-16 2002-11-2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SAC method for embedded DRAM devices
JP3863391B2 (ja) * 2001-06-13 2006-12-27 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KR100404480B1 (ko) * 2001-06-29 2003-11-05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방법
JP4911838B2 (ja) * 2001-07-06 2012-04-0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18151B1 (en) * 2001-08-07 2003-02-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ual layer hard mask for eDRAM gate etch process
US6730553B2 (en) * 2001-08-30 2004-05-04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mak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having high-speed areas and high-density areas
US6501120B1 (en) * 2002-01-15 2002-12-3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Capacitor under bitline (CUB) memory cell structure employing air gap void isolation
JP2004111414A (ja) * 2002-09-13 2004-04-08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DE10314595B4 (de) * 2003-03-31 2006-05-0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ransistoren unterschiedlichen Leitungstyps und unterschiedlicher Packungsdichte in einem Halbleitersubstrat
TWI223392B (en) * 2003-04-07 2004-11-01 Nanya Technology Corp Method of filling bit line contact via
US8118869B2 (en) * 2006-03-08 2012-02-21 Flexuspine, Inc. Dynamic interbody device
KR100869236B1 (ko) * 2006-09-14 2008-1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패시터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한 디램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08108761A (ja) * 2006-10-23 2008-05-08 Elpida Memory Inc ダイナミック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リの製造方法
EP3070090B1 (en) 2007-06-13 2018-12-12 Incyte Holdings Corporation Use of salts of the janus kinase inhibitor (r)-3-(4-(7h-pyrrolo[2,3-d]pyrimidin-4-yl)-1h- pyrazol-1-yl)-3- cyclopentylpropanenitrile
US20090001438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Doyle Brian S Isolation of MIM FIN DRAM capacitor
JP2009200517A (ja) * 2009-04-28 2009-09-03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049601A (ja) * 2010-12-03 2011-03-10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装置
WO2015191102A1 (en) 2014-06-13 2015-12-17 Intel Corporation Unidirectional metal on layer with ebe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44902B1 (ko) * 1995-04-17 1998-07-01 김광호 불휘발성 메모리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318933B (en) * 1996-03-08 1997-11-01 Hitachi Ltd Semiconductor IC device having a memory and a logic circuit implemented with a single chip
US5792681A (en) * 1997-01-15 1998-08-1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MOSFET devices and a reproducible capacitor structure
US6008084A (en) * 1998-02-27 1999-12-28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low resistance bit line structures, along with bit line structures exhibiting low bit line to bit line coupling capacit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02869B1 (ko) 2007-04-04
KR20000023044A (ko) 2000-04-25
JP2000091535A (ja) 2000-03-31
US6069038A (en) 2000-05-30
JP3869128B2 (ja) 2007-01-17
KR20000023051A (ko) 2000-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19813B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TW508802B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TW497253B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4606006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46582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memory and logic cells
TW495964B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552702B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4253730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89703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329798A (ja) 半導体装置
US7410843B2 (en)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reduced floating body effect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cells
US20090236685A1 (en) Embedded interconnect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same
WO1998028795A1 (fr) Dispositif memoire a semi-conducteur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ssocie
US7045864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TWI261894B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TW531849B (en) Memory-logic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4363214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H1079478A (ja) ダイナミックram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09595B1 (en) DRAM cell fabricated using a modified logic proces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JP2689923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236858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vertically stacked structure
JP3751796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0177156B2 (en)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having insulating layer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JP4024495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KR100855862B1 (ko) 에스렘(sram) 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