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85318B - Solid catalyst ingredi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the catalyst - Google Patents

Solid catalyst ingredi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the catalys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385318B
TW385318B TW085110377A TW85110377A TW385318B TW 385318 B TW385318 B TW 385318B TW 085110377 A TW085110377 A TW 085110377A TW 85110377 A TW85110377 A TW 85110377A TW 385318 B TW385318 B TW 3853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phthalate
sc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5110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otoki Hosaka
Kenji Goto
Takuo Kataoka
Hayashi Ogawa
Original Assignee
Toho Titan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ho Titan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ho Titanium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385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3853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Pretreating the metal or compound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before the final contacting with the metal or compound covered by group C08F4/44
    • C08F4/652Pretreating with metals or metal-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F4/658Pretreating with metals or metal-containing compounds with metals or metal-containing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group of groups C08F4/653 - C08F4/657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Description

3〇5Βί8 第851 10377號說明書修正頁 修正曰其 :¥·ϋ ]Γ 翁 Λ 五、發明説明(4〇 ) 下之聚合時由於生成之聚合體之微粉可降低’故可防患因 微粉聚合體所造成之製程操作上之事故。 此外,藉由本發明之觸媒,嵌段共聚合體中橡膠狀共 聚合體之生成比率增加而且生成之共聚合體之粒子性質 特別是流動性優良,故可解決粒子間之附著及操作上之事 故。 符號說明: 1〜漏斗;2〜檔板;3〜容器。 請 | 先I 聞..I 讀 背
I % 寫 本 ir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X297公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B7 ___ 五、發明説明(!) 本發明係有關於能夠以高產率得到具有高立體規則 性、粒子性質優良,特別是鬆比重高而且微粉量少之聚合 體之烯烴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及觸媒。 此外,本發明係有關於在烯烴之嵌段共聚合時即使橡 膠狀聚合體之生成比率高,亦能以高產率得到粒子性質優 良之共聚合體之烯烴類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及觸媒。 使用以鈦鹵化物、鎂化合物及電子給予性化合物作必 要成份之固體觸媒成份以及由該固體觸媒成份,有機鋁化 合物及矽化合物等的第三成份所形成之觸媒來聚合烯烴 類之方法已經有許多的提案。 此外,以二烷氧基鎂及四氯化鈦爲主要起始原料所調 製出之固體觸媒成份以及以該固體觸媒成份、有機鋁化合 物及矽化合物等的第三成份所形成之烯烴類聚合用觸媒 亦已揭示在例如:日本特開昭63-3010號公報、特開平 1-221405號公報、特開平1-315406號公報、特開平3-227309號公報、特開平3-70711號公報、特開平4-8709 號公報等。 上述各種習知技術在用作丙烯之聚合用觸媒時,可省 去將殘留在所生成之聚合體之氯或鈦等的觸媒殘渣之所 謂的脫灰步驟,因而開始了高活性觸媒成份之開發同時亦 效力於立體規則性聚合體之產率之提高。和此目的有關之 技術各有其優良之成果。 可是’使用這種由高活性觸媒成份和以有機鋁化合物 及矽化合物爲代表之電子給予性化合物所組成之聚合用 本纸张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檩隼(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_ 五_、發明説明(2 ) 觸媒以進行烯烴類之聚合的話,由於固體觸媒成份本身之 微粉或是因聚合時反應熱造成之粒子破壞的關係,在所成 之聚合體中含有許多的微粉,粒度分佈亦變寬,其結果所 生成之聚合體之鬆比重有降低之傾向。此種微粉聚合體多 的話,會妨害均勻反應之繼續,引起聚合製程配管之阻塞 或聚合物分離乾燥步驟之事故。因而此問題變成一希望改 善之課題。此外,粒度分佈廣的話,其結果會對聚合物之 成形加工有不好之影響。此外,生成聚合體之鬆密度降低 會產生生產性顯著降低之問題。因而,希望微粉聚合體儘 量少,鬆比重高之聚合體。 解決此問題之手段,有許多的提案被提出,他們乃有 關於使用以如二鹵化鎂,或烷基鎂化合物之鎂化合物,鈦 化合物,鈦化合物,電子給予性化合物及聚矽氧烷作必要 成份之固體觸媒成份以及由該固體觸媒成份,有機鋁化合 物及矽化合物等第三成份所形成之觸媒來聚合烯烴類之 方法。例如,特開昭61-204202號公報乃揭示與二鹵化鎂、 四烷氧基鈦與氫化聚矽氧烷之接觸生成物、酸鹵化物及砍 之鹵化物接觸爲特徵之烯烴聚合用觸媒成份。此外’特開 昭56-112811號公報中揭示了在由烷基鎂化合物物、聚砍 氧烷、有機酸酯及鈦化合物所衍生之含鈦固體觸媒成份及 有機金屬化合物之組合觸媒存在下聚合烯烴爲特徵之聚 烯烴之製造方法。 另一方面,特開昭6-157659號公報則提出了一種嫌 烴類聚合用觸媒,其乃是由在芳香族烴和四氯化鈦之混合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a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Μ規格(2丨0 X 297公釐)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3 ) 溶液中添加球狀之二烷氧基鎂、芳香族烴及酞酸二酯之懸 浮液體之反應,然後再與四氯化鈦反應而得之固體觸媒成 份所製成。 此外,特開平6-287225號公報則提出了另一種烯烴 類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其乃是由將球狀之二烷氧基鎂、 芳香族烴及酞酸二酯之懸浮液加入芳香族烴與四氯化鈦 之混合溶液中使之反應,所得到之反應生成物用芳香族烴 洗淨,再與四氯化鈦反應而得固體成份,乾燥,經除去微 粉而得到者。 再者,特開平6-287217號公報則提出了另一種烯烴 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其乃是由將球狀之二烷氧基鎂,芳 香族烴及酞酸二酯之懸浮液加入芳香族烴和四氯化鈦之 混合溶液中使之反應,所得到之反應生成物以芳香族烴洗 淨,再與四氯化鈦反應得到固體成份,將固體成份乾燥, 施以微粉除去處理之後,添加粉末狀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 而得者。 上述各種習知技術都是將固體觸媒声份本身之微粉 除去,結果可見到所生成之聚合體之微粉 但是,如前述,在聚合時不能夠控制在聚 應熱而產生之粒子破壞之微粉發生,因而 仍有微粉存在。 此外,依照習知技術,所生成之聚合 之形態,但是其鬆比重低,因此在製造#烯烴時,於聚合 槽中每聚合體之單位體積之生成量少或者是聚合體之輸 量降低之效果。 合反應初期因反 所生成之聚合體 體雖可得到良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Α7 Β7 五、發明説明(4 ) 送或製粒(pelletizing)時之處理直會受到限制,其結果會有 聚烯烴製造時全體之生產性降低之問題,而即使能得到鬆 比重較高之聚合體,亦會有聚合活性降低或立體規則性降 低之問題。 此外,近年來由於和地球環境有關之省能源化或省資 源化,極希望汽車或家電產品所使用之塑膠能輕量化。爲 了解決此問題,就必需一面維持耐衝擊性等的強度一面使 塑膠成形品之厚度變薄。其解決對策之一是更進一步地改 善樹脂之之立體規則性或結晶性以求樹脂之剛性加強。因 此,希望能開發出一種能夠得到具有改良之高立體規則性 或高結晶性之聚合體之聚烯烴之製造用觸媒° 此外,在如上述之種種型式之固體觸媒成份或觸媒之 存在下於第1階段製出丙烯單獨之結晶性聚合體,再於第 2階段在該丙烯單獨聚合體之共存下共聚合丙烯及其他之 烯烴例如乙烯、1-丁烯,以製造出丙烯之嵌段共聚合體之 方法乃爲眾所周知者。 此種嵌段共聚合體在其中含有一定比率之橡膠狀共 聚合體,因而一方面具有結晶性聚丙烯之優良剛性一方面 耐衝擊性可改良,因而被廣泛地用在例如容器,保險桿等 汽車零件,以及要求低溫熱密封性之薄膜等上。 如果要再進一步地改良此種嵌段共聚合物之耐衝擊 性,則必需增加嵌段共聚合體中所生成之橡膠狀共聚合體 (例如:乙烯-丙烯橡膠)之比率。但是,隨著橡膠狀共聚合 體之生成比率之增加’所生成之嵌段共聚合體之粒子之粘 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檩準(CNS ) A4規格(2丨οχ”?公簸〉 (請先聞讀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 經濟部中央標率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著性會增加。其結果,在氣相聚合製程或整體聚合製程 (bulk polymerization)時,所生成之聚合體粒子之流動性變 得極差,再者會發生生成之聚合體粒子間之拊著所造成之 凝集或聚合裝置之內部附著,而成爲操作作業上重大故障 之原因。 爲了改善此種所生成之嵌段共聚合體粒子之流動性 惡化或者是粒子間之附著所造成之凝集及裝置內壁之附 著,在例如特開昭61-69821號公報或特開昭61-69822號 公報中提出了在第二階段之聚合,亦即橡膠狀共聚合體生 成之階段,供應乙醇等之活性氫化合物或氧氣等含氧氣化 合物至聚合系統的方法。但是,此種活性氫化合物或含氧 化合物在原來之烯烴聚合上會成爲觸媒活性降低之原 因,因此在製程上其供應量需嚴密地控制而且裝置上亦需 改良。 本發明乃爲了要解決上述習知技術之種種問題點,亦 即,本發明之目的乃是要提供一種一方面可維持高的聚合 活性及立體規則性聚合體之高產率一方面又可得到鬆比 重且微粉少之聚合體之烯烴類聚合用觸媒成份及觸媒。本 發明之其他目的乃在提供一種即使在嵌段共聚合時橡膠 狀聚合體之生成比率增加也能維持良好之粒子性質之烯 烴聚合用固體觸媒成份及觸媒。 爲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之烯烴類聚合用固體觸 媒成份(以下稱作固體觸媒成份(A))及使用下述成份(a)〜(b) 調製而成爲其構造上之特徵。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_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_____ 五、發明説明(6 ) (a) 通式(a):厘8(01^)2所表示之二烷氧基鎂或二烯丙 基鎂(式中,R1爲1-4個碳子之烷基或烯丙基); (b) 通式:Ti(OR2)pX4.p所示之鈦化合物(式中爲卜 4個碳原子之烷基,X爲鹵素原子,p爲〇或1至3之整 數); (c) 芳香族二羧酸二酯;及 (d) 環狀或鏈狀聚矽氧烷^ 此外,本發明之烯烴類聚合用觸媒爲由上述固體觸媒 成份(A)及下述(B)成份及(C)成份所形成者爲其構成上之 特徵。 (B) 通式:R3qA€Y3_q所示之有機鋁化合物(式中R3爲 碳數1至4之烷基,Y爲氫、氯、溴之一,q爲0<q^3之 整數);及 (C) 通式:R4rSi(OR5)4_r所示之有機矽化合物(式中R4 爲烷基,環烷基,苯基,乙烯基,烯丙基,芳烷基之一, 可相同或不同,R5爲碳數1至4之烷基,環烷基,苯基, 乙烯基,烯丙基,芳烷基之一,可相同或不同,r爲0或 1-3之整數)。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爲表示調配本發明之烯烴聚合用觸媒之流程、 圖;及 第2圖爲在實施例中用來測定共聚合體之流動性之 裝置之槪略說明圖。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JL---------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Li^----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〇X297公釐) A7 ______B7___ 五、發明説明(7 ) 本發明之固體觸媒成份(A)(以下稱A成份)中構成之 成份(a)之通式:^^(01^)2(式中R1表示碳數1至4之烷基 或烯丙基)所示之二烷氧基鎂或*二烯丙基鎂(以下稱成份 (a))之例子有:二甲氧基鎂,二乙氧基鎂,二-正-丙氧基 鎂,二異-丙氧基鎂,二-正-丁氧基鎂,二-異-丁氧基鎂, 二苯氧基鎂,乙氧基甲氧基鎂,乙氧基-正-丙氧基鎂,正 -丁氧基乙氧基鎂,異-丁氧基乙氧基鎂之一種或2種以 上,其中以二乙氧基鎂或二正-丁氧基鎂最好^ 此外,依照本發明,在調製固體觸媒成份(A)所用之 二烷氧基鎂或二烯丙基氧鎂爲顆粒狀或粉末狀,乃使用形 狀爲不定形狀或球狀者。使用球狀之二烷氧基鎂或二烯丙 基氧鎂時,可得到具有較好之粒子形狀及較窄粒度分佈之 聚合體粉末,而且可使聚合製作時之生成聚合體粉末之作 業性提高並解決因含有生成聚合體粉末中之微粉所生成 之閉塞等事故。 上述球狀之二烷氧基鎂或二烯丙基鎂並不以形狀爲 眞正的球形,亦可使用橢圓或馬鈴薯狀之形狀者,具體言 之粒子之球形之長軸徑彳與短軸徑W之比在3以下,較好 在1至2之間,最好在1至1.5之間。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買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I. ΙΓ. ·ί^1 I— 1 I -I I . - i-—1----1 n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此外,上述二烷氧基鎂或二烯丙基鎂之平均粒徑可爲 1微米至200微米,最好是5微米至150微米,而其比表 面積爲50m2/g,好爲10至40m2/g,最好爲15至30m2/g。 上述球狀之二烷基氧鎂或二烯丙基鎂之平均粒徑爲1 微米至1〇〇微米,較好是5微米至50微米’最好是1〇微 10 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ϋ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B7___ 五、發明説明(8 ) 米至40微米。此外,最好使用粒度微粉或粗粉較少而粒 度分佈較窄者。具體言之,5微米以下之粒子在20%以 下,最好是10%以下。另一方面100微米以上之粒子1〇% 以下,最好是5%以下者。再者,其粒度分佈以 ln(D90/D10)(在此D爲表示以累積計算粒度爲90%之粒徑 而D10爲以累積計算粒度爲10%之粒徑)表示在3以下最 好是2以下。 此外,如果使用球狀二烷氧基鎂或二烯丙基氧鎂時, 通常使用依照JISK6721測定鬆比重爲0.20至0.35g/m/ 者。—般說來,使用鬆比重高之球狀二烷氧基鎂或二烯丙 基氧鎂之固體觸媒進行烯烴類之聚合的話,雖可得到鬆比 重較高之聚合物,但是依照本發明,即使使用鬆比重較低 之球狀二烷氧基鎂或二烯丙基氧鎂,例如鬆比重不足 0.25g/m€者,使用此種之固體觸媒成份聚合出之聚合物之 鬆比重亦不會降低,因而能夠得到鬆比重高之聚合物。 其次,在調製本發明之固體觸媒成份(A)所用之成份 (b)乃爲通式:Ti(OR2)PX4-P(式中R2爲碳原子數爲1至4 之烷基,X爲鹵素,R爲〇或1至3之整數)所示之鈦化 合物(以下稱作成份(b)),鈦鹵化合物或烷氧基鈦鹵化合 物。具體言之,鈦鹵化物爲Tic々,TiBr4,Til4,而烷氧 基鈦鹵化物爲 Ti(OCH3)硌,Ti(OC2H5M3,Ti(OC3H7)硌, Ti(CKti)C4H9)c^3,Ti(OCH3)2cA,Ti(OC2H5)c4,Ti(OC3H7)2d2, Ti(0-(n)C4H9)2c&,Ti(〇CH3)3c€,Ti(OC2H5)3ce,Ti(OC3H3)3c€, Ti(0-(n)C4H9)3c彳等。這些當中以鈦之四鹵化物爲佳。特別好 '.· 11 本紙張尺皮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_、發明説明(9 ) 的是Tid4,亦可使用這些之1種或2種以上。此外,這 些的成份(b)亦可溶於甲苯或二甲苯等芳香族烴或己烷或 庚烷等脂族烴等的有機溶劑中稀釋後使用。 調製本發明之固體觸媒成份(A)所用之成份(c)的芳香 族二羧酸二酯(以下稱作成份(c))特別以酞酸之碳數爲1至 12之直鏈或支鏈烷基之二酯類爲較佳。這些二酯類之具 體例子有酞酸二甲酯,酞酸二乙酯,酞酸二正-丙酯,酞 酸二異丙酯,酞酸二正丁酯,酞酸二異丁酯,酞酸乙基甲 基酯,酞酸丁基乙基酯,酞酸甲基(異丙基)酯,酞酸乙基 -正丙基酯,酞酸乙基-正-丁基酯,酞酸二正丁基酯,酞酸 二異丁基酯,酞酸二己基酯,酞酸二正丁基酯,酞酸二正 辛基酯,酞酸雙(2-甲基己基)酯,酞酸雙(2-乙基己基)酯, 酞酸二-正-壬基酯,酞酸二-異-癸基酯,酞酸雙(2,2-二甲 基丁基)酯,酞酸正丁基(異-己基)酯,酞酸乙基(異-辛基) 酯,酞酸正-丁基(異-辛基)酯,酞酸正-戊基(正-己基)酯, 酞酸正戊基(異·•己基)酯,酞酸異戊基(正-庚基)酯,酞酸 正-庚基(異-辛基)酯,酞酸正-庚基(異-壬基)酯,酞酸異-戊基(n-辛基)酯,酞酸正-戊基(正··十一烷基)酯,酞酸異-苄基(異-己基)酯,酞酸正-己基(異-辛基)酯,酞酸正-己基 (異-壬基)酯,酞酸正·己基(正-癸基)酯,酞酸正-庚基(異-辛基)酯’酿酸正-庚基(異-壬基)酯,駄酸正-庚基(新-癸基) 酯,酞酸異-辛基(異-壬基)酯,酞酸二環己基酯,酞酸丁 基苄基酯。亦可使用這些之1種或2種以上。在這些當中 以酞酸二乙酯,酞酸二-正-丁酯,酞酸二-異丁酯或雙-(2-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成份(C2) 酞酸二乙酯 酞酸二乙酯 酞酸二乙酯 酞酸二乙酯 酞酸二乙酯 酞酸二乙酯 酞酸二乙酯 酞酸二乙酯 酞酸二-正-丙酯 酞酸二-正-丙酯 酞酸二-正-丙酯 酞酸二-正-丙酯 酞酸二-正-丙酯 A7 B7____ 五、發明説明(l〇) 乙基己基)酞酸酯爲較好用。 此外,依照本發明,當使用上述成份(c)二種式3種 以上時,使用芳香族二羧酸酯中二個烷基之合計碳數之差 4以上之至少二種之芳香族二羧酸二酯(以下烷基2個之 合計碳數多的芳香族二羧酸二酯以成份(C1)表之而較少 者以成份(C2)表之。 較好的是使用二種或3種以上之酞酸二酯。最好是選 擇1個之酞酸二酯之烷基2個之合計碳數和其他的1個酞 酸二酯之烷基二個之合計碳數之差爲4以上之組合。其組 合之具體例子如下所示。 成份(C1) 1) 酿酸二-正丁酯 2) 酿酸二-異-丁酯 3) 酞酸雙乙基己基)酯 .4)酞酸二-正-辛酯 5) 酞酸二-異-癸基酯 6) 酞酸丁基苄基酯 7) 酿酸二-正-己醋 8) 酞酸二-異-己基酯 9) 酞酸雙(2-乙基己基)酯 10) 酞酸二-正-辛酯 11) 酞酸二-異-癸酯 12) 酞酸丁基苄基酯 13) 酞酸二-正·己酯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请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 A7 B7 五、發明説明(ll). 14) 酞酸二-異·己酯 15) 酞酸雙(2-乙基己基)酯 16) 酞酸二-正-辛基酯 17) 酞酸二-異-癸基酯 18) 酞酸丁基苄基酯 19) 酞酸二-正-己基 20) 酿酸二-異-己酯 21) 酞酸雙(2-乙基己基)酯 22) 酞酸二-正-辛基酯 23) 酞酸二-異-癸基酯 24) 醜酸丁基苄基酯 25) 酞酸二-正-己基酯 26) 酞酸二異-己基酯 27) 酞酸雙(2-乙基己基)酯 28) 酞酸雙(2-乙基己基)酯 酞酸二-正-丙酯 酞酸二-異-丁酯 酞酸二-異-丁酯 酞酸二-異-丁酯 酞酸二-異-丁基酯 酞酸二-異-丁基酯 酞酸二-異-丁基酯 酞酸二-正-丁基酯 酞酸二-正-丁基酯 酞酸二-正-丁基酯 酞酸二-正-丁基酯 酞酸二-正-丁基酯 酞酸二-正-丁基酯 駄酸二乙酯及_二-異丁基酯 駄酸二乙酯及猷酸二-異丁基酯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言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最好使用上述酞酸二酯之二個烷基之合計碳數之差 爲4以上之二種酞酸二酯之組合。其中更好的是使用成份 (C1)之二個烷基之合計碳數爲10以上之酞酸二酯及成份 (C2)之二個烷基之合計碳數爲8以下之酞酸二酯之組合。 在調製固體觸媒成份(A)時以上述芳香族二羧酸二酯 作爲必要成份並和其他電子供給性化合物一齊使用亦 可。這些電子供給性化合物乃爲含有氧或氮之有機化合 物。其具體的例子如醇類,酚類,醚類,酯類,酮類,酸 鹵化物類,醛類,醯胺類,膊類,異氰酸鹽類,含有Si-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i2) 〇-c鍵結之有機矽化合物等。而具體的例子是甲醇,乙醇, 丙醇,丁醇,戊醇,己醇,辛醇,2-乙基己醇,十二烷醇 等醇類。酚,甲酚等酚類,甲醚,乙醚,丙醚,丁醚,戊 醚,二苯醚等醚類,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 乙酸丙酯,乙酸辛酯,乙酸環己酯,丙酸乙酯,酪酸乙酯, 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苯甲酸丙酯,苯甲酸丁_,苯 甲酸辛酯,苯甲酸環己酯,苯甲酸苯酯,對一甲苯酸醯甲 酯,對甲苯醯酸乙酯,茴香酸甲酯,茴香酸乙酯等單羧酸 酯,馬來酸二乙酯,馬來酸二丁酯,己二酸二甲酯,己二 酸二乙酯,己二酸丙酯,己二酸二丁酯,己二酸二甲酯, 己二酸二異癸酯,己二酸二辛酯等二羧酸酯,丙酮,甲乙 酮,甲丁酮,乙醯苯酚,苯酚等酮類,酞酸二氯化物,對 苯二甲酸二氧化物等酸鹵化物,乙酮醛,丙酮醛,辛醛, 苯醛等醛類,甲胺,乙胺,三丁胺,哌啶,苯胺,PH;啶等 胺類,乙腈,苄膊,甲苯基膊等Iff類。 此外,含有Si-o-c鏈結之有機矽化合物之例子如三 甲基甲氧基矽烷,三甲基乙氧基矽烷,三-正-丙基甲基矽 焼’二-正-丙基乙氧基砂院,三-正-丁基甲氧基砂.院,三_ 異-丁基甲氧基矽烷,三-特-丁基甲氧基矽烷,三-正-丁基 乙氧基矽烷,三環己基甲氧基矽烷,三環己基乙氧k矽 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二_正_ 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_正_丙 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二乙氧基矽烷,二-正-丁基 二甲氧基矽烷,二-正-丙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二 25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畜0 ---Ί„----[婆------^、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B7_ 五、發明説明(丨3) 乙氧基矽烷,二-正-丁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異-丁基二甲 氧基矽烷,二-特丁基二甲基矽烷,二-丁基乙氧基矽烷, 正-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雙(2-乙基己基)二甲氧基矽 烷,雙乙基己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環己基二甲氧基矽 烷,二環己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二 環戊基二乙氧基矽烷,環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 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環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異 -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乙基二乙氧基矽烷,環戊基 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環戊基乙基二乙氧基矽烷,環戊基(異 -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 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環戊基乙基二乙氧基矽烷,環戊基(異 -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正-戊基)二甲氧基矽烷,環 戊基(異-丁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環戊基二甲氧基矽 烷,環己基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矽烷, 二苯基二乙氧基矽烷,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甲基 二乙氧基矽烷,苯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乙基二甲氧 基矽烷,環戊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環戊基二甲基乙氧基 矽烷,環己基二乙基甲氧基矽烷,環己基二乙基乙氧基矽 院,2-乙基己基二甲氧基砂院,2-乙基己基三乙氧基石夕 烷,環己基(正戊基_二乙氧基矽烷,環戊基乙基二甲氧 基矽烷,環戊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環戊基(正-丙基)二甲 氧基矽烷,環戊基(正-丁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正-丙 基)二乙氧基矽烷,環戊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環己基(正 -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正-丁基)二甲氧基矽烷,環 16 本紙琅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ΌΧ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_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7 __B7_ 五、發明説明(14) 己基(正-丙基)二乙氧基矽烷,環己基(正-丁基)二乙氧基矽 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氣 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正-丙基三甲氧基矽烷,正-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異-丙基三甲基矽烷,異-丙基三乙氧 基矽烷,正-丁基三甲氧基矽烷,異-丁基甲氧基矽烷,特 -丁基三甲氧基矽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矽烷,環己基三甲 氧基矽烷,環己基三乙氧基矽烷,環己基三甲氧基矽烷, 環己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 氧基矽烷,2_乙基己基三甲氧基矽烷,2-乙基己基三乙 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四甲 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等。 調製本發明之固體觸媒成份(A)所用之成份(d)之環狀 或鏈狀聚矽氧烷(以下稱成份(句)中之環狀聚矽氧烷可使 用下述通式[I]所表示之環狀聚矽氧烷之1種或2種以上。 「Si 〇— —S i - 0 — — Si -O—i R 7 R 9 η R 1丨 (式中從R6至R11分別氫原子,甲基或乙基,η爲1-20之 整數) 上述通式[I]所示之環狀矽氧烷中,較好者爲η從1 至10,更好的是從1至6之環狀聚矽氧烷。具體之例子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_
'IT A7 B7 五、發明説明(i5) 是使用六甲基環三矽氧烷、八甲基環四矽氧烷、十二甲基 環戊矽氧烷、2,4,6-三甲基環三矽氧烷,2,4,6,8-四甲基 環四矽氧烷之1種或2種以上。 此外,鏈狀聚矽氧烷則可使用下面通式[π]所表示之 鏈狀聚矽氧烷之1種或2種以上。 通式[Π] I nl·— m » - - I- Hi In m· m /_·jjy. In n -·“ 0¾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上式[II]中,X表示平均聚合度,爲2至30,000,R12至 R19之主體爲甲基,有時R12至R19之一部份爲苯基,高級 脂胺酸殘基,含有環氧基之基,以聚氧烯基取代者。 該聚矽氧烷總稱爲矽硐油,在25。(:之粘度爲2-10,000 厘沲,較好爲2-1000厘沲’更好爲3-500厘沲,在常溫爲 液狀或粘稠狀之鏈狀聚矽氧烷。 上述鏈狀聚矽氧烷之例子爲二甲基聚氧烷,甲基苯基 聚矽氧垸’高級脂肪酸取代之二甲基砂氧院,環氧基取代 之二甲基矽氧烷,聚氧烯基取代之二甲基矽氧烷。 各聚矽氧烷之具體例子爲茼品名:TSF4〇〇、 TSF401 、 TSF404 、 TSF405 、 TSF4045 、 TSF410 、 TSF411、TSF433、TSF437、TSF4420、TSF451-5A、 TSF451-10A、TSF451-50A、TSF451-100、TSF483、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 B7_ 五、發明説明(16) TSF484(以上均爲東苓矽酮株式會社之產品),KF96、 KF96L、KF96H、KF96、KF92、KF961、KF965、 KF56 、 KF99 、 KF94 、 KF995 、 KF105 、 KF351 、 HIVAC-F4、HIVAC-F5(以上均爲信越化學株式會社產品)。 將上述環狀或鏈狀聚矽氧烷之1種或2種以上與另外 的成份(a)〜(d)組合供反應就可得到可製造出高活性且高 立體規則性而且微粉含有量極少,而且鬆比重高的聚合體 之固體觸媒成份。再者,這些環狀及鏈狀聚矽氧烷可溶解 在甲苯、二甲苯、己烷,庚烷等有機溶劑中使用。 本發明之固體觸媒成份(A)乃藉由將成份(a),成份 (b),成份(c)及成份(d)接觸而調製出。此時接觸亦可在無 不活性有機溶劑之存在下使用之不活性有機溶劑之存在 下處理,但是考慮操作之容易性以在該些控制之存在下處 性爲佳,所使用之不活性有機溶劑之例子如己烷、庚烷、 環己烷等飽和烴、苯、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芳香族烴、 正二氯苯、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二環乙烷等鹵化烴。其 中以沸點爲90-150 °C之芳香族烴,具體言之甲苯,二甲 苯,乙基苯爲佳。各成份之使用量比爲對成份(a)ig成份 (cl)爲 0.01-2.0g,較好爲 0.1-l.〇g,成份(C2)爲 0.01-1.0g 較好爲0.1-0.5g 〇 再者,不活性有機溶劑之使用量並無特別之限制,考 慮操作上之問題以對成份(b)之容量比爲〇·1-1〇之範圍爲 佳。此外,這些成份在接觸時分幾次添加並選擇1種或2 種以上使用亦可。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〇'乂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3.先使成份(a)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成份⑷與⑷先 及成份(d)接觸。 5·成份(a)及成份( (b)及成份(d)接觸,再 B7 五、發明説明(i7) 各成份之接觸以在不活性氣體氣氛並除去水份之狀 況下一面在備有攪拌機之容器中一面攪拌一面進行。接觸 溫度在只使之接觸攪拌混合或分散或懸浮等變成處理之 情形下可在室溫附近之比較低溫下進行亦可。而在接觸後 使之反應而得生成物之情形下時則在40-130 °C之溫度範 圍爲佳。反應時之溫度未到.40 °C時反應不能充份進行, 結果所調製出之固體觸媒成份之性能不佳,而使用超過 130 °C之溫度的話,溶劑之蒸發顯著,反應不易控制。此 外,反應時由最好在1分以上,較好是10分以上,更好 是30分以上》 在調製本發明之固體觸媒成份(Α)時乃使成份(a),成 份(b),成份(c)接觸,其接觸之順序並無特別之限制而可 任意之其接觸順序之例子如下: 1·使成份(a),(b),(C)及⑷同時接觸。 2·使成份(a),(b)及(c)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與成 份(d)接觸。 (b)及(c)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與 成份(d)接觸再重復與(b)接觸 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與成份(b) c)先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與成份 重新與成份(b)接觸。 6·先使成份(a)及(b)預先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與 成份(c)及(d)接觸,再重新與成份(b)接觸。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父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一*-----^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1 *1 *·' __ 五、發明説明(lg) 7. 先使成份(a)及成份(b)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與 成份(c)及成份(d)接觸。 ~ 8. 先使成份(a)及成份(b)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與 成份(c)接觸’接著重復與成份(b)接觸,然後與成份((〇接 觸。 、 9·使成份(a)與(b)先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與成份(c) 及成份(d)接觸,接著重新與成份(b)及(d)接觸。 以上各成份之接觸順序,成份(d)之接觸順序可任意, 但是以使成份(d)與成份(a),成份(b)及成份(c)預先接觸所 得到之固體生成物接觸之方式較佳,因爲所得到之聚合體 之鬆比重可提高而且微粉含有量較少。.此外,上述接觸 時,所得到之固體生成物重覆與成份(d)接觸時之接觸條 件爲在40-130 t之溫度範圍保持1分以上,最好是5分以 上更好是10分以上。此時’成份(b)可直接添加或者是以 削述不活性有機溶媒適當稀釋後添加,以後者之方法較 佳。此外,藉由前段之接觸反應而得到之固體生成物以前 述之不活性有機溶劑洗淨之後,再重復與成份(b)接觸處 理亦爲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 特使成份(a),(b)及(c)接觸所得之固體生成物,或者 使成份(a)與成份(b)接觸所得之固體生成物之懸浮液昇溫 與成份(c)及成份(d)接觸,使之反應,最初從各成份懸浮 時之溫度至該反應到達該昇溫之平均昇溫速度爲0.1至20 °C/分,較好爲0.2至10 °C/分,特別好的是0.3至8 °C/分 設定之。如果昇溫下太遲則使用該固體觸媒成份所製出之 21 "^^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肥)入4規格(210><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__B7 _^ _ 五、發明説明(19) 聚合物之鬆比重就不夠,而相反的如果昇溫速度太早,則 粒子會反應熱而破壞,所調製出之固體觸媒成份之微粉會 增加,結果使用此固體觸媒成份所製出之聚合物之微粉就 會增加。 此外,使用成份(C)二種以上的時候,必需先使成份(Cl) 再來成份(c2)與成份(a)接觸。此時,最好成份(a),成份(b) 及成份(c)之接觸之後再與成份(c2)接觸。此時分別一起添 加接觸成份(cl)及成份(C2)或者分別分割添加亦可。再者 成份(cl)及成份(C2)亦可分別使用二種以上。 成份(c)使用二種以上時各成份之接觸順序如下。 1. 使成份(d)與依次接觸成份(a),(b)及(cl)與成份(C2) 所得之固體生成物接觸。 2. 使成份(a) ’(b)^(cl)與成份(C2)接觸得到固體生成 物,使成分(句與固體生成物接觸,再重復與成份(b)接觸。 3. 使成份(a)及成份(cl)預先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 使成份(b) ’成份(C2)及(d)與固體生成物接觸。 4. 使成份(a)及成份(cl)先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使 成份(b),成份〇2)及(句與固體生成物接觸,接著再重復與 成份(b)接觸。 ^ 5. 使成份(a)及(b)預先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使成 份(cl)接著成份(C2)與固體生成物接觸之後,使之與成份(句 接觸,接著重復與成份(b)接觸。 6. 使成份(a)及(b)預先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使成 份(cl)及(句與固體生成物接觸,接著使之與成份(b)及成份 22 ^^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説明(2〇) (〇2)接觸。 7·使成份(a)及成份(b)預先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 使成份(cl)與固體生成物接觸,接著重復使之與成份(b) 接觸之後,再與成份(c2)及成份(句接觸。 8·使成份(a)及成份(b)預先接觸得到固體生成物,再 使成份(cl)及(d)與固體生成物接觸丨接著再重復使之與成 份(b),(c2)及(d)接觸。 與成份(c)之接觸溫度並無特別 °C以下,使用二種以上時,成份(clj °C,成份(c2)爲70-130 °C,與成份(cl)接觸之後,成份(C2) 之接觸溫度並無特別之限制。 藉由使用二種以上之芳香族二羧酸二酯,特別是其二 個酯的代基之合計碳數大者,特別是10以上及同樣碳數 小者,特別是8以下者,並依上述順序,亦即先接觸成份 (cl)後接觸成份(c2)以調製固體觸媒成份的話,可防止調 製時之固體粒子之凝集’而且可減少最終所得到之固體觸 媒成份中之微粉。其結果’藉由使用如此調製出之固體觸 媒成份可製出粗粉及微粉少而且鬆比重高的聚合物。 固體觸媒成份(A)之調製方法之具體例子如下所示。 例1 : 在如甲苯之芳香族烴中於-10-30 °C之溫度將二醇鎂 加入製成懸浮液中加入成份(b):四氯化鈦。此時四氯化 鈦的量以成份(a)對所懸浮之溶劑之容量比爲1/2以下者 爲佳。接者將成份(c)之酞酸二丁酯添加至該懸浮液中。 之限制,最好是在130 不到70 °C,最好0-55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nn n —Βϋ —ϋ ---;---Ί----·/--裝—. - hr、lOJί UK ! -: - - I - - 1^1 -. n^i— mu · 2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A7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員Η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1) 如成份(C)之添加乃在將上述成份(a)懸浮在甲苯時之相同 溫度下進行。將該懸浮液昇溫,在50-110 °C之溫度範圍 內添加成份(句:十二烷甲基環庚矽氧烷或二甲基聚矽氧 烷。其後在100-120 °C之溫度保持20分至30分使之反應 得到固體生成物。用甲苯洗淨該固體生成物。此時之溫度 爲在40-130 °C之溫度範圍1分鐘以上。接著將甲苯及四 氯化鈦添加至該固體生成物,使之接觸、昇溫,溫度範圍 爲100-120 °C保持30分至3小時使之反應。最後用庚烷將 該固體生成物洗淨得到固體觸媒成份(A)。 例2 : 於如甲苯之芳香烴溶劑中加入二醇鎂(成份(a))於-10-3〇 1之溫度範圍內使之成懸浮液;添加四氯化鈦(成份 (b))。此時四氯化鈦之量爲對懸浮成份(a)之溶劑以容量比 爲1/2以下者爲佳。接著,在溫度範圍爲30-60 °C下將酞 酸二異辛酯(成份(cl))添加至該懸浮液中,接著於60-80 °C之溫度範圍下將酞酸二乙酯(成份(C2))於溫度爲60-80 °(:之範圍內加入;再將該懸浮液昇溫,於溫度範圍爲80_ 110 °C將十二烷基乙基環戊基矽氧烷或二乙基聚矽氧烷 (成份(d))加入,其後在100-120 °C之溫度範圍保持30分至 3小時,使之反應得到固體生成物。該固體生成物以甲苯 稀釋過之四氯化鈦洗淨之,再用甲苯洗淨。此時之溫度爲 40-130 °C之溫度範圍1分以上。接著於該固體生成物中添 加甲苯及四氯化鈦使之接觸,在100-120 °C之溫度範圍保 持30分至3小時使之反應;以庚烷洗淨該固體生成物, 2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f ί '1 裝--------訂--------i--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2) 得到固體觸媒成份(A)。 例3 : 於如甲苯之芳香族烴溶劑中使二乙醇鎂(成份(a))及 酞酸二-異-十二烷酯(成份(cl))接觸後,於-10°C-3〇°C之溫 度範圍添加四氯化鈦(成份(b))。此時四氯化鈦之量爲對於 所懸浮之溶劑以容量比爲1/2以下爲佳,將該懸浮液昇 溫,在溫度生成爲60-80 °C下添加酞酸二-異丁酯(成份 (c2))。其後在溫度爲80-110 °C之範圍添加十二烷基甲基 環戊矽氧烷或二甲基矽氧烷(成份(d)),其後,在溫度範圍 爲100_l2〇°C下保持30分至3小時,使之反應得到固體生 成物。該固體生成物用以甲苯稀釋之四氯化鈦洗淨,有用 甲苯洗淨。此時之溫度爲40-130 °C之溫度範圍時間1分 以上。接著,將甲苯,四氯化鈦及酞酸二乙酯添加至固體 生成物使之接觸,昇溫,於100-120 °C之溫度範圍保持30 分至3小時使之反應,用庚烷洗淨該固體生成物,得到固 體觸媒成份(A)。 如上述,所調製出之本發明的固體觸媒成份(A)以庚 烷等不活性有機溶劑洗淨可除去未反應物質故較佳,洗淨 後將之乾燥或洗淨後直接與後述之(B)成份及(C)成份組 合形成本發明之烯烴類聚合用觸媒。 本發明之有機鋁化合物(B)可使用通式R3qA€Y3_q(式 中R3爲碳數1至4之院基,γ爲氫、氯、溴、碑之一,q 爲0<qS3之整數)所示之有機鋁化合物。 此種有機鋁化合物(B)有如三乙基鋁,二乙基鋁氯化 25 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 i 0 X 29^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一5 ip.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W1__ 五、發明説明(23) 物,三異丁基鋁,二乙基鋁溴化物,乙基鋁α碘化物等, 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最好是用三乙基鋁、三-異-丁基 鋁。 本發明所用之有機矽化合物(C)可用通式R4rSi(OR5)4_r 所示之有機矽化合物(其中R4爲碳數1至12之烷基,環烷 基,苯基,乙烯基,烯丙基,芳烷基之一;可相同或相異。 r爲0或1-3之整數)。 此種有機矽化合物(C)有:苯基烷氧基矽烷,烷基烷 氧基矽烷,苯基烷基烷氧矽烷,環烷基烷氧基矽烷,環烷 基烷基烷氧基矽烷,烷氧基矽烷等。 上述有機矽化合物(C)之具體例子有:三甲基甲氧基 矽烷、三甲基乙氧基矽烷、三-正-丙基甲氧基矽烷、三-正-丙基丙氧基矽烷、三•正-丁基甲氧基矽烷、三-異-丁基 甲氧基矽烷、三-特-丁基甲氧基矽烷、三-環己基甲氧基矽 烷、三正己基乙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甲基 二乙氧基矽烷、二-正-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二 甲氧基矽烷、二-正-丙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異-丙基乙氧 基矽烷、二-正-丁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異-丁基二甲氧矽 烷、二-特-丁基二甲氧基矽烷、二-正-丁基二乙氧基矽烷、 正-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雙(2-乙基己基)二甲氧基矽 烷、雙(2-乙基己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環己基二甲氧基矽 烷、二環己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二 環戊基二乙氧基矽烷、二環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 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環己基乙基二曱氧基矽烷、環己基 2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扃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4) (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乙基二乙氧基矽烷、環庚 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環庚基 己基二乙氧基矽烷、環己基(異_丙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 基(正-戊基)二甲氧矽烷、環己基(正-戊基)二乙氧基矽烷、 環戊基(異-丁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正-丙基)二甲氧基 矽烷、環己基(正-丙基)二乙氧基矽烷、環己基(異-丙基) 二乙氧基矽烷、環己基(正-丁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正 -丁基)二乙氧基矽烷、環己基(異-丁基)二甲氧基矽烷、環 己基(正-丁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正-丁基)二乙氧基矽 烷、環己基(異-丁基)二甲氧基矽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矽 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矽烷、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 甲基二乙氧基矽烷、苯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乙基二 乙氧基矽烷、環己基二甲基甲氧基矽烷、環己基二甲基乙 氧基矽烷、環己基二乙基甲氧基矽烷、環己基二乙基二乙 氧基矽烷、2-乙基己基三甲氧基矽烷、2-乙基己基三乙 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 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正-丙基三甲氧基矽 烷、正-丁基三乙基基矽烷、異-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異-丙基三乙氧基矽烷、正-丁基三甲氧基矽烷、異-丁基三甲 氧基矽烷、特-丁基三甲氧基矽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矽烷、 環己基三甲氧基矽烷、環己基三乙氧基矽烷、環戊基三甲 氧基矽烷、環戊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基矽烷、乙 烯基乙氧基矽烷、2-乙基己基三甲基矽烷、2-乙基己基 三乙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 2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諸先«讀背一ί/注意事項再凑寫太一夷) -- •w 0 線 .....-I >1- J---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B7_ 五、發明説明(25) 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環己基環戊基二甲氧基矽 烷、環己基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環戊基二丙氧基 矽烷、3-甲氧基環己基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4_甲基環 己基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3,5-二甲基環己基環戊基二 甲氧基矽烷、3_甲基環己基環己基二甲氧基矽烷、雙(3_ 甲基環己基)二甲氧基矽烷、4-甲基環己基環己基二甲氧 基矽烷、雙(4_甲基環己基)二甲氧基矽烷、3,5-二甲氧基 環己基二甲氧基矽烷、雙(3,5-二甲基環己基)二甲氧基矽 烷等。 上述當中,以二-正-丙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異-丙基 二甲氧基矽烷、二-正-丁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異-丁基二 甲氧基矽烷、二--丁基二甲基矽烷,二-正-丁基二乙氧基 矽烷、特-丁基三甲基矽烷、二環己基二甲氧基矽烷、二 環己基乙氧基矽烷、環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甲 基二乙氧基矽烷、環己基乙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乙基 二乙氧基矽烷、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環戊基二乙氧 基矽烷、環戊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環戊基甲基二乙氧基 矽烷,環戊基乙基二乙氧基矽烷、環己基環戊基二甲氧基 矽烷、環己基環戊基二乙氧基矽烷、3-甲基環己基環戊基 二甲氧基矽烷、甲基環己基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 3,5-二甲基環己基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爲較好用,該有機 矽化合物(c)亦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 本發明之聚合方法乃是在前述固體觸媒成份(A),有 機鋁化合物(B)及有機矽化合物(C)所構成之觸媒存在下 28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0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6) 進行烯烴類之聚合或共聚合,各成份之使用量比在不影響 本發明之效果下可任意而並無特殊之限制。通常有機鋁化 17合物(B)對固體觸媒成份(A)中,鈦原子之莫耳比爲1至 1〇〇〇,最好爲.50至500,有機矽化合物(C)對(B)成份之 莫耳比爲從0.0020至2,最好爲0.01至0.5之範圍。 本發明之烯烴類聚合觸媒乃由上述所示之固體觸媒 成份(A),有機鋁化合物(B)及有機矽化合物(C)所構成,聚 合時之電子供給體(外部電子供給體)可和上述有機矽化 合物(C)合倂使用含有氧或氮之有機化合物。其具體之例 子例如醇類,酚類,醚類,酯類,酮類,酸氧化合物類, 醛類,脛類,醯胺類,腈·類,異氰酸類。 具體之例子有: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己 醇、辛醇、2-乙基己醇、十二烷醇等醇類,酚、苯酚等酚 類,甲醚、乙醚、丙醚、丁醇,胺基醚類,二苯基類等醚 類,甲醇甲醚,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酪酸乙酯,苯甲 酸甲酯,苯甲酸乙酯,苯甲酸丙酯,苯甲酸丁酯,苯甲酸 辛酯,苯甲酸環己酯,苯甲酸苯酯,對-甲苯酸甲酯,雙_ 甲苯酸乙酯,苯甲酸對-甲氧基乙基酯,苯甲酸對-乙氧基 乙酯,茴香酸甲酯,茴香酸乙酯等之單羧酸酯,馬來酸二 乙酯,馬來酸二丁酯,己二酸二甲酯,己二酸二乙酯;己 二酸二丙酯,己二酸二丁酯,己二酸二甲酯,己二酸二異 癸酯,己二酸二辛酯,酞酸二甲酯,酞酸二乙酯,酞酸二 丙酯,酞酸二丁酯,酞酸二戊酯,酞酸二己酯,酞酸二庚 酯,酞酸二辛酯,酞酸二壬酯,酞酸二十二烷酯等的二羧 29 本紙果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Α4規格(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n n ---- H^—Γ - aT I n - I— .i— -- -- I -訂-~-----^------- : I IT— II - - - I:-— - I- -I - ml -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_____B7_ 五、發明説明(27) 酸酯、丙酮、甲乙酮、乙丁酮、乙酸苯酚、苯酚等酮類, 酞酸二氯化物、對苯二甲酸二氯化物等的酸鹵化物、乙 醛、丙醛、辛醛、苯醛等之醛類、甲胺、乙胺、三丁胺' 哌啶、苯胺、吡啶等胺類,乙膊、苯蹐、甲苯基腈等膊類。 使用上述說明之固體觸媒成份(A)和有機鋁化合物(B) 及有機矽化合物(C)之烴烯聚合用觸媒之調製流程如第i 圖所示 使用本發明之觸媒之聚合或共聚合烯痙類有乙烯、丙 烯、1-丁烯、4-甲基、1-戊烯等,特別適合丙烯之聚合公 再者依照本發明使用由上述固體觸媒成份(A)、有機鋁化 合物(B)及有機矽化合物(C)所構成之觸媒進行烯烴之聚 '合時’由於可進一步改善觸媒活性、立體規則性及所生成 之聚合體之粒子性質’可在聚合前先進行預聚合。預聚合 時之單體不只可使用乙烯、丙烯、苯乙烯、乙烯基環己烷 等單體亦可使用。聚合可以漿體聚合、液相聚合或氣相聚 合,聚合時分子量調節到可使用氮。聚合溫度在2〇〇 °c以 下,最好是100 °c以下’聚合壓力爲10Mpa以下,最好 是5MPa以下,更好是2.5MPa以下。 以下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具體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於用氮氣充份置換並具備攪梓機之容量爲500n^之 圓底燒瓶中加入二乙醇鎂l〇g(鬆比重〇.23g/me ·比表面 積 21_5m2/g,球形度(1/w)1 1(),平均粒度 28μηι,in (D9〇/D10)i」〇,5μηι以下之微粉含有量5%)及甲苯 30 尺度適用中]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l 五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B7_ 發明説明(28^ 90mZ,反之成懸浮狀態,冷卻至3 °C。將此懸浮液添加 至甲苯30ιι^及四氯化鈦20m彳之溶液中,接著一面保持在 3 °C之溫度一面將酞酸二-正-丁酯3.6mf加至添加至該懸 浮液。以平均1 °C/分之速度將該懸浮液升溫至1〇它,添 加十甲基環戊矽氧烷之後,再將系統內之溫度升至 110 °C使之反應2小峙。反應終了後,將上澄液除去,使 用甲苯100m€在110°C洗淨4次。之後,重新添加甲苯8〇me 及四氯化鈦20mf ’在110 °C—面攪拌一面處理2小時, 其後以40 °C之正-庚烷lOOmf洗淨8次得到固體觸媒成 份。經測定此固體觸媒成份中之含量爲1.9wt%。 <聚合用觸媒之形成及聚合> 該用氮氣完全置換內容積爲2升,附有攪拌.機之壓力 釜中裝入三乙基鋁1.32m mole,環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 0.13m mole及鈦原子計爲0,0033莫耳之前述固體觸媒成 份,形成聚合用觸媒。然後,裝入氫氣1.5升,液化丙烯 1.4升’於70 °C進行1小時之聚合反應;得到固體聚合體 -1。所得到之觸媒性能及聚合體之性質乃示於表1。 此外,表1所示之聚合體之性質乃爲聚合反應終了後 所生成之聚合體之重量以(a)表之,以沸騰正··庚烷作6小 峙萃取6小時之不溶解之聚合體之重量以(b)表之聚合活 性及全結晶性聚合體之產率乃藉由下式求得: 聚合活性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1 訂 ⑷(岌) 固體觸媒成份⑼ 全結晶性聚合體之產率=X 100(%) 此外,所生成之聚合體之溶融指數(MI),鬆比重及微 3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 B7___ 五、發明説明(2$ .粉發生指數(FI)示於表1。此外微粉發生指數(FI)及以下述 之方法求得。 於用氮氣充份乾燥,接著用丙烯氣體置換之內容積爲 1800ir^之附有攪拌裝置之不鏽鋼製壓力釜中裝入正-庚烷 700ra€,保持在丙烯氣體氣氛下裝入三乙基鋁2.10mmole 及環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0.21mmol。接著將系統內之 溫度升至75 °C,裝入以Ti計0.007m mole之上述所得之 固體觸媒成份。接著,裝入150m彳之氫,將系統內之丙燦 壓力在〇.7MPa下繼續聚合3小時。此外,隨著聚合進行 所降低之壓力藉由連續供給丙烯作補充,在聚合中保持一 定壓力。依照上述聚合方法,進行丙#之聚合。將所生成 之聚合體過濾分離,減壓乾燥得到固體聚合體,微粉發生 指數(FI)乃依下式算出: 固體聚合體-2之羅粒度 4%粒徑 囿體聚雜-1之平均粒徑 -固體聚合體-2之平均粒徑X固體聚合體-1乏累積粒度 4%粒徑 上述微粉發生指數(FI)特別是表示聚合時微粉發生之 指標,但如果小於1則表示微粉發生很多。 實施例2 不用十甲基環戊矽氧烷而用八甲基環四矽氧烷以外 和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進行固體觸媒成份之調製及聚 合。經測定所得到之固體觸媒成份中之Ti含有量爲1_73。 本實施例之觸媒性能及聚合體之粒子性質如表1所示。 實施例3 不用十甲基環戊矽氧烷而使用二甲基聚矽氧烷(粘度 3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檩準(CNS ) Α4规格(21 ΟΧ297公釐)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一-訂--------; A7 B7 五一、發明説明(3〇) 1〇〇厘沲東苓矽酮聚粉有限公司製TSF-451)以外和實施例 1同樣地進行固體觸媒成份之調製及聚合。經測量得到之 固體觸媒成份中之Ti含有量爲1.56重量%。本實施例之 觸媒性能及聚合體之粒子性質乃如表1所示。 實施例4 不用十甲基環戊矽氧院而使用二甲基聚矽氧烷粘度 1〇厘沲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固體觸媒成份之調製 及聚合。經測量得到之固體觸媒成份中之Ti含有量爲1.73 重量%。本實施例之觸媒性能及聚合體之粒子性質乃如表 1所示。 比較例1 不用十甲基環戊矽氧烷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 固體觸媒成份之調製及聚合。經測量得到之固體觸媒成份 中之Ti含有量爲2.06重量%。本比較例之觸媒性能及聚 合體之粒子性質乃如表1所示。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 7 B7
五、發明説明(3P 表 1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評價項目 實方 謂 比較例 1 2 3 4 1 生成聚合體重量(a) 463 480 556 553 342 (g) • 沸騰η-庚烷中不溶解的聚 460 478 552 549 339 聚合體重量(b) (g) 聚合活性(γ) 52,800 52,600 54,900 60,500 44,600 (g/g-cat.) 全結晶性聚合體之產率 99.3 99.4 99.2 99.4 99.2 (t-II) (wt%) 熔融指數(MI) 4.3 3.5 3.3 4.7 4.2 (g/10min.) 鬆比重(BD) 0.45 0.44 0.45 0.44 0.41 (g/ml) 微粉發生指數(FI) 1.14 1.20 1.00 0.95 0.78 熔點(°C) 164.9 164.3 162.9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_ 實施例5 (固體觸媒成份之調製) 以和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調製出固體觸媒成份。 (聚合觸媒之形成及丙烯和乙烯之嵌段共聚合) 於以氮氣充份置換,內容積爲2升附有攪拌機之壓熱 3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___—__B7_ 五、發明説明(32) 签器中裝入二乙銘1.51mmol、環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砂院 0.151mmol及以欽原子計〇.〇〇30mmole之前述固體觸媒成 份,形成聚合甩觸媒。其後裝入氫氣6.5升,液化丙烯700ml 進行20 °C,5分鐘之預聚合,昇溫至70 °C進行20分之 聚合反應(第1階段聚合),在此第1階段聚合終了之後將 本反應之丙烯從壓熱釜中淸除用氮氣淸洗。然後昇溫至65 °C,面將丙燃與乙儲成1:1之混合氣體以每分1.2升加入 一面進行聚合(第2階段聚合)所得到之觸媒性能及聚合體 之性質如表2所示β此外和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求出聚合 活性’所得到之共聚合體中之乙烯含量用13C-NMR定量所 得到之共聚合體中之乙烯丙烯橡膠成份(EPR)之含有量, 依照下列方法測定出。 於具備有攪拌機及冷卻管之1升的燒瓶之中投入共 聚合體的2_5g,2,6-二-特丁基-?-甲酚811^及心二甲苯 25ml,在沸點下一直攪拌至共聚合體完全溶解。接著將 燒瓶冷卻至室溫,放置15小時,使固形物析出。用遠心 分離機使固形物和液相部份分離。其後所分離之固形物用 燒杯,插入丙酮500ml之中,在室溫攪拌15分之後,將 固形物過濾乾燥之後,測定重量(此重量以A表之)。對分 離出之液相部份進行同樣之操作;使固形物析出測定重量 (此重量稱作B)。之後以下式算出共聚合體中之乙烯丙烯 橡膠成份(EPR)之含有量: EPR(重量%)={(B(g)/A(g)+B(g))} X 100 此外,上述所得到之共聚體之流動性以下述之方法評 3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I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_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B7__ 五、發明説明(33) 價之。 使用圖2所示之裝置,首先將上述所得到之聚合體 5〇g裝入1之漏斗之中。接著將2之檔板拆下,使聚合體 落入3之容器之中測量所有聚合體落下之時間,此操作乃 對共聚合體及使用其聚合體之聚合時所用相同之固體觸 媒成份所聚合之均聚合體(實施例2所得之聚合體)進行 之,落下時間分別爲T1及T2,其流動性以下式表之 流動性=T1/T2 實施例6 除了使用實施例3所調製出之固體觸媒成份以外,以 和實施例5同樣的方法進行丙烯及乙烯之共聚合。所得到 之觸媒性能及聚合體之形狀如表2所示。 比較例2 除了使用比較例1所調製出之固體觸媒以外,進行和 實施例5相同之實驗所得之結果示於表2 〇此外,流動性 評價所用之丙烯均聚合物體爲在比較例1所得之聚合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 n —^訂--------- 3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A 7 B7 五、發明説明(3j _ 表 2 實施例5 實施例6 比較例2 生成聚合體重量(a)(g) 305 380 229 聚合活性(g/g-cat.) 38,200 41,3〇〇 32,900 MI(g/10 min.) 0.83 0.85 0.83 鬆比重(g/ml) 0.43 0.43 0.39 乙稀含量(wt°/〇) 19.5 18.6 16.9 EPR 含量(wt%) 29.8 28.7 26.5 流動性(T1/T2) 0.90 0.92 0.68 實施例7 (固體觸媒成份之調製)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於用氮氣充份置換且具備有攪拌機之容量爲500ml 之圓底之燒瓶中裝入二乙醇鎂l〇g及甲苯80ml使之成懸 浮液。於其中加入室溫之四氯化鈦20ml,一面攪拌一面 升溫至50 °C,添加酞酸二-異辛酯5.2ml後再升溫,於70 °(:加人酞酸二乙酯1.0m卜接著添加二乙基聚矽氧烷(粘度 1〇〇厘沲,東苓矽酮模式會社製TSF-451)4.0ml。再將系 統內之溫度升至112 °C使之反應2小時,反應終了後將上 澄液除去,使用甲苯80ml及四氯化鈦20ml於100 °C處理 15分,再使用甲苯100ml於100 °C洗淨三次。其後再添加 甲苯80ml及四氯化鈦20ml,於100 面攪拌2小時一 面處理,其後用40 °C之正-庚烷洗淨8次得到固體觸媒成 份。測定固體觸媒成份中Ti含有量爲2.2wt%。 (聚合用觸媒之形成及聚合) 3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衽印製 A7 _ B7 _ —_ 五、發明説明(35) 於用氮氣充份乾燥再以丙烯置換而內容積爲2升附 有攪拌機之壓熱釜中裝入正-庚烷20ml,一面保持丙燦氣 體氣氛一面裝入三乙基鋁1.31mmol,環己基甲基二甲氧 基砂焼〇.13mmol及以駄原子計〇.〇〇26mmol計之前述固體 觸媒成份’形成聚合用觸媒。其後裝入氫氣3000ml,液 化丙烯1.4升’一面攪拌一面在20 °C進行5分之預聚合。 其後立即升溫至70 °C進行1小時之聚合得到固體聚合 體。所得到之觸媒性能及聚合體之性質乃示於表3。 寘施例8 (固體觸媒成份之調製) 於用氮氣充份置換且具備有攪泮機之容量爲5〇〇ml 之圓底之燒瓶中裝入二乙醇鎂l〇g及甲苯8〇ml及酞酸二_ 異癸酯使之成懸浮液。於其中加入室溫之四氯化鈦 20ml,一面攪拌一面升溫至80 ,添加酞酸二_異丁酯 1.2ml後,接著添加二乙基聚矽氧烷(粘度1〇〇厘沲,東苓 砂酮株式會社製TSF-^M.Omi。再將系統內之溫度升至 使之反應2小時,反應終了後將上澄液除去,裝入 甲苯8〇ml及四氯化鈦2〇ml及酞酸乙酯〇 ^…於1〇〇力處 埋30分。上澄液除去後再使用申苯1〇〇ml於1〇〇洗淨 三次。其後再添加甲苯80ml及四氯化鈦2〇mi,於1〇〇 t —面攪拌2小時一面處理,其後用4〇 〇c之正_庚烷1〇〇ml 洗淨8次得到固體觸媒成份。測定固體觸媒成份中Ti含 有量爲2.1 wt%。 (聚合用觸媒之形成及聚合)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36> 使甩上述得到之固體觸媒成份和實施例同樣地進行 聚合所得到之觸媒性能及聚合體之性質示於表3。 實施例9 (固體觸媒成份之調製) 於用氮氣充份置換且具備有攪拌機之容量爲50〇mi 之圓底之燒瓶中裝入二乙醇鎂及甲苯8〇ml及酞酸二 異一辛酯1.0ml使之成懸浮液。於其中加入室溫之四氯化 鈦20ml,一面攪拌一面升溫至50 °C,添加駄酸二-異辛 酯4.2ml後再升溫,於70 °C加入酞酸二乙酯1.0ml,接著 在100 X添加二乙基聚矽氧烷(東苓矽酮株式會社製TSF-405)3.0ml。再將系統內之溫度升至112 °C使之反應2小 時,反應終了後將上澄液除去,使用甲苯80ml及四氯化 鈦20ml於110°C處理30分,再使用甲苯100ml於100 °C 洗淨三次。其後再添加甲苯80ml及四氯化鈦20ml及酞酸 二乙酯〇.25ml,於100 °C —面攪拌2小時一面處理,其後 用40 之正-庚烷洗淨8次得到固體觸媒成份。測定固體 觸媒成份中Ti含有量爲2.3wt%« (聚合用觸媒以形成及聚合) 使用如上述得到之固體觸媒成份,和實施例7同樣地 進行聚合。所得到之觸媒性能及聚合體之性質如表3所 7K ° 實施例10 (固體觸媒成份之調製) 於用氮氣充份置換且具備有攪拌機之容量爲500ml 39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1--1--------裝------r 訂 -n n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1 ___B7 五、發明説明(37) 之圓底之燒瓶中裝入二乙醇鎂10g及甲苯80ml使之成懸 浮液。於其中加入室溫之四氯化鈦20ml,一面攪拌一面 升溫至50 °C,添加酞酸丁基苄酯3.0ml後再升溫,於70 1加入酞酸二乙酯1.0m卜接著添加二乙基聚矽氧烷(粘度 1〇〇厘沲,東荃矽酮模式會社製TSF-451)4.0ml。再將系 統內之溫度升至II2 °C使之反應2小時,反應終了後將上 澄液除去,使用甲苯80ml及四氯化鈦20ml於100 °C處理 W分,再使用甲苯l〇〇ml於100 °C洗淨三次。其後再添加 甲苯80ml及四氯化鈦20ml,於100 °C —面攪拌2小時一 面處理,其後用40 °C之正-庚烷洗淨8次得到固體觸媒成 份。測定固體觸媒成份中Ti含有量爲2.0wt% 〇 (聚合觸媒之形成及聚合) 使用上述所得到之固體觸媒成份,和實施例7同樣地 進行聚合。所得到之觸媒性能及聚合性性質乃示於表3 〇 實施例11 (固體觸媒成份之調製) 於用氮氣充份置換且具備有攪拌機之容量爲500ml 之圓底之燒瓶中裝入二乙醇鎂10g及甲苯80以使之成懸 浮液。於其中加入室溫之四氯化鈦20ml,一面攪拌一面 升溫至50 °C,添加酞酸二-異辛酯5.2ml後再升溫,於70 °C加入酞酸二正丙酯1.0ml,接著添加二乙基聚矽氧烷(粘 度100厘沲,東苓矽酮株式會社製TSF-451)4.0ml。再將 系統內之溫度升至112 °C使之反應2小時,反應終了後將 上澄液除去,使用甲苯80ml及四氯化鈦20ml於100 °C處 40 本紙i尺度igT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八4規& ( 210Χ297ϋ ) (請先閏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l· I κι - -tl· I— I - I { —'- 1 ί - - - fn I- 1 II J— .1 « I - —.1 -- 經濟部中央標隼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38) 理15分,再使用甲苯100ml於100 °C洗淨二次。其後再 添加甲苯80ml及酞酸二-正丙酯0.3ml,於105 °C—面攪 拌30分一面處理,其後再加甲苯80ml、四氯化鈦20ml 及二乙基聚-矽氧烷(東苓矽酮株式會社製TSF-451 )4.0ml 於100 °C攪拌2小時處理之,其後用40 °C之正-庚烷洗淨 8次得到固體觸媒成份。測定固體觸媒成份中Ti含有量爲 1.8wt% 〇 比較例3 (固體觸媒成份之調製) 於用氮氣充份置換且具備有攪拌機之容量爲500ml 之圓底之燒瓶中裝入二乙醇鎂l〇g及甲苯80ml使之成懸 浮液。於其中加入室溫之四氯化鈦20ml,一面攪拌一面 升溫至90 °C,添加酞酸二正丁-酯3.5ml後再將系統內之 溫度升至112 °C使之反應2小時,反應終了後將上澄液除 去,使用甲苯80ml及四氯化鈦20ml於100 °C處理15分, 再使用甲苯l〇〇ml於100 °C洗淨三次。其後再添加甲苯 8〇ml及四氯化鈦2〇ml,於100 °C —面攪拌2小時一面處 理,其後用40 °C之正-庚烷洗淨8次得到固體觸媒成份。 測定固體觸媒成份中Ti含有量爲3.5wt%。 (聚合用觸媒之形成聚合) 使用如上述得到之固體觸媒成份,和實施例7同樣地 進行聚合。所得到之觸媒性能及聚合體之性質如表3所 示0 41 --V---^4-----r ' ' -1-----^訂-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S5S1E 五、發明説明( 表 3 實施例 比較例 評價項目 7 8 9 10 11 3 聚合活性(Υ) (g/g-cat.) 47,600 59,500 48,200 47,600 52,100 40,900 全結晶性聚合體 產率(t-II) (wt%) 99.0 98.9 98.9 98.8 99.1 98.0 熔融指數(MI) (g/10min.) 7.9 8.5 9.3 11.0 10.0 11.0 二甲苯可溶分 (XS) (wt%) 0.7 0.8 0.7 0.8 0.6 1.6 鬆 比 重 (BD)(g/ml) 0.44 0.43 0.44 0.44 0.45 0.40 聚合體平均粒徑 (微米) 550 400 450 600 550 550 105微米以下之 聚 合 體 (wt%) 0.3 0.5 0.6 0.4 0.2 3.5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丨裝-------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使用本發明之觸媒進行烯烴類,特別是丙烯之聚合時 觸媒活性十分高。其結果,所生成之聚合體中有在之觸媒 殘渣量可抑制至非常低,因而生成聚合體中之殘留氯之量 可降低至完全不必脫灰步驟之程度。此外,由於所生成之 立體規則性之聚丙烯之產率極高,而且鬆比重亦高故可有 效地製造質佳之聚合體。再者,在進行本發明之觸媒存在 42 本紙張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3〇5Βί8 第851 10377號說明書修正頁 修正曰其 :¥·ϋ ]Γ 翁 Λ 五、發明説明(4〇 ) 下之聚合時由於生成之聚合體之微粉可降低’故可防患因 微粉聚合體所造成之製程操作上之事故。 此外,藉由本發明之觸媒,嵌段共聚合體中橡膠狀共 聚合體之生成比率增加而且生成之共聚合體之粒子性質 特別是流動性優良,故可解決粒子間之附著及操作上之事 故。 符號說明: 1〜漏斗;2〜檔板;3〜容器。 請 | 先I 聞..I 讀 背
I % 寫 本 ir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X297公楚)

Claims (1)

  1. 公 151 泰 'Μ5$1Β. 7號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AS B8 C8 D8 87 12. ! 8 Μ 曰期:87.12.18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裂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使用下式(a)-(d)成份所調製爲其特徵之履烴 類聚合用觸媒成份: (a) 二乙氧基鎂; (b) 四氯化鈦; (c) 芳香族二羧酸二酯;及 (4:)環狀或鏈狀聚矽氧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烯烴聚合用觸媒成份, 其中成份(c)芳香族二羧酸二酯乃是使用芳香族二羧酸 二酯中之二個烷基之合計碳數之差爲4以上之至少二種 芳香族二羧酸二酯調製而成爲其特徵者。 3. —種由下述(A)、(B)、(C)成份所形成爲特徵之烯 烴類聚合甩觸媒: (A) 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固體觸媒成份; (B) 選自三乙基鋁或三異丁基鋁組成之族群之至少 1種有機鋁化合物;及 (C) 通式:R' Si(OR5)4_r所示之有機矽化合物(式中 R4爲烷基,環烷基,苯基之一,可相伺或不同,R5爲碳 _ 1至4之烷基,環烷基之一,可相同或不相同,r爲0 或1-3之整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烯烴類聚合用觸 媒,其中相對於lg的(a)成份,成份(b)的使用量比爲 0.1〜200ml,成份⑷的使用量比爲0.01〜3g,成份(d)的使 用量比爲〇.〇1〜20g。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烯烴類聚合用觸 、言· (請先閎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M4規格(210X2的公釐) 公 151 泰 'Μ5$1Β. 7號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AS B8 C8 D8 87 12. ! 8 Μ 曰期:87.12.18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裂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使用下式(a)-(d)成份所調製爲其特徵之履烴 類聚合用觸媒成份: (a) 二乙氧基鎂; (b) 四氯化鈦; (c) 芳香族二羧酸二酯;及 (4:)環狀或鏈狀聚矽氧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烯烴聚合用觸媒成份, 其中成份(c)芳香族二羧酸二酯乃是使用芳香族二羧酸 二酯中之二個烷基之合計碳數之差爲4以上之至少二種 芳香族二羧酸二酯調製而成爲其特徵者。 3. —種由下述(A)、(B)、(C)成份所形成爲特徵之烯 烴類聚合甩觸媒: (A) 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第2項之固體觸媒成份; (B) 選自三乙基鋁或三異丁基鋁組成之族群之至少 1種有機鋁化合物;及 (C) 通式:R' Si(OR5)4_r所示之有機矽化合物(式中 R4爲烷基,環烷基,苯基之一,可相伺或不同,R5爲碳 _ 1至4之烷基,環烷基之一,可相同或不相同,r爲0 或1-3之整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烯烴類聚合用觸 媒,其中相對於lg的(a)成份,成份(b)的使用量比爲 0.1〜200ml,成份⑷的使用量比爲0.01〜3g,成份(d)的使 用量比爲〇.〇1〜20g。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烯烴類聚合用觸 、言· (請先閎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M4規格(210X2的公釐) 機鋁化合物(B)的 6.如申請專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媒,其中相對於觸媒成份(A)中每莫耳之鈦原子,上述有 使用量莫耳比爲1〜1000。 利範.圍第i 3 .項所述之烯烴烯聚合用觸 媒,其中相對於U莫耳之有機鋁化合物(B),上述有機矽 化合物(C)的使用量莫耳比爲0.0020〜2。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5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TW085110377A 1995-09-01 1996-08-26 Solid catalyst ingredi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the catalyst TW38531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839895 1995-09-01
JP26350795 1995-09-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85318B true TW385318B (en) 2000-03-21

Family

ID=26538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5110377A TW385318B (en) 1995-09-01 1996-08-26 Solid catalyst ingredi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the catalyst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5932510A (zh)
EP (1) EP0790257B1 (zh)
KR (1) KR100408164B1 (zh)
AT (1) ATE208795T1 (zh)
BR (1) BR9606599A (zh)
DE (1) DE69616976T2 (zh)
ES (1) ES2167596T3 (zh)
PT (1) PT790257E (zh)
TW (1) TW385318B (zh)
WO (1) WO199700935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1336A (zh) * 2015-09-29 2015-12-02 李海燕 一种乙烯聚合催化剂的给电子体、类球形催化剂、制备方法
TWI511991B (zh) * 2011-07-26 2015-12-11 China Petro Chemical Technologydevelopment Company Ltd A catalyst compon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 process for its preparation and a catalyst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266677T1 (de) 1997-11-06 2004-05-15 Toho Titanium Co Ltd Fester katalysatorbestandteil und katalysator zur polymerisation von olefinen
US6639038B2 (en) * 1998-05-22 2003-10-28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Crystalline polypropylene and its moldings and films
JP4414506B2 (ja) * 1998-05-22 2010-02-10 株式会社プライムポリマー 結晶性ポリプロピレン並びにその成形体及びフィルム
DE69918069T2 (de) 1998-12-25 2005-07-07 Toho Titanium Co., Ltd., Chigasaki Feste katalysatorkomponente für die propylenpolymerisation und katalysator
KR100502370B1 (ko) * 2000-09-29 2005-07-19 도호 티타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올레핀류 중합용 촉매
US6566294B2 (en) 2000-12-21 2003-05-20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Multi-donor catalyst system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US20030022786A1 (en) * 2001-05-03 2003-01-30 Epstein Ronald A. Catalyst for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KR101234427B1 (ko) 2005-05-31 2013-02-18 도호 티타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미노실란 화합물, 올레핀류 중합용 촉매 성분 및 촉매 및이것을 이용한 올레핀류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KR101930605B1 (ko) 2009-03-17 2018-12-18 도호 티타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올레핀류 중합용 고체 촉매 성분 및 촉매 및 이를 이용한 올레핀류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US9562119B2 (en) * 2010-05-25 2017-02-07 W. R. Grace & Co.-Conn.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EP2630171A1 (en) * 2010-10-19 2013-08-28 Basell Poliolefine Italia S.r.l.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purity propylene polymers
KR101898315B1 (ko) * 2011-08-25 2018-09-12 도호 티타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올레핀류 중합용 고체 촉매 성분의 제조 방법, 올레핀류 중합용 촉매 및 올레핀류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5837714B (zh) 2012-07-18 2018-07-20 东邦钛株式会社 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的制造方法、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以及烯烃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JP6293726B2 (ja) 2013-02-27 2018-03-14 東邦チタニウム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の製造方法、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触媒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類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KR102103486B1 (ko) 2013-02-27 2020-04-22 도호 티타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올레핀류 중합용 고체 촉매 성분, 올레핀류 중합용 촉매 및 올레핀류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4640886B (zh) 2013-02-27 2018-04-27 东邦钛株式会社 用于聚合烯烃的固体催化剂组分的制造方法、用于聚合烯烃的催化剂和聚合烯烃的制造方法
US11591458B2 (en) * 2016-08-30 2023-02-28 W.R. Grace & Co.-Conn. Polyolefins with low ash cont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13563496B (zh) * 2020-04-28 2023-05-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7759A (en) * 1972-10-06 1975-09-23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Catalyst for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and process for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with use of said catalyst
JPS5213827B2 (zh) * 1974-05-08 1977-04-16
US4451688A (en) * 1981-12-03 1984-05-29 Nippon Oil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olefins
US4497906A (en) * 1982-02-16 1985-02-05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Solid catalyst compon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JPS6023404A (ja) * 1983-07-20 1985-02-06 Toho Titanium Co Ltd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触媒成分
JPH06104693B2 (ja) * 1986-01-06 1994-12-21 東邦チタニウム株式会社 オレフイン類重合用触媒
JPH0830088B2 (ja) * 1986-06-20 1996-03-27 東邦チタニウム株式会社 オレフイン類重合用触媒
JPH0725823B2 (ja) * 1987-12-07 1995-03-22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オレフイ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5238891A (en) * 1989-06-15 1993-08-24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and process
JPH03106910A (ja) * 1989-09-21 1991-05-07 Toho Titanium Co Ltd エチレン―プロピレン共重合体ゴム合成用触媒
JPH03157409A (ja) * 1989-11-15 1991-07-05 Toho Titanium Co Ltd ポリエチレン製造用固体触媒成分
IT1251796B (it) * 1991-07-15 1995-05-26 Himont Inc Componenti e catalizzatori per la polimerizzazione di etilene
US5773537A (en) * 1992-05-19 1998-06-30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Ziegler-natta catalyst systems containing specific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US5608018A (en) * 1993-12-08 1997-03-04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α-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syste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α-olefin catalyst
ATE205507T1 (de) * 1994-01-31 2001-09-15 Toho Titanium Co Ltd Fester katalysatorbestandteil für olefinpolymerisation und olefinpolymerisationskatalysator
US5547912A (en) * 1994-01-31 1996-08-20 Toho Titanium Co., Ltd. Solid catalyst component for polymerizing olefins and catalyst containing the same
JP3485389B2 (ja) * 1994-06-23 2004-01-13 東邦チタニウム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および触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1991B (zh) * 2011-07-26 2015-12-11 China Petro Chemical Technologydevelopment Company Ltd A catalyst compon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 process for its preparation and a catalyst thereof
US10150822B2 (en) 2011-07-26 2018-12-11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oration Catalyst compon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catalyst thereof
CN105111336A (zh) * 2015-09-29 2015-12-02 李海燕 一种乙烯聚合催化剂的给电子体、类球形催化剂、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167596T3 (es) 2002-05-16
PT790257E (pt) 2002-04-29
US5932510A (en) 1999-08-03
ATE208795T1 (de) 2001-11-15
DE69616976T2 (de) 2002-04-04
KR100408164B1 (ko) 2004-04-14
BR9606599A (pt) 1997-09-30
EP0790257B1 (en) 2001-11-14
EP0790257A4 (en) 1999-03-31
DE69616976D1 (de) 2001-12-20
EP0790257A1 (en) 1997-08-20
WO1997009355A1 (fr) 1997-03-13
KR970707173A (ko) 199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85318B (en) Solid catalyst ingredi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the catalyst
JP4750021B2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類の重合方法
JPH1112316A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及び触媒
JP4970653B2 (ja) プロピレン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及び触媒
JP3444730B2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および触媒
WO1999024476A1 (fr) Constituant de catalyseur solide et catalyseur de polymerisation d'olefines
JP5968888B2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の製造方法、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類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943230B2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及び触媒
JP2010241916A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触媒、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類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3261612A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及び触媒
JP3654318B2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および触媒
JP4497414B2 (ja) アルコキシマグネシウム被覆固形物の調製方法、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触媒の製造方法
JP5394630B2 (ja) アルコキシマグネシウムの合成方法、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の製造方法
JP3455023B2 (ja) 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6199739A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および触媒並びにオレフィン類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871291B2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の調製方法
JP3745982B2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および触媒
JP2002069118A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および触媒並びに電子供与体
JP2003147013A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触媒
JP3971043B2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及び触媒
JP2003261613A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及び触媒
JPH11147909A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及び触媒
JP2003147014A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触媒
JPH1129611A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および触媒
JP2003313224A (ja) オレフィン類重合用固体触媒成分及び触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