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80187B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ange of ratio,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ange of ratio,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380187B
TW380187B TW085109792A TW85109792A TW380187B TW 380187 B TW380187 B TW 380187B TW 085109792 A TW085109792 A TW 085109792A TW 85109792 A TW85109792 A TW 85109792A TW 380187 B TW380187 B TW 3801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atio
change
patent application
transmission rati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5109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oumen Antonov
Original Assignee
Anotonov Automotive Technolog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otonov Automotive Technologi filed Critical Anotonov Automotive Technologi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380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3801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93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purely mechanical
    • F16H61/0295Automatic gear shift control, e.g. initiating shift by centrifugal fo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14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torque or torque dema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36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speed
    • F16H59/38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speed of gear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36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speed
    • F16H59/46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speed dependent on a comparison between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06Layout of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s, e.g. arrangement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51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control units, e.g. valves for converting electrical signals to fluid signals
    • F16H2061/0258Proportional solenoid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Description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 _B7_ 五、發明説明(ί ) 本發明係有關控制一傳動裝置,尤其是一種自動的多 速傳動装置中傳動比之變化的方法。 本發明亦有關於一種實施此一方法的傳動裝置。 由WO-A-92 0 7 2 06案已知一種自動傳動装置,其中,依 據兩反作用對抗力之何者力為主宰而定,一離合器為選擇 性地連接了一差動齒輪設計(例如為一周轉輪系)的兩個 迴轉構件。第一力例如為一齒合反作用力,尤其是一由帶 有螺旋齒被装設成軸向可動方式之小齒輪所產生的軸向推 力,其傾向於分離開離合器。第二力(其傾向於嚙合離合 器)可由彈簧及/或由離心式轉速機構所產生。當離合器 被分離時,需要防止該差動齒輪設計之一第三迴轉構件之 轉動,並且此可由一防止此第三迴轉構件於相反方向上轉 動之自由輪而獲得確保。 此類型的傳動設計非常有利,因為其基本功能不需要 一外部動力源,亦不需要感應器或是控制電路。產生出控 制此傳動設計之力者即為此傳動設計本身*並且這些力係 同時為用作控制所需參數之一量測。 對於現代必須提供高度適應性和最佳化操作之傳動設 計,前述力最好是由額外的力來完成,例如由液壓驅動器 來產生。此等額外的力可被利用來依需要變更在何速率和 扭力狀況下傳動比被改變,或是在當需要時用來將傳動鎖 定在一給定的比率下(p c T / F R 9 4 / Ο ϋ 1 7 6 )。 從另一方面來看,依據本發明’已察知在例如一離心 -4- 本紙張X渡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董)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Ί - --訂------,:>ί;ρ^^ I---- I--- n - 1111__ _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β: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Α7 Β7 五、發明説明(2 ) 力或齒合反作用力等力之作用下傳動比之改變將呈現出一 些缺點,例如太慢。 而且,當傳動設計提供出相較於所使用的齒輪組數目 是為高的數種傳動比時,通常有至少一項傳動比變化程序 需要解除一個聯結並致動另一聯结,同時恰好地同步化此 兩解除和致動操作。 依據US-A- 4 7 1 3 98 4案,必須被致動的聯结係接收到 一開始為小然後逐漸增大到最大值的嚙合力,而另一聯结 的嚙合力係被逐漸地解除。用來實踐此項解決作法的液壓 機構係非常複雜、昂貴而且不易達成。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對涉及到驅動至少一個可選擇性聯 結機構之傳動比變化,提供較佳的控制。 依據本發明,在一種提供至少兩個傳動比之傳動裝置 中從一舊的傳動比逐漸改變到一新的傳動比,一種其中一 驅動器被加K控制來驅動此傳動裝置之一可選擇性聯结機 構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傳動比變化程序啟始之後,係偵 測到至少一個受到漸進式傳動比變化程序之影響的物理量 大小,並且該驅動器係依據所檢知此物理量大小的值而加 以控制_。 如W0-A-92 (Π 2G6案中所述,傳動比變化程序之啟始 可以是因於在當欲被傳遞的扭力超過聯结機構(其受到預 定的·、可例如為固定不變或是隨轉速而增加的嚙合力)之 傳遞能力時,該聯结機構之突然滑動。. -5 - 本紙張Λ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i-------訂-----©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3) 本發明特別是應用在兩可選擇性聯结機構必須K 一同 步化方式改變狀態之情況下。傳動比變化程序之啟始因而 可由第二個可選擇性聯結機構(亦即除了該受到物理量大 小之關係而被控制的聯结機構之外的聯结機構)來實施。 然後,最好是將該其驅動令傳動裝置的輸入速率朝著相對 應欲被達成之傳動比變化-的方向改變者選取為第二選擇性 聯结機構。例如,若是在'被實施之過程中傳動比之改變係 為改琴到最高的比率(此將造成傳動設計之輸入轉速降低 )的話,則將執行一項作用Μ使得傳動比變化程序由驅動 兩聯結機構之所述者而啟始,其造成傳動裝置之輸出速率 減速。當所檢知的物理量達到某一預定值時,另一聯结機 構之驅動係接著被啟始。 作為傳動比變化程序之演變的物理量大小特徵,較有 利的是(尤其是有鑒於上述考慮)選取輸入速率,或是傳 動裝置之輸入速率和輸出速率之間的比,或是一個或多個 其狀態在當傳動比變化程序被啟始時為改變的聯結機構在 上游所量得速率和在下游所量得速率之間的比。 較佳地,該聯结機構係依據兩個不同的真值表而受到 控制。當物理量大小通過一預定的臨界值時,·從真值表之 第一個(其並不對傳動比變化時所具的車輛操作狀況提供 第一聯结機構之驅動)到真值表的第二個(其對於所述搡 作狀況提供第一聯结機構之驅動)便有所改變。 依據本發明的第二項特色,提供有一種車輛用傳動裝 -6 - 本紙張Α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 ( 210Χ297公釐) (請先閣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页) -裝— 、τ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 — 一 五、發明説明(^ ) 置,其包括有至少一個齒輪組並可藉由驅動一可選擇的聯 結機構而從一舊有的傳動比變化到一新的傳動比,設始機 構係被提供成依車輔之至少一個搡作參數的關係來設始傳 動比之變化,其特徵在於此傳動装置包括有: - 供檢知一物理量大小之機構’可在其設始之後受 到傳動比漸進變化之影響; - 控制機構,供依據該物理量大小之值的變化情況 來控制該聯结機構之驅動。 ' 在本說明書的其他部分,傳動比在當其輸出方面相對 於輸入速率為相應到低速時將被稱為"低〃 (1 〇 w)。在 相反的情況下,傳動比則被稱為"高"(high)。 本發明之其他特塞和優點將可由Μ下參照非限制性例 子所給出的說明中進一步得知。 在附圖中: 一 圖1為依據本發明一兩段比傳動裝置在靜置狀態 下的縱長向剖面視圖; - 圖2和3為類似於圖1 ,但與分別作為一減速齒 輪和作為一直接傳動之操作有關; - 圖4為依據本發明一四段比傳動裝置之概示圖; - 圖5顯示出用於圖4傳動裝置之控制的流程圖; Κ及 - 圖6和7顯示出圖5之流程圖所利用到的兩個真 值表。 -7- 尽-氏張Λ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 _B7_:_ 五、發明説明(j ) 圖1中所顯示特別適用於一機勛車輔的兩段比傳動装 置包括有一輸入軸2 a和一與此傳動裝置之軸線1 2相葑 齊的輸出軸2 b °該輸入軸2 a係連到一機動車輔之引擎 5的軸,其間可設置一離合器8 6或是可設置其他未於圖 式中顯示出的變速裝置。該輸出軸2 b係用來直接或間接 地驅動一車輛的輪子。該輸出軸2 b和車輪之間可例如插 設另一具有兩段比或三段比的變速裝置及/或一手動控制 ( 的(¾前傳動/向後傳動反向用齒輪’及/或一差動器用來 分配車輔之傳動輪之間的蓮動。 該輸入軸2 a和該輸出軸2 b相對於傳動裝置之殼體 4係為軸向地固定不動。 所述傳動裝置包括有一由迴轉式齒輪組7所構成的差 動齒輪設計。該迴轉式齒輪組7含有一具内齒的冠輪8和 一具外齒的太陽輪9,冠輪8和太陽輪9二者皆與在傳動 裝置之軸線12周圍成等角度間隔處被一行星輪支撐件1' 3 (其固接到該輸出軸2 b )之偏心軸1 4所支撐的行星 輪11相嚙合。該太陽輪9可相對於其所包圍的輸出軸2 b繞傳動裝置的軸線1 2自由地轉動。然而,一自由輪装 置1 6係防止該太陽輪9於逆向轉動,亦即防止相對於傳 動裝置之殼體4於該輸.入軸2 a之旋轉的垂直方向轉動。 該冠輪8因栓槽1 7之中介而相對於該輸入軸2 a為 被鎖定無法旋轉,但可自由軸向地滑動。 —多碟盤離合器1 8係可選擇性地聯結該冠輪8和該 -8-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 ----線 A 7 B7 ' 五、發明说明(心) 行星輪支撐件13。 該離合器1 8之碟盤1 9和2 2的堆疊可被軸向地夾 合在一可動板2 7和一與該行星輪支撐件1 3成一體的保 持用固定板2 6之間。該可動板2 -7係為一框座2 0的一 部分,其係被與該行星輪支撐,件1 3可旋轉地鎖定,但相 〆 對於行星輪支撐件1 3為可滑動。 該框座2 0係衷撐離心式飛輪配重2 9,而離心式飛 輪配重2. 9則被設置為繞該離合器1 8形成一環圏。該等 離心式飛輪配重2 9因而係被可旋轉地鎖固到傳動裝置的 輸出軸2 b。 每一離心式飛輪配重2 9有一實心本體3 1被軸向地 設置在碟盤1 9和2 2的外側’ Μ及有一驅動臂3 2因一 盤形彈簧34之中介而壓抵於該固定板26之外表面。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該行星輪支撐件13之旋轉將令該離心式飛輪配重2 9之實心本體3 1 ,在其離心力之作用下,對其切線2 8 朝向外側徑向地樞動,以便令其從一靜置位置(由離心式 飛輪配重29之一擋止件36柢靠於該框座20 (圖1和 2 )所界定)移動到一分離的位置(可由圖3中得見)° 此乃造成該驅動臂3 2和雛心式飛輪配重2 9之切線 2 8間的相對軸向位移。此將該驅動臂3 2帶向該可動板 2 7之位移會在嚙合該離合器1 8的方向上,相應於該盤 形彈簧34之壓縮及/或相應於該可動板2 7朝向該固定 板2 6之移位。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Π ) 當傳動裝置處於如圖1中所示靜置狀態時,該盤形彈 簧3 4係藉由離心式飛輪配重2 9之中介抵靠於其位在靜 置狀態的擋止而傳遞一力來嚙合該離合器1 8,K使得傳 動装置的輸入軸2 a與該輸出軸2 b可旋轉地聯结,並且 傳動装置構成為一可傳遞達到由盤形彈簧3 4之嚙合力所 界定之某最大值的直接驅動。 而且,該冠輪8、該行星輪1 1K及該太陽輪9的齒 係為螺旋型式。因此,在每一對於負荷下相嚙合的齒中, 係圼現出與周邊傳遞力以及因而與該輸入軸a上的扭力 和該輸出軸2 b上的扭力為成比例的相反軸向扭力。所述 齒的螺旋傾斜方向係選源與成致使得當冠輪8傳遞一驅動 扭力時,出現在此冠輪8中的軸向推力P a c所施加的方 向係使得該冠輪8,藉由一推力軸承B 2之中介*將該可 動板2 7朝向分離開該等板2 6和2 7的方向上推,並因 而使該離合器1 8解除嚙合。該軸向推力P a c亦傾向於 將雛心式飛輪配重2 9的驅動臂3 2和固定板2 6帶向朝 向彼此,並因而保持離心式飛輪配重2 9於其靜置位置和 壓縮該盤形彈簧34。該等行星輪1 1 (其不僅與冠輪8 相嚙合亦與太陽輪9相嚙合)係受到兩個彼此平衡的相對 反作用力P S 1和P S 2,並且該太陽輪9係因為其與行 星輪1 1相嚙合而受到一軸向推力Pap ,此軸向推力P a p之大小冠輪8的軸向推力P a c相等但方向相反。該 太陽輪9的軸向推力p a p係由一推力軸承B 3之中介而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 - ----II--f -----I. Γ--訂—--I - I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揉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A7 B7 五、發明説明(8 ) 被傳遞到該殻體4。 此為顯示在圖2中之狀況。假設已到達此狀況,規將 描述傳動裝置之基本操作。只要由該輸入軸2 a所傳遞S勺 扭力係可該冠輪8中的軸向推力P a c足K壓縮盤形彈簧 3 4並維持離心式飛輪配重2 9於圖2中所顯示的靜置位 置,離合器之保持用固定板2 6和可動板2 7之間的分離 便可致使得碟盤1 9和2 2抵靠彼此滑動而不會從一者傳 遞扭力到另一者。在此情況中,該行星輪支撐件1 3可在 一不同於該輸入軸2 a之速率下旋轉,並且其傾向於因該 輸出軸2 b所必須驅動的負荷而被令固定不動。其结果為 行星輪1 1傾向於作用為運動逆反器,亦即Μ相反於該冠 輪8旋轉方向之方向來旋轉該太陽輪9。但是此旋轉係被 該自由.輪.1 6.所禁止。該太陽輪9因而係由於該自由輪1 6而固定不動,並且該行星輪支撐件1 3係在該太陽輪9 之零速率和該冠輪8Κ及該輸入軸2 a的速率之間的速率 下旋轉。所述單元因而係操作為一減速單元。若是旋轉速 率增加並且扭力仍然保持不變的話,離心式飛輪配重2 9 之離心力相對於該固定板2 6在該可動板2 7上產生一大 於軸向推力P a c之軸向嚙合力並且該可動板2 7係被朝 向該固定板2 6推K便獲致直接驅動的時刻便會到來。 該離合器18在當其變換為直接驅動時變得嚙合時, 係遞增地從該冠輪8 (其係受到該輸入軸2 a的束縛)傳 遞動力到該行星輪支撐件1 3 (其係受到該輸出軸2 b的 ‘ .-1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_ (讀先閔讀背面之注意Ϋ項再填寫本頁) 訂 •费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 B7_ 五、發明説明(7 ) 束縛)。因此,該迴轉式齒輪組7之齒係愈來愈少作用’ . ί 亦即其傳遞愈來愈少的力。軸向推力P a c係減少並且最 終係沒有。因此,該由於離心力之軸向推力P a c可被完 全地施加,Μ便將固定板2 6和可動板2 7彼此嚙合。 然後將發生該輸出軸2 b的轉速減小及/或欲被傳遞 的扭力係增加到達離心式飛輪配^重2 9於該離合器1 8中 不再提供一足以傳遞扭力之嚙合力的程度。在此情況中, 該離合器1 8係開始滑動。該太陽輪9之速率係減小,直 到其消失。該自由輪1 6令太陽輪9為固定不動並且齒合 力P a c重新出現K便使離合器分離,致使得傳動裝置然 後作用為一減速軍元。因此,每當從作用為一減速單元改 變到作用成直接驅動發生時,或是反之亦然,軸向推力P a c係朝著穩定新近獲得傳動比之方面改變。此點是非常 有利的,一、方面為可避免傳動比在某臨界操作點附近過度 頻繁地改變,而另一方面為可使離合器1 8滑動之狀況為 暫時性的。 如圖1中所示,額外的機構係被提供用來在不同於由 因該盤形彈簧3 4、該離心式飛輪配重2 9 Μ及該冠輪8 之螺旋齒的軸向力所決定的狀況下,選擇性地令傳動裝置 作用為一減速單元。 因於此項目的,所述傳動裝置包括有一刹車4 3,其 使得令太陽輪9相對於殼體4為固定不動成為可能,而無 ι ν. 關於該自由輪1 6。換言之,該剎車4 3在功能上係於該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A7 , _B7___ 五、發明説明(,。) 太陽輪9和該殼體4之閤被裝配成平行於自由輪1 6。一 液壓活塞4 4係以一軸向滑動方式被装配,Μ便分別施加 及釋放該剎車4 3。該剎車4 3和該疲壓活塞4 4係為環 形形狀,並且其軸線係為所述傳動裝置的軸線1 2。該液 壓活塞4 4係相鄰於一液壓容室4 6,此液壓容室4 6可 被供Κ選擇性地受壓下油料,Κ便迫使該液壓活塞44朝 向施加該剎車4 3的方向。 而且,該疲壓活塞4 4係被緊固到一推桿4 7,此推 桿4 7可藉由一軸向推力軸承B4而壓抵於該框座2 0。 其組裝係致使得當該液壓容室4、6中所存在的壓力係將該 液壓活塞4 4推向施加該剎車4 3之位置時,該框座2 0 在該剎車4 3被嚙合之前係被推回到足Μ讓該離合器1 8. 被釋放。 . 經涛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因此,當該液壓活塞4 4係處於施加剎車之位置(圖 2 )時,該太陽輪9係被固定為動,即使該行星輪支撐件 1 3係傾向於轉動得較該冠輪8為快*此正為引擎作動來 停住車輛之情況,並且其後所述單元係操作為一減速單元 ,正如為該離合器18之分離所容許者。 剛才所描述的總成4 3、4 4、4 6、4 7因而係構 成為一可為車輛之駕駛者所加Κ利用之機構,Κ便在當駕 駛者希望增加引擎剎車效果時,例如當下坡時*或是當駕 駛者希望増加在該輸出軸2 b上的傳動扭力時,操作為一 減速單元。當扭力是為一傳動用扭力時,該剎車43 (若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B7 五、發明説明(") 其為嚙合的話)係施加一多餘的作用於該自由輪1 6,但 此並無不利之處。 該液壓容室4 6之供應及排出係受到一電磁閥6 9之 控制。當其處於靜置狀態時,該電磁閥6 9 (圖1和3 ) 將該液壓容室4 6與一對於液壓具阻抗性的漏流路徑1 5 1相連。當該電磁閥6 9係被驅動時.(圖2 ),其將該液 壓容室4 6與該漏流路徑1 5 1隔離開並將之連到一為引 擎5所驅動之泵5 7的出口。與該電磁閥6 9之狀態無關 ,該泵5 7亦可被利用來供應所述傳動裝置之潤滑迴路( 未示出)。 該電磁閥6 9係被一控制單元1 5 2所控制,此控制 單元1 52為連到一檢知該輸出軸2b之速率Vs的檢測 器1 53,一用來檢知一 〃手動/自動〃選擇器1 54之 位置的檢知器可為駕駛者所利用' 一用來檢知加速踏板1 5 6和一"常態/競速〃選擇器1 5 7之檢知器使得駕駛 者可在傳動裝置的兩種不同自動模式之間作選擇< 依據本發明,一額外的檢測器1 5 8係檢知該輸入軸 2 a上的輸入速率VE。至少當傳動裝置為作用於直接驅 動時,K及因此該液壓活塞44未被驅動時,該控制單元 1 5 2係監管輸入速率V E和.輸出速率V s之間的比。只要 出現直接驅動,此比便等於1 。若是輸入速率V E相對於 輸出速率V s為增加的話,便表示該離合器1 8開始滑動 ,並因而傳動裝置已突然開始改變,以作用為一減速單元 - 1 4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请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 ) 1 1 | 0 在 此 情 況 中 t 為 了 要 加 速 此 項 程 序 並 限 制 離 合 器 碟 盤 1 1 I 9 和 2 2 之 滑 動 持 續 時 間 t 該 已 檢 知 速 率 V E相對於速率 1 I V s為增加的控制單元1 5 2便命令該液壓容室4 6供應 請 先 1 1 > 使 得 該 疲 壓 活 塞 4 4 將 該 框 座 2 0 推 向 分 離 開 離 合 器 閱 讀 背 1 1 1 8 之 方 向 i 而 结 束 在 圖 2 中 所 示 的 位 置 〇 例 如 該 控 制 面 之 1 注 1 單 元 1 5 2 可 致 使 該 液 壓 活 塞 4 4 之 作 用 在 當 比 值 V E/ 意 事 1 項 V s變得大於] ] .時開始C 填 f 為 了 要 讓 控 制 單 元 1 5 2 此 項 功 能 可 與 其 他 考 慮 了 車 寫 本 頁 裝 輛 之 其 他 操 作 參 數 的 功 能 相 匹 配 較 為 有 利 的 是 該 控 制 OD 单 1 I 元 1 5 2 m λα*、 在 其 記 憶 體 中 有 兩 個 真 值 表 > 明 示 該 液 壓 活 塞 4 4 是 否 必 須 因 應 由 檢 測 器 1 5 3 1 5 4 1 5 6 1 1 1 訂 1 5 7 所 提 供 的 操 作 參 數 予 致 動 0 當 該 控 制 0CT 单 元 1 5 2 檢 知 比 值 V E/ V s 超 過 所 述 臨 界 值 時 例 如 等 於 1 1 時 該 1 | 控 制 單 元 1 5 2 便 從 第 一 真 值 表 改 Μ 到 第 二 真 值 表 〇 對 於 1 I 生 效 的 操作 狀 況 若 第 一 真 值 表 提 供 出 該 液 壓 活 塞 4 4 為 9 非 致 動 則 對 於 相 同 的 操 作 狀 況 第 二 真 值 表 便 提 供 出 該 疲 線 1 壓 活 塞 4 4 之 致 動 〇 I 在 - 稍 微 不 同 的 變 化 設 計 中 當 控 制 Kits 單 元 1 5 2 檢 知 I 到 傳 動 比 變 化 程 序 完 成 時 9 控 制 單 元 1 5 2 便 可 抑 止 該 液 1 1 壓 活 塞 4 4 之 致 動 0 相 懕 於 操 作 為 一 減 速 單 元 傳 動 比 3c 1 化 程 序 完 成 之 檢 知 係 在 於 例 如 檢 知 到 比 值 V E/ V £ >達 到 例 1 | 如 為 1 * 4 的 值 0 該 液 壓 活 塞 4 4 之 消 除 致 動 並 不 會 造 成 1 I 回 返 到 直 接 驅 動 之 操 作 > 此 乃 由 於 操 作 為 一 減 速 單 元 已 經 1 1 - 15 - 1 1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A7 B7___ 五、發明説明(〖3 ) 造成齒合力P a C之重行出現,其可使得作用為一減速簞 元變得穩定*而毋需該液壓活塞4 4之協助。 在圖4中所示的實施例,該傳動裝置包括有兩個行星 齒輪組1 0 7、2 ◦ 7被串聯安裝。行星齒輪組1 〇 7係 類似於參照圖1到3所描述者,此乃就其冠輪1 〇 8為被 連到該輸入軸2 a、其太陽輪1 0 9為藉一自由輪1 1 6 之中介而被連到殼體1 04、Μ及其行星輪支撐件1 1 3 (其支撐與該冠輪1 0 8和與該太陽輪1 〇 9相嚙合的行 星輪1 1 1 )為被連到行星齒輪組1 0 7的輸出軸2 a b (其亦為行星齒輪組2 0 7的輸入軸)而言。一離合器1 1 8使得該冠輪1 0 8與該行星輪支撐件1 1 3 (亦即該 輸入軸2 a與中介軸2 a b )之選擇性聯结成為可能,Μ 便在該行星齒輪組1 0 I得出直接驅動。當該離合器1 1 8被分離時,該行.星齒輪組1 0 7係操作為一減速單元, 該太陽輪109則然後被該自由輪1 16固定不動。由此 一行星齒輪組(亦即具輸入被連到冠輪和具輸出被連到行 星輪支撐件)所提供的減速比通常為1 · 4的等級。 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 0 7不同之處在於其輸入軸(由 中介軸2 a b構成)並未連到冠輪20 8 ,而是連到太陽 輪2 0 9。該冠輪2 0 8係藉由一自由輪2 1 6之中介( 其防止該冠輪2 0 8於逆向轉動)而被連到該殼體1 04 。該輸出軸2 b係被連到行星輪支撐件2 1 3 ,各行星輪 支撐件2 1 ‘3與該冠輪208和該太陽輪209相嚙合。 」1 6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nn t^n n^— nn> ml ^^^1 nn^ nn 1^1 —^k— nn、eSJa^i— 1^1 —^ϋ —爾1^1 ---I— ^^^1 ^^1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 一雛合器2 1 8使得將該中介軸2 a b緊固地連到該輸出 軸2 b成為可能,K便在第二行星齒輪組2 0 7中得出直 接驅動。 當該離合器21 8被分離時,行星齒輪組2 0 7係操 作為一減速單元,其中該冠輪2 0 8係因該自由輪2 1 6 而固定不動。鑒於輸入係被連到該太陽輪2 0 9和輸出係 被連到該行星輪支撐件2 1 3,減速比典型地乃等於3。 該等離合器1 1 8和2 1 8係分別藉由彈簧R 1和R 2而選擇性地嚙合Μ及分別藉由驅動器A 1和A 2抗著彈 簧R 1和R2的作用力而被分離,其中驅動器為分別受到 一電磁閥V 1 、V2之控制,而這些電磁閥本身係為該控 制單元1 5 2所控制。 該控制單元1 5 2在其輸入端接收到分別由檢測器1 5 8和1 5 3所提供的V E和V s和來自該檢測器1 5 6之 信號(指示出車輔加速踏板之位置),此信號為相應於車 輛引擎之負荷參數C,而此負荷參數C可表示成例如為最 大負荷的百分比。 剛才所描述的傳動裝置係可提供四種不同的傳動比。 第一傳動比(或最低傳動比)為在當雛合器1 1 8、2 1 8二者皆分離以及因而兩行星齒輪組1 07、207皆係 操作為減速單元時所建立。傳動裝置乃提供一等於1·4 X 3 ·的減速比。 為了要Μ第二傳動比來操作,該離合器1 1 8係被嚙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讀先閣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Τ .费 A 7 ___._B7 _ ; 五、發明説明(π ) 合並且該離合器2 1 8係被分離’致使得該行星齒輪組1 〇 7係操作為直接驅動並且該行星齒輪組2 0 7係操作為 一減速齒輪,其於傳動裝置中得出總減速比3 ° 為了要K第三傳動比來操作’情況係逆反,即該離合 器1 1 8係被分離並且該離合器2 1 8係被嚙合,致使得 僅第一行星齒輪組1 〇 7係操作為一減速齒輪。此乃得出 約為1 · 4的總減速比。 為了要K第四傳動比(或最高傳動比)來操作’行星 齒輪組1 0 7、20 7二者皆作用為直接驅動’總減速比 則等於1 。 在所顯示的簡例中,傳動比變化係僅由控制單元1 5 2,.依據作用參數V s (輸出速率)和C (負荷)而加Μ 控制*但亦可有更加複雜的例子。 經济部中夬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在此傳動裝置中,從第二傳動比到第三傳動比的變化 其控制並非易事,這是因為該離合器1 1 8必須在離合器 2 1 8被嚙合的同時被分離。若是此兩操作之間的同步配 合不完美的話,便會在很短的時間内發生兩離合器同時分 離(對應於回返到第一傳動比,其可能使引擎過速)’或 是發生兩離合器同時嚙合,亦即在整個傳動中有短暫的直 接驅動狀況,其可能令引擎速率過低。在兩種情況中,車 輔中的乘員將遭受到震動並且機構將受到衝擊和應力。甚 者,這些功能上的異常現象若是容許發生的話’便會葑該 控制單元1 5 2所記錄的功能性參數有所影響,其將干擾 -1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Μ Β7 _ 一 五、發明説明(a ) 到傳動比變化程序。 為了要避免這些缺點,該控制單元1 5 2係首先令該 離合器2 1 8嚙合而未分離該離合器1 1 8。此將相對於 輸出速率V s減低輸入速率V E,因為此為相應於從地第二 傳動比直接地漸進改變到第四傳動比。於此部分傳動比變 化程序中,該輸入速率V E因而朝相應於所欲求傳動比變 化的方向改變,亦即從第二傳動比改變到第四傳動比。相 反的,若是該離合器1 1 8開始時便已被朝向將之分離的 方向驅動的話,則將已實施一項相應於回返到第一傳動比 以及因而到造成該輸人速率V E不希望有的增加之操作。 該離合器2 1 8之嚙合係逐漸地出現,尤其是如果該 電磁閥6 9包含一如圖1到3中所示液壓式漏流路徑χ 5 1的話,以避免該疲壓容室4 6之突然漏流。看回到圔4 ,當該離合器2 1 8在逐漸嚙合中該控制單元1 5 2檢知 VE/Vs比值低於某一臨界值Κ Γ時,其便命令該第—離 合器1 1 8分離。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袋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5顯示出一流程圖例,其可為該控制單元1 5 2所 利用。 第一步驟301在於選取圖6中所示的真值表Tl, 其指示出選用於不同負荷C值和速率V s值的比。該真ί直 表Τ 1並不提供第三傳動比之選取;僅第一、第二和第四 傳動比可予選取。 然後,回到圖5 ,一接績讀取參數V s和負荷C之步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q). 驟3 0 2的測試3 0 3係決定出是否依據該真值表T 1傳 動比必須予選取或是保有。依據答案為"是"或"否", 一發給驅動器A 1和A 2的指令3 0 4係分別被發出或不 發出。然後,·在兩種情況下,參數V s和C係再度被讀取 (指令3 0 6 )並且一項測試3 0 7係決定出是否對於建 立第二傳動比的所有狀況皆存在。若是答案為是的話,一 指令3 0 8便命令該驅動器A 1之汲流及該驅動器A 2之 供應,K及然後在參數Vs和C之一新的讀取(指令3 ◦ 9 )之後,一項測試3 1 0係決定出是否對於建立第四傳 動比的所有狀況皆存在。若是對於測試3 0 7建立第二傳 動比之需的答案為否定的話,則邏輯便直接跳到指令3 0 9並到測試3 1 0,而不會到指令3 0 8。若是對於測試 3 1 0的答案為否定的話*則邏輯便回返到測試3 0 3, K便決定是否需要建立或是保有第一傳動比。 若是對於測試3 1 0的答案為否定的話,則必須建立 第三或是第四傳動比,因為真值表T1並未區分出此兩種 狀況。但不論情況為何,一指令3 1 1係命令兩驅動器之 汲流,K便啟始改變到第四傳動比。然後一測試3 1 2係 決定是否比值V E/ V s為低於臨界值K 1 。若是答案為否 定的話,邏輯便回返到指令3 0 9,Μ便分別檢查車輔的 速率和負荷參數Vs和C。若是這些參數並未改變很大的 .話,測試3 1 0便回返到指令3 1 1 。此環路將發生數次 ,直到該離合器2 1 8之逐漸嚙合已使得速率V E降到足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梂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7 , B7 _ 五、發明説明(β) 以令測試3 1 2 ( V E / V s < Κ 1 ?)的答案為肯定。在 此情況下,指令3 1 3便命令改變到圖7中所示的真值表 T 2 ,其區分出第三傳動比必須予選取的狀況與需要建立 第四傳動比的狀況。 在讀取參數V s和C之指令3 1 4之後,一項測試3 1 5係決定是否第三傳動比必須予選取。若是答案為是的 話,該驅動器A 1之供應便被啟始,而該驅動器A 2之汲 流係被維持(指令3 1 6 ),然後邏輯環路回返到指令3 14。 若是在第三傳動比作用時的某階段對於測試3 1 5的 答案為否定的話,邏輯便回返到指令3 0 9並到測試3 1 0 *以決定是否第四傳動比必須予選取。若是答案為肯定 的話,第四傳動比之變換入及維持係藉由環經接續的步驟 309到3 1 5而實施。事實上,由於啟始點正是第三傳 動比已建立之狀況,故對於測試3 1 2之答案是肯定的, 正如由所述環路之第一次執行可知。因為由上述可知正由 於從第二傳動比變換到第三傳動比時對於測試3 1 2的答 案才從"否〃變為"是〃。 若是從第三傳動比之操作開始時對於測試3 1 5的答 案以及然後對於測試3 1 0的答案二者皆是否定的,則需 要建立第一或第二傳動比,並且邏輯回返到指令3 0 1 , 其重行採用真值表T 1並然後在圖5之描述開始處所已經 說明的.程序係再次開始。 -2 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訂-----"·線 (请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五、發明説明((7 ) 對於從第二傳動比改變到第三傳動比,圖5中的流程 圖因而在於由用來汲流兩驅動器之指令3 1 1而啟始一改 變到第四傳動比的程序。 由於所述啟始點為作用於第二傳動比(其中驅動器A 1已被汲空)之狀況,故指令3 1 1的唯一效果為啟始第 二驅動器A 2之汲流,並因而造成第二行星齒輪組2 0 7 中狀態之改變,其在兩傳動比(直接驅動時的1 : 1和作 用為一減速單元時的3 : 1 )之間的階差為最大。然後, 當比值V E/ V s變得小於臨界值K 1 (測試3 1 2 )時, 則換成行星齒輪組1 0 7開始經由驅動器A 1之供應(指 令3 1 6 )而改變狀態。 在所示例子中,K電子方式管理逆向之改變(亦即從 第二傳動比到第三傳動比之改變)並無用處,因為此項變 換在實際上已經證實並無困難。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但是此種電子管理將是可能的。為達此目的,真值表 T 2不在第一傳動比必須被建立之狀況和第二傳動比必須 被建立之狀況間作區分便足夠了。從第三傳動比改變到第 二傳動比之程序將宛如直接回返到第一傳動比般地開始, 只要解除離合器2 1 8即可。 然後,只有在當比值V E/ V s變得大於臨界值K 2時 ,才會有回到真值表T 1之出現,其區分出第一傳動比必 須被建立之狀況和第二傳動比必須被建立之狀況,並且只 有在此階段 > 第一行星齒輪組1 ◦ 7之離合器1 1 8才會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橾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Α7 Β7 五、發明説明(>°) 開始嚙合。 因此,可看出依據本發明,當需要逆反兩串聯安裝之 齒輪傳動組的高和低傳動比狀態時,κ具有最大傳動比择皆 差於其高傳動比和其低傳動比之間的齒輪組為驅動之開始 將總是有其優點。在所述例子中,開始點總是為第二行星 齒輪組2 0 7之驅動,其減速比在當操作為一減速單元時 是為三倍大於當操作為一直接驅動時,並且只有在此之後 ,第一行星齒輪組1 0 7才被驅動,其減速比僅為1 · 4 倍大於直接驅動比。 在圖4所示的例子中,可使離心力或齒合力參與其中 ,如圖1到3中所示。 在例如為真值表T 1和真值表T 2的真值表中,將可有 成對的參數Vs、C值,對之傳動比之選取並未固定,此 表示對於這些特別的狀況,該控制單元1 5 2容許離心力 和齒合力單獨來控制傳動裝置。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亦 可讓該控制單元1. 5 2來控制一驅動器之驅動輸入,K便 有利於在兩傳動比間之變換中一個或多個離合器之改變。 若是該顯示於圖4中的控制單元1 5 2必須考慮除了 C和V sK外的參數Μ便決定一傳動比之選取的話,則真 值表Τ 1和真值表Τ 2各可Κ多於兩階的矩陣表示之。 -2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 297公釐) --:------' 裝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tT

Claims (1)

  1. '•BCD -補 _(b 月i(r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控制傳動比變化之方法,其係在一提供了至 β兩種傳動比之傳動裝置中控制從一舊的傳動比逐漸改變 到一新的傳動比,其中一驅動器(44、46 ;Α1)被 加Κ控制來驅動此傳動装置之一可選擇性聯結機構(18 '118),其特徵在於:在傳動比變化程序啟始之後, 係偵測到至少一個受到漸進式傳動比變化程序之影響的物 理量大小,並且該驅動器(4 4、4 6 ; A 1 )係依據所 檢知此物理量大小的值而加K控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 :該聯結機構(7、1 07)之驅動係僅在當物理量大小 (VE/ Vs)已超過一預定的臨界值(K1)時才受到控 制。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 在於:作為一物理量大小,係量測到該聯结機構之上游的 旋轉速率(VE),並且其係與該聯结機構之下游處的旋 轉速率(Vs)相比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傳動比變化程序之啟始儀由一機構(1 8、A2) 而非該驅動器(44、46; A1)所提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傳動比變化程序之啟始係由一離合器(18)在當 欲被由此離合器所傳遞之扭力超過一由一嚙合機構(29 、34)所界定的值時之滑動所提供。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装—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銷- 0 '•BCD -補 _(b 月i(r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控制傳動比變化之方法,其係在一提供了至 β兩種傳動比之傳動裝置中控制從一舊的傳動比逐漸改變 到一新的傳動比,其中一驅動器(44、46 ;Α1)被 加Κ控制來驅動此傳動装置之一可選擇性聯結機構(18 '118),其特徵在於:在傳動比變化程序啟始之後, 係偵測到至少一個受到漸進式傳動比變化程序之影響的物 理量大小,並且該驅動器(4 4、4 6 ; A 1 )係依據所 檢知此物理量大小的值而加K控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 :該聯結機構(7、1 07)之驅動係僅在當物理量大小 (VE/ Vs)已超過一預定的臨界值(K1)時才受到控 制。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 在於:作為一物理量大小,係量測到該聯结機構之上游的 旋轉速率(VE),並且其係與該聯结機構之下游處的旋 轉速率(Vs)相比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傳動比變化程序之啟始儀由一機構(1 8、A2) 而非該驅動器(44、46; A1)所提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傳動比變化程序之啟始係由一離合器(18)在當 欲被由此離合器所傳遞之扭力超過一由一嚙合機構(29 、34)所界定的值時之滑動所提供。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装—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銷- 0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8 CS ----- D8 ' 六、申請專利範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 :該驅動器(44、46;A1)偽被裝設成致使得其抗 著該嚙合機構(29、34)之作用而協助該構成為可選 ί睪性聯结機構之離合器(18)的解除嚙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 在於:該離合器之解除嚙合,當由該雛合器(1 8、1 1 8)所傳遞的扭力減少時,係由該驅動器(44、46; A 1)和一齒合反作用力(pa c)之組合作用而獲確保 ’其中所述齒合反作用力(Pac)係由被加載到一增加 的程度之齒(8、108)所產生。 8 *如申讅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非為該驅動器(44、46 ;A1)之其他機構係 一第二可選擇性聯结機構(218)。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兩欲被驅動的聯结機構中,被選取為第二可選擇 性聯结機構(2 18)者係為其驅動致使傳動裝置的輸入 速率(VE)朝向與將造成在正被實施中傳動比之變化的 輸人速率變化為相同的方向而改變者。 1 0 *如申諝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徵在 於:所述兩聯结機構(118、218)係依據真值表( T1、T2)而受到控制,其中所述真值表(T1、T2)係 依據車輛的操作參數(Vs、C)而至少間接地定義出該聯 结機構的狀態;和該真值表於傳動比變化中、在依摟該物 -2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ΛΧ B8 CS ________ D8 ' 六、申請專利範圍 理量大小(VE/ Vs)之值所界定的某一階段下被改變至 少一次。 1 1 *如申諝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之方法,其特徼 在於:當真值表改變時,此.改變係由一真值表(T1)改 變到一真值表(T 2)而為之,其中為了要從舊的傳動比 1¾著所述方向改變傳動比此真值表(T1)係提供作為僅 僅該第二聯结機構(28)之驅動,而其中該真值表( T 2)則致使該第一聯结機構(1 1 8 )之驅動發生。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所述之方法, 其特徵在於:其係施用到一傳動裝置,其中從相應於舊傳 動比之狀態開始,該第二聯结機構(218)之驅動而未 驅動該第一聯结機構(11 8)傜相應於另一傳動比;和 為了要改變該真值表,此改變係從一第一真值表(T1) 改變到一第二真值表(T 2),其中所述第一真值表係提 供用為從舊傳動比到所述另一傳動比之直接驅動,K及其 中所述第二真值表係提供用於從所述另一傳動比到所述新 傳動比之改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9、10或1 1項所述 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施用到一傳動裝置*此傳動裝 置包含兩個裝設成串聯的差速機構(107、207)並 且每一差速機構係提供兩種分別為高和低的傳動比,Μ便 從一舊傳動比到一新傳動比之變化中藉由驅勸兩個各隨附 於差速機構之一者的聯结機構(1 1 8、2 1 8)來控制 -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M規格(210x297公楚) ---------裝-- (請先閎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c本頁) 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H B8 C8 D8 , ’ 六、申請專利範圍 差速機構之一者從高傳動比到低傳動比κ及差速機構之另 一者從低傳動比到高傳動比之改變;和 .1 4 * 一種傳動裝置,其係用於車輔,其包括有至少 一個齒輪組(7 ; 1 0 7、2 0 7 )並可藉由驅動一可選 擇的聯结機構(1 8、1 1 8)而從一舊有的傳動比變化 到一新的傳動比,設始機構係被提供成依車輛之至少一個 操作參數的關儀來設始傳動比之變化,其特徵在於此傳動 裝置包括有: — 供檢知一物理量大小之機構(1 53、158) ,可在其設始之後受到傳動比漸進變化之影響; — 控制機構(_1 5 2 ),供依據該物理量大小之值 的變化情況來控制該聯结機構(1 8、1 1 8 )之驅動。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傳動裝置,其 特徵在於:該控剌機構(152)係被設計成用來在當該 物理量大小(VE/ Vs)之值通過一預定的臨界值(Κ1 )時命令該聯结機構之驅動的開始,該聯结機構(18、 2 18)係除該聯结機構之驅動器(44、46 ;A1) 之外者。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或1 5項所述之傳動裝 置,其特徵在於:該用來檢知物理量大小之機構包括有相 對於從傳動裝置之輸入軸_ (2a)到輸出軸(2b)之能 量傳遞方间,用以檢知該聯结機構(18、1 18)之上 游處旋轉速率(VE)的機構。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穴、申請專利範圍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或1 5項所述之傳動裝 置,其特徵在於:該設始機構包括有用來施加一咽合力到 該聯结機構之機構(29、34),其中所述嚙合力係受 到如此之限制K致於當欲由該聯結機構所傳遞之扭力超過 一由該嚙合力所決定的值時該聯结機構(18)係開始滑 動0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所述之傳動裝置,其 特徵在於:其包括有藉由給出一隨著傳動裝置之玄轉速率 而增加之值予傳動裝置而界定出該嚙合力之轉速機構(2 9 ) 〇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 7項所述之傳動装置,其 特徵在於:其包括有朝向解除嚙合的方向傳遞一齒合反作 用力(Pac)到該聯结機構(18)之機構(17、B 2),其中所述齒合反作用力(Pac)為由一在當該聯 结機構(18)滑動時被漸増垴加載之齒輪組的齒(8) 為之。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所述之傳動裝 置,其特徵在於:該控制機構(152)在記憶體中含有 至少兩個真值表(T1、T2),其定義出該聯結機構(1 8、1 1 8).因車輔之至少一個操作參数(Vs、C)的關 係而必須具有之狀態,K及含有機構在當該物理量大小( VE/ Vs)通過一臨界值(K1)時用來從第一真值表( T1)改變到第二真值表(T 2),所述第一和第二真值表 -5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 ------繞-----,--^-- 六、申請專利範圍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裝結 其兩構、}/11狀出2 其{改 J (8 動聯 ,少機 S2ES;;, 第.之定、 ’數 }係 構1 傳的 置至结v5vii}界 8 置參 2 態 機1 之擇 裝有聯il{il=8於1 装作R狀 結、 述選 動含性數丨小 1對1 動操ί間 聯 8 所可 傳中擇參構大>-!. 1相ί 傳個比中 該1 項二 之體選作機量11^-€出構 之一動述 持{ 5 第 述憶可操制理{Κ構供機 述少傳所 維構 1 一 所記兩個控物良®機提结 所至舊.,。 別機 或有 項在該一該該1¾¾¾结係聯 項述從時} 分结 4括 1}出少和因聯表兩 2所於圍4 值聯 1包 22 義至;可 ' 一值該 2 當應範 R 前該 第構 第5定之態} 第真、 第,相的ί 目變 圍機 圍1其輔狀 3^-»該二態 圍表 了值比 之改 範始 範丨,車之11Π君持第狀 範值過之動 數和 利設 利構}因有3系Μ維述的 利真超丨傳 參態 專該 專機Γ2}具、ii折而所構。專二值 3 1 作狀 請。請制、8 須 21}而機動請第的 R另 操之 申於}申控l'l必1髮 8 ,结驅申據有{出 對} 如在 8 如該 丁 2而 3寅2)1態聯時如依具比定 來 8 ♦徵 l*:f、 係 {-ΪΤ2 狀之同 ♦*. } 動界 用 1 特 22 於表 8 關構之 ίί 間比之 3 於VS傳來 供 1 態 2 其<2 在值 1 的機 } 表構中動} 2 在/新用 提、狀 ,構 徵真 1'} 有 S 值.機的傳 8. 徵 Ε’到供 被 8 之 置機 特個 ic 含 V 真结態舊 1 特 V 變提 裝-----7-訂--------. I 線(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浦 ©187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所述之傳動装置,其 特徵在於:其包括有兩個齒輪組(107、207)被裝 設成串聯並且各齒輪組晴附有聯结機構(1 1 8、2 1 8 )之一者,且每一齒輪組可提供一高傳動比和一低傳動比 ,兩齒輪組中高傳動比和低傳動比之間的階差係不同;和 舊傳動比(R 2 )和新傳動比(R 3 )係由致使得齒輪組 之一者依據其高傳動比來操作和另一者依據其低傳動比來 操作而獲得。 25 *如申請專利範圔第24項所述之傳動裝置,其 特徵在於:從舊傳動比(R2)開始,該控制機構進而可 藉由驅動該第二聯结機構(2 18)同時維持該苐一聯结 機構(1 18)的狀態而致使得傳動裝置改變到一極限的 傳動比(R 4 )。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 5項所述之傳動裝 置,其特徵在於:含有阻尼機構(151)來減鍰至少一 個可選擇性聯结機構(18)之驅動。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Χ297公釐)
TW085109792A 1995-08-24 1996-08-10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ange of ratio,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TW38018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9510037A FR2738044B1 (fr) 1995-08-24 1995-08-24 Procede pour commander un changement de rapport,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pour sa mise en oeuv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80187B true TW380187B (en) 2000-01-21

Family

ID=9482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5109792A TW380187B (en) 1995-08-24 1996-08-10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ange of ratio,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Country Status (28)

Country Link
US (2) US6155952A (zh)
EP (1) EP0845090B1 (zh)
JP (1) JPH11511538A (zh)
KR (1) KR19990044080A (zh)
CN (1) CN1113176C (zh)
AR (1) AR003322A1 (zh)
AT (1) ATE195019T1 (zh)
AU (1) AU700780B2 (zh)
BR (1) BR9610309A (zh)
CA (1) CA2229984A1 (zh)
CZ (1) CZ291889B6 (zh)
DE (1) DE69609513T2 (zh)
DK (1) DK0845090T3 (zh)
EA (1) EA000275B1 (zh)
ES (1) ES2149493T3 (zh)
FR (1) FR2738044B1 (zh)
GE (1) GEP20012503B (zh)
GR (1) GR3034626T3 (zh)
HU (1) HU222794B1 (zh)
MY (1) MY116394A (zh)
PL (1) PL184493B1 (zh)
PT (1) PT845090E (zh)
RO (1) RO117728B1 (zh)
SK (1) SK281284B6 (zh)
TW (1) TW380187B (zh)
UA (1) UA58496C2 (zh)
WO (1) WO1997008478A1 (zh)
ZA (1) ZA9668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68210B1 (fr) * 1997-09-05 1999-11-19 Antonov Automotive Europ Procede pour ajuster la progressivite d'un changement de rapport,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s'y rapportant
US6130030A (en) * 1999-03-23 2000-10-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Photographic element having a stain resistant protective overcoat
JP2001165250A (ja) * 1999-12-07 2001-06-1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自動変速装置
FR2813649B1 (fr) 2000-09-06 2002-11-15 Antonov Automotive Europ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notamment pour l'automobile
FR2840043B1 (fr) * 2002-05-23 2004-12-03 Antonov Automotive Europ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pour vehicule terrestre, notamment voiturette
FR2875568B1 (fr) * 2004-09-23 2008-04-18 Antonov Automotive Europ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pour auxiliaire ou accessoire de moteur a vitesse variable, moteur ainsi equipe et applications
CN101643115B (zh) * 2009-09-01 2013-04-2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挖泥船砂泵驱动用液力偶合器传动箱
JP5357840B2 (ja) 2010-07-06 2013-12-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US9296646B2 (en) 2013-08-29 2016-03-29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forming vias in glass substrates
US9982617B2 (en) 2014-12-04 2018-05-29 Achates Power, Inc. On-board diagnostics for an opposed-piston engine equipped with a supercharger
JP6330849B2 (ja) * 2016-05-19 2018-05-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US10598104B2 (en) 2017-02-03 2020-03-24 Achates Power, Inc. Mass airflow sensor monitoring using supercharger airflow characteristics in an opposed-piston engine
WO2021182602A1 (ja) * 2020-03-12 2021-09-1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27783A (en) * 1956-01-16 1962-04-03 Gen Motors Corp Balanced inertia step ratio transmissions
US3088339A (en) * 1957-11-04 1963-05-07 Gen Motors Corp Transmission
US3062074A (en) * 1958-02-19 1962-11-06 Gen Motors Corp Multi-phase transmission
US3922910A (en) * 1971-12-07 1975-12-02 Ferranti Ltd Means for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speeds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hafts of a gearbox
DE2841507C2 (de) * 1978-09-23 1982-07-22 Ford-Werke AG, 5000 Köln Hydraulisches Steuerventilsystem für ein Planetenräder-Wechselgetriebe,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US4527678A (en) * 1982-12-27 1985-07-09 Ford Motor Company Transmission clutch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DE3404156A1 (de) * 1984-02-07 1985-08-14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Einrichtung zur automatischen betaetigung einer kupplung von fahrzeugen waehrend des anfahrens
JPS6213849A (ja) * 1985-07-08 1987-01-22 Daikin Mfg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段制御機構
JP2689417B2 (ja) * 1986-09-04 1997-12-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シヨツク軽減装置
JP2971071B2 (ja) * 1987-12-26 1999-11-0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摩擦係合装置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CA1307132C (en) * 1988-03-03 1992-09-08 Takashi Aoki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hydraulic clutch operation in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69019172T2 (de) * 1989-01-13 1995-10-12 Iveco Fiat Kraftfahrzeug-Antriebssteuerungssystem.
JP2739121B2 (ja) * 1989-09-05 1998-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US5263906A (en) * 1990-08-30 1993-11-23 Antonov Automotive North America B.V. Mechanic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torque
FR2668231B1 (fr) * 1990-10-18 1995-12-08 Roumen Antonov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en particulie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FR2662483A2 (fr) * 1990-02-28 1991-11-29 Antonov Roumen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a rapport variable en particulier pour l'automobile.
JPH0446261A (ja) * 1990-06-08 1992-02-17 Jatco Corp 自動変速機のライン圧制御装置
DE4041159C2 (de) * 1990-12-21 1994-01-27 Daimler Benz Ag Druckmittelbetätigte Reibungskupplung mit ausschließlich axial bewegbaren Reibscheiben
US5393275A (en) * 1992-04-24 1995-02-2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hift control system for manually shiftabl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4235827B4 (de) * 1992-10-23 2013-05-08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Steuerung der Ausgangsleistung einer Antriebseinheit eines Fahrzeugs
FR2701747B1 (fr) * 1993-02-18 1995-04-21 Roumen Antonov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en particulier pour véhicule, et procédés de pilotage s'y rapportant.
US5441463A (en) * 1993-10-28 1995-08-15 Eaton Corporation Selected speed ratio not-engaged range section recovery by shifting to a non-selected speed ratio and if permitted, shifting to the selected speed ratio
JP3186442B2 (ja) * 1994-07-13 2001-07-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のスリップ制御装置
FR2723775A1 (fr) * 1994-08-18 1996-02-23 Antonov Automotive Europ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en particulier pour vehicule, et procede de pilotage s'y rapportant.
FR2729726B1 (fr) * 1995-01-23 1997-04-18 Antonov Automotive Europ Embrayage multi-disques, transmission automatique ainsi equipee et procede de realisation
US5508916A (en) * 1995-02-13 1996-04-16 Eaton Corporation Control for engagement of positive clutches in 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JP3956156B2 (ja) * 1995-03-16 2007-08-0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3496410B2 (ja) * 1996-10-30 2004-02-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ロックアップ時ライン圧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0793A (zh) 1998-12-02
CZ291889B6 (cs) 2003-06-18
AU6877896A (en) 1997-03-19
BR9610309A (pt) 1999-07-06
DK0845090T3 (da) 2000-12-18
ATE195019T1 (de) 2000-08-15
UA58496C2 (uk) 2003-08-15
PT845090E (pt) 2000-12-29
HUP9901386A3 (en) 2001-05-28
ES2149493T3 (es) 2000-11-01
EP0845090B1 (fr) 2000-07-26
AR003322A1 (es) 1998-07-08
MY116394A (en) 2004-01-31
HU222794B1 (hu) 2003-10-28
RO117728B1 (ro) 2002-06-28
CZ9800476A3 (cs) 2003-01-15
CN1113176C (zh) 2003-07-02
SK20898A3 (en) 1999-02-11
SK281284B6 (sk) 2001-02-12
MX9801367A (es) 1998-05-31
DE69609513T2 (de) 2001-04-19
GEP20012503B (en) 2001-07-25
DE69609513D1 (de) 2000-08-31
EA000275B1 (ru) 1999-02-25
JPH11511538A (ja) 1999-10-05
FR2738044B1 (fr) 1997-11-21
CA2229984A1 (fr) 1997-03-06
ZA966894B (en) 1997-02-20
US6336890B1 (en) 2002-01-08
WO1997008478A1 (fr) 1997-03-06
PL184493B1 (pl) 2002-11-29
US6155952A (en) 2000-12-05
HUP9901386A2 (hu) 1999-08-30
AU700780B2 (en) 1999-01-14
EA199800224A1 (ru) 1998-08-27
GR3034626T3 (en) 2001-01-31
EP0845090A1 (fr) 1998-06-03
KR19990044080A (ko) 1999-06-25
FR2738044A1 (fr) 1997-02-28
PL325198A1 (en) 1998-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80187B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hange of ratio,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JP4229994B2 (ja)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機のシフト方法および同期装置を備えた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JP3547739B2 (ja) 自動車用変速装置
US5263906A (en) Mechanic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torque
US2193305A (en) Brake and clutch capacity control
JPS6338576B2 (zh)
US5885180A (en) Transmission device, more particularly for a vehicle, and a control method relating thereto
JP2001526999A (ja) 伝動装置
US6387006B1 (en) Gearbox
JPS5861349A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US7771315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6648795B2 (en)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JP2711232B2 (ja) 流体作動トルク伝達装置
EP3055591A1 (en) Method for preselecting a gear in a multi-clutch transmission of a vehicle upon exiting free-wheeling state
JP2001516002A (ja) 漸進的な変速に調節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に関連する変速機
JP3585923B2 (ja) 車両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US3302475A (en) Transmission with lock out of overrun
TW200307096A (en)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land vehicles, particularly lower-category cars
EP0139491A1 (en) Multi-ratio rotary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JP4506489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2882224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S61108018A (ja) 自動変速機の電子制御装置
JPS608547A (ja) 自動変速機用油圧クラツチの油路切換弁装置
JPH01279143A (ja) 渋滞モード付きマニュアルミッショ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