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0589A - 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0589A
TW202340589A TW111149466A TW111149466A TW202340589A TW 202340589 A TW202340589 A TW 202340589A TW 111149466 A TW111149466 A TW 111149466A TW 111149466 A TW111149466 A TW 111149466A TW 202340589 A TW202340589 A TW 2023405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side plate
tank
mention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9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松豊孝
寺林雅人
中山亮
木下照章
並木裕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0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058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02Large containers rigid
    • B65D88/06Large containers rigid cylindric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7/00Construction or assembling of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employing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ques in situ or off the site
    • E04H7/02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 E04H7/04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mainly of metal
    • E04H7/06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mainly of metal with vertic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包括分別具有屋頂及側板之內槽、中間槽及外槽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上述施工方法於內槽屋頂上臨時固定中間槽屋頂而形成屋頂連結體;於上述屋頂連結體之周圍構築既定高度之引導側板;於上述屋頂連結體之外周緣與上述引導側板之內表面之間實施密封處理而形成密閉空間,並且向該密閉空間中供給空氣而對上述屋頂連結體進行氣浮;於經上述氣浮之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上述中間槽屋頂上形成外槽屋頂之至少一部分,並且於上述引導側板之周圍構築外槽側板。

Description

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儲留低溫之液化氣體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
為了儲留低溫之液化氣體,已知包括多重殼構造之平底儲槽。此種多重殼儲槽之施工由於建築物自身規模大,並且要求絕熱構造之施與等,故而一般需要長期之工期。例如專利文獻1及2中,揭示有以工期之縮短化為目的之包括內槽及外槽之雙重殼構造之儲槽之施工方法。近年來,於內槽與外槽之間包括中間槽之三重殼構造之平底儲槽作為極低溫之液化氣體之儲留設施來研究。
三重殼儲槽與雙重殼儲槽相比,自身構造複雜化,因此存在其施工之工期更長期化之傾向。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612745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5672787號公報
本揭示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包括內槽、中間槽及外槽之三重殼儲槽之建造時,可縮短其工期之施工方法。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揭示之一方面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為包括分別具有屋頂及側板之內槽、中間槽及外槽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於內槽屋頂上臨時固定中間槽屋頂而形成屋頂連結體;於上述屋頂連結體之周圍構築既定高度之引導側板;於上述屋頂連結體之外周緣與上述引導側板之內表面之間實施密封處理而形成密閉空間,並且向該密閉空間中供給空氣而對上述屋頂連結體進行氣浮;於經上述氣浮之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上述中間槽屋頂上形成外槽屋頂之至少一部分,並且於上述引導側板之周圍構築外槽側板。 [發明效果]
根據本揭示,可提供一種於包括內槽、中間槽及外槽之三重殼儲槽之建造時,可縮短其工期之施工方法。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揭示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作為本揭示之施工對象之三重殼儲槽為儲留低溫之液化氣體之儲槽,且為具備地面安放式之三重殼構造之平底儲槽。所儲留之液化氣體例如為液態氫、液態氦、液態氮。
[三重殼儲槽之構造] 首先,基於圖1所示之縱剖面圖,對成為本揭示之施工對象之三重殼儲槽1之構造進行說明。圖1中,例示出儲留液態氫LH之三重殼儲槽1。三重殼儲槽1包含:儲槽基礎10、立設於該儲槽基礎10上之外槽2、內包於外槽2中之中間槽3、以及內包於中間槽3中之內槽4。外槽2、中間槽3及內槽4均於俯視時具有圓形之形狀,配置為同心圓狀。
儲槽基礎10為構成三重殼儲槽1之基礎部分之混凝土層。儲槽基礎10具有較外槽2之外徑更大之尺寸。外槽2為由碳鋼等金屬所構成之密閉體,包括外槽底板21、外槽側板22以及外槽屋頂23。外槽底板21敷設於儲槽基礎10之正上方,具有圓板型之形狀。外槽側板22從外槽底板21之周緣立設,具有圓筒狀之形狀。外槽屋頂23係以將圓筒狀之外槽側板22之上表面開口堵塞之方式安裝於該外槽側板22之上端,具有圓頂型之形狀。
中間槽3為由SUS等金屬所構成之密閉體,配置於外槽2之內部。中間槽3包含中間槽底板31、中間槽側板32及中間槽屋頂33。中間槽底板31為具有直徑小於外槽底板21之圓板型之形狀。中間槽側板32從中間槽底板31之周緣立設,具有圓筒狀之形狀。中間槽屋頂33安裝於中間槽側板32之上端,具有圓頂型之形狀。
於外槽底板21與中間槽底板31之間,介隔存在第1級混凝土層24、第1環部25以及外側底部保冷層26。第1級混凝土層24為於外槽底板21上施工之平面露出之混凝土層。第1環部25係環狀地配置於第1級混凝土層24之周緣附近之上的強度高之混凝土層。於第1環部25中直接承受中間槽側板32之荷重之部位,配置有強化混凝土層251。外側底部保冷層26係配置於第1級混凝土層24之上且第1環部25之內側的具有絕熱性之層。第1環部25可利用例如珍珠岩混凝土塊般之絕熱混凝土塊之排列體來形成。外側底部保冷層26可利用例如泡沫玻璃般之絕熱性之無機塊狀材料之排列體來形成。於外側底部保冷層26上,亦可敷設例如輕量泡沫混凝土之板材。
內槽4為實際儲留液體之槽,係由SUS等金屬所構成之密閉體,配置於中間槽3之內部。內槽4包括內槽底板41、內槽側板42及內槽屋頂43。內槽底板41具有直徑小於中間槽底板31之圓板型之形狀。內槽側板42從內槽底板41之周緣立設,具有圓筒狀之形狀。內槽屋頂43安裝於內槽側板42之上端,具有圓頂型之形狀。於內槽4之內部儲留有液態氫LH。
於中間槽底板31與內槽底板41之間,介隔存在第2級混凝土層34、第2環部35以及內側底部保冷層36。第2級混凝土層34於中間槽底板31上施工。第2環部35係環狀地配置於第2級混凝土層34之周緣附近之上的強度高之混凝土層。於第2環部35中直接承受內槽側板42之荷重之部位,配置有強化混凝土層351。內側底部保冷層36為配置於第2級混凝土層34之上且第2環部35之內側的具有絕熱性之層。例如,第2環部35可由珍珠岩混凝土塊來形成,內側底部保冷層36可由泡沫玻璃塊等來形成。於內側底部保冷層36上,亦可敷設例如輕量泡沫混凝土之板材。
於內槽4與中間槽3之間、及中間槽3與外槽2之間,分別設置有既定寬度之間隙。於內槽4與中間槽3之間隙即第1槽間11、及中間槽3與外槽2之間隙即第2槽間12中,填充有絕熱材料。上述絕熱材料可使用珍珠岩或玻璃絨。於第1槽間11中,填充有與儲留於內槽4中之液態氫LH同等之低沸點氣體、例如氫氣。於第2槽間12中填充氮氣。
[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 繼而,對圖1所例示之三重殼儲槽1之施工方法進行說明。本揭示之施工方法之特徵在於包括以下之步驟(1)~(4)。 (1)於內槽屋頂43上臨時固定中間槽屋頂33而形成屋頂連結體。 (2)於上述屋頂連結體之周圍構築既定高度之引導側板。 (3)於上述屋頂連結體之外周緣與上述引導側板之內表面之間實施密封處理而形成密閉空間,並且向該密閉空間中供給空氣而對上述屋頂連結體進行氣浮。 (4)於經氣浮之中間槽屋頂33上形成外槽屋頂23,並且於上述引導側板之周圍構築外槽側板22。
根據如上所述之三重殼儲槽1之施工方法,藉由上述屋頂連結體之氣浮,可使內槽屋頂43及中間槽屋頂33一體地浮起。即,藉由地上作業而形成內槽屋頂43及中間槽屋頂33,並且將該等臨時固定而一體化,可藉由1次氣浮而使其一下子浮起。因此,可將內槽屋頂43及中間槽屋頂33之構築作業之大部分與側板22、32、42之構築作業等並行,藉由低處作業來執行,因此可有助於縮短工期。
此處,上述步驟(2)之引導側板可作為內槽側板42或者中間槽側板32來構築。於將內槽側板42作為上述引導側板來對上述屋頂連結體進行氣浮之工法(以下稱為內槽AR工法)之情形時,直接氣浮的是內槽屋頂43,但中間槽屋頂33亦以由內槽屋頂43支撐之形態,一體地浮起。於將中間槽側板32作為上述引導側板來對上述屋頂連結體進行氣浮之工法(以下稱為中間槽AR工法)之情形時,直接氣浮的是中間槽屋頂33,但內槽屋頂43亦以懸吊於中間槽屋頂33上之形態,一體地浮起。以下之說明中,將內槽AR工法作為第1實施方式,將中間槽AR工法作為第2實施方式,分別進行說明。
[第1實施方式:內槽AR工法] 圖2係表示第1實施方式之三重殼儲槽1之施工方法之一實施方式的步驟圖表。圖2中,示出於三重殼儲槽1之建造工期中所進行之步驟S1~S13、與三重殼儲槽1之各部分之施工時期之關係。詳細而言,關於外槽2、中間槽3以及內槽4之底板21、31、41、屋頂23、33、43以及側板22、32、42之每一個,主要實施之施工作業中實際進行之施工期間以實線之箭頭,且施工後之期間以虛線,分別示於圖2中。關於側板22、32、42,將工程用之出入口即工程口之開口時機附記為「開」,將工程口之密封時機附記為「閉」。此外,步驟S1~S13並非必須以成為儲槽施工順序之一段的步驟單位來劃分,亦存在僅將工程之完成狀況劃分為「步驟」之情形。
圖2中雖亦有附記,但本實施方式之施工方法中特徵點在於,藉由地上作業來形成將中間槽屋頂33與內槽屋頂43臨時固定而成之屋頂連結體(步驟S8),藉由氣浮而使該屋頂連結體浮起(步驟S11)。圖3~圖15係分別示意性表示圖2所示之步驟S1~S13中之三重殼儲槽1之施工狀態的圖。圖3~圖15中,相當於三重殼儲槽1之從徑向中心RC起之一半的部分以剖面表示。以下,參照圖3~圖15,對步驟S1~S13分別進行說明。
〈步驟S1〉 圖3表示步驟S1之施工狀況。步驟S1中,於儲槽基礎10上安設外槽2之一部分。具體而言,於儲槽基礎10之周緣部附近之上,安設構成外槽底板21之一部分的外槽輪211、以及構成外槽側板22之一部分的外槽側板件22P1。外槽輪211構成圓板形之外槽底板21之外周附近之環狀部分,成為位於第1環部25之下側的部分。外槽輪211為了提高耐荷重性,而具有較外槽底板21之其他部分更厚之板厚。
外槽側板22係使用複數片包括緩緩彎曲為圓弧狀之矩形板之側板件來組裝。詳細而言,將上述側板件排列為圓環狀,將鄰接之側板件間焊接而形成一個環狀段。藉由將如上所述之環狀段堆積複數段,而構築外槽側板22。圖3所示之外槽側板件22P1為構成外槽側板22之最下段之環狀段的側板件。外槽側板件22P1從外槽輪211之徑向外側之周緣之稍內側向鉛直上方立設。
〈步驟S2〉 圖4表示步驟S2之施工狀況。步驟S2中,進行外槽底板21、外槽側板22以及第1環部25之施工。關於外槽底板21,敷設外槽輪211之徑向內側部分。該內側部分係位於外側底部保冷層26之正下方的部分。圖4中雖省略記載,但於敷設後之外槽底板21上,澆築圖1所示之第1級混凝土層24。首先,於外槽輪211上澆築第1級混凝土層24之一部分。然後,構築內槽屋頂43及中間槽屋頂33而消除雨水之浸入之顧慮後,於外槽輪211之內側部分澆築第1級混凝土層24之餘部。
關於外槽側板22,於構成最下段之環狀段的外槽側板件22P1上,安設構成第二段之環狀段之外槽側板件22P2。此外,於第二段之環狀段之構築後,於最下段之環狀段設置成為工程口之第1開口OP1。第1開口OP1係藉由將構成最下段之環狀段的複數個外槽側板件22P1中之1片或複數片抽出而開設。具體而言,將複數個外槽側板件22P1排列為環狀而暫時形成環狀段後,僅僅與第1開口OP1之位置對應之外槽側板件22P1不與鄰接件焊接,將其自該環狀段中抽取出。
於外槽底板21之徑向外周附近之上表面,敷設構成第1環部25之塊。進而,於第1環部25上,安設構成中間槽底板31之一部分的中間槽輪311。中間槽輪311為圓板形之中間槽底板31之外周附近之環狀部分,具有較中間槽底板31之其他部分更厚之板厚。除以上之外,於外槽底板21之徑向中心RC附近設置中央屋頂架台51。中央屋頂架台51係用以於氣浮前可於地上側構築圓頂型之內槽屋頂43的架台。
〈步驟S3〉 圖5表示步驟S3之施工狀況。步驟S3中,中間槽側板32及內槽屋頂43之構築開始。關於中間槽側板32,於已設之中間槽輪311上安設中間槽側板件32P1、32P2。中間槽側板件32P1、32P2從中間槽輪311之徑向外側之周緣向鉛直上方立設。中間槽側板件32P1、32P2分別為構成中間槽側板32之最下段、第二段之環狀段的側板件。最下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1亦為使中間槽側板32之第二段之環狀段、與之後構築之內槽側板42之最下段之環狀段的高度一致之側板件。
關於內槽屋頂43,於先前之步驟S2中設置之中央屋頂架台51上安設內槽屋頂件43P。內槽屋頂件43P安設構成內槽屋頂43之徑向中央附近的內槽屋頂件43P。
〈步驟S4〉 圖6表示步驟S4之施工狀況。步驟S4中,外槽側板22之施工繼續,並且中間槽屋頂33之構築開始。後者亦為上述屋頂連結體之形成之開端。關於外槽側板22,於構成第二段之環狀段之外槽側板件22P2上安設構成第三段之環狀段之外槽側板件22P3。與上述同樣,於第三段之環狀段之構築後,將第二段之環狀段中之一片或複數片之外槽側板件22P2抽出,藉此開設成為工程口之第1開口OP1。所抽出之外槽側板件22P2係位於最下段之環狀段中為了開設第1開口OP1而抽出之外槽側板件22P1之正上方的件。於外槽側板22上以環狀段之兩段之高度來開設第1開口OP1之原因在於,使開口高度與從較外槽側板22更高之位置開始構築之中間槽側板32以及內槽側板42上所開設之工程口一致。
關於中間槽屋頂33,於先安設於中央屋頂架台51上之內槽屋頂件43P上,安設構成中間槽屋頂33之徑向中央附近的中間槽屋頂件33P。於該安設時,使用中間槽屋頂支架61。中間槽屋頂支架61介隔存在於內槽屋頂43與中間槽屋頂33之間,將兩者設置既定間隔來臨時固定。中間槽屋頂支架61可使用H鋼等具有剛性之構件。上述臨時固定例如可經由既定之墊板,將H鋼之下端部焊接於內槽屋頂件43P上而固定,以於H鋼之上端部載置中間槽屋頂件33P並且固定之形態來實施。
除以上之外,步驟S4中,於中間槽輪311上敷設構成第2環部35之塊。又,於第2環部35之上表面安設內槽輪411。內槽輪411為圓板形之內槽底板41之外周附近之環狀部分。
〈步驟S5〉 圖7表示步驟S5之施工狀況。步驟S5中,內槽側板42。內槽側板42亦藉由使將複數個側板件排列為圓環狀而形成之環狀段堆積複數段來組裝。於內槽輪411上,安設構成內槽側板42之最下段之環狀段的內槽側板件42P1。內槽側板件42P1從內槽輪411之徑向外側之周緣向鉛直上方立設。
除此以外,步驟S5中,設置外周屋頂架台52。外周屋頂架台52為臨時支持內槽屋頂43之外周下邊緣的架台。外周屋頂架台52係以從內槽輪411之內周緣附近向徑向內側稍稍傾斜之狀態來立設的架台。於外周屋頂架台52之上端安裝內槽屋頂43之外周環43R。
〈步驟S6〉 圖8表示步驟S6之施工狀況。步驟S6中,內槽側板42及內槽屋頂43之構築繼續。關於內槽側板42,於最下段之內槽側板件42P1上安設構成第二段之環狀段之內槽側板件42P2。關於內槽屋頂43,藉由將由中央屋頂架台51臨時支持之內槽屋頂件43P與外周屋頂架台52之間,利用由地上作業預先組裝之內槽屋頂塊來連接,則最終形成圓頂型之內槽屋頂43。上述內槽屋頂塊包括:成為支持框架之屋頂骨架、以及安裝於該屋頂骨架上之複數片屋頂板。內槽屋頂43之外周緣43E固定於由外周屋頂架台52所保持之外周環43R上。藉此,內槽屋頂43完工。於該時間點,內槽屋頂43成為由外周屋頂架台52支持而自立之狀態,因此中央屋頂架台51被撤去。
〈步驟S7〉 圖9表示步驟S7之施工狀況。步驟S7中,內槽側板42及中間槽側板32之構築繼續,並且於內槽屋頂43上安裝臨時屋頂431。關於內槽側板42,於構成第二段之環狀段之內槽側板件42P2上,安設構成第三段之環狀段之內槽側板件42P3。進而於其上安設第四段之內槽側板件42P4,如此一來,側板高度依序不斷加高。
於內槽側板42之構築時,設置第2開口OP2作為工程口。第2開口OP2係藉由利用複數個內槽側板件42P2來形成第二段之環狀段後,將構成最下段之環狀段的複數個內槽側板件42P1中之1片或複數片抽出而開設。第2開口OP2之開設位置係與開設於外槽側板22上之第1開口OP1對應之位置。詳細而言,第2開口OP2與第1開口OP1開設於三重殼儲槽1之周方向之大致相同之位置,且以高度位置亦大致相同之方式來開設。本實施方式中,內槽側板件42P1與第二段之外槽側板件22P2位於大致相同之高度位置。外槽側板22中,不僅最下段之外槽側板件22P1,第二段之外槽側板件22P2亦抽取出,藉此,第2開口OP2與第1開口OP1之高度位置一致。
同樣,關於中間槽側板32,亦於安設完畢之第二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2上,依序堆積構成第三段、第四段之環狀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3、32P4。本實施方式中,內槽側板件42Pn與中間槽側板件32Pn(高度一致之件32P1除外)具有相同之高度幅度。因此,圖9中記載之內槽側板件42P1、42P2、43P3及中間槽側板件32P2、32P3、32P4分別位於相同之高度位置。
於中間槽側板32之構築時,亦設置第3開口OP3來作為工程口。第3開口OP3係藉由將構成第二段之環狀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2中之1片或複數片抽出而開設。如圖2之圖表中附記為「開」般,於步驟S7之時間點,於內槽側板42上開設第2開口OP2,且於中間槽側板32上開設第3開口OP3。此外,外槽側板22之第1開口OP1於步驟S2之時間點開設完畢。
第3開口OP3之開設位置係與內槽側板42之第2開口OP2對應之位置。詳細而言,第2開口OP2與第3開口OP3開設於周方向之大致相同之位置,且以高度位置亦大致相同之方式來開設。如上所述,第2開口OP2開設於與外槽側板22之第1開口OP1對應之位置。因此,第1開口OP1、第2開口OP2及第3開口OP3開設於大致相同之周方向位置以及高度位置。因此,可高效地進行作業者於建造中之儲槽內外之通行、材料或工程機械材料之搬入・搬出。
臨時屋頂431為傘狀之鐵板構件,臨時安裝於內槽屋頂43之外周緣43E。臨時屋頂431係於執行氣浮時,意圖在一定程度上填埋外周緣43E與內槽側板42之間之間隙的構件。除此以外,臨時屋頂431亦發揮作為側溝之作用,上述側溝防止來自內槽屋頂43之外周緣43E與內槽側板42之間的雨水侵入,且向第2開口OP2排出雨水。因此,於外槽底板21上之保冷作業中,抑制由雨水引起之品質下降。
步驟S7中,進而於外槽底板21上,依序敷設圖略之第1級混凝土層24、以及外側底部保冷層26。第1級混凝土層24由於在步驟S2中,外槽輪211上之部分施工完畢,故而對餘部施工。如上所述,外側底部保冷層26係藉由將例如泡沫玻璃等絕熱性塊狀材料,於第1環部25之內側鋪滿而構築。
〈步驟S8〉 圖10表示步驟S8之施工狀況。步驟S8中,進行中間槽屋頂33之構築、3個側板22、32、42之構築之繼續、及中間槽底板31之敷設。關於中間槽屋頂33,藉由對步驟S6中設置之徑向中央之中間槽屋頂件33P,連接藉由地上作業而預先組裝之中間槽屋頂塊,而最終形成圓頂型之中間槽屋頂33。上述中間槽屋頂塊與上述內槽屋頂塊同樣,包括屋頂骨架以及複數片之屋頂板。於該延伸時,中間槽屋頂支架61配設於中間槽屋頂33與內槽屋頂43之間之適當位置,且兩者臨時固定。隨著中間槽屋頂33之完工,藉由中間槽屋頂支架61之臨時固定而形成內槽屋頂43與中間槽屋頂33一體化之屋頂連結體20。藉由屋頂連結體20之形成,可使該等2個屋頂一體地氣浮。
關於內槽側板42,於構成第四段之環狀段之內槽側板件42P4上,安設構成第五段、第六段之環狀段之內槽側板件42P5、42P6。關於中間槽側板32,於構成第四段之環狀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4上,安設構成第五段、第六段之環狀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5、32P6。關於外槽側板22,於第三段之外槽側板件22P3上依序安設構成第四段、第五段之環狀段之外槽側板件22P4、22P5。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中,內槽側板42之環狀段、中間槽側板32之環狀段以及外槽側板22之環狀段並行堆積。而且,3個側板22、32、42係與屋頂連結體20之形成同時進行而形成。內槽AR工法中,內槽側板42成為氣浮時之引導側板,屋頂連結體20於內槽側板42之內側組裝。因此,配置於內槽側板42之外側之中間槽側板32以及外槽側板22並不限制於藉由地上作業而進行之屋頂連結體20之構築作業,可構築。因此,可與內槽側板42之構築作業並行進行中間槽側板32以及外槽側板22之構築作業,即可同時並行地構築3個側板22、32、42。藉由採用如上所述之施工方法,則於3個側板22、32、42之構築時,例如可共用立足處等,可實現作業之效率化,進而可有助於工期之縮短化。
進而於步驟S8中,於外側底部保冷層26上敷設中間槽底板31之餘部。關於中間槽底板31,由於將構成外周部分之中間槽輪311安設完畢,故而敷設其內側部分之中間槽底板31。
〈步驟S9〉 圖11表示步驟S9之施工狀況。步驟S9中,構築3個側板22、32、42之上段部分。圖11中,關於內槽側板42,示出構成最上段之環狀段之內槽側板件42PT之安設完畢之狀態。關於中間槽側板32,亦示出構成最上段之環狀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T之安設完畢之狀態。於內槽側板件42PT上,安設內槽轉向節板44。內槽轉向節板44係將內槽側板42與內槽屋頂43之外周緣之外周環43R相連之板,本實施方式中,係實質上構成內槽側板42之最上段之件。
步驟S8~S9中,理想為於中間槽側板32之環狀段之堆積之前先進行內槽側板42之環狀段之堆積。例如,於堆積內槽側板42之第二段之內槽側板件42P2後,堆積中間槽側板32之第三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3,繼而堆積內槽側板42之第三段之內槽側板件42P3。若採用如上所述之構築方法,則於內槽側板42及中間槽側板32之構築時,可共用立足處等,可實現作業之效率化。
又,為了側板件之起重機懸吊作業或組裝作業之方便起見,亦理想為於中間槽側板件32Pn之堆積之前先進行位於徑向內側之內槽側板件42Pn之堆積。即,於側板件32Pn、42Pn之吊起時,實施將起重機配置於側板之徑向外側而進行上述吊起之「外側吊起」。其考慮到,內槽側板42及中間槽側板32之每一者均於內表面側具有包含立足處之組裝夾具,並且內表面側具有作業員之入口。若中間槽側板32先組裝,則由於存在中間槽側板32之內表面立足處,故而內槽側板件42Pn之吊起困難。因此,理想為先組裝內槽側板42,於中間槽側板32之內側形成立足處後,將中間槽側板件32Pn從外側吊起。
關於外槽側板22,亦進行環狀段之堆積,藉由構成最上段之環狀段之外槽側板件22PT之安設,構築完工。於外槽側板22之頂部22T,安設外周走廊27。
步驟S9中,進而於中間槽底板31上,依序敷設圖11中圖略之第2級混凝土層34、以及內側底部保冷層36。內側底部保冷層36係藉由將例如泡沫玻璃等絕熱性塊狀材料,於第2環部35之內側鋪滿而構築。
〈步驟S10〉 圖12表示步驟S10之施工狀況。步驟S10中,主要進行氣浮之準備作業。內槽AR工法中,需要將由內槽側板42及內槽屋頂43所圍繞之區域密閉化。由於該區域之底部之密閉化,故而於氣浮前安設內槽底板41。內槽底板41敷設於內側底部保冷層36上。關於內槽底板41,由於將構成外周部分之內槽輪411安設完畢,故而敷設其內側部分之內槽底板41。
亦進行內槽側板42與內槽屋頂43之間之密封處理。於安裝於內槽屋頂43之外周緣43E的臨時屋頂431上,安裝密封材料432。密封材料432將臨時屋頂431與內槽側板42之內表面之間之間隙密封。於外槽側板22之外側,準備供給氣浮用之空氣的鼓風機7。於鼓風機7之空氣送出口連接送風導管,該送風導管通過第1開口OP1、第3開口OP3以及第2開口OP2而引入至內槽側板42之內側。此外,關於第2開口OP2,亦實施將上述送風導管之周圍臨時密封之密封處理。於該時間點,由內槽底板41、內槽側板42及內槽屋頂43所圍繞之空間密閉化。
於構成中間槽側板32之最上段之環狀段的中間槽側板件32PT上,安設中間槽轉向節板37。中間槽轉向節板37係將中間槽側板32之上端與中間槽屋頂33之外周緣33E相連之板。
〈步驟S11〉 圖13表示相當於氣浮實施後之狀態的步驟S11之狀況。執行氣浮時,圖12所示之鼓風機7運轉,向由內槽底板41、內槽側板42及內槽屋頂43所圍繞之密閉空間中供給空氣。藉由空氣供給,上述密閉空間內之空氣壓上升,因其壓力,屋頂連結體20浮起。此時,內槽側板42發揮作為所浮起之屋頂連結體20之導件之作用。
直接氣浮的是內槽屋頂43。但是,中間槽屋頂33亦經由中間槽屋頂支架61而以由內槽屋頂43支撐之形態,一體地浮起。即,由於事先形成屋頂連結體20,故而可使本來未連結之內槽屋頂43及中間槽屋頂33,藉由1次氣浮而一下子浮起。此外,氣浮時,使用中線來控制屋頂連結體20之浮起姿勢。
氣浮後,內槽屋頂43及內槽側板42固定。具體而言,內槽屋頂43之外周環43R固定於內槽側板42之最上部之內槽轉向節板44上。於該時間點,屋頂連結體20之臨時固定未解除,內槽屋頂43及中間槽屋頂33為由中間槽屋頂支架61來臨時固定之狀態。氣浮2用之設備被去除。即,安裝於內槽屋頂43之外周緣43E附近的臨時屋頂431及密封材料432被拆除,鼓風機7及送風導管被撤去。開口OP1、OP2、OP3之臨時密封亦被去除。
〈步驟S12〉 圖14表示步驟S12之施工狀況。步驟S12中,中間槽屋頂33之構築繼續,且外槽屋頂23之構築開始。關於中間槽屋頂33,中間槽轉向節板37之上端、及中間槽屋頂33之外周緣固定。於該固定作業時,中間槽屋頂支架61被拆除,屋頂連結體20之臨時固定被解除。
外槽屋頂23從該步驟開始構築。即,採用氣浮後於屋頂連結體20上組裝外槽屋頂23,然後將該外槽屋頂23與外槽側板22固定之方法。藉由採用該工法,可高效地構築外槽2。具體而言,於中間槽屋頂33之徑向中央部設置外槽屋頂中央支架62(臨時支架)。圖14中,表示於該外槽屋頂中央支架62上安設有構成外槽屋頂23之徑向中央附近的外槽屋頂件23P之狀態。
步驟S12中,如圖2之圖表中附記為「閉」般,進行內槽側板42之第2開口OP2及中間槽側板32之第3開口OP3之密封。第2開口OP2係於內槽4之內側之作業完畢,且將設置於內槽4之內側之立足處等撤去後密封。該密封作業中,將步驟S7中抽出之內槽側板件42P1嵌入至第2開口OP2中,並且將該內槽側板件42P1焊接於周圍之側板件上。同樣,第3開口OP3係於中間槽3之內側之作業完畢,且將設置於中間槽3之內側之足場等撤去後密封。該密封時,將所抽出之中間槽側板件32P2嵌入至第3開口OP3中,並且將該中間槽側板件32P2焊接於周圍之側板件上。
〈步驟S13〉 圖15表示步驟S13之施工狀況。步驟S13中,進行外槽屋頂23之構築、第1開口OP1之密封、平台之安設等。關於外槽屋頂23,藉由對步驟S13中設置之徑向中央之外槽屋頂件23P,連接藉由地上作業而預先組裝之外槽屋頂塊,而最終形成圓頂型之外槽屋頂23。於該延伸時,包含H鋼等之外槽屋頂周邊支架63(臨時支架)配設於中間槽屋頂33與外槽屋頂23之間之適當位置。然後,外槽屋頂23之外周緣23E固定於外槽側板22之頂部22T。
於外槽屋頂23上安設肩部平台231及頂部平台232。肩部平台231配置於外槽屋頂23之徑向外周部。頂部平台232配置於外槽屋頂23之徑向中央。此外,亦進行於第1槽間11及第2槽間12填充絕熱材料之作業、或各種配管或附屬品之安裝等作業。
於外槽2之內側之作業完畢,且將設置於外槽2之內側之立足處等撤去後,將外槽側板22之第1開口OP1密封。該密封作業中,將步驟S2、S4中抽出之外槽側板件22P1、22P2,以堵塞第1開口OP1之方式來嵌入,並且將該等焊接。如以上所述,工程口係以內側之第2開口OP2、中間之第3開口OP3以及外側之第1開口OP1之順序,於各側板內之作業完畢後依序密封。
[第2實施方式:中間槽AR工法] 圖16係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三重殼儲槽1之施工方法之一實施方式的步驟圖表。與圖2同樣,圖16中,表示三重殼儲槽1之建造工期中進行之步驟S21~S31、與三重殼儲槽1之各部分之施工時期之關係。圖16中雖亦附記,但第2實施方式之施工方法中特徵在於,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藉由地上作業而形成將中間槽屋頂33與內槽屋頂43臨時固定而成之屋頂連結體(步驟S26),且藉由氣浮而使該屋頂連結體浮起(步驟S28)。圖17~圖24分別為示意性表示圖16所示之步驟S24~S31中之三重殼儲槽1之施工狀態的圖。此外,關於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施工部分,省略或簡化說明。
〈步驟S21、S22、S23〉 步驟S21、S22、S23中,進行外槽底板21之敷設、外槽側板22及中間槽側板32之下段部分之安設、中央屋頂架台51及內槽屋頂件43P之安設等。於外槽側板22上開設第1開口OP1。該等步驟S21、S22、S23與前述之第1實施方式中由圖3、圖4及圖5所分別說明之步驟S1、S2、S3相同,故而省略各步驟之說明。
〈步驟S24〉 圖17表示步驟S24之施工狀況。步驟S24中,中間槽側板32之施工繼續,並且中間槽屋頂33之構築開始。後者亦為上述屋頂連結體之形成之開端。關於中間槽側板32,於安設完畢之第二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2上,堆積構成第三段之環狀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3。於該時間點,於中間槽側板32上,設置第3開口OP3作為工程口。此外,中間槽AR工法中,中間槽側板32成為氣浮時之引導側板,因此內槽側板42之構築成為氣浮後。關於中間槽屋頂33,於先安設於中央屋頂架台51上之內槽屋頂件43P上,安設構成中間槽屋頂33之徑向中央附近的中間槽屋頂件33P。於該安設時,使用中間槽屋頂支架61。
除此以外,步驟S24中,設置外周屋頂架台53。外周屋頂架台53為臨時支持內槽屋頂43之外周下邊緣之架台。外周屋頂架台53為立設於中間槽輪311之上表面的架台。於外周屋頂架台52之上端,安裝將內槽側板42與內槽屋頂43連結之內槽轉向節板44。
〈步驟S25〉 圖18表示步驟S25之施工狀況。步驟S25中,內槽屋頂43、中間槽側板32以及外槽側板22之構築繼續。關於內槽屋頂43,藉由將中央屋頂架台51上之內槽屋頂件43P與內槽轉向節板44之間,以藉由地上作業而預先組裝之內槽屋頂塊來連接,而形成圓頂型之內槽屋頂43。內槽屋頂43之外周緣43E固定於由外周屋頂架台52所支持之內槽轉向節板44上。
關於中間槽側板32,於第三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3上,安設構成第四段之環狀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4。關於外槽側板22,於構成第二段之環狀段之外槽側板件22P2上,安設構成第三段之環狀段之外槽側板件22P3。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於第三段之環狀段之構築後,藉由將第二段之環狀段中之一片或複數片之外槽側板件22P2抽出,而開設成為工程口之第1開口OP1。藉此,於外槽側板22上以環狀段之兩段之高度來開設第1開口OP1。
〈步驟S26〉 圖19表示步驟S26之施工狀況。步驟S26中,中間槽屋頂33、中間槽側板32以及外槽側板22之構築繼續。關於中間槽屋頂33,藉由對於先設置之徑向中央之中間槽屋頂件33P,連接藉由地上作業而預先組裝之中間槽屋頂塊,而最終形成圓頂型之中間槽屋頂33。於該延伸時,中間槽屋頂支架61配設於中間槽屋頂33與內槽屋頂43之間之適當位置。藉此,形成內槽屋頂43與中間槽屋頂33臨時固定之屋頂連結體20。藉由屋頂連結體20之形成,可使該等2個屋頂一體地氣浮。
關於中間槽側板32,於構成第四段之環狀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4上,進而安設構成上段之環狀段之側板件。同樣,關於外槽側板22,亦於第三段之外槽側板件22P3上,進而安設構成上段之環狀段之側板件。圖19中,表示構成最上段之環狀段之中間槽側板件32PT以及外槽側板件22PT之安設完畢之狀態。於將中間槽屋頂33作為直接之氣浮對象之第2實施方式之情形時,配置於中間槽側板32之外側之外槽側板22並不限制於藉由地上作業而進行之屋頂連結體20之構築作業,可構築。因此,如圖18~圖19所示,理想為將外槽側板22之環狀段與中間槽側板32之環狀段並行堆積。藉此,於外槽側板22及中間槽側板32之構築時,例如可共用立足處等,可實現作業之效率化,進而可有助於工期之縮短化。
除該等以外,步驟S26中,於中間槽屋頂33上安裝臨時屋頂331。臨時屋頂331為傘狀之鐵板構件,臨時安裝於中間槽屋頂33之外周緣33E。臨時屋頂331係於執行中間槽屋頂33之氣浮時,意圖在一定程度上填埋外周緣33E與中間槽側板32之間之間隙的構件。又,於外槽底板21上敷設外側底部保冷層26。進而,於第2環部35之上表面安設內槽輪411。臨時屋頂331以發揮作為側溝之作用,該側溝防止來自中間槽屋頂33之外周緣33E與中間槽側板32之間之雨水侵入,向第3開口OP3排出雨水。藉此,於外槽底板21上之保冷作業中,抑制由雨水引起之品質下降。
〈步驟S27〉 圖20表示步驟S27之施工狀況。步驟S27中,主要進行氣浮之準備作業。中間槽AR工法中,需要將由中間槽側板32及中間槽屋頂33所圍繞之區域密閉化。由於該區域之底部之密閉化,故而於氣浮前安設中間槽底板31。中間槽底板31敷設於外側底部保冷層26上。關於中間槽底板31,由於將構成外周部分之中間槽輪311安設完畢,故而敷設其內側部分之中間槽底板31。
亦進行中間槽側板32與中間槽屋頂33之間之密封處理。於安裝於中間槽屋頂33之外周緣33E之臨時屋頂331上,安裝密封材料332。密封材料332將臨時屋頂331與中間槽側板32之內表面之間之間隙密封。於外槽側板22之外側,準備供給氣浮用之空氣的鼓風機7。於鼓風機7之空氣送出口連接送風導管,該送風導管通過第1開口OP1及第3開口OP3而引入至中間槽側板32之內側。此外,關於第3開口OP3,亦實施將上述送風導管之周圍臨時密封之密封處理。於該時間點,由中間槽底板31、中間槽側板32及中間槽屋頂33所圍繞之空間密閉化。
於構成中間槽側板32之最上段之環狀段的中間槽側板件32PT上,安設中間槽轉向節板37。中間槽轉向節板37係將中間槽側板32之外周緣33E與中間槽屋頂33之外周緣33E相連之板。又,於外槽側板22之頂部22T上安設外周走廊27。
〈步驟S28〉 圖21表示相當於氣浮之實施後之狀態的步驟S28之狀況。於氣浮之執行時,圖20所示之鼓風機7運轉,向由中間槽底板31、中間槽側板32及中間槽屋頂33所圍繞之密閉空間中供給空氣。隨著空氣供給,上述密閉空間內之空氣壓上升,藉由其壓力,屋頂連結體20浮起。此時,中間槽側板32發揮作為所浮起之屋頂連結體20之導件之作用。
直接氣浮的是中間槽屋頂33。但是,內槽屋頂43亦以由中間槽屋頂支架61懸吊於中間槽屋頂33上之形態,一體地浮起。即,由於事先形成屋頂連結體20,故而可使本來未連結之內槽屋頂43及中間槽屋頂33,藉由1次氣浮而一下子浮起。此外,氣浮時,使用中線來控制屋頂連結體20之浮起姿勢。
氣浮後,將中間槽屋頂33及中間槽側板32固定。具體而言,中間槽屋頂33之外周緣33E固定於中間槽轉向節板37之上端。於該時間點,屋頂連結體20之臨時固定未解除,內槽屋頂43及中間槽屋頂33為由中間槽屋頂支架61臨時固定之狀態。此外,氣浮用之設備被去除。即,安裝於外周緣33E附近之臨時屋頂331及密封材料332被拆除,外周屋頂架台53、鼓風機7及送風導管被撤去。
外槽屋頂23從該步驟開始構築。即,氣浮後,於屋頂連結體20上組裝外槽屋頂23,然後將該外槽屋頂23及外槽側板22固定。具體而言,於中間槽屋頂33之徑向中央部設置外槽屋頂中央支架62(臨時支架)。圖21中,示出於該外槽屋頂中央支架62上,安設有構成外槽屋頂23之徑向中央附近之外槽屋頂件23P的狀態。
〈步驟S29〉 圖22表示步驟S29之施工狀況。步驟S29中,內槽側板42之構築開始,外槽屋頂23之構築繼續。關於內槽側板42,於內槽輪411上安設構成內槽側板42之最下段之環狀段之內槽側板件42P1、構成第二段之環狀段之內槽側板件42P2。如圖16之圖表所示,該階段中於內槽側板42之最下段之環狀段,開設第2開口OP2作為工程口。如上所述,於第2實施方式中,氣浮後,於中間槽側板32之內側構築內槽側板42。即,可以由中間槽3所覆蓋之狀態來進行內槽側板42之構築作業。因此,於內槽4之構築作業中,亦具有難以受天氣之影響之優點。
關於關於外槽屋頂23,藉由對步驟S28中設置之徑向中央之外槽屋頂件23P,連接藉由地上作業而預先組裝之外槽屋頂塊,而最終形成圓頂型之外槽屋頂23。於該延伸時,包含H鋼等之外槽屋頂周邊支架63(臨時支架)配設於中間槽屋頂33與外槽屋頂23之間之適當位置。然後,外槽屋頂23之外周緣23E固定於外槽側板22之頂部22T。步驟S29中,進而於中間槽底板31(第2級混凝土層34)上敷設內側底部保冷層36。
〈步驟S30〉 圖23表示步驟S30之施工狀況。步驟S30中,構築內槽側板42,進行內槽屋頂43與內槽側板42之固定。關於內槽側板42,於構成第二段之環狀段之內槽側板件42P2上,進而依序安設構成上段之環狀段之側板件。最終,安設構成最上段之環狀段之內槽側板件42PT。
最上段之內槽側板件42PT之安設後,解除屋頂連結體20之臨時固定,實施將內槽屋頂43與內槽側板42固定之作業。於該固定作業之前,進行懸吊更換作業,即,使將中間槽屋頂33與內槽屋頂43相連之中間槽屋頂支架61置換為千斤頂64。氣浮後,於屋頂連結體20之臨時固定未解除之狀態下,內槽屋頂43於較正常之高度位置更高之位置,藉由中間槽屋頂支架61而懸吊於中間槽屋頂33上。其原因在於,確保將內槽屋頂43連接於內槽側板42上時之調整空間。
千斤頂64配置於中間槽屋頂33與內槽屋頂43之間之適當位置,於上述懸吊更換後,將內槽屋頂43以可升降之方式懸吊支持。一面利用千斤頂64,使內槽屋頂43僅降下與上述調整空間相應之程度,一面進行內槽轉向節板44之下端與最上段之內槽側板件42PT之上端之對準。對準後,兩者固定。又,於內側底部保冷層36上,敷設內槽底板41。藉由該等作業,內槽4大致完工。
於外槽屋頂23上,安設肩部平台231及頂部平台232。本實施方式中,於氣浮後開始之內槽側板42之構築之前,先進行外槽側板22之構築、以及外槽側板22與外槽屋頂23之固定,步驟S29完畢。外槽2中,所儲留之液體用之配管或平台等附屬品之裝備成為必需之情形多。圖23中,例示出肩部平台231及頂部平台232之裝備。根據本實施方式,由於外槽側板22之構築係於內槽側板42之構築之前先進行,故而可使外槽2迅速完工。因此,可與內槽側板42之構築並行執行肩部平台231及頂部平台232等附屬品之裝備作業,可有助於縮短工期。
〈步驟S31〉 圖24表示步驟S31之施工狀況。步驟S31中,進行第1開口OP1、第2開口OP2及第3開口OP3之密封。第2開口OP2係於內槽4之內側之作業完畢,且將設置於內槽4之內側之立足處等撤去後密封。該密封作業係將內槽側板件42P1嵌入至第2開口OP2中而焊接之作業。繼而,於中間槽3之內側之作業完畢,且將立足處等撤去後,將第3開口OP3密封。該密封作業為所抽出之中間槽側板件32P2於第3開口OP3中之嵌入、及其焊接。最後,於外槽2之內側之作業完畢,且立足處等撤去後,將第1開口OP1密封。該密封作業係將所抽出之外槽側板件22P1、22P2,以將經過兩段之環狀段之第1開口OP1堵塞之方式來嵌入,並且將該等焊接之作業。
[第3實施方式:內槽屋頂-中間槽側板AR工法] 上述第2實施方式(中間槽AR工法)中,於屋頂連結體20之氣浮時,如基於步驟S27及圖20所說明般,示出於中間槽側板32與中間槽屋頂33之間實施密封處理之例。第3實施方式中,作為第2實施方式之變形例,示出於中間槽側板32與內槽屋頂43之間實施密封處理之例。即,第3實施方式中,作為氣浮時之引導側板來使用者與第2實施方式同樣,為中間槽側板32,用於形成密閉空間者並非中間槽屋頂33,而是內槽屋頂43。
〈步驟S27A〉 圖25係表示第3實施方式之三重殼儲槽1之施工方法中的步驟S27A之施工狀態的圖。圖26為圖25之主要部分放大圖。步驟S27A中,主要進行氣浮之準備作業。到達步驟S27A之前之施工作業係與第2實施方式之步驟S21~S26(參照圖3~圖5、圖17~圖19)基本上相同,因此,此處之說明省略。但,不同之處在於,於圖19所示之第2實施方式之步驟S26之施工狀況中,於中間槽屋頂33之外周緣33E安裝有傘狀之臨時屋頂331,但於第3實施方式中未安裝臨時屋頂331。
作為上述氣浮之準備作業,進行臨時屋頂45於內槽屋頂43上之安裝。於內槽屋頂43之外周緣43E,安裝有將內槽側板42與內槽屋頂43連接之內槽轉向節板44。臨時屋頂45係將內槽轉向節板44與中間槽側板32之內表面之間之空間堵塞之圓環狀之金屬平板。臨時屋頂45係利用螺固或焊接等方法來固定於內槽轉向節板44之表面側。
於臨時屋頂45上安裝密封材料46。密封材料46係將臨時屋頂45與中間槽側板32之內表面之間之間隙密封之布狀之構件。第3實施方式中,由中間槽底板31、中間槽側板32及內槽屋頂43所圍繞之區域成為密閉化區域RP。準備供給氣浮用之空氣的鼓風機7,且該鼓風機7之送風導管通過第1開口OP1及第3開口OP3而引入至中間槽側板32之內側的方面,以及於中間槽側板32之最上段安裝中間槽轉向節板37的方面,與第2實施方式之步驟S27相同。
圖26中,於第2實施方式中之氣浮時,安裝於中間槽屋頂33之外周緣33E的臨時屋頂331係以虛線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中間槽AR中,由於使用中間槽側板32作為引導側板,故而於使中間槽轉向節板37裝備於屋頂連結體20上之狀態下無法進行氣浮。因此,必須將中間槽屋頂33之外周緣33E與中間槽側板32之內表面之間的比較長之距離密封。而且,需要具有可避免與裝配於中間槽側板32之最上段之中間槽轉向節板37之干擾之傾斜度的密封構造體。為了滿足如上所述之要求,臨時屋頂331具有越朝向下方,則越朝向徑向外側擴展之錐形狀。該形狀之臨時屋頂331大型化・大重量化,使組裝及其解體作業變困難。
與此相對,第3實施方式之內槽屋頂-中間槽側板AR中,只要將位於內槽屋頂43之外周緣43E之內槽轉向節板44與中間槽側板32之內表面之間的比較狹窄之空間密封即可。因此,只要將比較小型之臨時屋頂45安裝於內槽轉向節板44上即可。又,藉由於屋頂連結體20氣浮至最上位之狀態下,將不與中間槽轉向節板37干擾之位置選為密封位置,可將臨時屋頂45形成為密封距離最短之水平之環狀圓板。如上所述之臨時屋頂45與上述之傘狀之臨時屋頂331相比,可大幅度實現小型化・輕量化,將組裝及其解體作業簡化・容易化。例如,於組裝時,可將臨時屋頂45分割為複數個圓環片而安裝於內槽轉向節板44上,於解體時亦可分解為上述圓環片而拆分,作業性提高。又,由於為水平之臨時屋頂45,故而亦可將該臨時屋頂45活用作為其他作業之立足處。
〈步驟S28A〉 圖27表示相當於氣浮之實施後之狀態的步驟S28A之狀況。於氣浮之執行時,圖25所示之鼓風機7運轉,對由中間槽底板31、中間槽側板32及內槽屋頂43所圍繞之密閉空間中供給空氣。隨著空氣供給,上述密閉空間內之空氣壓上升,藉由其壓力,屋頂連結體20浮起。此時,中間槽側板32發揮作為所浮起之屋頂連結體20之導件的作用。臨時屋頂45作為將中間槽側板32與內槽屋頂43之間之空間填埋之密封構造體來發揮功能。藉由屋頂連結體20之氣浮,可使內槽屋頂43及中間槽屋頂33一下子浮起。
氣浮後,臨時屋頂45解體,並且中間槽屋頂33與中間槽側板32由中間槽轉向節板37來固定。以下之施工作業與第2實施方式之步驟S29~S31(圖22~圖24)相同。即,執行內槽側板42之構築、外槽屋頂23之構築、屋頂連結體20之臨時固定之解除、內槽屋頂43與內槽側板42之固定等作業。該等與第2實施方式相同,因此此處省略說明。
[作用效果] 藉由以上所說明之本揭示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於氣浮之前,形成內槽屋頂43與中間槽屋頂33臨時固定之屋頂連結體20。具體而言,於內槽屋頂43上,以中間槽屋頂支架61來臨時固定中間槽屋頂33。繼而,於屋頂連結體20之周圍構築成為引導側板之內槽側板42(第1實施方式)或者中間槽側板32(第2實施方式)後,對屋頂連結體20進行氣浮。藉由屋頂連結體20之氣浮,可使內槽屋頂43及中間槽屋頂33一體地浮起。即,藉由地上作業而形成內槽屋頂43及中間槽屋頂33,並且將該等臨時固定而一體化,藉由1次氣浮而使其一下子浮起。因此,可藉由低處作業,將內槽屋頂43及中間槽屋頂33之構築作業之大部分與側板22、32、42之構築作業等並行而執行。因此,可實現三重殼儲槽1之施工工期之縮短。
[變形實施方式] 以上,已對本揭示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本揭示不受上述實施方式之任何限定。例如,關於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可採取如下所述之變形實施方式。
(1)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將屋頂連結體20氣浮後,於該屋頂連結體20上開始外槽屋頂23之構築之例。於該情形時,可採取將構成外槽屋頂23之複數個外槽屋頂件23P,利用高層起重機等搬運至氣浮後之屋頂連結體20上的方法。亦可取而代之,於在屋頂連結體20之中間槽屋頂33上搭載有外槽屋頂件23P之狀態下,執行上述氣浮。
圖28係表示變形例之氣浮方法的圖。圖28示出與圖12所示之內槽AR工法之步驟S10中的氣浮之準備步驟對應之步驟。於屋頂連結體20之中間槽屋頂33上,堆積外槽屋頂件23P之捆束。於該情形時,理想為以屋頂連結體20之重量平衡不崩塌之方式裝載外槽屋頂件23P,例如可將外槽屋頂件23P於中間槽屋頂33之上表面排列為環狀。根據該變形例,氣浮時,外槽屋頂件23P與屋頂連結體20一起同時浮起。因此,於氣浮後進行之外槽屋頂23之構築作業時,可省去利用高層起重機等,將外槽屋頂件23P搬運至中間槽屋頂33上之工夫。
(2)亦可於上述三重殼儲槽1之近旁,附設所需之建築物或設備。例如,可於三重殼儲槽1之周圍,立設於災害時等抑制儲槽內之液體洩漏時之擴散的防液堤。防液堤例如可利用PC(prestressed concrete,預應力混凝土)來構築。防液堤亦可與金屬製之外槽2一體地構築。具體而言,可設為以於外槽側板22之外周面密接有構成防液堤之PC之狀態來構築的形態。
(3)亦可追加增強三重殼儲槽1之強度的各種構造。例如,亦可具備將中間槽側板32及/或內槽側板42與儲槽基礎10連結之錨箍。
(4)亦可於內槽屋頂43上,安裝使內槽4之內部空間與第1槽間11之空間連通之連通管。根據該變形例,可使從儲留於內槽4中之液態氫LH氣化而成之氫氣於第1槽間11中流通。即,可利用所儲留之液態氫LH來提高保冷效果。
(5)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第1開口OP1、第2開口OP2及第3開口OP3以大致相同之高度開設於三重殼儲槽1之周方向之相同位置之例。該等開口OP1、OP2、OP3可開設於三重殼儲槽1之周方向之不同位置,亦可以不同之高度來開設。
(6)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將內槽屋頂43與中間槽屋頂33之屋頂連結體20氣浮後,於屋頂連結體20上開始外槽屋頂23之組裝之例(圖14之步驟S12、圖21之步驟S28)。亦可取而代之,於屋頂連結體20之氣浮前,藉由地上作業而於屋頂連結體20上預先組裝外槽屋頂23之一部分,且於氣浮後組裝外槽屋頂23之餘部。藉由地上作業而組裝之外槽屋頂23之一部分於內槽AR工法或中間槽AR工法中,只要為於氣浮時不與成為導件之內槽側板42或者中間槽側板32產生之干擾之範圍即可。
[本揭示之總結] 以上所說明之具體實施方式中,包括具有以下構成之揭示。
本揭示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為包括分別具有屋頂及側板之內槽、中間槽及外槽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於內槽屋頂上臨時固定中間槽屋頂而形成屋頂連結體;於上述屋頂連結體之周圍構築既定高度之引導側板;於上述屋頂連結體之外周緣與上述引導側板之內表面之間實施密封處理而形成密閉空間,並且向該密閉空間中供給空氣而對上述屋頂連結體進行氣浮;於經上述氣浮之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上述中間槽屋頂上形成外槽屋頂之至少一部分,並且於上述引導側板之周圍構築外槽側板。
根據該施工方法,於氣浮之前,形成內槽屋頂與中間槽屋頂臨時固定之屋頂連結體。繼而,屋頂連結體之周圍構築引導側板後,對上述屋頂連結體進行氣浮。此外,上述引導側板可作為內槽側板或者中間槽側板來構築。藉由屋頂連結體之氣浮,可使內槽屋頂及中間槽屋頂一體地浮起。即,藉由地上作業而形成內槽屋頂及中間槽屋頂,並且將該等臨時固定而一體化,藉由1次氣浮而使其一下子浮起。因此,可藉由低處作業,將內槽屋頂及中間槽屋頂之構築作業之大部分與側板之構築作業等並行執行,因此有助於工期縮短。
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中,理想為,於經上述氣浮之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中間槽屋頂上設置臨時支架,於上述臨時支架上安設上述外槽屋頂,繼而將該外槽屋頂與上述外槽側板固定。
根據該施工方法,可利用氣浮之後於屋頂連結體上組裝外槽屋頂,然後將該外槽屋頂與外槽側板固定之方法,來高效地構築外槽。
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中,上述引導側板為內槽側板,可採用如下之施工方法:於該內槽側板之周圍構築既定高度之中間槽側板,於上述氣浮時,於上述內槽屋頂之外周緣與上述內槽側板之內表面之間實施密封處理而形成密閉空間,於上述氣浮後,將上述內槽屋頂與上述內槽側板固定,繼而解除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上述臨時固定而將上述中間槽屋頂與上述中間槽側板固定。
根據該施工方法,將內槽側板作為導件,對屋頂連結體進行氣浮。於該情形時,直接氣浮的是內槽屋頂,但中間槽屋頂亦可以由內槽屋頂支撐之形態,一體地浮起。
於該情形時,理想為至少於上述氣浮之前形成構成由上述內槽側板所圍繞之區域之底部的內槽底板。
根據該施工方法,於將內槽屋頂作為直接之氣浮對象之情形時,藉由預先形成內槽底板,可使氣浮時所需之密閉空間之形成容易化。
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中,理想為,上述內槽側板、上述中間槽側板及上述外槽側板係藉由使將複數個側板件排列為圓環狀而形成之環狀段堆積複數段來組裝,且將上述內槽側板之上述環狀段、上述中間槽側板之上述環狀段及上述外槽側板之上述環狀段並行堆積。
於將內槽屋頂作為直接之氣浮對象之情形時,配置於內槽側板之外側之中間槽側板及外槽側板並不限制於藉由地上作業而進行之上述屋頂連結體之構築作業,可構築。因此,可將上述中間槽側板及上述外槽側板之構築作業與上述內槽側板之構築作業並行進行,即,同時並行地構築3個側板。藉由採用如上所述之施工方法,於3個側板之構築時,例如可共用立足處等,可實現作業之效率化,進而有助於工期之縮短化。
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中,理想為,上述內槽側板及上述中間槽側板係藉由使將複數個側板件排列為圓環狀而形成之環狀段堆積複數段來組裝,且將上述內槽側板之上述環狀段較上述中間槽側板先組裝至最上段,將上述最上段之上述環狀段及上述內槽屋頂之外周緣固定。
根據該施工方法,位於較中間槽更內側之內槽之屋頂與側板先固定,因此與將中間槽之屋頂與側板先行固定之情形相比,可使作業性良好。
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中,上述引導側板為中間槽側板,可採用如下之施工方法:於上述氣浮時,於上述中間槽屋頂之外周緣與上述中間槽側板之內表面之間實施密封處理而形成密閉空間,於上述氣浮後,於上述中間槽側板之內側構築既定高度之內槽側板,將上述中間槽屋頂與上述中間槽側板固定,繼而解除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上述臨時固定,將上述內槽屋頂及上述內槽側板固定。
根據該施工方法,將中間槽側板作為導件,對屋頂連結體進行氣浮。於該情形時,直接氣浮的是中間槽屋頂,但內槽屋頂亦可以懸吊於中間槽屋頂上之形態,一體地浮起。又,於上述氣浮後,於中間槽側板之內側構築內槽側板。即,可於由中間槽覆蓋之狀態來進行內槽側板之構築作業。因此,於內槽之構築作業中,亦具有難以受天氣之影響的優點。
於該情形時,理想為至少於上述氣浮之前,形成構成由上述中間槽側板所圍繞之區域之底部的中間槽底板。
根據該施工方法,於將中間槽屋頂作為直接之氣浮對象之情形時,藉由預先形成中間槽底板,可使氣浮時所需之密閉空間之形成容易化。
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中,理想為,上述中間槽側板及上述外槽側板係藉由使將複數個側板件排列為圓環狀而形成之環狀段堆積複數段來組裝,且將上述中間槽側板之上述環狀段及上述外槽側板之上述環狀段並行堆積。
於將中間槽屋頂作為直接之氣浮對象之情形時,配置於中間槽側板之外側之外槽側板並不限制於藉由地上作業而進行之上述屋頂連結體之構築作業,可構築。因此,可將上述外槽側板之構築作業與上述中間槽側板之構築作業並行進行。藉由採用上述施工方法,於上述外槽側板及上述中間槽側板之構築時,例如可共用立足處等,可實現作業之效率化,進而有助於工期之縮短化。
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中,理想為,於上述氣浮後之上述內槽側板之構築之前先構築上述外槽側板。
外槽中,需要裝備所儲留之液體用之配管或平台等附屬品之情形多。藉由上述施工方法,外槽側板之構築係於內槽側板之構築之前先進行,因此可使外槽迅速地完工。因此,可將上述附屬晶之裝備作業與上述內槽側板之構築並行而執行,可有助於縮短工期。
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中,上述引導側板為中間槽側板,可採用如下之施工方法:於上述氣浮時,於上述內槽屋頂之外周緣與上述中間槽側板之內表面之間實施密封處理而形成密閉空間,於上述氣浮後,於上述中間槽側板之內側構築既定高度之內槽側板,將上述中間槽屋頂與上述中間槽側板固定,繼而解除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上述臨時固定,將上述內槽屋頂及上述內槽側板固定。
根據該施工方法,將中間槽側板作為導件,於內槽屋頂之外周緣與中間槽側板之內表面之間經密封處理之狀態下,對屋頂連結體進行氣浮。於該情形時,直接氣浮的亦為中間槽屋頂,但內槽屋頂亦可以懸吊於中間槽屋頂上之形態,一體地浮起。又,密封處理只要於內槽屋頂之外周緣與中間槽側板之內表面之間之比較狹窄之空間中實施即可,因此可使用以進行上述密封處理之構造體小型化。因此,可使用以進行上述密封處理之施工容易化。
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中,上述內槽屋頂之外周緣由內槽轉向節板所構成,上述密封處理亦可包括將堵塞上述內槽轉向節板與上述中間槽側板之內表面之間之空間的臨時屋頂安裝於上述內槽轉向節板上之步驟。
根據該施工方法,將上述臨時屋頂,與對中間槽屋頂之外周緣與中間槽側板之內表面之間進行密封處理時所設置之臨時屋頂相比,可大幅度地小型化。因此,可使上述臨時屋頂之組裝及其解體之作業簡化、容易化。
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中,理想為,於在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上述中間槽屋頂上搭載有構成上述外槽屋頂之外槽屋頂件之狀態下,執行上述氣浮。
根據該施工方法,氣浮時,外槽屋頂件與屋頂連結體一起同時浮起。因此,於氣浮後進行之外槽屋頂之構築作業時,可省去利用起重機等,將外槽屋頂件搬運至中間槽屋頂上的工夫。
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中,理想為,於上述外槽側板之構築時,工程用之出入口即第1工程口開設於上述外槽側板上,於上述內槽側板之構築時於該內槽側板上開設第2工程口,且於上述中間槽側板之構築時於該中間槽側板上開設第3工程口,於上述內槽之內側之作業完畢後將上述第2工程口密封,繼而於上述中間槽之內側之作業完畢後將上述第3工程口密封,然後,於上述外槽之內側之作業完畢後將上述第1工程口密封。
根據該施工方法,可於外槽側板、中間槽側板及內槽側板之每一個上,適時地使工程口開口,從而使各種工程順利進行。
1:三重殼儲槽 2:外槽 3:中間槽 4:內槽 7:鼓風機 10:儲槽基礎 11:第1槽間 12:第2槽間 20:屋頂連結體 21:外槽底板 22:外槽側板 22P1、22P2、22P3、22P4、22P5、22PT:外槽側板件 22T:頂部 23:外槽屋頂 23E:外周緣 23P:外槽屋頂件 24:第1級混凝土層 25:第1環部 26:外側底部保冷層 27:外周走廊 31:中間槽底板 32:中間槽側板 32P1、32P2、32P3、32P4、32P5、32P6、32PT:中間槽側板件 33:中間槽屋頂 33E:外周緣 33P:中間槽屋頂件 34:第2級混凝土層 35:第2環部 36:內側底部保冷層 37:中間槽轉向節板 41:內槽底板 42:內槽側板 42P1、42P2、42P3、42P4、42P5、42P6、42PT:內槽側板件 43:內槽屋頂 43E:外周緣 43P:內槽屋頂件 43R:外周環 44:內槽轉向節板 45:臨時屋頂 46:密封材料 51:中央屋頂架台 52、53:外周屋頂架台 61:中間槽屋頂支架 62:外槽屋頂中央支架 63:外槽屋頂周邊支架 211:外槽輪 231:肩部平台 232:頂部平台 251:強化混凝土層 311:中間槽輪 331:臨時屋頂 351:強化混凝土層 411:內槽輪 431:臨時屋頂 432:密封材料 LH:液態氫 OP1:第1開口 OP2:第2開口 OP3:第3開口 RC:徑向中心 RP:密閉化區域 S1~S13、S21~S31:步驟
[圖1]係表示成為本揭示之施工對象之三重殼儲槽之構造的縱剖面圖。 [圖2]係本揭示之第1實施方式(內槽AR工法)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步驟圖表。 [圖3]係以儲槽之一半剖面來表示第1實施方式之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4]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5]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6]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7]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8]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9]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10]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11]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12]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13]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14]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15]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16]係本揭示之第2實施方式(中間槽AR工法)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步驟圖表。 [圖17]係以儲槽之一半剖面來表示第2實施方式之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18]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19]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20]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21]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22]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23]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24]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25]係以儲槽之一半剖面來表示第3實施方式之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26]係表示內槽屋頂與中間槽側板之間之密封處理構造的剖面圖。 [圖27]係表示上述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之一個步驟的圖。 [圖28]係表示變形例之氣浮方法的圖。
7:鼓風機
10:儲槽基礎
20:屋頂連結體
21:外槽底板
22:外槽側板
25:第1環部
26:外側底部保冷層
27:外周走廊
31:中間槽底板
32:中間槽側板
32PT:中間槽側板件
33:中間槽屋頂
33E:外周緣
35:第2環部
36:內側底部保冷層
37:中間槽轉向節板
41:內槽底板
42:內槽側板
42PT:內槽側板件
43:內槽屋頂
44:內槽轉向節板
52:外周屋頂架台
61:中間槽屋頂支架
431:臨時屋頂
432:密封材料
OP1:第1開口
OP2:第2開口
OP3:第3開口
S10:步驟

Claims (14)

  1. 一種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係包括分別具有屋頂及側板之內槽、中間槽及外槽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於內槽屋頂上臨時固定中間槽屋頂而形成屋頂連結體; 於上述屋頂連結體之周圍構築既定高度之引導側板; 於上述屋頂連結體之外周緣與上述引導側板之內表面之間實施密封處理而形成密閉空間,並且向該密閉空間中供給空氣而對上述屋頂連結體進行氣浮; 於經上述氣浮之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上述中間槽屋頂上形成外槽屋頂之至少一部分,並且於上述引導側板之周圍構築外槽側板。
  2. 如請求項1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於經上述氣浮之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中間槽屋頂上設置臨時支架,並且 於上述臨時支架之上安設上述外槽屋頂,繼而將該外槽屋頂及上述外槽側板固定。
  3. 如請求項1或2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上述引導側板為內槽側板,於該內槽側板之周圍構築既定高度之中間槽側板; 於上述氣浮時,於上述內槽屋頂之外周緣與上述內槽側板之內表面之間實施密封處理而形成密閉空間; 於上述氣浮後,將上述內槽屋頂與上述內槽側板固定,繼而解除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上述臨時固定,將上述中間槽屋頂及上述中間槽側板固定。
  4. 如請求項3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至少於上述氣浮之前形成構成由上述內槽側板所圍繞之區域之底部的內槽底板。
  5. 如請求項3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上述內槽側板、上述中間槽側板及上述外槽側板係藉由使將複數個側板件排列為圓環狀而形成之環狀段堆積複數段來組裝;且 將上述內槽側板之上述環狀段、上述中間槽側板之上述環狀段及上述外槽側板之上述環狀段並行堆積。
  6. 如請求項3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上述內槽側板及上述中間槽側板係藉由使將複數個側板件排列為圓環狀而形成之環狀段堆積複數段來組裝;且 將上述內槽側板之上述環狀段較上述中間槽側板先組裝至最上段,將上述最上段之上述環狀段及上述內槽屋頂之外周緣固定。
  7. 如請求項1或2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上述引導側板為中間槽側板; 於上述氣浮時,於上述中間槽屋頂之外周緣與上述中間槽側板之內表面之間實施密封處理而形成密閉空間; 於上述氣浮後,於上述中間槽側板之內側構築既定高度之內槽側板; 將上述中間槽屋頂與上述中間槽側板固定,繼而解除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上述臨時固定,將上述內槽屋頂及上述內槽側板固定。
  8. 如請求項7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至少於上述氣浮之前形成構成由上述中間槽側板所圍繞之區域之底部的中間槽底板。
  9. 如請求項3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上述中間槽側板及上述外槽側板係藉由使將複數個側板件排列為圓環狀而形成之環狀段堆積複數段來組裝;且 將上述中間槽側板之上述環狀段及上述外槽側板之上述環狀段並行堆積。
  10. 如請求項3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於上述氣浮後之上述內槽側板之構築前先行構築上述外槽側板。
  11. 如請求項1或2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上述引導側板為中間槽側板; 於上述氣浮時,於上述內槽屋頂之外周緣與上述中間槽側板之內表面之間實施密封處理而形成密閉空間; 於上述氣浮後,於上述中間槽側板之內側構築既定高度之內槽側板; 將上述中間槽屋頂與上述中間槽側板固定,繼而解除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上述臨時固定,將上述內槽屋頂及上述內槽側板固定。
  12. 如請求項11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上述內槽屋頂之外周緣由內槽轉向節板所構成; 上述密封處理包含將使上述內槽轉向節板與上述中間槽側板之內表面之間之空間堵塞之臨時屋頂,安裝於上述內槽轉向節板上之步驟。
  13. 如請求項1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於在上述屋頂連結體之上述中間槽屋頂上搭載有構成上述外槽屋頂之外槽屋頂件之狀態下,執行上述氣浮。
  14. 如請求項1之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其中 於上述外槽側板之構築時,作為工程用之出入口之第1工程口開設於上述外槽側板上; 於上述內槽側板之構築時,於該內槽側板上開設第2工程口,且於上述中間槽側板之構築時,於該中間槽側板上開設第3工程口; 於上述內槽之內側之作業完畢後將上述第2工程口密封,繼而於上述中間槽之內側之作業完畢後將上述第3工程口密封; 然後,於上述外槽之內側之作業完畢後將上述第1工程口密封。
TW111149466A 2021-12-27 2022-12-22 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 TW2023405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12500 2021-12-27
JP2021-212500 2021-1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0589A true TW202340589A (zh) 2023-10-16

Family

ID=86998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9466A TW202340589A (zh) 2021-12-27 2022-12-22 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AU (1) AU2022425926A1 (zh)
TW (1) TW202340589A (zh)
WO (1) WO20231276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7474A (en) * 1979-11-28 1981-06-25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multiple shell tank
JPS6458776A (en) * 1987-08-27 1989-03-0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Method of assembling multiple shell tank
JPH06158905A (ja) * 1992-11-18 1994-06-0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エアレイジングにおける仮屋根ガイド方法
JP3765064B2 (ja) * 1996-07-29 2006-04-12 株式会社石井鐵工所 二重殻低温タンクの建設工法
JPH11182064A (ja) * 1997-12-25 1999-07-06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タンク解体工法
JP5672787B2 (ja) 2010-06-16 2015-02-18 株式会社Ihi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JP5733106B2 (ja) * 2011-08-25 2015-06-10 株式会社Ihi 低温タンク及び低温タンクの建設方法
JP6127453B2 (ja) 2012-11-06 2017-05-17 株式会社Ihi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7637A1 (ja) 2023-07-06
AU2022425926A1 (en) 2024-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26326B2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storage tank for cryogenic liquids
CA2888882C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ylindrical tank
US20100154332A1 (en) Base ma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same
US20100154318A1 (en) Ring beam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JP5732262B2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US20100154319A1 (en) Tank shell for an outer lng containment tank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5946579B1 (ja) 貯槽構造および貯槽の施工法
WO2016080453A1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US20100154320A1 (en) Composite concrete roof for an outer lng containment tank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202340589A (zh) 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
RU2263066C2 (ru) Узел резервуара-хранилища
CN113136853A (zh) 一种库区裸岩群桩基础装配式钻孔平台及工艺
US20110283638A1 (en) Ring Beam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TW202332825A (zh) 三重殼儲槽之施工方法
WO2023127605A1 (ja) 三重殻タンクの施工方法
CN114837474A (zh) 一种装配式体育场的安装方法
WO2023127606A1 (ja) 三重殻タンク
JP3888564B2 (ja) 地中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JP7269833B2 (ja) 足場組立方法および足場組立システム
TWI711753B (zh) 槽的建構方法
JP2751540B2 (ja) 地下貯蔵タンク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WO2017043567A1 (ja) 円筒型タンクの構築方法
JPH1181728A (ja) 反応塔とその建設工法
JPH0762925A (ja) コンクリート外槽低温タンクの建設工法
JP2000080666A (ja) 地下タンクの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