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0014A - 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0014A
TW202340014A TW111144372A TW111144372A TW202340014A TW 202340014 A TW202340014 A TW 202340014A TW 111144372 A TW111144372 A TW 111144372A TW 111144372 A TW111144372 A TW 111144372A TW 202340014 A TW202340014 A TW 2023400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late
straddle
type vehicle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4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4391B (zh
Inventor
寺田裕久
鈴木正紀
清水健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0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0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3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62J17/06Leg 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7/00Luggage carriers
    • B62J7/08Equipment for securing luggage on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 B62J9/1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integrated with the cycle
    • B62J9/12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integrated with the cycle in the fai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具備車體框架、護腿板及載物掛鉤。車體框架包含頭管及底部框架。底部框架自頭管朝下方延伸。護腿板配置於頭管及底部框架之後方。載物掛鉤配置於護腿板上。護腿板包含上板及下板。下板配置於上板之下方。下板與上板為不同體。下板包含底板部及延伸部。延伸部與底板部為一體。延伸部自底板部延伸至較上板之下端靠上方。載物掛鉤穿過延伸部而固定於車體框架。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跨坐型車輛。
有一種跨坐型車輛,其於護腿板設置有載物掛鉤。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平8-230739號公報之跨坐型車輛中,護腿板被分割為上部內構件、及下部內構件。上部內構件配置於下部內構件之上方,藉由螺絲而接合於下部內構件。載物掛鉤連接於上部內構件。又,於護腿板設置有用以收納物品之內支架。內支架之底面設置於上部內構件。內支架之前表面設置於下部內構件。
於上述跨坐型車輛中,載物掛鉤上所鉤掛之貨物之荷重施加於上部內構件。又,來自收納於內支架之物品之荷重亦施加於上部內構件。但是,於上述跨坐型車輛中,護腿板被分割為上部內構件與下部內構件。因此,與一體地形成之護腿板相比,經分割之護腿板支持強度較低。
另一方面,一體地形成之護腿板與經分割之護腿板相比,支持強度較高。但是,當於一體地形成之護腿板設置有載物掛鉤或收納槽之情形時,需要用於針對來自載物掛鉤或收納槽之荷重而提高剛性之形狀。或者,為了提高護腿板之剛性,必須另外設置護腿板向框架之緊固點。因此,護腿板之構造變得複雜。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對於跨坐型車輛,能抑制護腿板之構造之複雜化,並且提高護腿板之支持強度與剛性。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跨坐型車輛具備車體框架、護腿板及載物掛鉤。車體框架包含頭管及底部框架。底部框架自頭管朝下方延伸。護腿板配置於頭管及底部框架之後方。載物掛鉤配置於護腿板上。
護腿板包含上板與下板。下板配置於上板之下方。下板與上板為不同體。下板包含底板部及延伸部。延伸部與底板部為一體。延伸部自底板部延伸至較上板之下端靠上方。載物掛鉤穿過延伸部而固定於車體框架。
本態樣之跨坐型車輛中,配置有載物掛鉤之延伸部與底板部為一體。因此,載物掛鉤上所鉤掛之貨物之荷重經由延伸部受到底板部支持。藉此,護腿板對貨物之支持強度提高。又,延伸部經由載物掛鉤而固定於車體框架。因此,能抑制護腿板之構造變得複雜,並且下板之剛性提高。
跨坐型車輛亦可進而具備座部及腳踏板。座部亦可配置於護腿板之後方。腳踏板亦可配置於護腿板與座部之間。底板部亦可連接於腳踏板。此情形時,由於下板連接於腳踏板,故下板對貨物之支持強度進一步提高。
上板亦可包含槽部,該槽部包含第1開口。第1開口亦可配置於延伸部之側方。跨坐型車輛亦可進而具備內盒體。內盒體亦可配置於上板之內側。內盒體亦可配置於槽部內。內盒體亦可連接於下板。此情形時,由於內盒體連接於下板,故內盒體之支持強度提高。
內盒體亦可與下板一體地形成。此情形時,由於內盒體與下板一體地形成,故內盒體之支持強度進一步提高。
上板亦可包含用以收納貨物之儲物箱。儲物箱亦可包含第2開口與蓋部,第2開口亦可配置於延伸部之側方。蓋部亦可將第2開口打開及關閉。跨坐型車輛亦可進而具備鉸鏈部。鉸鏈部亦可配置於儲物箱內。鉸鏈部亦可支持蓋部使之可旋轉。鉸鏈部亦可連接於下板。此情形時,由於鉸鏈部連接於下板,故鉸鏈部之支持強度提高。
鉸鏈部亦可與下板一體地形成。此情形時,由於鉸鏈部與下板一體地形成,故鉸鏈部之支持強度進一步提高。
載物掛鉤亦可固定於頭管。此情形時,由於載物掛鉤固定於頭管,故下板之剛性提高。
延伸部亦可於護腿板之中央朝上下方向延伸。延伸部亦可具有朝向後方突出之形狀。此情形時,由於延伸部為突出之形狀,故延伸部之剛性提高。
上板亦可為塗裝零件。下板亦可為非塗裝零件。此情形時,由於上板為塗裝零件,故車輛之外觀性提高。又,載物掛鉤上所鉤掛之貨物容易與延伸部接觸。但是,由於延伸部為非塗裝零件,故即便載物掛鉤上所鉤掛之貨物與延伸部摩擦,亦能防止塗裝之損傷。
於左右方向上,延伸部亦可較底板部小。此情形時,由於非塗裝之延伸部較小,故能抑制跨坐型車輛之外觀性之降低。
上板亦可包含第1側板。第1側板亦可配置於延伸部之一側方。於左右方向上,延伸部亦可較第1側板小。此情形時,由於非塗裝之延伸部較小,故能抑制跨坐型車輛之外觀性之降低。
上板亦可包含配置於延伸部之另一側方之第2側板。於左右方向上,延伸部亦可較第2側板小。此情形時,由於非塗裝之延伸部較小,故能抑制跨坐型車輛之外觀性之降低。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1。圖1係跨坐型車輛1之側視圖。本實施方式中,跨坐型車輛1為速克達。如圖1所示,跨坐型車輛1具備車體框架2、轉向裝置3、前輪4、座部5、動力單元6、後輪7及車體外殼8。再者,以下說明中,前後左右之方向係指自乘坐於座部5之駕駛者觀察時之方向。
車體框架2包含頭管11、底部框架12、下框架13、座部框架14。頭管11配置於跨坐型車輛1之左右方向上之中央。頭管11朝前方且下方延伸。底部框架12自頭管11朝下方延伸。下框架13自底部框架12之下部朝後方延伸。座部框架14自下框架13之後部朝後方且上方延伸。
轉向裝置3由頭管11以使之可旋轉之方式支持。轉向裝置3支持前輪4使之可旋轉。轉向裝置3包含前叉15、把手構件16及轉向軸17。前輪4由前叉15以使之可旋轉之方式支持。前叉15連接於轉向軸17。轉向軸17之上端連接於把手構件16。轉向軸17由頭管11以使之可旋轉之方式支持。
座部5配置於頭管11之後方。座部5配置於座部框架14之上方。座部5經由未圖示之支承件而支持於座部框架14。動力單元6配置於座部5之下方。動力單元6包含引擎。或者,動力單元6亦可包含電動馬達。後輪7由動力單元6以使之可旋轉之方式支持。
車體外殼8包含前外殼21、護腿板22、腳踏板23及後外殼24。前外殼21與護腿板22配置於跨坐型車輛1之前部。前外殼21配置於頭管11及底部框架12之前方。護腿板22配置於頭管11及底部框架12之後方。座部5配置於護腿板22之後方。
腳踏板23配置於護腿板22與座部5之間。腳踏板23自護腿板22之下端朝後方延伸。腳踏板23配置於座部5之前方且下方。腳踏板23於左右方向上具有平坦之形狀。但是,腳踏板23亦可於左右方向上之中央具有朝上方突出之中央管道部。後外殼24配置於跨坐型車輛1之後部。後外殼24配置於座部5之下方。後外殼24配置於引擎與後輪7之上方。
圖2係自斜後方觀察跨坐型車輛1之前部所得之圖。圖3係護腿板22之後視圖。圖4係護腿板22之立體圖。如圖2至圖4所示,護腿板22包含上板31及下板32。下板32配置於上板31之下方。上板31為塗裝零件。下板32為非塗裝零件。
圖5係上板31之後視圖。圖6係下板32之後視圖。圖7係下板32之立體圖。如圖5至圖7所示,上板31與下板32彼此為不同體。如圖5所示,上板31包含上表面33及中央凹部34。於上表面33,設置有上開口35。上開口35朝向上方開口。上述轉向軸17穿過上開口35。中央凹部34配置於護腿板22之左右方向上之中央。中央凹部34自上板31之下端36朝上方延伸。
上板31包含中央上部37、第1側板38及第2側板39。中央上部37於護腿板22中,配置於左右方向上之中央。中央上部37配置於中央凹部34之上方。中央上部37具有較第1側板38及第2側板39更朝後方突出之形狀。
第1側板38配置於中央凹部34之一側方。第2側板39配置於中央凹部34之另一側方。中央凹部34於左右方向上,配置於第1側板38與第2側板39之間。本實施方式中,第1側板38配置於中央凹部34之右方,第2側板39配置於中央凹部34之左方。但是,第1側板38與第2側板39亦可左右調換地配置。
上板31包含鑰匙開口41。如圖2所示,於鑰匙開口41,配置有鑰匙開關42。鑰匙開關42被操作用來使動力單元6啟動及停止。鑰匙開口41設置於第1側板38。鑰匙開口41配置於中央上部37之側方。
上板31包含用以收納貨物之槽部43。槽部43設置於第1側板38。槽部43配置於鑰匙開關42之下方。槽部43配置於中央凹部34之側方。如圖5所示,槽部43包含第1開口44及側壁部45。第1開口44配置於鑰匙開口41之下方,第1開口44朝向斜後上方開口。側壁部45自第1側板38突出。側壁部45自第1開口44朝下方延伸。
上板31包含用以收納貨物之儲物箱46。儲物箱46於左右方向上配置於槽部43之相反側。儲物箱46設置於第2側板39。儲物箱46包含第2開口47及蓋部48。第2開口47朝向後方開口。蓋部48將第2開口47打開及關閉。於車輛後視時,第2開口47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與中央凹部34相同之高度。於車輛後視時,第2開口47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與鑰匙開口41相同之高度。於車輛後視時,第2開口47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與第1開口44相同之高度。
於第2開口47,配置有圖3所示之儲物箱體49。儲物箱體49配置於蓋部48之內側。儲物箱體49安裝於上板31。如圖5所示,上板31包含配置於第2開口47之周圍之螺栓孔461-464。藉由穿過螺栓孔461-464之螺栓,而將儲物箱體49固定於上板31。
下板32係一體地形成之一零件。下板32包含底板部51及延伸部52。如圖2所示,底板部51連接於腳踏板23。底板部51包含中央底部53、第1底板54及第2底板55。中央底部53於護腿板22中配置於左右方向上之中央。中央底部53較第1底板54及第2底板55更朝向後方突出。
第1底板54配置於中央底部53之一側方。第2底板55配置於中央底部53之另一側方。中央底部53於左右方向上,配置於第1底板54與第2底板55之間。本實施方式中,第1底板54配置於中央底部53之右方,第2底板55配置於中央底部53之左方。但是,第1底板54與第2底板55亦可左右調換地配置。第1底板54配置於第1側板38之下方。第2底板55配置於第2側板39之下方。
下板32包含第1內板56及第2內板57。第1內板56與第2內板57配置於上板31之內側。第1內板56與第2內板57於車輛後視時,與上板31重疊。第1內板56配置於第1底板54之上方。第1內板56連接於第1底板54。第1內板56配置於第1側板38之內側。於車輛後視時,第1內板56與第1側板38重疊。第2內板57配置於第2底板55之上方。第2內板57連接第2底板55。第2內板57配置於第2側板39之內側。於車輛後視時,第2內板57與第2側板39重疊。
下板32包含內盒體58。內盒體58配置於上板31之內側。如圖3所示,內盒體58配置於槽部43內。內盒體58配置於第1開口44內。內盒體58具有朝向後方凹下之形狀。內盒體58配置於延伸部52之右方。內盒體58與延伸部52一體地形成。內盒體58配置於第1內板56之上方。內盒體58與第1內板56一體地形成。
下板32包含鉸鏈部59。鉸鏈部59配置於儲物箱46內,將蓋部48以使之可旋轉之方式支持。鉸鏈部59配置於延伸部52之左方。鉸鏈部59配置於第2內板57之上方。鉸鏈部59與第2內板57分離而配置。鉸鏈部59與延伸部52一體地形成。
圖8係圖3中之XIII-XIII剖視圖。如圖8所示,蓋部48包含蓋本體61、臂部62及旋轉軸63。臂部62連接於蓋部48。旋轉軸63連接於臂部62。上板31包含蓋支持部64。蓋支持部64設置於上板31之內表面上。蓋支持部64包含凹部65。蓋部48之旋轉軸63配置於凹部65內。鉸鏈部59藉由自後方與蓋支持部64接觸,而將凹部65關閉。旋轉軸63以可旋轉之方式保持於鉸鏈部59與蓋支持部64之間。
延伸部52與底板部51為一體。延伸部52於護腿板22之中央朝上下方向延伸,延伸部52具有朝向後方突出之形狀。延伸部52連接於中央底部53。延伸部52與中央底部53一體地形成。延伸部52配置於中央上部37之下方。延伸部52與中央上部37為不同體。延伸部52配置於中央上部37與中央底部53之間。延伸部52與中央上部37配置成同一平面。延伸部52與中央底部53配置成同一平面。
延伸部52自底板部51延伸至較上板31之下端36靠上方。延伸部52配置於中央凹部34內。延伸部52於左右方向上,配置於第1側板38與第2側板39之間。第1側板38配置於延伸部52之右方。第2側板39配置於延伸部52之左方。
延伸部52於左右方向上,配置於第1開口44與第2開口47之間。第1開口44配置於延伸部52之右方。第2開口47配置於延伸部52之左方。延伸部52之上端66位於較第1開口44靠上方。延伸部52之上端66位於與第2開口47之一部分相同之高度。
於左右方向上,延伸部52較第1側板38小。於左右方向上,延伸部52較第2側板39小。於左右方向上,延伸部52較底板部51小。於左右方向上,延伸部52較第1底板54小。於左右方向上,延伸部52較第2底板55小。
延伸部52包含掛鉤配置部67。掛鉤配置部67設置於延伸部52之上部,掛鉤配置部67具有朝向前方凹下之形狀。掛鉤配置部67具有於上下方向上較長之形狀。於護腿板22,設置有載物掛鉤68,載物掛鉤68配置於延伸部52上。載物掛鉤68配置於掛鉤配置部67內。
圖9係圖3中之IX-IX剖視圖。如圖9所示,載物掛鉤68穿過延伸部52而固定於頭管11。載物掛鉤68包含第1掛鉤部71、第2掛鉤部72及中間部73。第1掛鉤部71自中間部73之下端朝向前方屈曲。第1掛鉤部71具有朝向上方彎曲之形狀。將貨物掛於第1掛鉤部71。第2掛鉤部72自中間部73之上端朝向前方屈曲。第2掛鉤部72具有朝向下方彎曲之形狀。於第2掛鉤部72,安裝有防脫構件74。防脫構件74藉由卡止於第1掛鉤部71,而防止貨物自載物掛鉤68掉落。
中間部73配置於第1掛鉤部71與第2掛鉤部72之間。中間部73具有沿著掛鉤配置部67之底面75之直線狀之形狀。中間部73包含螺栓孔731。如圖6及圖7所示,延伸部52包含掛鉤孔671。掛鉤孔671設置於掛鉤配置部67內。如圖9所示,於頭管11,固定有掛鉤連接部76。藉由穿過螺栓孔及掛鉤孔671之螺栓90,將載物掛鉤68固定於掛鉤連接部76。
載物掛鉤68包含第1突起77及第2突起78。第1突起77與第2突起78自中間部73突出。第1突起77配置於螺栓孔731之上方。第2突起78配置於螺栓孔731之下方。如圖6所示,延伸部52包含第1卡止孔672及第2卡止孔673。第1卡止孔672與第2卡止孔673設置於掛鉤配置部67內。第1突起77配置於第1卡止孔672內。第2突起78配置於第2卡止孔673內。藉此,能防止載物掛鉤68鬆動。
如圖3所示,上板31包含複數個螺栓孔311-316。螺栓孔311-314設置於上表面33。螺栓孔315設置於第1側板38。螺栓孔316設置於第2側板39。藉由穿過該等螺栓孔311-316而將上板31固定於前外殼21。
下板32包含複數個螺栓孔321、322。螺栓孔321設置於第1底板54。螺栓孔322設置於第2底板55。藉由穿過該等螺栓孔321、322之螺栓而將下板32固定於前外殼21。下板32包含複數個螺栓孔323、324。螺栓孔323設置於第1底板54。螺栓孔324設置於第2底板55。藉由穿過該等螺栓孔323、324之螺栓而將下板32固定於腳踏板23。
如圖6所示,下板32包含複數個螺栓孔325-333。螺栓孔325設置於延伸部52。螺栓孔326、327設置於第1內板56。螺栓孔328、329設置於第2內板57。螺栓孔330、331設置於內盒體58。螺栓孔332、333設置於鉸鏈部59。藉由穿過該等螺栓孔325-333之螺栓而將上板31固定於下板32。
下板32包含複數個第1卡止孔81、複數個第2卡止孔82及複數個第3卡止孔83。第1卡止孔81與第2卡止孔82沿著延伸部52配置。第1卡止孔81沿著延伸部52之右緣配置。第2卡止孔82沿著延伸部52之左緣配置。第3卡止孔83設置於內盒體58。
再者,圖式中,僅對複數個第1卡止孔81之一部分附上符號81,其他第1卡止孔81之符號省略。圖式中,僅對複數個第2卡止孔82之一部分附上符號82,其他第2卡止孔82之符號省略。圖式中,僅對複數個第3卡止孔83之一部分附上符號83,其他第3卡止孔83之符號省略。
如圖3所示,上板31包含複數個第1卡止突起84、複數個第2卡止突起85及複數個第3卡止突起86。複數個第1卡止突起84、複數個第2卡止突起85與複數個第3卡止突起86自上板31之內表面突出。藉由該等卡止突起84-86分別卡止於卡止孔81-83,而將上板31固定於下板32。
再者,圖式中,僅對複數個第1卡止突起84之一部分附上符號84,其他第1卡止突起84之符號省略。圖式中,僅對複數個第2卡止突起85之一部分附上符號85,其他第2卡止突起85之符號省略。圖式中,僅對複數個第3卡止突起86之一部分附上符號86,其他第3卡止突起86之符號省略。
於本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1中,配置有載物掛鉤68之延伸部52與底板部51為一體。因此,載物掛鉤68上所鉤掛之貨物之荷重經由延伸部52受到底板部51支持。藉此,護腿板22對貨物之支持強度提高。又,經由載物掛鉤68將延伸部52固定於頭管11。因此,能抑制護腿板22之構造變得複雜,並且下板32之剛性提高。
以上,對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可於不脫離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跨坐型車輛1不限於速克達,亦可為輕型機踏車等其他種類之車輛。護腿板22之構造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亦可變更。上板31之構造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亦可變更。例如,上板31亦可由彼此不同體之複數個板形成。
下板32之構造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者,亦可變更。例如,延伸部52之形狀亦可為三角形等其他形狀。內盒體58亦可與下板32為不同體。鉸鏈部59亦可與下板32為不同體。槽部43亦可省略。儲物箱46亦可省略。
載物掛鉤68亦可固定於除頭管11以外之車體框架2之部分。例如,載物掛鉤68亦可固定於底部框架12。載物掛鉤68亦可固定於頭管11、或安裝於車體框架2之其他部分之支承件上。載物掛鉤68之構造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亦可變更。例如,第2掛鉤部72亦可省略。防脫構件74亦可省略。
1:跨坐型車輛 2:車體框架 3:轉向裝置 4:前輪 5:座部 6:動力單元 7:後輪 8:車體外殼 11:頭管 12:底部框架 13:下框架 14:座部框架 15:前叉 16:把手構件 17:轉向軸 21:前外殼 22:護腿板 23:腳踏板 24:後外殼 31:上板 32:下板 33:上表面 34:中央凹部 35:上開口 36:下端 37:中央上部 38:第1側板 39:第2側板 41:鑰匙開口 42:鑰匙開關 43:槽部 44:第1開口 45:側壁部 46:儲物箱 47:第2開口 48:蓋部 49:儲物箱體 51:底板部 52:延伸部 53:中央底部 54:第1底板 55:第2底板 58:內盒體 59:鉸鏈部 61:蓋本體 62:臂部 63:旋轉軸 64:蓋支持部 65:凹部 66:上端 67:掛鉤配置部 68:載物掛鉤 71:第1掛鉤部 72:第2掛鉤部 73:中間部 74:防脫構件 76:掛鉤連接部 77:第1突起 78:第2突起 81:第1卡止孔 82:第2卡止孔 83:第3卡止孔 84:第1卡止突起 85:第2卡止突起 86:第3卡止突起 90:螺栓 311-316:螺栓孔 321,322:螺栓孔 323,324:螺栓孔 325-333:螺栓孔 671:掛鉤孔 672:第1卡止孔 673:第2卡止孔 731:螺栓孔
圖1係跨坐型車輛之側視圖。 圖2係自斜後方觀察跨坐型車輛之前部所得之圖。 圖3係護腿板之後視圖。 圖4係護腿板之立體圖。 圖5係上板之後視圖。 圖6係下板之後視圖。 圖7係下板之立體圖。 圖8係圖3中之VIII-VIII剖視圖。 圖9係圖3中之IX-IX剖視圖。
12:底部框架
22:護腿板
31:上板
32:下板
33:上表面
34:中央凹部
35:上開口
36:下端
37:中央上部
38:第1側板
39:第2側板
41:鑰匙開口
43:槽部
44:第1開口
45:側壁部
46:儲物箱
48:蓋部
49:儲物箱體
51:底板部
52:延伸部
53:中央底部
54:第1底板
55:第2底板
58:內盒體
67:掛鉤配置部
68:載物掛鉤
84:第1卡止突起
85:第2卡止突起
86:第3卡止突起
311-316:螺栓孔
321,322:螺栓孔
323,324:螺栓孔

Claims (12)

  1.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 車體框架,其包含頭管、及自上述頭管朝下方延伸之底部框架; 護腿板,其配置於上述頭管及上述底部框架之後方;及 載物掛鉤,其配置於上述護腿板上;且 上述護腿板包含: 上板;及 下板,其配置於上述上板之下方,與上述上板為不同體; 上述下板包含: 底板部;及 延伸部,其與上述底板部為一體,自上述底板部延伸至較上述上板之下端靠上方;且 上述載物掛鉤穿過上述延伸部而固定於上述車體框架。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 座部,其配置於上述護腿板之後方;及 腳踏板,其配置於上述護腿板與上述座部之間;且 上述底板部連接於上述腳踏板。
  3.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上板包含槽部,該槽部包含配置於上述延伸部之側方之第1開口,且 上述跨坐型車輛進而具備內盒體,該內盒體配置於上述上板之內側,且配置於上述槽部內, 上述內盒體連接於上述下板。
  4. 如請求項3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內盒體與上述下板一體地形成。
  5.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上板包含用以收納貨物之儲物箱, 上述儲物箱包含:配置於上述延伸部之側方之第2開口、及將上述第2開口打開及關閉之蓋部,且 上述跨坐型車輛進而具備鉸鏈部,該鉸鏈部配置於上述儲物箱內,將上述蓋部以使之可旋轉之方式支持, 上述鉸鏈部連接於上述下板。
  6. 如請求項5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鉸鏈部與上述下板一體地形成。
  7.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載物掛鉤固定於上述頭管。
  8.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延伸部於上述護腿板之中央朝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朝向後方突出之形狀。
  9.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上板為塗裝零件, 上述下板為非塗裝零件。
  10. 如請求項9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於左右方向上,上述延伸部較上述底板部小。
  11. 如請求項9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上板包含配置於上述延伸部之一側方之第1側板, 於左右方向上,上述延伸部較上述第1側板小。
  12. 如請求項9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上板包含配置於上述延伸部之另一側方之第2側板, 於左右方向上,上述延伸部較上述第2側板小。
TW111144372A 2022-01-14 2022-11-21 跨坐型車輛 TWI834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4572 2022-01-14
JP2022004572A JP2023103821A (ja) 2022-01-14 2022-01-14 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0014A true TW202340014A (zh) 2023-10-16
TWI834391B TWI834391B (zh) 2024-03-0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12421A1 (en) 2023-07-19
JP2023103821A (ja)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39078B1 (en) Motorcycle
JP5594229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5629245B2 (ja) ステップフロアを有する車両
JP2002225765A (ja)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ボックス構造
JP2009286262A (ja) 自動二輪車
JP5021191B2 (ja) 電装品の取外し防止構造
JP2005145203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7340686B2 (ja) インナーボックス構造
TWI834391B (zh) 跨坐型車輛
JP2006281919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JPH0648342A (ja)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ボックス
TW202340014A (zh) 跨坐型車輛
JP4464647B2 (ja) キャリア装置
JP508808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小物入れ
JP3999447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4431026B2 (ja) 車両用収納構造
JPWO2017134831A1 (ja) 鞍乗型車両
JP2020059423A (ja) 鞍乗型車両
KR100639580B1 (ko) 스쿠터형 차량의 등화기 배치 구조
JP6515800B2 (ja) バッテリ収納部構造
JP464146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構造
JP2012056332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燃料装置
JP4577954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用センタートンネル部構造
JP527712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リヤ構造
JP629522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