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9416A - 通風碟 - Google Patents

通風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9416A
TW202309416A TW110131007A TW110131007A TW202309416A TW 202309416 A TW202309416 A TW 202309416A TW 110131007 A TW110131007 A TW 110131007A TW 110131007 A TW110131007 A TW 110131007A TW 202309416 A TW202309416 A TW 2023094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eam
turntable
axis
opposit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1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9961B (zh
Inventor
林育涓
Original Assignee
至興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至興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至興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1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996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9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9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9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9961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通風碟,該通風碟具有呈左右相對配置一對的該第一轉盤和該第二轉盤、以及被夾持於該第一轉盤和該第二轉盤之間且在中央具有左右方向凸伸一第一結合件和一第二結合件的複數支撐結構,當使用一準直光束照射該第一凹槽的一第一接縫和該第二凹槽的一第二接縫,使該第一結合件與該第一凹槽進行熔融熔接後被封閉,而該第二結合件與該第二凹槽也進行熔融熔接後被封閉,該支撐結構形成於該第一對面與該第二對面的兩側之間。

Description

通風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通風碟,特別是指一種焊接而成的通風碟。
習用車用制動盤轉子係如韓國公告第KR101359241B1號專利案,其主要構成特徵為:用於車輛制動器的盤式轉子與連接到車軸的輪轂結合,隨車軸旋轉並與盤墊摩擦接觸以產生製動力。盤式轉子包括具有輪轂聯接單元的主盤,輪轂聯接單元具有輪轂孔和多個吸氣孔,以及以盤狀製備在輪轂聯接單元周圍的盤單元;第一副盤具有覆蓋盤單元一側並與盤墊摩擦接觸的第一槃體,以及設於第一槃體上的多個第一緊固孔。多個第一島設置在盤單元與第一槃體之間,並在它們之間形成第一排氣通道;第二子盤具有覆蓋盤單元的另一側並與盤墊摩擦接觸的第二槃體,第二槃體上設有多個第二固定孔。多個第二島設置於盤單元與第二槃體之間,形成第二排氣通道;多個緊固件,用於將第一和第二子盤固定到主盤上。
習用通風碟為了增加散熱而改變支撐結構的表 面結構,實屬不意,而本發明為一併解決這些問題,進而完成本件通風碟。
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彈性製造支撐結構的通風碟。
可達成上述發明目的之通風碟,包括有:
一第一轉盤,係具有一第一對面,並以一軸線為圓心設置一內周邊與一外周邊,複數第一凹槽以一角度圍繞該軸線旋轉同時呈現在一第一位置至一第二位置之間的長度;
一第二轉盤,面對該第一對面配置有一第二對面,並以一軸線為圓心設置一內周邊與一外周邊,複數第二凹槽以一角度圍繞該軸線旋轉同時呈現在一第一位置至一第二位置之間的長度;
複數支撐結構,具有一第一面、與該第一面相反的一第二面,該第一面保持與該第一對面接觸,再以凸出於該第一面上的一第一結合件凸伸進入該第一凹槽而形成一第一接縫,而該第二面保持與該第二對面接觸,再以凸出於該第二面上的一第二結合件凸伸進入該第二凹槽而形成一第二接縫,當一準直光束以一連續路徑控制的照射該第一接縫和該第二接縫,使該第一接縫和該第二接縫進行熔融熔接並共同構成一熔池,其後該熔池融凝後而結合該第一轉盤 和該第二轉盤。
1:第一轉盤
11:軸線
12:內周邊
13:外周邊
14:第一對面
15:斜線
θ:角度
21:第一凹槽
22:質心
23:中心線
24:第一位置
25:第二位置
3:第二轉盤
31:第二凹槽
32:第二對面
4:支撐結構
41:第一面
42:第一結合件
43:第一接縫
44:第二面
45:第二結合件
46:第二接縫
47:直面
48:斜面
51:控制器
52:連續路徑控制
53:連續路徑運動
54:驅動器
55:雷射焊接機
56:準直光束
57:熔池
圖1為本發明通風碟之上視圖;
圖2為該通風碟的凹槽形成一圓弧形狀之上視圖;
圖3為該第一轉盤之上視圖;
圖4為該第一轉盤、第二轉盤以及支撐結構之上視圖;
圖5為圖4之A-A剖面之剖面放大分解示意圖;
圖6為圖4之A-A剖面之組合放大示意圖;
圖7為該通風碟的接縫進行熔融熔接之剖面示意圖;
圖8為該支撐結構第二實施例之剖面放大分解示意圖;
圖9為該支撐結構第二實施例之組合放大示意圖。
圖10為該第一轉盤第二實施例未設置第一凹槽之上視圖;
圖11為該第一轉盤第二實施例之上視圖;
圖12為該通風碟第二實施例之上視圖;
圖13為該通風碟之該第一凹槽和該第二凹槽形成圓弧形狀之上視圖;
圖14為該通風碟之該第一凹槽和該第二凹槽形成橢圓形之上視圖;
圖15為該通風碟之該第一凹槽和該第二凹槽形成角形之上視圖;以及
圖16為該通風碟之該第一凹槽和該第二凹槽形成波形之上視圖。
請參閱圖1至圖6,本發明所提供之通風碟,主要包括有:一第一轉盤1、一第二轉盤3以及複數支撐結構4所構成。
如圖3與圖5所示,該第一轉盤1(first rotary disc)係具有一第一對面14(first pposite side),並以一軸線11(shaft line)為圓心設置一內周邊12(first inner perimeter)與一外周邊13(first outer perimeter),複數第一凹槽21(first concave slot)以一角度θ圍繞該軸線11旋轉同時呈現在一第一位置24至一第二位置25之間的長度;該第一凹槽21在此為由二短邊與二長邊所組成的一平行四邊形,當鄰近該外周邊13的該短邊之中點至鄰近該內周邊12的該短邊之中點的長度形成一中心線23,且該中心線23能以該軸線11呈現一角度θ設置;如圖2所示,該第一凹槽21的二長邊位增加固定強度或增加支撐強度亦能形成一圓弧(circular arc)形狀;
該第二轉盤3(second rotary disc)為該第一轉盤1的平行投影(parallel projection)的投影圖(projection drawing),如圖3與圖5所示,該第二轉盤3面對該第一對面14配置有 一第二對面32(second pposite side),並以一軸線11(shaft line)為圓心設置一內周邊12(second inner perimeter)與一外周邊13(second outer perimeter),複數第二凹槽31(second concave slot)以一角度θ圍繞該軸線11旋轉同時呈現在一第一位置24至一第二位置25之間的長度;
複數支撐結構4(support structure)的材料能優先選擇具有與該第一轉盤1相同的材料或類似的材料,且該支撐結構4的最大周邊可以優先選擇具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形狀,適於固定於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並使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保持一平行間距,如圖5、圖6及圖7所示,該支撐結構4具有一第一面41、與該第一面41相反的一第二面44,該第一面41保持與該第一對面14接觸,再以凸出於該第一面41上的一第一結合件42凸伸進入該第一凹槽21而形成一第一接縫43,而該第二面44保持與該第二對面32接觸,再以凸出於該第二面44上的一第二結合件45凸伸進入該第二凹槽31而形成一第二接縫46,當一準直光束56以一連續路徑控制52或一連續路徑運動53的照射該第一接縫43和該第二接縫46,使該第一接縫43和該第二接縫46進行熔融熔接並分別構成一熔池57,其後該熔池57融凝後而結合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其中,該第一面41或該第二面44的寬度為0.1mm以上,較佳為0.5mm,更佳為1mm以上,使該第一對面14或該第二對面 32有較佳的支撐性。
如圖8與圖9所示,該支撐結構4包括有連接在一起的該第一結合件42和該第二結合件45,該第一結合件42或該第二結合件45分為具有一直面47與一斜面48,該第一結合件42和該第二結合件45的高度小於或等於該第一凹槽21和該第二凹槽31的深度並嵌於該第一凹槽21和該第二凹槽31中,因此該第一面41和該第二面44完整抵靠到該第一對面14和該第二對面32時,該直面47能使該支撐結構4固定於該第一凹槽21和該第二凹槽31,該斜面48用以提供該準直光束56更容易進入該第一接縫43和該第二接縫46,其後,該第一結合件42和該第二結合件45的最外端如有突出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一高度時,能由後續磨平製成加工以形成一平整平面。在本實施例中,該支撐結構4亦為多個,每一支撐結構4的該第一結合件42嵌於對應的該第一凹槽21中固定,所當該第一面41和該第二面44與該第一對面14和該第二對面32平行並全部貼合接觸,以更好的支撐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
進一步說明,該通風碟具有呈左右相對配置一對的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以及被夾持於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之間且在中央具有左右方向凸伸一第一結合件42和一第二結合件45的複數支撐結構4,該支撐結構4兩端的該第一結合件42和該第二結合件45經過凸伸進 入被貫通的一第一凹槽21和一第二凹槽31以固定該支撐結構4的兩端於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之間;當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在與從該支撐結構4的兩端突出的該第一結合件42和該第二結合件45嵌合於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面對面配置的兩端,該第一轉盤1的該第一對面14與該支撐結構4的該第一面41以及該第二轉盤3的第二對面32與該支撐結構4的該第二面44,分別相對的面是平坦的,當使用一準直光束56照射該第一凹槽21的一第一接縫43和該第二凹槽31的一第二接縫46,使該第一結合件42與該第一凹槽21進行熔融熔接後被封閉,而該第二結合件45與該第二凹槽31也進行熔融熔接後被封閉,該支撐結構4形成於該第一對面14與該第二對面32的兩側之間。
圖10至圖12係展示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通風碟之一上視圖;
該第一轉盤1係具有一第一對面14,並以一軸線11為圓心設置一內周邊12與一外周邊13,複數斜線15(slant line)以一角度θ(或一第一角度與一第二角度)圍繞該軸線11旋轉,一第一凹槽21以一質心22定位該斜線15後同時使該第一凹槽21的長度呈現在一第一位置24至一第二位置25之間;
該第二轉盤3為該第一轉盤1的平行投影的投影圖,其圖未顯示,該第二轉盤3面對該第一對面14配置 有一第二對面32,並以一軸線11為圓心設置一內周邊12與一外周邊13,複數斜線15以一角度θ(或一第一角度與一第二角度)圍繞該軸線11旋轉,一第二凹槽31以一質心22定位該斜線15後同時使該第一凹槽21的長度呈現在一第一位置24至一第二位置25之間;
其中,該第一凹槽21和該第二凹槽31能形成長方形、或圓形、或橢圓形形狀(如圖14所示);在本發明中,該第一凹槽21和該第二凹槽31在此為由二短邊與二長邊所組成的長方形(如圖12所示)或圓弧(circular arc)形狀(如圖13所示),當鄰近該外周邊13的該短邊之中點至鄰近該內周邊12的該短邊之中點的長度形成一中心線23,且該中心線23能以該軸線11呈現一角度θ設置。唯,該第一凹槽21和該第二凹槽31形成圓形、橢圓形、多邊形時能以一質心22定位於該斜線15,且該第一凹槽21和該第二凹槽31藉由一第一位置24至一第二位置25來限制該第一凹槽21和該第二凹槽31的長度與擺放位置;
複數支撐結構4的材料能優先選擇具有與該第一轉盤1相同的材料或類似的材料,且該支撐結構4的一第一結合件42或一第二結合件45可以優先選擇具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形狀,該第一結合件42和該第二結合件45適於固定於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並使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保持一平行間距,如圖5、圖6及圖7 所示,該支撐結構4具有一第一面41、與該第一面41相反的一第二面44,該第一面41保持與該第一對面14接觸,再以凸出於該第一面41上的一第一結合件42凸伸進入該第一凹槽21而形成一第一接縫43,而該第二面44保持與該第二對面32接觸,再以凸出於該第二面44上的一第二結合件45凸伸進入該第二凹槽31而形成一第二接縫46,當一準直光束56以一連續路徑控制52或一連續路徑運動53的照射該第一接縫43和該第二接縫46,使該第一接縫43和該第二接縫46進行熔融熔接並分別構成一熔池57,其後該熔池57融凝後而結合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其中,該第一面41或該第二面44的寬度為0.1mm以上,較佳為0.5mm,更佳為1mm以上,使該第一對面14或該第二對面32有較佳的支撐性。
由圖1所示,該支撐結構4在本發明中為由二短邊與二長邊所組成,當鄰近該外周邊13的該短邊之中點至鄰近該內周邊12的該短邊之中點的長度形成一中心線23,且該中心線23以該軸線11呈現一角度θ設置時,該空氣從該外周邊13的該短邊向下彎曲的衝撞路徑流動而變成紊流流入二支撐結構4所形成的自由空間(free space)對該支撐結構4與該第一轉盤1和該第二轉盤3進行散熱。其中,該通風碟能設有具有環形幾何形狀的該支撐結構4的形式,而該支撐結構4的該長邊係形成一直線(straight line)形狀、或一 圓弧(circular arc)形狀(如圖13所示)、或一橢圓形形狀(如圖14所示)、或一角形(Angle Shape)(如圖15所示)、或一波形(wave shape)(如圖16所示)、或一錐形(conical)之至少一者所構成,該支撐結構4並由一質心22或一中心線23設置於該斜線15後使該第一凹槽21的長度呈現在一第一位置24至一第二位置25之間。
本發明的該第一轉盤1或該第二轉盤3能以複數直線以一角度θ圍繞該軸線11旋轉,接續,該第一凹槽21或該第二凹槽31各以一中心軸(central axis)被重疊(或一質心)設置在該軸線11上,使該第一凹槽21或該第二凹槽31呈現在一第一位置24至一第二位置25之間的長度,該第一凹槽21或該第二凹槽31的長度能因應該內周邊12或該外周邊13的直徑大小而調整該第一位置24至該第二位置25的距離。其次,複數支撐結構4係依照該質心22與該軸線11彼此重疊,該支撐結構4並等間距排列在該第一轉盤1之該第一凹槽21與該第二轉盤3之該第二凹槽31之間,各支撐結構4之兩端各向外延伸設該第一凹槽21與該第二凹槽31;
接續,如圖7所示,該連續路徑控制52或該連續路徑運動53為設置於一控制器51內,該控制器51受控制啟動後以啟動一驅動器54(driver)與一雷射焊接機55產生的該連續路徑控制52或該連續路徑運動53,該雷射焊接機55 採用高能量密度的一雷射為熱源照射,以該準直光束56照射在該第一凹槽21與該第一結合件42其材料連接處的該第一接縫43,使得分離的該第一轉盤1與該支撐結構4吸收該準直光束56的雷射能量後迅速發生熔化乃至汽化並共同形成該熔池57,該第一凹槽21與該第一結合件42在隨後的冷卻過程一起凝固從而連接在一起的一種物理連接方式。
進一步,接續以該準直光束56照射在該第二凹槽31與該第二結合件45其材料連接處的該第二接縫46,使得分離的該第二轉盤3與該支撐結構4吸收該準直光束56的雷射能量後迅速發生熔化乃至汽化並共同形成該熔池57,該第二凹槽31與該第二結合件45在隨後的冷卻過程一起凝固從而連接在一起;
該第一凹槽21與該第一結合件42、該第二凹槽31與該第二結合件45因吸收該準直光束56的熱能快速達到熔點,該準直光束56的熱能再通過熱傳導向該該第一轉盤1、該支撐結構4以及該第二轉盤3的內部擴散,而使該第一凹槽21與該第一結合件42、該第二凹槽31與該第二結合件45快速熔接該而相互熔融熔接,以分別構成該熔池57而重疊結合為一體的(one piece)。
綜上所述,本案不但在空間型態上確屬創新,並能較習用物品增進上述多項功效,應已充分符合新穎性及進步性之法定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懇請 貴局 核准本件發明專利申請案,以勵發明,至感德便。
1:第一轉盤
11:軸線
12:內周邊
13:外周邊
21:第一凹槽
4:支撐結構

Claims (8)

  1. 一種通風碟,包括:
    一第一轉盤,係具有一第一對面,並以一軸線為圓心設置一內周邊與一外周邊,複數第一凹槽以一角度圍繞該軸線旋轉同時呈現在一第一位置至一第二位置之間的長度;
    一第二轉盤,面對該第一對面配置有一第二對面,並以一軸線為圓心設置一內周邊與一外周邊,複數第二凹槽以一角度圍繞該軸線旋轉同時呈現在一第一位置至一第二位置之間的長度;
    複數支撐結構,具有一第一面、與該第一面相反的一第二面,該第一面保持與該第一對面接觸,再以凸出於該第一面上的一第一結合件凸伸進入該第一凹槽而形成一第一接縫,而該第二面保持與該第二對面接觸,再以凸出於該第二面上的一第二結合件凸伸進入該第二凹槽而形成一第二接縫,當一準直光束以一連續路徑控制的照射該第一接縫和該第二接縫,使該第一接縫和該第二接縫進行熔融熔接並分別構成一熔池,其後該熔池融凝後而結合該第一轉盤和該第二轉盤。
  2. 一種通風碟,包括:
    一第一轉盤,係具有一第一對面,並以一軸線為圓心設置一內周邊與一外周邊,複數斜線以一第一角度圍繞該軸線旋轉,一第一凹槽以一質心定位該斜線後同時使該第一凹 槽的長度呈現在一第一位置至一第二位置之間;
    一第二轉盤,面對該第一對面配置有一第二對面,並以一軸線為圓心設置一內周邊與一外周邊,複數斜線以一第一角度圍繞該軸線旋轉,一第二凹槽以一質心定位該斜線後同時使該第一凹槽的長度呈現在一第一位置至一第二位置之間;
    複數支撐結構,具有一第一面、與該第一面相反的一第二面,該第一面保持與該第一對面接觸,再以凸出於該第一面上的一第一結合件凸伸進入該第一凹槽而形成一第一接縫,而該第二面保持與該第二對面接觸,再以凸出於該第二面上的一第二結合件凸伸進入該第二凹槽而形成一第二接縫,當一準直光束以一連續路徑控制的照射該第一接縫和該第二接縫,使該第一接縫和該第二接縫進行熔融熔接並分別構成一熔池,其後該熔池融凝後而結合該第一轉盤和該第二轉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通風碟,其中該第一凹槽和該第二凹槽形成長方形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通風碟,其中該第一凹槽和該第二凹槽形成橢圓形形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通風碟,其中該支撐結構的長邊形成一圓弧形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通風碟,其中該支撐結 構的長邊形成一橢圓形形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通風碟,其中該支撐結構的長邊形成一角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通風碟,其中該支撐結構的長邊形成一波形。
TW110131007A 2021-08-19 2021-08-19 通風碟 TWI799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1007A TWI799961B (zh) 2021-08-19 2021-08-19 通風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1007A TWI799961B (zh) 2021-08-19 2021-08-19 通風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9416A true TW202309416A (zh) 2023-03-01
TWI799961B TWI799961B (zh) 2023-04-21

Family

ID=86690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1007A TWI799961B (zh) 2021-08-19 2021-08-19 通風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996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237A (ja) * 1981-07-18 1983-01-25 Sadayuki Kotanino ベンチレ−テツドデイスクプレ−トの製造方法
CN201487099U (zh) * 2009-10-21 2010-05-26 杨大德 汽车刹车盘
DE202011052267U1 (de) * 2011-12-12 2013-03-13 Faiveley Transport Witten Gmbh Gebaute Wellenbremsscheibe
TWM443795U (en) * 2012-07-27 2012-12-21 Meng Ind Co Ltd S Improved structure of brake disc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9961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44212B2 (ja) スプロケット
JP6946973B2 (ja)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れの製造方法
JP6012754B2 (ja) 組み立てられた車軸ブレーキディスク
JP5090463B2 (ja) レーザ溶接方法
CN104339085B (zh) 激光焊接方法和激光焊接产品
JPH03156B2 (zh)
TW202309416A (zh) 通風碟
JP2006341279A (ja) 重合せ材料の端面接合方法
JP6302314B2 (ja) 溶接プロセス、溶接システム、及び溶接物品
JP2010076464A (ja)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
JP3891642B2 (ja) 摩擦撹拌接合方法
TWI788913B (zh) 焊接碟盤
JP5368814B2 (ja) 樹脂溶着方法
JP6952632B2 (ja) レーザー重ね溶接の構造および方法
JPH02114186U (zh)
KR20220020338A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디스크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TWM649018U (zh) 雷射焊接結構及具有該雷射焊接結構的馬達
JPS60115023A (ja) 二重側面の伸張面録音デイスク
JP2617352B2 (ja) 接点材料の接合方法
JPS6132590Y2 (zh)
JPWO2006043304A1 (ja) 自動車用フルフェイス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
TWI678481B (zh) 浮動碟之外碟
TWI678480B (zh) 浮動碟之內碟
WO2011155016A1 (ja) 樹脂溶着方法
TWM565135U (zh)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of composite material r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