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3987A - 吊具 - Google Patents

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3987A
TW202243987A TW110146527A TW110146527A TW202243987A TW 202243987 A TW202243987 A TW 202243987A TW 110146527 A TW110146527 A TW 110146527A TW 110146527 A TW110146527 A TW 110146527A TW 202243987 A TW202243987 A TW 2022439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rotation
beam portion
connection memb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6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鈴木理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開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開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開道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3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398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62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comprising article-engaging members of a shape complementary to that of the articles to be handled
    • B66C1/66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comprising article-engaging members of a shape complementary to that of the articles to be handled for engaging holes, recesses, or abutments on articles specially provided for facilitating handl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防止在吊起貨物的過程中之矯正鏈節相對於錨固件的姿勢之結構中,因旋轉連結部件的磨損而導致之壽命變短。本發明之吊具係固定於貨物的安裝面上並於貨物的懸掛作業時使用,前述吊具之特徵在於,包括:旋轉連結部件,係以貨物的安裝面的垂直方向為軸進行旋轉,以及錨固件,係具有與設置在貨物的安裝面上的內螺紋部螺合之外螺紋部,並對旋轉連結部件進行樞轉支撐;旋轉連結部件具有:主體部、設置於主體部的上方之拱形的樑部、以及藉由在主體部的上部設置樑部而形成之開口部;所述樑部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部所具有的兩個側面中之至少任一側面的至少一部分係為下述形狀:在俯視觀察所述旋轉連結部件時,於所述樑部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樑部的中點、或從所述中點沿所述延伸方向偏移既定量的位置向外側突出之形狀。

Description

吊具
本發明係有關於在進行貨物的懸掛作業、貨物的拉起作業或翻轉作業等時使用之吊具。
以往,作為在進行貨物的吊起作業、貨物的拉起或翻轉作業等時安裝於貨物上之配件,使用吊環螺釘(吊具)。吊具係在外螺紋部螺合於貨物所具有的內螺紋部並緊固於貨物的安裝面之狀態下被使用。在上述作業中,若作用於吊環螺釘的負載的方向不佳,則向螺釘的擰緊鬆動的方向旋轉,若在前述狀態下繼續使用,則有可能發生螺釘脫落、螺紋部彎折或斷裂,這是危險的。
近年來,提供了各種自由型的吊具,如包括以螺紋部的軸向為中心進行360°旋轉之保持部以及擺動自如地軸支撐於保持部上之鉤環之吊具,或者,具有以螺紋部的軸心為中心進行360°旋轉之旋轉連結部件以及與旋轉連結部件卡合之橢圓形鏈節之吊具等。前述自由型的吊具,由於保持部或旋轉連結部件以被緊固於貨物的螺紋部為旋轉中心進行轉動,因此螺紋部不會鬆動,能夠防止上述現象的發生。
例如,在具有以螺紋部的軸心為中心進行360°旋轉之旋轉連結部件以及與旋轉連結部件卡合之鏈節的吊具之情形下,安裝於旋轉連結部件的鏈節成為不僅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擺動而且能夠沿著鏈節的形狀移動之結構。因此,有時會在鏈節不適合吊起貨物之狀態下吊起貨物,吊起貨物時,會對吊具施加過度的負載,這是危險的。
還提供了下述吊具,亦即:在吊起貨物的過程中,能夠將環狀的鏈節與旋轉連結部件的相互狀態(姿勢)矯正為適合吊起貨物之狀態之吊具(參照專利文獻1)。在前述吊具之情形下,成為以下結構:使開口部的中心的位置從螺紋部的軸向錯開既定量而配置旋轉連結部件的開口部,並且,在俯視吊具時,環狀部的寬度形成為朝向錯開開口部的方向變窄。藉由使用這樣的結構,在吊起貨物的過程中,鏈節向旋轉連結部件的寬度變窄的一端側移動,同時旋轉連結部件以螺紋部的軸向為中心進行旋轉。藉由進行前述動作,環狀的鏈節與旋轉連結部件的相互狀態被矯正為適合吊起貨物之狀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4/029385號
然而,在上述自由型的吊具之情形下,當以環狀的鏈節與旋轉連結部件的相互狀態成為適合吊起貨物之狀態之方式進行矯正時,環狀的鏈節始終向旋轉連結部件的寬度變窄的一端側移動。亦即,僅旋轉連結部件的一端側容易因與鏈節的摩擦而磨損,吊具自身的壽命有可能變短。另外,由於開口部的中心位置配置於從螺紋部的軸心錯開既定量的位置,因此作用有偏心負載,並不理想。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吊具,能夠防止在吊起貨物的過程中之矯正環狀的鏈節與旋轉連結部件於吊起方向上的相互狀態之結構中,因僅旋轉連結部件的一端側磨損而導致的壽命變短。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吊具的一方式係固定於貨物的安裝面上並於所述貨物的懸掛作業時使用之吊具,前述吊具之特徵係在於,包括:旋轉連結部件,係以所述貨物的安裝面的垂直方向為軸進行旋轉,以及錨固件,係具有與設置在所述貨物的安裝面上的內螺紋部螺合之外螺紋部,並對所述旋轉連結部件進行樞轉支撐;所述旋轉連結部件具有:主體部、設置於所述主體部上方之拱形的樑部、以及藉由在所述主體部的上部設置所述樑部而形成之開口部;所述樑部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部所具有的兩個側面中之至少任一側面的至少一部分係為下述形狀:在俯視觀察所述旋轉連結部件時,於所述樑部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樑部的中點、或從所述中點沿所述延伸方向偏移既定量的位置向外側突出之形狀。
另外,所述側面係藉由使朝向外側彎折的至少兩個平面接合而構成;在俯視觀察所述旋轉連結部件時,所述側面的頂點係配置於經過所述樑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且沿與所述樑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之直線上。
另外,所述側面係藉由使朝向外側彎折的至少兩個平面接合而構成;在俯視觀察所述旋轉連結部件時,所述側面的頂點係配置於從所述樑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向所述樑部的兩端部的任一端部側偏移既定量之位置。
另外,所述開口部設置為所述開口部的中心軸與所述旋轉連結部件的旋轉軸垂直。
另外,與所述旋轉連結部件卡合之鏈節係插通於所述開口部。
另外,較佳係:所述鏈節係將棒部件彎曲成橢圓形狀而成,前述橢圓形狀具有兩個半圓弧部和連接前述兩個半圓弧部的兩個直線部;所述開口部的直徑比所述棒部件的直徑大,且比設於所述鏈節的兩個半圓弧部的最大半徑小。
另外,所述錨固件具有將所述旋轉連結部件呈旋轉自如地加以連結之配件連結部;所述配件連結部的上表面的外形大於所述主體部的下表面的外形。 (發明功效)
依本發明,能夠防止在吊起貨物的過程中之矯正鏈節相對於錨固件的姿勢之結構中,因僅旋轉連結部件的一端側磨損而導致的壽命變短。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實施方式之吊具的一實施方式。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後述拱形的樑部37的寬度方向設為x方向,將連結拱形的樑部37兩端的方向(樑部37的長度方向)設為y方向,將拱形的樑部37的厚度(高度)方向設為z方向。另外,後述外螺紋部21的軸向與z方向一致。
本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吊具10是所謂的吊具(吊件)的一種,其固定於貨物的安裝面上,除了在貨物的吊起作業時使用之外,還使用於拉起作業或翻轉作業等中。
如圖1和圖2所示,吊具10包括錨固件11、旋轉連結部件12以及鏈節13。
錨固件11是安裝於未圖示的貨物之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錨固件11設置為在大致六角頭螺栓的頭部形成有凹口之形狀。錨固件11具有外螺紋部21、錨固件座部22以及配件連結部23。
外螺紋部21以使其軸心朝向與後述配件連結部23的插入空間24相反的方向之方式,從配件連結部23的底面向與前述底面垂直的方向(z方向)延伸。外螺紋部21是在其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紋的軸狀部分。外螺紋部21被擰入設置於貨物的安裝孔之內螺紋中。藉此,錨固件11被固定於貨物上。
錨固件座部22在配件連結部23的下端側與配件連結部23—體化。在將吊具10固定於貨物的安裝面(省略圖示)上時,錨固件座部22與貨物的安裝面抵接,從而防止在錨固件11與貨物之間產生間隙。錨固件座部22在配件連結部23的下端部處,可以設置為在外螺紋部21的周圍呈圓形的環狀,也可以設置為圓盤狀。
配件連結部23是與易於用工具進行操作的螺栓的頭部相當的部件。亦即,配件連結部23形成為能夠與扳手等工具嵌合之形狀(例如六稜柱形狀)。因此,藉由使配件連結部23與工具嵌合,容易將外螺紋部21擰入貨物的內螺紋中,藉此,緊固錨固件11時的作業性得到提高。
配件連結部23是與旋轉連結部件12連結的部分。配件連結部23具有上部開口的插入空間24。插入空間24供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部33插入。
在面對插入空間24的內周面上,於全部周長上形成有截面為大致半圓形狀的凹部24a。在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部33被插入到插入空間24時,凹部24a與設置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部33之凹部33a相面對而形成環形的通路(省略圖示)。在環形的通路中配置多個軸承滾珠30。藉由在通路內配置多個軸承滾珠30,能夠使旋轉連結部件12相對於配件連結部23的旋轉順暢地進行。
另外,雖然省略了圖示,但多個軸承滾珠30是在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部33插入到錨固件11的插入空間24之狀態下,被從設置於配件連結部23的內螺紋孔(省略圖示)插入到環形的通路內。藉由將多個軸承滾珠30從內螺紋孔插入到環形通路的內部,錨固件11與旋轉連結部件12連結,成為旋轉連結部件12被錨固件11樞轉支撐之狀態。另外,內螺紋孔由帶六角孔的螺桿等封住。其結果是,能夠防止軸承滾珠30從內螺紋孔脫離。
配件連結部23在插入空間24的上端部具有與插入空間24相連的階梯部24b。階梯部24b的全部周長上配置有多個軸承滾珠31。當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部33插入到配件連結部23的插入空間24時,配置於階梯部24b上的多個軸承滾珠31被保持在階梯部24b與旋轉連結部件12之間。藉由在配件連結部23的階梯部24b與旋轉連結部件12之間保持有多個軸承滾珠31,能夠將作用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徑向負載和軸向負載分別與軸承滾珠31的前述軸承滾珠分擔而可旋轉地支撐。
旋轉連結部件12是與鏈節13卡合的部件。旋轉連結部件12相對於錨固件11在圖1中E1方向或E2方向(旋轉軸部33的周向)上旋轉自如。如圖3所示,旋轉連結部件12具有主體部32及旋轉軸部33。例如在俯視觀察旋轉連結部件12時,主體部32具有:在圓盤狀的主體部32的上表面以180°間隔設置之兩個隆起部35、36和跨設在兩個隆起部35、36之間之拱形的樑部37。藉由跨在兩個隆起部35、36而配置樑部37,由樑部37和兩個隆起部35、36在主體部32的上面形成環狀部。另外,藉由由樑部37和兩個隆起部35、36形成環狀部,主體部32具有由前述部件包圍而成的開口部39。旋轉連結部件12對相連的兩個面的邊界部分實施倒圓角加工。
在兩個隆起部35、36之間,沿與樑部3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設置有凹部(槽部)38。凹部38與設置於樑部37下方的開口部39相連地設置。此外,隆起部35、36分別具有朝向樑部37的側面41、42向上傾斜的斜面、亦即上表面。
如圖4(a)所示,樑部37在圖4(a)中x方向的兩端部具有側面41、42。一側面41為如下形狀:在俯視觀察吊具10時,將兩個平面41a、41b以朝向主體部32的外周緣(外側)呈凸狀之方式彎曲並接合之形狀。同樣地,樑部37的另一側面42為如下形狀:在俯視觀察吊具10時,將兩個平面42a、42b以朝向主體部32的外周緣(外側)呈凸狀之方式彎曲並接合之形狀。在此,側面41的頂點T1以及側面42的頂點T2,係位於樑部37的延伸方向(圖4(a)中y方向)上的中點。亦即,側面41的頂點T1以及側面42的頂點T2配置在平面PL上,其中,平面PL係與樑部37的延伸方向垂直,且包含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部33的旋轉軸(軸心)C1。另外,在前述方式中,係將樑部37的側面41及側面42形成為將兩個平面朝向主體部32的外周緣(外側)彎曲成凸狀並進行接合之形狀,但亦可將樑部37的側面41及側面42中的至少任一者形成為:將兩個平面朝向主體部32的外周緣(外側)彎曲成凸狀並進行接合之形狀。
在兩個側面41和側面42上,側面41的平面41a與側面42的平面42a在xy平面上形成的角度θ1和側面41的平面41b與側面42的平面42b在xy平面上形成的角度θ2,係為相同角度、且均為銳角。亦即,如圖4(b)所示,在俯視觀察吊具10時,樑部37之圖4(b)中x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寬度L1比兩端部的寬度L2、L3(L2=L3)寬。
此外,上述的角度θ1、角度θ2設定為如下。例如,若增大上述的角度θ1或角度θ2,則在鏈節13向樑部37的延伸方向上的兩端部中的任一端部移動時,鏈節13的移動量變小,此外,鏈節13容易咬入位於鏈節13移動側的旋轉連結部件12的隆起部(隆起部35或隆起部36的任一者)與樑部37之間所產生之間隙中。其結果是,旋轉連結部件12不會旋轉到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穩定之狀態(參照後述的圖10),而是有可能在其旋轉中途停止旋轉。此時,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係不穩定,在被施加與向吊具10懸掛貨物的方向作用的力不同的力而解除鏈節13向上述間隙的咬入時,旋轉連結部件12旋轉至鏈節13相對於前述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穩定之狀態,因此是危險的。
另一方面,若角度θ1或角度θ2過小,則鏈節13向樑部37的延伸方向上的兩端部中的任一端部移動時作用的力小,在形成為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穩定之狀態(參照後述的圖10)時,需要以所需以上的大力拉拽鏈節13,使旋轉連結部件12旋轉。
因此,鑒於確保鏈節13向樑部37的延伸方向上的兩端部中的任一端部移動時的鏈節13的移動量、鏈節13向樑部37的延伸方向上的兩端部中的任一端部移動時作用的力,角度θ1、角度θ2較佳係例如為5°~25°的範圍,例如較佳為10°~15°的範圍。
如上所述,樑部37被實施倒圓角加工。因此,如圖5(a)及圖5(b)所示,在樑部37的平面41a與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之間形成有曲面45。另外,在樑部37的平面41b與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之間形成有曲面46。在前述曲面45、46之間設置有與前述曲面45、46相連的曲面47。
同樣地,在樑部37的平面42a與開口部39的內周面(換言之,樑部37的下表面)39a之間形成有曲面48。另外,在樑部37的平面42b與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之間形成有曲面49。在前述曲面48、49之間設置有與前述曲面48、49相連的曲面50。
隨著樑部37之圖4(b)中x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寬度L1比兩端部的寬度L2、L3(L2=L3)寬,曲面46與曲面48的間隔以及曲面47與曲面49的間隔,係兩端部的間隔比樑部37的中央部的間隔窄。
開口部39以與樑部37的延伸方向(圖3中y方向)和旋轉軸部33的軸心C1垂直之方向(圖5(a)中x方向)為軸向貫通並延伸。雖然省略了圖示,但開口部39以開口部39的開口截面為圓形且其中心軸與作為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中心之旋轉軸部33的軸心(沿著z方向的軸)垂直之方式設置於主體部32。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是:開口部39軸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開口部39的中心突出之曲面(圓弧面)。前述突出的曲面(圓弧面)39a的半徑R例如與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13b的最小彎曲半徑R1相同。另外,開口部39的直徑的最小值D1(參照圖5(a))例如被設定為:比構成鏈節13的棒部件的直徑D2(參照圖7(b))大,且比直徑D2的約1.5倍小。另外,開口部39的直徑的最小值D1為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13b的最大彎曲半徑R2以下即可。在此,圖7(b)中旋轉連結部件12係顯示截面,但為了在圖的說明上消除複雜度,省略了表示截面的影線的記載。
另外,內周面39a的半徑R設為例如與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13b的最小半徑相同,但內周面39a的半徑例如也可以比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13b的最小半徑R1小。
如圖3所示,設置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部33從主體部32的底部向鉛垂方向(圖4中-z方向)延伸。旋轉軸部33藉由插入上述錨固件11的配件連結部23的插入空間24而被錨固件11樞轉支撐。旋轉軸部33在其外周面具有截面為圓弧狀的凹部33a。在將旋轉軸部33插入到錨固件11的配件連結部23的插入空間24時,凹部33a與設置在面對插入空間24的內周面上之凹部24a相對,從而形成配置軸承滾珠30的環形通路。
返回到圖1或圖2,例如在進行貨物的吊起作業、拉起作業以及翻轉作業時,鏈節13與起重機的鉤、或起重機的鉤所連結的鉤環等卡合。
鏈節13是例如具有兩個半圓弧部13a、13b以及將前述半圓弧部13a、13b連接的兩個直線部13c、13d之橢圓形的部件。在此,半圓弧部13a及半圓弧部13b的直徑係相同。因此,兩個直線部13c及直線部13d係平行。另外,鏈節13的形狀只要為環狀即可,因此不限於橢圓形狀。另外,鏈節13並不限定於金屬環,亦可是鋼絲繩的環、日字形鏈節(stud link)等。
如上所述,鏈節13以與旋轉連結部件12連接之狀態被保持。鏈節13以被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的部分為中心,向圖1中F1方向或F2方向轉動。另外,在包含將與鏈節13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中心分別連結的線的平面(圖1中為xz平面)上,鏈節13向F3或F4方向轉動。
因此,在未使用吊具10時、或者未對鏈節13施加力之狀態下,如圖6(a)所示,被保持於下述狀態:亦即,在將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或半圓弧部13b的任一者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之狀態下,向圖1中F2方向轉動既定角度之狀態,或者如圖6(b)所示,被保持於下述狀態:亦即,在將鏈節13的直線部13c或直線部13d的任一者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之狀態下,向圖1中F2方向轉動既定量之狀態。
另外,圖6(a)和圖6(b)係顯示一例,未使用吊具10時或未對鏈節13施加力之狀態下的鏈節13的姿勢不限於圖6(a)和圖6(b)之情形。另外,圖6(a)和圖6(b)例示在貨物的上面安裝吊具10之情形,但即使在貨物的側面安裝吊具10之情形下,不言而喻,鏈節13也被保持於下述狀態:亦即,在將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或半圓弧部13b的任一者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之狀態下,向圖1中F2方向轉動既定角度之狀態,或者在將鏈節13的直線部13c或直線部13d的任一者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之狀態下,向圖1中F2方向轉動既定量之狀態。
接著,對本實施方式之吊具10的作用進行說明。
首先,說明如下情況:亦即,如圖7(a)所示,在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b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之狀態、並且鏈節13的直線部13c、13d的延伸方向呈與z方向平行之狀態時,圖7中z方向的力H作用於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之情況。
當圖7中z方向的力H作用於鏈節13時,如圖7(b)所示,鏈節13與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中之作為樑部37的下表面發揮功能的周面部分抵接,將旋轉連結部件12向上方提拉。此外,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與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13b的最小彎曲半徑R1相同。因此,鏈節13成為半圓弧部13b與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中之位於樑部37下表面的部分線接觸之狀態。在前述狀態下,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穩定。
此時,若以圖7(a)中z方向為中心旋轉的力(以下稱為旋轉力)F1或旋轉力F2的任一者作用於鏈節13,則鏈節13向旋轉力F1或旋轉力F2的任一者作用的方向旋轉。藉由前述鏈節13的旋轉,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b對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進行按壓。因此,旋轉連結部件12向既定方向(圖7(a)中E1方向或E2方向)旋轉。
然後,當鏈節13的旋轉力F1或旋轉力F2的任一者不再作用時,鏈節13的旋轉停止,與此同時,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也停止。另外,圖8係顯示旋轉力F1作用於鏈節13而鏈節13及旋轉連結部件12旋轉90°後之狀態。
在上述說明中,對在向z方向的力H作用於鏈節13的過程中,旋轉力F1作用於鏈節13之情況進行說明,但旋轉力F2作用於鏈節13的情況也是同樣的。
另一方面,如圖9(a)所示,也存在:在鏈節13的直線部13d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之狀態、換言之鏈節13的長度方向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方向垂直之狀態下,圖9(c)中x方向的力J作用於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之情況。在前述情況下,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b與設置於樑部37下面的曲面47及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抵接(圖9(b)中,點P1、P2)。在前述狀態下,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以P1、P2兩點接觸,因此鏈節13成為不穩定的姿勢。
在圖9(c)中x方向的力J作用的過程中,當圖9(c)中朝向y方向或-y方向的力稍微作用於鏈節13時,鏈節13便向力作用的方向偏離,鏈節13與旋轉連結部件12接觸的位置發生偏移。其結果是,使旋轉連結部件12向圖9(c)中的E1方向或E2方向旋轉。當旋轉連結部件12旋轉時,鏈節13沿著樑部37的曲面45或曲面47的任一曲面滑動。此時,鏈節13以鏈節13的長度方向為軸向進行旋轉。亦即,隨著旋轉連結部件12向圖9(c)中E1方向或E2方向的旋轉,鏈節13以鏈節13的長度方向為軸向進行旋轉。
而且,當鏈節13的長度方向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樑部37的延伸方向平行時,鏈節13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線接觸,因此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穩定(參照圖10)。
另外,在圖9(c)中相對於x方向傾斜既定角度的力J1或力J2作用於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的情況下也是同樣的。例如,當力J1作用於鏈節13時,鏈節13向力J1作用的方向移動。因此,鏈節13從半圓弧部13b與設置於樑部37下面的曲面47抵接之狀態,變化為半圓弧部13b與曲面45抵接之狀態。其結果是,旋轉連結部件12向E1方向旋轉,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b與曲面45抵接的位置向旋轉連結部件12的外周方向移動。在前述過程中,鏈節13向S1方向旋轉。藉由使鏈節13向S1方向旋轉,旋轉連結部件12也向E1方向旋轉。而且,當旋轉連結部件12例如旋轉90°時,鏈節13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線接觸。此時,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穩定,旋轉連結部件12及鏈節13的旋轉停止。
另一方面,當力J2作用於鏈節13時,鏈節13向S2方向旋轉。前述情況下,藉由使鏈節13向S2方向旋轉,旋轉連結部件12也向E2方向旋轉。而且,當旋轉連結部件12例如旋轉90°時,鏈節13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線接觸。此時,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穩定,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及鏈節13的旋轉停止。
另外,還存在:在鏈節13的直線部13d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之狀態下,圖9(a)中相對於x方向向上方傾斜45°的力K作用於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之情況。
在前述情況下,如圖11所示,由於力K作用於鏈節13,因此鏈節13成為半圓弧部13a相對於半圓弧部13b向上方傾斜45°的姿勢。在前述狀態下,成為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與曲面47抵接之狀態(示出點P1所抵接的位置),在前述情況下,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也呈不穩定之狀態。
此時,若向y方向或-y方向的任一方向作用的力施加於鏈節13,則鏈節13向y方向或-y方向的任一方向移動。其結果是,鏈節13從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與曲面47抵接之狀態,變為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與曲面45抵接之狀態、或者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與曲面46抵接之狀態中的任一狀態。藉此,旋轉連結部件12向E1方向或E2方向旋轉,從而使旋轉連結部件12旋轉。而且,當旋轉連結部件12例如旋轉90°時,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線接觸,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穩定。
如此,本實施方式之吊具10是固定於貨物的安裝面上且在貨物的吊起作業時使用的吊具10,係包括:以貨物的安裝面的垂直方向為軸進行旋轉之旋轉連結部件12、以及與旋轉連結部件12連結且在貨物的吊起作業時卡止懸掛部件之鏈節13,旋轉連結部件12具有:主體部32,設置於主體部32上方之樑部37,以及設置於樑部37與主體部32之間、供與旋轉連結部件12連結的鏈節13插通之開口部39,並且構成為樑部37的中央部的寬度比兩端部的寬度寬。
藉由形成為此般結構,如圖9所示,例如,在鏈節13位於鏈節13的長度方向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之姿勢下,鏈節13以點P1及點P2與旋轉連結部件12接觸。若在前述狀態下鏈節13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位置關係不變,則鏈節13位於非常不穩定之狀態。
例如,在將多個吊具安裝於貨物,使用多個吊具以一個起重機進行懸掛作業時,即使鏈節位於不穩定狀態的吊具為一個,在吊起貨物時,力也不會均等地作用於多個吊具的各個吊具上,從而吊起貨物的鋼絲繩或鏈條等有時會損傷,這是危險的。
相對於此,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吊具10中,樑部37的側面41、42係構成為:在俯視觀察旋轉連結部件12時,以樑部37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寬度比兩端部的寬度寬之方式,將至少兩個平面組合並朝向外側彎折而構成。因此,在使力作用於與旋轉連結部件12卡合的鏈節13時,鏈節13朝向樑部37的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的任一者移動,從而使旋轉連結部件12旋轉。藉由前述旋轉,能夠使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變化為鏈節13的長度方向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樑部37的延伸方向平行之狀態(參照圖10)。前述狀態是鏈節13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樑部37線接觸之狀態。因此,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穩定。其結果是,由於力均等地作用於多個吊具的各個上,因此能夠防止吊起貨物的鋼絲繩或鏈條等斷裂。
另外,由於鏈節13朝向樑部37的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的任一者移動,因此鏈節13的移動方向不會因作用於鏈節13的力的方向而限定於一方向。亦即,根據作用於鏈節13的力,在圖4中,鏈節13能夠在y方向和-y方向之前述兩個方向上移動。其結果是,鏈節13和樑部37的磨損程度在樑部37的延伸方向上呈均等,具有能夠使吊具10自身的壽命長壽命化之如此的作用效果。
另外,開口部39設置為開口部39的中心軸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垂直。
在將與旋轉連結部件12連結的鏈節13向上方拉拽之情形下,開口部39的中心軸越遠離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作用於鏈節13的鉛垂方向的力越小。另一方面,在開口部39的中心軸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垂直之狀態下,作用於鏈節13的鉛垂方向的力最大。因此,藉由使開口部39的中心軸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垂直,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在將鏈節13向上方拉拽時作用於鏈節13的力。另外,在以開口部39的中心軸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垂直之方式設置開口部39之情形下,與以開口部39的中心軸不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垂直之方式設置開口部39之情形相比,能夠減少作用於鏈節13的負荷。
另外,鏈節13是具有兩個半圓弧部13a、13b和連接前述兩個半圓弧部13a、13b的兩個直線部13c、13d之形成為橢圓形狀的棒部件,開口部39的直徑比所述棒部件的直徑大,且比所述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13b的最大半徑小。
依前述結構,例如在使鏈節13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樑部37抵接之狀態下,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容易成為不穩定的姿勢。在前述狀態下,在拉拽鏈節13時,與拉拽力不同方向的力只稍微作用於鏈節13,旋轉連結部件12便沿其自身的軸向旋轉,能夠將鏈節13的姿勢矯正為穩定的姿勢。
具有錨固件11,前述錨固件11對旋轉連結部件12進行樞轉支撐,並且具有與設於所述貨物的安裝面的內螺紋部螺合之外螺紋部21。
依前述結構,在將外螺紋部21擰入貨物的內螺紋孔並將錨固件11固定於貨物之狀態下,能夠以前述錨固件11為基準,根據施加於鏈節13的力的方向,使旋轉連結部件12自由地旋轉。另外,在旋轉連結部件12的樑部37發生磨損之情形下,不是更換整個吊具10,而是僅更換旋轉連結部件12及與旋轉連結部件12卡合的鏈節13即可。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具有兩個半圓弧部和連接前述半圓弧部的兩個直線部之鏈節作為一例,但亦可是將大小不同的兩個圓弧組合後的形狀的鏈節、或沒有直線部的圓形、橢圓形等鏈節。進而,亦可是如下形狀的鏈節:將在一方向上延伸的兩條直線部和在與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兩條直線部配置成框狀,利用配置於四角的圓弧部連接前述直線部而成的形狀。亦即,只要是藉由將封閉的鏈節的一部分插通到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中,能夠使鏈節與旋轉連結部件彼此具有適度的自由度而卡合之形狀即可。即使在這樣的鏈節之情形下,藉由使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的直徑比構成鏈節的棒部件的直徑大且比鏈節的圓弧部的最大外徑小,也能夠具有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旋轉連結部件所具有的樑部37的側面41、42構成為樑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的寬度比兩端部的寬度寬。作為其一例,說明樑部37的側面41、42是將至少兩個平面組合而朝向外側彎折的側面前述一情況。但是,亦可代替組合兩個平面來構成樑部的側面,而形成以樑部的中央部的寬度比兩端部的寬度寬之方式彎曲的曲面。另外,亦可將兩個以上的曲面組合而構成。在前述情況下,兩個曲面能夠使用凹曲面、凸曲面中的任一者。此外,較佳係兩個曲面的邊界部盡可能設為線狀。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構成樑部37所具有的一側面41的兩個平面41a、41b彎折的位置、以及構成另一側面42的兩個平面42a、42b彎折的位置,亦即各側面41、42的頂點的位置是樑部37的延伸方向(圖4(a)中y方向)上的中點。因此,如圖9(c)所示,也存在:在鏈節13的直線部13d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開口部39之狀態、換言之鏈節13的長度方向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方向垂直之狀態下,圖9(c)中x方向的力J作用於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時,在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b與設置於樑部37下表面的曲面47及開口部39的內周面39a抵接之狀態下穩定的情況(圖9(b)中,點P1、P2)。當在前述狀態下吊起貨物時,雖然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穩定,但是在吊起貨物時,會對吊具10施加過度的負載,這是危險的。
因此,旋轉連結部件的樑部所具有的兩個側面的頂點亦可不是樑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而是配置在從中點錯開的位置。以下,對於鏈節的結構,標註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標號而進行說明。
如圖12和圖13所示,旋轉連結部件60具有主體部61和旋轉軸部62。主體部61例如在俯視觀察旋轉連結部件60時具有在圓盤狀的主體部61的上面以180°間隔設置之兩個隆起部63、64和跨設在兩個隆起部63、64之拱形的樑部65。藉由將樑部65跨設在兩個隆起部63、64,主體部61具有被前述部件包圍的開口部66。在兩個隆起部63、64之間,在與樑部6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設置有凹部(槽部)67。凹部67與設置於樑部65下方的開口部66相連地設置。
樑部65具有兩個側面71、72。俯視觀察旋轉連結部件60時,一側面71形成為將兩個平面71a、71b以朝向主體部61的外周緣呈凸狀之方式彎曲並接合之形狀。將構成側面71的兩個平面71a、71b彎曲的位置、換言之側面71的頂點的位置設為從樑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亦即,旋轉連結部件60的軸心C2)向圖12(a)中-y方向偏移距離L4的位置。
另一側面72為如下形狀:在俯視觀察旋轉連結部件60時,將兩個平面72a、72b以朝向主體部61的外周緣呈凸狀之方式彎曲並接合之形狀。構成另一側面72的兩個平面72a、72b彎曲的位置、換言之側面72的頂點的位置設為從樑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亦即,旋轉連結部件60的軸心C2)向圖12(a)中y方向偏移距離L4的位置。另外,距離L4設定在卡止於旋轉連結部件60之鏈節13的直徑的1/10~1/4的範圍內。在前述情況下,如圖12(b)所示,樑部65的兩端部的寬度L5、L6(L5=L6)比樑部65的中央附近的最大寬度L7窄。前述情況下,如圖12(a)所示,平面71a與平面72a所形成的角度θ3和平面71b與平面72b所形成的角度θ4是相同的角度,詳細來說設定為如下。
例如,若增大上述的角度θ3或角度θ4,則在鏈節13向樑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兩端部中的任一端部移動時,鏈節13的移動量變小,此外,鏈節13容易咬入位於鏈節13移動側的旋轉連結部件60的隆起部(隆起部63或隆起部64的任一者)與樑部65之間所產生的間隙中。其結果是,旋轉連結部件12不會旋轉到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穩定之狀態(參照圖10),有可能在其旋轉中途停止旋轉。對於前述狀態,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60的姿勢係不穩定,在被施加與向吊具10懸掛貨物的方向作用的力不同的力而解除鏈節13向上述間隙的咬入時,旋轉連結部件60旋轉至鏈節13相對於前述旋轉連結部件60的姿勢穩定之狀態,因此是危險的。
另一方面,若角度θ3或角度θ4過小,則鏈節13向樑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兩端部中的任一端部移動時作用的力小,因此,需要以所需以上的大力拉拽鏈節13,使旋轉連結部件60旋轉,直至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60的姿勢穩定之狀態(參照圖10)。
因此,鑒於角度θ3或角度θ4確保鏈節13向樑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兩端部中的任一端部移動時的鏈節13的移動量、鏈節13向樑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兩端部中的任一端部移動時作用的力,角度θ3或角度θ4例如較佳係為5°~25°的範圍,例如較佳為10°~15°的範圍。
另外,在前述情況下,樑部65也被施以倒圓角加工。因此,如圖13(a)及圖13(b)所示,在樑部65的平面71a與開口部66的內周面66a之間形成有曲面75。另外,在樑部65的平面71b與開口部66的內周面66a之間形成有曲面76。在前述曲面75、76之間設置有與前述曲面75、76相連的曲面77。
同樣地,在樑部65的平面72a與開口部66的內周面66a之間形成有曲面78。另外,在樑部65的平面72b與開口部66的內周面66a之間形成有曲面79。在前述曲面78、79之間設置有與前述曲面78、79相連的曲面80。
該情況下,如圖14(a)及圖14(b)所示,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b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60的開口部66,在鏈節13的長度方向與旋轉連結部件60的樑部65的延伸方向及旋轉連結部件60的旋轉軸方向垂直之狀態下,圖14(a)中x方向的力J作用於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時被保持於如下狀態: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的內周面在樑部65的側面71和開口部66的內周面66a之間的曲面75上、亦即圖14(b)所示的點P3處抵接,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b的外周面以圖14(b)所示的點P4抵接於旋轉連結部件60的開口部66的內周面66a之狀態。
在此,樑部65的側面71係將從樑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向圖12(a)中-y方向偏移距離L4的位置作為頂點。另外,樑部65的側面72係將從樑部65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向圖12(a)中y方向偏移距離L4的位置作為頂點。因此,當圖14(a)中x方向的力J作用於鏈節13的半圓弧部13a時,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60以P3、P4這二點接觸,但在x方向的力J作用於鏈節13後,鏈節13所抵接的、旋轉連結部件60的平面71a與開口部66的內周面66a之間的曲面75上作用有x方向的力J中之與曲面75垂直的力。因此,當鏈節13上作用有x方向的力J時,旋轉連結部件60向圖14(a)中E3方向旋轉。藉由前述旋轉,能夠使鏈節13相對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姿勢變化為鏈節13的長度方向與旋轉連結部件60的樑部65的延伸方向平行之狀態。
另外,當-x方向的力作用於鏈節13後,在鏈節13所抵接的、旋轉連結部件60的平面72a與開口部66的內周面66a之間的曲面79上作用有x方向的力J中之與曲面79垂直的力,旋轉連結部件60向圖14中E4方向旋轉。如此,在將樑部65的側面71、72設為彎折兩個平面而成的側面之情形下,即使兩個平面的頂點從樑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偏離,也能夠得到與配置於中點時同樣的效果。
上述說明的吊具10係採用使起重機的吊鉤、鋼絲繩、或與起重機的吊鉤連結的鉤環等與卡合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樑部37的鏈節13卡合之結構,但亦可是鏈節13不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樑部37卡合之吊具。在前述情況下,起重機的吊鉤、鋼絲繩、或與起重機的吊鉤連結的鉤環與旋轉連結部件12的樑部37直接卡合。另外,在非旋轉連結部件12而是使用旋轉連結部件60的吊具的情況下也同樣,亦可是鏈節13不與旋轉連結部件60的樑部65卡合之吊具。
在上述說明的吊具10中,藉由將設置於旋轉連結部件12的旋轉軸部33插入錨固件11的配件連結部23的插入空間24,旋轉連結部件12相對於錨固件11被保持成旋轉自如。與此相反,例如亦可在旋轉連結部件設置插通孔,在錨固件的底座部的上面設置旋轉軸部,藉由將錨固件的旋轉軸部插通在旋轉連結部件的插通孔中,從而將旋轉連結部件相對於錨固件保持成旋轉自如。
例如,如圖15(a)和圖15(b)所示,吊具81具有旋轉連結部件82和錨固件83。旋轉連結部件82具有主體部85和設置於主體部85上方的拱形的樑部86,樑部86的延伸方向上的兩端部與主體部85接合,藉此在主體部85與樑部86之間形成開口部87。在側視旋轉連結部件82(圖15(b)中xz俯視)時,樑部86的延伸方向上的兩端部與主體部85接合的部分,係朝向錨固件83的中心軸線(詳細而言,錨固件83的外螺紋部92的中心軸線C3)彎曲。另外,在主體部85從上表面至下表面設有插通孔88,供後述的旋轉軸部95插通。在此,主體部85的下表面的外形形狀例如為圓形。
錨固件83具有旋轉連結部91和沿前述旋轉連結部91延伸的外螺紋部92。錨固件83所具有的旋轉連結部91係具有六邊形的底座部94、以及從前述底座部94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並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82的插通孔88之旋轉軸部95。雖然省略了圖示,但在旋轉連結部件82的面對插通孔88的內周面和旋轉軸部95的外周面分別設置有凹部,在將旋轉軸部95插通到旋轉連結部件82的插通孔88中時,利用前述凹部形成環形的空間。而且,旋轉連結部件82設有朝向上述的面對插通孔88的內周面形成之螺紋孔(省略圖示),經由前述螺紋孔向前述空間插入多個軸承滾珠。藉此,旋轉連結部件82旋轉自如地連結於錨固件83。另外,上述螺紋孔被六角螺釘89封住。
在旋轉軸部95上,於前述旋轉軸部95的上表面設置有六角孔95a。在六角孔95a中插入例如未圖示的六角扳手,使六角扳手以外螺紋部92的中心軸線C3為中心旋轉,藉此能夠將錨固件83緊固於貨物或從貨物鬆開。
如上所述,旋轉連結部件82的主體部85的下表面的外形形狀為圓形。另外,錨固件83的底座部94為六稜柱形狀。此時,例如底座部94的上表面的外形大於主體部85的下表面的外形。亦即,將主體部85的下表面的直徑設為D3,將底座部94的最小寬度設為W1時,底座部94的最小寬度W1比主體部85的下表面的直徑D3大。另外,如上所述,旋轉連結部件82在樑部86的兩端部與主體部85的接合部分處,朝向錨固件83的中心軸線(詳細而言,錨固件83的外螺紋部92的中心軸線C3)彎曲。因此,在作業人員用手進行將吊具81緊固於貨物的作業時,容易抓住底座部94。另外,在作業人員用手抓住底座部94之狀態下,容易進行將錨固件83的外螺紋部92一定程度地緊固於貨物的內螺紋部、或者使鬆弛到一定程度的錨固件83旋轉而從貨物卸下之作業。另外,由於容易使底座部94插入扳手的口部(口徑部),因此容易進行將吊具緊固於貨物的作業、或從貨物卸下吊具的作業。
另外,上述說明的實施方式所示的吊具10,以使設置於構成樑部37的側面41的兩個平面41a、41b之間的稜線的延伸方向例如與圖1中z方向平行之方式使平面41a、41b彎折,使樑部37的側面41成為使樑部37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向外側突出之形狀。然而,上述稜線的延伸方向無需與圖1中z方向平行,例如,能夠使兩個平面41a、41b向外側彎折,以使稜線的延伸方向包含在yz平面或xz平面中的任一個中,並且成為相對於圖1中z方向傾斜既定角度的方向。在前述情況下,在樑部37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或從中點偏離既定量的位置,側面41向外側突出即可。另外,雖省略說明,但關於樑部37的側面42,也可以是與樑部37的側面41同樣的結構,還可以是不同的結構。
10,81:吊具 11,83:錨固件 12,60,82:旋轉連結部件 13:鏈節 13a,13b:半圓弧部 13c,13d:直線部 21,92:外螺紋部 22:錨固件座部 23:配件連結部 24:插入空間 24a,33a:凹部 30:軸承滾珠 31:軸承滾珠 32,61,85:主體部 33,95:旋轉軸部 35,36,63,64:隆起部 37,65,86:樑部 38:凹部(槽部) 39,66,87:開口部 39a,66a:內周面 41,42,71,72:側面 41a,41b,42a,42b,71a,71b,72a,72b:平面 45,46,47,48,49,50,75,76,77,78,79,80:曲面 88:插通孔 89:六角螺釘 91:旋轉連結部 94:底座部 95a:六角孔 C1,C2:軸心 C3:中心軸線 D1,D2,D3:直徑 E1,E2,E3,E4,F1,F2,F3,F4,S1,S2:方向 H,J,J1,J2,K:力 L1,L7:中央部的寬度 L2,L3,L5,L6:兩端部的寬度 L4:距離 T1:(側面41的)頂點 T2:(側面42的)頂點 P1,P2,P3,P4:點 PL:平面 R,R1,R2:半徑 W1:寬度 θ1:平面41a與平面42a在xy平面上形成的角度 θ2:平面41b與平面42b在xy平面上形成的角度 θ3:平面71a與平面72a在xy平面上形成的角度 θ4:平面71b與平面72b在xy平面上形成的角度
圖1係顯示本實施方式之吊具的一例之立體圖。 圖2係將圖1所示吊具分解顯示之立體圖。 圖3係顯示旋轉連結部件的結構的一例之立體圖。 圖4(a)係對旋轉連結部件的樑部的側面的結構進行說明之俯視圖,圖4(b)係對旋轉連結部件的樑部的寬度進行說明之俯視圖。 圖5(a)係圖4(b)所示之I-I剖視圖,圖5(b)係圖5(a)所示之II-II剖視圖。 圖6(a)係顯示在鏈節的半圓弧部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的開口部之狀態下保持著鏈節之吊具的一例之立體圖,圖6(b)係顯示在鏈節的直線部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的開口部之狀態下保持著鏈節之吊具的一例之立體圖。 圖7(a)係顯示在鏈節的半圓弧部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的開口部之狀態下使z方向的力H作用於鏈節時之吊具的一例之立體圖,圖7(b)係顯示圖7(a)所示吊具的鏈節及旋轉連結部件的狀態之剖視圖。 圖8係顯示z方向的力H不再作用於鏈節時之吊具的一例之立體圖。 圖9(a)係顯示在鏈節的直線部插通於旋轉連結部件的開口部之狀態下使x方向的力J作用於鏈節時之吊具的一例之立體圖,圖9(b)係顯示圖9(a)所示吊具的鏈節和旋轉連結部件的狀態之剖視圖,圖9(c)係圖9(a)所示吊具之俯視圖。 圖10係顯示x方向的力J不再作用於鏈節時之吊具的一例之立體圖。 圖11係顯示在圖9(a)中使斜向上方的力K作用於鏈節時之吊具的鏈節及旋轉連結部件的狀態之剖視圖。 圖12(a)係說明旋轉連結部件的樑部的側面的其他形態的結構之俯視圖,圖12(b)係說明旋轉連結部件的樑部的寬度之俯視圖。 圖13(a)係圖12(b)所示之III-III剖視圖,圖13(b)係圖13(a)所示之IV-IV剖視圖。 圖14(a)係吊具之俯視圖,圖14(b)係顯示圖14(a)所示吊具的鏈節及旋轉連結部件的狀態之剖視圖。 圖15(a)係顯示吊具的其他實施方式之立體圖,圖15(b)係圖15(a)所示吊具之側視圖。
12:旋轉連結部件
35,36:隆起部
37:樑部
38:凹部(槽部)
41,42:側面
41a,41b:平面
42a,42b:平面
C1:(旋轉軸)軸心
T1:(側面41的)頂點
T2:(側面42的)頂點
PL:平面
L1:中央部的寬度
L2,L3:兩端部的寬度
θ1:平面41a與平面42a在xy平面上形成的角度
θ2:平面41b與平面42b在xy平面上形成的角度

Claims (7)

  1. 一種吊具,係固定於貨物的安裝面上,並於所述貨物的懸掛作業時使用, 所述吊具之特徵在於,包括: 旋轉連結部件,係以所述貨物的安裝面的垂直方向為軸進行旋轉,以及 錨固件,係具有與設置在所述貨物的安裝面上的內螺紋部螺合之外螺紋部,並對所述旋轉連結部件進行樞轉支撐; 所述旋轉連結部件具有: 主體部, 設置於所述主體部的上方之拱形的樑部,以及 藉由在所述主體部的上部設置所述樑部而形成之開口部; 所述樑部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部所具有的兩個側面中之至少任一側面的至少一部分係為下述形狀:在俯視觀察所述旋轉連結部件時,於所述樑部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樑部的中點、或從所述中點沿所述延伸方向偏移既定量的位置向外側突出之形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吊具,其中, 所述側面係藉由使朝向外側彎折的至少兩個平面接合而構成; 在俯視觀察所述旋轉連結部件時,所述側面的頂點係配置於經過所述樑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且沿與所述樑部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之直線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吊具,其中, 所述側面係藉由使朝向外側彎折的至少兩個平面接合而構成; 在俯視觀察所述旋轉連結部件時,所述側面的頂點係配置於從所述樑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點向所述樑部的兩端部的任一端部側偏移既定量之位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吊具,其中, 所述開口部設置為所述開口部的中心軸與所述旋轉連結部件的旋轉軸垂直。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吊具,其中, 與所述旋轉連結部件卡合之鏈節係插通於所述開口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吊具,其中, 所述鏈節係將棒部件彎曲成橢圓形狀而成,所述橢圓形狀具有兩個半圓弧部和連接所述兩個半圓弧部的兩個直線部; 所述開口部的直徑比所述棒部件的直徑大,且比設於所述鏈節的兩個半圓弧部的最大半徑小。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吊具,其中, 所述錨固件具有將所述旋轉連結部件呈旋轉自如地加以連結之配件連結部; 所述配件連結部的上表面的外形大於所述主體部的下表面的外形。
TW110146527A 2020-12-15 2021-12-13 吊具 TW2022439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7773 2020-12-15
JP2020-207773 2020-12-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3987A true TW202243987A (zh) 2022-11-16

Family

ID=82059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6527A TW202243987A (zh) 2020-12-15 2021-12-13 吊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4598A1 (zh)
JP (1) JP7432289B2 (zh)
CN (1) CN116490453A (zh)
DE (1) DE112021006495T5 (zh)
TW (1) TW202243987A (zh)
WO (1) WO20221309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711640S (ja) * 2021-06-29 2022-04-04 吊り金具
JP1711641S (ja) * 2021-06-29 2022-04-04 吊り金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6882A (ja) * 1983-04-08 1984-10-23 株式会社キト− 保護キャップ付き吊り具
JP2791766B2 (ja) * 1996-07-08 1998-08-27 株式会社小野田 アンカーボルト吊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62868A (ja) * 2005-12-15 2007-06-28 Martec Kk 旋回吊持具ユニット
DE102012107733B4 (de) 2012-08-22 2018-12-06 Thiele Gmbh & Co. Kg Anschlagpunkt
DE202015104747U1 (de) * 2015-09-08 2015-09-17 J.D. Theile Gmbh & Co. Kg Abstützanordnung zum Abstützen eines Anschlagpunktes
GB2564114B (en) * 2017-07-03 2022-03-02 Stanton Precast Ltd Release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30929A1 (ja) 2022-06-23
US20240034598A1 (en) 2024-02-01
CN116490453A (zh) 2023-07-25
JPWO2022130929A1 (zh) 2022-06-23
DE112021006495T5 (de) 2023-11-30
JP7432289B2 (ja) 2024-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243987A (zh) 吊具
US9193570B2 (en) Eyebolt
US6022164A (en) Captive multi-position fixture
JP5668148B2 (ja) アイボルト
US5823588A (en) Universal hoist assembly
EP1207023A1 (en) Gripper provided with workpiece holding tips which can be mounted on the gripper jaws in two orientations
AU682618B2 (en) Coupling link
US6349985B1 (en) Hoist ring assembly
WO2022131003A1 (ja) 吊り金具
US5255950A (en) Clamp with freely rotatable coupling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rotatably manipulating a structural member
TW202229152A (zh) 吊具及吊具的製造方法
AU2016206211B1 (en) Stud end link
JP2007162868A (ja) 旋回吊持具ユニット
JP3225269U (ja) 吊りピース
JP2011196542A (ja) 耐摩耗ナット及びボルト
JP3166798U (ja) 吊持金具
JP4916946B2 (ja) ネジ式クランプ
JP3198147U (ja) 吊りクランプ
US20030116985A1 (en) Modular stamped parts transfer gripper
KR20240128252A (ko) 플랜지관 리프팅용 클램프
JP7448809B2 (ja) ブローチ吊具
JP2009067567A (ja) 吊り治具
TW202146787A (zh) 錨固點
JPH09124268A (ja) 吊クランプ
JPS6169688A (ja) 荷物つり上げ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