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8938A - 用於控制底部電極結構及提供其之頂部支撐的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控制底部電極結構及提供其之頂部支撐的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8938A
TW202238938A TW110144119A TW110144119A TW202238938A TW 202238938 A TW202238938 A TW 202238938A TW 110144119 A TW110144119 A TW 110144119A TW 110144119 A TW110144119 A TW 110144119A TW 202238938 A TW202238938 A TW 2022389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film
bottom electrodes
columnar
electrodes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4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子曉
大塚圭介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8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893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1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31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10B12/03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the capacitor extending over the transisto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1/23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1/27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5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undary region between the core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Electron Tubes For Measure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裝置,其包含:一基板;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其等提供於該基板上方;及一上電極,其覆蓋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側及頂表面,在該上電極與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間具有一中介電容器絕緣膜;其中該等柱形底部電極具有至少一上部及一下部,且該上部之直徑小於該下部之直徑。

Description

用於控制底部電極結構及提供其之頂部支撐的裝置及方法
本申請案係關於半導體器件及相關方法。本申請案亦係關於用於控制底部電極結構及提供其之一頂部支撐的裝置及方法。
例如,在諸如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在下文中稱為DRAM)之一半導體器件中,藉由在一內部提供之電容器中累積電荷而保持資料。近來,正在減小包含一電容器之元件之大小,以便增加DRAM之資料儲存容量。
然而,因為電容器採用一導體-絕緣體-導體堆疊式結構,所以減小電容器之大小會減小電容器之電容,且資料保持特性變差。一電容器之電容取決於電容器結構之表面積。近年來,為了增加電容器之表面積,已提出一垂直電容器結構,其中在形成為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高縱橫比之一孔內部形成一導體,且將該導體用作底部電極。
然而,對於垂直電容器結構,因為孔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高縱橫比,所以孔之底部直徑減小而孔之頂部直徑增大。若藉由將一導體埋入於該孔中而形成電容器之底部電極,則底部電極之底部直徑減小而底部電極之頂部直徑增大。出於此原因,在底部電極之頂部處,相對於一相鄰底部電極之間隔變窄,且在一些情況下,無法形成一電容器絕緣膜及頂部電極。再者,若吾人試圖減小底部電極之頂部直徑,則底部直徑變小,且在一些情況下可能無法在底部電極之底板中形成一開口。
本申請案揭示一種裝置,其包括:一基板;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其等提供於該基板上方;及一上電極,其覆蓋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側及頂表面,在該上電極與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間具有一中介電容器絕緣膜;其中該等柱形底部電極具有至少一上部及一下部,且該上部之直徑小於該下部之直徑。
本申請案揭示一種方法,其包括:在一基板上方形成一第一絕緣膜;形成穿透該第一絕緣膜之複數個第一孔;用一導電材料填充該複數個第一孔之各者以形成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移除該第一絕緣膜之一頂部部分以暴露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上部之一或多者;部分蝕刻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上部以在鄰近配置之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上部之間具有一較寬距離;移除該第一絕緣膜以暴露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下部;及形成上電極以覆蓋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下部及上部,在該等上電極與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間具有中介電容器絕緣膜。
本申請案揭示一種方法,其包括:在一基板上方形成一第一絕緣膜;在該第一絕緣膜上形成一第二絕緣膜;在該第二絕緣膜上形成一第三絕緣膜,該第三絕緣膜具有複數個開口;在該第三絕緣膜上形成一第四絕緣膜;在該第四絕緣膜上形成一第五絕緣膜;形成從該第五絕緣膜之上表面伸入至該第一絕緣膜之一底表面之複數個第一孔;用一導電材料填充該複數個第一孔之各者以形成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移除該第五絕緣膜以暴露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上部;部分蝕刻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上部以在鄰近配置之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上部之間具有一較寬距離;及形成上電極以覆蓋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下部及上部,在該等上電極與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間具有中介電容器絕緣膜。
下文將參考隨附圖式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各項實施例。以下[實施方式]提及以繪示方式展示可在其中實踐本發明之特定態樣及實施例之隨附圖式。足夠詳細地描述此等實施例以使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實踐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可利用其他實施例,且可進行結構、邏輯及電氣改變。本文中所揭示之各項實施例不一定相互排斥,因為一些所揭示實施例可與一或多項其他所揭示實施例組合以形成新實施例。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式描述數項實施例。在以下描述中,給出DRAM作為一半導體器件1 (1A、1B、1C)之一實例。
圖22係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器件1中之一記憶體胞元區之一總體圖解組態的一項實例之一縱向剖面。圖22中所繪示之一電容器128對應於稍後描述之圖1B至圖21B中所繪示之區。如圖22中所繪示,在電容器128下方,提供包含於DRAM之一記憶體胞元145中之組件,諸如一半導體基板140、一淺溝槽隔離141、一存取電晶體142及一電容器接觸件143。電容器128提供於半導體基板140上,諸如淺溝槽隔離141、存取電晶體142及電容器接觸件143之組件形成於半導體基板140中。
圖22中所繪示之電容器128之一底部電極透過電容器接觸件143電連接至形成於半導體基板140之一作用區中之存取電晶體142之一源極-汲極區的一個側。電容器128之一底部電極120連接至半導體基板140。底部電極120呈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之柱形。
如同圖22中所繪示之組態,諸如半導體基板140、淺溝槽隔離141、存取電晶體142及電容器接觸件143之組件提供於稍後描述之圖1B至圖21B中所繪示之圖下方。稍後描述之圖1B至圖21B中所繪示之步驟係在具備諸如淺溝槽隔離141、存取電晶體142及電容器接觸件143之組件的半導體基板140上執行。
再者,如圖22中所繪示,包含含有諸如互連件148、149、150及151之組件之多級上佈線層的一上層部分154提供於電容器128上方。上層部分154安置於記憶體胞元145上方。電容器128之一頂部電極126安置於含有諸如互連件148、149、150及151之組件之多級上佈線層附近。圖22中所繪示之元件符號146、147及152表示絕緣膜。
在稍後描述之圖10A及圖10B中所繪示之步驟之後,如同圖22中所繪示之組態,在電容器128之頂部電極126上方形成多級上佈線層。稍後描述之圖10B中所繪示之電容器128之頂部電極126安置於多級上佈線層附近。
在圖1B至圖21B中所繪示之橫截面視圖中,繪製一記憶體胞元之一部分且繪示複數個電容器。實際上,形成圖22中所繪示之DRAM記憶體胞元之組件,諸如作用區、存取電晶體、一字線及一位元線提供於此等圖之下方。如同圖22中所繪示之組態,圖10B中所繪示之電容器之一底部電極23電連接至形成於半導體基板之作用區中之存取電晶體之一源極-汲極區的一個側。
(第一實施例) 在下文中,將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之一半導體器件1A及其之一形成方法。如圖1A及圖1B中所繪示,在具備諸如一作用區、一存取電晶體、一字線及一位元線之組件(在此未繪示)之一半導體基板上形成一第一絕緣膜10、一第二絕緣膜12、一第三絕緣膜14、一第四絕緣膜16及一第五絕緣膜18。第一絕緣膜10、第二絕緣膜12、第三絕緣膜14及第四絕緣膜16皆含有一絕緣膜。第一絕緣膜10及第三絕緣膜14例如含有氮化矽(SiN)。例如,第二絕緣膜12及第四絕緣膜16含有二氧化矽(SiO 2)。
第二絕緣膜12例如含有硼磷矽酸鹽玻璃(BPSG),該BPSG係摻雜有硼(B)及磷(P)之二氧化矽。例如,第四絕緣膜16含有藉由電漿CVD使用正矽酸乙酯(TEOS)作為一原材料形成之二氧化矽。第五絕緣膜18含有相對於二氧化矽具有一蝕刻選擇性比之一材料。例如,第五絕緣膜18含有諸如矽、非晶碳或鎢之一材料。
例如,藉由化學氣相沈積(在下文中稱為CVD)來形成第一絕緣膜10、第二絕緣膜12、第三絕緣膜14、第四絕緣膜16及第五絕緣膜18。第三絕緣膜14係使用已知光微影技術及乾式蝕刻技術圖案化成類似於稍後描述之圖8A及圖8B中所繪示之一第六絕緣膜24的一圖案。
關於其中以此方式循序地形成第一絕緣膜10、第二絕緣膜12、第三絕緣膜14、第四絕緣膜16及第五絕緣膜18之結構,使用已知光微影技術及乾式蝕刻技術來形成複數個孔19,如圖1A及圖1B中所繪示。如圖1A中所繪示,孔19之各者在一平面圖中為圓形,且孔19以一交錯佈局配置。
孔19如下形成。例如,首先,使用光微影技術及乾式蝕刻技術來圖案化第五絕緣膜18,且接著移除光阻劑。接著,使用經圖案化之第五絕緣膜18作為一蝕刻遮罩以蝕刻第四絕緣膜16、第三絕緣膜14、第二絕緣膜12及第一絕緣膜10。此後,移除第五絕緣膜18。
如圖1B中所繪示,孔19形成為從第五絕緣膜18之一頂面穿透至第一絕緣膜10之一底面。與孔19之直徑相比,孔19之垂直長度H極長。換言之,孔19之縱橫比極大。在本文中,藉由採取「孔19之垂直長度H/孔19之直徑」來計算各孔19之縱橫比。對於孔19之直徑,使用孔19之上端處之直徑。
如圖1A及圖1B中所繪示,因為孔19具有一大縱橫比,所以孔19之一上部中之開口直徑較大,而一下部中之開口直徑較小。
接著,如圖2A及圖2B中所繪示,形成一第一導電膜20以便覆蓋孔19之內部及第五絕緣膜18之頂面。例如,第一導電膜20係含有諸如氮化鈦(TiN)之一金屬之一導體。例如,藉由CVD來形成第一導電膜20。第一導電膜20係沿著孔19內部之側壁形成,具有不足以填充孔19之一厚度。
接著,如圖3A及圖3B中所繪示,在使得第一導電膜20及第五絕緣膜18之蝕刻速率實質上相同之蝕刻條件下回蝕第一導電膜20及第五絕緣膜18,直至暴露第四絕緣膜16之一頂面16a。運用此組態,第一導電膜20可沿著孔19內部之側壁及底板形成。第一導電膜20係杯形的。
在孔19之各者內部,一腔形成於第一導電膜20之內側上。應注意,代替上述回蝕,第一導電膜20及第五絕緣膜18亦可經受化學機械拋光(在下文中稱為「CMP」),直至暴露第四絕緣膜16之頂面16a。
接著,如圖4A及圖4B中所繪示,形成一第二導電膜22以便嵌入於孔19內部且覆蓋第四絕緣膜16及第一導電膜20之頂面以及第一導電膜20之內壁。例如,第二導電膜22含有諸如氮化鈦(TiN)之一金屬。例如,藉由CVD來形成第二導電膜22。
接著,如圖5A及圖5B中所繪示,回蝕第二導電膜22直至暴露第四絕緣膜16之頂面16a。運用此組態,含有第一導電膜20及第二導電膜22之一底部電極23可形成於孔19之各者內部。因為第一導電膜20及第二導電膜22兩者含有氮化鈦,所以第一導電膜20及第二導電膜22結合以形成底部電極23。應注意,代替上述回蝕,第二導電膜22亦可經受CMP,直至暴露第四絕緣膜16之頂面16a。底部電極23呈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之柱形。應注意,底部電極23意謂稍後描述之電容器之「底部電極」,且不一定意謂該底部電極實體上定位得較低。
接著,如圖6A及圖6B中所繪示,使用緩衝氫氟酸(在下文中稱為BHF)來蝕刻第四絕緣膜16。因為含有二氧化矽之第四絕緣膜16及含有氮化鈦之底部電極23具有不同蝕刻速率,所以此蝕刻可選擇性地蝕刻第四絕緣膜16。因為藉由此蝕刻例如移除絕緣膜16之一頂部部分來蝕刻第四絕緣膜16,所以形成一上部E,其中底部電極23之一部分自第四絕緣膜16之頂面16b向上突出。
上部E安置於底部電極23之上端上。埋入於第四絕緣膜16中之底部電極23之部分被稱為下部D。藉由控制上述蝕刻之持續時間而判定上部E突出之量。應注意,代替運用如上述之BHF進行蝕刻,亦可執行能夠選擇性地蝕刻第四絕緣膜16之乾式蝕刻。
接著,如圖7A及圖7B中所繪示,蝕刻從第四絕緣膜16暴露之底部電極23之上部E以縮小直徑。例如,該蝕刻係使用一稀釋的過氧化氫溶液來執行。包含於底部電極23中之氮化鈦係由稀釋的過氧化氫溶液蝕刻。
包含於第四絕緣膜16中之二氧化矽相對於稀釋的過氧化氫溶液具有一極低蝕刻速率,且相對於氮化鈦具有一足夠選擇性比。因此,與底部電極23之蝕刻量相比,第四絕緣膜16之蝕刻量小到足以忽略。
圖7C係圖7B中之部分B之一放大圖。上部E中之底部電極23之一者之一直徑G小於下部D中之底部電極23之一直徑F。上部E歸因於蝕刻而後退達一後退量C。因為上部E係由稀釋的過氧化氫溶液蝕刻達後退量C,所以上部E之直徑比下部D之直徑小「2C」。在下部D中之底部電極23之直徑與上部E中之底部電極23之直徑之間存在一差。因此,一階狀部S形成於下部D中之底部電極23之一第一側面20b與上部E中之底部電極23之一第二側面20c之間的邊界處。
底部電極23之形狀取決於圖1A及圖1B中所繪示之步驟中形成之孔19之形狀。孔19具有一漸縮形狀,其中直徑在圖之上側上較大且在下側上較小。藉由用一導電材料填充孔19而形成之底部電極23在圖之上部中具有一大直徑。因此,鄰近底部電極23之間的距離在上側上最短。
根據實施例,藉由蝕刻底部電極23之上部(即上部E)來減小直徑。運用此組態,一較寬距離可設定於鄰近配置之底部電極23之間。因此,可抑制鄰近配置之底部電極23之間的一短路。
接著,如圖8A及圖8B中所繪示,形成第六絕緣膜24以便覆蓋第四絕緣膜16之頂面16a以及上部E中之底部電極23之側及頂面。例如,第六絕緣膜24至少整體地覆蓋上部E。例如,第六絕緣膜24含有氮化矽。例如,藉由CVD來形成第六絕緣膜24。
接著,如圖9A及圖9B中所繪示,使用已知微影技術及乾式蝕刻技術來在第六絕緣膜24中形成孔32。如圖9A中所繪示,孔32之各者在一平面圖中具有一橢圓形狀,且孔32以一交錯佈局配置。接著,例如使用BHF來執行蝕刻以移除第四絕緣膜16及第二絕緣膜12。第一絕緣膜10用作一蝕刻停止層。
蝕刻係藉由BHF穿過孔32以到達第四絕緣膜16及第二絕緣膜12而達成。二氧化矽被BHF蝕刻。氮化矽及氮化鈦亦被BHF蝕刻,但蝕刻速率極低,從而導致對二氧化矽之一足夠選擇性比。出於此原因,與二氧化矽之蝕刻量相比,氮化矽及氮化鈦之蝕刻量小到足以忽略。因此,藉由BHF之蝕刻可移除第四絕緣膜16及第二絕緣膜12,而留下第一絕緣膜10、第三絕緣膜14、底部電極23及第六絕緣膜24。第一絕緣膜10、第三絕緣膜14、底部電極23及第六絕緣膜24實質上保持未被蝕刻。第四絕緣膜16及第二絕緣膜12之蝕刻量可根據蝕刻時間來控制。
如圖9A及圖9B中所繪示,第六絕緣膜24與複數個底部電極23之各者之頂部邊緣整體接觸。運用此組態,第六絕緣膜24充當將複數個底部電極23彼此連接且改良底部電極23之機械強度之一頂部支撐件。第六絕緣膜24用作支撐底部電極23之一支撐件或一樑。複數個底部電極23係由用作一樑之第六絕緣膜24支撐。再者,圖案化成類似於第六絕緣膜24之一圖案之第三絕緣膜14類似地將底部電極23彼此連接且用作改良底部電極23之機械強度之一支撐件或一樑。
如圖9A及圖9B中所繪示,透過上文所描述之藉由BHF之蝕刻,底部電極23從第六絕緣膜24之底面暴露至第一絕緣膜10之頂面,使得在底部電極23之間形成空間26。
接著,如圖10A及圖10B中所繪示,在底部電極23及第六絕緣膜24之表面上循序地形成一電容器絕緣膜28及一頂部電極30。電容器絕緣膜28含有一絕緣膜。電容器絕緣膜28係例如具有一高介電常數之一高k膜,且例如含有諸如HfO 2、ZrO 2或Al 2O 3之氧化物材料。例如,藉由CVD來形成電容器絕緣膜28。例如,頂部電極30含有諸如氮化鈦之一導電材料。例如,藉由CVD來形成頂部電極30。頂部電極30覆蓋底部電極23之側及頂面。藉由上述步驟,電容器128經形成具有其中電容器絕緣膜28由底部電極23及頂部電極30夾置之一結構。
另外,可藉由在電容器128上方形成圖22中所繪示之上層部分154而獲得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器件1A。
圖10C係圖10B之部分I之一放大圖,且係繪示包含下部D與上部E之間的邊界之底部電極23之一者之結構的一圖。後退量C係歸因於在圖7A及圖7B中所繪示之步驟中執行之蝕刻所致的蝕刻量。階狀部S提供於下部D中之底部電極23之第一側面20b與上部E中之底部電極23之第二側面20c之間的邊界處。
隨著相鄰近底部電極23之直徑增大,該等底部電極23之間的距離變短。因為底部電極23之直徑在較高位置處增大,所以鄰近底部電極23之間的距離在底部電極23之上部中變短。
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器件1A及其之一形成方法,獲得以下效應。在其中底部電極23之直徑增大之上部E中執行蝕刻,藉此減小上部E中之直徑。因此,在底部電極23之頂端處,可確保鄰近配置之底部電極23之間的一適當距離,且可確保容許無阻擋地形成電容器絕緣膜28及頂部電極30之一區。此外,可藉由不減小下部D中之直徑而確保待形成之電容器128之電容。
再者,開口直徑在充當底部電極23之形狀之模型之孔19的上部中增大,但在第一實施例中,在孔19之上部中移除第五絕緣膜18。因此,底部電極23之上部中之直徑減小,從而使可在鄰近配置之底部電極23之間設定一較寬距離。
再者,當形成孔19時,因為孔19經形成具有一大的頂部直徑,所以可避免歸因於孔19之一較小底部直徑所致之在孔19之底板中之阻擋。運用此組態,底部電極23可形成為從上部向下至底板具有一適當形狀。根據上文,可改良半導體器件1A之良率。
(第二實施例) 在下文中,將描述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半導體器件1B及其之一形成方法。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結構元件係用相同符號表示,且將省略其描述。
如圖11A及圖11B中所繪示,在具備諸如一作用區、一存取電晶體、一字線及一位元線之組件(其等未繪示)之一半導體基板上形成一第一絕緣膜10、一第二絕緣膜12、一第三絕緣膜14、一第四絕緣膜16、一第七絕緣膜40及一第八絕緣膜42。第一絕緣膜10、第二絕緣膜12、第三絕緣膜14、第四絕緣膜16及第七絕緣膜40皆為絕緣膜。第一絕緣膜10、第三絕緣膜14及第七絕緣膜40含有例如氮化矽(SiN)。第二絕緣膜12及第四絕緣膜16含有例如二氧化矽(SiO 2)。
第二絕緣膜12含有例如BPSG。例如,第四絕緣膜16含有藉由電漿CVD使用TEOS作為一原材料形成之二氧化矽。第八絕緣膜42含有相對於二氧化矽及氮化矽具有一蝕刻選擇性比之一材料。例如,第八絕緣膜42含有諸如矽、非晶碳或鎢之一材料。
例如,藉由CVD來形成第一絕緣膜10、第二絕緣膜12、第三絕緣膜14、第四絕緣膜16、第七絕緣膜40及第八絕緣膜42。第三絕緣膜14係使用已知光微影技術及乾式蝕刻技術圖案化成類似於稍後描述之圖15A及圖15B中所繪示之一第六絕緣膜24之一圖案。
關於其中以此方式循序地形成第一絕緣膜10、第二絕緣膜12、第三絕緣膜14、第四絕緣膜16、第七絕緣膜40及第八絕緣膜42之結構,使用已知光微影技術及乾式蝕刻技術來形成複數個孔44,如圖11A及圖11B中所繪示。如圖11A中所繪示,孔44之各者在一平面圖中為圓形,且孔44以一交錯佈局配置。
為了形成孔44,例如,首先,使用已知光微影技術及乾式蝕刻技術來圖案化第八絕緣膜42,且接著移除光阻劑。接著,使用經圖案化之第八絕緣膜42作為一蝕刻遮罩以蝕刻第七絕緣膜40、第四絕緣膜16及第二絕緣膜12。此後,移除第八絕緣膜42。
如圖1B中所繪示,孔44形成為從第八絕緣膜42之一頂面穿透至第一絕緣膜10之一底面。與孔44之直徑相比,孔44之垂直長度P極長。換言之,孔44之縱橫比極大。在本文中,藉由採取「孔44之垂直長度P/孔44之直徑」來計算各孔44之縱橫比。對於孔44之直徑,使用孔44之上端處之直徑。
如圖11A及圖11B中所繪示,因為孔44具有一大縱橫比,所以孔44之一上部中之開口直徑較大,而一下部中之開口直徑較小。
接著,如圖12A及圖12B中所繪示,形成一第一導電膜20以便覆蓋孔44之內部及第八絕緣膜42之頂面。第一導電膜20係沿著孔44內部之側壁形成,具有不足以填充孔44之一厚度。
接著,如圖13A及圖13B中所繪示,在使得第一導電膜20及第八絕緣膜42之蝕刻速率實質上相同之條件下回蝕第一導電膜20及第八絕緣膜42,直至暴露第七絕緣膜40之頂面。運用此組態,第一導電膜20可沿著孔44內部之側壁及底板形成。
在孔44之各者內部,一腔形成於第一導電膜20之內側上。應注意,代替上述回蝕,第一導電膜20及第八絕緣膜42亦可經受CMP,直至暴露第七絕緣膜40之頂面。在此情況下,可將含有氮化矽之第七絕緣膜40處置為用於CMP之一停止層。
接著,如圖1A及圖14B中所繪示,形成一第二導電膜22以便嵌入於孔44內部且覆蓋第七絕緣膜40及第一導電膜20之頂面以及第一導電膜20之內壁。
接著,如圖15A及圖15B中所繪示,回蝕第一導電膜20、第二導電膜22及第七絕緣膜40直至暴露第四絕緣膜16之頂面16a。運用此組態,含有第一導電膜20及第二導電膜22之一底部電極23可形成於孔44之各者內部。第一導電膜20及第二導電膜22兩者含有氮化鈦,且因此結合以形成底部電極23。應注意,亦可執行CMP而非上述回蝕。
接著,執行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所描述之圖6A及圖6B至圖10A及圖10B中所繪示之步驟的步驟。另外,可藉由在電容器128上方形成圖22中所繪示之上層部分154而獲得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器件1B。
應注意,在執行類似於圖8A及圖8B中所繪示之步驟之步驟之後,亦可添加下文描述之圖16A及圖16B以及圖17A及圖17B中所繪示之步驟。如圖16A及圖16B中所繪示,使用已知微影技術及乾式蝕刻技術來在第六絕緣膜24中形成孔32。如圖16A中所繪示,孔32之各者在一平面圖中具有一橢圓形狀,且孔32以一交錯佈局配置。接著,例如使用BHF來執行蝕刻以移除第四絕緣膜16及第二絕緣膜12之一部分,具體而言圖中之區M中之第四絕緣膜16及第二絕緣膜12。
蝕刻係藉由BHF穿過孔32以到達第四絕緣膜16及第二絕緣膜12而達成。氧化矽膜被BHF蝕刻。氮化矽膜及氮化鈦膜亦被BHF蝕刻,但蝕刻速率極低,從而導致氧化矽膜之一足夠選擇性比。出於此原因,氮化矽膜及氮化鈦膜被蝕刻之蝕刻量小到足以忽略。因此,藉由BHF之蝕刻可移除第四絕緣膜16及第二絕緣膜12之一部分,從而留下第六絕緣膜24、第三絕緣膜14及底部電極23。第六絕緣膜24、第三絕緣膜14及底部電極23實質上保持未被蝕刻。第二絕緣膜12之蝕刻量可根據蝕刻時間來控制。藉由控制蝕刻時間,可控制第二絕緣膜12之頂面12a之位置。
如圖16A及圖16B中所繪示,在底部電極23之上端處,圖案化成一網格之第六絕緣膜24與所有底部電極23之上端整體接觸。運用此組態,第六絕緣膜24充當將複數個底部電極23彼此連接且改良底部電極23之機械強度之一頂部支撐件,且用作支撐底部電極23之一支撐件或一樑。再者,圖案化成類似於第六絕緣膜24之一圖案之第三絕緣膜14類似地充當將複數個底部電極23彼此連接且改良底部電極23之機械強度之一頂部支撐件,且用作支撐底部電極23之一支撐件或一樑。如圖16A中所繪示,孔32以一佈局配置使得各孔32定位於四個鄰近底部電極23之間且與四個鄰近底部電極23部分重疊。
如圖16B中所繪示,藉由如上文所描述般運用BHF進行蝕刻,在第二絕緣膜12之頂面12a上方之區(即圖中之區M中)暴露底部電極23之表面。
接著,如圖17A及圖17B中所繪示,蝕刻區M中暴露之底部電極23以減小底部電極23之直徑。例如,該蝕刻係使用一稀釋的過氧化氫溶液來執行。可藉由調整處理時間而控制蝕刻量。在藉由稀釋的過氧化氫溶液進行之蝕刻中,包含於底部電極23中之氮化鈦相對於含有氮化矽之第六絕緣膜24及第三絕緣膜14以及含有二氧化矽之第二絕緣膜12具有一足夠選擇性比。出於此原因,第六絕緣膜24、第三絕緣膜14及第二絕緣膜12被蝕刻之蝕刻量小到足以忽略。第六絕緣膜24、第三絕緣膜14及第二絕緣膜12實質上保持未被蝕刻。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器件1B及其形成方法,獲得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效應。再者,在第二實施例中,因為充當底部電極23之形狀之模型的孔44具有如圖11A及圖11B中所繪示之一大縱橫比,所以孔44之一上部中之開口直徑較大,而一下部中之開口直徑較小。在第二實施例中,移除孔44之上部中之第七絕緣膜40及第八絕緣膜42。出於此原因,在長於第一實施例之一長度上移除增大的開口直徑之部分。因此,底部電極23之上部中之直徑減小,從而使可在鄰近配置之底部電極23之間設定一較寬距離。
(第三實施例) 在下文中,將描述根據第三實施例之一半導體器件1C及其之一形成方法。相同於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結構元件係用相同符號表示,且將省略其描述。
首先,執行類似於第二實施例中所描述之圖11A及圖11B至圖14A及圖14B中所繪示之步驟的步驟。接著,如圖18A及圖18B中所繪示,回蝕第一導電膜20、第二導電膜22及第七絕緣膜40使得將第七絕緣膜40降低至一預定高度。保留第七絕緣膜40之一預定厚度。第七絕緣膜40之頂面被設定為低於第八絕緣膜42之底面且高於第四絕緣膜16之頂面之一位置。
運用此組態,含有第一導電膜20及第二導電膜22之一底部電極23形成於孔44之各者內部。第一導電膜20及第二導電膜22兩者含有氮化鈦,且因此結合以形成底部電極23。應注意,亦可執行CMP而非上述回蝕。
接著,如圖19A及圖19B中所繪示,執行蝕刻以選擇性地移除第七絕緣膜40。在此,例如,可使用熱磷酸中之濕式蝕刻。在使用熱磷酸之濕式蝕刻中,選擇性地蝕刻含有氮化矽之第七絕緣膜40,而很少蝕刻或不蝕刻含有氮化鈦之底部電極23及含有二氧化矽之第四絕緣膜16。再者,代替用熱磷酸進行濕式蝕刻,亦可執行能夠選擇性地蝕刻第七絕緣膜40之乾式蝕刻。運用此蝕刻,移除第七絕緣膜40,且形成一上部E,其中底部電極23之一部分自第四絕緣膜16之頂面16b突出。
接著,蝕刻從第四絕緣膜16暴露之底部電極23之上部E以縮小底部電極23之直徑。例如,該蝕刻係使用一稀釋的過氧化氫溶液來執行。包含於底部電極23中之氮化鈦被稀釋的過氧化氫溶液蝕刻。底部電極23具備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描述中所繪示之圖7C之一組態。
接著,如圖20A及圖20B中所繪示,形成第六絕緣膜24以便覆蓋第四絕緣膜16之頂面16a以及底部電極23之側及頂面。例如,第六絕緣膜24含有氮化矽。例如,藉由CVD來形成第六絕緣膜24。
接著,如圖21A及圖21B中所繪示,使用已知微影技術及乾式蝕刻技術來在第六絕緣膜24中形成孔32。如圖21A中所繪示,孔32之各者在一平面圖中具有一橢圓形狀,且孔32以一交錯佈局配置。接著,例如使用BHF來執行蝕刻以移除第四絕緣膜16及第二絕緣膜12。第一絕緣膜10用作一蝕刻停止層。因此,底部電極23從第六絕緣膜24之底面暴露至第一絕緣膜10之頂面,使得在底部電極23之間形成空間26。
接著,執行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所描述之圖10A及圖10B中所繪示之步驟的一步驟。另外,可藉由在電容器128上方形成圖22中所繪示之上層部分154而獲得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器件1C。
應注意,在執行圖20A及圖20B中所繪示之步驟之後,亦可添加類似於第二實施例中所描述之圖16A及圖16B以及圖17A及圖17B中所繪示之步驟的步驟。
根據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器件1C及其之一形成方法,獲得類似於根據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器件1A及1B之效應。
儘管在特定較佳實施例及實例之內容背景中揭示本發明,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本發明擴展超出具體揭示之實施例而至本發明之其他替代實施例及/或用途以及其等明顯修改及等效物。另外,基於本發明,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明白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之其他修改。亦考慮可進行該等實施例之特定特徵及態樣之各種組合或子組合且仍落入本發明之範疇內。應理解,所揭示實施例之各種特徵及態樣可彼此組合或置換以便形成所揭示發明之變化模式。因此,預期本文中所揭示之至少一些本發明之範疇不應受上文所描述之特定所揭示實施例限制。
1:半導體器件 1A:半導體器件 1B:半導體器件 1C:半導體器件 10:第一絕緣膜 12:第二絕緣膜 12a:頂面 14:第三絕緣膜 16:第四絕緣膜 16a:頂面 16b:頂面 18:第五絕緣膜 19:孔 20:第一導電膜 20b:第一側面 20c:第二側面 22:第二導電膜 23:底部電極 24:第六絕緣膜 26:空間 28:電容器絕緣膜 30:頂部電極 32:孔 40:第七絕緣膜 42:第八絕緣膜 44:孔 128:電容器 140:半導體基板 141:淺溝槽隔離 142:存取電晶體 143:電容器接觸件 145:記憶體胞元 146:絕緣膜 147:絕緣膜 148:互連件 149:互連件 150:互連件 151:互連件 152:絕緣膜 154:上層部分 B:部分 C:後退量 D:下部 E:上部 F:直徑 G:直徑 H:垂直長度 I:部分 M:區 P:垂直長度 S:階狀部
圖1A及圖1B至圖10A、圖10B及圖10C (包含圖1A、圖1B、圖2A、圖2B、圖3A、圖3B、圖4A、圖4B、圖5A、圖5B、圖6A、圖6B、圖7A、圖7B、圖7C、圖8A、圖8B、圖9A、圖9B、圖10A、圖10B及圖10C)係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半導體器件及其之一形成方法之圖解視圖,且循序地繪示例示性程序階段中之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圖1A至圖10A係循序地繪示例示性程序階段中之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之平面圖。圖1B至圖10B係循序地繪示例示性程序階段中之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之縱向剖面,且係繪示沿著圖1A至圖10A中之線A-A之部分的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之縱向剖面。圖7C係圖7B中之部分B之一放大圖。圖10A、圖10B及圖10C係繪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器件之一最終程序階段中的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之圖。圖10C係圖10B中之部分H之一放大圖。
圖11A及圖11B至圖17A及圖17B (包含圖11A、圖11B、圖12A、圖12B、圖13A、圖13B、圖14A、圖14B、圖15A、圖15B、圖16A、圖16B、圖17A及圖17B)係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半導體器件及其之一形成方法之圖解視圖,且循序地繪示例示性程序階段中之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圖11A至圖17A係循序地繪示例示性程序階段中之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之平面圖。圖11B至圖17B係循序地繪示例示性程序階段中之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之縱向剖面,且係繪示沿著圖11A至圖17A中之線A-A之部分的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之縱向剖面。
圖18A及圖18B至圖21A及圖21B (包含圖18A、圖18B、圖19A、圖19B、圖20A、圖20B、圖21A及圖21B)係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半導體器件及其之一形成方法之圖解視圖,且循序地繪示例示性程序階段中之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圖18A至圖21A係循序地繪示例示性程序階段中之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之平面圖。圖18B至圖21B係循序地繪示例示性程序階段中之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之縱向剖面,且係繪示沿著圖18A至圖21A中之線A-A之部分的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之縱向剖面。圖18A及圖18B繪示在圖14A及圖14B中所繪示之步驟之後之一例示性程序階段中的示意性組態之一實例。
圖22係繪示根據第一、第二及第三實施例之一半導體記憶體器件之一總體示意性組態的一實例之一縱向剖面。
1:半導體器件
128:電容器
140:半導體基板
141:淺溝槽隔離
142:存取電晶體
143:電容器接觸件
145:記憶體胞元
146:絕緣膜
147:絕緣膜
148:互連件
149:互連件
150:互連件
151:互連件
152:絕緣膜
154:上層部分

Claims (19)

  1. 一種裝置,其包括: 一基板; 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其等提供於該基板上方;及 一上電極,其覆蓋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側及頂表面,在該上電極與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間具有一中介電容器絕緣膜; 其中該等柱形底部電極具有至少一上部及一下部,且該上部之直徑小於該下部之直徑。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下部提供於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各者之上端處。
  3.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一階狀部提供於該上部與該下部之間的邊界處。
  4.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係由提供於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間的一樑支撐。
  5.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等柱形底部電極由該上部中之一樑連接。
  6.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等柱形底部電極、該電容器絕緣膜及該上電極形成一電容器。
  7.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等柱形底部電極包含一導電材料。
  8. 一種方法,其包括: 在一基板上方形成一第一絕緣膜; 形成穿透該第一絕緣膜之複數個第一孔; 用一導電材料填充該複數個第一孔之各者以形成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 移除該第一絕緣膜之一頂部部分以暴露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上部之一或多者; 部分蝕刻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上部以在鄰近配置之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上部之間具有一較寬距離; 移除該第一絕緣膜以暴露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下部;及 形成上電極以覆蓋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下部及上部,在該等上電極與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間具有中介電容器絕緣膜。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下部提供於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各者之上端處。
  10.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一階狀部提供於該上部與該下部之間的邊界處。
  11.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部分蝕刻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上部以在鄰近配置之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上部之間具有一較寬距離之後,形成整體覆蓋複數個該等上部之一第二絕緣膜。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形成穿透該第二絕緣膜之複數個第二孔;及 穿過該第二孔蝕刻該第一絕緣膜以暴露該下部。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第二絕緣膜實質上保持未被蝕刻且用作支撐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一樑。
  14. 一種方法,其包括: 在一基板上方形成一第一絕緣膜; 在該第一絕緣膜上形成一第二絕緣膜; 在該第二絕緣膜上形成一第三絕緣膜,該第三絕緣膜具有複數個開口; 在該第三絕緣膜上形成一第四絕緣膜; 在該第四絕緣膜上形成一第五絕緣膜; 形成從該第五絕緣膜之上表面伸入至該第一絕緣膜之一底表面之複數個第一孔; 用一導電材料填充該複數個第一孔之各者以形成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 移除該第五絕緣膜以暴露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上部; 部分蝕刻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上部以在鄰近配置之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上部之間具有一較寬距離;及 形成上電極以覆蓋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下部及上部,在該等上電極與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間具有中介電容器絕緣膜。
  15.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下部提供於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各者之上端處。
  16.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一階狀部提供於該上部與該下部之間的邊界處。
  17.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在部分蝕刻該複數個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上部以在鄰近配置之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該等經暴露上部之間具有一較寬距離之後,形成至少整體覆蓋複數個該等上部之一第六絕緣膜。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形成穿透該第六絕緣膜之複數個第二孔;及 穿過該等第二孔蝕刻該等第二及第四絕緣膜以暴露該下部。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第六絕緣膜實質上保持未被蝕刻且用作支撐該等柱形底部電極之一樑。
TW110144119A 2020-12-15 2021-11-26 用於控制底部電極結構及提供其之頂部支撐的裝置及方法 TW2022389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22,706 2020-12-15
US17/122,706 US11647624B2 (en) 2020-12-15 2020-12-15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structure of bottom electrodes and providing a top-support thereof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8938A true TW202238938A (zh) 2022-10-01

Family

ID=81941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4119A TW202238938A (zh) 2020-12-15 2021-11-26 用於控制底部電極結構及提供其之頂部支撐的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647624B2 (zh)
CN (1) CN116584163A (zh)
TW (1) TW202238938A (zh)
WO (1) WO20221323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80017B2 (en) * 2021-07-16 2024-05-07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Capacitor structure and its formation method and memo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15138A1 (de) 2004-03-31 2005-11-03 Magnachip Semiconductor, Lt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albleiterbauelements
KR100624566B1 (ko) 2004-05-31 2006-09-19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커패시터 상부에 유동성 절연막을 갖는 반도체소자 및 그제조 방법
KR20100004648A (ko) 2008-07-04 2010-01-13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장치의 캐패시터 제조방법
KR101129909B1 (ko) 2010-07-20 2012-03-23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소자의 필라형 캐패시터 및 그 형성방법
KR101895460B1 (ko) 2012-03-23 2018-09-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패시터 구조물 및 이의 형성 방법
KR102623547B1 (ko) 2016-12-08 2024-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KR102397893B1 (ko) 2017-04-17 2022-05-16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10014490A (ko) * 2019-07-30 2021-0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패시터 형성 방법,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47624B2 (en) 2023-05-09
US20220189960A1 (en) 2022-06-16
US20230269930A1 (en) 2023-08-24
WO2022132357A1 (en) 2022-06-23
CN116584163A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68733B1 (ko) 개선된 구조적 안정성을 갖는 캐패시터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와 그 제조 방법
TWI621245B (zh) 具有增大記憶胞接觸區域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KR100553835B1 (ko) 캐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576963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vertical channel transistor array
US757271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0553839B1 (ko) 캐패시터와 그 제조 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및그 제조 방법
US9082784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stacked storage nodes of capacitors in cell region separated from peripheral region
KR100545866B1 (ko) 커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060046382A1 (en) Method of forming a capacitor for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263452B2 (en) Reservoir capacitor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247537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n improved capaci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133317B2 (en) DRAM with a hydrogen-supply layer and a high-capacitance embedded capacitor with a cylindrical storage node
KR20060119395A (ko) 도전성 패턴의 제조 방법 및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JP2009239284A (ja) メモリ装置及びメモリ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230269930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structure of bottom electrodes and providing a top-support thereof
US1122786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130029467A1 (en) Method of form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0526885B1 (ko) 반도체 소자에서의 캐패시터 형성방법
CN116669533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
KR20050002175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캐패시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050052884A (ko) 개선된 캐패시터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90072792A (ko) 캐패시터의 스토리지 노드 리닝 현상 개선 방법
KR20090041877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캐패시터 및 이의 형성 방법
JP2001015707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