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0799A -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0799A
TW202230799A TW110101600A TW110101600A TW202230799A TW 202230799 A TW202230799 A TW 202230799A TW 110101600 A TW110101600 A TW 110101600A TW 110101600 A TW110101600 A TW 110101600A TW 202230799 A TW202230799 A TW 2022307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plate
layer
electron mobility
high electron
g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1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5276B (zh
Inventor
楊 杜
林鑫成
黃嘉慶
Original Assignee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1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527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0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0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5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527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一種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包括基底、半導體通道層、半導體阻障層、閘極場板、源極電極、至少一第一場板、及第二場板。閘極場板設置於半導體阻障層上。源極電極設置於閘極場板的一側,而第一場板設置於閘極場板的另一側且側向分離於閘極場板。第二場板覆蓋閘極場板及第一場板且電連接至源極電極,其中當以俯視觀察時,第二場板的面積大於閘極場板的面積及第一場板的面積的總和。

Description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本揭露涉及電晶體的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在半導體技術中,III-V族的半導體化合物可用於形成各種積體電路裝置,例如:高功率場效電晶體、高頻電晶體或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HEMT)。HEMT是屬於具有二維電子氣(two 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2DEG)的一種電晶體,其2DEG會鄰近於能隙不同的兩種材料之間的接合面(亦即,異質接合面)。由於HEMT並非使用摻雜區域作為電晶體的載子通道,而是使用2DEG作為電晶體的載子通道,因此相較於習知的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HEMT具有多種吸引人的特性,例如:高電子遷移率及以高頻率傳輸信號之能力。對於習知的HEMT,可以包括依序堆疊的化合物半導體通道層、化合物半導體阻障層、化合物半導體蓋層、及閘極電極。利用閘極電極向化合物半導體蓋層施加偏壓,可以調控位於化合物半導體蓋層下方的化合物半導體通道層中的二維電子氣濃度,進而調控HEMT的開關。此外,習知的HEMT之中另會設置場板,以藉由場板調控電場分佈,進而提昇HEMT的崩潰電壓。
然而,即便在HEMT之中設置場板確實可有效提昇HEMT的耐壓能力,但此作法通常會增加額外電容,而使得HEMT產生顯著的切換延遲(turn-on/off delay time),因而降低了HEMT的電性表現。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改良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以改善習知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所存在之缺失。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係提供一種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包括基底、半導體通道層、半導體阻障層、閘極場板、源極電極、至少一第一場板、及第二場板。閘極場板設置於半導體阻障層上。源極電極設置於閘極場板的一側,而第一場板設置於閘極場板的另一側且側向分離於閘極場板。第二場板覆蓋閘極場板及第一場板且電連接至源極電極,其中,當以俯視觀察時,第二場板的面積大於閘極場板的面積及第一場板的面積的總和。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係提供一種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包括基底、半導體通道層、半導體阻障層、閘極場板、第一場板、第一層間介電層、及第二場板。閘極場板及第一場板設置於半導體阻障層上,其中閘極場板及第一場板彼此間側向分離。第一層間介電層順向性覆蓋閘極場板及第一場板,其中第一層間介電層的厚度介於1000埃至3500埃之間。第二場板延伸越過閘極場板及第一場板之上方且順向性覆蓋第一層間介電層。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係提供一種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製作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其上依序設置有半導體通道層、半導體阻障層、以及鈍化層;形成閘極場板及至少一第一場板,其中閘極場板及第一場板彼此間側向分離;形成第一層間介電層,順向性覆蓋閘極場板及至少一第一場板;以及形成源極電極及第二場板,其中第二場板順向性覆蓋第一層間介電層且延伸越過閘極場板及第一場板之上方。
根據上述實施例,半導體通道層和第二場板之間可設置有閘極場板及第一場板,且閘極場板和第一場板彼此之間沿著特定方向側向分離。藉由此設置,不但可避免閘極場板往特定方向過度延伸所造成的電容增加及切換遲滯現象,且可實質上維持崩潰電壓的表現。
本揭露提供了數個不同的實施例,可用於實現本揭露的不同特徵。為簡化說明起見,本揭露也同時描述了特定構件與佈置的範例。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僅在於示意,而非予以任何限制。舉例而言,下文中針對「第一特徵形成在第二特徵上或上方」的敘述,其可以是指「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直接接觸」,也可以是指「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間另存在有其他特徵」,致使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並不直接接觸。此外,本揭露中的各種實施例可能使用重複的參考符號和/或文字註記。使用這些重複的參考符號與註記是為了使敘述更簡潔和明確,而非用以指示不同的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聯性。
另外,針對本揭露中所提及的空間相關的敘述詞彙,例如:「在...之下」,「低」,「下」,「上方」,「之上」,「下」,「頂」,「底」和類似詞彙時,為便於敘述,其用法均在於描述圖式中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個(或多個)元件或特徵的相對關係。除了圖式中所顯示的擺向外,這些空間相關詞彙也用來描述半導體裝置在使用中以及操作時的可能擺向。隨著半導體裝置的擺向的不同(旋轉90度或其它方位),用以描述其擺向的空間相關敘述亦應透過類似的方式予以解釋。
雖然本揭露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等用詞,以敘述種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section),但應了解此等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不應被此等用詞所限制。此等用詞僅是用以區分某一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的排列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因此,在不背離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之範疇下,下列所討論之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塊亦可以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塊之詞稱之。
本揭露中所提及的「約」或「實質上」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20%之內,較佳是10%之內,且更佳是5%之內,或3%之內,或2%之內,或1%之內,或0.5%之內。應注意的是,說明書中所提供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亦即在沒有特定說明「約」或「實質上」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或「實質上」之含義。
在本揭露中,「三五族半導體(group III-V semiconductor)」係指包含至少一III族元素與至少一V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導體。其中,III族元素可以是硼(B)、鋁(Al)、鎵(Ga)或銦(In),而V族元素可以是氮(N)、磷(P)、砷(As)或銻(Sb)。進一步而言,「III-V族半導體」可以包括:氮化鎵(GaN)、磷化銦(InP)、砷化鋁(AlAs)、砷化鎵(GaAs)、氮化鋁鎵(AlGaN)、氮化銦鋁鎵(InAlGaN)、氮化銦鎵(InGaN)、氮化鋁(AlN)、磷化鎵銦(GaInP)、砷化鋁鎵(AlGaAs)、砷化鋁銦(InAlAs)、砷化鎵銦(InGaAs)、氮化鋁(AlN)、磷化鎵銦(GaInP)、砷化鋁鎵(AlGaAs)、砷化鋁銦(InAlAs)、砷化鎵銦(InGaAs)、其類似物或上述化合物的組合,但不限於此。此外,端視需求,III-V族半導體內亦可包括摻質,而為具有特定導電型的III-V族半導體,例如N型或P型III-V族半導體。
雖然下文係藉由具體實施例以描述本揭露的發明,然而本揭露的發明原理亦可應用至其他的實施例。此外,為了不致使本發明之精神晦澀難懂,特定的細節會被予以省略,該些被省略的細節係屬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的知識範圍。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其可以作為電壓轉換器應用之功率切換電晶體。相較於矽功率電晶體,由於III-V HEMT具有較寬的能帶間隙,因此具有低導通電阻(on-state resistance)與低切換損失之特徵。
第1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的剖面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1,例如增強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係設置在基底102上,且基底102上依序可設置有選擇性的緩衝層104、半導體通道層106、半導體阻障層108、及半導體蓋層110。閘極電極120、閘極場板121、及第一場板150可以被設置於半導體阻障層108之上。源極電極130可以設置於閘極場板121的一側,而汲極電極140及第一場板150可設置於閘極場板121的另一側。第一場板150可沿著某方向(例如X方向)側向分離於閘極場板121。第二場板133可覆蓋閘極場板121及第一場板150,且電連接至源極電極130。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半導體阻障層108和第一場板150之間可設置可選的鈍化層160。此外,場板131(例如:第一場板150、第二場板133、第三場板135、及第四場板137)及層間介電層160(例如:第一層間介電層162、第二層間介電層164、第三層間介電層166、及第四層間介電層168)可以交替堆疊於鈍化層160之上,使得第一場板133和第二場板135之間可設置第一層間介電層162,第二場板135和第三場板137之間可設置第二層間介電層164,第三場板135和第四場板137之間可設置第三層間介電層166。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第一場板150、第二場板133、第三場板135、及第四場板137的各自厚度T1、T2、T3、T4可以呈現厚度漸增之關係(即:T1<T2<T3<T4),但不限定於此。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上述基底102可以是塊矽基板、碳化矽(SiC)基板、藍寶石(sapphire)基板、絕緣層上覆矽(silicon on insulator,SOI)基板或絕緣層上覆鍺(germanium on insulator,GOI)基板,但不限定於此。於另一實施例中,基底102更包含單一或多層的絕緣材料層以及/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層(例如半導體層)與一核心層。絕緣材料層可以是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或其他合適的絕緣材料。核心層可以是碳化矽(SiC)、氮化鋁(AlN)、氮化鋁鎵(AlGaN)、氧化鋅(ZnO)或氧化鎵(Ga 2O 3)、或其他合適的陶瓷材料。於一實施例中,單一或多層的絕緣材料層以及/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層包覆核心層。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緩衝層104可以用於降低存在於基底102和在半導體通道層106之間的應力或晶格不匹配的程度。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緩衝層104可以包括複數個子半導體,且其整體的電阻值會高於基底102上其他層的電阻值。具體而言,緩衝層104中的部分元素的比例,例如金屬元素,會由基底102往半導體通道層106的方向逐漸改變。舉例而言,對於基底102和半導體通道層106分別為矽基底和i-GaN層的情形,緩衝層104可以是組成比例漸變的氮化鋁鎵(Al xGa (1-x)N),且沿著基底102往半導體通道層106的方向,所述X值會以連續或階梯變化方式自0.9降低至0.15。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上述半導體通道層106可包含一層或多層III-V族半導體層,III-V族半導體層的成份可以是GaN、AlGaN、InGaN或InAlGaN,但不限定於此。此外,半導體通道層106亦可以是被摻雜的一層或多層III-V族半導體層,例如是P型的III-V族半導體層。對P型的III-V族半導體層而言,其摻質可以是C、Fe、Mg或Zn,或不限定於此。上述半導體阻障層108可包含一層或多層III-V族半導體層,且其組成會不同於半導體通道層106的III-V族半導體。舉例來說,半導體阻障層108可包含AlN、Al yGa (1-y)N(0<y<1)或其組合。根據一實施例,半導體通道層106可以是未經摻雜的GaN層,而半導體阻障層108可以是本質上為N型的AlGaN層。針對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1的主動區域12,由於半導體通道層106和半導體阻障層108間具有不連續的能隙,藉由將半導體通道層106和半導體阻障層108互相堆疊設置,電子會因壓電效應(piezoelectric effect)而被聚集於半導體通道層106和半導體阻障層108之間的異質接面,因而產生高電子遷移率的薄層,亦即二維電子氣(2DEG)區域106a。相較之下,針對被半導體蓋層110所覆蓋的區域,由於不會形成二維電子氣,因此可視為是二維電子氣截斷區域106b。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設置於半導體阻障層108上方的半導體蓋層110可包含一層或多層III-V族半導體層,且III-V族半導體層的成份可以是GaN、AlGaN、InGaN或InAlGaN,但不限定於此。半導體蓋層110可以是被摻雜的一層或多層III-V族半導體層,例如是P型的III-V族半導體層。對於P型的III-V族半導體層而言,其摻質可以是C、Fe、Mg或Zn,但不限定於此。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半導體蓋層110可以是P型的GaN層。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閘極電極120可以被設置於半導體阻障層108和該二場板133之間。閘極電極120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的結構,且閘極電極120可以和下方的半導體蓋層110產生電連接,例如蕭特基接觸(Schottky contact)。其中,閘極電極120的組成可例如是TiN、W、Pt、Ni、Ni、Ti、Al、Au、Mo、其堆疊層、或其合金,但不限定於此。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鈍化層160可以覆蓋住半導體阻障層108,可用於消除或減少存在於半導體阻障層108的頂面、半導體蓋層110的側面110S的表面缺陷,進而提昇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1的電性表現。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鈍化層160的組成可以是氮化矽(Si 3N 4)、氮氧化矽(SiON)、氮化鋁(AlN)、氧化鋁(Al 2O 3)或氧化矽(SiO 2),但不限定於此。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閘極場板121及第一場板150可以順向性覆蓋住鈍化層160的部分表面,且閘極場板121和第一場板150之間存在間隙S。其中,閘極場板121可以電連接於閘極電極120,而第一場板150則可以是浮置(electrically floating)或是電連接至源極電極130。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閘極場板121的側面121S可以向外突出於半導體蓋層110的側面110S,且第一場板150可以被設置於閘極場板121和汲極電極140之間,因此閘極場板121及第一場板150均可重疊於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1的漂移區域(drift region)14。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閘極場板121的側面121S亦可以切齊或內縮於半導體蓋層110的側面110S,但不限定於此。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閘極場板121及第一場板150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的結構,且其組成可以是金屬、合金或其堆疊層,例如是TiN、W、Pt、Ni、Ti、Al、Au、Mo、其堆疊層、或其合金,但不限定於此。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第一層間介電層162可以順向覆蓋鈍化層160、閘極場板121及第一場板150,並填滿閘極場板121和第一場板150之間的間隙S。第一層間介電層162的材質可以選自Si 3N 4、AlN、Al 2O 3、SiO 2、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定於此。第一層間介電層162的厚度可為1000埃至3500埃,但不限定於此。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第二場板133、第二層間介電層164、第三場板135、第三層間介電層166、第四場板137、及第四層間介電層168可以依序堆疊於第一層間介電層162之上,且第二場板133、第二層間介電層164、第三場板135、及第三層間介電層166可以順向性設置於下層之上,但不限定於此。其中,第二場板133、第三場板135、及第四場板137均可側向延伸越過閘極場板121及第一場板150的頂面。相較於第一場板150的側面150S,第二場板133的側面133S、第三場板135的側面135S、第四場板137的側面137S可以依序更靠近汲極電極140。第二場板133、第三場板135、及第四場板137以是單層或多層的結構,且其組成可以包括導電金屬,例如是W、Pt、Ni、Ti、Al、Au、Mo、Ti、Au,但不限定於此。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第二層間介電層164、第三層間介電層166、及第四層間介電層168的材質可以選自Si 3N 4、AlN、Al 2O 3、SiO 2、或前述之組合,但不限定於此。
源極電極130及汲極電極140可以各自貫穿第一層間介電層162、鈍化層160、及半導體阻障層108,而電連接至下方之半導體通道層106。其中,源極電極130及汲極電極140可以分別是堆疊結構。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源極電極130由下至上可以包括第一源極層132、第二源極層134、及第三源極層136。其中,第二場板133可以被視為是第一源極層132之向外延伸區段、第三場板135可以被視為是第二源極層134之向外延伸區段、第四場板137可以被視為是第三源極層136之向外延伸區段。類似的,汲極電極140由下至上可以包括第一汲極層142、第二汲極層144、及第三汲極層146。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第一源極層132、142之組成可以包括歐姆接觸金屬。其中,歐姆接觸金屬係指可以和半導體通道層106產生歐姆接觸(ohmic contact)的金屬、合金或其堆疊層,例如是Ti、Ti/Al、Ti/Al/Ti/TiN、Ti/Al/Ti/Au、Ti/Al/Ni/Au或Ti/Al/Mo/Au,但不限定於此。當操作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1時,施加至源極電極130的電壓絕對值會小於施予至汲極電極140的電壓絕對值。
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局部區域的放大剖面示意圖,其可對應至第1圖實施例所示之區域A。如第2圖所示,順向性的第一層間介電層162的表面可以包括至少一凹陷區162R及至少一抬昇區162P,且凹陷區162R可被設置於閘極場板121和第一場板150之間間隙的正上方,而各抬昇區162P可分別被設置於閘極場板121和第一場板150的正上方。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第二場板133會順向性覆蓋凹陷區162R及抬昇區162P,因此第二場板133的底面133A和第一場板150的頂面之間可以具有多個垂直高度,例如第一高度H1、第二高度H2,且第一高度H1小於第二高度H2。此外,第一場板150可以電浮置或電連接至第二場板133,端視實際需求。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相較於第一場板150正上方的第二場板133,由於位於間隙S正上方的第二場板133可以較靠近鈍化層160下方的半導體層,例如靠近半導體通道層106的頂面,因此可以更有效壓抑半導體通道層106中所存在之高電場,或使半導體通道層106中的電場重新分佈。此外,當凹陷區162R和鈍化層160頂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小於3500埃,例如為1000埃至3500埃時,第二場板133可以展現更佳的電場壓抑效果。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局部區域的俯視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閘極場板121及第一場板150可以呈現矩形,並沿著相同方向連續延伸,例如沿著Y方向延伸。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對於第一場板150電連接至上方場板131,例如電連接至第二場板133之情形,可以在第一場板150和第二場板133之間設置接觸插塞152。第二場板133、第三場板135、及第四場板137可以依序沿著Z方向堆疊。第二場板133、第三場板135、及第四場板137的至少一邊緣可以各自沿著X方向外延伸,使得第二場板133的邊緣和第一場板150的邊緣之間的距離L1、第三場板135的邊緣和第一場板150的邊緣之間的距離L2、第四場板137的邊緣和第一場板150的邊緣之間的距離L3呈現漸增之關係(即:L1<L2<L3)。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當以俯視觀察時,第二場板133的面積可大於閘極場板121的面積及第一場板150的面積的總和。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第三場板135的面積可大於第二場板133的面積。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第四場板137的面積可大於第三場板135的面積。
根據上述實施例,半導體通道層106和第二場板133之間設置有閘極場板121及第一場板150,且閘極場板121和第一場板150彼此之間沿著特定方向(例如X方向)側向分離。此外,第一場板150為電浮置或電連接至源極電極130,使得施加至第一場板150的電壓不一定會相同於施加至閘極場板121的電壓。因此,可避免閘極場板121和漂移區14過度重疊,而避免了閘極場板121所導致的電容增加及開關遲滯現象,且仍可實質上維持崩潰電壓的表現。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一變化型實施例所繪示的源/汲極電極分別為雙層堆疊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第4圖所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2類似第1圖所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1,主要差異在於,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2的第二場板133上方未設置其他的場板,且第二場板133會被頂層介電層170覆蓋。源極電極130及汲極電極140各自可以是雙層堆疊結構,且貫穿頂層介電層170、第一層間介電層162、鈍化層160、及半導體阻障層108。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源極電極130由下至上可以包括第一源極層132及第三源極層136,且第二場板133可以被視為是第一源極層132之向外延伸區段。類似的,汲極電極140由下至上可以包括第一汲極層142及第三汲極層146。
第5圖是根據本揭露一變化型實施例所繪示的具有多個第一場板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第5圖所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3類似第1圖所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1,主要差異在於,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3包括多個第一場板,例如二個第一場板150、151,且相較於第一場板150,第一場板151可以更靠近汲極電極140。第二場板133可延伸越過各個第一場板150、151,使得第二場板133的側面133S,相較於第一場板151的側面151S,會更靠近汲極電極140。
第6圖是根據本揭露一變化型實施例所繪示的閘極電極直接接觸半導體阻障層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第6圖所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4類似第1圖所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1,主要差異在於,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4的閘極電極120直接接觸半導體阻障層108,而未設置半導體蓋層。因此,根據本變化型實施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10-4可以是空乏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據以實現本揭露的發明,以下進一步具體描述本揭露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製作方法。
第7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製作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包括依序堆疊的半導體層及第一金屬層。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半導體結構20中的基底102之上可以依序設置有緩衝層104、半導體通道層106、半導體阻障層108、半導體蓋層110、及鈍化層160。鈍化層160中可以設置閘極接觸洞124,以暴露出下方的半導體蓋層110。可以透過任何合適的方式以形成基底102上的各堆疊層,例如可透過分子束磊晶(molecular-beam epitaxy,MBE)、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氫化物氣相磊晶(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HVPE)、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或其他合適的方式。接著,仍如第7圖所示,可以經由合適的沉積製程,以於鈍化層160的頂面上及閘極接觸洞124內形成順向性的第一金屬層122,例如是包括蕭特基接觸金屬的複合導電層。其中,第一金屬層122的厚度T1可以為500埃至2000埃,但不限定於此。
第8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製作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包括設置於鈍化層及第一層間介電層中的源/汲極接觸洞。在完成第7圖所示的製程後,可施行光微影和蝕刻製程,以圖案化第一金屬層122,而形成閘極電極120、閘極場板121、及第一場板150。接著,可以施行合適的沉積製程,以形成順向性的第一層間介電層162,使第一層間介電層162可以覆蓋住閘極場板121及第一場板150。之後,可施行光微影和蝕刻製程,以依序蝕刻第一層間介電層162、鈍化層160、及半導體阻障層108,而於第一場板150的兩側分別形成源極接觸洞138及汲極接觸洞148。
第9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製作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包括覆蓋第一層間介電層的第二金屬層。在完成第8圖所示的製程後,可以經由合適的沉積製程,以於第一層間介電層162的頂面上、源極接觸洞138內、及汲極接觸洞148內形成順向性的第二金屬層139,例如是包括歐姆接觸金屬的複合導電層。其中,第二金屬層139的厚度T2可以為550埃至2500埃,且大於第一金屬層122的厚度T1,但不限定於此。
第10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製作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包括覆蓋第二場板的第二層間介電層。在完成第9圖所示的製程後,可施行光微影和蝕刻製程,以圖案化第二金屬層122,而形成位於源極接觸洞138內的第一源極層132、位於第一場板150上方的第二場板133、及位於汲極接觸洞148內的第一汲極層142。後續可以施行合適的沉積製程,以於第二場板133的頂面上、源極接觸洞138內、及汲極接觸洞148內形成順向性的第二層間介電層164。
後續可施行合適的各製程,例如光微影、蝕刻、沉積、平坦化、及/或熱處理等製程,以於第二層間介電層164之上形成金屬層及/或絕緣層,而獲得類似如第1圖實施例所示的結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1: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10-2: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10-3: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10-4: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12:主動區域 14:漂移區域 20:半導體結構 102:基底 104:緩衝層 106:半導體通道層 106a:二維電子氣區域 106b:二維電子氣截斷區域 108:半導體阻障層 110:半導體蓋層 110S:側面 120:閘極電極 121:閘極場板 121S:側面 122:第一金屬層 124:閘極接觸洞 130:源極電極 131:場板 132:第一源極層 133:第二場板 133A:底面 133S:側面 134:第二源極層 135:第三場板 135S:側面 136:第三源極層 137:第四場板 137S:側面 138:源極接觸洞 139:第二金屬層 140:汲極電極 142:第一汲極層 144:第二汲極層 146:第三汲極層 148:汲極接觸洞 150:第一場板 150S:側面 151:第一場板 151S:側面 152:接觸插塞 160:鈍化層 162:第一層間介電層 162R:凹陷區 162P:抬昇區 164:第二層間介電層 166:第三層間介電層 168:第四層間介電層 170:頂層介電層 A:區域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L1:距離 L2:距離 L3:距離 S:間隙 T1:厚度 T2:厚度 T3:厚度
為了使下文更容易被理解,在閱讀本揭露時可同時參考圖式及其詳細文字說明。透過本文中之具體實施例並參考相對應的圖式,俾以詳細解說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並用以闡述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之作用原理。此外,為了清楚起見,圖式中的各特徵可能未按照實際的比例繪製,因此某些圖式中的部分特徵的尺寸可能被刻意放大或縮小。 第1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局部區域的放大剖面示意圖。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局部區域的俯視示意圖。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一變化型實施例所繪示的源/汲極電極分別為雙層堆疊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是根據本揭露一變化型實施例所繪示的具有多個第一場板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 第6圖是根據本揭露一變化型實施例所繪示的閘極電極直接接觸半導體阻障層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 第7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製作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包括依序堆疊的半導體層及第一金屬層。 第8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製作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包括設置於鈍化層及第一層間介電層中的源/汲極接觸洞。 第9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製作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包括覆蓋第一層間介電層的第二金屬層。 第10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製作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包括覆蓋第二場板的第二層間介電層。
10-1: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12:主動區域
14:漂移區域
102:基底
104:緩衝層
106:半導體通道層
106a:二維電子氣區域
106b:二維電子氣截斷區域
108:半導體阻障層
110:半導體蓋層
110S:側面
120:閘極電極
121:閘極場板
121S:側面
122:第一金屬層
130:源極電極
131:場板
132:第一源極層
133:第二場板
133S:側面
134:第二源極層
135:第三場板
135S:側面
136:第三源極層
137:第四場板
137S:側面
139:第二金屬層
140:汲極電極
142:第一汲極層
144:第二汲極層
146:第三汲極層
150:第一場板
150S:側面
160:鈍化層
162:第一層間介電層
164:第二層間介電層
166:第三層間介電層
168:第四層間介電層
A:區域
S:間隙
T1:厚度
T2:厚度
T3:厚度

Claims (20)

  1. 一種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包括: 一半導體通道層及一半導體阻障層,設置於一基底上; 一閘極場板,設置於該半導體阻障層上; 一源極電極,設置於該閘極場板的一側; 至少一第一場板,設置於該閘極場板的另一側,且側向分離於該閘極場板;以及 一第二場板,覆蓋該閘極場板及該至少一第一場板,且電連接至該源極電極,其中當以俯視觀察時,該第二場板的面積大於該閘極場板的面積及該至少一第一場板的面積的總和。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場板為電浮置(electrical floating),或電連接至該源極電極。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另包括: 一閘極電極,設置於該半導體阻障層和該第二場板之間,且電連接至該閘極場板。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另包括: 一半導體蓋層,設置於該半導體阻障層及該閘極電極之間,且電連接至該閘極電極。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另包括: 一鈍化層,設置於該半導體阻障層之上,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場板順向性覆蓋該鈍化層。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另包括: 一間隙,設置於該閘極場板及該至少一第一場板之間;以及 一第一層間介電層,填滿該間隙。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其中該第一介電層的表面包括至少一凹陷區和至少一抬昇區,且該第二場板順向性覆蓋該至少一凹陷區及該至少一抬昇區。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其中該至少一凹陷區設置於該間隙的正上方,該至少一抬昇區設置於該至少一第一場板的正上方。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另包括: 一第三場板,覆蓋該至少一第一場板及該第二場板,且電連接至該源極電極,其中當以俯視觀察時,該第三場板的面積大於該第二場板的面積。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另包括: 一第四場板,覆蓋該至少一第一場板、該第二場板、及該第三場板,且電連接至該源極電極,其中當以俯視觀察時,該第四場板的面積大於該第三場板的面積。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場板包括二第一場板,且該些第一場板彼此之間互相分離。
  12. 一種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包括: 一半導體通道層及一半導體阻障層,設置於一基底上; 一閘極場板及一第一場板,設置於該半導體阻障層上,其中該閘極場板及該第一場板彼此間側向分離; 一第一層間介電層,順向性覆蓋該閘極場板及該第一場板,其中該第一層間介電層的厚度介於1000埃至3500埃之間;以及 一第二場板,延伸越過該閘極場板及該第一場板之上方,且順向性覆蓋該第一層間介電層。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另包括: 一鈍化層,設置於該半導體阻障層上,其中該閘極場板及該第一場板順向性覆蓋該鈍化層。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另包括: 一源極電極及一汲極電極,分別設置於該閘極場板的兩側,其中該源極電極電連接至該第一場板及該第二場板。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另包括: 一第三場板及一第四場板,依序設置於該第一場板之上,其中,該第四場板的厚度大於該第三場板的厚度,且該第三場板的厚度大於該第一場板的厚度。
  16. 一種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製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底,其上依序設置有一半導體通道層、一半導體阻障層、以及一鈍化層; 形成一閘極場板及至少一第一場板,其中該閘極場板及該至少一第一場板彼此間側向分離; 形成一第一層間介電層,順向性覆蓋該閘極場板及該至少一第一場板;以及 形成一源極電極及一第二場板,其中該第二場板順向性覆蓋該第一層間介電層且延伸越過該閘極場板及該至少一第一場板之上方。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製作方法,其中該鈍化層中包括一閘極接觸洞,且形成該閘極場板及該至少一第一場板的步驟包括: 形成一順向性的第一金屬層於該鈍化層的表面,其中該順向性的第一金屬層會填入該閘極接觸洞;以及 圖案化該順向性的第一金屬層。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製作方法,其中形成該源極電極及該第二場板的步驟包括; 形成一順向性的第二金屬層於該第一層間介電層的表面;以及 圖案化該順向性的第二金屬層。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製作方法,其中當以俯視觀察時,該第二場板的面積大於該閘極場板的面積及該至少一第一場板的面積的總和。
  20.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的製作方法,其中: 該至少一第一場板為電浮置或電連接至該源極電極;以及 該第二場板電連接至該源極電極。
TW110101600A 2021-01-15 2021-01-15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TWI7752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1600A TWI775276B (zh) 2021-01-15 2021-01-15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1600A TWI775276B (zh) 2021-01-15 2021-01-15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0799A true TW202230799A (zh) 2022-08-01
TWI775276B TWI775276B (zh) 2022-08-21

Family

ID=83782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1600A TWI775276B (zh) 2021-01-15 2021-01-15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52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2586B (zh) * 2023-02-10 2023-11-11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39301B2 (en) * 2007-12-07 2011-10-1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Gate after diamond transistor
US9425267B2 (en) * 2013-03-14 2016-08-23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Transistor with charge enhanced field plate structure and method
US9425301B2 (en) * 2014-04-30 2016-08-2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idewall passivation for HEMT devic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2586B (zh) * 2023-02-10 2023-11-11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5276B (zh) 2022-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90286B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490285B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1929407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CN114207835B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I775276B (zh)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US20220293779A1 (e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TWI768985B (zh) 半導體結構及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WO2023102744A1 (en) Nitride-bas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4006309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613666B (zh) 半导体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1695052B2 (en) III-Nitride transistor with a cap layer for RF operation
TWI740554B (zh)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CN113451403A (zh)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TWI794599B (zh)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TWI790655B (zh) 半導體結構及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TWI755277B (zh)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及其製作方法
TWI795022B (zh)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CN115812253B (zh) 氮化物基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1967642B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23197088A1 (zh) 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4823887A (zh)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TW202341484A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CN115513276A (zh) 半导体结构及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CN116936629A (zh) 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4975573A (zh)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