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9419A -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9419A
TW202209419A TW110116724A TW110116724A TW202209419A TW 202209419 A TW202209419 A TW 202209419A TW 110116724 A TW110116724 A TW 110116724A TW 110116724 A TW110116724 A TW 110116724A TW 202209419 A TW202209419 A TW 2022094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gas
flow rate
sublimation
nozz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6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1609B (zh
Inventor
尾辻正幸
加藤雅彦
山口佑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9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9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1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160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57Cleaning during device manufa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6Controlling, e.g. regulating, parameters of gas supply
    • F26B21/12Velocity of flow; Quantity of flow, e.g. by varying fan speed, by modifying cross flow are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5/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5/04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evaporation or sublimation of moisture under reduced pressure, e.g. in a vacu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3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dry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01L21/67253Process monitoring, e.g. flow or thickness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基板處理方法之特徵在於具備:第1昇華工序,其向基板之表面中央部噴出第1氣體,使第1氣體經由整個凝固體流通至基板周邊而使整個凝固體昇華;及第2昇華工序,其向基板之表面周緣部噴出第2氣體,使第2氣體經由凝固體中之表面周緣部上之周緣區域流通至基板周邊而使周緣區域昇華;且第2昇華工序比第1昇華工序先開始,及/或第2氣體之流量多於第1氣體之流量。

Description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基板乾燥之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基板包含半導體晶圓、液晶顯示裝置用基板、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FPD(Flat Panel Display,平板顯示器)用基板、光碟用基板、磁碟用基板、磁光碟用基板、光罩用基板、陶瓷基板、太陽電池用基板等。
半導體裝置、液晶顯示裝置等之電子零件之製造工序中,包含重複對基板表面實施成膜、蝕刻等處理而形成圖案之工序。此外,形成上述圖案後,依序進行利用藥液之清洗處理、利用沖洗液之沖洗處理及乾燥處理等,但隨著圖案微細化,乾燥處理之重要性尤為提高。即,於乾燥處理中抑制或防止圖案發生塌陷之技術變得重要。因此,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20-4948號公報所記載,提出一種利用不經過液體即變成氣體之昇華性物質使基板乾燥之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日本專利特開2020-4948號公報所記載之基板處理技術中,準備包含樟腦等昇華性物質及與該昇華性物質溶合之溶劑之溶液作為乾燥預處理液。乾燥預處理液被供給至形成有圖案之基板表面。使基板表面上之乾燥預處理液中之溶劑氣化,由此於整個基板表面形成包含昇華性物質之固體膜(相當於本發明之「凝固體」之一例)。其後,藉由昇華而從基板表面去除固體膜。
以往技術中,藉由向基板之表面中央部噴出之氮氣而使固體膜昇華。更詳細而言,於基板之表面中央部上方配置噴嘴。而且,從該噴嘴向基板之表面中央部噴出氮氣。氮氣首先被供給至固體膜之中央區域,進而沿固體膜呈放射狀流動,從而流動至基板周邊。與該氮氣之流通並行地,昇華性物質之氣化從固體膜之中央區域向周緣區域推進。因此,從中央區域昇華之昇華性物質與氮氣一起流入固體膜之周緣區域之上方氛圍中,下文將參照圖8對此進行詳述。因此,該上方氛圍中之昇華性物質(氣體)之濃度升高,有時會抑制固體膜之周緣區域上之昇華。結果為,以往技術有時會於基板之表面周緣部發生圖案塌陷。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於利用昇華性物質之昇華使基板乾燥之基板處理技術中改善基板之表面周緣部上之圖案塌陷。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係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包含不經過液體即變成氣體之昇華性物質的凝固體從基板昇華而使上述基板乾燥者,上述基板於整個表面上形成有上述凝固體;且上述基板處理方法具備:第1昇華工序,其向基板之表面中央部噴出第1氣體,使第1氣體經由整個凝固體流通至基板周邊而使整個凝固體昇華;及第2昇華工序,其向基板之表面周緣部噴出第2氣體,使第2氣體經由凝固體中之表面周緣部上之周緣區域流通至基板周邊而使周緣區域昇華;且第2昇華工序比第1昇華工序先開始,及/或第2氣體之流量多於第1氣體之流量。
此外,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係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使包含不經過液體即變成氣體之昇華性物質的凝固體從基板昇華而使基板乾燥者,該基板於整個表面上形成有凝固體;且該基板處理裝置具備:第1噴出部,其向基板之表面中央部噴出第1氣體;第2噴出部,其向基板之表面周緣部噴出第2氣體;及控制部,其使第1氣體從第1噴出部噴出,使第1氣體經由整個凝固體流通至基板周邊而使整個凝固體昇華,且使第2氣體從第2噴出部噴出,使第2氣體經由凝固體中之表面周緣部上之周緣區域流通至基板周邊而使周緣區域昇華;且控制部進行使第2氣體早於第1氣體開始噴出之噴出時序控制、以及使第2氣體之流量多於第1氣體之流量的流量控制中之至少一者。
於以此種方式構成之發明中,將第2氣體先於第1氣體賦予給凝固體之周緣區域,或對凝固體中之周緣區域賦予大量第2氣體。因此,促進凝固體之周緣區域中之昇華。結果為,可有效改善基板之表面周緣部之圖案塌陷。
圖1係表示裝備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方式之基板處理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俯視圖。此外,圖2係圖1所示之基板處理系統之側視圖。該些附圖並不是表示基板處理系統100之外觀,而是藉由去除基板處理系統100之外壁板或其他一部分構成而清晰易懂地表示其內部結構之模式圖。該基板處理系統100為單片式裝置,其設置於例如無塵室內,逐片地對僅於一主面形成有電路圖案等(以下稱為「圖案」)之基板W進行處理。而且,於基板處理系統100所裝備之處理單元1中執行本發明之基板處理方法。本說明書中,將基板之兩主面中形成有圖案(參照下文說明之圖6A中之符號PT)之圖案形成面(一主面)稱為「正面」,將其相反側之未形成圖案之另一主面稱為「背面」。此外,將朝向下方之面稱為「下表面」,將朝向上方之面稱為「上表面」。此外,本說明書中,「圖案形成面」係指基板中於任意區域形成有凹凸圖案之面。
此處,作為本實施方式中之「基板」,能夠應用半導體晶圓、光罩用玻璃基板、液晶顯示用玻璃基板、電漿顯示用玻璃基板、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場發射顯示器)用基板、光碟用基板、磁碟用基板、磁光碟用基板等各種基板。以下主要以用於半導體晶圓之處理之基板處理裝置為例,參照附圖進行說明,但亦可同樣應用於以上例示之各種基板之處理。
如圖1所示,基板處理系統100具備對基板W實施處理之基板處理部110、及與該基板處理部110結合之分度器部120。分度器部120具有容器保持部121,該容器保持部121可保持複數個用來收容基板W之容器C(將複數個基板W以密閉狀態收容之FOUP(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前開式晶圓傳送盒)、SMIF(Standard Mechanical Interface,標準機械接口)盒、OC(Open Cassette,開放式晶圓匣)等)。此外,分度器部120具備分度機械手122,該分度機械手122用來對保持於容器保持部121之容器C進行存取,而從容器C取出未處理之基板W,或將處理完畢之基板W收納於容器C中。於各容器C中以大致水平姿勢收容著多片基板W。
分度機械手122具備固定於裝置殼體上之底座部122a、設置為能夠相對於底座部122a繞鉛直軸旋動之多關節臂122b、及安裝於多關節臂122b之前端之手部122c。手部122c成為可於其上表面載置並保持基板W之結構。具有此種多關節臂及基板保持用手部之分度機械手已為人們周知,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基板處理部110具備供分度機械手122載置基板W之載置台112、俯視下配置於大致中央處之基板搬送機械手111、及以包圍該基板搬送機械手111之方式配置之複數個處理單元1。具體而言,面向配置有基板搬送機械手111之空間配置著複數個(該例中為8個)處理單元1。基板搬送機械手111針對該些處理單元1隨機地於載置台112上進行存取,從而於與載置台112之間交接基板W。另一方面,各處理單元1對基板W執行特定處理。本實施方式中,該些處理單元1具有相同功能。因此,能夠並行處理複數個基板W。另外,如果基板搬送機械手111能夠直接從分度機械手122交接基板W,則不必需要載置台112。作為各處理單元1,可使用以下說明之處理單元(1A~1C)等。
圖3係表示相當於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方式之處理單元之構成之圖。此外,圖4係表示控制處理單元之控制系統之電氣構成之框圖。另外,本實施方式中,針對各處理單元1A而設置有控制部4,但亦可構成為由1台控制部控制複數個處理單元1A。此外,亦可構成為由控制整個基板處理系統100之控制單元(省略圖示)控制處理單元1A。
處理單元1A具備具有內部空間21之腔室20、及收容於腔室20之內部空間21中並保持基板W之旋轉夾頭30。如圖1及圖2所示,於腔室20之側面設置有擋閘23。擋閘開關機構22(圖4)連接於擋閘23,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開關指令使擋閘23開關。更具體而言,處理單元1A中,於將未處理之基板W搬入腔室20時擋閘開關機構22打開擋閘23,由基板搬送機械手111之手部將未處理之基板W以面朝上姿勢搬入旋轉夾頭30。即,基板W以正面Wf朝向上方之狀態載置於旋轉夾頭30上。而且,當搬入該基板後基板搬送機械手111之手部從腔室20退避出來時,擋閘開關機構22關閉擋閘23。然後,於腔室20之內部空間21內如下所述對基板W之正面Wf供給藥液、DIW(去離子水)、IPA(異丙醇)處理液、乾燥預處理液及氮氣而於常溫環境下執行所需之基板處理。此外,於基板處理結束後,擋閘開關機構22再次打開擋閘23,基板搬送機械手111之手部從旋轉夾頭30搬出處理完畢之基板W。如此,本實施方式中,腔室20之內部空間21作為保持為常溫環境進行基板處理之處理空間發揮功能。另外,本說明書中,「常溫」係指5℃~35℃之溫度範圍。
旋轉夾頭30具有複數個夾頭銷31。旋轉夾頭30中,複數個夾頭銷31設置於圓盤形狀之旋轉底座32之上表面之周緣部。該實施方式中,夾頭銷31於旋轉底座32之圓周方向上隔開適當間隔(例如等間隔)配置並固持基板W之周緣部。由此,由旋轉夾頭30保持基板W。
於旋轉底座32連結著旋轉軸33。該旋轉軸33繞旋轉軸線AX1旋轉自由地設置,該旋轉軸線AX1與從旋轉夾頭30所支撐之基板W之表面中心延伸之面法線平行。旋轉軸33連結於包含馬達等之基板旋轉驅動機構34。因此,當於由夾頭銷31保持著載置於旋轉夾頭30上之基板W之狀態下,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旋轉指令而基板旋轉驅動機構34之馬達作動時,基板W以與上述旋轉指令對應之旋轉速度繞旋轉軸線AX1旋轉。此外,於使基板W如此旋轉之狀態下,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供給指令而從於鉛直方向上插通對向構件50之中心軸噴嘴60對基板W之正面Wf供給藥液、IPA處理液、DIW、乾燥預處理液及氮氣。
圖5係模式性地表示對向構件位於對向位置時之旋轉底座、基板及對向構件之位置關係之圖。如圖3及圖5所示,對向構件50係隨著旋轉夾頭30旋轉之從動型對向構件。即,關於對向構件50,於基板處理中,對向構件50係可與旋轉夾頭30一體旋轉地被旋轉夾頭30支撐。為了能夠如此,對向構件50具有對向板51、可一同升降地設置於對向板51之卡合構件52、及用以與卡合構件52卡合而從上方支撐對向板51之支撐部53。
對向板51係較基板W之直徑大之圓板狀,具有從鉛直上方覆蓋基板W之蓋帽形狀。更詳細而言,對向板51具有被以水平姿勢保持之圓板部511、及從圓板部511之外周部向下方延伸之圓筒部512。對向板51之內表面513成為向下凹陷之杯面。內表面513具有基板對向面513a、中央傾斜面513b及內周面513c。
基板對向面513a相當於圓板部511之下表面。更具體而言,基板對向面513a被精加工成與基板W之上表面平行之平坦面,與基板W之正面Wf對向。
此外,中央傾斜面513b具有被基板對向面513a包圍之傾斜面。更具體而言,中央傾斜面513b具有從基板對向面513a向斜上方朝旋轉軸線AX1延伸之環狀之中央傾斜部,且具有以下特徵。中央傾斜部具有相對於旋轉軸線AX1之傾斜角固定之緩斜面。中央傾斜部之截面向下開放。中央傾斜面513b之內徑隨著靠近中央傾斜面513b之下端而增加。中央傾斜面513b之下端與基板對向面513a相連。因此,於對向構件50位於對向位置之狀態下,中心軸噴嘴60之下端部被中央傾斜面513b包圍,並且於下方露出(參照下文說明之圖6A及圖6B)。
進而,內周面513c相當於圓筒部512之內側面。更具體而言,內周面513c具有從基板對向面513a向斜下方朝外側延伸之環狀之內傾斜部,且具有以下特徵。內傾斜部具有相對於旋轉軸線AX1之傾斜角連續變化之圓弧狀截面。內傾斜部之截面向下開放。內周面513c之內徑隨著靠近內周面513c之下端而增加。內周面513c之下端具有較旋轉底座32之外徑大之內徑。因此,如圖3之單點劃線所示,於對向構件50位於對向位置之狀態下,內周面513c與基板W之外周端及旋轉底座32之外周面(外周端)32b對向。
對向板51還具有設置於基板對向面513a且用以與第1卡合構件35卡合之複數個第2卡合構件514。於基板對向面513a之中央部形成有上下貫通對向構件50之貫通孔515。貫通孔515由圓筒狀之內周面劃分。第2卡合構件514之數量與第1卡合構件35相同,與第1卡合構件35一一對應地設置。另外,第1卡合構件35及第2卡合構件514之構成一直以來就被人們所周知。例如可將日本專利特開2019-57599號記載之構成用作本實施方式之卡合構件35、514。藉由第1卡合構件35與第2卡合構件514卡合,經由該卡合體而將對向構件50支撐於旋轉底座32。而且,當藉由馬達之作動而使旋轉底座32旋轉時,對向構件50與該旋轉底座32一體地繞旋轉軸線AX1旋轉。
如圖3所示,卡合構件52具有於對向板51之上表面包圍貫通孔515周圍之圓筒部521、及從圓筒部521之上端向直徑方向外側擴展之凸緣部522。凸緣部522較作為支撐部53之一構成零件之凸緣支撐部531位於更上方,凸緣部522外周之直徑設為大於凸緣支撐部531內周之直徑。
支撐部53具有水平凸緣支撐部531、大致圓板狀之支撐部主體532、及連接凸緣支撐部531與支撐部主體532之連接部533。而且,中心軸噴嘴60以插通支撐部53及對向板51之內部空間之方式,沿藉由對向板51及基板W之中心之鉛直軸線、即旋轉軸線AX1於上下方向延伸。此外,中心軸噴嘴60與支撐部53一起藉由對向板升降驅動機構56而升降。例如圖3之實線所示,當中心軸噴嘴60及對向構件50定位於向鉛直上方離開基板W之退避位置時,中心軸噴嘴60之前端部向上方離開保持於旋轉夾頭30上之基板W之正面Wf。然後,對向板升降驅動機構56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下降指令使中心軸噴嘴60及支撐部53向下方下降,如圖3之單點劃線或圖5所示,將對向構件50定位於對向位置。由此,對向構件50之對向板51接近於基板W之正面Wf。結果為,由基板對向面(第1對向面)513a、內周面(第2對向面)513c及旋轉底座32之外周面(外周端)32b形成包圍保持於旋轉夾頭30上之基板W之半密閉狀空間SP。然後,於將基板W封入半密閉狀空間SP中而與周邊氛圍遮斷之狀態下,如圖6A及圖6B所示,從中心軸噴嘴60對該基板W之正面Wf供給藥液、IPA處理液、DIW、乾燥預處理液及氮氣。
圖6A係對向構件及中心軸噴嘴之局部剖視圖。圖6B係從下方觀察中心軸噴嘴之下端部附近之模式圖。圖6A中之虛線區域為基板W之正面Wf之局部放大圖,圖示出形成於正面Wf上之圖案PT之一例。中心軸噴嘴60具有沿旋轉軸線AX1於上下方向延伸設置之噴嘴主體61。於該噴嘴主體61之中央部,從噴嘴主體61之上端面貫通至下端面而設置有5根中央配管部(省略圖示)。此5根中央配管部之下端面側開口分別作為藥液噴出口62a、DIW噴出口63a、IPA噴出口64a、乾燥預處理液噴出口65a及中央氣體噴出口66a發揮功能。
具有藥液噴出口62a之中央配管部如圖3所示經由配管62b與藥液供給部(省略圖示)連接。於該配管62b上插裝有閥門62c。因此,當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開關指令而打開閥門62c時,藥液經由配管62b被供給至中心軸噴嘴60,從藥液噴出口62a向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噴出。本實施方式中,藥液只要具有清洗基板W之正面Wf之功能即可,例如可為包含硫酸、硝酸、鹽酸、氫氟酸、磷酸、醋酸、氨水、過氧化氫水、有機酸(例如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鹼(例如TMAH:氫氧化四甲基銨等)、界面活性劑、及防腐劑中之至少一種之液體,亦可為除此以外之液體。
具有DIW噴出口63a之中央配管部如圖3所示經由配管63b與DIW供給部(省略圖示)連接。於該配管63b上插裝有閥門63c。因此,當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開關指令而打開閥門63c時,DIW經由配管63b被供給至中心軸噴嘴60,從DIW噴出口63a向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噴出。本實施方式中,如下文所說明,使用DIW作為對藥液處理後之基板W之正面Wf進行沖洗處理之沖洗液,但亦可使用其他沖洗液。例如可將碳酸水、電解離子水、氫水、臭氧水、及稀釋濃度(例如10~100 ppm左右)之鹽酸水中之任一種用作沖洗液。
具有IPA噴出口64a之中央配管部如圖3所示經由配管64b與IPA處理液供給部(省略圖示)連接。於該配管64b上插裝有閥門64c。因此,當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開關指令而打開閥門64c時,IPA處理液經由配管64b被供給至中心軸噴嘴60,從IPA噴出口64a向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噴出。本實施方式中,使用IPA處理液作為置換沖洗處理後附著於基板W之正面Wf之沖洗液(DIW)之置換液,但亦可使用其他液體。更詳細而言,可將與沖洗液及乾燥預處理液此兩種液體溶合之液體用作置換液。例如可為HFE(氫氟醚)或IPA與HFE之混合液,亦可包含IPA及HFE中之至少一者與除此以外之成分。
具有乾燥預處理液噴出口65a之中央配管部如圖3所示經由配管65b與乾燥預處理液供給部(省略圖示)連接。於該配管65b上插裝有閥門65c。因此,當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開關指令而打開閥門65c時,乾燥預處理液經由配管65b被供給至中心軸噴嘴60,從乾燥預處理液噴出口65a向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噴出。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包含相當於溶質之昇華性物質及與昇華性物質溶合之溶劑之溶液作為乾燥預處理液。此處,昇華性物質亦可為於常溫(與室溫同義)或常壓(處理單元1A內之壓力,例如1氣壓或其附近值)下不經過液體便從固體變成氣體之物質。溶劑可為上述物質,亦可為除此以外之物質。即,乾燥預處理液亦可包含常溫或常壓下不經過液體便從固體變成氣體之2種以上之物質。
昇華性物質例如可為2-甲基-2-丙醇(別名:tert-丁醇、t-丁醇、第三丁醇)或環己醇等醇類、氫氟碳化合物、1,3,5-三氧雜環己烷(別名:三聚甲醛)、樟腦(別名:camphor)、萘、碘、環己酮肟、及環己烷中之任一者,亦可為除此以外之物質。
溶劑例如可為選自由純水、IPA、HFE、丙酮、PGMEA(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GEE(丙二醇單乙醚、1-乙氧基-2-丙醇)、乙二醇、及氫氟碳(hydrofluorocarbon)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具有中央氣體噴出口66a之中央配管部如圖3所示經由配管66b與氮氣供給部(省略圖示)連接。於該配管66b上插裝有閥門66c。因此,當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開關指令而打開閥門66c時,氮氣經由配管66b被供給至中心軸噴嘴60,如圖6A中之單點劃線箭頭所示,從中央氣體噴出口66a向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噴出。如此,本實施方式中,中央氣體噴出口66a相當於本發明之「第1噴出部」之一例。此外,從中央氣體噴出口66a噴出之氮氣相當於本發明之「第1氣體」之一例,以下適當地稱為「垂直N2」。
如此設置有5個噴出口62a~66a之下端面61a如圖3之實線所示,於非遮斷狀態下向較基板對向面513a及中央傾斜面513b更上方側後退。另一方面,於遮斷狀態下,如圖6A及圖6B所示,下端面61a與基板對向面513a於上下方向上位於相同高度,噴嘴主體61之下端部61b以被中央傾斜面513b包圍之狀態從貫通孔515向下方露出。
於該下端部61b之側面,以旋轉軸線AX1為中心大致等角度間隔地設置著6個周緣氣體噴出口67。從噴嘴主體61之側面延伸至噴嘴主體61之上端面之周緣配管部68連接於該些周緣氣體噴出口67。周緣配管部68如圖3所示經由配管68b與氮氣供給部(省略圖示)連接。於該配管68b上插裝有閥門68c。因此,當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開關指令而打開閥門68c時,氮氣經由配管68b被供給至中心軸噴嘴60,從周緣氣體噴出口67以旋轉軸線AX1為中心沿大致水平方向噴出。如此,本實施方式中,周緣氣體噴出口67相當於本發明之「第2噴出部」之一例。此外,從周緣氣體噴出口67噴出之氮氣相當於本發明之「第2氣體」之一例,為了區別於垂直N2,以下適當地稱為「水平N2」。如圖6A中之虛線箭頭所示,該水平N2沿中央傾斜面513b及基板對向面513a被導向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A所示,作為向基板W供給氮氣之供給方式,存在如下兩種方式,即:
• 第1供給方式(該圖中之單點劃線箭頭),經由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供給至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
• 第2供給方式(該圖中之虛線箭頭),不經由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而供給至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而且,藉由控制部4控制閥門66c、68c之開關,而選擇性地切換停止供給氮氣之模式、僅執行第1供給方式之模式、僅執行第2供給方式之模式、及同時執行第1供給方式及第2供給方式之模式。此外,能夠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指令分別獨立地可變控制以第1供給方式及第2供給方式供給之氮氣之流量,但於該圖中省略了圖示。另外,本實施方式中,將氮氣用作本發明之「惰性氣體」,但除此以外,亦可使用經去濕之氬氣等惰性氣體。
在處理單元1A中,以包圍旋轉夾頭30之方式設置著排氣桶70。此外,處理單元1A中設置有:複數個承杯72,其配置於旋轉夾頭30與排氣桶70之間;及複數個擋板73,其擋住飛濺到基板W周圍之藥液、沖洗液(DIW)、IPA處理液、乾燥預處理液。此外,擋板升降驅動機構71連結於擋板73。擋板升降驅動機構71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升降指令,使擋板73獨立地升降。進而,排氣機構74經由配管75連接於排氣桶70。該排氣機構74對由腔室20之內底面、排氣桶70及擋板73包圍之空間進行排氣。
進而,在處理單元1A中,設置著3個流量計81~83,監控裝置各部中之氣體成分之流量。更具體而言,第1流量計81以面向半密閉狀空間SP之方式安裝於圓板部511。第1流量計81測量空間SP內之氣體成分之流量,並將其測量結果輸出至控制部4。第2流量計82以面向旋轉夾頭30之周邊空間之方式安裝於旋轉夾頭30。第2流量計82測量旋轉夾頭30之周邊氛圍中之氣體成分之流量,並將其測量結果輸出至控制部4。於從排氣桶70延伸至排氣機構74之配管75上安裝著第1流量計81。第3流量計83測量流經上述配管75之氣體成分之流量,並將其測量結果輸出至控制部4。
控制部4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等運算單元、固定記憶體器件、硬碟驅動器等記憶單元、及輸入輸出單元。於記憶單元中記憶著運算單元所要執行之程式。而且,控制部4藉由按照上述程式控制裝置各部,而執行圖7所示之基板處理。尤其,控制部4如以下所說明般,藉由於昇華處理中進行使水平N2早於垂直N2開始噴出之噴出時序控制、以及使水平N2之流量多於垂直N2之流量的流量控制,而謀求改善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處之圖案塌陷。
圖7係表示處理單元中執行之基板處理之內容之流程圖。基板處理系統100之處理對象例如為矽晶圓,該矽晶圓於作為圖案形成面之正面Wf上形成有凹凸狀之圖案PT(參照圖6A)。圖案PT可為構成邏輯電路、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或使用硫屬化物系合金之特異性質之PRAM(Phase-change Random Access Memory,相變隨機存取記憶體)者。圖案PT亦可為將由微細溝槽形成之線狀圖案重複排列而成之圖案。此外,圖案PT亦可藉由對薄膜設置複數個微細孔(空隙(void)或孔洞(pore))而形成。圖案PT例如包含絕緣膜。此外,圖案PT亦可包含導體膜。更具體而言,圖案PT由積層複數個膜而成之積層膜形成,進而,亦可包含絕緣膜與導體膜。圖案PT亦可為由單層膜構成之圖案PT。絕緣膜可為氧化矽膜或氮化矽膜。此外,導體膜可為經導入用於低電阻化之雜質的非晶矽膜,亦可為金屬膜(例如TiN膜)。此外,圖案PT可於前道工序中形成,亦可於後道工序中形成。進而,圖案PT可為疏水性膜,亦可為親水性膜。作為親水性膜,例如包含TEOS(tetraethoxysilane,四乙氧基矽烷)膜(氧化矽膜之一種)。
此外,圖7所示之各工序只要未特別明示,均為於大氣壓環境下進行處理。此處,大氣壓環境是指以標準大氣壓(1個氣壓,1013 hPa)為中心之0.7個氣壓以上、1.3個氣壓以下之環境。尤其,於基板處理系統100配置於正壓之無塵室內時,基板W之正面Wf之環境高於1個氣壓。
將未處理之基板W搬入處理單元1A之前,控制部4對裝置各部賦予指令而將處理單元1A設置為初始狀態。即,藉由擋閘開關機構22關閉擋閘23(圖1至圖3)。藉由基板旋轉驅動機構34將旋轉夾頭30定位並停在適合於裝載基板W之位置,並且藉由未圖示之夾頭開關機構使夾頭銷31為打開狀態。對向板51藉由對向板升降驅動機構56而定位於退避位置。由此,解除旋轉底座32給予對向板51之支撐,對向板51停止旋轉。擋板73均向下方移動並定位。進而,閥門62c~66c、68c均關閉。
當未處理之基板W由基板搬送機械手111搬送來時,擋閘23打開。與擋閘23之打開相應地,基板W由基板搬送機械手111搬入至腔室20之內部空間21中,以正面Wf朝上方之面朝上狀態被交接給旋轉夾頭30。然後,夾頭銷31成為關閉狀態,基板W被保持於旋轉夾頭30上(步驟S1:基板搬入)。
於搬入基板W之後,基板搬送機械手111退避至腔室20外,進而擋閘23再次關閉。然後,控制部4控制對向板升降驅動機構56,將對向板51配置於對向位置。由此,如圖5所示設置於對向板51之卡合構件514由卡合構件35承接,對向板51及中心軸噴嘴60支撐於旋轉底座32上。此外,對向板51與旋轉底座32相互接近而形成半密閉狀空間SP。結果為,保持於旋轉夾頭30上之基板W被封入空間SP中而與周邊氛圍遮斷。另外,本實施方式中,於下文說明之昇華工序(步驟S8)完成之前,對向板51定位於對向位置上。
於完成將基板W封入到空間SP中之後,控制部4控制基板旋轉驅動機構34之馬達(省略圖示),使旋轉底座32之旋轉速度上升到特定之藥液處理速度(於約10~1200 rpm之範圍內,例如約800 rpm)並維持於該藥液處理速度。與該旋轉底座32之旋轉一同地,對向板51繞旋轉軸線AX1旋轉,並且基板W繞旋轉軸線AX1旋轉(步驟S2:基板旋轉開始)。另外,於進入下一藥液處理之前,控制部4藉由使與藥液處理對應之擋板73上升,而使該擋板73與間隙GP對向,上述間隙GP係對向板51之內周面513c與旋轉底座32之外周面32b之間隙。
當基板W之旋轉速度達到藥液處理速度時,接下來,控制部4打開閥門62c。由此,從中心軸噴嘴60之藥液噴出口62a噴出藥液並供給至基板W之正面Wf。於基板W之正面Wf上,藥液受到基板W之旋轉所產生之離心力而移動至基板W之周緣部。由此,基板W之整個正面Wf受到藥液之清洗(步驟S3)。此時,到達基板W之周緣部之藥液被從基板W之周緣部向基板W之側方排出,並經由擋板73送出至設備外之廢液處理設備。藉由供給該藥液而進行之藥液清洗持續進行預先規定之清洗時間,於經過該時間後,控制部4關閉閥門62c,停止從中心軸噴嘴60噴出藥液。
於藥液清洗之後,利用沖洗液(DIW)執行沖洗處理(步驟S4)。於該DIW沖洗中,控制部4打開閥門63c。由此,從中心軸噴嘴60之DIW噴出口63a對經藥液清洗處理後之基板W之正面Wf之中央部供給DIW作為沖洗液。如此一來,DIW受到基板W之旋轉所產生之離心力而移動至基板W之周緣部。由此,附著於基板W上之藥液被DIW沖走。此時,從基板W之周緣部排出之DIW從基板W之周緣部向基板W之側方排出,與藥液相同被送出至設備外之廢液處理設備。該DIW沖洗持續預先規定之沖洗時間,於經過該時間後,控制部4關閉閥門63c,停止從中心軸噴嘴60噴出DIW。
於完成DIW沖洗之後,進行置換處理(步驟S5)。置換處理(步驟S5)中,控制部4控制基板旋轉驅動機構34之馬達(省略圖示),將基板W之旋轉速度調整為特定之置換旋轉速度並維持於該置換旋轉速度。此外,控制部4分別調整來自中央氣體噴出口66a及周緣氣體噴出口67之氮氣、亦即垂直N2及水平N2之流量。由此,對半密閉狀空間SP供給氮氣,於空間SP內氮富集。此外,可有效防止外部氣體經由作為連通空間SP與周邊氛圍之唯一部位之間隙GP(參照圖5)從周邊氛圍侵入空間SP中。由此,空間SP成為低氧環境。此處,「低氧」係指氧濃度為100 ppm以下。
此外,控制部4使與置換處理對應之擋板73與間隙GP對向。然後,控制部4打開閥門64c。由此,從中心軸噴嘴60之IPA噴出口64a向附著有DIW之基板W之正面Wf之中央部噴出IPA處理液作為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至基板W之正面Wf之IPA處理液受到基板W之旋轉所產生之離心力而擴展至基板W之整個正面Wf。由此,於基板W之整個正面Wf,附著於該正面Wf上之DIW(沖洗液)被IPA處理液置換。另外,於基板W之正面Wf上移動之IPA處理液從基板W之周緣部向基板W之側方排出並被上述擋板73擋住,沿省略圖示之回收路徑被送出至回收設備中。該IPA置換持續預先規定之置換時間,於經過該時間後,控制部4關閉閥門64c,停止從中心軸噴嘴60噴出IPA處理液。
於IPA置換之後,執行乾燥預處理液供給處理(步驟S6)。該乾燥預處理液供給處理中,控制部4將基板W之旋轉速度、垂直N2之流量及水平N2之流量分別維持為置換處理中之值。控制部4使與乾燥預處理液供給處理對應之擋板73與間隙GP對向。控制部4打開閥門65c。由此,從中心軸噴嘴60之乾燥預處理液噴出口65a向附著有置換液之基板W之正面Wf之中央部噴出乾燥預處理液。供給至基板W之正面Wf之乾燥預處理液受到基板W之旋轉所產生之離心力而擴展至基板W之整個正面Wf。由此,於基板W之整個正面Wf進行從IPA處理液向乾燥預處理液之置換,並且形成相對較厚之乾燥預處理液之液膜。乾燥預處理液之噴出持續預先規定之時間,於經過該時間後,控制部4關閉閥門65c,停止從中心軸噴嘴60噴出乾燥預處理液。
為了將以此種方式形成之液膜減薄至所需厚度而執行膜厚減少處理(步驟S7)。膜厚減少處理中,控制部4關閉閥門66c、68c而使垂直N2及水平N2之噴出停止,並且控制基板旋轉驅動機構34之馬達(省略圖示)使基板W之旋轉速度增速至較置換旋轉速度高之旋轉甩脫速度。而且,控制部4將基板W之旋轉速度維持於旋轉甩脫速度預先規定之時間。由此,從基板W之正面Wf去除多餘之乾燥預處理液而將乾燥預處理液之液膜厚度調整為所需厚度。另外,本實施方式中,於膜厚減少處理中之期間停止向空間SP供給氮氣,但亦可供給氮氣。
接下來,執行凝固體形成處理(步驟S8),即,使基板W上之乾燥預處理液凝固,於基板W之正面Wf上形成包含昇華性物質之凝固體。該凝固體形成處理中,控制部4控制基板旋轉驅動機構34之馬達(省略圖示)將基板W之旋轉速度調整為凝固體形成速度。該凝固體形成速度可與置換旋轉速度相同,亦可為該置換旋轉速度以上。此外,為了促進形成凝固體,控制部4打開閥門66c、68c中之至少一者而噴出氮氣。藉由該凝固體形成處理而促進乾燥預處理液之蒸發,從而基板W上之乾燥預處理液之一部分得以蒸發。液膜中之昇華性物質之濃度慢慢增加,同時液膜之膜厚慢慢減少。而且,形成相當於覆蓋基板W之整個表面之上表面之固化膜之凝固體(圖8~圖11、圖15中之符號SB)。
於該凝固體形成處理之後,執行使基板W之正面Wf上之凝固體昇華而將凝固體從基板W之正面Wf去除之昇華處理(步驟S9)。控制部4將基板W之旋轉速度調整為昇華速度。該昇華速度可與凝固體形成工序之最終速度相同,亦可不同。此外,控制部4對凝固體SB供給氮氣。此處,例如圖8所示,當利用與以往技術相同之方法,即僅藉由垂直N2之供給來進行昇華處理時,會產生上文所述之問題。
圖8係表示以往技術中執行之昇華處理之圖。該圖中之上段曲線圖(及下文說明之相同之曲線圖)之橫軸表示昇華開始後之經過時間,縱軸表示垂直N2之流量。以往技術中,僅藉由圖6A中之單點劃線箭頭所示之第1供給方式對基板W之正面Wf供給氮氣。即,垂直N2經由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而遍佈基板W之整個表面。因此,如圖8之下段模式圖所示,於昇華處理之初始階段(時序T01)中,凝固體SB之表層部分中昇華之氣體狀昇華性物質SS與氮氣一起被從基板W之正面Wf排除。然而,於經過某程度之時間後之時序T02,始終對位於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上之凝固體SB之中央區域SB1供給新鮮之氮氣,相對於此,昇華性物質SS之濃度較高之氮氣流向位於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上之凝固體SB之周緣區域SB2。因此,於凝固體SB之中央區域SB1與周緣區域SB2中,昇華處理之推進度不同。更具體而言,存在周緣區域SB2之昇華受到抑制之情形,此成為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中之圖案塌陷之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實施方式中,準備兩種氮氣供給方式,藉由適當控制該些供給方式之開啟/關閉來消除上述問題。
圖9使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中執行之昇華處理之圖。本實施方式中,於昇華處理(步驟S9)之開始時點,控制部4關閉閥門66c而使垂直N2之噴出停止,另一方面,打開閥門68c而以流量F2開始噴出水平N2。由此,於僅供給水平N2之期間,始終對周緣區域SB2供給不包含昇華性物質SS之新鮮氮氣。結果為,例如於時序T11,周緣區域SB2之昇華推進。另一方面,由於不對凝固體SB之中央區域SB1供給氮氣,因此中央區域SB1之昇華被限制。
如此,於相當於本發明之「第2昇華工序」之一例之周緣區域SB2之昇華優先推進、或該昇華完成之時序Tsw,控制部4於保持閥門68c打開之狀態下打開閥門66c,而以流量F1(<F2)開始噴出垂直N2。由此,例如時序T12下之模式圖(該圖之下段右圖)所示,對中央區域SB1供給新鮮之氮氣,使得包含中央區域SB1在內之凝固體SB之整體昇華逐漸推進。此相當於本發明之「第1昇華工序」之一例。此外,對周緣區域SB2持續供給新鮮之水平N2,將昇華性物質SS之濃度抑制得較低。因此,即便於時序Tsw時點周緣區域SB2之昇華未完成之情形時,周緣區域SB2之昇華亦會逐漸推進。其結果為,藉由昇華處理(步驟S9)而切實地將整個凝固體SB昇華去除。
返回圖7繼續進行說明。於昇華處理之後,控制部4對基板旋轉驅動機構34之馬達進行停止控制而使基板W停止旋轉(步驟S10:基板旋轉停止)。繼而,控制部4控制對向板升降驅動機構56使對向板51從對向位置上升並定位於退避位置。進而,控制部4使所有擋板73從間隙GP向下方退避。
然後,控制部4控制擋閘開關機構22打開擋閘23(圖1~圖3)後,基板搬送機械手111進入腔室20之內部空間中,將已解除夾頭銷31給予之保持之處理完畢之基板W搬出至腔室20外(步驟S11)。另外,當基板搬送機械手111完成基板W之搬出而離開處理單元1A後,控制部4控制擋閘開關機構22而關閉擋閘23。
如上所述,第1實施方式中,於藉由供給垂直N2而使整個凝固體SB昇華之前,將水平N2供給至凝固體SB之周緣區域SB2而優先進行周緣區域SB2之昇華。此外,於開始供給垂直N2之後,將水平N2之流量F2設定得多於垂直N2之流量F1。因此,於開始供給垂直N2之後,流入周緣區域SB2之氮氣(=垂直N2+水平N2)中之昇華性物質SS之濃度較低。因此,即便係於開始供給垂直N2之時點周緣區域SB2之一部分未昇華,亦會與中央區域SB1之昇華並行地進行該未昇華部分之昇華。由此,根據第1實施方式,可改善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上之圖案塌陷。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中執行之昇華處理之圖。第2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較大地不同點僅在於,於開始噴出垂直N2後控制垂直N2(第1氣體)及水平N2(第2氣體)之流量。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對相同構成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2實施方式中,於昇華處理(步驟S9)中,於周緣區域SB2之昇華優先推進、或昇華完成之時序Tsw,控制部4打開閥門66c,並且慢慢增加垂直N2之流量,同時慢慢減少水平N2之流量後,關閉閥門68c而停止供給水平N2。
根據該第2實施方式,可獲得以下作用效果。優先進行凝固體SB之周緣區域SB2之昇華,於時序Tsw以後應昇華之周緣區域SB2為零或少量。因此,於時序Tsw以後藉由減少於幫助周緣區域SB2之昇華中為主體之水平N2之流量,可抑制氮氣之消耗量及排氣機構74之排氣量。結果為,可謀求降低運轉成本。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方式中執行之昇華處理之圖。第3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較大地不同點在於開始噴出垂直N2之時序。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對相同構成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3實施方式中,控制部4從開始昇華處理(步驟S9)之時點起打開閥門66c,開始以流量F1噴出垂直N2,並且打開閥門68c而開始以流量F2噴出水平N2。由此,將垂直N2供給至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而逐漸推進凝固體SB之中央區域SB1之昇華。此時產生之氣體狀昇華性物質SS包含於氮氣中向表面周緣部流動。因此,於該表面周緣部存在昇華性物質SS。然而,第3實施方式中,從開始昇華處理之時點起以較垂直N2之流量F1多之流量F2向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供給水平N2。因此,表面周緣部上之氮氣(=垂直N2+水平N2)中之昇華性物質濃度相對較低,藉由該氮氣而與中央區域SB1之昇華並行地進行周緣區域SB2之昇華。
如上所述,第3實施方式中,控制部4進行使水平N2(第2氣體)之流量F2多於垂直N2(第1氣體)之流量F1之流量控制。結果為,可改善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上之圖案塌陷。
此外,上述第1實施方式至第3實施方式中,將本發明應用於藉由使對向構件50之對向板51接近基板W之正面Wf而形成半密閉狀空間SP來進行基板處理之處理單元1A,但本發明之應用對象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應用於日本專利特開2020-4948號公報記載之裝置,即於將遮斷板之下表面與基板之上表面平行地接近配置之狀態下進行基板處理之基板處理裝置。此外,亦可將本發明應用於使用較上述對向板51或遮斷板小型、即較基板W之外徑小之氣體噴嘴進行基板處理之處理單元(第4實施方式)、或使掃描噴嘴沿基板W之正面Wf進行掃描而進行基板處理之處理單元(第5實施方式)等。
圖12係表示相當於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4實施方式之處理單元之構成之圖。圖13係圖12所示之裝置之俯視圖。圖14A係模式性地表示氣體噴嘴之構成之圖。圖14B係從鉛直下方觀察氣體噴嘴之圖。第4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較大之不同點在於如下構成,即,將藥液、DIW、IPA處理液、乾燥預處理液及氮氣供給至基板W。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對相同構成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處理單元1B具有氣體噴嘴54,該氣體噴嘴54形成保護旋轉夾頭30上所保持之基板W之正面Wf之氣流。氣體噴嘴54具有外徑小於基板W之直徑之噴嘴主體540。於該噴嘴主體540之外周面設置著2個氣體噴出口541、542。氣體噴出口541、542為遍及氣體噴嘴54之全周於圓周方向上連續之環狀狹縫,分別能夠於基板W之上方呈放射狀噴出氮氣。氣體噴出口541、542配置於較氣體噴嘴54之下表面更靠上方。氣體噴出口542配置於較氣體噴出口541更靠上方。另外,氣體噴出口541、542之直徑可互為相同,亦可互為不同。
如圖14A所示,氣體噴出口541與從噴嘴主體540之側面連接至上端面之配管部543連接。配管部543經由配管544b與氮氣供給部(省略圖示)連接。於該配管544b上插裝有閥門544c。因此,當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開關指令而打開閥門544c時,氮氣經由配管544b被供給至噴嘴主體540,從氣體噴出口541以旋轉軸線AX1為中心呈放射狀噴出。
氣體噴出口542與從噴嘴主體540之側面連接至上端面之配管部545連接。配管部545如圖14A所示經由配管546b與氮氣供給部(省略圖示)連接。於該配管546b上插裝有閥門546c。因此,當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打開指令而打開閥門546c時,氮氣經由配管546b被供給至噴嘴主體540,從氣體噴出口542以旋轉軸線AX1為中心呈放射狀噴出。
因此,當打開閥門544c、546c這兩個閥門時,繞氣體噴嘴54形成上下重疊之複數個環狀氣流。即,從氣體噴出口542沿水平方向噴出氮氣而形成環狀之氮氣流。此外,於該氮氣流之下方側,從水平方向朝下方稍傾斜地從氣體噴出口541噴出氮氣而形成圓錐台狀之氮氣流。該呈圓錐台狀噴出之氮氣向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流動,其相當於第1實施方式中之水平N2,作為本發明之「第2氣體」發揮功能。
如圖14A及圖14B所示,於如此構成之噴嘴主體540之中央部安裝著中心軸噴嘴60。中心軸噴嘴60具有沿旋轉軸線AX1於上下方向延伸設置之噴嘴主體61。於該噴嘴主體61之中央部,從噴嘴主體61之上端面貫通至下端面而設置著5根中央配管部(省略圖示)。此5根中央配管部之下端面側開口分別作為藥液噴出口62a、DIW噴出口63a、IPA噴出口64a、乾燥預處理液噴出口65a及中央氣體噴出口66a發揮功能。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配管62b~66b連接於該些噴出口62a~66a。而且,藉由控制部4對閥門62c~66c進行開關控制而將藥液、DIW、IPA處理液、乾燥預處理液及氮氣選擇性地向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噴出。如此從噴出口66a向鉛直下方噴出之氮氣、亦即垂直N2相當於本發明之「第1氣體」之一例。
噴嘴移動機構55連接於一體地安裝有中心軸噴嘴60之氣體噴嘴54。噴嘴移動機構55具有:噴嘴臂551,保持氣體噴嘴54;及噴嘴驅動部552,藉由使噴嘴臂551移動而使氣體噴嘴54於鉛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移動。噴嘴驅動部552例如為使氣體噴嘴54繞噴嘴旋動軸線AX2水平移動之回轉單元,該噴嘴旋動軸線AX2繞旋轉夾頭30及擋板73鉛直延伸。
噴嘴移動機構55使氣體噴嘴54與中心軸噴嘴60一體地於中央上位置(圖13中以二點劃線所示之位置)與待機位置(圖13中以實線所示之位置)之間水平移動。噴嘴移動機構55進而使氣體噴嘴54於中央上位置與中央下位置之間鉛直地移動。待機位置係俯視下氣體噴嘴54位於擋板73周圍之位置。中央上位置及中央下位置係俯視下氣體噴嘴54與基板W之中央部重疊之位置(圖13中以二點劃線所示之位置)。中央上位置係中央下位置之上方之位置。當噴嘴移動機構55接收來自控制部4之下降指令而使氣體噴嘴54從中央上位置下降至中央下位置時,氣體噴嘴54之下表面靠近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
當氣體噴嘴54配置於中央位置時,氣體噴嘴54於俯視下與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重疊。此時,氣體噴嘴54之下表面及中心軸噴嘴60之噴出口62a~66a與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對向。而且,控制部4控制基板旋轉驅動機構34之馬達(省略圖示),一面使基板W與旋轉底座32一起旋轉,一面對閥門62c~66c進行開關控制,而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地進行一連串之基板處理。尤其,於昇華處理(步驟S9)中,藉由控制部4打開閥門66c而將垂直N2作為本發明之「第2氣體」供給至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此外,藉由控制部4打開閥門544c、546c而於基板W之上方形成從氣體噴嘴54放射狀擴散之環狀氮氣流。其中,藉由打開閥門544c,而將氮氣作為本發明之「第2氣體」從氣體噴出口541向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供給。
於如此構成之處理單元1B中,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地,於圖7所示之流程中執行一連串之基板處理(步驟S1~S11),但尤其昇華處理(步驟S9)係以如下方式執行。
圖15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方式中執行之昇華處理之圖。第4實施方式中,於氣體噴嘴54定位於中央下位置(圖15之下段模式圖中以實線所示之位置)之狀態下執行昇華處理(步驟S9)。於開始該昇華處理之時點,控制部4關閉閥門66c而使垂直N2停止噴出,另一方面,如該圖所示打開閥門544c而開始以流量F2噴出水平N2。由此,於僅供給水平N2之期間,始終對周緣區域SB2供給不含昇華性物質SS之新鮮氮氣。其結果為,例如於時序T41,周緣區域SB2之昇華推進。另一方面,由於不對凝固體SB之中央區域SB1供給氮氣,因此中央區域SB1之昇華被限制。另外,本實施方式中,打開閥門546c而於水平N2之上方形成環狀之氮氣流(該圖中之虛線),但亦可省略該氮氣流。
於以此種方式使周緣區域SB2之昇華優先推進、或者昇華完成之時序Tsw,控制部4於保持閥門244c、246c打開之狀態下打開閥門66c,開始以流量F1(<F2)噴出垂直N2。由此,例如時序T42之模式圖(該圖之下段右圖)所示,對中央區域SB1供給新鮮之氮氣,而包含中央區域SB1在內逐漸推進凝固體SB之全面性昇華。此外,對周緣區域SB2持續供給新鮮之水平N2,將昇華性物質SS之濃度抑制得較低。因此,即便於時序Tsw時點周緣區域SB2之昇華未完成之情形時,周緣區域SB2之昇華亦會持續推進。其結果為,藉由昇華處理(步驟S9)而切實地將整個凝固體SB昇華去除。
如上所述,於使用氣體噴嘴54之處理單元1B中,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地,可改善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之圖案塌陷。
圖16係表示相當於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5實施方式之處理單元之構成之圖。圖17係圖16所示之裝置之俯視圖。第5實施方式之處理單元1C未設置從上方保護基板W之正面Wf之構成(對向構件50、氣體噴嘴54),且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地進行包含昇華處理在內之一連串之基板處理。尤其,第5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較大之不同點在於噴嘴構成與昇華處理之內容。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對相同構成附上相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處理單元1C具有:掃描噴嘴57,其一體地安裝有中心軸噴嘴60;及噴嘴移動機構55,其使掃描噴嘴57移動。與第4實施方式相同,噴嘴移動機構55具有:噴嘴臂551,其保持掃描噴嘴57;及噴嘴驅動部552,其藉由使噴嘴臂551移動,而使掃描噴嘴57於鉛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移動。噴嘴驅動部552例如為使掃描噴嘴57繞噴嘴旋動軸線AX2水平移動之回轉單元,該噴嘴旋動軸線AX2繞旋轉夾頭30及擋板73鉛直地延伸。
噴嘴移動機構55使掃描噴嘴57與中心軸噴嘴60一體地經由中央上位置(圖17中以二點劃線所示之位置)於第1待機位置(圖17中以實線所示之位置)與第2待機位置(圖17中以二點劃線所示之位置)之間水平移動。此外,噴嘴移動機構55能夠根據來自控制部4之速度指令來變更掃描噴嘴57之移動速度。更具體而言,如圖17所示,噴嘴移動機構55能夠於第1待機位置、第1基板正上方位置P1至第9基板正上方位置P9及第2待機位置之間變更掃描噴嘴57之移動速度。而且,噴嘴移動機構55於進行昇華處理(步驟S9)時使掃描噴嘴57於第1待機位置與第2待機位置之間掃描,另一方面,於進行藥液處理(步驟S3)、沖洗處理(步驟S4)、置換處理(步驟S5)、乾燥預處理液供給處理(步驟S6)、膜厚減少處理(步驟S7)及凝固體形成處理(步驟S8)時將掃描噴嘴57定位於中央上位置(第5基板正上方位置P5)。此處,於凝固體形成處理中,使掃描噴嘴57從中央上位置掃描至第1待機位置或第2待機位置。
如圖16所示,於掃描噴嘴57之中央部安裝著中心軸噴嘴60。中心軸噴嘴60具有沿旋轉軸線AX1於上下方向延伸設置之噴嘴主體61。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於該噴嘴主體61之中央部,從噴嘴主體61之上端面貫通至下端面設置著5根中央配管部(省略圖示)。此外,配管62b~66b連接於此5根中央配管部。而且,於掃描噴嘴57定位於中央上位置(第5基板正上方位置P5)之中央定位狀態下,控制部4對閥門62c~66c進行開關控制,由此將藥液、DIW、IPA處理液、乾燥預處理液及氮氣選擇性地向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噴出。如此於中央定位狀態下從中心軸噴嘴60噴出之氮氣相當於本發明之「第1氣體」之一例。此外,於掃描噴嘴57位於第1基板正上方位置P1或第9基板正上方位置P9期間從中心軸噴嘴60之中央氣體噴出口66a噴出之氮氣相當於本發明之「第2氣體」之一例。本實施方式中,中央氣體噴出口66a作為本發明之「第1噴出部」及「第2噴出部」發揮功能。
以此種方式構成之處理單元1C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於圖7所示之流程中執行一連串之基板處理(步驟S1~S11),但尤其昇華處理(步驟S9)係以如下方式執行之。控制部4使掃描噴嘴57移動至第1基板正上方位置P1(或第9基板正上方位置P9)、亦即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之上方。此外,藉由掃描噴嘴57於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下降,而使得掃描噴嘴57之下表面接近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繼而,藉由控制部4打開閥門66c,而將氮氣從保持於掃描噴嘴57上之中心軸噴嘴60供給至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由此,首先,最初對凝固體SB之周緣區域SB2供給氮氣而開始周緣區域SB2之昇華。然後,於周緣區域SB2之昇華優先推進、或者昇華完成之時序,控制部4於持續從中心軸噴嘴60噴出氮氣之情形時,使掃描噴嘴57依序向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之上方移動。而且,藉由使掃描噴嘴57位於中央上位置(第5基板正上方位置P5),而將氮氣從中心軸噴嘴60供給至基板W之表面中央部。由此,最後開始凝固體SB之中央區域SB1之昇華。另外,本實施方式中,控制部4於使掃描噴嘴57位於中央上位置特定時間之後,使掃描噴嘴57經由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之上方返回待機位置。此外,控制部4於上述移動過程中藉由掃描噴嘴57上升而使掃描噴嘴57之下表面離開基板W之正面Wf,並且關閉閥門66c而停止從中心軸噴嘴60噴出氮氣。
如上所述,第5實施方式中,亦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可改善基板W之表面周緣部上之圖案塌陷。
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除上述以外,還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限度內進行各種變更。例如上述第1實施方式、第2實施方式、第4實施方式及第5實施方式中,以昇華處理開始後之經過時間來管理周緣區域SB2之昇華優先推進、或者昇華完成之時序Tsw,但亦可根據除此以外之指標來管理。例如亦可根據流量計81~83之檢測值、亦即流量值來決定時序Tsw。即,隨著含有昇華性物質之氣體量變多,黏性有升高之傾向。另一方面,當凝固體SB之周緣區域SB2之昇華完成時,半密閉狀空間SP、被排氣桶70包圍之回收空間或排氣路徑中之氣體狀昇華性物質之濃度降低。即,腔室20之內部空間21及從內部空間21排氣之排氣路徑接近於僅存在氮氣之氛圍,流經內部空間21及排氣路徑之氣體之流量增大。因此,亦可捕捉流量計81~83之測量值變化為特定閾值以上此一情形來決定上述時序Tsw。此外,亦可根據測量值之微分值之變化來決定上述時序Tsw。
此外,亦可使用檢測昇華性物質之含量之昇華性物質檢測感測器來代替流量計。此外,第4實施方式、第5實施方式中,亦可將該昇華性物質檢測感測器安裝於氣體噴嘴54或掃描噴嘴57之外周面,來檢測噴嘴之周邊氛圍中之昇華性物質。即,亦可捕捉昇華性物質檢測感測器之檢測值(含量)變化為特定閾值以下此一情形來決定上述時序Tsw。此外,亦可根據複數個流量計或昇華性物質檢測感測器之輸出值中之一個值來決定時序Tsw,亦可綜合性地驗證該些值而決定時序Tsw。
本發明可應用於對不經過液體即變成氣體之昇華性物質所構成之凝固體供給氣體使凝固體昇華而使基板乾燥之所有基板處理技術。
1:處理單元 1A:處理單元(基板處理裝置) 1B:處理單元(基板處理裝置) 1C:處理單元(基板處理裝置) 4:控制部 20:腔室 21:內部空間 22:擋閘開關機構 23:擋閘 30:旋轉夾頭 31:夾頭銷 32:旋轉底座 32b:外周面(外周端) 33:旋轉軸 34:基板旋轉驅動機構 35:第1卡合構件 50:對向構件 51:對向板 52:卡合構件 53:支撐部 54:氣體噴嘴 55:噴嘴移動機構 56:對向板升降驅動機構 57:掃描噴嘴 60:中心軸噴嘴 61:噴嘴主體 61a:下端面 61b:下端部 62a:藥液噴出口 62b:配管 62c:閥門 63a:DIW噴出口 63b:配管 63c:閥門 64a:IPA噴出口 64b:配管 64c:閥門 65a:乾燥預處理液噴出口 65b:配管 65c:閥門 66a:中央氣體噴出口(第1噴出部、第2噴出部) 66b:配管 66c:閥門 67:周緣氣體噴出口(第2噴出部) 68:周緣配管部 68b:配管 68c:閥門 70:排氣桶 71:擋板升降驅動機構 72:承杯 73:擋板 74:排氣機構 75:配管 81:流量計 82:流量計 83:流量計 100:基板處理系統 110:基板處理部 111:基板搬送機械手 112:載置台 120:分度器部 121:容器保持部 122:分度機械手 122a:底座部 122b:多關節臂 122c:手部 511:圓板部 512:圓筒部 513:內表面 513a:基板對向面 513b:中央傾斜面 513c:內周面 514:第2卡合構件 515:貫通孔 521:圓筒部 522:凸緣部 540:噴嘴主體 541:氣體噴出口(第2噴出部) 542:氣體噴出口(第2噴出部) 543:配管部 544b:配管 544c:閥門 545:配管部 546b:配管 546c:閥門 551:噴嘴臂 552:噴嘴驅動部 AX1:(凝固體之)旋轉軸線 AX2:噴嘴旋動軸線 C:容器 F1:流量 F2:流量 GP:間隙 P1:第1基板正上方位置 P2:第2基板正上方位置 P3:第3基板正上方位置 P4:第4基板正上方位置 P5:第5基板正上方位置 P6:第6基板正上方位置 P7:第7基板正上方位置 P8:第8基板正上方位置 P9:第9基板正上方位置 PT:圖案 S9:昇華處理 SB:凝固體 SB1:(凝固體之)中央區域 SB2:周緣區域 SP:半密閉狀空間 SS:昇華性物質 T01:時序 T02:時序 T11:時序 T12:時序 T21:時序 T22:時序 T31:時序 T32:時序 T41:時序 T42:時序 Tsw:時序 W:基板 Wf:(基板之)正面
圖1係表示裝備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方式之基板處理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俯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基板處理系統之側視圖。 圖3係表示相當於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1實施方式之處理單元之構成之局部剖視圖。 圖4係表示控制處理單元之控制系統之電氣構成之框圖。 圖5係模式性地表示對向構件位於對向位置時之旋轉底座、基板及對向構件之位置關係之圖。 圖6A係對向構件及中心軸噴嘴之局部剖視圖。 圖6B係從下方觀察中心軸噴嘴之下端部附近之模式圖。 圖7係表示處理單元中執行之基板處理之內容之流程圖。 圖8係表示以往技術中執行之昇華處理之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中執行之昇華處理之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中執行之昇華處理之圖。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方式中執行之昇華處理之圖。 圖12係表示相當於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4實施方式之處理單元之構成之圖。 圖13係圖12所示之裝置之俯視圖。 圖14A係模式性地表示氣體噴嘴之構成之圖。 圖14B係從鉛直下方觀察氣體噴嘴之圖。 圖15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方式中執行之昇華處理之圖。 圖16係表示相當於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之第5實施方式之處理單元之構成之圖。 圖17係圖16所示之裝置之俯視圖。
F1:流量
F2:流量
PT:圖案
SB:凝固體
SB1:(凝固體之)中央區域
SB2:周緣區域
SS:昇華性物質
T11:時序
T12:時序
Tsw:時序
W:基板

Claims (9)

  1.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包含不經過液體即變成氣體之昇華性物質的凝固體從基板昇華而使上述基板乾燥者,上述基板於整個表面上形成有上述凝固體;且上述基板處理方法具備: 第1昇華工序,其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中央部噴出第1氣體,使上述第1氣體經由整個上述凝固體流通至上述基板之周邊而使整個上述凝固體昇華; 第2昇華工序,其向上述基板之表面周緣部噴出第2氣體,使上述第2氣體經由上述凝固體中之上述表面周緣部上之周緣區域流通至上述基板之周邊而使上述周緣區域昇華;且 上述第2昇華工序比上述第1昇華工序先開始,或 上述第2氣體之流量多於上述第1氣體之流量。
  2.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 於上述第2昇華工序開始後,於持續噴出上述第2氣體之狀態下開始上述第1昇華工序。
  3. 如請求項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 上述第1昇華工序開始後之上述第1氣體之流量為第1流量, 上述第2氣體之流量為較上述第1流量多之第2流量。
  4. 如請求項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 從上述第1昇華工序開始之時點起, 上述第1氣體之流量隨著時間經過而增大,另一方面,上述第2氣體之流量隨著時間經過而減少。
  5.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 上述第1昇華工序係與上述第2昇華工序同時開始,或於上述第2昇華工序開始以後開始, 上述第2氣體之流量為較上述第1氣體之流量多之第2流量。
  6.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 於進行上述第2昇華工序後執行上述第1昇華工序。
  7. 3、4或6之基板處理方法,其具備以下工序: 對要執行上述第1昇華工序及上述第2昇華工序之腔室之內部空間進行排氣;及 對存在於上述內部空間之氣體成分及從上述內部空間排出之氣體成分中之至少一者之流量值進行測量;且 根據上述流量值而決定開始上述第1昇華工序之時序。
  8. 3、4或6之基板處理方法,其具備以下工序: 對要執行上述第1昇華工序及上述第2昇華工序之腔室之內部空間進行排氣;及 以昇華性物質檢測感測器,對存在於上述內部空間之氣體狀昇華性物質及從上述內部空間排出之氣體狀昇華性物質中之至少一者進行檢測;且 根據上述昇華性物質檢測感測器之檢測值而決定開始上述第1昇華工序之時序。
  9.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使包含不經過液體即變成氣體之昇華性物質的凝固體從基板昇華而使上述基板乾燥者,上述基板於整個表面上形成有上述凝固體;且上述基板處理裝置具備: 第1噴出部,其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中央部噴出第1氣體; 第2噴出部,其向上述基板之表面周緣部噴出第2氣體;及 控制部,其使上述第1氣體從上述第1噴出部噴出,使上述第1氣體經由整個上述凝固體流通至上述基板之周邊而使整個上述凝固體昇華,且使上述第2氣體從上述第2噴出部噴出,使上述第2氣體經由上述凝固體中之上述表面周緣部上之周緣區域流通至上述基板之周邊而使上述周緣區域昇華;且 上述控制部進行使上述第2氣體早於上述第1氣體開始噴出之噴出時序控制、以及使上述第2氣體之流量多於上述第1氣體之流量的流量控制中之至少一者。
TW110116724A 2020-08-20 2021-05-10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816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9221 2020-08-20
JP2020139221A JP7446181B2 (ja) 2020-08-20 2020-08-20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9419A true TW202209419A (zh) 2022-03-01
TWI781609B TWI781609B (zh) 2022-10-21

Family

ID=80283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6724A TWI781609B (zh) 2020-08-20 2021-05-10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446181B2 (zh)
KR (1) KR102585601B1 (zh)
CN (1) CN114076504B (zh)
TW (1) TWI78160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1869A (ja) * 1998-06-30 2000-01-21 Tokyo Electron Ltd 真空処理装置
JP3905784B2 (ja) * 2002-03-26 2007-04-18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
JP4853536B2 (ja) * 2009-03-13 2012-01-1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塗布、現像装置、塗布、現像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5681560B2 (ja) 2011-05-17 2015-03-1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乾燥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JP5486708B2 (ja) 2013-02-28 2014-05-07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15185713A (ja) 2014-03-25 2015-10-22 株式会社東芝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KR20160065226A (ko) 2014-11-07 2016-06-09 세메스 주식회사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JP6709555B2 (ja) * 2015-03-05 2020-06-17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9054112A (ja) * 2017-09-15 2019-04-04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乾燥方法および基板乾燥装置
JP7107754B2 (ja) * 2017-09-22 2022-07-27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7286359B2 (ja) 2018-06-22 2023-06-05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乾燥前処理液
JP7122911B2 (ja) 2018-08-31 2022-08-22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7198618B2 (ja) 2018-09-21 2023-01-04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7100564B2 (ja) 2018-11-09 2022-07-13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乾燥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35121A (ja) 2022-03-04
JP7446181B2 (ja) 2024-03-08
CN114076504B (zh) 2022-11-22
CN114076504A (zh) 2022-02-22
KR102585601B1 (ko) 2023-10-10
TWI781609B (zh) 2022-10-21
KR20220023287A (ko) 2022-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8906B (zh) 基板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裝置
JP5090089B2 (ja) 基板処理装置
JP5253592B2 (ja) 基板処理方法
KR102009613B1 (ko) 기판 처리 방법
US11152204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988510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6966899B2 (ja) 基板乾燥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7163248B2 (ja) 昇華性物質含有液の製造方法、基板乾燥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KR102301798B1 (ko)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TW201802919A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CN112013633A (zh) 衬底处理方法及衬底处理装置
JP2020004908A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US11124869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e-drying processing liquid
CN110692122A (zh) 基板处理方法以及基板处理装置
CN108666237B (zh) 基板处理方法及基板处理装置
US20210001357A1 (en) Nozzle apparatu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substrate
TWI809652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81609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JP2010238758A (ja) 基板処理装置
JP7437154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TW202019564A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JP2022035122A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WO2024084850A1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KR20230032954A (ko)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