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0387A - 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0387A
TW202140387A TW110107248A TW110107248A TW202140387A TW 202140387 A TW202140387 A TW 202140387A TW 110107248 A TW110107248 A TW 110107248A TW 110107248 A TW110107248 A TW 110107248A TW 202140387 A TW202140387 A TW 2021403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on
aforementioned
water quality
membrane surface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7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5294B (zh
Inventor
吉田航
今村英二
野田清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0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0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5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529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2Membrane cleaning or sterilisation ; Membrane regen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8Prevention of membrane fouling or of concentration pola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藉由分離膜(3)對在被處理水進行了生物反應的處理水進行固液分離且進行水處理的水處理裝置,具備:膜面曝氣供給部(10),在前述分離膜(3)的膜面供給空氣以進行膜面曝氣;輔助曝氣供給部(8),與前述膜面曝氣供給部(10)不同,供給利用前述生物反應的空氣以曝氣;和控制部(20),根據藉由前述膜面曝氣供給部(10)供給到前述膜面的曝氣量之膜面曝氣量,控制從前述輔助曝氣供給部(8)供給的曝氣量之輔助曝氣量。

Description

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方法。
作為處理含有有機物及氨態氮(ammonia nitrogen)等的汙染物的排水(以下稱為「被處理水」)的方法,在利用微生物分解被處理水中的有機物的同時,也使用了藉由分離膜進行固液分離的膜分離活性污泥法(MBR:Membrane Bio Reactor)。 在膜分離活性污泥法的前段的處理中,為了在儲存活性污泥的生物反應槽將被處理水中的汙染物氧化或分解,對活性污泥進行空氣供給(以下,稱為輔助曝氣)。此時,輔助曝氣的曝氣量是被控制為使生物反應槽的溶存氧濃度(DO:Dissolved Oxygen)對某目標值為恆定。 在膜分離活性污泥法的後段的處理中,在膜分離槽藉由膜過濾進行固液分離。在使用了分離膜的過濾處理中,伴隨著分離膜的繼續使用,汙染物質在分離膜的表面與孔中附著且產生堵塞(積垢(fouling))。於是,從分離膜的下部(在此,是在以重力方向為基準區分為上下的情況的下部)供給空氣(膜面曝氣)且利用氣泡及被處理水的上升流使分離膜表面的附著物剝離以抑制積垢。由於分離膜的膜間差壓伴隨分離膜的堵塞的進行而上升,膜面曝氣量是根據膜間差壓來控制。
本發明提出了輔助曝氣量與膜面曝氣量的控制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膜面曝氣量是根據過濾開始以後的膜間差壓的目標值、和膜間差壓的預測值來控制。其中前述膜間差壓的預測值係根據關於分離膜的堵塞的測定值所計算出來的。輔助曝氣量是為了使生物反應槽的DO成為由水處理裝置的操作者所給予的DO目標值而藉由PI控制來控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1894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膜面曝氣不只是防止過濾膜的堵塞,藉由對膜分離槽內的被處理水供給空氣也促進了生物處理。因此,如同先前技術,在僅根據生物反應槽的DO以控制輔助曝氣的情況下,在膜面曝氣量增加時,有在生物反應槽供給了必要以上之輔助曝氣的可能性。
本發明揭示了用於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以提供能夠適當地控制輔助曝氣量且良好地保持處理水質,同時抑制過剩地曝氣的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方法為目的。 [用以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中所揭示的水處理裝置之特徵為: 藉由分離膜對在被處理水進行了生物反應的處理水進行固液分離且進行水處理的水處理裝置,具備: 膜面曝氣供給部,在前述分離膜的膜面供給空氣以進行膜面曝氣; 輔助曝氣供給部,與前述膜面曝氣供給部不同,供給利用前述生物反應的空氣以曝氣; 控制部,根據膜面曝氣量,控制從前述輔助曝氣供給部供給的曝氣量之輔助曝氣量,其中前述膜面曝氣量係藉由前述膜面曝氣供給部供給至前述膜面的曝氣量,且其會伴隨過濾的繼續而變化;和 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設定前述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之輔助曝氣量目標值, 前述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是構成為在前述膜面曝氣量增加的情況下使前述輔助曝氣量目標值減少,在前述膜面曝氣量減少的情況下使前述輔助曝氣量目標值增加, 前述膜面曝氣供給部在前述膜面曝氣量增加的情況下進行由前述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減少的前述輔助曝氣量目標值的曝氣,在前述膜面曝氣量減少的情況下進行由前述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增加的前述輔助曝氣量目標值的前述曝氣。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中揭示的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方法,可以提供能夠適當地控制輔助曝氣量且良好地保持處理水質,同時抑制過剩地曝氣的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方法。
實施形態1 根據第1圖以說明關於實施形態1之水處理裝置。第1圖所示為關於實施形態1~5之水處理裝置全體的全體構成圖。圖中,帶有箭頭的實線將流體在內部流動的配管與流動的方向一起表示;帶有箭頭的虛線將構成本實施形態的水處理裝置之各元件間的信號的流動之信號線與流動的方向一起表示(在以下說明的第3~5圖也一樣)。
在第1圖,被處理水透過配管a流入水處理槽100。在此水處理槽100中,藉由生物反應對被處理水進行淨化處理且得到處理水。即,在水處理槽100中,生成與被處理水相比被淨化的液體之處理水和包含活性污泥的固形物。 此外,在水處理槽100,設置了分離膜3,且藉由此分離膜3對生成的處理水與固形物進行固液分離。 此外,在此分離膜3,透過配管c,連接了過濾幫浦4,此過濾幫浦4透過分離膜3吸引水處理槽100內的活性污泥等的固形物,藉此進行固液分離。進行過濾分離後的過濾液是從過濾幫浦4透過配管d排出。 進一步地,在膜分離槽2內進行固液分離的活性污泥,雖然透過配管e送回水處理槽100,剩餘的部分透過配管f向外部排出。
在此,在水處理槽100,設置了第一散氣部5,進行從輔助曝氣供給部8透過第一散氣部5往水處理槽100的空氣供給(輔助曝氣)。藉由在水處理槽100內混合空氣與活性污泥,將被處理水中的有機物、或氮成分氧化、或分解。 此外,在水處理槽100,設置了第二散氣部6,從膜面鋪氣供給部10透過第二散氣部6,對分離膜3進行空氣供給(膜面曝氣)。 於是,為了抑制伴隨分離膜3的繼續使用而產生的堵塞,從分離膜3的下部供給空氣,藉由氣泡及水處理槽100中的流體的上升流使分離膜3表面的附著物剝離。 進一步地,控制部20透過信號線12a接收由壓力測定部12測定的壓力測定值,且透過信號線20a向輔助曝氣供給部傳輸這個值。輔助曝氣供給部根據此壓力測定值,使往第一散氣部5的輔助曝氣量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由於上述壓力測定值受到從膜面曝氣供給部10供給之空氣供給(膜面曝氣)的量的影響而變動,作為結果,控制部利用膜面曝氣量來控制輔助曝氣量。
另外,在上述控制部,也可以設置設定目標輔助曝氣量之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上述目標輔助曝氣量是用於設定以輔助曝氣供給部為目標的供給之輔助曝氣量。藉由設置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根據壓力測定部的壓力測定值,可以精度更佳地供給往輔助曝氣供給部的第一散氣部5的輔助曝氣量,能夠更有效率地淨化被處理水。 此外,在膜面曝氣中也為了混合水處理槽100內的活性污泥與空氣,進行將被處理水中包含的有機物、或氮成分氧化、或分解的反應。
實施形態2 接著,用第2圖說明關於實施形態2的水處理裝置。第2圖是顯示關於本實施形態2的水處理裝置全體的全體構成圖。另外,有關與第1圖共通的水處理裝置的元件,將說明簡略化。 在第2圖,在儲存活性污泥的生物反應槽1,藉由生物反應對透過配管a流入的被處理水進行淨化處理,淨化處理後的流出水排出至配管b。透過配管b從生物反應槽1排出的流出水往膜分離槽2流入。在膜分離槽2設置有分離膜3。分離膜3透過配管c與過濾幫浦4連接,過濾幫浦4透過分離膜3吸引膜分離槽2內的活性污泥,藉此進行固液分離。進行固液分離後的過濾液從過濾幫浦4透過配管d排出。 此外,在膜分離槽2內進行固液分離的活性污泥,雖然透過配管e送回生物反應槽1,剩餘的部分透過配管f向外部排出。
在此,在生物反應槽1設置了第一散氣部5,從輔助曝氣供給部8透過第一散氣部5往生物反應槽1的進行空氣供給(輔助曝氣)。藉由在生物反應槽1內混合空氣與活性污泥,將被處理水中的有機物、或氮成分氧化、或分解。
另一方面,在膜分離槽2設置了第二散氣部6,從膜面曝氣供給部10透過第二散氣部6,對設置於膜分離槽2的分離膜3進行空氣供給(膜面曝氣)。 於是,為了抑制伴隨分離膜3的繼續使用而產生的堵塞從分離膜3的下部供給空氣,利用氣泡及被處理水的上升流使分離膜3表面的附著物剝離。
但是,在膜面曝氣時由於也混合了膜分離槽2內的活性污泥與空氣,在膜分離槽2內也與生物反應槽1同樣地進行將被處理水中包含的有機物、或氮成分氧化、或分解的反應。
此外,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7計算出從第一散氣部5供給的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且透過信號線7a將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傳送至上述輔助曝氣供給部8。在此輔助曝氣供給部8,將對應由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7計算出之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的分量的空氣透過配管g供給至第一散氣部5。
此外,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9計算出從第二散氣部6供給之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且透過信號線9a將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傳送至膜面曝氣供給部10。在膜面曝氣供給部10,將對應由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9計算出之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的分量的空氣透過配管h供給至第二散氣部6。
此外,為了測定生物反應槽1內的DO(溶存氧濃度),DO測定部11設置於生物反應槽1內。此DO測定部11雖然可以設置於生物反應槽1內的任何地方,為了測定流入生物反應槽1的被處理水在生物反應槽1內的處理結束時的DO,優選為將DO測定部11設置於靠近配管b的位置。
此外,用於測定流體的壓力的壓力測定部12設置於配管c,測定在過濾幫浦4過濾被處理水時的配管c位置的流體的壓力(膜間差壓)。由壓力測定部12測定的膜間差壓是透過信號線12a傳送至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9。
進一步地,目標水質設定部13根據從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9透過信號線9b傳送之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計算出生物反應槽1的DO的目標值。在目標水質設定部13計算出的DO的目標值是透過信號線13a傳送至目標輔助曝氣部7。在此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7,由DO測定部11測定的DO透過信號線11a傳送,為了使生物反應槽1的DO成為由目標水質設定部13計算出的DO的目標值,計算出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另外,在本實施形態,控制部20利用上述目標水質設定部13與上述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7,控制供給至生物反應槽1之來自輔助曝氣供給部的輔助曝氣量。
接著,說明在上述的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9的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的計算方法。在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9根據由壓力測定部12測定的膜間差壓計算出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由上述的壓力測定部12測定的膜間差壓是分離膜3的堵塞的進行程度的指標,膜間差壓隨著分離膜3的堵塞進行而增加。另一方面,此分離膜定期用藥液洗淨以消除分離膜的堵塞。
另外,用藥液洗淨分離膜的頻率(以下,也略稱為藥液洗淨的頻率)有鑑於分離膜的特性、或水處理裝置的運轉狀況,各處理場在1週~6個月之間決定。在此期間,為了使分離膜3不急速堵塞且超過各處理場決定之膜間差壓的上限值(例如30kPa),從膜面曝氣供給部10供給適當的膜面曝氣量。
在此,在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9,在用藥液洗淨的期間內,為了使膜間差壓不到達上限值,一但決定了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也可以以任何手法來決定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例如,為了使膜間差壓以指定的速度上升,可以考慮調整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的手法、或與膜間差壓成比例地使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增加的手法等。
另外,由於由壓力測定部12測定的膜間差壓伴隨著過濾的繼續而變化,在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9計算出的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也是伴隨著過濾的繼續而變化的值。
接著,說明在目標水質設定部13的DO的目標值的計算方法。DO的目標值是根據由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9計算出之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被決定為在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增加的情況下使DO的目標值減少,在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減少的情況下使DO的目標值增加。
作為一個範例,根據式(1)決定DO的目標值。 式(1):DO* = A1/Qm + D1 在此,DO*為生物反應槽1的DO的目標值,A1、D1為正的常數,Qm為膜分離槽2的膜面曝氣量。
藉由根據上述的式(1)決定DO的目標值,在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增加的情況下使DO的目標值減少,且在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減少的情況下使DO的目標值增加以決定DO的目標值。
此外,式(1)的常數A1、D1是在膜面曝氣量Qm被供給至膜分離槽2的情況下,為了計算出用於使從過濾幫浦4排出之處理水的水質(處理水質)滿足管理基準之必要的DO的目標值DO*而預先設定的值,其藉由使用了過去的運算資料的統計分析、或活性污泥模型等的模擬而計算出。
另外,式(1)的常數D1優選為設定為比各處理場之生物反應槽1的DO的下限值更大的值,藉此由於DO*確實地超過DO的下限值,能夠得到良好的處理水質。
此外,在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7,藉由根據由DO測定部11測定之DO與由目標水質設定部13計算出之DO的目標值的差值之PI控制,計算出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藉此,決定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使得由DO測定部11測定之DO成為由目標水質設定部13計算出之DO的目標值。
通常在DO與輔助曝氣量之間存在正相關,由於在生物反應槽1內的被處理水之溶解的氧量隨著輔助曝氣量增加而增加,DO會增加。另一方面,DO隨著輔助曝氣量減少而減少。
在上述的式(1),由於DO的目標值在膜面曝氣量增加的情況下減少,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也相應地減少。此外,由於膜面曝氣量增加而加速了在膜分離槽2內的生物處理,即使減少生物反應槽1的輔助曝氣量,也能夠在將最終處理水質控制在管理基準以下的同時抑制過剩的輔助曝氣。
此外,在式(1),膜面曝氣量減少的情況,由於DO的目標值增加,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也相應地增加。由於膜面曝氣量減少而減速了在膜分離槽2內的生物處理,藉由使生物反應槽1的輔助曝氣量增加,能夠將最終處理水質控制在管理基準以下。
藉由以上的構成,在實施形態2中藉由在膜分離槽2的膜面曝氣量增加的情況下使生物反應槽1的DO的目標值減少,且在膜分離槽2的膜面曝氣量減少的情況下使生物反應槽1地DO的目標值增加,能夠在良好地維持處理水質的同時抑制過剩的輔助曝氣。
另外,以上雖然說明了生物反應槽1與膜分離槽2分割成2槽的情況,並非限定於此,即使是在1個槽內利用生物反應進行淨化處理的生物反應區域、和設置了分離膜3之膜分離區域共存的情況下也可獲得同樣的效果。
實施形態3 根據第3圖以說明關於實施形態3之水處理裝置。第3圖是關於實施形態3之水處理裝置的全體構成圖。
如此圖所示,在配管a設置有用於測定流入生物反應槽1之被處理水的流入負荷的流入負荷測定部14。在流入負荷測定部14通常具備流量計、及污染物濃度計(氨態氮濃度計、全氮濃度計、BOD計、COD計等)當中之1個以上的測量設備。另外,在利用經驗能夠事先預想污染物濃度的情況下也可以只設置流量計。在此,BOD為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略稱,COD為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略稱。
此外,在流量計與污染物濃度計都具備的情況,能夠計算出作為流入負荷之流入生物反應槽1的被處理水的流量與污濁物濃度的積。此外,在不具備流量計的處理場,也可以使用流入渠的開口作為流量計的代替。進一步地,因為考慮季節等的影響,除了流量計、或污染物濃度計,也可以具備水溫計。
另外,由於考慮透過配管e送回生物反應槽1的活性污泥部分以測定流入負荷,也可以將流入負荷測定部14設置於靠近生物反應槽內的配管a或配管e的位置。由流入負荷測定部14測定的流入負荷透過信號線14a傳送至目標水質設定部13。因為其他的構成與實施形態2相同,相同的部分或對應的部分標記相同的符號且省略說明。
接著,說明在目標水質設定部13的DO的目標值的計算方法。DO的目標值是根據由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9計算出之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和以流入負荷測定部14測定之流入負荷所計算出。作為範例,根據式(2)以決定DO的目標值。
式(2):DO* = A2/Qm + B2 × Sin + D2 在此,DO*為生物反應槽1的DO的目標值,A2、B2、D2為正的常數,Qm為膜分離槽2的膜面曝氣量,Sin為由流入負荷測定部14測定的流入負荷的意思。
在式(2),常數A2、B2、D2是在膜面曝氣量Qm被供給至膜分離槽2的情況下,為了計算出用於使從過濾幫浦4排出之處理水的水質(處理水質)滿足管理基準之必要的DO的目標值DO*而預先設定的值,其藉由使用了過去的運算資料的統計分析、或活性污泥模型等的模擬而計算出。
另外,式(2)的常數D2優選為設定為比各處理場之生物反應槽1的DO的下限值更大的值,藉此由於DO*確實地超過DO的下限值,能夠得到良好的處理水質。
此外,與實施形態2的差別在於,在DO的目標值的計算式中併入與流入負荷成比例的演算式(+B2×Sin)。在一般的都市污水處理場,晴天時在一天中的流入負荷的變動可以見到一定的模式(pattern)。最著名的變動模式為在早上與晚上可以見到流入負荷的峰值的模式。
在此,由於晴天時的流入負荷的變動幅度比較小,使式(2)之DO的目標值變動的主要原因通常是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Qm*)。因此,在晴天時的運轉下,在膜分離槽2的膜面曝氣量增加的情況下,生物反應槽1的DO的目標值減少,且在膜分離槽2的膜面曝氣量減少的情況下,生物反應槽1的DO的目標值增加。
另一方面,雨天時由於被處理水被雨水稀釋,流入負荷急遽減少。例如,在一般的都市污水,晴天時之平均被處理水的氨態氮濃度為20~30mg-N/L左右的情況下,雨天時被處理水的氨態氮濃度可能會減少至1mg-N/L。如此因為雨天而流入負荷大幅減少的情況,生物反應槽所需的輔助曝氣量也可能相應地大幅減少。
如實施形態2所示,根據式(1)以計算出DO的目標值的情況下,如果膜面曝氣量減少,輔助曝氣量增加,與流入負荷的值無關。但是,如本實施形態,由於根據式(2)以計算出DO的目標值,雨天時流入負荷急遽減少的情況下,DO的目標值的計算之流入負荷(Sin)的貢獻增大,DO的目標值減少(推導出演算結果)。
因此,即使是膜面曝氣量減少的情況,生物反應槽的DO的目標值也不會增大至必要以上。此外,藉此,能夠抑制在生物反應槽1中的過剩的輔助曝氣的供給。
利用以上的構成,在實施形態3,根據膜分離槽2的膜面曝氣量與流入生物反應槽1之被處理水的流入負荷,藉由計算出生物反應槽1的DO的目標值,能夠在良好地維持處理水質的同時抑制過剩的輔助曝氣。
實施形態4 根據第4圖以說明關於實施形態4之水處理裝置。第4圖為關於本實施形態之水處理裝置的全體構成圖。
測定生物反應槽1內的污染物濃度之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的濃度測定器是設置於生物反應槽1內。此濃度測定器的設置場所雖然能夠設置於生物反應槽1內的任何的地方,由於其主要作用為測定流入生物反應槽1之被處理水在生物反應槽1內的處理結束時的污染物濃度,優選為將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的濃度測定器設置於靠近配管b的位置。此外,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的濃度測定部也可以是設置於配管b。
另外,雖然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也可以是設置於膜分離槽2內,為了更正確地測定在生物反應槽1所處理的被處理水的污染物濃度,優選為將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設置於生物反應槽1內或配管b。在此,具有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的污染物濃度計是用於測定被處理水中的污染物濃度的測量器,作為污染物濃度計,其示例為氨態氮濃度計、全氮濃度計、BOD計、COD計等的測量設備。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具備上述污染物濃度計當中之1個以上的測量設備。
接著,由上述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測定的污染物濃度透過信號線15a傳送至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7。在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7,計算出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使得生物反應槽1的污染物濃度成為由目標水質設定部13計算出的污染物濃度的目標值。 因為其他的構成與實施形態2相同,相同的部分或對應的部分標記相同的符號且省略說明。
接著,說明關於在目標水質設定部13的污染物濃度的目標值的計算方法。以下,雖然是說明具備作為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的氨態氮濃度計的情況,具備其他的測量器的情況也是同樣的。污染物濃度的目標值是根據由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9計算出的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所計算出。作為示例,根據以下所示的式(3)來決定污染物濃度的目標值。
式(3):NH4 * = A3 × Qm + D3 在此,NH4 *為生物反應槽1的氨態氮濃度的目標值,A3、D3為正的常數,Qm為膜分離槽2的膜面曝氣量。
式(3)的常數A3、D3是在供給膜面曝氣量Qm至膜分離槽2的情況下,為了計算出用於使從過濾幫浦4排出之處理水的水質(處理水質)滿足管理基準之必要的生物反應槽1內的氨態氮濃度的目標值NH4 *而預先設定的值,其藉由使用了過去的運算資料的統計分析、或活性污泥模型等的模擬而計算出。
在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7,藉由根據由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測定之氨態氮濃度與由目標水質設定部13計算出之氨態氮的目標值的差值來控制PID,計算出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藉此,決定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使得由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測定之氨態氮濃度成為由目標水質設定部13計算出之氨態氮濃度的目標值。
與實施形態2的差異在於,在目標水質設定部13,計算出生物反應槽1內的氨態氮濃度(污染物濃度)的目標值。藉由直接測定污染物濃度,能夠在維持恆定的處理水質的同時削減過剩的輔助曝氣量。
與實施形態2的另一個差異在於,氨態氮濃度的目標值與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成比例。一般而言氨態氮濃度與輔助曝氣量之間存在負相關,生物反應槽1內的氨態氮濃度隨著輔助曝氣量增加而減少。另一方面,生物反應槽1內的氨態氮濃度隨著輔助曝氣量減少而增加。
在上述式(3),在膜面曝氣量增加的情況下,由於在膜分離槽2內促進了生物反應,將生物反應槽1內的氨態氮濃度的目標值設定得較高。於是,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減少。此外,在上述式(3),在膜面曝氣量減少的情況下,由於在生物反應槽內的氨態氮濃度的目標值減少,因此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也相應的增加。由於膜面曝氣量減少使得在膜分離槽2內的生物處理減速,藉由使生物反應槽1的輔助曝氣量增加,能夠將最終的處理水質控制在管理基準以下。
利用以上的構成,本實施形態4在膜分離槽2的膜面曝氣量增加的情況下,生物反應槽1的污染物濃度的目標值增加,且在膜分離槽2的膜面曝氣量減少的情況下,藉由使生物反應槽1的污染物濃度的目標值減少,能夠在良好地維持處理水質的同時抑制過剩的輔助曝氣。
實施形態5 根據第5圖以說明關於實施形態5之水處理裝置。第5圖為關於本實施形態5之水處理裝置的全體構成圖。
雖然在配管a設置有用於測定流入生物反應槽1之被處理水的流入負荷的流入負荷測定部14,其與上述的實施形態2~4不同。在流入負荷測定部14具備有流量計、污染物濃度計(氨態氮濃度計、全氮濃度計、BOD計、COD計等)當中之1個以上的測量設備。在此情況下,只具備流量計的情況為在事先知道被處理水之污染物濃度的情況下求出流入負荷的情況;只具備污染物濃度計的情況為在事先確定被處理水之流量的情況下求出流入負荷的情況。具備流量計與污染物濃度計兩者的情況能夠以流入生物反應槽1之被處理水的流量與污染物濃度的積作為流入負荷以計算出結果。此外,本實施形態5的控制部20與實施形態2~4不同,本實施形態5不具備目標水質設定部。
此外,在不具備流量計的處理場,也可以使用流量渠的開口等作為流量計的代替。進一步地,由於考慮到季節等的影響,除了流量計、或污染物濃度計以外,也可以具備水溫計。此外,由於考慮到透過配管e送回生物反應槽1的活性污泥部分以測定流入負荷,也可以將流入負荷測定部14設置於更靠近生物反應槽內的配管a或配管e的位置。由流入負荷測定部14測定的流入負荷透過信號線14a傳送至目標輔助曝氣部7。
測定膜分離槽2內的污染物濃度之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的污染物濃度計是設置於膜分離槽2內。此污染物濃度計的設置場所可以是膜分離槽2內的任何地方。此外,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的污染物濃度計也可以設置於配管c。雖然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的污染物濃度計也可以設置於配管b、生物反應槽1內,為了測定由生物反應槽1及膜分離槽2處理之被處理水的污染物濃度,優選為設置於膜分離槽2內或配管c。另外,上述污染物濃度計為用於測定被處理水中的污染物濃度的測量器,考慮測定目的、所要求的測定精度等,也有使用氨態氮濃度計、全氮濃度計、BOD計、COD計等的測量設備當中之複數個測量設備的情況。
在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7,分別透過信號線14a傳送由流入負荷測定部14測定之流入負荷;透過信號線15a傳送由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測定之污染物濃度;且透過信號線9b傳送由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9計算出之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以計算出生物反應槽1的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 由於其他的構成大致上與實施形態3同樣,相同的部分、或對應的部分以相同的符號標記並省略說明。
接著,說明在目標輔助曝氣量7的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的計算方法。以下,雖然是說明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作為污染物濃度計且具備氨態氮濃度計的情況,具備其他的測量器的情況也是同樣的。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是根據由目標輔助曝氣量計算部9計算出之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所決定。作為具體的示例,根據以下所示的式(4)來決定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另外,在實施形態2~4說明的控制部的元件當中之目標水質設定部,雖然在關於本實施形態5的圖之第5圖並未顯示於圖中,如以下所說明,藉由內藏於目標輔助曝氣量7的處理器等,進行PI控制演算,實質上,進行了與目標水質設定部存在的情況同樣的處理。
式(4):Qa* = A4 × Qm + B4 × Sin+ C4 × [(NH4 − NH4 *) + {Σ(NH4 − NH4 *)}/Ti] + D4 在此,Qa*為生物反應槽1的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A4為負的整數,B4、C4、D4為正的整數,Ti為表示積分時間(單位為秒)的值,Qm為膜分離槽2的膜面曝氣量,Sin為由流入負荷測定部14測定的流入負荷,NH4 為由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測定的氨態氮濃度,NH4* 為膜分離槽2內的氨態氮濃度的目標值。此外,Σ是指開始由式(4)計算目標輔助曝氣量以後的(NH4 − NH4 *)的測定值的合計。例如,如果考慮根據式(4)之目標輔助曝氣量的計算是以1分鐘間隔來進行的情形,1小時後的Σ(NH4 − NH4 *)的值會是剛開始由式(4)計算目標輔助曝氣量後的60次份之每1分鐘的(NH4 − NH4 *)的測定值之合計值。此外,Ti的倒數(1/Ti)為關於Σ(NH4 − NH4 *)的常數,為了使由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測定的氨態氮濃度NH4 變成NH4 *,在1秒到3600秒的範圍調整Ti。
在式(4)藉由以下的(a)~(d)的4個的總合計算出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 (a)對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的比例控制 (b)對流入負荷的比例控制 (c)用於將膜分離槽2內的氨態氮濃度控制在目標值的PI控制 (d)常數
在(a)中,比例常數A4被設定為負的值。藉此,在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增加的情況下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減少,在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減少的情況下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增加。
在(b)中,包含與流入負荷成比例的控制。在雨天等流入負荷大幅減少的情況,生物反應槽1需要的空氣量也大幅減少。這樣的時候,有時即使是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減少的狀況也未必會有使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增加的必要。因此,藉由加入(b)的演算式,由於能夠在流入負荷顯著降低的情況下使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降低,能夠抑制在生物反應槽1的過剩的輔助曝氣的供給。
在(c)中,包含根據由污染物濃度測定部15測定之氨態氮濃度與氨態氮濃度的目標值的差值之PI控制的演算。藉此,能夠恆定地維持處理水質,能夠穩定地得到良好的處理水質。雖然氨態氮濃度的目標值可以在整個水處理的期間是固定的,也可以根據時間、季節而變更,但是氨態氮濃度的目標值是設定為各處理場規定的管理基準以下的值。
在(d)中,常數D4優選為設定為比在各處理場之生物反應槽1的輔助曝氣量的下限值更大的值,藉此由於輔助曝氣量確實地超過下限值,能夠得到良好的處理水質。
藉由利用上述(a)~(d)的4個的演算以計算出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不只是在膜分離槽2內進行的生物處理,由於也考慮了往生物反應槽1的流入負荷、或處理水質以決定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能夠不會過多也不會不足地供給必要的空氣量以處理流入生物反應槽1之被處理水的污染物量。因此,能夠抑制往生物反應槽1的過剩的曝氣。
藉由以上的構成,根據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以計算出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使得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在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增加的情況下減少,且使得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在膜面曝氣量的目標值減少的情況下增加;除此之外,由於根據流入生物反應槽1之流入負荷與膜分離槽2內的污染物濃度以計算出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能夠在良好地維持處理水質的同時抑制過剩的輔助曝氣。
如以上說明所述,在任一實施形態,由於考慮到利用在膜分離槽的膜面曝氣以進行的生物處理來決定在生物反應槽的輔助曝氣量,在膜分離槽的膜面曝氣量增加的情況下抑制了在生物反應槽的過剩的曝氣。另一方面,在膜分離槽的膜面曝氣減少的情況下,為了補償在膜分離槽受到抑制的生物處理,增加在生物反應槽的曝氣量,良好地維持處理水質。
另外,關於本發明的水處理裝置的信號處理之硬體30的一示例顯示於第6圖。如此圖所示,關於本裝置的信號處理的硬體30包含處理器31與記憶裝置32。此記憶裝置32具備未顯示於圖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揮發性記憶裝置、和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等的非揮發性的輔助記憶裝置。此外,也可以具備硬碟(hard disk)以代替快閃記憶體。處理器31執行從記憶裝置32輸入的程式(program)。在此情況下,從輔助記憶裝置透過揮發性記憶裝置將程式輸入至處理器31。此外,處理器31也可以將演算結果等的資料輸出至記憶裝置32的揮發性記憶裝置,也可以透過揮發性記憶裝置將資料保存至輔助記憶裝置。
此外,儘管本發明記載了各種例示性的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但是在一個或複數個實施形態中記載的各種特徵、態樣及功能並非限定應用於特定的實施形態,可能單獨地或以各種組合應用於實施形態。 因此,在本發明說明書中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以預見未例示的無數變形例。例如,包含至少一個元件變形的情況,增加的情況或省略的情況,以及至少一個元件被抽出並和其他實施形態的元件組合的情況。
1:生物反應槽 2:膜分離槽 3:分離膜 5:第一散氣部 6:第二散氣部 7: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 7a,9a,9b,11a,12a,13a,14a,15a,20a:信號線 8:輔助曝氣供給部 9:目標膜面曝氣量計算部 10:膜面曝氣供給部 11:DO測定部 12:壓力測定部 13:目標水質設定部 14:流入負荷測定部 15:污染物濃度測定部 20:控制部 30:硬體 31:處理器 32:記憶裝置 100:水處理槽 a,b,c,d,e,f,g,h:配管
第1圖為關於實施形態1~5之水處理裝置的構成圖。 第2圖為關於實施形態2之水處理裝置的構成圖。 第3圖為關於實施形態3之水處理裝置的構成圖。 第4圖為關於實施形態4之水處理裝置的構成圖。 第5圖為關於實施形態5之水處理裝置的構成圖。 第6圖所示為與關於實施形態1~5之關於水處理裝置的信號處理的硬體構成的一示例的圖。
3:分離膜
5:第一散氣部
6:第二散氣部
7: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
12a,20a:信號線
8:輔助曝氣供給部
10:膜面曝氣供給部
12:壓力測定部
20:控制部
100:水處理槽
a,c,d,e,f,g,h:配管

Claims (7)

  1. 一種水處理裝置,其特徵為包括: 藉由分離膜對在被處理水進行了生物反應的處理水進行固液分離且進行水處理的水處理裝置,具備: 膜面曝氣供給部,在前述分離膜的膜面供給空氣以進行膜面曝氣; 輔助曝氣供給部,與前述膜面曝氣供給部不同,供給利用前述生物反應的空氣以曝氣; 控制部,根據膜面曝氣量,控制從前述輔助曝氣供給部供給的曝氣量之輔助曝氣量,其中前述膜面曝氣量係藉由前述膜面曝氣供給部供給至前述膜面供給的曝氣量,且其會伴隨過濾的繼續而變化;以及 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設定前述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之輔助曝氣量目標值; 前述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是構成為在前述膜面曝氣量增加的情況下使前述輔助曝氣量目標值減少,在前述膜面曝氣量減少的情況下使前述輔助曝氣量目標值增加; 前述膜面曝氣供給部在前述膜面曝氣量增加的情況下進行由前述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減少的前述輔助曝氣量目標值的曝氣,在前述膜面曝氣量減少的情況下進行由前述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增加的前述輔助曝氣量目標值的前述曝氣。
  2. 如請求項1之水處理裝置,更包括: 生物反應槽,進行前述生物反應; 水質設定部,測定前述被處理水的水質以取得水質測定值;以及 目標水質設定部,設定在前述生物反應槽之水質的目標值之生物反應槽水質目標值; 前述控制部根據前述目標水質設定部設定的前述生物反應槽水質目標值、和前述水質測定部取得的前述水質測定值,控制前述輔助曝氣供給部的前述輔助曝氣量。
  3. 如請求項2之水處理裝置,更包括膜分離槽,前述膜分離槽與前述生物反應槽不同,且配置了前述分離膜。
  4. 如請求項2或3之水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水質設定部被構成為取得以前述被處理水中的溶存氧濃度作為水質之前述水質測定值; 前述目標水質設定部被構成為設定以在前述生物反應槽的前述溶存氧濃度作為前述水質之前述生物反應槽水質目標值。
  5. 一種水處理裝置,其特徵為包括: 藉由分離膜對在被處理水進行了生物反應的處理水進行固液分離且進行水處理的水處理裝置,具備: 膜面曝氣供給部,在前述分離膜的膜面供給空氣以進行膜面曝氣; 輔助曝氣供給部,與前述膜面曝氣供給部不同,供給利用前述生物反應的空氣以曝氣; 控制部,根據膜面曝氣量,控制從前述輔助曝氣供給部供給的曝氣量之輔助曝氣量,其中前述膜面曝氣量係藉由前述膜面曝氣供給部供給至前述膜面的曝氣量,且其會伴隨過濾的繼續而變化; 生物反應槽,進行前述生物反應; 水質設定部,測定前述被處理水的水質以取得水質測定值;以及 目標水質設定部,設定在前述生物反應槽之水質的目標值之生物反應槽水質目標值; 前述控制部根據前述目標水質設定部設定的前述生物反應槽水質目標值、和前述水質測定部取得的前述水質測定值,控制前述輔助曝氣供給部的前述輔助曝氣量; 前述水質設定部被構成為取得以前述被處理水中的溶存氧濃度作為前述水質之前述水質測定值; 前述目標水質設定部被構成為設定以在前述生物反應槽的前述溶存氧濃度作為前述水質之前述生物反應槽水質目標值。
  6. 一種水處理方法,其特徵為包括: 對在被處理水進行生物反應的處理水,利用分離膜進行水處理的水處理方法,包括: 膜面曝氣供給步驟,將空氣供給至前述分離膜的膜面並進行膜面曝氣; 輔助曝氣供給步驟,與前述膜面曝氣供給步驟不同,且利用前述生物反應供給空氣以進行曝氣; 控制步驟,根據藉由前述膜面曝氣供給步驟供給至前述膜面的曝氣量之膜面曝氣量,在前述輔助曝氣供給步驟控制所供給的曝氣量之輔助曝氣量;以及 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步驟,設定前述輔助曝氣量的目標值之輔助曝氣量目標值; 前述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步驟在前述膜面曝氣量增加的情況下使前述輔助曝氣量目標值減少,在前述膜面曝氣量減少的情況下使前述輔助曝氣量目標值增加; 前述膜面曝氣供給步驟在前述膜面曝氣量增加的情況下進行由前述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步驟減少的前述輔助曝氣量目標值的曝氣,在前述膜面曝氣量減少的情況下進行由前述目標輔助曝氣量設定部增加的前述輔助曝氣量目標值的前述曝氣。
  7. 一種水處理方法,其特徵為包括: 對在被處理水進行生物反應的處理水,利用分離膜進行水處理的水處理方法,包括: 膜面曝氣供給步驟,將空氣供給至前述分離膜的膜面並進行膜面曝氣; 輔助曝氣供給步驟,與前述膜面曝氣供給步驟不同,且利用前述生物反應供給空氣以進行曝氣; 控制步驟,根據膜面曝氣量,在前述輔助曝氣供給步驟控制所供給的曝氣量之輔助曝氣量,其中前述膜面曝氣量係藉由前述膜面曝氣供給步驟供給至前述膜面的曝氣量,且其會伴隨過濾的繼續而變化; 水質測定步驟,測定前述被處理水的水質以取得水質測定值;以及 目標水質設定步驟,設定在前述生物反應槽之水質的目標值之生物反應槽水質目標值; 在前述控制步驟,根據在前述目標水質設定步驟設定的前述生物反應槽水質目標值、和在前述水質測定步驟取得的前述水質測定值,控制在前述輔助曝氣供給步驟所供給的前述輔助曝氣量; 在前述水質設定步驟,取得以前述被處理水中的溶存氧濃度作為前述水質之前述水質測定值; 在前述目標水質設定步驟,設定以在前述生物反應槽的前述溶存氧濃度作為前述水質之前述生物反應槽水質目標值。
TW110107248A 2020-03-25 2021-03-02 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方法 TWI755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3316 WO2021192088A1 (ja) 2020-03-25 2020-03-25 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水処理方法
WOPCT/JP2020/013316 2020-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0387A true TW202140387A (zh) 2021-11-01
TWI755294B TWI755294B (zh) 2022-02-11

Family

ID=74200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7248A TWI755294B (zh) 2020-03-25 2021-03-02 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18951B1 (zh)
CN (1) CN115335137A (zh)
TW (1) TWI755294B (zh)
WO (1) WO20211920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1276A1 (ja) * 2022-03-24 2023-09-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水処理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水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574A (ja) * 1996-07-09 1998-01-20 Kubota Corp 汚水処理装置
AU2005334124B2 (en) * 2005-07-06 2011-05-12 Glowtec Bio Pte Ltd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JP2012205997A (ja) * 2011-03-29 2012-10-25 Kurita Water Ind Ltd 膜分離活性汚泥装置による有機性排水の処理方法
JP2014180629A (ja) * 2013-03-19 2014-09-29 Kubota Corp 水処理方法および水処理システム
JP6070443B2 (ja) * 2013-06-28 2017-02-01 株式会社明電舎 排水処理方法
JP6634862B2 (ja) * 2015-03-16 2020-01-22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排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排水の処理装置
JP6532723B2 (ja) * 2015-03-26 2019-06-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有機性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その処理システム
WO2018051630A1 (ja) * 2016-09-15 2018-03-2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膜分離活性汚泥処理システム
SG11201906887YA (en) * 2017-03-23 2019-10-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embrane separation device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method
JP6661060B2 (ja) * 2017-08-24 2020-03-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水処理制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18951B1 (ja) 2021-01-27
TWI755294B (zh) 2022-02-11
JPWO2021192088A1 (zh) 2021-09-30
WO2021192088A1 (ja) 2021-09-30
CN115335137A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3365B2 (en)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using activated sludge and comprising aeration regulation
RU2015143998A (ru) Способ и аппарат для максимального удаления азота из сточных вод
WO2007055440A1 (en) Membrane coupled activated sludge method and apparatus operating anoxic/anaerobic process alternately for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JP2003200190A (ja) 下水処理場水質制御装置
JP2012200705A (ja) 窒素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6522966B2 (ja) 有機性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その処理装置
JP6532397B2 (ja) 下水処理場の運転支援装置及び運転支援方法
JP6070443B2 (ja) 排水処理方法
TW202140387A (zh) 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方法
JP4008694B2 (ja) 下水処理場水質制御装置
JP7191708B2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2126779A (ja) 汚水処理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装置
JP2011200767A (ja) 排水処理方法および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US11485655B2 (en) Water treatment control system
JP2006315004A (ja) 下水処理場水質制御装置
JP5947067B2 (ja) 排水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3203774B2 (ja) 有機性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メタン発酵処理装置
WO2017006988A1 (ja) 排水処理制御装置及び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JP4612078B2 (ja) 生物処理方法および生物処理装置
JP3807945B2 (ja) 有機性廃水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6243804B2 (ja) 膜分離活性汚泥処理装置及び膜分離活性汚泥処理方法
JP2017077527A (ja) 有機排水処理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6007132A (ja) 汚水処理装置
JP4453287B2 (ja) 下水処理方法および下水処理制御システムと、下水処理場の改造方法
JPH05192688A (ja) 緩衝槽を用いた嫌気−好気活性汚泥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