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5401A - 接觸件與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觸件與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5401A
TW202135401A TW110108177A TW110108177A TW202135401A TW 202135401 A TW202135401 A TW 202135401A TW 110108177 A TW110108177 A TW 110108177A TW 110108177 A TW110108177 A TW 110108177A TW 202135401 A TW202135401 A TW 2021354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lastic
connector
board
elastic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8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橋本公明
加藤宣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宏致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宏致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宏致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5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540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6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coupling devices, e.g.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5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onsisting of at least two resilient arms contacting the same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接觸件是與對象接觸件電性連接者,包括:第一彈性部,為分叉成兩支的其中一分支部,具有彈性;第二彈性部,為分叉成兩支的另一分支部,具有彈性,且長度短於第一彈性部的長度;第一接點部,設置於第一彈性部,於將對象接觸件插入第一彈性部及第二彈性部之間時與對象接觸件的表面接觸;第二接點部,設置於第二彈性部,於將對象接觸件插入第一彈性部及第二彈性部之間時與對象接觸件的背面接觸;及餘長調整部,設置於分叉成兩支的根部及第一接點部之間,以第一接點部及第二接點部於第一彈性部及第二彈性部的彈性方向上成為相向的位置的方式對第一彈性部相對於第二彈性部的餘長進行調整。

Description

接觸件與連接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用以與對象接觸件連接的接觸件及包括該接觸件的連接器。
存在一種音叉型接觸件,該音叉型接觸件是對板材進行模切,並使彈簧沿著與模切方向成90°方向(板材的面方向)位移(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13470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所述音叉型接觸件的長度方向上的尺寸為必需,無法進行小型化。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小型化的接觸件及包括該接觸件的連接器。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接觸件是與對象接觸件電性連接的接觸件,包括:第一彈性部,為分叉成兩支的其中一分支部,具有彈性;第二彈性部,為分叉成兩支的另一分支部,具有彈性,且長度短於所述第一彈性部的長度;第一接點部,設置於所述第一彈性部,於將所述對象接觸件插入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之間時與所述對象接觸件的表面接觸;第二接點部,設置於所述第二彈性部,於將所述對象接觸件插入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之間時與所述對象接觸件的背面接觸;及餘長調整部,設置於分叉成兩支的根部及所述第一接點部之間,以所述第一接點部及所述第二接點部於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的彈性方向上成為相向的位置的方式對所述第一彈性部相對於所述第二彈性部的餘長進行調整。
又,本發明的接觸件是與對象接觸件電性連接的接觸件,包括:第一彈性部,為分叉成兩支的其中一分支部,具有彈性;第二彈性部,為分叉成兩支的另一分支部,具有彈性;第一接點部,設置於所述第一彈性部,於將所述對象接觸件插入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之間時與所述對象接觸件的表面接觸;第二接點部,設置於所述第二彈性部,於將所述對象接觸件插入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之間時與所述對象接觸件的背面接觸;及彎折部,於分叉成兩支的根部與所述第一接點部及所述第二接點部之間將所述接觸件彎折,且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的彈性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接點部及所述第二接點部之間的間隙小於所述接觸件的厚度。
又,本發明的接觸件的所述第一彈性部的長度長於所述第二彈性部的長度,所述接觸件包括餘長調整部,所述餘長調整部設置於所述根部及所述第一接點部之間,對所述第一彈性部相對於所述第二彈性部的餘長進行調整。
又,本發明的接觸件的所述餘長調整部以所述第一接點部及所述第二接點部於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的彈性方向上成為相向的位置的方式對所述第一彈性部的餘長進行調整。
又,本發明的接觸件的所述餘長調整部為U字形狀。又,本發明的接觸件的所述彎折部為U字形狀及/或L字形狀。又,本發明的接觸件的所述第一彈性部的形狀不同於所述第二彈性部的形狀。
又,本發明的接觸件的所述第一接點部及所述第二接點部於互相相向的方向上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為曲面。
又,本發明的連接器是用以與對象連接器電性連接的連接器,包括與所述對象連接器的對象接觸件電性連接的本發明的接觸件。
又,本發明的照明裝置包括:發光元件基板,安裝發光元件;對象連接器,安裝於所述發光元件基板;中繼基板,將所述發光元件基板及控制基板的電性連接進行中繼;及連接器,安裝於所述中繼基板,包括與所述對象連接器的對象接觸件電性連接的本發明的接觸件。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小型化的接觸件及包括該接觸件的連接器。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進行說明。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主要用於自背面照亮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的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背光裝置(照明裝置)。圖1是表示該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立體圖,圖2的(A)是表示該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平面圖,圖2的(B)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側視圖,圖2的(C)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正面圖,圖2的(D)是圖2的(A)的A-A截面圖,圖2的(E)是圖2的(A)的B-B截面圖。又,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圖4的(A)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平面圖,圖4的(B)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側視圖,圖4的(C)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正面圖,圖4的(D)是圖4的(A)的C-C截面圖。基板對基板連接器1將中繼基板4與發光元件基板5a、發光元件基板5b電性連接,如圖1所示,包括插座連接器2及兩個插頭連接器3a、3b。插座連接器2安裝於中繼基板4。插頭連接器3a安裝於發光元件基板5a,插頭連接器3b安裝於發光元件基板5b。又,於以下說明中,設定圖1所示的XYZ正交座標系,參照該正交座標系對各構件的位置關係等進行說明。X軸設定於插座連接器2與插頭連接器3a、插頭連接器3b嵌合的方向,Y軸設定於中繼基板4的長度方向,Z軸設定於與中繼基板4及發光元件基板5a、發光元件基板5b的安裝面正交的方向。
再者,LED背光裝置所採用的中繼基板4是沿著Y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帶狀基板,多個插座連接器2沿著Y方向以規定間隔安裝於中繼基板4,但於圖1~圖5中,為了方便說明基板對基板連接器1的結構,而將中繼基板4的長度方向的長度比實際長度短地圖示。同樣地,LED背光裝置所採用的發光元件基板5a、發光元件基板5b是沿著X方向具有長度方向的帶狀基板,多個未圖示的發光元件沿著X方向以規定間隔安裝於發光元件基板5a、發光元件基板5b,但於圖1~圖4的(A)至圖4的(D)及圖8的(A)至圖8的(E)中,為了方便說明基板對基板連接器1的結構,而將發光元件基板5a、發光元件基板5b的長度方向的長度比實際長度短地圖示。
安裝於中繼基板4的插座連接器2自+X方向側接收插頭連接器3a而與插頭連接器3a嵌合,自-X方向側接收插頭連接器3b而與插頭連接器3b嵌合。再者,嵌合可為使插頭連接器3a、插頭連接器3b傾斜地嵌合於插座連接器2中的傾斜嵌合。嵌合亦可為使其傾斜嵌合。中繼基板4將發光元件基板5a、發光元件基板5b與未圖示的控制基板(電源基板)的電性連接進行中繼。圖5是表示中繼基板4及將插座連接器2安裝於中繼基板4之前的狀態的立體圖,圖6是插座連接器2的分解圖。如圖1~圖6所示,插座連接器2包括絕緣體(insulator)6、兩個安裝釘(固定釘)8a、8b、六個第一接觸件(端子)10a~10f及六個第二接觸件(端子)11a~11f。
第一接觸件10a~第一接觸件10f及第二接觸件11a~第二接觸件11f沿著X方向相向配置。第一接觸件10a~第一接觸件10f沿著Y方向等間隔地排列,組裝於絕緣體6內。第一接觸件10a~第一接觸件10f分別配置於位於絕緣體6的+X方向側的第一接受部12a~第一接受部12f內的各者。第一接觸件10a~第一接觸件10f各自的+X方向側的端部藉由將插座連接器2安裝於中繼基板4而與形成於中繼基板4的基板面上的六個第一墊14a~14f分別連接。又,第一接觸件10a~第一接觸件10f各自的-X方向側的端部藉由插座連接器2與插頭連接器3a嵌合,而與插頭連接器3a的六個接觸件20a~20f分別連接。
第二接觸件11a~第二接觸件11f沿著Y方向等間隔地排列,組裝於絕緣體6內。第二接觸件11a~第二接觸件11f分別配置於位於絕緣體6的-X方向側的未圖示的六個第二接受部內的各者。第二接觸件11a~第二接觸件11f各自的-X方向側的端部藉由將插座連接器2安裝於中繼基板4,而與形成於中繼基板4的基板面上的六個第二墊15a~15f分別連接。又,第二接觸件11a~第二接觸件11f各自的+X方向側的端部藉由插座連接器2與插頭連接器3b嵌合而與插頭連接器3b的六個接觸件21a~21f分別連接。
圖7是表示第一接觸件10a的結構的立體圖,圖8的(A)是表示第一接觸件10a的結構的平面圖,圖8的(B)是表示第一接觸件10a的結構的正面圖,圖8的(C)是表示第一接觸件10a的結構的底面圖,圖8的(D)是表示第一接觸件10a的結構的左側視圖,圖8的(E)是表示第一接觸件10a的結構的右側視圖。又,圖9的(A)至圖9的(D)是表示第一接觸件10a的結構的展開圖(表示彎曲加工前的狀態的展開長度),圖9的(A)是其立體圖,圖9的(B)是其平面圖,圖9的(C)是其正面圖,圖9的(D)是其底面圖。再者,第一接觸件10b~第一接觸件10f的形狀與第一接觸件10a的形狀相同。又,第二接觸件11a~第二接觸件11f的形狀亦相對於插座連接器2的Y方向的中心線線對稱而與第一接觸件10a的形狀相同。
第一接觸件10a的中央部16配置於第一接受部12a內的-Z方向側的面。第一接觸件10a包括安裝部17,該安裝部17形成於中央部16的自+X方向側的端部向-Z方向側(中繼基板4側)彎折、進而向+X方向側彎折的前端。安裝部17的與中繼基板4相向的面藉由例如焊接等安裝於中繼基板4的第一墊14a。又,第一接觸件10a包括彈性部18,該彈性部18自中央部16的-X方向側的端部起分叉延伸(分支),且具有彈性。彈性部18包括自中央部16的-X方向的端部向+Z方向彎折、進而向+X方向彎折的U字形狀部。又,於作為彈性部18的分支部的第一彈性部18a、第二彈性部18b的前端部形成有第一接點部19a、第二接點部19b,該第一接點部19a、第二接點部19b是藉由插座連接器2與插頭連接器3a嵌合而夾持插頭連接器3a的接觸件20a的夾持部。第一接點部19a形成於作為分叉成兩支的其中一分支部的第一彈性部18a,第二接點部19b形成於作為分叉成兩支的另一分支部的第二接點部18b,其等沿著Y方向夾持接觸件20a,而使第一接觸件10a與接觸件20a電性連接。此處,中央部16的-X方向的端部(分叉成兩支的根部)作為彈性部18的支持部(固定部)發揮功能,藉由將彈性部18彎折成U字形狀而於中央部16與第一接點部19a及第二接點部19b之間形成的空間作為彈性部18的彈性空間發揮功能,沿著Y方向施加彈力,藉此第一接點部19a及第二接點部19b夾持插頭連接器3a的接觸件20a,將第一接觸件10a與接觸件20a電性連接。即,可確保彈性部18作為彈性體的功能及彈性部18的彈簧長度,並且縮短第一接觸件10a的X方向上的長度。
又,如圖9的(A)至圖9的(D)所示,第一彈性部18a與第二彈性部18b具有形狀、厚度(板厚)及寬度等互不相同的形態。進而,彎折加工成U字形狀之前的第一接點部19a與第二接點部19b並未相向,彎折加工成U字形狀之後的第一接點部19a與第二接點部19b相向。通常與對接觸件進行壓製加工時,第一彈性部18a與第二彈性部18b的間隔(間距)必須為厚度(板厚)以上。此處,於將第一彈性部18a與第二彈性部18b設為相同形態的情形時,必須將第一接點部19a與第二接點部19b的間隔設為板厚以上,且必須將接觸件20a的板厚設為比第一接觸件10a的板厚更厚。即,雖然欲自由地(儘量薄)設定接觸件20a的板厚,但接觸件20a的板厚受到限制。然而,藉由使第一彈性部18a與第二彈性部18b的形態不同,使第一接點部19a與第二接點部19b的位置錯開,可滿足壓製加工的條件,且縮窄第一接點部19a與第二接點部19b的間隔。即,可自由地(更薄地)設定接觸件20a的板厚。
長度方向(X方向)上的第一彈性部18a的長度長於第二彈性部18b的長度,第一彈性部18a相對於第二彈性部18b的餘長於作為餘長調整部發揮功能的U字形狀部中進行調整。具體而言,第一彈性部18a的餘長吸收是藉由使第一彈性部18a的U字形狀的U字的大小大於第二彈性部18b的U字的大小而進行。
又,使彎折加工成U字形狀之前的第一接點部19a與第二接點部19b不相向,使彎折加工成U字形狀之後的第一接點部19a與第二接點部19b相向,為了消除由此產生的第一彈性部18a、第二彈性部18b中的彈簧位移量(彈簧荷重)的差,而第一接觸件10a的長度方向(X方向)上長的第一彈性部18a的板厚及寬度的至少一者比短於第一彈性部18a的第二彈性部18b的板厚及寬度的至少一者更厚更寬。即,為了使第一接點部19a與第二接點部19b的夾持力無偏倚而均等,而對第一彈性部18a、第二彈性部18b的板厚及寬度的至少一者進行調整。
圖10是表示發光元件基板5a及將插頭連接器3a安裝於發光元件基板5a之前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1是插頭連接器3a的分解圖。再者,插頭連接器3b的結構相對於插座連接器2的Y方向的中心線線對稱而與插頭連接器3a的結構相同。又,發光元件基板5b的結構相對於插座連接器2的Y方向的中心線線對稱而與發光元件基板5a的結構相同。
如圖10及圖11所示,插頭連接器3a包括絕緣體(insulator)24、兩個安裝釘(固定釘)26a、26b及六個接觸件20a~20f。接觸件20a~接觸件20f沿著Y方向等間隔地排列,組裝於絕緣體24內。接觸件20a~接觸件20f各自的+X方向側的端部藉由將插頭連接器3a安裝於發光元件基板5a而與形成於發光元件基板5a的基板面上的六個墊22a~22f分別連接。又,接觸件20a~接觸件20f各自的-X方向側的端部藉由插座連接器2與插頭連接器3a嵌合而與插座連接器2的六個第一接觸件10a~10f分別連接。
LED背光裝置(照明裝置,未圖示)包括未圖示的多個發光元件、中繼基板4、安裝有多個發光元件的多個發光元件基板5a、5b、用以安裝中繼基板4及發光元件基板5a、發光元件基板5b的矩形平板狀安裝構件(未圖示)、以及將中繼基板4及發光元件基板5a、發光元件基板5b電性連接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1。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未圖示)包括未圖示的液晶面板、配置於液晶面板的背面的LED背光裝置、及配置於LED背光裝置的背面的未圖示的控制基板。
根據該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1,包括插座連接器2,該插座連接器2包括具有彎折成U字形狀的彈性體的第一接觸件10a~第一接觸件10f(第二接觸件11a~第二接觸件11f)。因此,於與音叉型的接觸件(對板材進行模切而沿著與模切方向正交的方向(與板材的面平行的方向)進行彈性位移的形式的接觸件)或箱體折彎結構的接觸件等沿著嵌合方向延伸而不彎折的接觸件相比時,可將第一接觸件10a~第一接觸件10f(第二接觸件11a~第二接觸件11f)的長度縮短回折的長度。即,可將插座連接器2的嵌合方向上的尺寸至少縮短將第一接觸件10a~第一接觸件10f(第二接觸件11a~第二接觸件11f)彎折的長度,甚至可縮短安裝插座連接器2之中繼基板4的寬度方向上的尺寸。又,設置基板對基板連接器1的部位例如為低高度或狹窄的深處,即便於彎折前的平坦狀態下無法設置的情形時,只要為包括本發明的接觸件的連接器,則亦可設置。
繼而,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進行說明。圖12是表示第二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立體圖,圖13的(A)是表示第二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平面圖,圖13的(B)是圖13的(A)的D-D截面圖,圖13的(C)是圖13的(A)的E-E截面圖。基板對基板連接器27將中繼基板4與發光元件基板5b及未圖示的發光元件基板電性連接,包括插座連接器29、插頭連接器31b及未圖示的插頭連接器。插座連接器29安裝於中繼基板4。插頭連接器31b安裝於發光元件基板5b,未圖示的插頭連接器安裝於未圖示的發光元件基板。又,於以下說明中,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設定圖12所示的XYZ正交座標系,參照該正交座標系對各構件的位置關係等進行說明。
安裝於中繼基板4的插座連接器29自-X方向側接收插頭連接器31b並與插頭連接器31b嵌合,自+X方向側接收未圖示的插頭連接器並與未圖示的插頭連接器嵌合。如圖12及圖13的(A)至圖13的(C)所示,插座連接器29包括絕緣體(insulator)32、十個第一接觸件(端子)33、十個第二接觸件(端子)34及殼體35。
十個第一接觸件33及十個第二接觸件34沿著X方向相向,分別沿著Y方向等間隔地排列,組裝於絕緣體32內。第一接觸件33的-X方向側的端部與形成於中繼基板4上的未圖示的第一墊連接。又,第一接觸件33的+X方向側的端部與未圖示的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連接。第二接觸件34的+X方向側的端部與形成於中繼基板4上的未圖示的第二墊連接。又,第二接觸件34的-X方向側的端部與插頭連接器31b的接觸件43(參照圖12)連接。
圖14是表示第一接觸件33的結構的立體圖,圖15的(A)是表示第一接觸件33的結構的平面圖,圖15的(B)是表示第一接觸件33的結構的正面圖,圖15的(C)是表示第一接觸件33的結構的底面圖,圖15的(D)是表示第一接觸件33的結構的左側視圖,圖15的(E)是表示第一接觸件33的結構的右側視圖。又,圖16是表示第一接觸件33的結構的放大圖,圖17的(A)及圖17的(B)是第一接觸件33的展開圖(表示彎曲加工前的狀態的展開長度),圖17的(A)是其立體圖,圖17的(B)是其正面圖。再者,第二接觸件34的形狀相對於插座連接器29的Y方向的中心線線對稱而與第一接觸件33的形狀相同。
於第一接觸件33的-X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安裝部36。安裝部36的與中繼基板4相向的面藉由例如焊接等安裝於中繼基板4的未圖示的第一墊。第一接觸件33包括回折部37,該回折部37自安裝部36的+X方向的端部起彎折成L字狀,沿著+Z方向延伸,並沿著-Z方向回折。又,基板對基板連接器27為浮動型連接器,因此第一接觸件33於回折部37及下文所述的分支部(第一彈性部39a、第二彈性部39b)之間包括波形柔性部38。柔性部38具有彈性,於插座連接器29相對於插頭連接器31b移動時跟隨。柔性部38於插座連接器29及插頭連接器31b嵌合時,即便於例如中繼基板4及發光元件基板的至少一者錯位的情形時,亦藉由跟隨而容許中繼基板4及發光元件基板的錯位。又,柔性部38於嵌合後,於中繼基板4及發光元件基板的至少一者錯位的情形時,亦藉由跟隨中繼基板4及發光元件基板的至少一者的移動而容許中繼基板4及發光元件基板的錯位,維持插座連接器29及插頭連接器(第一接觸件33及未圖示的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的連接。
第一接觸件33包括作為自柔性部38的+X方向的端部起分叉成兩支的其中一分支部的第一彈性部39a、及作為另一分支部的第二彈性部39b。第一彈性部39a包括彎折部40a,該彎折部40a自-X方向的端部起沿著+X方向延伸,沿著-Z方向彎折成L字形狀。又,第一接觸件33於分叉成兩支的根部與彎折部40a之間包括U字形狀的餘長調整部41。下文對餘長調整部41進行詳細說明。又,第一接觸件33於彎折部40a與+X方向側的前端之間包括第一接點部42a。第一接點部42a與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未圖示)接觸。另一方面,第二彈性部39b包括彎折部40b,該彎折部40b自-X方向的端部起沿著+X方向延伸,沿著-Z方向彎折成L字形狀。第一接觸件33於彎折部40b與+X方向側的前端之間包括第二接點部42b。第二接點部42b與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未圖示)接觸。
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互相相向,藉由第一彈性部39a及第二彈性部39b的彈力而沿著Y方向夾持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使第一接觸件33及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電性連接。此處,分叉成兩支的根部作為第一彈性部39a及第二彈性部39b的支持部(固定部)發揮功能,藉由在彎折部40a、彎折部40b處將第一彈性部39a及第二彈性部39b彎折成L字形狀所形成的空間作為第一彈性部39a及第二彈性部39b的彈性空間發揮功能,沿著Y方向施加彈力,藉此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夾持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第一接觸件33與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電性連接。即,可確保第一彈性部39a及第二彈性部39b作為彈性體的功能以及第一彈性部39a及第二彈性部39b的彈簧長度,並且縮短第一接觸件33的X方向上的長度。
又,第一彈性部39a及第二彈性部39b為了避免彎曲加工前的展開長度下第一接點部42a與第二接點部42b互相重疊,而具有例如形狀、厚度(板厚)及寬度等互不相同的形態。進而,彎折加工等之前的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未相向(參照圖17的(A)及圖17的(B)),彎折加工等之後的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相向。即,餘長調整部41藉由在XY平面內被彎折加工成U字形狀,而以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於第一彈性部39a及第二彈性部39b的彈性方向(Y方向)上成為相向的位置的方式對第一彈性部39a相對於第二彈性部39b的餘長進行調整(吸收)。藉由將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設為Y方向上相向的位置,於插座連接器29與插頭連接器嵌合時,不會產生多餘的力矩。
再者,餘長調整部41只要能夠調整第一彈性部39a相對於第二彈性部39b的餘長,則亦可彎折加工成U字形狀以外的形狀。又,於該實施形態中,列舉於分叉成兩支的根部與彎折部40a之間包括餘長調整部41的情形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為於彎折部40a與第一接點部42a之間包括餘長調整部41的結構。
又,由於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之間大致無間隙(間距)(比第一接觸件33的板厚更短),因此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可牢固地夾持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從而能夠良好地維持插座連接器29與插頭連接器的電性連接。又,接觸件通常藉由壓製加工而形成,但必須以接觸件的板材平坦的狀態使模切加工實現。模切加工的模切寬度通常最小為與板厚相同的大小。因此,若第一彈性部39a及第二彈性部39b的長度方向(X方向)上的長度相同,則模切寬度的極限成為第一彈性部39a及第二彈性部39b的間隔(間距),必須使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的板厚比第一接觸件33的板厚更厚。即,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的板厚受到限制。然而,藉由使第一彈性部39a及第二彈性部39b的形態不同,使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的位置錯開,可滿足壓製加工的條件,且縮窄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的間隔。
又,第一接點部42a包括沿著與第二接點部42b相向的方向(-Y方向)突出的扇形的突出部,以該突出部的表面成為光滑的曲面的方式朝向-X方向進行彎折加工。第二接點部42b亦同樣地,包括沿著與第一接點部42a相向的方向(+Y方向)突出的扇形的突出部,以該突出部的表面成為光滑的曲面的方式朝向-X方向進行彎折加工。藉此,於將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自相對於第一接觸件33的長度方向(X方向)向+Z方向傾斜的傾斜方向插入第一接點部42a與第二接點部42b之間並嵌合時,突出部的曲面會引導接觸件的順利插入。再者,只要將插頭連接器的接觸件順利地插入第一接點部42a與第二接點部42b之間,則無需突出部的表面整體為曲面,突出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為曲面即可。又,突出部的表面的加工亦可為倒角加工而非彎折加工。
又,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於彎折加工之前未相向,於彎折加工後相向,為了消除由此產生的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中的彈簧位移量(彈簧荷重)的差,而於第一彈性部39a的一部分設置有開口部70。即,藉由在第一接觸件33的長度方向(X方向)上長於第二彈性部39b的第一彈性部39a設置開口部70,而對第一彈性部39a的重量進行調整,使第一接點部42a及第二接點部42b的夾持力無偏倚而均等。
再者,與第一接觸件33連接的未圖示的插頭連接器的結構相對於插座連接器29的Y方向的中心線線對稱而和與第二接觸件34連接的插頭連接器31b的結構相同。
根據該第二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27,包括插座連接器29,該插座連接器29包括彎折成L字形狀且具有彈性的第一接觸件33及第二接觸件34。因此,於與音叉型的接觸件或箱體折彎結構的接觸件等沿著嵌合方向延伸而不彎折的接觸件相比時,可將第一接觸件33及第二接觸件34的X方向上的長度縮短所彎折的長度。即,可將插座連接器29的嵌合方向上的尺寸至少縮短將第一接觸件33及第二接觸件34彎折的長度,甚至可縮短安裝插座連接器29的中繼基板4的寬度方向上的尺寸。
繼而,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進行說明。圖18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立體圖。又,於以下說明中,亦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設定圖18所示的XYZ正交座標系,參照該正交座標系對各構件的位置關係等進行說明。如圖18所示,基板對基板連接器45包括插頭連接器46及插座連接器47。圖19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45的結構的立體圖,為表示插頭連接器46及插座連接器47嵌合之前的狀態的圖。圖20是表示插頭連接器46的結構的立體圖。插頭連接器46及插座連接器47安裝於未圖示的基板。
插頭連接器46及插座連接器47以Z方向作為嵌合方向而嵌合。插頭連接器46包括五個第一接觸件48、五個第二接觸件49、及位於第一接觸件48與第二接觸件49之間的接地板(對象接觸件)53。第一接觸件48、第二接觸件49及接地板53組裝於絕緣體(insulator)71中。五個第一接觸件48及五個第二接觸件49沿著X方向相向,分別沿著Y方向等間隔地排列。
插座連接器47包括五個第一接觸件50、五個第二接觸件51、及殼體52。第一接觸件50及第二接觸件51組裝於絕緣體(insulator)72中。五個第一接觸件50及五個第二接觸件51沿著X方向相向,分別沿著Y方向等間隔地排列。插頭連接器46的第一接觸件48分別與插座連接器47的各第一接觸件50電性連接。同樣地,插頭連接器46的第二接觸件49分別與插座連接器47的各第二接觸件51電性連接。
圖21是表示插座連接器47的殼體52的結構的立體圖,圖22的(A)是表示殼體52的結構的平面圖,圖22的(B)是表示殼體52的結構的正面圖,圖23是表示殼體52的結構的展開圖(表示彎曲加工前的狀態的展開長度)。殼體52包括自-Y方向的側部中央向+Y方向延伸的第一接地接觸件54、及自+Y方向的側部中央向-Y方向延伸的第二接地接觸件55。
第一接地接觸件54包括作為分叉成兩支的其中一分支部的第一彈性部56a、及作為另一分支部的第二彈性部56b。於第一彈性部56a的前端部設置有第一接點部58a。第一接點部58a與插頭連接器46的接地板53接觸而接地。又,第一彈性部56a於分叉成兩支的根部與第一接點部58a之間包括彎折部,彎折部包括自分叉成兩支的根部向+Z方向彎折的L字形狀部60a、及向+Y方向彎折進而向-Z方向彎折的U字形狀部61a。
另一方面,於第二彈性部56b的前端部設置有第二接點部58b。第二接點部58b與插頭連接器46的接地板53接觸而接地。又,第二彈性部56b於分叉成兩支的根部與第二接點部58b之間包括彎折部,彎折部包括自分叉成兩支的根部向+Z方向彎折的L字形狀部60b、及向+Y方向彎折進而向-Z方向彎折的U字形狀部61b。
第一接點部58a朝向+X方向,第二接點部58b朝向-X方向,藉由第一彈性部56a及第二彈性部56b的彈力而沿著X方向夾持插頭連接器46的接地板53,使殼體52及插頭連接器46的接地板53電性連接。此處,分叉成兩支的根部作為第一彈性部56a及第二彈性部56b的支持部(固定部)發揮功能,由第一彈性部56a及第二彈性部56b的彎折部形成的空間作為第一彈性部56a及第二彈性部56b的彈性空間發揮功能,沿著X方向施加彈力,藉此第一接點部58a及第二接點部58b夾持接地板53,殼體52與接地板53電性連接。即,可確保第一彈性部56a及第二彈性部56b作為彈性體的功能以及第一彈性部56a及第二彈性部56b的彈簧長度,並且縮短第一接地接觸件54的Y方向上的長度。
第二接地接觸件55包括作為分叉成兩支的其中一分支部的第一彈性部57a、及作為另一分支部的第二彈性部57b。於第一彈性部57a的前端部設置有第一接點部59a。第一接點部59a與插頭連接器46的接地板53接觸而接地。又,第一彈性部57a於分叉成兩支的根部與第一接點部59a之間包括彎折部,彎折部包括自分叉成兩支的根部向+Z方向彎折的L字形狀部62a、及向-Y方向彎折進而向-Z方向彎折的U字形狀部63a。
另一方面,於第二彈性部57b的前端部設置有第二接點部59b。第二接點部59b與插頭連接器46的接地板53接觸而接地。又,第二彈性部57b於分叉成兩支的根部與第二接點部59b之間包括彎折部,彎折部包括自分叉成兩支的根部向+Z方向彎折的L字形狀部62b、及向-Y方向彎折進而向-Z方向彎折的U字形狀部63b。
第一接點部59a朝向-X方向,第二接點部59b朝向+X方向,藉由第一彈性部57a及第二彈性部57b的彈力而沿著X方向夾持插頭連接器46的接地板53,使殼體52及插頭連接器46的接地板53電性連接。此處,分叉成兩支的根部作為第一彈性部57a及第二彈性部57b的支持部(固定部)發揮功能,由第一彈性部57a及第二彈性部57b的U字形狀部形成的空間作為第一彈性部57a及第二彈性部57b的彈性空間發揮功能,沿著X方向施加彈力,藉此第一接點部59a及第二接點部59b夾持接地板53,殼體52與接地板53電性連接。即,可確保第一彈性部57a及第二彈性部57b作為彈性體的功能以及第一彈性部57a及第二彈性部57b的彈簧長度,並且縮短第二接地接觸件55的Y方向上的長度。又,於對第一彈性部56a、第一彈性部57a相對於第二彈性部56b、第二彈性部57b的餘長進行調整的情形時,利用U字形狀部61a、U字形狀部63a進行。
再者,第一彈性部56a、第一彈性部57a的Y方向上的長度長於第二彈性部56b、第二彈性部57b的Y方向上的長度。又,為了避免第一接點部58a、第一接點部59a與第二接點部58b、第二接點部59b於展開長度下互相重疊(參照圖23),第一彈性部56a、第一彈性部57a及第二彈性部56b、第二彈性部57b具有例如形狀、厚度(板厚)及寬度等互不相同的形態。於將第一彈性部56a、第一彈性部57a及第二彈性部56b、第二彈性部57b設為相同形態的情形時,必須將第一接點部58a、第一接點部59a及第二接點部58b、第二接點部59b的X方向上的間隔設為板厚以上,接地板53的板厚受到限制。然而,藉由如圖23所示般使第一彈性部56a、第一彈性部57a及第二彈性部56b、第二彈性部57b的形態不同,使第一接點部58a、第一接點部59a及第二接點部58b、第二接點部59b的位置錯開,可滿足壓製加工的條件,且縮窄第一接點部58a、第一接點部59a及第二接點部58b、第二接點部59b的夾持方向(X方向)上的間隔。
根據該第三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45,包括插座連接器47,該插座連接器47包括殼體52,該殼體52包括具有彎折成L字形狀及U字形狀的彈性體的第一接地接觸件54及第二接地接觸件55。因此,可將第一接地接觸件54及第二接地接觸件55的長度縮短彎折或回折的量。
再者,於所述實施形態中,列舉液晶背光(照明裝置)所使用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1、基板對基板連接器27為例進行說明,但液晶背光(照明裝置)以外的電子機器亦可使用本發明的連接器。又,於所述實施形態中,列舉插座連接器2嵌合於插頭連接器3a、插頭連接器3b中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1、插座連接器29嵌合於插頭連接器31b中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27、插座連接器47嵌合於插頭連接器46中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45為例進行說明,但基板對基板連接器以外的連接器、例如基板對電線連接器或基板對柔性印刷配線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FPC)(柔性扁平電纜(Flexible Flat Cable,FFC))連接器等亦可使用本發明的接觸件。即,亦可為插座連接器2的第一接觸件10a~第一接觸件10f(第二接觸件11a~第二接觸件11f)與插頭連接器3a、插頭連接器3b以外的連接器(電線用連接器、FPC(FFC)用連接器)連接的結構。
又,於所述實施形態中,列舉對一個插座連接器2連接兩個插頭連接器3a、3b的情形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為對一個插座連接器連接一個插頭連接器的結構。
又,於所述各實施形態中,列舉接觸件及接地接觸件包括兩個彈性部(第一彈性部及第二彈性部)的情形為例進行說明,但至少包括一個彈性部即可。又,列舉接觸件(接地接觸件)包括兩個接點部(第一接點部及第二接點部)的情形為例進行說明,但至少包括一個接點部即可。例如,可為接觸件(接地接觸件)包括兩個彈性部而於任一彈性部設置有接點部的結構,亦可為僅接觸件(接地接觸件)的其中一分支部具有彈性而於兩個分支部設置有接點部的結構,亦可為僅接觸件(接地接觸件)的其中一分支部具有彈性而於任一分支部設置有接點部的結構。
1、27、45:基板對基板連接器 2、29、47:插座連接器 3a、3b、31b、46:插頭連接器 4:中繼基板 5a、5b:發光元件基板 6、24、32、71、72:絕緣體 8a、8b、26a、26b:安裝釘 10a~10f、33、48、50:第一接觸件 11a~11f、34、49、51:第二接觸件 12a~12f:第一接受部 14a~14f:第一墊 15a~15f:第二墊 16:中央部 17、36:安裝部 18:彈性部 18a、39a、56a、57a:第一彈性部 18b、39b、56b、57b:第二彈性部 19a、42a、58a、59a:第一接點部 19b、42b、58b、59b:第二接點部 20a~20f、21a~21f、43:接觸件 22a~22f:墊 35、52:殼體 37:回折部 38:柔性部 40a、40b:彎折部 41:餘長調整部 53:接地板 54:第一接地接觸件 55:第二接地接觸件 60a、60b、62a、62b:L字形狀部 61a、61b、63a、63b:U字形狀部 70:開口部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2的(A)至圖2的(E)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圖。 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4的(A)至圖4的(D)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5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中繼基板及安裝於該中繼基板的插座連接器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7是表示作為第一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的構成部件的接觸件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8的(A)至圖8的(E)是表示作為第一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的構成部件的接觸件的結構的六面圖。 圖9的(A)至圖9的(D)是表示作為第一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的構成部件的接觸件的結構的展開圖。 圖10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發光元件基板及安裝於該發光元件基板的插頭連接器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11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插頭連接器的結構的分解圖。 圖12是表示第二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13的(A)至圖13的(C)是表示第二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圖。 圖14是表示作為第二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的構成部件的接觸件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15的(A)至圖15的(E)是表示作為第二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的構成部件的接觸件的結構的圖。 圖16是表示作為第二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的構成部件的接觸件的結構的放大圖。 圖17的(A)及圖17的(B)是表示作為第二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的構成部件的接觸件的結構的展開圖。 圖18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19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20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插頭連接器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21是表示作為第三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的構成部件的殼體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22的(A)及圖22的(B)是表示作為第三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的構成部件的殼體的結構的圖。 圖23是表示作為第三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的構成部件的殼體的結構的展開圖。
1:基板對基板連接器
2:插座連接器
3a、3b:插頭連接器
4:中繼基板
5a、5b:發光元件基板
20a~20f、21a~21f:接觸件

Claims (10)

  1. 一種接觸件,與對象接觸件電性連接,包括: 第一彈性部,為分叉成兩支的其中一分支部,具有彈性; 第二彈性部,為分叉成兩支的另一分支部,具有彈性,且長度短於所述第一彈性部的長度; 第一接點部,設置於所述第一彈性部,於將所述對象接觸件插入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之間時與所述對象接觸件的表面接觸; 第二接點部,設置於所述第二彈性部,於將所述對象接觸件插入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之間時與所述對象接觸件的背面接觸;及 餘長調整部,設置於分叉成兩支的根部及所述第一接點部之間,以所述第一接點部及所述第二接點部於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的彈性方向上成為相向的位置的方式對所述第一彈性部相對於所述第二彈性部的餘長進行調整。
  2. 一種接觸件,與對象接觸件電性連接,包括: 第一彈性部,為分叉成兩支的其中一分支部,具有彈性; 第二彈性部,為分叉成兩支的另一分支部,具有彈性; 第一接點部,設置於所述第一彈性部,於將所述對象接觸件插入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之間時與所述對象接觸件的表面接觸; 第二接點部,設置於所述第二彈性部,於將所述對象接觸件插入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之間時與所述對象接觸件的背面接觸;及 彎折部,於分叉成兩支的根部與所述第一接點部及所述第二接點部之間將所述接觸件彎折, 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的彈性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接點部及所述第二接點部之間的間隙小於所述接觸件的厚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接觸件,其中所述第一彈性部的長度長於所述第二彈性部的長度, 並且所述接觸件包括餘長調整部,所述餘長調整部設置於所述根部及所述第一接點部之間,對所述第一彈性部相對於所述第二彈性部的餘長進行調整。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接觸件,其中所述餘長調整部以所述第一接點部及所述第二接點部於所述第一彈性部及所述第二彈性部的彈性方向上成為相向的位置的方式對所述第一彈性部的餘長進行調整。
  5. 請求項3或請求項4所述的接觸件,其中所述餘長調整部為U字形狀。
  6. 如請求項2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接觸件,其中所述彎折部為U字形狀及/或L字形狀。
  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接觸件,其中所述第一彈性部的形狀不同於所述第二彈性部的形狀。
  8.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7中任一項所述的接觸件,其中所述第一接點部及所述第二接點部於互相相向的方向上包括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為曲面。
  9. 一種連接器,用以與對象連接器電性連接,包括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8中任一項所述的接觸件,所述接觸件與所述對象連接器的對象接觸件電性連接。
  10. 一種照明裝置,包括: 發光元件基板,安裝發光元件; 對象連接器,安裝於所述發光元件基板; 中繼基板,將所述發光元件基板及控制基板的電性連接進行中繼;及 連接器,安裝於所述中繼基板,包括與所述對象連接器的對象接觸件電性連接的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8中任一項所述的接觸件。
TW110108177A 2020-03-10 2021-03-08 接觸件與連接器 TW2021354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0806 2020-03-10
JP2020-040806 2020-03-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5401A true TW202135401A (zh) 2021-09-16

Family

ID=77671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8177A TW202135401A (zh) 2020-03-10 2021-03-08 接觸件與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12519A1 (zh)
JP (1) JP7185787B2 (zh)
CN (1) CN115136419A (zh)
TW (1) TW202135401A (zh)
WO (1) WO20211824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7353B (zh) * 2022-11-10 2024-07-0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7885U (zh) * 1974-08-23 1976-02-28
US4762500A (en) * 1986-12-04 1988-08-09 Amp Incorporated Impedance match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377284A (ja) * 1989-08-19 1991-04-02 Fujitsu Ltd コンタクト
US5324215A (en) * 1993-04-19 1994-06-28 Burndy Corporation Dual beam electrical contact
JP3361645B2 (ja) * 1995-03-03 2003-01-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ジャックコネクタ及びジャックコネクタを含むコネクタ
JP3099111B2 (ja) * 1996-05-31 2000-10-1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リセプタクル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リセプタクルコンタクトストリップ並びにリセプタクルコンタクトの製造方法
US5697799A (en) * 1996-07-31 1997-12-16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Board-mountable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187338B2 (ja) * 1999-03-01 2008-11-2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電気コネクタ
JP5247499B2 (ja) * 2009-01-30 2013-07-24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JP5825477B2 (ja) * 2011-08-18 2015-12-02 Smk株式会社 接続コネクタ
JP2013225475A (ja) * 2012-03-19 2013-10-31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コンタクト、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696277U (zh) * 2015-04-27 2015-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组合
JP6075431B1 (ja) * 2015-10-30 2017-02-0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06028B2 (ja) * 2017-01-19 2020-12-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多極コネクタセット
JP6563046B2 (ja) * 2018-02-08 2019-08-2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816747B2 (ja) * 2018-10-01 2021-01-20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JP7108531B2 (ja) * 2018-12-27 2022-07-28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組立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82450A1 (ja) 2021-09-16
JPWO2021182450A1 (zh) 2021-09-16
CN115136419A (zh) 2022-09-30
JP7185787B2 (ja) 2022-12-07
US20230112519A1 (en) 2023-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135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I540801B (zh) Connector
TWI321871B (en)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an excellent grounding function
TWI364880B (en) Connector capable of absorbing an error in mounting position
KR20230035021A (ko) 커넥터
JP2004355819A (ja) 平衡伝送用プラグコネクタ
KR101802171B1 (ko) 커넥터
JPH1127380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4164884A (ja) コネクタ
JP7467236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5683284B2 (ja) 基板接続用端子
TW202135401A (zh) 接觸件與連接器
US20220328994A1 (en) Connector
JP201419188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20120075341A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장치
JPH08124638A (ja) 表面実装型コネクタ及びその電気コンタクト
CN114514657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JP2004227911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457609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0492273A (zh) 连接器
KR20010015078A (ko) 전기 커넥터용 접촉자 및 그 접촉자를 구비한 전기커넥터
JP4559296B2 (ja) 平形の接続部材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基板対基板の接続構造
JPWO2020022299A1 (ja) 液晶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20230261402A1 (en) Connector and assembly
US20240136744A1 (en) Conn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