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3319A - 基板固持器 - Google Patents

基板固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3319A
TW202133319A TW109143601A TW109143601A TW202133319A TW 202133319 A TW202133319 A TW 202133319A TW 109143601 A TW109143601 A TW 109143601A TW 109143601 A TW109143601 A TW 109143601A TW 202133319 A TW202133319 A TW 2021333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late
contact
pin
sea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3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宮本松太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3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331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7/00Constructional par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of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C25D17/06Suspending or supporting devices for articles to be co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7/00Constructional par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of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C25D17/06Suspending or supporting devices for articles to be coated
    • C25D17/08Supporting racks, i.e. not for suspe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7/00Constructional par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of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C25D17/001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of wafers, e.g. semiconductors or solar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7/00Constructional par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of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C25D17/004Seal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7/00Constructional par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of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C25D17/005Contact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7/00Constructional par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of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C25D17/007Current direct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7/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rticle co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基板固持器,在基板固持器中在抑制對基板的負荷的同時按壓密封件。基板固持器具備:接點組件;第一板,在與上述接點組件之間夾持基板;至少一個第一銷,固定於上述接點組件,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朝向上述第一板側延伸,且具有被卡定部;卡定構件,相對於上述第一板配置在與上述接點組件相反側,能夠位移至相對於上述第一銷的上述被卡定部的卡定狀態和非卡定狀態;以及至少一個第一施壓構件,沿著上述基板的外周部,設置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以使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相互分離,在上述卡定狀態下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被壓縮,朝向上述接點組件側對上述第一板進行施壓。

Description

基板固持器
本發明提供一種保持基板的基板固持器。
在半導體晶圓、印刷電路基板等基板的表面形成佈線、凸塊(突起狀電極)等。作為形成該佈線以及凸塊等的方法,已知有電解電鍍法。在電解電鍍法所使用的電鍍裝置中,具備密封圓形或多邊形的基板的端面,使被電鍍面露出並保持的基板固持器。在這樣的電鍍裝置中在基板表面進行電鍍處理時,使保持了基板的基板固持器浸漬到電鍍液中。
如日本特開2018-40045號公報[專利文獻1]以及日本特開2019-7075號公報[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那樣,已知有與大型的特別是矩形的基闆對應的基板固持器。在日本特開2018-40045號公報[專利文獻1]記載了利用夾具將基板固定到背板,之後將背板與前板重疊,並利用夾鉗將前板固定到背板,從而保持基板的基板固持器。另外,在日本特開2019-075號公報[專利文獻2]記載了經由匯流排對配置在基板的周圍的多個基板接點進行供電的基板固持器。
另外,在日本特開2008-133526號公報[專利文獻3]記載了改善對基板的按壓力的提供的電鍍夾具的例子。在該例子中,通過在放置在夾具主體上的凹部內的基板上重疊按壓構件,並將與基板中心對應地設置了彈簧的罩構件固定在夾具主體的上表面,從而在罩構件與按壓構件之間壓縮彈簧而向密封構件按壓基板,將基板密封。
另外,在日本特開2007-46154號公報[專利文獻4]公開了通過使環的卡定機構與卡定於工件固持器主體側的可撓性構件卡定,並通過可撓性構件向主體側拉動環,來利用環的密封面按壓基板的構成的工件固持器。該工件固持器在主體內內置用於使可撓性構件變形至使其與環的卡定機構接合的狀態的可膨脹收縮的袋。
[先前技術]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4004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9-707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8-13352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7-46154號公報
這些基板固持器為了保護基板接點免受電鍍液的侵蝕而使用使與基板接觸的密封件沿著基板的外周連續一體的構件。為了適當地密封基板接點,需要使密封件遍及密封件全長以均勻的按壓力與基板接觸,但若伴隨基板的大型化以及/或薄化而基板更容易翹曲,則在連續一體的密封件中,難以使密封件遍及全長以均勻的按壓力與基板接觸。另外,在與大型基闆對應的連續一體的密封件中,需要遍及與基板的外周部對應的較長的距離以及較寬的範圍確保密封件本身、構成構件的面精度以及/或尺寸精度,但具有足夠的面精度以及/或尺寸精度的密封、構成構件的製作較困難,有導致基板固持器的高成本化的擔心。並且,隨著基板的大型化,也有基板固持器的重量化的擔心。
另外,在基板固持器中,有要求與基板的密封件以及/或基板接點也可以接觸的接觸允許區域對應地,將密封以及/或基板接點定位在有限的區域內的情況。
另外,也需要抑制在將密封件按壓至基板時給予基板的負荷。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的課題的至少一部分。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板固持器,是用於保持基板的基板固持器,具備第一保持構件、和在與上述第一保持構件之間保持基板的第二保持構件,上述第一保持構件具備:至少一個基板接點,配置為與上述基板接觸;至少一個密封構件,具有覆蓋一個或多個上述基板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的第一密封部;以及匯流排,與一個或多個上述基板接點電連接,且具有收納上述第一密封部的一個或多個第一通孔,一個或多個上述基板接點的上述前端部以其周圍被上述第一密封部覆蓋的狀態,從與上述第二保持構件相反側朝向上述第二保持構件通過上述匯流排的上述第一通孔並固定於上述匯流排。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板固持器,具備:接點組件,具有接點、密封構件以及保持體,上述接點作為與基板的第一面的外周部接觸的電接點,上述密封構件具有覆蓋上述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並與上述第一面接觸的密封部,上述保持體保持上述接點以及上述密封構件;第一板,位於上述基板的第二面側,在該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之間夾持上述基板;至少一個第一銷,固定於上述接點組件的上述保持體,上述第一銷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朝向上述第二面側延伸,且具有被卡定部;卡定構件,相對於上述第一板配置在上述第二面側,且能夠位移至相對於上述第一銷的上述被卡定部的卡定狀態和非卡定狀態;以及至少一個第一施壓構件,沿著上述基板的外周部設置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以使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相互分離,在上述卡定狀態下,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被壓縮,朝向上述接點組件側對上述第一板進行施壓。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板固持器,具備:接點組件,具有接點、密封構件以及保持體,上述接點作為與基板的第一面的外周部接觸的電接點,上述密封構件具有覆蓋上述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並與上述第一面接觸的密封部,上述保持體保持上述接點以及上述密封構件;第一板,位於上述基板的第二面側,在該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之間夾持上述基板;多個第一銷,固定於上述接點組件的上述保持體,上述第一銷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朝向上述第二面側延伸,且具有被卡定部;卡定構件,相對於上述第一板配置在上述第二面側,且能夠位移至相對於上述第一銷的上述被卡定部的卡定狀態和非卡定狀態;以及多個第一施壓構件,沿著上述基板的外周部設置,設置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以使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相互分離,在上述卡定狀態下,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被壓縮,朝向上述接點組件側對上述第一板進行施壓。
以下,與附圖一起對本發明的電鍍裝置以及電鍍裝置所使用的基板固持器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附圖中,有時對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標註相同或相似的參照附圖標記,並在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省略與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相關的重複的說明。另外,各實施方式所示的特徵只要不相互矛盾則也能夠應用於其它的實施方式。
在本說明書中“基板”不僅包含半導體基板、玻璃基板、液晶基板、印刷電路基板,還包含磁記錄介質、磁記錄傳感器、鏡、光學元件、微小機械元件、或部分地製作的集成電路、其它任意的被處理對象物。基板包含包括多邊形、圓形的任意的形狀的基板。另外,在本說明書中使用“前面”、“背面”、“前”、“後”、“上”、“下”、“左”、“右”等表述,但它們是為了方便說明而示出例示的附圖的紙面上的位置、方向的表述,有在裝置使用時等實際配置中不同的情況。
圖1是使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基板固持器的電鍍裝置的整體配置圖。電鍍裝置100在將基板保持於基板固持器200(圖2)的狀態下對基板實施電鍍處理。電鍍裝置100大致分為將基板裝載到基板固持器200或從基板固持器200卸載基板的裝載/卸載部110、對基板進行處理的處理部120、以及清洗部50a。處理部120還包含進行基板的前處理以及後處理的前處理後處理部120A、和對基板進行電鍍處理的電鍍處理部120B。
裝載/卸載部110具有兩個盒台25和基板拆裝機構29。盒台25安裝收納了基板的盒25a。基板拆裝機構29構成為將基板拆裝於基板固持器200。另外,在基板拆裝機構29的附近(例如下方)設置有用於收容基板固持器200的儲料機30。清洗部50a具有清洗電鍍處理後的基板並使其乾燥的清洗裝置50。
在被盒台25、基板拆裝機構29、以及清洗部50a包圍的位置配置有在這些單元間輸送基板的由輸送用機器人構成的基板輸送裝置27。基板輸送裝置27構成為能夠通過行駛機構28行駛。基板輸送裝置27例如構成為從盒25a取出電鍍前的基板輸送至基板拆裝機構29,從基板拆裝機構29接受電鍍後的基板,並將電鍍後的基板輸送至清洗部50a,從清洗部50a取出進行了清洗以及乾燥的基板並收納於盒25a。
前處理後處理部120A具有預濕槽32、預浸槽33、預洗槽34、吹風槽35、以及沖洗槽36。在預濕槽32中,基板浸漬於純水。在預浸槽33中,蝕刻除去形成在基板的表面的種晶層等導電層的表面的氧化膜。在預洗槽34中,預浸後的基板與基板固持器一起利用清洗液(純水等)清洗。在吹風槽35中,進行清洗後的基板的除液。在沖洗槽36中,電鍍後的基板與基板固持器一起利用清洗液清洗。預濕槽32、預浸槽33、預洗槽34、吹風槽35、沖洗槽36按該順序配置。此外,該構成是一個例子,並不限定於上述的構成,前處理後處理部120A能夠採用其它的構成。
電鍍處理部120B具有多個電鍍槽(電鍍單元)39、和溢流槽38。各電鍍槽39在內部收納一個基板,使基板浸漬於在內部保持的電鍍液中對基板表面進行鍍銅等電鍍。這裡,電鍍液的種類並不特別限定,能夠根據用途使用各種電鍍液。
電鍍裝置100具有例如採用了線性馬達方式的基板固持器輸送裝置37,該基板固持器輸送裝置37位於這些各設備的側方,並在這些各設備之間與基板一起輸送基板固持器200。該基板固持器輸送裝置37構成為在基板拆裝機構29、儲料機30、預濕槽32、預浸槽33、預洗槽34、吹風槽35、沖洗槽36、以及電鍍槽39之間輸送基板固持器。
如以上那樣構成的電鍍裝置100具有構成為控制上述的各部的作為控制部的控制器175。控制器175具有儲存了規定的程序的存儲器175B、和執行存儲器175B的程序的CPU175A。構成存儲器175B的存儲介質儲存各種設定數據、包含控制電鍍裝置100的程序的各種程序等。程序例如包含執行基板輸送裝置27的輸送控制、基板拆裝機構29中的基板向基板固持器的拆裝控制、基板固持器輸送裝置37的輸送控制、各處理槽中的處理的控制、各電鍍槽39中的電鍍處理的控制、清洗部50a的控制的程序。存儲介質能夠包含非易失性以及/或易失性的存儲介質。作為存儲介質,例如能夠使用計算機能夠讀取的ROM、RAM、閃存等存儲器、或硬盤、CD-ROM、DVD-ROM、軟盤等盤狀存儲介質等公知的存儲介質。
控制器175構成為能夠與統一控制電鍍裝置100以及其它的相關裝置的未圖示的上位控制器進行通信,能夠在與上位控制器具有的數據庫之間進行數據的交換。能夠利用ASIC等硬件構成控制器175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功能。也可以利用定序器構成控制器175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功能。能夠在電鍍裝置100的殼體的內部以及/或外部配置控制器175的一部分或全部。控制器175的一部分或全部通過有線以及/或無線以能夠通信的方式與電鍍裝置100的各部連接。 (基板固持器)
圖2是從前面側觀察到的基板固持器的立體圖。圖3是從背面側觀察到的基板固持器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分離了各保持構件的狀態的基板固持器的立體圖。圖5是基板固持器的外部連接部的放大立體圖。該基板固持器200具備第一保持構件210和第二保持構件220,以利用第一保持構件210和第二保持構件220夾持基板W的狀態進行保持。
第一保持構件210具備縱向構件211a、縱向構件211b、橫向部​​件212、橫向構件213、導軌215、臂216、以及外部連接部217。另外,第一保持構件210具備多個銷270作為用於將第一保持構件210與第二保持構件220卡定的卡定機構(圖4)。縱向構件211a以及縱向構件211b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具備包含用於與基板W的前面接觸並流過電流的電接點亦即基板接點(後述)的供電部。這裡,例舉僅在縱向構件211a以及縱向構件211b設置供電部的情況,但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能夠代替縱向構件211a以及/或縱向構件211b或除此之外,在橫向構件212以及/或橫向構件213設置供電部。橫向構件212在遠離臂216的一側將縱向構件211a與縱向構件211b相互連結。橫向構件213在接近臂216的一側將縱向構件211a與縱向構件211b相互連結。橫向構件212、213支承縱向構件211a、211b,抑制撓曲。在被這些縱向構件211a、211b以及橫向構件212、213包圍的區域中,基板W的前面露出。此外,也可以省略橫向構件212、213,作為所謂的門型的基板固持器。
導軌215相對於臂216大致平行地安裝,並安裝為縱向構件211a、211b能夠沿著導軌215滑動。構成為通過使縱向構件211a、211b沿著導軌215以接近或分離的方式移動,能夠根據基板W的大小調整縱向構件211a、211b的位置。
臂216是被基板固持器輸送裝置37把持的把持部分,是在配置於各處理槽時被支承的部分。臂216與縱向構件211a大致正交地延伸,在一個端部設置外部連接部217。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臂216的兩個端部設置外部連接部217。外部連接部217是用於將基板固持器200與外部的電源電連接的外部連接端子,例如具有由葉片電極構成的多個外部連接接點(圖5)。外部連接接點的一部分(圖5的近前側)與匯流排218a電連接,外部連接接點的另一部分(圖5的里側)與匯流排218b電連接。匯流排218a、218b適當地被蓋或保護構件覆蓋。匯流排218a構成為沿著臂216的長邊方向延伸,並與縱向構件211a的匯流排260(圖3)機械連接並且電連接。匯流排218a是能夠根據縱向構件211a的位置的調整,在多個位置與縱向構件211a的匯流排260連接的構成。匯流排218b構成為沿著臂216的長邊方向延伸,並與縱向構件211b的匯流排260(圖3)機械連接並且電連接。匯流排218b是能夠根據縱向構件211b的位置的調整,在多個位置與縱向構件211b的匯流排260連接的構成。在一個例子中,匯流排218a、218b與縱向構件211a、211b的匯流排260的連接位置在罩或保護構件的內側。
第二保持構件220具備背板280、和設置在背板280上並包含用於將第二保持構件220與第一保持構件210卡定的鎖板300的卡定機構。卡定機構具有與縱向構件211a、211b對應地延伸的鎖板300、在背板280與鎖板300之間與鎖板300對應地延伸的浮板290、以及在鎖板300與浮板290之間產生施壓力的施壓機構305。後述卡定機構的詳細。 (供電模組)
圖6是縱向構件的縱剖視圖。縱向構件211a以及縱向構件211b為相同的構成,所以以下,例舉縱向構件211a進行說明。如圖示那樣,縱向構件211a具備前板250、匯流排260、與匯流排260電連接的多個供電模組230、以及配置在各供電模組230的兩側(配置在相鄰的供電模組230之間以及端部的供電模組230的外側)的多個銷270。在圖6中,以d顯示相鄰的銷270的間隔。匯流排260的表面除了一部分之外,施加絕緣塗層。更詳細而言,對後述的基板接點233接觸的位置(突起部264的表面)以外的匯流排260的表面進行絕緣塗層。絕緣塗層從電鍍液保護匯流排260,防止電流直接從電鍍液流向匯流排260。
如圖3以及圖4所示,匯流排260遍及縱向構件211a的全長延伸,如上述那樣,與導軌215機械連接,並與臂216的匯流排218a、218b(圖5)機械連接並且電連接。匯流排260經由臂216內的匯流排218a、218b,與外部連接部217電連接。如圖2以及圖6所示,前板250在匯流排260的前面側,沿著匯流排260遍及縱向構件211a的全長延伸。前板250與密封構件231一起從電鍍液遮斷基板接點233。也可以利用與密封構件231相同的材料形成前板250。
供電模組230是構成供電部的供電單元,如圖6所示,沿著縱向構件211a的長邊方向分別配置在匯流排260的前面側。在該例子中,供電模組230配置在匯流排260與前板250之間。如參照圖7後述的那樣,各供電模組230具備基板接點233,基板接點233的接點前端部243配置為經由匯流排260的通孔263延伸至匯流排260的背面側(前板250的相反側),並與基板W接觸。
圖7是縱向構件的分解立體圖。圖8是匯流排的從背面側的立體圖。圖9是密封構件的從背面側的立體圖。圖10是前板的從背面側的立體圖。圖11是放大了供電模組附近的縱向構件的橫剖視圖。如圖6所示,前板250以及匯流排260遍及縱向構件211a的全長延伸,但在圖7中,為了避免附圖的複雜化,僅圖示與一個供電模組230對應的部分。
供電模組230具備密封構件231、支承板232、基板接點233、以及按壓板234。密封構件231是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狀的彈性構件(橡膠等彈性體),具備密封部235、設置於密封部235的通孔236、設置在密封構件231的前面側(在圖7中是上面)的密封部237、設置在通孔236的外側的通孔238、在密封構件231的背面側(參照圖9)設置於通孔238的周圍的密封部239、在密封構件231的背面側(參照圖9)設置於通孔238的外側的突起240、以及用於釋放銷270的切口241。
如圖11所示,密封部235通過匯流排260的通孔263,在縱向構件211a的背面側(該圖的下側)露出。密封部235形成為以規定的長度從匯流排260的背面突出的長度。在密封部235以從密封構件231的前面側貫通到背面側的方式設置有通孔236。在通孔236插入有基板接點233的接點前端部243。接點前端部243延伸至與通孔236的背面側的開口相同或靠近前規定長度。或者,接點前端部243也可以與通孔236的背面側的開口相比突出規定長度。通孔236例如是覆蓋基板接點233的接點前端部243的整週的構成,接點前端部243配置為在通孔236內相對於密封部235的內壁隔開微小的間隔、或形成為緊密接觸或緊貼的程度的大小。也可以接點前端部243在通孔236內通過粘合劑等與密封部235粘合。
這裡,雖然說明了對各基板接點233設置密封構件231的例子,但也可以對多個基板接點233設置一個密封構件231。另外,也可以對各密封構件231設置不同的數目的基板接點233。
如圖27所示,密封部235在基板W上,接觸並按壓種晶層530。覆蓋並且包圍接點前端部243的密封部235的(前端的)整體在未被抗蝕劑540覆蓋的區域與種晶層530接觸。在該圖中,附圖標記510表示裸基板,附圖標記520表示絕緣層等其它的構成。在該構成中,接點前端部243的周圍的密封部235的整體與基板W上的相同高度的部分(例如,基板外周部的種晶層530表面)接觸,所以能夠使基於密封部235的接點前端部243的密封性提高。
密封部235以及通孔236的形狀以及尺寸能夠根據基板接點233的接點前端部243的形狀以及尺寸成為任意的形狀以及尺寸。例如,如圖7所示,密封部235以及通孔236能夠分別為沿著縱向構件211a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細長的形狀以及狹縫狀的長孔。
密封部237沿著密封構件231的前面的外周部設置,如圖11所示,構成為對密封構件231與前板250之間進行密封,從電鍍液保護基板接點233。密封部237既可以是與密封構件231一體地設置的突起部,例如也可以在密封構件主體安裝O形環那樣的其它構件。
通孔238設置在通孔236的外側,並從前面側貫通到背面側。通孔238的形狀以及尺寸能夠根據基板接點233的基端部(匯流排260的突起部264)的形狀以及尺寸成為任意的形狀以及尺寸。例如,如圖7所示,通孔238能夠為與通孔236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長孔形狀。如圖11所示,在通孔238通過匯流排260的突起部264,匯流排260的突起部264的端面在基板固持器前面側露出。匯流排260的突起部264為了使與基板接點233的連接變得容易,而優選從密封構件231的前面突出規定的長度,露出突起部264的端面。
如圖9以及圖11所示,密封部239構成為在密封構件231的背面設置於通孔238的周圍,在突起部264的周圍對密封構件231與匯流排260之間進行密封,從電鍍液保護與突起部264連接的基板接點233。密封部239既可以是與密封構件231一體地設置的突起部,也可以例如在密封構件主體安裝O形環那樣的其它構件。
如圖9以及圖11所示,突起240設置為在通孔238的外側從密封構件231的背面突出。突起240作為在基板固持器200夾持了基板W時與第二保持構件220抵接的支柱發揮作用,作為接受來自第二保持構件220的按壓力的受壓部發揮作用。突起240與密封部235一起作為接受來自第二保持構件220的按壓力的受壓部發揮作用,所以優選形成為與密封部235對應的形狀以及尺寸。例如,如圖7以及圖9所示,突起240形成為與密封部235大致平行地延伸,且具有大致相同的長度的細長的形狀。如圖11所示,突起240通過匯流排260的通孔267,朝向配置在背面側的第二保持構件220(圖示省略)延伸。突起240在利用第一保持構件210以及第二保持構件220夾持了基板W時與第二保持構件220接觸,作為承受第二保持構件220按壓第一保持構件210的力的一部分的受壓部發揮作用。
如圖7以及圖11所示,支承板232設置在密封構件231與基板接點233之間,支承密封構件231以及基板接點233。支承板232的厚度形成為與從密封構件231突出的匯流排260的突起部264的高度相同或稍低。在支承板232設置有與密封構件231的通孔238大致對應,並使匯流排260的突起部264通過的通孔242。通孔242也可以比通孔238稍大。
如圖7所示,基板接點233具有與基板W接觸的接點前端部243,在基端部設置有使螺絲246穿過的一個或多個通孔244。如圖7所示,接點前端部243能夠具有一個或多個葉片電極243a或爪狀電極243a。如圖11所示,基板接點233的基端部利用通過通孔244的螺絲246,固定於匯流排260的突起部264的端面,與匯流排260電連接。接點前端部243配置於密封部235的通孔236,以被密封部235覆蓋的狀態從前面側向背面側通過匯流排260的通孔263,並定位以及固定於匯流排260。
如圖7所示,按壓板234具有使螺絲246穿過的通孔245。如圖11所示,按壓板234配置為與支承板232、以及匯流排260的突起部264一起夾持基板接點233,並配置為將基板接點233按壓至支承板232以及突起部264。如該圖所示,通過在支承板232以及突起部264上配置了基板接點233以及按壓板234的狀態下,使螺絲246穿過按壓板234的通孔245、基板接點233的通孔244,並與匯流排260的突起部264的端面擰緊,來以利用按壓板234將基板接點233按壓至支承板232以及突起部264的狀態,將基板接點233固定於匯流排260的突起部264的端面。由此,基板接點233可靠地與匯流排260的突起部264的端面電連接。
匯流排260具備用於安裝供電模組230的保持部261、和設置在保持部261的外側的厚壁部262。在保持部261設置有用於使密封構件231通過的通孔263、與基板接點233連接的突起部264、設置在突起部264的端面的螺孔265、用於使密封構件231的突起240通過的通孔267、以及用於使銷270穿過的通孔268。另外,與基板接點233連接的突起部264以外的匯流排260的表面為了確保電絕緣和對電鍍液的耐腐蝕性,而施加PFA塗層等具有電絕緣/耐腐蝕的功能的表面塗層。
通孔263是從前面側貫通到背面側的通孔。通孔263的形狀以及尺寸能夠根據密封部235的形狀以及尺寸成為任意的尺寸以及形狀。例如,如圖7所示,通孔263能夠為沿著縱向構件211a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狹縫狀的長孔。如圖11所示,通孔263收納覆蓋基板接點233的接點前端部243的整週的密封部235,對接點前端部243以及密封部235進行定位。
突起部264在比通孔263靠外側與通孔263大致平行地形成。在突起部264的端面設置有與用於固定基板接點233的螺絲246螺合的一個或多個螺孔265。也可以在突起部264的基端側的周圍設置有收納密封構件231的密封部239的密封槽266。
通孔267在突起部264的外側,形成為與突起部264大致平行。如圖11所示,通孔267使密封構件231的突起240通過,並使突起240以規定的長度在匯流排260的背面側突出。通孔267的形狀以及尺寸可以根據密封構件231的突起240的形狀以及尺寸成為任意的形狀以及尺寸。
如圖6所示,通孔268是用於使銷270穿過的通孔。在圖7中,僅顯示與一個供電模組230對應的匯流排260的部分,所以示出通孔268的一部分。
如圖11所示,前板250配置在第一保持構件210的前面側。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在前板250的背面設置有用於釋放固定基板接點233的螺絲246的頭部的一個或多個凹部252。如圖6以及圖7所示,前板250具有與銷270的外螺紋部組合的通孔(內螺紋)251,通過與銷270的螺紋嵌合以插入匯流排260等的方式固定。如圖6所示,通孔251(內螺紋)是與銷270螺紋嵌合的貫通內螺紋。在圖7中,僅顯示與一個供電模組230對應的前板250的部分,所以示出通孔251(內螺紋)的一部分。銷270具有中間部272(圖14),與前端部271的台階與匯流排260抵接。由此,通過將銷270擰入內螺紋251,從前板250到匯流排260成為一體,在前板250與匯流排260之間,以規定的位置關係配置/固定(一體化)供電模組230的各構件。
在上述構成中,基板接點233的接點前端部243在被密封部235覆蓋的狀態下通過匯流排260的通孔263進行定位,所以能夠通過匯流排260相對於基板正確地對接點前端部243以及密封部235進行定位並保持。因此,不需要另外設置用於對密封部235進行定位並保持的密封保持構件,能夠簡化基板固持器200的構成。其結果,能夠將基板接點233以及密封構件231正確地定位到較窄的位置。如圖27所示,隨著器件的發展,接點前端部243以及密封部235接觸的基板外周的種晶層530的露出區域的寬度變得極小。在本實施方式中,接點前端部243在被密封部235覆蓋的狀態下通過匯流排260的通孔263安裝於匯流排260。這樣一來,能夠不設置另外的構成,而進行向作為供電路徑的匯流排260的正確的安裝。另外,通過通孔263,能夠抑制接點前端部243以及密封部235被按壓至基板時的(向與基板表面平行的方向的)變形,能夠確保足夠的密封壓力、接點前端部243的與基板的接觸壓力。
在上述構成中,基板接點233的接點前端部243的整週被密封部235緊密地覆蓋,所以能夠良好地密封基板接點233的接點前端部243,使接點前端部243周圍保持乾燥。另外,接點前端部243以隔開微小的縫隙或緊密接觸的方式配置於密封部235的通孔236的內壁,所以在通孔236內在接點前端部243的周圍不存在空間,或即使存在空間也非常小。因此,即使電鍍液侵入通孔236內,也能夠將電鍍液的侵入量抑製到極少量。由此能夠抑制分流電流流入基板種晶層530的雙極現象,能夠抑制基板種晶層530的溶解。另外,由於在通孔236內在接點前端部243的周圍不存在空間,或者即使存在空間也非常小,所以在通孔236內不存在空氣,或者即使存在也非常少。因此,即使電鍍液稍微侵入通孔236,也能夠抑制由於電鍍液與空氣接觸所引起的氣液界面附近的蝕刻(溶解氧濃度梯度所引起的局部電池腐蝕)所造成的基板種晶層的溶解。
在上述構成中,以多個模組(供電模組230)的方式設置密封構件231以及基板接點233,所以即使在基板大型化的情況下,也能夠使良好地密封沿著基板的邊的長度設置的一個或多個基板接點233的密封構件231的製作變得更容易。由於以多個模組(接點密封模組)配置密封構件231以及基板接點233,所以能夠按模組的長度實現以密封構件231良好地密封基板接點233的局部密封結構。若使用圖27進行說明,則以往的基板固持器(例如日本特開2018-40045號公報(專利文獻1)以及日本特開2019-7075號公報(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基板固持器)使比基板接點靠內側的密封件與抗蝕劑540的表面接觸。然而,在以往的構成中,需要均勻地覆蓋基板的外周的大型的密封構件。
在上述構成中,能夠按供電模組230獨立地更換基板接點233以及/或密封構件231,維護變得容易,能夠降低維護的成本。
在上述構成中,能夠根據使用的基板的大小,設置供電模組230,能夠使基板固持器的通用性提高。通過省略不使用的區域(基板不接觸的部分)的供電模組230,能夠降低基板固持器的成本。此外,也可以在省略了供電模組230的部分配置虛設構件,從電鍍液遮斷匯流排260,使電流不從電鍍液直接流過匯流排260。虛設構件能夠為與圖7所示的供電模組230的一個或多個對應的形狀以及尺寸。另外,虛設構件與供電模組230相同地能夠構成為利用螺絲246和按壓板234以及支承板232固定於匯流排260的突起部264。 (基板固持器卡定機構)
圖12是放大了第二保持構件的卡定機構附近的立體圖。圖13是放大了第二保持構件的卡定機構附近的後視圖。圖14是鎖定狀態下的沿著圖13的XIV-XIV線的剖視圖。圖15是鎖定狀態下的沿著圖13的XV-XV線的剖面立體圖。圖16是鎖定狀態下的沿著圖13的XVI-XVI線的剖面立體圖。圖17是鎖定狀態下的沿著圖13的XVII-XVII線的剖面立體圖。
第二保持構件220具備背板280、設置為能夠相對於背板280接近分離的浮板290、以及設置為能夠相對於浮板290向面內側向滑動的鎖板300。 (背板)
如圖2~圖4所示,背板280形成為能夠覆蓋基板W以及與基板W對應的縱向構件211a、211b的部分的尺寸以及形狀。如圖17所示,在背板280的第一保持構件210側設置有基板支承板281和緩衝構件282。基板支承板281是被懸臂(部分被雙臂)支承的板狀構件,設置在與基板W的外周部對應的位置。基板支承板281在與背板280之間保持緩衝構件282並且與緩衝構件282配合地對按壓力進行緩衝,或者吸收基板厚度的差異(較薄的基板、較厚的基板)、基板的翹曲。緩衝構件282設置在與第一保持構件210的密封部235對應的位置,在利用基板固持器200保持了基板時,對從密封部235受到的按壓力進行緩衝,吸收基板厚度的差異(較薄的基板、較厚的基板)、基板的翹曲。 (浮板)
如圖4所示,在背板280的背面的兩側,沿著基板W的左邊以及右邊,與第一保持構件210的縱向構件211a、211b對應地設置浮板290。如圖14所示,構成為在背板280與浮板290之間設置有彈簧295,通過彈簧295向相互遠離的方向對兩者施壓。更詳細而言,鎖板300經由浮板290配置在彈簧295的一端側,背板280配置在彈簧295的另一端側。換句話說,構成為在鎖板300與背板280之間設置有彈簧295,通過彈簧295向相互遠離的方向對兩者施壓。多個銷270是用於通過卡定鎖板300,將第二保持構件220卡定於第一保持構件210的卡定銷。在第二保持構件220安裝於第一保持構件210時,第一保持構件210的銷270通過第二保持構件220的彈簧295的內部並貫通背板280以及浮板290,銷270卡定於鎖板300的卡定部304。在該狀態下,彈簧295被壓縮,而以相互分離的方式對浮板290(鎖板300)以及背板280進行施壓。由此,在背板280被按壓至第一保持構件210,並保持基板W的情況下,基板W被背板280按壓,被按壓至密封部235。
如圖14所示,背板280具有用於使銷270穿過的通孔283,浮板290具有使銷270穿過的通孔294,通孔283和通孔294設置在相互對應的位置。在通孔283以及通孔294的相互面向的一側設置有用於配置彈簧295的大徑部,這些大徑部構成收容彈簧295的空間。彈簧295的一端與通孔283的大徑部與小徑部的邊界的台階部抵接,彈簧295的另一端與通孔294的大徑部與小徑部的邊界的台階部抵接。通過該構成,彈簧295向相互分離的方向對背板280以及浮板290(鎖板300)施壓。
如圖13以及圖16所示,浮板290構成為通過多個導銷297,相對於背板280固定面內方向的位置,並且被導銷297引導,以相對於背板280接近分離的方式移動。導銷297具有銷297a、套筒297b、以及限位器297c。銷297a通過設置在浮板290的凹部296的底面的通孔固定於背板280,頭部配置在浮板290的凹部296內。套筒297b配置在銷297a的周圍,並被配置為沿著套筒297b的外周向軸向引導浮板290。限位器297c配置在銷297a的頭部與套筒297b之間。限位器297c構成為與凹部296的底面抵接,並限制浮板290從背板280分離的移動範圍。
如圖14所示,銷270具有固定於第一保持構件210(在本實施方式中,被螺紋固定)的前端部271、比前端部271大徑並通過背板280以及浮板290的中間部272、比中間部272小徑的基端部273、設置在基端部273的中途的凸緣274、以及設置在基端部273的端部的凸緣275。凸緣274構成用於在保持基板的狀態下鎖定基板固持器200的第一被卡定部,凸緣275構成用於在不保持基板的狀態下半鎖定基板固持器200的第二被卡定部。半鎖定狀態是為了在基板固持器200的保管時等不對密封部施加負荷的狀態。在圖14中,示出鎖板300與銷270的凸緣274卡定,在第一保持構件210與第二保持構件220之間保持基板的鎖定狀態。 (鎖板)
如圖4以及圖12所示,在浮板290的背面,沿著基板W的左邊以及右邊,與第一保持構件210的縱向構件211a、211b對應地設置鎖板300。鎖板300具備基端部301、引導部302、設置於引導部302的引導槽303、設置於基端部301的卡定部304、以及施壓機構305。基端部301與第一保持構件210的縱向構件211a對應地為細長的形狀,沿著長邊方向,設置有與第一保持構件210的多個銷270接合的多個卡定部304。如圖14所示,卡定部304設置為能夠與銷270的凸緣274或凸緣275接合。如圖12所示,卡定部304具有與銷270的凸緣274、275的周圍的一部分(例如半週)大致對應的形狀,具有與凸緣274、275的底面抵接的台階部304a。
如圖12所示,引導部302從基端部301向橫穿長邊方向的方向(橫向)延伸,並形成有向橫向延伸的長孔的形狀的引導槽303。在本實施方式中,引導槽303向與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並貫通引導部302的厚度。如圖15所示,構成為在引導槽303接合有兩個導銷291,鎖板300被這些導銷291引導,在浮板290上相對於浮板290向橫向移動。導銷291具有固定於浮板290的銷292、和安裝於銷292的基端側的外周的在兩側具有凸緣的套筒293。在套筒293的兩側的凸緣之間接合鎖板300,通過兩側的凸緣,規定或固定浮板290與鎖板300之間的距離。在該構成中,若浮板290由於彈簧295(圖14)而向遠離背板280的方向移動,則鎖板300與浮板290一起向遠離背板280的方向移動。另外,若鎖板300以及/或浮板290抵抗彈簧295的施壓力向接近背板280的方向移動,則浮板290與鎖板300一起向接近背板280的方向移動。
如圖17所示,施壓機構305具備配置在固定於鎖板300的彈簧座306與固定於浮板290的彈簧座307之間的彈簧309。也可以在彈簧座306設置有使彈簧座306移動的夾具能夠接合的接合孔308。彈簧309在卡定部304與銷270接合的方向(外側)上將鎖板300推向浮板290。若抵抗彈簧309的施壓力,使鎖板300相對於浮板290向內側移動,則鎖板300的卡定部304遠離銷270,鎖板300從與銷270的卡定中解除(圖24) 。 (半鎖定)
圖18是半鎖定狀態下的與圖15對應的剖面立體圖。圖19是半鎖定狀態下的與圖16對應的剖面立體圖。圖20是半鎖定狀態下的與圖17對應的剖面立體圖。半鎖定狀態是在基板固持器200的保管時等不保持基板的狀態下使基板固持器200為接合狀態的狀態。在半鎖定狀態下,基板固持器200不保持基板,並以不對密封部235施加負荷的方式將第一保持構件210以及第二保持構件220相互接合。在半鎖定狀態下,如圖19所示,鎖板300的卡定部304與銷270的端的凸緣275接合,與鎖定狀態相比較,第一保持構件210以及第二保持構件220之間的距離較大。由此,如圖18~圖20所示,能夠在密封部235不與第二保持構件220接觸的狀態下使基板固持器200為接合狀態。 (局部密封結構)
圖21是沿著圖13的XXI-XXI的剖視圖。如圖21所示,銷270以及彈簧295沿著基板W的外周(在該例子中,沿著基板W的左邊以及右邊的各邊)設置在密封部235的附近。因此,能夠直接並且以較短的傳遞路徑將通過銷270以及彈簧295經由背板280按壓基板W的力傳遞到密封部235。由此,能夠抑制由於銷270以及彈簧295的按壓力而給予基板W的負荷。其結果,能夠抑制對基板W的負荷,並對密封部235施加適當的按壓力對基板接點233進行密封。該構成在大型基板中特別有效。有時難以遍及大型基板的較長的長度對密封部235施加均勻的力,但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直接並且以較短的傳遞路徑將通過銷270以及彈簧295經由背板280按壓基板W的力傳遞到密封部235,能夠抑制給予基板W的負荷,並且實現遍及較長的距離進行密封部235的適當的密封的局部密封結構。
另外,構成為密封構件231的突起240在基板W的外側方向上與密封部235一起夾住銷270以及彈簧295。此外,基板的外側方向是指與基板的邊或外緣的切線正交並朝向外側的方向。在基板為圓形的情況下,外側方向為徑向外側。在基板為多邊形的情況下,是與邊正交並朝向外側的方向。根據該構成,密封部235以及突起240作為承受銷270以及彈簧295的按壓力的受壓部發揮作用,能夠使適​​當的施壓力有效地作用於應該進行供電/密封的位置亦即密封部235,使進一步抑制施壓力的負荷波及基板整體的局部密封構成或結構成立。銷270以及彈簧295的按壓力在銷270以及彈簧295的內側被密封部235承受,在銷270以及彈簧295的外側被突起240承受,所以不容易產生第一保持構件210(縱向構件211a、211b )的變形。並且,密封部235以及突起240配置為沿著基板的邊分割為多個。由此,在該構成中,能夠適當地確保為了從電鍍液保護基板接點233所需要的密封壓力。在以往的基板固持器中,已知有使一體的密封構件沿著基板固持器的邊接觸的固持器,但在一體的密封構件中有難以沿著基板的邊產生均勻的密封壓力的情況,根據情況有產生過度的密封壓力而損傷基板的可能性。
另外,以分割為多個的模組的形式設置密封構件231(圖7)。由此,通過結合基於由沿著基板W的外周部局部設置的多個銷270以及彈簧295產生的局部施壓力的局部密封結構、和按供電模組利用密封部235對基板接點233進行密封的局部密封結構,能夠進一步實現局部密封。由此,進一步提高對大型基板的適應性。 (變形例)
圖22是變形例的基板固持器的剖視圖,是與圖21對應的剖視圖。如圖22所示,也可以代替彈簧295而使用彈性元件410、420。彈性元件410、420在銷270的內側以及外側,沿著基板的外周(在該例子中,沿著基板的左邊以及右邊的各邊),設置在浮板290與背板280之間。彈性元件410、420分別配置為沿著第一保持構件210的縱向構件211a、211b的長邊方向連續。在圖示的例子中,彈性元件410配置在與密封部235重合的位置。在其它的例子中,也可以彈性元件410、420雙方配置為位於基板W的外側。彈性元件410、420例如能夠設置為切斷O形環而配置為棒狀。作為彈性元件410、420,能夠採用橡膠、樹脂等任意的材料、以及棒狀、筒狀等任意的形狀的彈性元件。
也可以彈性元件410、420分別排列多個片而構成。另外,彈性元件410、420也可以是成為一體的環狀構件。另外,也可以遍及基板整週設置彈性元件,該情況下,彈性元件既可以遍及基板整週為一體,也可以由多個片構成。例如,也可以設置在銷270的內側包圍基板整週的環狀的彈性元件(一體、或多個邊)、和在銷270的外側包圍基板的整週的環狀的彈性元件(一體、或多個邊)。或者,也可以彈性元件410、420為一體,是包圍各個銷270的O形環。 (基板的拆裝方法)
圖23~圖26是說明基板向基板固持器的安裝方法的說明圖。在圖23中,示出不保持基板的狀態(例如半鎖定狀態)的基板固持器200。從該狀態開始,如圖24所示那樣,以壓縮施壓機構305的彈簧309的方式使鎖板300相對於浮板290向內側方向滑動,從銷270解除鎖板300的卡定部304。接下來,如圖25所示,從第一保持構件210取下第二保持構件220,如圖26所示,將基板W放置在第一保持構件210上。其後,將壓縮了施壓機構305的彈簧的狀態的第二保持構件220放置在放置了基板W的第一保持構件210的縱向構件211a、211b上,成為與圖24相同的狀態(但是,此時在圖24中配置有基板W)。然後,朝向背板280按下浮板290(以及/或鎖板300),調整到鎖板300的卡定部304能夠與銷270的凸緣274(參照圖14)接合的高度。接下來,通過解除施壓機構305的彈簧的壓縮,從而鎖板300的卡定部304與銷270的凸緣274接合。由此,在基板固持器200以鎖定狀態保持基板W。
在取下基板的情況下,使鎖板300相對於浮板290向內側方向滑動以壓縮保持了基板的基板固持器200的施壓機構305的彈簧309,將鎖板300的卡定部304從銷270解除(參照圖24。但是,此時,在圖24中配置有基板W)。接下來,從第一保持構件210取下第二保持構件220(參照圖25),並從第一保持構件210取下基板W。其後,將壓縮了施壓機構305的彈簧的狀態的第二保持構件220放置在沒有基板的第一保持構件210的縱向構件211a、211b上(與圖24相同),並朝向背板280按下浮板290(以及/或鎖板300),調整到鎖板300的卡定部304能夠與銷270的凸緣275(參照圖14)接合的高度。接下來,通過解除施壓機構305的彈簧的壓縮,從而鎖板300的卡定部304與銷270的凸緣275接合。由此,使基板固持器200成為半鎖定狀態。 (其它的實施方式)
(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沿著基板W的兩邊在基板固持器設置供電部,但也可以遍及基板W的整週在基板固持器200設置供電部。
(2)也可以將以多個模組設置密封構件231以及基板接點233的構成應用於兩面電鍍用的基板固持器。例如,也可以在第一保持構件以及第二保持構件雙方配置多個由密封構件231以及基板接點233構成的模組(供電模組)。
(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與模組化的密封構件231一起對基板固持器200的卡定機構(銷270、鎖板300、施壓機構(彈簧295、彈性元件410、420))進行了說明,但上述卡定機構能夠使用於以往的連續一體的密封件及其它的任意的密封件。
圖28是表示將上述實施方式的卡定機構應用於連續一體的密封件的基板固持器的例子的示意圖。該基板固持器200A是面朝下式的基板固持器,使用於在使基板W的被電鍍面向下的狀態使其與電鍍液Q接觸的電鍍方法(杯式)。第一保持構件210A具有匯流排等保持體260A、固定於保持體260A的銷270A、被保持體260A保持的基板接點233A以及密封構件231A。銷270A具有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凸緣274。銷270A也可以除了凸緣274之外,還具備半鎖定用的凸緣275。在該例子中,密封構件231A在基板W的面內設置於基板接點233A的內側。在基板接點233A的外側未設置密封構件,但在根據電鍍槽內的姿勢而需要的情況下,也可以進一步設置從外側保護基板接點233A的外側密封構件(例如,將第二保持構件220A與保持體260A之間密封的密封構件)。第二保持構件220A具備第一板250A、卡定構件300A、以及配置在第一板250A以及卡定構件300A之間並相對於兩者固定的施壓構件(彈簧、彈性元件)295A。通過將第二保持構件220A與放置了基板W的第一保持構件210A重疊,並使第二保持構件220A的卡定構件300A與第一保持構件210A的銷270A卡定,從而施壓構件295A被壓縮,施壓構件295A在銷270A的附近向密封構件231A按壓第一板250A以及基板W。在該構成中,也起到基於銷以及施壓構件(彈性元件)的上述的作用效果。雖然在圖28中未設置浮板,但也可以與上述實施方式(圖12-圖22)相同地構成為設置浮板。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圖12-圖22)中,也可以構成為省略浮板。
(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匯流排260安裝了多個基板接點233,但也可以對一個匯流排260安裝一個基板接點(例如,遍及基板的外周的規定的長度(一邊、一邊的一部分、整周等)延伸的基板接點)。
(5)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前板為沿著匯流排連續一體的構件,但也可以與各個供電模組對應地獨立地設置前板。該情況下,在各個供電模組中,各個前板與密封構件231一起保護基板接點233。因此,也可以考慮在各個供電模組的一部分包含各個前板。也可以利用與密封構件231相同的材料形成各個前板。
根據上述的實施方式至少能夠把握以下的方式。 根據第一方式,提供一種基板固持器,具備:接點組件,具有接點、密封構件以及保持體,上述接點作為與基板的第一面的外周部接觸的電接點,上述密封構件具有覆蓋上述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並與上述第一面接觸的密封部,上述保持體保持上述接點以及上述密封構件;第一板,位於上述基板的第二面側,在該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之間夾持上述基板;至少一個第一銷,固定於上述接點組件的上述保持體,上述第一銷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朝向上述第二面側延伸,且具有被卡定部;卡定構件,相對於上述第一板配置在上述第二面側,且能夠位移至相對於上述第一銷的上述被卡定部的卡定狀態和非卡定狀態;以及至少一個第一施壓構件,沿著上述基板的外周部設置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以使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相互分離,在上述卡定狀態下,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被壓縮,朝向上述接點組件側對上述第一板進行施壓。
根據該方式,在基板的外周部設置規定將第一板推向接點組件的力的第一銷以及第一施壓構件,所以能夠使第一施壓構件的施壓力直接地以較短的傳遞路徑作用到基板的外周部。由此,能夠使按壓密封部的力從第一施壓構件直接並且以較短的傳遞路徑傳遞到基板。能夠實現使適當的施壓力作用於應該進行供電/密封的任意的位置的局部密封結構。另外,在沿著基板的外周部設置多個第一銷以及多個第一施壓構件(或者俱有沿著基板的外周的長度的一個或多個第一施壓構件)的情況下,能夠抑制對基板整體給予基於施壓力的負荷。其結果,能夠在抑制對基板整體給予負荷的同時以適當的按壓力按壓密封部來密封。
另外,由於接點(基板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被密封構件覆蓋,所以能夠良好地密封基板接點,能夠將基板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保持乾燥。由於基板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被密封構件覆蓋,所以在基板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不存在空間,或者即使存在空間也非常小。因此,即使電鍍液稍微侵入基板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也能夠將電鍍液的侵入量抑製到極少量。由此能夠抑制分流電流流過基板種晶層的雙極現象,能夠抑制基板種晶層的溶解。另外,由於在基板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不存在空間,或者即使存在空間也非常小,所以在基板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不存在空氣,或者即使存在空氣也非常少。因此,即使電鍍液稍微侵入基板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例如密封部的通孔),也能夠抑制電鍍液與空氣接觸所引起的氣液界面附近的蝕刻(溶解氧濃度梯度所引起的局部電池腐蝕)所引起的基板種晶層的溶解。
另外,在利用覆蓋基板整體或外周整體這樣的兩個構件、和設置在兩個構件的大致外周(大概外周)的夾鉗結構來規定兩個構件的距離的基板固持器的結構中,構成基板固持器的構件的變形、基板的翹曲都有可能導緻密封件的破壞量(=密封壓力)的偏差。另外,在設置在兩個構件的大概外周的夾鉗結構中不能夠將按壓密封部的力直接並且以較短的傳遞路徑傳遞到基板,較強地受到構成基板固持器的構件的變形等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根據本方式,在基板的外側通過至少一個第一銷以及至少一個第一施壓構件使密封力產生,所以能夠抑制構成基板固持器的構件的變形給予密封力的影響。換句話說,由於能夠將按壓密封部的力從第一施壓構件直接並且以較短的傳遞路徑傳遞到基板,所以能夠在每個應該進行供電/密封的任意的位置可靠地產生密封力。另外,在沿著基板的外周部設置多個第一銷以及多個第一施壓構件(或俱有沿著基板的外周的長度的一個或多個第一施壓構件)的情況下,能夠抑制對基板整體給予基於施壓力的負荷。其結果,能夠在抑制對基板整體給予負荷的同時以適當的按壓力按壓密封部來密封。並且也能夠仿照基板的翹曲,在每個應該進行供電/密封的任意的位置產生適當的密封力。
根據第二方式,提供一種基板固持器,具備:接點組件,具有接點、密封構件以及保持體,上述接點作為與基板的第一面的外周部接觸的電接點,上述密封構件具有在上述接點的內側與上述第一面接觸的密封部,上述保持體保持上述接點以及上述密封構件;第一板,位於上述基板的第二面側,在該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之間夾持上述基板;多個第一銷,固定於上述接點組件的上述保持體,上述第一銷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朝向上述第二面側延伸,且具有被卡定部;卡定構件,相對於上述第一板配置在上述第二面側,且能夠位移至相對於上述第一銷的上述被卡定部的卡定狀態和非卡定狀態;以及多個第一施壓構件,是沿著上述基板的外周部設置,設置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以使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相互分離,在上述卡定狀態下,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被壓縮,朝向上述接點組件側對上述第一板進行施壓。
根據該方式,在基板的外周部設置規定將第一板推向接點組件的力的第一銷以及第一施壓構件,所以能夠使第一施壓構件的施壓力直接地以較短的傳遞路徑作用到基板的外周部。由此,能夠使按壓密封部的力從第一施壓構件直接並且以較短的傳遞路徑傳遞到基板。能夠實現使適當的施壓力作用於應該進行供電/密封的任意的位置的局部密封結構。另外,由於沿著基板的外周部設置多個第一銷以及多個第一施壓構件,所以能夠抑制對基板整體給予基於施壓力的負荷。其結果,能夠在抑制對基板整體給予負荷的同時以適當的按壓力按壓密封部來密封。
另外,在利用覆蓋基板整體或外周整體的兩個構件、和設置在兩個構件的大致外周(大概外周)的夾鉗結構來規定兩個構件的距離的基板固持器的結構中,構成基板固持器的構件的變形、基板的翹曲都有可能導緻密封件的破壞量(=密封壓力)的偏差。另外,在設置在兩個構件的大概外周的夾鉗結構中不能夠將按壓密封部的力直接並且以較短的傳遞路徑傳遞到基板,較強地受到構成基板固持器的構件的變形等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根據本方式,由於在基板的外側通過多個第一銷以及多個第一施壓構件使密封力產生,所以能夠抑制構成基板固持器的構件的變形給予密封力的影響。換句話說,由於能夠從第一施壓構件將按壓密封部的力直接並且以較短的傳遞路徑傳遞到基板,所以能夠在每個應該進行供電/密封的任意的位置可靠地產生密封力。另外,由於沿著基板的外周部設置多個第一銷以及多個第一施壓構件,所以能夠抑制對基板整體給予基於施壓力的負荷。其結果,能夠在抑制對基板整體給予負荷的同時以適當的按壓力按壓密封部來密封。並且也能夠仿照基板的翹曲,在每個應該進行供電/密封的任意的位置產生適當的密封力。
根據第三方式,在第一或第二方式的基板固持器中,還具備相對於上述第一板配置的第二板,上述第一施壓構件配置在上述第一板與上述第二板之間以使上述第一板與上述第二板相互分離,上述卡定構件在上述第二板的與上述第一板相反側與上述第一銷的上述被卡定部卡定。
根據該方式,能夠在第一板與第二板之間以穩定的姿勢保持第一施壓構件,能夠從第一施壓構件對第一板施加穩定的施壓力。
根據第四方式,在第三方式的基板固持器中,還具備第二施壓構件,該第二施壓構件配置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二板之間,上述卡定構件通過上述第二施壓構件被施壓至上述卡定狀態或上述非卡定狀態。
根據該方式,在通過第二施壓構件施壓至卡定狀態的正常鎖定的情況下,不需要用於將卡定構件維持為卡定狀態的外力/能量。因此,僅在基板拆裝時為了卡定解除而施加外力/能量以抵抗第二施壓構件的施壓力即可,由於在基板保持中不需要用於保持卡定狀態的外力/能量,所以能夠實現節省能量。在通過第二施壓構件施壓至非卡定狀態的正常釋放的情況下,不需要為了卡定解除而施加外力/能量。
根據第五方式,在第三或第四方式的基板固持器中,還具備固定於上述第二板的第二銷,上述卡定構件具有供上述第二銷插入的第一引導孔,上述卡定構件沿著上述第二板的面被上述第二銷引導,在上述卡定構件的上述卡定狀態和上述非卡定狀態之間移動。
根據該方式,能夠使卡定構件沿著第二板的面以穩定的姿勢在卡定狀態與非卡定狀態之間移動。
根據第六方式,在第三或第四方式的基板固持器中,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二板一起以與上述第一板接近以及分離的方式移動,上述第一板具有第三銷以及供上述第三銷插入的第二引導孔的一方,上述第二板還具有上述第三銷以及上述第二引導孔的另一方,上述第一板以及上述第二板被上述第三銷引導,以彼此接近分離的方式移動。
根據該方式,能夠使第一板以及第二板以穩定的姿勢接近以及分離。
根據第七方式,在第一至第六方式的基板固持器中,上述第一施壓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位於上述基板的外側。
根據該方式,第一施壓構件位於接近基板外周部的密封位置的位置,所以能夠使適當的施壓力直接並且以較短的路徑作用到應該進行供電/密封的任意的位置,抑制基於施壓力的負荷波及基板的其它的部分或基板整體。
根據第八方式,在第七方式的基板固持器中,上述第一施壓構件具有配置在至少一個上述第一銷的周圍的彈簧。彈簧例如配置為與第一銷同軸。也可以代替彈簧,而使用配置在第一銷的周圍的彈性元件(例如,筒狀的彈性元件)。
根據該方式,限製針對基板以及密封部的施壓力的第一銷以及彈簧配置為接近密封部,並且彼此接近或同軸,所以能夠有效地抑制第一銷、彈簧、密封部之間的構件的變形以及/或彎曲力矩。
根據第九方式,在第七方式的基板固持器中,上述第一施壓構件具有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方向上配置在比上述第一銷靠內側的彈性元件、以及/或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方向上配置在比上述第一銷靠外側的彈性元件。作為彈性元件,能夠採用橡膠、樹脂等任意的材料、以及棒狀、筒狀等任意的形狀的彈性元件。此外,基板的外側方向是指與基板的邊或外緣的切線正交並朝向外側的方向。在基板為圓形的情況下,外側方向為徑向外側。在基板為多邊形的情況下,是與邊正交並朝向外側的方向。
根據該方式,限制對基板以及密封部的施壓力的第一銷以及彈性元件配置為接近密封部,並且彼此接近,所以能夠有效地抑制第一銷、彈性元件、以及密封部之間的構件的變形以及/或彎曲力矩。另外,在對多個第一銷設置共用的彈性元件的情況下,能夠降低構件的數目。
根據第十方式,在第一至第九方式的任意一個基板固持器中,上述第一施壓構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為與上述密封部重疊。
根據該方式,能夠將施壓力更直接並且以較短的傳遞路徑從第一施壓構件傳遞到密封部。
根據第十一方式,在第一至第十方式的任意一個基板固持器中,上述密封構件還具有突起,該突起在比上述密封部靠外側朝向上述第一板突出,上述第一銷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方向上配置在比上述密封部靠外側並且比上述突起靠內側。
根據該方式,是在基板的外側方向上,密封部以及突起在第一銷的兩側接受來自第一板的按壓力的結構,通過該結構,能夠使更穩定的施壓力作用到應該進行供電/密封的任意的位置。由此,能夠抑制基於施壓力的負荷波及基板的其它的部分或基板整體,並且使更穩定的局部密封構成成立。
根據第十二方式,在第一至第十一方式的任意一個基板固持器中,上述第一銷的上述被卡定部具有:第一被卡定部,用於在上述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的上述保持體之間的距離為第一距離的狀態下,將上述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卡定;以及第二被卡定部,用於在上述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的上述保持體之間的距離為比上述第一距離大的第二距離的狀態下,將上述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卡定。
根據該方式,通過利用第一被卡定部進行的卡定,能夠以利用密封部適當地密封了基板的狀態,通過基板固持器保持基板。另外,通過利用第二卡定部進行的卡定,能夠不對密封部施加負荷,以卡定狀態保管不保持基板的狀態的基板固持器。
根據第十三方式,在第一至第十二方式的任意一個基板固持器中,上述接點組件具有多個接點密封模組,各接點密封模組具有至少一個上述接點、和對至少一個上述接點設置的上述密封構件。
根據該方式,按一部分的接點分割密封構件,所以能夠進一步實現局部的密封結構。由此,能夠按模組,利用密封部更可靠地密封接點。另外,能夠按接點密封模組,仿照基板的翹曲,能夠按接點密封模組,以適當的力壓縮密封部。由此,能夠進一步實現局部的密封結構。
根據第十四方式,在第十三方式的基板固持器中,針對各接點密封模組設置至少一個上述第一銷。
根據該方式,能夠在每個接點密封模組接受更適當的施壓力。
根據第十五方式,在第十三方式的基板固持器中,針對各接點密封模組設置至少一個上述第一銷以及至少一個上述第一施壓構件。
根據該方式,能夠在每個接點密封模組接受更適當的施壓力。
根據第十六方式,在第十四或第十五方式所述的基板固持器中,具有配置在相鄰的接點密封模組之間的上述第一銷。
根據該方式,由於在接點密封模組間配置第一銷,所以不需要在接點密封模組的內部設置收納第一銷的結構,能夠容易地配置第一銷。
根據第十七方式,在第一至第十六方式的基板固持器中,上述保持體具有與上述接點電連接的匯流排。
根據該方式,能夠利用匯流排作為固定第一銷的保持體,使基板固持器的構成簡化以及/或小型化。
根據第十八方式,在第十七方式的基板固持器中,上述保持體還具有第三板,該第三板安裝於上述匯流排的與上述第一板相反側。
根據該方式,能夠通過第三板遮斷匯流排,防止電流直接從電鍍液流向匯流排。另外,由於將第一銷固定於匯流排以及第三板,所以能夠使第一銷的固定更穩定。
根據第十九方式,在第一至第十八方式的任意一個基板固持器中,上述基板為多邊形,上述接點以及上述密封構件設置於上述基板的對置的兩邊。
根據該方式,能夠簡單地構成基板固持器,能夠實現輕型化。
根據第二十方式,提供一種電鍍裝置,具備第一至第十九方式的任意一個基板固持器、和對保持於上述基板固持器的基板進行電鍍的電鍍槽。根據該方式,能夠起到與上述第一至第十九方式所述相同的作用效果,提高電鍍品質。
以上,基於幾個例子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上述的發明的實施方式是用於使本發明的理解變得容易的內容,並不對本發明進行限定。本發明能夠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進行變更、改進,並且本發明當然包含其同等物。另外,能夠在能夠解決上述的課題的至少一部分的範圍、或者起到效果的至少一部分的範圍內,進行權利要求書以及說明書所記載的各構件的任意的組合或省略。 本申請要求於2019年12月13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編號日本特願2019-225777號的優先權。 2019年12月13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編號日本特願2019-225777號的包含說明書、權利要求書、附圖以及摘要的全部公開內容通過參照全文併入本申請。日本特開2018-40045號公報[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9-7075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133526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46154號公報[專利文獻4]的包含說明書、權利要求書、附圖以及摘要的全部公開均通過參照全文併入本申請。
25:盒台 25a:盒 27:基板輸送裝置 28:背板 29:基板拆裝機構 30:儲料機 32:預濕槽 33:預浸槽 34:預洗槽 35:吹風槽 36:沖洗槽 37:基板固持器輸送裝置 38:溢流槽 39:電鍍槽 50:清洗裝置 50a:清洗部 100:電鍍裝置 110:裝載/卸載部 120:處理部 120A:前處理後處理部 120B:電鍍處理部 175:控制器 175A:CPU 175B:存儲器 200、200A:基板固持器 210、210A:第一保持構件 211a、211b:縱向構件 212、213:橫向構件 215:導軌 216:臂 217:外部連接部 218a、218b:匯流排 220、220A:第二保持構件 230:供電模組 231、231A:密封構件 232:支承板 233:基板接點 233A:基板接點 234:按壓板 235:密封部 236:通孔 237:密封部 238:通孔 239:密封部 240:突起 241:切口 242:通孔 243:接點前端部 243a:葉片電極 244、245:通孔 246:螺絲 250:前板 250A:第一板 251:通孔(內螺紋) 252:凹部 260:匯流排 260A:保持體 263:通孔 264:突起部 265:螺孔 266:密封槽 267、268:通孔 270、270A:銷 271:前端部 272:中間部 273:基端部 274、275:凸緣 280:背板 281:基板支承板 282:緩衝構件 283:通孔 290:浮板 291:導銷 292:銷 293:套筒 294:通孔 295:彈簧 295A:施壓構件 296:凹部 297:導銷 297a:銷 297b:套筒 297c:限位器 300:鎖板 300A:卡定構件 301:基端部 302:引導部 303:引導槽 304:卡定部 304a:台階部 305:施壓機構 306、307:彈簧座 308:接合孔 309:彈簧 410、420:彈性元件 510、520:附圖標記 530:種晶層 540:抗蝕劑 Q:電鍍液 W:基板
圖1係使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基板固持器的電鍍裝置的整體配置圖。 圖2係從前面側觀察到的基板固持器的立體圖。 圖3係從背面側觀察到的基板固持器的立體圖。 圖4係表示分離了各保持構件的狀態的基板固持器的立體圖。 圖5係基板固持器的外部連接部的放大立體圖。 圖6係縱向構件的縱剖視圖。 圖7係縱向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8係表示接點密封模組×1單位長度的匯流排的從背面側的立體圖。 圖9係密封構件的從背面側的立體圖。 圖10係表示接點密封模組×1單位長度的前板的從背面側的立體圖。 圖11係放大了供電模組附近的縱向構件的橫剖視圖。 圖12係放大了第二保持構件的卡定機構附近的立體圖。 圖13係放大了第二保持構件的卡定機構附近的後視圖。 圖14係鎖定狀態下的沿著圖13的XIV-XIV線的剖視圖。 圖15係鎖定狀態下的沿著圖13的XV-XV線的剖面立體圖。 圖16係鎖定狀態下的沿著圖13的XVI-XVI線的剖面立體圖。 圖17係鎖定狀態下的沿著圖13的XVII-XVII線的剖面立體圖。 圖18係半鎖定狀態下的與圖15對應的剖面立體圖。 圖19係半鎖定狀態下的與圖16對應的剖面立體圖。 圖20係半鎖定狀態下的與圖17對應的剖面立體圖。 圖21係沿著圖13的XXI-XXI的剖視圖。 圖22係變形例的基板固持器的剖視圖。 圖23係說明基板向基板固持器的安裝方法的說明圖。 圖24係說明基板向基板固持器的安裝方法的說明圖。 圖25係說明基板向基板固持器的安裝方法的說明圖。 圖26係說明基板向基板固持器的安裝方法的說明圖。 圖27係說明密封部的在基板上的接觸位置的剖視圖。 圖28係表示將上述實施方式的卡定機構的基板固持器應用於連續一體的密封件的例子的示意圖。
211a:縱向構件
220:第二保持構件
235:密封部
240:突起
250:前板
260:匯流排
270:銷
274、275:凸緣
280:背板
290:浮板
300:鎖板
305:施壓機構
410、420:彈性元件
W:基板

Claims (20)

  1. 一種基板固持器,具備: 接點組件,具有接點、密封構件以及保持體,上述接點作為與基板的第一面的外周部接觸的電接點,上述密封構件具有覆蓋上述接點的前端部的周圍並與上述第一面接觸的密封部,上述保持體保持上述接點以及上述密封構件; 第一板,位於上述基板的第二面側,在該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之間夾持上述基板; 至少一個第一銷,固定於上述接點組件的上述保持體,上述第一銷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朝向上述第二面側延伸,且具有被卡定部; 卡定構件,相對於上述第一板配置在上述第二面側,且能夠位移至相對於上述第一銷的上述被卡定部的卡定狀態和非卡定狀態;以及 至少一個第一施壓構件,沿著上述基板的外周部,設置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以使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相互分離,在上述卡定狀態下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被壓縮,朝向上述接點組件側對上述第一板進行施壓。
  2. 一種基板固持器,具備: 接點組件,具有接點、密封構件以及保持體,上述接點作為與基板的第一面的外周部接觸的電接點,上述密封構件具有在上述接點的內側與上述第一面接觸的密封部,上述保持體保持上述接點以及上述密封構件; 第一板,位於上述基板的第二面側,在該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之間夾持上述基板; 多個第一銷,固定於上述接點組件的上述保持體,上述第一銷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朝向上述第二面側延伸,且具有被卡定部; 卡定構件,相對於上述第一板配置在上述第二面側,且能夠位移至相對於上述第一銷的上述被卡定部的卡定狀態和非卡定狀態;以及 多個第一施壓構件,沿著上述基板的外周部設置,設置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以使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相互分離,在上述卡定狀態下,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一板之間被壓縮,朝向上述接點組件側對上述第一板進行施壓。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還具備相對於上述第一板配置的第二板, 上述第一施壓構件配置在上述第一板與上述第二板之間以使上述第一板與上述第二板相互分離, 上述卡定構件在上述第二板的與上述第一板相反側與上述第一銷的上述被卡定部卡定。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還具備配置在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二板之間的第二施壓構件, 上述卡定構件通過上述第二施壓構件被施壓至上述卡定狀態或上述非卡定狀態。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還具備固定於上述第二板的第二銷, 上述卡定構件具有供上述第二銷插入的第一引導孔, 上述卡定構件沿著上述第二板的面被上述第二銷引導,在上述卡定構件的上述卡定狀態與上述非卡定狀態之間移動。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上述卡定構件與上述第二板一起以與上述第一板接近以及分離的方式移動, 上述第一板具有第三銷以及供上述第三銷插入的第二引導孔的一方, 上述第二板還具有上述第三銷以及上述第二引導孔的另一方, 上述第一板以及上述第二板被上述第三銷引導,以彼此接近分離的方式移動。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上述第一施壓構件的至少一部分位於上述基板的外側。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上述第一施壓構件具有配置在至少一個上述第一銷的周圍的彈簧。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上述第一施壓構件具有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方向上配置在比上述第一銷靠內側的彈性元件、以及/或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方向上配置在比上述第一銷靠外側的彈性元件。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上述第一施壓構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為與上述密封部重疊。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上述密封構件還具有突起,該突起在比上述密封部靠外側朝向上述第一板突出, 上述第一銷在上述基板的外側方向上,配置在比上述密封部靠外側並且比上述突起靠內側。
  12.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上述第一銷的上述被卡定部具有: 第一被卡定部,用於在上述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的上述保持體之間的距離為第一距離的狀態下,將上述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卡定;以及 第二被卡定部,用於在上述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的上述保持體之間的距離為比上述第一距離大的第二距離的狀態下,將上述第一板與上述接點組件卡定。
  1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上述接點組件具有多個接點密封模組, 各接點密封模組具有:至少一個上述接點、和針對至少一個上述接點設置的上述密封構件。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針對各接點密封模組設置至少一個上述第一銷。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針對各接點密封模組設置至少一個上述第一銷以及至少一個上述第一施壓構件。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具有配置在相鄰的接點密封模組之間的上述第一銷。
  1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上述保持體具有與上述接點電連接的匯流排。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上述保持體還具有第三板,該第三板安裝在上述匯流排的與上述第一板相反側。
  1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固持器,其中, 上述基板為多邊形, 上述接點以及上述密封構件設置於上述基板的對置的兩邊。
  20. 一種電鍍裝置,具備: 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固持器;以及 電鍍槽,對保持於上述基板固持器的基板進行電鍍。
TW109143601A 2019-12-13 2020-12-10 基板固持器 TW2021333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5777 2019-12-13
JP2019225777A JP7244408B2 (ja) 2019-12-13 2019-12-13 基板ホル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3319A true TW202133319A (zh) 2021-09-01

Family

ID=76317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3601A TW202133319A (zh) 2019-12-13 2020-12-10 基板固持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97886B2 (zh)
JP (1) JP7244408B2 (zh)
KR (1) KR20210075861A (zh)
CN (1) CN112981505A (zh)
TW (1) TW2021333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0413B (zh) * 2022-06-22 2023-04-21 頎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夾具總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4002B1 (ja) * 2021-11-04 2022-08-05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めっき装置およびコンタクト洗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7460A (ja) * 1999-03-24 2000-10-06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薄膜形成装置及びそのコンタクト治具の製造方法
JP4933175B2 (ja) 2006-07-05 2012-05-16 ネックス システム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ワークピースを流体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4892326B2 (ja) * 2006-11-29 2012-03-0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メッキ治具
JP5643239B2 (ja) * 2012-01-30 2014-12-17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基板ホルダ及びめっき装置
JP6218682B2 (ja) * 2014-06-18 2017-10-25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基板ホルダを備えためっき装置、およびめっき方法
JP6508935B2 (ja) * 2014-02-28 2019-05-08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基板ホルダ、めっき装置及びめっき方法
JP6335777B2 (ja) * 2014-12-26 2018-05-30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基板ホルダ、基板ホルダで基板を保持する方法、及びめっき装置
JP6659467B2 (ja) * 2016-06-03 2020-03-04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めっき装置、基板ホルダ、めっき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めっき装置の制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JP6739295B2 (ja) 2016-09-08 2020-08-12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基板ホルダ、めっき装置、及び基板を保持する方法
JP6713916B2 (ja) * 2016-12-01 2020-06-24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基板ホルダ、めっき装置、及び基板ホルダの製造方法
JP6727117B2 (ja) * 2016-12-22 2020-07-22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基板着脱装置、めっき装置、基板着脱装置の制御装置、基板着脱装置の制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KR102557221B1 (ko) 2017-06-28 2023-07-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에바라 세이사꾸쇼 기판 홀더 및 도금 장치
JP6952007B2 (ja) 2017-06-28 2021-10-20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基板ホルダ及びめっき装置
JP6971780B2 (ja) * 2017-10-27 2021-11-24 上村工業株式会社 ワーク保持治具及びロードアンロード装置
TWI807120B (zh) * 2019-10-23 2023-07-01 宇泰和股份有限公司 電極框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0413B (zh) * 2022-06-22 2023-04-21 頎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夾具總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44408B2 (ja) 2023-03-22
CN112981505A (zh) 2021-06-18
JP2021095592A (ja) 2021-06-24
US20210180205A1 (en) 2021-06-17
US11697886B2 (en) 2023-07-11
KR20210075861A (ko) 2021-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22815B1 (ko) 기판 홀더, 도금 장치, 기판 홀더의 제조 방법 및 기판을 유지하는 방법
TW202133319A (zh) 基板固持器
JP2018040045A (ja) 基板ホルダ、めっき装置、及び基板を保持する方法
JP6739307B2 (ja) 基板ホルダ、めっき装置、及び基板ホルダの製造方法
US20230268209A1 (en) Substrate holder
TW202136591A (zh) 基板固持器
US11668018B2 (en) Contact structure, substrate holder, apparatus for plating, and method of feeding electric power to substrate
JP7058209B2 (ja) 基板ホルダに基板を保持させる方法
JP7460504B2 (ja) めっき装置
TWI807130B (zh) 用於基板固持器之密封件
JP7204860B2 (ja) 基板ホル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