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0671A - 導電性組成物、抗蝕劑被覆材料、抗蝕劑及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導電性組成物、抗蝕劑被覆材料、抗蝕劑及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0671A
TW202130671A TW110103250A TW110103250A TW202130671A TW 202130671 A TW202130671 A TW 202130671A TW 110103250 A TW110103250 A TW 110103250A TW 110103250 A TW110103250 A TW 110103250A TW 202130671 A TW202130671 A TW 2021306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conductive
group
parts
surfacta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3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野早希
森隆浩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0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067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39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photodegradable, e.g. positive electron resists
    • G03F7/03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photodegradable, e.g. positive electron resists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present in a chemically amplified positive photoresist com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1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1/124Intrins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s
    • H01B1/127Intrins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s comprising five-membered aromat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e.g. polypyrroles, polythioph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08G73/026Wholly aromatic polyamines
    • C08G73/0266Polyanili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12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e.g. anisotropy, viscosity o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5/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8Construction of apparatus, e.g. environment aspects, hygiene aspects or materials
    • G03F7/7095Materials, e.g. materials for housing, stage or other support having particular properties, e.g. weight, strength, conductivity,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1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1/124Intrins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s
    • H01B1/128Intrins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s comprising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e.g. polyanilines, polyphenyle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10Defini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 C08G2261/14Side-groups
    • C08G2261/142Side-chains containing oxygen
    • C08G2261/1424Side-chain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ether groups, including alkox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non-condensed
    • C08G2261/3223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non-condensed containing one or more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heteroatom, e.g. thiop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40Polymerisation processes
    • C08G2261/43Chemical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s, e.g. with FeCl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50Physical properties
    • C08G2261/65Electrical insulat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70Post-treatment
    • C08G2261/79Post-treatment doping
    • C08G2261/794Post-treatment doping with polymeric dopa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導電性組成物,其可形成具有優異的導電性,並且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少的導電膜。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以及界面活性劑。於所述界面活性劑的臨界膠束濃度小於0.1質量%的情況下,相對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100質量份,所述界面活性劑的含量為5質量份以上。另外,於所述界面活性劑的臨界膠束濃度為0.1質量%以上的情況下,相對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100質量份,所述界面活性劑的含量超過100質量份。

Description

導電性組成物、抗蝕劑被覆材料、抗蝕劑及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導電性組成物、抗蝕劑被覆材料、抗蝕劑及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 本申請案基於2020年1月29日於日本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特願2020-012623號而主張優先權,並將其內容引用於此。
使用電子束或離子束等帶電粒子束的圖案形成技術作為光微影的下一代技術而備受期待。於使用帶電粒子束的情況下,對於生產性提高而言,重要的是使抗蝕劑層的感度提高。 因此,使用高感度的化學增幅型抗蝕劑成為主流,所述高感度的化學增幅型抗蝕劑於曝光部分或經帶電粒子束照射的部分產生酸,繼而藉由被稱為曝光後烘烤(post exposure bake,PEB)處理的加熱處理來促進交聯反應或分解反應。 另外,近年來伴隨著半導體元件的微細化的潮流,亦要求數nm級的抗蝕劑形狀的管理。
然而,於使用帶電粒子束的圖案形成方法中,特別是於基板為絕緣性的情況下,存在以因基板的帶電(充電(charge up))而產生的電場為原因,帶電粒子束的軌道彎曲,而難以獲得所需的圖案的課題。 作為解決所述課題的方法,已知有如下的技術:將包含導電性聚合物的導電性組成物塗佈於抗蝕劑層的表面而形成導電膜,並由所述導電膜被覆抗蝕劑層的表面。
作為導電性聚合物,已知有具有酸性基的導電性聚合物。具有酸性基的導電性聚合物可於不添加摻雜劑的情況下表現出導電性。 具有酸性基的導電性聚合物例如可藉由使具有酸性基的苯胺於三甲基胺或吡啶等鹼性化合物的存在下利用氧化劑進行聚合而獲得(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於鹼性化合物的存在下使酸性基取代苯胺聚合的方法中,聚苯胺、或未反應的單體、伴隨著副反應的併發的寡聚物中的酸性基的一部分容易與鹼性化合物形成鹽。 但是,由於鹼性化合物就其鹼強度等物性的方面而言無法使聚苯胺的酸性基穩定並進行中和,因此聚苯胺的酸性基部容易受到水解等,而不穩定。因此,當於抗蝕劑層上塗佈聚苯胺後,進行加熱處理而形成導電膜時,酸性基容易脫離。另外,有時聚合時所使用的氧化劑分解而產生硫酸根離子等。其結果,脫離後的酸性基或氧化劑的分解物向抗蝕劑層移行,於顯影時未曝光部的抗蝕劑層溶解,而有時引起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等。
因此,提出了藉由離子交換法、電氣透析法等對於鹼性化合物的存在下利用氧化劑使酸性基取代苯胺聚合而獲得的聚苯胺進行脫鹽處理,除去鹼性化合物等,之後添加新的強鹼鹼性化合物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另外,已知有以提高將包含所述導電性聚合物的導電性組成物塗佈於抗蝕劑層的表面時的塗佈性為目的,而於導電性組成物中調配界面活性劑(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7-32413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1-21968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7-17194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根據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方法,新添加的鹼性化合物與聚苯胺的酸性基的一部分穩定地形成鹽,因此可使聚苯胺的酸性基部分穩定化,可抑制酸性基自聚苯胺的脫離。另外,新添加的鹼性化合物與氧化劑的分解物亦容易形成鹽。因此,酸性基或氧化劑的分解物不易向抗蝕劑層移行,可抑制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 然而,於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防止的方面尚改善的餘地,要求膜厚變薄防止的進一步提高。 另外,已知於調配有界面活性劑的導電性組成物中,塗佈性與對抗蝕劑層的影響存在取捨(trade off)的關係,於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導電性組成物中,於膜厚變薄防止的方面亦未必是充分的水準。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形成具有優異的導電性並且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少的導電膜的導電性組成物、抗蝕劑被覆材料、抗蝕劑及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具有以下形態。 [1]一種導電性組成物,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以及界面活性劑,其中 所述界面活性劑的臨界膠束濃度小於0.1質量%,相對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100質量份,所述界面活性劑的含量為5質量份以上。 [2]如[1]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其中相對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100質量份,所述界面活性劑的含量為10質量份以上。 [3]一種導電性組成物,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以及界面活性劑,其中 所述界面活性劑的臨界膠束濃度為0.1質量%以上,相對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的含量100質量份,所述界面活性劑的含量超過100質量份。 [4]如[3]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其中相對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100質量份,所述界面活性劑的含量為110質量份以上。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其中所述界面活性劑為具有末端疏水性基的水溶性聚合物。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更包含鹼性化合物。 [7]如[6]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其中所述鹼性化合物於25℃下的酸解離常數為13以上,所述鹼性化合物的分子量為200以下,相對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100質量份,所述鹼性化合物的含量為1質量份~50質量份。 [8]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其中所述導電性聚合物具有酸性基。 [9]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其中表面電阻率為1×1010 [Ω/□]以下。 [10]一種抗蝕劑被覆材料,包含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 [11]一種抗蝕劑,於表面形成有包含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的導電膜。 [12]一種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具有:積層步驟,於在單面上具有包含化學增幅型抗蝕劑的抗蝕劑層的基板的、所述抗蝕劑層的表面,形成包含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的導電膜;以及曝光步驟,對形成有所述導電膜的所述基板自所述導電膜側以圖案狀照射帶電粒子束。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形成具有優異的導電性並且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少的導電膜的導電性組成物、抗蝕劑被覆材料、抗蝕劑及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
以下對本發明加以詳細說明。以下的實施形態為用以對本發明進行說明的簡單的例示,並非意圖將本發明僅限定於此實施形態。只要不超出主旨,則能夠以各種態樣來實施本發明。
於本發明中,「導電性」是指具有1×1011 Ω/□以下的表面電阻率。表面電阻率可藉由使固定電流流過時的電極間的電位差而求出。 於本說明書中,「溶解性」是指於水、包含鹼及鹼性鹽的至少一者的水、包含酸的水、水與水溶性有機溶媒的混合物中的一種以上的溶媒10 g(液溫25℃)中均勻地溶解0.1 g以上。於本說明書中,「水溶性」是指相對於水而言的所述溶解性。 於本說明書中,「末端疏水性基」的「末端」是指構成聚合物的重複單元以外的部位。 於本說明書中,「質量平均分子量」是指利用凝膠滲透層析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而測定的質量平均分子量(聚苯乙烯磺酸鈉換算或聚乙二醇換算)。 於本說明書中,使用「~」來表示的數值範圍是指包含「~」的前後所記載的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範圍。
[導電性組成物] 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以下,亦稱為「導電性聚合物(A)」)、以及界面活性劑(以下,亦稱為「界面活性劑(B)」)。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例如亦可視需要包含含有溶劑(以下,亦稱為「溶劑(C)」)、鹼性化合物(以下亦稱為「鹼性化合物(D)」)的任意成分的一種以上。
<導電性聚合物(A)> 作為導電性聚合物(A),可使用公知的聚合物。例如可列舉:聚吡咯、聚噻吩、聚噻吩伸乙烯、聚碲吩(polytellurophene)、聚伸苯、聚伸苯伸乙烯(polyphenylene vinylene)、聚苯胺、多並苯(polyacene)、聚乙炔。 該些中,就導電性優異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
導電性聚合物(A)較佳為具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若導電性聚合物(A)具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則導電性組成物的塗佈性提高,容易獲得均勻厚度的導電體。
導電性聚合物(A)較佳為具有酸性基。若具有酸性基,則水溶性提高。酸性基較佳為磺酸基或羧基。於一分子中可僅具有一種酸性基,亦可具有兩種以上的酸性基。酸性基的一部分或全部可形成鹽。 作為具有酸性基的導電性聚合物(A),例如,就溶解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日本專利特開昭61-19763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3-399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30171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50415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50395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4-3284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4-32818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6-14538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6-5698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22623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17898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6-29382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7-11852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6-3284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6-8794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6-2565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7-4175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7-4843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4-26833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4-65898號公報中所示的導電性聚合物。
作為導電性聚合物(A),例如可列舉包含α位或β位經選自由磺酸基及羧基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基分別取代的選自由伸苯基伸乙烯基、伸乙烯基、伸噻吩基、丁間二烯(pyrrolylene)、伸苯基、亞胺基伸苯基、異噻茚(isothianaphthene)、伸呋喃基、及伸咔唑基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作為重複單元的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 於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包含α位或β位經選自由磺酸基及羧基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基分別取代的選自由亞胺基伸苯基及伸咔唑基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重複單元的情況下,例如可列舉:於重複單元的氮原子上具有選自由磺酸基及羧基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基的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於重複單元的氮原子上具有經選自由磺酸基及羧基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基取代的烷基的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於重複單元的氮原子上具有包含經選自由磺酸基及羧基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基取代的醚鍵的烷基的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 該些中,就導電性或溶解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β位經選自由磺酸基及羧基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基取代的選自由伸苯基伸乙烯基、伸噻吩基、丁間二烯、亞胺基伸苯基、異噻茚及伸哢唑基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作為重複單元的π共軛系導電性聚合物。
就可表現出高的導電性或溶解性的觀點而言,導電性聚合物(A)較佳為構成導電性聚合物的全部單元(100 mol%)中的20 mol%~100 mol%為下述通式(1)~通式(4)所表示的任一重複單元。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化2]
Figure 02_image003
[化3]
Figure 02_image005
[化4]
Figure 02_image007
式(1)~式(4)中, X表示硫原子或氮原子, R1 ~R15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4的直鏈或分支鏈的烷基、碳數1~24的直鏈或分支鏈的烷氧基、酸性基、羥基、硝基、鹵素原子(-F、-Cl、-Br或-I)、-N(R16 )2 、-NHCOR16 、-SR16 、-OCOR16 、-COOR16 、-COR16 、-CHO、或-CN。 R16 表示碳數1~24的烷基、碳數6~24的芳基、或碳數7~24的芳烷基。 其中,通式(1)的R1 、R2 中的至少一個、通式(2)的R3 ~R6 中的至少一個、通式(3)的R7 ~R10 中的至少一個、通式(4)的R11 ~R15 中的至少一個分別為酸性基或其鹽。
此處,「酸性基」是指磺酸基(磺基)或羧酸基(羧基)。 磺酸基可以游離酸型的狀態(-SO3 H)包含,亦可以離子的狀態(-SO3 - )而包含。進而,磺酸基中亦可包含具有磺酸基的取代基(-R17 SO3 H)。 另一方面,羧酸基可以游離酸型的狀態(-COOH)包含,亦可以離子的狀態(-COO- )而包含。進而,羧酸基中亦可包含具有羧酸基的取代基(-R17 COOH)。 R17 表示碳數1~24的直鏈或分支鏈的伸烷基、碳數6~24的直鏈或分支鏈的伸芳基、或者碳數7~24的直鏈或分支鏈的伸芳烷基。
作為酸性基的鹽,例如可列舉:磺酸基或羧酸基的鹼金屬鹽、鹼土類金屬鹽、銨鹽、或經取代的銨鹽。 作為鹼金屬鹽,例如可列舉:硫酸鋰、碳酸鋰、氫氧化鋰、硫酸鈉、碳酸鈉、氫氧化鈉、硫酸鉀、碳酸鉀、氫氧化鉀以及具有該些骨架的衍生物。 作為鹼土類金屬鹽,例如可列舉鎂鹽、鈣鹽。 作為經取代的銨鹽,例如可列舉:脂肪族銨鹽、飽和脂環式銨鹽、不飽和脂環式銨鹽。 作為脂肪族銨鹽,例如可列舉:甲基銨、二甲基銨、三甲基銨、乙基銨、二乙基銨、三乙基銨、甲基乙基銨、二乙基甲基銨、二甲基乙基銨、丙基銨、二丙基銨、異丙基銨、二異丙基銨、丁基銨、二丁基銨、甲基丙基銨、乙基丙基銨、甲基異丙基銨、乙基異丙基銨、甲基丁基銨、乙基丁基銨、四甲基銨、四羥甲基銨、四乙基銨、四正丁基銨、四-第二丁基銨、四-第三丁基銨。 作為飽和脂環式銨鹽,例如可列舉:哌啶鎓、吡咯啶鎓、嗎啉鎓(morpholinium)、哌嗪鎓以及具有該些骨架的衍生物。 作為不飽和脂環式銨鹽,例如可列舉:吡啶鎓、α-甲基吡啶鎓、β-甲基吡啶鎓、γ-甲基吡啶鎓、喹啉鎓、異喹啉鎓、吡咯啉鎓、以及具有該些骨架的衍生物。
作為導電性聚合物(A),就可表現出高的導電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所述通式(4)所表示的重複單元。其中,就溶解性亦優異的觀點而言,更佳為具有下述通式(5)所表示的重複單元。
[化5]
Figure 02_image009
式(5)中, R18 ~R21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24的直鏈或分支鏈的烷基、碳數1~24的直鏈或分支鏈的烷氧基、酸性基、羥基、硝基、或鹵素原子(-F、-Cl、-Br或-I)。 其中,R18 ~R21 中的至少一個為酸性基或其鹽。
作為通式(5)所表示的重複單元,就容易製造的方面而言,較佳為R18 ~R21 中任一個為碳數1~4的直鏈或分支鏈的烷氧基,另外的任一個為磺酸基,且剩餘部分為氫原子。
關於導電性聚合物(A),就與pH無關而於水及有機溶媒中的溶解性優異的觀點而言,於構成導電性聚合物(A)的全部單元(100 mol%)中,通式(5)所表示的重複單元的含量較佳為10 mol%~100 mol%,更佳為50 mol%~100 mol%,進而佳為90 mol%~100 mol%,特佳為100 mol%。 就導電性優異的觀點而言,導電性聚合物(A)較佳為於一分子中含有10個以上通式(5)所表示的單元。
於導電性聚合物(A)中,就進一步提高溶解性的觀點而言,相對於聚合物中的芳香環的總數,酸性基所鍵結的芳香環的數量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70%以上,進而佳為80%以上,特佳為90%以上,最佳為100%。 相對於聚合物中的芳香環的總數,酸性基所鍵結的芳香環的數量根據於製造導電性聚合物(A)時單體的添加比而算出。
於導電性聚合物(A)中,就對單體賦予反應性的觀點而言,重複單元的芳香環上的酸性基以外的取代基較佳為供電子性基。例如較佳為碳數1~24的烷基、碳數1~24的烷氧基、鹵基(-F、-Cl、-Br或-I)。該些中,就供電子性的觀點而言,最佳為碳數1~24的烷氧基。
只要不對溶解性、導電性及性狀造成影響,則導電性聚合物(A)亦可包含選自由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胺、噻吩、吡咯、伸苯基、伸乙烯基、二價不飽和基、二價飽和基所組成的群組的一種以上的重複單元作為通式(5)所表示的重複單元以外的重複單元。
作為導電性聚合物(A),就可表現出高的導電性與溶解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下述通式(6)所表示的結構的化合物,於具有下述通式(6)所表示的結構的化合物中,特佳為聚(2-磺基-5-甲氧基-1,4-亞胺基伸苯基)。
[化6]
Figure 02_image011
式(6)中, R22 ~R37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4的直鏈或分支鏈的烷基、碳數1~4的直鏈或分支鏈的烷氧基、酸性基、羥基、硝基、或鹵素原子(-F、-Cl、-Br或-I)。 其中,R22 ~R37 中的至少一個為酸性基或其鹽。 n為5~2500的整數。
就提高導電性的觀點而言,導電性聚合物(A)中所含有的酸性基較佳為至少其一部分為游離酸型。
就導電性、溶解性及成膜性的觀點而言,導電性聚合物(A)的質量平均分子量以GPC的聚苯乙烯磺酸鈉換算計,較佳為1000~100萬,更佳為1500~80萬,進而佳為2000~50萬,特佳為2000~10萬。 於導電性聚合物(A)的質量平均分子量小於1000的情況下,雖然溶解性優異,但存在導電性及成膜性不足的情況。另一方面,於質量平均分子量超過100萬的情況下,雖然導電性優異,但存在溶解性並不充分的情況。 此處,「成膜性」例如是指成為並無收縮的均勻的膜的性質,例如可藉由旋塗於玻璃上而評價。
導電性聚合物(A)例如藉由於聚合溶媒及氧化劑的存在下,使導電性聚合物(A)的原料單體進行聚合而獲得。 以下,對導電性聚合物(A)的製造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
(導電性聚合物(A)的製造方法) 導電性聚合物(A)的製造方法包括於聚合溶媒及氧化劑的存在下,使導電性聚合物(A)的原料單體進行聚合的步驟(聚合步驟)。導電性聚合物(A)的製造方法亦可包括對聚合步驟中所獲得的反應生成物進行精製的步驟(精製步驟)。
<<聚合步驟>> 聚合步驟是於聚合溶媒及氧化劑的存在下,使導電性聚合物(A)的原料單體進行聚合的步驟。 作為原料單體,可列舉作為所述重複單元的來源的聚合性單體。例如可列舉選自由酸性基取代苯胺、以及酸性基取代苯胺的鹼金屬鹽、鹼土類金屬鹽、銨鹽及經取代的銨鹽所組成的群組的至少一種。 作為酸性基取代苯胺,例如可列舉具有磺酸基作為酸性基的磺酸基取代苯胺。 作為磺酸基取代苯胺,可列舉胺基苯磺酸類。作為胺基苯磺酸類,例如可列舉鄰胺基苯磺酸、間胺基苯磺酸、對胺基苯磺酸、苯胺-2,6-二磺酸、苯胺-2,5-二磺酸、苯胺-3,5-二磺酸、苯胺-2,4-二磺酸、苯胺-3,4-二磺酸。
作為胺基苯磺酸類以外的磺酸基取代苯胺,例如可列舉:甲基胺基苯磺酸、乙基胺基苯磺酸、正丙基胺基苯磺酸、異丙基胺基苯磺酸、正丁基胺基苯磺酸、第二丁基胺基苯磺酸、第三丁基胺基苯磺酸等烷基取代胺基苯磺酸類;甲氧基胺基苯磺酸、乙氧基胺基苯磺酸、丙氧基胺基苯磺酸等烷氧基取代胺基苯磺酸類;羥基取代胺基苯磺酸類;硝基取代胺基苯磺酸類;氟胺基苯磺酸、氯胺基苯磺酸、溴胺基苯磺酸等鹵素取代胺基苯磺酸類。 該些中,就可獲得導電性或溶解性特別優異的導電性聚合物(A)的方面而言,較佳為烷基取代胺基苯磺酸類、烷氧基取代胺基苯磺酸類、羥基取代胺基苯磺酸類、鹵素取代胺基苯磺酸類。就進而容易製造的方面而言,特佳為烷氧基取代胺基苯磺酸類、烷氧基取代胺基苯磺酸類的鹼金屬鹽、銨鹽及取代銨鹽。 該些磺酸基取代苯胺可單獨使用任一種,亦可以任意比例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聚合溶媒,例如可列舉水、有機溶媒、水與有機溶媒的混合溶媒。 作為水,例如可列舉自來水、離子交換水、純水、蒸餾水。 作為有機溶媒,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異丙醇、丙醇、丁醇等醇類;丙酮、乙基異丁基酮等酮類;乙二醇、乙二醇甲醚等乙二醇類;丙二醇、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丁醚、丙二醇丙醚等丙二醇類;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等醯胺類;N-甲基吡咯啶酮、N-乙基吡咯啶酮等吡咯啶酮類。 作為聚合溶媒,較佳為水、或水與有機溶媒的混合溶媒。 於使用水與有機溶媒的混合溶媒作為聚合溶媒的情況下,該些的質量比(水/有機溶媒)較佳為1/100~100/1,更佳為2/100~100/2。
作為氧化劑,只要為標準電極電位為0.6 V以上的氧化劑則並無限定。例如可列舉:過氧二硫酸、過氧二硫酸銨、過氧二硫酸鈉、過氧二硫酸鉀等過氧二硫酸類;過氧化氫。 該些氧化劑可單獨使用任一種,亦可以任意比例併用兩種以上。
聚合步驟除了使聚合溶媒及氧化劑聚合以外,亦可於鹼性反應助劑的存在下使原料單體聚合。 作為鹼性反應助劑,例如可列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等無機鹼;氨;甲基胺、二甲基胺、三甲基胺、乙基胺、二乙基胺、三乙基胺、乙基甲基胺、乙基二甲基胺、二乙基甲基胺等脂式胺類;環式飽和胺類;吡啶、α-甲吡啶、β-甲吡啶、γ-甲吡啶、喹啉等環式不飽和胺類。 該些中,較佳為無機鹼、脂式胺類、環式不飽和胺類,更佳為環式不飽和胺類。 該些鹼性反應助劑可單獨使用任一種,亦可以任意比例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聚合的方法,例如可列舉:於氧化劑溶液中滴加原料單體溶液的方法、於原料單體溶液中滴加氧化劑溶液的方法、於反應容器中同時滴加原料單體溶液與氧化劑溶液的方法。原料單體溶液中視需要亦可包含鹼性反應助劑。 作為氧化劑溶液與原料單體溶液的溶媒可使用所述聚合溶媒。
聚合反應的反應溫度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15℃~30℃,進而佳為-10℃~20℃。若聚合反應的反應溫度為50℃以下、特別是30℃以下,則可抑制副反應的進行、或所生成的導電性聚合物(A)的主鏈的氧化還原結構的變化所引起的導電性的降低。若聚合反應的反應溫度為-15℃以上,則可維持充分的反應速度,縮短反應時間。
藉由聚合步驟,作為反應生成物的導電性聚合物(A)以溶解或沈澱於聚合溶媒中的狀態而獲得。 於反應生成物溶解於聚合溶媒中的情況下,蒸餾除去聚合溶媒,而獲得反應生成物。 於反應生成物沈澱於聚合溶媒中的情況下,藉由離心分離器等過濾器過濾分離聚合溶媒,而獲得反應生成物。
反應生成物中,有時會包含未反應的原料單體、伴隨著副反應的併發的寡聚物、酸性物質(自導電性聚合物(A)脫離的游離的酸性基、或作為氧化劑的分解物的硫酸根離子等)、鹼性物質(鹼性反應助劑、或作為氧化劑的分解物的銨離子等)等低分子量成分。該些低分子量成分為雜質,成為阻礙導電性的主要原因。 因此,較佳為將反應生成物精製而除去低分子量成分。
<<精製步驟>> 精製步驟是將聚合步驟中所獲得的反應生成物精製的步驟。 作為將反應生成物精製的方法,例如可使用:使用清洗溶媒的清洗法、膜過濾法、離子交換法、基於加熱處理的雜質的除去、中和析出。該些中,就可容易獲得純度高的導電性聚合物(A)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清洗法、離子交換法。特別是就可效率良好地除去原料單體、寡聚物、酸性物質等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清洗法。就可效率良好地除去以與導電性聚合物(A)的酸性基形成鹽的狀態存在的鹼性物質等的觀點而言,較佳為離子交換法。於精製步驟中,亦可將清洗法與離子交換法組合使用。
作為清洗溶媒,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2-丁醇、3-丁醇、第三丁醇、1-戊醇、3-甲基-1-丁醇、2-戊醇、正己醇、4-甲基-2-戊醇、2-乙基丁醇、苄基醇、糠基醇、四氫糠基醇等醇類;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甲氧基甲氧基乙醇、丙二醇單乙醚、甘油單乙酸酯等多元醇衍生物;丙酮;乙腈;N,N-二甲基甲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二甲基亞碸。該些中,較佳為甲醇、乙醇、異丙醇、丙酮、乙腈。
若將清洗後的反應生成物、即清洗後的導電性聚合物(A)乾燥,則可獲得固體狀的導電性聚合物(A)。
作為離子交換法,例如可列舉:使用陽離子交換樹脂或陰離子交換樹脂等離子交換樹脂的管柱式、批次式的處理;電透析法。 於反應生成物溶解於聚合溶媒中的情況下,只要使其於溶解的狀態下直接與離子交換樹脂接觸即可。於反應生成物的濃度高的情況下,可利用水性媒體稀釋。 於反應生成物沈澱於聚合溶媒中的情況下,較佳為將聚合溶媒過濾分離後,使反應生成物以成為所需的固體成分濃度的方式溶解於水性媒體中,製成聚合物溶液後,與離子交換樹脂接觸。 於對清洗後的反應生成物進行離子交換處理的情況下,較佳為使清洗後的反應生成物以成為所需的固體成分濃度的方式溶解於水性媒體中,製成聚合物溶液後,與離子交換樹脂接觸。 作為水性媒體,可列舉後述的溶劑(C)。 作為聚合物溶液中的導電性聚合物(A)的濃度,就工業性或精製效率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1質量%~20質量%,更佳為0.1質量%~10質量%。
於為使用離子交換樹脂的離子交換法的情況下,關於相對於離子交換樹脂而言的試樣液的量,例如於為固體成分濃度5質量%的聚合物溶液的情況下,較佳為相對於離子交換樹脂而為達10倍的容積,更佳為達5倍的容積。作為陽離子交換樹脂,例如可列舉奧璐佳瑙(Organ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安伯來特(Amberlite)IR-120B」。作為陰離子交換樹脂,例如可列舉奧璐佳瑙(Organ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安伯來特(Amberlite)IRA410」。
離子交換處理後的導電性聚合物(A)為溶解於聚合溶媒或水性媒體中的狀態。因此,利用蒸發器等將聚合溶媒或水性媒體全部除去便可獲得固體狀的導電性聚合物(A),但導電性聚合物(A)亦可以溶解於聚合溶媒或水性媒體中的狀態直接用於導電性組成物的製造。
<界面活性劑(B)> 作為界面活性劑(B),可列舉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該些界面活性劑可單獨使用任一種,亦可以任意比例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鈉、辛酸鈉、癸酸鈉、月桂酸鈉、肉豆蔻酸鈉、棕櫚酸鈉、硬脂酸鈉、全氟壬酸、N‐月桂醯基肌胺酸鈉、椰油醯基麩胺酸鈉、α-硫代脂肪酸甲酯鹽、月桂基硫酸鈉、肉豆蔻基硫酸鈉、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eth sulfate)、聚氧乙烯烷基苯酚磺酸鈉、月桂基硫酸銨、月桂基磷酸、月桂基磷酸鈉、月桂基磷酸鉀。
作為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氯化四甲基銨、氫氧化四甲基銨、氯化四丁基銨、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銨、氯化烷基三甲基銨、氯化辛基三甲基銨、氯化癸基三甲基銨、氯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銨、氯化四癸基三甲基銨、氯化鯨蠟基三甲基銨、氯化硬脂基三甲基銨、溴化烷基三甲基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銨、氯化苄基三甲基銨、氯化苄基三乙基銨、氯化苯銨、溴化苯銨、氯化本索寧、氯化二烷基二甲基銨、氯化二癸基二甲基銨、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銨、單甲基胺鹽酸鹽、二甲基胺鹽酸鹽、三甲基胺鹽酸鹽、氯化丁基吡啶鹽、氯化十二烷基吡啶鹽、氯化鯨蠟基吡啶鹽。
作為兩性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月桂基二甲基胺基乙酸甜菜鹼、硬脂基二甲基胺基乙酸甜菜鹼、十二烷基胺基甲基二甲基磺丙基甜菜鹼、十八烷基胺基甲基二甲基磺丙基甜菜鹼、椰油醯胺丙基甜菜鹼、椰油醯胺丙基羥基磺基甜菜鹼、2-烷基-N-羧甲基-N-羥基乙基咪唑甜菜鹼、月桂醯基麩胺酸鈉、月桂醯基麩胺酸鉀、月桂醯基甲基-β-丙胺酸、月桂基二甲基胺-N-氧化物、油基二甲基胺N-氧化物。
作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月桂酸甘油酯、單硬脂酸甘油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五乙二醇單十二烷基醚、八乙二醇單十二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己糖醇酐脂肪酸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月桂酸二乙醇醯胺、油酸二乙醇醯胺、硬脂酸二乙醇醯胺、辛基葡萄糖苷、癸基葡萄糖苷、月桂基葡萄糖苷、鯨蠟醇、硬脂基醇、油基醇。
作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除了所述以外,亦可使用具有末端疏水性基的水溶性聚合物。作為具有末端疏水性基的水溶性聚合物,例如可列舉具有含氮官能基及末端疏水性基的水溶性聚合物。具有含氮官能基及末端疏水性基的水溶性聚合物不同於先前的界面活性劑,是藉由具有含氮官能基的主鏈部分(親水性部分)與末端的疏水性基部分而具有界面活性能,並且塗佈性的提高效果高。因此,即便不併用其他界面活性劑,亦可將優異的塗佈性賦予導電性組成物。並且,所述水溶性聚合物不包含酸或鹼,並且不易因水解而產生副生成物,因此例如對抗蝕劑層的不良影響尤其少。
作為含氮官能基,就溶解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醯胺基。 作為末端疏水性基,例如可列舉烷基、芳烷基、芳基、烷氧基、芳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烷基硫基、芳硫基、一級或二級的烷基胺基、芳烷基胺基、芳基胺基。該些中,較佳為烷硫基、芳烷基硫基、芳硫基。 末端疏水性基的碳數較佳為7~100,更佳為7~50,特佳為10~30。 水溶性聚合物中的末端疏水性基的數量並無特別限制。另外,當於同一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末端疏水性基時,末端疏水性基可為相同種類,亦可為不同種類。
作為水溶性聚合物,較佳為以具有含氮官能基的乙烯基單體的均聚物、或者具有含氮官能基的乙烯基單體與不具有含氮官能基的乙烯基單體(其他乙烯基單體)的共聚物為主鏈結構,且於構成聚合物的重複單元以外的部位具有疏水性基的化合物。 作為具有含氮官能基的乙烯基單體,例如可列舉丙烯醯胺及其衍生物、具有含氮官能基的雜環狀單體,其中較佳為具有醯胺鍵者。例如可列舉:丙烯醯胺、N,N-二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胺基丙基丙烯醯胺、第三丁基丙烯醯胺、二丙酮丙烯醯胺、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N-乙烯基-N-甲基丙烯醯胺、N-乙烯基吡咯啶酮、N-乙烯基己內醯胺。該些中,就溶解性的觀點而言,特佳為丙烯醯胺、N-乙烯基吡咯啶酮、N-乙烯基己內醯胺。 作為其他乙烯基單體,只要能夠與具有含氮官能基的乙烯基單體共聚,則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苯乙烯、丙烯酸、乙酸乙烯酯、長鏈α-烯烴。
作為向水溶性聚合物導入末端疏水性基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制,通常,藉由選擇乙烯基聚合時的鏈轉移劑來進行導入是簡便的,較佳。於此情況下,作為鏈轉移劑,只要為將包含烷基、芳烷基、芳基、烷硫基、芳烷基硫基、芳硫基等疏水性基的基導入至所獲得的聚合物的末端者,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於獲得具有烷硫基、芳烷基硫基或芳硫基作為末端疏水性基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情況下,較佳為使用具有與該些末端疏水性基對應的疏水性基的鏈轉移劑,例如硫醇、二硫化物、硫醚來進行乙烯基聚合。作為所述鏈轉移劑,例如可列舉正十二烷基硫醇、第三-十二烷基硫醇、正辛基硫醇、2-乙基己基硫醇、正十八烷基硫醇。 該些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以任意比例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乙烯基聚合時使用的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使用偶氮雙甲基丁腈、或具有末端疏水性基的聚合起始劑。 作為具有末端疏水性基的聚合起始劑,可列舉具有碳數6~20的直鏈或分支鏈的烷基且不具有氰基及羥基的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過氧化二月桂醯、1,1,3,3-四甲基丁基過氧化氫、二-第三己基過氧化物、二(2-乙基己基)過氧化二碳酸酯、1,1,3,3-四甲基丁基過氧化新癸酸酯、二(3,5,5-三甲基己醯基)過氧化物。該些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以任意比例併用兩種以上。
水溶性聚合物的主鏈部分為水溶性,具有含氮官能基。主鏈部分的單元數(聚合度)較佳為於一分子中為2~1000,更佳為2~100,特佳為2~50。若具有含氮官能基的主鏈部分的單元數為所述上限值以下,則界面活性能不易降低。 水溶性聚合物中的主鏈部分與末端疏水性基部分的分子量比(主鏈部分的質量平均分子量/末端疏水性基部分的質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0.3~170。
水溶性聚合物的質量平均分子量以GPC的聚乙二醇換算計,較佳為100~100萬,更佳為100~10萬,進而佳為600~2000,特佳為600~1800。若水溶性聚合物的質量平均分子量為所述下限值以上,則導電性組成物的塗佈性提高。另一方面,若水溶性聚合物的質量平均分子量為所述上限值以下,則導電性組成物的水溶性提高。特別是若水溶性聚合物的質量平均分子量為600~1800,則實用上的在水中的溶解性與塗佈性的平衡優異。
作為界面活性劑(B),所述中,就對抗蝕劑層的影響少的方面而言,較佳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其中,特佳為具有末端疏水性基的水溶性聚合物。具有末端疏水性基的水溶性聚合物中,特佳為下述通式(7)所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亦稱為「化合物(7)」)、下述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亦稱為「化合物(8)」)。該些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任一種,亦可以任意比例併用兩種以上。
[化7]
Figure 02_image013
式(7)中, R38 表示氫原子、直鏈或分支鏈的烷基、芳烷基或芳基, R39 表示氫原子、烷硫基、芳烷基硫基、芳硫基或烴基, R40 表示親水性基, R41 表示氫原子或甲基, Z1 表示單鍵、-S-、-S(=O)-、-C(=O)-O-或-O-, p為1~50的數。 其中,R38 及R39 不會同時為氫原子。
[化8]
Figure 02_image015
式(8)中, R42 及R43 各自獨立地表示甲基或乙基, R44 表示氫原子、烷硫基、芳烷基硫基、芳硫基或烴基, R45 表示親水性基, R46 表示氫原子或甲基, Z2 表示氰基或羥基, q為1~50的數。
R38 中的烷基的碳數較佳為6~20。 R38 中的芳烷基的碳數較佳為7~20。 R38 中的芳基的碳數較佳為6~20。 作為R39 、R44 中的烷硫基,可列舉硫原子與碳數1~20的直鏈或分支鏈的烷基鍵結的基。 作為R39 、R44 中的芳烷基硫基,可列舉硫原子與碳數7~20的直鏈或分支鏈的芳烷基鍵結的基。 作為R39 、R44 中的芳基,可列舉硫原子與碳數6~20的直鏈或分支鏈的芳基鍵結的基。 作為R39 、R44 中的烴基,可列舉碳數1~20的直鏈或分支鏈烷基、碳數1~20的直鏈或分支鏈的烯基、碳數1~20的直鏈或分支鏈的炔基。 R40 、R45 中的親水性基源自作為水溶性聚合物的原料單體的水溶性乙烯基單體。此處,水溶性乙烯基單體表示能夠與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的乙烯基單體。作為此種水溶性乙烯基單體,例如可列舉N-乙烯基吡咯啶酮、(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丙烯醯胺、丙烯醯基嗎啉、N-乙烯基甲醯胺。
作為化合物(7),例如可列舉下述通式(71)所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亦稱為「化合物(71)」)。
[化9]
Figure 02_image017
式(71)中, R38 表示氫原子、直鏈或分支鏈的烷基、芳烷基或芳基, R39 表示氫原子、烷硫基、芳烷基硫基、芳硫基或烴基, Z1 表示單鍵、-S-、-S(=O)-、-C(=O)-O-或-O-, p為1~50的數, r為1~5的數, 其中,R38 及R39 不會同時為氫原子。
作為化合物(8),例如可列舉下述通式(81)所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亦稱為「化合物(81)」)。
[化10]
Figure 02_image019
式(81)中, R42 及R43 各自獨立地表示甲基或乙基, R44 表示氫原子、烷硫基、芳烷基硫基、芳硫基或烴基, Z2 表示氰基或羥基, q為1~50的數, s為1~5的數。
<溶劑(C)> 作為溶劑(C),只要為可溶解導電性聚合物(A)及界面活性劑(B)的溶劑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水、有機溶劑、水與有機溶劑的混合溶劑。 作為水,例如可列舉自來水、離子交換水、純水、蒸餾水。 作為有機溶劑,可列舉於導電性聚合物(A)的製造方法中以作為聚合溶媒的有機溶媒的形式而例示的溶劑。 於使用水與有機溶劑的混合溶劑作為溶劑(C)的情況下,該些的質量比(水/有機溶劑)較佳為1/100~100/1,更佳為2/100~100/2。
<任意成分> 導電性組成物視需要亦可包含導電性聚合物(A)、界面活性劑(B)及溶劑(C)以外的成分(任意成分)。 作為任意成分,例如可列舉:鹼性化合物(D)、高分子化合物(其中,導電性聚合物(A)、界面活性劑(B)及鹼性化合物(D)除外)、添加劑。
作為鹼性化合物(D),只要為具有鹼性的化合物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下述的四級銨化合物(d-1)、鹼性化合物(d-2)、鹼性化合物(d-3)、鹼性化合物(d-4)。 四級銨化合物(d-1):鍵結於氮原子的四個取代基中的至少一個為碳數1以上的烴基的四級銨化合物。 鹼性化合物(d-2):具有一個以上的氮原子的鹼性化合物(其中,四級銨化合物(d-1)及鹼性化合物(d-3)除外)。 鹼性化合物(d-3):於同一分子內具有鹼性基與兩個以上的羥基,且具有30℃以上的熔點的鹼性化合物。 鹼性化合物(d-4):無機鹼。
於四級銨化合物(d-1)中,鍵結有四個取代基的氮原子為四級銨離子的氮原子。 於四級銨化合物(d-1)中,作為鍵結於四級銨離子的氮原子的烴基,例如可列舉烷基、芳烷基、芳基。 作為四級銨化合物(d-1),例如可列舉:氫氧化四甲基銨、氫氧化四乙基銨、氫氧化四丙基銨、氫氧化四丁基銨、氫氧化四戊基銨、氫氧化四己基銨、氫氧化苄基三甲基銨。
作為鹼性化合物(d-2),例如可列舉:氨、吡啶、4-二甲基胺基吡啶、4-二甲基胺基甲基吡啶、3,4-雙(二甲基胺基)吡啶、甲基吡啶、三乙胺、4-二甲基胺基吡啶、4-二甲基胺基甲基吡啶、3,4-雙(二甲基胺基)吡啶、1,5-二氮雜雙環[4.3.0]-5-壬烯(1,5-diazabicyclo[4.3.0]-5-nonene,DBN)、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1,8-diazabicyclo[5.4.0]-7-undecene,DBU)、1-(3-胺基丙基)-2-吡咯啶酮、N-(3-胺基丙基)-ε-己內醯胺、1,5,7-三氮雜雙環[4.4.0]癸-5-烯、7-甲基-1,5,7-三氮雜雙環[4.4.0]癸-5-烯以及該些的衍生物。
於鹼性化合物(d-3)中,作為鹼性基,例如可列舉由阿瑞尼斯鹼(Arrhenius base)、布忍司特鹼(Bronsted base)、路易斯鹼(Lewis base)等定義的鹼性基。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氨。羥基可為-OH的狀態,亦可為經保護基保護的狀態。作為保護基,例如可列舉:乙醯基;三甲基矽烷基、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等矽烷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甲基等縮醛型保護基;苯甲醯基;醇鹽基。 作為鹼性化合物(d-3),例如可列舉:2-胺基-1,3-丙二醇、三(羥基甲基)胺基甲烷、2-胺基-2-甲基-1,3-丙二醇、2-胺基-2-乙基-1,3-丙二醇、3-[N-三(羥基甲基)甲基胺基]-2-羥基丙烷磺酸、N-三(羥基甲基)甲基-2-胺基乙烷磺酸。
作為鹼性化合物(d-4),例如可列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氫氧化銣、氫氧化銫、氫氧化釩、氫氧化鈣、氫氧化鍶。
該些鹼性化合物(D)可單獨使用任一種,亦可以任意比例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鹼性化合物(D),較佳為於25℃下的酸解離常數(pKa)為13以上且分子量為200以下的化合物。 若鹼性化合物(D)於25℃下的酸解離常數為13以上,則藉由導電性聚合物(A)的酸性基或氧化劑的分解物與鹼性化合物,可形成穩定的鹽,從而有可抑制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的傾向。 關於鹼性化合物(D)的酸解離常數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制。 再者,鹼解離常數是「化學便覽 基礎編II」(日本化學會編、丸善、昭和41.9.25發行)中所記載的數值。
若鹼性化合物(D)的分子量為200以下,則源自鹼性化合物(D)自身的立體障礙所產生的影響少,藉此藉由導電性聚合物(A)的酸性基或氧化劑的分解物與鹼性化合物,可形成穩定的鹽,從而有可抑制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的傾向。 關於鹼性化合物(B)的分子量的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制。
作為於25℃下的酸解離常數為13以上且分子量為200以下的鹼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1,5,7-三氮雜雙環[4.4.0]癸-5-烯(pKa=26、分子量=139.20)、7-甲基-1,5,7-三氮雜雙環[4.4.0]癸-5-烯(pKa=25、分子量=153.23)、氫氧化四甲基銨(分子量=91.15)、氫氧化四乙基銨(分子量=147.26)等有機鹼;氫氧化鋰(分子量=23.95)、氫氧化鈉(分子量=39.99)、氫氧化鉀(分子量=56.10)、氫氧化銣(分子量=102.48)、氫氧化銫(分子量=149.91)、氫氧化釩(分子量=171.34)、氫氧化鈣(分子量=74.09)、氫氧化鍶(分子量=121.63)等無機鹼。所述四級銨及無機鹼於25℃下的pKa均為13以上。該些鹼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任一種,亦可以任意比例併用兩種以上。 該些中,就兼顧導電性的提高以及膜厚變薄的抑制的觀點而言,更佳為1,5,7-三氮雜雙環[4.4.0]癸-5-烯、7-甲基-1,5,7-三氮雜雙環[4.4.0]癸-5-烯、氫氧化鉀,特佳為氫氧化鉀。
作為高分子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聚乙烯基甲縮醛、聚乙烯基丁縮醛等聚乙烯醇衍生物類及其改質體;澱粉及其改質體(氧化澱粉、磷酸酯化澱粉、陽離子化澱粉等);纖維素衍生物(羧甲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及該些的鹽等);聚丙烯醯胺、聚(N-第三丁基丙烯醯胺)、聚丙烯醯胺甲基丙烷磺酸等聚丙烯醯胺類;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丙烯酸(鹽)、聚乙二醇、水溶性醇酸樹脂、水溶性三聚氰胺樹脂、水溶性脲樹脂、水溶性酚樹脂、水溶性環氧樹脂、水溶性聚丁二烯樹脂、水溶性丙烯酸樹脂、水溶性胺基甲酸酯樹脂、水溶性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樹脂、水溶性乙酸乙烯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樹脂、水溶性聚酯樹脂、水溶性苯乙烯馬來酸共聚樹脂、水溶性氟樹脂及該些的共聚物。
作為添加劑,例如可列舉顏料、消泡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耐熱性提高劑、調平劑、防流掛劑、消光劑、防腐劑。
<含量> 導電性組成物的組成根據界面活性劑(B)的臨界膠束濃度而不同。 此處,所謂臨界膠束濃度為用以作為界面活性劑來發揮功能的所需最低限度濃度,臨界膠束濃度越低界面活性能越高。臨界膠束濃度可藉由測定表面張力來決定。具體而言,將界面活性劑(B)緩緩添加至水性媒體並測定25℃下的表面張力,將即使增加界面活性劑(B)的添加量表面張力亦不會降低時的界面活性劑的濃度作為臨界膠束濃度。再者,於界面活性劑(B)包含兩種以上的混合物的情況下,於混合物的狀態下求出臨界膠束濃度。 以下,將臨界膠束濃度小於0.1質量%的界面活性劑(B)亦稱為「界面活性劑(B1)」,將臨界膠束濃度為0.1質量%以上的界面活性劑(B)亦稱為「界面活性劑(B2)」。
(導電性組成物中的界面活性劑(B)的臨界膠束濃度小於0.1質量%時) 若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而為0.01質量%以上,則有所形成的導電膜的導電性優異的傾向。更佳為0.05質量%以上,進而佳為0.1質量%以上。若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而為5質量%以下,則有導電性組成物的塗佈性優異的傾向。更佳為3質量%以下,進而佳為2質量%以下。 所述上限及下限可任意組合。例如,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較佳為0.01質量%~5質量%,更佳為0.05質量%~3質量%,進而佳為0.1質量%~2質量%。 就將導電性組成物用作抗蝕劑被覆材料時存在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減少的傾向而言,因此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固體成分的總質量,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較佳為99質量%以下。再者,導電性組成物的固體成分是自導電性組成物中去除溶劑(C)後的剩餘成分。更佳為95質量%以下,進而佳為90質量%以下。 若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為所述範圍內,則導電性組成物的塗佈性、與由導電性組成物形成的導電膜的導電性的平衡優異。
界面活性劑(B1)的含量相對於導電性聚合物(A)100質量份而為5質量份以上。 若界面活性劑(B1)的含量為所述下限值以上,則於形成導電膜時界面活性劑(B1)容易局部存在於對象物側。特別是,於對象物為抗蝕劑層的情況下,相對於抗蝕劑層的表面為疏水性,而導電性聚合物(A)為親水性,因此界面活性劑(B1)容易局部存在於抗蝕劑層側。由於所述局部存在的界面活性劑(B1)起到阻擋層的作用,因此即使酸性基自導電性聚合物(A)脫離,亦可抑制脫離後的酸性基向抗蝕劑層等對象物移行,從而可抑制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另外,亦可抑制氧化劑的分解物向抗蝕劑層移行,從而可抑制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此外,導電性組成物對於對象物的潤濕性提高,而容易成膜。較佳為8質量份以上,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上。 關於界面活性劑(B1)的含量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而存在界面活性劑(B1)的含量越多,膜厚變薄防止的效果越高的傾向。但是,若界面活性劑(B1)的含量增多,則導電性組成物中的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相應地減少,有導電性降低的傾向。因此,若考慮到膜厚變薄防止與導電性的平衡,則相對於導電性聚合物(A)100質量份,界面活性劑(B1)的含量較佳為10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00質量份以下,進而佳為300質量份以下。 所述上限以及下限可任意組合。例如,相對於導電性聚合物(A)100質量份,界面活性劑(B1)的含量較佳為5質量份~1000質量份,更佳為8質量份~500質量份,進而佳為10質量份~300質量份。
於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含有溶劑(C)的情況下,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溶劑(C)的含量較佳為1質量%~99質量%,更佳為10質量%~98質量%,進而佳為50質量%~98質量%。 若溶劑(C)的含量為所述範圍內,則導電性組成物的塗佈性與由導電性組成物形成的導電膜的導電性的平衡優異。 再者,於將導電性聚合物(A)以藉由離子交換法進行精製而溶解於聚合溶媒或水性媒體的狀態(以下,亦將此狀態的導電性聚合物(A)稱為「導電性聚合物溶液」)來使用的情況下,源自導電性聚合物溶液的聚合溶媒或水性媒體亦包含於導電性組成物中的溶劑(C)的含量中。
(導電性組成物中的界面活性劑(B)的臨界膠束濃度為0.1質量%以上時) 若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而為0.01質量%以上,則有所形成的導電膜的導電性優異的傾向。更佳為0.05質量%以上,進而佳為0.1質量%以上。若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而為5質量%以下,則有導電性組成物的塗佈性優異的傾向。更佳為3質量%以下,進而佳為2質量%以下。 所述上限及下限可任意組合。例如,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較佳為0.01質量%~5質量%,更佳為0.05質量%~3質量%,進而佳為0.1質量%~2質量%。 就將導電性組成物用作抗蝕劑被覆材料時存在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減少的傾向而言,因此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固體成分的總質量,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較佳為90質量%以下。更佳為60質量%以下,進而佳為40質量%以下。 若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為所述範圍內,則導電性組成物的塗佈性與由導電性組成物形成的導電膜的導電性的平衡優異。
相對於導電性聚合物(A)100質量份,界面活性劑(B2)的含量超過100質量份。換言之,界面活性劑(B2)的含量為超過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的量。 若界面活性劑(B2)的含量為所述下限值以上,即相對於導電性聚合物(A)而過剩,則於形成導電膜時界面活性劑(B2)容易局部存在於對象物側。由於所述局部存在的界面活性劑(B2)起到阻擋層的作用,因此即使酸性基自導電性聚合物(A)脫離,亦可抑制脫離後的酸性基向抗蝕劑層等對象物移行,從而可抑制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另外,亦可抑制氧化劑的分解物向抗蝕劑層移行,從而可抑制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此外,導電性組成物對於對象物的潤濕性提高,而容易成膜。較佳為11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00質量份以上,進而佳為250質量份以上,特佳為300質量份以上。 關於界面活性劑(B2)的含量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而存在界面活性劑(B2)的含量越多,膜厚變薄防止的效果越高的傾向。但是,若界面活性劑(B2)的含量增多,則導電性組成物中的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相應地減少,有導電性降低的傾向。因此,若考慮到膜厚變薄防止與導電性的平衡,則相對於導電性聚合物(A)100質量份,界面活性劑(B2)的含量較佳為20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500質量份以下,進而佳為1000質量份以下,特佳為800質量份以下。 所述上限以及下限可任意組合。例如,相對於導電性聚合物(A)100質量份,界面活性劑(B2)的含量較佳為超過100質量份且20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10質量份~2000質量份,進而佳為200質量份~1500質量份,特佳為250質量份~1000質量份,最佳為300質量份~800質量份。
於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含有溶劑(C)的情況下,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溶劑(C)的含量較佳為1質量%~99質量%,更佳為10質量%~98質量%,進而佳為50質量%~98質量%。 若溶劑(C)的含量為所述範圍內,則導電性組成物的塗佈性與由導電性組成物形成的導電膜的導電性的平衡優異。
於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包含鹼性化合物(D)的情況下,若鹼性化合物(D)的含量為1質量份以上,則即使導電性聚合物(A)包含酸性基,亦可與導電性聚合物(A)的酸性基或氧化劑充分地形成鹽,而使酸性基不易脫離。另外,鹼性化合物與氧化劑的分解物亦充分地形成鹽。因此,可抑制酸性基或氧化劑的分解物向抗蝕劑層的移行,從而可抑制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更佳為3質量份以上,進而佳為5質量份以上,特佳為7質量份以上。 若鹼性化合物(D)的含量為50質量份以下,則可充分確保導電性組成物中的導電性聚合物(A)的含量,因此可形成導電性良好的導電膜。另外,於導電性聚合物(A)包含酸性基的情況下,所述酸性基於導電膜中不與鹼性化合物(D)形成鹽而以自由狀態適當存在,因此可良好地維持導電性。更佳為40質量份以下,進而佳為35質量份以下,特佳為27質量份以下。 所述上限及下限可任意組合。例如,相對於導電性聚合物(A)100質量份,鹼性化合物(D)的含量較佳為1質量份~50質量份,更佳為3質量份~40質量份,進而佳為5質量份~35質量份,特佳為7質量份~27質量份。
<導電性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導電性組成物可藉由將導電性聚合物(A)及界面活性劑(B)、視需要的包含溶劑(C)及鹼性化合物(D)的任意成分的一種以上混合而得。 由於藉由導電性聚合物(A)的製造方法製造的清洗後的導電性聚合物(A)為固體狀,因此只要將固體狀的導電性聚合物(A)、界面活性劑(B)、以及視需要的包含溶劑(C)及鹼性化合物(D)的任意成分中的一種以上混合,製成導電性組成物即可。 於使用清洗後藉由離子交換法進一步精製而得的導電性聚合物(A)的情況下,離子交換處理後的導電性聚合物(A)如上所述是以導電性聚合物溶液的狀態獲得。因此,可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溶液中添加界面活性劑(B)以及視需要的包含鹼性化合物(D)的任意成分的一種以上來製成導電性組成物,亦可利用溶劑(C)進一步稀釋。
<作用效果> 關於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導電性優異,且可達成表面電阻率1×1010 [Ω/□]以下,亦可達成1×109 [Ω/□]以下。 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可適合用作抗蝕劑被覆材料。即,由於包含導電性聚合物(A)以及特定量的界面活性劑(B),因此形成導電膜時界面活性劑(B)容易局部存在於基材或抗蝕劑層等對象物側,所述局部存在的界面活性劑(B)起到阻擋層的作用。因此,即使導電性聚合物(A)包含酸性基,自導電性聚合物(A)脫離的酸性基或氧化劑的分解物亦不易向抗蝕劑層移行,從而可抑制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
再者,存在抗蝕劑層的膜厚越薄,越容易受到膜厚變薄時的影響的傾向。 但是,若為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則可形成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少的導電膜。因此,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亦適用於在膜厚薄、具體而言膜厚為500 nm以下、較佳為200 nm以下的抗蝕劑層的表面形成導電膜的情況。
<用途> 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適合作為帶電粒子束描繪時的抗靜電用途,亦可適合作為抗蝕劑被覆材料使用。具體而言,可將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塗佈於使用了化學增幅型抗蝕劑的基於帶電粒子束的圖案形成法的抗蝕劑層的表面來形成導電膜。即,於表面形成有包含導電性組成物的導電膜的抗蝕劑層中,所述導電膜成為抗蝕劑層的抗靜電膜。 另外,除了所述以外,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亦可作為例如電容器、透明電極、半導體等的材料來使用。 以下,對使用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的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
<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 本發明的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具有:積層步驟,於在單面上具有包含化學增幅型抗蝕劑的抗蝕劑層的基板的抗蝕劑層的表面,形成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的導電膜;以及曝光步驟,對於抗蝕劑層表面形成有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的導電膜的基板自導電膜側以圖案狀照射帶電粒子束。 包含化學增幅型抗蝕劑的抗蝕劑層只要對帶電粒子束具有感度即可,可為正型亦可為負型。可使用公知的化學增幅型抗蝕劑組成物來形成。 例如,曝光步驟之後,視需要進行藉由水洗除去導電膜的水洗步驟、對抗蝕劑層進行顯影而形成抗蝕劑圖案的顯影步驟。 於抗蝕劑層包含化學增幅型抗蝕劑的情況下,較佳為進行於曝光步驟之後、於顯影步驟之前進行加熱的曝光後烘烤(以下亦稱為「PEB」)步驟。
(積層步驟) 於積層步驟中,於在單面上具有包含化學增幅型抗蝕劑的抗蝕劑層的基板的、抗蝕劑層的表面形成導電膜。 作為基板,只要具有本發明的效果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等聚酯樹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樹脂;氯乙烯;尼龍;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環氧樹脂;氟樹脂;聚碸;聚醯亞胺;聚胺基甲酸酯;酚樹脂;矽酮樹脂;合成紙等各種高分子化合物的成型品及膜;紙;鐵;玻璃;石英玻璃;各種晶圓;鋁;銅;鋅;鎳;不鏽鋼及於該些基板表面塗佈有各種塗料或感光性樹脂等的材料。 基板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板狀,亦可為板狀以外的形狀。
於基板的單面上設置有包含正型或負型的抗蝕劑的抗蝕劑層。 正型抗蝕劑只要對帶電粒子束具有感度則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者。較佳為含有藉由照射帶電粒子束而產生酸的酸產生劑、以及包含具有酸分解性基的構成單元的聚合物的化學增幅型抗蝕劑。 正型抗蝕劑層可藉由公知的方法來形成。例如於基板的單面上塗佈抗蝕劑的有機溶劑溶液,並視需要進行加熱(預烘烤),藉此可形成正型的抗蝕劑層。
負型抗蝕劑只要對帶電粒子束具有感度則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的抗蝕劑。較佳為含有藉由照射帶電粒子束而產生酸的酸產生劑、相對於顯影液為可溶性的聚合物以及交聯劑的化學增幅型抗蝕劑。 負型抗蝕劑層與正型抗蝕劑層同樣可藉由公知的方法形成。
於抗蝕劑層的表面塗佈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並進行乾燥而形成導電膜。視需要亦可於乾燥後進行加熱處理。 作為將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塗佈於抗蝕劑層的塗佈方法,只要具有本發明的效果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包含旋塗法、噴塗法、浸塗法、輥塗法、凹版塗佈法、反塗法、輥式刷塗法、氣刀塗佈法、簾塗法的手法。 乾燥溫度較佳為小於40℃。乾燥時間較佳為1小時以內。 就導電性的觀點而言,加熱處理溫度較佳為40℃~250℃的溫度範圍,更佳為60℃~200℃的溫度範圍。就穩定性的觀點而言,處理時間較佳為1小時以內,更佳為30分鐘以內。
藉由積層步驟,獲得依次積層有基板、抗蝕劑層以及導電膜的積層體。 抗蝕劑層的膜厚並無特別限定。 導電膜的膜厚較佳為1 nm~100 nm,更佳為5 nm~50 nm,進而佳為5 nm~30 nm。
(曝光步驟) 曝光步驟是對於抗蝕劑層表面形成有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的導電膜的抗蝕劑層圖案狀地照射帶電粒子束的步驟。具體而言,自導電膜的一側對積層體照射帶電粒子束。 藉由曝光步驟,於基板與導電膜之間的抗蝕劑層上形成潛像。於所述抗蝕劑層包含化學增幅型抗蝕劑的情況下,於帶電粒子束照射部(曝光部)中自酸產生劑產生酸。 此時,由於於抗蝕劑層的表面設置有導電膜,因此可自導電膜接地,可防止積層體整體的帶電。因此,可抑制因帶電的影響而入射至抗蝕劑層的電子的位置偏移,從而可精度良好地形成與目標抗蝕劑圖案對應的潛像。
(PEB步驟) PEB步驟是於曝光步驟之後,對抗蝕劑層進行加熱(PEB)的步驟。例如,藉由加熱板等公知的加熱手段對所述積層體進行加熱。 若於曝光步驟中對經帶電粒子束照射的抗蝕劑層進行加熱,則於正型的抗蝕劑層的情況下,於帶電粒子束照射部(曝光部)中,促進由酸產生劑產生的酸的作用所引起的反應,於顯影液中的溶解性增大。另一方面,於負型的抗蝕劑層的情況下,相反地於顯影液中的溶解性降低。 加熱條件根據抗蝕劑而不同,但就導電膜的耐熱性的方面而言,較佳為200℃以下且1小時以內。
(水洗/顯影步驟) 水洗/顯影步驟是藉由水洗除去導電膜,並對抗蝕劑層進行顯影而形成抗蝕劑圖案的步驟。 由於導電膜為水溶性,因此若進行水洗,則導電膜會被溶解除去。 水洗表示與水性液接觸。作為水性液,例如可列舉水、包含鹼及鹼性鹽的至少一者的水、包含酸的水、水與水溶性有機溶媒的混合物。
若對正型抗蝕劑層進行顯影,則正型抗蝕劑層的帶電粒子束照射部(曝光部)被溶解除去,形成包含正型抗蝕劑層的帶電粒子束未照射部(未曝光部)的抗蝕劑圖案。 另一方面,若對負型抗蝕劑層進行顯影,則與正型抗蝕劑層的情況相反地,帶電粒子束未照射部(未曝光部)被溶解除去,形成包含負型抗蝕劑層的帶電粒子束照射部(曝光部)的抗蝕劑圖案。
水洗/顯影步驟例如可藉由以下(α)或(β)的方法進行。 方法(α):於水洗中使用鹼顯影液,於除去導電膜的同時進行抗蝕劑層的顯影。 方法(β):藉由水洗僅除去導電膜,接著,藉由顯影液對抗蝕劑層進行顯影。
作為方法(α)中使用的鹼顯影液(鹼水溶液),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的物質。例如,可列舉四甲基氫氧化銨水溶液。 方法(β)的水洗可使用不相當於顯影液的水性液,例如水來進行。顯影與方法(α)同樣,可使用鹼顯影液來進行。
於水洗/顯影步驟之後,視需要亦可藉由純水等對基板進行淋洗處理。 於水洗/顯影步驟之後或淋洗處理後,視需要亦可對形成有抗蝕劑圖案的基板進行加熱(後烘烤)。
藉由本發明的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獲得於單面上具有抗蝕劑圖案的基板,藉由進行將抗蝕劑圖案作為遮罩來進行蝕刻的步驟(蝕刻步驟),可獲得形成有圖案的基板。 於蝕刻步驟之後於基板上殘存有抗蝕劑圖案的情況下,亦可更具有藉由剝離劑除去基板上的抗蝕劑圖案的步驟。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以下的實施例並不限定本發明的範圍。
[測定/評價方法] <臨界膠束濃度的測定> 於水中添加界面活性劑(B)以製備測定樣品,使用自動表面張力計(協和界面科學股份有限公司,「CBVP-Z型」),並基於平板法(威廉米(Wilhelmy)法)測定所獲得的測定樣品於25℃下的表面張力。 即,使測定頭(鉑板)浸漬於調整至25℃的測定樣品中,根據測定頭被測定樣品拉伸的力(表面張力)、與固定測定頭的彈簧的力平衡時的測定頭沈入測定樣品的位移,求出表面張力。 相對於水而逐次添加0.01質量%~1質量%的界面活性劑(B),測定測定樣品的表面張力,將即使增加界面活性劑(B)的添加量,表面張力亦不會降低時的界面活性劑的濃度作為臨界膠束濃度。
<導電性的評價> 於玻璃基材上滴加導電性組成物2.0 mL,以覆蓋基材表面整體的方式利用旋塗機於2000 rpm×60秒鐘的條件下進行旋轉塗佈,形成塗膜後,利用加熱板於80℃下進行2分鐘加熱處理,於基材上形成膜厚約30 nm的導電膜,獲得導電體。 使用希斯塔(Hiresta)UX-MCP-HT800(三菱化學分析技術(Mitsubishi Chemical Analy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利用2端子法(電極間距離20 mm)來測定導電膜的表面電阻率[Ω/□]。
<基於膜厚變薄試驗的評價> (減膜率的測定) 使用化學增幅型電子束抗蝕劑(以下簡稱為「抗蝕劑」),按照以下的順序(1A)~順序(8A)測定抗蝕劑層的減膜率。 (1A)抗蝕劑層的形成:於作為基材的4英吋矽晶圓上,以膜厚成為約60 nm的方式利用旋塗機於2000 rpm×60秒鐘的條件下旋轉塗佈抗蝕劑3 μL後,利用加熱板於130℃下進行3分鐘預烘烤,除去溶劑,從而於基材上形成抗蝕劑層。 (2A)抗蝕劑層的膜厚測定1:將形成於基材上的抗蝕劑層的一部分剝離,以基材面為基準位置,使用高速光譜式橢圓儀(ellipsometer)(J.A.伍拉姆(J.A.Woollam)公司製造,「M-2000D」),測定初期的抗蝕劑層的膜厚a[nm]。 (3A)導電膜的形成:於抗蝕劑層上滴加導電性組成物2 mL,以覆蓋抗蝕劑層的表面整體的方式利用旋塗機於2000 rpm×60秒鐘的條件下進行旋轉塗佈後,利用加熱板於80℃下進行3分鐘預烘烤,除去溶劑,從而於抗蝕劑層上形成膜厚約30 nm的導電膜。 (4A)PEB處理:將積層有導電膜以及抗蝕劑層的基材於空氣環境下,利用加熱板進行120℃×20分鐘加熱,將所述狀態下的基材於空氣中於常溫(25℃)下靜置90秒。 (5A)水洗:藉由20 mL的水沖洗導電膜後,利用旋塗機以2000 rpm×60秒鐘進行旋轉,除去抗蝕劑層表面的水。 (6A)顯影:於抗蝕劑層的表面滴加包含2.38質量%四甲基氫氧化銨(tetramethyl ammonium hydroxide,TMAH)水溶液的顯影液20 mL。靜置60秒後,利用旋塗機以2000 rpm×60秒鐘進行旋轉,除去抗蝕劑層表面的顯影液,繼而維持旋轉60秒鐘以進行乾燥。 (7A)抗蝕劑層的膜厚測定2:將距於所述(2A)中部分剝離了抗蝕劑層的部分為5 mm以內的抗蝕劑層的一部分剝離後,使用觸針式階差計測定顯影後的抗蝕劑層的膜厚b[nm]。 (8A)減膜率的算出:根據下述式(i)算出減膜率[%]。 減膜率[%]=100-(b/a×100)  …(i)
[製造例1] <導電性聚合物(A)的製造> 於2-胺基苯甲醚-4-磺酸100 mmol中添加吡啶100 mmol以及水100 mL,獲得單體溶液。 於10℃下於所獲得的單體溶液中滴加過氧二硫酸銨100 mmol的水溶液(氧化劑溶液)。滴加結束後,於25℃下進而攪拌15小時,之後升溫至35℃進而攪拌2小時,獲得沈澱有反應生成物的反應液(聚合步驟)。 利用離心過濾器過濾所獲得的反應液,回收沈澱物(反應生成物),利用1 L的甲醇清洗反應生成物後使其乾燥。將乾燥後的反應生成物20 g溶解於純水980 g中,獲得固體成分濃度2質量%的導電性聚合物溶液(A1-1)1000 g。 將藉由超純水清洗後的陽離子交換樹脂(奧璐佳瑙(ORGAN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安博萊特(Amberlite)IR-120B」)500 mL填充至管柱中。 使導電性聚合物溶液(A1-1)1000 g以50 mL/分鐘(SV=6)的速度通過所述管柱,獲得除去了鹼性物質等的導電性聚合物溶液(A1-2)900 g。 接下來,將藉由超純水清洗後的陰離子交換樹脂(奧璐佳瑙(ORGAN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安博萊特(Amberlite)IRA410」)500 mL填充至管柱中。 使導電性聚合物溶液(A1-2)900 g以50 mL/分鐘(SV=6)的速度通過所述管柱,獲得除去了鹼性物質等的導電性聚合物溶液(A1-3)800 g。 針對所述導電性聚合物溶液(A1-3)藉由離子層析法進行了組成分析,結果除去了80%以上的殘存單體、99%以上的硫酸根離子、99%以上的鹼性物質。另外,對加熱殘留物進行了測定,結果為2.0質量%。即,導電性聚合物溶液(A1-3)的固體成分濃度為2.0質量%。 再者,1斯維爾德魯普(sverdrup,SV)定義為1×106 m3 /s(1 GL/s)。
[製造例2] <界面活性劑(B)的製造> 將N-乙烯基吡咯啶酮55 g(0.49 mol)、作為聚合起始劑的偶氮雙甲基丁腈3 g(15.60 mmol)、作為鏈轉移劑的正十二烷基硫醇1 g(4.94 mmol)攪拌溶解於異丙醇100 mL中,獲得反應溶液。其後,於預先加熱至80℃的異丙醇100 mL中,以1 mL/min的滴下速度滴加所述反應溶液,進行滴加聚合。滴加聚合是一面將異丙醇的溫度保持於80℃一面進行。滴加結束後,於80℃下進而進行2小時熟化後,放置冷卻。其後,進行減壓濃縮,使濃縮物溶解於丙酮30 mL中,獲得水溶性聚合物溶液。將所獲得的水溶性聚合物溶液添加至1000 mL的正己烷中而生成白色沈澱物,對所獲得的沈澱物進行過濾分離。將所獲得的水溶性聚合物利用正己烷清洗後,使其乾燥,獲得粉末狀的水溶性聚合物(B-1)45 g。
針對所獲得的水溶性聚合物(B-1)進行了分析,結果為下述通式(71-1)所表示的化合物(71)、下述通式(81-1)所表示的化合物(81)與下述通式(81-2)所表示的化合物(81)的混合物。該些的質量比為化合物(71):化合物(81)=10:90。 水溶性聚合物(B-1)的臨界膠束濃度為0.1質量%。
[化11]
Figure 02_image021
[化12]
Figure 02_image023
[化13]
Figure 02_image025
[製造例3] <界面活性劑(B)的製造> 將N-乙烯基吡咯啶酮55 g(0.49 mol)、作為聚合起始劑的過氧化二月桂醯3 g(7.53 mmol)、作為鏈轉移劑的正十二烷基硫醇1 g(4.94 mmol)攪拌溶解於甲基異丁基酮100 mL中,獲得反應溶液。其後,於預先加熱至80℃的異丙醇100 mL中,以1 mL/min的滴加速度滴加所述反應溶液,進行滴加聚合。滴加聚合是一面將異丙醇的溫度保持於80℃一面進行。滴加結束後,於80℃下進而進行2小時熟化後,放置冷卻。其後,進行減壓濃縮,使濃縮物溶解於丙酮30 mL中,獲得水溶性聚合物溶液。將所獲得的水溶性聚合物溶液添加至1000 mL的正己烷中而生成白色沈澱物,對所獲得的沈澱物進行過濾分離。將所獲得的水溶性聚合物利用正己烷清洗後,使其乾燥,獲得粉末狀的水溶性聚合物(B-2)48 g。
針對所獲得的水溶性聚合物(B-2)進行了分析,結果為所述通式(71-1)所表示的化合物(71)與所述通式(81-1)所表示的化合物(81)的混合物。該些的質量比為化合物(71):化合物(81)=40:60。 水溶性聚合物(B-2)的臨界膠束濃度為0.01質量%。
[實施例1] 將導電性聚合物溶液(A1-3)20質量份(以固體成分換算計為0.4質量份)、水溶性聚合物(B-1)0.6質量份、異丙醇(iso propyl alcohol,IPA)4質量份以及水75.4質量份混合,獲得導電性組成物。將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的導電性聚合物(A)、界面活性劑(B)及溶劑(C)的含量等示於表1中。 針對所獲得的導電性組成物,對導電性進行評價,進行膜厚變薄試驗。將該些的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2~實施例4/比較例1~比較例2] 以相對於導電性聚合物(A)100質量份的水溶性聚合物(B-1)的含量成為表1所示的值的方式,變更各成分的含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製備導電性組成物。 針對所獲得的導電性組成物,對導電性進行評價,進行膜厚變薄試驗。將該些的結果示於表1中。
[表1]
   實施例 比較例
1 2 3 4 1 2
導電性組成物 導電性聚合物(A) 量 [質量份] 0.4 0.3 0.2 0.1 1 0.6
界面 活性劑 (B) 種類 B-1 B-1 B-1 B-1 - B-1
臨界膠束濃度[質量%] 0.1 0.1 0.1 0.1 - 0.1
量 [質量份] 0.6 0.7 0.8 0.9 0 0.4
溶劑(C) IPA [質量份] 4 4 4 4 4 4
水 [質量份] 95 95 95 95 95 95
質量比(A:B) 100:150 100:233.3 100:400 100:900 100:0 100:66.7
導電性 表面電阻率[Ω/□] 3.1×108 4.1×108 7.9×108 1.3×109 7.3×106 6.8×107
膜厚變薄試驗 減膜率[%] 6.1 6.1 5.8 5.9 15.5 7
根據表1可明確,於各實施例的情況下,表面電阻率為1×1010 Ω/□以下,且減膜率為6.2%以下,根據各實施例中所獲得的導電性組成物,可形成導電性優異並且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少的導電膜。 另一方面,於比較例的情況下,容易使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
[實施例5] 將導電性聚合物溶液(A1-3)45質量份(以固體成分換算計為0.9質量份)、水溶性聚合物(B-2)0.1質量份、異丙醇(IPA)4質量份以及水50.9質量份混合,獲得導電性組成物。將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的導電性聚合物(A)、界面活性劑(B)及溶劑(C)的含量等示於表2中。 針對所獲得的導電性組成物,對導電性進行評價,進行膜厚變薄試驗。將該些的結果示於表2中。
[實施例6~實施例7] 以相對於導電性聚合物(A)100質量份的水溶性聚合物(B-2)的含量成為表2所示的值的方式,變更各成分的含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5同樣的方式製備導電性組成物。 針對所獲得的導電性組成物,對導電性進行評價,進行膜厚變薄試驗。將該些的結果示於表2中。
[比較例3] 將導電性聚合物溶液(A1-3)49.5質量份(以固體成分換算計為0.99質量份)、水溶性聚合物(B-2)0.01質量份、異丙醇(IPA)4質量份以及水46.49質量份混合,獲得導電性組成物。將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的導電性聚合物(A)、界面活性劑(B)及溶劑(C)的含量等示於表2中。 針對所獲得的導電性組成物,對導電性進行評價,進行膜厚變薄試驗。將該些的結果示於表2中。
[表2]
   實施例 比較例
5 6 7 3
導電性組成物 導電性聚合物(A) 量 [質量份] 0.9 0.7 0.5 0.99
界面 活性劑 (B) 種類 B-2 B-2 B-2 B-2
臨界膠束濃度[質量%] 0.01 0.01 0.01 0.01
量 [質量份] 0.1 0.3 0.5 0.01
溶劑(C) IPA [質量份] 4 4 4 4
水 [質量份] 95 95 95 95
質量比(A:B) 100:11.1 100:42.9 100:100 100:1.0
導電性 表面電阻率[Ω/□] 6.4×106 3.2×107 1.0×108 2.7×106
膜厚變薄試驗 減膜率[%] 5.6 4.3 3.9 7.9
根據表2可明確,於各實施例的情況下,表面電阻率為1×1010 Ω/□以下,且減膜率為6.2%以下,根據各實施例中所獲得的導電性組成物,可形成導電性優異並且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少的導電膜。特別是,表示若使用臨界膠束濃度為0.01質量%的水溶性聚合物(B-2),則即使為少量亦可充分地獲得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防止的效果。
[實施例8] 將導電性聚合物溶液(A1-3)18質量份(以固體成分換算計為0.36質量份)、水溶性聚合物(B-1)0.55質量份、異丙醇(IPA)4質量份、1,5,7-三氮雜雙環[4.4.0]癸-5-烯(1,5,7-Triazabicyclo[4.4.0]dec-5-ene,TBD)0.09質量份以及水77.36質量份混合,獲得導電性組成物。將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的導電性聚合物(A)、界面活性劑(B)、溶劑(C)及鹼性化合物(D)的含量等示於表3中。 針對所獲得的導電性組成物,對導電性進行評價,進行膜厚變薄試驗。將該些的結果示於表3中。
[實施例9] 將導電性聚合物溶液(A1-3)18質量份(以固體成分換算計為0.36質量份)、水溶性聚合物(B-1)0.6質量份、異丙醇(IPA)4質量份、氫氧化鉀(KOH)0.04質量份以及水77.36質量份混合,獲得導電性組成物。將相對於導電性組成物的總質量的導電性聚合物(A)、界面活性劑(B)、溶劑(C)及鹼性化合物(D)的含量等示於表3中。 針對所獲得的導電性組成物,對導電性進行評價,進行膜厚變薄試驗。將該些的結果示於表3中。
[表3]
   實施例
8 9
導電性組成物 導電性聚合物(A) 量 [質量份] 0.36 0.36
界面活性劑(B) 種類 B-1 B-1
臨界膠束濃度[質量%] 0.1 0.1
量 [質量份] 0.55 0.6
溶劑(C) IPA [質量份] 4 4
水 [質量份] 95 95
鹼性化合物(D) 種類 TBD KOH
pKa 26 >13
分子量 136 56
量 [質量份] 0.09 0.04
質量比(A:B) 100:152.8 100:166.7
導電性 表面電阻率[Ω/□] 8.2×108 7.1×107
膜厚變薄試驗 減膜率[%] 3.6 4.1
表3中的簡稱如以下所述。 ·TBD:1,5,7-三氮雜雙環[4.4.0]癸-5-烯(pKa=26,分子量=136)。 ·KOH:氫氧化鉀(pKa>13,分子量=56)。
根據表3可明確,於各實施例的情況下,表面電阻率為1×1010 Ω/□以下,且減膜率為6.2%以下,根據各實施例中所獲得的導電性組成物,可形成導電性優異並且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少的導電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導電性組成物例如可形成於抗蝕劑層上形成並進行使用了帶電粒子束的圖案形成時,抗蝕劑層的膜厚變薄少的導電膜,且作為帶電粒子束描繪時的抗靜電用途而有用。

Claims (12)

  1. 一種導電性組成物,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以及界面活性劑,其中 所述界面活性劑的臨界膠束濃度小於0.1質量%,相對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100質量份,所述界面活性劑的含量為5質量份以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其中相對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100質量份,所述界面活性劑的含量為10質量份以上。
  3. 一種導電性組成物,包含導電性聚合物、以及界面活性劑,其中 所述界面活性劑的臨界膠束濃度為0.1質量%以上,相對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的含量100質量份,所述界面活性劑的含量超過100質量份。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其中相對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100質量份,所述界面活性劑的含量為110質量份以上。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其中所述界面活性劑為具有末端疏水性基的水溶性聚合物。
  6.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更包含鹼性化合物。
  7. 如請求項6所述導電性組成物,其中所述鹼性化合物於25℃下的酸解離常數為13以上,所述鹼性化合物的分子量為200以下,相對於所述導電性聚合物100質量份,所述鹼性化合物的含量為1質量份~50質量份。
  8.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7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其中所述導電性聚合物具有酸性基。
  9.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8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其中表面電阻率為1×1010 [Ω/□]以下。
  10. 一種抗蝕劑被覆材料,包含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9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
  11. 一種抗蝕劑,於表面形成有包含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9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的導電膜。
  12. 一種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具有:積層步驟,於在單面上具有包含化學增幅型抗蝕劑的抗蝕劑層的基板的、所述抗蝕劑層的表面,形成包含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9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性組成物的導電膜;以及曝光步驟,對形成有所述導電膜的所述基板自所述導電膜側以圖案狀照射帶電粒子束。
TW110103250A 2020-01-29 2021-01-28 導電性組成物、抗蝕劑被覆材料、抗蝕劑及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 TW2021306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2623 2020-01-29
JP2020-012623 2020-0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0671A true TW202130671A (zh) 2021-08-16

Family

ID=77079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3250A TW202130671A (zh) 2020-01-29 2021-01-28 導電性組成物、抗蝕劑被覆材料、抗蝕劑及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82155A1 (zh)
EP (1) EP4098702A4 (zh)
JP (2) JP7517352B2 (zh)
KR (1) KR20220114591A (zh)
CN (2) CN118620412A (zh)
TW (1) TW202130671A (zh)
WO (1) WO202115367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662B2 (ja) 1985-02-26 1996-01-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材料
KR960009685B1 (ko) 1986-03-24 1996-07-23 유니버시티 오브 캘리포니아 평의원 자기 도우프된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GB8717458D0 (en) 1987-07-23 1987-08-26 Cookson Group Plc Electroconductive polymers
US5137991A (en) 1988-05-13 1992-08-11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Polyaniline compositions,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US5164465A (en) 1988-05-13 1992-11-17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Sulfonated polyaniline salt compositions,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JP2902727B2 (ja) 1990-05-30 1999-06-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荷電粒子線照射方法及び観察方法
JPH04268331A (ja) 1991-02-25 1992-09-24 Fuji Xerox Co Ltd 自己ドーピング機能を有する導電性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147407B2 (ja) 1991-04-26 2001-03-1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高分子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226238A (ja) 1991-10-31 1993-09-03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E−ビームレジスト用の塩基現像可能な放電トップ層
JP3051244B2 (ja) 1991-12-27 2000-06-12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アニリン系共重合体スルホン化物とその製法
JP3186328B2 (ja) 1992-07-20 2001-07-1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複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JP3066431B2 (ja) 1992-07-20 2000-07-17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高分子複合物の製造方法
JPH0656987A (ja) 1992-08-11 1994-03-01 Bridgestone Corp 導電性高分子の製造方法
JP3184642B2 (ja) 1992-11-09 2001-07-0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903038B2 (ja) 1993-02-15 1999-06-07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アニリン系導電性ポリマー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149290B2 (ja) 1993-03-08 2001-03-2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814830B2 (ja) 1993-05-28 2006-08-30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材料、それを用いる帯電防止方法及び観察または検査方法、及び帯電が防止された物品
JP3413956B2 (ja) 1993-05-31 2003-06-0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037547B2 (ja) 1993-09-03 2000-04-24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導電性組成物、導電体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JP2959968B2 (ja) 1994-04-04 1999-10-06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可溶性アニリン系導電性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4964608B2 (ja) * 2006-02-08 2012-07-0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剤、帯電防止膜及び帯電防止膜被覆物品
JP5394016B2 (ja) * 2008-07-03 2014-01-22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533172B2 (ja) 2010-04-13 2014-06-25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導電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5830444B2 (ja) * 2012-07-02 2015-12-09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導電性高分子組成物、該組成物より得られる帯電防止膜が設けられた被覆品、及び前記組成物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TWI614770B (zh) 2012-07-24 2018-02-11 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體、導電性組成物及積層體
JP6131780B2 (ja) 2012-09-06 2017-05-24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ポリチオフェン及びその水溶液、並びにそのチオフェンモノマー
CN102993413B (zh) * 2012-11-23 2016-02-17 东华大学 双子表面活性剂掺杂pedot导电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JP7087265B2 (ja) * 2015-08-20 2022-06-2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導電性組成物、導電体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CN106953066B (zh) * 2017-03-31 2020-02-14 广东永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浆料的涂布工艺
TW202409185A (zh) * 2018-01-26 2024-03-01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水溶性聚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JP7137192B2 (ja) 2018-07-20 2022-09-14 春日電機株式会社 除水または除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517352B2 (ja) 2024-07-17
US20220382155A1 (en) 2022-12-01
EP4098702A4 (en) 2023-07-26
CN118620412A (zh) 2024-09-10
CN114945635B (zh) 2024-06-18
CN114945635A (zh) 2022-08-26
WO2021153678A1 (ja) 2021-08-05
KR20220114591A (ko) 2022-08-17
JP2024127925A (ja) 2024-09-20
EP4098702A1 (en) 2022-12-07
JPWO2021153678A1 (zh) 2021-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04357B2 (ja) 導電性組成物
JP6451203B2 (ja)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パターンが形成された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903864B2 (ja) 帯電防止膜、積層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7087265B2 (ja) 導電性組成物、導電体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US11952509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mpositio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m, and laminate
TW202409185A (zh) 導電性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水溶性聚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TW202130671A (zh) 導電性組成物、抗蝕劑被覆材料、抗蝕劑及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
JP7135570B2 (ja) 導電性組成物、導電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7415382B2 (ja) 導電性組成物
TW202024183A (zh) 導電性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導電體及其製造方法
JP7443722B2 (ja) 導電性組成物、帯電防止膜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7298291B2 (ja) 導電性組成物、塗膜、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2020084004A (ja) 導電性ポリマー及び導電性組成物
JP2020152748A (ja) 導電性ポリ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導電性組成物
JP2020084090A (ja) 導電性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61269A (ja) 導電膜の形成方法、導電体の製造方法、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