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0844A - 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製造方法、衣料及寢具 - Google Patents

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製造方法、衣料及寢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0844A
TW202100844A TW109117412A TW109117412A TW202100844A TW 202100844 A TW202100844 A TW 202100844A TW 109117412 A TW109117412 A TW 109117412A TW 109117412 A TW109117412 A TW 109117412A TW 202100844 A TW202100844 A TW 2021008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fiber structure
evaluation test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glyc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7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井直希
竹田恵司
竹下将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0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084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53Polyeth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1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 D06M2101/16Synthetic fibres, other than mineral fibres
    • D06M2101/30Synthetic polymers consisting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2101/32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3Physical properties anti-allergenic or anti-bac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3/00Domestic or personal
    • D10B2503/06Bed line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9/00Medical; Hygi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藉由防止皮脂等油性成分的蓄積,而具有再污染防止性、針對來自皮脂分解物的不適氣味的防臭性。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特徵在於,下述式(1)所表示的由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ATP擦除評價試驗所得的發光量之差ΔLu為1000 RLu以下。 ΔLu=Lu(b)-Lu(a)           (1) ΔLu: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Lu值的差(單位:RLu) Lu(a):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的纖維結構物的Lu值(單位:RLu) Lu(b):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後的纖維結構物的Lu值(單位:RLu)

Description

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製造方法、衣料及寢具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製造方法、衣料及寢具。
已知與其他纖維相比,聚酯系纖維的疏水性高,容易蓄積皮脂等。藉此,洗滌時其他污垢吸附於皮脂蓄積的部分,容易產生發黑(再污染)。另外,皮脂的蓄積除了再污染以外,亦會成為不適氣味的原因。莫拉(Moraxella)菌等皮膚上的常駐細菌隨著汗而轉移至布料,分解皮脂或蛋白質等,藉此產生短鏈脂肪酸、中鏈脂肪酸,產生獨特的不適氣味。
為解決該些問題,提出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纖維結構物。例如,有賦予了具有聚氟烷基的氟系撥水劑及兼具聚氟烷基與親水基兩者的氟系防污劑者(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賦予了親水性樹脂者(專利文獻3)。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2-20156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6-11372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8-4916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賦予了氟系撥水劑及氟系防污劑者中,雖然皮脂不易附著,但對於一旦附著的污垢,有時反而會妨礙洗滌中的污垢去除。另一方面,已賦予有一般的親水性樹脂者大大提高油性污垢成分的洗滌去除性。然而現狀為,於在制服用途等中反覆穿著的過程中,洗滌中未將皮脂完全去除而逐漸蓄積皮脂,藉此,洗滌中一次去除的塵土或灰塵等發黑成分吸附於皮脂蓄積的部分,產生發黑污垢,或者產生來自由皮脂或皮膚的常駐細菌引起的皮脂分解物的不適氣味。
本發明提供一種藉由防止皮脂等油性成分的蓄積,而具有再污染防止性、或針對來自皮脂分解物的不適氣味的防臭性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製造方法、衣料及寢具。
[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解決所述課題,本發明採用下述構成。
一種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中下述式(1)所表示的由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擦除評價試驗所得的發光量之差ΔLu為1000 Rlu(相對光單位,Relative Light Unit)以下。 ΔLu=Lu(b)-Lu(a)           (1) ΔLu: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Lu值的差(單位:RLu) Lu(a):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的纖維結構物的Lu值(單位:RLu) Lu(b):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後的纖維結構物的Lu值(單位:RLu) 所述聚酯系纖維結構物中,於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L0217(1995年度版)103法的50次洗滌後,所述式(1)所表示的由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ATP擦除評價試驗所得的發光量之差ΔLu為1000 RLu以下。
所述聚酯系纖維結構物是在纖維表面擔載聚醚而成,且由聚醚成分的粒徑篩析層析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所得的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相對於聚乙二醇換算數量平均分子量的比為1.00~1.35以內的範圍。
所述聚酯系纖維結構物中,由聚醚成分的粒徑篩析層析法所得的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00 g/mol~6000 g/mol的範圍。
一種衣料,其是使用所述聚酯系纖維結構物而成。
一種寢具,其是使用所述聚酯系纖維結構物而成。
一種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製造方法,其是所述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製造方法,包括:(A)準備聚酯系纖維基材的步驟;以及(B)使聚醚成分擔載於所述聚酯系纖維基材的表面的步驟,所述聚醚成分的由粒徑篩析層析法所得的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與聚乙二醇換算數量平均分子量的比為1.00~1.35以內的範圍。
一種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製造方法,其是所述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製造方法,包括:(A)準備聚酯系纖維的步驟;以及(B)使聚醚成分擔載於所述聚酯系纖維的表面的步驟,所述聚醚成分的由粒徑篩析層析法所得的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與聚乙二醇換算數量平均分子量的比為1.00~1.35以內的範圍。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藉由防止包含ATP等生物來源成分的皮脂的蓄積,而獲得一種具有再污染防止性、或針對來自皮脂分解物的不適氣味的防臭性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另外,藉由使用其來製成衣料或寢具,可獲得一種防止皮脂等油性成分的蓄積,具有再污染防止性、或針對來自皮脂分解物的不適氣味的防臭性的衣料、寢具。
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是相對於聚酯系結構物整體而包含10質量%以上的聚酯系纖維者,較佳為在聚酯系纖維結構物中包含50質量%以上、更佳為60質量%以上的聚酯系纖維者,進而佳為包含80質量%以上的聚酯纖維者。對上限並無特別限制,可為100質量%。
作為構成聚酯系纖維的原材料,只要為具有酯鍵的聚合物即可,可較佳地列舉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其共聚物等芳香族聚酯,聚乳酸等脂肪族聚酯等為基本骨架的聚酯類,其中,就纖維結構物的強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芳香族聚酯,進而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該些聚酯系纖維中亦可含有如下添加劑:受阻酚系、胺系、亞磷酸酯系、硫酯系等抗氧化劑;苯並三唑系、二苯甲酮系、氰基丙烯酸酯系等紫外線吸收劑;紅外線吸收劑;花青系、二苯乙烯系、酞青系、蒽醌、紫環酮(perinone)系、喹吖啶酮系等有機顏料;無機顏料;螢光增白劑;碳酸鈣、二氧化矽、氧化鈦等粒子;靜電劑等。
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亦可為包含聚酯系纖維以外的纖維的混用品。作為所述聚酯系纖維以外的纖維,例如可列舉棉、羊毛、嫘縈、銅銨纖維(cupra)、尼龍纖維等,在為棉的情況下,本發明的效果特別顯著。該些亦可以紡織絲、混纖絲、交織、交編、混棉等任一種形態包含。就皮脂蓄積防止性的觀點而言,作為聚酯系纖維以外的纖維,亦可包含棉纖維或嫘縈等纖維素系纖維,較佳為90質量%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佳為40質量%以下,特佳為20質量%以下。
另外,作為本發明的纖維結構物及聚酯系纖維基材,可較佳地使用織物、編織物及不織布等布帛狀物的形態者,另外,作為構成纖維結構物的纖維的形態,可為短纖維、長纖維的任一種,並不限定於該些。
本發明的纖維結構物中,下述式(1)所表示的由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ATP擦除評價試驗所得的發光量之差ΔLu為1000 RLu以下,較佳為500以下,更佳為300以下。對於下限並無限定,ΔLu越接近0,越發揮極其優異的皮脂污垢的防污效果、防臭效果。 ΔLu=Lu(b)-Lu(a)           (1) ΔLu: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Lu值的差(單位:RLu) Lu(a):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的纖維結構物的Lu值(單位:RLu) Lu(b):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後的纖維結構物的Lu值(單位:RLu) 所述ΔLu值是藉由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ATP擦除試驗(A3法)而得到的來自纖維表面殘存的ATP(腺苷-三磷酸)、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腺苷-二磷酸)、單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腺苷-單磷酸)的螢光反應引起的發光量。ATP、ADP、AMP是皮脂中所含的成分之一,因此成為皮脂的殘留量的指標。另外,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及ATP擦除試驗(A3法)是後述的評價試驗。
本發明的纖維結構物藉由滿足所述範圍,可減少皮脂污垢,且可防止來自皮脂污垢的不適氣味及污垢。
另外,就耐久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利用JIS L0217(1995年度版)103法洗滌50次後亦維持其性能。
即,所述103法的50次洗滌後,式(1)所表示的由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ATP擦除評價試驗所得的發光量之差ΔLu較佳為1000 RLu以下,更佳為800以下,特佳為500以下。
關於下限,並無限定,理想為ΔLu接近0。
另外,於本發明中亦可一併進行抗菌加工等。藉此,關於即便皮脂等污染物附著於纖維結構物但分解該些污染物的菌不易繁殖的性能,其亦不易因洗滌而降低,能夠抑制分解物的生成,且抑制不適氣味的產生,就該點而言較佳。抗菌劑的種類並無限定,可列舉吡啶系抗菌劑、銀系抗菌劑等,其中較佳為吡啶系抗菌劑。
作為吡啶系抗菌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2-氯-6-三氯甲基吡啶、2-氯-4-三氯甲基-6-甲氧基吡啶、2-氯-4-三氯甲基-6-(2-呋喃基甲氧基)吡啶、二(4-氯苯基)吡啶基甲醇、2,3,5-三氯-4-(正丙基磺醯基)吡啶、2-吡啶硫醇-1-氧化鋅、二(2-吡啶硫醇-1-氧化物)等吡啶系化合物;N-三氯甲基硫代鄰苯二甲醯亞胺、N-1,1,2,2-四氯乙基硫代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N-三氯甲基硫代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N-三氯甲基硫代-N-(苯基)甲基磺醯胺、N-三氯甲基硫代-N-(4-氯苯基)甲基磺醯胺、N-(1-氟-1,1,2,2-四氯乙基硫代)-N-(苯基)甲基磺醯胺、N-(1,1-二氟-1,2,2-三氯乙基硫代)-N-(苯基)甲基磺醯胺、N,N-二氯氟甲基硫代-N'-苯基磺醯胺、N,N-二甲基-N'-(對甲苯基)-N'-(氟二氯甲基硫代)磺醯胺等鹵代烷基硫系化合物;1-二碘甲基磺醯基-4-氯苯、3-碘-2-炔丙基丁基胺基甲酸、4-氯苯基-3-碘炔丙基縮甲醛、3-乙氧基羰氧基-1-溴-1,2-二碘-1-丙烯、2,3,3-三碘烯丙基醇等有機碘系化合物;4,5-二氯-2-環己基-4-異噻唑啉-3-酮、2-(4-硫氰基甲基硫代)苯並噻唑、2-巰基苯並噻唑鋅等噻唑系化合物及1H-2-硫氰基甲基硫代苯並咪唑、2-(2-氯苯基)-1H-苯並咪唑等苯並咪唑系化合物等。
作為含有抗菌劑的方法,除了浴中處理、Pad法等進行後加工的方法以外,亦可考慮向纖維中混入之類的原絲改質等。但是,在原絲改性的情況下,絲強度等物性有可能發生很大變化,因此,較佳為不損害物性的浴中處理、Pad法等利用後加工的處理。
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只要滿足本發明中規定的條件則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藉由如下方法來製成纖維結構物的方法,其包括準備聚酯系纖維基材的步驟、及使分子量分佈(分子量的偏差)小的聚醚成分擔載於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纖維表面的步驟。
再者,以上所例示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製造方法中,準備聚酯系纖維基材,並使分子量分佈小的聚醚成分擔載於該聚酯系纖維基材,但亦可代替該步驟,採用準備聚酯系纖維,並使分子量分佈小的聚醚成分擔載於聚酯系纖維的表面的方法。該情況下,只要於擔載後,進行使用該聚酯系纖維來形成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步驟即可。
分子量分佈是表示分子量的偏差的數值,由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相對於聚乙二醇換算數量平均分子量的比(重量平均分子量/數量平均分子量)求出。藉由縮小分子量分佈、即減小分子量的偏差,則滿足本發明中規定的ΔLu值。其中,就賦予更優異的再污染防止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1.00~1.35左右、其中1.00~1.25般的比較一致的分子量的聚醚。進而佳為1.00~1.20。
進而所使用的聚醚成分的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可大到滿足本發明中規定的ΔLu值的程度,其中,就賦予更優異的再污染防止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1500 g/mol~6000 g/mol般的比較高的分子量的聚醚。更佳為2000 g/mol~4000 g/mol。
作為使聚醚成分擔載於纖維表面的方法,除了浴中處理、Pad法等利用包含聚醚成分的加工劑進行後加工的方法以外,亦考慮使聚醚、或者具有聚醚基的能夠共聚的單體與作為構成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纖維的構成成分的基礎聚合物共聚或接枝聚合的方法,或者向纖維中混入之類的原絲改質等,但在原絲改質的情況下,絲強度等物性有可能發生大的變化、或者污垢容易浸透至纖維內部,因此較佳為不損害物性、可對表面選擇性地改質的浴中處理、Pad法等利用後加工的處理。
本發明中,聚醚成分是指聚醚或者含有聚醚基的化合物中的聚醚基部分。聚醚成分是指每一分子具有兩個以上的醚鍵的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的聚醚基。作為可用於將聚醚成分擔載於本發明的纖維結構物的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聚烷二醇、纖維素、包含聚烷二醇與聚酯的嵌段共聚物等,但只要滿足本發明的規定,則不限定於此。其中,就與聚酯系纖維的親和性高、耐洗滌性等耐久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將包含聚烷二醇單元的鏈段A、與包含聚酯等能夠與所述聚烷二醇共聚的聚合物單元的鏈段B共聚而成的聚醚酯嵌段共聚物。
作為構成所述鏈段A的聚烷二醇單元,可較佳地列舉由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生成的單元等,其中,可更佳地列舉由聚乙二醇生成的單元。
作為構成所述鏈段B的較佳例即聚酯單元,可較佳地列舉包含對苯二甲酸/或間苯二甲酸及烷二醇的聚合物單元等。
再者,該些嵌段共聚物的聚酯與聚醚的共聚比為任意,但就賦予更優異的再污染防止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聚酯單元:聚醚單元(質量比)=1:1~1:30。更佳為聚酯單元:聚醚單元(質量比)=1:1~1:10。進而佳為聚酯單元:聚醚單元(質量比)=1:1~1:3。
如此獲得的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藉由具有優異的皮脂的蓄積防止性,而減少皮脂污垢及來自皮脂的不適氣味的產生,因此,可適合用於運動衫等的服裝原材料等衣料、或者寢具。作為寢具,就皮脂蓄積防止性的觀點而言,例如可較佳地列舉枕套、床罩、被罩等。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些實施例。另外,實施例中的性能藉由以下方法來測定。接著,藉由實施例來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測定及評價藉由以下方法進行。
(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方法) 將下述成分的污染液150 ml及直徑6.4 mm的不鏽鋼鋼球10個放入耐洗色牢度試驗儀(launder meter)型洗滌試驗機附帶的450 ml試驗瓶中,預熱至40±2℃。將試驗片切成5 cm×10 cm,將所得者的三片放入試驗瓶並蓋上蓋,安裝至調整為40±2℃的試驗機,旋轉20分鐘。結束後取出試驗片,利用流水沖洗後風乾。藉由將其反覆20次而作為再污染防止評價。
(污染液的製作) 秤量赫爾的歐洲經濟委員會(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ECE)配方無磷酸鹽參考清潔劑(HEAL'S ECE FORMULATION NON PHOSPHATE REFERENCE DETERGENT)(A)17.5 g、油性污染劑2.8 g、乾性污染劑0.95 g,利用乳缽將洗滌劑磨碎並攪合污染劑後,每次加入少量的水攪合,使整體達到1 L。
將以上所使用的油性污染劑、乾性污染劑的成分示於表1、表2中。
[表1]
表1
油性污染劑
藥品名 組成(wt%) 規格
硬脂酸 12.5 JIS K8585(2015)
油酸 12.5 JIS K8218(1988)
硬化油(牛油) 12.5 JIS K3331(2009)的普通品
橄欖油 12.5 試劑CP級者
鯨蠟醇 8.5 JIS K8596(1961)
固態石蠟 21.5 JIS K2235(2009)的No140
膽固醇 5.0 JIS K8350(1980)
碳黑 15.0 JIS K5107(1965)
[表2]
表2
乾性污染劑
藥品名 組成(wt%) 規格
黏土 55.0 規定者(具體而言為信樂黏土)
波特蘭水泥 17.0 JIS R5210(2019)
矽膠 17.0 JIS K8885(2018)
氧化鐵 0.50 試劑CP級(那卡萊科技(Nacalai Tesque))
正癸烷 8.75 試劑GR級(那卡萊科技(Nacalai Tesque))
碳黑 1.75 JIS K5107(1965)
(ATP擦除評價試驗方法) 將龜甲萬百歐凱米發(Kikkoman Biochemifa)(股)製造的「路西派克(LuciPac)(註冊商標)」A3 Surface(表面型)自棉棒支架拔出,利用純水將棉棒部分潤濕。將利用純水潤濕了棉棒部分的「路西派克(LuciPac)(註冊商標)」A3 Surface的棉棒部分,按壓至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試驗片的污染劑附著部分,在織布、編織布的縱向及橫向上各對5 cm擦除10次。將「路西派克(LuciPac)(註冊商標)」A3 Surface放回至棉棒支架並壓入,直至棉棒部分與內置於支架前端的試劑反應為止,上下甩下10次。將「路西派克(LuciPac)(註冊商標)」A3 Surface安置於ATP擦除檢查裝置(龜甲萬百歐凱米發(Kikkoman Biochemifa)(股)製造的魯米測試儀(Lumitester)PD-30),利用來自起因於污染劑中所含的牛油的ATP、ADP、AMP的發光量進行測定。將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的Lu設為Lu(a),將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後的Lu值設為Lu(b),由下述式評價Lu值的差ΔLu。 ΔLu=Lu(b)-Lu(a)           (1) ΔLu: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Lu值的差(單位:RLu) Lu(a):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的纖維結構物的Lu值(單位:RLu) Lu(b):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後的纖維結構物的Lu值(單位:RLu) ΔLu越小表示皮脂等的蓄積越得到抑制。
(洗滌方法) 使用JIS L0217(1995年度版)103法。具體而言,使用JIS C9606中規定的帶有離心式脫水裝置的家庭用電動洗衣機(松下(Panasonic)製造的NA-F50B9),加入液溫40℃的水至表示標準水量的水位線,以成為標準使用量的比例向其中添加洗滌用合成洗滌劑(花王製造的潔霸(Attack)高活性Bio EX)並溶解,製成洗滌液。以浴比為1比30的方式向該洗滌液中投入試樣、負載布,開始運轉。
處理5分鐘後,停止運轉,利用脫水機對試樣及負載布進行脫水,接著,將洗滌液替換為30℃以下的新水,以同一浴比進行2分鐘漂洗。於進行2分鐘漂洗後,停止運轉,將試樣及負載布脫水,再次進行2分鐘漂洗並脫水,在不直接受到陽光影響的狀態下進行晾乾。
(於JIS L0217(1995年度版)103法的50次洗滌後,式(1)所表示的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後的ATP擦除評價試驗) 將切成5 cm×10 cm的3塊試驗布利用所述洗滌方法洗滌50次後,於所述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後,藉由所述ATP擦除評價試驗方法進行試驗。
(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測定方法) 於以下條件下測定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 裝置:凝膠滲透層析儀(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GPC(島津製作所製造的LC-20AD) 檢測器:示差折射率檢測器RI(沃特世(Waters)製造的RI-8020型,感度32x) 管柱:TSKgel G3000PWXL (東曹(Tosoh)製造) 溶劑:0.1 M氯化鈉水溶液 流速:0.8 mL/min 管柱溫度:23℃ 注入量:0.1 mL 標準試樣:聚乙二醇、聚環氧乙烷 資料處理:島津製作所製造的普洛敏思(Prominence)GPC系統 將試樣的製備方法示於以下。 1.於試驗管中加入聚酯系纖維結構物5 g及氨水30 mL,並封緊。 2.於120℃下加熱5小時,放冷。 3.開封,加入純化水30 mL後,加入6 M鹽酸,直至產生來自對苯二甲酸的沈澱物,並進行離心分離。 4.提取上清液,製備成鹽酸濃度為0.1 M。 5.利用0.45 μm的過濾器進行過濾,用於分子量測定。
再者,在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且聚醚成分為聚乙二醇成分的情況下,所述測定中有時會檢測出來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乙二醇成分,於該情況下,鑒於測定的宗旨,將聚乙二醇成分作為評價的對象。
(NMR測定) 進行與所述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的測定中試樣的製備方法1~製備方法3相同的操作,使所得的上清液5 mL乾固後,將溶解於50%氘代氯仿/氘代六氟2-丙醇1 mL中的物質放入NMR管中,藉由以下的測定方法進行1 H-NMR測定。
於NMR的光譜圖中,當將來自內部基準四甲基矽烷的峰值設為0 ppm時,在3.7 ppm~3.8 ppm檢測到強的峰值,藉此可知存在聚乙二醇成分。
1 H-NMR測定方法) [條件] 裝置名:ECA400(日本電子製造) 測定核:1H 觀測頻率:399.78 MHz 溶劑:氘代氯仿+氘代六氟2-丙醇(1/1 v/v) 內部標準:四甲基矽烷(TMS) [詳情] 測定法:單脈波(Single pulse) 光譜寬度:8000 Hz 脈波寬度:6.45 μs(45°脈波) 脈波等待時間:15.0 s 資料點:32768 (ΔL* 的評價方法) 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布料切割為5 cm×10 cm,用作為試樣。使用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股)製造的多光源分光測色計(cm-3700d),藉由全反射法對折成三折的布料測定亮度(L* 值),將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的L* 值設為L* (a),將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後的L* 值設為L* (b),由下述式評價L* 值的差ΔL* 。 ΔL* =L* (a)-L* (b)        (1) ΔL* :進行反覆穿著前後的L* 值之差 L* (a):進行反覆穿著前的纖維結構物的L* 值 L* (b):進行反覆穿著後的纖維結構物的L* 值 L* (b)值越大,表示清洗性越高,防污性越良好。特別是ΔL* 越小,表示皮脂蓄積引起的發黑污垢越得到抑制。
(反覆穿著後的防臭性) 於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對頸部的布料的臭味進行感官評價。在蓄積有皮脂的情況下,有如蠟筆般的獨特的臭味。基於感官評價的結果,對防臭性進行A、B、C三級評價。此時,A表示完全無法確認到臭味,防臭性優異,B表示稍感臭味的程度,C中可確認到如蠟筆般的獨特的臭味,表示防臭性不足。
(聚酯/聚醚的共聚比測定方法) 1.於試驗管中加入聚酯系纖維結構物5 g及六氟異丙醇(hexafluoroisopropanol,HFIP)/氯仿混合溶劑30 mL,並封緊。 2.進行攪拌,使聚酯系纖維結構物溶解於所述溶劑中。 3.過濾溶液,僅使可溶部乾固。 4.於乾固物中加入水30 mL,攪拌後,將來自聚酯纖維的沈澱物離心分離,成為僅有溶解於水中的聚醚成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溶解於上清液中的狀態。 5.採集上清液,基於所述NMR測定的峰值強度比來計算共聚比。
<實施例1>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TM-SS21(松本油脂製藥(股)製造,包括包含對苯二甲酸及/或間苯二甲酸與烷二醇的聚酯單元及聚烷二醇單元的嵌段共聚物,固體成分10%)5%owf(on weight of fabric,按織物重量)、MR-T100(大阪化成(股)製造,吡啶系抗菌劑,固體成分19%)1.5%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由纖度84T-36F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編織成的聚酯編織布,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實施例1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3中。再者,作為聚醚成分,可確認到聚乙二醇成分的存在。
利用本加工布來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1.5,抑制了發黑污垢。另外,即便反覆穿著亦抑制皮脂的蓄積,因此皮脂不易被常駐細菌分解,未產生獨特的不適氣味,防臭性評價為A。
<實施例2>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TM-SS21(松本油脂製藥(股)製造,包括包含對苯二甲酸及/或間苯二甲酸與烷二醇的聚酯單元及聚烷二醇單元的嵌段共聚物,固體成分10%)5%owf、「仙護盾(Silvadur)」(陶氏化學(DOW)公司製造的銀系抗菌劑)1.5%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80%/棉20%紡織絲編織成的編織布,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實施例2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3中。再者,作為聚醚成分,可確認到聚乙二醇成分的存在。
利用本加工布來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1.9,抑制了發黑污垢。另外,即便反覆穿著亦抑制皮脂的蓄積,因此皮脂不易被常駐細菌分解,未產生獨特的不適氣味,防臭性評價為A。
<實施例3>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TM-SS21(松本油脂製藥(股)製造,包括包含對苯二甲酸及/或間苯二甲酸與烷二醇的聚酯單元及聚烷二醇單元的嵌段共聚物,固體成分10%)5%owf、「Protx2」W(北美智慧織物技術(Intelligent Fabric Technologies North America,IFTNA)公司製造的吡啶鋅系抗菌劑)1.5%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92%/銅銨纖維8%混纖絲編織成的編織布,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實施例3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3中。再者,作為聚醚成分,可確認到聚乙二醇成分的存在。
利用本加工布來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1.4,抑制了發黑污垢。另外,即便反覆穿著亦抑制皮脂的蓄積,因此皮脂不易被常駐細菌分解,未產生獨特的不適氣味,防臭性評價為A。
<實施例4>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TM-SS21(松本油脂製藥(股)製造,包括包含對苯二甲酸及/或間苯二甲酸與烷二醇的聚酯單元及聚烷二醇單元的嵌段共聚物,固體成分10%)5%owf、「日華濃(NICCANON)」ZP-700(日華化學公司製造的吡啶鋅系抗菌劑)1.0%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97%/聚胺基甲酸酯3%混纖絲編織成的編織布,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實施例4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3中。再者,作為聚醚成分,可確認到聚乙二醇成分的存在。
利用本加工布來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1.1,抑制了發黑污垢。另外,即便反覆穿著亦抑制皮脂的蓄積,因此皮脂不易被常駐細菌分解,未產生獨特的不適氣味,防臭性評價為A。
<實施例5>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奈斯珀(NICEPOLE)」PR-86E(日華化學(股)製造,包括包含對苯二甲酸及/或間苯二甲酸與烷二醇的聚酯單元及聚烷二醇單元的嵌段共聚物,固體成分10%)5%owf、「日華濃(NICCANON)」ZP-700(日華化學公司製造的吡啶鋅系抗菌劑)1.0%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由纖度84T-36F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編織成的聚酯編織布,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實施例5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3中。再者,作為聚醚成分,可確認到聚乙二醇成分的存在。
利用本加工布來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4.5,抑制了發黑污垢。另外,即便反覆穿著亦抑制皮脂的蓄積,因此皮脂不易被常駐細菌分解,為稍感獨特的不適氣味的程度,防臭性評價為B。 <實施例6>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奈斯珀(NICEPOLE)」PPK-60(日華化學(股)製造,包括包含對苯二甲酸及/或間苯二甲酸與烷二醇的聚酯單元及聚烷二醇單元的嵌段共聚物,固體成分10%)5%owf、「日華濃(NICCANON)」ZP-700(日華化學公司製造的吡啶鋅系抗菌劑)1.0%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由纖度84T-36F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編織成的聚酯編織布,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實施例5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3中。再者,作為聚醚成分,可確認到聚乙二醇成分的存在。
利用本加工布來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5.0,抑制了發黑污垢。另外,即便反覆穿著亦抑制皮脂的蓄積,因此皮脂不易被常駐細菌分解,為稍感獨特的不適氣味的程度,防臭性評價為B。
<實施例7>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TM-SS21(松本油脂製藥(股)製造,包括包含對苯二甲酸及/或間苯二甲酸與烷二醇的聚酯單元及聚烷二醇單元的嵌段共聚物,固體成分10%)5%owf、MR-T100(大阪化成(股)製造,吡啶系抗菌劑,固體成分19%)1.5%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將以重量比率計為80:20的方式混紡1.5 T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纖維及棉纖維而成的40 S的紡織絲織布而成的布帛,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實施例7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3中。再者,作為聚醚成分,可確認到聚乙二醇成分的存在。
利用本加工布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用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1.0,抑制了發黑污垢。另外,即便反覆穿著亦抑制皮脂的蓄積,因此皮脂不易被常駐細菌分解,未產生獨特的不適氣味,防臭性評價為A。
<實施例8>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TM-SS21(松本油脂製藥(股)製造,包括包含對苯二甲酸及/或間苯二甲酸與烷二醇的聚酯單元及聚烷二醇單元的嵌段共聚物,固體成分10%)5%owf、MR-T100(大阪化成(股)製造,吡啶系抗菌劑,固體成分19%)1.5%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將以重量比率計為65:35的方式混紡1.5 T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纖維及棉纖維而成的40 S的紡織絲織布而成的布帛,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實施例8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3中。再者,作為聚醚成分,可確認到聚乙二醇成分的存在。
利用本加工布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1.4,抑制了發黑污垢。另外,即便反覆穿著亦抑制皮脂的蓄積,因此皮脂不易被常駐細菌分解,未產生獨特的不適氣味,防臭性評價為A。
<實施例9>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TM-SS21(松本油脂製藥(股)製造,包括包含對苯二甲酸及/或間苯二甲酸與烷二醇的聚酯單元及聚烷二醇單元的嵌段共聚物,固體成分10%)5%owf、MR-T100(大阪化成(股)製造,吡啶系抗菌劑,固體成分19%)1.5%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將以重量比率計為45:55的方式混紡1.5 T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纖維及棉纖維而成的40 S的紡織絲織布而成的布帛,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實施例9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3中。再者,作為聚醚成分,可確認到聚乙二醇成分的存在。
利用本加工布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1.0,抑制了發黑污垢。另外,即便反覆穿著亦抑制皮脂的蓄積,因此皮脂不易被常駐細菌分解,未產生獨特的不適氣味,防臭性評價為A。
<實施例10>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將低分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重量平均分子量2000 g/mol)2 g、聚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2000 g/mol)98 g(聚酯單元:聚醚單元(質量比)=3:1)共聚而得的樹脂0.5%owf、MR-T100(大阪化成(股)製造)1.5%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由纖度84T-36F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編織成的聚酯編織布,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實施例10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3中。
利用本加工布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880,抑制了發黑污垢。另外,即便反覆穿著亦抑制皮脂的蓄積,因此皮脂不易被常駐細菌分解,為稍感獨特的不適氣味的程度,防臭性評價為B。
<實施例11>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將低分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重量平均分子量2000 g/mol)2 g、聚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2000 g/mol)98 g(聚酯單元:聚醚單元(質量比)=1:30)共聚而得的樹脂0.5%owf、MR-T100(大阪化成(股)製造)1.5%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由纖度84T-36F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編織成的聚酯編織布,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實施例10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3中。
利用本加工布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950,抑制了發黑污垢。另外,即便反覆穿著亦抑制皮脂的蓄積,因此皮脂不易被常駐細菌分解,為稍感獨特的不適氣味的程度,防臭性評價為B。 <比較例1>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MR-T100(大阪化成(股)製造)1.5%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由纖度84T-36F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編織成的聚酯編織布,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比較例1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4中。
利用本加工布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5.3,產生了發黑污垢。另外,隨著反覆穿著而皮脂蓄積,因此皮脂被常駐細菌分解而產生獨特的不適氣味,因此防臭性為C。
<比較例2>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AG-E700D(旭硝子(Asahi Glass)(股)製造,氟系撥水撥水油加工劑)30 g/L的加工液中,浸漬由纖度84T-36F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編織成的聚酯編織布,以拾取率80%夾持,於130℃下進行2分鐘的加熱處理後,於170℃下進行1分鐘加熱處理,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比較例2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4中。利用本加工布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3.5,產生了發黑污垢。隨著反覆穿著而皮脂蓄積,因此皮脂被常駐細菌分解而產生獨特的不適氣味,因此防臭性為C。
<比較例3> 於將溶劑設為水,且包含TO-SR-1(高松油脂(股)製造,包括包含對苯二甲酸及/或間苯二甲酸與烷二醇的聚酯單元及聚烷二醇單元的嵌段共聚物,固體成分10%)5%owf、MR-T100(大阪化成(股)製造)1.5%owf及乙酸0.5 g/L的加工液中,浸漬由纖度84T-36F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編織成的聚酯編織布,封緊後,於130℃下進行60分鐘浴中的加熱處理,之後進行1分鐘的流水漂洗,使其乾燥,藉此獲得本發明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將比較例3中得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測定結果示於表4中。再者,作為聚醚成分,可確認到聚乙二醇成分的存在。
利用本加工布製作T恤,反覆進行穿著、家庭洗滌10次後,將特別容易發黑的頸部的布料裁剪為5 cm×10 cm,利用折成三折的布料進行測色,結果,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為4.9,產生了發黑污垢。隨著反覆穿著而皮脂蓄積,因此皮脂被常駐細菌分解而產生獨特的不適氣味,因此防臭性為C。
[表3]
表3
使用基材 使用藥劑 ATP擦除試驗(RLu) 反覆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反覆穿著後的防臭性 聚醚重量平均分子量(g/mol) 分子量分佈 聚酯單元:聚醚單元 (質量比)
洗滌前 洗滌50次後
試驗前Lu(a) 試驗後Lu(b) Lu(b)-Lu(a) 試驗前Lu(a) 試驗後Lu(b) Lu(b)-Lu(a)
實施例1 84T-36F聚酯 編織布 TM-SS21/MR-T100 15.0 7.80 -7.2 1.50 107 106 1.5 A 2.40×103 1.08 1:2
實施例2 聚酯80%/棉 20%編織布 TM-SS21/Silvadur 34.8 87.1 52.3 1.20 84.5 83.3 1.9 A 2.40×103 1.08 1:2
實施例3 聚酯92%/銅銨 纖維8%編織布 TM-SS21/Protx2 W 17.0 14.50 -2.5 0.90 99.7 98.8 1.4 A 2.40×103 1.08 1:2
實施例4 聚酯97%/聚胺基甲酸酯3%編織布 TM-SS21/NICCANON ZP-700 14.5 230.20 215.7 1.80 199.2 197.4 1.1 A 2.40×103 1.08 1:2
實施例5 84T-36F聚酯 編織布 NICEPOLE PR-86E/ NICCANON ZP-700 12.2 533.00 520.8 1.80 187.2 185.4 4.5 B 2.00×103 1.20 1:4
實施例6 84T-36F聚酯 編織布 NICEPOLE PRK-60/ NICCANON ZP-700 20.3 2.80 -17.5 1.80 58.8 57.0 5.0 B 1.34×103 1.34 1:4
實施例7 1.5T聚酯80% /棉20%混紡織布 TM-SS21/MR-T100 15.0 2.80 -12.2 1.50 150.0 148.5 1.0 A 2.40×103 1.08 1:2
實施例8 1.5T聚酯65% /棉35%混紡織布 TM-SS21/MR-T100 19.0 5.50 -13.5 1.50 175.0 173.5 1.4 A 2.40×103 1.08 1:2
實施例9 1.5T聚酯45% /棉55%混紡織布 TM-SS21/MR-T100 7.9 0.80 -7.1 1.90 174.0 172.1 1.0 A 2.40×103 1.08 1:2
實施例10 84T-36F聚酯 編織布 PET Mw2000:PEG Mw2000=3:1/MR-T100 10.1 890.0 880.0 10.50 951.0 940.5 4.9 B 2.00×103 1.34 3:1
實施例11 84T-37F聚酯 編織布 PET Mw2000:PEG Mw2000=1:30/MR-T100 22.0 972.0 950.0 10.8 1000.8 990.0 5.0 B 2.00×103 1.32 1:30
[表4]
表4
使用基材 使用藥劑 ATP擦除試驗(RLu) 反覆穿著前後的亮度差ΔL* 反覆穿著後的防臭性 聚醚重量平均分子量(g/mol) 分子量分佈 聚酯單元:聚醚單元 (質量比)  
洗滌前 洗滌50次後  
試驗前Lu(a) 試驗後Lu(b) Lu(b)-Lu(a) 試驗前Lu(a) 試驗後Lu(b) Lu(b)-Lu(a)  
比較例1 84T-36F聚酯 編織布 MR-T100 17.8 2.58×103 2.58×103 2.20 1.28×103 1.28×103 5.3 C - - -  
比較例2 84T-36F聚酯 編織布 AG-E700D 28.9 1.34×103 1.31×103 2.90 1.89×103 1.89×103 3.5 C - - -  
比較例3 84T-36F聚酯 編織布 TO-SR-1/MR-T100 22.8 1.10×103 1.08×103 2.70 2.48×103 2.48×103 4.9 C 1.10×103 1.50 1:3  

Claims (8)

  1. 一種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中下述式(1)所表示的由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三磷酸腺苷擦除評價試驗所得的發光量之差ΔLu為1000 RLu以下, ΔLu=Lu(b)-Lu(a)           (1) ΔLu: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Lu值的差(單位:RLu), Lu(a):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的纖維結構物的Lu值(單位:RLu), Lu(b):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後的纖維結構物的Lu值(單位:RLu)。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中於日本工業標準L0217(1995年度版)103法的50次洗滌後,所述式(1)所表示的由進行再污染防止評價試驗前後的三磷酸腺苷擦除評價試驗所得的發光量之差ΔLu為1000 RLu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是在纖維表面擔載聚醚成分而成,且由聚醚成分的粒徑篩析層析法所得的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相對於聚乙二醇換算數量平均分子量的比為1.00~1.35以內的範圍。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中由聚醚成分的粒徑篩析層析法所得的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00 g/mol~6000 g/mol的範圍。
  5. 一種衣料,其是使用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而成。
  6. 一種寢具,其是使用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而成。
  7. 一種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製造方法,其是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A)準備聚酯系纖維基材的步驟;以及(B)使聚醚成分擔載於所述聚酯系纖維基材的表面的步驟,所述聚醚成分的由粒徑篩析層析法所得的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與聚乙二醇換算數量平均分子量的比為1.00~1.35以內的範圍。
  8. 一種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製造方法,其是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聚酯系纖維結構物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A)準備聚酯系纖維的步驟;以及(B)使聚醚成分擔載於所述聚酯系纖維的表面的步驟,所述聚醚成分的由粒徑篩析層析法所得的聚乙二醇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與聚乙二醇換算數量平均分子量的比為1.00~1.35以內的範圍。
TW109117412A 2019-05-28 2020-05-26 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製造方法、衣料及寢具 TW2021008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9064 2019-05-28
JP2019-099064 2019-05-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0844A true TW202100844A (zh) 2021-01-01

Family

ID=73553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7412A TW202100844A (zh) 2019-05-28 2020-05-26 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製造方法、衣料及寢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0241480A1 (zh)
KR (1) KR20220015392A (zh)
CN (1) CN113853460A (zh)
TW (1) TW202100844A (zh)
WO (1) WO20202414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90695A (en) * 1981-05-14 1985-07-16 George J. Stockburger Anionic textile treating compositions
DE3334798A1 (de) * 1983-09-26 1985-04-11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Polyetherester, ihre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textilbehandlung
JPH0849169A (ja) 1994-08-08 1996-02-20 Unitika Ltd 繊維布帛の再汚染防止加工方法
CN1335903A (zh) * 1999-11-04 2002-02-13 帝人株式会社 赋予功能的聚酯纤维、其构制物以及其制造方法
JP2002201568A (ja) 2000-10-26 2002-07-19 Toray Ind Inc 繊維構造物
JP2002309485A (ja) * 2001-04-11 2002-10-23 Teijin Ltd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52508A (ja) * 2004-12-01 2006-06-15 Nisshinbo Ind Inc 防汚性繊維構造物及びその加工方法
JP4269178B2 (ja) * 2006-03-10 2009-05-27 日清紡績株式会社 芯地を有する防汚性繊維構造物
JP5367479B2 (ja) * 2009-07-02 2013-12-11 寿屋フロンテ株式会社 内装用布地
BR112012024283A2 (pt) * 2010-03-25 2020-08-25 Toray Industries, Inc. estrutura de fibra desodorizante e método para produzir uma estrutura de fibra
JP5650448B2 (ja) * 2010-07-01 2015-01-07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吸水性に差のある布帛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衣料
JP2012107346A (ja) * 2010-11-15 2012-06-07 Gunze Ltd 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製品の防汚機能付与方法
JP6420655B2 (ja) 2014-12-15 2018-11-07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布帛、及び該布帛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41480A1 (ja) 2020-12-03
JPWO2020241480A1 (zh) 2020-12-03
CN113853460A (zh) 2021-12-28
KR20220015392A (ko)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6440C (zh) 干洗用洗涤剂组合物
JP6370987B2 (ja) アミノシロキサンポリマーナノエマルションを含む布地処理組成物
JP6370986B2 (ja) アミノシロキサンポリマーナノエマルションを含む布地処理組成物
US8236291B2 (en) Antibacterial and deodorant fiber, fiber formed article, and fiber product
JP4891837B2 (ja) 繊維製品処理剤組成物
CN105780496B (zh) 抗静电柔顺喷雾组合物
JP6168093B2 (ja) 消臭性繊維構造物
JPS5934820B2 (ja) 繊維用処理剤
JPS5831172A (ja) 繊維用処理剤
JP2010090523A (ja) 繊維構造物の抗菌防臭・制菌加工方法
JP2020535256A (ja) 貯蔵安定性が改善されたポリシロキサン含有濃縮物およびその使用、好ましくは繊維製品ケア組成物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JP2006152508A (ja) 防汚性繊維構造物及びその加工方法
JPH07145560A (ja) 繊維用仕上げ剤組成物
TW202100844A (zh) 聚酯系纖維結構物、其製造方法、衣料及寢具
JP2004300660A (ja) 繊維柔軟剤組成物
JPS6037228B2 (ja) 繊維用処理剤
JP4850547B2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2009133034A (ja) 繊維構造物
KR20080026731A (ko) 저온 활성이 가능한 시트형 섬유 유연제 조성물
CN104651078A (zh) 一种涂层面料或高密面料羽绒制品的高效去油护绒洗衣液
JP3651132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50223B2 (ja) 消臭性繊維構造物
JP2003105319A (ja) 吸水撥油性防汚加工剤、該防汚加工剤で処理された繊維又は繊維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スプレー容器
JP2022069807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構造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ンプレッションインナー衣料
WO1997007279A1 (fr) Fibre modifiee, procede pour produire cette fibre, et produit a base de cette fib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