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9547A - 中和b型肝炎病毒之抗體和彼之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中和b型肝炎病毒之抗體和彼之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9547A
TW202039547A TW108146488A TW108146488A TW202039547A TW 202039547 A TW202039547 A TW 202039547A TW 108146488 A TW108146488 A TW 108146488A TW 108146488 A TW108146488 A TW 108146488A TW 202039547 A TW202039547 A TW 2020395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igen
antibody
hbsag
binding fragment
amino ac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6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維德 寇提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休曼斯生物醫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休曼斯生物醫藥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休曼斯生物醫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9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954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0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 C07K16/081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from DNA viruses
    • C07K16/082Hepadnaviridae, e.g. hepatitis B vir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19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52Purines, e.g. adenine
    • A61K31/522Purines, e.g. adenine having oxo group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heterocyclic ring, e.g. hypoxanthine, guanine, acyclov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61K39/39533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against materials from animals
    • A61K39/39541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against materials from animals against normal tissues,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61K39/42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vir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20Antivirals for DNA viru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0503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4/7051T-cell receptor (TcR)-CD3 comple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0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 C07K16/1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from RNA viru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5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animal cells
    • C12N15/86Viral v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83Vir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300/00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herein at least one active ingredient is fully defined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2Constant or Fc region; Iso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6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62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comprising only variable region components
    • C07K2317/622Single chain antibody (scFv)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2Increased effector function due to an Fc-mo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C07K2317/732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DC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C07K2317/734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 C07K2319/01Fusion polypeptide containing a localisation/targetting motif
    • C07K2319/02Fusion polypeptide containing a localisation/targetting motif containing a signal seque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 C07K2319/01Fusion polypeptide containing a localisation/targetting motif
    • C07K2319/03Fusion polypeptide containing a localisation/targetting motif containing a transmembrane seg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 C07K2319/33Fusion polypeptide fusions for targeting to specific cell types, e.g. tissue specific targeting, targeting of a bacterial subspec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00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viruses
    • G01N2333/01DNA viruses
    • G01N2333/02Hepadnaviridae, e.g. hepatitis B vir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26Infectious diseases, e.g. generalised sep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ir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之抗原環圈區,並可中和B型肝炎病毒(HBV)及D型肝炎病毒(HDV)兩者的感染。本發明亦關於與該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的表位、包含該抗原結合片段的融合蛋白、及編碼此等抗體及抗體片段的核酸和製造此等抗體及抗體片段的細胞。此外,本發明關於所揭示之抗體及抗體片段在診斷、預防及治療B型肝炎和D型肝炎的用途。

Description

中和B型肝炎病毒之抗體和彼之用途
本揭示關於針對B型肝炎病毒(HBV)及抗D型肝炎病毒(HDV)之免疫治療及其用途。本文中所述之抗B型肝炎結合蛋白(如,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與位於HBV套膜蛋白(HBsAg)的S結構域之抗原環圈區中的表位結合。在特定實施例中,抗B型肝炎結合蛋白可結合至任意或所有已知的HBsAg基因型以及HBsAg變異體,且可中和HBV感染。亦在本文中提供編碼(且宿主細胞表現)此種結合蛋白的核酸。此外,本揭示提供本文所述使用抗體和抗體片段的方法來診斷、預防及治療疾病,以及篩檢的方法。 以文字格式代替書面副本提供與本申請案相關之序列表,並藉此以引用方式併入說明書中。含該序列表的文字檔名稱為930485_402WO_SEQUENCE_LISTING.txt。文字檔為109 KB,建立於2019年12月16日,並經由EFS-Web電子提交。
鑑於先前技術,HBV由下列各者組成:(i)含有三個相關表面蛋白(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脂質的套膜,及(ii)包覆該病毒DNA基因組及DNA聚合酶的二十面體核鞘。該HBV殼體是在RNA前基因組複製複合物包裝期間在受感染的細胞中形成,且藉由在顆粒空腔中對前基因組進行反轉錄而在病毒DNA基因組的合成過程中獲得出芽(bud)的能力。這三種HBV套膜蛋白S-HBsAg、M-HBsAg及L-HBsAg在內質網處形成一複合跨膜摺疊,且形成雙硫鍵連接的同質及異質二聚體。在細胞內膜出芽期間,細胞質preS區中的短線性結構域與殼體表面的結合位點交互作用。該病毒體(virion)實質上被分泌至血液中。此外,表面蛋白可在殼體不存在時出芽並形成次病毒顆粒(SVP),其亦比病毒體分泌高過3-4個對數。高濃度的HBsAg可耗盡HBsAg特異性T細胞反應,且被視為患有慢性B型肝炎(CHB) (Chisari FV, Isogawa M, Wieland SF, Pathologie Biologie, 2010;58:258-66)的病患中病毒免疫耐受性的重要因子。 B型肝炎病毒造成潛在地生命威脅的急性及慢性肝臟感染。急性B型肝炎的特徵在於帶有猛暴性肝炎發生的風險之病毒血症(具有或不具症狀) (Liang TJ, Block TM, McMahon BJ, Ghany MG, Urban S, Guo JT, Locarnini S, Zoulim F, Chang KM, Lok AS. Present and future therapies of hepatitis B: From discovery to cure. Hepatology. 2015 Aug 3. doi: 10.1002/hep.28025. [印刷出版前的電子版])。僅管自從1982年便有有效針對B型肝炎的疫苗,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2億4千萬人慢性感染B型肝炎,且每年超過780,000人次死於B型肝炎併發症。約三分之一的慢性B型肝炎(CHB)病患會發展為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細胞癌,導致每年600,000人死亡(Liang TJ, Block TM, McMahon BJ, Ghany MG, Urban S, Guo JT, Locarnini S, Zoulim F, Chang KM, Lok AS. Present and future therapies of hepatitis B: From discovery to cure. Hepatology. 2015 Aug 3. doi: 10.1002/hep.28025. [印刷出版前的電子版])。 對於感染HBV的病患,共感染或重複感染HDV可造成嚴重的併發症。根據WHO,D型肝炎影響全球約1億5千萬人。HDV被視為次病毒衛星,因其只能在HBV的存在下散播。HDV為已知最小的動物病毒之一(40 nm),其中其基因組只有1.6 kb並編碼S及L HDAg。HDV基因組複製所需的所有其他蛋白質(包含RNA聚合酶)由宿主細胞提供,且HDV套膜由HBV提供。當將HDV RNA基因組引入感受細胞(permissive cell)後,其複製並與HDV編碼蛋白的多個複本相關連以組裝成核糖核蛋白(RNP)複合物。RNP藉由HBV套膜蛋白從細胞釋出,其可在被分泌之前組裝成出芽至高基氏體前腔的空腔中的脂蛋白囊泡。此外,HBV套膜蛋白亦提供用於將HDV標定至未受感染的細胞的機制,藉此確保HDV的散佈。 由HDV造成的併發症包含在急性感染中發生肝衰竭的可能性更大且迅速發展成肝硬化,在慢性感染中發展為肝癌的機會增加。綜合B型肝炎病毒,D型肝炎在所有肝炎感染的致死率(20%)最高(Fattovich G, Giustina G, Christensen E, Pantalena M, Zagni I, Realdi G, Schalm SW. Influence of hepatitis delta virus infection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ompensated cirrhosis type B. Gut. 2000 Mar;46(3):420-6)。用於慢性HDV感染的唯一認證療法為干擾素α。然而,以干擾素α治療HDV相對地低效且耐受性差。以干擾素α治療導致四分之一的病患在治療後六個月持續有病毒反應。此外,核苷(酸)結構類似物(NA)已廣泛測試於D型肝炎,但仍顯示無效。使用NA與干擾素組合治療也令人失望(Zaigham Abbas, Minaam Abbas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delta: Need for novel therapeutic Option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 August 28; 21(32): 9461-9465)。因此,需要新的治療選項。
除非另外定義,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與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意具有相同的意義。 除非內文另有要求,本揭示整篇之術語「包含」及其變形(諸如「包含(comprises)」及「包含(compirsing)」與如「具有(having)」、「具有(has)」、「包含(including)」、「包含(includes)」等等為同義地使用,且應理解為暗指含括所陳述之成員、比例、整數(適當的情況下,包含分數;如整數的十分之一及百分之一)、濃度、或步驟,但不排除任何其他未陳述之成員、比例、整數、濃度或步驟。任何濃度範圍、百分比範圍、比例範圍或整數範圍應理解為包含在所標示範圍之內的任何整數值及(在適當的情況下)其分數(諸如整數的十分之一及百分之一),除非另有說明。此外,本文中所標示之任何數目範圍關於任何物理特徵(諸如聚合物子單元、尺寸或厚度)可被理解為包含該標示之範圍之內的任何整數,除非另有說明。術語「由…組成」意指術語「包含」的實施例,其中排除任何其他未陳述的成員、整數或步驟。在本揭示之內文中,術語「包含」含括術語「由…組成」。術語「基本上由…組成」不等於「包含」,且意指權利要求的指定材料或步驟,或指不會實質影響所聲明主題的基本特徵的材料或步驟。 此外,應理解本申請案所揭示之衍生自本文中所述之結構及取代物的各種組合之單個化合物或化合物群程度與各別闡述的每個化合物或化合物群程度相同。因此,特定結構或特定取代物的選擇係於本揭示之範圍內。 於描述本揭示(包含請求項內文)之內文中所使用之術語「一(a)」及「一(an)」及「該」及類似標記應解釋為涵蓋單數及複數兩者,除非在本文中另有說明或與內文矛盾。替代方案(如,「或」)的用法應理解為意指替代方案的一種、兩種或任何組合。本文中數值範圍的引用旨在用作在於分別指落入該範圍內的每個單獨數值的簡寫方法。除非在本文中另有說明,各單獨的數值被併入揭示中,如同其在本文中被單獨地引用。說明書中的語言不應被解釋為指示任何未聲明的要素在實踐本文中所揭示之主題為為必要的。 「基本上」一詞不排除「完全地」;如,「基本上無」Y的組成物可能完全沒有Y。在特定實施例中,「基本上」意指相較於參考組成物、方法或用途之量、效果、活性,本揭示之組成物、方法或用途之給定的量、效果、或活性,並描述其量、效果或活性降低不超過50%,諸如不超過40%、30%、25%、20%、15%、10%、5%、或1%、或更少之參考組成物、方法或用途的量、效果或活性。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約」意指所說明的範圍、數值或結構的± 20%,除非另有說明。 「可選」或「可選地」意指後述元素、組分、事件或環境可或不可發生,且該描述包含該元素、組分、事件或環境在一些例子中發生但在一些例子中其不發生。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疾病」一般與術語「疾患」及「病況」(如醫療病況)為同意的且可交換地使用,因為它他全部反映人體或動物體或其部分之一者的不正常狀況損害正常功能(典型地藉由區分體徵及症狀來表示),並造成受影響的人或動物降低其壽命或生活品質。 如本文中所使用,參考個體或病患的「治療」意指包含預防、預防(prophylaxis)、緩解、改善及治療。治療的好處包含改善臨床結果;減少或緩和與疾病相關的症狀;降低症狀發生;改善生活品質;延長無疾病狀態;減少疾病程度;穩定疾病狀態;延遲疾病進展;緩解;存活率;延長存活率或彼等之任何組合。在本文中術語「個體」或「病患」可交換地使用以意指所有哺乳動物,包含人。個體的範例包含人、牛、狗、貓、馬、山羊、綿羊、豬及兔。在一實施例中,病患為人。 如本文中所使用,「胺基酸」意指自然存在及合成的胺基酸,以及胺基酸結構類似物和以類似於自然存在的胺基酸相似的方式作用的胺基酸模擬物。自然存在的胺基酸為由遺傳密碼所編碼之該些者,以及後修飾的該些胺基酸,如,羥脯胺酸、γ-羧基麩酸酸和O-磷酸絲胺酸。胺基酸結構類似物意指具有與自然存在的胺基酸相同的基本化學結構的化合物,即,與氫、羧基、胺基及R基團結合的α-碳,如高絲胺酸、正白胺酸、甲硫胺酸亞碸、磺酸甲基甲硫胺酸。此種結構類似物具有經修飾的R基團(如正白胺酸)或經修飾的胜肽骨架,但保有與自然存在的胺基酸相同的基本化學結構。胺基酸模擬物意指具有與胺基酸的一般化學結構不同的結構之化學化合物,但與自然存在的胺基酸以相似的方式作用。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胜肽」、「多肽」及「蛋白質」及這些術語的變形意指至少包含兩個胺基酸藉由(一般或經修飾的)肽鍵彼此結合的分子。例如,胜肽、多肽或蛋白質可包含或由選自遺傳密碼或胺基酸結構類似物或模擬物所定義之20個胺基酸的複數個胺基酸所組成,各者藉由肽鍵彼此連接。胜肽、多肽或蛋白質可包含或由L-胺基酸及/或D-胺基酸(或其結構類似物或模擬物)所組成。術語「胜肽」、「多肽」、「蛋白質」亦包含「擬肽物」其定義為含有非胜肽結構元素之胜肽結構類似物,其胜肽能夠模擬或拮抗天然親本胜肽的生物作用。在特定實施例中,擬肽物缺乏諸如酵素裂解肽鍵的特性。 除了這些胺基酸之外,胜肽、多肽或蛋白質可包含由遺傳密碼所定義之20種以外的胺基酸,或其可由不同於由遺傳密碼所定義之20種胺基酸組成。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之內文中的胜肽、多肽或蛋白質可包含藉由自然程序(諸如,後轉譯成熟程序)或藉由化學程序(如合成程序)來修飾,其在本領域中為已知的且包含本文中所述者。此種修飾可在多肽任何一處展現;如,在胜肽骨架;在胺基酸鏈;或在羧基或胺基末端。胜肽或多肽可為支鏈,諸如在泛素化後,或為環狀(具有或不具有支鏈)。術語「胜肽」、「多肽」及「蛋白質」亦包含修飾胜肽、多肽及蛋白質。例如,胜肽、多肽或蛋白質修飾可包含乙醯化、醯化、ADP-核糖苷化、醯胺化、核苷酸或核苷酸衍生物的共價固定、脂質或脂質衍生物的共價固定、磷脂酸肌醇的共價固定、共價或非共價交聯、環化、雙硫鍵形成、去甲基化、醣化、包含聚乙二醇化、羥基化、碘化、甲基化、豆蔻酸化、氧化、蛋白水解加工、磷酸化、異戊二烯基化、外消旋化、烯基化、硫酸化、胺基酸添加諸如精胺醯化或泛素化。此種修飾已在文獻中描述(參見Proteins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Properties (1993) 2nd Ed., T. E. Creighton, New York; Post-translational Covalent Modifications of Proteins (1983) B. C. Johnson, Ed.,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Seifter et al. (1990) Analysis for protein modifications and nonprotein cofactors, Meth. Enzymol. 182: 626-646 and Rattan et al., (1992) Protein Synthesi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and Aging, Ann NY Acad Sci, 663: 48-62)。因此,術語「胜肽」、「多肽」、「蛋白質」可包含例如脂胜肽、脂蛋白、醣胜肽、醣蛋白等等。本揭示之蛋白質、胜肽及多肽變異體亦列入考慮。在特定實施例中,變異體蛋白、胜肽及多肽包含或由胺基酸序列組成,其胺基酸序列與本文中所述之定義或參考胺基酸序列至少70%、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99.9%同一性。 如本文中所使用,關於胺基酸殘基的聚合物,「(多)肽」及「蛋白質」可交換使用,諸如複數個胺基酸單體藉由肽鍵相連接。 「核酸分子」或「多核苷酸」或「核酸」意指包含共價地連接的核苷酸之聚合化合物,其可由天然子單元(如嘌呤或嘧啶鹼基)或非天然子單元(如嗎啉環)所形成。嘌呤鹼基包含腺嘌呤、鳥糞嘌呤、次黃嘌呤及黃嘌呤,而嘧啶鹼基包含尿嘧啶、胸腺嘧啶及胞嘧啶。核酸單體可藉由磷酸二酯鍵或此種連結的結構類似物而連結。磷酸二酯連結的結構類似物包含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硒代磷酸酯、二硒代磷酸酯、苯胺磷酸硫醇酯、苯胺磷酸酯、氨基磷酸酯等。 核酸分子包含聚核糖核酸(RNA)、聚去氧核糖核酸(DNA)、其包含cDNA、基因體DNA及合成DNA,其任一者可為單或雙股。若為單股,神經核分子可為編碼股或非編碼股(反義股)。多核苷酸(包含寡核苷酸)及其片段可例如藉由聚合酶鏈反應(PCR)或藉由體外轉譯生成,或藉由接合作用、剪切作用、內切酶作用或外切酶作用而生成。 編碼胺基酸序列的核酸分子包含所有編碼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之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的某些形式也可包含一或多個內含子,以至於可透過共轉錄或後轉錄機制來移除一或多個內含子。由於遺傳密碼的冗餘或退化或藉由剪接或兩者皆是,不同核苷酸序列可編碼相同胺基酸序列。 本揭示之核酸分子的變異體亦列入考慮。變異體核酸分子與本文中所述之定義或參考的多核苷酸的核酸分子有至少70%、75%、80%、85%、90%、95%、96%、97%、98%、99%或99.9%的一致性,或可在0.015M氯化鈉、0.0015M檸檬酸鈉在約65-68ºC下、或0.015M氯化鈉、0.0015M檸檬酸鈉及50%甲醯胺在約42ºC的嚴密雜合條件下與多核苷酸雜合。核酸分子變異體保有編碼具有本文中所述之功能性之融合蛋白或其結合結構域的能力,諸如特異性結合至目標分子。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序列變異體」 意指相較於參考序列具有一或多個變更的任何序列,由此,參考序列為任何已公開序列及/或屬於「序列表格及SEQ ID號碼」(序列表)中所列舉的序列,亦即,SEQ ID NO: 1至SEQ ID NO:139。因此,術語「序列變異體」包含核苷酸序列變異體及胺基酸序列變異體。在特定實施例中,核苷酸序之背景中的序列變異體,參考序列亦為核苷酸序列,然而在胺基酸序列之背景中的序列變異體的特定實施例中,參考序列亦為胺基酸序列。如本文中所使用之「序列變異體」可與參考序列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的一致性。 「序列同一性百分比」意指藉由比較序列來判定二或多條序列之間的關係。用以判定序列同一性的方法可經設計以得到經比較之序列之間的最佳匹配。例如,可以最佳比較目的(如可將缺口插入第一及第二胺基酸或核酸序列之一或兩者以供最佳對齊)而被對齊。此外,為了比較目的,非同源序列可被忽略。本文中所參考之序列同一性百分比是透過參考序列的長度來計算,除非另有說明。判定序列同一性及類似度的方法可在公開可得的電腦程式中獲得。可使用BLAST程式(如BLAST 2.0、BLASTP、BLASTN或BLASTX)來執行序列對齊及同一性百分比計算。可在Altschul et al., Nucleic Acids Res. 25:3389-3402, 1997中找到BLAST中所使用的數學演算法。在本揭示的內文中,可理解在序列分析軟體被用於分析的情況下,分析結果係基於程式參考的「預設值」。「預設值」意指當最初安裝軟體時原始載入的任何設定值或參數。 在核酸(核苷酸)序列上下文中的「序列變異體」具有改變的序列,其中在參考序列中的一或多個核苷酸被缺失、或取代、或一或多個核苷酸被插入至參考核苷酸序列的序列中。核苷酸在本文中藉由標準單一字母表示(A、C、G或T)。由於遺傳密碼的退化,核苷酸序列的「序列變異體」可導致相應的參考胺基酸序列(即胺基酸「序列變異體」)的改變或不改變。在特定實施例中,核苷酸序列變異體不導致胺基酸序列變異體(如靜默突變(silent mutation))。在一些實施例中,將會導致一或多個「非靜默」突變的核苷酸序列變異體列入考慮。在一些實施例中,編碼胺基酸序列之本揭示之核苷酸序列變異體與參考胺基酸序列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的一致性。本文中所揭示之核苷酸及胺基酸序列亦指參考或野生型核苷酸或胺基酸序列之密碼子最佳化形式。在本文中所述之任何實施例中,本揭示之多核苷酸可針對含有多核苷酸的宿主細胞進行密碼子最佳化(參見如Scholten et al., Clin. Immunol.119:135-145(2006))。密碼子最佳化可使用已知技術及工具進行,如使用GenScript® OptimumGeneTM 工具,或GeneArt Gene Synthesis工具(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密碼子最佳化序列包含部分密碼子最佳化(即,至少一個密碼子最佳化以表現於宿主細胞中)的序列及完整密碼子最佳化之序列。 在胺基酸序列上下文中的「序列變異體」具有改變的序列,其中相較於參考胺基酸序列中的一或多個胺基酸被缺失、或取代、或插入。由於此改變,這樣的序列變異體與參考胺基酸序列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的一致性。例如,每100個參考序列的胺基酸,具有不超過10個改變(即,缺失、插入、取代之任何組合)的變異體序列與參考序列有「至少90%一致性」。 「保守性取代」意指不影響或改變特定蛋白質的結合特性之胺基酸取代。一般來說,保守性取代是以具有類似側鏈的胺基酸殘基取代經取代胺基酸殘基的取代。保守性取代包含以下組別之一者中發現的取代:組別1:丙胺酸(Ala或A)、甘胺酸(Gly或G)、絲胺酸(Ser或S)、蘇胺酸(Thr或T);組別2:天門冬胺酸(Asp或D)、麩胺酸(Glu或Z);組別3:天門冬醯胺(Asn或N)、麩醯胺(Gln或Q);組別4:精酸酸(Arg或R)、離胺酸(Lys或K)、組胺酸(His或H);組別5:異白胺酸(Ile或I)、白胺酸(Leu或L)、甲硫胺酸(Met或M)、纈胺酸(Val或V);及組別6:苯丙胺酸(Phe或F)、酪胺酸(Tyr或Y)、色胺酸(Trp或W)。附加地或替代地,胺基酸可藉由類似功能、化學結構或組成(如酸性、鹼性、脂族、芳香族或含硫)而被分類成保守性取代的組別。例如,脂族基團可包含(就取代的目的)Gly、Ala、Val、Leu及Ile。其他保守性取代組別包含:含硫:Met及半胱胺酸(Cys或C);酸性:Asp、Glu、Asn及Gln;小脂族、非極性或微極性殘基:Ala、Ser、Thr、Pro及Gly;極性、帶負電殘基及其醯胺類:Asp、Asn、Glu及Gln;極性、帶正電殘基:His、Arg及Lys;大脂族、非極性殘基:Met、Leu、Ile、Val及Cys;及大芳香族殘基:Phe、Tyr及Trp。其他資訊可在Creighton (1984) Proteins, W.H. Freeman and Company中找到。 胺基酸序列插入物可包含胺基及/或羧基端融合體,長度範圍從一個殘基至含有上百或更多殘基的多肽,以及單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的序列內插入物。末端插入物的範例包含與胺基酸序列的N-或C-端與報導子分子或酶的融合。 一般來說,序列變異體中的改變並不會消除或顯著減少各別參考序列所欲的功能。例如,較佳的是,相較於具有(或編碼自)參考序列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本揭示之變異體序列不顯著地減少或完全消除結合至相同表位的抗體序列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功能性及/或足以中和HBV及HDV的感染。可藉由使用如已知電腦程式來找到確定可分別取代、插入或缺失而不消除所欲的結構或功能性的核苷酸及胺基酸殘基之指引。 如本文中所使用,「衍生自」指定的核酸、胜肽、多肽或蛋白質的核酸序列或胺基酸序列意指核酸、胜肽、多肽或蛋白質的起源。衍生自特定序列的核酸序列或胺基酸序列可具有基本上與從中衍生之序列或其部分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因此「基本上相同」包含如上定義之序列變異體。衍生自特定胜肽或蛋白質的核酸序列或胺基酸序列可能衍生自特定的胜肽或蛋白的對應結構域。在上下文中,「對應的」意指具有相同功能或感興趣的特徵。例如,「細胞外結構域」對應於另一個(另一個蛋白質的)「細胞外結構域」或「跨膜結構域」對應於另一個(另一個蛋白質的)「跨膜結構域」。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胜肽、蛋白質及核酸的「對應」部分因此更容易識別。相同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將「衍生自」另一個(如,「來源」)序列的序列識別為起源於來源序列。 衍生自其他核酸、胜肽、多肽或蛋白質的核酸序列或胺基酸序列可與(從中衍生的)起始核酸、胜肽、多肽或蛋白質相同。然而,衍生自其他核酸、胜肽、多肽或蛋白質的核酸序列或胺基酸序列亦可具有相對於(從中衍生的)起始核酸、胜肽、多肽或蛋白質的一或多個突變,尤其是衍生自另一核酸、胜肽、多肽或蛋白質的核酸序列或胺基酸序列可為如上所述之(從中衍生的)起始核酸、胜肽、多肽或蛋白質之功能性序列變異體。例如,在胜肽/蛋白質中,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可經其他胺基酸殘基取代,或可發生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插入或缺失。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突變」係關於相較於參考序列(如對應基因體、野生型或參考序列),核酸序列及/或胺基酸序列之變化。突變,如相較於參考基因體序列可為,例如,(自然存在的)體細胞突變、自發突變、誘導突變(如藉由酶、化學物或放射誘導)或藉由定點誘變(site-directed mutagenesis)所得的突變(用於製造核酸序列及/或胺基酸序列中特異性及有意之改變)。因此,術語「突變」應理解為亦包含物理上產生或誘導的突變,如在核酸序列中或胺基酸序列中。突變包含一或多個核苷酸或胺基酸的取代、缺失及插入以及數個連續的核苷酸或胺基酸的倒置。為達成胺基酸序列中的突變,可將突變引入至編碼胺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以表達(重組)突變的多肽。突變可例如藉由改變(如,藉由定點誘變)編碼一個胺基酸的核酸分子之密碼子(如,藉由改變其中一、二或三個核苷酸鹼基),以提供編碼不同胺基酸的密碼子或編碼相同胺基酸的密碼子,或藉由合成序列變異體來達成。 在上下文中的術語「插入」為將核酸分子引入至細胞中,意指「轉染」、或「轉形」或「轉導」且包含參考將核酸分子摻入至真核或原核細胞中,其中可將核酸分子摻入細胞的基因組中(如,染色體、質體、質粒或粒腺體DNA)轉變為自主複製,或短暫表達(如,轉染mRNA)。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重組」(如,重組抗體、重組蛋白、重組核酸等)意指藉由重組方法而非自然存在的製備、表達、製造或單離之任何分子(抗體、蛋白質、核酸等)。「重組」可與「工程處理」或「非自然」同義使用,且意指包含至少一遺傳上改變或藉由引入外源核酸分子而修飾的有機體、微生物、細胞、核酸分子或載體,其中此種改變或基因是藉由遺傳工程(即,人為干預)而引入。基因改變包含,例如,引入編碼蛋白質、融合蛋白或酵素之可表現的核酸分子的修飾,或其他核酸分子添加、缺失、取代或其他細胞遺傳物質的功能性破壞。添加修飾包含,例如,非編碼調控區,其中該修飾改變多核苷酸、基因或操縱子的表現。 如本文中所使用,「異源性」或「非內源性」或「外源性」意指非原生於宿主細胞或個體的任何基因、蛋白質、化合物、核酸分子或活性,或是原生於經改變的宿主細胞或個體的任何基因、蛋白質、化合物、核酸分子或活性。異源性、非內源性或外源性包含已被突變或以其他方式改變的基因、蛋白質、化合物或核酸分子,使得結構、活性或兩者在原生的及經改變的基因、蛋白質、化合物或核酸分子之間為不同。在特定實施例中,異源性、非內源性或外源性基因、蛋白質或核酸分子對宿主細胞或個體可能不是內源的,但反之編碼此種基因、蛋白質或核酸分子的核酸可藉由共軛作用、轉形、轉染、電穿孔等來加至宿主細胞,其中被添加的核酸分子可整合至宿主細胞基因組內或可以染色體外遺傳物質存在(如,作為質體或其他自我複製的載體)。術語「同源的」或「同源物」意指發現於或衍生自宿主細胞、物種或品系的基因、蛋白質、化合物、核酸分子或活性。例如,編碼多肽的異源性或外源性多核苷酸或基因可與原生多核苷酸或基因為同源的並編碼同源的多肽或活性,但多核苷酸或多肽可能有經改變的結構、序列、表現量或任何其組合。非內源性多核苷酸或基因,以及經編碼的多肽或活性可來自相同物種、不同物種、或其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內源性」或「原生」意指多核苷酸、基因、蛋白質、化合物、分子或活動普遍存在於宿主細胞及個體中。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細胞」、「細胞品系」、及「細胞培養」可交換使用,且所有此種名稱都包含後代。因此,「轉形物」及「轉形細胞」包含初級個體細胞及自其培養衍生的而無需考慮轉移次數。亦應理解因為有意或無意的突變所有後代可能不與DNA內容精確的一致。包含與原始轉形細胞中篩選相同或實質上相同功能、表現型或生物活性的變異體後代。當欲使用不同的名稱,則從上下文可以看出。 本揭示提供(部分)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其能夠中和B型肝炎和D型肝炎病毒。根據本文描述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的實施例可用於預防、治療、或緩解、或診斷HBV及HDV之方法。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文中所述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結合至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二或更多不同表現型及二或更多不同的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之傳染性突變。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文中所述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結合至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所有已知的表現型及所有已知的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之傳染性突變。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個態樣中,本揭示提供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能夠與HBsAg的抗原環圈區結合,且能夠中和B型肝炎病毒及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內文另外清楚指示,「抗體」意指包含藉由雙硫鍵彼此連接的至少兩條重(H)鏈及兩條輕(L)鏈的完整抗體(雖然已知缺乏輕鏈的重鏈抗體仍涵括在術語「抗體」中),以及具有或保有與由完整抗體所識別之抗原目標分子結合的能力的任何抗原結合部分或完整抗體的片段,諸如,例如,scFv、Fab或F(ab')2片段。因此,本文中之術語「抗體」是以廣義使用且包含多株及單株抗體,包含完整抗體及其功能性(抗原結合)抗體片段,包含片段,抗原結合(Fab)片段、F(ab')2片段、Fab'片段、Fv片段、重組IgG (rIgG)片段,單鏈抗體片段,包含單鏈可變片段(scFv),及單結構域抗體(例如,sdAb、sdFv、奈米體(nanobody)片段。涵括遺傳學上經工程處理及/或其他經修飾形式的免疫球蛋白的術語,諸如胞內抗體(intrabody)、肽類抗體(peptibody)、嵌合抗體、全人抗體、人化抗體及雜共軛抗體(heteroconjugate antibody)、多特異性(如雙特異性)抗體、雙功能抗體(diabody)、三功能抗體(triabody)及四功能抗體(tetrabody)、串聯雙鏈抗體(tandem di-scFv)、串聯三鏈抗體(tandem tri-scFv)。除非另外說明,術語「抗體」應理解為涵括其功能性抗體片段。此術語亦涵括完整或全長抗體,包含任何類別或其子類別的抗體,包含IgG及其子類別IgM、IgE、IgA及IgD。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抗原結合片段」、「片段」、及「抗體片段」可交互使用以意指本揭示保有抗體的抗原結合能力之抗體的任何片段。抗體片段的範例包含(但不限於)單鏈抗體、Fab、Fab’、F(ab')2 、Fv或scFv。 人抗體為已知(如,van Dijk, M. A., and van de Winkel, J. G.,Curr. Opin. Chem. Biol. 5 (2001) 368-374)。可以轉基因動物(如,小鼠)來產生人抗體,免疫作用後能夠在沒有內源性免疫球蛋白產生的情況下產生完整的人抗體庫或選擇的人抗體。人生殖細胞系免疫球蛋白基因陣列轉移於此種生殖細胞系突變小鼠中,將導致抗原攻擊時產生人抗體(參見,如Jakobovits, A., 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 (1993) 2551-2555;Jakobovits, A., et al.,Nature 362 (1993) 255-258;Bruggemann, M., et al.,Year Immunol. 7 (1993) 3340)。亦可在噬菌體展示庫中產生人抗體(Hoogenboom, H. R., and Winter, G.,J. Mol. Biol. 227 (1992) 381-388;Marks, J. D., et al.,J. Mol. Biol. 222 (1991) 581-597)。Cole等人及Boerner等人的技術亦可用於製備人單株抗體(Cole et al.,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 , Alan R. Liss, p. 77 (1985);及Boerner, P., et al.,J. Immunol. 147 (1991) 86-95)。可使用經改良的EBV-B細胞不朽化方法來製備人單株抗體,如 Traggiai E, Becker S, Subbarao K, Kolesnikova L, Uematsu Y, Gismondo MR, Murphy BR, Rappuoli R, Lanzavecchia A. (2004): An efficient method to make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from memory B cells: potent neutralization of SARS coronavirus. Nat Med. 10(8):871-5中所述。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人抗體」亦包含經修飾的(如,可變區)的此種抗體,以產生根據本揭示之抗體及抗體片段之特性。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可變區」(輕鏈可變區(VL )、重鏈可變區(VH ))表示輕鏈及重鏈對的各個可變區多肽(在大多情況下)是直接參與抗體與抗原的結合。 根據本揭示之抗體可為任一種同型(如,IgA、IgG、IgM、IgE、IgD;即,包含α、γ、µ、ɛ或δ重鏈)。在IgG同型中,例如,抗體可為IgG1、IgG2、IgG3或IgG4子類別。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之抗體為IgG1抗體。本文中所提供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κ或λ輕鏈。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述之HBsAg特異性抗體為IgG同型且可阻止HBV及HBsAg自受感染的細胞釋放。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描述的抗體在細胞內結合並藉此阻止HBV病毒顆粒(virion)及HBsAg的釋放。 術語「VL」及「VH」分別意指來自輕鏈及重鏈的可變結合區。可變結合區亦由離散的、明確定義的子區域組成,又稱為「互補決定區」(CDR)及「框架區」(FR)。術語「互補決定區」及「CDR」與「高度可變區」或「HVR」同義,且本領域中已知意指TCR或抗體可變區內的胺基酸序列,其賦予了抗原特異性及/或結合親合力,並由框架序列所分隔開。一般來說,免疫球蛋白結合蛋白的每一可變區有三個CDR;如,對抗體來說,VH及VL區包含六個CDR (分別為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LCDR3;在本文中亦指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及CDRL3)。如本文中所使用,CDR的「變異體」意指具有高達1至3個胺基酸取代、缺失或其組合的CDR序列之功能性變異體。 免疫球蛋白序列可與編號法對齊(如,Kabat, EU, International Immunogenetics Information System (IMGT)及Aho),其允許註記等同物殘基位置,並可使用抗原受體編號及受體分類(ANARCI)軟體工具比較不同分子(2016, Bioinformatics 15:298-300)。應理解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所有或部分重鏈(HC)、輕鏈(LC)或兩者。例如,全長完整IgG抗體單體典型上包含VH、CH1、CH2、CH3、VL及CL。本文中進一步描述Fc組分。在某些實施例中,分別根據本揭示之VH及VL序列任一者,本揭示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及CDRL3。 1 顯示根據本揭示之某些範例抗體之重鏈可變區(VH)、輕鏈可變區(VL)、CDR、重鏈(HC)及輕鏈(LC)之胺基酸序列。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3
Figure 02_image005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Figure 02_image011
Figure 02_image013
Figure 02_image015
Figure 02_image017
Figure 02_image019
可藉由包含以酵素(諸如胃蛋白酶或木瓜酶(papain))的消化作用,及/或藉由以化學還原裁切雙硫鍵的方法自抗體獲得本文中所述之抗體片段。或者,可藉由選殖及表現部分重或輕鏈序列來獲得抗體片段。本揭示涵括衍生自本文中所述之抗體的重及輕鏈的單鏈Fv片段(scFv),包含,例如,scFv包含來自根據本說明書之抗體的CDR、重或輕鏈單體及二聚體、單結構域重鏈抗體、單結構域輕鏈抗體、以及單鏈抗體,其中重及輕鏈可變結構域藉由胜肽連接子結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經純化的抗體、單株抗體、單鏈抗體、Fab、Fab’、F(ab')2、Fv或scFv。 在實施例中,本揭示之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可為多特異性的(如,雙特異性、三特異性、四特異性等),且如本文中所揭示可以任何多特異性形式提供。在某些實施例,本揭示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諸如雙特異性三特異性抗體。針對雙特異性抗體的形式揭示如下,例如,Spiess et al., Mol. Immunol. 67(2):95 (2015),及Brinkmann and Kontermann, mAbs 9(2):182-212 (2017)中,製造相同的雙特異性形式及方法藉由引用併入本文中,例如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系統(BiTE)、DART、杵臼結構(Knobs-Into-Holes,KIH)組件、scFv-CH3-KIH組件、KIH Common Light-Chain antibody、TandAb、Triple Body、TriBi微抗體(TriBi Minibody)、Fab-scFv、scFv-CH-CL-scFv、F(ab')2-scFv2、四價HCab、包內抗體(Intrabody)、CrossMabs、Dual Action Fab (DAF) (二合一或四合一)、DutaMabs、DT-IgG、Charge Pairs、Fab-arm Exchange、SEEDbody、Triomab、LUZ-Y assembly、Fcab、κλ-body、正交Fab (orthogonal Fab)、DVD-IgG、IgG(H)-scFv、scFv-(H)IgG、IgG(L)-scFv、scFv-(L)IgG、IgG(L,H)-Fv、IgG(H)-V、V(H)-IgG、IgG(L)-V、V(L)-IgG、KIH IgG-scFab、2scFv-IgG、IgG-2scFv、scFv4-Ig、Zybody及DVI-IgG (四合一)。雙特異性或多特異性抗體可包含本揭示之HBV及/或HDV特異性結合結構域與本揭示之另一個HBV及/或HDV特異性結合結構域組合,或與特異性地結合至HBV及/或HDV的不同結合結構域(如,在相同或不同表位上)、或與特異性地結合至不同抗原的結合結構域組合。 所揭示之抗體片段可賦與單價或多價交互作用,且含有如上所述之多種結構。舉例來說,可合成scFv分子來產生三價「三功能抗體」或四價「四功能抗體」。scFv分子可包含Fc區的結構域,導致二價微抗體。此外,本揭示之序列可為多特異性分子的組分,其中所揭示之序列標定所揭示之表位,且其他分子區結合至其他目標。例示性分子包含(但不限於)雙特異性Fab2、三特異性Fab3、雙特異性scFv及雙功能抗體(Holliger and Hudson,2005,Nature Biotechnology 9:1126-1136)。 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諸如本文中所述之該些者,包含但不限於scFv,在某些實施例中可被包含於能夠特異性結合至本文中所述之抗原的融合蛋白中。如本文中所使用,「融合蛋白」意指在單鏈中具有至少兩個不同結構域或模體的蛋白質,其中該結構域或模體並非自然聚集(或以既定之排列)成一個蛋白質。可使用PCR、重組工程等來建立編碼融合蛋白的多核苷酸,或此種融合蛋白是可被合成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融合蛋白能夠表現於宿主細胞表面,如,T細胞、NK細胞或NK-T細胞。在某些實施例中,融合蛋白包含(i)包含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如,scFv)的細胞外組分;(ii)跨膜組分(如,CD4、CD8、CD27、CD28或功能性變異體或其部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的跨膜結構域);及(iii)包含來自共刺激蛋白、或功能性變異體或其部分的細胞內組分(如,來自CD27、CD28、4-1BB (CD137)、OX40 (CD134)、CD2、CD5、ICAM-1 (CD54)、LFA-1 (CD11a/CD18)、ICOS (CD278)、GITR、CD30、CD40、BAFF-R、HVEM、LIGHT、MKG2C、SLAMF7、NKp80、CD160、B7-H3、與CD83特異性結合的配體或其功能性變異體,或其任合組合的傳訊結構域),及/或效應子結構域(如,來自CD3ε、CD3δ、CD3ζ、CD25、CD79A、CD79B、CARD11、DAP10、FcRα、FcRβ、FcRγ、Fyn、HVEM、ICOS、Lck、LAG3、LAT、LRP、NKG2D、NOTCH1、NOTCH2、NOTCH3、NOTCH4、Wnt、ROR2、Ryk、SLAMF1、Slp76、pTα、TCRα、TCRβ、TRIM、Zap70、PTCH2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融合蛋白包含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嵌合抗原受體分子(CAR),其可被表現於宿主細胞的細胞表面上,諸如T細胞、NK細胞或NK-T細胞,以用於細胞免疫治療。CAR分子及設計準則如下所述,例如:Sadelain et al., Cancer Discov., 3(4):388 (2013);Harris and Kranz, Trends Pharmacol. Sci., 37(3):220 (2016);Stone et al.,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63(11):1163 (2014);Xu et al., 2018 Oncotarget 9:13991;Androulla et al., 2018 Curr. Pharm. Biotechnol. Volume 19 (April 2018);Wu et al., 2016 Expert Opin. Biol. Ther. 16:1469;Ren et al., 2017 Protein Cell 8:634;其中CAR分子、CAR設計及CAR設計準則藉由引用整體併入本文中。 在整篇揭示中,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可單獨地或共同地(如,以任何組合)被稱為「結合蛋白」。 根據本揭示之結合蛋白以純化形式提供。例如,抗體可以存在於基本上無其他多肽的組成物中,如,少於90(重量)%,通常少於60%且更常見少於50%的組成物是由其他多肽組成。 根據本揭示之結合蛋白在人及/或在非人(或異源性)宿主(如,小鼠)中是免疫性的。例如,抗體可具有獨特型(idiotope),即在非人宿主是免疫性的,但在人宿主中則否。供人使用之本揭示之抗體包含通常不從宿主(諸如小鼠、羊、兔、大鼠、非靈長類哺乳動物等)所分離者,且在一些例子中無法藉由人化或從異種小鼠獲得。在本文中亦考慮本揭示抗體的變異體形式,其經工程處理以減少已知或潛在的免疫性及/或其他可能的責任,或授與非人動物(諸如老鼠)中的抗體所需結構及/或功能性(如,「鼠化(murinized)」抗體中一或多個人胺基酸殘基、序列或模體被具有減少的或經消除的免疫性或其他責任的殘基、序列或模體取代,或在小鼠中具有所需結構及/或功能;如,使用小鼠作為研究模型)。 本揭示之例示性鼠化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如 2 中所提供。
Figure 02_image021
Figure 02_image023
Figure 02_image025
如本文中所使用,「中和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為可中和(即,抑制、減少、阻礙或干擾)病原體的在宿主(如,宿主生物或宿主細胞)中的感染起始及/或永存。術語「中和抗體」及「中和的抗體」在本文中可交換使用。這些抗體可單獨或組合(如,組合二或多個本揭示的抗體、或本揭示的抗體與其他藥劑組合,其可以或不可以是包含能夠中和HBV B及/或D感染的抗體之抗體藥劑)使用,在適當配製後而作為預防性或治療性藥劑,與活性疫苗相關連而作為診斷工具或作為本文中所述之生產工具。 如本文中所使用,「特異性結合」或「對…有特異性」意指結合蛋白(如,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締合或聚集,或結合結構域對目標分子具有等於或大於105 M-1 的親合力或Ka (即,以1/M為單位的特定結合交互作用之平衡締合常數) (其等於此締合反應的締合率[Kon ]對解離率[Koff ]的比例)同時不顯著地與樣本中任何其他分子或組分締合或聚集。結合蛋白或結合結構域可分類為「高親合力」結合蛋白或結合結構域,或分類為「低親合力」結合蛋白或結合結構域。「高親合力」結合蛋白或結合結構域意指這些結合蛋白或結合結構域的Ka為至少107 M-1 、至少108 M-1 、至少109 M-1 、至少1010 M-1 、至少1011 M-1 、至少1012 M-1 或至少1013 M-1 。「低親合力」結合蛋白或結合結構域意指這些結合蛋白或結合結構域的Ka至多107 M-1 、至多106 M-1 或至多105 M-1 。此外,親合力可定義為特定結合交互作用的平衡解離常數(Kd),單位為M (如,10-5 M至10-13 M)。術語「結合」及「特異性結合」及類似參考文獻不涵括非特異性黏附。 可使用適當分析判定或評估結合蛋白的結合,諸如,例如,表面電漿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法,如,Biacore™系統;動力排除分析(kinetic exclusion assay)諸如KinExA®;及生物膜(BioLayer)干涉儀(如,使用ForteBio® Octet平台);等溫滴定微量熱儀(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等,藉由如450nm的光學密度而(如,直接或間接)成像的抗原結合ELISA、或藉由流式細胞儀等。 在某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結合蛋白可與HBsAg的抗原環圈區結合。B型肝炎病毒的套膜通常含有三個「HBV套膜蛋白」(又稱為「HBsAg」、「B型肝炎表面抗原」):S蛋白(針對「小」,又稱S-HBsAg)、M蛋白(針對「中」,又稱M-HBsAg)及L蛋白(針對「大」,又稱L-HBsAg)。S-HBsAg、M-HBsAg及L-HBsAg共享相同C端末端(又稱為「S結構域」,226個胺基酸),其對應於S蛋白(S-HBsAg)且對於病毒組裝及感染極度重要。S-HBsAg、M-HBsAg及L-HBsAg係在內質網(ER)中合成、組裝,並透過高基氏體分泌為顆粒。S結構域包含四個預測的跨膜(TM)結構域,藉此,S結構域的N端以及C端兩者暴露於空腔。咸信跨膜結構域TM1及TM2兩者為共轉譯蛋白(cotranslational protein)插入至ER膜中所必需,且跨膜結構域TM3及TM4位於S結構域的C端三分之一處。HBsAg的「抗原環圈區」位於HBsAg的S結構域之預測的TM3及TM4跨膜結構域之間,藉此抗原環圈區包含S結構域的胺基酸101至172,其總共含有226個胺基酸(Salisse J. and Sureau C., 2009, Journal of Virology 83: 9321-9328)。感染性的判定位於HBV套膜蛋白的抗原環圈區中。尤其是,含有CXXC模體的HBsAg之119及125之間的殘基,其被認為對HBV及HDV的感染性很重要(Jaoude GA, Sureau C, Journal of Virology, 2005;79:10460-6)。 當提及本文中HBsAg之S結構域的胺基酸序列中的位置時,此位置參考如SEQ ID NO: 3 (如下所示)所描述之胺基酸序列或自然或其人工序列變異體。
Figure 02_image027
(SEQ ID NO: 3;胺基酸101至172以底線顯示) 例如,表現「S結構域的胺基酸101至172」意指SEQ ID NO:3的多肽自位置101至172的胺基酸殘基。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突變或變異(包含(但不限於)取代、缺失及/或添加,例如,如本文中所述之不同基因型的HBsAg或不同HBsAg突變體)可自然存在於S結構域的胺基酸序列中,或被人為地插入至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序列中而不影響其生物性質。因此,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HBsAg的S結構域」涵括所有此種多肽,包含例如,SEQ ID NO:3之多肽及其自然或人為的突變體。此外,當HBsAg的S結構域之序列片段為本文中所述(如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01至172或胺基酸120至130),其不止包含SEQ ID NO:3的對應序列片段,也包含其自然或人為的突變體的對應序列片段。例如,片語「HBsAg的S結構域自位置101至172的胺基酸殘基」涵括SEQ ID NO: 3自位置101至172的胺基酸殘基及其突變體(自然或人為突變體)的對應片段。如本文中所使用,片語「對應序列片段」及「對應片段」意指當序列接受最佳化對齊時,位於序列的相等位置上的片段,也就是說序列對齊以獲得最高比例的同一性。 M蛋白(M-HBsAg)對應於由N端結構域所延伸出55個胺基酸的S蛋白,稱為「pre-S2」。L蛋白(L-HBsAg)對應於由N端結構域所延伸出108個胺基酸的M蛋白,稱為「pre-S1」(基因型D)。L蛋白的pre-S1及pre-S2結構域可存在於病毒顆粒的裡面(在ER的細胞質側)且咸信扮演病毒組裝的要角,或外面(在ER的腔側),可用於與目標細胞作用且對病毒感染性很重要。此外,HBV表面蛋白(HBsAg)不僅併入病毒體套膜,也可自發地從ER-高基氏體中隔室膜出芽,以形成藉由分泌從細胞釋放出空的「次病毒顆粒」(SVP)。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與HBsAg的抗原環圈區結合,且能夠與S-HBsAg、M-HBsAg及L-HBsAg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中和B型肝炎病毒及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減少B型肝炎病毒及D型肝炎病毒的病毒感染性。 為了在實驗室中研究及定量病毒感染性(或「中和」),可使用標準「中和分析」。對於中和分析,動物病毒通常在細胞及/或細胞品系中培養。可使用中和分析其中待測試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存在(或不存在)下,使培養細胞以固定量的HBV或HDV培養。在此種分析中,可使用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或B型肝炎抗原(HBeAg)分泌至細胞培養上清液的濃度及/或可評估HBcAg染色來提供讀數。對於HDV,例如,可評估δ抗原免疫螢光染色。 在HBV中和分析的特定實施例中,培養細胞(例如HepaRG細胞,諸如經分化的HepaRG細胞)與待測抗體存在或不存在的情況下與固定量的HBV培養。在此種實施例中,可例如在37℃進行16小時的培養。培養可在培養基(如輔以4% PEG 8000)中進行。在培養後,洗滌細胞且進一步培養。為測量病毒感染性,可藉由酵素結合免疫吸附法(ELISA)判定分泌至培養上清液之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B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濃度(如從感染後第7天至第11天)。此外,可在免疫螢光分析中評估HBcAg染色。在HDV中和分析的一實施例中,可使用基本上與HBV相同的分析,不同在於可使用來自HDV帶原者的血清作為分化的HepaRg細胞(而非HBV)的HDV感染接種源。對於檢測,可使用δ抗原免疫螢光染色作為讀數。 本揭示之結合蛋白的實施例具有高度中和的潛力。在某些實施例中,為了B型肝炎病毒(HBV)及D型肝炎病毒(HDV)的50%中和所需之本文中所述的抗體濃度為(例如)約10µg/ml或更低。在其他實施例中,為了HBV及HDV的50%中和所需之結合蛋白濃度為約5µg/ml。在其他實施例中,為了HBV及HDV的50%中和所需之如本文中所述之結合蛋白濃度為約1µg/ml。在其他實施例中,為了HBV及HDV的50%中和所需之結合蛋白濃度約750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為了HBV及HDV的50%中和所需之如本文中所述之結合蛋白濃度為500ng/ml或更低。在此實施例中,為了HBV及HDV的50%中和所需之如本文中所述之結合蛋白濃度可選自450ng/ml或更低、400ng/ml或更低、350ng/ml或更低、300ng/ml或更低、250ng/ml或更低、200ng/ml或更低、175ng/ml或更低、150ng/ml或更低、125ng/ml或更低、100ng/ml或更低、90ng/ml或更低、80ng/ml或更低、70ng/ml或更低、60ng/ml或更低或50ng/ml或更低。 可中和HBV及HDV兩者之根據本揭示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預防及治療B型肝炎及D型肝炎。HDV感染通常與HBV感染為同時發生或接續發生(如,在不存在HBV的情況下接種HDV不造成D型肝炎,因為HDV需要HBV的支持以供其本身的複製)且D型肝炎通常在慢性HBV帶原者中發現。 本揭示結合蛋白之實施例促進HBsAg及HBV的清除。在特定實施例中,結合蛋白促進HBV及B型肝炎次病毒顆粒(SVP)兩者的清除。HBsAg或次病毒顆粒的清除可經由測量例如血液樣本(如來自B型肝炎病患)中的HBsAg濃度來評估。類似地,HBV的清除可藉由測量例如血液樣本(如來自B型肝炎病患)中的HBV濃度來評估。 在患有HBV的患者血清中,除了感染顆粒(HBV)外,通常還有過量(通常1,000至100,000倍)的空次病毒顆粒(SVP),其僅由以相對較小的球型及可變長度的絲狀形式之HBV套膜蛋白(HBsAg)組成。次病毒顆粒經顯示對細胞內病毒複製及HBV基因表現強烈的增強(Bruns M. et al.1998J Virol 72(2):1462-1468)。含有HBV的血清的感染性方面也很重要,因為感染性取不僅決於病毒數量也取決於SVP的數量(Bruns M. et al. 1998 J Virol 72(2): 1462-1468)。此外,可藉由吸收中和抗體的過量的次病毒顆粒作為假目標,且因而延遲感染的清除。在某些情況下,達成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喪失被視為治療的理想目標,也是治癒慢性B型肝炎(CHB)最接近的結果。 本揭示結合蛋白之實施例可促進HBsAg的清除。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可促進B型肝炎病毒次病毒顆粒的清除。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可被用於治療慢性B型肝炎。 在本揭示之實施例之任一者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能夠結合選自HBsAg基因型A、B、C、D、E、F、G、H、I或J或彼等之任何組合的HBsAg基因型。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能夠與1、2、3、4、5、6、7、8、9或10個HBsAg基因型A、B、C、D、E、F、G、H、I及J。不同HBsAg基因型的範例包含以下所列:GenBank登錄號J02203 (HBV-D, ayw3);GenBank登錄號FJ899792.1 (HBV-D, adw2);GenBank登錄號AM282986 (HBV-A);GenBank登錄號D23678 (HBV-B1 Japan);GenBank登錄號AB117758 (HBV-C1 Cambodia);GenBank登錄號AB205192 (HBV-E Ghana);GenBank登錄號X69798 (HBV-F4 Brazil);GenBank登錄號AF160501 (HBV-G USA);GenBank登錄號AY090454 (HBV-H Nicaragua);GenBank登錄號AF241409 (HBV-I Vietnam)及GenBank登錄號AB486012 (HBV-J Borneo)。不同基因型之HBsAg之S結構域之抗原環圈區的例式性胺基酸序列如本文中所述(如,SEQ ID NO:5-15)。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與一或多個(在一些例子中至少6個)10種HBsAg基因型A、B、C、D、E、F、G、H、I及J結合。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與至少8個10種HBsAg基因型A、B、C、D、E、F、G、H、I及J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與全部10個10種HBsAg基因型A、B、C、D、E、F、G、H、I及J結合。根據基因組序列,HBV分化為多種基因型。至今,已定義出HBV基因組的八種已知基因型(A-H)。此外,也已識別出二個其他的基因型(I及J) (Sunbul M., 2014,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8): 5427-5434)。已知基因型影響疾病的進展,並確定反應於抗病毒治療在基因型之間的差異。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能夠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或18個在抗原環圈區中具有突變的HBsAg突變體結合,這些突變體選自下列一或多者:HBsAg Y100C/P120T、HBsAg P120T、HBsAg P120T/S143L、HBsAg C121S、HBsAg R122D、HBsAg R122I、HBsAg T123N、HBsAg Q129H、HBsAg Q129L、HBsAg M133H、HBsAg M133L、HBsAg M133T、HBsAg K141E、HBsAg P142S、HBsAg S143K、HBsAg D144A、HBsAg G145R及HBsAg N146A。這些突變體是基於HBsAg基因型D的S結構域(Genbank登錄號FJ899792(SEQ ID NO:4))的自然存在突變體。在本文中各個突變體中經突變的胺基酸殘基以名稱指出。 SEQ ID NO: 4:
Figure 02_image029
(抗原環圈區,即胺基酸101-172,以底線示出)。 不同突變體之HBsAg之S結構域之抗原環圈區的胺基酸序列為SEQ ID NO:16-33中所示。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結合蛋白能夠與一或多個(在一些例子中至少12個)傳染性HBsAg突變體結合,傳染性HBsAg突變體選自HBsAg Y100C/P120T、HBsAg P120T、HBsAg P120T/S143L、HBsAg C121S、HBsAg R122D、HBsAg R122I、HBsAg T123N、HBsAg Q129H、HBsAg Q129L、HBsAg M133H、HBsAg M133L、HBsAg M133T、HBsAg K141E、HBsAg P142S、HBsAg S143K、HBsAg D144A、HBsAg G145R及HBsAg N146A。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與至少15個傳染性HBsAg突變體結合,傳染性HBsAg突變體選自HBsAg Y100C/P120T、HBsAg P120T、HBsAg P120T/S143L、HBsAg C121S、HBsAg R122D、HBsAg R122I、HBsAg T123N、HBsAg Q129H、HBsAg Q129L、HBsAg M133H、HBsAg M133L、HBsAg M133T、HBsAg K141E、HBsAg P142S、HBsAg S143K、HBsAg D144A、HBsAg G145R及HBsAg N146A。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與各個下列的傳染性HBsAg突變體結合:HBsAg Y100C/P120T;HBsAg P120T;HBsAg P120T/S143L;HBsAg C121S;HBsAg R122D;HBsAg R122I;HBsAg T123N;HBsAg Q129H;HBsAg Q129L;HBsAg M133H;HBsAg M133L;HBsAg M133T;HBsAg K141E;HBsAg P142S;HBsAg S143K;HBsAg D144A;HBsAg G145R及HBsAg N146A。 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如,包含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降低患有HBV感染的哺乳動物體內之HBV DNA的血清濃度。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降低患有HBV感染的哺乳動物體內之HBsAg的血清濃度。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降低患有HBV感染的哺乳動物體內之HBeAg的血清濃度。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降低患有HBV感染的哺乳動物體內之HBcrAg的血清濃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在單一施予結合蛋白約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更多天後,降低哺乳動物中之HBV DNA、HBsAg、HBeAg及/或HBcrAg的血清濃度。 術語「表位」或「抗原表位」包含任何分子、結構、胺基酸序列或蛋白決定位(protein determinant),其藉由同族結合分子(諸如免疫球蛋白、嵌合抗原受體或其他結合分子、結構域或蛋白質)而辯識並特異性結合。表位決定位通常含有分子的化學活性表面基團(諸如胺基酸或糖側鏈),且具有特異性三維結構特性,以及特異性電荷特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與包含HBsAg之抗原環圈區的至少一個、至少兩個、至少三個或至少四個胺基酸的表位結合。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與選自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15至133、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20至133或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20至130的至少兩個胺基酸結合。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與選自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15至133、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20至133或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20至130的至少三個胺基酸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能夠與選自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15至133、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20至133或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20至130的至少四個胺基酸結合。如本文中所使用,胺基酸的位置(如115至133、120至133、120至130)意指如上所述之HBsAg的S結構域,其存在於全部三種HBV套膜蛋白S-HBsAg、M-HBsAg及L-HBsAg中,其中S-HBsAg通常對應於HBsAg的S結構域。 在表位的內文中,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由…形成」,意指結合蛋白所結合的表位可為線性的(連續的)或構形的(不連續的)。線性或序列表位為藉由根據其胺基酸的線性序列或一級結構的抗體來識別的表位。構型表位可根據三維形狀及蛋白質結構來識別。因此,若表位為線性表位,且包含超過一個位於選自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位置115至113或選自胺基酸位置120至133的胺基酸,表位所包含的胺基酸則可位於一級結構(如,胺基酸序列中的連續胺基酸)的相鄰位置。在構形表位(3D結構)的情況中,胺基酸序列通常形成3D結構的表位,且因此,形成表位的胺基酸可或不位於一級結構的相鄰位子中(即,可能或可能不與胺基酸序列為連續胺基酸)。 在某些實施例中,表位為結合蛋白結合至構形表位。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與包含HBsAg的抗原環圈區之至少兩個胺基酸的表位結合,其中該至少兩個胺基酸係選自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20至133或選自胺基酸120至130,且其中該至少兩個胺基酸不位在(一級結構的)相鄰的位置。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與包含HBsAg的抗原環圈區之至少三個胺基酸的表位結合,其中該至少三個胺基酸係選自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20至133或選自胺基酸120至130,且其中該三個胺基酸之至少兩個不位在(一級結構的)相鄰的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與包含HBsAg的抗原環圈區之至少四個胺基酸的表位結合,其中該至少四個胺基酸係選自HBsAg的S結構域之胺基酸120至133或選自胺基酸120至130,且其中該四個胺基酸之至少兩個不位在(一級結構的)相鄰的位置。 現今揭示的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所結合的胺基酸(即,形成表位的胺基酸)在一些情況中不位在一級結構之相鄰位置,而是被一或多個不與之結合的胺基酸分隔開。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至少兩個、至少三個、至少四個或至少五個胺基酸可位於不被表位所包含的相鄰位置之兩個胺基酸之間的位置。 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與包含HBsAg的S結構域之至少胺基酸P120、C121、R122及C124的表位結合。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與包含SEQ ID NO: 88的胺基酸序列之表位結合: PCRXC 其中X為任意胺基酸或無胺基酸;X為任意胺基酸;X為T、Y、R、S或F;X為Y或R;或X為T或R。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與包含SEQ ID NO: 80的胺基酸序列之表位結合: TGPCRTC 或與SEQ ID NO: 80共享至少80%、至少90%或至少95%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結合。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與包含SEQ ID NO: 85的胺基酸序列之表位結合: STTSTGPCRTC 或與SEQ ID NO: 85共享至少80%、至少90%或至少95%序列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結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與包含HBsAg的S結構域之至少胺基酸145至151之胺基酸序列的表位結合: GNCTCIP (SEQ ID NO: 81)。 在又其他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與包含SEQ ID NO: 80的胺基酸序列之表位結合及包含SEQ ID NO: 81的胺基酸序列之表位結合。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與包含SEQ ID NO: 85的胺基酸序列及/或包含SEQ ID NO: 87的胺基酸序列之表位結合。 如上所述,本揭示之結合蛋白所結合之表位可為線性的(連續的)或構形的(非連續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揭示之結合蛋白與構形表位結合,且在某些此種實施例中,構形表位只在非還原環境下存在。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與線性表位結合。在某些此種實施例中,線性表位存在於非還原環境及還原環境兩者下。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與由SEQ ID NO: 1之胺基酸序列所形成之HBsAg的抗原環圈中的表位結合: X1 X2 X3 TC X4 X5 X6 A X7 G 其中X1 、X2 、X3 、X4 、X5 、X6 及X7 可為任意的胺基酸(SEQ ID NO: 1)。 在一些實施例中,X1 、X2 、X3 、X4 、X5 、X6 及X7 為胺基酸,與SEQ ID NO: 3的胺基酸120-130相較下被保守性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X1 、X2 、X3 、X4 、X5 、X6 及X7 為胺基酸,與SEQ ID NO 5-33任一者的胺基酸20-30相較下被保守性取代。 在特定實施例中,SEQ ID NO: 1的X1 為小胺基酸。如本文中所使用,「小」胺基酸意指由丙胺酸、天門冬胺酸、天門冬醯胺、半胱胺酸、甘胺酸、脯胺酸、絲胺酸、蘇胺酸及纈胺酸所組成的群組之任意胺基酸。在某些實施例中,X1 為脯胺酸、絲胺酸或蘇胺酸。 在某些實施例中,SEQ ID NO: 1的X2 為小胺基酸。在某些實施例中,X2 可選自半胱胺酸或蘇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SEQ ID NO: 1的X3 為帶電荷的胺基酸或脂族胺基酸。如本文中所使用,「帶電荷的」胺基酸意指由精酸酸、離胺酸、天門冬胺酸、麩胺酸及組胺酸所組成的群組之任意胺基酸。如本文中所使用,「脂族」胺基酸意指由丙胺酸、甘胺酸、異白胺酸、白胺酸及纈胺酸所組成的群組之任意胺基酸。在某些實施例中,X3 是選自精酸酸、離胺酸、天門冬胺酸或異白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SEQ ID NO: 1的X4 為小胺基酸及/或疏水性胺基酸。如本文中所使用,「疏水性」胺基酸意指由丙胺酸、異白胺酸、白胺酸、苯丙胺酸、纈胺酸、色胺酸、酪胺酸、甲硫胺酸、脯胺酸及甘胺酸所組成的群組之任意胺基酸。在某些實施例中,X4 是選自甲硫胺酸或蘇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SEQ ID NO: 1的X5 為小胺基酸及/或疏水性胺基酸。在某些實施例中,X5 是選自蘇胺酸、丙胺酸或異白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SEQ ID NO: 1的X6 為小胺基酸及/或疏水性胺基酸。在某些實施例中,X6 是選自蘇胺酸、脯胺酸或白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SEQ ID NO: 1的X7 為極性胺基酸或脂族胺基酸。如本文中所使用,「極性」胺基酸意指由天門冬胺酸、天門冬醯胺、精酸酸、麩胺酸、組胺酸、離胺酸、麩醯胺、色胺酸、酪胺酸、絲胺酸及蘇胺酸所組成的群組之任意胺基酸。在某些實施例中,X7 為麩醯胺、組胺酸或白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與由SEQ ID NO: 2之胺基酸序列所形成之HBsAg的抗原環圈中的表位結合: X1 X2 X3 TC X4 X5 X6 A X7 G 其中 X1 為P、T或S, X2 為C或S, X3 為R、K、D或I, X4 為M或T, X5 為T、A或I, X6 為T、P或L,且 X7 為Q、H或L (SEQ ID NO: 2)。 關於由SEQ ID NO: 1或2的胺基酸序列所形成的表位,應注意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由…形成」並非意味著暗示所揭示的結合蛋白必須結合SEQ ID NO: 1或2的每一個胺基酸。特別是,結合蛋白可僅與SEQ ID NO: 1或2的一些胺基酸結合,因此其他胺基酸殘基可作為「間隔子」。 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與由選自下方表3中所示之SEQ ID NO 5-33的胺基酸序列之一或更多、二或更多、三或更多或四或更多的胺基酸所形成之HBsAg之抗原環圈中的表位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與具有下方表3中所示之SEQ ID NO 5-33之一或多者的胺基酸序列的HBsAg的抗原環圈區(或其序列變異體)結合。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與具有下方表3中所示之SEQ ID NO 5-33任一者的胺基酸序列的HBsAg的抗原環圈變異體結合。 3 如此處所使用之不同基因型及突變體的HBsAg的S結構域的抗原環圈區之例示性胺基酸序列(HBsAg的S結構域之殘基101-172-除了SEQ ID NO: 16,其意指HBsAg的S結構域之殘基100-172,以包含相關突變)。
Figure 02_image031
Figure 02_image033
Figure 02_image035
Figure 02_image037
在某些態樣中,本揭示提供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重鏈可變區(VH ),其包含與SEQ ID NO: 41或67的胺基酸序列至少90% (即,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及(ii)輕鏈可變區(VL ),其包含與SEQ ID NO: 42、59、65、89、90或111-120之任一者的胺基酸序列至少90%同一性,前提為根據IMGT編號的VL之位置40處的胺基酸不為半胱胺酸,其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HBsAg的抗原環圈區結合並中和B型肝炎病毒及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i) VH 包含與SEQ ID NO: 41或67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同一性;及/或(ii) VL 包含與SEQ ID NO: 42、59、65、89、90或111-120之任一者的胺基酸序列至少95%同一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VL 之位置40處的胺基酸為丙胺酸。在其他實施例中,該VL 之位置40處的胺基酸為絲胺酸。在又其他實施例中,該VL 之位置40處的胺基酸為甘胺酸。 在本文中所揭示之任意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SEQ ID NO: (i)分別為34-36、37、38及40;(ii)分別為34、66、36、37、38及40;(iii)分別為34-36、37、39及40;(iv)分別為34、66、36、37、39及40;(v)分別為34-36、37、38及58;(vi)分別為34、66、36、37、38及58;(vii)分別為34-36、37、39及58;或分別為(viii)34、66、36、37、39及58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及CDRL3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VL 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89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89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VL 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90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90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在其他實施例中,VL 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111-120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111-120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在某些實施例中,VH 包含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在其他實施例中,VH 包含SEQ ID NO: 67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67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在特定實施例中,VH 包含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且VL 包含SEQ ID NO: 89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89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在其他實施例中,VH 包含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且VL 包含SEQ ID NO: 90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90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在某些實施例中,VH 包含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且VL 包含SEQ ID NO: 111-120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111-120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在其他實施例中,VH 包含SEQ ID NO: 67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67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且VL 包含SEQ ID NO: 89、90及111-120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89、90及111-120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在其他態樣中,本揭示提供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重鏈可變區(VH ),其包含與SEQ ID NO: 95的胺基酸序列至少90%同一性;及(ii)輕鏈可變區(VL ),其包含與SEQ ID NO: 96的胺基酸序列至少90%同一性,其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HBsAg的抗原環圈區結合並中和B型肝炎病毒及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i) VH 包含與SEQ ID NO: 95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同一性;及/或(ii) VL 包含與SEQ ID NO: 96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同一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分別包含SEQ ID NO:97-10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及CDRL3序列。 在特定實施例中,VH 包含SEQ ID NO: 95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95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且VL 包含SEQ ID NO: 96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96之胺基酸序列組成。Fc 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如,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Fc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Fc部分可源自人類,如,來自人IgG1、IgG2、IgG3及/或IgG4,或來自另一種Ig類別或同型。在特定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源自人IgG1之Fc部分。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Fc部分」意指包含、組成、基本上組成或衍生自免疫球蛋白重鏈部分,起始於木瓜酶裁切位點上游鉸鏈區(如,原生IgG中的殘基216,取其重鏈恆定區的第一個殘基為114)及終止於免疫球蛋白重鏈的C端。因此,Fc部分可為完整的Fc部分或其部分(如,結構域)。在某些實施例中,完整的Fc部分包含鉸鏈部結構域、CH2結構域及CH3結構域(如,EU胺基酸位置216-446)。額外的離胺酸殘基(K)有時存在於Fc部分的極C端部,但通常自成熟的抗體裁切下來。Fc部分內的胺基酸位置已根據Kabat的EU編號系統來編號,參見如,Kabatet al .,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U.S. Dept.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83 and 1987。Fc部分的胺基酸位置亦可根據IMGT編號系統(包含C結構域的獨特編號及外顯子編號)及Kabat編號系統來編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Fc部分至少包含下列一者:鉸鏈部(如,上、中及/或下鉸鏈區)結構域、CH2結構域、CH3結構域或變異體、其部分或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Fc部分至少包含鉸鏈部結構域、CH2結構域或CH3結構域。在進一步實施例中,Fc部分為完整的Fc部分。SEQ ID NO: 137提供人IgG1同型之例示性Fc部分的胺基酸序列。相對於自然存在的Fc部分,Fc部分亦可包含一或多個胺基酸插入、缺失或取代。例如,至少一個鉸鏈部結構域、CH2結構域或CH3結構域或其部分可能缺失。例如,Fc部分可包含或由下列組成:(i)與CH2結構域(或其部分)融合的鉸鏈部結構域(或其部分)、(ii)與CH3結構域(或其部分)融合的鉸鏈部結構域(或其部分)、(iii)與CH3結構域(或其部分)融合的CH2結構域(或其部分)、(iv)鉸鏈部結構域(或其部分)、(v) CH2結構域(或其部分)、(vi) CH3結構域或其結構域。 本揭示之Fc部分可經修飾使得其在胺基酸序列與自然存在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完整Fc部分不同,同時保持或增強由自然存在的Fc部分所賦予的至少一項所需功能,及/或降低自然存在的Fc部分不需要的功能。此種功能包含,例如,Fc受體(FcR)結合、抗體半衰期調節(如,藉由與FcRn結合)、ADCC功能、蛋白質A結合、蛋白質G結合及補體(complement)結合。涉及此種功能的部分自然存在的Fc部分如本領域中所描述。 例如,為了啟動補體聯級,當免疫球蛋白分子附接至抗原目標時,C1q蛋白複合物可與至少兩個分子IgG1或一分子IgM結合(Ward, E. S., and Ghetie, V.,Ther. Immunol. 2 (1995) 77-94)。Burton, D. R., (Mol. Immunol. 22 (1985) 161-206)描述到包含胺基酸殘基318至337的重鏈參與補體固定。Duncan, A. R.及Winter, G. (Nature 332 (1988) 738-740)使用定點誘變,報告指出Glu318、Lys320及Lys322形成C1q的結合位點。藉由含有抑制補體介導溶胞作用的Glu318、Lys320及Lys322殘基之短合成胜肽的能力來證實這些殘基在C1q結合中的作用。 例如,FcR結合可由(抗體的)Fc部分與Fc受體(FcR)的交互作用來介導,其為包含造血細胞在內的細胞上的特化細胞表面受體。Fc受體屬於免疫球蛋白超級家族,且顯示藉由免疫複合物的吞噬作用移除經抗體包覆的病原體,及經由抗體依賴性的細胞媒介之細胞毒性(ADCC; Van de Winkel, J. G., and Anderson, C. L.,J. Leukoc. Biol. 49 (1991) 511-524),溶胞包覆有對應抗體的紅血球及各種其他細胞目標(如腫瘤細胞)兩者所介導。藉由針對免疫球蛋白類別的特異性來定義FcR;針對IgG抗體的Fc受體被稱為FcγR、針對IgE的為FcεR、針對IgA的為FcαR,諸如此類,而新生Fc受體(neonatal Fc receptor)被稱為FcRn。Fc受體結合被描述於Ravetch, J. V., and Kinet, J. P.,Annu. Rev. Immunol. 9 (1991) 457-492;Capel, P. J., et al.,Immunomethods 4 (1994) 25-34;de Haas, M., et al.,J Lab. Clin. Med. 126 (1995) 330-341;及Gessner, J. E., et al.,Ann. Hematol. 76 (1998) 231-248作為範例。 由原生IgG抗體的Fc結構域交聯的受體(FcγR)觸發多種效應子功能,包含吞噬作用、抗體依賴性的細胞毒性及發炎介質的釋放,以及免疫複合物清除及調節抗體生產。本文考量Fc部分提供與受體(如,FcγR)的交聯。至今在人類中已歸類出三種FcγR,分別為:(i) FcγRI (CD64),其以高親合力結合單體IgG,並在巨噬細胞、單核球、嗜中性白血球及嗜酸性白上球上表現;(ii) FcγRII (CD32),其以中至低親合力結合複合的IgG,尤其在白血球上廣泛地表現,咸信為抗體介導的免疫之主要參與者,且可分為FcγRIIA、FcγRIIB及FcγRIIC,在免疫系統中展現不同功能,但與IgG-Fc結合的親合力皆低,且這些受體的胞外結構域(ectodomain)高度同源;及(iii) FcγRIII (CD16),其以中至低親合力結合IgG且發現有兩種型式:FcγRIIIA,其在NK細胞、巨噬細胞、嗜酸性白血球及一些單核球和T細胞上發現,且咸信調控ADCC;及FcγRIIIB,在嗜中性白血球上高度表現。 在許多參與殺戮(如,巨噬細胞、單核球、嗜中性白血球)的細胞上發現FcγRIIA,且似乎能夠活化殺戮程序。FcγRIIB似乎參與抑制程序並在B細胞、巨噬細胞及肥胖細胞與嗜酸性白血球上發現。重要的是,已顯示所有FcγRIIB的75%在肝臟中發現(Ganesan, L. P. et al., 2012: “FcγRIIb on 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um clears small immune complexes,” Journal of Immunology 189: 4981-4988)。FcγRIIB在肝臟中的肝竇內皮(稱為LSEC)上及庫氏細胞(Kupffer cell)中大量表現,且LSEC為小免疫複合物清除的主要位置(Ganesan, L. P. et al., 2012: FcγRIIb on 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um clears small immune complexes. Journal of Immunology 189: 4981-4988)。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揭示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用於與FcγRIIb結合的Fc部分,特別是Fc區,諸如,例如IgG型抗體。此外,可能藉由引入突變S267E及L328F而工程處理Fc部分以增強FcγRIIB結合,如Chu, S. Y. et al., 2008: Inhibition of B cell receptor-mediated activation of primary human B cells by coengagement of CD19 and FcgammaRIIb with Fc-engineered antibodies. Molecular Immunology 45, 3926-3933所述。因此,可增強免疫複合物的清除(Chu, S., et al., 2014: Accelerated Clearance of IgE In Chimpanzees Is Mediated By Xmab7195, An Fc-Engineered Antibody With Enhanced Affinity For Inhibitory Receptor FcγRIIb. Am J Respir Crit,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bstracts)。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以突變S267E及L328F工程處理的Fc部分,特別是描述於Chu, S. Y. et al., 2008: Inhibition of B cell receptor-mediated activation of primary human B cells by coengagement of CD19 and FcgammaRIIb with Fc-engineered antibodies. Molecular Immunology 45, 3926-3933。 在B細胞上,FcγRIIB似乎有抑止進一步免疫球蛋白製造與同型轉換為(例如)IgE類的功能。在巨噬細胞上,FcγRIIB被認為是透過FcγRIIA的介導而抑制吞噬作用。在嗜酸性白血球上及肥胖細胞上,B型可協助抑止這些細胞透過IgE與其獨立受體結合的活化。 關於FcγRI結合,E233-G236、P238、D265、N297、A327及P329之至少一者在原生IgG中的修飾將減少與FcγRI結合。位置233-236的IgG2殘基經取代為對應的位置IgG1及IgG4,使IgG1及IgG4與FcγRI的結合減少103 倍,且消除人單核球對抗體敏化紅血球的反應(Armour, K. L., et al.Eur. J. Immunol. 29 (1999) 2613-2624)。 關於FcγRII結合,發現對FcγRIIA的結合減少,例如E233-G236、P238、D265、N297、A327、P329、D270、Q295、A327、R292及K414之至少一者的IgG突變。 人FcγRIIA的兩個等位型式(allelic form)為「H131」變異體,其以高親合力與IgG1 Fc結合,及「R131」變異體,其以低親合力與IgG1 Fc結合。參見,如,Bruhnset al. ,Blood 113 :3716-3725 (2009)。 關於FcγRIII結合,發現對FcγRIIIA的結合減少,例如E233-G236、P238、D265、N297、A327、P329、D270、Q295、A327、S239、E269、E293、Y296、V303、A327、K338及D376之至少一者的IgG突變。針對Fc受體之人IgG1上的結合位、前文所提及的突變位及用於測量與FcγRI和FcγRIIA結合的方法之圖譜係描述於Shields, R. L., et al.,J. Biol. Chem. 276 (2001) 6591-6604。 人FcγRIIIA的兩個等位型式為「F158」變異體,其以低親合力與IgG1 Fc結合,及「V158」變異體,其以高親合力與IgG1 Fc結合。參見,如,Bruhnset al. ,Blood 113 :3716-3725 (2009)。 關於與FcγRII結合,原生IgG Fc的兩個區看似參與FcγRII及IgG的交互作用,亦即(i) IgG Fc的下鉸鏈位點,特別是胺基酸殘基L、L、G、G (EU編號234 - 237),及(ii) IgG Fc的CH2結構域的相鄰區,特別是相鄰於下鉸鏈區的上CH2結構域中的環圈及股,如,在P331的區中(Wines, B.D., et al., J. Immunol. 2000; 164: 5313 - 5318)。此外,FcγRI看似結合至IgG Fc的相同位點,而FcRn及蛋白A與IgG Fc的不同位點結合,其顯示位於CH2-CH3介面(Wines, B.D., et al., J. Immunol. 2000; 164: 5313 - 5318)。 增加本揭示之Fc部分與(即,一或多個)Fcγ受體(如,相較於含有同樣不包含該突變的參考Fc部分或抗體)的結合親合力的突變亦列入考量。參見,如,Delillo and Ravetch, Cell 161(5):1035-1045 (2015)及Ahmed et al., J. Struc. Biol. 194(1):78 (2016),Fc突變及技術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本文所揭示之任意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可包含包含選自下列各突變的Fc部分:G236A;S239D;A330L;及I332E;或相同之任意二或多種的組合;如,S239D/I332E;S239D/A330L/I332E;G236A/S239D/I332E;G236A/A330L/I332E (本文中又稱為「GAALIE」);或G236A/S239D/A330L/I332E。在一些實施例中,Fc部分不包含S239D。 在某些實施例中,Fc部分包含至少一部分Fc部分或由至少一部分Fc部分組成,該Fc部分參與FcRn結合之結合。在某些實施例中,Fc部分包含一或多個胺基酸修飾,其改善與(如,增強結合至)FcRn的結合親合力(如,於約6.0的pH)及在一些實施例中,藉此延長包含Fc部分的分子在體內的半衰期(如,相較於參考Fc部分或抗體,在其他部分相同但不包含修飾)。在某些實施例中,Fc部分包含或衍生自IgG Fc及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下列一或多者:M428L;N434S;N434H;N434A;N434S;M252Y;S254T;T256E;T250Q;P257I Q311I;D376V;T307A;E380A (EU編號)。在某些實施例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M428L/N434S (在本文中又稱為「MLNS」)。在某些實施例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M252Y/S254T/T256E。在某些實施例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T250Q/M428L。在某些實施例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P257I/Q311I。在某些實施例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P257I/N434H。在某些實施例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D376V/N434H。在某些實施例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T307A/E380A/N434A。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包含取代突變M428L/N434S的Fc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包含取代突變G236A/A330L/I332E的Fc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如,IgG) Fc部分,其包含G236A突變、A330L突變及I332E突變(GAALIE),且不包含S239D突變(如,包含在位置239的原生S)。在特定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包含取代突變:M428L/N434S及G236A/A330L/I332E的Fc部分,及可選擇地不包含S239D。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包含取代突變:M428L/N434S及G236A/S239D/A330L/I332E的Fc部分。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包含:根據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一例示性抗HBV抗體,CDR及/或可變結構域及/或重鏈及/或輕鏈及/或PCT公開案第WO2017/060504號(包含抗體HBC34、HBC34-V7、HBC34-V23、HBC34-V31、HBC34-V32、HBC34-V33、HBC34-V34、HBC34-V35,(包含本文中所揭示之HBC抗體的變異體,其包含在輕鏈中位置40處的取代突變(如,以丙胺酸、絲胺酸等取代原生半胱胺酸)及HBC24);及Fc部分包含G236A突變、A330L突變及I332E(GAALIE)突變,其中Fc部分可選擇地進一步包含M428L/N434S(MLNS)突變。在某些實施例中,Fc部分不包含S239D。 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SEQ ID NO: 34之CDRH1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5或66之CDRH2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6之CDRH3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7之CDRL1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8或39之CDRL2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8或40之CDRL3胺基酸序列;及Fc部分包含GAALIE突變。在某些實施例中,Fc部分不包含S239D突變。在某些實施例中,Fc部分進一步包含MLNS突變。 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SEQ ID NO: 41或67任一者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42、59、65、89、90及111至120中任一者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胺基酸序列;且Fc部分包含GAALIE突變。在某些實施例中,Fc部分進一步包含MLNS突變。 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SEQ ID NO: 138或91或92之重鏈胺基酸序列,及/或SEQ ID NO: 93或94之任一者之輕鏈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SEQ ID NO: 91之重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93之輕鏈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SEQ ID NO: 91之重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94之輕鏈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SEQ ID NO: 92之重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93之輕鏈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SEQ ID NO: 92之重鏈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94之輕鏈胺基酸序列。 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SEQ ID NO: 97之CDRH1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8之CDRH2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9之CDRH3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0之CDRL1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1之CDRL2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2之CDRL3胺基酸序列;及Fc部分包含GAALIE突變。在某些實施例中,Fc部分進一步包含MLNS突變。 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SEQ ID NO: 95之重鏈可變結構域(VH)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96之輕鏈可變結構域(VL)胺基酸序列;且Fc部分包含GAALIE突變。在某些實施例中,Fc部分進一步包含MLNS突變。 在目前所揭示之實施例之任一者中,相較於參考多肽(即,多肽,其可為包含不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的結合蛋白),本揭示之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並增強與人FcγRIIa及/或人FcγRIIIa的結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參考多肽包含Fc部分,其為(如,相同同型的)野生型Fc部分或包含一或多個取代突變(或插入或缺失)的Fc部分,前提為取代突變不為或不包含GAALIE。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具有GAALIE突變的HBC34-V35抗體(且可選擇地其他取代突變,諸如,例如MLNS)及為HBC34-V35的參考多肽(包含野生型Fc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參考多肽不包含取代突變,其已知或咸信為影響與人FcγRIIa及/或人FcγRIIIa結合。 多肽之間的結合,諸如Fc部分(或包含相同之結合蛋白)及人Fcγ受體(諸如人FcγRIIA、人FcγRIIIA或人Fc FcγRIIB),或補體蛋白(諸如C1q)之間的結合可由本領域已知方法來判定或檢測。例如,生物膜干涉儀(BLI)分析可使用Octet® RED96 (ForteBio, Fremont, California USA)儀器根據使用說明書來執行,以判定第一個感興趣的多肽(如,包含GAALIE突變的HBC34v35)與被感測器基板捕捉的第二個感興趣的多肽(如,FcγRIIA (H131)、FcγRIIA (R131)、FcγRIIIA (F158)、FcγRIIIA (V158)或FcγRIIb)之間的即時締合及解離。 在某些實施例中,相較於包含不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的參考多肽,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並增強與人FcγRIIA (H131)、人FcγRIIA (R131)、人FcγRIIIA (F158)、人FcγRIIIA (V158)或彼等之任何組合的結合。在某些實施例中,增強結合係藉由BLI分析中訊號偏移對上參考結合蛋白之增加(如,下列各者一或多項:較高峰值訊號;較大締合速率;較慢解離速率;較大曲線下面積)來判定。在某些實施例中,BLI分析包含使用Octet(R) RED96 (ForteBio, Fremont, California USA)儀器。在進一步實施例中,BLI分析包含被補捉至anti-penta-tag感測器上的經標籤的人FcγR,並暴露至結合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IgG Fab且BLI分析進一步包含在抗IgG Fab結合片段的存在下將經補捉之人FcγR暴露至結合蛋白,以透過Fab片段交聯結合蛋白。 在某些實施例中,相較於參考多肽,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並增強與人FcγRIIA (H131)、人FcγRIIA (R131)、人FcγRIIIA (F158)及/或人FcγRIIIA (V158)的結合,其中增強結合可包含BLI分析中的訊號偏移(奈米)比使用參考結合蛋白所觀察到的訊號偏移為1.5、2、2.5、3或更多倍。 在某些實施例中,相較於參考多肽,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並增強與人FcγRIIA (H131)、人FcγRIIA (R131)、人FcγRIIIA (F158)及人FcγRIIIA (V158)的結合。 在現今所揭示之任意實施例中,相較於參考多肽,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並減少與人FcγRIIB的結合。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且不與人FcγRIIB結合,例如,由BLI分析相對於基準線在統計學上沒有顯著訊號偏移所判定。 在現今所揭示之任意實施例中,相較於參考多肽,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並減少與人C1q (補體蛋白)的結合。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且不與人C1q結合,如同由BLI分析相對於基準線在統計學上沒有顯著訊號偏移所判定。 在目前所揭示之實施例之任一者中,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並比參考多肽(即,多肽,其可為包含不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的HBsAg特異性結合蛋白)更大程度地活化人FcγRIIA及、人FcγRIIIA或兩者。在某些實施例中,參考多肽包含Fc部分,其為野生型Fc部分或包含一或多個取代突變的Fc部分,前提為取代突變不為或不包含GAALIE。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具有GAALIE突變的HBC34-V35抗體(且可選擇地其他取代突變,諸如,例如,MLNS)及具有野生型Fc部分的HBC34-V35的參考多肽。 人FcγR的活化可使用本領域已知的方法來判定或檢測。例如,充分驗證的市售生物報導子分析在Jurkat效應細胞的存在下(Promega; Cat. no: G9798)參與培養具有重組HBsAg(Engerix B, GlaxoSmithKline)的HBsAg特異性結合蛋白,在NFAT反應因子的控制下穩定表現(i)感興趣的FcγR及(ii)螢火蟲螢光酶報導子。Fc與細胞表面表現的FcγR之結合驅動螢光酶報導子基因的NFAT介導表現。接著根據使用說明書使用Bio-Glo-TM 螢光酶分析試劑(Promega)以發光計(如,Bio-Tek)測量發光。藉由應用下列公式將活化表示為背景以外的相對發光單位(relative luminescence unit,RLU)的平均:(在結合蛋白(如,mAb)濃度[x]的RLU - 背景的RLU)。 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比參考多肽更大程度地活化人FcγRIIA (H131)、人FcγRIIA (R131)、人FcγRIIIA (F158)及/或人FcγRIIIA (V158)。在某些實施例中,更大程度地活化意指使用如本文中所述之發光生物報導子分析而判定到較高的發光峰值及/或更大的發光曲線下面積。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並比參考多肽更大程度地活化人FcγRIIA (H131)、人FcγRIIA (R131)、人FcγRIIIA (F158),其中更大程度地活化包含比使用參考結合蛋白所觀察到的峰值RLU為1.5、2、2.5、3或更多倍的峰值RLU。 在現今已揭示之任意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不活化人FcγRIIB,如藉由統計學上沒有顯著及/或如上述發光生物報導子分析中可測得的RLU來判定。 在現今所揭示之任意實施例中,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並在HBsAg存在下比參考多肽更大程度地活化人自然殺手(NK)細胞。在某些實施例中,NK細胞的活化是藉由CD107a表現來判定(如,藉由流式細胞儀)。在某些實施例中,NK細胞包含包含V158/V158同型合子、F158/F158同型合子或V158/F158異型合子FcγRIIIa基因型的細胞。 應理解根據本揭示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之任何結合蛋白可執行或具有本文中所述之一或多個特點;如,相較於參考多肽增強與人FcγRIIA及/或人FcγRIIIA的結合;相較於參考多肽減少與人FcγRIIB的結合(及/或不與FcγRIIB結合);相較於參考多肽減少與人C1q的結合(及/或不與人C1q結合);比參考多肽更大程度地活化FcγRIIA、人FcγRIIIA或兩者;不活化人FcγRIIB;及/或在HBsAg的存在下比參考多肽更大程度地活化人自然殺手(NK)細胞(如,對HBsAg有特異性且包含不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之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包含包含GAALIE突變的Fc部分,且:(i)相較於包括Fc部分且該Fc部分不包含G236A/A330L/I332E之參考多肽,與人FcγRIIA、人FcγRIIIA或兩者的結合增強,其中該人FcγRIIA可選擇地為H131或R131,及/或該人FcγRIIIA可選擇地為F158或V158;; (ii) 相較於包括Fc部分且該Fc部分不包含G236A/A330L/I332E之參考多肽,與人FcγRIIB的結合減少;(iii)不與人FcγRIIB結合;(iv) 相較於包括Fc部分且該Fc部分不包含G236A/A330L/I332E之參考多肽,與人C1q的結合減少;(v)不與人C1q結合;(vi)比包括Fc部分且該Fc部分不包含G236A/A330L/I332E之參考多肽更大程度地活化人FcγRIIA、人FcγRIIIA或兩者,其中該人FcγRIIA可選擇地為H131或R131,及/或該人FcγRIIIA可選擇地為F158或V158;(vii)不活化人FcγRIIB;(viii)比包括Fc部分且該Fc部分不包含G236A/A330L/I332E之參考多肽在HBsAg存在下更大程度地活化人自然殺手(NK)細胞,其中該參考多肽可選擇地為與HB Ag (可選擇地HBsAg)結合的抗體;(ix)具有約12.75ng/mL至約19.9ng/mL、或約12.75ng/mL至約12.84ng/mL、或約12.79ng/mL、或約16.22ng/mL至約19.9ng/mL、或約17.97ng/mL之HBsAg EC50 ,及/或(b)具有約10.78ng/mL至約13.72ng/mL、或約10.78ng/mL至約10.93ng/mL、或約10.85ng/mL、或約11.59ng/mL至約13.72ng/mL、或約12.61ng/mL之HBeAg EC50 ,其中該HBV可選擇地為HBV基因型D,且其中藉由對過量表現NTCP且以HBV感染之HepG2細胞施予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後第7天分別測量由該HepG2細胞所分泌之HBsAg或HBeAg而可選擇地活體外判定該EC50 ;(x)具有約10.43ng/mL至約22.41ng/mL、或約13.81ng/mL至約16.56ng/mL、或約15.12ng/mL、或約12.24ng/mL至約22.41ng/mL、或約16.56ng/mL、或約10.43ng/mL至約20.08ng/mL、或約14.47ng/mL之HBsAg EC50 ,及/或(b)具有約10.39ng/mL至約13.99ng/mL、或約10.63ng/mL至約10.66ng/mL、或約10.64ng/mL、或約10.39ng/mL至約10.60ng/mL、或約10.49ng/mL、或約13.25ng/mL至約13.99ng/mL、或約13.61ng/mL之HBeAg EC50 ,其中該HBV可選擇地為HBV基因型D,且其中藉由對過量表現NTCP且以HBV感染之HepG2細胞施予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後第7天分別測量由該HepG2細胞所分泌之HBsAg或HBeAg而可選擇地活體外判定該EC50 ;(xi)能夠與HBsAg變異體結合,該HBsAg變異體包含HBsAg-Y100C/P120T、HBsAg-P120T、HBsAg-P120S/S143L、HBsAg-C121S、HBsAg-R122D、HBsAg-R122I、HBsAg-T123N、HBsAg-Q129H、HBsAg-Q129L、HBsAg-M133H、HBsAg-M133L、HBsAg-M133T、HBsAg-K141E、HBsAg-P142S、HBsAg-S143K、HBsAg-D144A、HBsAg-G145R、HBsAg-N146A或彼等之任何組合;(xii)相較於與HBsAg結合且包括Fc部分且該Fc部分不包含G236A/A330L/I332E之參考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改善與HBsAg變異體之結合,該HBsAg變異體包含HBsAg-Y100C/P120T、HBsAg-P120T、HBsAg-P120S/S143L、HBsAg-C121S、HBsAg-R122D、HBsAg-R122I、HBsAg-T123N、HBsAg-Q129H、HBsAg-Q129L、HBsAg-M133H、HBsAg-M133L、HBsAg-M133T、HBsAg-K141E、HBsAg-P142S、HBsAg-S143K、HBsAg-D144A、HBsAg-G145R、HBsAg-N146A或彼等之任何組合;及/或(xiii)能夠中和(a) EC50 約2.34ng/mL之HBV基因型A;(b) EC50 約2.22ng/mL之HBV基因型B;(c) EC50 約0.92ng/mL之HBV基因型C;(d) EC50 約1.10ng/mL之HBV基因型D;(e) EC50 約1.12ng/mL之HBV基因型E;(f) EC50 約1.93ng/mL之HBV基因型F;(g) EC50 約1.43ng/mL之HBV基因型G;及/或(h) EC50 約1.93ng/mL之HBV基因型H,其中使用經工程處理以表現HBV基因型的HBsAg的重組HDV,而可選擇地測量該EC50 。 替代地或另外地,所揭示之結合蛋白的Fc部分可包含本領域已知用於蛋白A結合所需之至少一部分;及/或所揭示之抗體的Fc部分包含本領域已知用於蛋白G結合所需之至少一部分Fc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所保有的功能包含HBsAg及HBVg的清除。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Fc部分包含本領域已知用於FcγR結合所需之至少一部分。如上所提及,Fc部分因此可至少包含(i) IgG Fc的下鉸鏈位點,特別是胺基酸殘基L、L、G、G (EU編號234 - 237),及(ii) 原生IgG Fc的CH2結構域的相鄰區,特別是相鄰於下鉸鏈區的上CH2結構域中的環圈及股,如,在P331區中,例如,在P331附近的原生IgG Fc之上CH2結構域中至少3、4、5、6、7、8、9或10個連續胺基酸的區,如在原生IgG Fc之胺基酸320及340 (EU編號)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結合蛋白包含Fc區。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Fc區」 意指由抗體重鏈的二或更多個Fc部分所形成之部分免疫球蛋白。例如,Fc區可為單體或「單鏈」Fc區(即,scFc區)。單鏈Fc區由連接在單一條多肽鏈內的Fc部分所組成(如,以單一連續核酸序列編碼)。例示性scFc區揭示於WO 2008/143954 A2中,並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Fc區可以是二聚體Fc區或包含二聚體Fc區。「二聚體Fc區」或「dcFc」意指由兩個獨立的免疫球蛋白重鏈的Fc部分所形成之二聚體。二聚體Fc區可為兩個相同的Fc部分(如,自然存在的免疫球蛋白之Fc區)之同質二聚體或兩個不同的Fc部分(如,二聚體Fc區之一個Fc單體包含至少一個不存在於其他Fc單體的胺基酸修飾(如,取代、缺失、插入或化學修飾),或相較於另一個單體,一Fc單體可被截斷)的異質二聚體。 特殊實施例包含SEQ ID NO: 91或SEQ ID NO: 92或SEQ ID NO: 138之具有重鏈的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如,VH-鉸鏈部-CH1-CH2-CH3)的該些者,及SEQ ID NO: 93或SEQ ID NO: 94之具有輕鏈(即,VL-CL)的該些者。在某些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91的重鏈及SEQ ID NO: 93的輕鏈。在其他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92的重鏈及SEQ ID NO: 94的輕鏈。在其他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91的重鏈及SEQ ID NO: 94的輕鏈。在其他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92的重鏈及SEQ ID NO: 93的輕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129之重鏈或由SEQ ID NO: 129之重鏈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138之重鏈或由SEQ ID NO: 138之重鏈組成,且可選擇地SEQ ID NO: 93或94的輕鏈。在序列表中提供該些序列。 現今所揭示之Fc部分可包含其相同或不同類別及/或子類別之Fc序列或區。例如,Fc部分可衍生自IgG1、IgG2、IgG3或IgG4子類別的免疫球蛋白(如,人免疫球蛋白)或來自其任何組合。在某些實施例中,Fc區的Fc部分為相同類別及子類別。然而Fc區(或Fc區的一或多個Fc部分)亦可為嵌合的,藉此嵌合的Fc區可包含衍生自不同免疫球蛋白類別及/或子類別的Fc部分。例如,二聚體或單鏈Fc區之至少兩個Fc部分可來自不同免疫球蛋白類別及/或子類別。在某些實施例中,二聚體Fc區可包含來自二或多個不同同型或子類別的序列;如,SEEDbody (「股交換加工結構域(strand-exchange engineered domain)」),參見Daviset al .,Protein Eng. Des. Sel. 23 (4):195(2010)。 替代地或另外地,嵌合Fc區可包含一或多個嵌合Fc部分。例如,嵌合Fc區或部分可包含一或多個衍生自第一子類別(如,IgG1、IgG2或IgG3子類別)的免疫球蛋白的部分,而Fc區或部分的剩餘部分為不同的子類別組成。例如,Fc多肽的Fc區或部分可包含衍生自第一子類別(如,IgG1、IgG2或IgG4子類別)的免疫球蛋白之CH2及/或CH3結構域,而鉸鏈區衍生自第二子類別(如,IgG3子類別)的免疫球蛋白。例如,Fc區或部分可包含衍生自第一子類別(如,IgG4子類別)的免疫球蛋白之鉸鏈部及/或CH2結構域,而CH3結構域衍生自第二子類別(如,IgG1、IgG2或IgG3子類別)的免疫球蛋白。例如,嵌合Fc區可包含來自第一子類別(如,IgG4子類別)的免疫球蛋白之Fc部分(如,完整Fc部分),及來自第二子類別(如,IgG1、IgG2或IgG3子類別)的免疫球蛋白之Fc部分。例如,Fc區或部分可包含來自IgG4免疫球蛋白的CH2結構域及來自IgG1免疫球蛋白的CH3結構域。例如,Fc區或部分可包含來自IgG4分子的CH1結構域及來自IgG1分子的CH3結構域之CH2結構域。例如,Fc區或部分可包含來自特定子類別的抗體的部分CH2結構域,如,CH2結構域的EU位置292-340。例如,Fc區或部分可包含衍生自IgG4部分的CH2之胺基酸位置292-340,而CH2的剩餘部分衍生自IgG1部分(或者,CH2的292-340可衍生自IgG1部分而CH2的剩餘部分衍生自IgG4部分)。 應理解的是本揭示之任何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Fc區或部分可為任意的同種異型性(allotype)及/或單倍基因型(haplotype)。例如,人免疫球蛋白G同種異型性包含揭示於Jefferis and LeFranc,mAbs 1 (4):1-7 (2009)中,其中同種異型性(包含G1m (1(a);2(x);3(f)及17(z));G2m (23(n));G3m (21(g1);28(g5);11(b0);5(b2);13(b3);14(b4);10(b5);15(s);16(t);6(c3);24(c5);26(u)及27(v));A2m (1及2);及Km (1; 2及3)及單倍基因型、及所得胺基酸序列、及其組合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Fc區或部分包含IgG1同種異型性g1m17,k1。 此外,Fc區或部分可(替代地或另外地)例如包含嵌合鉸鏈區。例如,嵌合鉸鏈部可,如,部分衍生自IgG1、IgG2或IgG4分子(如,上及下中鉸鏈部序列),及,部分衍生自IgG3分子(如,中鉸鏈部序列)。在另外的範例中,Fc區或部分可包含嵌合鉸鏈部,部分衍生自IgG1分子,且部分衍生自IgG4分子。在另外的範例中,嵌合鉸鏈部可包含來自IgG4分子的上及下鉸鏈部結構域,而中鉸鏈部結構域來自IgG1分子。此種嵌合鉸鏈部可(例如)藉由將脯胺酸取代基(Ser228Pro)在插入於IgG4鉸鏈區的中鉸鏈部結構域中的EU位置228處。在另外的實施例中,嵌合鉸鏈部可包含來自IgG2抗體及/或Ser228Pro突變於EU位置233-236處的胺基酸,其中鉸鏈部的剩餘胺基酸來自IgG4抗體(如,序列ESKYGPPCPPCPAPPVAGP的嵌合鉸鏈部)。根據本揭示之抗體的Fc部分所使用之進一步的嵌合鉸鏈部描述於US 2005/0163783 A1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揭示之結合蛋白、Fc部分或Fc區,包含衍生自人免疫球蛋白序列(如,來自Fc區或來自人IgG分子的Fc部分)的胺基酸序列或由該胺基酸序列組成。然而,多肽可包含來自其他哺乳動物物種之一或多種胺基酸。例如,靈長類動物的Fc部分或靈長類動物結合位點可包含於個體多肽中。又或者,一或多種鼠類胺基酸可存在於Fc部分中或Fc區中。核酸分子 在另外的態樣中,本揭示提供包含編碼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的多核苷酸的核酸分子。 4 顯示根據本揭示之例示性VH -、VL -、CH-、CL-、HC-及LC-編碼核苷酸序列:
Figure 02_image039
Figure 02_image041
Figure 02_image043
Figure 02_image045
Figure 02_image047
Figure 02_image049
Figure 02_image051
Figure 02_image053
Figure 02_image055
Figure 02_image057
Figure 02_image059
由於遺傳密碼的冗餘,本揭示亦包含這些核酸序列的序列變異體,且尤其是編碼相同胺基酸序列的此種序列變異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多核苷酸或核酸分子包含與SEQ ID NO:103-110及130-136中任一者之核苷酸序列共享至少80%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其中核苷酸序列經密碼子最佳化以供宿主細胞表現。 在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核酸分子包含SEQ ID NO: 103-110及130-136任一者之核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103-110及130-136任一者之核酸序列組成。 在某些實施例中,多核苷酸包含SEQ ID NO:103之VH 編碼核苷酸序列,及SEQ ID NO:105之VL 編碼核苷酸序列。在其他實施例中,多核苷酸包含SEQ ID NO:103之VH 編碼核苷酸序列,及SEQ ID NO:104之VL 編碼核苷酸序列。在其他實施例中,多核苷酸包含SEQ ID NO:108之VH 編碼核苷酸序列,及SEQ ID NO:109之VL 編碼核苷酸序列。 亦如本文中所提供的多核苷酸,其編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多核苷酸包含SEQ ID NO:103之VH 編碼核苷酸序列及SEQ ID NO:110之VL 編碼核苷酸序列,其中該經編碼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HBsAg的抗原環圈區結合,並中和B型肝炎病毒及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在現今所揭示之任意實施例中,多核苷酸可包含SEQ ID NO: 130之CH1-鉸鏈部-CH2-CH3-編碼核苷酸序列,及/或包含SEQ ID NO: 131之HC (VH-CH1-鉸鏈部-CH3-CH3)編碼核苷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核苷酸包含SEQ ID NO: 132之CL編碼核苷酸序列,及/或包含SEQ ID NO: 133之LC (VL-CL)編碼核苷酸序列。在其他實施例中,多核苷酸包含SEQ ID NO: 134之CL編碼核苷酸序列,及/或包含SEQ ID NO: 135或SEQ ID NO: 136之LC (VL-CL)編碼核苷酸序列。載體 進一步包含於本揭示之範疇內為載體,例如,表現載體,其包含根據本揭示之核酸分子。 術語「載體」意指包含核酸分子的建構體。本揭示上下文之載體適用於併入或包藏所期望的核酸序列。此種載體可儲存載體、表現載體、選殖載體、轉移載體(transfer vector)等。儲存載體為允許核酸分子方便儲存的載體。因此,載體可包含對應於,如,根據本說明書所期望的抗體或其抗體片段的序列。 如本文中所使用,「表現載體」意指含有核酸分子的DNA建構體可操作的連接至適當控制序列而能夠影響在適當宿主中的核酸分子的表現。此種控制序列包含用以發動轉錄的啟動子(如,異源性啟動子)、用以控制此轉錄的任選操作子、編碼適當mRNA核糖體結合位的序列及控制轉錄及轉譯終止的序列。有助於感興趣的核酸分子之轉錄的表現載體之任何因子可與載體為異源性的。載體可為質體、噬菌體顆粒、病毒或只是潛在的基因插入物。一旦轉型至適當的宿主中,載體在宿主基因組複製並獨立作用,或在一些例子中,可整合至其本身的基因組中。在本說明書中,「質體」、「表現質體」、「病毒」及「載體」可常可交互使用。 選殖載體典型上為含有選殖位點的載體,其可用於將核酸序列併入載體中。選殖載體可為,如,質體載體或噬菌體載體。 轉移載體可為適用於將核酸分子轉移至細胞或有機體中,例如,病毒載體。本揭示上下文之載體可為,如,RNA載體或DNA載體。載體可為DNA分子。例如,就本申請書而言載體包含選殖位點、篩選標記(諸如抗生素抗藥性因子)、及適於放大載體的序列(諸如複製起始點)。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申請書上下文之載體為質體載體。在某些此類實施例中,載體包含慢病毒載體或反轉錄病毒載體。細胞 在另外的態樣中,本揭示亦提供表現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之細胞(亦稱為「宿主細胞」);或包含根據本揭示之載體或多核苷酸。 此種細胞的範例包含但不限於,真核細胞(如,酵母細胞、動物細胞、昆蟲細胞、植物細胞);及原核細胞(包含大腸桿菌(E. coli .))。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為哺乳動物細胞。在某些此種實施例中,細胞為哺乳動物細胞品系,諸如CHO細胞(如,DHFR- CHO細胞(Urlaubet al., PNAS77 :4216(1980), CHO-KSV)、人胚胎腎細胞(如,HEK293T細胞)、PER.C6細胞、Y0細胞、Sp2/0細胞。NS0細胞、人肝細胞(如Hepa RG細胞)、骨髓瘤細胞或融合瘤細胞。哺乳動物宿主細胞品系的其他範例包含小鼠塞特利氏細胞(mouse sertoli cell) (如,TM4細胞);由SV40轉型的猴腎CV1品系(COS-7);幼倉鼠腎細胞(BHK);非洲綠猴腎細胞(VERO-76);猴腎細胞(CV1);人頸椎癌細胞(HELA);人肺細胞(W138);人肝細胞(HepG2);犬腎細胞(MDCK);水牛鼠肝細胞(BRL 3A);小鼠乳腺瘤(MMT 060562);TRI細胞;MRC 5細胞及FS4細胞。適用於抗體製造的哺乳動物細胞品系亦包含描述於,例如,Yazaki and Wu,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 Vol. 248 (B. K. C. Lo, ed., Humana Press, Totowa, N.J.), pp. 255-268 (2003)。 在某些實施例中,宿駐細胞為原核細胞,諸如大腸桿菌。原核細胞(諸如大腸桿菌)之胜肽表現已完整發表(參見,如,Pluckthun, A.Bio/Technology 9: 545-551 (1991))。例如,抗體可被製造於細菌中,尤其當不需要醣化及Fc效應子功能時。對於抗體片段及多肽在細菌中的表現,參見,如,U.S. Pat. No. 5,648,237;5,789,199及5,840,523。 昆蟲細胞可用於表現本領域已知之本揭示結合蛋白,且包含例如,秋行軍蟲(Spodoptera frugiperda) Sf9細胞、粉紋夜蛾(Trichoplusia ni) BTI-TN5B1-4細胞及秋行軍蟲SfSWT01 “MimicTM ”細胞。參見,如,Palmbergeret al .,J. Biotechnol. 153 (3-4):160-166 (2011)。已識別出可用於與昆蟲細胞共軛的多種桿狀病毒株,尤其是用於秋行軍蟲細胞的轉染。 諸如絲狀真菌(filamentous fungi)或酵母菌之真核微生物亦是用於選殖或表現蛋白質編碼載體的適當宿主,且包含具有「人化」醣化路徑的真菌及酵母菌株,導致抗體產物具有部分或完整的人醣化模式。參見Gerngross,Nat. Biotech. 22:1409-1414 (2004); Liet al .,Nat. Biotech. 24:210-215 (2006)。 亦可使用植物細胞作為用於表現本揭示之結合蛋白的宿主。例如,PLANTIBODIES™技術(描述於,例如,U.S. Pat. No. 5,959,177;6,040,498;6,420,548;7,125,978及6,417,429)利用轉基因植物以製造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融合蛋白表現於免疫細胞表面,如,T細胞、NK細胞或NK-T細胞,或其任何子類型。 可使用與本揭示相容的任何蛋白表現系統製造所揭示之結合蛋白。適當的表現系統包含Gene Expression Systems, Academic Press, eds. Fernandez et al., 1999中所述之轉基因動物。 在特定實施例中,可以根據本說明書的載體以表現載體轉染細胞。術語「轉染」意指將核酸分子(諸如DNA或RNA (如mRNA)分子)併入細胞中,諸如併入真核細胞中。在本說明書上下文中,術語「轉染」涵括技術人員已知之任何方法以將核酸分子併入細胞中,諸如併入真核細胞中,包含併入哺乳動物細胞中。此種方法涵括,例如,電穿孔、脂轉染(lipofection) (如,基於陽離子脂質及/或微脂體)、磷酸鈣沉澱、基於奈米顆粒的轉染(nanoparticle based transfection)、基於病毒的轉染或基於陽離子聚合物的轉染(諸如DEAE-葡聚糖或聚乙醯亞胺等)。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併入作用為非病毒。 此外,可以根據本說明書的載體穩定地或瞬時地轉染本揭示之細胞,如,用以表現如本說明書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此種實施例中,以如本文中所述之編碼結合蛋白的載體穩定地轉染細胞。或者,可以根據本揭示編碼根據本說明書之結合蛋白的載體瞬時地轉染細胞。在現今所揭示之任意實施例中,多核苷酸對於宿主細胞可為異源性的。 在相關態樣中,本揭示提供用於製造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的方法,其中方法包含在條件下培養本揭示之宿主細胞一段足以製造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的時間。 因此,本揭示亦提供異源性地表現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之重組宿主細胞。例如,細胞可為與所得到之完整抗體或部分抗體的物種(如,表現人抗體或經工程處理的人抗體之CHO細胞)不同的物種。在一些實施例中,宿主細胞的細胞類型本質上不表現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此外,宿主細胞可賦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原生狀態(或在經工程處理或衍生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親本抗體的原生狀態)不存在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後轉譯修飾(PTM;如,醣基化或岩藻醣基化(fucosylation))。此種PTM可導致功能性差異(如,減少免疫原性)。因此,由本文所揭示之宿主細胞製造的本揭示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與其原生狀態抗體(或親本抗體)不同的一或多種後轉譯修飾(如,由CHO細胞製造的人抗體可包含多個後轉譯修飾,其與自人所單離及/或由原生人B細胞或漿細胞所製造的抗體不同)。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之可選的其他特徵 所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可被耦合(例如)至藥物以供投遞至治療位點,或耦合至可檢測標記而有助於使包含感興趣的細胞成像。用於耦合抗體與藥物及可檢測的標記的方法如同使用可檢測的標記來成像的方法在本領域為周知的。經標記的抗體可用於使用多種標記的多種分析中。可藉由對抗體附接上可檢測的物質來促進本揭示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與HBsAg上(尤其是在HBsAg的抗原環圈區上)感興趣的表位之間的抗體-抗原複合物成形的檢測。適當的檢測意指包含使用諸如放射性核種、酵素、輔酶、螢光增白劑(fluorescer)、化學發光劑(chemiluminescer)、色素原(chromogen)、酵素基質或輔因子、酵素抑制劑、輔成基複合物(prosthetic group complex)、自由基、顆粒、染劑等的標記。適當酵素的範例包含辣根過氧化酵素(horseradish peroxidase)、鹼性磷酸酶、β-半乳糖苷酶或乙醯膽鹼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適當輔成基複合物的範例包含鏈酶卵白素/生物素及抗生素蛋白/生物素;適當螢光顯影劑材料的範例包含繖形酮(umbelliferone)、螢光素、異硫氰酸螢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羅丹明、二氯三嗪胺螢光素(dichlorotriazinylamine fluorescein)、丹磺醯氯(dansyl chloride)或藻紅素;螢光材料的範例為發光醇(luminol);生物發光材料的範例包含螢光酶、螢光素、及水母素(aequorin);及適當的放射性材料的範例包含125I、131I、35S或3H。此種標記試劑可用於多種已周知的分析,諸如放射免疫分析、酵素免疫分析(如,ELISA)、螢光免疫分析等。根據本揭示之經標記的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可因此用於此種分析,例如,US 3,766,162;US 3,791,932;US 3,817,837及US 4,233,402中所述。 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可被共軛至治療部分(諸如細胞毒素)、治療藥劑或放射性金屬離子或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範例包含(但不限於) I-131、I-123、I-125、Y-90、Re-188、Re-186、At-211、Cu-67、Bi-212、Bi-213、Pd-109、Tc-99、In-111等。此種抗體共軛物可用於修飾給定的生物反應;藥物部分的解釋不受典型化學治療藥劑限制。例如,藥物部分可為具有所期望的生物活性的蛋白質或多肽。此種蛋白質可包含(例如)諸如相思子素(abrin)、蓖麻毒蛋白(ricin A)、假單胞菌外毒素或白喉毒素。 用於共軛此種治療部分與抗體的技術為周知的。參見,例如,Arnon et al. (1985)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Immunotargeting of Drugs in Cancer Therapy, " 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 ed. Reisfeld et al. (Alan R. Liss, Inc.), pp. 243-256; ed. Hellstrom et al. (1987) "Antibodies for Drug Delivery, " in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ed. Robinson et al. (2d ed; Marcel Dekker, Inc.), pp. 623-653; Thorpe (1985) "Antibody Carriers of Cytotoxic Agents in Cancer Therapy: A Review," 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84: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ed. Pinchera et al. pp. 475-506 (Editrice Kurtis, Milano, Italy, 1985); "Analysis, Results, and Future Prospective of the Therapeutic Use of Radiolabeled Antibody in Cancer Therapy, " in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Cancer Detection and Therapy, ed. Baldwin et al.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85), pp. 303-316; 及Thorpe et al. (1982) Immunol. Rev. 62:119-158。 或者,抗體、抗體片段或融合蛋白可被共軛至第二抗體或其抗體片段(或第二融合蛋白)以形成如US 4,676,980中所述之異共軛物。此外,連接子可被用於所敘述之標記及抗體之間,如,US 4,831,175中所述。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可直接以放射性碘、銦、釔或其他本領域已知之放射性顆粒標記,如,US 5,595,721中所述。治療可由與共軛及非共軛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或融合蛋白處理的組合組成,同時或先後施予,如,WO00/52031;WO00/52473中所描述。 亦可將如本文中所述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附接至固體支撐件。此外,可將本揭示之抗體、其功能性抗體片段或融合蛋白藉由共價共軛至聚合物而被化學修飾,例如,以增加其循環半衰期。聚合物的範例,及將其附接至胜肽的方法如US 4,766,106;US 4,179,337;US 4,495,285及US 4,609,546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聚合物可選自聚氧乙烯化的多醇及聚乙二醇(PEG)。PEG在室溫下可溶於水且具有通式:R(O-CH2 -CH2 )n O-R,其中R可為氫或保護基,諸如烷基或烷醇基。在某些實施例中,保護基可具有介於1至8個之間的碳。例如,保護基可為甲基。符號n為正整數。在一實施例中,n介於1及1,000之間。在另一實施例中,n介於2及500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PEG的平均分子重為選自1,000及40,000之間、2,000及20,000之間與3,000及12,000之間。此外,PEG可具有至少一個羥基,例如,PEG可具有末端羥基。例如,末端羥基被活化以與抑制劑上的自由胺基反應。然而,應理解可以改變反應性基團的類型及數量以實現本說明書的共價共軛PEG/抗體。 水溶性聚氧乙烯化多醇亦可用於本文中所述之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之上下文中。其包含聚氧乙烯化山梨糖醇、聚氧乙烯化葡萄糖、聚氧乙烯化丙三醇(POG)等。在一實施例中,使用POG。不受到任何理論所束縛,由於聚氧乙烯化丙三醇的丙三醇骨架與自然存在(例如,動物及人體內的單、雙、三酸甘油脂)的骨架相同,故此分支在體內不一定會被視為外來藥劑。POG的分子量與PEG的範圍相同。可用於增加循環半衰期的其他藥物投遞系統為脂質體。製備脂質體投遞系統的方法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周知的。其他藥物投遞系統在本領域已知且描述於(例如)參考Poznansky et al. (1980)及Poznansky (1984)。 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以純化形式提供。通常,抗體、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可以存在於基本上無其他多肽的組成物中,如,少於90(重量)%,通常少於60%且更常見少於50%的組成物是由其他多肽組成。 本揭示之抗體、融合蛋白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非人(或異源性)宿主(如,小鼠)中是免疫性的。特別是,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可具有獨特型(idiotope),即在非人宿主是免疫性的,但在人宿主中則否。特別是,供人使用之本揭示之此種分子包含不輕易從宿主(諸如小鼠、羊、兔、大鼠、非靈長類哺乳動物等)所分離者,且普遍無法藉由人化或從異種小鼠獲得。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之製造 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可藉由本領域中已知之方法製造。例如,使用融合瘤技術來製造單株抗體的一般方法是周知的(Kohler, G. and Milstein, C., 1975; Kozbar et al. 1983)。在一實施例中,使用在WO2004/076677中所述之替代EBV不朽化方法。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WO 2004/076677中所述的方法製造抗體。在這種方法中,以EBV及多株B細胞活化子轉型製造該抗體的B細胞。在轉型步驟期間可選擇地添加細胞生長及分化的額外刺激物以進一步增強效率。這些刺激物可以是細胞激素諸如IL-2及IL-15。在一態樣中,在不朽化步驟期間添加IL-2以進一步改善不朽化的效率,但它的使用並非必要。使用這些方法製造的不朽化的B細胞可接著使用本領域已知之方法來培養並從中分離抗體。 用於製造抗體的其他方法描述於WO 2010/046775。在此種方法中,漿細胞的培養數量有限,或在微孔培養盤中作為單一漿細胞培養。可從漿細胞培養物中單離出抗體。此外,可從漿細胞培養物萃取RNA,並使用本領域已知的方法來進行PCR。可藉由RT-PCR (反轉錄酶PCR)放大抗體的VH及VL區,定序並選殖成表現載體,接著轉染至HEK293T細胞或其他宿主細胞中。可使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之任何方法來完成核酸在表現載體中的選殖、宿主細胞的轉染、經轉染的宿主細胞之培養及所製造的抗體之單離。 若必要,可使用過濾、離心及各種層析法(諸如HPLC或親合力層析)進一步純化抗體。純化抗體(如,單株抗體)的技術包含本領域中已知用於製造藥物級抗體的技術。 可使用分子生物的標準技術製備編碼本說明書之抗體、抗體片段或融合蛋白的DNA序列。使用寡核苷酸合成技術來完整或部分合成所期望的DNA序列。可適當使用定點誘變及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 可使用任何適當的宿主細胞/載體系統來表現編碼本揭示之抗體或融合蛋白分子或其片段的DNA序列。可部分使用細菌(例如,大腸桿菌)及其他微生物系統來表現抗體片段,諸如Fab及F(ab’)2片段,尤其是Fv片段及單鏈抗體片段,例如,單鏈Fv。可使用真核(如,哺乳動物)宿主細胞表現系統來製造較大抗體分子,包含完整抗體分子。適當的哺乳動物宿主細胞包含,但不限於,本文所揭示之這些例示性宿主細胞及細胞品系。 本揭示亦提供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分子之製造方法,包含在適於表現來自編碼本說明書之抗體分子的DNA的蛋白質的條件下培養包含編碼本揭示之核酸的載體之宿主細胞,並單離抗體分子。 抗體分子或抗體片段可只包含重或輕鏈多肽,這此情況只有重鏈或輕鏈多肽編碼序列需要被用來轉染宿主細胞。針對包含重及輕鏈兩者的產物的製備,可利用兩個載體來轉染細胞品系:編碼輕鏈多肽的第一載體及編碼重鏈多肽的第二載體。或者,可使用單一載體,載體包含編碼輕鏈及重鏈多肽的序列。 或者,根據所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融合蛋白可藉由以下方法來製造:(i)在宿主細胞中(如,藉由使用根據本說明書之載體)表現根據所揭示之核酸序列,及(ii)單離已表現之所期望的產物。此外,該方法可包含(iii)純化經單離的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可篩選經轉型的B細胞及培養的漿細胞所產製之具有期望的特異性或功能的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 可以任何免疫分析(如,ELISA)、藉由組織或細胞(包含轉染細胞)染色、藉由中和分析或藉由本領域中數種其他已知方法中的一種來進行篩選以識別所期望的特異性或功能。該分析可基於對一或多種抗原的簡單辨識來選擇,或可額外基於所期望的功能來選擇,如,選擇中和抗體而非只選擇抗原結合抗體、選擇可改變目標細胞特性的抗體,諸如其傳訊級聯反應、其形狀、其生長速率、其影響其他細胞的能力、其對於受其他細胞或其他試劑或環境條件改變所影響的反應,其分化狀態等。 接著可從陽性轉形B細胞培養基中產生個別轉形的B細胞選殖。從陽性細胞的混合物分離個別選殖的選殖步驟可使用限數稀釋法(limiting dilution)、顯微操作法(micromanipulation)、藉由細胞揀選的單細胞沉澱法或本領域已知的其他方法來進行。 來自經培養的漿細胞之核酸可使用本領域已知之方法單離、選殖並表現於HEK293T細胞中或其他已知宿主細胞。 不朽化B細胞選殖或本文中所述之經轉染宿主細胞可用於多種用途,如,作為單株抗體的來源,作為編碼感興趣的單株抗體的核酸(DNA或mRNA)來源以供研究使用等。藥物組成物 本揭示亦提供醫藥組成物,其包含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根據本揭示之載體及/或根據本揭示之細胞。 醫藥組成物亦可含有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具、稀釋劑及/或賦形劑。雖然載具或賦形劑有助於投藥,其不應自身誘導產生對接受該組成物之個體有害的抗體。也不應為有毒的。適當的載具可為大的、代謝緩慢的巨分子,諸如蛋白質、多肽、微脂體、多醣、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合胺基酸、胺基酸共聚物及非活性病毒顆粒。一般來說,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中的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具可為活性組分或非活性組分。 可使用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例如無機酸鹽,諸如鹽酸鹽、氫溴酸鹽、磷酸鹽及硫酸鹽,或有機酸的鹽類,諸如乙酸鹽、丙酸鹽、丙二酸鹽及苯甲酸鹽。 醫藥組成物中的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具可另含有液體,諸如水、生理食鹽水、甘油及乙醇。此外,可存在於此種組成物的輔助物質,諸如濕潤劑或乳化劑或pH緩衝物質。此種載具使醫藥組成物能夠配製成片劑、丸劑、糖衣錠、膠囊、液體、凝膠、糖漿、漿液及懸浮液,以供個體攝入。 所揭示之醫藥組成物可以多種型式製備。例如,組成物可被製備成注射劑,製為液體溶液或懸浮液。亦可製備在注射前適合溶解或懸浮於液體媒劑中的固體型式(如,冷凍乾燥組成物,類似於Synagis™及Herceptin™,以含有防腐劑的無菌水復水)。可製備組成物以供局部給藥,如,軟膏、乳霜或粉末。可製備組成物以供口服給藥,如,片劑或膠囊、噴霧劑、或糖漿(可選擇地調味)。可製備組成物以供肺部給藥,如,使用細緻粉末或噴霧劑的吸入劑。可將組成物製備成栓劑或子宮托。可製備組成物以供經鼻、耳或眼部給藥,如滴劑。組成物可為套組型式,經設計使得在投藥給個體前復水組合的組成物。例如,可以套組型式提供冷凍乾燥抗體、與無菌水或無菌緩衝液。 在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組成物中的活性成分為抗體分子、抗體片段或其變異體或衍生物,特別是如本文中所述之組成物中的活性成分為抗體、抗體片段、融合蛋白或其變異體及衍生物。如此,其易於在胃腸道中降解。因此,若組成物藉由使用胃腸道的途徑投藥,該組成物可含有保護抗體免於降解的藥劑,但一旦從胃腸道吸收就會釋放抗體。 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具的詳細討論可參見Gennaro (2000) 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20th edition, ISBN: 0683306472。 所揭示的醫藥組成物可具有介於5.5及8.5之間的pH,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介於6及8之間。在其他實施例中,如本文中所述之醫藥組成物的pH為約7。可藉由使用緩衝液來維持pH。組成物可為無菌及/或無致熱原的。組成物對人類來說可為等張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所揭示之醫藥組成物以氣密容器供應。 所揭示之範圍內的是以給藥的數種型式存在的組成物;該型式包含(但不限於)適於腸胃外投藥的型式,如,藉由注射或輸注,例如,藉由推注或連續輸注。在產品是用於注射或輸注,其可採取由性或水相媒劑的懸浮液、溶液或乳劑的型式且其可含有配方藥劑,諸如懸浮劑、防腐劑、安定劑及/或分散劑。或者,抗體分子可為乾燥型式,在使用前以適當無菌液體復水。媒劑通常已知為適於儲存、運輸及/或施予化合物的材料,諸如藥學活性化合物,特別是根據本說明書之抗體。例如,媒劑可為生理可接受的液體,其適於儲存、運輸及/或施予藥學活性化合物,特別是根據本說明書之抗體。一旦經配製,本揭示之組成物可為直接施予給個體。在一實施例中,組成物經適配以對哺乳動物投藥,如,人類個體。 本文中所述之醫藥組成物可藉由數種途徑施予,包含(但不限於)口腔、靜脈、肌肉內、動脈內、髓內、腹膜內、椎管內、心室內、經皮(transdermal)、經皮(transcutaneous)、局部、皮下、鼻內、腸內、舌下、陰道內或直腸途徑。亦可使用無痛皮下注射器(Hypospray)來施予本說明書之醫藥組成物。在特定實施例中,可製備醫藥組成物以供口服給藥,如,製成片劑、膠囊等供局部給藥,或製成注射劑,如,製成液體溶液或懸浮液。亦可使用在注射前適合溶解或懸浮於液體媒劑中的固體型式,如冷凍乾燥型式的醫藥組成物。 對於注射,如靜脈、皮膚或皮下皮下注射,或於患處注射,可以腸胃外可接受的水相溶液的型式提供活性成分,其為無致熱原且具有適當的pH、等張性及安定性。若有需求,可包含防腐劑、安定劑、緩衝液、抗氧化劑及/或其他添加物。 根據本揭示給予個體的不論是多肽、胜肽或核酸分子、細胞、或其他藥學上可用的化合物,通常是以「預防有效量」或「治療有效量」或「有效量」(視情況)來投藥,此足以對個體帶來益處(如,改善臨床結果;減輕或緩和與疾病相關的症狀;降低症狀發生;改善生活品質;延長無疾病狀態;減少疾病程度;穩定疾病狀態;延遲疾病進展;緩解;存活率;或延長存活率)。實際投藥量、及投藥速率及時程將取決於待治療疾病的本質與嚴重性。對於注射,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可以例如預填注射器來提供。 如本文中所揭示之醫藥組成物亦可以任何口服可接受的劑型來口服投藥,包含(但不限於)膠囊、片劑、水相懸浮液或溶液。在用於口服的片劑的情況中,所使用的載具通常包含乳糖及玉米澱粉。通常也會添加潤滑劑,諸如硬脂酸鎂。對於以膠囊型式口服投藥,可用的稀釋劑包含乳糖及乾燥的玉米澱粉。當口服使用需要水相懸浮液,則使該活性成分(即以上所定義之新穎的轉運蛋白貨物共軛分子)與乳化劑及懸浮劑結合。若需要,可添加某種甜味劑、風味劑或著色劑。 根據本說明書之醫藥組成物亦可局部地投藥,特別是當治療目標包含藉由局部施用可輕易觸及的區域或器官,如,包含皮膚或任何其他可觸及的上皮組織之疾病。針對這些區域或器官各者輕易的製備適當的局部製劑。對於局部施用,可以適當的軟膏(含有新穎醫藥組成物)配製醫藥組成物,特別是如上所定義之其組分,懸浮或溶解於一或多個載具中。用於局部投藥的載具包含(但不限於)無機油、液體凡士林、白凡士林、丙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化合物、乳化蠟及水。或者,可以適當的乳液或乳霜配製醫藥組成物。本說明書的上下文中,適當的載具包含(但不限於)無機油、去水山梨醇單硬脂酸酯、硬脂酸聚醇山梨酯(polysorbate 60)、鯨蠟酯蠟、鯨蠟硬脂醇(cetearyl alcohol)、2-辛基十二烷醇、苯甲醇及水。 劑量可相對於體重來表達。因此,表示為[g、mg、或其他單位]/kg (或g、mg等)的劑量經常意指「每kg (或g、mg等)體重」的[g、mg、或其他單位],即使未明確提及術語「體重」。 在特定實施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量之單一劑量(如,每日、每週或每月劑量),在醫藥組成物中不超過1g。在某些此種實施例中,單一劑量不超過選自500 mg、250 mg、100 mg及50 mg的劑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述之組成物或套組包含(i)聚合酶抑制劑,其中該聚合酶抑制劑可選擇地包含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替比夫定、惠立妥或彼等之任何組合;(ii)干擾素,其中該干擾素可選擇地包含IFNβ及/或IFNα;(iii)檢查點抑制劑,其中該檢查點抑制劑可選擇地包含抗-PD-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抗-PD-L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或抗-CTLA4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iv)刺激性免疫檢查點分子之促效劑;或(v) (i)至(iv)之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套組包含如本文中所述之組成物或組合,且進一步包含用於使用該組分以預防、治療、緩解及/或診斷B型肝炎感染及/或D型肝炎感染的指示說明。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如,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宿主細胞、核酸、載體或醫藥組成物)與PD-1抑制劑組合使用(例如,PD-1-特異性抗體或其結合片段),諸如匹地單抗(pidilizumab)、保疾伏(nivolumab)、吉舒達(pembrolizumab)、MEDI0680 (前身為AMP-514)、AMP-224、BMS-936558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PD-L1特異性抗體或其結合片段組合使用,諸如BMS-936559、杜魯伐單抗(MEDI4736)、阿妥珠單抗(RG7446)、奧伐單抗(MSB0010718C)、MPDL3280A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LAG3抑制劑組合使用,諸如LAG525、IMP321、IMP701、9H12、BMS-986016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CTLA4之抑制劑組合使用。在特定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CTLA4特異性抗體或其結合片段組合使用,諸如伊匹單抗、曲美單抗、CTLA4-Ig融合蛋白(如,阿巴西普(abatacept)、貝拉西普(belatacept))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B7-H3特異性抗體或其結合片段組合使用,諸如依諾妥珠單抗(MGA271)、376.96或兩者。B7-H3抗體結合片段可為scFv或其融合蛋白,如描述於(例如)Dangaj et al., Cancer Res. 73:4820, 2013,以及該些描述於美國專利案第9,574,000號及PCT專利公開案第WO /201640724A1及WO 2013/025779A1號。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CD244之抑制劑組合使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BLTA、HVEM、CD160或彼等之任何組合之抑制劑組合使用。抗CD-160抗體為描述於(例如)PCT公開案第WO 2010/084158號。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TIM3之抑制劑組合使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Gal9之抑制劑組合使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腺苷酸傳訊之抑制劑組合使用,諸如誘餌腺苷酸受體(decoy adenosine receptor)。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A2aR之抑制劑組合使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KIR之抑制劑組合使用,諸如利瑞單抗(lirilumab) (BMS-986015)。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抑制性細胞激素(通常為TGFβ以外的細胞激素)之抑制劑或Treg之進展或活性組合使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IDO抑制劑組合使用,諸如左-1-甲基色胺酸(levo-1-methyl tryptophan)、依帕多司他(epacadostat) (INCB024360; Liuet al .,Blood 115 :3520-30, 2010)、埃布塞倫(ebselen) (Terentiset al. , Biochem. 49 :591-600, 2010)、吲哚莫德(indoximod)、NLG919 (Mautinoet al .,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104th Annual Meeting 2013; Apr 6-10, 2013)、1-甲基-色胺酸(1-MT)-替拉扎明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精胺酸酶抑制劑組合使用,諸如N(ω)-硝基-L-精胺酸甲酯(L-NAME)、N-ω-羥基-正-l-精胺酸(正-NOHA)、L-NOHA、2(S)-胺基-6-二羥硼基己酸(ABH)、S-(2-硼乙基)-L-半胱胺酸(BEC)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VISTA之抑制劑組合使用,諸如CA-170 (Curis, Lexington, Mass.)。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TIGIT之抑制劑組合使用,諸如,例如,COM902 (Compugen, Toronto, Ontario Canada)、CD155之抑制劑,諸如,例如,COM701(Compugen),或兩者。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PVRIG、PVRL2或兩者之抑制劑組合使用。抗PVRIG抗體為描述於(例如)PCT公開案第WO 2016/134333號。抗PVRL2抗體為描述於(例如)PCT公開案第WO 2017/021526號。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LAIR1抑制劑組合使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CEACAM-1、CEACAM-3、CEACAM-5或彼等之任何組合組合使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揭示之組成物與增加刺激性免疫檢查點分子活性(即,促效劑)之藥劑組合使用。例如,本揭示之組成物可與CD137 (4-1BB)促效劑(諸如,例如,尿單抗)、CD134 (OX-40)促效劑(諸如,例如,MEDI6469、MEDI6383或MEDI0562)、瑞復美(lenalidomide)、鉑美特(pomalidomide)、CD27促效劑(諸如,例如,CDX-1127)、CD28促效劑(諸如,例如,TGN1412、CD80或CD86)、CD40促效劑(諸如,例如,CP-870、893、rhuCD40L或SGN-40)、CD122促效劑(諸如,例如,IL-2),GITR之促效劑(諸如,例如,描述於PCT專利公開案第WO2016/054638號之人化單株抗體)、ICOS之促效劑(CD278) (諸如,例如,GSK3359609、mAb88.2、JTX-2011、Icos145-1、Icos314-8或彼等之任何組合)。本文中所揭示之任何實施例,方法可包含單獨或以任何組合施予包含前述之任意者之本揭示之組成物與刺激性免疫檢查點分子之一或多種促效劑。 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可與額外活性組分存在於相同醫藥組成物中,或,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可被包含於第一醫藥組成物,而額外活性組分可被包含於不同於第一醫藥組成物的第二醫藥組成物。用途 在進一步態樣中,本揭示提供針對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融合蛋白、核酸、載體、細胞或醫藥組成物、或套組在(i)預防、治療或緩解B型肝炎及/或D型肝炎;或在(ii)診斷B型肝炎及/或D型肝炎(如,人類個體)中使用之方法。 診斷(如,試管內、體外)的方法可包含使抗體、抗體片段(如,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與樣本接觸。此樣本可自個體單離出,例如,經單離的組織樣本得自(例如)鼻道、鼻腔、唾液腺、肺臟、肝臟、胰臟、腎臟、耳、眼、胎盤、消化道、心臟、卵巢、腦垂腺、腎上腺、甲狀腺、大腦、皮膚或血液。診斷的方法亦可包含抗原/抗體或抗原/融合蛋白複合物的檢測,特別是在抗體、抗體片段或融合蛋白與樣本接觸後。此種檢測步驟通常在實驗臺上進行,即,不與人體或動物體有任何接觸。檢測方法的範例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周知的,且包含,如,ELISA (酵素結合免疫吸附法)。 本揭示提供下列各者的用途:(i)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體片段、融合蛋白、或其變異體及衍生物,(ii)根據所揭示之宿主細胞(其可為不朽化的B細胞),(iii)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或載體或(iv)在(a)製造用於預防、治療或緩解B型肝炎及/或D型肝炎的藥物或(b)診斷B型肝炎及/或D型肝炎之中所揭示之醫藥組成物。 所揭示亦提供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根據本揭示之載體、根據本揭示之細胞或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以供用於作為預防或治療B型肝炎及/或D型肝炎的藥物之用途。亦提供所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在製造用於治療個體及/或診斷個體之藥物的用途。亦提供治療個體(如,人類個體)的方法,包含將如本文中所述之有效量的組成物施予至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可為人類。檢查治療效能的一種方式涉及在施予組成物後監測疾病症狀。治療可為單一劑量方案或多劑量方案。 在一實施例中,將根據所揭示之抗體、抗體片段、融合蛋白、宿主細胞(如,不朽化B細胞選殖、或T細胞、NK-T細胞或表現融合蛋白的NK細胞)或醫藥組成物施予至有此治療需求的個體。此個體包含(但不限於)特別有風險或易於患有B型肝炎及/或D型肝炎的人。 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融合蛋白、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醫藥組成物及其組合亦可被用於套組中以用於預防、治療、緩解及/或診斷B型肝炎及/或D型肝炎。在一些實施例中,套組進一步包含用於使用該組分以預防、治療、緩解及/或診斷B型肝炎感染及/或D型肝炎感染的指示說明。此外,能夠結合如本文中所述之經揭示的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之HBsAg之抗原環圈區中的表位可被用於套組中以藉由檢測抗HBV保護性抗體的存在或判定力價來監測施用程序的效能。 在某些實施例中,此揭示之組成物或套組進一步包含:聚合酶抑制劑,其中該聚合物抑制劑可選擇地包含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替比夫定、惠立妥或彼等之任何組合;(ii)干擾素,其中該干擾素可選擇地包含IFNβ及/或IFNα;(iii)檢查點抑制劑,其中該檢查點抑制劑可選擇地包含抗-PD-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抗-PD-L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或抗-CTLA4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iv)刺激性免疫檢查點分子之促效劑;或 (v) (viii)至(xii)之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根據本揭示之載體、根據本揭示之細胞或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被用於治療或緩解慢性B型肝炎感染。 在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i)中和HBV感染、(ii)與L-HBsAg (大HBV套膜蛋白,存在於感染性HBV顆粒中)結合,藉此預防HBV傳播、(iii)與S-HBsAg結合,藉此提升次病毒顆粒(SVP)的清除率及/或(iv)能誘導血清轉化現象(seroconversion),即對病毒有活性免疫反應。 在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根據本揭示之載體、根據本揭示之細胞或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可在肝臟移植後用於預防B型肝炎(再)感染,尤其是B型肝炎誘導的肝臟衰竭。 在特定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根據本揭示之載體、根據本揭示之細胞或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可用於個體未對B型肝炎免疫的防治/預防。例如,這是在意外暴露於HBV (暴露後預防)的情況。術語「非免疫個體」包含從未接受疫苗接種,且因此無免疫功能者,及在接受疫苗接種後未顯示免疫反應(如,無法測得抗B型肝炎抗體)之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根據本揭示之載體、根據本揭示之細胞或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被用於接受血液透析的病患之B型肝炎預防。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根據本揭示之載體、根據本揭示之細胞或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被用於新生兒之B型肝炎預防。在此種實施例中,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根據本揭示之載體、根據本揭示之細胞或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被可在出生時或出生後儘快投藥。可重覆投藥直至接種疫苗後出現血清轉化現象。 此外,本揭示亦提供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根據本揭示之載體、根據本揭示之細胞或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的用途以供診斷(如試管內、體外或體內)B型肝炎及/或D型肝炎。 另外,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根據本揭示之載體、根據本揭示之細胞或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的用途以判定所提供的單離血液樣本是否感染B型肝炎病毒及/或D型肝炎病毒。 如上所描述,診斷的方法可包含使抗體、抗體片段或融合蛋白與樣本接觸。此樣本可自個體單離出,例如,經單離的組織樣本得自(例如)鼻道、鼻腔、唾液腺、肺臟、肝臟、胰臟、腎臟、耳、眼、胎盤、消化道、心臟、卵巢、腦垂腺、腎上腺、甲狀腺、大腦、皮膚或血液。診斷的方法亦可包含抗原/抗體複合物的檢測,特別是在抗體或抗體片段與樣本接觸後。此種檢測步驟通常在實驗臺上進行,即,不與人體或動物體有任何接觸。檢測方法的範例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周知的,且包含,如,ELISA (酵素結合免疫吸附法)。 本揭示亦提供治療、預防及/或緩解個體之B型肝炎及/或D型肝炎,其中該方法包含對個體施予根據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根據本揭示之載體、根據本揭示之細胞或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在某些實施例中,方法進一步包含對個體施予下列之一或多者:(vii)聚合酶抑制劑,其中該聚合酶抑制劑可選擇地包含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替比夫定、惠立妥或彼等之任何組合;(viii)干擾素,其中該干擾素可選擇地包含IFNβ及/或IFNα;(ix)檢查點抑制劑,其中該檢查點抑制劑可選擇地包含抗-PD-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抗-PD-L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或抗-CTLA4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x)刺激性免疫檢查點分子之促效劑;或(xi) (vii)至(x)之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B型肝炎感染為慢性B型肝炎感染。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接受肝臟移植。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未對B型肝炎免疫。在某些實施例中,個體為新生兒。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正在進行或曾經進行血液透析。 本揭示亦提供治療曾經接受肝臟移植的個體的方法,包含對曾接受肝臟移植的個體施予根據本揭示之治療有效量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根據本揭示之核酸、根據本揭示之載體、根據本揭示之細胞或根據本揭示之醫藥組成物。 本文中亦提供用於檢測抗B型肝炎及/或抗D型肝炎疫苗之正確構形的表位的存在與否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i)使疫苗與本揭示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任一者接觸;及(ii)判定是否已形成包含抗原及抗體、或包含抗原及抗原結合片段、或包含抗原及融合蛋白的複合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疫苗」通常理解為至少一種抗原(諸如免疫原)的預防或治療材料。抗原或免疫原可衍生自適合於疫苗接種的任何材料。例如,抗原或免疫原可衍生自病原體,諸如來自細菌顆粒、病毒顆粒、腫瘤(包含固體或液體腫瘤)或其他癌組織。抗原或免疫原刺激人體適應性免疫系統以提供適應性免疫反應。在某些實施例中,「抗原」或「免疫原」意指可藉由免疫系統識別的物質(如藉由適應性免疫系統),且能夠觸發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如藉由抗體及/或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形成作為適應性免疫反應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可為或可包含胜肽或蛋白質,其可藉由MHC複合物(如,I類MHC;II類MHC)呈現於T細胞。在某些實施例中,抗原包含HBV及/或HBD抗原;如,HBsAg抗原。 在一些情況中,參考實施例或範例所描述於或列於本文中所提供的抗體、抗體片段、融合蛋白、核酸、細胞、組成物、用途及方法之要素。然而,應理解的是本文中所述之範例及實施例可以多種方式結合以創建另外的實施例。
以下呈現出例示本揭示之各種實施例及態樣的特定範例。然而,本揭示不應被本文中所述之特定實施例限制其範圍。範例 1 工程處理抗體之產製及測試 一些來自PCT公開案第WO 2017/060504號之HBC34抗體變異體的分析顯示在輕鏈可變區中位置40 (IMGT編號)的半胱胺酸胺基酸未配對且表示潛在的責任。在不被理論所束縛,未配對的半胱胺酸殘基可能具有反應性且可透過分子內爭奪或分子間雙硫鍵形成而可能觸發聚集。經工程處理的HBC34-V7 (WO 2017/060504)變異體,其中輕鏈可變區的位置40處之半胱胺酸胺基酸經絲胺酸(藉此產生「HBC34-V34」)或經丙胺酸(藉此產生「HBC34-V35」)取代。編碼此額外的變異體抗體的核苷酸序列經密碼子最佳化,而抗體在ExpiCHOTM 細胞(ThermoFisher)中被表現為IgG1 (g1m17、1同種異型性)。密碼子最佳化核苷酸序列編碼HBC34-V35之VH及VL結構域分別提供於SEQ ID NO: 103及104。 使用直接抗原結合ELISA研究HBC34-V34及HBC34-V35與抗原結合的能力。HBC34-V7被用作為比較組。如圖1所示,HBC34-V34及HBC34-V35兩者有效地與兩個重組HBsAg抗原(「adw」,頂圖;「adr」底圖)結合,且HBC34-V35具有與親本HBC34-V7非常類似的結合。 檢測變異體抗體與所有已知HBsAg基因型((A)-(J))之結合。簡而言之,以表現10種HBV基因型A、B、C、D、E、F、G、H、I及J各者之HBsAg的質體轉染人上皮細胞(Hep2細胞)。所有抗體在多種濃度下測試瞬時轉染經通透化處理的細胞之染色。轉染兩天後,收集、固定及以皂素(saponin)通透化處理Hep2細胞以供HBC34與五種經選擇的變異體免疫染色。HBC34-V7作為比較組被包含。抗體與經轉染的細胞之結合係使用Becton Dickinson FACSCanto2TM (BD Biosciences)與FlowJo軟體(TreeStar)來分析。如圖2A至2J所示,HBC34-V34及HBC34-V35識別全部10種HBV HBsAg基因型。HBC34-V35顯示比HBC34-V34稍強的染色。 這些數據顯示抗體變異體HBC34-V34及HBC34-V35以與相當於HBC34-V7的程度廣泛地識別並結合HBsAg。範例 2 具有有效結合抗原之經修飾的 Fc 區的抗 HBsAg 抗體 Fc區中的抗體可為治療抗體提供優勢。HBC34-V35被表現為具有野生型Fc、或具有含有「MLNS」突變(M428L/N434S)的Fc或具有含有MLNS的Fc與「GAALIE」突變(G239A/A330L/I332E)組合的IgG1。以兩種獨立抗原結合ELISA實驗測試各建構體與重組HBsAg (adw)的結合。測試三(3)批HBC34-V35 (野生型Fc)。測試兩(2)批HBC34-V35-MLNS及兩(2)批HBC34-v35-MLNS-GAALIE。測試HBC34v7(一批)作為比較組。 如圖3A及3B所示,併入的Fc突變不影響HBC34-V35的抗原結合活性。EC50 值在各種建構體及兩個實驗之間稍有不同,且通常很低。 評估具有MLNS或MLNS及GAALIE突變之HBC34-V35與表現HBsAg基因型(A)至(J)或HBsAg變異體的EXPI293細胞之結合。具有野生型IgG1 Fc的HBC34-V35被用作為比較組。顯示與HBsAg基因型結合的數據顯示於圖3C至3H中。顯示與HBsAg變異體結合的數據顯示於圖3I至3R中。範例 3 試管內中和抗體的活性 藉由測量HBsAg (A)及HBeAg (B)在表現NTCP之經HBV感染的HepG2細胞之細胞培養上清液中的濃度來比較HBC34、HBC34-V35、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的中和能力。數據顯示於圖3S至3V中,並表示兩個獨立實驗之一的平均± SD。範例 4 HDV 偽系統中評估 HBC34-V35 MLNS-GAALIE 之泛基因型中和能力 為了證實HBC34-V35-MLNS-GAALIE對HBV病毒之中和幅度,以HBC34-V35-MLNS-GAALIE對八種普遍的人HBV基因型進行中和分析。使用一種利用經工程處理來表達代表不同基因型的HBV HBsAg之D型肝炎病毒(HDV)之試管內系統。簡而言之,HBV及HDV兩者共享相同的套膜蛋白,其病毒透過硫酸肝素蛋白多醣(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的進入路徑及NTCP一致,且HDV可被用作為研究HBsAg介導的病毒進入的模型系統(Tu 2018; Lempp 2016)。此外,HDV可與不同HBV基因型的HBsAg包膜/假型且接著被用於感染研究(Freitas 2014)。 HBC34-V35-MLNS-GAALIE顯示針對所有經測試具有相似EC50 值的基因型之中和能力,範圍為0.92ng/mL (基因型C)至2.34ng/mL (基因型A)。這些結果顯示HBC34-V35-MLNS-GAALIE能夠中和攜帶來自經測試之所有八種HBV基因型之HBsAg的感染性病毒,支持HBC34-V35-MLNS-GAALIE之體內泛基因型中和活性(圖4)。範例 5 活體模型之 HB 抗原清除及病毒進入之抑制 將已移植人肝細胞的免疫缺陷小鼠用於測試本揭示之抗HBV抗體在清除HBsAg的效率。簡而言之,將初級人肝細胞移植至SCID小鼠,其小鼠肝細胞已經先經酵素破壞。小鼠為T細胞及B細胞缺陷。此模型可用於研究HBV感染,包含進入、散佈、cccDNA調節、肝細胞內生性免疫反應及病毒整合入宿主基因組內。 以每隻小鼠1.0X107 個病毒基因組在第-28天經由尾靜脈注射HBV (基因型C)接種小鼠。最佳測量HBV後在第0天治療。感染HBV的小鼠(每個處理組n =4)被施予PBS (對照組)或HBC34-V35 (1、5或15 mg/kg i.p.,2x/週)。除抗原結合Fab區外,將抗體鼠化。 在整個研究中定期收集血漿及血清樣本,並測量病毒載量、HBV DNA (藉由PCR)及HB Ag (HBsAg、HBeAg、HBcrAg)。在第6週將小鼠犧牲。 如圖5至8中所示,以最高測試劑量的HBC34-V35治療,降低病毒載量及病毒進入至肝細胞。範例 6 試管內效應子功能研究 進行試管內研究以檢驗具有經修飾之Fc的HBC34抗體對下列各者的能力:(1)與人FcR及與補體的結合;(2)活化FcγRIIa、FcγRIIb及FcγRIIIa;及(3)促進ADCC並活化人自然殺手(NK)細胞。所使用的測試物件、細胞品系及試劑如下表5至7中所述。此範例中所使用的縮寫如下:GLP=良好實驗室規範;ADCC=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P=抗體依賴性細胞吞噬作用;Fc=可結晶的片段;HBsAg=B型肝炎表面抗原;mAb=單株抗體;PBS=磷酸鹽緩衝食鹽水;UHPL-SEC=超高效液相色譜-大小排除層析法;ATCC=美國菌種中心;FcγR=Fcγ受體;CHO細胞=中國倉鼠卵巢細胞;RLU=相對發光單位;BLI=生物膜干涉儀。 5. 測試物件
測試物件 HBC34-V35-MLNS
Figure 02_image061
同型
Figure 02_image061
IgG1λ
Figure 02_image061
相對分子量
Figure 02_image061
≈150 kDa
Figure 02_image061
濃度
Figure 02_image061
3.47 mg/ml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機構內部
Figure 02_image061
處理與儲存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短期儲存4℃、長期儲存-80℃
製劑緩衝液
Figure 02_image061
PBS、pH 7.2
測試物件 HBC34-V35-MLNS-GAALIE
Figure 02_image061
同型
Figure 02_image061
IgG1λ
Figure 02_image061
相對分子量
Figure 02_image061
≈150 kDa
Figure 02_image061
濃度
Figure 02_image061
2.1 mg/ml / 0.86 mg/ml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機構內部
Figure 02_image061
處理與儲存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短期儲存4℃、長期儲存-80℃
Figure 02_image061
製劑緩衝液
Figure 02_image061
PBS、pH 7.2
測試物件 HBC34-V35-LALA
Figure 02_image061
同型
Figure 02_image061
IgG1λ
Figure 02_image061
相對分子量
Figure 02_image061
≈150 kDa
Figure 02_image061
濃度
Figure 02_image061
1.2 mg/ml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機構內部
Figure 02_image061
處理與儲存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短期儲存4℃、長期儲存-80℃
Figure 02_image061
製劑緩衝液
Figure 02_image061
PBS、pH 7.2
測試物件 mAb 17.1.41
Figure 02_image061
同型
Figure 02_image061
IgG1κ
Figure 02_image061
相對分子量
Figure 02_image061
≈150 kDa
Figure 02_image061
濃度
Figure 02_image061
4.4 mg/ml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機構內部
Figure 02_image061
處理與儲存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短期儲存4℃、長期儲存-80℃
Figure 02_image061
製劑緩衝液
Figure 02_image061
PBS、pH 7.2
6. 細胞品系
細胞品系 PLC/PRF/5
Figure 02_image061
目錄編號
Figure 02_image061
#4325-FC-050
Figure 02_image061
濃度
Figure 02_image061
100µg/ml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R&D System,C端具有6-His標籤的NS0衍生小鼠骨髓瘤細胞品系
Figure 02_image061
安定性
Figure 02_image061
在-20至80℃安定
Figure 02_image061
處理與儲存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使用前可儲存於-80℃達1個月,復水後在無菌環境下儲存於2至8℃
Figure 02_image061
製劑緩衝液
Figure 02_image061
PBS
細胞品系 Jurkat-FcγRIIIA (F158)
Figure 02_image061
組織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人T淋巴細胞之不朽化品系;Jurkat細胞穩定表現FcγRIIIa受體、F158 (低親合力)變異體及NFAT反應因子驅動螢火蟲螢光酶表現而作為效應細胞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Promega (Cat. Nr.: G9798)
Figure 02_image061
分析介質
Figure 02_image061
輔以4%低IgG血清之RPMI1640
細胞品系 Jurkat-FcγRIIIA (V158)
Figure 02_image061
組織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人T淋巴細胞之不朽化品系;Jurkat細胞穩定表現FcγRIIIa受體、V158 (高親合力)變異體及NFAT反應因子驅動螢火蟲螢光酶表現而作為效應細胞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Promega (Cat. Nr.: G7018)
Figure 02_image061
分析介質
Figure 02_image061
輔以4%低IgG血清之RPMI1640
細胞品系 Jurkat-FcγRIIA (H131)
Figure 02_image061
組織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人T淋巴細胞之不朽化品系;Jurkat細胞穩定表現FcγRIIa受體、H131 (高親合力)變異體及NFAT反應因子驅動螢火蟲螢光酶表現而作為效應細胞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Promega (Cat. Nr.: G9995)
Figure 02_image061
分析介質
Figure 02_image061
輔以4%低IgG胎牛血清之RPMI1640
細胞品系 Jurkat-FcγRIIB
Figure 02_image061
組織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人T淋巴細胞之不朽化品系;Jurkat細胞穩定表現FcγRIIb受體及NFAT反應因子驅動螢火蟲螢光酶表現而作為效應細胞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Promega (Cat. Nr.: CS1781E02)
Figure 02_image061
分析介質
Figure 02_image061
輔以4%低IgG胎牛血清之RPMI1640
細胞品系 新鮮單離的人 NK 細胞
Figure 02_image061
組織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來自供體HM_WB019 (針對FcgRIIIa F/V的基因分型)的全血(EDTA),以來自Miltenyi Biotec (#130-098-185)的MACSxpress® NK 單離套組純化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機構內部
Figure 02_image061
分析介質
Figure 02_image061
AIM-V
Figure 02_image061
生長介質
Figure 02_image061
輔以10%低IgG胎牛血清之RPMI1640,Glutamax
Figure 02_image061
生長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37℃,5% CO2
細胞品系 新鮮單離的人 NK 細胞
Figure 02_image061
組織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來自供體HM_WB002 (針對FcgRIIIa V/V的基因分型)的全血(EDTA),以來自Miltenyi Biotec (#130-098-185)的MACSxpress® NK 單離套組純化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機構內部
Figure 02_image061
分析介質
Figure 02_image061
AIM-V
Figure 02_image061
生長介質
Figure 02_image061
輔以10%低IgG胎牛血清之RPMI1640,Glutamax
Figure 02_image061
生長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37℃,5% CO2
細胞品系 新鮮單離的人 NK 細胞
Figure 02_image061
組織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來自供體HM_WB018 (針對FcgRIIIa F/F的基因分型)的全血(EDTA),以來自Miltenyi Biotec (#130-098-185)的MACSxpress® NK 單離套組純化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機構內部
Figure 02_image061
分析介質
Figure 02_image061
AIM-V
Figure 02_image061
生長介質
Figure 02_image061
輔以10%低IgG胎牛血清之RPMI1640,Glutamax
Figure 02_image061
生長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37℃,5% CO2
7. 其他試劑
試劑 重組人 FcγRIIIa (V158)
Figure 02_image061
目錄編號
Figure 02_image061
#4325-FC-050
Figure 02_image061
濃度
Figure 02_image061
100µg/ml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R&D System,C端具有6-His標籤的NS0衍生小鼠骨髓瘤細胞品系
Figure 02_image061
安定性
Figure 02_image061
在-20至80℃安定
Figure 02_image061
處理與儲存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使用前可儲存於-80℃達1個月,復水後在無菌環境下儲存於2至8℃
Figure 02_image061
製劑緩衝液
Figure 02_image061
PBS
試劑 重組人 FcγRIIIa (F158)
Figure 02_image061
目錄編號
Figure 02_image061
10389-H08H
Figure 02_image061
濃度
Figure 02_image061
200µg/ml (復水時)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Sino Biological、C端具有6-His標籤的HEK293衍生物
Figure 02_image061
安定性
Figure 02_image061
在-20至80℃安定
Figure 02_image061
處理與儲存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使用前可儲存於-80℃
Figure 02_image061
製劑緩衝液
Figure 02_image061
PBS
試劑 重組人 FcγRIIa (H131)
Figure 02_image061
目錄編號
Figure 02_image061
10374-H08C1
Figure 02_image061
濃度
Figure 02_image061
200µg/ml (復水時)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Sino Biological、C端具有6-His標籤的CHO衍生物
Figure 02_image061
安定性
Figure 02_image061
在-20至80℃安定
Figure 02_image061
處理與儲存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使用前可儲存於-80℃
Figure 02_image061
製劑緩衝液
Figure 02_image061
PBS
試劑 重組人 FcγRIIa (H131)
Figure 02_image061
目錄編號
Figure 02_image061
10374-H08B
Figure 02_image061
濃度
Figure 02_image061
200µg/ml (復水時)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Sino Biological、C端具有6-His標籤的昆蟲細胞衍生物
Figure 02_image061
安定性
Figure 02_image061
在-20至80℃安定
Figure 02_image061
處理與儲存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使用前可儲存於-80℃
Figure 02_image061
製劑緩衝液
Figure 02_image061
PBS
試劑 重組人 FcγRIIb
Figure 02_image061
目錄編號
Figure 02_image061
10259-H08C
Figure 02_image061
濃度
Figure 02_image061
200µg/ml (復水時)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Sino Biological、C端具有6-His標籤的CHO衍生物
Figure 02_image061
安定性
Figure 02_image061
在-20至80℃安定
Figure 02_image061
處理與儲存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使用前可儲存於-80℃
試劑 人補體組分 C1q
Figure 02_image061
目錄編號
Figure 02_image061
204873
Figure 02_image061
濃度
Figure 02_image061
1.17 mg/ml
Figure 02_image061
來源
Figure 02_image061
Sigma-Aldrich,自人血清製備
Figure 02_image061
安定性
Figure 02_image061
在-80℃安定
Figure 02_image061
處理與儲存條件
Figure 02_image061
使用前可儲存於-80℃
Figure 02_image061
製劑緩衝液
Figure 02_image061
含有0.3 M NaCl的10 mM HEPES,pH 7.2
試劑 來源
PBS Sigma-Aldrich Chemie GmbH,瑞士
AIM-V介質 Gibco
Ham’s F-12K培養基 Gibco
MACSxpress® NK 單離套組 Miltenyi Biotec GmbH,德國
細胞毒性檢測套組(LDH) Roche Diagnostics GmbH,瑞士
96孔圓底盤 Corning
白色平底96孔盤 PerkinElmer
384孔圓底盤 Corning
384孔平底盤 Corning
分光光度計 Bio-Tek
RMPI培養基 Gibco
具有穩定麩醯胺的DMEM High Glucose Bioconcept
FBS GE Healthcare
Glutamax Gibco
胰蛋白酶-EDTA (0.05%),酚紅 Gibco
Prism7 Software Graph Pad Software, Inc., La Jolla, CA
Triton X-100 Sigma
ADCC分析緩衝液 Promega
Bio-Glo-TM螢光酶分析試劑 Promega
ADCC生物測定 Promega
洗滌緩衝液 PBS,1% FBS
甲醛溶液,濃度37% Sigma (Cat. Nr.: F1635-500ML)
皂素 Sigma (Cat. Nr.: S7900-100G)
通透化緩衝液 0.5%皂素、PBS、1% FBS
Alexa Fluor®647二級抗體 AffiniPure F(ab')2片段羊抗人IgG、Fcγ片段特異性(Jackson ImmunoResearch, Cat. Nr.: 109-606-098)
抗CD107 PE二級抗體 抗CD107 PE (BioLegend,Cat. Nr.: 328608,Clone H4A3,Mouse IgG1,kappa)
實驗流程 與人 Fc 受體結合之測量 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與人FcγR之結合係以Octet®儀器(BLI,生物膜干涉儀;FortéBio)進行測量。簡而言之,將2µg/ml之組胺酸標定人FcγR (FcγRIIa對偶基因H131、FcγRIIa對偶基因R131、FcγRIIa對偶基因F158、FcγRIIIa對偶基因V158及FcγRIIb)補獲至抗五組胺酸感測器上經6分鐘。在1µg/ml的affiniPure的F(ab')₂片段羊抗人IgG、F(ab')₂片段特異性(透過Fab片段對人mAb交聯)的存在下,將加載有FcγR的感測器在含有每種mAb 2µg/ml的動力學緩衝液(pH 7.1)溶液暴露4分鐘,接著解離步驟於相同緩衝液中再暴露4分鐘(圖表的右部)。使用Octet® RED96 (FortéBio)實時測量締合及解離曲線做為干擾圖譜的變化。在溶液中HBC34-V35-MLNS-GAALIE、HBC34-V35-MLNS或HBC34-V35與經固定的人FcRn之結合係在pH=6.0或pH=7.4下藉由Octet測量。與人補體蛋白 C1q 結合之測量 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與人補體之結合係以Octet®儀器(BLI,生物膜干涉儀;FortéBio)進行測量。簡而言之,透過Fab片段,使用抗人Fab (CH1特異性)感測器在10µg/ml下抓住全長IgG1的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 mAb達10分鐘。將加載有IgG的感測器在含有3µg/ml之經純化人C1q的動力學緩衝液(pH 7.1)溶液暴露4分鐘(圖表的左部),接著解離步驟於相同緩衝液中再暴露4分鐘(圖表的右部)。使用Octet® RED96 (FortéBio)實時測量締合及解離曲線做為干擾圖譜的變化。來自全血的人 NK 細胞之製備 遵循使用手冊使用MACSxpress® NK單離套組自EDTA全血單離新鮮NK細胞。簡而言之,將抗凝結血與15ml之NK單離混合物在50ml管中混合並使用旋轉器以約每分鐘12轉在室溫培養5分鐘。接著將管置於MACSxpress®分離器的磁場中15分鐘。經磁性標記的細胞附著至管壁上而聚集的紅血球沉澱到底部。接著在管仍位於MACSxpress®分離器的同時從上清液收集目標NK細胞。將NK細胞離心,以蒸餾水處理以移除殘餘紅血球,再次離心並且最終在AIM-V培養基中重新懸浮。抗體依賴性 NK 細胞殺戮之判定 將mAb在AIM-V培養基中以10倍序列稀釋自100µg/ml至0.001µg/ml。將目標細胞(PLC/PRF/5;MacNab, et al.,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34(5), 1976)以7.5×103 細胞/孔於23µl加至圓底384孔盤中,接著將序列稀釋抗體加至各孔(每孔23µl),並將抗體/細胞混合物在室溫培養10分鐘。培養後,以細胞密度為7.5×104 /孔於23µl中添加人NK細胞,產生的效應子對目標比例為10:1。亦包含用於測量最大溶胞作用(含有23µl的3%Triton x-100目標細胞)及自發性溶胞作用(含有目標細胞與無抗體的效應細胞)的對照孔。將孔盤培養於37℃、5% CO2 達4小時。藉由根據使用說明書使用LDH檢測套組測量乳酸脫氫酶(LDH)釋放來判定細胞死亡。簡而言之,以400 x g離心孔盤4分鐘,並將35µl上清液轉移至平底384孔盤。製備LDH試劑並且每孔加入35µl。使用動力學檢測,在490 nm及650 nm的吸光度每2分鐘測量一次共8分鐘。藉由使用下列公式判定特定溶胞作用百分比:(特定釋放 - 自發性釋放) / (最大釋放 - 自發性釋放)×100。抗體依賴性 NK 細胞活化之判定 使用來自先前經基因分型以表現雜合高(V158對偶基因)或低(F158對偶基因)親和力FcγRIIIa的兩個供體之新鮮單離的細胞來測試初級NK細胞的活化。將mAb的序列稀釋(在AIM-V培養基中以10倍序列稀釋自100µg/ml至0.0001µg/ml)與NK細胞培養4小時。藉由染色具有作為NK細胞活化的功能性標記的抗CD107a mAb (抗CD107 PE,BioLegend®,使用1/35稀釋)的NK細胞而由流式細胞儀測量NK細胞的活化。 FcγRIIIa 之抗體依賴性活化判定 將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在ADCC分析緩衝液中以4倍序列稀釋自5µg/ml至0.076µg/ml。將目標抗原(來自Engerix B, Glaxo SmithKline的HBsAg)以0.6µg/ml於25µl中添加於白色平底96孔盤中,接著將序列稀釋抗體加至各孔(每孔25µl),並將抗體/細胞混合物在室溫培養10分鐘。將用於ADCC生物測定的效應細胞解凍並以細胞密度為7.5×104 /孔於25µl中添加(最終HBsAg濃度為0.2µg/ml)。亦包含用於測量抗體依賴性活化(含有HBsAg及效應細胞但無抗體)及孔盤(只含有ADCC分析緩衝液的孔)之自發性發光之對照孔。將孔盤培養於37℃、5% CO2 達24小時。在此生物測定中人FcγRIIIa (V158或F158變異體)的活化導致NFAT介導表現螢光酶報導子基因。接著根據使用說明書使用Bio-Glo-TM 螢光酶分析試劑以發光計測量發光。藉由應用下列公式將數據(即,特異性Fcγ RIIIa活化)表示為背景以外的相對發光單位(RLU)的平均:(x濃度的mAb之RLU - 背景RLU)。 FcγRIIIa 之抗體依賴性活化判定 將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在ADCP分析緩衝液中以5倍序列稀釋自50µg/ml至0.00013µg/ml。將目標抗原(來自Engerix B的HBsAg)以0.6或6µg/ml於25µl中添加於白色平底96孔盤中,接著將序列稀釋抗體加至各孔(每孔25µl),並將抗原/抗體在室溫培養25分鐘。將用於Fcγ RIIa活化生物測定的效應細胞解凍並以細胞密度為50.0×104 /孔於25µl中添加(最終HBsAg濃度分別為0.2或2µg/ml)。亦包含用於測量抗體依賴性活化(含有HBsAg及效應細胞但無抗體)及孔盤(只含有ADCP分析緩衝液的孔)之自發性發光之對照孔。將孔盤培養於37℃、5% CO2 達23小時。在此生物測定中人FcγRIIa (H131變異體)的活化導致NFAT介導表現螢光酶報導子基因。接著根據使用說明書使用Bio-Glo-TM 螢光酶分析試劑以發光計測量發光。藉由應用下列公式將數據(即,特異性Fcγ RIIa活化)表示為背景以外的相對發光單位(RLU)的平均:([x]濃度的mAb之RLU - 背景RLU)。 FcγRIIb 之抗體依賴性活化判定 將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在ADCP分析緩衝液中以5倍序列稀釋自100µg/ml至0.00026µg/ml。將目標抗原(來自Engerix B的HBsAg)以3µg/ml於25µl中添加於白色平底96孔盤中,接著將序列稀釋抗體加至各孔(每孔25µl),並將抗原/抗體在室溫培養15分鐘。將用於Fcγ RIIb活化生物測定的效應細胞解凍並以細胞密度為75.0×104 /孔於25µl中添加(最終HBsAg濃度為1µg/ml)。亦包含用於測量抗體依賴性活化(含有HBsAg及效應細胞但無抗體)及孔盤(只含有ADCP分析緩衝液的孔)之自發性發光之對照孔。將孔盤培養於37℃、5% CO2 達20小時。在此生物測定中人FcγRIIb的活化導致NFAT介導表現螢光酶報導子基因。接著根據使用說明書使用Bio-Glo-TM 螢光酶分析試劑以發光計測量發光。藉由應用下列公式將數據(即,特異性FcγRIIb活化)表示為背景以外的相對發光單位(RLU)的平均:([x]濃度的mAb之RLU - 背景RLU)。抗體與人肝腫瘤細胞品系 PLC/PRF/5 結合之判定 將PLC/PRF/5細胞在37℃下經胰蛋白酶處理5分鐘,轉移至7ml生長培養基,在4℃下以400 x g離心4分鐘,在4℃下以PBS充分洗滌。一些細胞以4%甲醛固定(在4℃下20分鐘);其他者經固定後接著以通透化緩衝液通透化處理(在4℃下20分鐘)。將細胞沉澱物在2.64ml洗滌緩衝液(固定細胞)或通透化處理緩衝液(破膜細胞)中重新懸浮(表7)並以200µl/孔分配至圓底96孔盤(相當於100,000細胞/孔)。以400g離心孔盤4分鐘,4℃。從10µg/ml的終點濃度之測試抗體開始以1:5之5點序列稀釋添加至含細胞的孔並在冰上培養30分鐘。在4℃下洗滌2次,在洗滌緩衝液(固定細胞)或通透化處理緩衝液(破膜細胞)中400 x g、4分鐘,將50µl/孔的Alexa Fluor®647-標定二級抗體(表7)加至細胞並在冰上培養20分鐘。使細胞以洗滌緩衝液(固定細胞)或通透化處理緩衝液(破膜細胞)再洗滌2次,以200µl/孔的洗滌緩衝液(固定細胞)或通透化處理緩衝液(破膜細胞)重新懸浮,並以細胞螢光計(BD FACSCantoTM II)定量訊號(MFI,平均螢光強度)。結果 直接抗病毒機制對於在體內中和HBV很重要。藉由Fc區與免疫細胞上的Fcγ受體(FcγR)交互作用所介導的間接Fc依賴性作用機制對體內效能及對介導內源性免疫反應亦有重要貢獻。可藉由在試管內測量與FcγR結合以及人FcγR之抗體依賴性活化中來評估FcγR依賴性機制(Hsieh, Y.-T., et al., 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 441(C), 56-66. doi.org/10.1016/j.jim.2016.12.002)。抗體與FcRn及與補體結合的能力為感興趣的其他因素。 在一組實驗中,使用生物膜干涉儀(BLI Octet® System,ForteBio)並排比較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與全套人FcγR (FcγRIIIa V158及F158對偶基因、FcγRIIa H131及R131對偶基因及FcγRIIb)結合的能力。如圖9A至9E所示,帶有MLNS-GAALIE突變的Fc與FcγR的交互作用改變;具體而言,與只帶有MLNS的Fc相反,帶有這兩個突變的Fc與FcγRIIIa及FcγRIIa之結合增強,並減少與FcγRIIb之結合。 如圖9F所示,相對於具有野生型Fc之抗體,帶有MLNS Fc突變的抗體在pH 6.0下與FcRn之結合增強,但相較於具有野生型Fc的抗體,在pH 7.4下與FcRn之結合幾乎無法測得。 此外,如由生物膜干涉儀所測得HBC34-V35-MLNS-GAALIE與C1q之結合被消除(圖10)。 亦使用基於細胞的報導子生物測定來測試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對於活化人FcγRIIIa及FcγRIIa的能力。這些分析使用經NFAT介導的螢光酶報導子工程處理的Jurkat細胞來反映人FcγR之活化。當在HBsAg存在下,HBC34-V35-MLNS少量活化或不活化人FcγRIIIa及FcγRIIa,HBC34-V35-MLNS-GAALIE顯示對所有測試的FcγR有劑量依賴性活化(圖11A、11B、12A至12B)。HBC34-V35-MLNS-GAALIE並沒有活化FcγRIIb,即使以100µg/ml進行測試(圖13A至13B)。 亦使用自先前經基因分型以表現雜合高(V158)及低(F158)親和力FcγRIIIa (F/V)的一個供體之人周邊血液單核細胞所單離之自然殺手細胞(NK)來測試ADCC活性。使用單離的NK細胞測量肝腫瘤細胞品系PLC/PR/5在暴露於HBC34-V35;HBC34-V35-MLNS;HBC34-V35-MLNS-GAALIE或其他mAb (17.1.41,標定HBsAg之抗原環圈上的另一表位;參見Eren, R., et al., Hepatology, doi.org/ 10.1053/jhep.2000.9632;Galun, E., et al., Hepatology, doi.org/10.1053/jhep.2002.31867)之殺戮。在HBsAg特異性mAb HBC34-V35、HBC34-V35-MLNS、HBC34-V35-MLNS-GAALIE及17.1.41的存在下未觀察到殺戮(圖14A)。所觀察到的缺乏PLC/PR/5細胞的抗體依賴性殺戮可能與這些細胞的表面上HBsAg表現低下(圖14B)有關,其(在不被理論所束縛)可能不足以被NK細胞觸發殺戮。相反地,當PLC/PR/5細胞被固定並通透化處理,以HBC34v35及17.1.41檢測到高濃度HBsAg,表示在細胞內或以分泌形式(即次病毒顆粒)發現大部分的HBsAg (圖14B)。 亦使用抗CD107a mAb檢測在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及HBsAg的存在下初級人NK細胞(V/F)的活化。數據示於圖15A及15B中。 這些試管內數據顯示本揭示之帶有GAALIE Fc突變的HBV特異性結合蛋白比無GAALIE Fc親本抗體更有效率地結合至及活化低親合力激活FcγRIIa及FcγRIIIa。帶有GAALIE的結合蛋白亦不結合至及/或活化低親合力抑制性FcγRIIb。帶有GAALIE的結合蛋白亦不與C1q結合。此外,帶有GAALIE的結合蛋白不促進肝腫瘤細胞上的ADCC,但在可溶性HBsAg的存在下活化人NK細胞。插入MLNS突變在pH 6.0增加與FcRn的結合。範例 7 HBC34-V35-MLNS-GAALIE Pol/RT 抑制劑間藥物 - 藥物交互作用之試管內研究 在試管內進行研究以識別HBC34-V35-MLNS-GAALIE與HBV pol/RT抑制劑恩替卡韋(ETV)之可能的組合效果。使用HBC34-V35-MLNS-GAALIE與ETV在HepG2.2.15細胞內以棋盤格式檢測試管內組合效果。使用HBsAg及HBV DNA濃度作為讀數,且使用MacSynergy II (uab.edu/ medicine/peds/macsynergy)針對組合效果分析數據。為了標準化,得自未經處理的HepG2.2.15細胞的值被用作為陽性對照組,而組織培養基被用作為陰性控制組。使用99%信賴區間之綜效圖進行報告。數據示於圖16中。綜效圖之兩讀數顯示HBC34-V35-MLNS-GAALIE與ETV在試管內的累加效應。值得注意的是,沒有觀察到拮抗作用。這些數據支援將核苷結構類似物與HBC34-V35-MLNS-GAALIE組合用於臨床。範例 8 人單株抗體 HBC24 之識別與特徵 自人類病患以類似於Traggiai E. et al., 2004, Nat Med 10(8): 871-5中所述之方法單離抗HBV人單株抗體 。藉由判定其可變區之核苷酸及胺基酸序列與其中之補體決定區(CDR)而特徵化該抗體並稱之為「HBC24」。因此,HBC24為具有CDR、VH 及VL 序列之IgG1型全人單株抗體,如表3中所示。編碼HBC24的VH 及VL 之例示性核苷酸序列係提供於表4。範例 9 HBC24 種系變異體之生產及功能性測試 分析HBC24相對於種系序列的可變區中體細胞突變的存在。經識別的體細胞突變被恢復為種系序列以製造HBC24變異體。使用如本文中所述之分析測試HBC24及變異體的結合(試管內)及HBV與HBD血清型的中和(試管內;體內)。範例 10 Fc 修飾併入至 HBC24 及變異體 進一步製造在兩者Fc單體中含有MLNS及GAALIE突變的HBC24變異體。選定之變異體的HC胺基酸序列提供於SEQ ID NO: 121及122中。使用如本文中所述之分析檢查變異體的:(1)與抗原在試管內結合;(2)HBV血清型之在試管內中和。序列表及 SEQ ID 編號 ( 序列列表 )
Figure 02_image065
Figure 02_image067
Figure 02_image069
Figure 02_image071
Figure 02_image073
Figure 02_image075
Figure 02_image077
Figure 02_image079
Figure 02_image081
Figure 02_image083
Figure 02_image085
Figure 02_image087
Figure 02_image089
Figure 02_image091
Figure 02_image093
Figure 02_image095
Figure 02_image097
Figure 02_image099
Figure 02_image101
以上所述之各種實施例可結合以提供進一步實施例。本說明書中所提及及/或列於申請案資料表單之所有美國專利案、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美國專利申請案、國外專利、國外專利申請案及非專利公開案藉由引用方式將其整體併入本文中。若需要使用多種專利案、申請案及公開案的概念來提供其他實施例,則可修改實施例之態樣。 有鑑於以上詳細描述,可造成實施例的這些及其他改變。一般來說,在下列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術語不應被解釋為限制該申請專利範圍於說明書及請求項中所揭示之特定實施例,而應理解為包含所有可能的實施例連同這些權利要求所享有等效之全部範圍。因此,本申請專利範圍並不受揭示所限。
本文中所提供的附圖旨在更詳細的說明本揭示中包含的主題。附圖無意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揭示。 [ 1 ]顯示在指示濃度下,由直接基於抗原的ELISA分析判定,HBC34-V7與本揭示之兩個工程處理抗體(「HBC34-V34」;「HBC34-V35」)與HBsAg adw (頂圖)及HBsAg adr (底圖)的結合。所有抗體均以IgG1 (g1m17,1種同種異型性)製造。 [ 2A 2K ]顯示HBC34-V7、HBC34-V34及HBC34-V35與所有已知HBsAg基因型(分別是(A)-(J))及模擬對照組(K)的結合。使用基因型代表性序列表示HBsAg抗原外環圈,如PCT公開案第WO 2017/060504號之範例5中所示。藉由FACS進行染色。以圖的x軸指示抗體濃度。 [ 3A 3V ]顯示特定HBC抗體與HBsAg的體外結合(3A-3R)及中和(3S-3U)。圖3A及3B顯示以直接基於抗原的ELISA分析下,具有野生型或變異體Fc區的HBC34-V7及HBC34-V35與HBsAg adw的結合(2個實驗;來自「實驗1」的數據顯示於圖3A,及來自「實驗2」的數據顯示於圖3B)。抗原結合曲線顯示於各圖的頂圖中。EC50 值(使用Graphpad prism擬合曲線判定)顯示於各圖的中圖中。與未塗覆板的結合(對照組)顯示於各圖的底圖中。Fc區:「HBC34v7」及「HBC34-V35」=野生型Fc;「HBC34-V35-MLNS」=具有M428L/N434S的Fc。「HBC34-V35-MLNS-GAALIE」=具有M428L/N434S/G236A/A330L/I332E的Fc。測試三批HBC34-V35。測試兩批HBC34-V35-MLNS及兩批HBC34-v35-MLNS-GAALIE。使用一批HBC34-V7。圖3C至3H顯示HBC34-V35、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與來自所有十種已知HBV基因型或模擬對照組表達HBsAg的Expi293細胞之結合。以流式細胞儀來判定結合。數據是藉由以收集模擬轉染細胞所獲得的訊號以轉染總體的平均螢光強度(y軸)來表示。針對各HBsAg測試三組測試樣本的序列稀釋(12個點,1比3序列稀釋,從10μg/ml開始)。圖3I至3R顯示HBC34-V35、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與來自十九種(19)HBsAg變異體或模擬對照組表達HBsAg的Expi293細胞之結合。以流式細胞儀來判定結合。數據是藉由以收集模擬轉染細胞所獲得的訊號以轉染總體的平均螢光強度來表示。對各HBsAg測試三組測試樣本的序列稀釋(12個點,1比3序列稀釋,從10 μg/ml開始)。抗體濃度顯示於x軸上。圖3S及3U顯示藉由測量表現NTCP之經HBVD感染的HepG2細胞的細胞培養上清液中HBsAg(頂部)及HbeAg(底部)的濃度所評估之指示對HBV基因型D的HBC抗體的中和能力。數據表示兩個獨立實驗之一的平均± SD。圖3T及3V顯示EC50 值。藉由兩個獨立實驗判定EC50 值的幾和平均及範圍(括號內)。 [ 4 ]顯示藉由HBC34-V35-MLNS-GAALIE,使用HDV假型系統的各別HBV基因型之中和(EC50值)。 [ 5 8 ]顯示HBC34-V35對HBV感染體內小鼠模型之血清HBAg濃度的影響。如範例5中所述,以初級人肝細胞轉殖的HBV基因型C感染SCID小鼠,並施予1、5或15 mg/kg之HBC34-V35或PBS(對照組)。圖5顯示處理前及處理後的血清HBV DNA濃度。圖6顯示處理前及處理後的血清HBsAg濃度。圖7顯示處理前及處理後的血清HBeAg濃度。圖8顯示處理前及處理後的血清HBcrAg濃度。「Tmt」=處理。 [ 9A 9F ]顯示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與人FcR之結合。(A)至(E)由生物膜干涉儀(BLI)評估與FcγR之結合。將2µg/ml之組胺酸標定人FcγR ((A) FcγRIIa對偶基因H131;(B) FcγRIIa對偶基因R131;(C) FcγRIIIa對偶基因F158;(D) FcγRIIIa對偶基因V158;(E) FcγRIIb)補獲至抗五組胺酸感測器上經6分鐘。在1µg/ml的affiniPure的F(ab')₂片段羊抗人IgG、F(ab')₂片段特異性(透過Fab片段對人mAb交聯)的存在下,將加載有FcγR的感測器在含有每種mAb 2µg/ml的動力學緩衝液(pH 7.1)溶液暴露5分鐘(圖表的左部),接著解離步驟於相同緩衝液中暴露額外4分鐘(圖表的右部)。使用Octet® RED96 (FortéBio)實時測量締合及解離曲線做為干擾圖譜的變化。(F)使用生物膜干涉儀(BLI)判定在不同的pH下HBC34抗體對FcRn的體外結合。時間點0秒表示從基線緩衝液切換至含有抗體的緩衝液。時間點300秒(垂直虛線)表示在對應pH處切換至空白緩衝液。曲線指示在干擾圖譜中締合及解離曲線的變化。 [ 10 ]顯示由Octet®測量之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與人C1q之結合。透過Fab片段,使用抗人Fab (CH1)感測器在10µg/ml下抓住全長IgG1的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 mAb達10分鐘。將加載有IgG的感測器在含有3µg/ml之經純化人C1q的動力學緩衝液(pH 7.1)溶液暴露4分鐘(圖表的左部),接著解離步驟於相同緩衝液中暴露額外4分鐘(圖表的右部)。使用Octet® RED96 (FortéBio)實時測量締合及解離曲線做為干擾圖譜的變化。 [ 11A 11B ]顯示在工程處理的Jurkat細胞中使用NFAT介導的螢光酶報導子之受體連鎖活化的人FcγRIIIa之體外活化。使用經認證、市售可得的生物報導子分析來測試FcγRIIIa活化,其中使用重組HBsAg (安在時B(Engerix B))作為目標抗原。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的序列稀釋與對照組(Ctr) mAb以0.2µg/ml的HBsAg在37℃下培養25分鐘。將表現FcγRIIIa低親合力對偶基因F158 (A)或FcγRIIIa高親和力對偶基因V158 (B)的Jurkat效應細胞(Promega)在分析緩衝液中重新懸浮,且接著添加至分析盤。在37℃下培養24小時後,添加Bio-Glo-TM 螢光酶分析試劑(Promega),並使用發光計(Bio-Tek)對螢光進行定量。 [ 12A 12B ]顯示在工程處理的Jurkat細胞中使用NFAT介導的螢光酶報導子之受體連鎖活化的人FcγRIIa之體外活化。使用經認證、市售可得的生物報導子分析來判定人FcγRIIa之活化,其中使用重組HBsAg (安在時B)作為目標抗原。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的序列稀釋與對照組mAb (Ctr)以2µg/ml (A)或0.2µg/ml (B)的HBsAg在37℃下培養25分鐘。將表現FcγRIIa高親合力對偶基因H131之Jurkat效應細胞(Promega)在分析緩衝液中重新懸浮,且接著添加至分析盤。在37℃下培養23小時後,添加Bio-Glo-TM 螢光酶分析試劑(Promega),並使用發光計(Bio-Tek)對螢光進行定量。 [ 13A 13B ]顯示在工程處理的Jurkat細胞中使用NFAT介導的螢光酶報導子之受體連鎖活化的人FcγRIIb之體外活化。使用經認證、市售可得的生物報導子分析來測試人FcγRIIb的活化,其中使用重組HBsAg (安在時B)作為目標抗原。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的序列稀釋與對照組mAb (Ctr)以1µg/ml的HBsAg在37℃下培養15分鐘。將表現FcγRIIb的Jurkat效應細胞(Promega)在分析緩衝液中重新懸浮,且接著添加至分析盤。在37℃下培養20小時後,添加Bio-Glo-TM 螢光酶分析試劑(Promega),並使用發光計(Bio-Tek)對螢光進行定量。在圖13B中,來自圖13A的對照組mAb被指定為「Ctr mAb1] 。被指定為「Ctr mAb2] 的第二對照組mAb為包含下列具有與FcγRIIb增強結合之突變的IgG1 Fc之HBC34-V35形式: G237D/P238D/H268D/P271G/A330R (Mimotoet al ., ProtEng Des Sel. 26(10):589- 598 (2013))。 [ 14A 14B ]顯示在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的存在下藉由人初級NK細胞PLC/PRF/5人肝腫瘤細胞的體外殺傷作用。(A) 使用來自先前經基因分型以表現雜合高(V158)及低(F158)親和力FcγRIIIa (F/V)的一個供體之新鮮單離的NK細胞來測試ADCC。將HBC34-V35、HBC34-V35-MLNS、HBC34-V35-MLNS-GAALIE、抗HBV mAb 17.1.41及對照組mAb的序列稀釋添加到分泌HBsAg的肝腫瘤細胞品系PLC/PRF/5 (又稱為亞歷山大細胞)。將PLC/PRF/5細胞與抗體一起培養於室溫下10分鐘。將NK細胞添加到分析盤(效應細胞對目標細胞比例為10:1)並在37℃下培養4小時。藉由測量乳酸脫氫酶(LDH)釋放來判定細胞死亡。(B) 如由流式細胞儀所評估藉由HBC34-V35及17.1.41 mAb PLC/PRF/5對人肝腫瘤細胞染色。將細胞充分潤洗,以甲醛(4%)固定或在以不同濃度的HBC34-V35及17.1.41 mAb染色前固定及通透處理(皂素0.5%)。使用Alexa Fluor® 647 AffiniPure F(ab')₂片段羊抗人IgG、Fcγ片段特異性抗體藉由流式細胞儀檢測這些人(如果是HBC34-V35,則是經工程處理的人)mAb之結合。 [ 15A 15B ]顯示在HBC34-V35-MLNS及HBC34-V35-MLNS-GAALIE及HBsAg的存在下初級人NK細胞的體外活化。使用來自先前經基因分型以表現(A)雜合高(V158)或(B)低(F158)親和力FcγRIIIa的兩個供體之新鮮單離的細胞來測試NK細胞的活化。將HBC34-V35、HBC34-V35-MLNS-GAALIE及HBC34v35-LALA mAb的序列稀釋與NK細胞培養4小時。藉由染色具有抗CD107a mAb (作為鑑定NK細胞活化的功能性標記)的NK細胞而由流式細胞儀測量NK細胞的活化。CD107a (又稱為LAMP-1)為用於NK細胞去顆粒的標記。 [ 16 ]顯示HBC34-V35-MLNS-GAALIE與聚合酶/反轉錄抑制劑恩替卡韋(ETV)之間的體外交互作用研究結果。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2_A0101_SEQ_0011
Figure 12_A0101_SEQ_00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13
Figure 12_A0101_SEQ_0014
Figure 12_A0101_SEQ_0015
Figure 12_A0101_SEQ_0016
Figure 12_A0101_SEQ_0017
Figure 12_A0101_SEQ_0018
Figure 12_A0101_SEQ_0019
Figure 12_A0101_SEQ_0020
Figure 12_A0101_SEQ_0021
Figure 12_A0101_SEQ_0022
Figure 12_A0101_SEQ_0023
Figure 12_A0101_SEQ_0024
Figure 12_A0101_SEQ_0025
Figure 12_A0101_SEQ_0026
Figure 12_A0101_SEQ_0027
Figure 12_A0101_SEQ_0028
Figure 12_A0101_SEQ_0029
Figure 12_A0101_SEQ_0030
Figure 12_A0101_SEQ_0031
Figure 12_A0101_SEQ_0032
Figure 12_A0101_SEQ_0033
Figure 12_A0101_SEQ_0034
Figure 12_A0101_SEQ_0035
Figure 12_A0101_SEQ_0036
Figure 12_A0101_SEQ_0037
Figure 12_A0101_SEQ_0038
Figure 12_A0101_SEQ_0039
Figure 12_A0101_SEQ_0040
Figure 12_A0101_SEQ_0041
Figure 12_A0101_SEQ_0042
Figure 12_A0101_SEQ_0043
Figure 12_A0101_SEQ_0044
Figure 12_A0101_SEQ_0045
Figure 12_A0101_SEQ_0046
Figure 12_A0101_SEQ_0047

Claims (92)

  1. 一種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i)   重鏈可變區(VH ),該VH 包含與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同一性;以及 (ii)  輕鏈可變區(VL ),該VL 包含與SEQ ID NO: 59、89或90中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同一性,唯該VL 在根據IMGT編號之位置40處的胺基酸不是半胱胺酸, 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HBsAg的抗原環圈區結合,並中和B型肝炎病毒及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2. 如請求項1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i)   該VH 包含與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同一性;及/或 (ii)  該VL 包含與SEQ ID NO: 59、89或90中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同一性。
  3. 如請求項1或2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L 在位置40處的胺基酸為丙胺酸。
  4. 如請求項1或2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L 在位置40處的胺基酸為絲胺酸。
  5. 如請求項1或2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L 在位置40處的胺基酸為甘胺酸。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根據下列SEQ ID NO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及CDRL3序列: (i)   分別為34至36、37、38及40; (ii)  分別為34、66、36、37、38及40; (iii) 分別為34至36、37、39及40; (iv) 分別為34、66、36、37、39及40; (v)  分別為34至36、37、38及58; (vi) 分別為34、66、36、37、38及58; (vii) 分別為34至36、37、39及58;或 (viii)分別為34、66、36、37、39及58。
  7. 如請求項1至3及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L 包含SEQ ID NO: 89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89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8. 2、4及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L 包含SEQ ID NO: 90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90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單離抗體,其中該VH 包含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10. 如請求項1至3、6、7及9中任一項之單離抗體,其中該VH 包含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且該VL 包含SEQ ID NO: 89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89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11. 2、4、6、8及9中任一項之單離抗體,其中該VH 包含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41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且該VL 包含SEQ ID NO: 90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90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12. 一種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i)   重鏈可變區(VH ),該VH 包含與SEQ ID NO: 95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同一性;以及 (ii)  輕鏈可變區(VL ),該VL 包含與SEQ ID NO: 96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同一性;且 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HBsAg的抗原環圈區結合,並中和B型肝炎病毒及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13. 如請求項12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i)   該VH 包含與SEQ ID NO: 95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同一性;及/或 (ii)  該VL 包含與SEQ ID NO: 96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同一性。
  14. 如請求項12或13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分別為SEQ ID NO: 97至10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及CDRL3序列。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人抗體、單株抗體、純化抗體、單鏈抗體、Fab、Fab’、F(ab’)2、Fv或scFv。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18.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該抗原結合片段包含Fc部分。
  19. 如請求項18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部分包含突變,其中相較於不包含該突變的參考Fc部分,該突變增強與FcRn的結合。
  20. 如請求項18或19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部分包含突變,其中相較於不包含該突變的參考Fc部分,該突變增強與FcγR (較佳地與FcγRIIA或FcγRIIIA)的結合。
  21. 如請求項18至20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部分為IgG同型或衍生自IgG同型。
  22. 如請求項19至21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增強與FcRn結合的突變包含:M428L;N434S;N434H;N434A;N434S;M252Y;S254T;T256E;T250Q;P257I;Q311I;D376V;T307A;E380A;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23. 如請求項22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增強與FcRn結合的突變包含: (i)   M428L/N434S; (ii)  M252Y/S254T/T256E; (iii) T250Q/M428L; (iv) P257I/Q311I; (v)  P257I/N434H; (vi) D376V/N434H; (vii) T307A/E380A/N434A;或 (viii)(i)至(vii)之任何組合。
  24. 如請求項23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增強與FcRn結合的突變包含M428L/N434S。
  25. 如請求項20至24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增強與FcγR結合的突變包含S239D;I332E;A330L;G236A;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26. 如請求項25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增強與FcγR結合的突變包含: (i)   S239D/I332E; (ii)  S239D/A330L/I332E; (iii) G236A/S239D/I332E;或 (iv) G236A/A330L/I332E。
  27. 如請求項25或26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增強與FcγR結合的突變包含或由下列組成:G236A/A330L/I332E,且可選擇地不包含S239D。
  28. 如請求項18至27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部分包含下列胺基酸取代突變:M428L;N434S;G236A;A330L;及I332E,且可選擇地不包含S239D。
  29. 一種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i)   重鏈可變區(VH ),該VH 包含SEQ ID NO:41之胺基酸序列;以及 (ii)  輕鏈可變區(VL ),該VL 包含SEQ ID NO:89之胺基酸序列, 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HBsAg的抗原環圈區結合,並中和B型肝炎病毒及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30. 如請求項29之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進一步包含Fc部分。
  31. 如請求項30之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部分為衍生自IgG同型且包含M428L及N434S取代突變。
  32. 如請求項30或31之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部分為衍生自IgG同型且包含G236A、A330L及I332E取代突變,且可選擇地不包含S239D突變。
  33. 如請求項32之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部分包含M428L、N434S、G236A、A330L及I332E取代突變。
  34. 如請求項1至11及15至33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SEQ ID NO: 91或138之重鏈(HC)胺基酸序列。
  35. 如請求項1至11及15至31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SEQ ID NO: 92之重鏈(HC)胺基酸序列。
  36. 如請求項1至3、6、7、9、10及15至35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SEQ ID NO: 93之輕鏈(LC)胺基酸序列。
  37. 2、4、6、8、11及15至28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SEQ ID NO: 94之輕鏈(LC)胺基酸序列。
  38. 如請求項34或36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SEQ ID NO: 91之HC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93之LC胺基酸序列。
  39. 如請求項35或3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SEQ ID NO: 92之HC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94之LC胺基酸序列。
  40. 如請求項34或37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SEQ ID NO: 91之HC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94之LC胺基酸序列。
  41. 如請求項35或36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SEQ ID NO: 92之HC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93之LC胺基酸序列。
  42. 一種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i)   重鏈(HC),該HC包含SEQ ID NO:91之胺基酸序列;以及 (ii)  輕鏈(LC),該LC包含SEQ ID NO:93之胺基酸序列, 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HBsAg的抗原環圈區結合,並中和B型肝炎病毒及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43. 如請求項1至42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該抗原結合片段能夠結合選自HBsAg基因型A、B、C、D、E、F、G、H、I或J或彼等之任何組合的HBsAg基因型。
  44. 如請求項1至43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降低患有HBV感染的哺乳動物體內之HBV DNA的血清濃度。
  45. 如請求項1至44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降低患有HBV感染的哺乳動物體內之HBsAg的血清濃度。
  46. 如請求項1至45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降低患有HBV感染的哺乳動物體內之HBeAg的血清濃度。
  47. 如請求項1至4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降低患有HBV感染的哺乳動物體內之HBcrAg的血清濃度。
  48. 一種融合蛋白,其包含: (i)   細胞外組分,該細胞外組分包含如請求項1至47中任一項之該抗原結合片段; (ii)  跨膜結構域;及 (iii) 細胞內組分,該細胞內組分包含效應子結構域或其功能性變異體或部分,且可選擇地包含源自共刺激蛋白或其功能性變異體或部分之傳訊結構域。
  49. 如請求項48之融合蛋白,其中該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cFv,該scFv包含可變重鏈(VH )結構域及/或可變輕鏈(VL )結構域。
  50. 如請求項49之融合蛋白,其中該scFv包含胜肽連接子。
  51. 如請求項50之融合蛋白,其中該scFv的定向為VL ‑連接子‑VH
  52. 如請求項50之融合蛋白,其中該scFv的定向為VH ‑連接子‑VL
  53. 如請求項48至52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其中該跨膜結構域包含來自CD4、CD8、CD27或CD28的跨膜結構域。
  54. 如請求項48至53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其中該細胞內組分包含來自CD3ζ的效應子結構域。
  55. 如請求項48至54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其中該細胞內組分進一步包含來自4-1BB (CD137)、CD28、OX40、(CD134)、ICOS (CD278)、CD27、CD2、CD5、ICAM-1 (CD54)、LFA-1 (CD11a/CD18)、GITR、CD30、CD40、BAFF-R、HVEM、LIGHT、MKG2C、SLAMF7、NKp80、CD160、B7-H3及與CD83特異性結合的配體中一或兩者的傳訊結構域。
  56. 如請求項48至55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其中該融合蛋白包含嵌合抗原受體(CAR)。
  57. 一種單離多核苷酸,其包含編碼如請求項1至56中任一項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的核苷酸序列。
  58. 如請求項57之多核苷酸,其中使編碼該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的該核苷酸序列密碼子優化以供在宿主細胞中表現。
  59. 如請求項57或58之多核苷酸,其包含與SEQ ID NO: 103至110及130至136中任一者之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60. 如請求項59之多核苷酸,其包含SEQ ID NO: 103之VH 編碼核苷酸序列及SEQ ID NO:105之VL 編碼核苷酸序列。
  61. 如請求項59之多核苷酸,其包含SEQ ID NO: 103之VH 編碼核苷酸序列及SEQ ID NO:104之VL 編碼核苷酸序列。
  62. 如請求項54之多核苷酸,其包含SEQ ID NO: 108之VH 編碼核苷酸序列及SEQ ID NO:109之VL 編碼核苷酸序列。
  63. 一種多核苷酸,其編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多核苷酸包含SEQ ID NO:103之VH 編碼核苷酸序列及SEQ ID NO:110之VL 編碼核苷酸序列,其中該經編碼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HBsAg的抗原環圈區結合,並中和B型肝炎病毒及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64. 一種載體,其包含如請求項57至63中任一項之多核苷酸。
  65. 如請求項64之載體,其中該載體包含慢病毒載體或反轉錄病毒載體。
  66.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如請求項57至63中任一項之異源性多核苷酸。
  67.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 (i)   如請求項1至47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ii)  如請求項48至56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 (iii) 如請求項57至63中任一項之多核苷酸; (iv) 如請求項64或65之載體; (v)  如請求項66之宿主細胞;或 (vi) (i)至(v)之任何組合。
  68. 如請求項67之醫藥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醫藥上可接受的賦形劑、稀釋劑或載具。
  69. 一種套組,其包含: (a)  選自下列的組分: (i)   如請求項1至47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ii)  如請求項48至56之融合蛋白; (iii) 如請求項57至63中任一項之多核苷酸; (iv) 如請求項64或65之載體; (v)  如請求項66之宿主細胞; (vi) 如請求項67或68之醫藥組成物;或 (vii) (i)至(vi)之任何組合;及 (b)  供使用該組分以預防、治療、緩解及/或診斷B型肝炎感染及/或D型肝炎感染的指示說明。
  70. 如請求項67或68之組成物或如請求項69之套組,其進一步包含: (i)   聚合酶抑制劑,其中該聚合酶抑制劑可選擇地包含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替比夫定、惠立妥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ii)  干擾素,其中該干擾素可選擇地包含IFNβ及/或IFNα; (iii) 檢查點抑制劑,其中該檢查點抑制劑可選擇地包含抗-PD-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抗-PD-L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或抗-CTLA4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iv) 刺激性免疫檢查點分子之促效劑;或 (v)  (i)至(iv)之任何組合。
  71. 如請求項70之組成物或套組,其中該聚合酶抑制劑包含拉米夫定。
  72. 一種製造如請求項1至47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如請求項48至56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在條件下培養如請求項66之宿主細胞一段足以製造該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融合蛋白的時間。
  73. 一種(i)如請求項1至47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ii)如請求項48至56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iii)如請求項57至63中任一項之多核苷酸、(iv)如請求項64或65之載體、(v)如請求項66之宿主細胞及/或(vi)如請求項67或68之醫藥組成物於製造藥物之用途,該藥物係用於預防、治療、緩解及/或診斷個體之B型肝炎感染及/或D型肝炎感染。
  74. 預防及/或緩解個體之B型肝炎及/或D型肝炎感染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個體施予有效量之(i)如請求項1至47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ii)如請求項48至56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iii)如請求項57至63中任一項之多核苷酸、(iv)如請求項64或65之載體、(v)如請求項66之宿主細胞及/或(vi)如請求項67或68之醫藥組成物。
  75. 如請求項7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對該個體施予下列之一或多者:(vii)聚合酶抑制劑,其中該聚合酶抑制劑可選擇地包含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替比夫定、惠立妥或彼等之任何組合;(viii)干擾素,其中該干擾素可選擇地包含IFNβ及/或IFNα;(ix)檢查點抑制劑,其中該檢查點抑制劑可選擇地包含抗-PD-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抗-PD-L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或抗-CTLA4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x)刺激性免疫檢查點分子之促效劑;或(xi) (vii)至(x)之任何組合。
  76. 如請求項74或75之方法,其中該B型肝炎感染為慢性B型肝炎感染。
  77. 如請求項74至7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已接受肝臟移植。
  78. 如請求項74至7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未對B型肝炎免疫。
  79. 如請求項74至7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新生兒。
  80. 如請求項74至7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正在進行或曾經進行血液透析。
  81. 一種用於活體外診斷B型肝炎及/或D型肝炎感染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i)   使來自個體的樣本與如請求項1至47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如請求項48至56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接觸;及 (ii)  檢測包含抗原及該抗體或包含抗原及該抗原結合片段之複合物,或檢測包含抗原及該融合蛋白的複合物。
  82. 如請求項81之方法,其中該樣本包含自該個體單離的血液。
  83. 一種用於檢測抗B型肝炎及/或抗D型肝炎疫苗中正確構型的表位是否存在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i)   使該疫苗與下列接觸: (a)如請求項1至47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或 (b)如請求項48至56中任一項之融合蛋白;及 (ii)  檢測是否已形成包含抗原及該抗體、或包含抗原及該抗原結合片段、或包含抗原及該融合蛋白的複合物。
  84. 一種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i)   重鏈可變區(VH ),該VH 包含SEQ ID NO: 34之CDRH1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5或66之CDRH2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36之CDRH3胺基酸序列; (ii)  輕鏈可變區(VL ),該VL 包含SEQ ID NO: 37之CDRL1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8或39之CDRL2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58或40之CDRL3胺基酸序列;及 (iii) Fc部分,其中該Fc部分包含G236A/A330L/ I332E。
  85. 如請求項84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部分不包含S239D。
  86. 如請求項84或85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部分進一步包含M428L/N434S。
  87. 如請求項84至8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H 包含SEQ ID NO: 41或67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41或67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且其中該VL 包含SEQ ID NO: 42、59、65、89、90及111至120中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42、59、65、89、90及111至120中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88. 一種單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i)   重鏈可變區(VH ),該VH 包含SEQ ID NO: 97之CDRH1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8之CDRH2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99之CDRH3胺基酸序列; (ii)  輕鏈可變區(VL ),該VL 包含SEQ ID NO: 100之CDRL1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1之CDRL2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102之CDRL3胺基酸序列;及 (iii) Fc部分,其中該Fc部分包含G236A/A330L/ I332E。
  89. 如請求項88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部分不包含S239D。
  90. 如請求項88或89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部分進一步包含M428L/N434S。
  91. 如請求項88至90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H 包含SEQ ID NO: 95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95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且其中該VL 包含SEQ ID NO: 96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 96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92. 如請求項1至47及84至91中任一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i)   相較於包括Fc部分且該Fc部分不包含G236A/A330L/I332E之參考多肽,與人FcγRIIA、人FcγRIIIA或該兩者的結合增強,其中該人FcγRIIA可選擇地為H131或R131,及/或該人FcγRIIIA可選擇地為F158或V158; (ii)  相較於包括Fc部分且該Fc部分不包含G236A/A330L/I332E之參考多肽,與人FcγRIIB的結合減少; (iii) 不與人FcγRIIB結合; (iv) 相較於包括Fc部分且該Fc部分不包含G236A/A330L/I332E之參考多肽,與人C1q的結合減少; (v)  不與人C1q結合; (vi) 比包括Fc部分且該Fc部分不包含G236A/ A330L/I332E之參考多肽更大程度地活化人FcγRIIA、人FcγRIIIA或該兩者,其中該人FcγRIIA可選擇地為H131或R131,及/或該人FcγRIIIA可選擇地為F158或V158; (vii) 不活化人FcγRIIB; (viii)     比包括Fc部分且該Fc部分不包含G236A/A330L/I332E之參考多肽在HBsAg存在下更大程度地活化人自然殺手(NK)細胞,其中該參考多肽可選擇地為與HB Ag (可選擇地HBsAg)結合的抗體; (ix) 具有約12.75ng/mL至約19.9ng/mL、或約12.75ng/mL至約12.84ng/mL、或約12.79ng/mL、或約16.22ng/mL至約19.9ng/mL、或約17.97ng/mL之HBsAg EC50 ,及/或具有約10.78ng/mL至約13.72ng/mL、或約10.78ng/mL至約10.93ng/mL、或約10.85ng/mL、或約11.59ng/mL至約13.72ng/mL、或約12.61ng/mL之HBeAg EC50 ,其中該HBV可選擇地為HBV基因型D,且其中藉由對過量表現NTCP且以HBV感染之HepG2細胞施予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後第7天分別測量由該HepG2細胞所分泌之HBsAg或HBeAg而可選擇地活體外判定該EC50 ; (x)  具有約10.43ng/mL至約22.41ng/mL、或約13.81ng/mL至約16.56ng/mL、或約15.12ng/mL、或約12.24ng/mL至約22.41ng/mL、或約16.56ng/mL、或約10.43ng/mL至約20.08ng/mL、或約14.47ng/mL之HBsAg EC50 ,及/或具有約10.39ng/mL至約13.99ng/mL、或約10.63ng/mL至約10.66ng/mL、或約10.64ng/mL、或約10.39ng/mL至約10.60ng/mL、或約10.49ng/mL、或約13.25ng/mL至約13.99ng/mL、或約13.61ng/mL之HBeAg EC50 ,其中該HBV可選擇地為HBV基因型D,且其中藉由對過量表現NTCP且以HBV感染之HepG2細胞施予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後第7天分別測量由該HepG2細胞所分泌之HBsAg或HBeAg而可選擇地活體外判定該EC50 ; (xi) 能夠與HBsAg變異體結合,該HBsAg變異體包含HBsAg-Y100C/P120T、HBsAg-P120T、HBsAg-P120S/S143L、HBsAg-C121S、HBsAg-R122D、HBsAg-R122I、HBsAg-T123N、HBsAg-Q129H、HBsAg-Q129L、HBsAg-M133H、HBsAg-M133L、HBsAg-M133T、HBsAg-K141E、HBsAg-P142S、HBsAg-S143K、HBsAg-D144A、HBsAg-G145R、HBsAg-N146A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xii) 相較於與HBsAg結合且包括Fc部分且該Fc部分不包含G236A/A330L/I332E之參考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改善與HBsAg變異體結合,該HBsAg變異體包含HBsAg-Y100C/P120T、HBsAg-P120T、HBsAg-P120S/S143L、HBsAg-C121S、HBsAg-R122D、HBsAg-R122I、HBsAg-T123N、HBsAg-Q129H、HBsAg-Q129L、HBsAg-M133H、HBsAg-M133L、HBsAg-M133T、HBsAg-K141E、HBsAg-P142S、HBsAg-S143K、HBsAg-D144A、HBsAg-G145R、HBsAg-N146A或彼等之任何組合;及/或 (xiii) 能夠中和(a) EC50 約2.34ng/mL之HBV基因型A;(b) EC50 約2.22ng/mL之HBV基因型B;(c) EC50 約0.92ng/mL之HBV基因型C;(d) EC50 約1.10ng/mL之HBV基因型D;(e) EC50 約1.12ng/mL之HBV基因型E;(f) EC50 約1.93ng/mL之HBV基因型F;(g) EC50 約1.43ng/mL之HBV基因型G;及/或(h) EC50 約1.93ng/mL之HBV基因型H,其中使用經工程處理的重組HDV以表現HBV基因型的HBsAg而可選擇地測量該EC50
TW108146488A 2018-12-19 2019-12-18 中和b型肝炎病毒之抗體和彼之用途 TW2020395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82274P 2018-12-19 2018-12-19
US62/782,274 2018-12-19
US201962860085P 2019-06-11 2019-06-11
US62/860,085 2019-06-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9547A true TW202039547A (zh) 2020-11-01

Family

ID=69182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6488A TW202039547A (zh) 2018-12-19 2019-12-18 中和b型肝炎病毒之抗體和彼之用途

Country Status (2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27336A1 (zh)
EP (2) EP4292659A3 (zh)
KR (1) KR20210126558A (zh)
CN (1) CN113544148B (zh)
AU (1) AU2019403245A1 (zh)
BR (1) BR112021012094A2 (zh)
CA (1) CA3121004A1 (zh)
DK (1) DK3898668T3 (zh)
ES (1) ES2961791T3 (zh)
FI (1) FI3898668T3 (zh)
HR (1) HRP20231440T1 (zh)
HU (1) HUE063732T2 (zh)
IL (1) IL284044A (zh)
LT (1) LT3898668T (zh)
MX (1) MX2021006756A (zh)
PL (1) PL3898668T3 (zh)
PT (1) PT3898668T (zh)
SG (1) SG11202106483WA (zh)
SI (1) SI3898668T1 (zh)
TW (1) TW202039547A (zh)
WO (1) WO2020132091A2 (zh)
ZA (1) ZA2021042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22003698A2 (pt) * 2019-08-29 2022-05-24 Vir Biotechnology Inc Método de tratamento de uma infecção pelo vírus da hepatite b e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US20230242621A1 (en) 2020-06-24 2023-08-03 Vir Biotechnology, Inc. Engineered hepatitis b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PE20231202A1 (es) * 2020-10-14 2023-08-17 Viridian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ciones y metodos para el tratamiento de la enfermedad ocular tiroidea
CN118059229A (zh) * 2020-10-14 2024-05-24 维里迪安治疗公司 用于治疗甲状腺眼病的组合物和方法
TW202245838A (zh) * 2021-01-26 2022-12-01 美商維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治療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組成物及方法
WO2023225598A2 (en) * 2022-05-19 2023-11-23 Vir Biotechnology,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and hbv-associated diseases
WO2023225599A2 (en) * 2022-05-19 2023-11-23 Vir Biotechnology,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hepatitis d virus (hdv) 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diseases
WO2023230439A1 (en) 2022-05-23 2023-11-30 Vir Biotechnology, Inc. Fc-engineered hepatitis b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54600B (nl) 1971-02-10 1977-09-15 Organon Nv Werkwijze voor het aantonen en bepalen van specifiek bindende eiwitten en hun corresponderende bindbare stoffen.
US3817837A (en) 1971-05-14 1974-06-18 Syva Corp Enzyme amplification assay
US3766162A (en) 1971-08-24 1973-10-16 Hoffmann La Roche Barbituric acid antigens and antibodies specific therefor
US4179337A (en) 1973-07-20 1979-12-18 Davis Frank F Non-immunogenic polypeptides
US4233402A (en) 1978-04-05 1980-11-11 Syva Company Reagents and method employing channeling
JPS5896026A (ja) 1981-10-30 1983-06-07 Nippon Chemiphar Co Ltd 新規ウロキナ−ゼ誘導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含有する血栓溶解剤
DE3380726D1 (en) 1982-06-24 1989-11-23 Japan Chem Res Long-acting composition
US4766106A (en) 1985-06-26 1988-08-23 Cetus Corporation Solubilization of proteins for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using polymer conjugation
US4676980A (en) 1985-09-23 1987-06-3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arget specific cross-linked heteroantibodies
US4831175A (en) 1986-09-05 1989-05-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Backbone polysubstituted chelates for forming a metal chelate-protein conjugate
US5959177A (en) 1989-10-27 1999-09-28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genic plants expressing assembled secretory antibodies
WO1993006217A1 (en) 1991-09-19 1993-04-01 Genentech, Inc. EXPRESSION IN E. COLI OF ANTIBODY FRAGMENTS HAVING AT LEAST A CYSTEINE PRESENT AS A FREE THIOL, USE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FUNCTIONAL F(ab')2 ANTIBODIES
US5595721A (en) 1993-09-16 1997-01-21 Coulter Pharmaceutical, Inc. Radioimmunotherapy of lymphoma using anti-CD20
US5789199A (en) 1994-11-03 1998-08-04 Genentech, Inc. Process for bacterial production of polypeptides
US5840523A (en) 1995-03-01 1998-11-24 Genetech,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secretion of heterologous polypeptides
US6040498A (en) 1998-08-11 2000-03-21 North Caroline State Universit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duckweed
US20020102208A1 (en) 1999-03-01 2002-08-01 Paul Chinn Radiolabeling kit and binding assay
MY133346A (en) 1999-03-01 2007-11-30 Biogen Inc Kit for radiolabeling ligands with yttrium-90
ATE303445T1 (de) 1999-10-04 2005-09-15 Medicago Inc Verfahren zur regulation der transkription von fremden genen in gegenwart von stickstoff
US7125978B1 (en) 1999-10-04 2006-10-24 Medicago Inc. Promoter for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foreign genes
EP1597280B2 (en) 2003-02-26 2016-08-24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Biomedicine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 by ebv transformation of b cells
JP5091476B2 (ja) 2003-06-27 2012-12-05 バイオジェン・アイデック・エムエイ・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均質な抗体溶液の生成のための疎水性相互作用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またはヒンジ領域改変の使用
US8802820B2 (en) * 2004-11-12 2014-08-12 Xencor, Inc. Fc variants with altered binding to FcRn
US20090252729A1 (en) 2007-05-14 2009-10-08 Farrington Graham K Single-chain Fc (scFc) regions, binding polypeptides comprising same,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BRPI0914092B1 (pt) 2008-10-22 2021-08-31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Biomedicine Método de produção de um anticorpo a partir de células plasmáticas, método de produção de um anticorpo monoclonal a partir de células plasmáticas e método de produção de um anticorpo ou de um fragmento de anticorpo
EP2210903A1 (en) 2009-01-21 2010-07-28 Monoclonal Antibodies Therapeutics Anti-CD160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AU2012296613B2 (en) 2011-08-15 2016-05-12 Amplimmune, Inc. Anti-B7-H4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s
GB201216649D0 (en) * 2012-09-18 2012-10-31 Univ Birmingham Agents and methods
JP2016505843A (ja) 2012-12-19 2016-02-25 アンプリミューン,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B7−h4特異的抗体、並びにその組成物及び使用方法
TW201625689A (zh) 2014-09-12 2016-07-16 建南德克公司 抗-b7-h4抗體及免疫結合物
WO2016054638A1 (en) 2014-10-03 2016-04-07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gitr)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7115856B2 (ja) 2015-02-19 2022-08-09 コンピュジェン リミテッド 抗pvrig抗体及び使用方法
EP3261665A1 (en) * 2015-02-24 2018-01-0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immunogens,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
JO3620B1 (ar) 2015-08-05 2020-08-27 Amgen Res Munich Gmbh مثبطات نقطة فحص مناعية للاستخدام في علاج سرطانات محمولة عبر الدم
WO2017059878A1 (en) * 2015-10-07 2017-04-13 Humabs Biomed Sa Antibodies that potently neutralize hepatitis b virus and uses thereof
WO2017106346A2 (en) * 2015-12-15 2017-06-22 Gilead Sciences, Inc.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WO2018207023A2 (en) * 2017-05-10 2018-11-15 Albajuna Therapeutics, S.L. Fc-fusion protein derivatives with high dual hiv antiviral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92659A2 (en) 2023-12-20
WO2020132091A2 (en) 2020-06-25
SI3898668T1 (sl) 2024-02-29
CN113544148B (zh) 2024-04-05
BR112021012094A2 (pt) 2021-08-31
HRP20231440T1 (hr) 2024-03-01
FI3898668T3 (fi) 2023-11-28
LT3898668T (lt) 2023-11-10
DK3898668T3 (da) 2023-11-13
EP4292659A3 (en) 2024-03-20
CA3121004A1 (en) 2020-06-25
ES2961791T3 (es) 2024-03-13
US20220127336A1 (en) 2022-04-28
WO2020132091A9 (en) 2021-02-25
PL3898668T3 (pl) 2024-04-02
WO2020132091A3 (en) 2020-10-15
HUE063732T2 (hu) 2024-01-28
ZA202104213B (en) 2023-12-20
MX2021006756A (es) 2021-09-28
IL284044A (en) 2021-08-31
JP2022514940A (ja) 2022-02-16
PT3898668T (pt) 2023-12-06
EP3898668B1 (en) 2023-08-30
AU2019403245A1 (en) 2021-07-22
EP3898668A2 (en) 2021-10-27
CN113544148A (zh) 2021-10-22
KR20210126558A (ko) 2021-10-20
SG11202106483WA (en) 2021-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71809B2 (ja) B型肝炎ウイルスを強力に中和する抗体及びその使用
EP3898668B1 (en) Antibodies that neutralize hepatitis b virus and uses thereof
JP6163158B2 (ja) Cd40lに拮抗する抗体ポリペプチド
JP2021510064A (ja) 細胞傷害誘導治療剤
US20220227844A1 (en) Neutralizing anti-sars-cov-2 antibodies
US20220380441A1 (en) Antibod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US20240092872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P2022531552A (ja) プラスモジウムスポロゾイト周囲タンパク質に結合する抗体、及びその使用
JP7498714B2 (ja) B型肝炎ウイルスを中和する抗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TW202200615A (zh) 用於治療和預防患者的crs之方法
CN118108836A (zh) 中和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和其用途
OA20238A (en) Antibodies that neutralize hepatitis B virus and uses thereof.
TW202411246A (zh) 經工程化之b型肝炎病毒中和抗體及其用途
CN117042797A (zh) 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组合物和方法
TW202417477A (zh) 與多種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β型冠狀病毒結合之抗體
WO2023230439A1 (en) Fc-engineered hepatitis b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JP2024510200A (ja) 自己免疫治療用途のためのcd79b抗体の使用